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功能对等理论国外研究论文

功能对等理论国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功能对等理论国外研究论文

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分析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分析论文

科技人员在研究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时,总是要从客观事物出发,怎样浅析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

引言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时代,绝大多数的科技文献都是英语文献,而科技英语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科技英语以议论文或者说明文为主,其行文简洁流畅,客观缜密,逻辑明确,清晰简练。科学英语涉及科学技术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科研性与科普性两重性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是不同受众达到最有效的接收效果,翻译人员在进行科技英语文献翻译时,务必使用正确适宜的翻译方法与策略,准确反映原文,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尽可能得到最接近一手资料的信息;反之而言,在科普性英语翻译时,其受众为平常人,这时应注重目的性,宜使用通顺流畅,客观易于理解的翻译手段进行阐释说明。

一、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分析及其客观性

科学英语的文体语言特点决定了其翻译的客观性。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体的科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表达效果的学问。20世纪70年代,韩礼德在他的系统功能文体学模式里,主张把语言连同社会和人一起加以考察和研究,提出了“语域”理论。韩礼德的"语域"是指使用特有的一种语言(如科技英语本文由、商务英语)的社会文化群体。由此可以推及科技英语是科学技术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其与普通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目的和意义方面,而且表现在词语用法、句子组成和篇章的构建方面。而在科技英语中,普及科普知识,完整传递科技信息,清晰明确描述科学问题,准确表达客观规律是科技英语的基本要求与重大作用。其语言结构简洁凝练,客观准确。其语言文体特点如下,强调其客观性与准确性:

1.大量采用被动语态。科技人员在研究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时,总是要从客观事物出发,注重探索事物本身内在的客观规律,探寻和求证事实与方法、性能与特征等。这是由科学技术的本质决定的,因此,科技文献自然会大量采用以客观事物、研究对象为句子主语的句式,再翻译人员进行翻译操作时,要尽可能避免采用第一、二人称或施事者为主语的主动语句,以避免因过多使用这类“人称句”而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最大程度遵循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

2.科技文章大量使用一般现在时,英语对客观现象的描述,而现在时的主要价值就在于表明句子或者段落中所陈述的命题内容的真实性。科技文章一般现在时贯穿始终,用来说明普遍真理,阐释科学定义与理论,解释方程式,公式及图表等,目的在于给人们以准确无误的“无时间性概念”,以排除任何与时间牵连的误解,使行文更加生动准确。

3.在修辞方面与专业术语方面,科技英语用于准确传达科学技术信息,使读者客观准确地接受理解,而不是产生无关的联想,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不要经常出现各种修辞手法,翻译时语法以陈述为主,语言简明扼要,逻辑严密,规范严谨。当需要避免武断或要表述建议,命令,禁止等意义时,也经常使用虚拟语气或者祈使句。

英语科技术语的特点是词义繁多,专业性强,翻译时必须根据专业内容谨慎处理,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对时态语态,词汇语篇等方面重视,尊重原文的客观性,忠实原文,必须保持原文与译文的等值关系,科技文书,术语等书面文字作为科技事物中的重要文字依据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语义确切,论证周详,严格遵循客观准确原则。如有的人把“the newly developed picture tub”(最新研制成功的显象管)错译为“新近被发展了画面管”;又有人把“a unique instant-picture system”(独特的瞬时显象装置)错译为“独快的图象系统”等等。

二、从功能目的论角度分析科技英语翻译的目的性

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首先,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她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and Limitations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此后,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文本功能和文本接受者。

在科技翻译中,翻译目的可以指整体翻译行为,也可以指翻译行为的结果即译文,也可以指某一具体的翻译单位和翻译策略。科技英语这种信息型文本意在向读者告知真实世界的客观物体和现象,而语言和文本形式的选择必须服从于这一功能。而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在具体英译汉时,有时往往需要转换一下句子成分,才能使译达到逻辑正确、通顺流畅、重点突出等目的'。如:

1.转译,此句中可以将句子的主语转译成汉语中的定语、宾语、状语等。

例如:The wings are responsible for keeping the sir plane in the air.

机翼的用途是使飞机在空中保持不坠。(转译成定语)

2.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例如: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

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的变化。

名词化结构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使复合句简化成简单句,而且使表达的概念更加确切严密。

3.广泛使用被动语句

例如: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

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4.非限定性动词

例如:A body can more uniformly and in a straight line,there being no cause to change that motion.

如果没有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么物体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革命时代,一方面,国外各种先进科技亟待我们去了解学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技界在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内的技术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国际。科技翻译作为各国科技工作者沟通的工具,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准确掌握科技文体的特征与风格,遵循其客观性,尽可能使译文接近原文,严禁清晰;与此同时,掌握理解翻译理论,从目的性出发,译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译本。

拓展阅读:科技英语翻译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科技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运用达到了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得科技英语翻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科技英语的定义

科技英语(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常是指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等为了客观记录自然现象的发展过程或交流专业意见、信息数据、实验报告等而使用的语言。内容上,经常包括数学语言、图表语言等。措辞上,经常使用典型句式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两者也更加决定了其文体风格:准确、简明、严谨。

二、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是指要忠于原文,即准确表达原文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求其文字准确无误,通顺易懂。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一直倡导的“信、达、雅”中,“信” 即“忠实”,要准确完整地表达原作者的思想内容。科技文书多是书面语言,目的是使读者容易理解而不产生太多的想象,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严谨、简洁,决不可卖弄文字,随意堆砌华丽的辞藻,也不要求考虑朗读和吟诵。例如:Hot air rises(热空气上升)。如若译为“炽热空气上升”,虽然复合中文四六骈体的传统,但是却破坏了科技英语翻译的风格与规则。再如:

“Amplification mea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tle currents into big ones, without distortion of the shape of the current fluctuation.”

译文:(1)放大意味着由小电流到大电流的转变,而电流起伏的形状没有歪斜。

(2)所谓放大,就是把小电流变为大电流,而不使波形失真。

很显然,两种翻译都是与原文对应的,但是第二种翻译显得更加通顺、自然,贴切原作的精髓。

三、科技英语翻译的逻辑性

逻辑特质是翻译活动的重要思维特征之一,它是翻译活动不可或缺的。而科技英语的特点使得逻辑性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显得尤为重要的。

(一)复合句、长句的翻译

科技文章用语表达科学理论、规律、概述以及事物之间错综的关系,阐述事理逻辑性强,这样复杂的科学思维只能用语法结构复杂的长句来代替简单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按照汉语习惯破成适当的分句来理清思路,以达到严复的“达”、“雅”准则。例如:

The moon is a world that is completely and utterly dead, a sterile mountainous waste on which during the heat of the day the sun blazed down with relentless fury, but where during the long night the cold is so intense that it far surpasses anything ever experienced on the earth.

译文:月球完全是一个毫无生气的世界,是一片多山的不毛之地。在酷热的白昼,太阳向它倾泻着无情的热焰,而漫长的严寒却远远不是我们在地球上所能体验到的。

该句句子结构复杂,但关系清楚,逻辑性强。句子含有5个分句,其中一个主句,另外由关系词“that”、“which”、“where”引导三个定语从句,以及一个so…that结构的状语从句。主从句理顺后。本句想要说明的月球的特性就一目了然了。

(二)短句群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也并非多是长句,短句群的出现更显精炼。但是在这一句型翻译过程中,尤其需要理解原句群的逻辑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反复推敲,仔细斟酌,根据生活常识和客观道理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有道理,有无纰漏。例如:

“The most powerful travelling telephones are the ones used on ships. Here there is no problem of wEight, as there is on an airplane”.

如果译成:“功率最大的旅行电话是在船上使用的。这里没有重量问题,像在飞机上那样”,则从逻辑上违背常识,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船舶与飞机对重量的要求是一样的。正确的译文应为:“功率最大的旅行电话可在船上使用,因为船舶上不像飞机上那样存在着重量问题。”

(三)单词的翻译

在科技文章中,同一个英语常用词不仅被多个专业采用,而且含义也各不相同,因此单词词义的理解和选择,要结合整个句子情境,还要借助事理和逻辑关系,顺着作者的思维顺序去寻求等值的译意。现代英国语学派创始人Firth说过:“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说得就是要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例如:

The colonial powers should first seek the interests of the colonized people and thus indirectly the interests of mankind.

本句由“and”一词连接前后两个部分,但结合上下,第二部分表示的是殖民国这样做之后的结果,所以这里不能简单的翻译为“和”,正确的译文应为:“殖民国应当首先寻求殖民地人民的利益,这样也就间接寻求了人类的利益。”

再如:Like any precision device, the monitor of methane requires careful treatment.

本句中的“treatment”不能简单理解为“待遇”,而要结合整个句子情境,译为:跟任何精密仪器一样,瓦斯监测仪也需要精心维护。

四、结语

如上分析,科技英语不像普通英语那样具有感性形象思维,能随便猜测大意就行。它的目的是要准确表达客观规律,按逻辑思维清晰地描述问题。在翻译过程中,只要把单词理解错,或把句法结构分析错,整个句子就有可能南辕北辙。轻则失去翻译的价值,重则出现巨大经济损失或影响科技发展。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准确性与逻辑性,再加上译者具备的相当的科技专业知识和背景,才能保障科技英语中的原文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论文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日益密切。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献。作为一种非文学翻译,科技翻译逐渐成为很多翻译工作者的主要任务。科学家钱三强先生也曾提出:“科技英语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专门的新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一些合资或外资公司甚至专门设有技术翻译(Technical Translation)的职位,可见科技翻译正在逐步占据着翻译市场。

二、功能对等理论与科技翻译的特点

从1953年里乌(. Rieu)首次提出“对等”概念。到1965年,卡特福德(Catford)提出“篇章对等”概念。即翻译的目的就在于在所有潜在的对等译语中寻找与原语最匹配的对等语。原语和译语只要在所涉情景中可以互换,就可以视为翻译对等。“对等”一直都作为一种重要理念存在于西方现代翻译界。对于翻译对等概念做出较为全面论述的是奈达(Eugene Nida),他认为所谓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主要指的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是修辞和语言风格上的对等。

无论是汽车英语还是机械英语,都具备着科技英语的普遍特点,即选词和翻译都需要极其准确和严密。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非常明显,英语科技文献中多充斥着大量的术语。句式多为长句,无主句或被动语态

因而,科技翻译的难点在于原文巨大的信息量,译者专业知识的限制以及一些专有名词的处理。“英汉两种语言的行文结构、行文习惯完全+—样。英文是形合结构(hypotaxis),汉语则是意合结构(parataxis),两者在句法层面上往往很难兼容。”(何刚强)要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不仅要在句式和词汇上做必要的调整,一些必要的增删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都是在科技翻译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三、增词与减词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反映在语言上。例如,有很多概念或事物在中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无需解释,但对外国人来讲就有必要加以说明。更重要的原因是,如同傅雷先生曾经说过,汉民族与西方民族的"mentality"相差太远。“外文都是分析的,散文的;中文却是综合的,诗的。科技翻译中,运用增词和减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两种语言的差异。由于英文是形合结构,而汉语则是意合结构,翻译时需要补足一些词,或是删去一些词,才能更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在增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即是对等。例如,

⑴原文:For successful customer negotiations

译文: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

⑵原文:Independent

译文:独立性

例一中的for successful是修饰性词语,这在汉语的技术文献中是不必要的,所以译文中删减掉了这一意思而添加了“价格”一词,以实现译文的完整。例二的译文在独立后面加了“性”,用以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实现表意上的对等。

四、专业术语的处理

专业术语是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另一个难点。专业术语指的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惯例性统一固定的词汇。有一些专业术语在国际上是通用的,即其译文是固定统一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能任意翻译。如:在科技领域中的“panel”通常表示“仪表板”的意思,而该词在法律领域则表示“陪审员”。又如同为机械领域,“Plant”在某些公司指下设工厂,而在另一些公司却指车间,所指范畴有大小的差异。要清楚文中专业词汇所属的学科领域以及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含义,才能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表意功能上的对等。

小型术语库的建立和平行文本的使用,是实现专业术语翻译功能对等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根据原语言文本的来源,在同一领域搜集相关或相似的平行文本,建立小型术语库或进行平行文本的比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原文与译文的偏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等。

五、结语

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样的文化差异也同样反映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在严谨的科技文献中,如何在不影响原文的严谨性的前提下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对于译者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译者应遵循奈达与纽马克所提出的翻译理论,了解隐藏在科技文本中的文化差异,并设法在翻译过程中通过使译入语与原语的主要信息和功能对等,消除文化差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文的优化。

挺早的了吧,不好找了楼上给的是翻译理论吧?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论文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日益密切。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献。作为一种非文学翻译,科技翻译逐渐成为很多翻译工作者的主要任务。科学家钱三强先生也曾提出:“科技英语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专门的新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一些合资或外资公司甚至专门设有技术翻译(Technical Translation)的职位,可见科技翻译正在逐步占据着翻译市场。

二、功能对等理论与科技翻译的特点

从1953年里乌(. Rieu) 首次提出“对等”概念。到1965年,卡特福德(Catford)提出 “篇章对等”概念。即翻译的目的就在于在所有潜在的对等译语中寻找与原语最匹配的对等语。原语和译语只要在所涉情景中可以互换,就可以视为翻译对等。“对等”一直都作为一种重要理念存在于西方现代翻译界。对于翻译对等概念做出较为全面论述的是奈达(Eugene Nida),他认为所谓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主要指的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是修辞和语言风格上的对等。

无论是汽车英语还是机械英语,都具备着科技英语的普遍特点,即选词和翻译都需要极其准确和严密。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非常明显,英语科技文献中多充斥着大量的术语。句式多为长句,无主句或被动语态

因而,科技翻译的难点在于原文巨大的信息量,译者专业知识的限制以及一些专有名词的处理。“英汉两种语言的行文结构、行文习惯完全+—样。英文是形合结构(hypotaxis),汉语则是意合结构(parataxis),两者在句法层面上往往很难兼容。”(何刚强)要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不仅要在句式和词汇上做必要的调整,一些必要的增删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都是在科技翻译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三、增词与减词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反映在语言上。例如,有很多概念或事物在中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无需解释,但对外国人来讲就有必要加以说明。更重要的原因是,如同傅雷先生曾经说过,汉民族与西方民族的"mentality"相差太远。“外文都是分析的,散文的;中文却是综合的,诗的。科技翻译中,运用增词和减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两种语言的差异。由于英文是形合结构,而汉语则是意合结构,翻译时需要补足一些词,或是删去一些词,才能更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在增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即是对等。例如,

⑴ 原文: For successful customer negotiations

译文: 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

⑵ 原文: Independent

译文: 独立性

例一中的 for successful 是修饰性词语,这在汉语的技术文献中是不必要的,所以译文中删减掉了这一意思而添加了“价格”一词,以实现译文的完整。例二的译文在独立后面加了“性”,用以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实现表意上的对等。

四、专业术语的处理

专业术语是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另一个难点。专业术语指的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惯例性统一固定的词汇。有一些专业术语在国际上是通用的,即其译文是固定统一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能任意翻译。如:在科技领域中的“panel”通常表示“仪表板”的意思,而该词在法律领域则表示“陪审员”。又如同为机械领域, “Plant”在某些公司指下设工厂,而在另一些公司却指车间,所指范畴有大小的差异。要清楚文中专业词汇所属的学科领域以及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含义,才能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表意功能上的对等。

小型术语库的建立和平行文本的`使用,是实现专业术语翻译功能对等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根据原语言文本的来源,在同一领域搜集相关或相似的平行文本,建立小型术语库或进行平行文本的比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原文与译文的偏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等。

五、结语

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样的文化差异也同样反映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在严谨的科技文献中,如何在不影响原文的严谨性的前提下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对于译者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译者应遵循奈达与纽马克所提出的翻译理论,了解隐藏在科技文本中的文化差异,并设法在翻译过程中通过使译入语与原语的主要信息和功能对等,消除文化差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文的优化。

[1]范瑜等.科技英语文体的演变[J]. 中国翻译,2004, 25(5): 86-87.

[2]王传英,闫栗丽,张颖丽. 2011. 翻译项目管理与职业译员训练[J]. 中国翻译 (1):55-59.

[3]韩子满.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

研究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及翻译策略论文

摘要 :为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中医及中国文化,译者需在正确理论指导之下进行中医英译。隐喻是中医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英译的一大难点,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追求“最佳关联”和“最佳对等”的翻译效果不仅能忠实阐述中医学概念,更能传达隐含的中国文化。通过分析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剖析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医隐喻翻译的指导作用,旨在探讨这两种理论指导下更高效、更科学和更准确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语言哲学论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6)03-0551-03

中医语言作为人类抽象思维产物之一具有普遍的隐喻特征。隐喻为中医概念提供了语言形式和帮助认知中医研究对象,关于中医语言隐喻性及其翻译的研究却不多。在众多的理论中,笔者认为源于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能很好地指导中医隐喻翻译。鉴于中医语言的隐喻特征和研究现状,为了开辟中医英译方法策略新的研究方向,找出能高效传达中医医学信息和文化信息的译法,本文试从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医语言隐喻翻译策略。

1.隐喻概念

“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隐喻是指将两种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婉转地表达或映射的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语言行为[1]。隐喻是人类主要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广泛存在于语言之中,同时也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行动以及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格式,更是语言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概括起来即:隐喻是在一类事物的暗示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另一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2]。隐喻的要件有三:“彼事物”、“此事物”、两者的关联。其结果为:由关联而生发出来的喻义。

2.中医语言隐喻特征

隐喻本体特征

中医语言隐喻本体是指中医医学方面的内容和概念。人们觉察的身体异样或症状被称为病象。中医理论常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借助于其它事物的内部变化或性质特征对病症加以解释和分析,形成的规律性认识[5]。例如:运用自然界中湿气的隐喻,可以对人体内的一些疾病做出解释。中医术语有“湿胜则濡泻”,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人体内湿气偏胜,出现大便泄泻的病理情况”[6]。

隐喻喻体特征

中医语言隐喻的喻体可分成物象、气象、地象和人象,分别指具体的有形物象、天气现象、地理状象和人的社会生活现象[6]。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从各种动物的外形,动作和习性上找到丰富的喻体。各种生活工具也可以被作为喻体来表达医学概念。用自然现象来解释人体的运行机制,认为人的病痛与这些要素有关。在病症描述和诊断上也常用地理名词,如位置和地貌来表述病症位置及其相应的特点,人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可隐喻为人体部位的关系和相关功能[5]。

隐喻喻底特征

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要通过一定的喻底才能建立。喻底作为本、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建构的基础。中医语言中隐喻通过各种相似性构建联系即表明喻体特征又说明本体功能,中医语言常将各种相似性联系起来构造隐喻[6]。

3.关联理论与功能对等理论

关联理论属于认知语用学理论范畴,但其作用不只局限于语用学领域。许多翻译理论和模式受其影响而发展,在西方翻译界日益受到重视。翻译研究中引入关联理论已经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生命并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关联理论的核心内容为:运用推理,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才能正确理解自然语言。正确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是在翻译中达到语用等效的重要前提。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可以理解为“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理解和表达的有机统一贯穿于翻译的整个过程[4]。关联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很强的解释力,能对其进行解释和指导,而翻译活动可以加深对关联翻译理论的认识。Nida提倡的“动态对等”和Newmark倡导的“交际翻译”都表示语用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功能对等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要等同于原文的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正确认知和理解源语语是功能对等翻译中的等效前提,这与关联理论的关联和推理是一致的`[2]。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最佳对等”和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概念是一脉相承的,关联理论与功能对等理论的结合,可以整合翻译的双重含义———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为系统、科学、有效的中医语言隐喻翻译提供强坚实理论保障[3]。

4.中医隐喻翻译

对隐喻的认知及翻译决定了中医知识和文化传达的效果。笔者认为关联理论能帮助译者推断出源语中的隐含,对读者认知能力提出语境假设,选择正确语境信息,将隐含明示给读者,让其从中推导。等效翻译理论要求用最贴切、自然的译文对等再现源语信息,解决中医翻译中语言处理等方面问题[8]。等效翻译不仅将中医医学信息最大量地传递给西方读者,而且将中医中包含的文学、哲学、文化等方面因素尽可能地呈现出来。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中医隐喻翻译

关联理论与中医翻译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定义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认知活动。认知语境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交际双方必须互明彼此的认知语境来正确理解交际的意图,接受逻辑信息、词汇信息和文化信息。简单的字面翻译并不能有效传达中医语言中暗含的中医特有文化信息,译者必须准确把握中医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图式,选择适合目标语读者的表达方式,帮助其找到与中医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性,达到最佳语境效果。中医英译追求的不仅是中医语言的文学翻译,更是传达其文化信息的科技翻译。翻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为读者提供的最佳语境效果、译文与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中医隐喻翻译策略隐喻翻译要实现语言形式转换,更要正确映射和整合语言形式背后隐藏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因素。中医语言具有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文学欣赏的古雅性。中医要始终保持其科学性,中医英译也不可忽视其中博大文化内涵。人们用生活劳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感悟的道理阐释陌生、深奥的中医医学理论,造就了中医学隐喻性语言[7]。因此,译者需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来实现中医英译中内容与形式、语言与文化的高度一致性和统一性。(1)描述喻体、简单直译:人类相同生理构造和对自然界变化的经历和体验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有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模式,人类具有“共有的非文化知识”,不同民族对自然相似的认知并不是相互学习所获得的[13]。鉴于此,笔者认为应按照源语篇章中源域和目标域的位置顺序来翻译译语篇章中的源域和目标域,实现位置完全对应的关联映射。因此,精确描述原隐喻形象和文化特色以丰富和完善译语表达。例如:“雀啄脉”译为“sparrow-peckingpulse”。西方读者了解麻雀进食的动作,他们看到这个译名时,可以将麻雀进食的动作这一信息关联映射到一种脉搏跳动的外在特征上,很容易理解中医隐喻认知和概念,达到最好的语用效果。类似的例子还有:“蜘蛛胀”译为“spider-likedisten-tion”;“弹石脉”译为“stone-flickingpulse”;“五更泄”(鸡鸣泄)译为“morningdiarrhea(cock-crowingdiarrhea)”。(2)注重文化、合理意译:文化的空缺和错位是语言之间存在的普遍现象,翻译中往往注重保留文化意象的深层含义而丢失其表层含义[7]。中医隐喻翻译要求在目标语中找到与源语信息的最佳关联。如果一味强调保留原文的语言特征,读者却无法找到交际线索,故不能达到最佳关联性。笔者认为可以使用意译,对读者的认知语境做出正确假设,将源语语言形式适当修改,力求把词汇隐含传达给读者,达到对隐喻更好的认知和理解。例如:“提壶揭盖”若翻译为“liftingthejarandtakinga-waythelid”,虽忠于原文语言特征,但西方读者却不能理解其含义,更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中医思想。故要将此观点映射到西方文化和认知的同等层面上。可以译为“openingthelungqitotreatconstipationordysuria”,这样西方读者可以领悟出它是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隐喻。第一种译法违背了关联理论中话段必须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让读者自然做出最佳关联的原则,而第二个译法揭示了隐喻内涵,让读者接收到源语的意义隐含,达到意义所指的最佳关联,保留了原文认知效果的相似性(3)类比推理、增译补偿:中医语言有大量病理治则类隐喻,大部分是由中国古代哲学等理论类比推理得来,因此本体认知都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及明显的心理相似性[11]。单纯直译这类隐喻使西方读者很难在他们已有的认知世界里找到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和推理,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使用文内补偿来増译,更明确地表达内容和阐释隐喻。例如:“青蛇头”(肿胀如青蛇头状的痈疽)如译为“bluesnakehead”,读者无法理解源语文本内涵;如只译为“ulcer”又丢失源语隐喻特征。最佳译文应为“snake-head-likeulcer”,其中,“snake-head-like”是直接翻译喻体,但又增加“ulcer”一词可以指明实际的病症是“痈疽”。同样地,“龟背”(脊高如龟的佝偻病)应译为“turtle-back-likerickets”;“白虎历节”(游走性关节痛)应译为“acutear-thritis,,“蛇身”(生于皮肤之上状如蛇皮的癣疾)应译为“snake-skin-liketinea”。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中医隐喻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与中医翻译中医语言医哲交汇,言简意赅,善用修辞,文化浓厚,中医英译常会出现文化负载词、文化休克及文化缺省等问题,增加了翻译难度,使译者无法将中医名词术语忠实、客观、简洁地呈现给读者[9]。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功能对等,意指任何翻译语言因素,化解译文应侧重于源语还是目标语的长期分歧,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的理解和感受,区别于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理论。中医隐喻翻译策略翻译旨在完整、准确、充分、通顺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读者能利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来理解原文所传达的信息和含义,包括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指导下,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可以解决中医隐喻翻译中许多难题,准确再现中医语言信息及文化内涵。(1)术语西化、概念对等:中医隐喻英译可以对照西医概念,转述术语、行话,通俗、形象地表述中医概念,使用西医中对等概念的通俗表述。如果生硬地移用术语,往往会弄巧成拙。例如:表病症的词“虚亏”、“阴阳失衡”、“不足”若译为“unbalanced”或“deficiency”,西方读者无法明白这一病症的实质含义,可译为“abnormal/morbidcondition”或“abnor-mality/dysfunction”(失调状态);含义浅白、指称直截了当。关于治则、治法的术语“平衡阴阳”、“固本培元”不能译为“balanceYinandYang”,可译为“helprecover”或“restorenormalcondition”或“strengthenresistance”。这种译法既简单明了,又通俗易懂。(2)词汇转化、意义对等:中医语言简意赅,通常用几个字就能清楚表达一种病症或治疗方法,甚至一种理论,但英译后的表述却难觅这种特征,若直接按中文字面意思翻译会让西方读者难以理解其确切含义。例如:“黄疸”若译为“yellowinface”,这只是突出这种病症在人体的外在表象,不妨可借用西医术语译为“juan-dice”。因此,“白喉”译为“diphtheria”而非“whitethroat”;“大汗”和“眼花”分别译为“profusesweating”和“blurredvi-sion”这样就极大提高了译语的规范化程度。不能将中医用语机械性的逐字翻译,需找出西医术语中概念对等的词汇和表述。(3)概念转化、文化对等:中医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反映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异。在英译时要深刻体会、理解其中文化内涵,准确选择译文词语,力求传达文化隐含,让读者能从其本土文化中找到对等概念。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14],此处的“贼风”若译为“thiefwind”,西方读者会理解为“风”自然现象,忽略了文化和语言差异,应该通过具体语境,领会原语中的意义,将其译为“pathogenicfactors”(致病因素)。

5.结语

中医英译要特别注意对中医语言隐喻特征的把握和翻译,而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翻译显得尤为关键。在对中医隐喻进行翻译时,译者要深入了解源语和译语之间在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因素上的差异,找出喻本、喻体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还要对读者的心理期盼与认知环境做出正确判断,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将原文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使译文与读者的期盼相吻合,达到最佳关联。功能对等理论能让译者从整体把握、感悟原作,发挥想象去感受意境,借助主体的直接经验去发掘原作内在、隐蔽的因素,从而找出与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和表达方式让译文语义更明朗,表述更精确,从而真正实现“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论文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日益密切。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献。作为一种非文学翻译,科技翻译逐渐成为很多翻译工作者的主要任务。科学家钱三强先生也曾提出:“科技英语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专门的新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一些合资或外资公司甚至专门设有技术翻译(Technical Translation)的职位,可见科技翻译正在逐步占据着翻译市场。

二、功能对等理论与科技翻译的特点

从1953年里乌(. Rieu) 首次提出“对等”概念。到1965年,卡特福德(Catford)提出 “篇章对等”概念。即翻译的目的就在于在所有潜在的对等译语中寻找与原语最匹配的对等语。原语和译语只要在所涉情景中可以互换,就可以视为翻译对等。“对等”一直都作为一种重要理念存在于西方现代翻译界。对于翻译对等概念做出较为全面论述的是奈达(Eugene Nida),他认为所谓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主要指的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是修辞和语言风格上的对等。

无论是汽车英语还是机械英语,都具备着科技英语的普遍特点,即选词和翻译都需要极其准确和严密。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非常明显,英语科技文献中多充斥着大量的术语。句式多为长句,无主句或被动语态

因而,科技翻译的难点在于原文巨大的信息量,译者专业知识的限制以及一些专有名词的处理。“英汉两种语言的行文结构、行文习惯完全+—样。英文是形合结构(hypotaxis),汉语则是意合结构(parataxis),两者在句法层面上往往很难兼容。”(何刚强)要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不仅要在句式和词汇上做必要的调整,一些必要的增删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都是在科技翻译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三、增词与减词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反映在语言上。例如,有很多概念或事物在中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无需解释,但对外国人来讲就有必要加以说明。更重要的原因是,如同傅雷先生曾经说过,汉民族与西方民族的"mentality"相差太远。“外文都是分析的,散文的;中文却是综合的,诗的。科技翻译中,运用增词和减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两种语言的差异。由于英文是形合结构,而汉语则是意合结构,翻译时需要补足一些词,或是删去一些词,才能更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在增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即是对等。例如,

⑴ 原文: For successful customer negotiations

译文: 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

⑵ 原文: Independent

译文: 独立性

例一中的 for successful 是修饰性词语,这在汉语的技术文献中是不必要的,所以译文中删减掉了这一意思而添加了“价格”一词,以实现译文的完整。例二的译文在独立后面加了“性”,用以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实现表意上的对等。

四、专业术语的处理

专业术语是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另一个难点。专业术语指的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惯例性统一固定的词汇。有一些专业术语在国际上是通用的,即其译文是固定统一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能任意翻译。如:在科技领域中的“panel”通常表示“仪表板”的意思,而该词在法律领域则表示“陪审员”。又如同为机械领域, “Plant”在某些公司指下设工厂,而在另一些公司却指车间,所指范畴有大小的差异。要清楚文中专业词汇所属的学科领域以及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含义,才能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表意功能上的对等。

小型术语库的建立和平行文本的`使用,是实现专业术语翻译功能对等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根据原语言文本的来源,在同一领域搜集相关或相似的平行文本,建立小型术语库或进行平行文本的比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原文与译文的偏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等。

五、结语

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样的文化差异也同样反映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在严谨的科技文献中,如何在不影响原文的严谨性的前提下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对于译者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译者应遵循奈达与纽马克所提出的翻译理论,了解隐藏在科技文本中的文化差异,并设法在翻译过程中通过使译入语与原语的主要信息和功能对等,消除文化差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文的优化。

[1]范瑜等.科技英语文体的演变[J]. 中国翻译,2004, 25(5): 86-87.

[2]王传英,闫栗丽,张颖丽. 2011. 翻译项目管理与职业译员训练[J]. 中国翻译 (1):55-59.

[3]韩子满.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

挺早的了吧,不好找了楼上给的是翻译理论吧?

功能对等理论文献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论文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日益密切。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献。作为一种非文学翻译,科技翻译逐渐成为很多翻译工作者的主要任务。科学家钱三强先生也曾提出:“科技英语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专门的新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一些合资或外资公司甚至专门设有技术翻译(Technical Translation)的职位,可见科技翻译正在逐步占据着翻译市场。

二、功能对等理论与科技翻译的特点

从1953年里乌(. Rieu) 首次提出“对等”概念。到1965年,卡特福德(Catford)提出 “篇章对等”概念。即翻译的目的就在于在所有潜在的对等译语中寻找与原语最匹配的对等语。原语和译语只要在所涉情景中可以互换,就可以视为翻译对等。“对等”一直都作为一种重要理念存在于西方现代翻译界。对于翻译对等概念做出较为全面论述的是奈达(Eugene Nida),他认为所谓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主要指的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是修辞和语言风格上的对等。

无论是汽车英语还是机械英语,都具备着科技英语的普遍特点,即选词和翻译都需要极其准确和严密。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非常明显,英语科技文献中多充斥着大量的术语。句式多为长句,无主句或被动语态

因而,科技翻译的难点在于原文巨大的信息量,译者专业知识的限制以及一些专有名词的处理。“英汉两种语言的行文结构、行文习惯完全+—样。英文是形合结构(hypotaxis),汉语则是意合结构(parataxis),两者在句法层面上往往很难兼容。”(何刚强)要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不仅要在句式和词汇上做必要的调整,一些必要的增删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都是在科技翻译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三、增词与减词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反映在语言上。例如,有很多概念或事物在中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无需解释,但对外国人来讲就有必要加以说明。更重要的原因是,如同傅雷先生曾经说过,汉民族与西方民族的"mentality"相差太远。“外文都是分析的,散文的;中文却是综合的,诗的。科技翻译中,运用增词和减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两种语言的差异。由于英文是形合结构,而汉语则是意合结构,翻译时需要补足一些词,或是删去一些词,才能更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在增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即是对等。例如,

⑴ 原文: For successful customer negotiations

译文: 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

⑵ 原文: Independent

译文: 独立性

例一中的 for successful 是修饰性词语,这在汉语的技术文献中是不必要的,所以译文中删减掉了这一意思而添加了“价格”一词,以实现译文的完整。例二的译文在独立后面加了“性”,用以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实现表意上的对等。

四、专业术语的处理

专业术语是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另一个难点。专业术语指的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惯例性统一固定的词汇。有一些专业术语在国际上是通用的,即其译文是固定统一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能任意翻译。如:在科技领域中的“panel”通常表示“仪表板”的意思,而该词在法律领域则表示“陪审员”。又如同为机械领域, “Plant”在某些公司指下设工厂,而在另一些公司却指车间,所指范畴有大小的差异。要清楚文中专业词汇所属的学科领域以及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含义,才能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表意功能上的对等。

小型术语库的建立和平行文本的`使用,是实现专业术语翻译功能对等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根据原语言文本的来源,在同一领域搜集相关或相似的平行文本,建立小型术语库或进行平行文本的比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原文与译文的偏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等。

五、结语

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样的文化差异也同样反映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在严谨的科技文献中,如何在不影响原文的严谨性的前提下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对于译者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译者应遵循奈达与纽马克所提出的翻译理论,了解隐藏在科技文本中的文化差异,并设法在翻译过程中通过使译入语与原语的主要信息和功能对等,消除文化差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文的优化。

[1]范瑜等.科技英语文体的演变[J]. 中国翻译,2004, 25(5): 86-87.

[2]王传英,闫栗丽,张颖丽. 2011. 翻译项目管理与职业译员训练[J]. 中国翻译 (1):55-59.

[3]韩子满.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在教育类文本中的应用如下:1、目前,功能对等理论广泛应用于文学和非文学翻译研究。在非文学翻译领域,主要应用于经贸、法律、科技、政治和教育类文本翻译。2、在教育类文本类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教材翻译和学术文献翻译,但还未被用于指导学生手册翻译,所以本选题具有一定新颖性。例如:张晶明(2018)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研究了计算机科学英语教材的翻译;吴继红(2018)研究了学术论文的翻译。3、此外,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忠,2000)学生手册又属于信息类文本,强调信息的传达,所以根据源文本的类型,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学生手册汉译具有可行性。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Nida)于1969年提出,奈达是一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大师,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学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

最佳答案翻译思想史表明,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与日臻完善,20世纪中叶以来,建立在语言... 而起作用的只是语言的工具理性及其规律性。翻译理论由于长期受语言学的影响,形...

“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对等。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Nida)于1969年提出,奈达是一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大师,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学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

但这位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远离学术重镇,默默地在美国圣经协会供职半个多世纪。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

功能对等特点

如按照英汉两种语言字面上的对等来翻译,原句译为“他靠传染来思维,像感冒一样获得思想”,这样,原文的真正意义就无法清楚地表达。事实上,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与英文对等的句型来表达同样的内涵。

于是,译者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即用目的语中相应的词汇直接说明、解释原文的内涵,以使译文读者更易接受译作。

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与从语义到文体将源语再现于目的语紧密相联的。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

功能对等论文研究背景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选题简介、个人想法、选题意义。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所写内容为:

1、选题简介:所选题目的现今研究的相关情况,如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先论述行业环境情况,然后引用行业数据报告作支撑。

2、个人想法:你对选题的特别看法,以及选此题的原因,你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的想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有哪些不足,你选择的研究放向的切入点。要体现你对这个题目的思考以及闪光点,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3、选题意义: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一个研究成立的基础就是它要有意义,最好能投入实际生产。意义又包括历史性意义、理论性意义和实践意义。

毕业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1、写毕业论文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所以里面的一些用词要特别注意,要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述,避免过于口语化。

2、写毕业论文不仅要有亮点,这一亮点还要突出。突出的亮点,能让你的论文更生动、更传神,所以写毕业论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这一点做得好的话,能进一步升华我们的论文。

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社会大环境如何【可利用国家数据网站发布的数据做支撑】;

2、行业环境如何【可以利用行业报告做支撑】;

3、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论述】。

这些内容首先需要使用比较宽泛的语言进行论述,然后利用大环境的数据做支撑;行业环境写作也是这样,先论述行业环境情况,然后引用行业数据报告作支撑;解决问题也就是其应用现实生活那些方面,还有在理论方面具有哪些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写作要点在于论文为何写作本论文,告知写作的原因和意图。也就是论述论文的意义和价值,一般明确下面两个写作要点会使得写作难度降低,如下:

一、理论方面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二、实践方面

主要包括:

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就是说与你相关的研究的发展情况、最新进展、研究的热点难点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毕业论文

挺早的了吧,不好找了楼上给的是翻译理论吧?

我的论文是教学法的和跨文化交际的。可以给你找找看看啊。

我觉得第2个比较好写吧,我也是英语系的,写论文的时候题目是"论语言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运用"当时快死了要.翻译应该学了广告翻译,你可以分几个大部分,第一部分 先介绍一下翻译学,第2部分介绍一下广告翻译(商标代表的是商品,为了让消费者记住,这点翻译上和广告是一样的)的特别注意事项,第3举例你需要去查一些资料,可以运用的书有翻译学,广告翻译,以及一些杂志,没有你想的那么困难,加油.反正就是尽量往学的东西上扯就OK了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有很大的实用意义。但是和任何一门理论一样,它也存在着不足。研究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之后,笔者认为造成其不足之处原因和以下因素相关:1.语言学背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接受美学理论或读者反应的影响。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解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忽略译者自主性的最重要原因。乔姆斯基在他著名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理论中谈到:“人类所有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语法,这个语法的句子结构由深层结构,表层结构以及一些转换规则组成。深层结构是指一个结构体的句法属性构建的抽象表述,即不同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潜在层面。相反,表层结构是结构体句法派生过程的最后阶段,与人们实际发送,接收的结构组织是相符合的。”【1】因此,当人们要理一个句子意思时,他所要做的就是找出表达意思的深层结构以及表明结构的表层结构。奈达在他交际翻译研究及实践中借用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适用成分。彼得?纽马克对此评论说:“在语言和经验上,奈达都具备翻译圣经的过人之处。他的翻译理论研究中采取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适用分,其中包括“核心句子”、“表层结构”、以及“深层结构等术语。”【2】在奈达关于翻译过程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另外一个证据。事实上,奈达提及的第一步“分析”就是指把原文的表层结构转化为深层结构;第二步“转换”意即在译文中找到和原文深层结构的相应对等物;第三步“重构”味着在译文中生成表层结构,亦即原文在译文中再创造的含义。结合奈达和乔姆斯基的理论,我们发现,奈达关于翻译过程的理论和乔姆斯基关于如何理解句子的理论几乎如出一辙。从转换生成语法对奈达翻译理论的深远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奈达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十分推崇。对此奈达曾经评论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解决语法意思最有效的方法,译者运用这一语法能更好地掌握解析原文的过程以及在译文中描述相应生成的步骤。另外,此理论也为译者提供了如何分析及描述含糊句子的转化技巧。许多的中国翻译学者对造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不足之处的第二个原因——接受美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吕俊,1998;王文斌,1999,等)。接受美学对奈达的功能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学术上的影响。接受美学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其认为,作者——作品——读者所形成的关系中,读者绝不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因素。迄今为止的文学史仅仅是作家和作品的历史而读者的作用被文学史家和文艺理论家所遗忘。这是因为,大多数理论家们将艺术作品看作是超越时空的一个客观存在。事实上,文学作品是注定为读者而创造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作品渴望读者阅读,希望与接受者对话。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研究的启迪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的意义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读者从阅读具体化过程中生成的;二是读者的接受反作用于文本创作.接受美学为文学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此理论学说推翻了以往学术界对于读者消极被动地位的观念,认为,读者占据着参与到作者创造的主体地位。这个观点突出了读者的重要性,也同时开拓了文化艺术研究的领域,读者的地位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际上,奈达对于有效对等的理论来源于接受美学,部分的观点也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成。【3】奈达认为,只有在读者接受译文时,翻译的过程才算结束。只有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才能算做是检验译文的唯一标准。很明显,正如接受美学观点一样,奈达也把读者反应放到很高的位置上。1969年,奈达修整了他的“功能对等”理论,而就在1967年,姚斯(jauss)的演说“文学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目的?”象征着接受美学理论的诞生。“奈达博士是一位身怀远见的学者,他是不会漠视这个新理论的。”(吕俊)奈达的翻译理论也只有通过不断吸收新理论的适用成分来获得充实和丰富,比如信息理论,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等。众所周知,翻译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平衡原文、译文和译者之间的关系,而要很好做到这点又似乎是不可能的。【4】奈达理论和接受美学的观点的相通之处不是巧合,这恰恰折射出奈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对接受美学的吸收。“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它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功能对等”理论,既要看到它的优点,也不能忽视其缺陷。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对构建适合中国文化传统的翻译理论体系有重大的意义。

  • 索引序列
  • 功能对等理论国外研究论文
  • 研究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 功能对等理论文献
  • 功能对等论文研究背景
  •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