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美术报总编辑

美术报总编辑

发布时间:

美术报总编辑

王平,现任《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1]。张婷婷(《中国美术报》编辑部副主任)

1995年底调到《美术报》担任总编辑凡10年(前3年为副总编),期间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研究生班深造,师从王冬龄教授,开始潜心研究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先后出版小说集《蓝雾》、散文集《东白屐痕》、书画评论集《学者书法》、《名家题斋》、《平闲堂书论》、《平闲堂画论》等。其中《书法十病》、《平闲堂书学咀华》等书论,曾在书法界引起较大反响 。现为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美术报》总编辑,长期从事书画理论研究及创作。出版的书画学术著作有:《学者书法》、《名家题斋》、《平闲堂书论》、《平闲堂画论》、《百年画坛钩沉》《中国当代美术30年(1978-2008)》、《海上画派》、《“南斯北张”:有关书法的话题》(与张瑞田合著)、《陈之佛致傅狷夫手札69通释评》等,另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多部。系《书法报》、《书法》、《青少年书法》、《光明日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等多家专业媒体和综合媒体专栏作家,开辟“老斯说话”、“翰墨旧事”、“文人书法”、“雅趣”、“翰苑拈花”等个人专栏,其艺术评论观点犀利,论述雄辩,颇具社会影响力,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书法十大风云人物”和“2009-201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书法评论家提名”。2009年4月出任现职。

北京798艺术区可以看作一个由老工业企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798艺术区成立20年来,以其鲜明的当代艺术特色,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和对外展示的窗口。在政府重点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环境下,798艺术区已经成为以中国当代艺术展示及交易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今天的798艺术区,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也成为众多热爱时尚、推崇个性的年轻人喜欢漫步游玩的场所。每年秋季举办的北京798艺术节,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参与。每年四百万的游客,给798艺术区带来的除了人头攒动,也有关于过度商业化等各种非议。为了更好地指引798艺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10月16日下午,由北京798艺术区管理委员会、北京七星集团主办,北京盛世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798艺术区未来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798艺术管理委员会报告厅举办。作为活动主办方负责人,北京798艺术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毅坦诚地说:“目前,798艺术区汇集了画廊、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等众多艺术机构,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展示交易中心。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如何明确798艺术区今后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艺术区的发展质量,成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研讨会由《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张晓凌担任学术主持。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贵阳市的文化负责人、艺术机构代表、艺术家代表等20余位嘉宾,分别从798艺术区文化战略、798艺术区重点培养的艺术形态、如何实现798艺术区艺术与商业的平衡、798艺术区未来发展目标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为798艺术区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此外,本报记者也走进798艺术区,对各艺术机构经营者、艺术家、观众进行采访,了解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本期导读艺术区的未来之路“798艺术区未来发展战略研讨会”摘要▲本报记者傅梦妮/整理观察视点 | 微观798艺术区▲何鑫艺术区的未来之路“798艺术区未来发展战略研讨会”摘要□本报记者傅梦妮 /整理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现场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798艺术区的核心价值观以创造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 作为根本特色798艺术区应该定位成一个中国当代艺术中心,同时也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要把艺术放在突出的位置。既然是艺术区,那么其最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应是艺术本体,要依靠各个画廊、艺术机构、艺术家工作室等充分发挥创造力。而艺术品市场、人文旅游等方面应该作为围绕艺术本体的辅助设施。798总体而言是一个相对多元、自由的创作园地,能够充分调动艺术家的创造活力。如果缺失了艺术的主导,那么其他都是名不副实。798的精神应该是提倡创新,要表现当代中国的创新精神和面貌。中国的当代艺术既不是简单的模仿西方,也不是简单的重复传统,而是要根据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创造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形式。因此,将创造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作为798 的根本特色,是798不同于其他艺术园区最根本的优势,也是798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动力。另外,798的中国当代艺术形式可以更多得与高科技结合,吸收一些新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更新的面貌。——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让学术探索发挥引领作用总体而言,798艺术区被认为是一个另类艺术扎堆的地方,虽然有丰富的艺术形式,但没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引导。如何能自觉塑造798的形象、发挥引领作用?我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学术的探索来实现。当然,好的作品是基础,但除了优秀的艺术作品之外,还取决于具有理论深度的活跃思想,并以学术的方式进行呈现。具体而言,学术探索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定期举办大型学术展览,展览要与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区分开,做798自己的学术展;其二,创办学术刊物,无论是内刊还是对外发行,都得有计划地实行起来,因为零星的研讨会无法凝聚持续的学术讨论。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让798成为一个有学术追求、有精气神的艺术园区。——孙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架起社会与艺术的桥梁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30年基本上是一个“当代艺术在中国”的阶段,如何创造中国的当代艺术是目前面临的问题。作为在798艺术区工作十年的亲历者,从机构的角度来说,798大约有30家一直在坚持实验性创作的机构,因为“新”是当代艺术核心价值,也是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共同应坚持的。同时,我们希望有一些与文化、民族、地域发生关系而产生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形态,目前我们正在往这方面努力,今后应加强意识去引导,发挥推动作用。现如今,社会发展已经面临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转型期,如何把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审美观念、价值体系与社会相结合,逐步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当代艺术是“圈子艺术”,人们走进798会看到各类当代艺术形式,走出798大门就与当代艺术不再发生关系了。因此,下一步对于艺术机构而言,我们一方面要为艺术家、收藏家服务,另一方面应架起社会与艺术的桥梁。——孙永增(白盒子艺术馆馆长)构建多产融合、 产区一体的发展格局从功能来讲,798已经做了自身的定位,即以当代艺术为主业、时尚艺术为辅助、休闲艺术为补充。这个定位我认为是准确的,但作为一个艺术园区,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功能定位,可以更细致化一些。讨论798的定位和未来发展面临的难点如何聚焦,应关注4个方面:第一,如何凸显798的艺术价值;第二,如何让798成为世界级的品牌;第三,如何构建世界级艺术园区的吸引力;第四,如何形成几个板块的体系化结构,为未来的产业化做准备。目前,从实质上来讲,798形成了品牌,但是没有创造经济价值的直接动力,如果我们就艺术谈艺术就跳不出798固有的思路。因此,首先要确定它的发展目标,我认为798未来的发展定位就是世界级的文化园区;第二是形象定位,如今798已经颇具影响力,每年有四百多万人次来到这里,因此798应当是中国最具前沿的当代艺术区;第三是目标定位,798应以世界一流的艺术园区为目标;第四是功能定位,除了上述功能外还应加上创意,如果没有创意产业,其价值将大打折扣;第五是产业定位,即以当代艺术展览展示为主导,集旅游、娱乐、文创、会议会展产业于一体,构建多产融合、产区一体的发展格局。——蔺道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授)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98艺术区重点培养的艺术形态 保持独立空间和 学术带头人机制的活力798艺术区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从1998—2005年,主要是艺术家工作室聚落;从2006—2010年,主要是画廊和美术馆进驻的艺术区;从2011年至今,已经不是纯粹的艺术区,而是艺术旅游休闲区,即商业店铺占了3/4。目前798的展览品质实际上在下降,尽管作为以艺术为点缀的休闲旅游区,依然每天人流如织,但798学术品牌的评价在下降。主要问题首先在于艺术区结构的“逆淘汰”。一批不懂艺术的老板和行政助手主导着画廊和美术馆,真正的学术精英和独立空间退出798。其次是“明洞化”。798正在步韩国首尔“明洞”的后尘,由画廊区变成画廊淹没于一片商业店铺的海洋。现在798虽然表面上热闹,实际上内涵变得越来越空洞。当然,这也不是798的管理集团和入驻机构能解决的,宏观的管控、资本泡沫的破灭、美术界的学术苍白、艺术教育的滞后以及798本身的产权和租赁等问题,都是造成798由艺术区向旅游区转变的原因。从宏观角度看,798已经错过了在2007—2010年第二阶段发展的窗口机遇期。下一步,798需要保持一个多元化的发展生态和机制,需要保持独立空间和学术带头人机制的活力。——朱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开设艺术窗口推广美育几年前,798艺术区在贵阳成立了一个展示中心,做了很多展览,大约每半年一次。这对贵阳市民的美育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前很多人会不理解什么是当代艺术,只喜爱中国传统的美术。但是通过展览、专家讲解、报道宣传等形式,民众由最开始的不理解到逐渐接受,艺术氛围也慢慢形成了。但是,这样一个为市民提升美学修养的地方,如今与北京798一样面临着被公共商业、餐饮覆盖的现状,失去了原有的公共艺术,让人十分痛心。因此,希望798管委会能够加大在地方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西部地区,希望能在贵阳开设一个艺术窗口,继续推广美育。——韦鸿宁(贵州省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贵阳市人社局局长)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现798艺术区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搞清内外虚实 提升品牌价值要解决798艺术区的发展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对于它来说“内部有什么?外面要什么?虚的是什么?实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内部的、实的是“房子”,外面的、虚的是“品牌”。现在798的问题最重要一点是“798”这个品牌没有用好,企业的目标是赚钱,但是仅仅是涨价把不好的淘汰出去,把好的吸收进来,其实对艺术并不恰当。当年798的老厂房能够租出去,就是因为有个性的人汇聚在这里,但是房租涨了,想留住的艺术家留不住,如果对外再不提高品牌影响力,一旦去流行化,时间久了,人流量下降,活力就不够了,798的经济价值自然就受到影响。798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房子,而是提升品牌的价值,要让品牌往外走。把最虚的东西化为最实的东西,把实的东西转到外面去,我相信一定可以做好。798不能成为大众的旅游区,我记得早期观众在798看展览连照相都很胆怯,现在的游客则在展厅里堂而皇之地随手拍照,这是不对的,要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尊重,同时也提高了艺术环境的档次。798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爱护好自己的品牌,它需要靠798里的每个人建立和维护。——刘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注重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对于北京而言,故宫、长城代表的是历史、过去,798面向的是现在和未来,它具有前瞻性、引领性。798艺术区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已经20年了,到今天,我觉得798要面临适应新形势的思路定位。整个中国的当代艺术到现在为止,实际上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小圈子。798发展到今天,需要我们的培养和引导,它的价值不在于给几个画廊有多高的平台。保留几个艺术家工作室,而在于它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我们要能够引领进到艺术区的人群,买不买、看不看得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到了艺术区、到了画廊,才有可能让艺术的价值起到作用,品牌才会发展得好。关注艺术,首先要参与进来,才可能去喜欢,才可能去消费。另外,下一步应该要考虑798园区的不同艺术机构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不是同质化发展。目前很多美术馆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不计回报地邀请国外一线艺术家,但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特质建立起来。——王飞跃(悦·美术馆馆长)了解大众需求 建立不同通道谈到798艺术区的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跟商业协作,都需要看它所在的语境,不是一刀切的问题。来798的人里有艺术专业人士、学生、游客等,每个人走到艺术园区面对作品的时候,他们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大家对艺术的期待和诉求不一样,也决定了看到一个展览和艺术园区时心中的标准不一样。同样,在谈论艺术和商业模式时,要尊重艺术产业和商业发展的规律,在双方都互相理解并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掌握一个真正平衡点。从中国整个大环境来说,无论是增加土地的文化价值,还是整个商业零售业态的消费升级,还是政府的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艺术园区的发展,肯定是一个产业带来的推动。作为这一时期直接和商业对接的艺术机构,我们应避免一刀切想问题,我们的义务就是了解大众的需求,从而去建立不同的通道,让他们去接触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艺术。从每一个特定的观众群体去想供需关系,从而决定我们做项目的标准。——尤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艺术品经济必须走向大众化艺术品是小众经济,它包含着品质的象征,包含着传播价值,但艺术品经济一定要走向大众化,艺术真正创造价值,不是卖几张作品,而是艺术大众化的产生。

报社美术编辑招聘

平均4785/月。西安晚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家以从事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根据查询该企业招聘信息可知,西安晚报美术编辑工资平均在4785/月。西安晚报创刊于1953年,是中共西安市委主办的一张面向市民大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中国西部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报纸。

美编是要求美术综合能力较强的一项工作。除此外,文、史、哲学方面也要加强。... 选择学校时请慎思。)因此,建议你考虑一下。但在此中有一个问题你要注意。美编虽...

当然,学历越高越好哦,不过你读的是什么学校?

招聘范围招聘对象为高校毕业生或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视具体岗位而定,要求如下:1.高校毕业生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不含委培、定向生、部队院校、两年择业期内未就业非应届毕业生),大学本科生不超过24周岁(1995年2月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7周岁(1992年2月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1984年2月以后出生),2020年8月前须取得报到证、毕业证以及与最高学历对应的学历学位证书;“京内生源”是指入学前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考生。2.海外留学归国人员须符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关于留学归国人员就业报到及落户政策要求,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1984年2月以后出生)。三、招聘岗位及具体要求详情请点击招聘岗位“校园招聘”。1.高校毕业生可报名所有公布岗位;2.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仅可报名新媒体中心英文客户端编辑岗位(岗位12)和视频/美术编辑岗位(岗位13);3.非外语专业岗位本科生国家英语四级(CET-4)、研究生国家英语六级(CET-6)成绩须在425分以上,外语专业岗位(岗位6、12、21、27、28)考生须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水平。原标题:人民日报社2020年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告

学报总编辑

学报是学报,期刊社是期刊社,学报主编只是主编,这三者没有必然联系。学报编辑部属于学校下属单位,学报编辑部主任是大学的处级领导。期刊社具有独立经营的性质,其一把手领导是社长。一般情况下学报的主编是学报的一把手担任,有时是由学校的校长或副校长担任主编。期刊社的社长一般来说都是期刊的主编,也有例外的。

人物简介任胜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1966年生于安徽; 198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6月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出站后从事科技编辑工作, 先后担任《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基金》、《自然科学进展》的责任编辑.自参加科技编辑工作以来, 先后在Science(英国科学杂志), Nature(自然), Scientometrics(科学计量学), Learned Publishing(学术出版), 《科学通报》、《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文献计量学和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论文或杂文60余篇. 有丰富的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培训经验, 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主持翻译了《科技英文写作与演讲》和《科技英语写作进阶》. 曾获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等资助和奖项.社会兼职: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编辑学报》编委、《中国科技术语》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副主编.个人博客: 任胜利的编辑之家(科学网) 主要论文[1]任胜利.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3):357~[2]任胜利.2005年度IS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的引证指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8):F0002~[3]程维红 任胜利 刘旭.五种中、外农学期刊对比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5):134~[4]任胜利 林佳莉.国际性出版机构创办新期刊的原则及案例介绍[J].编辑学报,2006,18(5):398~[5]任胜利 王久丽.同行评议中审稿人遴选方式对审稿结果的影响——以《自然科学进展》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722~[6]程维红 任胜利 刘旭.我国农学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4):555~[7]贺德方 乔晓东 曾建勋 屈海燕 任胜利 方梅.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支持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179~[8]任胜利.有关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5,17(6):393~[9]莫京 任胜利.国内外科技期刊的期刊自引对比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655~[10]任胜利.开放存取(Open Access):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2):151~[11]任胜利.科技英语的文体与表达[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4):F002~[12]任胜利.正文的架构与撰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3):F002~[13]任胜利.科技论文中表格和插图的制作[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2):F002~[14]任胜利.科技论文题名的拟定[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F002~[15]任胜利.科技论文摘要的撰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F003~[16]张建中 任胜利.病理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几个问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4):396~[17]任胜利 祖广安.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J].编辑学报,2004,16(4):303~[18]任胜利.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1):112~[19]任胜利.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2):F002~[20]任胜利.科技论文的同行评议[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1):F002~主要著作《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科学出版社,2004年 《科技英语写作进阶》,[法]J. L. Lebrun,著;任胜利、莫京、安瑞,译;科学出版社,2009年 《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第二版)》,科学出版社,任胜利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科技写作与交流》,科学出版社,任胜利,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左晓光,男,汉族,1956年3月生,河北省邱县人。1978年2月入党,1973年12月参加工作。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河北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2006年11月当选为七届省委委员。党的十七大代表。历任河北省委办公厅副处长、副处级秘书、正处级秘书,保定地区行署党组成员、秘书长兼行署办公室党组书记,保定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党组副书记,河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河北省委省直工委委员、副书记,张家口市委副书记。2004年3月任河北大学党委书记。近四年来,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河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8篇。 孙汉文,1945年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作为分析化学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高,主要从事光学分析、分离科学技术、环境分析化学与农兽药残留分析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较大影响。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篇,出版《原子光谱分析》和《分析化学研究进展》论著,“导数原子光谱新技术与痕量分析研究”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化与实践”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出版了3部学术专著。兼任河北省分析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心专家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环境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化学会理事长,河北省食品安全协会会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河北大学学报》主编。

晶报总编辑

《深圳商报》、《晶报》的副刊亦有可观之处。胡洪侠原系深商“文化广场”编辑,现任晶报主编,借地利之便团结了一批港台作者。《新世纪周刊》文化类的主持人徐晓在文化圈多年,是好编辑,文艺类作者资源丰富。例如,旅美作家高尔泰(美学家,《寻找家园》作者)的东西总是优先给她。但是,对财经类刊物常发小说的做法有保留,国内好小说家也太少。

1、陈独秀

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2、李公麟

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郡舒城县(今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李龙眠即李公麟,字伯时,祖籍安徽舒城。

因安庆桐城城北有一龙眠山,李公麟曾长居于山下,所以又自号龙眠居士或龙眠山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

3、邓稼先

核物理学家,中国-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研制和发展-的技术组织领导者之一,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总负责人。

4、姚莹

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因以十幸名斋,又自号幸翁,安徽桐城人。晚清史学家、文学家。从祖姚鼐,是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

姚莹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举,次年为进士。此后曾游幕广东,在福建、江苏任过地方官。道光十六年,权两淮盐运使。

5、杨石先

中国现代化学家、教育家。民国18 年得校方资助,赴美深造,在耶鲁大学任研究员。两年后,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回国,继续执教南开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杨石先

百度百科-姚莹

百度百科-李公麟

百度百科-陈独秀

方苞,刘大魁,姚鼐 如明代文状元刘若宰、武状元王来聘,清代文状 元龙汝言;杰出的书法、刻家邓石如,被称为江南二郑的画家郑珊、郑琳和近代画家萧 ;徽剧艺人高朗亭,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教育家、学者王星拱、程演生 、光明甫、沈子修等;中医潘箬泉、金灌之等。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旗手陈独秀及陈延年、陈乔年都诞生于安庆 近日安庆市评出“十大历史名人”,作为枞阳人,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其中将“枞阳出人桐城出名”的说法在籍贯上进行了准确的表达,为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鼓掌 1、程长庚(1811-1880)徽班领袖、京剧鼻祖。安徽潜山人。 2、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人之一,“五四运动”总司令。安徽怀宁人,中共“一大”至“五大”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历任中央执行委员长、总书记。 3、邓稼先(1924-1986)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怀宁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4、邓石如(1739-1805)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安徽怀宁人。精四体书,有《完白山人印谱》等行世。 5、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今枞阳)人。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著有《望溪先生文集》、《集外文》等。 6、黄镇(1909-1989)外交家。安徽桐城(今枞阳)人。历任外交部副部长、宣传部第一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等。 7、严凤英(1930-1968)著名黄梅戏艺术表演家。安徽桐城罗岭人。其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誉为“严派”。 8、张恨水(1895-1967)现代著名作家。安徽潜山人。其代表作品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 9、张廷玉(1672-1755)中国清代大臣。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乾隆初为总理大臣辅政,任《世宗实录》总裁官二十年三月卒,谥文和,命配享太庙。 10、赵朴初(1907-2000)著名佛教领袖,书法家。安徽太湖人。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副主席等。

《东方早报》的“上海书评”是国内报纸中办得做好的副刊,远超同类。“上海书评”主打大文化概念,书评、时评与采访文章俱全。主编陆灏年近五十,慧眼独具,又是能写能画的才子,手下作者资源丰厚——余英时、董桥、林行止等大名家只给“上海书评”供稿。

晚霞报总编辑

[编辑本段]简介 作者: 赵丽宏,是一位男青年散文家、当代作家,民进成员。1951年出生,汉族,是上海市崇明县人。 背景: 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198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作品散文《望月》被列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4课。 著有散文集《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散文《为你打开一扇门》被列入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学步》被编写在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中。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散文《山雨》被编写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 赵丽宏:书是永远的朋友 按常理说,专业作家是以写作为生的。然而,先后著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种文学专著四十余部,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大奖的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却一直觉得对自己而言,“写作还是业余的”。他说:“要说我有什么专业,只有读书”。在新近出版的《赵丽宏读书随笔》一书的自序中,赵丽宏又一次表白“最大的实惠和快乐就是读书。” 出生于上海的赵丽宏,从小就是个“书虫”,读书从来不管时间场合,“只要拿起一本有意思的书,就能沉醉其中,忘了一切。”赵丽宏往往是走路读,吃饭读,睡觉读,上厕所也读。从《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再到《唐诗三百首》、《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和《红楼梦》``````赵丽宏总觉得“这些书要比课本上学的历史有趣得多”,常常读得入迷了,大人的一声叫喊才把他从痴梦中惊醒。 从小学高年级到中学,赵丽宏开始接触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无论什么书,他拿到就读,平时除了读鲁迅,读茅盾,读巴金,读冰心,他还把上高中的姐姐从图书馆里借回家的一些外国文学名著,都读了一遍,如《安娜·卡列尼娜》、《唐·吉诃德》和《复活》、《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以及《基督山恩仇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特别是赵丽宏在上海旧书店里淘得的一套平明出版社出版的新诗丛,更令他兴奋不已。这一套新诗丛都是普希金的诗歌,译者是查良铮,出版于1955年。它们成了赵丽宏中学时代最喜爱的书。可以说,赵丽宏后来写诗,和当初读这几本诗集有很大的关系。这几本书,赵丽宏十分珍惜,为减少磨损,他就用透明的纸很仔细地将封面包起来,但它们还是被赵丽宏翻得很旧。赵丽宏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我读得多而杂,读得囫囵吞枣,读得没有章法,然而就是靠着这样的阅读,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中学毕业后,赵丽宏离开上海市区去崇明岛“插队落户”,简单的行囊里寥寥几本印刷品中,有一本《野草》。现实中,很多小说往往读第一遍时觉得新鲜,看第二遍便觉无味。《野草》这样的书却可以让赵丽宏“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因为读这样的书“可以让你反复回味,时时能品出新的韵味来。”当时,赵丽宏就想,“倘若鲁迅先生没有那厚厚的十几本著作,只有一本薄薄的《野草》,他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漫长岁月中,赵丽宏“曾感到过孤苦无援,前途渺茫。”可就是那些和赵丽宏朝夕相处的书,使他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在一盏飘忽不定的油灯下,是书伴他“度过了许多温馨而愉快的时光”,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也是书“帮助他选定了人生目标”。 1977年恢复高考,赵丽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可供赵丽宏选择的好书就像‘春天的花草一样,多得叫人眼花缭乱”。一九八一年赵丽宏毕业后到《萌芽》工作。那时,赵丽宏住在浦东,每天坐公共汽车经过黄浦江隧道,要花很长的时间到市区上班。由于“在车上的时间是特别难熬”,赵丽宏每天手握一本好书,便把难熬的时光化为愉快的瞬间。在公共汽车上,赵丽宏总能聚精会神地读书,任何噪声都不能干扰他的情绪,即使有人挤他,有人推他,他都木然无知,因为他正“躲进书里作一次愉快的旅行”。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岛人笔记》、《赵丽宏散文选》、《艺品》、《人生韵味》、《喧嚣与宁静》、《死之余响》、《在岁月的荒滩上》、《读书是永远的》、《唯美之舞》、《日晷之影》,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沧桑之城》,报告文学集《心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其中,《山雨》等文就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编辑本段]学步 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在这之前,你还整日躺在摇篮里,只会挥舞小手,将明亮的大眼睛转来转去,有时偶尔能扶着床沿站立起来,但时间很短,你的腿脚还没有劲,无法支撑你小小的身躯。那天你被几把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们到厨房里拿东西,你母亲偶尔一回头,突然惊喜的大叫:“哎呀,小凡走路了!”我随声回顾,也大吃一惊: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任何东西,自己走到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见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你似乎也为自己能走路而惊奇呢。 从沙发到房门口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的独立行走的路。我们都没有看见你如何摇摇晃晃走过来,但你的的确确是靠自己走过来了。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却挣扎着拼命要下地。你已经尝到了走路的滋味,这滋味此刻胜过你世界里已知的一切,靠自己两条腿走路,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达到你想要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 从那时起,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走你的路。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你走着去寻找玩具,走着去阳台上欣赏街景,走着去追赶比你大的孩子们…… 儿子,你从来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着危险呢。在屋里,桌角、椅背、床架、门,都可能成为凶器将你碰痛。当你踉踉跄跄在房里东寻西探时,不是碰到桌角上,就是碰翻椅子砸痛脚,真是防不胜防。已经数不清你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个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在室外,你更是跃跃欲试,两条小腿像一对小鼓槌,毫无节奏的擂着各样的地面。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这是不是人类的天性?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呀,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你开始摔倒在地的时候,总是爬在地上瞪大眼睛望我们,你觉得有点委屈,但很快习惯了,并且学会了一骨碌爬起来,再不把摔跤当回事。那次你沿着路边的一个花坛奔跑,脚下被一块大石头绊了一下。我们在你身后眼看着你一头撞到花坛边的铁栏杆上,心如刀绞,却无法救你——铁栏杆犹如一柄柄出鞘的剑指着天空!你爬在地上,沉默了片刻,才放声哭起来。我奔过去把你抱在怀中,不忍看你的伤口,我担心你的眼睛!好险呀!铁栏杆撞在你的额头正中,戳出一道又长又深的口子,血沿着你的脸颊往下流…… 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疤痕,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的走,脚踏实地的走。[编辑本段]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轻轻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远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继续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叮——冬——叮——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编辑本段]顶碗少年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二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位顶碗少年,当时年龄和我相仿。我想。他想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相信他不会再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却。我相信,他是一个强者。[编辑本段]光明的心曲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在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的新鲜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辉,我发愣了,总觉得他们像什么,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暗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到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 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在浓浓的绿荫深处照射 ,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里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歌声依然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地方。那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地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这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足是不会黯然无光的。 墙上的夕辉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编辑本段]光 阴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就决不会因此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目录 《似水流年》 《岁月的目光》 《时间断想》 《冬的期盼》 《秋兴》 《遥远的乡音》 《小鸟,你飞向何方》 《荒滩上的诗意》 《秋风》 《年轮》 无言的回旋 美丽心情 独轮车 宁静 光明的心曲 梦游 生命是曲折的 人为什么高贵 读书是永远的 人生的美妙境界 战马蜂 挥手 遇鬼记 文学,有一颗年轻的心 莫扎特的造访 别了,钢琴 黑眸子 别样风物 秋天的树 冰霜花 咬人草 孔雀翎 土地啊 为石头流泪 汉陶马头 绣眼和芙蓉 哀驴 我和旅途中的一条小狗 纺织娘 说绍兴路 如歌行板 海的雕塑 夜海奇观 邂逅富士山 特奥蒂瓦坎之夜 基辅情景 白夜 巴比亚厄 丝绸之路上的奇遇 雨中五泄 山有魂魄八面观 天上的花,湖里的梦 黄河之水 编后记 为你打开一扇门

2019年1月5号星期六下午,这天虽然是24个节气的小寒,天气却不冷,成都冬天少有的太阳照在身上感到暖暖的。按《行脚成都》编辑朱晓剑老师的通知,在桃蹊书院举行《行脚成都》作者、读者、新春茶话会。我己是第二次到这里参加活动了,不到两点就轻车熟路的来到书院的三楼。唐劳绮、葛加林、王耀川、岳开贵、张浩明、莲子及一些不认识的老师己早早地来到了会议室。与熟悉的老师打了招呼后正准备坐下,听到有老师在说:怎么没有水呢?我才细细的看了下,桌面上茶杯和茶叶到是有的,开水瓶却没有。这些年纪大的老师们都是离不开喝水的。因上次来过,知道书院的情况,我急忙的下到一楼,吧台边,两个年轻的女孩一边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一边忙着烧水。我向她们说明情况后,她两将刚烧开的水给了我两瓶,并说到:我们这里也是等着要开水。我知道这个书院也是真的不容易,整个一楼完全是免费向市民开放,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而老板还得请工作人员等等。因我家有开实体书店的亲戚,我深深的体会开实体书店的不容易。两瓶水拿上楼,很快就没有了。又下去换开水瓶,水还没开,我站在那里打量了一下书店,宽敞明亮的书店里,各种图书分类整齐地排放在书架上,高、低合适的桌、椅坐满了不同年龄的读者。有的安静的在看书,有的一边看书,一边记着笔记,有的指着书上的某一页与同伴低声地交谈着。我望着眼前的景像,心想:住在这一带的居民真的好福气!有这么好的一个环境可以看书、查找资料。在这寸土寸金,时间就是金钱的商品社会,怡福路社区与毛边书局的老板所做的这件事真的是功德无量。当我再次把水拿上三楼会议室时,又来了很多不认识的人,他们大概把我当作是工作人员了吧,指着自己的位置说:“给我这里来杯茶吧”。我心里也暗暗地好笑,为了我们这个《行脚成都》“大家庭”,我索性就当一次“工作人员”吧!两点半,会议开始。如上次的活动一样,成都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喻峰担纲活动主持,成华区电视台也来到现场对此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成都晚报》副刊首席编辑李杨、《晚霞报》编辑、四川省散文学会副长何一东老师各自介绍了他们负责编辑的报纸副刊的当下架构及关于成都稿件的撰写等系列话题。成华区文化馆馆长、《沙河风》主编蒋松谷老师介绍了成华区文化刊物《沙河风》的情况,金牛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上风》杂志编辑王大可老师,在会上介绍了金牛区作协的每月十五的文学活动,同时,介绍了《上风》杂志,这是紧扣金牛区发展的一本人文刊物。《成都晚报》副刊年轻编辑杜均老师介绍了《成都晚报》的发展情况。摄影家葛加林老师也在活动现场讲了话,这位从事摄影工作多年的老人,去年以80岁的高龄登上了珠峰,刷新了成都人登珠峰的记录,是一位值得受人尊敬、佩服的老人。何定镛老师是成都的媒体专家,同时也是优秀的作家,在会上,他讲述了做媒体、写作的故事。媒体人、作家郑光福老师在活动中谈到了文史写作,不能仅凭经验、资料写作,更要脚踏实地地走访,这样才能取得一手素材。成都手机摄影达人冯晖老师虽然脚因打球受伤,但他持着拐杖也来到现场教大家如何进行手机摄影。在《行脚成都》上投稿,除了精彩动人的文字外,再加入技术高超的照片,那将是多么完美的一篇文章啊!诗人、书法家李兴辉老师在会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谈到了文史不分家,对如何撰写好《行脚成都》文章进行了阐释。在会议下来后的交谈中我才知道李兴辉老师曾经也是住在少城长顺下街竹叶巷的人,我们彼此一摆起长顺街的人、物、和一些店铺都是那样的熟悉和了解,又钩起了我的长顺街情结。尔后的自由发言、交流更是让活动气氛充满了掌声和笑声。全体人员下楼到书院大门合了影后,回到三楼自由交流。我坐在崔显昌老师旁边,这位80岁的前《龙门阵》杂志的老编辑,用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从住家的天府新区来到这里,虚心的听着各位老师的讲话,不时给以讲话人真诚的鼓掌。并给我指出写本土文化文章的要点,他说:“写本土文化的文章,要注意加一些地方用语,这样文章看起来更有本土风味和活力。并且说到:“等我学会了往平台发文章的操作,争取也给《行脚成都》作点贡献,这么久了,光“坐席”,不“上菜”,实在不好意思。”崔老师真诚的指教让我受益匪浅。这次活动,与热心地爱在《行脚成都》文章后面留言的网名“萧老九”萧老师的认识也颇有意思,我在《行脚成都》的留言上看到萧老师报了名要来,想拜访下这位与我曾经都住在少城、并且热心地给我文章留言的老师,我问王耀川老师知不知道萧老久老师来了没有?他指着我对面的一个老大姐说:就是她,而我还一直拿眼睛在男同胞人群里找,总以为萧老九应该是一个男老师。这时萧老师也知道我就是爱写长顺街文章的那人,走向前来拉住我的手,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她说就是想来认识我一下,也在寻找我。我们坐在一起,就像与李兴辉老师一样,都曾经生活在少城,都有很多共同语言,聊得很开心,用萧老师的话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参加这个活动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感谢朱晓剑老师创建了这个《行脚成都》公众号,是它让我们这些喜欢这座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的老成都人、新成都人都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同时,希望在新的一年,《行脚成都》越办越好,将有更多的老成都人、新成都人都积极地参与到《行脚成都》之中,用不同的方式打捞、发掘和守护这座城市的记忆。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他17岁就开始发表作品,第一本书出版后便一发不可收,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已经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扩展资料:

林清玄(Lin 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林清玄一边求学一边写作,以投稿赚取生活费。17岁时,正式在当时影响力颇大的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连载十天的头条,一时轰动,得到三千元台币稿费。

林清玄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清玄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林清玄的作品有《可以预约的雪》、《飞越蓝天的白云》、《走向光明的所在》、《打开心内的门窗》、《迷路的云》、《莲花香片》、《鸳鸯香炉》、《漫步人生的花园》、《寻找心灵的故乡》、《心的丝路》、《寻找幸运草》、《温一壶月光下酒》等。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林清玄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道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林清玄的作品有《可以预约的雪》、《飞越蓝天的白云》、《走向光明的所在》、《打开心内的门窗》、《迷路的云》、《莲花香片》、《鸳鸯香炉》、《漫步人生的花园》、《寻找心灵的故乡》、《心的丝路》、《寻找幸运草》、《温一壶月光下酒》等。

  • 索引序列
  • 美术报总编辑
  • 报社美术编辑招聘
  • 学报总编辑
  • 晶报总编辑
  • 晚霞报总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