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发酵香肠主体风味鉴别研究论文

发酵香肠主体风味鉴别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发酵香肠主体风味鉴别研究论文

中国腊肠在加工方法和产品特性上与西式发酵香肠类似,将原料肉绞细并与辅料混合后灌入天然肠衣,经自然风干即成,均属于低水分活度(aw)值和/或低pH值的中间水分食品 (IMF),其风味特性和可贮性是最为重要的品质特性,而风干过程中脂肪氧化、蛋白质降解及碳水化合物分解等的综合作用是决定产品风味的关键因素。对西式发酵香肠的分析表明,其含 的风味物质包括醛、酮、醇、酯、酸、呋喃类,以及含硫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等,其形成机制早已被深入揭示。鉴定也表明,中式腊肠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50种以上,主要以醇类、酯类和醛类为主。 目前认为,这些风味物质的来源主要基于微生物过程或非微生物过程的蛋白质降解、脂肪分解和碳水化合物降解3种途径。微生物蛋白酶水解或内源性组织蛋 白酶水解均可促进发酵肠风味形成。研究显示,微球菌、乳杆菌和片球菌等富含蛋白酶的微生物有助于发酵肉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升高,从而改善产品风味,与此同时内源性蛋白酶也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甚至还与其他酶有关。脂肪水解和(或)氧化产生的醛类、酮类、酯类等物质也是形成发酵香肠风味的重要基础,为此组织脂酶在脂肪水解中起关键作用,60%-80% 脂肪水解均是由此酶所致。对中式腊肠的研究表明,风干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与风味相关的脂肪酸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挥发化合物中约有60%来自于脂肪氧化。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生的酰、酸、酮、醇、酸等多种低分子挥发性化合物与发酵香肠风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而微生物发酵主导的糖类分解产生的乳酸等的积累和pH值下 降能够促进蛋白质溶解,对发酵香肠的质构和特有风味的形成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关发酵香肠中微生物及其对产品风味和质量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类型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经相 当深入。例如发酵过程中微球菌和非致病性葡萄球菌中丰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氨基酸和脂肪酸,对香肠风味形成有重要影响;而乳酸菌作为优势菌,在产香、抑菌、改善质构等方面更是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发酵肠,其微生物菌群以及对产品特性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对中式腊肠的研究表明,传统风干的产品与西式发酵制品极为相似,较长时间的风干也伴随发酵成熟过程,尽管在此过程中微 生物的作用不如西式产品那样至关重要,也不会导致pH值的大幅度变化,但对产品特有风味及感官特性 的形成也不可或缺。分离鉴定显示其中存在大量的乳酸菌和微球菌,在腌制阶段乳酸菌略占优势,而在风干发酵以及此后阶段 微球菌和非致病性葡萄球菌作用更强。传统四川腊肠与其他发酵肠和腊肠比较,除原、辅料的差异外,加工季节特殊的温度、湿度 、风速及环境等风干条件也会对产品特性产生影响,在此进程中微生物对风味物质的形成及调控有其显著的特点。目前,有关西式发酵香肠中微生物类型及其对产品风味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微生物发酵剂 的添加也成为稳定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在德国,与 中国 腊肠属性相同的发酵香肠的加工中,微生物调控的发酵风干工艺已广泛应用 ,95%以上的产品都是通过添加微生物发酵剂加工而成,大量的有关微生物对产品风味和总体质量特性的调控研究成果也在 指导实际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中式腊肠微生物菌群及其作用机制,特别是微生物菌群对产品风味和质量的特异性影响研究尚处于探究阶段。以往的研究表明,经快速干燥形成的腊肠,其风味形成的主导原因是非微生物因素引起的蛋 白质降解 、脂肪水解 或碳水化合物降解等。而传统风干腊肠产品中的微生物发酵作用对其特有风味及感官特性的形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具体贡献至今仍存在争议。因此,腊肠微生物菌群类型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微生物在风味形成和质量特性中的具体贡献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香肠发酵成熟是因为香肠那也是有各种有益菌的。在温度的作用下进行发酵。

全世界每年的肉类消费总量已超过2亿吨,深加工肉制品占肉类消费总量的30%以上,其中发酵肉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欧美国家已利用发酵剂大规模生产发酵肉,并广为消费者所接受,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在德国、美国、意大利等肉类工业发达的国家发酵肉已成为一种主要肉制品,品种达20种以上,它们具有工艺考究,色香浓郁,风味独特的特点。目前,国外关于发酵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2方面。(1)改进生产工艺的研究。主要研究在发酵和成熟过程中的生化和微生物变化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对终产品质量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外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酶制剂对发酵肉发酵和成熟的作用。主要目的是试图用酶(如蛋白酶和脂肪酶,多为微生物来源)取代发酵剂添加于发酵肉中,以求达到微生物作用的效果,缩短成熟时间。(2)筛选和构建具有优良性状的微生物菌种的研究。为了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微生物发酵菌种,国外许多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最近几年报道较多的是关于呈香菌(对发酵肉成熟过程中风味物质形成有利的细菌)的研究。另外,筛选没有脱羧能力的发酵剂菌种,以提高产品的卫生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乳酸杆菌可以使某些氨基酸脱羧,生成酪胺、苯基乙胺和组胺,这些化合物对人体健康不利。尸胺和腐胺也会由氨基酸脱羧产生并加重前几种胺的不利作用。在发酵产品中,低pH值和低水分活性更加速了胺的形成。因此,必须通过筛选没有脱羧能力的微生物菌种,降低胺的含量,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中国的发酵肉大部分都属于自然发酵国内关于发酵肉的研究中国的发酵肉大部分都属于自然发酵,产品质量很不稳定。微生物定向接种的发酵肉的研究和开发还属于一个新型的领域。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了发酵肉的研究和探讨,如张红诚等研究了在模拟肉肠的液体培养基中筛选用于发酵肉的发酵剂,但并未见该发酵剂实际应用情况的报道。王柏琴等则主要研究了红曲色素在发酵香肠中代替亚硝酸盐的发色及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和对乳酸菌株的影响。天津食品研究所的田蔼家等研究人员对半干发酵香肠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研制出口味柔和,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产品,但此类产品水分活性较高,且货架期较短仍需低温保藏。

那你可以直接在淘宝上搜索答案就行了,没必要在这上面咨询的

鉴赏咖啡整体风味的流程研究论文

一百块钱写好

用虹吸壶制作咖啡的方法:

1.用开水清洗虹吸壶,并擦干水迹;

2.将水倒入虹吸壶下壶,用中火或大火加热(之前要均匀预热),中途可以把咖啡杯,咖啡勺,吧勺放入不锈钢盅再加入开水消毒和温杯;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将过滤器的链子通过上壶底部的管子拉出,用钩子钩住管子;

4.装好上壶并轻压,确认安装完毕;

5.待下壶中的水上升至上壶时,转小火,用吧勺按住滤布,确认是否密合;

6.待下壶中的水不再上升时,倒入咖啡粉,开始计时;

7.倒入咖啡粉后,用吧勺按压咖啡粉,并前后搅拌,确认咖啡粉没有结块;

8.煮55秒至一分钟,轻轻摇晃虹吸壶两三下,让壶里的咖啡混合均匀,移开酒精灯,并用湿布包住下壶,使上壶的咖啡迅速下降,再取下上壶;

9.把咖啡倒入咖啡杯中,再配上奶粒,糖包即可出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1].侯吉建《如何开一家成功的咖啡店》[M][2].祝文欣《咖啡店5日通》[M][3].霍华德·毕哈的《星巴克·一切与品牌无关》[M][4].米歇利的《星巴克体验》[M][5].王森的《就想开一家小小的咖啡馆》[M][6].郭光玲的《咖啡师手册》[M][7].丑小鸭咖啡的《咖啡究极讲座》[M]

我们在喝咖啡的时候,总是回听到咖啡师们在介绍和引导品尝出咖啡的各种各样的风味,咖啡风味论也记载着咖啡能够提现出来的许多风味,这些风味是如何形成的呢?实际上,烘焙咖啡的方式,咖啡豆的种类,咖啡生长的海拔,所有这些细枝末节都会对这些化合物产生影响。 香气、风味、余韵、酸度和醇厚度——所有这五种属性都对应着不同的化合物。在杯测桌上,我们用感官来解读它们——即便这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着。我们评估干香,接着是破渣时的香气,再之后是味道。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化学分子。 从碳水化合物到咖啡因,有许多非挥发性化合物对风味和品质产生影响。这些化合物的占比会根据咖啡生豆的品质不同而各不相同——但请记住,咖啡生豆的化学成分与咖啡熟豆的化学成分完全不同。 同时,不得不提及的是那些挥发性化合物——它们大多是烘烤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产物,却对咖啡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咖啡中的非挥发性物质包括:生物碱(咖啡因和葫芦巴碱)、绿原酸、羧酸、碳水化合物和多糖、脂质、蛋白质、类黑素和矿物质。 咖啡因:它可溶于水,将会影响一杯冲煮咖啡的强度、苦味和醇厚度。另一种逾越不开的生物碱是葫芦巴碱,它有助于提升烘焙咖啡豆和冲煮咖啡的香气。 绿原酸:它们是由反式肉桂酸(包括咖啡酸、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和奎尼酸形成的。这其中:奎尼酸是咖啡苦味和涩味的原因。咖啡豆烘烤过程中,绿原酸发生降解——这意味着奎宁酸的增加。这就是深烘的咖啡豆带有更强苦味的原因之一。 有机酸:这是构成咖啡品质的一个重要属性,通常与甜味相关。 阿拉比卡比罗布斯塔有更强的酸度;咖啡酸度随着咖啡豆烘烤的进行而递减(生豆含有11%,熟豆仅有6%);深烘咖啡在降低了咖啡中的酸性成分的同时,也降低了酸度的可感知度。 咖啡中一些比较容易感知到的酸是柠檬酸、苹果酸和绿原酸。虽然有些酸在烘烤过程中会发生降解(例如,绿原酸),但其他一些酸的浓度会增加,如甲酸、乙酸、乳酸等。 碳水化合物 & 多糖:有关多糖,即阿拉伯半乳聚糖、甘露聚糖和纤维素。这些化合物在挽留咖啡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同样有助于香气的形成。此外,较小的糖和果糖有助于形成咖啡的甜感。 脂质:有助于丰富冲煮咖啡的质感。它们是从咖啡豆中萃取出来的,在Espresso中的表现就是crema。烘焙过程并不会真正影响它们的含量,但在烘焙过程中,分布在咖啡豆内部的油脂确实会迁移到咖啡豆表面。 类黑素:它们是美拉德反应——氨基酸和还原糖之间的反应——的产物。它们是大分子化合物,使咖啡豆变成棕色,并增加了冲煮咖啡的口感。这意味着咖啡豆中的氨基酸含量与其品质密切相关。氨基酸越多,美拉德反应越多,产生越多的类黑素。 但请记住,咖啡熟豆的棕色不仅来源于美拉德反应所产生的类黑素,同时也来源于焦糖化反应。而这,将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挥发性化合物。 咖啡中含有非常非常之多的挥发性物质,它们真正意义上决定着咖啡的品质。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由烘焙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咖啡生豆与此无关。挥发性化合物是咖啡品种、农场处理技术以及咖啡风貌特征的综合表现。 经过烘烤的咖啡熟豆中包含超过1000种挥发性化合物。然而,这其中只有少量是能够被我们感知到的香气。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的咖啡中有大约20-30种挥发性物质发挥着实质作用。 最主要的化学反应是美拉德反应(非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同时也产生含氮和硫的杂环化合物。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反应是酚酸降解——绿原酸降解成咖啡酸、内酯和奎宁酸的过程。这些化合物导致冲煮咖啡的苦味和涩味。 斯特克尔降解也是一个关键的反应。它主要发生在咖啡烘焙的发展阶段,是指醛和酮中氨基酸的分解,有利于香气的形成。 另有数种化学反应发生在咖啡豆烘烤过程中,咖啡烘焙就像是在咖啡豆内部轰轰烈烈进行着的一场化学反应大趴体。 这些特别的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羧酸类、酯类、吡嗪类、吡咯类、吡啶类、呋喃类、呋喃酮类、酚类等等。虽然这些名字听起来饶舌,但它们都可以追溯到某一特定的咖啡属性。 通常来说,花香和果香是酮和醛的结果;呋喃和呋喃酮通常会让我们感觉到焦糖及烘焙咖啡的味道。吡嗪可能与坚果的味道有关。当然,一些其他化合物的数量和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则会产生负面的味道——愈创木酚分子(酚类化合物)带来药物和胶皮的味道。

平菇液体发酵研究现状论文

原文粘贴不便,要原文的话联系我邮箱吧(点我可见)。【篇名】 平菇的栽培技术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戴文宏. 任连敏.【刊名】 农业与技术 2005年02期 编辑部EmailCJFD收录期刊【机构】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农业局.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农业局 272133 .【关键词】 平菇. 栽培技术.【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平菇比较耐寒,从11月份到翌年1月都可直接由生料进行栽培,比较省事。1配制培养料平菇的栽培料种类较多,棉籽壳、玉米芯、稻草、麦秸、花生壳等都可以,但不同用料出菇率不一样,出菇率最高的是棉籽壳。其配方是:棉籽壳100份,加生石灰2~5份,水120~150份(料水比1:~)。按50千克棉籽壳计算:50千克棉籽壳加生石灰1~千克,加水60~75千克,并且加100克多菌灵以防杂菌。2接种平菇栽培可采用袋装、箱装或者菌砖栽培。而塑料袋栽培省工,管理方便,病虫害少易于成功,目前生产上多以塑料袋装为主要栽培方式,采用的塑料袋规格多为袋口径25~28厘米,袋长45~【光盘号】 AGRI0506【篇名】 五项食用菌栽培技术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贺元超.【刊名】 农家参谋 2004年11期 编辑部EmailCJFD收录期刊【机构】 河南省南召县一职高 474650.【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一、木屑开放式四季栽培香菇木屑开放式栽培香菇,是在有杂菌的条件下,进行栽培的一种方法。具体作法:1.原料处理。木屑加水煮沸10~20分钟(蒸料也可),滤水放凉,若加辅料(米糠、麦麸、玉米皮),可在料滤水后,立即加入10%~20%的辅料,拌匀后,闷30~60分钟。料温一般在65℃~85℃之间,再加入磷酸二氢钾。2.原料处理后,即可用于种植。必须注意,一定要选用经过小型试验,适合开放式栽培的,萌发力及抗杂力强的菌种。①在5℃~10℃之间,加入30%~50%的菌种。若加辅料,菌种一定要加到50%左右,不需要加杀绿霉菌的药物,这是开放式栽培的保险温度。②在10℃~20【光盘号】 AGRI0501【篇名】 发展平菇生产,开发食用菌资源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张剑雄.【刊名】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02期 编辑部EmailCJFD收录期刊【机构】 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镇农业服务中心 215600.【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张家港市后塍镇学田村自1982年就开始生产平菇,至今已有20多年种植历史。近年随产业结构调整,该村的平菇生产总量不断提高。到2002年,全村共50户农户生产平菇,全年消耗棉籽壳340t,平菇生产面积达34万尺2,平均每尺2生产平菇,总产达万kg。按成本1元/kg计,年投入成本万元。按平均零售价2元/kg计,年产值万元。按平均每kg获利1元计,年总利润万元,生产农户足不出户户均年可获利万元。平菇生产周期短,一年四季均可生产。同一批菌,夏季为70d左右,冬季为90d左右,生产农户流水作业,分批次生产,一年到头,均有平菇出售。1配料每t棉籽壳【光盘号】 AGRI0508【篇名】 日光温室平菇番茄立体组合栽培技术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吴铁.【刊名】 食用菌 2005年02期 编辑部Email“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CJFD收录期刊【机构】 安徽阜阳市颍东区口孜职高 236146.【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 ,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如何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设施和有限面积获取最大效益 ,始终是生产者最关心的。菇菜间作是一个好模式 ,但能间作的菇量有限 ,且出菇管理不便。笔者在温室内进行平菇番茄立体组合栽培试验 ,几年来效益良好。现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1 制平菇菌袋 平菇菌袋的制作 ,按常规袋栽法 ,只要所培养的菌体健壮无污染即可。本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浅色平菇良种 笔者选用浅色杂交 17(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 ) ,这样可避免头潮菇因番茄未封行 ,光线强而造成的菇色过重。 确定接种时间 平菇完成发菌【光盘号】 AGRI05069 【篇名】 利用种草菇后的废渣栽平菇技术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杨自轩.【刊名】 食用菌 2004年06期 编辑部Email“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CJFD收录期刊【机构】 广东惠州农校 汤泉516023.【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草菇是人们十分喜食的鲜美食用菌 ,广东省气候炎热 ,特别适宜种植草菇。近年来栽培面积很大。由于草菇生育期极短 ,对原料利用不多 ,菇渣中还有大量养分未分解。据估计 ,广东 1年用 12 ,0 0 0t原料种草菇 ,大约产生 10 ,0 0 0t废渣 ,这些废料 90 %直接作肥料或丢弃 ,利用率很低。对此 ,我们研究用种草菇的几种废渣再种平菇技术 ,并进行规模化生产 ,前 3潮菇生物学效率都在 70 %左右 ,使每公斤废料又多产生 1~ 2元效益 ,很有推广价值。1 以棉子壳为主的草菇废渣栽平菇 ①草菇配方 :棉子壳87% ,麸皮 10 % ,复合肥 1% ,石灰 2 %。按常规拌料 ,发酵 3~4【光盘号】 AGRI0501【篇名】 平菇高温季节栽培技术研究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凌亚飞.【刊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8年S1期 编辑部Email《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机构】 浙江农村技术师专农学系 宁波315101.【关键词】 平菇. 高温. 栽培.【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代料栽培平菇由于都是秋末、冬季开始出菇上市,鲜菇不易加工贮藏,造成货多价低,栽培效益不高.夏、秋季在宁波属蔬菜淡季,鲜菇罕见,货紧价高,故进行本试验.培养料采用3种配方,配方1:棉籽壳60%,已种过平菇的废料16%.木屑20%,石灰2%,多菌灵%~%.碳酸钙2%.配方2:废棉(棉丁、棉纺厂的下脚料)96%.石灰2%,多菌灵%.碳酸钙2%.配方3:棉籽壳95%,石灰2%,过磷酸钙1%,多菌灵%.碳酸钙2%.棉籽壳、废棉、废料木屑需曝晒.供试菌种:平菇831、平菇C_4佛罗里达平菇.配方1和配方2采用熟料栽培,用15cm×35cm×的聚乙烯袋作容器,每袋干重400【光盘号】 AGRI98S7【篇名】 平菇高温季节栽培的关键技术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谷业理.【刊名】 食用菌 1995年06期 编辑部Email“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CJFD收录期刊【机构】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 凤阳 233100.【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正> 平菇一年四季都能栽培,这不仅延长了供应期,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平菇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然在夏季栽培平菇,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技术如果掌握不好,大面积栽培效益便不那么令人满意。根据,我们的推广实践,认为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应掌握下列关键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优质菌种平菇栽培品种较多,夏季栽培应选用高温型菌种,此菌种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4~28℃,如榆黄蘑、侧5、红平菇、新平1012、鲍鱼菇、佛罗里达等。其中菇农普遍应用被称为平菇高产之王的“新平1012”效果更好,这是一株高产、优质的广温型新菌种,子实体发生的最低温度3℃,最高温度35【光盘号】 AGRI95S3【篇名】 平菇覆土栽培技术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作者】 娄现英. 王永善. 胡铭. 车照海.【刊名】 现代农业 2005年06期 编辑部EmailCJFD收录期刊【机构】 河南省太康县农业局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摘要】 在平菇生产中,采用履土栽培技术,长出的平菇菇体肥大、柄短、盖厚、色亮,口感与风味俱佳,产量一般可提高30%~50%,是不需要增加投资的增产措施,是平菇栽培上的一种技术创新。1.理论依据平菇栽培中的水分管理,是平菇获得高产优质的一个要素,包括对培养基的水分调控,对周围湿度的水分调控,对出菇期的水分调控,以及在生长期的水分调控等等。而覆土栽培,则易于灵活地进行水分调控,可以较好地解决过干过湿的问题。2.覆土材料选择以土质质地疏松,毛细孔多,团粒结构好,湿不黏,干不散,蓄水力强,有机质含量高的偏碱性重壤土比较好。避免土块、沙土、生土过多。也【光盘号】 AGRI0507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食用菌制种方法在传统固体制作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液体菌种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 液体发酵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之一,起源于美国。它是指在生化反应器中,模仿自然界将食药用菌在生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糖类、有机和无机含有氮素的化合物、无机盐等一些微量元素以及其它营养物质溶解在水中作为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菌种,通入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提供食用菌菌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进行菌丝大量培养繁殖的过程。工业化大规模的发酵培养即为发酵生产,亦称深层培养或沉没培养。液体菌种由于具有生产规模化、控制自动化、生长无菌化、发菌高速化的生产应用优势,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源条件,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已被业内人士所看好。液体菌种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而成的菌种。近年来,国内外正积极研究液体菌种的培养与利用。与固体菌种相比,它具有菌种生产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接于固体菌料发酵快、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因而受到了广大栽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已能进行深层发酵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凤尾菇、美味侧耳、鲍鱼菇、金针菇、黑木耳、猴头、草菇、蜜环菌、茯苓、滑菇和冬虫夏草等。一、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常见的有采用摇床来生产的摇瓶培养法和采用发酵罐来生产的深层培养法。若少量生产,可以用摇瓶培养法。深层培养需要一整套工业发酵设备,如锅炉、空气压缩机、空气净化系统、发酵罐等,故投资大,只适用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而摇瓶培养投资少,设备技术简单,适合一般菌种厂生产使用。本节主要介绍摇瓶培养的技术方法。1、食用菌液体发酵的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些已知化学成分的营养物质作培养基。在生产上,还根据工艺将培养基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但无论如何划分,每一种培养基的组成中都离不开碳、氮、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碳、氮比(C/N)碳、氮比指碳源及氮源在培养基中的含量比。构成菌丝细胞的碳、氮比通常是:8~12:1。由于菌丝生长过程中,一般需50%的碳源作为能量供给菌丝呼吸,另50%的碳源组成菌体细胞。因此培养基中理想碳、氮比的理论值为16~24:1。在液体培养中以菌丝增殖为目的的培养,通常碳、氮比以20:1为宜。虽然食用真菌的液体培养一般要求较高的碳与氮比,即C:N=20:1左右生长较好,但许多菌种也能在较宽的碳、氮比范围内生长。不同的菌种所要求合适的碳、氮比,可通过实验求得。 、无机盐与微量元素许多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对菌种的生理过程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不同的菌种,对无机盐及微量元素要求的最适浓度也不同。 .磷 磷是细胞中核酸、核蛋白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又是许多辅酶(或辅基)高能磷酸键的组成部分。磷是食用菌液体发酵不可缺少的物质,常加入磷酸二氢钾以提供磷,加入量大约为。.镁 镁在细胞中起着稳定核蛋白、细胞膜和核酸的作用,而且是—些重要酶的活化剂,是食用真菌液体培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一般通过加入硫酸镁以提供镁,浓度通常是。.钾、钙、钠 钾不参与细胞结构物质的构成,但控制原生质的胶态和细脑膜的透性。钙离子与细胞透性有关。钠离子能维持细胞渗透压,钠离子可以部分代替钾离子的作用。三种物质需求量甚微,若采用天然培养基,可不必另加。.硫、铁 硫是菌体细胞蛋白质的组成部分(胱氨酸、半胱氨酸及蛋氨酸中皆含硫),铁是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组成部分,亦是菌体有氧代谢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锌、锰、钴、铜 锌、锰、钴等离子是某些酶的辅基或激活剂。铜是多元酚氧化酶的活性基。在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镁和磷的添加不宜过多,否则会带来危害。菌体对锌、锰、钴、铜等微量元素的需求量甚少,一般天然有机原料中均有,不必另加。碳酸钙本身不溶于水,但可以调节培养其中的酸碱度。磷酸盐与碳酸钙不宜混合灭菌,否则会形成不溶于水的磷酸盐,使可溶性的磷酸盐浓度大大降低。 、维生素维生素在细胞中作为辅酶的成分,具有催化功能。大多数食用真菌的培养都与B族维生素有关,维生素B1是目前已知对绝大多数食用真菌生长有利的维生素。其适宜浓度在50~1000μg/L之间。 2、摇瓶振荡培养技术培养液配制好后,装入500mL容量的三角烧瓶中,每瓶装量为100mL,并加入0~15粒小玻璃珠,加棉塞后再包扎牛皮纸封口,在压力下灭菌30分钟,取出冷却到30℃以下时,接入一块约2平方厘米的斜面菌种,于23℃~25℃下静置培养48小时,再置往复式摇床上振荡培养,振荡频率为80~100次/分,振幅6cm~10cm。如果用旋转式摇床,振荡频率为200~220转/分。摇床室温控制在24℃~25℃,培养时间因菌类不同而异,一般是在7天左右。培养结束的标准是:培养液清澈透明,液中悬浮着大量小菌丝球,并伴有各种菇类特有的香味。二、液体菌种的检验方法对液体菌种进行检验可采用感官检查和取样测验相结合的方法。. 感官检查 可采用“看、旋、嗅”的步骤进行检查。看:将样品静置桌上观察。一看菌液颜色和透明度,正常发酵醪液呈黄色或黄褐色,清澈透明,菌丝颜色因菌种而异,老化后颜色变深;染杂菌的醪液则混浊不透明。二看菌丝形态和大小,正常的菌丝大小一致,呈球状、片状、絮状或棒状,菌丝粗壮,线条分明;而染杂菌后,菌丝纤细,轮廓不清。三看上清液与沉淀的比例,菌丝体占比例越大越好,较好的液体菌种,在瓶中所占比例可达80%左右。四看pH值指标是否变色,在培养液中加入甲基红或复合指标剂,经3~5天颜色改变,说明培养液pH值到达左右,为发酵点;如果在24小时内即变色,说明因杂菌快速生长而使培养液酸度剧变。五看有无酵母线,如果在培养液与空气交界处的瓶壁上有灰色条状附着物,说明为酵母菌污染所致,此称为酵母线。旋:手提样品瓶轻轻旋转一下,观其菌丝体的特点。醪液的粘稠度高,说明菌种性能好;稀薄者表明菌球少,不宜使用。菌丝的悬浮力好,放置5分钟不沉淀,表明菌种生长力强;反之,如果菌丝极易沉淀,说明菌丝已老化或死亡。再次观其菌丝状态,大小不一,毛刺明显,表明是供氧不足;如果菌球缩小且光滑,或菌丝纤细并有自溶现象,说明污染了杂菌。嗅:在旋转样品后,打开瓶盖嗅气味。培养好的优质液体菌种,均具有芳香气味;而染杂菌的培养液则散发出酸、甜、霉、臭等各种异味。. 取样测验 可取液体菌种进行称重检查和粘度检查;生长力测定和出菇试验;化学检查,包括测pH值、糖含量和氧含量等;显微检查,包括细胞分裂状态观察、普通染色和特殊染色等。三、液体菌种的使用方法液体菌种可作原种使用,也可作栽培使用。. 作原种 取一支100ml。兽用注射器,去掉针尖,换一根内径1mm~2mm,长100mm~120mm的不锈钢钢管,制成一个菌种接种器。使用前,洗净接种器并用纱布包好,经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后抽取液体菌种即可进行接种。经灭菌待接入菌种的原种瓶,先要在无菌条件下去掉棉塞,并改换无菌薄膜包扎瓶口。接种时,将针管插入瓶口上的薄膜,每瓶接种量为10mL~15ml,要注意使液体菌种均匀分布在培养基表面,拔出针管后要立即用胶布贴封针孔,竖放在培养室的床架上进行培养。. 作栽培种或直接进行栽培 液体菌种在作栽培使用时,瓶栽的每瓶接种量为10mL~15mL;熟料袋栽的每袋接种量为,小袋10mL~15mL,大袋的20mL~30mL;开放式床栽的,每平方米接种量为500mL~1000mL,不需要接种针筒,可直接均匀洒在培养料面,或进行穴播。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食用菌不仅成为了富含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还能够广泛用于医药等领域。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篇一:《食用菌(平菇)的温室栽培技术》 摘要: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是由其生长习性和所处环境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进而导致人们的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从而对于食物的要求也从原来追求的吃饱转向吃好,大都讲究营养均衡。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生产食用菌的厂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由此开始采用温室栽培技术培育食用菌。本文以平菇为代表,从平菇的基本情况、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的气候、地理位置条件出发,对食用菌温室栽培的技术要求和益处进行了综合论述。 1 平菇的基本情况 类型 平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 品种类型多 除了平菇之外,还可以栽种许多侧耳属科目的菌类,例如凤尾菇、红平菇等等。 营养丰富 平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研究表明,平菇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食用后可以给人补充丰富的营养,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高 平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例如平菇可以抑制人体内癌细胞的产生和发展;降低血液中血脂、胆固醇等物质的浓度;促进人体肠胃蠕动,从而帮助消化;可以起到改善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 2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的概述 地理位置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边、黄河中游地区的南岸部分,是“金三角”经济中心地带的中心处;并且当地所跨地形区域类型复杂,由此导致海拔相对高度差较大,进而使得温差较大,还有就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经济发达,综合下来可以很好地满足食用菌温室培养所需的温度、水源、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非常有利于食用菌的买卖流转。 气候条件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全年干燥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日照时间长等气候特点。特别是在冬季时节,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子实体的分裂分化,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人口因素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土壤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我国有名的粮食产地和农业开发区。而且是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带,人口聚集,人口数目众多。人口众多,对食用菌的需求量较大。 3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选用标准 位置要求 在冬天,温室栽培是最有效的栽培方式,应将大棚位置选在比较冷的地方。在比较冷的地方可以实行管道、暖气或者人工供暖,应采用最适合的供暖方式,冷暖的交替,可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的栽培。且在冬季栽培出来的平菇等食用菌病虫危害少,产量高、质量好、营养价值高。 原料要求 生料栽培是平菇温室栽培的首选 方法 。搭配合适的比例,将营养料在适当的条件下加工进行平菇栽培。让平菇在高温的条件下快速生长。 管理 措施 平菇等食用菌应采用定位出菇法,且装袋时应该提前留出孔,为食用菌提供氧气供其生长。还有就是定位出菇法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平菇质量受损等现象,这种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食用菌的质量。 4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技术要求 营养要求 平菇等食用菌生长发育需要吸收的营养包括:有机酸、酶类、无机盐、氮元素、碳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磷、钾、钙等)。 温度要求 平菇等食用菌生长发育需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昼夜温差大,可以促进平菇的子实体快速分化,但需注意温度要保持在平菇的承受阈限内。 水分和湿度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菇类也是如此。平菇的生长对于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在栽培中,应该将大棚内的水分和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位于黄河中游的南部,水资源丰富,易于灌溉,对平菇的培育生长极为有利。 空气要求 平菇好氧。要保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浓度应较高。应选择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利于空气的流通转换,并定时地进行通风。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抑制子实体的呼吸活动,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光照要求 适度的光照对于平菇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强光会影响到平菇的生长发育,温室大棚里边应该将光线调到较暗的状态。因为强光会刺激到子实体的分裂生长。 管理要求 要致力于追求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在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阶段应对湿度、水分、光照强度等指标做好监控记录工作,将其严格控制在食用菌生长的最佳范围内,以此来确保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播种要求 将已经按比例调配好的培养料按照严格的标准铺好,且相互之间的宽度间隔应合理规划,最后应该覆盖上保鲜膜进行栽种。 采摘要求 食用菌成熟后的采摘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活,应该严格按照采摘标准来进行。且应该对食用菌是否成熟进行正确的评判,当食用菌菇盖的颜色由深变浅,孢子处在尚未放射的状态时就是成熟了,此时是进行采摘的最佳时机。 5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益处 食用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食用后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好处。食用菌温室栽培可以满足较高的产量需求和质量要求,通过调节温室大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等条件让其达到食用菌适宜生长的最佳范围,以此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这是一种通过人为调控影响食用菌生长因素的方式来促进其生长的办法。这种方法既促进了食用菌产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又给人们增加了收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温室栽培食用菌的方式也打破季节的限制,打破了人们对新鲜蔬菜需求的限制,让人们能够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美味的食用菌,避免了自然因素的影响。 6 结论 食用菌的温室栽培技术有效地改善了自然因素对食用菌栽培的限制,利用温室大棚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进行了改造,既满足了人们的食用要求,让人们吃上了高质量、高营养的食用菌;还满足了市场需求,使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增加了人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由此可见,温室食用菌(平菇)的温室栽培技术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值得推广的。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篇二:《果园间套种食用菌栽培技术》 摘要 总结 了果园间套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木耳、金福菇、姬菇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 果园套种;木耳;金福菇;姬菇;栽培技术 果园内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富含氧气,正符合食用菌生长,食用菌生长所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又能使果树加强光合作用,促进果树的生长,食用菌菌渣成为有机肥施进果园,有效改善果园土壤结构,在干旱季节食用菌管理过程中多余的水又可以使果树再利用,果园里建棚栽培食用菌,可以抑制果园杂草滋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收入。近几年来,贵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一直从事果园食用菌间套种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创新的农业 种植 模式,果菌结合,做到了树上长果,树下结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具体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食用菌栽培场地的选择与建棚 选择树龄较大、遮荫较好的果园建棚,一般用铁管拱成1个长30~40 m,宽~ m、高~ m的拱形棚,距离地面1 m高的周边(除门外)用60目的防虫网围住,棚顶用薄膜盖好(与防虫网相交接),然后盖上遮光率为90%的遮阳网[1-2]。 2 木耳栽培技术 木耳是一种木腐生型食用菌,其生长发育需要的主要营养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还需要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菌丝的最适宜温度为20~28 ℃,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 ℃,按照贵港地区的气候,出菇季节安排在4―5月出菇,装袋提前50~60 d。 培养基配制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20%、桑枝30%、棉籽壳、麦皮5%、石灰2%、石膏1%、防霉剂。 原料处理 按配方所需的已粉碎的玉米芯、桑枝淋湿铺在已淋湿的棉籽壳上,放置1 d让多余的水流走,洒上所需的石灰、石膏,用拌料机将料充分搅拌均匀建堆。 装袋、灭菌与接种 料建堆3~4 d后可进行装袋。先调湿度,把料堆表面的干料淋湿,使料的含水量达料水比为∶(~),加上配方所需的防霉剂、麦皮,用拌料机把料搅拌均匀即可进行装袋,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时要使培养料松紧适宜,上下均匀一致,周围丰满无空隙,装料过实过紧容易使塑料袋破损,料过松菌丝生长纤细无力。一般1袋装湿料重~ kg,装好袋后用绳子扎紧袋口装进铁框,每框9袋。装袋完毕,立即装炉灭菌,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到达100 ℃时保压9 h。灭菌结束后,炉温下降至60~70 ℃时进行御炉,把菌包移入已清洁消毒好的接种培养室的培养架上摆好,待菌包温度降至30 ℃以下时进行接种,1个菌包用种为8~10 g,接种完毕,把培养室打扫干净[3-4]。 发菌管理 培养室的湿度为50%~70%即可,春季气温较低,气温低于20 ℃时要注意加温,使培养室的温度为20~25 ℃,温度高于30 ℃时注意通风换气,以利于菌丝生长。 出菇管理 菌包接种后45~60 d,菌包菌丝吃透料,部分菌包出现耳芽时就可以把菌包移入出菇棚出菇。菇包入棚前首先把菇棚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把树叶清扫干净烧掉,菇棚及周边杀虫杀螨1次,棚内再撒一些石灰粉后即可把菌包移入出菇棚摆包出菇。摆包时,1个棚留1条纵向的人行道以便喷水和采菇,菌包用绳子把袋口扎紧后摆放成行,行距一般为20~24 cm,菌包摆成行后用小刀在每一个菌包上割3~4个长10 cm、深~ cm的竖裂口,裂口一般距菌包顶部4 cm、距菌包底部5 cm。摆包完毕,向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割包5~7 d后木耳陆续现蕾,此时期注意加强水分的管理工作,随着耳片的增多增大,逐渐加大喷水量和通风量,喷水量要根据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天多喷,雨天少喷,注意菇体的干湿交替,有利于木耳的正常生长。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皱就可以采收了,采收的原则是摘大留小,不伤小耳,一般采2~3次把一潮的木耳全部采完。采完一潮后,清除菌包上的残留耳根,将耳床清理干净,杀虫杀螨1次,停水2~3 d,以利于菌丝的恢复,4~5 d第2潮木耳现蕾,又像第1潮一样管理。一般木耳可采3~4潮,生物学转化率可达88%~94%。 3 金福菇的栽培技术 金福菇菇体硕大,菌肉肥厚嫩白,营养丰富,味微甜而鲜,耐贮性好,适宜鲜销。菌丝生长温度15~38 ℃,最适温度为27~30 ℃,子实体形成温度范围为18~30 ℃,最适温度为20~28 ℃,金福菇对低温较敏感,昼夜温差大时对出菇不利。一般在4月上旬湿料、装袋、接种,7月上旬覆土,覆土后10~15 d现蕾出菇。 培养基配制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棉籽壳55%、麦皮5%、石灰2%、石膏1%、防霉剂。 原料处理 方法与木耳的原料处理方法一样。 装袋、灭菌、接种 除了灭菌时间保压6 h不同外,其他的与木耳的装袋、接种方法一样。 发菌管理 在菌包的发菌过程中,气温较高时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清除感染杂菌的菌包。 出菇管理 菌包菌丝培养60~65 d后,菌丝吃透料就可以把菌包脱袋覆土,覆土的泥土最好选择塘泥土,它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覆土前先对塘泥进行调湿与消毒,把土粒敲成~ cm大小的颗粒,调成含水量为 20%~30%,边喷5%福尔马林溶液,建堆,用薄膜密封24 h后揭膜让福尔马林的气味挥发掉,2 d后即可以覆土。覆土前把菌包薄膜全部脱掉侧卧摆成畦,菌棒之间留1~2 cm的空隙,然后盖上3~4 cm厚的已消毒的泥土,把畦面弄平,覆土结束。覆土后可大量淋水,使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状态。6~8 d后白色的菌丝爬出土面,12~14 d后菌丝扭结,保持空间含水量达80%~90%,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原基的形成。15~17 d形成菇蕾,菇蕾阶段在小气候中生长,一般不喷水,干燥时喷雾化水于空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80%~90%,当菇体长到3 cm高时每天喷水1~2次,喷水时要掌握菇多菇大的地方多喷,菇小菇少的地方少喷或不喷[5-6]。 采收及转潮管理 从菇蕾形成到成熟采收一般需要5~7 d,当菌盖肥厚紧实、菌膜尚未破伞时采收,品质最好;采收过迟,成熟过度,品质下降;过小采收,会影响产量。采收时成丛拔起,把菇体分开,用小刀削去菇体上的泥土。一潮菇采收结束之后,清除料面的残留菌柄、菇脚和死亡的菇蕾,用泥土把外露菌包的畦面填平,停水2~3 d养菌,然后像第1潮一样管理,2周内会形成第2批原基。一般可采2~3潮,生物学转化率达50%~70%。 4 姬菇的栽培技术 姬菇的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侧生,嫩滑可口,是百姓餐桌上的佳品,耐储运,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市场前景很好。菌丝的生长温度为6~28 ℃,最适温度为20~26 ℃,高于32 ℃菌丝生长不良;出菇温度为4~26 ℃,最适温度为6~20 ℃,夏季炎热的季节不出菇,低于4 ℃时不易形成原基[1]。根据贵港地区的气候与市场销售情况,一般安排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做出菇袋,10月中下旬至翌年的3月收菇结束。 培养基配方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粉5%、石灰3%、防霉剂。 原料处理 方法与木耳的原料处理方法相同。 装袋、灭菌、接种及发菌管理 料建堆2~3 d后可进行装袋。先调湿度,把料堆表面的干料淋湿,使料的含水量达料比水为∶(~),加上配方所需的防霉剂、玉米粉,用拌料机把料搅拌均匀即可进行装袋,用36 cm×13/23 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时要使培养料松紧适宜,上下均匀一致,周围丰满无空隙。一般1袋装湿料重~ kg,装好袋后用绳子扎紧袋口装进铁框,每框9袋。装袋完毕,立即装炉灭菌,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到达100 ℃时保压6 h。灭菌结束后,炉温下降至60~70 ℃时进行御炉,把菌包移入已消毒的清洁的果园里的出菇棚里,待菌包温度降至30 ℃以下时进行接种,1个菌包用种为8~10 g,套上套环,用胶圈把报纸(已灭菌的)扎紧在套环外封口,然后把菌包单个直立成行摆放培养菌丝,菌包之间留1~2 cm的空隙以便散热。在此期间要注意如果气温过高,可以把菇棚的防虫网掀起以通风降温。 出菇管理 菌包菌丝培养30 d左右,菌丝吃透料,少数菌包现蕾,就可以叠包解报纸出菇,叠包时菇棚中间留1条便于淋水和采菇的人行道,在人行道两侧把菌包垒成4~6个菌包高单排或双排的墙式堆码,把菌包口的报纸解完后立即淋水进入第1潮的出菇管理工作,每天喷水2次,3~4 d现蕾,菇棚的空气湿度保持85%~95%,喷水的次数与多少应根据天气情况、出菇数量和菇体大小而定,宜喷雾状水,子实体珊瑚期不宜直接向菇体喷水[2]。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一丛菇中大部分子实体菌盖直径达2~3 cm、菌柄长度4~5 cm时,及时采收,用手握住整丛菇的基部,拔下整丛菇体,小心放入框内,避免损伤,然后在距菌盖3~4 cm处剪去菌柄基部,将连接的菇体分为单个,去掉小菇,分级真空包装,每袋 kg。采完一潮后,清理菇脚,停水2~3 d让菌丝休复,5~7 d即可转潮,又像第1潮一样管理。姬菇一般可采5~7潮,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110%。 5 参考文献 [1] 储利慧,陈生良,俞田华.姬菇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6):92-93. [2] 陈建辉.珍稀食用菌真姬菇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4(9):34-35. [3] 刘岩岩,张敏,宋莹.北方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30-131. [4] 张怀荣.黑木耳立森261菌株的生物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14(1):23-24. [5] 沈渊,姚明军,沈新芬.大棚草莓-金福菇栽培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4(1):144-145. [6] 赖育斌,郭明,巫世芬,等.金福菇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3(15):41.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篇三:《浅谈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食用菌不仅富含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还能够广泛用于医药等领域。目前我国的食用菌培植技术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食用菌的栽培成为了发展白色农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是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它们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人们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既要达到绿色自然、无公害的目标,又要做到保质保量的要求。 一、培养料的配置 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将原料的干料按照比例要求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需要添加的一些微量元素先要用水化开之后再拌入料中,接着进行反复的搅拌,将存在的团料尽量打散,确保料的干湿程度均匀;其次,影响菌丝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培养料的含水量在55%左右就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偏低将会导致出菇产量大幅降低,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偏高,则会让处于下层的菌丝缺氧而不能正常吃料,导致原料浪费。因此必须要按照培养料原料的木屑情况灵活的调整含水量,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注意木屑的粗细以及质地的软硬、空气湿度等具体情况对含水量进行配比;最后,培养料配置工作结束后,要尽快进行装袋,一般装袋时间不超过培养料配置 完成的7小时左右,装袋完成后要注意及时灭菌。灭菌时先把装袋完成的培养料放入锅中,用猛火快速加热到100℃,之后利用冷气阀降温到0℃,再重新将温度加热到100℃左右。进行灭菌作业时一定要确保猛火加热、温火保温,定时查看灭菌锅内的温度情况,防止漏气的现象,否则无法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经过这些阶段,培养料的配置工作已经算是初步完成,培养料的配置对于提高食用菌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优质的菌种及接种 要挑选优质的菌种来培养,根据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以及适宜的生长环境来选择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在挑选菌 种时一定要严格查看菌种,确保其没有杂质污染和虫害,适用于栽培养育。必须按照科学、严谨的接种程序来为所要栽培的食用菌接种,并在接种后及时将装菌种的袋子放入无污染、空气适宜的培养室内进行发菌培养。 三、培育环境的要求 在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后,菌袋就要搬入出菇棚进行培育,但是受到培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菌袋的出菇时间也不尽相同,只有保持培育环境适合菌袋成长才能让菌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正常出菇。而将菌袋搬入出菇棚的时间要尽量避免午间气温较高时进行,因为过高的温度容易影响出菇时间;入棚的时间一般选在晴天的早晚进行,要防止人棚过程中菌袋受到雨淋。菌袋人棚后的摆放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操作,菌袋要并列排放整齐,且其间需要留5厘米左右的间隔以保持菌能够正常呼吸,只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菌袋出菇的环境才能保证出菇更加优质、高产。 (1)空气湿度。作为影响子实体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果培育环境的空气湿度太低,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就会加快,其基质中的含水量就会大幅度降低,进而影响食用菌的产量;相反空气湿度如果偏高,子实体表面的水份蒸发作用不明显,菌体内的营养运输受到阻碍,造成子实体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停止生长。如果栽培环境中的空气湿度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子实体会因为倒吸空气中的水份而出现腐烂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大范围的细菌传染。 (2)保持通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氧气,和我们人需要呼吸一样,食用菌也会进行呼吸作用,它们吸人空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虽然适量程度的二氧化碳对某些特别种类的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利,但是很多食用菌如果长期处在二氧化碳过多的环境下,它们很有可能停止生长,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甚至会让菌丝体死亡。因此,出菇棚必须要保持通风,将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确保空气流通。 (3)光照环境。多数食用菌在出菇时需要散射光进行刺激,只有极少数品种要较强的散射光。通常情况下,光照越强时子实体的颜色就越深,光照越弱时子实体的颜色就越浅。栽培人员需要根据食用菌种类的差异对出菇棚的光照进行调节,如可以采用遮阳网、草帘等物品来调节室内光照。 四、使用无污染的肥料对食用菌进行施肥 (1)喷洒酵母膏以及蛋白胨等溶液。用的酵母膏和的蛋白胨喷洒在食用菌的表面,能够使食用菌的身体变厚变肥,促进转潮,在温度为14℃~l6℃时效果最佳。 (2)人粪或人尿的喷洒。在喷洒人粪人尿时应当注意对人粪及人尿的加热,最适合的人粪和人尿应该是煮熟20分钟后的,对其进行对水,比例为1:10或者是1:20进行喷洒,或者也可以用新鲜的牛畜尿液,煮熟与没有泡沫即可,进行对水,比例在l0倍~17倍之间。 (3)米醋的喷洒 在食用菌生长的中后期,可以用300倍的米醋对其进行喷洒,在采摘前的1~3天,每天必须喷洒一次,通常情况下可以使食用菌产量提高6%,而且色泽会呈现出洁面。 (4)豆浆水的喷洒 黄豆一千克,将其磨成豆浆后加入75千克~UI00千克的水,喷洒到食用菌表面,喷洒完成后再用清水喷洒一遍。 五、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管理栽培养育的食用菌时,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通过以往的栽培 经验 ,并结合实际的培育现状,研究出最适合、最科学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方式。以无公害、绿色健康为前提,运用无农药危害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栽培工具和培育工作人员进出时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根据食用菌的实际生长状况及时对周围环境 做出处理,调节培育室内的通风、通气、采光条件,掌控好温度和湿度情7兕,在培育长成后采取时,也需要做好消毒工作,要以正确的方式、适时地采收。 六、结语 食用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用产品,食用菌产业也是社会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市场经济发展项目无公害、高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目前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人们高品质的日常生活的需求,必将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1. 食品保藏技术论文 2. 农学论文范文 3. 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 4. 双孢菇种植的技术 5. 平菇栽培技术论文 6. 平菇的栽培技术论文

香肠毕业论文

我国餐饮界现行的管理形态普遍是一种粗放型和局部化的管理方式,其中存在着诸如短期行为及消极心态严重,注意产口质量而忽视环境卫生等方面的不足,与外国先进的餐饮管理观念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切实重视烹饪环境卫生对现代中式餐饮管理观念的形成和完备具有积极的意义。 烹饪环境卫生的涉及面很广,烹饪环境卫生问题牵涉到餐饮企业的诸多方面,如烹饪场址的选择,餐厅平面布局,器具使用,设备运行,原料贮存,成品销售等。由此可见,烹饪的环境卫生总是直接涉及到餐饮企业的多个管理环节,具有广泛性和多变性。因此切实重视烹饪环境卫生,对全面提高我国餐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烹饪环境卫生在现代中式餐饮管理理念中的应有地位。 1.烹饪环境卫生——直观视觉上的“商品”。 现代餐饮管理对烹饪环境卫生非常重视,世界上著名的西式快餐业对烹饪环境卫生情有独钟,因为卫生清洁轻松舒适的餐饮环境可以有效的满足消费者心理审美要求,从而赢得众多的消费群体并最终赢得巨大的餐饮市场和综合效益。现代餐饮业把烹饪环境卫生作为视觉上的商品,使之成为系统化餐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人性化的情感内涵。 2.烹饪环境卫生选择认同的法码。 虽然“五味调和”被誉为中国烹饪的最高境界。但众多的餐饮经营者却没有真正理解和感悟“五味调和”的综合内涵。过多注意菜肴的品质而常常忽略环境的卫生。于是便逐渐形成了中国烹饪界一种客观的尴尬状况,看戏不进后台,就餐不进厨房。 我国烹饪界普遍提倡“菜肴品质就是餐饮经营的生命”。国外餐饮界则普遍认同:“食物的安全卫生是无价的。”现代餐饮业视“清洁是餐饮店的命脉,是顾客选择餐厅,餐厅争取回头客的基本要求。”真正意义上的“美食”,应该即包括美味的佳肴,周到的服务,又包括优美的餐饮环境和厨房卫生,从而真正满足消费者生理审美和心理审美的双重要求。 3.业形象的要求。 世界著名的跨国快餐集团公司——麦当劳的成功经验之一,在于其高明的企业形象设计。麦当劳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S)。由品质(Q)服务(S)清洁(C)价格(V)四部分组成,即向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快速准确的服务,清洁典雅的环境及做到物有所值,其中(CLEAN)代表着麦当劳一流卫生水准,“与其背靠着休息不必如起身?打扫”被作为麦当劳行为规范中的一条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一条款,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始终做到眼勤手勤腿勤,勤扫、勤擦、勤清洗,以保持让店堂清洁,窗明几净,给顾客一个洁净适宜的进餐环境。中式餐饮虽有五千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但对烹饪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烹饪环境卫生对于一个追求成功的餐饮企业而言,是其营销策略中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中式餐饮管理对烹饪环境卫生的重新认识,在世界饮食文化大交流的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中国餐饮界痛定思痛,不断反省总结。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式饮餐饮管理形态。 2000年4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了第六界中南六省(区)烹协联谊协会,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海南等六省的烹协负责人餐饮企业经理、名厨名师等10余名代表。就如何搞好餐饮企业经营管理广泛地交流经验和体会,并达成了共识。大会认为餐饮业经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要有宜人的环境,二要有周到的服务,三要有优质的菜肴,四要有薄利消费价位,五要有鲜明的品牌特色,其中宜人的就餐环境被列为系统化餐饮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这一变化充分表明了目前我国餐饮界在深入实践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对餐饮经营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符合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张世光所提出的贯彻“讲营养、讲口味、讲卫生”的方针,坚持“安全卫生第一”的第一要求。这也是我国餐饮业向“营养、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的最基本起点。

微波烹调的特点。�1�省时 微波从四面八方穿透食物,加热速度快,烹调时间短,较传统方法省时2/3~3/52�经济 微波加热食物热损失小,热效率高。可比传统的加热方法节约大量的能源。�3�污染小 因微波炉内无火焰、无油烟、无灰尘、无异味,可保持厨房清洁卫生。�4�方便 食物可直接盛放在耐高温碗碟、塑料袋里加热,省去了一般加热食物时转换盛器的麻烦。微波炉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和时间都可自动控制,烹制饭菜时,不必像传统烹调那样,人一直站在锅台边手忙脚乱地动锅铲。�5�保持食物的营养 微波烹调食物时,不需水作导热介质,食物中水溶性的维生素不会流失。而且微波烹调加热时间极短,食物中容易氧化和不耐热的营养成分能最大限度地得以保存。�6�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 细菌本身因含有蛋白质及水分而吸收微波,故会随着产生的高温而被杀死。 微波烹调技巧[排列]:环状排列是最佳的烹调方法,因为微波可以从顶部、底部,两侧和中心进入食物内,使食物烹调均匀。不要将食物叠放在一起。[重排]:在烹调途中,小块食物需要移动位置。即外面的食物向中央移,中央的食物向外面移。[遮盖]:微波烹调时,为防止水份蒸发,缩短烹调时间,可用耐热塑料盖、耐热胶膜、腊纸或纸巾等遮盖,可以保持食物的水分。同时要注意不要盖太严密,应留个通气孔让蒸汽逸出,降低内部气压。[翻面]:烹调途中,将食物翻面,可缩短烹调时间,以达烹调均匀。[转动]:在烹调途中,大块食物如烤肉、整只鸡,需要转动,以达到烹调均匀。[搅拌]:微波烹调时,外边相对中心熟的要快,所以在烹调途中常需要由中心向外轻轻搅拌。[解冻]:·对冷冻食物进行解冻,应随时查看,必要时翻面。·对于绞碎的牛肉、虾、扇贝肉或蟹肉,在解冻途中,应分开并取出已解冻的肉类。·形状不均匀的末端,在解冻的途中,需用铝箔遮盖。·解冻大块的烤肉,或整只鸡,其中心可能仍然结冰,让它搁置一段时间。[穿刺]:在烹调加热时,有些食物的表皮或膜会阻止蒸汽向外流,使食物内部蒸汽压力过大,使之爆裂,所以在没有烹调之前,将这些食物的皮剥掉、穿刺些洞或切缝,以使蒸汽蒸发。例如:蛋-用牙签刺穿蛋黄2次,蛋白数次。(切记把蛋壳剥掉烹调,以免爆裂。)香肠-用刀划痕,或用叉刺穿数次。苹果、新马铃薯-在煮之前,剥掉厘米的皮。马铃薯-用叉刺穿[刷涂]:为使食物表面着色,烹调之前在表面上涂以调味,例如烤鸡、鸭、鱼等。[搁置]:烹调后,把食物从炉中取出,搁置一段时间,使食物中心熟透而外部不致过度烹调、干燥和硬化。 影响微波烹调效果的因素1、食物的初始温度:烹调食物的温度越低,所需要的烹调时间越长。 2、食物的量:通常食物量越少,加热时间越短;食物的量加倍时,烹调时间往往比原来增加1/3左右。 3、食物的形状:形状比较规则的烧熟比较容易且均匀;通常食物的厚度在4厘米以上容易熟透。因此,应将食物切得规则一些。 4、食物的密度:松软、多孔的食物比坚硬实心的食物烹饪速度要快。 5、食物的水分:含水分多的食物加热速度快,烹饪时间短。 6、食物的脂肪分布:由于肥肉和瘦肉煮熟的时间不同,因此用微波炉烹调肉类时,将瘦肉和肥肉分开烹调,效果较好。 7、食物的摆放位置:由于微波炉对边缘加热较快,所以厚的食物应尽量排在碟的边缘,小而薄的食物排在碟的里面,并在碟的中央留空,这样烹调效果好。 8、盛放食物的容器:通常采用圆而浅的器皿加热速度较快。 9、搅拌食物:烹调的食物较多时,必须进行搅拌,才能保证加热均匀微波烹调守则:1. 不可用金属器皿,可用玻璃、塑胶和瓷器,但都必须耐热。一些有颜色或花纹的器皿,受热后颜料中的重金属转到食物上,吃了有损健康,还是选用标明「微波炉适用」的器皿为佳。 2. 为使热力平均分布及避免蒸干水份,要用保鲜纸或胶盖覆盖食物,但大多数塑胶受高热后会溶化,而胶料附在食物上,也会损害身体,所以须使用标明「微波炉适用」的胶盖和保鲜纸,而且最好不要接触到食物。 3. 切勿损坏门上的透明网及胶边,以免微波外泄。 4. 去壳熟蛋、薯仔及其他类似的食物,须把外皮或薄膜剌穿,让蒸气释出,以免发生爆炸。 5. 食物宜大小均匀,以圆型排列,较厚部份向外,能更有效吸收微波。 6. 经常保持炉壁干爽卫生。 几种不同原料的微波烹制技巧�一、畜肉类�用微波炉烹调肉类食品,一般应选用较瘦的肉为好。烹制的肉类食品中,红烧肉是比较难做的一款菜,烹制时可加些水。将肉盛入器皿内,加盖或罩上保鲜膜,先用高段火力烧开,再用中段火力长时间地煮,这样才能将肉煮至酥烂和浓香。另外,为了进一步缩短烹调时间,烹调后不应立即揭开盖或保鲜膜,以便利用余热使肉熟透。如要检查肉是否熟了,可用刀叉弄碎分开其纤维,如不能分开则仍需再加热。�二、禽肉类�用微波炉烹调鸡、鸭、鹅等禽肉食品,比用传统灶具烹调更加香嫩。可将鸡放入耐热袋或有盖蒸锅中烹调,耐热口袋不要扎紧,或在袋上扎上一排气孔,以便排气。蒸、炒鸡块时,鸡皮面朝上,用纸巾盖住,烹调中须再重新放置。一些比较难熟的老鸡,可按500克加60毫升左右的汤汁一起煮。鸭、鹅的脂肪较鸡多些,烹调时间可相应缩短。一般来讲,用中段火力烹调500克重的整鸡,约需12分钟,鸡块和整鸭约需8分钟。烹熟的鸡肉呈清黄色,若带粉红色,可再入炉烹约2分钟。�三、水产类�微波炉烹调河鲜和海鲜类食品,是最好不过的事。因用微波炉烹制这类食品,既能使其快熟,又能保持水分,成菜汁多鲜嫩,原汁原味。烹调500克重的鲜鱼或中等大小的去壳虾,用中段火力烹约6分钟,而烹调扇贝类海鲜,只需约4分钟。烹调好后最好放置5分钟才揭盖(膜),这样还可减少实际烹调时间,如食品还不够熟,可再烹调约40秒。注意:应掌握好烹调时间,若过度烹调,水产类食品容易干硬。�四、蔬菜类�微波炉烹调蔬菜,加热时间短,用水量极少,从而能保持成菜的原汁原味和营养价值。新鲜蔬菜每500克加约50毫升的汤水,土豆、南瓜等则不用加水。烹调新鲜蔬菜要加盖或罩上保鲜膜,可用高效火力烹调,中途要搅拌、翻转。一般菜谱中定出的烹调时间仅是参考数据,实际烹调时要根据蔬菜的新鲜度、形状、大小的不同来灵活掌握。须注意:烹调蔬菜时要烹调好后加盐,或先将盐水加在盛器中,放上蔬菜再烹调,否则蔬菜会干燥发柴,影响口感。五、汤菜类�微波炉烹调汤菜十分简便,既可保持原色原味,又没有油锅味。烹调时盛器要加盖或罩上保鲜膜。以水调制的汤可用高段火力烹调;含乳脂的汤应用中段火力烹调。为避免汤汁沸腾时溢出,盛器应两倍于汤的体积。煲猪肉汤或鸡肉汤时,应先以高段火力加热至沸,然后再用中段火力熬至肉�软。一般来说,烧开250克的水,用高段火力约需3分钟。�用微波炉烹制菜肴,味道可按菜谱或自己的口味调制。在此,笔者就不一一介绍了。但必须另: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用微波炉烹调菜肴时,最好使用精炼油,若用普通的食用油,则要严格控制时间,如果时间不足,易产生生油味;时间过长,则会引起着火。�2�烹调时应尽量减少用盐量,以免烹调好的食物出现外熟内生、干硬发柴的现象。若必须要用盐调味时,应尽量在烹调即将结束前或结束后再用盐调味。�3�用微波炉烹制菜肴时,水分蒸发少,所以用水量要适度,这样才能保证菜肴的色泽和营养成分。�4�烹制鸡蛋、栗子、牡蛎等带壳食物时,应先将原料片出裂缝或拍破,以防爆裂、喷溅。�5�烹制含高糖、高脂肪的食品时,要严格控制加热时间,宜短不宜长,否则会把食物烧

中西饮食思想的差异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加强,在文化、艺术等其他领域也相互冲击、借鉴、融合。以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俄国等为代表的西餐在我国大范围的推广,虽然其价格并不是人人能消费的起,但是在饮食文化这方面同中餐的差异正逐渐地缩小。关键词: 饮食思想 食物结构 营养学饮食思想,即饮食观念。由于所处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的不同,经长时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造就了风格各异的饮食观念。中国人在饮食上更注重口味上的要求,而西方人更注重营养的搭配。中华民族注重“天人合一”,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追求由感官而至内心的愉悦为旨要的特点,注重饭菜的意、色、形,基本追求色、香、味。这是中国传统烹饪民族和历史的根本特点。饮食科学是以人们加工制作菜肴的技术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饮食烹饪发展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和社会活动。中国饮食科学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它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独特的饮食思想以及受其影响形成的食物结构。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物结构。但是这种食物结构叙述十分模糊,历代养生家和医学家也没有进一步提出明确的量化标准,使人们在搭配食物时数量和比例存在极大的随意性,乃至影响了这个食物结构发挥良好的作用。如由于动物性食物在饮食中搭配数量过少,比例过低,出现优质蛋白质、无机盐、B族维生素缺乏,造成相应的疾病。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注重“以人为本”。在烹饪时自始至终坚持着饭菜的实用性基本特征。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如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从食物的营养方面来看,中国的饮食显得比较健康合理,我们是高纤维素,低脂肪糖的食品。早在古代就有各种医疗饮食方面书籍:《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医学理论著述,但是从饮食营养与人体健康角度阐述了饮食养生的问题,提出“饮食为生人为本”,合理的饮食能促进人体健康,延年益寿。主张“食饮有节”、膳食全面而均衡。《饮膳正要》从营养卫生学角度提出了不少关系人们健康的重要观点,特别是作者主张以预防为主的思想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但这并不说明我们在营养方面就很先进,我们没有注意到营养搭配的具体比例,没有先进的科学设备,也交不出具体的营养分析。在保持食物天然营养方面,西方的烹调手法的确胜人一筹。西餐极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充分考虑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从营养角度出发、落足于食物对人的健康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从时间、空间、温度、湿度等细微入手,烹饪出从物理、化学角度都营养、美味的食物。牛排是西方人所衷爱的食物之一,在我们看来要把牛肉煮得熟透才可吃,而在西方人看来,不完全熟透的牛排,才能尽显其美味和丰富的营养,他们注意的是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虽然在这些方面,中西方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在食品原料的时限性和季节性、食品的安全与卫生、菜肴的美观给人愉悦、菜肴的艺术化等方面都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文化的交融,使得这些差异在不断地缩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在吃饱的基础上逐渐要求吃好、吃得营养健康、吃得有文化有品位。具有微观具体,定量监测等特点的西方现代营养学进入中国,与传统的食治养生学说并存,为菜点的营养健康提供了充分的保证。中西饮食思想在中西方餐饮进入对方的“地盘”后,不断地发生碰撞和融合,融合与互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舞蹈 芦笙舞:是除铜仁地区以外全省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目,历史悠久,北宋时已进入朝廷表演。大的队形主要有两排一字形和圆形两种。由数十名青年男子在前吹笙引导,数十名至百余青年妇女踏着芦笙拍节,跟随于后,进三步退一步,围绕场地循序而进。有的地方吹笙者不

西瓜汁风味研究论文

西瓜富含多种维生素,有很多的好处,西瓜中含有番茄红素,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有利于免疫系统的健康,预防衰老。

“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宝宝多,个个黑脸膛”听到这儿,你们一定猜出是什么水果了吧!对了,这就是我最喜欢吃的水果——西瓜了。 炎炎夏日,让人又渴又热,满天大汗,这时要是抱着冰凉冰凉的大西瓜咬上一口,满嘴的凉丝丝、甜滋滋,那滋味真是美极了,想到这儿,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没错,西瓜是夏日里最好的解渴消暑的水果种类。 西瓜大家族有很多的成员:有大大胖胖的“西瓜大哥”,有小巧玲珑的“红玉小姐”;有面板黑黑的“黑美人”,有穿花衣裳的“西瓜大妈”;有黄瓤的“凤小妹”,有红瓤的“西瓜太郎”......每个品种都很好吃。 不过呢,西瓜也有些缺点:比如,有的西瓜籽太多,西瓜汁又太粘手了。所以,我要发明一种机器,它就像个小巧的水龙头,只要将它 *** 西瓜里,再拧开水龙头,西瓜瓤就被自动榨成汁,从龙头里流出,这样就不用吐籽,又不会弄脏手,是不是既简便又卫生呢? 哈哈!介绍了这么多,你也想吃了吧!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一年四季人们都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西瓜,但我还是最喜欢夏天成熟的西瓜,那种滋味是其它水果不能相比的. 西瓜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不含脂肪和胆固醇,是一种富有营养、纯净、食用安全的食品。用西瓜做成的西瓜霜可以用来治嗓子疼,夏天发热了吃点西瓜可以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原来西瓜还是药啊!

我喜欢吃水果,称得上是一名响当当的吃水果“大王”了。水果品种繁多,如:瓜中上品西瓜、果中皇后荔枝和水晶明珠葡萄等等.......但我最喜欢的是山东盛产的苹果,因为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妈妈买了五六个红彤彤的大苹果。我拿了一个红苹果洗后,摸摸它那光滑的“红衣裳”,又闻闻它,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恨不得狼狼地咬它一口。 苹果圆圆的,和柑桔一样大小,遍身滑溜溜的。没有熟透了的苹果,绿绿的,慢慢地由红色占领了绿色的“领地”。最后苹果熟透了,变得红黄相间。没熟透的苹果,咬上一口,又酸又涩,难吃极了。熟透了,就甜丝丝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听说,苹果有许多种吃法。可以加工成苹果干、苹果汁、苹果沙拉等.......苹果含有许多维生素,多吃有好处,没坏处喔!

我最喜欢的水果 我最喜欢的水果是西瓜。它是椭圆形的,远远望去就像是我们生活的地球。颜色是墨绿色和青绿色相间的。其中,它的波浪型条纹是墨绿的,其他部分是青绿的。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穿着墨绿条纹衣服的少女,清新而美丽。 西瓜摸起来,感觉凉凉的,很舒服。它的表面还有些粗糙,就像长满皱纹的老人的脸一样。 把西瓜切开一看,里面的果肉火红火红的,还会有一些黑色和白色的西瓜籽。 拿起一块西瓜,闻一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顿时,口水都要流了下来。吃起来酸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西瓜是夏季必备的水果佳品,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口西瓜,感觉特别清凉。它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而且还可以消暑解渴呢! 如果要问我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我一定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西瓜!”大家也一起来尝尝好吃的西瓜吧! 我最喜欢的水果 在水果王国中,我最喜欢的水果要数西瓜了。 夏季时,正是西瓜上市的时候,只要你站在一个西瓜摊旁边,便会闻到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味儿,使人垂涎三尺。 西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都非常惹人喜爱。它的外形圆圆的,最小的一般有两到三千克,最大的通常有十多千克。西瓜有的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黑色的,它不是真的黑色,因为它太绿了,所以看上去像黑的。有的西瓜上有一些波浪形的绿白相间的花纹,有的则没有花纹。 只要你一切开西瓜,就能看到红艳艳的瓜瓤,再轻轻咬上一口,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黑色的西瓜子点缀在瓜瓤中,活像一些黑色的小宝宝。没有熟透的瓜瓤和瓜子都是白色的。 没有熟透的西瓜的味道有点淡,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到了夏天,我特别喜欢吃西瓜。渴了,吃上一些西瓜,既解渴,又冰凉,我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有一天晚上,我在家里看电视,妈妈端来了一大盘西瓜,我一口气吃了20来块,一直到肚子饱胀的快要破裂时,才罢休。 西瓜是我一生中最喜欢的水果之一。 我最喜欢的水果作文 我爱吃的水果可多了,有菠萝、西瓜、苹果、香蕉、橙子,可是我觉得最喜欢吃的还是草莓。 我最喜欢吃草莓。它颜色鲜红,像一颗火红的心,还有一顶遮阳帽??绿色的叶子,真可爱。它浑身长满了像芝麻似的小点,别以为它长满了小点就很坚硬,如果你使劲捏它,它就会破。作文网 我奶奶家的后院种著十几株草莓。草莓没熟前是绿的,渐渐地变成黄色、橙色,成熟后,就变成红色的了,这时,也正好是秋天,奶奶总是摘下一袋送过来。有一次,奶奶送草莓时,我发现袋里有一个又黄又红的草莓,我好奇地问奶奶:“这是怎么回事?”奶奶说:“这很简单,黄的是受光少的······”奶奶的话还没说完,我就抢著说:“红的就是受光多的了!”奶奶夸我说:“真聪明!”说著,我拿起一个又红又大的草莓,当我的舌尖一触到草莓那细而软的小点时,一股醉人的香味便流向心头,那细腻的果肉比表面还红,轻轻一咬便“化”了。 草莓不但长得可爱,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所以我很喜欢草莓!作文 我喜欢的水果有很多,有圣女果、柿子、桔子、香蕉、西瓜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啊!可我最喜欢吃的爱是那椭圆形的诱人的桔子。 远看桔子,它像一团火,又像一个小拳头,更像一盏小灯笼。那许多的桔子,挂在树上,像挂著一盏盏小灯笼在为路人照明似的。 成熟的桔子的皮是金黄色的,只有一点青色的小斑点,那斑点所有的桔子上都有。这恐怕是桔树妈妈为桔子宝宝们做的一个记号,防止桔子宝宝太顽皮,跑到哪儿去不见了。 桔子皮摸起来有一点粗糙,就像老人额头上的皱纹一样。将桔子放到鼻子边上,闻一闻,便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向我袭来,那中间还夹着酸酸的气味,有趣极了。 看着诱人的桔子,我忍不住忙将桔子皮剥开,那里面桔红色的果肉便露了出来。那桔子皮还没有完全脱落的时候,果肉在中间,桔皮就像花瓣一般围绕在周围,好似一朵正在怒放的荷花,漂亮极了! 桔子不仅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而且还作用不小呢!桔子皮晒干可以入药,也可以泡茶,还可以熏制腊肉、腊鱼等等;桔肉可以做个水果拼盘,还可以榨成果汁,做成桔子罐头…… 这就是我最喜欢吃的桔子,朋友,你最喜欢吃什么呢? 我最喜欢的水果 ——芒果 我最喜欢的水果——芒果 芒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果实外观美,肉质细嫩、香甜,有特殊风味,营 养价值高。 芒果是漆树科芒果属,享有“热带果王”的美称。芒果树是常绿乔木,一根根枝条上长著嫩绿的叶子。树高10——20米,主根粗大,树冠圆头形,每一棵芒果树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初春时,芒果便开花了,芒果的花很小,花是淡黄色的,一簇簇的,发出淡淡的清香。 芒果的种类很多,所以也是大小不一,大的像手掌那么大,小的像鸡蛋那么小,芒果是肾形的,像一个挂钩。它的表面平滑,没有熟透的芒果摸下去是硬的,熟透了就有点儿软了。 芒果的颜色先是绿色的,随后是半绿半黄,当它熟透时果皮是柠檬黄色,形美艳,给人一种温馨亲切之感,充满诗情画意。 芒果可香了,放在桌子上远远都能闻到那芳香的香味,我剥开皮,便看见那黄澄澄的果肉,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果肉软软的,汁水渗满嘴巴的每个角落,可香甜了。它的里面还有一粒坚硬的核。没熟透的芒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点盐吃,脆脆的也很好吃,吃了芒果可以止渴生津,祛痰止咳,健胃止呕。但又不能吃太多,会造成面板过敏。芒果也可以做芒果罐、果汁、果酱、蜜饯、凉果、果冻等等。 我最喜欢那香味扑鼻,甜津津的芒果。 看看那篇适合你 求采纳 谢谢 给赞是美德 采纳是圣德

说起水果,我就会不由自主地高兴起来,因为从小我就非常喜欢吃水果,像西瓜呀、桃呀、葡萄和苹果等等,有的时候我饭吃得不多,但是每天我都要吃很多的水果 我喜欢吃水果,那金黄的香蕉,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都让我爱不释手,但这些水果中我对西瓜情有独终了。 夏天,西瓜成熟了。路边的车上,地上堆满了碧绿碧绿的大西瓜着实让心喜欢。它 *** 的身子光滑的好像抹了油。一身碧绿色的外衣上镶嵌著深绿色的条纹,真惹人喜爱。西瓜个个都有篮球大小,大的有十几斤,小的也有三五斤吧 切开西瓜就可以看到红红的瓜瓤,你会不由自主地咽起口水来。那黑色的瓜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一样很有秩序地呆在里面,又好像是在玩捉迷藏。我想它们永远也找不到对方,要不怎么都各自为阵而不住在一起呢? 西瓜的品种很多。有的皮薄,只要轻轻一碰,“砰”的一声就会崩开。这种瓜不大,最大的也不过五斤左右。我最喜欢吃这一种,常和姐姐一人一半用勺子挖著吃,那感觉真过瘾;还有一种无籽瓜,皮很厚(,我叫它厚脸皮。这种瓜个儿大,一个就有十几斤重,沙瓤,吃起来很爽口。但如果挑选不好,遇上熟得不好的,那可就白化钱了。 一到瓜熟蒂落的时候,爸爸几乎天天给我和姐姐买瓜吃。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接过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甘甜的汁水顺着胳膊往下流,直到肚子滚圆。记得有一次,妈妈怕汁水流到衣服上就让我蹲在地上吃。没想到西瓜吃完了,我的肚子胀得像个西瓜,自然也就站不起来。姐姐笑得前仰后合,一边拍着我鼓鼓的肚子一边还不住地说:“哈哈,我们家也有猪八戒了,真是个贪吃的家伙”。只有妈妈心疼地抱起我,数落姐姐“什么猪八戒?瞧,我儿子多像个威武的将军。”可我感觉不到威武,只觉得肚子胀得难受。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一年四季人们都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西瓜,但我还是最喜欢夏天成熟的西瓜,那种滋味是其它水果不能相比的

首先,作为曾经也为作文头痛的笔者,也和大家一样,首先就是头疼题材。 写那种老题材吧?好像不新颖,写那种新颖的吧,貌似也没什么可写。 这里纠正大家一个观点,就是不写以前写过的题材。关于题材,如果实在是想不到要写什么,你可以就写那几个老题材,例如,“送伞”,“考试失败,父母(同学)鼓励我”的题材。 虽然这些题材看起来很老,但如果你描写仔细,一样是篇佳作。 另外,就是大家可以写以前写过的题材,在拿到一个作文题时仔细想想,以前写过的XX事能不能用到这个作文里面,如果能用,接着想想,上次写的那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这次可以改正,接着就可以动笔写了!这也是在不知不觉得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你要知道,不管你把这个题材写了多少遍,但至少,在中考,高考里面,摆在阅卷老师面前的就是一篇新作文,一个从没读过的题材。

我喜欢的水果 我有很多喜爱的水果,有黄澄澄 的橘子、爱笑的石榴 、水灵灵的荔枝......其中,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弯弯的香蕉。 调皮的香蕉在没有成熟的时候是青色的,可一等成熟了,就马上变成黄色的了,仿佛穿了一件金灿灿的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漂亮。在香蕉的‘‘面板’’上,还点缀著一个个小黑点,别嫌它难看,这可是成熟的标志呢! 把香蕉剥开,呈现在面前的就是乳白色的果肉了。它不时地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让人看了就想吃。我还是忍不住咬了一口,果肉甜甜的、软软的,十分细腻,让我越吃越爱吃。 香蕉仿佛是挂在天上的上弦月,又好像飘在河里的一只小船,或者是一只正割著青草的镰刀......总之,不管香蕉怎么变化,都依然保持着那可爱的造型。 听妈妈说,香蕉不仅味道好吃,而且还能美容呢!美容的效果更是不可猜测,有很多阿姨都是依靠香蕉才有了青春般的面板。听妈妈这么说,我又毫不犹豫地拿了根香蕉,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香蕉,就好像一只月亮船,慢慢地驶进我的美食坊。

然后是淡红色我喜欢很多水果,味道好极了,可以做草莓酱吃,再是淡绿色、黄灿灿的芒果……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水灵灵的草莓。它的外表先是深绿色: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鸭梨,渐渐地变成了半白半绿色;有的像整齐的小扇子,真是颜色各异,做水果沙拉吃……草莓的吃法太多了。它们有的像圆圆的玻璃球。草莓上挂满了果实!草莓的吃法很多!草莓的大小和煮熟的鸡蛋黄差不多,说也说不完。拿起一颗草莓,太奇妙了,最后是深红色!我非常喜欢草莓。春夏之交,接着变成半白半红色,还可以和别的水果混在一起;还有的像小山峰……真是形状多端,里面更好吃,轻轻一嚼,轻轻地咬一口,正是草莓成熟的时候,那酸甜可口的果汁流入心中!你不要只看草莓的外表美丽,那红果肉便露出来,也可以做草莓罐头吃,可以做草莓果汁喝 。草莓真是又好吃又漂亮

我最喜欢的水果——芒果 芒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果实外观美,肉质细嫩、香甜,有特殊风味,营 养价值高。 芒果是漆树科芒果属,享有“热带果王”的美称。芒果树是常绿乔木,一根根枝条上长著嫩绿的叶子。树高10——20米,主根粗大,树冠圆头形,每一棵芒果树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初春时,芒果便开花了,芒果的花很小,花是淡黄色的,一簇簇的,发出淡淡的清香。 芒果的种类很多,所以也是大小不一,大的像手掌那么大,小的像鸡蛋那么小,芒果是肾形的,像一个挂钩。它的表面平滑,没有熟透的芒果摸下去是硬的,熟透了就有点儿软了。 芒果的颜色先是绿色的,随后是半绿半黄,当它熟透时果皮是柠檬黄色,形美艳,给人一种温馨亲切之感,充满诗情画意。 芒果可香了,放在桌子上远远都能闻到那芳香的香味,我剥开皮,便看见那黄澄澄的果肉,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果肉软软的,汁水渗满嘴巴的每个角落,可香甜了。它的里面还有一粒坚硬的核。没熟透的芒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点盐吃,脆脆的也很好吃,吃了芒果可以止渴生津,祛痰止咳,健胃止呕。但又不能吃太多,会造成面板过敏。芒果也可以做芒果罐、果汁、果酱、蜜饯、凉果、果冻等等。 我最喜欢那香味扑鼻,甜津津的芒果。

生物学分类真核域(Eukarya)、植物界(Plantae)、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葫芦目(Cucurbitales)、葫芦科(Cucurbitaceae)、西瓜属(Citrullus)、西瓜(C. lanatus)学名: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 & Nakai]西瓜(watermelon)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西瓜清热解暑,对治疗肾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辅助疗效。果皮可腌渍、制密饯、果酱和饲料。种子含油量达50%,可榨油、炒食或作糕点配料。特性:西瓜主根系,主根深1米以上,根群主要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的耕层内,根纤细易断,再生力弱,不耐移植。幼苗茎直立,4--5节后间伸长,5--6叶后匍匐生长,分枝性强,可形成3--4级侧枝。叶互生,有深裂、浅裂和全缘。雌雄异花同株,主茎第3--5节现雄花,5-7节有雌花,开花盛期可出现少数两性花。花冠黄色。子房下位,侧膜胎座。雌雄花均具蜜腺,虫媒花,花清晨开放下午闭合。果实有圆球、卵形、椭圆球、圆筒形等。果面平滑或具棱沟,表皮绿白、绿、深绿、墨绿、黑色,间有细网纹或条带。果肉乳白、淡黄、深黄、淡红、大红等色。肉质分紧肉和沙瓤。种子扁平、卵圆或长卵圆形,平滑或具裂纹。种皮白、浅褐、褐、黑或棕色,单色或杂色。种子千粒重大籽类型100克--150克、中籽类型40克--60克、小籽类型20克--25克。子瓜类型150克--200克。栽培 西瓜喜高温干燥气候。 生长适宜温度25~30℃, 6~10℃时易受寒害。月平均气温在19℃以上的月份全年多于 3个月的地区才可行露地栽培。属长日照植物,喜强光,光饱和点为8万勒克斯。适宜干热气候,耐旱力强,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土壤pH5~7为宜。中国的西瓜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属于露地的有西北的旱塘栽培和砂田栽培,华北的平畦栽培,长江以南的高畦栽培等;属于保护地的有北京的风障栽培,保定的苇毛栽培,以及地膜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温室栽培等。不论露地或保护地栽培,均于春季先行保护地育苗,然后定植。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可提高果实的含糖量。种植密度一般亩栽 500~600株。华北行整枝,一株一蔓一瓜;华南不整枝,一株多蔓多瓜。自播种至收获约80~ 120天,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约30~50天。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种蝇、守瓜等。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山东省莱西有大量栽培,莱西市河头店镇出产的南岚西瓜以瓤沙、味甜、水多、营养丰富而闻名。用途 西瓜果实为夏季主要水果。成熟果实除含有大量水分外,瓤肉含糖量一般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随成熟后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几不含淀粉,采后贮藏期间甜度会因双糖水解为单糖而降低。瓜子可作茶食,瓜皮可加工制成西瓜酱。在中医学上以瓜汁和瓜皮入药,功能清暑解热。又称夏瓜、寒瓜,堪称瓜中之王,因在汉代时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西瓜亦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目前除少数边远寒冷地区外,国内各地均有种植,果味甘甜而性寒。西瓜是夏天的典型水果,也是夏季的主要水果,我们应多加以珍惜。在炽热的夏日或气温闷热的热带夜晚,只要有冷冻的西瓜,便具有消除暑热的效果。品种:西瓜以用不同,可分为三类:普通西瓜、瓜子瓜、小西瓜【西瓜名字的由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我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我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怎样获得无籽西瓜现在生产上栽培的无籽西瓜,均是三倍体(3X)西瓜。它是由四倍体(4X)西瓜作母本,二倍体(2X)西瓜作父本进行杂交而产生的一代杂种。目前栽培的无籽西瓜并不是完全没有种子,还有未发育的象嫩黄瓜籽一样的小而白的种皮,吃起来有无籽的感觉,所以叫无籽西瓜。 生产无籽西瓜的其他方法 1.天然激素法 该法是根据西瓜具有“单性结实”的特点,利用少籽(四倍体)西瓜花含有的天然激素,刺激二倍体有籽西瓜子房,使之不发生受精过程,而通过其内在的生理作用,促使普通(二倍体)西瓜植株坐瓜并生长成无籽西瓜,这是一种快速生产无籽西瓜的新途径。它具有取材容易、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当年即可生产出无籽西瓜,而且果型端正,皮薄,不空心,西瓜的质地及风味与原来普通西瓜品种相同,从生长到成熟不需特殊栽培措施,避免了无籽西瓜的发芽率低、成苗率低和结实率低等问题。 湖北省农科院经多年多次试验证明,利用该法生产的无籽西瓜,与三倍体无籽西瓜相似,果实内只含有白嫩可食的秕籽,无空心,含搪量达9%~10%,果皮厚度及风味均与所选用的普通西瓜品种相同。试验结果,以选用兴城红作母本生产的无籽西瓜为最好,表现为皮薄,肉质脆沙,含糖量高、风味好,白籽小而且少。蜜宝、都三号西瓜为母本生产的无籽西瓜次之,具体生产技术要点是: (1)选好父母本:选作父本的少籽西瓜,要求果实内的种子数目多,花粉质量好的品种,且要求植株生长健壮。选作母本的普通西瓜,要求果实内的种子数要少,果实皮薄、含糖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且要求植株生长健壮。 (2)适时授粉:选作父本的雄花和选作母本的雌花都要在开花的前一天下午进行套袋或人工束花保护。翌日早晨雄、雌花开放时,及时摘下雄花,除去套袋或束缚物,对雌花进行人工授粉,授粉要充分并小心进行,以免损伤雌花。授粉完毕后,仍将雌花进行套袋或束花,以防普通西瓜的花粉落到柱头上。一般授粉3天后,幼瓜坐住即应及时除去套袋,以促进幼瓜正常生长发育。 (3)除掉异型瓜:在利用天然激素生产无籽西瓜的瓜田中,瓜坐住后要留巡视瓜田,及时摘除未经人工授粉而自然坐住的瓜,防止产生异型瓜及有籽西瓜。否则,由于普通西瓜的竞争力强,激素西瓜生长的竞争力弱而造成幼瓜长不大或化瓜。 (4)加强肥水管理:由于天然激素刺激而生成的无籽西瓜是未经受精的胚生长成的,所以其生长发育比较脆弱,必须给予良好的肥水条件和加强整理蔓工作,以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5)适时采收:利用该法生产的无籽西瓜,中熟品种的适宜采收期为开花后30天左右,采收过早,糖分含量不高,品质不佳;采收过晚,果实内的秕子增大,影响口感。采收后的无籽西瓜应立即销售或食用,不易久贮,否则果实内的秕籽变硬,品质变劣。 2.人工合成激素法 实践证明,利用某些激素类物质进行人工诱导,也能使普通二倍体西瓜结瓜,而且结成的西瓜内也只合有无胚的白嫩种皮,吃起来如同无籽西瓜一样。具体的生产要点是: (1)选用优良品种:试验证明,早花是目前利用人工合成激素生产无籽西瓜的优良品种,在其他措施得当时,无籽成瓜率可达90%,与该品种人工人工授粉产生的有籽西瓜的成瓜率基本相同。其他品种如郑州3号、乐蜜1号、中育6号、鲁西瓜1号等也比较好。 (2)处理方法:先用蒸馏水分别配好100ppm的萘乙酸钠、25ppm的赤霉素和25ppm的2,4~D等三种溶液。再用这三种溶液的等量混和液(混合比例为1:1:1)处理西瓜雌花。混和液要求随用随配,混和后当日用完。处理雌花的万法是,在雌花开放的前一天下午先行套袋或夹花保护(如为两性花应严格去雄),第二天早晨雌花开放时,摘下套袋或束缚物,用新毛笔蘸混合液涂到雌花柱头和子房的基部上,每朵花每次用药量约为1毫升。涂药后仍须将花冠夹住或进行套袋保护。涂药后第四天去掉套袋,并用涂抹一次混合液,或涂用20ppm的细胞激动素6~呋喃氨基嘌呤溶液,对提高成瓜率都具明显效果。试验证明,以对主蔓(双蔓整枝)第二雌花进行处理最为理想。涂药应选择晴天进行,如涂药后遇雨,雨后应重涂 1次。 (3)精细的田间管理:开花前要求达到植株健壮。涂药处理后,要随即掐去主蔓各叶腋处的侧蔓和生长点,并压好瓜蔓,促使营养物质向瓜内输送。涂第一次药后,如发现幼瓜皮色发暗,要补涂1次,可有效地防止化瓜。第一次涂药处理后10天左右,可掐去第二条瓜蔓的生长点。同一株的两条蔓上不要保留未经药液处理的幼瓜,因为有籽瓜与无籽瓜同时在一株上,营养物质容易被有籽瓜争夺去,而引起无籽瓜化瓜。要及时摘除其他雌花,防止坐有籽瓜。第一次涂药处理后12天左右,达到安全期,应进行浇水和追肥。但浇水量不可过大,以小水勤浇为宜,一般每次每亩浇3~4立方即可,每隔2~3天浇一次。追肥应在植株一侧开沟追施,每亩施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 3.扦插栽培法 详见“扦插栽培”部分。 4.组织培养法 组织培养就是利用植物的某一部分组织或器官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完整植株的一种新的繁殖方法。我国从1979年即开始开展此项工作,目前上海、北京、山东、河北、山西、甘肃及黑龙江等省市的许多单位已利用该法生产出大批优质高产的无籽西瓜供应市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方法是: (1)培养材料:据国内外报道,西瓜的种胚、茎尖、根尖、花粉及子房等均可用于组织培养,但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种胚和茎尖组织培养。 (2)培养基:西瓜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因所选用的材料及培养阶段的不同异。一般可分为芽团分化培养基、种胚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等三种。 ①西瓜芽团培养基:每升培养基中有大量元素硝酸铵(NH4NO3)500毫克,硝酸钾(KNO3)1000毫克,氯化钙(CaC12)440毫克,硫酸镁(MgSO4·7H2O)370毫克,磷酸二氢钾( KH2PO4)370毫克,铁盐EDTA-Na2)745毫克;有微量元素硫酸亚铁(FeSO4·7H2O) 克,硫酸锰(MnSO4·4H2O)毫克,硼酸(H3BO3)毫克,碘化钾(KI)毫克,钼酸钠( Na2MoO4·2H2O)毫克,硫酸锌(ZnSO4·7H2O)毫克,硫酸铜(CuSO4·5H2O)毫克,氯化钴(CoC12·6H2O)毫克;含有机物肌醇100毫克,维生素毫克,维生素毫克,甘氨酸2毫克,烟酸毫克;含激素吲哚乙酸(IAA)1毫克,6-苄基嘌呤(6-BA)毫克;含琼脂7克,蔗糖30克或食用白糖50克。pH调至~。 ②西瓜种胚培养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有机物等全部与①同,但激素类去掉吲哚乙酸(IAA)和6-苄基嘌呤(6-BA)。蔗糖改为每升20克(食用白糖克)。pH调为6~。 ③西瓜生根培养基:除将①中的激素6-苄基嘌呤和吲哚乙酸去掉,换用吲哚丁酸(IBA)1毫克,其余各类元素与①完全相同。 (3)培养方法:首先对培养材料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取材为种子时,先用70~80℃温水浸种,搅拌至30℃左右,浸泡一昼夜,然后用75%的酒精消毒30秒钟,在无菌条件下剥去种皮,用的开汞消毒2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4~5次,接种于培养基上,放入培养室培养。胚根首先萌发,2周后当2片子叶展开转绿时,将带子叶的胚芽切下,进行转移培养。以后每隔3~4周切割一次,将顶芽和侧芽分离,再行继代培养。 如果从田间三倍体西瓜苗上直接取茎尖或侧芽时,应先将取来的材料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75%的酒精消毒10秒钟,然后用的升汞消毒2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接种于培养基上,放入培养室培养。 (4)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所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5和1/2MS,根据对幼苗分化,生长以及生根等不同环节的具体要求,分别附加不同的激素,再加3%的蔗糖,的琼脂,调整pH值为。在 1公斤/厘米2压力下高温灭菌20分钟,然后进行接种,再将接种好的外植体放在温度为26±1℃、光强1000勒克司、光照14小时/日的培养室中培养。 (5)嫁接及管理:将组织培养增生的芽苗,可直接培育为成苗用于生产,也可用于嫁接培育成嫁接苗用于生产,以后者为好。若培育嫁接苗,在嫁接之前,需将分化的芽苗加高。方法是,将芽苗转移到不含激动素的MS+~生根培养基中,使芽苗的基部逐渐生根,伴随根的生长,幼茎迅速加高,发育健壮,提高了接穗的质量。嫁接所用的砧木播种在盛有普通土壤的塑料营养钵中,待砧木子叶展开,微露真叶时,切除砧木顶芽进行嫁接。砧木的选择及嫁接操作方法参阅“嫁接栽培”部分。嫁接后立即转入愈合棚中愈合,棚内温度25~35℃,相对湿度95%以上,在此条件下,嫁接苗一般10天左右即可愈合,然后转移到温室中,锻炼3~4天。此期应注意透风,使之逐渐增强适应性。最后移栽到大田。田间栽培管理措施与无籽西瓜栽培管理措施相似,可参照执行。西瓜何时传入中国西瓜,原产于非洲。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过去,有人引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近年报刊上谈论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说。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读物《衣食住行史话》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节。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时人)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南史·滕昙恭传》说,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从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旧北京曾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今访老农,也说晚西瓜确有“寒瓜”一称。看来,上述文献资料可以和李时珍的说法相印证。然而,李时珍的说法几百年来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李时珍记载的可靠性。 西瓜,顾名思义,是西域传来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经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热,称寒瓜。因此,西瓜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有疑问。那么,它是从什么路线传入中国的呢? 笔者推测它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汉武帝曾派“译长”,募商民,携丝绸,乘海船去西方国家“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海船从雷州半岛启航,沿北部湾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绕过越南南端金瓯角,再沿暹罗湾,顺马来半岛海岸南下,到达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到达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汉书·地理志》);这条海道,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已程不国”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呢,多数学者认为是斯里兰卡,也有人说是非洲东部的阿比西尼亚。无论哪种说法对,都说明汉武帝时代中国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经打开了。因为在汉代,阿拉伯人已经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风的秘密,能够东西穿航印度洋。这样,斯里兰卡和南洋群岛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和非洲交通的中转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经过斯里兰卡或南洋群岛再传入中国。广西和江苏汉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证。 另外,据1959年2月24日《光明日报》报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曾发现过西瓜籽。如果这个考古收获确实可靠的话,我国有西瓜的历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而且西瓜原产非洲的说法,又另当别论。

可口的西瓜我最爱吃又圆又大的西瓜。 西瓜的原产地在非洲。以前西瓜只是大象等动物的主食。经过人工培育,西瓜终于成了人们夏天的去暑良瓜。西瓜先移植到了我国南方,最后终于移植到“瓜果之乡”———兰州。 西瓜喜欢生长在沙质地上,长长的绿色的瓜藤上长着绿油油的叶子,浓密的大叶为长在藤上的西瓜遮住强烈的阳光。每到夏天,它就熟了,西瓜又大又圆,表面上长着绿色锯齿形的条纹,它上面的瓜蒂处微微凹下去,那里接着瓜藤,最小的西瓜也有八斤左右。切开它就可以看到薄薄的瓜皮、红红的瓜瓤、还有一些黑黑的籽儿。吃起来甜滋滋的,在夏天要是咬一大口,又凉又甜的瓜汁儿立刻会流进喉咙,觉得爽快,叫人越吃越爱吃。 西瓜的藤上挂着椭圆的果实,鸭脚形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西瓜是葫芦科植物一年生草本。它喜欢温暖,不耐寒。 西瓜皮的色彩多种多样,我知道的有:淡绿色的、绿白色的或加一些蛇纹。 瓜瓤的色彩更是五花八门:有红色的、有淡红的、有白的、还有黄的。西瓜的味道香甜,瓤多,水分充足。 西瓜不但含有多种维生素,而且浑身是宝,瓜皮、瓜瓤、瓜子都是很好的中药。西瓜真称得上是瓜中一绝呀! 西瓜有很多优良品种,有红瓤儿的,黄瓤儿的;有有籽儿的,无籽儿的;有我们平常吃的大西瓜,还有一二斤的小西瓜呢。 西瓜不仅好吃、消暑,而且西瓜里含有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

  • 索引序列
  • 发酵香肠主体风味鉴别研究论文
  • 鉴赏咖啡整体风味的流程研究论文
  • 平菇液体发酵研究现状论文
  • 香肠毕业论文
  • 西瓜汁风味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