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我国农业的建设中,在农业植物保护中,现代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主流发展。
特别对于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利用信息化技术能促进学校管理模式以及教学模式的效率性。
因此本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传统性的学校档案管理进行分析,阐述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并提出有效决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档案管理
应用学校档案是学校广大教职工在从事教育活动、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凝聚而成具有保存或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督导评估必不可少的资料,也是学校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数字化以及智能化,不仅能提高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效率,还能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完整性,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校档案管理在传统方式中产生的问题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主要产生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档案管理更新工作难度比较大。
目前,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多数呈现卷宗式的档案保存,由于档案保存的时间比较久、档案数量多,学校在对档案管理期间,就会形成较大难度。
而且,学校保存的档案一般为纸质性的,长久保存会容易出现腐烂等现象,从而为学校的档案管理与更新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其二,档案管理的保密性相对较低。
因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人为操作的,不仅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特别是信息泄露事件时常发生,从而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其三,对档案的查找方式也比较复杂,降低了实际的工作效率。
主要是由于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校的积极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校对师生思想管理、生活管理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受较多因素的制约,在对资料进行查找期间,主要是利用人工进行操作的,面对大量的卷宗材料,不仅降低了实际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意义
高校档案的内容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为:学生的就业通知书,学生的毕业登记表以及与学生相关的成绩单等。
对于一些师范院校的学生,还具有的专业的教师资格证。
对于医学类的学生,还会增加学生的实习档案等。
由于学生的专业不同,相关的档案信息也不同。
因此,高校档案内容呈现较大复杂性,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决策的合理性
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中的应用能够为学校做出有利的决策。
因为学校制定的决策与学校的事业发展形成直接关系,所以,管理层制定的决策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紧密联系。
学校档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材料,其中掌握着学校发展的各种信息,根据信息内容作出正确的发展决策,能够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发展。
因此,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不仅能为学校增加信息支撑,还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
2.社会需求的时代性
当今时代属于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在世界各国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无论在社会需求发展、各国商业领域以及教育行业等都得到广泛应用。
在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实施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等技术实施教学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学校的档案管理能够发挥学校的整体性,只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才能使学校适应社会发展。
3.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利用,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比较多,实际利用的手段也比较复杂。
而利用信息技术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用户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流,从而创建了信息交流的共享平台。
在这种信息技术平台建立下,不仅保证了学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通过信息资源的有利共享,在更大条件上,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4.档案管理的效率性
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教学任务、学籍管理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存在较多的档案信息,其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以及保存价值。
因此,学校实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应优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不仅要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益,还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
三、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举措
1.建立信息化办公系统信息技术
在学校中的利用能够建立信息化办公系统,因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单纯的对档案进行管理,还要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
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各个部门提供有利信息,并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归档等,从而保证档案信息在管理期间的全面化发展。
这种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交流、沟通,还能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公效率。
而且,学校在传统管理方式中,各个部门是独立发展的,而信息技术的利用正是打破了该现象,使学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多媒体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方式。
2.加大领导的重视
要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要加大学校领导者的认识与重视。
学校管理者以及档案管理人员都应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的应用价值。
根据学校在档案管理中的实际发展情况,不仅要对各个阶段的信息发展情况进行记录,完善学校的教育活动,还要促进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改革发展的积极形式。
而且,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技术与学校的管理形式有效结合,能够为档案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绩效考评方式。
3.规范档案信息的收录与整理
在信息技术利用形式下,对档案工作进行管理能够实现整体性以及持续性的发展情况。
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整理、收录形式发展为自动化的信息管理方向。
利用信息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将纸质档案进行保存、归档,然后利用网络形式对档案资料进行审核、传阅,最后实现归档形式。
根据信息技术的整理、归档形式,不仅保证了信息收录的完整化,还促进了校园发展的网络化形式。
利用校园网促进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不仅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还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4.提高人员素养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主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特别是工作人员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进行考评,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以及组织意识,培养工作人员掌握的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的整理能力等,不仅提升了工作人员的真实管理,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杨东燕德宏职业学院还促进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学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部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进行管理,不仅优化了系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还发挥了档案管理的时效性,从而为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苏友华.浅谈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档案,2012(3):104-104
[2]郑玉环.浅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6):84-85
[3]于霞.刍议学校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刊),2014(8):233-233
[4]杨丽丽.试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5):209,211
[5]韩玲.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商,2015(19):74-74
第二篇:植物保护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我国农业的建设中,在农业植物保护中,现代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现代信息技术的理念与重要性入手,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若干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应用分析
对于植物保护这个新兴学科而言,只有抓住了信息技术这个强大助力,才会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好成果,才能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
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是有必要的。
1现代信息技术的理念及其重要性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而言,核心理念就是信息化。
换言之就是通过使用先进、科学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对相关工作进行规划、管理与决策。
随着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理念正在逐步贯彻于各个领域当中,而植物保护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植物保护工作而言,它的信息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日常植物信息采集、处理工作,转变成以各种信息设备与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工作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改变了传统植物保护的工作方式,更是改变了植物保护的传统理念,给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是非常重要且极为必要的。
对于新时期下植物保护工作而言,其所涉及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非常多,这些技术和资源对于如何优化植物保护、提高植物保护的成功率非常重要。
而在我国传统植物保护时期,人们只能通过人工采集、分析等方式来对信息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所获得的保护方案相比而言效率较低,对植物保护工作的促进效果较差。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植物生长的状况可以得到实时的检测,极为有效的提高了植物保护工作的效率。
2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植物保护的现代信息技术中,数据库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般情况下,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工作是对植物保护工作中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传递、存储等,当相关数据智能化登记入库之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数据来得到最新的植物生长状况,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保护的方案进行调整。
目前,根据相关调查不难发现,在植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中,国外的数据库明显更为完整、科学,因为这些数据库除了对植物的数据进行存储之外,还对影响植物生长的病毒、虫害进行了较为详尽记录、分析与鉴定,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因此,为了使得我国数据库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多多吸纳国外数据库的优点,使得我国数据库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发展与应用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它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而产生的,这项技术的产生使得植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运用计算机的软件平台和GIS技术,对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数据进行采集、检索、存储、分析与表达,从而实现对该范围内病虫害进行和治理的最终目的。
对于植物保护工作而言,病虫害的防止是重点工作之一,而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保护范围内的病虫害状况进行检测,是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预警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这项技术主要运用于蝗虫的防治与研究工作之中。
现代信息技术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除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之外,遥感技术也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之一,相比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而言,遥感技术更为成熟,且目前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这项技术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通过遥感设备对病虫害的生存环境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数据对病虫害爆发的概率进行预测;通过遥感设备跟踪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状况,以此来确定植物保护的方案;通过遥感设备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害虫的活动状况进行直接研究,以实现病虫害的动态监测。
这项技术是目前能够较为准确、快速判断植物保护区域内病虫害灾情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结语
植物保护是我国农业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相关人员只有对植物提供较好的保护,才可能有效的提高植物的经济价值和绿色价值,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争取尽快实现植物保护现代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喜贵,柳建仪.植物保护与现代科学技术[J].中学生物教学,2011(09).
信息技术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粗浅地谈了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从广义来看,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新华词典)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及虚拟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都将在网络系统中完成,而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却成为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日本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茉莉花》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二、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教育、科学研究、通信服务、金融商业、医疗保健、工业生产、军事、航天等方面已经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此,笔者粗浅地谈谈信息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能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还使文化更具开放性和更加大众化。
2.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出了新型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而传统的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
3.推动科技进步
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计算,如今可能用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
4.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如在家上班、网上信息交流。网上信息交流是现今网络技术最为广泛的应用,人们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电影、语音、影像等)。网上学习、网上购物、写博客微博、网上会议、网上娱乐、收发电子邮件等几乎是当下人们每天都会做的事。这些无疑可以扩大人们的交流半径,拓宽人们知识信息的来源和途径。
(二)负面影响
1.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①网恋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导致好多的人去网恋,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另一种身份,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双重性格。“网恋”会引发人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心理的创伤。网恋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网民之中,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给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杜绝网恋的危害。
②网游、网瘾
网络中精彩的游戏、影视等让很多人沉迷网络,有了网瘾。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尤其青少年的控制力差,很容易沉迷网络。长时间上网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近期,我国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给予很高关注。
③网络吸毒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从2009年开始,又出现了网络吸毒贩毒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式,涉毒人员把现实中的吸毒过程搬进了虚拟空间。2011年10月30日的《焦点访谈》播报了公安部门首次破获的网络涉毒大案。这是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侦办的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人群中,35岁以下的超过了65%,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
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无疑再次敲响了警钟:网络监管任重道远,不容松懈。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在此我呼吁,一方面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尤其网络运营商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社会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在此我提议未成年人要正确认识网络,要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
2.信息污染
各种信息资源中混杂了大量干扰性、欺性、误导性甚至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使得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所以我建议人们要认真分析、鉴别信息,这样就不容易上当。
3.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监管难,使虚假信息严重滋生蔓延,导致了信息泛滥,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4.信息犯罪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信息安全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主要有信息窃取、信息欺、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信息安全防范,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总之,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会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当然我们不能光看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清醒认识到其负面影响的客观存在。如今,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地滋生、蔓延,并不断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尤其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更是要严加提防、马虎不得。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基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07.
[2]董爱堂,赵冬梅.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1.
[3]罗南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9.
[4]杜茂康.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7.
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众所周知,21世纪已经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手机,互联网等信息终端无时无刻不在干预着我们的生活,据统计,整个中国的手机用户突破5亿,互联网用户达到亿,两项数据均在世界位列第一,如此庞大的信息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历史高度。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几乎没有遭遇到地域的限制,这是一次全球性的浪潮。新的经济不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不再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而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而发展高技术又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为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分类有这么一种说法:一是朝阳经济,另一种是夕阳经济。多数传统产业已成夕阳经济,现代经济的主要职能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也许,对于某些国家或企业而言,今后的生产对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体以原子构成的产品。信息经济是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经济形式。数字革命、互联网、电子商务和通信技术在这种新经济形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器。(一)、信息技术使知识和信息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计算机革命和数字化革命使信息资源计算机化,把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序、有用、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户的要求进行检索和利用,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真正意义上和使用价值上把信息变成资源,进而成了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由于创意、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构成成分,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价格,而取决于所拥有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在新经济的客观现实面前,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为独立于资本、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一般说来,经济系统活动过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等组成的物流;由劳动力和其他能源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管理等组成的为达到一定目标的信息流。信息在这里发挥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作用,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流中的反馈信息调节物流和能量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信息流可驾驭经济系统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规则的活动。在同样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情况下,不同的信息输入会引起不同的经济效果,创造出不同的价值,经济系统中的信息可以转变为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二)、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与改造,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它正在创立新的产业,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设计、制造和营销管理都已经或正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和生产线代替或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的合作与集成,逐步走向全球化。工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导致国家实力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三)、信息技术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效益。在信息时代,由于知识的大量产生、创新的不断进行、信息的迅速传递、经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缩短。在信息技术领先的美国,30年来美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比例却由30年前占劳动人口总数的33%减少到17%。再过10年,还将降到12%。到了2020年将只占不到2%。现在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厂,几乎已经不使用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了。事实上,由于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90年代以来,美国持续实现高增长、高就业、低通涨,预算赤字减小,利率降低,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美国联邦政府商业部发表的关于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年度报告称:信息技术产业是推动美国目前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在过去5年中,虽然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只占整个经济的8%,但美国经济增长的1/3归功于该行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惊人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的生产、消费、通信和娱乐方式。二、信息产业的建设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头戏,先进的IT产业将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日本将信息化的成败、IT产业的兴衰与日本经济竞争力的强弱紧密联系,订下信息化立国目标,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韩国认为,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大计。欧盟则把建立信息社会与统一欧洲市场和推行欧元等重大项目并列,当作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来抓。虽然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的普遍需要,但是各国的信息化战略仍然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事实证明,立足本国或本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不随波逐流,才能在滚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我们看一下芬兰这个以信息化带动经济增长的个例:芬兰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信息技术已融入芬兰整个社会。在近几年的国际竞争力评比中,芬兰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除了芬兰政府长期重视发展教育,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并增加科技投入外,还与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芬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目前已获得巨大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芬兰全国的劳动生产率目前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芬兰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相当快,其工业劳动生产率在交通和信息产业方面甚至已超过美国。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已成为芬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90%的芬兰企业已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芬兰企业普遍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有关生产活动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销售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据,并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目前,芬兰所有工业企业都已广泛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服务行业的绝大部分公司企业也已开始普及使用电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雇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至18%。过去10多年里,芬兰在大力发展信息与通信产业的同时,还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其传统的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先后协调和资助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实施智能系统应用计划、芬兰中小企业信息化计划等项目,大大促进了芬兰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信息技术改造,芬兰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得到加强,成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体,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在当前全球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芬兰政府于2003年9月通过了一项进一步发展信息社会的规划,力争通过全社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强芬兰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消除地区之间的差距,确保全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芬兰政府力求通过这一规划达到以下目标:所有公民都有机会享受信息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并能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芬兰所有的公司企业、团体和组织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改进其服务并加强其竞争力;各行各业的员工都能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芬兰不断获得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大在科研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以确保芬兰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三、我国信息技术的产业战略我国传统的信息产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对传统信息新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国家一系列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信息与信息产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产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不仅需求旺盛,发展迅速,而且竞争激烈,效益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倍增作用与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战略产业。但也不难发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在这新形势下,我国要在21世纪进入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和强国的行列,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推行工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针,研究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处理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统一决策、多层次分级管理、多元化和多样化经营的关系。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发达国家已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建立网络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决不能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也不能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而应实施“机遇战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促成工业化,引导新世纪的工业向高增值、高竞争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发展,用工业化支持信息化,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二)、分析国内外环境,注重研究和开发,抓好大型企业集团和放活中小企业相结合,运用市场机制与依靠政策法规相结合,加强协调,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与结构。收集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国际国内影响各部分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变化,捕捉机遇,供宏观决策和微观经营参考。这种工作在我国相当薄弱,亟需加强。增加研究和开发费用,加强研究和开发力量,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和开发的主体。在信息产业中既有竞争性产业又有基础性产业。对前者而言,引入竞争机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后者而言,近几年来的国际经验表明,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抑制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过去被认为是“天然垄断”的行业,由于技术变革和市场变迁,现在已开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竞争行列。所以,运用市场机制对发展信息产业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但反映市场规律的政策法规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为政府在信息产业发展全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协调,市场是不会自行发挥正面作用而无负面效应的。当然,政府的干预必须合理,协调必须恰当。同时,这种干预和协调要及时、灵活,并富于弹性。任何盲目指挥的后果不会亚于市场的失败。政府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企业,解决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产业指明发展方向,在全球生产链中找到本国产业的定位,积极扩展本国产业的营销渠道,并根据世界行情不失时机地调整本国产业的相应结构。(三)、从领导、规划、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积极加强信息产业的薄弱环节,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其与信息产业其他部分发展相适应,并逐步发挥它对信息产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信息服务业包括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网络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行业,它们在整个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我国社会各界所充分认识。信息产业的其他部分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惟有这一部分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以至无人管理的状态。由于信息产业各个部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等部门开始把业务范围向信息应用服务或信息增值服务延伸,出现“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等新称谓,而且这两个部门在数据联网服务的领域相互交叉重叠,有所争夺。事实上,信息服务业同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差别。为了遵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理应有单独的管理部门。同时还应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虽然国家计委的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在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信息协会也对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问题多次呼吁和写报告,但是由于没有对口的管理部门,全国性的业务协调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有关投资、财税、信贷、资费(价格)等等政策扶植,迟迟难于落实而告吹。信息服务业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短期内似乎不甚明显,但时间越长后果的严重性将越来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决信息服务业的管理和发展问题。(四)、人才为本,教育为先,为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初期,曾大规模培养工业化所需的人才,并源源不断地从其他战线向工业战线输送人才。当时的一个口号是,“要造就一支产业大军”。那么,在现今信息化启动时期,我国同样需要高瞻远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为信息化所需要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院系。在信息产业的各部门和单位内,应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企业实践中,应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业家。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工作,使他们致力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合理规范信息产业领域各类人才的流动,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发展信息产业效劳。信息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一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中的能力和地位。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时代的规律,加速培育自己的信息产业,发展信息经济,使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众所周知,21世纪已经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手机,互联网等信息终端无时无刻不在干预着我们的生活,据统计,整个中国的手机用户突破5亿,互联网用户达到亿,两项数据均在世界位列第一,如此庞大的信息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历史高度。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几乎没有遭遇到地域的限制,这是一次全球性的浪潮。新的经济不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不再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而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而发展高技术又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为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分类有这么一种说法:一是朝阳经济,另一种是夕阳经济。多数传统产业已成夕阳经济,现代经济的主要职能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也许,对于某些国家或企业而言,今后的生产对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体以原子构成的产品。信息经济是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经济形式。数字革命、互联网、电子商务和通信技术在这种新经济形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器。(一)、信息技术使知识和信息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计算机革命和数字化革命使信息资源计算机化,把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序、有用、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户的要求进行检索和利用,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真正意义上和使用价值上把信息变成资源,进而成了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由于创意、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构成成分,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价格,而取决于所拥有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在新经济的客观现实面前,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为独立于资本、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一般说来,经济系统活动过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等组成的物流;由劳动力和其他能源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管理等组成的为达到一定目标的信息流。信息在这里发挥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作用,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流中的反馈信息调节物流和能量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信息流可驾驭经济系统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规则的活动。在同样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情况下,不同的信息输入会引起不同的经济效果,创造出不同的价值,经济系统中的信息可以转变为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二)、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与改造,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它正在创立新的产业,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设计、制造和营销管理都已经或正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和生产线代替或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的合作与集成,逐步走向全球化。工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导致国家实力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三)、信息技术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效益。在信息时代,由于知识的大量产生、创新的不断进行、信息的迅速传递、经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缩短。在信息技术领先的美国,30年来美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比例却由30年前占劳动人口总数的33%减少到17%。再过10年,还将降到12%。到了2020年将只占不到2%。现在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厂,几乎已经不使用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了。事实上,由于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90年代以来,美国持续实现高增长、高就业、低通涨,预算赤字减小,利率降低,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美国联邦政府商业部发表的关于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年度报告称:信息技术产业是推动美国目前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在过去5年中,虽然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只占整个经济的8%,但美国经济增长的1/3归功于该行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惊人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的生产、消费、通信和娱乐方式。二、信息产业的建设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头戏,先进的IT产业将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日本将信息化的成败、IT产业的兴衰与日本经济竞争力的强弱紧密联系,订下信息化立国目标,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韩国认为,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大计。欧盟则把建立信息社会与统一欧洲市场和推行欧元等重大项目并列,当作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来抓。虽然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的普遍需要,但是各国的信息化战略仍然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事实证明,立足本国或本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不随波逐流,才能在滚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我们看一下芬兰这个以信息化带动经济增长的个例:芬兰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信息技术已融入芬兰整个社会。在近几年的国际竞争力评比中,芬兰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除了芬兰政府长期重视发展教育,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并增加科技投入外,还与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芬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目前已获得巨大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芬兰全国的劳动生产率目前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芬兰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相当快,其工业劳动生产率在交通和信息产业方面甚至已超过美国。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已成为芬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90%的芬兰企业已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芬兰企业普遍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有关生产活动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销售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据,并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目前,芬兰所有工业企业都已广泛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服务行业的绝大部分公司企业也已开始普及使用电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雇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至18%。过去10多年里,芬兰在大力发展信息与通信产业的同时,还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其传统的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先后协调和资助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实施智能系统应用计划、芬兰中小企业信息化计划等项目,大大促进了芬兰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信息技术改造,芬兰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得到加强,成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体,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在当前全球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芬兰政府于2003年9月通过了一项进一步发展信息社会的规划,力争通过全社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强芬兰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消除地区之间的差距,确保全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芬兰政府力求通过这一规划达到以下目标:所有公民都有机会享受信息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并能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芬兰所有的公司企业、团体和组织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改进其服务并加强其竞争力;各行各业的员工都能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芬兰不断获得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大在科研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以确保芬兰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三、我国信息技术的产业战略我国传统的信息产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对传统信息新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国家一系列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信息与信息产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产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不仅需求旺盛,发展迅速,而且竞争激烈,效益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倍增作用与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战略产业。但也不难发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在这新形势下,我国要在21世纪进入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和强国的行列,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推行工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针,研究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处理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统一决策、多层次分级管理、多元化和多样化经营的关系。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发达国家已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建立网络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决不能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也不能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而应实施“机遇战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促成工业化,引导新世纪的工业向高增值、高竞争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发展,用工业化支持信息化,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二)、分析国内外环境,注重研究和开发,抓好大型企业集团和放活中小企业相结合,运用市场机制与依靠政策法规相结合,加强协调,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与结构。收集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国际国内影响各部分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变化,捕捉机遇,供宏观决策和微观经营参考。这种工作在我国相当薄弱,亟需加强。增加研究和开发费用,加强研究和开发力量,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和开发的主体。在信息产业中既有竞争性产业又有基础性产业。对前者而言,引入竞争机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后者而言,近几年来的国际经验表明,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抑制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过去被认为是“天然垄断”的行业,由于技术变革和市场变迁,现在已开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竞争行列。所以,运用市场机制对发展信息产业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但反映市场规律的政策法规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为政府在信息产业发展全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协调,市场是不会自行发挥正面作用而无负面效应的。当然,政府的干预必须合理,协调必须恰当。同时,这种干预和协调要及时、灵活,并富于弹性。任何盲目指挥的后果不会亚于市场的失败。政府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企业,解决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产业指明发展方向,在全球生产链中找到本国产业的定位,积极扩展本国产业的营销渠道,并根据世界行情不失时机地调整本国产业的相应结构。(三)、从领导、规划、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积极加强信息产业的薄弱环节,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其与信息产业其他部分发展相适应,并逐步发挥它对信息产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信息服务业包括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网络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行业,它们在整个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我国社会各界所充分认识。信息产业的其他部分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惟有这一部分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以至无人管理的状态。由于信息产业各个部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等部门开始把业务范围向信息应用服务或信息增值服务延伸,出现“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等新称谓,而且这两个部门在数据联网服务的领域相互交叉重叠,有所争夺。事实上,信息服务业同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差别。为了遵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理应有单独的管理部门。同时还应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虽然国家计委的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在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信息协会也对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问题多次呼吁和写报告,但是由于没有对口的管理部门,全国性的业务协调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有关投资、财税、信贷、资费(价格)等等政策扶植,迟迟难于落实而告吹。信息服务业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短期内似乎不甚明显,但时间越长后果的严重性将越来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决信息服务业的管理和发展问题。(四)、人才为本,教育为先,为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初期,曾大规模培养工业化所需的人才,并源源不断地从其他战线向工业战线输送人才。当时的一个口号是,“要造就一支产业大军”。那么,在现今信息化启动时期,我国同样需要高瞻远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为信息化所需要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院系。在信息产业的各部门和单位内,应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企业实践中,应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业家。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工作,使他们致力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合理规范信息产业领域各类人才的流动,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发展信息产业效劳。信息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一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中的能力和地位。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时代的规律,加速培育自己的信息产业,发展信息经济,使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技术在农村教师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农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信息技术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以课堂为基点而向外延伸的对教师进行考核的系列指标。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领域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停留在依附教材的层面。在农村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师进行教学的自我反思,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授课内容,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此,信息技术承担的是支持和激励的使命,农村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教学,就必须在原有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信息技术,并将之付诸教学实践,提高农村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推动农村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是加快农村教学改革速度的先导性力量,在技术层面引导农村教学改革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首先,构建校园网络是农村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的过程无疑是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校园网的建立打破信息传递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共享的互联网教学资源,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其次,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农村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课堂仍然是农村学生学习知识的不可代替的重要渠道,多媒体运用PPT、VCR影音等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最后,师生交流平台建设是农村教学改革的新突破。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虚拟的网络沟通平台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实践也证明现在所流行的微博、BLOG、BBS、QQ、E-mail等沟通媒介在师生沟通交流中的主导性作用。
(三)信息技术引领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反映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它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效率。不同时期的教育教学环境决定了教学理念的阶段性变化,如今,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的开放式教学理念已经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这也是信息时代教学理念创新的最新成果。开放式教学理念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全方位开放。在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也强调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应善于思考,进行总结,将教学实践活动转化为有一定价值含量的科研成果。因此,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必定会引发一场以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教学变革。
二、加大信息技术支持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措施
教育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不可挡,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地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阶段目标就是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加快信息技术服务农村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理念层面:塑造农村教师现代教学理念
教育环境和面对的学生群体在发生变化,相应的教学理念也应该随之有所变化,才符合教学活动规律。农村教师应逐渐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吸纳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塑造新时代的现代教学理念。教育理念的变革尤其是当代人文教育理念的推广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逐渐深入人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带来的是教学硬件设施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带来新鲜信息对人们原有思想和传统思维的冲击,让教学环境更为开放。通过信息技术的引进促使农村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与城市甚至国际接轨,这应当信息技术支持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最高预期实践的实现。
(二)技术层面:信息技术全面覆盖农村校园
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支持功能,最基本的前提是农村学校必须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有一定范围的网络覆盖,至少在学校这个有限的区间保证网络能够正常运行。我国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旨在加强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该项工程目前已经初见一定的成果,在城乡教学资源互动方面发挥了积极性作用。在“农远工程”的基础上,应继续完善农村教育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在农村校园开辟专门的网络教室,可供教师和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课程资源,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应该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诱导作用。此外,不断地缩小农村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的差距,是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的前提。
(三)应用层面: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一是农村教师的自我学习,年轻教师学习速度相对较快“,以新带老”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二是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是一种最常见的短期见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在短期内掌握信息技术最基础的知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推介和引导的作用。三是在与城市教师的交流中信息技术教学得到提高。鉴于城市教师的成熟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推进城乡教师的互动交流与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农村教师可以在体悟信息技术教学魅力的阶段中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四)实践层面:建立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
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互动,实现主体间频繁并且有效的交流沟通。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就是体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建立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是未来农村学校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一步。加强学生与教师互动已经成为现在学校教学、教育的方向。师生互动平台是一个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通过普通电话、手机、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进行语音交流的融合通信平台;是一个融合学校网站信息、数据、语音、多媒体信息的融合信息平台;是一个通过多方交流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沟通效果,最终多方受益的融合信息平台。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建设会给农村教育改革带来强大的推动力量。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摘要】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
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信息技术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粗浅地谈了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从广义来看,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新华词典)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及虚拟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都将在网络系统中完成,而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却成为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日本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茉莉花》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二、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教育、科学研究、通信服务、金融商业、医疗保健、工业生产、军事、航天等方面已经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此,笔者粗浅地谈谈信息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能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还使文化更具开放性和更加大众化。
2.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出了新型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而传统的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
3.推动科技进步
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计算,如今可能用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
4.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如在家上班、网上信息交流。网上信息交流是现今网络技术最为广泛的应用,人们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电影、语音、影像等)。网上学习、网上购物、写博客微博、网上会议、网上娱乐、收发电子邮件等几乎是当下人们每天都会做的事。这些无疑可以扩大人们的交流半径,拓宽人们知识信息的来源和途径。
(二)负面影响
1.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①网恋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导致好多的人去网恋,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另一种身份,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双重性格。“网恋”会引发人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心理的创伤。网恋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网民之中,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给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杜绝网恋的危害。
②网游、网瘾
网络中精彩的游戏、影视等让很多人沉迷网络,有了网瘾。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尤其青少年的控制力差,很容易沉迷网络。长时间上网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近期,我国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给予很高关注。
③网络吸毒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从2009年开始,又出现了网络吸毒贩毒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式,涉毒人员把现实中的吸毒过程搬进了虚拟空间。2011年10月30日的《焦点访谈》播报了公安部门首次破获的网络涉毒大案。这是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侦办的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人群中,35岁以下的超过了65%,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
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无疑再次敲响了警钟:网络监管任重道远,不容松懈。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在此我呼吁,一方面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尤其网络运营商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社会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在此我提议未成年人要正确认识网络,要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
2.信息污染
各种信息资源中混杂了大量干扰性、欺性、误导性甚至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使得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所以我建议人们要认真分析、鉴别信息,这样就不容易上当。
3.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监管难,使虚假信息严重滋生蔓延,导致了信息泛滥,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4.信息犯罪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信息安全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主要有信息窃取、信息欺、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信息安全防范,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总之,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会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当然我们不能光看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清醒认识到其负面影响的客观存在。如今,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地滋生、蔓延,并不断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尤其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更是要严加提防、马虎不得。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基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07.
[2]董爱堂,赵冬梅.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1.
[3]罗南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9.
[4]杜茂康.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7.
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电子信息工程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项科学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过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应用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加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就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文章就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目前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的发展途径。1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及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一体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含义就是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的学科,其研究的信息内容主要是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集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内容更加广泛,电话信号处理、手机声音、图像传递、网络数据传递、信息数据传递等都需要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相关联。现代的电子技术达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各种相关处理的一种工程形式。电子信息工程控制的信息包括应用于各种设备中的信息技术。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各类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和有效控制,越来越智能化和小型化,同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包括应用于各种设备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技术。如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平台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进入我国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其技术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并且出现了在实际应用中同其他的机电设备、信息平台、医疗设备等先进现代化技术出现交叉融台的技术发展趋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打破和超越了行业界限,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和技术核心,所以我们必须更好地研究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创造出更好地适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环境和新产业。2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信息人才缺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电子信息工程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当前电子信息产业中有很多企业却没有足够的人才资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两方面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其一,我国当前的电子信息企业规模比较小,人才很难实现自身价值,人才都流向了规模比较大的国企或者外资企业。其二,我国对于信息人才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之信息人才培养起步比较晚,导致信息人才很难再短时间内满足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发展环境恶劣根据我国对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七十六项环境要素中不让企业满意的要素占百分之四十,让企业非常满意的环境还不足百分之十,企业评价一般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这些调查数据说明,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存在的弊端包括以下几点:电子信息产品假冒伪劣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软件方面;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同行之间进行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环境十分混乱。这些都会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落后于外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创新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基本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来获得自身的发展,但是当前电子信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企业所需的各种元器件和关键技术还依赖于外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较少,特别是缺少核心技术产权,科研理论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的比率比较低,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在大多数企业中并没有真正建立。信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虽然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不过在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结构中还是以低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占据主位,而外国企业则在我国占据了高科技方面,这就已经抢占了我国消费市场中的一部分。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在规模上在世界排行中位于前列,但是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创新能力,很难有企业能够和世界顶尖电子信息企业相竞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这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世界认可的基本途径。3电子信息工程发展途径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信息化建设为了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社会各界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和投资的渠道,并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基金,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互联网、电影推广、软件开发等产业的发展,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做好科研理论的转换和技术的改造。重视信息产业的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力量,特别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来说人才是获得自身发展的基础力量。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开发,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来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作为企业也应该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成长空间。企业在获得人才支持的情况下,能够使企业不断的开拓创新,人才也能够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作为高等学校也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提供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培育电子信息经济增长点作为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增长点。为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促进企业的产品服务创新,特别是当前外国企业的技术冲击以及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推陈出新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此外,电子信息企业还应该加强技术和设备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广信息网络平台,培育信息产业市场国家应大力推广互联网、移动网络发展,不断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只有促进网络交流和扩大,才能让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方便,成本越来越低,其中的电子商务商机和各类应用也不断的涌现,如QQ、淘宝、微信就是其中的典型。同时要规范信息网络,打击网络犯罪和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网络信用体系、推进网络道德素养的建立,对未成年人和学生应寓教于学、提高素养。这样既能让他们更多更深地去理解应用网络,享受科技成果又能以信息和网络为工具,积极培育创新思维和创造力。4结束语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途径,希望能够帮助电子信息产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不断升级优化,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经济危机严重的情况下稳定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断地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智能化、无线化的生活环境。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转机,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逐渐成熟,必然会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机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但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全文如下:
【摘 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在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环节上寻找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既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享受,又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耳目一新。如在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播放农民劳作的影像资料,阐释粒粒来之不易的道理,借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珍惜粮食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进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童话故事的视频、场景、话剧等,然后设置“小女孩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出来卖火柴?”“小女孩死时为什么带着微笑?”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并不断思考,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丰富,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不足,以完全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将课程内容、文本及动画等元素整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较强的表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信息技术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保守,比较抵制新生事物,很少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应付了事,这直接导致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
2.忽略与学生的互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的互动。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计算机来唱主角,教师置身事外,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3.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信息化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直观生动,但忽视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它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语文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
在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以往的形式主义,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将信息化运用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优选课件,运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深入浅出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呈现出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的转变效果。
2.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计算机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间的互动性等,通过多方位的互动建构语文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网络链接,拓展课件内容的内容,实现课堂与网络的互动性。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
3.启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
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寻求知识的方法。这样一来,就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导语: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就有了更具人性化的英语课程资源,就能真正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只是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目标和衡量标准,是看其能否有效地改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应用信息技术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教学,而不是技术;强调信息技术能在哪些地方增强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
一、应用信息技术重构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英语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它包括三个要素:首先要在以多媒体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英语教学活动。其次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再次是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变革。
这是因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且也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另外,也要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则是创设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环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报刊、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课程资源越来越多的呈现多媒化、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教学中的`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远为近、化过去为现在,使课程的学习融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于一体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特别是在当下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使更大范围的英语资源为教学所用。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访问各种英语学习网站、阅览电子书刊、访问虚拟图书馆来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办电子板报、做个人英语网页与中外的学子进行交流等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就有了更具人性化的英语课程资源,就能真正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三、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观念
如果教师固有的教学观点和思想一成不变,教师就会把计算机当作传统教学方法的附属物,不能很好地发挥计算机的独特潜力,只能用它作演示或练习用。具体地来说,要发生四大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
其次是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再次是多媒体作用的转变,把多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最后是教学过程的转变,把教学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认知过程。
四、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步骤。英语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如借助网上的图片、图表、图像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和表达,改进认知方法。在调控策略方面,可培养学生自觉地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如在网上搜寻资料、使用远程数据库和文件,与学伴进行在线交流、获得在线咨询、在线支持。
学习者通过问题的解决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检索、评价、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而改善调控策略。在交际策略方面,可鼓励学生上网和其他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水平。在资源策略方面,教师还可以告诉他们一些英语学习网站,扩大其资源范围,让学生感受自我获取知识、自我发展的快乐。
信息技术在农村教师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农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信息技术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以课堂为基点而向外延伸的对教师进行考核的系列指标。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领域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停留在依附教材的层面。在农村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师进行教学的自我反思,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授课内容,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此,信息技术承担的是支持和激励的使命,农村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教学,就必须在原有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信息技术,并将之付诸教学实践,提高农村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推动农村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是加快农村教学改革速度的先导性力量,在技术层面引导农村教学改革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首先,构建校园网络是农村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的过程无疑是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校园网的建立打破信息传递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共享的互联网教学资源,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其次,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农村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课堂仍然是农村学生学习知识的不可代替的重要渠道,多媒体运用PPT、VCR影音等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最后,师生交流平台建设是农村教学改革的新突破。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虚拟的网络沟通平台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实践也证明现在所流行的微博、BLOG、BBS、QQ、E-mail等沟通媒介在师生沟通交流中的主导性作用。
(三)信息技术引领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反映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它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效率。不同时期的教育教学环境决定了教学理念的阶段性变化,如今,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的开放式教学理念已经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这也是信息时代教学理念创新的最新成果。开放式教学理念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全方位开放。在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也强调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应善于思考,进行总结,将教学实践活动转化为有一定价值含量的科研成果。因此,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必定会引发一场以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教学变革。
二、加大信息技术支持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措施
教育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不可挡,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地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阶段目标就是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加快信息技术服务农村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理念层面:塑造农村教师现代教学理念
教育环境和面对的学生群体在发生变化,相应的教学理念也应该随之有所变化,才符合教学活动规律。农村教师应逐渐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吸纳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塑造新时代的现代教学理念。教育理念的变革尤其是当代人文教育理念的推广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逐渐深入人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带来的是教学硬件设施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带来新鲜信息对人们原有思想和传统思维的冲击,让教学环境更为开放。通过信息技术的引进促使农村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与城市甚至国际接轨,这应当信息技术支持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最高预期实践的实现。
(二)技术层面:信息技术全面覆盖农村校园
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支持功能,最基本的前提是农村学校必须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有一定范围的网络覆盖,至少在学校这个有限的区间保证网络能够正常运行。我国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旨在加强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该项工程目前已经初见一定的成果,在城乡教学资源互动方面发挥了积极性作用。在“农远工程”的基础上,应继续完善农村教育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在农村校园开辟专门的网络教室,可供教师和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课程资源,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应该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诱导作用。此外,不断地缩小农村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的差距,是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的前提。
(三)应用层面: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一是农村教师的自我学习,年轻教师学习速度相对较快“,以新带老”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二是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是一种最常见的短期见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在短期内掌握信息技术最基础的知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推介和引导的作用。三是在与城市教师的交流中信息技术教学得到提高。鉴于城市教师的成熟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推进城乡教师的互动交流与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农村教师可以在体悟信息技术教学魅力的阶段中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四)实践层面:建立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
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互动,实现主体间频繁并且有效的交流沟通。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就是体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建立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是未来农村学校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一步。加强学生与教师互动已经成为现在学校教学、教育的方向。师生互动平台是一个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通过普通电话、手机、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进行语音交流的融合通信平台;是一个融合学校网站信息、数据、语音、多媒体信息的融合信息平台;是一个通过多方交流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沟通效果,最终多方受益的融合信息平台。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建设会给农村教育改革带来强大的推动力量。
信息技术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粗浅地谈了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从广义来看,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新华词典)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及虚拟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都将在网络系统中完成,而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却成为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日本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茉莉花》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二、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教育、科学研究、通信服务、金融商业、医疗保健、工业生产、军事、航天等方面已经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此,笔者粗浅地谈谈信息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能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还使文化更具开放性和更加大众化。
2.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出了新型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而传统的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
3.推动科技进步
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计算,如今可能用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
4.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如在家上班、网上信息交流。网上信息交流是现今网络技术最为广泛的应用,人们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电影、语音、影像等)。网上学习、网上购物、写博客微博、网上会议、网上娱乐、收发电子邮件等几乎是当下人们每天都会做的事。这些无疑可以扩大人们的交流半径,拓宽人们知识信息的来源和途径。
(二)负面影响
1.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①网恋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导致好多的人去网恋,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另一种身份,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双重性格。“网恋”会引发人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心理的创伤。网恋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网民之中,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给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杜绝网恋的危害。
②网游、网瘾
网络中精彩的游戏、影视等让很多人沉迷网络,有了网瘾。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尤其青少年的控制力差,很容易沉迷网络。长时间上网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近期,我国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给予很高关注。
③网络吸毒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从2009年开始,又出现了网络吸毒贩毒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式,涉毒人员把现实中的吸毒过程搬进了虚拟空间。2011年10月30日的《焦点访谈》播报了公安部门首次破获的网络涉毒大案。这是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侦办的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人群中,35岁以下的超过了65%,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
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无疑再次敲响了警钟:网络监管任重道远,不容松懈。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在此我呼吁,一方面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尤其网络运营商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社会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在此我提议未成年人要正确认识网络,要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
2.信息污染
各种信息资源中混杂了大量干扰性、欺性、误导性甚至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使得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所以我建议人们要认真分析、鉴别信息,这样就不容易上当。
3.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监管难,使虚假信息严重滋生蔓延,导致了信息泛滥,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4.信息犯罪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信息安全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主要有信息窃取、信息欺、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信息安全防范,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总之,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会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当然我们不能光看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清醒认识到其负面影响的客观存在。如今,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地滋生、蔓延,并不断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尤其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更是要严加提防、马虎不得。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基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07.
[2]董爱堂,赵冬梅.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1.
[3]罗南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9.
[4]杜茂康.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7.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摘要】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
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模板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教学发展进程中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的不断创新。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教学效果,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引言
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而且针对不同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进行合理调整,对相关知识进行快速浏览或者仔细重复地观看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在应用微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2、微课教学的特点分析
学习内容碎片化微课的内容需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将原有的结构化的知识进行分解,使其成为构成微课的知识碎片。在微课设计中需要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相关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注意不能为了满足微课的简洁性而省略一些必要的教学程序。学习时间零散化利用微课开展教学能够大大缩短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主要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或教学平台去进行视频的观看与学习,时间上更加自由。
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堂或课下进行,实现移动学习及远程学习。学习资源情境化微课教学在发展中实现了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微课程展开自主学习活动,而且资源库中能够找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比较完善的情境化资源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主导是指教师设计并决定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及具体实施;学生主体是指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而是作为认知和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学习活动[1]。这两种概念的结合中,教师主导的发挥是前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情绪,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主动去获取知识,然后将知识结合自身的理解去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这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相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更多地去理解与应用,学生只有在亲身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探究,才可以真正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因此,在以这一原则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
1)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主导性作用,能够对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重难点等有足够的理解;
2)教师需要掌握所教学生具备的实际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的,设置的学习任务也应该难度适中,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逐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有效增强。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按照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后,教师需要把学习目标作为教学设计及实施的依据[2]。学习目标与教学设计之间关系密切,影响这教学具体实施的步骤及方法等内容。同时,学习目标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会达到的某种程度进行了明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也更加有目的性。
通过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对自己取得的实际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习目标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指明灯,使自己一直朝着目标前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中相关的教学目标说明,理解不同环节中教学方面的实际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去设计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4、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结合知识类型特点设计微课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信息技术相关的概念、事实、原理等内容;第二类是通用方法与应用技能,这部分内容比例最大;第三类属于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内部思维的发展[3]。在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中包含的主要是前两种知识类型,其具备的设计特点也是不同的。陈述性知识的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应该关注学生对这类知识学习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内容。
微课所呈现出来的画面与声音也需要与小学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增强画面的形象、生动性,声音也要尽量清晰,表达明确,注意对教学重点的突出。程序性知识的微课教学重点应该是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进行计算机操作实践,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还能使自身技能得到提升。小学阶段的程序性知识微课教学的操作比较简单,操作步骤也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与模仿的,在不同的操作步骤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停顿,让学生能够进行重复性练习。比如在指法练习中的基准键位学习中,先通过微课视频对正确的基准键位指法进行示范,然后留出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进行调整。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然后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进行正确的操作与练习。
加强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补充、交叉的状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是如此[4]。比如信息技术中相关的发展进程及概念,与数学中的数学运算以及语文中的言语理解之间存在关联,信息技术的编程知识与英语学科存在一定的联系。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愈加重要,在学习中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时,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状况会对拼音打字的速度产生直接影响,在生疏的字词面前,学生的打字速度就会下降。同时,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相对应的熟练程度对打字速度也有密切的影响。因此,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这部分技能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及英语知识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指法练习内容。
5、结束语
微课已经成为现代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性手段,微课教学的适用性是比较广泛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模式,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黎标.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2]钟奇澎.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与应用[D].辽宁:渤海大学,2016.
[3]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42-44.
[4]李娜.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