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小学科学实验课论文

小学科学实验课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课论文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二、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 3、实践性。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三、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参考资料:科学小论文格式!五年级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它的地位显然已经越发重要了。小学科学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与其他分科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1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 【摘 要】科学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跟老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给人以全新的体验。以往的自然科学教学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今天的小学科学课堂,应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走近生活激发兴趣、贴近生活理解材料和结合生活实践操作,并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小学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 科学课堂 回归生活 作为小学以往这门课的教学,是在教自然科学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科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新的科学课程加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近自然,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内容,在实际生活体验中感知知识的乐趣和无穷的奥妙。因此,科学课堂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生活”的理念,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 和他们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情境,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我们在这里对这个问题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也作了些思考。 一、走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前苏联 教育 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新课引入能使学生头脑清醒,兴趣盎然。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从兴趣中产生,它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求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讲述应用性科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如,在教学《热传导》一课中,有老师提出:“有一个婴儿肚子饿了,哇、哇地哭着,老奶奶想冲一杯牛奶来喂小宝宝,但牛奶太热不能马上喂;你们能不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让小宝宝快一点喝到这杯牛奶啊?”生活中学生也有泡过牛奶、咖啡的经历,情境的感染下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前来献谋献策:“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能够使牛奶快一点溶解,快一点冷却。” “倒放在大不锈钢盘子中,吹风扇。” “用两个杯子把牛奶倒来倒去……”从生活情景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就会感到科学不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接近,对实验设计也就会感兴趣了。 二、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材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要提高科学探究效率,有效选用探究材料是基础和关键。“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 儿童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试验室的仪器却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牛奶盒、可乐瓶、生日 蛋糕 的泡沫盒等等都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好材料。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除了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以外,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材料,例如塑料直尺、橡皮筋、纸张等,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并请学生课后继续研究身边常见的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三、结合生活,让学生实践操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老师课前让学生准备4根木棍(两根a长、两根b长)。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活动,在活动前,首先让学生明确,长方形周长就是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然后让学生活动,学生们个个动脑动手,拼拼摆摆,结果推出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 方法 。第一种,形象直观,即长+宽+长+宽;第二种概括直观,即长×2+宽×2;第三种变感性为理性(长+宽)×2。学生兴趣浓厚,在自己动手摆弄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同时也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自主的活动空间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操作活动之后,学生对类似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的理解更加透彻,在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时,也显得有条有理,灵活多变。 四、回归生活,让科学知识拓展延伸 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应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学习必要的技能。生活需要通过行动去感知和探究,没有多感官的参与,没有学生深入的探究,就无法真正感受生活。如在超市购物一例,就要明白:如何购物,熟悉购物的流程,超市环境的创设给人审美的愉悦,商品的分类摆放,到处出现的文字和数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如何合理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不盲目消费;体验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等等。我们可以给幼儿学生提出任务,在超市中购物,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宏云. 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研究. [3]汪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点滴体会.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2 浅谈小学科学学习材料的有效制作 摘要:材料运用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自制学具,不仅保证了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而且升华了科学探究的理论素养。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根据材料的适用性、直观性、廉价性、简易性等特点,自制科学学具,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丰富科学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科学素养,还将课堂还原本色,彰显生本理念,凸显生命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材料;有效制作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哦!原来是这样 !”“为什么不是那样的?”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构架,难以完成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小学科学又多以实验为主,因此材料被认为是小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关键。 一、巧用生活材料、有效自制学具的策略 1.以适用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首先要适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要从科学课程和学习需要的实际出发。在三上《磁铁的两极》研究中,需要有一个支架放磁铁,如果用手拿不稳,学生自控力也不好;如果绑凳子上没有那么多木凳,吊在铁架台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考虑,利用一次性杯子,在中间挖个洞,可以在中间、两边同时挂,为了避免两极的磁力较大产生回形针滑动的现象,在磁铁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各绑一根橡皮筋,取材方便,廉价,且学具可重复使用。于学生,操作方便,结果喜人,没有因为是学具问题,使得实验数据有误差或是错误,且数据都较为理想。 2.以直观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使用学具是教学的辅助,要以直观性为特性,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自制学具要遵循直观性特性,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如做拱桥时,利用西瓜皮搭建,效果明显,从生活材料中的一般现象,延伸到拱形的概念,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3.以廉价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材料,辅助学生科学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能顺利进行,所以必须考虑经济性,且很多时候,自制学具是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所需的经费也没有列入学校的专项资金中,购买材料时只能是制作者自掏腰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眼勤、手勤,时刻留意在生活和工作中身边那些自制学具所需的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可乐瓶、酸奶盒、废报纸等及时收集整理。在制作学具时,可以不买的材料尽量不买,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关注身边废旧物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又能 变废为宝 ,可谓一举多得。如雪碧瓶可以用来做水火箭,大小不一的塑料水瓶可以用来建高塔等等。 4.以简易且具创造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学具要不断要有创意,可以说它是自制学具的灵魂,且考虑到小学阶段这个局限性,应以简易的学具为主,最好学生也可以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的课外拓展。三下《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中,用悬挂法来认识磁铁的指向性。对于三年级学生,用这样的细线绑、打结、挂,还要求平衡,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可以简易操作,实验效果又好,为此,制作了磁铁指向性研究悬挂器。改进后的学具使用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达到了让学生能简易操作,节省了时间,磁铁静止了,学生们统观了全班各组的实验结果,整齐划一,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直观地发现磁铁的南北指向性,此情此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具制作所用材料易得,制作简单,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易于操作,实验效果好,并可反复使用。 二、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的思考 1.巧妙解决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解决了教学中很多材料不够,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教学材料有限,是制约小学科学课堂的因素之一,比较多的学校材料紧张,经常出现好几个人拼用一架学具,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技能操练时间,学生的科学技能练习的密度不够。学生若能从生活材料中取材,就能顺利的解决此类或者部分器材短缺问题。一些教学公司提供的教具,价格昂贵,并且常常出现在展示某个现象或是技能练习时,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某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经过改制的或自制的教学器具,经过从头到尾的剖析原理,剖析过程,在运用时,在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时,能够简炼明了的凸显教学内容。 2.源于生活的学具培养了学生的利用能力 部分学具从生活中来,拓展学生的信息,资源收集,巧制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利用各种教室以外的资源。做中学,生活中学一直是教学的真谛,特别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室以后的世界才是真正孩子学习科学,利用科学的大舞台,大战场。利用生活材料,自制一些学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奇妙,引导孩子去探索科学,走进科学。 3.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共同自制学具的过程,实质是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自制学具主要是学生对器材的原理、结构要有科学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实践来自制出比较实用的器材,同时在教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方式下,通过平时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积极地进行器材的自制,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运用更简练的语言,更开放的姿态驾驭课堂,做到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学方式和手段与孩子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知识准备相匹配,与孩子一起自主,合作,探究的享受科学课堂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徐红波.材料―小学科学课堂的支架[J].学园,2010,10(4) [2]徐明荣.小学科学课材料管理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3 试谈实验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实验课对小学科学的影响 提起中国教育,想到的就是“考试”,这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常见方式,通过试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并不能全面涵盖学习能力,这样的测试形式过于单一。科考制度深入人心,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看来,拿到最高分孩子就是获得了成功,其实不然,在很多学科中分数只是数字而已。小学科学课程重点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力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所以考试并不是最适合的。转变教学的观念,将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向探索性的教学模式上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程,将“分数定天下”转变成以实践能力为标准的教学模式。实验课引进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1)实验课增加课程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实验课注重过程,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通过完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3)实验课检测知识掌握能力,同时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4)实验课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实验课在科学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验课对于小学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各个学校都进行实验课学习,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实验课学习的效率低下 小学科学引进实验课后,学生的多数注意力被各式的实验仪器所吸引,老师在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本不会,导致在实验过程中的小错误不断出现,不能掌握知识,学习效率较低。解决办法:老师先明确实验课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性还有待加强,所以在考虑学生兴趣时,也需要对课程流程有良好把控,既不能完全将时间交给学生,还需要保证实验课的效果。在实验课程中,要抓住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将环节做细,让学生在环节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杠杆科学中,进行杠杆实验,老师首先明确支点、用力点以及阻力点之间的关系,介绍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现场示范挂钩码的方式,学生凭借观察先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挂,然后老师指出其中的不对之处,再对挂钩码的三种方式进行深化,让学生明白钩码和平衡之间的关系。 2.学生对实验课的创新能力差 在小学科学实验时,学生由于不了解实验课程,所以在上课时无法产生好奇心,在进行实验时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无法启发创新意识。解决办法:兴趣是第一发展力,实验课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对下一堂实验课的内容进行预热,或布置相关实验性家庭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对结果产生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诱导,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在进行花、果实、种子的学习时,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找寻身边的花、果实、种子各一种,并带到实验课堂上。首先对每个人带来的试验品进行点评,明确花、果实和种子的概念,准备容易混淆的PPT进行课堂展示,深化三者概念,然后向学生抛出疑问“身边的种子和果实还有哪些?”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花结构的观察。 3.实验课中团队意识不强 小学生的分组实验,由于对实验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有些学生害怕、羞于实验。即便是进行了分组还是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参与。解决办法:分组是实验的前提,为了避免学生不参与,可以组织团队讨论,并且每个组都需要针对实验阐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挑选学生进行陈述,锻炼平日不敢于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在团队的帮助下更加茁壮成长。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应该是肯定和鼓励态度。像是种子萌芽实验中,如果有小组种子没有定期萌芽,那老师首先要肯定小组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努力,并通过教案的方式,告诉他们哪些操作有缺陷,再鼓励他们重新进行种子萌芽实验,直到真正的种子萌芽。 三、 总结 实验课让小学科学课程更加多样化,注重操作能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团队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实验课程进行提高,这其中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注重课程细节、激发学生好奇心、肯定团队成果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实验成果,建立学习信心。实验课对小学科学来讲意义重大,老师应该严格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特色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1.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2. 小学科学论文600字 3.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4. 小学五年级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5.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6. 小学生科学论文600字范文

黄豆为什么不发芽 上星期,我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孵豆芽。 外婆给了我一些黄豆种,我嫌少,还要从妈妈扎紧的塑料袋里去拿,妈妈说袋里的豆是不能孵出豆芽的,我不信,偏偏要做实验。于是,我将两种黄豆分开了,孵起来。 根据书上的介绍和老师的指导,我把浸胀了的两种黄豆分开放进两层湿稻草中间,每天早、中、晚各淋一次水。我想,一样的孵法,怎么可能不长出一样的豆芽来呢? 第二天,我轻轻地翻开豆芽上面的稻草,外婆的黄豆种已膨胀到它原来的两倍大了,许多豆粒的腰部长出了短短的、粗壮的芽。可是妈妈的黄豆,只发胖,不发芽,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四天,外婆的豆芽又长高了许多,可妈妈的那些黄豆,却变颜色了,由淡黄色变成深黄色了,还有几粒变成淡黑色了。看来,真要被妈妈“不幸言中”了。 第五天,第六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用外婆的黄豆孵的豆芽,越长越高,越长越嫩,玉柱金顶,漂亮极了!而妈妈的那些黄豆却腐烂了。我这才相信,妈妈讲的是真的了,可这是为什么呢?我只好去向妈妈请教了,妈妈笑眯眯地说:“豆种尽管已经干了,可还是要呼吸的,你外婆的豆种挂在屋檐下,空气新鲜,呼吸当然不成问题。而那塑料袋里的黄豆,因为袋口紧扎着,不通气,它们没法呼吸,早就憋死了。”“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若有所思地说。 真没想到,晒干了的黄豆也会憋死。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科学啊! ` ``````

小学科学实验课论文题目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二、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 3、实践性。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三、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参考资料:科学小论文格式!五年级

第一次回答可获2分,答案被采纳可获得悬赏分和额外20分奖励。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

人类起源及物种延续

提供一些小学生科技论文的主题,供参考。人工改变天气 科技小论文都有什么类型的?怎样馔写科技论文 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电磁跑道 彩色投影小磁针 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做勇于创新的人 别把垃圾浪费掉 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对于生物能源,我们能做什么? 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冰棍为什么冒“汽”? 暗物质的新理论 怎样写科学论文? 做个勇于创新的人 科技俱乐部与我 人类可以飞了 不开门也能看到门外来人 清洁雨伞 养花时水中能否加食醋 智能型水面垃圾搜集装置的发明 科技创新小论文 - 折叠尺 烟灰的妙用 长城为什么千年不倒? 研究蜘蛛的觅食习性 螳螂的生命力 植物也会睡觉 论物体上浮至漂浮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鸭神奇的口水 关于墨水的实验 厨房油烟有什么危害?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

今天我做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实验,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蚂蚁怕樟脑球。 我翻箱倒柜地找出一颗樟脑球,在墙角找到了一群蚂蚁,我选中一只最大的蚂蚁,实验就可以进行了。 我把蚂蚁放在水泥地上,用樟脑球在它前面画了一条线,只见蚂蚁慢慢地向前爬行,一对触角不停地摆动着,蚂蚁走了几步,刚好碰到线上,可不知为什么,它就像触了电似的向后退,不走了。我把蚂蚁向前推了一下,正好推到线上,它连忙一个冲刺冲过了线。 于是,我又用樟脑球在它前面画了一条线,这回蚂蚁走路变得小心翼翼了,它走两步就停了下来,当走到线那儿时,又向后退了几步,就向旁边爬去了,我用手指挡住它的去路,没办法,它只好向另一侧爬去了,我又用手指挡住,它还是不向前走,我只好又把蚂蚁推到线上,它像疯了似的向后退了又向前进,折腾了半天,终于冲过了“防线”。 我又在小蚂蚁周围画了一个圆,只见蚂蚁东碰西撞沿着这个圆走,想找出口,但一直找不到,便放弃了,它爬到圆中心,呼吸新鲜空气,我趁机又画了一个小一点的圆,蚂蚁迅速爬到了圆中心,我又画了一个更小的圆,蚂蚁闻到樟脑球的气味,神魂颠倒起来,它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却始终不肯走出包围圈,可这个圈离圈外总共才只有五厘米一段距离,如果它能向外冲一冲,就有生存的可能,如果它老呆在圈内,那只有坐以待毙了。 事后,问了妈妈才知道,樟脑球是杀虫药,蚂蚁当然害怕。这个实验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勇于冲破困难就能获得成功!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二、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 3、实践性。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三、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参考资料:科学小论文格式!五年级

我发现了一次课间,我和几个同学凑在一起讨论着“蚯蚓的食物是什么?”这个话题。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蚯蚓的食物当然是土壤!”我却觉得有点蹊跷:这样说又没有什么依据,难道仅仅就只是因为蚯蚓生活在土里,就盲目的说它是吃土壤的吗?为了得到更加准确、有依据的答案,我学着朱老师教我们的方法,自己做一次小实验。 首先,我找来了一个有盖的盒子,盒子里放了三种土:黄土、黑土和含腐烂物质较多的土。每种土都尽量做到厚度相同,长度、宽度相等,相隔的距离也一样。然后,我从花园里挖了十条蚯蚓回来,并让它们都饿了一阵子(这样做是为了提高蚯蚓寻找食物的积极性)。接着,我把十条蚯蚓随意地扔进了盒子,再把盒盖盖上,我就在盒子边上等了起来。 约摸等了1、2分钟,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盖。而眼前的情景却让我大失所望,十条蚯蚓全都一动不动地蜷缩身子。我只好重新盖好盖子,蹲在盒子边等。我边等边想,科学家们为了发明一样东西或验证一个结论,往往都要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无数次长时间地等待,而我才等了这么一点时间,就不耐烦了。想到这里,我不禁一阵惭愧,脸上火辣辣的。站起身来,用手拍了拍蹲酸了的腿,继续耐心地等了下去。 十分钟过去了,我小心翼翼地揭开了盒盖。结果发现了有四条蚯蚓在黑土里,其余六条都在含着腐物质较多的土壤里!原来蚯蚓的食物是土里腐烂的物质!但是,为了验证这次实验的准确性,我又作了一次相同的实验,只不过这次放蚯蚓时,我有意识地将它们埋在含腐物质较多的土壤里。 我又等了约二十分钟。打开盒盖后,发现十条蚯蚓全部挤在含腐烂物质较多的土壤里,安逸地生活着。看到种情景,我不禁振臂高呼起来:“我找到答案啦!我找到答案啦!”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又翻箱倒柜地找书,我要再从书中找出正确答案。终于,我在一本《动物百科大全》中知道了正确的解释:“蚯蚓的食物是土壤里腐烂的植物。”这时,我猛然想起,以前秋天时,我曾发现蚯蚓有把落叶拖回洞的习惯。原因原来也是如此。 通过这一次实验,我不但发现了蚯蚓的食物,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不能盲目地听别人说,那样所得知的答案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而是应该经过自己仔细的判断、观察和分析,才能下结论。这就好像是把前人或别人的经验与成果比作一个巨人,而我们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放眼望世界。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若想摘取到巨人头顶上的桂冠,就还需要自己更加努力地向上爬才行!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它的地位显然已经越发重要了。小学科学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与其他分科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1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 【摘 要】科学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跟老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给人以全新的体验。以往的自然科学教学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今天的小学科学课堂,应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走近生活激发兴趣、贴近生活理解材料和结合生活实践操作,并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小学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 科学课堂 回归生活 作为小学以往这门课的教学,是在教自然科学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科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新的科学课程加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近自然,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内容,在实际生活体验中感知知识的乐趣和无穷的奥妙。因此,科学课堂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生活”的理念,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 和他们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情境,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我们在这里对这个问题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也作了些思考。 一、走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前苏联 教育 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新课引入能使学生头脑清醒,兴趣盎然。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从兴趣中产生,它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求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讲述应用性科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如,在教学《热传导》一课中,有老师提出:“有一个婴儿肚子饿了,哇、哇地哭着,老奶奶想冲一杯牛奶来喂小宝宝,但牛奶太热不能马上喂;你们能不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让小宝宝快一点喝到这杯牛奶啊?”生活中学生也有泡过牛奶、咖啡的经历,情境的感染下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前来献谋献策:“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能够使牛奶快一点溶解,快一点冷却。” “倒放在大不锈钢盘子中,吹风扇。” “用两个杯子把牛奶倒来倒去……”从生活情景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就会感到科学不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接近,对实验设计也就会感兴趣了。 二、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材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要提高科学探究效率,有效选用探究材料是基础和关键。“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 儿童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试验室的仪器却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牛奶盒、可乐瓶、生日 蛋糕 的泡沫盒等等都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好材料。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除了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以外,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材料,例如塑料直尺、橡皮筋、纸张等,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并请学生课后继续研究身边常见的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三、结合生活,让学生实践操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老师课前让学生准备4根木棍(两根a长、两根b长)。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活动,在活动前,首先让学生明确,长方形周长就是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然后让学生活动,学生们个个动脑动手,拼拼摆摆,结果推出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 方法 。第一种,形象直观,即长+宽+长+宽;第二种概括直观,即长×2+宽×2;第三种变感性为理性(长+宽)×2。学生兴趣浓厚,在自己动手摆弄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同时也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自主的活动空间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操作活动之后,学生对类似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的理解更加透彻,在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时,也显得有条有理,灵活多变。 四、回归生活,让科学知识拓展延伸 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应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学习必要的技能。生活需要通过行动去感知和探究,没有多感官的参与,没有学生深入的探究,就无法真正感受生活。如在超市购物一例,就要明白:如何购物,熟悉购物的流程,超市环境的创设给人审美的愉悦,商品的分类摆放,到处出现的文字和数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如何合理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不盲目消费;体验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等等。我们可以给幼儿学生提出任务,在超市中购物,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宏云. 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研究. [3]汪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点滴体会.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2 浅谈小学科学学习材料的有效制作 摘要:材料运用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自制学具,不仅保证了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而且升华了科学探究的理论素养。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根据材料的适用性、直观性、廉价性、简易性等特点,自制科学学具,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丰富科学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科学素养,还将课堂还原本色,彰显生本理念,凸显生命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材料;有效制作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哦!原来是这样 !”“为什么不是那样的?”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构架,难以完成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小学科学又多以实验为主,因此材料被认为是小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关键。 一、巧用生活材料、有效自制学具的策略 1.以适用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首先要适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要从科学课程和学习需要的实际出发。在三上《磁铁的两极》研究中,需要有一个支架放磁铁,如果用手拿不稳,学生自控力也不好;如果绑凳子上没有那么多木凳,吊在铁架台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考虑,利用一次性杯子,在中间挖个洞,可以在中间、两边同时挂,为了避免两极的磁力较大产生回形针滑动的现象,在磁铁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各绑一根橡皮筋,取材方便,廉价,且学具可重复使用。于学生,操作方便,结果喜人,没有因为是学具问题,使得实验数据有误差或是错误,且数据都较为理想。 2.以直观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使用学具是教学的辅助,要以直观性为特性,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自制学具要遵循直观性特性,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如做拱桥时,利用西瓜皮搭建,效果明显,从生活材料中的一般现象,延伸到拱形的概念,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3.以廉价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材料,辅助学生科学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能顺利进行,所以必须考虑经济性,且很多时候,自制学具是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所需的经费也没有列入学校的专项资金中,购买材料时只能是制作者自掏腰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眼勤、手勤,时刻留意在生活和工作中身边那些自制学具所需的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可乐瓶、酸奶盒、废报纸等及时收集整理。在制作学具时,可以不买的材料尽量不买,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关注身边废旧物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又能 变废为宝 ,可谓一举多得。如雪碧瓶可以用来做水火箭,大小不一的塑料水瓶可以用来建高塔等等。 4.以简易且具创造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学具要不断要有创意,可以说它是自制学具的灵魂,且考虑到小学阶段这个局限性,应以简易的学具为主,最好学生也可以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的课外拓展。三下《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中,用悬挂法来认识磁铁的指向性。对于三年级学生,用这样的细线绑、打结、挂,还要求平衡,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可以简易操作,实验效果又好,为此,制作了磁铁指向性研究悬挂器。改进后的学具使用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达到了让学生能简易操作,节省了时间,磁铁静止了,学生们统观了全班各组的实验结果,整齐划一,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直观地发现磁铁的南北指向性,此情此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具制作所用材料易得,制作简单,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易于操作,实验效果好,并可反复使用。 二、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的思考 1.巧妙解决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解决了教学中很多材料不够,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教学材料有限,是制约小学科学课堂的因素之一,比较多的学校材料紧张,经常出现好几个人拼用一架学具,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技能操练时间,学生的科学技能练习的密度不够。学生若能从生活材料中取材,就能顺利的解决此类或者部分器材短缺问题。一些教学公司提供的教具,价格昂贵,并且常常出现在展示某个现象或是技能练习时,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某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经过改制的或自制的教学器具,经过从头到尾的剖析原理,剖析过程,在运用时,在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时,能够简炼明了的凸显教学内容。 2.源于生活的学具培养了学生的利用能力 部分学具从生活中来,拓展学生的信息,资源收集,巧制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利用各种教室以外的资源。做中学,生活中学一直是教学的真谛,特别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室以后的世界才是真正孩子学习科学,利用科学的大舞台,大战场。利用生活材料,自制一些学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奇妙,引导孩子去探索科学,走进科学。 3.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共同自制学具的过程,实质是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自制学具主要是学生对器材的原理、结构要有科学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实践来自制出比较实用的器材,同时在教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方式下,通过平时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积极地进行器材的自制,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运用更简练的语言,更开放的姿态驾驭课堂,做到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学方式和手段与孩子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知识准备相匹配,与孩子一起自主,合作,探究的享受科学课堂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徐红波.材料―小学科学课堂的支架[J].学园,2010,10(4) [2]徐明荣.小学科学课材料管理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3 试谈实验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实验课对小学科学的影响 提起中国教育,想到的就是“考试”,这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常见方式,通过试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并不能全面涵盖学习能力,这样的测试形式过于单一。科考制度深入人心,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看来,拿到最高分孩子就是获得了成功,其实不然,在很多学科中分数只是数字而已。小学科学课程重点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力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所以考试并不是最适合的。转变教学的观念,将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向探索性的教学模式上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程,将“分数定天下”转变成以实践能力为标准的教学模式。实验课引进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1)实验课增加课程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实验课注重过程,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通过完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3)实验课检测知识掌握能力,同时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4)实验课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实验课在科学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验课对于小学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各个学校都进行实验课学习,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实验课学习的效率低下 小学科学引进实验课后,学生的多数注意力被各式的实验仪器所吸引,老师在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本不会,导致在实验过程中的小错误不断出现,不能掌握知识,学习效率较低。解决办法:老师先明确实验课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性还有待加强,所以在考虑学生兴趣时,也需要对课程流程有良好把控,既不能完全将时间交给学生,还需要保证实验课的效果。在实验课程中,要抓住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将环节做细,让学生在环节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杠杆科学中,进行杠杆实验,老师首先明确支点、用力点以及阻力点之间的关系,介绍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现场示范挂钩码的方式,学生凭借观察先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挂,然后老师指出其中的不对之处,再对挂钩码的三种方式进行深化,让学生明白钩码和平衡之间的关系。 2.学生对实验课的创新能力差 在小学科学实验时,学生由于不了解实验课程,所以在上课时无法产生好奇心,在进行实验时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无法启发创新意识。解决办法:兴趣是第一发展力,实验课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对下一堂实验课的内容进行预热,或布置相关实验性家庭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对结果产生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诱导,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在进行花、果实、种子的学习时,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找寻身边的花、果实、种子各一种,并带到实验课堂上。首先对每个人带来的试验品进行点评,明确花、果实和种子的概念,准备容易混淆的PPT进行课堂展示,深化三者概念,然后向学生抛出疑问“身边的种子和果实还有哪些?”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花结构的观察。 3.实验课中团队意识不强 小学生的分组实验,由于对实验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有些学生害怕、羞于实验。即便是进行了分组还是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参与。解决办法:分组是实验的前提,为了避免学生不参与,可以组织团队讨论,并且每个组都需要针对实验阐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挑选学生进行陈述,锻炼平日不敢于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在团队的帮助下更加茁壮成长。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应该是肯定和鼓励态度。像是种子萌芽实验中,如果有小组种子没有定期萌芽,那老师首先要肯定小组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努力,并通过教案的方式,告诉他们哪些操作有缺陷,再鼓励他们重新进行种子萌芽实验,直到真正的种子萌芽。 三、 总结 实验课让小学科学课程更加多样化,注重操作能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团队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实验课程进行提高,这其中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注重课程细节、激发学生好奇心、肯定团队成果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实验成果,建立学习信心。实验课对小学科学来讲意义重大,老师应该严格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特色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1.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2. 小学科学论文600字 3.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4. 小学五年级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5.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6. 小学生科学论文600字范文

小学生科学实验小论文格式

小论文即论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论文名称:论文名称亦即研究课题名称。它必须能反映你的研究的主要情况,切忌名不符实或戴“大帽子”。在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表现出较好的文学性,简短明确而有吸引力。 摘要:论文必须要写摘要。摘要的作用是让阅读者先简要了解一下你的研究的主要情况,看看有无必要看全文。所以摘要写得不好,别人就不会看你的全文。好的摘要能简明清楚地表述你的研究的创新点和成果,一般字数在300字左右,它是你整个研究的高度浓缩,需要有相当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能反映你的研究主要信息归类的几个词语,主要为文献分类编排提供信息。 课题由来:简要表述你的研究课题最初是怎么来的或者说是如何引发的,反映这一课题确立的一些背景情况。这一要素能自然地引出了你的后续部分,同时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你的创新研究的真实性。 正文部分: 一、 研究目的:写明你开展这一研究的具体目的意义。目的必须相当明确具体,二、三行字的表达就够了。有较多的小论文把研究目的写得很空、很模糊、很长,这是目的不明确的表现。 二、 研究方法与过程:这部分要讲清你的研究用的是什么科学方法?用到了哪些器材,一些特殊的器材还要说明来处。研究过程的表述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你要详细而有条理地进行阐述,要具体到别人照你的阐述重复做一遍也能得到你的研究结果。这一要素有很多小论文写得很短,甚至空缺,这样的小论文就不可能有说服力,连真实性都成问题。 三、 研究结果:这部分表述的是你的研究所获得的原始数据的整理情况,应该用图表结合文字说明来表达。这里要强调的是必须是对原始数据的整理结果,而不是原始数据的简单罗列。文字说明是对图表中数据进行简要而有重点的阐述或概括。 四、 结论和分析: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研究成果即结论,二是对这个结论的简要推论。有较多的论文用研究结果代替结论和分析,这样的论文是不完整的,缺失了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五、 收获与体会:这是青少年科学小论文参加创新成果竞赛特有的一个要素,同样不可或缺。这里主要表达你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过程,在提升个人科学素养和其它方面所取得的提高和感想,在这一部分,还不要忘了对完成这一课题研究及其论文撰写给你指导帮助的老师或其它人员的感谢。 六、 参考文献:罗列你所参考的书籍、杂志等文献的名称、出版年份、作者姓名以及重点参阅过网站的名称、网址等主要信息。一则表达对作者的尊重,二也反映了你的研究的起点。 以上十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科学论文用词造句要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尽量要用科学俗语,并且客观地表达,切忌感情化、情绪化用语。文章总的篇幅,一般控制在2千到3千字左右为合适。另外,多看看一些优秀的青少年科学小论文对你提高撰写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生科技论文关键注意三点: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其中科学性是重点,他要求选题科学、研究方法正确论据确凿、符合逻辑。而且文字简洁。创造性就是要有自己的新意见,新发现,这点可能较难。而实践性就是动手能力,能不能看出文章有别人带刀就从此看出。另外,小学生科技论文最常见的形式有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考察小论文和科学说明小论文。(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湖南廖郝同学的爸爸经常咳嗽,他通过长期、反复的观察,发现了风向与爸爸咳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查出了“罪魁祸首”--湖南橡胶厂的大烟囱里飘来很多烟气,里面含有二氧化硫,爸爸一闻到它,咽喉部就产生过敏反应,反射性地引起咳嗽。他的《爸爸的咳嗽》这篇小论文主要是利用观察这一研究方式得出结论,属于科学观察小论文,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三等奖。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是在自然发光的条件下不加以人为控制发生的,所以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是作者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爬山虎能爬墙,这是许多同学所知道的。但是,爬山虎为什么能爬墙呢?武汉的熊斌同学通过观察发现这与爬山虎的“触角”有关,接着他测算了平均每一米长的爬山虎茎干上有25个吸附在墙上的“触角”,并作了“触角的拉力测定和吸附作用”实验,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详尽,数据准确,说明力强,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科学实验小论文。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的《愿胜天水库的水常绿》一文中,小作者们对水库的地理生态环境、库容等作了实地考察,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实测,找出水库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文中除写明了考察时间、对象、内容及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外,还绘出了“胜天水库集雨图”、“强烈侵蚀中山示意图”,加上一些实际数据,使读者对考察对象有比较概括清晰的认识。 写科学考察小论文时,有时还应将有关动植物、岩石、土壤等标本或照片附在文后,以增强说服力。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是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三等奖的小论文,该文作者的研究方法有其特别之处,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坚持记录整理贵阳与昆明两地的天气和温度;二是利用现成的科研成果《中国气候图集》找出有代表性的重庆、北京的气温情况来同贵阳、昆明相比较;三是从书上查证昆明与贵阳1、4、7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进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这类文章虽然没有前三类的亲自实践得到论据,但它毕竟是通过作者精心地收集整理资料,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所以也承认它是科学小论文。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写一些身边小现象的科技论文,首先我们举一个网上最多的范文:《树干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题目1.文章已开始当然是引言,用来说明你为什么以这个题目写这篇文章。那么小学生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写:“从小老师和父母就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花草,而我也总是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特别是最近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就自然的引入了后面的眼见内容了。2.接着因为是小学作文的原因,我们不用像写高中论文一样一板一眼,可以活泼些。那么就以小实验的星矢来说明吧,这样极有说服力,也更显示出你的动手能力。下面是范例:“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这一段主要就是论证过程了。3.接下来是结论,也就是你通过这个实验的到的结论:树干为什么是圆的呢?“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写到这里按理说应该是结束了,但其实不然,想要的高分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你自己的感想、也可以说使你得到的启示。加上最后一短小感想在最后,可以成为你整篇文章的亮点。范例“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其实只要把握好我开头说到的“三性”,就很简单了。如写“太阳花”,尽管你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小论文。有些同学对选题很困扰,其实我们说选题的方法很多,个人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 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 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 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 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 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 ……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作为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呢? 湖南省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圣,一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为竹子里面究竟是空的还是装有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 细心的毛登圣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它课余查资料,做实验,用大量的证据得出了结论:竹子里面不是空的,装有空气,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据此写的《竹子里面有什么》小论文,荣获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 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 如重庆市人民小学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一些考察、研究课题,完成了《重庆黄角树特性调查》、《愿胜天水库的水常绿》等多篇小论文,并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小论文一等奖。 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 “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 “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 由此看来,即使对早已被公认的结论,也要认真地研究,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特别要注意的是,选题时要考虑主客观条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题时要弄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自己对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兴趣,有没有这个能力把它研究清楚,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自己受否有毅力去完成这个题目以及是否具备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器材、场地等。 如果完成《探索一种蛇的奥秘》这个题目,研究前就必须掌握有关蛇的基础知识,具备捕捉蛇的本领,能够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掌握被毒蛇咬伤的救护方法。此外,还要具备饲养蛇的器具等。否则,还是换一个更切合主客观条件的选题为好。选题确定后,就可进行取材与分析了,具体内容为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各种材料,归纳得出结论。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云南庄跃平同学利用2_0_天时间详细观察了家鸽孵化的全过程,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连小鸽子身上一粒黑点、眼皮上的皱纹都没放过,所以写出的小论文《家鸽孵化的观察》真实可信,内容丰富。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昆虫的后腿有什么作用?湖北的张俊同学先后捉来了蝗虫、蚂蚱、蟋蟀等十几种昆虫,分别将它们的后腿切断,通过反复实验,观察比较,发现了昆虫的许多特殊功能。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如熊小佳同学研究蚯蚓的视力,她选择了4个材料(1)用木棍\红领巾、铅笔等在蚯蚓面前晃动的现象;(2)蚯蚓面对各种食物的反应;(3)蚯蚓放在“屋”门口的反应;(4)请叫爷爷得出关于蚯蚓是否有眼睛的材料。它通过前三个实验分析,初步判断蚯蚓没有眼睛,是靠嗅觉找到食物,靠感光细胞找到阴暗的地方。第四个材料更加证实了她的推论,使得论点论证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 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确切”,就是小论文的标题必须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使人一目了然,不能离题或扣题不紧,更不能用夸大的字眼。所谓“简明”是指标题要精炼,既要概括全面,又能突出主题,做到言简意骇。 开头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一文开头:”我住在贵阳,常听人们说'昆明是春城,贵阳是第二春城'。至于为什么,我也弄不明白,我决心记录天气预报,看贵阳真是第二春城吗?”由常言产生验证其科学性的欲望。 有些文章的问题是在偶然观察中产生、发现的,你也可以开头先根据时间顺序叙述其过程,再适时提出问题。 正文 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 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 《蚯蚓的视力》一文结尾:“噢,我明白了,蚯蚓是不折不扣的瞎子,它是靠嗅觉来寻找爱吃的食物,用感光器来辨别光的强弱。”以得出结论作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开头是否简明扼要,论据是否典型真实,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论点是否新颖一致,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最后誊清寄往报刊发表或参加各级小论文竞赛。嗯 大概就这样吧。希望能帮到你~!

很简单的科学小论文实际上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具有科学性(废话嘿嘿)创造性(也就是最好不要去抄)实践性(自己去做做)分为科学观察小论文(比如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科学考察小论文(考察你附近的空气污染情况如何,污染源在哪)科学实验小论文(描述用醋去除水壶的水垢、用醋溶去鸡蛋外壳等)科学说明小论文(从书刊资料等获取材料,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的话说明某一观点,比如为什么会有闪电)现在可以决定要写哪种了嘛?如果时间紧急的话,可以写下说明小论文所以你可以给自己一个课题,然后去研究下,就能写出论文了 至于文体,可以采用语文作文里的说明文,或者记叙文。

小学生科学实验小论文模板

怎样写科学小论文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二、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 3、实践性。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三、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最后参加各级小论文竞赛。 科学小论文范文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小学生科技论文格式(精选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生科技论文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会荡秋千吗?相信你想都不想就会说:“当然会,我还能荡的很高呢!”可秋千究竟怎么会荡高,你又知道多少呢?

荡秋千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项运动。在社区,在公园,在游乐园,到处都有它大大小小的身影。秋千的玩法很简单,无非就是荡来荡去罢了。我观察了一下,大致有3种玩法。

一、秋千上的人不动,由别人把秋千拉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松手,让秋千像摆一样自由摆动。秋千下降时,它的势能逐渐转化成动力。上升时又由动力逐渐转化成势能。就这样周而复始,一下又一下地荡来荡去。直到空气阻力让秋千停下来为止。

二、秋千上的人依旧不动。由别人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推动秋千,使秋千越荡越高。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推秋千的人不断的给秋千施加推力。使得秋千的动力不断增加,也就越荡越高了。可实际上却要复杂些了,因为推秋千的人并不是胡乱在推,而是要看准时机,掌握好节奏。如果和荡秋千的人配合得好,不需要费多少力气,就能荡的很高,这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共振现象。

三、不需要别人推,荡秋千的人通过自身的运动把秋千荡起来。很显然,这种情况与前面的截然相反,完全无法用前面的原理来解释。秋千越荡越高说明它的总重量增加了,可是它又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这些能量来自哪里呢?

毫无疑问,秋千增加的重量只能来自于荡秋千的人。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力气,都不能把自己举起来。可荡秋千时,又是怎么把自己推起来的呢?

我们来观察一下荡秋千的人是怎么运动的呢?首先,他要把秋千拉开一段距离,然后快速的登上秋千。让秋千能在小幅度内自由振荡,动能、势能不断转化。接下来,随着秋千的升降做起立和下蹲的动作。随着秋千的下降,他会迅速下蹲,当秋千到最低时,他已经是下蹲了。秋千上升时,他又慢慢站起来,并在最高点恢复直立。这样周而复始,荡得越来越高了。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移的呢?问了哥哥后,我才恍然大悟:简单地说,秘密全在重心上。在蹲下到升高的过程中,重心升高了,就化为了势能。在升高到蹲下的过程中,重心降低了,储存的势能就要释放出来,这份能量转移到了秋千上,使秋千的摆动加快。这样循环往复,秋千的总能量越积越多,秋千也就越荡越高了。

哇,简单的荡秋千,竟藏着这么多学问!

月食是由月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度。古代月食记录有时可用来推定历史事件的年代。中国古代迷信的说法又叫做天狗吃月亮。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地球的大气情况,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不过看月全食必须在晚上看,而且观看月食的机率比日食的机率少的多。

关于月食,还有一个故事: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着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着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着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蟹肥菊黄的金秋时节啦!这天,妈妈又买来了肥美的大闸蟹。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心里还美滋滋地想:今天又可以“大开杀戒”了!妈妈手脚麻利地将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大闸蟹洗干净,并用麻绳将它们一一捆扎好。我在一边不时地催促着妈妈:“快点,快点嘛!”“小馋猫,马上就好啦!”妈妈一边应道,一边将蟹放入锅里。透过透明的锅身,我看见那些蟹正在拼命挣扎,但它们不一会儿就平静了下来。可令我惊奇的是,蟹壳却由原来的青黑色转换为了橘红色。这是怎么回事我为此产生了疑惑:为什么蟹煮熟了壳就变红了?

我连忙问一旁的妈妈:“妈妈,你知道蟹煮熟了壳为什么就变红了吗”妈妈苦笑着说道:“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去问爸爸吧,他可是我们家的”智多星”呀,也许会知道吧。”于是,我便跑到书房,将同样的问题告诉了正在埋头研究脉冲电路的爸爸。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连平时号称“万事通”的爸爸也被这个问题哽住了。他摆摆手,对我说:“你长大了,自己去寻找答案吧!”我听了爸爸的一番话,心里一凉,可又想: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爸爸说的没错,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于是,我便翻开《十万个为什么》仔细地寻找起答案来。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上找到了答案。

蟹煮熟后为什么会变红?这与化学有关。原来,这种煮熟了的蟹外壳中,有一种颜色鲜红的色素。如果把蟹的红色外壳浸到一种叫做丙酮的化学药品中,这种色素会把丙酮染成美丽的桔红色,壳体也就褪色变浅了。后来有人从龙虾卵中把这种色素分离出来,名叫虾青素。

含虾青素的动物不只是虾、蟹,许多甲壳类动物也用虾青素来装扮自己。有些小壳动物,主要含有虫青素,有一些蟹类体内含有蝶红素。这些色素,包括虾青素在内,都和胡萝卜素有类似的结构,它们大量而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中。化学名称叫酮类胡萝卜素,它们是“虾兵蟹将”这类动物所含色素的主要成分。

活着的甲壳类动物的体色,由于种类不同,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不论活着的“虾兵蟹将”是什么体色,只要把它用甲醛浸泡或者加热,都同样会变成红色。这是因为生物体内的色素蛋白质,在受热的时候发生变性,原来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色素“逃”了出来,才显露出红色。另外,死后的虾蟹,由于体内的蛋白质变性,色素逃离,也会使外壳变成红色。

上星期,我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孵豆芽。

外婆给了我一些黄豆种,我嫌少,还要从妈妈扎紧的塑料袋里去拿,妈妈说袋里的豆是不能孵出豆芽的,我不信,偏偏要做实验。于是,我将两种黄豆分开了,孵起来。

根据书上的介绍和老师的指导,我把浸胀了的两种黄豆分开放进两层湿稻草中间,每天早、中、晚各淋一次水。我想,一样的孵法,怎么可能不长出一样的豆芽来呢?

第二天,我轻轻地翻开豆芽上面的稻草,外婆的黄豆种已膨胀到它原来的两倍大了,许多豆粒的腰部长出了短短的、粗壮的芽。可是妈妈的黄豆,只发胖,不发芽,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四天,外婆的豆芽又长高了许多,可妈妈的那些黄豆,却变颜色了,由淡黄色变成深黄色了,还有几粒变成淡黑色了。看来,真要被妈妈“不幸言中”了。

第五天,第六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用外婆的黄豆孵的豆芽,越长越高,越长越嫩,玉柱金顶,漂亮极了!而妈妈的那些黄豆却腐烂了。我这才相信,妈妈讲的是真的了,可这是为什么呢?我只好去向妈妈请教了,妈妈笑眯眯地说:“豆种尽管已经干了,可还是要呼吸的,你外婆的豆种挂在屋檐下,空气新鲜,呼吸当然不成问题。而那塑料袋里的黄豆,因为袋口紧扎着,不通气,它们没法呼吸,早就憋死了。”“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若有所思地说。

真没想到,晒干了的黄豆也会憋死。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科学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把冰放在水里,冰都会浮在水面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对了,同样的物质,为什么冰显得比水“轻”?我疑惑不解。

带着这个问题,喜欢好奇的决定要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我拿出冰块,放在水里,冰块有大有小,可无论冰块大小怎么样,它们都调皮地浮在水面。于是,我试着把冰块按下去,手一松,冰块又浮上来了。

于是,我想探寻其中的原因。对了,实验是最好的办法。说干就干。于是我把容量相等的两杯水,一杯放进冰箱,一杯放在桌上,等冰箱里的水结成冰后,我测了测它们的重量,结果分毫不差,可放进冰箱的那杯明显变多了,要高于另一杯的十分之一。“哦”,我恍然大悟,“是结成冰的水体积变大,但是它们的重量还是一样,当然冰在水里就显得“轻”,所以就浮在水面了!

接下来,为了证实我的实验,我查了一下资料,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原来,当水到了零摄氏度结成冰的时候,它的体积约要膨胀十分之一。一样质量的东西体积越大,比重就越小;体积越小,比重就越大。因为水变冰后体积胀大十分之一,所以冰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它就自然而然地就浮在水面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不但发现冰的比重比水小因此冰就会浮在水面上的道理,还知道了当遇到问题,要勇于大胆地假设,亲自动手做实验,并且还要多方求证,才能知道问题的答案。

记得小时侯,我们常常都去河边抓蚯蚓,然后去河边钓鱼。记得那时蚯蚓被我们截成四五截后,竟然还在动。而且过了几天后,再去钓鱼时,蚯蚓有的已经死了,有的却钻进了泥土里。蚯蚓的再生使我们感到十分疑惑,但是我们请教了许多同学,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因此,我们边决定研究蚯蚓的奥秘。

我在一本生物书中得到了许多答案:蚯蚓和壁虎一样,身体中包含着生物器官——再生器官,这一种器官能使蚯蚓在被分解后,分泌出一种黄色的带有黏性的物质把伤口包裹起来,所以蚯蚓又能再活下去。如果没有发现到蚯蚓的再生器官,蚯蚓的生存,死亡到现在也还是一个迷,于是我们带着工具兴奋地来到一条小沟里抓起了蚯蚓。我们首先来到一块比较肥沃的土地抓了两只蚯蚓把它放在木板上,然后从家里拿了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找蚯蚓的中间切割下去,蚯蚓被我们切成了两截,蚯蚓在木板上翻滚着,有时还会流出一些黏液,这些黏液对蚯蚓的伤口做了止血、回生的作用。蚯蚓在放出黏液的同时身体还会不断地收缩,最后包成一层壳。接着我们又把第二只蚯蚓放到木板上,用手术刀截成四段,也是想刚才那样有的会动,有的不会动,也放出了黏液修复了破坏的身体。

根据这些,我得出了结论:

1、蚯蚓具有很强的伤口愈合能力。

2、蚯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结构为简单的器官切掉后就可以再长出来。而结构较为复杂的器官切掉后,就很难再长出来了。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了动物园,我们去看了很多动物,比如:孔雀、老虎、猴子、长颈鹿等等。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大猩猩,因为我搞不明白为什么它总是要捶胸脯。特别是有个调皮的小孩子用树枝伸进笼子里去戳大猩猩的时候,大猩猩大吼一声,用两支爪子使劲地捶打自己的胸脯,吓得我心惊胆战。我问妈妈,妈妈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她建议我回家到网上查查。

我回到家里,给爸爸说了今天去动物园的事情,还特意讲了大猩猩有多凶。但是爸爸说,大猩猩应该是一种很温顺的动物啊。我更加好奇了,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在百度里搜索起来。

啊!找到答案了!网上说大猩猩捶击自己的胸脯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当有人或者其他动物妨碍它们行进时,常常会以拳击胸脯作为一种警告恫吓的手段赶走对方。二是当它们被激怒时,便会猛地站立起来,伸出前肢不断捶击胸脯,并且发出大声吼叫,以此来威胁对方。三是在度过了某种危险后,也往往会以捶击胸脯来表示欣慰和庆幸。四是在情绪极为兴奋或激动时,它们也常会情不自禁地用双手捶击胸脯,以宣泄自己的情感。在同一群体之间相互接触时,它们也常以捶击胸脯作为彼此打招呼的方式。总之,大猩猩捶击自己的胸脯是它的生活行为之一。在大多数时候,大猩猩还是比较安静的。

哦,原来是这样的,大猩猩也是为了保护自己才装出那么凶恶的呀。多亏有了网上的知识,我才没有误会可爱的大猩猩呢。我越来越喜欢巨大而又温顺的大猩猩了。

大家都知道,北京2008奥运会体育中心是一个很大很漂亮的鸟巢样式,国家游泳中心则是一个很漂亮的充满着气泡的水立方,但是庞然大物下面究竟隐藏着哪些方面的技术呢?今天科技小论文将带领您解开这些什么的建筑物。

首先我们来说“鸟巢”,鸟巢建筑是基于国际建筑领先地位的,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在空间技术的应用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首次将空间技术应用到建筑物结构框架上的一个重大创举。它是由我国多为建筑方面的专家通过进行可行性验证和安全构架验证而决定实施的一个重大工程,于是 鸟巢成了 我国2008奥运会的一大标志之一。他将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

首先在设计结构上,采用空间技术的鸟巢,在最大程度上介绍了对原材料的需求,节约了成本,并且形象完美纯净,是奥林匹克的一大亮点。

“水立方”以方型的建筑形态体现与“鸟巢”和谐共生的中国文化理念。“水立方”钢结构采用了新型的基于气泡理论的多面体空间钢架体系,属于国内外首创,是一个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建筑,结构设计面临着许多国内外前所未有的课题 题将通过对新型空间结构几何构成与优化、结构整体分析与设计、结构风雪冰试验、各类节点和杆件计算方法与实验、室内环境声光电热研究、ETFE立面装配系统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完成将最终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同时纳入国家新版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等课题立项目标。

大家知道了吧 原来水立方和鸟巢是这么回事,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多思考,多长一双发现创新的眼睛,相信将来你也可以创造出一些有价值的想法。

科学小论文范文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 蛋壳的秘密 “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老师叫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壳。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接着,老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 “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上的比较容易破。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口朝上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较坚固。难怪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

小论文即论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 索引序列
  • 小学科学实验课论文
  • 小学科学实验课论文题目
  •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
  • 小学生科学实验小论文格式
  • 小学生科学实验小论文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