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技术》杂志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创刊于1980年,现为月刊,大16开铜版纸彩色印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航空动力学报》期刊影响因子在航空航天类期刊中排名第二 再给你介绍一些吧: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航空制造工程(改名为:航空工程与维修)、工程热物理学报、中国航天、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喜欢航天的可以加入我的航天QQ群一起交流69625631 (告诉你身边的航天迷吧,欢迎大家的加盟!!)
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表 (国家级核心期刊) 1 航空学报 2 推进技术 3 航空动力学报 4 宇航学报 5 固体火箭技术 6 空气动力学学报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8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0 飞行力学 11 航天控制 12 空间科学学报 13 实验流体力学 14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15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16 宇航材料工艺 17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18 电光与控制 19 航空制造技术
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等。航天科工704所的核心期刊包括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等知识。《航空动力学报》期刊影响因子在航空航天类期刊中排名第二。
推进技术比较难投。推进技术比较难投,是面向各类火箭发动机、吸气式发动机、组合发动机、推进剂及非化学推进系统的理论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等方面的学术技术论文的期刊。《推进技术》(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主管、该公司第三研究院第31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这两种期刊都是很好的期刊,实在难分伯仲。《航空动力学报》是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中文科技核心学术刊物。1986年7月创刊,创刊时为季刊,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EI 工程索引(美)和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CNKI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主管、该公司第三研究院第31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EI 工程索引(美)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 CNKI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等。航天科工704所的核心期刊包括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等知识。《航空动力学报》期刊影响因子在航空航天类期刊中排名第二。
有家书院、航空动力学报、载人航天、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推进技术等
这两种期刊都是很好的期刊,实在难分伯仲。《航空动力学报》是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中文科技核心学术刊物。1986年7月创刊,创刊时为季刊,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EI 工程索引(美)和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CNKI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主管、该公司第三研究院第31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EI 工程索引(美)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 CNKI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推进技术比较难投。推进技术比较难投,是面向各类火箭发动机、吸气式发动机、组合发动机、推进剂及非化学推进系统的理论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等方面的学术技术论文的期刊。《推进技术》(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主管、该公司第三研究院第31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南宁民族大学好。广西民族大学地处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市,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校园环境幽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人文氛围深厚浓郁,具有鲜明的壮乡民族特色和东南亚异域风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曾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广西民族大学创建于1952年3月,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6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砥砺出“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共进、传承创新”的校风、“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躬行”的学风,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广西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南宁人民公园接见我校师生代表;199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来校视察时称赞学校环境优美,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2006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越南时,亲切接见了我校在越南讲学、留学的师生代表;2010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校考察,勉励我校各族学子要“志存高远、敏于求学、学有所成、锻炼成才,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10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校视察调研。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出席基层代表座谈会时亲切接见我校学生代表。广西民族大学办学基础稳步夯实,人才培养体系完整。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739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50%。现建制24个教学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科学技术史);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广西一流学科;87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广西民族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现有教职工总数2494人,其中专任教师167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2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26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广西八桂学者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0余人次。广西民族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近五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33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80项;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5个。《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先后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百强报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等荣誉称号,系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始终坚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广西开放开发大局,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充分发挥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作用,在泰国、老挝、印尼分别设立了孔子学院。先后授予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国家主席通伦·西苏里名誉博士学位,全力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大局。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首相洪森,越南前国家主席陈德良,泰国诗琳通公主,老挝前总理波松等东盟国家政要都曾到校参观访问。学校与22个国家、地区的176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至今已累计招收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名留学生,派出近万名学生赴外留学。广西民族大学桃李满园、芬芳天下。建校以来培养出了众多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企业家,还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莫振高、“南沙守礁第一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龚允冲等一大批扎根基层、造福一方的毕业生,累计为国家输送了33万余名民族精英和国家栋梁。他们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务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地理教师教育培训的心得范文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地理教师教育培训的心得,欢迎阅读!
重温学生生活,感受学生的快乐和收获。参加了陕西省高中教师(4月11--19日)的短期培训,聆听专家教授的各种项目的讲座,参与几位名师的观摩课,和同行们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和迷惑。让我感到了快乐,获得了巨大的收获,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对教师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要做时代的合格教师,我们必须更新理念,提高能力,做具有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借助于知识,搭起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桥梁,注意挖掘知识点本身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发展的功能。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甚至教学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
打造具有生命力的地理课堂:
一是要有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敢于讲话,而且善于讲话,能够平等地与教师在课上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争论;
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一定要充分研究这个班级学生的情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
三是要实现三维目标,要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有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只是实现了智育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上升为德育目标。缺少最后这一重要升华,我们的学科就失去应有风采。
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在很多方面需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的帮助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21世纪是信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多的信息来源;信息技术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传统教育只有效的利用了听觉效果,而忽视了视觉。而信息技术集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于一体。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类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强的课程。课本中有许多重、难点,学生如果单靠老师讲解来接受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学习饶春燕老师《高考地理试题赏析与教学实践探究课程》讲座,让我感受到高考地理考试着重考察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以及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李老师《潜心研究,科学备考》的讲座,让我体会到研究考纲、试题以及命题规律。深刻学习理解课标以及以课标为依据而制订的考纲,明确最新变化,弄清考试目标,正确把握复习方向,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是高考成功的必要前提;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反映。新课标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三基”,突出能力;根据近年地理高考试题发展的新特点,地理高考复习要加强初中与高中联系、自然与人文联系、理论与现实联系。复习高中必修模块时,注重自然地理必修1与人文地理必修2、3的联系,自然地理必修1内部的联系,以及在初中地理背景之上的高中地理各模块的灵活应用。可以利用知识间的各种关系建立联系线索,便于提取应用;不可平均使用精力时间,要做到“全面发展,重点提升”,精心研究每节课、每章节、每个模块、每个专题以至整体高考复习的重难点,针对重难点、热点焦点展开教学。
教学论文写作是提高教师专业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撰写论文时,是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能够使教师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地理前沿知识,是与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是一致的。新时代需要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而是打破传统教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能够胜任专业工作,具备专业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乎教改的成败,关乎教育的方向,关乎中国的未来。
“地理就像万金油,东抹一下西抹一下皆可以,什么科都可沾上边。”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因为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地理,只要做有心人,地理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地理课程资源之丰富,可能是任何其它学科不能比的。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如何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地理人性教育,知识和人性结合,突显人思想的活性,用人性去认识事物,激发我们看待问题的观点境界,从而使我们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
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对职业爱戴,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健康高效的发展。
问题式教学,教师在高质量的情景中提出高质量问题,在情景之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慢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不同的问题,学生就有了思路,有了方法,不至于学习了理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培训之中,通过自己的所听,所见,所感,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会适应时代。
为期两个多月的校本研修培训渐进尾声。在此次校本研修中我收获很多,现总结如下:
1、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丰富了教育理论基础。每周至少抽出2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专业期刊、网络等,汲取地理学科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成就。
2、通过相互说课、听课、评课等,开展了地理常态教学情境中的研修环节打磨工作,并适当进行模式创新,让研修成果为教学实践服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归纳,然后再不断地去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课堂评价体系,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3、通过校本研修转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推动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整体提升。
4、通过不断“磨课”构建了高效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情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5、围绕“高中地理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为主题的课题校本研修,探讨切实可行的地理模块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高中地理常态教学、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全组教师不断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提升地理模块教学和高三复习课的质量和水平,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接下来我会努力建设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地理教学模式。
在这学期我参加了初中地理培训班的学习,培训内容很多,胜过我多年的学习,我们是通过网络,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课风采,聆听专家们的教诲,感触很深,收获颇丰。我深深陶醉其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听专家们的报告,提高了教育认识,升华了教育理念
教育要发展,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要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也就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必须确立“主人、主体、主角”学生主位观,在教学中必须强化“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科学行为。
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动力。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真正热爱我们自己的教育事业了,真正热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了,我们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好,我们的教师就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的活动中来,就会像这些讲课的专家学者们一样,从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所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引领教师走上教育教研道路的前提与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封闭的、落后的教育教学现状。
二、听专家们的报告,学到了很多教育艺术和方法
人民教师的师德,其主要内涵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教师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溶化学生心头的冰霜,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听了教授们的讲座,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传统课堂上,我们教师常常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以成人的思维来备课、上课,“把自己清楚的‘说给’学生清楚、明白”,学生被动学习,而且不会有创新思维。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发展学生的终生成长为理念,完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开发学生学会学习为主导,教师装作什么也不明白,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
三、听专家们的报告,明确了教师职业的祟高和神圣
在这次培训班上,许多老师都谈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职业的地位,教师职业对社会的作用,通过专家们的讲解,我更加明确了这个职业的关键所在。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以教育为中心的一群劳动者。不是什么人都能当老师的,更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好一个老师的。要当好一个老师首先是要有爱心。只有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处处去关爱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教,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我更加明确了教师的基本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既通过教书这个渠道和途径,达到育人的目的。这里要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爱听你的课,喜欢你的课,爱和你沟通交流,而不是敬而远之。我觉得这个问题永远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反思,去总结。
四、听专家们的报告,认清了自已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作为一位中学地理教师,应该有更高的境界和追求,因为你不仅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引领者。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开拓创新,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高,更智能化,走进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指导服务,有自己独特的学科见解,成为让教师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员,努力适应教研工作的需要。让我们快乐健康的享受教师的健康成长。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这次培训是我这么多年来感受最深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有的老师笑称,学生还有几个课间休息,我们只有一个;两天“吃透”两本书;形式多样受欢迎,有专家的解读,又有优秀教学成果的分享点评;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罕见。所以这次的培训是累而快乐着。经过近十年的课改实践,这一次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是我们课改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一次质的飞跃,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新课标、新教材的一些变化
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之一淡化死记硬背知识点。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突出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突出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化之二:淡化知识的系统性,突出区域差异。
二、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标、新教材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设现在厨房有很多东西要放在柜子里,传统的教学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带进厨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放一遍然后跟学生说:油是放在这里,盐是放在那个位置,你要记住哦;新课标、新教材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带进厨房,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然后说你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两种教学,哪个学生更能够记住东西放在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给学生介绍了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
(一)位置(经纬度、海陆、半球)和范围;
(二)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
(三)经济与风俗。教师只需要有侧重的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其它的学生可根据这一知识体系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讲清思路,让学生学到研究、探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际是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方法对,就学的好儿快,方法不对就要走弯路。初一学生一接触地理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会分析地图这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如我们在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时,教师思路一定要清晰。什么是季风?→引导学生读图说出冬夏季风差异。→启发学生为什么我国季风气候最显著→看图分析季风和非季风区划分→根据演示分析夏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结合海南当地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思路清晰,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地理,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有益的。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习了解了新课标、新教材的一些变化,更坚定了自己课改的信心。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
一、任务与困难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第二阶段高中地理佛山一中研修班,与来自广东各地的其他16位骨干教师一起,从专业引领、名师论教、经验分享、学员互动、听课评课上课等多方面认真细致地完成培训计划。
作为一名中学一线教师,并担任年级备课组长,在课时多、老师缺的情况下,脱产20来天的确给学校教学安排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我所在的汕头金山中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科组同志也分担了我的课,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地跟刚学习,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想6月到华师集中培训的时候正值高考填报志愿,我作为高三班主任差点不能获批请假到华师,后来经过多方协商才得以成行。以后肯定也会有与此类似的情况出现,因此建议:以后的培训活动请考虑毕业班老师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
二、过程与做法
培训内容以教育理论与技巧指导,现代教学媒体技术运用,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以及课题研究为主。培训学习充分培养了我的个性特长,有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先进性,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动、开放地特征。并以学习、实践、科研相结合,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
期间,我在佛山一中高一9班上了两节公开课,分别是《气压带与风带》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学生反应不错。上课的同时,还观摩了其他学员的教学课例,享受精彩的同课异构过程,学员的积极性和智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此期间,我们多次进行了心得体会交流、分组讨论、评课、案例讨论、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既开阔了眼界,又丰富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
广东地理界专家周顺彬老师、佛山地理教研员姚雁老师、工作室主持人李老师、杨波老师等名师和佛山几位一线的老师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并通过公开课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厚教学功底,使我在理论上和专业技术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受益良多。
三、效果与反思
1、学生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有动力的、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会学、会用的学习,总体来讲应该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
2、要做一个有个性的老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自己信仰的教学理念,在理论的指导下做好行动研究,掌握大量一手材料,并有进行研究的能力;
3、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离不开民主、开放的管理能力,离不开探索、研究的精神;
4、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然就会走偏,难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走向优质的智慧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学习中我深刻的领悟到,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每一节课要有创新,不要做“年轻的老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欲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
此次的学习,形式多样,有专家讲座,有名师指导,有同行展示,也有我们学员之间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学员们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
还记得第一天开班仪式后的个人发言中,我说我希望结交各位好朋友,希望在这么多座金山上挖宝,希望能够成功复制大家的智慧。实际上在这短暂的学习期间,我收获的比想像的还要多,这是一笔不可取代的智慧财富和精神财富。
回到学校后,我将坚持按需施教、学研、学用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培养自己在不断学习中成为一名师德高尚、政治业务素质精良、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现代教育技能高、科研能力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现代教育素质、不断创新与实践的骨干教师,并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示范和辅射作用,带动本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周顺彬老师说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定好位,我的定位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长为一位名师。虽然目前只是迈出骨干教师的第一步,但我有信心在未来的道路上通过学习让自己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