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
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2、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习。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巨匠。
3、雨后
《雨后》是席慕蓉所写的一首朦胧诗,明为写自然界中的“雨后”,实际上是写人的心灵经受生活洗礼,更加洁净。人生无坦途,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在生命探寻的旅程中,我们难免经历坎坷、挫折和悲酸,但我们要敢于迎接暴风雨的洗礼,要有承受挫折的勇气,只有这样,“心灵”才会更为“洁净”!
4、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
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5、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
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名家名篇美文精选》(套装共5册)包括《中国人民的心》《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民国散文》《徐志摩美文集》和《国学有滋有味》。
读散文即是读生活、读社会、读人生。《名家名篇美文精选》(套装共5册)收录了多位文学大家的散文,题材丰富,昔时风景,忆旧怀人,浮生独语,岁月沉思,字里行间皆有人生。那些或短小精悍或意义深远的句子,不仅不会令人感到乏味,还会令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名家名篇美文精选》(套装共5册)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到文学黄金时代的作家格局与文章气质,在人格塑造、家庭教育、思想修养上也能获得启迪。
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胡适,中国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郁达夫,中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朱自清,中国著名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徐志摩,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老舍,中国著名文学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陈寅恪,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杨朔,当代著名作家。周瘦鹃,原名周国贤,江苏省苏州市人,当代杰出的文学翻译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名家名篇经典美文有迟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徐志摩《想飞》、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莫言《晚熟的人》等。
《我的世界下雪了》,作者是迟子建,生于1964,汉族,黑龙江漠河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84年在西北大学作家班、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雾月牛栏》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小说《白银那》获《大家》杂志第二届红河文学奖,长篇小说《晨钟响彻黄昏》获1995年东北文学奖。
人物评价
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然后从那儿出发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评论家谢冕评)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余秋雨《华语情结》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巴金《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散文 ,是一种与诗歌、小说和戏剧同等重要的文学体裁,也是名家着重写的一项。本文是名家 优美散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目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目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目夹〗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目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每次拿起笔头一件事就是忆起雨,我嫌太单调也常常为此而搁笔。
其实雨犹如人的情感世界一样,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讨厌下雨,对雨唉声叹气,烦躁不安。有的人则喜欢雨,对雨就象欣赏美丽景物一样,如痴如醉忘却所以,我就从属于后者。
古往今来,说雨的诗词很多但真正写雨的 文章 却寥寥无几。我对雨有一种特殊感情,有一种情有独钟的眷恋,有一种与平常人非同一般的感受,因而就写了雨。
也许是性情缘故吧,我喜欢雨,喜欢恋雨,喜欢看雨,更喜欢听雨。每当秋雨缠绵交会经屋檐洒落地面聆听那短促,凄清有节奏的滴答声时,心里总会有所思,总会有所想,总会勾起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总会触动感情的闸门,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在商海拼搏多年的我,早已心身疲惫不堪,早已厌倦了当今社会"商潮"即是"钱潮"那事事都充满铜臭的人际关系.早已看透了官场上那"明争暗斗","争权夺利"阿谀奉承”的百态人生。
一直以来我把雨当作一种心身上的调整,忙碌中的休闲,人生孤寂的安慰,精神上的寄托.我感慨雨在我心中竟有如此的魅力,可以让我一颗起伏不定的心驱于安静,平缓,飘逸,而悠然.远离商圈的喧哗,世俗的纷扰,闭上双眼静静地聆听那犹如天籁之音的雨声,享受着雨的柔情,雨中的宁静,雨融入大自然那喃喃私语。回归自然,反噗归真,找回我那一份纯真,找回我那一颗平常的心和迷失的自我。让世态炎凉的叹息,争勇好胜的心态随雨一洗了之。在平平凡凡生活中体验崇尚清淡,清新淡雅,逸致,温馨,安详和愉悦。
我喜欢雨,更喜欢那连绵的秋雨,秋雨中的风景,秋雨中的思绪,秋雨中的缠绵。都让我留恋在其中忘却归途。秋雨无数次打湿了我心灵的窗户,敲击着我久久欲动的心扉,心海里荡漾起阵阵涟漪。秋雨描绘了我多少回忆中动人画面,丰富了我多少跳动的情感,秋雨唤起了我多少凄美的感动,声声传情,丝丝达意,直抒胸臆,直滴那久旱的心底。
"七月秋风起,八月秋风凉,夜来秋雨声,落叶知多少".有人曾说缠绵的秋雨声是一个历经沧桑的男人在诉说心曲,我不怀疑此说法,因为我深有同感.雨去去来来,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人间的冷暖,承载着我多少起伏不定的浮华人生.再回首细思量,许多事情其实从一开始冥冥中就注定了成与败对与错。光阴似箭,岁月蹉跎,走过三十多年潮汐里,也有过鲜花和掌声,也有过成功的喜悦收获的兴奋,同样也有伤感也有快乐。百感交集,唏嘘不已,岁月逶迤而来悄然渐逝而去,我终于有了关于雨的 故事 。
今夜秋雨绵绵,今夜浮想翩翩,雨之于人,雨如人意,雨同人性,雨中之景,雨中的韵味,“色彩浓,回味永”徘徊在秋雨中一股旷达的情怀无声无息涌上心头,孤寂和惆怅也荡然无存。走着,看着,听着,屡屡思绪飘进郁达夫的“秋雨”里,畅游在戴望舒深深的“雨巷”中。遥看远方朦胧中仿佛看见了梦景中的江南水乡,袅袅炊烟下的小桥流水人家,仿佛看见了秋雨里那梳着辫子,穿着木跷,打着雨伞的“啊娇”姑娘缓缓地走在水街里,秋雨在那古老,点雅,宁静,简朴的风雨楼屋檐下正滴落着那遥远的往事。思绪如秋雨缠绵不绝,似雨非雨,似烟非烟,如梦如幻在脑海飘过,化作一屡清风在逢莱仙境中消失了。
夜过也,东方未白孤灯灭,雨下了这么久都没有打湿我,是我如思欲语的心雨打湿了自已。回想留一空间给自已,可是那怕有在大的雨伞也遮挡不了心雨的飘散,“风兮兮,雨兮兮,水易塞”何处传来横笛声,声声悲切苦含情遣谁听?帐年秋幕,年年雨冷风清,生活上的磕磕碰碰,情感上失落低迷,悠悠岁月,浮华人生就算是铁打般的汉子又怎能经的起几番风雨的吹打哟!枫林更兼秋雨,已到深秋点点滴滴,有谁知道此时情隔着窗户滴到明。心雨郁结于胸挥不去,剪不断,理还乱,脉脉如丝相连。此愁无计可除,才下心头,却上眉头!
"夜幕垂临秋风雨,枫树叶上点点滴,谁听秋声落叶雨,谁解缠绵秋雨情,一叶知秋何为愁?西风吹泪心上秋".我心中的雨啊!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让我追逐不到你的踪迹,遥远得让我可望而不可及.你是那么庄重,那么的高雅,那么的充满诗意,让我魂牵梦绕,让我不得不对你肃然起敬.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对你如此的眷恋,如此的执着,如此的痴迷.也无以寄托我对你的深情厚谊.因为你是我心声倾诉的地方,心灵永远停泊的港湾,在这空间里融入了我心灵的回声,刻骨的柔情,无尽的话题,真情的流露.......
我的思绪融入了雨,我的心交给了雨,我的情留给了雨,我的灵魂奉献给了雨.你纵然不是绝味美酒,但我情愿一饮而尽陶醉在秋雨里!我的意境已朦胧,我的心身已飘然,我不知道什么是烦恼,什么是忧愁,什么是名利,金钱为何物,情又为何物........
"秋寒带雨苦为情,脉脉愁绪几时平.把酒问天天不语,晓来却下萧萧雨"秋风凄凄,雨雾茫茫有位男儿在倾诉心肠.都说秋雨愁煞浓.都说秋雨天的思绪比晴天更绵长。但我却要感谢那秋雨,正因为是它拨动了我诗韵般的心弦,诠释了我真挚浓郁的 心语 ,正因为是它营造了我即兴赋诗,挥毫泼墨的雅兴,醉心于写景,抒情,扇情的意境芬围里。图片
今夜无眠,今夜难于入眠,在撰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雨还在渐渐沥沥下个不停,此刻我在想今夜会有许多喜雨的人如同我一般,倘徉在秋雨里,沉淀在无边的遐想中,在品秋听雨中忘情地诉说关于那雨的故事。
>>>点击下一页阅读更多关于 名家优美散文
(一)花拆 作者:张晓风(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 字数: 414 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坏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似乎浑淹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 花的美在于它的无中生有,在于它的穷通变化。有时,一夜之间,花拆了,有时,半个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议。我喜欢慎重其事地坐着昙花开放,其实昙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种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给人的沙漠联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带给人的悼念,但昙花的拆放却是一种扎实的美,像一则爱情故事,美在过程,而不在结局。有一种月黄色的大昙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颤开一分,便震出轰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蕊丝,顿时也就跟着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视——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说法。 我常在花开满前离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开始。 有一天,当我年老,无法看花拆,则我愿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为收报机,听百草千花所打的电讯,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乐。 (二)病榻呓语 作者: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字数:432 忽然一觉醒来,窗外还是沉黑的,只有一盏高悬的路灯,在远处爆发着无数刺眼的光线! 我的飞扬的心灵,又落进了痛楚的躯壳。 我忽然想起老子的几句话: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时我感觉到了躯壳给人类的痛苦。而且人类也有精神上的痛苦:大之如国忧家难,生离死别……小之如伤春悲秋…… 宇宙内的万物,都是无情的: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往秋来,花开花落,都是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只在世界上有了人——万物之灵的人,才会拿自己的感情,赋予在无情的万物身上!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句子,古今中外,不知有千千万万。总之,只因有了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便有了悲欢离合,便有了“战争与和平”,便有了“爱和死是永恒的主题”。 我羡慕那些没有人类的星球! 我清醒了。 我从高烧中醒了过来,睁开眼看到了床边守护着我的亲人的宽慰欢喜的笑脸。侧过头来看见了床边桌上摆着许多瓶花:玫瑰、菊花、仙客来、马蹄莲……旁边还堆着许多慰问的信……我又落进了爱和花的世界——这世界上还是有人类才好! (三)雪 作者:余秋雨(大陆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字数:701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四)繁 星 作者:巴金(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字数:529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 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 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 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五)蜜蜂 作者:郭风(1919—)福建莆田人,散文家、作家。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散文集《叶笛集》、《山溪和海岛》、《你是普通的花》,散文集《郭风散文集》等。 字数:889 静静的日午,我坐在窗前,为外面一片晴美的日光,心中感觉沉醉。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耳际充满嗡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听来是熟悉的,亲切的;但我没有去注意它。过后,我听到这种声音显得焦急,甚至变成忿怒了。 接着,我就看见一只蜜蜂在玻璃窗上碰击着;它鼓着自己的翅膀,想从那里飞出去。它在不久之前,迷了道路,飞进这个房间里来。这是我想得到的。 我看见它在玻璃上撞了好久,都不能够飞出去,后来它在房内冲上冲下地旋飞,那完全失去在花间采蜜时的快乐的样子;我觉得它像一个性急的小孩子,完全的纷乱了。有一回它碰在天花板上,打了一条弧线地落在壁上。 我知道它是从上面换气的小窗间飞进来的。我的心中也为此感觉不安,希望它能很快找到出路。 现在我还记得,我找到一支木条在气窗上敲着,意思是提醒它,从那里可以回去的,现在我想起来,真是多么可笑。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替它把玻璃窗打开呢? 我看见这只蜜蜂几次飞回玻璃窗上;它一定觉得迷惑;那里不是一片阳光吗?怎样的,它不能够飞到那里去呢? 我把窗打开,它就飞出去了。起初我感觉有些怅惘,马上我感觉格外之快乐。我也不去想,我耽误了它的时间,使它受到不小的恐慌。我看见这只蜜蜂,一条直线地飞近空中。我知道,在那些空旷的地方,到处充满着阳光。 我常常地想起这件事情。我觉得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想到这只蜜蜂,就感觉亲切。 想起蜜蜂是喜欢阳光和花的,喜欢工作的。想到这只蜜蜂从窗口飞出,回到自由的自然界,它心中的快乐是怎么样的呢?我想,我们来想像这种快乐,就是一种极大极大的幸福。 说不定它还会告诉它的同伴们,这个自由的世界,是多么可珍,多么美丽;采蜜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我想,它会说得多么动人的呢。 我想,那些蜜蜂采蜜的地方,我们也到过的,我记得那些地方我们都去过的。那些路旁,开着草莓的白色小花的地方,那些开着一大片金色菜花的菜圃,那些有花开有阳光注满的地方,真是多么美丽! 蜜蜂们便在那些地方采蜜的。 现在我就想起那只蜜蜂,它迷了道路,飞进我的房内来。现在我还记得它在玻璃上热切地,地碰击着,想从那里飞出去。 我常常想起这件事情的。像它那样地想投向光明,像它那种想回到自然界的急切的心理,我感得多么亲切!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该散文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2、《笑》
《笑》是现代作家冰心于1920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展现了三幅笑影:从图画里的安琪儿的微笑,联想起五年前的田野道旁看见的一个孩子的微笑,又联想起十年前在海边茅屋前看见的一个老妇人的微笑。
三幅笑影都有花相伴,美丽而温柔,亲切而和善。作者通过这三幅笑影,体会了世间的美好,将对于“爱”和“美”的呼唤转达给了读者们。全文构思巧妙、联想自然、语言清丽亦描写生动。
3、《春》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4、《灯》
《灯》是现代文学家巴金于1942年在桂林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灯光”为情感线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有现实的观察,有历史的回顾,也有传说故事的引证,表明了作者的一个信念:“灯光是不会灭的”。
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以某一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描写和赞扬“灯光”,意在讴歌光明、迎接胜利。
文章取材广泛,立意集中,开阖自如,奇正相生;全文语言简约、明快、庄重、隽永。
5、《雾》
《雾》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茅盾任教所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写于1927年7月,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全国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怀有崇高理想的追求进步的人们面对革命的失败,心情无比苦闷。
茅盾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文章写作时正在流亡之中,对现实感到苦闷、颓唐、想挣扎却无处着力,于是就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自己的心情。但是茅盾并不是一味苦闷而沉沦,他希望有疾风大雨,这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
名家名篇经典美文有迟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徐志摩《想飞》、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莫言《晚熟的人》等。
《我的世界下雪了》,作者是迟子建,生于1964,汉族,黑龙江漠河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84年在西北大学作家班、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雾月牛栏》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小说《白银那》获《大家》杂志第二届红河文学奖,长篇小说《晨钟响彻黄昏》获1995年东北文学奖。
人物评价
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然后从那儿出发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评论家谢冕评)
《白鹅》又名《沙坪小屋的鹅》,是丰子恺的著名作品。我为大家找来了课文原文,快来看看吧。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白鹅》是作家丰子恺的一篇文章。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运用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一是引导我们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学习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学习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他一生涉猎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各个艺术领域,并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他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随李叔同学习绘画。1921年赴日本学画,次年回上海教书。1927年出版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1929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0年至1937年专事作画著书。抗战爆发后,先后任教于宜山浙江大学和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找来的白鹅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抗战胜利后八个月零十天,我卖脱了三年前在重庆沙坪坝庙湾地方自建的小屋,迁居城中去等候归舟。
除了托庇三年的情感以外,我对这小屋实在毫无留恋。因为这屋太简陋了,这环境太荒凉了;我去屋如弃敝屣。倒是屋里养的一只白鹅,使我恋恋不忘。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是最主要部分。
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表示其高超。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猥鄙。猪猡、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
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
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
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
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
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
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鹅,不拘它如何高傲,我们始终要养它,直到房子卖脱为止。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欢喜它。物质上的供献,是生蛋。它每天或隔天生一个蛋,篱边特设一堆稻草,鹅蹲伏在稻草中了,便是要生蛋了。
家里的小孩子更兴奋,站在它旁边等候。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这时候孩子们把蛋热热地捡起,藏在背后拿进屋子来,说是怕鹅看见了要生气。鹅蛋真是大,有鸡蛋的四倍呢!主母的蛋篓子内积得多了,就拿来制盐蛋,炖一个盐鹅蛋,一家人吃不了!
工友上街买菜回来说:"今天菜市上有卖鹅蛋的,要四百元一个,我们的鹅每天挣四百元,一个月挣一万二,比我们做工的还好呢,哈哈,哈哈。"我们也陪他一个"哈哈,哈哈。"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
但我觉得,比吃鹅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且说我这屋子,真是简陋极了:篱笆之内,地皮二十方丈,屋所占的只六方丈。这六方丈上,建着三间"抗建式"平屋,每间前后划分为二室,共得六室,每室平均一方丈。中央一间,前室特别大些,约有一方丈半弱,算是食堂兼客堂;后室就只有半方丈强,比公共汽车还小,作为家人的卧室。
西边一间,平均划分为二,算是厨房及工友室。东边一间,也平均划分为二,后室也是家人的卧室,前室便是我的书房兼卧房。三年以来,我坐卧写作,都在这一方丈内。归熙甫《项脊轩记》中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又说:"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我只有想起这些话的时候,感觉得自己满足。我的屋虽不上漏,可是墙是竹制的,单薄得很。夏天九点钟以后,东墙上炙手可热,室内好比开放了热水汀。这时候反教人希望警报,可到六七丈深的地下室去凉快一下呢。
竹篱之内的院子,薄薄的泥层下面尽是岩石,只能种些番茄、蚕豆、芭蕉之类,却不能种树木。竹篱之外,坡岩起伏,尽是荒郊。因此这小屋赤裸裸的,孤零零的,毫无依蔽;远远望来,正像一个亭子。我长年坐守其中,就好比一个亭长。
这地点离街约有里许,小径迂回,不易寻找,来客极稀。杜诗"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这室可以受之无愧。风雨之日,泥泞载途,狗也懒得走过,环境荒凉更甚。这些日子的岑寂的滋味,至今回想还觉得可怕。
自从这小屋落成之后,我就辞绝了教职,恢复了战前的即居生活。我对外间绝少往来,每日只是读书作画,饮酒闲谈而已。我的时间全部是我自己的,这是我的性格的要求,这在我是认为幸福的。然而这幸福必须两个条件:在太平时,在都会里。
如今在抗战期,在荒村里,这幸福就伴着一种苦闷—-寄寂。为避免这苦闷,我便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而鹅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它有那么庞大的身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么雄壮的叫声,那么轩昂的态度,那么高傲的脾气,和那么可笑的行为。
在这荒凉举寂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分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我的小屋易主的前几天,我把这鹅送给住在小龙坎的朋友人家。送出之后的几天内,颇有异样的感觉。这感觉与诀别一个人的时候所发生的感觉完全相同,不过分量较为轻微而已。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
所以这禽鸟比这房屋更是牵惹人情,更能使人留恋。现在我写这篇短文,就好比为一个永诀的朋友立传,写照。
这鹅的旧主人姓夏名宗禹,现在与我邻居着。
1946年夏于重庆。
作者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总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扩展资料:
丰子恺,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白鹅》又名《沙坪小屋的鹅》,1946年夏写于重庆,原载于1946年8月1日《导报》月刊第1卷第1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鹅
白鹅 作者:丰子恺抗战胜利后八个月零十天,我卖脱了三年前在重庆沙坪坝庙湾地方自建的小屋,迁居城中去等候归舟。除了托庇三年的情感以外,我对这小屋实在毫无留恋。因为这屋太简陋了,这环境太荒凉了;我去屋如弃敝屣。
倒是屋里养的一只白鹅,使我恋恋不忘。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是最主要部分。
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表示其高超。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猥鄙。猪猡、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
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
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
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鹅,不拘它如何高傲,我们始终要养它,直到房子卖脱为止。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供献。使主母和主人都欢喜它。物质上的供献,是生蛋。它每天或隔天生一个蛋,篱边特设一堆稻草,鹅蹲伏在稻草中了,便是要生蛋了。家里的小孩子更兴奋,站在它旁边等候。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这时候孩子们把蛋热热地捡起,藏在背后拿进屋子来,说是怕鹅看见了要生气。
鹅蛋真是大,有鸡蛋的四倍呢!主母的蛋篓子内积得多了,就拿来制盐蛋,炖一个盐鹅蛋,一家人吃不了!工友上街买菜回来说:“今天菜市上有卖鹅蛋的,要四百元一个,我们的鹅每天挣四百元,一个月挣一万二,比我们做工的还好呢,哈哈,哈哈。”我们也陪他一个“哈哈,哈哈。”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但我觉得,比吃鹅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
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且说我这屋子,真是简陋极了:篱笆之内,地皮二十方丈,屋所占的只六方丈。这六方丈上,建着三间“抗建式”平屋,每间前后划分为二室,共得六室,每室平均一方丈。中央一间,前室特别大些,约有一方丈半弱,算是食堂兼客堂;后室就只有半方丈强,比公共汽车还小,作为家人的卧室。西边一间,平均划分为二,算是厨房及工友室。东边一间,也平均划分为二,后室也是家人的卧室,前室便是我的书房兼卧房。
三年以来,我坐卧写作,都在这一方丈内。归熙甫《项脊轩记》中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又说:“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我只有想起这些话的时候,感觉得自己满足。我的屋虽不上漏,可是墙是竹制的,单薄得很。夏天九点钟以后,东墙上炙手可热,室内好比开放了热水汀。这时候反教人希望警报,可到六七丈深的地下室去凉快一下呢。
竹篱之内的院子,薄薄的泥层下面尽是岩石,只能种些番茄、蚕豆、芭蕉之类,却不能种树木。竹篱之外,坡岩起伏,尽是荒郊。因此这小屋赤裸裸的,孤零零的,毫无依蔽;远远望来,正像一个亭子。我长年坐守其中,就好比一个亭长。这地点离街约有里许,小径迂回,不易寻找,来客极稀。杜诗“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这室可以受之无愧。风雨之日,泥泞载途,狗也懒得走过,环境荒凉更甚。这些日子的岑寂的滋味,至今回想还觉得可怕。
自从这小屋落成之后,我就辞绝了教职,恢复了战前的即居生活。我对外间绝少往来,每日只是读书作画,饮酒闲谈而已。我的时间全部是我自己的,这是我的性格的要求,这在我是认为幸福的。然而这幸福必须两个条件:在太平时,在都会里。
如今在抗战期,在荒村里,这幸福就伴着一种苦闷——寄寂。为避免这苦闷,我便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而鹅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它有那么庞大的身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冬雄壮的叫声,那么轩昂的态度,那么高傲的脾气,和那么可笑的行为。在这荒凉举寂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
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分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我的小屋易主的前几天,我把这鹅送给住在小龙坎的朋友人家。送出之后的几天内,颇有异样的感觉。这感觉与诀别一个人的时候所发生的感觉完全相同,不过分量较为轻微而已。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所以这禽鸟比这房屋更是牵惹人情,更能使人留恋。现在我写这篇短文,就好比为一个永决的朋友立传,写照。这鹅的旧主人姓夏名宗禹,现在与我邻居着。
1946年夏于重庆。
《白鹅》又名《沙坪小屋的鹅》,1946年夏写于重庆 ,原载于1946年8月1日《导报》月刊第1卷第1期。
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 和翻译家。
后人评价:
1、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俞平伯评丰子恺
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
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
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2、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后人以丰富的艺术遗产。丰子恺的漫画可谓别具风格,他有着国画的深厚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特别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间的辛酸事,为劳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画深受人们所喜爱。
3、一位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
早在二十年代,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画院院长。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有《手指》《白鹅》《竹影》《山中避雨》《给我的孩子们》《黄山松》《云霓》《送考》8篇文章入选小学、中学、高中重点课文、选修课文和略读课文,这在中国文学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咏鹅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
【出处】《咏鹅》——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
2、歌:长鸣。
3、拨:划动。
扩展资料
1、《咏鹅》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2、《咏鹅》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任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
调露二年(680年),除临海丞,坐事辞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1、《父亲的病》
《父亲的病》,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散文。最初发表于1926年11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2、《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3、《牌坊》
《牌坊》是余秋雨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2014年4月出版的新版《文化苦旅》首篇。
《牌坊》借助于含蓄的象征、巧妙的暗示、贴切的比喻,曲折隐约地表现了作品主人公的清苦单调的生活状态和孤寂凄苦的心态;
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封建礼教扼杀青春、摧残美好的罪恶,对压抑妇女的封建糟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人性解放的呼声。
4、《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时所作的散文,该文1924年1月25日发表于《东方杂志》。
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 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风景描写技巧中,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标志着“五四”散文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5、《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1、鲁迅的笑: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鲁迅走路的姿态: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3、对衣裳的见解;不大注意人的衣裳,对人的衣服有自己的判断。
4、喜欢吃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
5、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6、不游公园。
7、不戴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石蓝的棉布袍子,头上戴着灰色毡帽,脚穿黑帆布胶皮底鞋。
8、只吃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
9、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一种便宜的。自己抽便宜的,客人来了抽贵的。
10、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先生觉得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11、讲鬼的的故事,鲁迅先生不相信鬼。幽默地说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
12、听孩子讲话,认为孩子不听话也一定是有原因的。
13、鲁迅先生的书都是包的好好的,可见鲁迅先生及其爱护书本。
14、鲁迅先生家里的布置。足以见得鲁迅先生为人也是自律沉稳有规划。
15、鲁迅先生生病后,更加珍惜时间,加快写书的步伐。
16、鲁迅先生的病反反复复,在弥留之际他经常看一幅小画,希望青年一代可以独立地走正确的道路。病好了,突出觉得做事要多做、以为准备,表现鲁迅的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文章叙述了萧红、鲁迅先生以及许先生和海婴的家中琐事,是以记叙的形式写的,她将她对鲁迅先生的影响到鲁迅先生逝世之间的事。其中“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觉之的。”这句话说明“对下一代青少年接班人的负责与培养青少年写信不能草率的习惯。”也看出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不喜欢对文学草率的人。还有一件事就是在文章开头,萧红写了鲁迅先生的日常习惯与外貌,也拖出了一件“鲁迅先生当萧红的美学师”的古树,鲁迅先生帮萧红指出她穿的衣服与裙子、短靴不搭,这件事使读者读了十分有兴致、十分有趣。 文章结尾用了很委婉的方式写出并告诉读者鲁迅先生已与世长辞,这样不会用过激的语言去形容去形容,当文章越往后时,萧红渐渐将日期写得明显,她把日期后的话变成了描写鲁迅先生的病情,让读者已慢慢进入这个境界,或已经料到鲁迅先生快要与世长辞,让先生逝世这件事来的不会显得太突然。从中最多的是体现出萧红对鲁迅先生的尊重。
《柿,长清的德树》作者:康桥,有时代气息,适合现代的学生阅读和写读后感。经典的叙事性散文有《背影》作者:朱自清感人的有《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
描写的鲁迅的16件琐事如下:
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观爽朗,平易近人。
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3、病好了:突出觉得做事要多做、以为准备,表现鲁迅的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4、不游公园:暗示鲁迅先生工作的繁忙。
5、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6、纸烟:突出贵贱的分类,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7、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对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8、工作时间: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称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
9、踢鬼、谈鬼:突出诙谐有趣,表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和大胆,以及他的智慧。
10、吃鱼丸: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儿,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11、病中: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12、海婴的夸耀:突出夸耀,用尚不懂事的孩子的细节反衬鲁迅病情之严重。
13、明朝会:突出明朝会,表现 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14、病好起来了:写鲁迅的病好了一点,又好些,突出鲁迅的朗朗的笑声,表现鲁迅的乐观精神。
15、木刻画:写病中鲁迅的一幅木刻画,暗示鲁迅顽强的生命毅力。
16、他休息了:写鲁迅生命的结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
古人的?陈情表
1、《背影》,作者:朱自清。 2、《关于父子》,作者:贾平凹。 3、《早期教育和天才》,作者:林村久。 4、《蕉窗日记》,作者:王豫。 5、《生日卡片》,作者:席慕容。 6、《母亲的羽衣》,作者:张晓风。 7、《家庭》,作者:古德。 8、《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朱德。 9、《我的母亲》,作者:胡适。 10、《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1、《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2、《孝心无价》
《孝心无价》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散文作品。作者在文章开始举了两个关于“孝”的例子:一种是求学的苦孩子,一种是离家的游子,作者并不认可他们的“孝”,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
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父母可能在我们想行孝之时已离开人世。
3、《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4、《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胡适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该文没有花哨的文字,没有华丽的比喻,语言简洁流畅,举重若轻,显示了白话文的美感与魅力。
胡适的母亲对胡适的教育严而有宽,宽容不纵容。这种方法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胡适有了是非意识,学会担当。有了过失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胡适的母亲没有直接灌输给胡适多少知识,但她重德垂范,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始终勉励儿子一心向学,鞭策儿子学有所成。该篇文章经改动后收进中国中学语文课文。
5、《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早起创作的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作者母亲的生平,为母亲而写下的散文集。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史铁生 《秋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