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家庭悲剧性论文开题报告

家庭悲剧性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家庭悲剧性论文开题报告

现在才写开题报告啊? 你是GOOGLE 搜嘛,那的英文多些

顾曼璐,一个为了担负家庭生活重担而不得不沦落舞女的牺牲品,她放弃了她的爱情,青春,自尊,到最后下嫁给那个“笑起来像老鼠,不笑的时候像猫”的祝鸿才。她本来可以和张豫瑾结婚,他也许是她生命中那一盏明灯,也是她美好爱情的向往。本来也可以得到幸福的生活。但是为了她的家人,她不得不放弃了这些,去走了一条与她意愿相违背的道路,她心中纵使有万分的不情愿,纵使有万分的委屈,也无处诉说。上有老,下有小,唯有靠她去维持这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从这一点上来说,曼璐又是很悲苦的一个角色。她嫁给祝鸿才,也没有过上几舒心的日子,而她祖母和她母亲却总是说,曼璐有福气,有旺夫命,她们没有想到曼璐会嫁这样好。而这其中的酸楚,却中有曼璐自己知道,她又无处诉说,鸿才天天不着家,到家对她也是爱搭不理,并且骂她:“滥货”。其实曼璐心中一直还是爱着张豫瑾的,听到母亲有意于妹妹嫁给豫瑾的话,会生起满腔的醋意。但是,她知道她和张豫瑾同样也是回不去了。为了挽救她的婚姻,生起了愚昧的想法,把她的妹妹也推到了火坑里,并由此葬送了曼桢的一生。当母亲去看她的时候告诉她豫瑾要结婚的消息时,她埋怨母亲瞒着她。顾太太说:“是你二妹说的,说先别告诉你,你生病的人受不了刺激。”曼璐才发现只有二妹一个人是她的知已,而自己所做的事情太对不起人了,可是懊悔也来不及了。有一段是曼璐把曼桢关起来了,曼璐去看她,曼桢想不到自己的姐姐会这样伤害她,打了曼璐一巴掌,这一巴掌两人都同时想起从前,曼桢想到的是姐姐的好,受过她那么多帮助,却没有说过感激的话,曼璐本来有愧的心理一下子没有了,冷笑说:“。。。我也是跟你一样的人,一样姊妹两个,凭什么我就这样贱,你就尊贵到这样地步?。。。。”所以,曼璐心中还是对曼侦有一些愤恨。然而最不能容忍的是她把曼桢关了整整一年,还差点送了曼桢的性命,并在世钧来找曼桢的时候还撒谎,并把发地个红宝石戒指还给世钧,也不在世钧面前否认曼桢是和张豫瑾结婚。看到世钧从祝家走出去的时候,曼桢从此与他就隔绝在了两个世界,心里感到无限的悲凉和绝望。到最后,她还是悲惨的死去,并没有因为妹妹而挽住祝鸿才的心。 虽然说曼璐为了家庭做出那样大的牺牲,她心中也有太多的愁苦,但是即是这样,也不应该把自己妹妹的一生都彻底葬送。她的这种近乎于令人发指的做法,我一点都不认同 一旦一个人陷入困境,会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来。同时,一个真正自私的人,是不会把自己投入青楼的。曼璐是一个具有这2种性格的人。开始时,一直以为她变态、狡诈、阴险,直到听到她的一顿咆哮后才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我想,张爱玲之所以设立这么一个角色也是对旧社会这类女性的一种怜悯及鸣不平。那时,许多女子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不得不走上这条路,或是为了饥肠的父母、或是正求学的弟妹,曼璐的数十年辛苦,换来了一座小石库门,享受开明文化的弟妹、包括清高的曼帧。有一天,曼璐对曼帧吼道:“为什么一个娘胎出来的,我就那么贱,你就那么尊贵?”回首开篇,曼帧对曼璐存在的自卑心理,交际场上曼璐遭到的白眼,势利的母亲,的确让曼璐太艰难了,谁不想清清白白?谁又想被称之为“贱民”?曼璐从16岁开始承担起养家责任、承受起这种不公平的对待,从此与曼帧成为2个世界的人。曼璐卒得很早,应该只有30出头。在这之前,她设计于曼帧,让她生下了祝鸿才的儿子,此后便一病不起,曰是报应。然我依然为张爱玲如此苛刻于她而心痛。卑鄙的是祝鸿才,曼璐只不过是一张面具而已。然而老天的惩罚竟只施与曼璐,甚至让祝鸿才发了点小财。也许张爱玲是故意的,刻意让我们对于祝鸿才之辈更痛恨,让人看到了时代的动荡,女性的卑弱,曼璐之辈的哀婉。于我看来,曼璐是坚强的,她完全将三从四德抛于脑后,大胆活跃于交际场中,为了家人的活命放弃爱情、健康、尊严,若是曼帧,只会打碎碗片割腕吧。

张爱玲小说的魅力首先来自于传奇的故事以及弥漫其中的梦魇般的氛围。她的小说似梦呓,诱你走入一个传奇而虚幻的小说世界。“说不尽的沧凉故事”便成为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题材。在张爱玲小说中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仅使梦魇般的氛围,梦魇般的故事,梦魇般的文化,还有梦魇般的人性,她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去展示人性的深刻变幻,这是张爱玲小说值得推敲的成功经验。 张爱玲不仅将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熔于一炉,而且能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各自优长汇于一身,将小说推向大俗大雅的境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她直接传承了通俗小说的衣钵,却又以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立场,提升了传统通俗小说的品格。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二、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可以说男女之情是贯穿她全部创作的一条线索。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她的小说着力表现男女之间的感应、磨檫、摸索、闪避,如此种种,均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另一方面,她不象一般的新文学作家要么把恋爱提升到浪漫理想的境界中来肯定,要么试图在社会意义上寻求合理性进而将所有的冲突归结到外界因素上去,她所着力表现的不是恋爱者超凡脱俗的一面,而恰恰是他们凡俗的一面。在她看来,惟有入世的,才是更真实的。她试图于男女之间的传奇故事中寻找普通的人性,于男女之情中倾听“通常的人生的回音”。因此,她的言情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言男女之情,而是将之升华到言“世态人情”和“风俗人情”。她对世情的把握极为准确,“冷暖世情,比比入画”,“世态人情隐约其间”。[6]《金锁记》中季泽与七巧之间的感情纠葛,虽然暧昧而畸形,猜疑中透着人性的冷酷,但七巧毕竟也是一个渴望得到爱的光辉,当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终于!)隐藏十年的爱以后,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三、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 人心的真相,最好放在社会风俗的框子里来描写;因为人表示情感的方式,总是受社会习俗的决定的——这一点,凡是大小说家都肯定,张爱玲也肯定。张爱玲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以充实故事内涵的意义两点上看得出来的。可是给她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旧小说。她对于中国的人情风俗,观察如此深刻,若不熟读中国旧小说,绝对办不到。她文章里就有不少旧小说的痕迹,例如她喜欢用“道”字代替“说”字。她受旧小说之益最深之处是她对白的圆熟和中国人脾气的给她摸透。四、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张爱玲叙述故事喜欢使用倒叙的手法。

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 名 学号所在院(系) 专业指导教师 职称论文题目1.选题的依据和意义;2.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研究的动态;3.论文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4.研究方法;5.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6.主要参考文献。(可另附页)写作进度及具体时间安排起止日期 主要研究内容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一、 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确定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二、 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写好研究方案要了解它的基本结构与写法。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许昌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许昌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课题的界定。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如《研究性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的研究》,应先界定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什么是人格,什么是性格,性格形成的有关理论,性格与人格的区别和联系,什么是创造性人格,研究性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有何关系等。研究内容的确定一是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二是从现状研究、归因研究、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几方面来确定。 现状研究是基础。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本课题研究是否设定子课题。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八)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例:“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工作”分课题“爱国主义教育”(初中段)研究报告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校长张胜利为组长,吴大伟副校长为副组长,曾成彬、刘晓华、阳虹、胡艳为主研人员。团队会干部、初中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及初中各备课组长为参研人员的研究小组,研究人员在初中教师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确定研究对象:从研究的实效性出发,既注意中学教育的连续性又兼顾高、初中教育的阶段性特点,与分课题组的兄弟学校协商后,我们选择了初中三个年级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即我们主要进行初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3、选择实验班: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选择初2001级1班(先进班集体)和之班为研究实验班(班主任均为主研人员)。4、前测、分析和调研。在总课题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西北中学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表”并侧重在初中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认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我校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宏观认识,从而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对过去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标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途径、手段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剖析,既总结了成功之处,又找出了研究的主攻方向。5、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一)1、构建一级目标: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分为“国家意识”、“国情乡情校情”、“民族意识”、“集体观念”、“历史文化”、“壮丽山河”六个方面的分项目标。2、构建二级目标:为实施一级目标,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认知规律,构建出六个方面的一级目标在各年级段应完成的年段教育目标。3、设计教育内容:围绕教育目标,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及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等设计出实现二级目标的教育内容。4、选择教育方法、途径:本着科学、实效原则,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围绕目标和教育内容分别选择出多种不同的方法、途径。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 (——)将构建的教育目标,设计的教育内容,按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分别在初中各年段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整调、完善目标体系、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2、将前四个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3、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工作报告等。(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 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四、注意三点: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在百度上,打“研究方案”四字,搜集到10500篇相关内容。2、要多学习,多借鉴。3、创新。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集思广益开眼界(学习与借鉴);登高望远多创意(创新)开题报告的格式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总述、提纲。1 综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开 题 报 告一、 选题意义1、 理论意义2、 现实意义二、 论文综述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3、 国内研究的综述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三、 论文提纲前言、一、1、2、3、二、1、2、3、三、1、2、3、jielun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女性悲剧

由于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缘故,我把“那不勒斯四部曲”重读了一遍,这些文字时隔多年依然有震慑人心的力量。这四本小说讲述了两个女人从青春期到老年的友谊,跟随这些文字,我已窥探了两个意大利女人的一生。故事是异域的,但内核却具有普世价值。从埃莱娜的一生看到了这世上许多穷苦学子的一生。我们从不知名的小乡村走出来,一路攻读,获得各种证书、荣誉、毕业证,只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恰如埃莱娜所说“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与我而言,又何尝不是,穷尽一生,只是为了摆脱庶民身份,实现阶级跨越,但我不是埃莱娜,故事总是能够虚构出激动人心的情节,寒窗学子通过苦读,有所成就,得到上流的青睐,跻身富裕阶级,这些故事里的桥段,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概率小之又小。事实是,贫困人家的学子如莉拉一样,早早辍学,但他们没有莉拉的天分,没能成为谁的天才朋友。她们成为了谁的妻子,谁的母亲,身材走样,为了哺育孩子,在工厂流水线上从早做到晚,她们为了家庭牺牲青春、健康,换来的是充满怨怼的孩子,在夜里下班了相互埋怨的夫妻。 被置换身份的女性        在小乡村,与我同岁的女孩大多在初高中便辍学成为了乡镇上的他人的妻子,一年后迅速转换身份,成为了母亲。她们在还没人生规划的年纪便被父母安排着去相亲,或者带着自己在工厂认识的男友回家结婚。她们对自己的认知不像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有着清晰的认知,从一个家庭跳到另一个家庭后,她们过着和父辈如出一辙的生活。她们大多及早适应了身份的转换,堂姐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嫁给了一个网友,对方是其他乡镇的青年,与她一样,文化程度不高,所幸家庭富裕。堂姐和他迅速爱得火热,幼师不读了,回家结婚。和往常一样,我是在高二下了晚自习和妹妹通电话得知的,当时要准备考试,没能回去参加婚礼,妹妹哭着劝她,希望堂姐能接受继续接受教育,无果,终于是成了别人的妻子。时至今日,想起当初问妹妹,对于一个只和我们生活了两年多的亲戚,为何会如此伤心,她只是说觉得堂姐要成为一个眼睛不太好,个子不高,只是家里有钱的男人的妻子,她无法接受,觉得二人十分不般配。结果是,连外人都知道要劝嫁,作为堂姐的父母却兴高采烈地拿着十一万多的彩礼,送走了最后一个女儿。回门的时候,我见着她,我说:“你嫁过去有什么打算,你们会很快生孩子吗?”她笑了,说:“我和他商量着明年再生。”没过几个月,家里人告诉我,她生了个男孩儿,双方父母都很高兴。以前不懂,自认为新时代的女性对身体有掌控权,但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观念却一直停留在旧社会,女人嫁过去就是生孩子,不生孩子就说明女方身体有问题,是赔钱货儿。本科寝室长现在也是面临着这种困境,这是一场婚姻陷阱,女性一旦踏入,便成了生育机器,即使是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也无法挣脱。彼得罗和埃莱娜的婚姻悲剧就是万千女性的真实写照,我们受过高等教育,野心勃勃步入社会,想要有一番作为,和相爱的男子成婚,成为他的妻子,进入家庭的囚笼。身份一旦转换,身体便不受控制,以为会有相互尊重的婚姻生活,生育自主,相反,家里的长辈会催着生娃,事业陷入停滞,成为了母亲,一生围着孩子转,成为我们做孩子时讨厌的母亲。男性在婚前万般敬重,怀孕时承诺爱你如初,事实是海誓山盟转眼便忘记,他厌恶你日渐浮肿的身体,对那些年轻的少女虎视眈眈,生孩子和抚养孩子只是女性一个人的战争,你期望他能减轻你的负担,他会满脸厌倦,像是妥协,说:“好吧!那我就帮帮你吧!”抚养孩子成了男性对女性的帮扶,他们就像是小说中的尼诺、彼得罗,只有在性交的时候夫妻二人是一体的,你在他们之内,其余时候,女性都在男性之外,你的一切都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生孩子也只是你的义务。何时男性才能清醒地意识到,生孩子和抚养孩子从来都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家庭是夫妻二人共同的,不能用类似于“帮”这样的字来彰显自己伟大的男性身份,似乎自己是女性的救世主,永远无法摆正自己作为丈夫的位置。 充满矛盾的工厂        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各地工厂的建成。工厂是一个矛盾体,里面有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偷渡者、辍学的青年、贫困的夫妻、迷惘的学生,还有趾高气昂的管理者。从小我就知道工厂和工人的概念,六年级还是初中的时候我就知道工厂有小时工、各种童工,我的打工体验比身边的同龄人要来得早。小时候在东南沿海一带生活,广东的工厂林立,我的父母是工人,我是工人的孩子,准确点,农民工的孩子,从小我和妹妹就厌恶工厂,我努力读书就是为了不去工厂,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人。对于工厂,总体上我是厌恶的,我憎恨里面成群的男女,讨厌他们身上散发的各种体味和香水味,讨厌他们肆无忌惮地调笑。        大二的暑假,我和几个同学去了无锡一家电子厂打暑假工。我们像是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机器人,每日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我的工作是守着自动化芯片机器,不让机器发生故障,在发生无法自我解决的故障时,为了不耽误生产,要把车间的技术员叫去维修机子。我很幸运,所在的车间工作轻松,有时候可以趁班长不注意和同学一起聊天。不像另一个室友,被分配去了一个管理严格的车间,女班长每日对他们的工作吹毛求疵,下班后还要开会挨训。在工厂工作是十分乏味的,我们每日在公寓门口吃了早餐,排队等着工厂的大巴把我们送到厂里,每日穿着工作服,经过安检进入车间,两班倒,我上过白班,也上过夜班。夜班通常很难熬,我们会偷偷躲开班长,聚在一起聊天。工厂在无锡一个很大的郊区,夜晚,抬头能够看见星星,周围是监控和铁网,就像是一座监狱。科技使得层级化监视变得简易,各处的出口有岗亭,保安轮流值班。工人就像是监狱里的囚犯,定时劳作,定时进食和排泄,我们在长久的规训下,就是一具具驯顺的肉体,没有思想。有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要得抑郁了,每日数着回校的时间,想着这只是一次暑假工,不会是我的一生。想起一次学生和妇女的冲突,有个女工在排队等车的时候插了一位女学生的队,通常情况下,如果是我,我只能在心里咒骂,但不巧的是那日的女学生脾气火爆,她们互相对骂,女学生说:“像你这样的人,活该一辈子打工,做不成暑假工。”“暑假工”一直以来只有学生才能是这样的身份,说起我们是大学生,管理者会出于尊敬,不会安排我们去干脏活儿和累活儿。似乎工人就是比大学生低一等,记得我们的副班长是初中毕业的,有一次某个男管理者让他写一个表格,说到某个字时,他会问:“知道是哪个字吗?会写吗?不会写就问下你们车间的大学生。”我觉得很屈辱,记忆中那不是一个很难写的字,他可能只是想羞辱一下手下的员工。其实,我当时也会在开会的时候带着偏见去听副班长对我们的训导,我觉得从他的口中讲出一些高级的词汇是十分难得的事,这是大学生对工人的误解,认为工人就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说着一些鄙俗的话。然而,现在时代变了,许多大专和本科生毕业也会进入工厂,等攒够了一些钱便重新规划职业生涯。工厂更多的成为了经济拮据的毕业生身份转换的中转站,工厂包吃住,如果是两班倒,工资较高,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生活的成本较低,能够帮助他们尽早从校园过渡到社会。 无处归依        在阅读“那不勒斯四部曲”原著的同时,我也看了电视剧,剧中印象颇深的一个镜头不是那些充满暴力的画面,而是莱农从比萨高师毕业,父亲带着她回到那不勒斯城区时无所适从的状态,像极了我每年回到村里的情景。家乡每年都在变化,我永远像个局外人,无法融入,无处归依,我用掺杂着普通话的方言和村子里的长辈交谈,他们不知道我是谁的女儿,我要告诉他们我的父亲是谁,他们才会“哦”的一声,恍然大悟,然后询问我的现状。不同于沈从文笔下被美化的湘西古镇,偏僻的江西小村民风剽悍,他们不是善良的村民,他们眼红村子里发家致富的人家,看不起尚未结婚的女大学生,更不用说我这种尚在啃老的女研究生。或许他们会在人前夸奖你读书时用工刻苦,但转头他们就会用恶毒的话数落你家庭的不是,他们固守着传统的观念,无视时代的发展变化,“读书无用论”至今仍甚嚣尘上,这些顽固的老人培养出的孩子永远是庶民,他们的孩子有车有房,在外人眼里的成功人士,只有那些熟知他们的人,才知道房子和车子是贷款卖的,或者是嫁了女儿买的,但他们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于是江西村镇的彩礼便逐年飙升,所以我们都不叫嫁女儿而是卖女儿。他们将女儿视为商品,待价而沽,彩礼用来改善一家的生活水平,或者当作儿子的老婆本,结果是别人家的女儿掏空了自己的家底,然后将自己的女儿卖出,填补这个窟窿,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无法改变的风俗,也是每个落后乡镇青年男女的宿命。        我从来没有家乡的概念,从小习惯跟着父母漂泊,与我而言,亲人就是我精神上的故乡。我不喜欢从小生活的潮汕地区,同样的重男轻女,也讨厌我真正的故乡,肮脏破旧的乡镇,庸俗落后的乡人。若说有什么是我眷恋的,大概是那里的自然环境和成片的农田,我并非在乡村长大,在那里生活也不过一两年,自从在外求学后更是难得回去。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和莱农一样,逃离故乡。乡村没有眷恋,城市又何尝能有所归依,一辈子应该都会是异乡人。每次回乡,都像是探望,回家过年就像是回去度假,更多的时候回到家里就不想出门,或者说不敢出门,那些乡人的目光使我害怕,他们口中的流言会让我受伤,我不想听到他们对我的议论,除非必要,一般我不会踏出家门,这也使得好多乡里人并不认识我,只当是某个在外求学的陌生人。所幸我的父母从来不会让我出去社交,他们也讨厌那些喜欢嚼人舌根的妇女。 永远的羁绊        以前,住在一个货运站的平房里面,夏天的时候屋子里像火炉一样闷热,我们会把靠在门口的电视机转到门外,一家人坐在过道吹着穿堂风,吃着西瓜,看电视剧。哥哥喜欢日漫,买了好多光碟,我们一起看了好多热血番,《火影忍者》里面佐助和鸣人的友情使我感动,记得当时有一集标题里有“羁绊”二字,那时不懂这词的含义,模糊地觉着和“牵绊”应该是同义。读完“那不勒斯四部曲”最后一本《失踪的孩子》,我觉得“失踪的孩子”不仅仅是指蒂娜,还指的是那些长大后离开了家庭的孩子以及消失了的莉拉。文中莱农的孩子都有很好的归宿,地位显赫,家庭美满,似乎没有经历那么多的波折就拥有了完美的一切,而莉拉的孩子要么失踪了,要么是不务正业的半文盲。莉拉在女儿失踪后,对生活失去热情,每日像行尸走肉在那不勒斯晃荡,最后决定放弃一切,抹除痕迹。莱农则日复一日地等待着莉拉出现,并通过回忆构建一个她心里的莉拉,她们相互较劲了一生,成为彼此最重要的牵挂。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一个能让我牵挂的人,我也没有体会过漫长的等待。我是一个没有耐心且易烦躁的人,等待让我觉得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在人生最后的时光,莉拉成为了莱农无尽的牵挂,莱农愿意用生命来等待莉拉,无疑令人十分感动。四部曲中写尽了亲情的淡薄,反而是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女人,近似恋人又似亲人,让人看到了人性中的光辉。       看尽了两个女人的一生,绝大多数人都是莱农,为了提升社会地位和改善经济现状不停地往上爬,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身边的一切。人生就是一场低俗的斗争,在物欲横流的红尘看尽一切,经历爱恨嗔痴,到老孑然一身。这种人生的惨淡在《红楼梦》中早已写尽,《寄生草》是我最喜欢的偈文,“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即使深知个中真理,却依然在人海浮沉。这人生漫漫,何时才有尽头,待到油尽灯枯,却又想着还未在繁华人世走遍,矛盾的人生。

辅导文科类本、专科毕业论文(包括自考和成教类、远程网络教育等)、期末论文、课程论文的写作。专业:英语、法律、思政、汉语言文学、历史、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及贸易、物流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艺术等,q 五九九零四九三一八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张爱玲女性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张爱玲的女性观与其人生体验,思想文化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女性观就是拒绝简单的男性与女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拒绝对女性的神化和丑化,她以自己的作品,去掉了人生的浮华,在凡俗的生活中揭示出女性最基本的,最平实的生存本相,为我们重新思考女性的命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深刻关注了受压抑女性的女奴意识对婚恋的影响。女人当初之所以被征服,成为父系社会的奴隶,是因为体力比不上男人。但男子的体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不为禽兽所屈服呢?种婚恋观根源在于张爱玲内心,然而当时的整个时代也有着不可遏制的关系。张爱玲的小说主要以新旧文化交替的三四十年代的殖民地上海为主要社会背景,虽然当时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已冲击到人们的生活,新文化运动使许多女性意识到对个性的解放,但古老封建道德系统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勉维持着,她们仍无法自拔地陷入在对传统旧家庭的眷恋中。在几千年的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中国女性普遍沦为男人的工具和附属物,在经济和精神上都已失去了独立性,经济是导致女性的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但内在原因则是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在这种物化的婚恋关系中,女性显然处于被动,这使她们根本无法把握自己人生幸福的轨迹,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着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她们生活在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原来悲弱的女性历史,其中有一半是她们甘愿为奴的。无论是社会地位低下霓喜,还是歌舞升平的顾曼璐,无论是出身大家的白流苏,还是家开麻油店的曹七巧,这些女性全被代代相传的封建意识扼制着了喉管,屈从于、甚至是期盼着男性世界的控制,从未想过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注定了她们在婚恋中的女奴地位。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没落的大家庭中,父亲是满清遗少,继承了遗少的全部荒淫、残暴、专制等特征。她的母亲则是一位流过洋的新派女性,爱好音乐、文学。这一新一旧组成的畸形家庭,无爱可言但却拥有无尽的争斗与倾轧。父母离婚后,张爱玲在父亲处受尽折磨。无爱的父母,无爱的家,在童年的张爱玲的心灵上投下了永难忘记的阴影,促使她敏感而又早熟。童年的母爱缺席,少年的父母离异,青年的远赴香港求学,中年的婚姻变故,晚年的客死他乡,特殊的经历,使她更多地着眼于乱世中的家庭婚姻生活,着眼于世俗人生,而淡化国家、民族、阶级等意识,以冷静、犀利的眼光去审视这个纷繁的俗世,并站在女性的角度去剖析女性在这纷繁俗世中的辛酸与无奈。在这辛酸与无奈的背后,张爱玲看到了女性在漫长的男权社会中,已经逐渐形成的物质上对男性的依赖和无法改变的强烈的虚荣心。这种心理痼疾正是女性难以逃脱悲剧命运的根源。在张爱玲始终把婚姻问题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考察,她们笔下的爱情与婚姻大多数是经济问题,生存问题;婚姻不是作为纯粹的爱情结果而存在,而是作为经济需要而存在。在现代社会中,有钱是人能长期自立并追寻尽可能多的自由的基础。张爱玲的母亲留学法国后,姨太太的百般刁难让张爱玲更相信钱的重要性。继而她笔下的女性大多为金钱物质所困,不惜以爱情、婚姻作抵。她关于女人的看法:“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通的妇女职业,为了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完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如此,《金锁记》里曹七巧亦如此。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张爱玲不幸的两次婚姻。如果说与胡兰成的结合是一种女人对男人单纯的爱,那么和赖雅再婚就似乎带着某种利益色彩。而这一切的经历都为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性格和命运悲剧埋下了伏笔。没有温情,只有婚姻。为此,《连环套》中的霓喜一生都在为一纸婚书苦苦挣扎;《半生缘》顾曼路对了生存也只有嫁给一个小瘪三;《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在婚姻的城池大战中,终于以攻破范柳原的婚恋之战而告捷;《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用她一生的青春换来了一把黄金枷锁。这些女性群体在经济上对男性的过度依赖,注定她们要被囚禁在婚姻的经济锁链中。在张爱玲笔下的婚姻爱情总充满磨难,有着或多或少的缺憾,所以作品中遍布着不完美甚至谈不上真诚的恋爱和婚姻,爱情反而是有利可图的实现婚姻的终极目标。在《连环套》里霓喜和不同的男人调情,生活,却始终没有结果。《半生缘》中有真挚动人的爱情描写,但不过是一场梦,经不起现实的轻轻撕扯便会破裂。《倾城之恋》中,香港的沦陷成就了白流苏的婚姻,但并没有成就她的爱情。小说结尾写道:“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读罢掩卷,有几分哀艳,几分惆怅,几分宿命,几分悲凉袭上心头。《金锁记》中七巧对儿女的婚事百般阻挠,使曾对婚姻爱情充满希望的儿女走向和她同样的婚恋悲剧。变态的灵魂,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琐碎,人性的扭曲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写尽了人间百态、人世沧桑。张爱玲对人性的弱点,人生的苦难及婚恋的不完美进行了高度的解剖,笔下不同的婚姻状态却产生了的相似结果,婚姻是金钱交易,是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反映出“五·四”思想解放在女性思想解放上的不彻底性。张爱玲笔下古老的女人,她们好像已经存活了几个世纪,或者她们并未真正活过。她们的不幸不仅在于社会的眼中,而是按着传统观念为他们选择一种门当户对的理想的归宿,更在于他们的全部教养和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男人预设准备。无论被什么样的男人选择,他们的命运又只能是“奴”只是“性”,是男人的情欲或者自己情欲的奴隶。纵观张爱玲的作品,她凭借女性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细致地写出了生活中平平凡凡人物的婚恋关系,虽然缺少浪漫的爱情,但现实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心灵的撞击,好像不小心被别人窥视到阴暗的心灵,张爱玲凭着冷静无奈笔调,深刻解剖了人性的弱点,人生的苦难及婚恋的不完美性。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本文从绘画的角度来研究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横向选取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这两部分,纵向联合悲剧主题和人物命运考察绘画色彩的动态变化。最后在结语中对十九世纪的绘画尤其是英国的风景画做了简单梳理,结合哈代所生活的环境和小说创作的年代特征,以及作家本人的经历与爱好,阐述他和绘画的渊源,从而解释小说中为何有这些绘画特色。本文分三章: 第一章:本章考察环境描写中的绘画特色,这也是哈代绘画特色体现最明显的地方。本章分两节来探讨,一是考察自然风景描写中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受英国著名风景画家透纳的影响;二是探讨场景描写中的印象派风格,有着明显雷诺阿、莫奈这些印象派大师的影子。本章将风景和场景细分出来,不仅指出具有画面美的环境描写,更在于研究哈代如何将那些同时代著名画派的绘画手法运用到文学中的。 第二章:本章考察人物描写的绘画特色,哈代的人物描写同样也深具绘画美。本章分三节来探讨,一是分析人物肖像画,充分运用了印象派的绘画元素使人物具有高贵的“浮雕”美;二是分析哈代如何将人物心理情感通过可视性的图景表现出来;三是研究哈代如何大量地运用色彩象征来暗示人物性格,将正反人物的塑造和白黑等颜色的象征义结合起...

只搜到这几篇论文的名称,但内容没找到《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主义手法研究 安吉尔离开苔丝的原因新探 悲剧性时代的必然悲剧——《苔丝》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哈代《苔丝》中的典故和神话

《德伯家的苔丝》具体你想写什么题目?说清楚呀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苔丝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1.性格的妥协性

苔丝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抗者。然而苔丝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在她的性格中也包含着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然造成她内心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苔丝性格的妥协性还表现在她和克莱尔的关系上。恋人之间本是平等的,而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这是多么浓烈﹑炽热却又卑躬屈膝的爱。她悲惨的过去,得不到克莱尔的宽容。面对克莱尔无情的抛弃,苔丝没有做丝毫反抗。克莱尔离去了,苔丝对他的爱却从未削减。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却唤不回克莱尔冰冷的心。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2.自卑心理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

对于苔丝来说,她的许多痛苦都是心理上的。她往往从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上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从而扭曲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并对自己的行为予以错误评价。苔丝无法卸掉身上背负的沉重十字架,她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苔丝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是世俗谬见在她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了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理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苔丝正是这样给自己结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苔丝的结局只能是悲惨的。

3.自我意识缺乏

自我意识缺乏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苔丝第一次遇见克莱尔,就被他与众不同的神情所吸引。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为一个完美的个体,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完整女性。但苔丝的性格中也包含了一些弱点,她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之中,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她经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却忽略自己的需求。在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处于社会的边缘。“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自己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时,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坚韧质朴”。就是说女性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洗礼中先是失去了贞节,进而走向痛苦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一生的悲剧。

四、结语

苔丝坎坷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悲剧不止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女性的悲剧。她“既是命运的牺牲品,也是对男人和性无知的牺牲品”。苔丝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女性只有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拥有自我的价值,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吴笛.哈代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4]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6]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世界文学评论.2007(1)

[7]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14)

诗学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我不明白什么意思

一 题目正名:左联 论语派 东北作家群 好一鞭子 海派 新写实小说二 论述:1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精神状态分析 20 2 以《再别康桥》为例谈谈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203 80年代寻根文学与20年代乡土文学的异同比较184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概述18综合卷4*6 一 题目正名 :性灵说 南社 多余人 迷惘的一代二 简答: 7*41 诗经的艺术特色2 儒林外史中匡超人形象3《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形象4 新小说派的主要艺术主张三 分析 :1 分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北》102《百年孤独》如何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10四 论述:1苏轼‘以诗为词'表现在哪些方面?应该如何评价?2 《尤利西斯》在艺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文概一 简答3*101 决定文学风格得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 什么是形象的间接性?它有什么长处和短处?3 题材的价值与作品的价值的关系.二 论述1审美判断的标准有无客观性?其特点是什么?202现实主义创作的历史地位及在我国当前文学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502000年试题现当代一 名词正名:《人的文学》 "文学革命" "文协" 先锋小说 "三突出"创作原则二 论述题:1 从鲁迅小说对卫道者形象虚伪人格的批判,看其文化价值取向。2 比较京派小说的异同3 从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看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学史价值。4 如何评价90年代中国大陆文坛的"通俗文学热"。文概一 简答题(共40分) 1 语言在文学中起什么作用?(10分) 2 文学作品题材的价值与作品价值有何关系?(10分) 3 文学风格为什么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10分) 4 文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10 分)二 论述题(共60分) 1 简论识文学作品与鉴赏主体的关系。(30分) 2 文学审美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是作品内容还是作品形式?(30分)中外文学基础一 名词解释(共12分) 1 四大谴责小说(3分) 2 临川四梦(3分) 3 《诗学》(3分) 4 玄学派诗歌(3分)二 简答题(共48分) 1 《诗经》、《离骚》在比兴手法运用上有何不同。(6分) 2 杜甫叙事诗的现实主义特色。(10分) 3 《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表现手法。(8分) 4 《神曲》的艺术特色。(6分) 5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分期及特点。(9分) 6 《巴黎圣姆院》的对照原则。(9分)三 论述题:(共40分) 1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20分) 2 《堂吉诃德》的意义。(20分)2001年试题现当代:一 名词 《摩罗诗力说》 爱美剧 新感觉派与抗战无关论 新生代诗歌 5*5二 论述 1 论鲁迅的文化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2 分析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的演变 3日本白桦派运动同周作人"人的文学"思想的关系 4评述90年代文学文概 一 简答:2*15 1试述诗歌的特点2试分析文学风格多样性的特点二论述 2*351论文学的真实性2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文学价值对文学的意义综合名词5*6四家诗 赋 古文运动 江西诗派 狂飙突进 黑色幽默简答 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赋比兴的正确含义论述 20*2《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堂吉诃德形象的典型意义2002年试题现当代文学名词 现代"乡土文学"寻根文学简答1 胡适语言革新的形式2 沈从文的乡村小说同都市题材小说的思想联系3 以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歌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论述1 如何理解近一、二年来鲁迅地位与价值的论争。2 曹禺的《雷雨》对西方戏剧艺术的借鉴3 90年代通俗文学热的原因文概一 简答1 再现说2 素材与题材的关系3 文学鉴赏是怎样得以产生的二 论述1 典型形象的丰富性和特征性2 创作原则同创作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中外文学基础一 名词(4*5)流浪汉小说 永明体 后七子四家诗 《恶之花》二 简答(8*5)1 法国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2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的意义和影响3《史记》的叙述艺术特色4 柳永词在词史上的意义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三 论述1《叶甫盖尼·奥涅金》同名小说人物形象及意义(16)2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地位和影响(14)四 分析(10)(考卷上会给出古诗)虞世南的《蝉》- 作者: unzip 2005年03月1日, 星期二 00:38 回复(5) | 引用(0) 加入博采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方法试题 一、选择:全面利用数据信息的统计量:百分位差、标准差、反映不同处理水平的变异:SSb、SSw、SSt、SSr看图:成熟效应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符号检验法的特点二、简答:1、举例说明效标缺陷和标效??2、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联系三、论述:1、说明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四、实验:1、用信号检测论设计一个实验,......说明报准率、虚报率、判断标准对结果的影响2、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有7个小问)(1)你研究的问题(2)自变量和因变量(3)变量控制(4)实验材料的处理(5)实验过程(6)数据的统计处理- 作者: unzip 2005年03月1日, 星期二 00:35 回复(1) | 引用(0) 加入博采 复旦大学1999硕士入学企业经营管理试题 一. 名词解释(20%)1)直线参谋制 2)管理幅度 3)目标市场 4)促销组合 5)股本结构二. 简答题(24%)1)简述市场细分化含义及过程 2)市场撇脂定价法及实施的条件3) 试比较x理论与y理论的异同四. 算题(24%)1) 请画出盈亏平衡分析的曲线图,并说明其内在的决策与管理的原理2) 某公司年赊销额为4800万元,现为促销欲打算放宽信贷标准多争取客户,此举将增加年赊销额预计可达720万元。新客户平均收帐期为75天,老客户维持原状。可变成本为销售额的80%。企业资本成本为20%。假定一年为360天。请问该公司放宽信贷标准的促销政策是否可取?为什么?(不考虑坏帐)五. 分析论述题(32%)1) 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可由下式计算:WACC=Ru(1—D/V*T)其中:Ru——无负债公司的股东权益成本V—— 公司市场价值D—— 公司所得税率T——公司所得税率(1) 试论证上述计算公式的正确性(1) 说明上述计算公式的实用价值2) 去年以来我国的家用电器市场疲软,为了促进销售,谋求高的市场占有率,一些大的家电公司如长虹、康佳、TCL等纷纷降价促销,一时间彩电价格大幅度下降,消费者甚为高兴。然而海尔新近推出的海尔彩电价格却比其他企业同类产品价格高出20%,且坚持不降价。论述:(1)海尔采用的是何种市场策略?与其他公司相比有何优势?(2)这一策略运用下去将对海尔的彩电产品的市场状况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 你认为是否有更好的策略?是什么?- 作者: unzip 2004年11月29日, 星期一 19:51 回复(2) | 引用(0) 加入博采 同济大学1999硕士入学企业管理试题 2003-07-16 11:05:20 考研人 考研人 1、什么是组织结构?常见的企业组织结构主要有哪些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管理?企业管理的发展主要呈现哪几个方面的趋势? 3、试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及企业应采取的基本策略。 4、JIT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试讨论JIT方式的目标。 5、什么是抽样检验?试述二次抽样方式的抽样操作程序。 6、试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主要形式,并对精神激励的主要内容展开讨论。 7、试讨论企业资金运动中的各方面财务关系。 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9、什么是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计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法约尔()的十四条管理原则中,哪几条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哪几条是强调生产效率的?其余的几条又是强调什么呢?- 作者: unzip 2004年11月29日, 星期一 19:49 回复(1) | 引用(0) 加入博采 人大1998硕士入学土地资源管理试题 科目代码:456科目名称:土地管理学(含土地经济、地籍管理、土地规划)招生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土地整治2.土地产权3.土地适应性4.鱼鳞图册5.土地区位6.城镇国有土地二、简述题(每题2分,共36分)1.试比较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三种出让方式的优缺点及其使用范围?2.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区,划分为哪几类基本用地区?3.土地管理部门对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审核的主要内容?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农地保护工作?2.论述土地报酬递减律的发展及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3.试述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确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的主要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作者: unzip 2004年11月29日, 星期一 19:49 回复(3) | 引用(0) 加入博采 人大1998硕士入学政治经济学与管理学试题 科目代码:456科目名称:土地管理学(含土地经济、地籍管理、土地规划)招生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土地整治2.土地产权3.土地适应性4.鱼鳞图册5.土地区位6.城镇国有土地二、简述题(每题2分,共36分)1.试比较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三种出让方式的优缺点及其使用范围?2.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区,划分为哪几类基本用地区?3.土地管理部门对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审核的主要内容?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农地保护工作?2.论述土地报酬递减律的发展及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3.试述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确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的主要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作者: unzip 2004年11月29日, 星期一 19:48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数量经济学试题 数量经济学试题 自己整理一下(2004-09-21 07:34:37) 玉婉清风四分析题1,一位出租车司机在经过仔细的核算经营和劳动成本帐目后发现,他的确得到了正的利润,这是否与竞争理论均衡相抵触2拦路抢劫者喜欢通货膨胀31997年以来我国以较大的力度实施了财政扩张并且配合以货币政策,但是GDP的增长率却没有明显的增加而且个别年份还有下降,这是否说明宏观经济政策无效?五计算题1,一垄断成本函数是C=5+3Q,他的两个市场是被分割的,市场需求分别是:Pa=15-Qa,Pb=23-2Qb,Q=Qa+Qb,为使利润最大企业在各市场应销售多少?价格定为多少?垄断者的利润是多少?2,下述方程式对一个经济的描述,消费方程c=(1-t)Y, 投资方程I=900-50i,货币需求方程L=,税率t=,政府购买G=800,货币余额M=500a 求IS曲线的方程和LM曲线的方程b求均衡的收入和利率c政府支出增加200将 (2004-09-21 07:34:51) 玉婉清风六,论述题在经济学中,许多场合强调所进行的分析是短期还是长期,因此这两个概念很重要1通过比较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论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2从这个概念出发论述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弗里德曼函数都具有合理性3短期上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有正的斜率,政策干预有效,而长期上总供给曲线垂直,政策干预无效,就此论述经济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分歧c(2004-09-21 07:33:56) 玉婉清风三简答1,何谓外部性?并例举一个正的消费外部负效应和生产外部性的例子2,根据消费需求理论说明为什么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3,对垄断性厂商来说,根据利润最大原则证明其产品的价格P与边际成本MC 需求弹性E=-(dQ ?*(P/Q) 关系是:(P-MC)/P=1/E4宏观经济理论是为了制定经济政策服务,指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并说明政策操作的具体方式5税收对于经济的波动具有稳定器的作用,请解释- 作者: unzip 2004年11月29日, 星期一 01:42 回复(1) | 引用(0) 加入博采 吉林大学计算机系考研试题答案(98-2002) 吉林大学计算机系考研试题答案(98-2002):[原创][连载]吉林大学计算机系考研试题答案,全部上传完毕(98-2002)到家里两天了,东西也收拾的差不多了。现在才开始有工夫静下心来将资料整理出来,希望大家不要觉得等得太久,更不要874我呀~~嘻嘻。去年的招生简章好像是7月末左右出的吧,希望今年不要有太多的变化才好。希望大家努力复习基础课,耐心等待吧。由于我打字比较慢,因此,争取以一天一套的速度更新,希望大家不要嫌我慢哈......复习要点:尽量多理解解题的思路,不要就题论题,尽量多举一反三。答题方式:在答题之前能够尽量用简捷明了的语言写清楚你的思路以及你变量的用法。然后写出程序,少写程序注释以避免程序看起来比较乱。注意,思路是最重要的!!!!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与人生境界的探索 摘要: 陶诗的内容大都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平淡与醇美的统一,情、景、理的统一是陶诗的艺术特色。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生活,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这是其不足之处,但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是有积极意义的。咏怀诗、咏史诗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关键词:陶渊明 平淡醇美 艺术特色 人生境界 一、陶渊明的生活背景与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生活背景: 陶渊明(公元356--427)又名陶潜、字元亭,是东晋末年的田园大诗人。据史书记载,东至县东流镇东晋时期属浔阳柴桑(今属九江彭泽县),陶渊明在彭泽做县令,经常到东流种菊。留下千古佳话,后人敬羡先生,建祠以祀。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来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那时一个动乱的年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让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最终“爱丘山”的夙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开始身在仕途,心在田园了。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思想与当时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其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前人常用平淡概括陶诗的风格,这是不错的。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和陶渊明的为人一样。因此读来韵味隽永,越读越觉的它美。试看《劝农》诗中的一节: 熙熙令音,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这里呈现出一幅和平的农作图,实际是把中国农村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加以美化的结果。《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也有类似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中间写景的一节,“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 想和人生观念。结末“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也指自然的生活。 作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己也曾参加耕作。他的体力劳动在其经济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大约是很有限,甚至,也许是可有可无。这种农业劳作的实际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陶渊明的一种信念。《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开头就是:“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具端。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尽管诗人实际做不 到这一点,但他尝试了,这就是很了不起的。同时又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这里写到了体力劳动的艰苦和 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同类诗中意境最美的,当数《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以上主要分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反映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 方式的思考。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牵涉东汉末以来文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到,陶渊明对生命短促的事实,表现得比同时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他的诗现存不过一百多首,竟有几十 处提及“老”和“死”。但在哲学上,他却有一种豁达的解释,这在组诗《形、影、神》 中表达得最明白。诗人借用辞赋的对话体,让“形”提出饮酒自乐、忘怀一切的人生态度(这近于《古诗十九首》),又让“影”强调应追求事功,建立身后之名(这近于建 安文学)。这两者其实都是陶渊明所难以舍弃的,但作为最终的哲学归结,他在第三首 《神释》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认为每日醉酒伤害生命,立善求名也只是外在的追求,毫无意义,应该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即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识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这就是不求解脱的解脱。 “自然”哲学的这一种内涵,在田园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陶诗中最著名的《饮酒》之五就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下面说采菊东篱,不经意中 目遇南山(即庐山),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真谛。尽管诗中明说“欲辩已忘言”,但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 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 那么,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 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所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的寄托,只是偏重有所不同。 当然,诗中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只是一种诗意的、哲理的 向往。因为人从根本上不可能摆脱在一定的对象中实现自我的追求,也不可能摆脱现实利害的矛盾。但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是有价值的;作为诗歌的理蕴,它更带 来独特的效果。 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 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 意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呈现出平淡醇美、旷洁悠远的外貌,此即前人所言“静穆”。但在这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 深感无所寄托的焦虑。换言之,“静穆”是在“自然”哲学支配下构造出的美学境界, 而激起这种追求的内驱力恰恰是高度的焦灼不安。陶诗中最集中的就是写田园生活的作品。其代表作除了前面提及的以外,还有《移 居》、《和郭主簿》、《咏贫士》、《杂诗》、《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 2.情、景、理的统一: 陶渊明并不是只有这种以平淡醇美为主要特征的作品,他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 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如《述酒》诗,虽然辞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又如《赠羊长史》,对刘裕于义熙 十三年北伐破长安之役,显得十分高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 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感情。此外,《咏荆轲》和《读山海经》中的几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 表示同情、仰慕和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咏荆轲》结末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分明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激昂之情。 又如《读山海经》中的一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刑天断首,犹反抗不止,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最后二句,既是说精卫、刑天,也是说自己: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的时机!这些诗的事实背景已无法加以确凿的证明,但至少可以说明,陶渊明在隐居中仍然渴望强烈的、有所作为的人生。鲁迅先生指出,陶诗不但有“静穆”、“悠然”的 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主要是指这些作品而言。不过,应当看到两者也并不 是截然对立的。 从诗歌渊源关系来说,陶渊明有继承阮籍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其诗多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表现对人生的探索,使用哲学观照的方式,并多用组诗的形式。另一方面, 陶诗也显然受到玄言诗的重大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中有许多玄学的语汇,其平淡的语言风格也同玄言诗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上。在阮籍诗中,大量地以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相对照,人在自然面前感受到强大的压迫;而在东晋的玄言诗中,则转变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追求;到陶渊明,又更明确地提出归 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当然, 陶诗重视通过艺术形象而不是抽象语言来表现哲理,这同玄言诗的枯燥无味是根本不同的。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只是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着美的意趣,这同样是深刻的发现。对陶诗的艺术 特点,前人早有定评,谓之朴素、自然、真淳。但这并不是民歌或受民歌影响的风格, 而是诗人有意识的美学追求。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决定的。在他看来,人为的繁复的礼仪破坏了社会的自然性,矫饰的行为破坏了人性的自然性,那么,诗歌在外现形式上的过度追求,也必然破坏感情的自然性。所以,他绝少使用浓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生僻的典故。他的诗中也常用对仗句式,但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以至在感觉上并不明显。他的诗歌充满感情,但真正表现得很强烈、显得激荡起伏的时候很少,而是和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这一种美学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达到的。进一步说,陶诗语言的朴素,又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明净的单纯。他对自然的美,无疑有十分敏锐的感受, 因而能够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乡村的恬静,“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写雪的轻虚,“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的踪迹,都是有名的例子。 西晋诗歌追求华美、注重修辞的倾向,一方面提高了诗歌语言的表现技巧,但有时过于用力于此,而忽视了诗意的完整,造成繁冗、割裂的毛病。陶诗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为底蕴,绝不炫耀外在的美饰,所以大多通篇简洁,少作铺排,钟嵘《诗品》称为“殆无长语”。诗的意境,也总是比较完整,从总体上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某个片断吸引人。做到了情、景、理的统一。 二、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与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从小就是博学能文的材料,对知识的追求,一向是认真的。少年时期,是“猛志逸四海”,对国家社会胸怀大志。生于华夷混战的时代,深受离乱的刺激和痛苦,他从小就立下“澄清中原”的大志。但身处乱世,有志不得伸,陶渊明只做过几个小官,且时间皆不长。最为人所知的是担任彭泽令。在这期间,有一督邮到当地视察,属下请陶渊明戴冠束带前往城外迎接,陶渊明很不乐意,尤其那督邮是把自己的妹妹嫁给郡守做小妾而得了这官职,行为令人不齿,陶渊明视之为小人。督邮至,县吏应束带见之,陶渊明慨叹:“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后来,灵魂不卖的陶渊明挂冠解印而归回田园,写了《归去来辞》一文以见其志。“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陶渊明为官的结果,获得的是苦痛与烦恼,因他“质性自然”,人事的束缚当然不适合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对率性真淳的陶渊明真是痛苦无比。在“饥冻”和“违己”的矛盾下,他做了不容易的抉择。辞去官职,意味著妻儿将和他一起挨饿受冻,意味著没钱买他最爱的酒;但是继续留任,便是违背自己的真性情,出卖自己的灵魂。为了“钱”而如此,在陶渊明看来,真是大大不值得。与其在浑浊的溪流中随之浮沈,心中时时呜咽悲鸣,不如跳出这浑水,给自己的灵魂自由。他因为透彻了解自己,才能毅然决然舍弃安适的生活及世俗的虚名。对陶渊明而言,“违己”甚于“饥冻”。于是,陶渊明选择隐居务农,回到山林的怀抱,唯有归回田园,才能活得像自己。 然而,辞官归隐后,生活并不顺利。不谙农事的陶渊明种田常是“草盛豆苗稀”,这使得他不得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辛苦的生活并没有改变陶渊明的初衷,他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当时挂冠拂袖而去,固然是快人快事,但现实的生活才足以考验一个人的勇气与心志。陶渊明深深了解精神的自由远胜于物质环境的安适,因此,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他都会坚持下去,只求“愿无违”。 虽然陶渊明最后仍死在他所厌恶的时代中,以他小小的力量,是不足以扭转时代的巨流,但至少,他对得起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死在山林的怀抱中,拥抱所爱的自然,这样,也是死而无憾了。 我很佩服陶渊明的勇气。若非真正了解自己,若非热切地想寻求生命的价值与自由,我们很难在“饥冻”和“违己”间做一抉择。 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他蔑视富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给后代有进步理想的作家作出了榜样。他们在反抗权贵和腐朽政治的斗争中从陶诗中汲取了力量。另一方面,陶渊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的思想和逃避现实斗争的态度,也给后代诗人以消极的思想。

离骚 诗人屈原简介 (约前304-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主要著作: 《天问》,《哀郢》,《离骚》 《九歌》:九歌·大司命,九歌·东皇太一,九歌·东君,九歌·国殇,九歌·河伯,九歌·礼魂,九歌·山鬼,九歌·少司命,九歌·湘夫人,九歌·湘君,九歌·云中君 离 骚 《楚辞》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 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 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 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 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 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 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 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原文] 离骚(一)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离骚(二)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快捷方式以窘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离骚(三)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离骚(四)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离骚(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六)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 索引序列
  • 家庭悲剧性论文开题报告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女性悲剧
  • 张爱玲女性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 诗学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