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袁依楣写过什么杂志

袁依楣写过什么杂志

发布时间:

袁依楣写过什么杂志

墨香铜臭是晋江的签约写手,在晋江被曝出来真实姓名,倒是很值得别人相信,墨香铜臭(袁依楣)高产杂志写手,七年同人写手。墨香铜臭,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已完结作品《人渣反派自救系统》、《魔道祖师》、《天官赐福》,“品人品文千人千面,无缘不必强求,有缘必再相见。”

、酥油饼著名网络作者,浙江人。著有《帝火》《失落封印》《千王》等二十余部作品。作品多为系列之作(如嬉闹系列、现代娱乐圈系列、梦大陆系列等),塑造了不少性格各异且极具吸引力的人物,文风轻松,其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独树一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2、Priest晋江文学城作者,橙瓜见证·网络文学20年十大武侠作家、百强大神作家、百位行业代表人物。自2007年起开始在晋江连载小说,作品有言情、也有耽美、无CP向。作品多正剧向,语言诙谐幽默,行文流畅,风格大气,善于构建各种各样正常不正常的世界观。3、淮上晋江文学城作者 ,专栏名称淮水之上,2008年11月开始在晋江连载作品 。擅长都市、奇幻题材,2011年因《提灯看刺刀》《提灯照河山》两部曲迅速成名,2013年星际科幻文《银河帝国之刃》将同人文“ABO”模式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2015至2018年《提灯映桃花》《夜色深处》《不死者》《破云》连续四年入选晋江“纯爱十大佳作”。4、天籁纸鸢著名幻想小说作家,有多部脍炙人口的神话、奇幻、古风等架空题材作品,登陆过全国新华书店开卷排行榜和台湾地区图书畅销排行榜。其文风华丽大气,情节跌宕起伏、催人泪下,出版书有《天王》《天籁纸鸢》《犹记斐然》《最后的女神》《奥汀的祝福》《月上重火》等14部小说。5、墨香铜臭原名袁依楣,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代表作有《人渣反派自救系统》《魔道祖师》 《天官赐福》等。虽然创作技巧上有所欠缺,但(包括墨香铜臭在内的90后乃至95后的)新生代作者审美特征的变化、艺术水准的提升都彰显了他们潜在的无限可能。

根据晋江的网友爆料,墨香铜臭的原名应该是叫袁依楣,毕竟墨香铜臭是晋江的签约写手,在晋江被曝出来真实姓名,倒是很值得别人相信的。墨香铜臭(袁依楣)高产杂志写手,七年同人写手。墨香铜臭,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已完结作品《人渣反派自救系统》、《魔道祖师》、《天官赐福》,“品人品文千人千面,无缘不必强求,有缘必再相见。”说到耽美,不得不说一下墨香铜臭,为什么她的小说这么受欢迎呢?首先说一下人物刻画。人是复杂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好人坏人。墨香铜臭的小说就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点。再来说一下故事模式。墨香铜臭的小说,无论是《魔道祖师》还是《天官赐福》,都是分两条线推动剧情发展的,有点类似于电影《神话》的模式。一条是正叙,一条是回忆。两条线相互穿插,往事隔一段就冒出一点,让读者看了恍然大悟,大呼:真相原来是这样!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主角的正能量。最后说一下小说的风格和结尾,墨香铜臭的小说虽然被打上了“虐”的标签,但其实是甜中带虐,无论是平时的对话还是一些人物的小动作,无不带着一种欢乐风。而结尾也并没有强行眼泪,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这点很符合读者的心里预期,起码比女主开玩笑一拍男主男主就挂了那种结局,让人舒服多了

不是,关于墨香是袁依媚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不是。之前是有一个叫袁依媚的人假顶墨香签约,然后就被墨香(本人)和晋江一起把袁依媚(假顶的)告上了法庭。而且当时墨香(本人)被告时证明书上也没有确定墨香就是袁依媚。(有图的,可以去搜,我就不给你们了)

超好看杂志袁依楣

墨香铜臭天籁纸鸢,文笔细腻,故事设定的都很不错,她的文在网上基本上都是口碑很好的。《天神右翼》《天籁纸鸢》《花容天下》《神玉》《风流》等等满座衣冠胜雪,她文里的小受都很强大,很美型,此作者擅长写商战、军事类,代表作《银翼猎手》《千山看斜阳》《听说爱情回来过》;颜凉雨,现代温馨生活类,《媳妇儿难当》《小卒过河》《青沫》这些都是温馨生活类,《生意人》是她写的很不错的一篇江湖文;暗夜行路,文很不错,虐的也多,喜欢他的《北京正午》《我要的不多》《有种你爱我》《燃》狂上加狂,很有个性的作者,喜欢写高干子弟的,嬉笑怒骂都是文章。推荐他的《饲狼》《狱鬼》《惊蜕》张鼎鼎,最近很喜欢的一个作者,她的文算是慢热型,但是都很专业,作者应该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推荐她的《最后一张牌》《三步上篮》《江南岸》金大,也是个很有个性的作者,很狂上加狂感觉有点像,推荐她的《上赶着不是买卖》《小人物》偷眼霜禽,古风文的精灵,推荐她的《春风一杯酒》《薄幸消得有青玉》《陌上花开缓缓归》《几番谷雨透春衫》青衫湿透,文风强悍,文笔很好,推荐她的《205信箱》《秀月街5号》;尼罗,写的都是民国文,不安常理出牌,推荐她的《恶徒》《天真》《残酷罗曼史》风弄,耽美界的教父级了,文风老练,圆滑,推荐她的《太子》《蝙蝠》《凤于九天》老牛吃嫩草,文笔不错,她的个性在于,小受前面总是吃苦的,后面发展的非常好,而且受伤之后坚决不回头。推荐《折翼欲飞》《乐医》《老鬼》;耳雅,亲妈级的人物,很温馨很甜蜜,感情很甜蜜,所以她的文以故事见长,刑侦类写得居多,推荐她的《SCI谜案》《好木望天》《朗月笑长空》,这个作者最近很出名。南枝,最近很喜欢的,她的风格我还没找到,不过挺温馨的,校园文,父子文,穿越类都能写,推荐她的《曦景》《子舒》《冷草咸池》红糖,最近也挺出名的,写了很多温馨文,比如《爱上他》《泡出来的爱情》酥油饼,最近挺红,写了很多幽默的文《网游之演技一流》《朽木充栋梁》等恩顾,她的文风也是比较幽默的,风评很好《当土鳖遇上海龟》《祸害成患妖成灾》苏特,写了很多的文,文风都是满不错的,推荐他的《小明星》《养龙》《观棋不语》易人北,有自己的特色,喜欢写大叔受,而且大多了渣攻贱受类,如《马夫》《面具》《男儿也会流泪》等,个人最喜欢她的《路人》《丑皇》

耽美小说主要出现网络上,毕竟我国对耿美还是不能太接受的,所以只能偷偷的去看小说过瘾了。各大平台还是有高人气写手,并有专门出版渠道,所以我通过一些网友的推荐和作品整理出了五位比较有名的耽美小说家以及他们的耽美小说代表作:

1、墨香铜臭

墨香铜臭,原名袁依楣。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耿美代表作有《人渣反派自救系统》、《魔道祖师》、 《天官赐福》等。而且他的这三部代表作都被制作成了广播剧,动画和漫画,这就证明书粉们对他作品的喜爱程度。

墨香铜臭虽然作品不是很多,但是本本都是精品,我看的他第一本耿美小说就是看的就是《魔道祖师》,甚至于看完小说又去追了漫画,有声小说,后来的电视剧真是一个不落。

2、Priest

Priest,本名刘垚。晋江文学城驻站作者。自2007年起开始在晋江连载小说,作品有言情、也有耽美、无CP向。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耿美作品《逆旅来归》、《终极蓝印》、《镇魂》等。他的《镇魂》也被编剧成了同名网络剧电视剧。

我第一次知道他还是从电视剧《镇魂》,看到一半就去追小说了,太精彩了,是我爱CP!性格差异却能互相吸引,相爱。后面又看了《逆旅来归》和《终极蓝印》简直太爱了,真希望他能喝红牛多写一些呀!

3、淮上

淮上,晋江文学城作者,2008年11月开始在晋江连载作品。擅长都市、奇幻题材,比较有名的耿美作品有《提灯映桃花》、《夜色深处》、《不死者》、《破云》等。

淮上的书可以说文笔真的很好,从书中就看出这是一个有文采有知识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她笔下的角色,人物形象很突出,你能通过她的文字,进而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所以看她的小说是一种享受,不仅仅能让我们看的开心,还能学习写作技巧,多好的一个宝藏作者!

4、风流书呆

风流书呆,晋江文学城作者。耿美代表作有《综琼瑶—善气迎人》、《暗恋指南》、《渣男总有天收》等小说。

看过风流书呆的书之后,感受最深的就一个字“爽”,不是无脑爽,你会发现她在很俗的强攻弱受时又把受写的腹黑厉害,不是那种柔柔弱弱一边倒的那种,反正看的让人很开心。她的文都是有保证的有质量的,优点缺点都明显,但是缺点是无伤大雅的和剧情走向无关的。

5、酥油饼

酥油饼著名网络作者,浙江人。著有《败絮藏金玉》、《重明继焰照流年》、《朽木充栋梁》等有名耿美作品。她的作品多为系列之作,塑造了不少性格各异且极具吸引力的人物。酥油饼的作品文风轻松,其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独树一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接触酥油饼的第一本作品是朽木充雕梁,全程笑到肚子发疼,像是中毒般把嬉闹江湖系列看完,然后又是幽灵系列。迄今为止,在我心里嬉闹江湖系列仍是无法超越耽美武侠的经典。

大大其他题材的文也写的很好,西幻、娱乐圈、灵异……都算得上佳作,剧情流畅,人物性格迥异鲜明,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大大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文风走的都是轻松爆笑的喜剧路线。

《陈情令》这部电视剧在播出后获得很大的成功,捧红了主角团们。但是这部小说的作者却没有那么幸运,据悉她因为非法经营而遭遇牢狱之灾,作为一个这么红的作者,为什么还要以身试法呢?

《陈情令》改编自网络小说《魔道祖师》,是一部在晋江文学城上连载的作品。这部小说自更新开始就受到大批粉丝的推崇,订阅人数超过百万,按照晋江收益一半归作者,文章千字三分的算法,这篇小说能给作者带来的收益就很不俗。不仅如此,因为粉丝多,所以小说底下投币数量非常可观,这又是一笔收入。所以说就整个晋江文学城诸多作者而言,墨香铜臭本人凭借小说获得的收益就非常高,算得上“超一线”作者。但是据了解,墨香铜臭的真名叫做袁依楣,自去年起就有铃铛入狱的传闻,前阵子企查查上更是搜出了与之相关的判决书,虽然判决书的内容没有公布,但卷宗号,因非法经营罪而犯刑法也板上钉钉。有人好奇为什么这么有钱还要以身试法,原因有很多。

我相信很多人即使不说,也是爱财的,谁会嫌钱多呢?《魔道祖师》这部小说非常成功,所以在连载结束后的那几年间几乎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与之相关的东西,很多无关视频的弹幕里也有一堆粉丝在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晋江确实能有收益,但是还可以有别的收益方式,于是墨香铜臭就把眼光放在了出个志这件事情上。所谓个志,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书号的自印书籍,在出售之前宣传书中有很多番外,包括车这方面。实际上个志上也确实有这些,还涉及到未成年人。因为本人参与制作,书籍印刷超过五千本,涉案金额也超过50万,所以墨香铜臭因此犯了刑法中的非法经营罪。

与很多人一样不见棺材不掉泪,墨香铜臭因为巨大的成功与粉丝们的追捧而抱有侥幸心理也是正常的,这就跟酒驾司机一样。作者自己出个志这种行为,多少带点灰色界限,其他人都没事,为什么墨香铜臭有事呢?因为没有书号,也因为参与了整件事情的制作。可能作者本人将这当成是一个小事,只是创作自由。但创作自由有限度,免费和获取利益之间差距很大。高调卖书并广为流传,事情的不良反应已经产生,罪犯犯罪被抓,天经地义。

可能会有人觉得不至于,但非法经营其实很有必要,没有书号的东西就没有审查,书里面的内容如果涉及淫秽色情,涉及邪教,那这几十万金额得荼毒很多小孩子的思想。所以说做人呐,不能太贪心。

我觉得她更像是忘乎所以了,毕竟陈情令的成功给她带来了很多的名气,让她突然从一个只会写书的小作者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使得她有些忘乎所以。

过期杂志叫什么

可以降价出售。《凤凰周刊》是香港凤凰周刊有限公司编辑出版,经新闻出版总署特许在大陆发行,只拥有国际刊号:ISSN:1810-4770(ISSN开头),而没有国内刊号(CN开头),因此无邮发代号,邮政报刊目录上就不会出现《凤凰周刊》,邮局是无法订阅的。《凤凰周刊》杂志社直接订阅,提供正式发票,邮局及快递公司负责杂志的投递。过期凤凰周刊在网上刊登名称和期数,有人会寻找某期的杂志的也可以降价出售。

过期杂志就是当期杂志之前的杂志呗。比如对于月刊,现在是7月份,8月份的杂志已经开始发行可以认定7月份之前的都是过期杂志。过期杂志没有多大利润,但是相对于当期的杂志利润还算比较大的。批发过期杂志 搜一搜 第一过刊。

过刊就是过期的杂志。图书馆会把上一年的期刊下架然后装订成册,重新分类,以合订本形式再次上架,以方便读者查阅。

什么叫过刊杂志

具体是什么杂志,什么名称?

过刊就是过期的杂志。图书馆会把上一年的期刊下架然后装订成册,重新分类,以合订本形式再次上架,以方便读者查阅。

往年的和往月的都叫

书城杂志袁世凯

这是吕碧城在青年时期对其闺蜜说的话,这个一心扑在女权事业上的人,最不缺的便是追求者,而这位23岁就当了最年轻的女校长,最后却没从这些人里面选出一人。

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没多少风流韵事,远不及萧红、石评梅、张爱玲那般有名。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多金,样貌姣好,又有才情,而不熟悉她的人,只知道她终身未嫁,得了一个 “民国第一剩女 ”的称号。

吕碧城,1883年出生在安徽旌德,其父亲是光绪进士,吕家一共三姐妹,各个都是书香门第下的才女,耳濡目染下,吕碧城7岁就能与父亲对诗作画,10岁时与同邑汪氏定下婚约,本是才子佳人的好事,却不想这份婚约并没有眷顾到她的身上。

1895年的一天,吕父去世了,年仅13岁的吕碧城随母亲已从北平出发,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安徽。而映入她眼帘的,却是同族人的窃窃私语,吕家家中无男子,那些昔日慈眉善目的族人,便翻脸不认人的主持起了“公道”。

“家业传男不传女。 ”

光是逐客令还不够,族人唆使劫匪将吕碧城的母亲劫持,母女二人为了不受凌辱,服毒自杀了,幸而被当时外出回来的大姐救了回来。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吕碧城咬紧了牙,事情已至此,她再没有什么可顾虑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她以剑执笔,开始了为母亲和姐妹维权的第一步。

年仅13岁的吕碧城,四处告援,将此事一纸诉讼捅到了当地政府的门下,报刊媒体、父亲亲友的各方介入下, 家中的族人被多方舆论哗然,最终放过了吕家的遗产 。

可谁能想到,这一为自己母亲维权的举动,传到了吕碧城未婚夫那就显然变了样——小小年纪,就知道借用权势呼风唤雨,要是嫁进来了可不得翻天?

如此,13岁的吕碧城便收到了 一纸退婚的协议 , 第一次不成文的婚约, 也给了年幼的她埋下了对恋情无所期盼的种子。

婚约解除后的吕碧城只能随母亲回了娘家,在那个年代,还盛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被退婚更是奇耻大辱,吕碧城和母亲一同寄宿在舅父严凤笙,高墙之内没有诗书,日子过得淡而无趣。

1903年,当时20岁的吕碧城实在呆不住了,便问了问她的舅父,能否去天津女校看看?

彼时正是女权悄然兴起的时代,民国的学校开始渐渐的接纳女子入学,新闻报社渐渐的开始让女编辑入门,吕碧城自然也盼着能去一展抱负,但她这一问却换来了舅父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这一骂,气的吕碧城一宿没睡,第二天她便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车,“富家女连夜出走”的新闻轰动一时,她在火车上一路颠簸,身无分文的她给《大公报》社的方太太写了封长信求助。巧就巧在,这信恰好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见到了,问明缘由之后,英敛之二话没说,就将吕碧城纳入了编辑部。

从《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到《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吕碧城的女权之路在英敛之的帮扶之下越走越顺,《大公报》成了这位女文豪兴女学、倡女权、破夫纲的沙场,她下笔刚毅率性:“民者,国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妇以成家,即积家以成国”。

从宣扬女权到建立女校,英敛之对吕碧城事无巨细,一一帮扶,只是当时但英敛之已有妻室,他的妻子知道了此事后,心中便已经知晓了自己丈夫对这位才情女子的爱慕,英敛之与吕碧城在办公室内畅聊文学,这位正妻便在隔壁偷偷哭泣。

民国才女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林徽因那般,左拥右抱还落个好名声,吕碧城与英敛之的 情感 ,最终也草草了结于“ 发乎于情、止乎于礼 ”的地步。

情路又一次止步了,但事业还没有停止。

1904年9月,在吕碧城的多方奔走下,北洋女子公学成立了。这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所公立女子学校,虽说来这所学校的,大多是官宦、富商的闺秀,但这所贵族学校算是真正意义上开辟了女子上学的先河。

吕碧城也因此被称作了“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与此同时,吕碧城在兴办女学之路上,还遇到了她的另一个贵人——袁世凯。1905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英敛之十分痛恨袁世凯的泄密,《大公报》开始宣传抵制美货, 袁世凯打压不成、拉拢不下,便和英敛之结下了怨 。但吕碧城和袁世凯没有过节,与袁家越走越近,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垂暮吕碧城已久,便举荐其成为了当时袁世凯的女官,也就是总统府秘书。

这便是第三段感情的开始,渐渐决裂的英敛之退出了吕碧城的日常,取而代之的是袁克文的诗词唱和。

袁克文对吕碧城的爱慕之情,甚至还帮吕碧城捡回了一条命,彼时晚清的女革命家还有与吕碧城交好的秋瑾,二人时常以书信交心,当时官府抄家,把秋瑾连人带文书一并带走,并以“密谋革命”之罪将其枪决。

而清廷法务部员外郎正好知晓了下一个被盯上的,恰好是吕碧城,而吕碧城本人也道“夜不能寐,宛如惊弓之鸟”。

袁克文便将此事告知父亲,借着袁世凯一句“若是通信就能定叛国,那我不也判了?”将“书信”大事化小。

吕碧城由此也和袁克文越走越近,游山玩水间,诗词歌会,皆有此二人的身影。只是,即便如此,吕碧城对 情感 的态度依然是片叶不沾身的态度,她对任何人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谨慎。

熟悉她的人,都知她见地超人,守身自洁,不乏称颂她的文人墨客。

这其中,自然也不乏探听她对袁克文看法的人,只是吕碧城却心若止水,对感情透着股清明,她笑了笑道:“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至此,这第三段感情也在她的心里画上了句号。

这世上有比感情更为重要的事,出任机要秘书的她本着一腔热血,试图开启男女平等的先河。她固执且坚定地认为, 在这个世界,当时的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将女性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地位得到认可。

可1915年袁世凯的复辟之路,给吕碧城狠狠地泼了一盆凉水,她就此辞去了女官的职位,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更为先进的文学和人权知识,四年学成归国,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系数整理成书《欧美漫游录》,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

不知是她活得太过通透,还是 情感 对她来说本就是附属品 ,在所有的感情都浅尝即止之后,47岁的吕碧城在1930年皈依了佛门,法号“曼智”。

而又过了10余年,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吕碧城孤独辞世,享年61岁。

“半老徐娘”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可是,你真正知道徐娘是什么人么?

徐娘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皇帝梁元帝萧绎的妻子。

梁元帝就是剿平“侯景之乱”的那位狠角色。他是皇帝中屈指可数的大才子,但是最后却不慎栽在了自己苦心经营的老窝荆州那里,被西魏权臣宇文泰打了个措手不及,亡了国家。

面对灭国的打击,他把自己所藏有的十四万卷图书全部付之一炬,然后留下了那些愤愤不已的名言:“文武之道,今夜尽矣”“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那是发生在公元554年的事情。

等到1300多年之后,在比荆州更北的河南淮阳,同样也有一位愤激青年,冲冠一怒将所作诗词文章付之一炬,他就是袁世凯。

1859年,在清军和太平军交战正酣的时候,一代枭雄袁世凯降生了。

说起来,袁氏家族原本只是河南项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家,和当时中国的大多数读书家庭一样,都是过着半耕半读的朴素生活。

从袁家的族谱,我们可以知道,“志九耀三,保世克家”的辈分规定。

袁家的崛起正是在“三”字辈这里,也就是袁世凯的爷爷辈那里。

如果说袁世凯的亲爷爷,排行老大的袁树三,只考中了个秀才,不足为奇的话,那么袁世凯的二爷爷袁甲三这个听起来颇为熟悉的名字,就是让这个家族兴旺发达的真正龙头了,他接连考中举人、进士,取得了那个时代大多数读书人梦寐以求但根本做不到的功名,自此袁家成为当地豪门,人才屡出。

继袁甲三之后,袁甲三的两个儿子袁保恒、袁保龄也相继博取了功名。前者考取了进士,后者考取了举人,在外做官,都颇有名气。

当然有人可能要说了,人才屡出不假,但那都是袁世凯二爷爷那一支的,关袁世凯家什么事情?

其实,关系大了,因为袁世凯的爷爷们有个非常长寿的母亲,活了虚岁100岁,所以这个大家庭迟迟没有分家,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且袁世凯的亲爷爷袁树三这一支其实也不差,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也是个秀才,作为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中的长门长子,他基本上就是在打理着老家这份家业。而袁世凯的亲叔叔袁保庆则考中了举人,在外做官。

所以袁家有“父子进士,兄弟举人,一门两代四贵人”的美名,一时间传为一段佳话。

袁世凯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他要先按照这条父祖们已经走出来的路子来走,那就是读书、应考、做官这条路,而且这也是那个时代出人头地时,最为主流的一条道路。

命运似乎也一直在把袁世凯推向科举这条道路。

在袁世凯7岁的时候,他被过继给我们刚刚提到过的那位举人——他的亲叔叔袁保庆,从此袁世凯就离开了教育资源有限的项城老家,然后跟随着将自己视若己出的嗣父袁保庆“辗转”于山东济南、江苏南京等地官场,眼界大开。

袁保庆为了让嗣子专心治学,特意为他聘请了当地名师,在济南有博学秀才王志清,在南京有文武双全的举人曲沼。此外,袁世凯嗣母牛氏也出自书香门第,熟读诗书,对袁世凯的功课也常加教导。

在这种情况下,纵然袁世凯再是调皮捣蛋,也不免受到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或多或少的收敛着自己的野性子,开始按部就班做起了文章。

而且袁世凯的文章当中,也往往有惊人之语,看过之后,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气概不凡的感觉。在《项城文史资料》一书中,我们可以窥见少年袁世凯的一些精神风貌:

只是好景不长,1873年,袁保庆病逝在任上。年仅15岁的袁世凯在返回河南故里时,又被我们之前说过的,早年考取进士,当时已经成为朝廷二品大员的堂叔袁保恒给看重,认为袁世凯是个可造之才,家族的兴旺说不准就得指望这个孩子。

于是,袁保恒就做出让袁世凯到北京读书的决定,并且委托自己的二弟,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举人,当时已经在北京任职多年的袁保龄来监督袁世凯的学业。

要知道,在袁保恒、袁保龄兄弟办的家学那里,请的老师都是京城响当当的名师。写字、作诗、文章这三个方面,各聘有一位举人,袁世凯能去那里读书,也真是一个福分。

可能是连续经历了嗣父、生父去世的噩耗,袁世凯一下子由以前的浪荡公子变得成熟起来。对学业的态度更是来了180度大转弯,他不再是被人推着学,而是主动刻苦学习起来,他可能期待着,未来可以像父祖一样,考中举人,甚至进士,博取功名,撑起袁家的门面。

而在北京的袁保龄,本来觉得自己的这个侄子文才一般,资质一般,但是看到侄子如此努力,加之的确有所进步后,也就不由得向大哥保恒夸赞起了袁世凯,认为他颇有长进,可堪造就,竟属于中上美材了。

眼看着三年一届的乡试即将到来,袁世凯也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为了获得乡试资格,他走了“捐监生”这条道路,直接越过了秀才的门槛,万事俱备,只欠一试。

照着这个趋势,袁世凯考个举人应该不成问题了。

科场 两失意

1876年秋,丙子科乡试的帷幕徐徐拉开,袁世凯怀着忐忑的而又激动的心情从北京返回河南,参加秋闱大考。

考试的结果是令袁世凯大失所望——名落孙山。

但是科举时代,一战成名的人少之又少,中举的路都很漫长,即使是像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也是考了多次,直到29岁才中举的。所以两位堂叔还是督促袁世凯继续回京学习,期待来日方长。

令人惋惜的是,袁世凯这次只在北京多呆了一年左右,就随袁保恒回河南办差了。

当时的河南可谓赤地千里,传说中的光绪年间大旱灾就是在那会愈演愈烈的。袁保恒回乡的目的正是要受命赈灾。大灾之后往往伴随着大疫,袁保恒最终就是病逝在了这个位子上。从那那时起,袁世凯就没有再回京读书。

回乡之后的袁世凯着实浪荡了一段时间,不过两位堂叔早已经把他引上了“科举”的正途,不久,袁世凯就利用分家得来的财产,常住在河南淮阳,搞起了两个“文社”:“丽泽山房”和“勿欺山房”。他整天和一群文友切磋诗文,连当地太守也被他吸引过来,一时间,名声在外,俨然是一个“文坛领袖”的派头。

于是,信心倍增的袁世凯又开始积极着手第二次乡试大考——1879年乡试。

考的结果如何呢?想必聪明的你已经猜到了!

民国初年的著作《容庵弟子记》就记载了袁世凯当时的心境:

彼时自诩甚高的袁世凯,在看到平日中不如自己的两位学友都榜上有名,而自己则再一次谜一样的名落孙山后,一时间大怒不已,不平之下,就产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像 历史 上的梁元帝一样,迁怒于诗文,然后一把大火,将曾今的引以为豪的文字付之一炬。

只是亡国的梁元帝是真的无力回天,而激愤的袁世凯则可能是涅槃重生。

武功胜文质

晚清是个特殊的时代,像曾国藩、李鸿章、袁甲三这些靠科举入仕的文人,都纷纷受命操起了兵戈,出将入相,诞生了一批文武兼备的实力派人物。

袁世凯本就是在父祖们和捻军、太平军互相攻击的时代大势中降生的。甚至连他的名字的由来,都与军政大事有关。袁家人正是在收到袁世凯叔祖父袁甲三胜利攻占捻军重镇凤阳的消息后,才结合“世”字辈,给他取名“世凯”。

据说,袁世凯五岁时,在看到捻军围攻袁寨的情景时,毫无惧色,天生胆大好兵。

少时跟随嗣父袁保庆在南京时,袁世凯就从自己的那位文武双全的老师曲沼先生那里受益良多,曲沼曾教袁世凯拳脚功夫,这正应了袁世凯的爱好,刀马娴熟对于袁世凯来说不在话下。

偶得闲暇,袁保庆也会把官场的一些心得讲给袁世凯听,并且著有《自乂锁言》诸文,使得少年袁世凯早早就对官场门道有所了解。

等到他在北京读书时,又非常喜爱读兵书韬略,对于以谈兵而著称的《左传》,他更是喜欢。平常也常随堂叔袁保恒处理一些日常政务,在河南赈灾时,吃苦耐劳,处理袁保恒遗留政府更是井然有序,非常得力。

其实对比袁世凯早年的事迹,不难看出,袁世凯是个“武功胜过文质”的人物。他打小就对于军政事务的有谜一样的兴趣。常言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兴趣,才逐渐生成了一个知兵懂政的干练之才。

等到科举之路遇阻的时候,他才有能力转过弯来,换个思路,何不效仿父祖,效仿前人,走军功这条道路呢?这对于深谙官场路数,又有不少人脉的袁世凯来说,是一条切实可行的,也是一条颇为经济的路子。

赴朝的际遇

科考失败一年后,袁世凯于1880年冬,辗转投奔了驻防在山东蓬莱的吴长庆那里。

吴长庆曾经是袁世凯嗣父袁保庆的拜把子兄弟。1873年,袁保庆病逝在任上,袁世凯年少,还是靠着吴长庆等人料理的后事。对于袁世凯,吴长庆自然非常照顾。

起初,吴长庆让袁世凯做个营务会办,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相当于挂职领饷银。为什么这样做呢?

吴长庆本人其实也是举人出身,身逢乱世,才搞起了军队,成为庆军的头子,号称儒将。他希望袁世凯可以继续考取功名,走科举这条路子,所以就不给他压什么担子了。并且还把自己幕府的秀才张蹇推荐给袁世凯,指导袁世凯学业。值得一提的是,张蹇日后考中了状元。

袁世凯当时呢,其实也是抱着边走边看的心理,两边下注,一方面想在军队干出一番事业,另一方面,还对科举抱有不甘之心。这从他给家人的信中可以看出一二:

这封信是袁世凯在山东登州庆军营中发出的,彼时是1882年3月份,他在离家到军营奔前程已经有1年多了。再过半年,就又是一个乡试大考。他希望能把军营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推掉,专心备考。然后考中举人。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只是世事多变,到了7月份时,朝鲜政局突然生变,清廷收到求援信息后,怕日本人生事,就果断要求吴长庆率领庆军登船赴朝,应对半岛局势。当时事情非常紧急,光绪皇帝亲自下令。吴长庆也正是用人之际,有军政之才的袁世凯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脱身考取功名。于是随着吴长庆到达朝鲜。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次朝鲜之旅打开了人生的新方向,彻底断了他科举的路子,而终于开启了他走军功发家的道路。

由此看来,生于书香门第,一心想着循着家族老路,出人头地的袁世凯,最终弃文从武,另辟蹊径,其中缘由并不是可以一笔带过的事情。

科场上的失意,启发了急于求取功名的袁世凯,那就是可以尝试一下自己的志趣所在——军功这个方向。而这一尝试在合适的时机,竟然真就开启了袁世凯开挂一样的人生,这是连他本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主要参考文献:

[1] [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一

[2] 苏全有,贺科伟编. 袁世凯传.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 [民国] 沈祖宪,吴闿生.容庵弟子记(卷一).1913

[4] 《环球人物》杂志编.往事如烟:民国政要后代回忆实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 傅文永主编.《项城文史资料》总第16辑 袁世凯家族诗文辑

[6] 青谷,林言椒编著.袁世凯.三联出版社

持续推出 历史 系列文章,欢迎您的收看,谢谢您的支持,下次再会

  • 索引序列
  • 袁依楣写过什么杂志
  • 超好看杂志袁依楣
  • 过期杂志叫什么
  • 什么叫过刊杂志
  • 书城杂志袁世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