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是多少
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是多少,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07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具体发放金额以及发放标准,可以咨询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是多少。
2022全国城市低保标准是每人每月722元,同比增长,乡村低保标准是每人每月542元,同比。但由于各地方案不同,因此标准不一,各地2022低保标准如下:
1.海南
海口城乡低保标准为610元/月,三亚城乡低保标准为700元/月,除海口、三亚外,各市县城市低保标准为61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为530元/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800元/月。
2.贵州安顺
2022年全市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683元/人、月,平均增幅;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5298元/人、年,平均增幅。其中:西秀区、平坝区、开发区、黄果树城市低保标准为705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为5316元/年;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城市低保标准为66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为5280元/年。
3.江西
我省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为825元,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为600元。
4.河南洛阳
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40元,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20元,全市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210元。月人均补助一类400元、二类210元、三类185元。
5.广东江门
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950元(比2021年提高18元),各县(市、区)低保月人均补差城镇不低于713元,农村不低于57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低保标准的倍确定,提高到每人每月1520元。
什么条件才可以申请低保呢?
1.一个家庭中具备劳动能力的成员因为某些原因丧失了劳动能力而失去了生活来源,这个可以申请;
2.在农村居住,但是没有土地,且没有劳动能力不具备劳动赚钱的能力,没有生活来源,这样的可以申请;
3.光荣复原的军人会回农村,因为伤病和其他原因没有生活来源的或者是生活水平低于正常标准的可以申请;
4.老人、儿童的赡养人和抚养人本身生活就比较困难,这样的也可以申请。
2022年低保户多少钱一个月因地区不同而不同,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并不一样,所以补贴发放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为496元每人每月,有的城市低保最低标准为620元每人每月,并且有的还设置了一档、二档、三档等护理补贴,因此具体的补贴标准需要到当地相关部门或者当地政府官网进行咨询和了解清楚。
1、宁夏银川
银川市农村居民标准由每年每人4560元提高到4660元,月人均补差C类对象增加20元、B类对象增加28元、A类对象增加40元;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由每月每人620元提高到660元,月人均补差增加40元。
2、四川
四川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为415元/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为615元/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低限为540元/月,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低限为800元/月。
3、安徽合肥
安徽省合肥市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城乡统一为806元/月/人。
4、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为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月每人546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月每人832元。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暂不调整:C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每人每月80元;B类(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每人每月320元;A类(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每人每月800元。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40元,全市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不低于355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月每人420元,全市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不低于210元。月人均补助三类180元、二类210元、一类400元。
5、河南开封
河南开封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为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月每人546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月每人819元。照料护理标准依据服务需求和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分为全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三档,分别按照当地重度残疾人照料护理补贴标准、上年度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6和1/3执行。
6、浙江杭州
浙江杭州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102元。
7、山东济南
山东济南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为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1356元/月提高到1492元/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每月1179元/月提高到1356元/月;济南高新区、历城区、天桥区、槐荫区、市中区五区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1560元/月。
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为三档,全自理人员标准由231元/月提高到255元/月,半自理人员标准由385元/月提高到424元/月,完全不能自理人员标准由770元/月提高到847元/月。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676元/月提高到770元/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904元/月提高到995元/月;济南高新区、历城区、天桥区、槐荫区、市中区五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995元/月。
8、湖南株洲
湖南株洲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为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倍设定。
五县市区包括醴陵市、炎陵县、茶陵县、攸县、渌口区,这些地方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4320元/年提高到不低于4600元/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550元/月提高到600元/月。城市五区包括经开区、石峰区、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这些地方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600元/月提高到650元/月。
注:最低生活保障金具体发放金额以及发放标准,可以咨询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07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22元、542元。
今天上午,民政部举行2022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第二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和第三季度相关工作安排。民政部新闻发言人贾维周介绍,民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相关工作,守牢守好民生底线,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民生兜底保障方面,民政部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会同财政部部署各地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大未参保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
截至6月底,全国共实施临时救助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亿元;对因疫遇困群众实施临时救助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亿元;对未参保失业人员实施临时救助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1925万元。
贾维周介绍,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07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22元、542元,同比分别增长、。
贾维周介绍,民政部将会同财政部修订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直达和过程监管,加强与乡村振兴部门动态监测数据共享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易返贫致贫人口纳入救助范围。截至目前,共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民政部还将以“人情保”、“关系保”整治为重点,启动为期4年的综合治理工作。
低保户的申请条件是什么: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一)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二)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八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一)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二)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管理审批机关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也可以给付实物。
徐承华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城市水系规划的背景及意义
自古以来,人类的文明与水共存。由于江、河、湖、溪、海具有取水之便、通航之利,滨水地带往往从人类最初的栖憩之地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商贸文化的密集之域。水是城市的命脉,河流蕴藏着城市的历史。
城市水系具有提供水源、防洪排涝、接纳污水、生态涵养、交通运输、休闲游憩等诸多功能。水系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水系是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资源和环境载体,水系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于城市水系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一些城市陆续开展了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与研究。由于各地编制的城市水系规划基于编制部门和服务对象的多元性,规划目的不尽相同,编制方法亦有差异,总体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
城市水系作为贴近人民生活并与之息息相关的资源,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彰显城市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生态环境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及政府部门逐渐认识到水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显著地位,认识到水系对城市的规划建设意义重大,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被提到议事日程。
编制城市水系规划是用好水资源、建好水环境、推进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要求,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适应社会经济新阶段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而,城市水系规划应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规划之一。编制城市水系规划将是规划师面临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
二、城市水系规划的内容
城市水系规划应以注重生态建设、引导环境改善、提升城市形象、服务社会经济、构建人水和谐为目标。城市水系规划应从单一的工程规划走向统领水系保护和建设的综合性规划,体现城市水系的诸多功能要素。
基于对城市水系规划的重新解读,城市水系规划着重涵盖以下方面:
(一)合理水布局
城市依水而建,水与城的关系非常密切,水系空间的形态影响着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因此,水系网络应成为城市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城市水系网络连通及形成连续水网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城市的河网布局结构,确定主次河道及水面,构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的城市水网络系统。
规划应对现有的河道重新整合,对不合理的河道走向进行调整,提出需沟通及新增加的河道。使河道与规划道路相协调,在河道走向布置上注意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保障水安全
水安全是城市水系的前提,水安全包括饮用水源安全和防洪排涝安全。
城市水源安全是城市水系规划的首要任务。水系规划中应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提出城市水源的总体布局,明确备用水源,保证城市供水取水的水资源,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对城市水源地尽量减少其他水体功能设置,避免对水源水质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防洪排涝保障城市安全是城市河道的主体功能。水系规划中应根据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提出的布局,反映与水系有关的防洪排涝规划工程措施,同时协调与其他工程设施的矛盾。
(三)改善水环境
水环境良好是实现人水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水质是水系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如今,水污染已成为很多地方发展中的共性问题,由于水质下降而影响水系的正常及持续利用,并且污染河道的水质恢复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城市水系规划中的水环境规划应遵循“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原则,从外源控制(截污纳管、面源控制)、内源控制(底泥修复)、河道水源补给(配水、再生水、雨水利用)等方面提出河网水质治理对策。除传统的排水规划外,还应综合运用生物治理技术,对污染源进行治理,辅之河道配水、复氧等措施,恢复河道自净能力。在实施河道两岸截污、河网配水前提下,采用水体修复技术(人工浮岛、河道生物及移动式曝气设施等)以改善河网水质。河岸应注重生态性,避免浆砌,提高透水性,形成地下水与河水的自然循环,为水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建设水景观
水景观是城市自然景观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水景观规划应形成“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城景交融”的独具城市特色的景观体系。应与城市水系相结合,展现多姿的水景观;与城市功能区相结合,营造丰富多样的水景观;与城市绿地相结合,建立绿色网络体系;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塑造富有个性与地方特色的景观体系。
通过河道景观评价,确定河道景观分类。将河道细分为重要景观河道、次要景观河道、一般景观河道等,针对各类河道提出景观规划重点与设计引导。分别利用水体形态、河岸处理、沿河植被、滨河建筑界面、视线通廊、夜景灯光、景观节点等设计元素,引导城区河道景观的构筑。
在确定城市河道的平面线形时,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道断面收放有致,使城市河流重归自然状态。在景观规划中充分利用河道两侧控制的不少于15米的绿化带,以此作为联系城市各类公园绿地、广场开放空间、生物物种迁徙的纽带与通道,成为市民就近健身、游憩、休闲的场所。
(五)体现水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文化源远流长,类型丰富多样。水系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城市深厚的人文沉积和千年的文化传承。通过对河道沿岸各种河道文明、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挖掘、保护、开发河道沿岸古迹的内涵韵味,将无形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形体,并结合现代文明,突出历史文化特色,突出民俗文化、突出水文化的多元化,与时俱进创造新的水文化。
城市的许多文化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如饮水文化、用水文化、治水文化、嬉水文化、求水文化、消水文化、探水文化以及与水相关的商贸文化、航运文化、桥文化、坝文化、河岸建筑文化等。每条河道都有其独特的衍生文化,应通过对各种特色文化的综合把握,提出河道文脉的总体空间架构,并运用多种文化载体,在水系中加以反映。
(六)发展水经济
水经济就是将城市水系的景观、环境、工程等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如环境优美的河道带来两岸土地及房产价格的增值,开展水上旅游活动等。而水旅游则是发展水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系给城市带来灵气与活力,水是最不容缺失的旅游要素之一,水旅游能为城市旅游增添浓墨重彩。水旅游是水系和景点的紧密结合,河流的良好环境和沿岸的独特风貌共同构成了精彩多姿、内涵丰富的旅游内容。开展水系旅游不仅能体现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水旅游规划需要和城市旅游事业规划及其他的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密切结合,协调发展,构建内通外联的整体水上旅游网络。按照水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选择具备一定旅游价值的河道,将单个景点景区串联成链,以水路和陆路交通结合的方式,形成流畅的旅游线路。通过合理的游线组织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开展,形成宏观上具协调性、微观上具异质性,适合不同需求的城市河道水旅游系统。
(七)有序水空间
人类与生俱来就具有亲水性。依水而居、面水而乐的生活场景是人们向往的一种境界。随着城市经济基础的逐渐雄厚,滨水地区的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亲水经济的现象。
滨水空间是水系空间向城市建设陆地空间过渡的区域。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为开展滨水公众活动的场所来体现其公共性和共享性;二是通过水环境、绿化景观、建筑景观的交相辉映来展现和提升城市滨水空间形象;三是作为滨水生物通道和面源污染拦截场所来体现其生态性。
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应作为彰显城市魅力的窗口,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安康,应体现城市的公平,让更多的人享用城市最美好的环境。
水系规划对滨水地区开发提出规划引导及框架性的城市设计指导。根据河道的特点及功能,控制两岸绿线的最小宽度和常规宽度。在保证步行连贯性的同时,结合周边土地开发形成丰富的河岸空间,在确保城市规划确定的河道蓝线、滨水绿线前提下,提出视线通廊、滨水界面等景观空间要求。
三、杭州市水系规划编制
基于以上分析,杭州市水系规划编制着重水系总体布局、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滨水空间控制等内容。
(一)合理水布局
杭州,有江、有河、有湖、有湿地,又邻东海,是一座“五水共导”的江南水乡城市。市区内河道纵横交织,湖塘星罗棋布,形成了特有的水系脉络肌理。河湖水系养育了一方百姓,也使杭州成为钟灵毓秀之地。
根据水资源和水系空间分布,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构架杭州市城区水系的空间总体结构为:江河为轴,湖溪为核,五片三级,互联成网。
即以钱塘江和京杭运河构架城区水系空间发展的主轴线,以西湖、湘湖和西溪湿地为重要核心,按照河网水系的水位特征,将城区水系划分为五大片区,即运河水系片、上塘河水系片、下沙片、上泗片和江南片。按照河道在安全、环境、文化、景观、经济、滨水空间等方面的权重,将城区河道分为主干河、次干河和支河等三个级别。注重“点线交汇、连片成网”的整体水系互联方式(图1)。
图1 城区水系空间结构图
(二)保障水安全
杭州市的饮用水源来自钱塘江和太湖流域的东苕溪。水系规划中明确了城市水源取水口的位置,提出水源保护的要求,划定了取水口上下游沿岸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对其他有关水系的规划应避免对取水口的不利影响。
杭州市的防洪主要是钱塘江的江河洪水。而市区涝水排泄方向主要是杭嘉湖东部平原和钱塘江。按照钱塘江及城区内部地形、地势的排水条件,将城区范围内的防洪排涝分区划分为运河水系片、上塘河水系片、上泗片、下沙片、江南片等。确定了主干排涝河道及排涝泵站。
(三)改善水环境
杭州市的水系属平原河网,流速极低,河流的自净能力很弱。通过引入客水进入城区河道,增加流量对污染河水进行稀释,亦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引配水工程以钱塘江作为城区河道的配水水源,形成“钱塘江(上游)—运河—上塘河—钱塘江(下游)”的河网水体循环系统,对上泗片和下沙片河道也引入钱塘江水源进行配水,同时通过钱塘江八堡泵站、七堡泵站等设施,尽快外排城区河水入钱塘江,减少污水进入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的可能性。
按照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对污水管道建设的要求,加强河道两岸污水管道建设,拦截排入河道的污水,建设老城区的中河和东河污水重点截流区。明确将城西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再生利用到运河水系作为补给水源。利用天然水面建设三墩湿地公园、城西湿地公园、西塘河湿地公园等,对周边的污水进行处理。建设老城区的中河和东河初期雨水重点治理区。建设庆隆片区重点生态河道修复区、城北公园重点生态河道修复区、丁桥重点河道生态修复区等。建设西溪湿地生态示范基地。
(四)建设水景观
水景观的布局结构为:“两带、三面、十一廊”。
两带:运河景观带、钱塘江景观带。
三面:西湖景观面、西溪湿地景观面、湘湖景观面。
十一廊:确定对城市景观产生重要影响的主次干河流景观廊道。包括余杭塘河、上塘河、五里塘河、沿山河、西塘河、中河、贴沙河、和睦港、北塘河、五堡直河、官河等。
按照城区河道的不同类型,分为自然风光区段、人工环境区段、历史风貌区段、商业办公区段、文化教育区段、工业区段等,对居住区内的河道景观以美化、绿化为主,强调游憩、休闲功能,营造优美宁静的居住环境。对公建中心的河道强调开敞性、共享性,以水为特色营造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结合城市广场等开发空间,开展各种亲水城市活动,如运河文化广场、城北体育公园等。对历史街区和古镇的河道以保护与恢复原有功能为主,强调文化性、开放性,如长河历史街区、西兴历史街区、三墩古镇等。
(五)体现水文化
按照杭州河道的文化内容和载体,确定“一轴兴五片,两带连四区,三块风水地,六点特色显”的杭州水系文脉总体空间架构。
一轴:即钱塘江现代文化发展轴,引导现代文明的潮流。
五片:结合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确定的之江度假区、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火车东站、下沙副城五个现代文明片。
两带:即京杭运河和萧绍运河两条历史文化带,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
四区:四个文化资源聚集的历史文化区,即主城老城区、萧山老城区、半山历史文化区、三墩历史文化区。
三块风水地:指西湖风景区、西溪湿地、湘湖旅游区等三个风水宝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杭城雅文化兴盛的源泉。
六点:即六个水文化节点,指长河老街、西兴老街、运河的拱宸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运河与小河交界处的小河直街这四个以清末民初杭州城市风貌为特色的文化节点,沿山河与五常河交界处的一个反映历代杭州城市风貌的留下历史地段文化节点,备塘河的一个以民国时期杭州城市风貌为特色的笕桥近代文化节点。
(六)发展水经济
“东方休闲之都,人间幸福天堂”(Waterside,Heaven site)是杭州旅游城市品牌理念的口号,其中“Waterside”强调了水的重要地位,“Heaven site”则体现了优质感受。在结合杭州旅游总体定位基础上,突出“水”在营造滨水天堂中的决定性作用,树立充满号召力和竞争力的水旅游形象。
规划充分挖掘水旅游资源,从较为狭窄的西湖、西溪、运河、钱塘江等水旅游重点向外延伸,由点及面地带动整个水系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形成流畅的水旅游网络,使杭州不仅有“水”的资源,更有“水”的旅游产品,使“水”成为旅游者对杭州城市的第一感知。
围绕西湖、西溪湿地、运河、钱塘江、湘湖等五大水旅游点,构筑以西湖为水旅游发展中心、以京杭运河和钱塘江为双轴、以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及湘湖休闲商务旅游区为三片的水旅游空间发展结构。塑造生态水都、人文水都、繁荣水都、生活水都的理念,提出四个可分可合的游览主题:自然体验游、历史人文游、都会时尚游、水乡风情游等。
规划中提出的余杭塘河旅游线路、运河旅游线路、上塘河旅游线路已作为杭州市的三条水上黄金旅游线路于2008年国庆节推出。沿途可将西溪湿地的清丽细致、余杭塘河的漕运文化、上塘河的田园风光、京杭运河的古老文明、钱塘江的大气壮阔等悉数体验。
(七)有序水空间
水系规划提出滨水空间规划引导。包括通则、一般规定、开发控制、开发引导等部分。其中一般规定包括功能要素、生态要素、景观空间要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交通通路等。
在水域控制线外控制一定宽度的滨水绿化带,滨水绿化带的范围通过划定滨水绿化控制线界定。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宜布置为公共绿地,绿化应有足够的公共性和连续性,并结合滨水绿化控制线布置滨水游憩道路。
滨水区规划布局应保持一定的空间开敞度。因地制宜控制通往岸线的交通、绿化及视线通廊,通廊的宽度宜大于20米。滨水区每隔200~250米应设置可直达水边的公共通道。与河道平行设置的道路与河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滨水空间的环境需要。
在滨水绿化带外控制一定区域作为滨水建筑控制区。滨水建筑控制线与滨水绿化控制线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滨水建筑控制区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水体自然特征、天际轮廓线、观水视线以及建筑布局对滨水景观的影响,应有利于滨水空间景观的塑造。
四、结语与思考
城市水系规划应通过“合理水布局、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体现水文化、发展水经济、有序水空间”等规划目标的定位,实现城市水系“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总目标。
城市水系规划涉及水文、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市政工程等诸多领域,是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共同耦合的结果。城市水系规划应从单一的工程规划走向统领水系保护和建设的综合性规划,将各专业从不同角度完成的规划进行有机衔接,对涉及水系的基础设施进行协调,避免冲突和矛盾,使各专业规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体现规划的整体性、安全性、历史性、协调性和综合性。
城市的水系规划编制,宜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水系规划,相当于总体规划阶段;第二阶段是单条河道的规划,相当于详细规划阶段。在城市水系规划的框架下,再编制单条河道的规划,将城市水系规划中的有关理念及方案予以具体落实。
应通过各地城市水系规划的实践,建立城市水系规划的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制定适用于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办法及技术导则,为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填补国家在城市水系规划理论方面的空白。
参加本项目的还有汤海孺、高群、毛斌、冯一军、蒋江峰、桂明、杨毅栋、丁小平、黄文柳、陈玮玮、龙彦等。
.3创新发展的布局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国际化,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从自然因素让位给智力因素,创新能力愈益成为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杭州要保护和发展其为浙江省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城市的战略作用,必须着力增强创新功能,真正成为“求知创业”的天堂。增强创新功能,首先要培育和增强创新源,其工作重心更多的是指创造吸引人才、资本等先进要素的机制和环境。 4.城市建筑 打好“品位牌”,彰显艺术特征。城市应当成为开放式建筑工艺品博物馆,绝大多数城市建筑物都应当按照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标准来打造。市政府、车站、学校、艺术馆等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要按照建筑工艺品的标准来设计和建设;临街建筑物应当讲究优美的造型、漂亮的外观、柔和的色调。整个城市和每一条街道都要对建筑物的风格、造型、色调、高度等因素有明确的要求,反对出现建筑造型的克隆和雷同,赋予城市建筑物文化艺术生命,努力建造中西合壁、富于特色和个性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十分密切。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5.现代生态规划的内涵 现代生态规划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或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的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从整体效益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想协调,并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现代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还不是很成熟,生态学的3个基本原则基本上可以作为现代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 整体性原则。无论是生态建设还是生态规划,都十分强调宏观的整体效益,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益的提高,也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中某一方面效益的增加,而是谋求经济、社会、环境3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并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全局性。 循环再生原则。将自然界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富集、转化、分解和在生过程应用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及生态规划中,使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获得最佳利用,从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人类健康几居住环境,使废弃物对环境与人类的危害降至最底。 区域分异原则。生态建设与生态规划均强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地域分异,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指定不同的生态建设和生态规划方针,对不同的资源采取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6.生态城市设计 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实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拥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的特点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点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的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 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的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 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是使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 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设置中央绿地。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7.结论 总之,城市规划是科学严谨的,是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中值得深思的课题,为将来留下什么样的建筑艺术,为人们的生活打造什么样的生活氛围,为可持续发展做什么样的努力。关注城市规划,是每个设计师应该做的,也是我们这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试论城市规划要点 引言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是现在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打好“文化牌”,彰显文化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纽约、芝加哥,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处处折射出城市的文化,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历史。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否则,城市一旦失去历史陈迹,犹如人失去鲜明的个性,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1.规划与人文精神 城市规划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发表的《雅典宪章》中提出的,里面提出的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将近半个世纪。这种功能主义的原则,一方面向古典建筑学派提出挑战,使城市规划、建筑开始从古典的放射、圆形广场一类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功能主义又使城市规划、建筑逐渐陷入机械主义,它刻板地分区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破坏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结果是使城市形态单调、布局混乱、建筑雷同。尤其是功利主义的影响,城市空间因最大限度的商业性开发,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城市在抛弃了人文精神的同时,便从“文明中最伟大的创造”变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坏”,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 20世纪60年代,重新关注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理念开始复苏。与此同时,国际规划、建筑界人士开展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研究,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城市人民”。这表明,城市人文精神将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复兴与再生,人文因素将是21世纪城市文明的灵魂。 人文因素在中国的造城运动中是历史悠久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中国城市运动中的代表作之一,彰显出皇权的气势和霸气。现代的城市建设也需要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在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城市打造一种文化的底蕴。 建筑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1990年6月2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七次大会发表了《蒙特利尔宣言》。其开头一行是:“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世界建筑史表明,人类的建筑活动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数是由于建筑艺术的魅力营造出来的。建筑是时代的象征。希腊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世界著名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神庙。卫城建筑群是雅典这个黄金般的古典时期的纪念碑,是雅典全面繁荣昌盛的见证。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主要是国家性的大型建筑,有些是专为荣耀路易十四或他的政权。这个时期建造的卢浮宫东立面、旺道姆广场、凡尔赛宫及园林,都体现了路易十四“伟大的时代”的“伟大的风格”。建筑语言常常是民族的语言,是凝固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香港大楼,他以“中文的构思、英文的设计”,使这幢大楼渗透着深刻的人文含义:塔身,象征着雨后春笋;风格,体现了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精神;楼的外表面,展示出宝石图案。有学者说,巴黎人民很大程度上是巴黎的建筑语言场教养、熏陶和塑造出来的。维也纳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大师;德国的一批具有艺术特色建筑群和浓郁人文精神的城市,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哲学家、科学家、音乐家。城市的建筑具有强大的人文精神功能,一座有个性和人文魅力建筑的城市能提示城市的广大居民,提升这座城市的文明素质,使这座城市有自信心、活力和发展的推动力。
1、注意语言表达虽然科研论文可以说是对他人“讲故事”。但与一般的故事不同之处,个人认为,主要在于逻辑性与连贯性。表达方式应以顺叙为佳,不宜像诗歌、散文、小说之类的文艺作品,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内容详略得当。该简略之处就要言简意赅,该详尽之处就要清晰全面,不要写成“流水账”,也不要写成“意识流”。结构要合理。可以按“提出问题(立论)→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总体思路来谋篇布局。摘要、正文和结论的相关内容,要前后呼应。语言通俗易懂。论文是给别人看的,不要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就一定知道。要使用书面语言,避免使用网络语言。语句长短合适,少用累赘的长句与跳跃的短句。遣词要恰当得体。比如,“推测”、“推断”与“推定”,语气是有所不同的(在英文文献中,常用的是suggest、indicate、maybe之类“容他性”的词语)。注意错别字。避免因一时的疏忽大意,而留下缺憾。比如,将“风云二号”写成“风韵二号”,“碳酸盐”写成“碳酸岩”。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要分号与顿号不分,一“逗(号)”到底等。建议同学们在闲暇时,可以多看看汉语言工具书。同时,也呼吁素质教育阶段,要切实重视母语—汉语的教学质量。2、数据、术语严谨规范严谨规范,是科研论文的主要特征之一。数据分析,避免“张冠李戴”。对数据进行判别时,不要将属性为A的对象,用B作为参照标准。计量单位,要符合国家标准或者相关行业规范。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并不是小数点之后位数越多就越精确,而是要与获得数据的方法手段结合起来。比如,利用一台精度为5%的仪器进行观测,数据应写成“19”,而不是“”。不能简单地照搬仪器报出值。高于检测上限、或低于检测下限的数据,应该用“>检测限”、“<检测限”、“未检出”或相应的英文缩写等表示。标注要详实。比如,采样位置图,应该有比例尺、方位、坐标、图例及说明等参数。图版中使用专业符号、代码表示对象时,应该附注相应的文字说明。
1.学费标准
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
2.奖助学金
(1)我校建立多元奖助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其它各类奖学金,实行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津贴、专项帮困补助等制度,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支持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2)为鼓励优秀本科生报考,学校设立新生学业奖学金,符合奖励条件的新生入学当年即可获得12000元的学业奖学金。
(3)为激励研究生努力学习、潜心科研,学校还设立了出国(境)访学“启 航计划”奖学金、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创新成果奖励、科研基金、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等专项经费。
(4) 除学业奖学金(包括优秀新生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外的奖助学金,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非全日制研究生原则上均可以享受。各类奖助学金申请资格、资助额度和发放办法以学校最新公布文件为准,具体情况请及时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以上是环球青藤小编为考研学生整理的中国航空研究院623所工程力学专业2020考研生学费和奖助政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考研院校调剂信息尽在本平台,欢迎关注了解哦!
研究生写论文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生发表论文是非常常见的也是必须的一件事,但是很多研究生初次接触论文的时候难免会出很多错误导致投稿难。那么研究生在写论文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总结了如下一些技巧。1、 注意语言表达虽然科研论文可以说是对他人“讲故事”。但与一般的故事不同之处,个人认为,主要在于逻辑性与连贯性。表达方式应以顺叙为佳,不宜像诗歌、散文、小说之类的文艺作品,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内容详略得当。该简略之处就要言简意赅,该详尽之处就要清晰全面,不要写成“流水账”,也不要写成“意识流”。结构要合理。可以按“提出问题(立论)→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总体思路来谋篇布局。摘要、正文和结论的相关内容,要前后呼应。语言通俗易懂。论文是给别人看的,不要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就一定知道。要使用书面语言,避免使用网络语言。语句长短合适,少用累赘的长句与跳跃的短句。遣词要恰当得体。比如,“推测”、“推断”与“推定”,语气是有所不同的(在英文文献中,常用的是suggest、indicate、maybe之类“容他性”的词语)。注意错别字。避免因一时的疏忽大意,而留下缺憾。比如,将“风云二号”写成“风韵二号”,“碳酸盐”写成“碳酸岩”。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要分号与顿号不分,一“逗(号)”到底等。建议同学们在闲暇时,可以多看看汉语言工具书。同时,也呼吁素质教育阶段,要切实重视母语—汉语的教学质量。2、数据、术语严谨规范严谨规范,是科研论文的主要特征之一。数据分析,避免“张冠李戴”。对数据进行判别时,不要将属性为A的对象,用B作为参照标准。计量单位,要符合国家标准或者相关行业规范。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并不是小数点之后位数越多就越精确,而是要与获得数据的方法手段结合起来。比如,利用一台精度为5%的仪器进行观测,数据应写成“19”,而不是“”。不能简单地照搬仪器报出值。高于检测上限、或低于检测下限的数据,应该用“>检测限”、“<检测限”、“未检出”或相应的英文缩写等表示。标注要详实。比如,采样位置图,应该有比例尺、方位、坐标、图例及说明等参数。图版中使用专业符号、代码表示对象时,应该附注相应的文字说明。
研究生的论文通常都会用到画图和数据处理软件,比如说著名的画图软件的话,论证就是研究生论文需要用到的还有CAD。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我们最常见的建设项目之一,在写作房屋建筑学论文时,我们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千万不能忽视论文的题目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一) 1.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冲击作用可视化研究 2. 房屋质量 保险 制度下质量检查机构运行机制研究 3.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作用荷载试验研究 4. 木构架砖围护墙房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5. 基于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既有砌体房屋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研究 6. 夯土房屋纵横墙交接处裂缝成因及其预控 措施 研究 7. 既有建筑顶部钢结构加层的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8. 广东沿海典型低矮建筑调研与风荷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9. 基于建筑和结构安全统一的废旧集装箱改造房构造的研究 10. 从建筑到村落形态 11.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研究 12. 关于《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的应用研究 13. 现有小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14. 现代木结构建筑之墙体构造研究 15. 云南传统民居建筑抗震加固 方法 的研究 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二) 1. 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传统聚落研究初探 2. 村落人居环境与建筑朝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沈阳周边村镇砌体结构学校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4. 湖南省村镇砖砌体房屋抗震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 5.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研究 6. 低层建筑表面风荷载数值模拟研究 7. 大庆地区房屋结露发霉治理技术研究 8. 汶川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分析及抗震减灾措施研究 9. 夯土墙承重房屋的局部受压性能研究 10. 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 11.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鉴定方法的研究 12. 西安老城区宗教建筑修复与保护研究 13. 抗震设防建筑的易损性及震害指数研究 14. 砌块建筑裂缝成因及处理技术研究 15. 混凝土砌块建筑裂缝及渗漏处理技术研究 16. 低层砌体住宅房屋简化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17. 国内外房屋建筑物管理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三) 1.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设计研究 2.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震后鉴定及加固研究 3. 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研究 5. TTU标模及平顶罩棚类低矮建筑的风洞试验研究 6. 摩擦滑移减震技术在村镇砌体房屋结构中的应用 7. 可行性研究及减震效果分析 8. 建筑外墙饰面检测维修优化分析 9.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冲击破坏数值模拟研究 10. 住宅建筑计量供热自力式差压控制阀及热计费问题的研究 11. 云南农村民居新建房屋夯土墙竹筋加固的试验研究 12. 美日德建筑节能立法及其启示研究 13. 轻钢龙骨体系多层房屋力学性能比较分析 14. 现代木结构建筑之屋顶构造系统的研究 15. 武汉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16. 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设计建议 17. 喇嘛甸油田建筑节能措施研究 猜你喜欢: 1. 房屋建筑学的论文 2. 房屋建筑学论文 3. 房屋建筑学毕业论文 4. 房屋建筑学设计论文 5. 房屋建筑学小论文
这是篇相关的论文,仅供参考 【摘要】铁路建设项目点多、线长,征地拆迁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损害各方利益,影响征地拆迁进度,致使工程目标无法按时完成。为了切实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维护各方合法利益,推进铁路项目顺利实施,本文通过对我国铁路建设征地拆迁主要工作内容与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中国论文网 /1/【关键词】铁路;征地拆迁;问题;对策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和规划,我国铁路建设步入了―个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到2020年将新增铁路建设3万km(卢春房,201l;),而公路建设到2015年将新增万km,两者合在一起即新增万km。铁路建设必然会涉及到征地拆迁,在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大面积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分析当前形势下,征地拆迁工作有五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征地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工作;二是征拆工作是一项贯穿项目始终的工作;三是征拆工作是决定项目建设能否正常推进的关键或瓶颈;四是征拆工作已成为建设投资控制的重中之重;五是征地工作与社会稳定风险息息相关。可见,能否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成为制约铁路项目实施的关键问题。一、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的内容1.征地:包括永久征地、临时征地、回收铁路已征地(既有线改扩建)。永久征地是指国家机关和军事项目,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城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大经济发展项目,可以依法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并给予合理补偿;临时征地是指抢险救灾、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等需要临时使用农民集体土地的,可以依法征用,并给予合理补偿;回收铁路已征地是铁路产权单位在铁路建设需要时有权收回由耕种人耕种的铁路土地。2.拆迁:主要内容是指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和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补偿、安置和拆除,包括民宅、企业厂房及商铺等。3.“三电”及管线迁改:主要指电力、通信、有线电视、市政管网、给排水管道、供热管道、煤气管道、油气管道发生平行或交叉干扰而不能满足铁路施工要求,需要进行迁改。4.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和村民提出的与其生产生活相关的部分:包括农村道路、沟塘渠堰排灌系统的改移,涵洞积水的解决,涵洞增设的大小、施工引起的房屋裂缝、粉尘污染、放炮震动等损失补偿,噪音干扰等。二、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存在的问题及难点1.勘察设计深度不足,导致概算远低于实际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国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应建立征地补偿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未及时调整的,不予通过用地审查。”概算编制依据标准是勘察设计时的补偿标准,而从完成设计到项目用地批准后进行补偿兑现相隔时间为2至3年,征地补偿标准已经提高并突破概算。2.概算征拆数量偏少。一是由于概算中土地补偿只考虑了红线内永久征地补偿费,忽略了因永久征地导致剩余的边角地、夹心地等无法耕种或耕种困难的地块补偿费用和回收铁路已征地补偿费用;同时,对征拆工作中应由铁路方面承担的工作和费用估计不足,在可研和初步设计中未能计列有关费用。二是勘察设计到实际开展征地外业调查间隔时间较长,导致沿线群众“三抢”(抢栽、抢种、抢建)现象严重,直接增加了附着物补偿费用。3.回收铁路已征地困难较大,引发纠纷矛盾,导致施工受阻。首先,铁路部门普遍存在重运输经营轻土地管理的现象,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铁路土地被侵占;其次,针对铁路已征地的回收补偿,《铁路用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所收回的铁路用地如已播种,由铁路部门支付给承种人当季青苗补偿费;被收回铁路用地的承种人确有实际困难的,由铁路部门发给不超过实际种植作物一年产量总值的补助费。”但是实际收回铁路已征地并补偿时,被征地群众往往以铁路用地界限不清楚,且其经营土地属于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合法取得为由,要求按照红线内征地补偿标准统一对待,导致补偿费用成倍增加。例如,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西康铁路二线和阳安二线直通线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铁路回收地依据铁路部门提供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及相关资料确定,按6000元/亩综合标准补偿(含青苗及地面附着物、构筑物等补偿)。”。4.“三电”及管线迁改难度大,影响施工进度。对于”三电”及管线迁改,建设施工单位必须与产权单位对接,由产权单位自行迁改。其优点有:是由于产权单位可以对因管线迁改造成的供电、通信、供水、供热等中断及产生的后果负责;二是由于产权单位施工可以满足行业标准及自身迁改要求,更容易通过验收。但同时存在迁改费用高、进度慢的缺点:一是由于迁改协议虽然有工期要求,可双方只是配合协作关系,常有迁改不及时影响铁路施工进度的情况发生。二是由于国家虽有明确的标准,但产权单位往往以施工复杂、危险性大为理由,编制较高的迁改预算,否则不予办理迁改工作。5.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相关部分容易被忽视,导致频繁阻工。无论勘查设计单位还是外业调查工作均容易忽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缺乏对不利因素的分析,从而导致频繁阻工,影响工程进度。例如:占用灌溉渠系后,剩余渠系是否受到影响;占用农村道路或平交道取消后,群众是否绕道行走;平交改立交使得涵洞积水、群众是否通行困难;复线建设中既有涵洞宽度、高度不足,是否满足群众生产运输要求;因永久征地剩余的边角地、夹心地是否耕种困难;施工造成的震动、粉尘、噪音是否干扰了群众生产生活等。6.执行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严重滞后。由于地方政府筹资渠道较为单一,在面临大量基建项目征拆投资的情况下,往往不能按省部协议将所需资金按时筹措到位。由于政府拨付征拆资金到位不及时或只能到位部分资金,被征地农民意见较大,不愿按期交地。由于资金原因,征拆工作时停时动,严重影响项目征拆进程,给工程施工造成严重困难。二是征拆补偿标准问题。同一个地区铁路建设与企业建设征拆补偿标准不统一, 老百姓抵触情绪大, 增加征拆难度。三是路地工作协调问题。在征地征拆实施过程中,少数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主义,交地之前,谈条件提要求,否则不交地不拆迁;而且,也存在地方征拆办与铁路征拆办工作步骤不统一, 工程急需的用地不能及时交付的问题。 铁路征地拆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部门,行业、部门之间往往因无法及时有效沟通配合或互相推诿拖延,影响到征拆进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涉及沿线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及村委会和国土、林业、交通、公安、法院、安监、信访、电力、通信、有线电视、供热、供水等多个部门或单位;对于建设单位而言,涉及到铁路基建、土地、工程、计划、审计、政策法规、财务等部门或单位。许多征地拆迁项目均需多行业多部门共同调查、研究并出具最终方案,若部门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必然会影响征拆进度。三、抓好铁路建设征地拆迁的对策建议1. 配齐配强征拆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政策。参建各方要结合不同标段所在县区征拆工作难易程度,配齐配强征拆工作人员,要把素质高、能力强、知识宽、懂政策、善协调的人员,安排到征拆工作岗位上来。要关注征拆工作、关心征拆人员,要使征拆人员愿意干、努力干好。使征拆人员发扬中国铁路总公司卢春房副总讲到的:征地拆迁人员要发扬“三股劲” (韧劲、狠劲、粘劲)、“四不怕”(不怕门难进、脸难看、冷板凳、事难办)的精神。同时,征拆人员要认真学习,准确领会、执行政策。除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征地拆迁补偿条例之外,还要学习铁计电[2009]100号《关于明确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征地拆迁有关问题的通知》、铁建设[2011]27号《关于切实做好铁路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及铁路总公司2014-97号文件《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指导意见》。2. 加大设计深度,缩短设计与补偿兑现及开工时间差,坚决遏制并打击“三抢”行为。 首先,勘察设计深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概算编制要与项目所在地政策标准紧密结合,使设计提供的征地拆迁类型、数量及标准与实际接近,从而确保征地补偿费用支出具有更强的可预见性;其次,建设单位积极协调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缩短勘察设计和工程开工的时间差,从而使实际的征地拆迁类型、数量和标准和原设计大体相同;再次,建设单位积极协调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征地拆迁法律法规宣讲力度,坚决遏制“三抢”行为,对违章建筑和突击抢栽抢种附着物一律不予补偿,并限期自行清理,否则按法律程序进行强制拆除。3. 加强铁路土地管理,维护铁路土地合法权益。首先,铁路部门应加强土地权属确认工作,明确铁路用地的界限、范围,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依法确定的地界埋设界标、安装护网。其次,铁路部门应设立土地监察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制定土地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制止或提请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制止非法侵占铁路用地行为,保证合法土地权益免受侵害。4.争取政府支持,有力推动“三电”及管线迁改工作。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尽企业所能支持铁路沿线公益事业建设,推动企地和谐共建工作,增进企地友谊,争取地方政府加大对铁路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由当地政府出面协调“三电”及管线产权单位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按照满足原用途的原则编制合理迁改预算并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及时办理拆改事宜,保障铁路项目顺利推进。5. 超前深入调查,坚持统筹兼顾、互利共赢,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一是深入细致进行征地外业调查工作,将不利因素在事前调查清楚,对影响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部分细致分析并及时解决,化解企地矛盾。二是在满足用工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录用铁路沿线本地群众参与铁路建设,营造建设者与沿线群众“一家人”的氛围,从而减少施工阻拦现象,保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三是妥善处理征地拆迁中的信访问题。凡涉及征地拆迁的信访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做好征地拆迁信访工作,及时了解民情,充分考虑民意,努力改善民生。要认真排查、梳理征地拆迁中的不稳定因素,要高度重视征地拆迁信访工作,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组织专门力量,集中进行排查,对已发生群体上访和有可能发生围堵党政机关、阻断交通等集体上访的苗头,要重点排查,力争从最基层和源头上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化解矛盾。对已经发生的以及排查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要制定工作方案,排出时间表,千方百计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6.健全机制,高层协调,保障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不管地方政府还是建设单位均应实行高层负责机制,并建立健全专门的征地协调组织机构。首先,实行高层协调机制,可以减少一些中间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强化高层领导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可以使主要领导设身处地的考虑征地拆迁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予以解决;其次,建立健全专业征地协调机构并定期展开征地拆迁协调会,可以营造出高度重视的氛围,形成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大协调局面,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并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积极配合、密切合作,有利于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综上所述,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涉及到各方群体的基本利益,关乎农民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铁路的安全建设和如期完工,是一项政策性强、风险性高、敏感性强,维稳压力大的工作。能否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不只会对影响到工程进度,还极有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征地拆迁应以公平、公正和公开为前提,以平等协商为手段,以和谐拆迁为目的,协调和考虑各方利益,争取达到共赢,为铁路项目顺利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定提供有力保障。参考文献:[1]卢春房.依法建设规范管理,推进“十二五”铁路建设再创新辉煌――在全路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中国铁路,2011,1。[2]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指导意见,铁总办[2014]97号。[3]原铁道部《关于切实做好铁路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有关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11]27号。[4]钟愈平,熊招军.浅谈征地拆迁工作中问题与对策.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第2期。
房屋拆迁行政案件审理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周边农村集体土地的大量被征用,城市、农村房屋拆迁数量也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迅速增加的态势已达到历史高峰,与此同时,引发的拆迁行政案件也随之增加。人民法院在审理房屋拆迁征用土地安置补偿类案件中,由于受房屋拆迁、征地中存在许多共性的难点问题的困扰,在依法保护房屋被拆迁人、土地被征用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人民法院要使所裁判的案件达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如不能及时的分析找准,乃至解决好,将会导致不良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且直接影响到人民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对此,笔者旨在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服务于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大局和维护社会稳定,拟对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和土地征用安置补偿行政案件中的难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如下阐述。一、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和土地征用安置补偿行政案件审理中难点问题之分析(一)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法规和规章相抵触。近年来,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的难度不断加大,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情绪抵触,甚至是矛盾激化,导致在拆迁过程中执行拆迁严重受阻,拆迁工作人员和法院干警被打骂现象经常发生,更严重的是个别被拆迁人实施过激行为,造成被拆迁人伤亡。因而从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的有关拆迁的规范性文件与相关的法规、规章相抵触。其抵触的根本点就是侵犯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即财产权利。对于地方政府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高层级的法律规范相抵触的原因和具体表现,笔者结合相关法律规范与审判实际作些分析。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授权,如《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一)项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应当公布区位基准价,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和第二十七条中规定“因城市开发建设征用集体土地实施房屋拆迁的,其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另行制定”。二是来源于宪法和政府组织法中所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由于本区域的政务需要,制定的行政措施,即规范性文件。如有的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自主制定了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的核心最终表现为被拆迁房屋的评估价值。根据以上所述,地方人民政府具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职权是没有异议的。当然,对这些规范性文件,行政相对人可以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申请复议机关进行审查,但这种复议中的审查往往是效果欠佳。因为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但该法制机构在实践中往往又是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起草或审核机构。对此,在行政诉讼和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审查中发现,有些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存在下列问题。第一,地方政府制定公布的区位基准价不符合市场的客观情况,即区位价严重低于市场价。对于这一点,地方性法规只授权地方政府每年应当公布区位基准价,而未规定具体价位,这就很难制约到公布的区位基准价与市场价严重不符的问题。第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的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是确定被拆迁房屋的具体价格。对此,相关法律规范只是原则规定,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制定评估技术规范中有一定灵活性,导致价格空间较大,与实际情况不符。第三,地方政府制定的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在适用时间上加以限制。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制定层级,一般是以国务令公布的行政法规和省级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的地方性法规,以及享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政府令公布的地方性规章。不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也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在制定时间上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规范性文件顺延下来,最后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时间与行政法规公布执行的时间推后,最多的达二年之多。在推后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时间,是实施房屋拆迁适用该规范性文件的时间,不执行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有关规定。其理由是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未宣布废制,应继续执行。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政府在制定了新的规范性文件中,还明确规定,房屋拆迁的规范性文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在公布之前已颁发房屋拆迁公告的建设项目,不适用本办法,仍按原办法执行。从以上制定公布的法律规范来看,施行得越早对被拆迁人就越有利,正因为如此,有些地方政府在房屋拆迁上就是不从法律规范规定的施行日适用新的法律规范,而是适用不利于被拆迁人的规范性文件。还有的地方政府制定了新的拆迁规范性文件,但在某些被拆迁人适用新的规范性文件上又加以限制。特别是有些被拆迁人的房屋,虽然拆迁人在拆迁手续基本完备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该房屋二三年时间内未拆迁完毕。造成未能拆迁完毕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政府宏观调控或拆迁人拆迁资金短缺;二是拆迁政策与实际严重不符,被拆迁人拒绝拆迁;三是个别被拆迁人不切实际的满天要价,导致达不成拆迁补偿协议;四是拆迁人的手续不全。(二)拆迁人以发展地方经济,超常规的开展拆迁工作为由,在未取得完备拆迁手续的情况下实施拆迁,或者房屋拆迁后的用途与相关批文不符,因而直接影响到被拆迁人的安置补偿标准。(三)拆迁人严重违反拆迁程序,违法实施拆迁。这主要表现为对被拆迁人的房屋进行价格评估,不通知被拆迁人到场,而是由拆迁人单方指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或者对共有财产只与共有人之一签订拆迁补偿协议,这些行为均不被被拆迁人认可。(四)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严重缺少公开、公平。这主要表现为,拆迁人在与被拆迁人签订安置补偿协议中,暗箱操作,同样的被拆迁人的房屋,在同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安置补偿结果不一样,有的相差较大,这样造成已经达成协议的又反悔、拒绝拆迁。有的与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裁决的补偿相差就更大。从而加大了人民法院在审理和执行此类案件的难度。(五)有些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在受理拆迁人申请裁决时,明知拆迁人是有违法拆迁之处,但仍以维护政府确定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为由,作出强制拆迁的裁决。(六)个别被拆迁人不实事求是,在安置补偿问题上满天要价,想借拆迁之机,达到致富之目的,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作出裁决后,被拆迁人提起行政诉讼,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按照法律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这时被拆迁人无理取闹,以暴力对抗执行,甚至有的被拆迁人以自杀、自残的方式要挟,以达到其与实际不符的满天要价之目的。根据上述所列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和土地征用安置补偿行政案件审理中的难点问题,究其原因绝大部分属于地方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以及房屋拆迁人所致。造成这些难点问题的原因,大体上可归纳以下方面。第一,近年来多数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步伐过快,有的与实际严重不符,超出了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尤其在城市经济建设和设立经济开发区上表现更为突出。首先在城市建设上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不切实际的扩建商住楼的开发。其次为了招商引资,也是不切实际的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有的是在没有招商项目的情况下,先将征用的土地圈起等待招商,有的一等就是几年。造成这一原因的根本所在,是有些地方政府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不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不按经济规律搞建设,而是以超常规的思维方式,无序的开展经济工作。第二,由于有些地方政府在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存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该不符合客观实际思想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所建广场、马路严重超大、超宽,政府行政中心规模太大,标准太高。二是商住楼开发建设过多,档次也过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导致房屋拆迁、土地征用资金的短缺。由于该资金的短缺,政府在制定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安置补偿的规范性文件时,其安置补偿金与市场实际差距较大,有的土地征用安置补偿金不能及时到位,被拆迁人得不到应有的安置补偿,导致一些农民长时间无房住、无田种的问题。更有少数地方政府违法征地拆迁,致使出现个别新的贫困户。对此,有的地方政府领导还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为将来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所实施的行为,少数被拆迁人的困难是暂时的,要克服困难,服从于发展经济这一大局。第三,有些地方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在作出房屋拆迁纠纷行政裁决中,有的不是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和客观事实进行裁判,而是依据地方政府制定的明显侵犯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裁决。还有的在裁决中明知拆迁人有违法拆迁之处,还是以服从和支持政府重点工程为由,违法裁决。第四,人民法院在审理城市房屋拆迁和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案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审查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时,指出被告裁决的依据明显侵犯被拆迁人合法权益时,被告则称,其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是地方人大或政府通过并向社会公布的,如果法院不认同该规范性文件,将直接影响到全市的城市房屋拆迁和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安置补偿,因而也就影响到城市经济建设。对此,人民法院就处于两难境地,一难是如果人民法院以被告作出的行政裁决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具有合法有效性,判决撤销其裁决,这是有法律依据的,从案件本身判决也是正确的。但这样判决人民法院将会被说成是不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二是如果人民法院判决维持裁决,这就使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人民法院在遇此两难的问题处理上,由于现行人民法院管理体制是在地方党委领导下独立行使审判权,同时,服务与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也是人民法院的工作所在。所以,对此类案件的审理只能是不及时给予判决维护或撤销,而是做大量的协调工作,促使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后,由原告撤回起诉。二、解决房屋拆迁行政案件审理中难点问题之方法全国城市房屋拆迁和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安置补偿工作中出现的有些地方政府不依法行政,有关部门违法拆迁,导致被拆迁人集体上访,暴力阻挠拆迁,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不稳定因素,已引起了国家最高层的重视。为此,国务院还专门召开了常务会议,研究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有关问题。会议总的要求是:端正拆迁工作的指导思想,坚决纠正城镇建设和房屋拆迁中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的行为,拆迁中严格执行拆迁程序,规范拆迁行为。拆迁补偿符合市场化要求,拆迁安置补偿资金应及时足额到位。对此,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也立即行动起来,有效地开展工作,如有的地方政府违法拆迁,征地,其相关地方政府官员已被严肃查处。就全国而言,对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拆迁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无疑是给人民法院审理房屋拆迁、征地案件创造了一个从未有的良好外部环境。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虽然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外部环境,要从根本上解决难点问题还不能一步到位。为此,笔者认为还应采取以下方法解决房屋拆迁、征地行政案件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第一,以目前已有的良好外部执法环境为基础,主动与地方政府保持联系和沟通,针对性的提出司法建议,使他们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要确保政府依法行政,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第二,不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如遇有些类情况,要有理有节的向他们解释清楚,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审判人员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否则人民法院会在人民群众中丧失公信力,有损于人民法院的公正形象。只有这样人民法院才能担当起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第三,对房屋拆迁裁决的审理,应严格审查其合法性。如有违法裁决,特别是侵犯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裁决,应当及时裁判,决不久拖不决,让裁决机关及时纠正其行政违法之处。第四,对房屋拆迁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执行和行政诉讼中的先予执行案件,经人民法院审查符合法律规定,应及时强制执行。从而有力的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拆迁人依法拆迁,并以此支持和服务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实现城市房屋拆迁和征用集体土地安置补偿工作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审判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华为八大研究所排名如下:
1. 北京 北京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业务范围包括IP研发、手机核心研发、高端研发。
2.上海 上海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包括无线网络设备、终端旗舰智能机、海思移动芯片产品以及新能源等业务。
3.西安 西安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经过16年的持续发展,业务涵盖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手机手表手环等领域。
4.南京 1999年成立,目前拥有9000余名员工的南京研究所,业务涉及电信软件研发、企业网络研发、IP能力研发等。
5.成都 2000年,成都研究所注册成立。十余年间,无线、海思、中研相继搬迁落户成研,存储研发、无线第二研发、传送研发等业务助就成都研究所腾飞式发展。
6.武汉 武汉研究所,业务范围包括光能力研发与终端研发等。传送网波分产品连续10年全球份额第一;家庭终端领域收入增长迅猛,平板领域市场份额全球第三。
7.杭州 杭州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以“打造计算研发中心,领航ICT,建立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为愿景。
8.苏州 苏州研究所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打造华为最贴近客户、最注重体验、最开放创新、最强行业能力的研发基地,同时也是华为最年轻的研究所。
浙江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不同院系有不一样的。不知道你是想知道什么系的?
有很多,以下是我找的一些,只是部分华为杭州研究所邮电科学研究所南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银燕通信技术研究所高博技术与战略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杭州)杭州杭信通讯设备研究所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杭州研发中心杭州东方通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摩托罗拉(中国)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研发中心杭州西湖通信器材研究所杭州中祥通讯器材有限公司优能通信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杭州威力克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满意的话,望楼主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