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遥感学报英文

遥感学报英文

发布时间:

遥感学报英文

“3S”期刊杂志主要涉及地理信息科学,测绘方面的研究。中文核心期刊有:遥感学报、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测绘学报、测绘通报、遥感学报、测绘科学 国外知名期刊有:GPS Solutions, Survey Review, The Photogrammetric Reco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 Remote Sensing, Journal of Geodesy,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Radio Science, IEEE Xplore: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英文的有:《GPS SOLUTIONS》、《JOURNAL OF GEODESY》《Inside GNSS》《GPS World》《ISPRS J PHOTOGRAMM》《REMOTE SENS ENVIRON》《IEEE T GEOSCI REMOTE》《INT J APPL EARTH OBS》《REMOTE SENS》《GISCI REMOTE SENS》《IEEE GEOSCI REMOTE SENS LETT》《IEEE J-STARS》《SENSORS》...中文的有:《中国测绘》《中国土地科学》《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国土资源遥感》...可以上知网或者谷歌学术查询,有很多相关信息.

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应用生态学报

重要英文期刊:

遥感信息和遥感学报

你好!应该是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学术机构承认,但外国不一定承认。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很高的层次。1、《遥感学报》综合2013年度审稿数量、质量以及审稿时效等多项指标,评出了《遥感学报》2013年度优秀审稿专家共26位。2、《遥感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主办。作为中国遥感领域唯一一本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遥感学报》致力于报道遥感领域及其相关学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简报以及学术价值较高的述评,刊登了大量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和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项目的成果论文,对中国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是目前中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

比较容易发表论文的测绘类期刊有《测绘科学技术学报》、《遥感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创、《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创于1984年,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主管、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主办的测绘科学学术期刊。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学科进展、学术研究、应用工程等。

办刊宗旨: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贯彻执行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报道和反映测绘科学最新研究成就,传播和积累军事测绘科学知识。

2、《遥感学报》创刊于1997年,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环境遥感学会主办。致力于报道遥感领域及其相关学科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简报以及高水平的述评。着重反映本领域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

内容涉及遥感基础理论,遥感技术发展及遥感在农业、林业、水文、地矿、海洋、测绘等资源环境领域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遥感与GIS及空间定位系统(GPS)的结合及其应用等方面。

3、《地理科学进展》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获奖情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地理学研究动态。发表论文的领域为资源与环境、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区域研究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成果与新技术。

4、《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创刊于1985年,由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主办。包括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两大部分,具体栏目有:3S研究与应用、数字城市与数字国土、区域经济、环境与生态、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基本涵盖了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沿与热点,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新研究成果。

有必要。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遥感学报属于国家核心期刊,专业认可度很高,同时也很难发。遥感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主办,是中科双效期刊。

遥感学报英文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土壤、植物学报

1946年9月18日,金亚秋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西婺源。

1970年,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

1978年,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公派出国研究生,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82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EECS)科学硕士(MS)。

198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师(EE)学位。

1985年2月,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美国AER研究公司、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香港城市大学、日本东北大学 。

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计画)"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套用"首席科学家 。

2004年,当选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2008年,出任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报》(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TGRS)副主编,负责微波遥感方面工作。

2009年底,被任命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地球科学与遥感学分会(IEEE GRSS)Fellow评选委员会主席。

2010年7月26日,获IEEE GRSS Education Award,是唯一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2年,当选开发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5年7月,在义大利米兰召开的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分会(GRSS)年会上,金亚获得IEEE GRSS杰出成就奖,是该奖设立50年来首位获奖的非欧美科学家 。

金亚秋提出了自然地表全极化电磁散射的理论建模、数值与成像模拟、特征参数反演与目标重构,形成了"空间微波遥感全极化电磁散射与定量信息"的系统理论;发展了"自然介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及其在地球环境星载微波遥感、探月与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套用;发展了"复杂背景环境与特征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理论建模、数值模拟的计算电磁新方法 。

截至2013年11月,金亚秋在中国国内外已发表650多篇学术论文、14本中英文专著与文集,引用达2000多次 。

金亚秋秉持认真负责的理念,亲力亲为,每一篇论文都经过精心雕琢,甚至十数次修改,从来没有挂名的文章。金亚秋特别强调自主创新,他们主要科学成果的研究软体都拥有自主创新智慧财产权 。

2013年6月5日,金亚秋应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强化培养部主任陈鹤鸣教授的邀请,参加在仙林行政楼报告厅举行的"鼎峰讲坛"第九讲,为强化培养部师生带来了题为《对地对空目标与环境遥感信息的研究》的专场学术报告 。

2015年11月5日,金亚秋为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的师生们们做了名为《高解析度全极化多模式SAR电磁散射成像及其精细信息智慧型获取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报告 。

2018年9月25日,金亚秋在湖南大学南校区工商管理学院报告厅做了名为《四十年征途一回眸》的报告 。

金亚秋是中国在电磁波物理与空间微波遥感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长期从事电磁波散射辐射传输与传播、空间微波遥感与对地观测信息技术等研究,推动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套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民晚报》评)

金亚秋在自然介质极化电磁散射与辐射传输及其空间微波遥感套用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 。(《中国科学报》评)

Technology, ASPT来源刊CJFD 收录刊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计算机工程, Computer Engineering,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遥感学报,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疗阵 CJFD收录刊 遥感信息,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期刊荣誉: 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 测绘学报,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 Sinica,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测绘通报,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测绘科学,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现代测绘,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期刊荣誉: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应用生态学报

微波遥感学报

或许可以考虑如下两类: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1.电子学报 2.中国激光 3.半导体学报 4.通信学报 5.电子与信息学报 6 .光电子、激光 7.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8.激光杂志 9.激光技术 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1.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2.量子电子学报 13.应用激光 14.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5.电子技术应用 16.半导体光电 17.激光与红外 18.电信科学 19.半导体技术 20.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1.现代雷达 22.信号处理 23.电波科学学报 24.电视技术 25.压电与声光 26.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7.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8.红外与激光工程 29.电路与系统学报 30.光电工程 31.光通信研究 32.微电子学 33.通信技术 34.光通信技术 35.液晶与显示 36.微波学报 37.广播与电视技术 38.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39.数据采集与处理 40.红外技术 41.电子元件与材料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1.计算机学报 2.软件学报 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自动化学报 5.计算机科学 6.控制理论与应用 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型学学报 8.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9.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10.控制与决策 11.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12.计算机工程 13.计算机应用 14.信息与控制 15.机器人 16.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版 17.计算机应用研究 18.系统仿真学报 19.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0.遥感学报 21.中文信息学报 22.微计算机信息 23.数据采集与处理 24.微型机与应用 25.传感器技术 26.传感技术学报 28.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9.微型计算机 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黄文星1,2万荣胜1,2

(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2.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760)

第一作者简介:黄文星(1985—),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遥感地质和构造地貌研究,Email:。

摘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突出,海岸带环境地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卫星遥感以其实时、快速、高效的特点在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应用包括海岸带类型划分、岸线提取、近岸水深探测以及近岸悬浮泥沙、海表温度(SST)盐度(SSS)、叶绿素浓度反演等环境地质内容。本文简要介绍这些应用的主要原理方法和不足。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海岸带 环境地质调查

1 前言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海岸带地区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地面沉降、海岸侵蚀、风暴、赤潮等,因此,进行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卫星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动态、综合的特点。目前已经在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广泛应用——近岸水域地形地貌探测、海岸类型识别、岸线变迁历史、滩涂演变过程、岛礁分布、航道变迁、海面温度分布、海水盐度分布、海水悬移质及叶绿素分布、海流及波浪状况等[1]。本文主要介绍海岸带类型划分、岸线提取、近岸水深探测以及近岸悬浮泥沙、海表温度(SST)盐度(SSS)、叶绿素浓度反演等的原理方法和存在问题。

2 海岸带类型调查

海岸带类型是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之一。不同的海岸带类型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一般可以通过卫星影像中的色调、形状、纹理、阴影,以及与相关地物的空间配置关系进行识别。

砂质海岸表层砂体干出地表时,对可见光具有很强的反射作用,一般呈亮白色;靠近水体,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对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强度快速减弱,呈暗色调;空间配置上,砂质海岸一般地形较为开阔平坦,往往分布在砂质来源丰富、侵蚀作用相对较弱的河口和海湾附近。泥质海岸主要的物质成分为淤泥和粉砂,一般含水量较高,对近红外波段的反射较弱,影调偏暗,多分布于封闭海湾和潮滩。基岩海岸一般位于岬角位置,多为陆上山脉向海的延伸,与海分界截然,纹理色调与岩性、地貌和覆盖的植被有关。

实际调查发现,不同海岸类型有相互交叉的情况。以海南文昌铜鼓岭石头公园附近的海湾为例(图1),该区高潮位-中潮位间,表层砂质覆盖;中潮位-低潮位,大量的基岩礁石出露,这为海岸带类型的定性带来很大的困难,进一步的精细划分对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和时相(低潮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 海南文昌石头公园附近的海湾

A bay near by the Stone Park in Hainan Province

3 岸线提取

岸线调查也是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通过解译多个时相的岸线,可以研究岸线的变迁演化历史,对分析海平面升降、港口淤积、航道淤塞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区域经济环境规划提供参考。

一般情况下,在遥感影像中,海水和陆地的分界线是非常明显的,这条线我们称之为水边线(图1)。水边线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潮水涨落,与影像的获取时间有关。而海岸线是多年平均大潮高潮所形成的海水与陆地分界的痕迹线。

基岩海岸和人工海岸,岸线陡直,在出图精度容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水边线作为岸线。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海岸地势平缓,延伸宽广,水边线与岸线往往有较大的偏差,一般不能直接将水边线作为岸线。这种情况下,往往采用沙滩泥滩与陆生植被的分界线作为岸线(图1)。在大型河口和三角洲附近,岸滩开阔,地物复杂,识别与陆生植被的分界难度较大,有学者[2]提出潮汐模型的方法进行岸线识别。其基本思路是:首先,提取同一地区多个时相的遥感影像的水边线;然后通过潮汐模型或者当地实测的验潮数据,推算出各个时相水边线的高程值,并以此构建研究区海岸带的地形数据;最后依据潮汐模型或者验潮数据推算最大高潮线的位置,即岸线。当前潮汐模型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海岸带的地形资料缺乏,影像数据不多,精度检验困难等。

为了提高遥感影像的解译效率,近年来,有研究者尝试进行岸线的自动识别。识别的算法主要有阈值法、边缘检测算子法、主动轮廓模型方法、面向对象法、马尔科夫场方法等[3],目前岸线自动识别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

4 近海水深调查

传统上水深调查多依靠声纳回声测量,然而,海岸带附近水深较浅,波浪潮汐作用强烈,利用船舶进行声纳水深测量难度大,遥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手段。

当前应用卫星遥感进行水深调查,主要有两种方法: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

微波对海水的穿透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达到厘米级,不能直接探测海底地形,但海流与水下地形的相互作用会使海表产生起伏(海浪),而微波遥感对海浪形态的测量具有很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微波遥感可以通过测量海浪形态来反推海底地形。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海流和海风的方向、速度的影响较为明显[4],并且探测的深度有限[5]。

可见光对水体具有一定的穿透力(10~30米),假如水体足够清澈,太阳辐射可以到达浅水区底部,并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接收的亮度信息中包含了水深信息。当前应用光学遥感进行水深反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6,7]:一是纯理论模型,主要依据遥感水深的原理和水体光谱特性进行理论计算,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水体光学参数难以获取,且计算过程复杂,目前难以推广使用;二是数学统计模型,将实测的水深数据与遥感影像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分析,拟合出方程曲线,再外推计算水深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影像灰度值与水深的相关度不能保证,计算结果往往不理想;三是半经验半理论模型,主要通过简化理论模型结合统计数据进行模拟计算,这种方法集合了前两种的优点,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

目前,光学遥感用于水深调查,在清澈水体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对近岸浑浊水体还处在探索阶段,其关键的技术难题在于如何减轻悬浮物质和底质(底泥)颜色对水深反演模型的影响[6]。

5 近岸水环境调查

近年来,随着沿海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岸带环境问题愈加突出,海岸带的地质调查也相应地增加了近岸水环境调查的内容[1],如:近海悬浮泥沙调查、海表温度(SST)、盐度(SSS)和叶绿素浓度等,卫星遥感在这些项目的调查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岸海水悬浮泥沙遥感

水体中悬沙含量的时空分布是分析河口海岸的冲淤变化、估算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和研究海洋沉积速率的重要参数。因此,对海水悬浮泥沙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应用卫星遥感进行悬浮泥沙定量反演最为常用的是经验模式——建立野外实测数据与遥感反射率或者归一化离水辐射率之间的关系。常见的关系式有:线性关系、对数关系、Gordon关系、负指数关系等。其主要的依据是悬沙水体的波谱反射曲线具有如下特征:一般情况下悬沙水体的反射率,随着悬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悬沙的波谱曲线有黄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两个反射峰[8],在悬沙浓度较低时,第一个峰高于第二个峰,随着悬沙浓度的增加,第二个峰增加,并最终略高于第一个峰[9]。

然而,悬沙水体的反射不只与悬沙的浓度有关,还与悬沙的颗粒大小、种类和形状等有关,因此,上述构建的关系模式在推广应用中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适性的水体悬沙遥感算法,需要有更多的标定、检验和发展分析模型。

近岸海水表层温度反演

目前在全球海水表层温度(SST)调查中常用的数据源为AVHRR和MODIS,但是由于这两个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均为千米级,不能满足大比例尺近岸海温调查的要求。TM和ETM+的热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空间分辨力(分别为120米和90米),在近海的海水表层温度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10-13]。

利用陆地卫星做海水表层温度反演的难点主要在于大气校正,因为TM和ETM+数据只有一个热红外波段,无法通过不同波段对大气的吸收和发射率的差异来构建大气校正方程,而同步实测的大气轮廓线数据和辐射传输模型往往也缺乏。

近岸叶绿素浓度反演

叶绿素浓度可用于估算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同时也是反映水体营养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14]。在开阔大洋的一类水体中,蓝绿比值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应用较为成熟,而该方法并不适用于浑浊的近岸二类水体。目前在二类水体的叶绿素浓度调查中多采用荧光法。荧光法的原理是[15]:浮游植物在波长为400~700nm的太阳光激发下,可以在683nm波段附近产生红光辐射,辐射强度与叶绿素浓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大气辐射和海水中的黄色物质与悬浮泥沙对该辐射峰的影响较小。通过量测680nm与660nm之间的辐射量,再进行反演即可得到叶绿素的浓度。

当前,荧光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5]:一是叶绿素产生荧光的过程复杂多变,有待于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二是叶绿素发射的荧光只占叶绿素吸收能量的5%,当叶绿素浓度较低时,传感器难以探测;三是随着叶绿素浓度的增加,叶绿素的荧光峰将发生“红移”,而传感器的通道是固定的,这将影响荧光峰辐射量计算时的准确度。

近岸海水表层盐度反演

对近岸盐度变化进行监测是我们认识河口海岸生态环境,了解其物理过程的重要手段[16]。传统上主要采用取水样或者使用CTD来测量海水盐度,但是这种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且无法同步获取大面积海水表层盐度数据。

目前主要应用微波遥感进行海水表层盐度的反演,其原理是:海水盐度的变化会改变海水的介电常数,进而改变微波辐射特性,通过微波辐射计量测海面的微波发射率,即可从辐射计的亮温中反演出海水表面层盐度(SST)。目前常用于海表盐度反演的电磁波是以为中心的宽度为20MHz的波段,该波段主要的优点是,它属于受国际条约保护的用于无线电天文学研究的波段,不存在人为信号干扰,并且使用该波段除大雨外,几乎可以实现全天候的观测[17]。问题在于目前卫星搭载的传感器空间分辨率极低,无法满足近岸观测的要求。

6 结论和讨论

遥感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一些领域,如海岸类型调查和岸线调查都已经比较成熟。难点在于近岸水体部分,水深调查、悬沙调查、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反演,这几个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的最重大的技术瓶颈在于传感器。遥感近岸环境地质调查对传感器提出了苛刻的“三高”要求(高空间分辨率、高波谱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首先,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以岸线以外20公里的海区和岸线以内5公里的陆区作为核心调查区。因此,高的空间分辨率尤为重要,传统的海洋水色卫星,分辨率多为公里级,难以达到1:10万和更大比例尺海岸带调查的制图精度要求。其次,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的内容复杂多样,包含了陆地和水体,水体又涉及浅表的温度盐度、悬浮的泥沙以及水下的地形地貌。要满足这些需求,必须要有足够高的波谱分辨率,才能有效地去除干扰信息,获得准确的波谱传导模型。最后,海岸带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强烈交互作用的区域,同时,还是人类的集中居住区,受人类改造强烈,环境变化快速。传感器没有高的时间分辨率,便无法准确把握海岸带环境地质变化的规律。以目前的技术而言,建立一个低轨道的小卫星群,搭载高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夏真,林进清,郑志昌.2005.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方法[J].地质通报.24(6):570-575

[2]申家双,翟京生,郭海涛.2009.海岸线提取技术研究[J].海洋测绘.29(6):74-77

[3]张明,蒋雪中,张俊儒,等.2008.遥感影像海岸线特征提取研究进展[J].人民黄河.30(6):7-9

[4]范开国,傅斌,黄韦艮,等.2009.浅海水下地形的SAR遥感仿真研究[J].海洋学研究.27(2):79-83

[5]郑宗生.与GIS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2(1):27-33

[6]张鹰,张东,王艳姣,等.2008.含沙水体水深遥感方法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30(1):51-58

[7]陶菲.2007.经泥沙遥感参数校正的辐射沙洲水深遥感模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8]李炎,李京.1999.基于海面—遥感器光谱反射率斜率传递现象的悬浮泥沙遥感算法[J].科学通报.44(17):1892-1897

[9]刘芳.2005.南黄海及东海北部海域悬沙的遥感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0]于杰,李永振,陈丕茂,等.2009.利用Landsat TM6数据反演大亚湾海水表层温度[J].国土资源遥感.(3):24-29

[11]邢前国,陈楚群,施平.2007.利用Landsat数据反演近岸海水表层温度的大气校正算法[J].海洋学报(中文版).29(3):23-30

[12]Suga Y,Ogawa H,Ohno K,et of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LANDSAT-7/ETM+[J].Advanced Space (11):2235-2240

[13]Thomas A,Byrne D,Weatherbe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from Landsat infrared data[J].Remote Sensing of (2-3):262-272

[14]李素菊,吴倩,王学军,等.2002.巢湖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与反射光谱特征的关系[J].湖泊科学.14(3):228-234

[15]邢小罡,赵冬至,刘玉光,等.2007.叶绿素a 荧光遥感研究进展[J].遥感学报.11(1):137-144

[16]王永红,M L Heron,Peter .航空微波遥感观测海水表层盐度的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7(1):139-145

[17]杨斌利.2010.用于海洋盐度观测的主被动联合遥感器[J].空间电子技术.(2):49-54

The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o Geo-environment in Coastal Zones

Huang Wenxing1,2Wan Rongshen1,2

(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 Laboratory of Marine Mineral Reasources,MLR,Guangzhou,510760)

Abstract:In recent decades,as China's coastal economic development,coastal environmental geology problem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mote Sensing has features of rapid,real-time and high efficiency,which make it widely used in the coastal geo⁃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include coastal zone Type Classification,coastline extraction,water⁃depth measurement in coastal zone,suspended sediment detection,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sea surface salinity(SSS),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se words:Satellite Remote Sensing;Coastal Zones;Geo⁃environment Survey

遥感学报期刊

遥感学报发一篇论文什么水平,因为他是上学了,老师教写作文了,所以他就写了一篇作文出来了,证明这个孩子还是有天才的

有必要。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遥感学报属于国家核心期刊,专业认可度很高,同时也很难发。遥感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主办,是中科双效期刊。

遥感学报发一篇论文什么水。水平很高的,《遥感学报》已被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EBSCO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遥感学报》的学术水平得到国际认可,受到国际遥感及相关学术领域的更多关注。

《遥感学报》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分会主办的专业学术性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3-2014)收录。属于高层次的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遥感学报英文
  • 遥感信息和遥感学报
  • 遥感学报英文名称
  • 微波遥感学报
  • 遥感学报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