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网盘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网盘

发布时间: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网盘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1

页数:69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的第一种;「夏商周断代工程」是 中国大陆「九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这项工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要把夏商周时期的年代进一部科学化、量化,为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典籍中所得到公认的古代纪年,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要推求更早的年代,周武王克商之年即是重要的著手点。

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首先在於这是商周两个朝代的分界点,因而是年代学研究上不可回避的。这一分界点的推定,对其後的西周来说,影响到王年数的估算;对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积年的起点,如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所述:「在年代学上,夏商周三代是相牵联的,要求得殷代的绝对年代,首先要确定周代元年。」

从年代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还在於这是一个可能的突口,由於伐纣系周朝建立之始,周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周(包括春秋战国)及其後文献中关於这一重大事件的叙述较多,而且含有若干历日和天象的记录,给运用天文历法知识进行推算准备了一定的条件。这就使学者们能够在没有确定共和以上列王年数的情况下,直接去推定武王克商之年。

事实上,自西汉末年的刘歆开始,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这种推算的尝试。因为文献材料尚非充分,以及学者间对材料的理解有异,所采用的方法、角度也不相同,他们推出的武王克商之年彼此有相当大的悬殊。尽管如此,每位学者所走过的道路,总是有今天我们需要借鉴之处。只有在总结了前人的所有成果之後,我们才有希望前进一步。

「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启动。在现划论证和组织项目期间,有关学科的专家都对武王克商之年的推定这一关键问题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因此,在整个工程已建立的9个课题中,专门设置了「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下属4个专题:「武王伐纣时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与年代测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测定」、「丰镐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基本的想法是,把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科技测年等学科结合起来,尽可能使用现代科学手段,吸收各方面成果。

工作达列比较深入的阶段,大家迫切感觉到这个疑难课题上广泛借鉴和总结前人学说的必要。然而,涉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学术文献数量非常繁复,资料极为分散,有些论著在几处大图书馆也难寻觅,造成研究工作的严重障碍。因而提出了蒐集编辑(还有翻译)这方面文献的设想。这一行动从年3月发轫,经过3个来月的时问,真正做到「竭泽而渔」,共辑集到各家论著一百多篇,随後精选出有代表性的57篇,结集成《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这本书。

过去大家一般认为,关於武王克商之年的说法计有30多种,现在本书所反映的说法竟有44种。仅从这一点,便可看出本书的成绩。(以上内容系节录自李学勤所作序) 。

作者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篇目如下:

一、选编说明

二、古代学者所定克商之年一览表

三、近现代研究论文:

1.公元前1127说

论武王克殷年代,谢元震 撰。

2.公元前1122说

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吴其昌 撰。

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日)岛邦男 撰。

3.公元前1118说

武王克商的年代,(日)成家彻郎 撰。

4.公元前1112说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後出路,刘朝阳 撰。

5.公元前1111说

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董作宾 撰。

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严一萍 撰。

用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史日考证,郑天杰 撰。

6.公元前1106说

西周考年,张汝舟 撰。

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张闻玉 撰。

7.公元前1105说

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马承源 撰。

8.公元前1102说

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黎东方 撰。

9.公元前1093说

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葛真 撰。

10.公元前1088说

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88年说,(日)水野清一 撰。

11.公元前1087说

西周断代和年历谱,(日)白川静 撰。

12.公元前1076说

伐纣之记载检讨,丁驌 撰。

13.公元前1075说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唐兰 撰。

14.公元前1071说

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 ,李仲操 撰。

15.公元前1070说

西周年代综述(摘要),李仲操 撰。

武王克殷之年,张政烺 撰。

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读王国维《周开国年表》後记,刘启益 撰。

16.公元前1066说

周初之年代,(日)新城新藏 撰。

17.公元前1065说

关於商、殷的一些新闻,(美)哈特纳 撰。

西周的年代与历法,白光琦 撰。

18.公元前1063说

周初的绝对年代,(日)山田统 撰。

19.公元前1059说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彭瓞钧 撰。

20.公元前1057说

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张钰哲、张培瑜 撰。

21.公元前1055说

武王克殷年考,章鸿钊 撰。

试谈西周纪年,荣孟源 撰。

22.公元前1051说

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高木森 撰。

西周年代考,姜文奎 撰。

23.公元前1050说

三代年表,(英)叶慈 撰。

24.公元前1049说

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王保德 撰。

25.公元前1046说

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美)班大维 撰。

26.公元前1045说

西周之年历,(美)倪德卫 撰。

《竹书纪年》与周武王克商的年代,(美)夏含夷 撰。

西周年代新考─论金文月相与西周王年 ,周法高 撰。

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赵光贤 撰。

27.公元前1044说

武王克殷年月考,李丕基 撰。

28.公元前1041说

晚商的绝对年代,(美)吉德炜 撰。

29.公元前1040说

武王克商之日期,(美)倪德卫 撰。

武王伐纣年代考,周文康 撰。

30.公元前1039说

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何幼琦 撰。

31.公元前1030说

周武王克殷日历,丁山 撰。

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韩)方善柱 撰。

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周清流 撰。

32.公元前1029说

周武王克殷年代考,黄宝权、陈华新 撰。

33.公元前1027说

最初可纪之年代,梁启超 撰。

殷周年代考,雷海宗 撰。

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莫非斯 撰。

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高本汉 撰。

商殷与夏周的年代问题,陈梦家 撰。

西周史事概述,屈万里 撰。

周初年代平议,何炳棣 撰。

34.公元前1025说

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徵的结果及其处理的方法,劳干 撰。

35.公元前1024说

试论西周纪年,(日)平势隆郎 撰。

36.公元前1018说

西周年代考(摘要),周法高 撰。

--------------------------------------------------------------------------------

四、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论著要目:

--------------------------------------------------------------------------------

.

林春溥据《毛诗正义》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

谢元震,〈西周年代 〉,《文史》第期

.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刘歆,《世经》,《汉书‧律历志》。

绍雍,《皇极经世》。

刘恕,《通鉴外记》。

郑樵,《通志》。

金履祥,《通鉴前编》。

马端临,《文献通考》。

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燕京学报》。

吴其昌,〈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国学论丛》2卷1期1929。

岛邦男,〈克殷年月考〉,《东洋学》14号1965。

岛邦男,〈伐殷考〉,《文经论丛》创刊号。

岛邦男,〈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甲骨学》第11期1976。

成家彻郎,〈武王克商之年代〉(修订版),《西周史论文集》。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引,商务印书馆。

皇甫谧,〈帝王世纪〉引,《丛书集成本》。

刘朝阳,《周初历法考》。

刘朝阳,〈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後出路〉,

《天文学报》1卷1期1953。

一行,〈大衍历议〉,《新唐书‧律历志》。

董作宾,〈中国年历总谱之西周年历谱〉,《史语所集刊》1952。

董作宾,〈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3期。

严一萍,《何尊与中国年代》。

严一萍,〈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中国文学》新8期。

郑天杰,〈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史学汇刊》11期1981。

张汝舟,〈西周年考〉,《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

张闻玉,〈西周王年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

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上海博物馆集刊》1982。

黎东方,〈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台北)学生书局1975。

葛真,〈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贵州工学院学报》。

水野清一,〈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引〉,据巴纳(Noel Barnard)"Metallurgical

Remains of Ancient China"1975。

白川静,〈西周断代和年历谱〉,《金文通释》第5卷。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丁驌,〈西周王年与殷世新说〉,《中国文字》新4期。

丁驌,〈西周王年新说更正〉,《中国文字》新5期198112。

丁驌,〈伐周之记载检讨〉,《中国文字》新13期。

唐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新建设》。

刘启益,〈西周纪年铜器与武王至厉王在位年数〉,《文史》第13期。

李仲操,〈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中原文物》1期1997。

殷历家据《易纬‧乾凿度》推算

邹伯奇,〈太岁无超辰说〉,《学计一得》。

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

张政烺,〈武王克殷之年〉,《洛阳考古四十年》。

刘启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殷正),《邃雅堂学古录》。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周正),《邃雅堂学古录》。

新城新藏,〈周初之年代〉,《中国天文学史研究》。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董作宾推算),《邃雅堂学古录》。

哈特纳,〈殷商的某些消息〉,《第14届科技史国际会议论文集》1974。

白光琦,〈西周的年代与历法〉,《西周史论文集》。

山田统,〈周初的绝对年代〉,《大陆杂志》15卷期。

彭瓞钧,〈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国天文学通报15》1983。

朱右曾,张汝舟据《逸周书集训校释》推算。

张钰哲,〈哈雷慧星的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学报》19期1978。

赵光贤,〈从天象推算武王伐纣之年〉,《历史研究》。

张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杂志》。

章鸿钊,〈中国古历析疑〉,科学出版社1958。

荣孟源,〈试谈西周纪年〉,《中华文史论丛》。

高木森,〈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华学月刊》。

姜文奎,〈西周年代考〉,《大陆杂志》82卷4期1991。

《今本竹书纪年》。

李兆洛,〈初建元以前历代甲子〉,《李氏合刻五种》卷三。

叶慈(W. P. Yetts),《三代年表》(Chronological Table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West" and "East" and the Zhou Dynasty),The Rulers of China,1957。

王保德,〈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

《东方杂志》复刊後17卷7期1984。

林春溥,〈古史考年异同表〉(按《史记》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商西周的天文年代〉(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 Western Zhou),Early China(7):81-82。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The Cosmo-Political

Background of Heaven's Mandate),Early China(20),1995。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西周之年历〉(The Dates of Western Zhou),

《哈佛大学亚细亚研究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卷

1983第2期。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国语》「武王伐纣」天象辨伪〉,

《古文字研究》第12辑。

夏含夷,〈《竹书纪年》与武王克商的年代〉,《文史》第38辑。

周法高,〈西周年代新考〉,《大陆杂志》65卷5期1984。

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台湾)《中央图书馆馆刊》。

赵光贤,〈关於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

赵光贤,〈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北京文博》。

李丕基,〈武王克殷年月考〉,《国民杂志》1卷5期1941。

吉德炜(Keightley),〈晚商的绝对年代〉(Absolute Chronologhy),

《商史的渊源》(Sources of Shang History)1978。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1040当为武王克商之年〉(1040 As the Date

of the Chou Conquest),Early China1982-1983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武王克商之日期〉,《竹书纪年》解谜第8章。

周文康,〈武王伐纣年代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何幼琦,〈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中山大学学报》。

何幼琦,〈西周的年代问题〉。

何幼琦,〈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西周年代学论丛》。

萧子显,《南齐书‧祥瑞志》。

丁山,〈周武王克殷日历〉,《责善半月刊》。

丁山,〈文武周公疑年〉,《责善半月刊》。

方善柱,〈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大陆杂志》51卷1期1975。

周清流,〈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

周清流,〈西周年代考辨〉,《史学史研究》。

黄宝权,〈武王克殷年代考〉,《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

梁启超,〈最初可记之年代〉,《饮冰室全集》之四十七。

雷海宗,〈殷周年代考〉,《武汉文史哲季刊》。

莫非斯,〈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考古社刊》第5期1936。

陈梦家,〈西周年代考〉,商务印书馆。

陈梦家,〈商殷与西周的年代问题〉,《历史研究》。

高本汉,〈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远东博物馆刊》17期。

屈万里,〈西周史实概述〉,《史语所集刊》。

何炳棣,〈周初年代平议〉,《香港中文大学学报》。

劳干,〈论周初年代问题与月相问题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

化研究所学报》7卷1期1974。

劳干,〈论周初年代和召诰洛诰新证明〉,(台湾)《中研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

集‧历史考古组》1981。

劳干,〈从甲午月食讨论殷周年代的关键问题〉,《史语所集刊》。

劳干,〈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证的方法及其处理的结果〉,

《史语所集刊》。

平势隆郎,〈试论西周纪年〉,《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

周法高,〈西周纪年代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学报》

第4卷1期1971。

前言:学长真正开始着手复习专业课在六月,在之前想着留一些时间给英语而且琐事太多复习时间也就放到了六月。还有就是我之前基础还不错大学在学校专业课也学过只是版本不一样,最开始复习英语的时候也可以看看专业课相关的书本扩充一下知识量一直看英语神经容易疲惫。一直重复做一件事情会使大脑疲倦,记忆力反而下降。从六月过后除了复习英语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整理历年真题,说个重要的事哦,川大的真题川大图书馆有卖!去买真题年份不要买过早的,一般05年之后的就可以了,而且05年之前古汉和现汉是分开的,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学长整理真题是分开整理的,按照年份和题型归纳,什么题型占多大分值,每年主要考了什么题型什么书中章节都整理好,方便你以后复习。整理真题不是最重要的,按照惯例来说真题今年出了明年就不会再出了,重复率很低的,但重点章节是很重要的把近三年的真题整理好摸清老师的出题意图和套路,好处非常大。

写在中间:梳理好自己的学习框架!框架有了就把之前整理的知识点罗列到里面去,前期有助于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及相关关系,在后期有助于自己的背诵和查缺补漏。

言归正传来说专业课复习川大汉语言文字学要考两门专业课 文学评论写作和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首先学长先给你说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一:文学评论写作

1.文学评论和写作分为了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写作两部分,一般比例为知识80,写作70。

用到的核心书本就是《文学理论基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看完后就会发现这就是一本大纲吧,目录比正文还多这时候就显得其他复习数的重要性了,最后给总结。然后我们第一遍就是做笔记,找那种很大很厚的笔记本来,然后单面记背面留给补充笔记,高中学文的同学都知道文科类的知识点那是真多,相信我后面你都得用到贴纸至少要搞清楚每段文选对应的是哪个知识点。而且文选的作者作品一定要整理在笔记上,川大会考作家作品匹配的题。因为第一遍过知识点速度非常慢,不要求速度要把知识点全都看一遍包括什么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等。这时候复习完一个章节就把一个章节的归纳知识点放到之前的框架中,文章后的练习题也要每一章节都及时做,这就是每一章节的重点啊。

2.复习特点:第一遍过完发现什么都没记住,反而记下了很多的大纲目录。学长我是按照第一遍整理的大纲来看其他复习书,把其他复习书对应知识点补充到你记得笔记本后面,这样第二遍过完,你发现之前第一遍记得知识点什么名词解释都得到补充解释。第三遍把前期整理的真题,按照对应的知识点再整理到笔记上,你就会发现有些知识点重复的频率非常高,而且总是集中在某些章节,这样你复习的重点就明确了。后面两边也要对着《文学理论基础》看自己之前记得笔记看时候有遗漏,快到考试前书本就是辅助作用了,那时候主要就是对着自己的笔记来看,复习整理归纳,我不太建议去死记硬背,文学方面太灵活。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文评这块资料书看多了你就会发现目前为止考的都是短篇叙事小说,很难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物进行代入适合后把其中的理论整理出来,变成自己的模版,然后考场上根据小说找你自己的切入点分析。学长建议自己找几篇试一下也可以找专业老师给自己一点建议,很多机构都有一对一专业课辅导,学长当时就是找的机构老师进行辅导的。

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基础》闫嘉

《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赵毅衡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

《叙事学》胡亚敏

《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刘俐俐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名作欣赏》(杂志)

科目二: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1.现代汉语:其实现代汉语复习方法和文学理论差不多,主要就是复习完一个章节做一个章节复习导图,然后第二遍对比参考一下其他版本的现代汉语,以及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四本书。后面就是把真题放到笔记里一遍一遍的背诵,之歌背诵大家不要觉得随便背背就行了,因为现代汉语要考分析题,学长给推荐一本书绝对实用那就是张斌本现代汉语的配套练习题。这本书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简答论述的答案给的明明白白,省得你自己再去整理答案,省去的时间可以再多几遍这本书,做一遍肯定不行的,用这个题目来补短板,那方面的知识点薄弱就多做几遍这个。常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集上,后期必要弄明白啊。这本书网上有电子版,去打印出来就行了,没必要去买。

2.古代汉语:这个主要就分题型讲吧

(1)解释加点字词:王力本的四册的字词至少都要过一遍。第一遍可以重点看一下例子说明,把自己之前熟悉的文言文例子往上套,这样一来方便我们熟悉加深记忆一方面为以后翻译打下来基础,川大解释加点字词重复率非常高,把近几年的真题拿出来好好复习好好做。

(2)简答叙述|填空:这方面考察的就是理论了,古代通论特别难整理,可以在网上论坛考研帮云盘下载,下载出来的内容大差不差都一样,培训机构可能会好点,学长当时就是找到的机构找的资料,最后把知识点做成自己熟悉的框架方便后期看,雷汉卿版本的古汉的通论也一定要整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古代汉语语法讲稿》

和《古代汉语语法》,这两本是专门讲古汉语法的,条例要比王力本更清晰,而且,康瑞琮老师的《古代汉语语法》是向熹老师做的序(古汉语知识词典的主编!)

(3)古书|古文阅读:这方面的复习呢,主要推荐两本书

1.一本是推荐王力本前两册的文选,要很认真的翻译一遍,不要只用嘴翻译,用手记下到本子上,翻译在上边。同时参考一下王力本古汉文选翻译的那本书,看看自己哪个字词、哪个语法点掌握的不到位,即使攻破。

2.二是雷汉卿本的古代汉语,这本书非常良心的就是繁体竖排!正好拿来做古书标点阅读的联系,很适合做练习。

大家做练习的时候把原本、注、疏分开,然后做重点标注。

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杨文全本/黄廖本/胡裕树本/邵敬敏本/张斌本

《现代汉语语音教程》林焘 王理嘉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

《古代汉语》王力本/雷汉卿本

《古代汉语语法讲稿》郭锡良

《古代汉语语法》康瑞琮

最后再推荐一下王力本古汉的配套练习题,题目有点老了,不过做一做练习还是很不错的。每一次模拟都要调整自己做题的时间和速度,同时培养做题的感觉。每一次做完以后分析一下自己的不足,然后做最后的改正,每次考试都要按照考试一样的时间来写。还有就是这个笔记啊尽量自己做,每个人做笔记的习惯不同,可能你用学长学姐的笔记复习起来还比较费劲,可以用他们的作为参考,看他们做的哪些重点章节框架怎么建的,也能学到好多。

英语一

前期单词1小时,后期单词1小时+阅读小时。

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背单词,单词不会背,后边的阅读理解、作文什么都做不出来。所以单词是我最早就开始复习的模块之一。差不多寒假过后,三月份就开始背单词了。最初我用的是绿皮书,每天一个单元,背了忘忘了背,翻来覆去背了不知道多少遍。因为这本书太大了,我是把它撕下来分成四部分重装了一遍,暑假搬书不小心遗失了一部分,所以我又换成了张剑黄皮书后赠送的一本考研英语的册子。很薄一本,顺序版,从A到Z,从高频词到零频词。这本书我一直用到考前一天。

由于我本身英语基础还可以,所以阅读部分我是八月底开始的。十分推荐新祥旭学姐的课,她是北外的,英语基础非常好,她归纳的阅读理解的五种题型,掌握了正确率很容易提上去。同样,新题型我也是跟的她,一直是一对一的带完我考研英语的全程。新题型和翻译我都是十月份开始的,一天新题型一天翻译这样穿插着来。作文部分我开始的比较早,九月中旬开始作文。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等到最后去背模板,尽量在前期多背几篇作文,但一些套话还是需要背的。完型部分由于分不高且正确率不容易提上去,再加上专业课内容太多,所以我一直到十二月才开始做题。

思想政治理论

九月份开始复习的,每天2个小时。考研政治我前期看《精讲精练》,肖1000题一定要做,因为只有客观题分高,总得分才能高。肖1000题我是做了三遍,第一遍全做;第二遍做错题;第三遍再做一遍错题。错题涉及的知识点,我会在他的讲真题里的真题考点知识表解中标出来,这本书也不厚,很方便拿者背诵。考研后期我就是背的肖四肖八的大题以及我易错的地方。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考察的题目重复率很高,复习的参考书数目相对较少,可以说是只要认真准备,就没有什么问题。复试准备阶段除了针对参考书和历年真题进行复习之外,还需要阅读相关专业学者们的论著和论文,比如说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字学,而我的兴趣又在于古文字学,所以我在准备复试阶段就阅读了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学术论文集·甲骨文篇》、林澐《文字学简论》、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王力《汉语史稿》、黄德宽《古文字学》、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沈之瑜《甲骨文基础讲义》、宋振豪主编《甲骨文与殷商史》、《古文字研究》等。读相关专业的著作和论文可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调动兴趣,面试时面对导师的问题也不至于无话可说。  复试时候发生了意外,我抽的试题根本不会,一点也说不上来,所以我直接向老师们承认了自己不会,并表示自己下去一定补足相关方面的知识,老师们也没说什么,就直接开始了导师自由问答。老师们提问主要针对的就是自我介绍,所以如何在自我介绍中给老师挖坑也是准备复试时候应当重视的事情。复试结束时候肖老师告诉了我我抽中的是超纲题,再加上老师问的问题我都还回答的不错,所以复试分数也比较理想。需要注意的是,面试时候一定不要怯场,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自信流利地说出来即可,切不可不懂装懂,乱扯一通。以上所谈仅为个人经验,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让大家少走些我走过的弯路。

一些tips

1、输入和输出是不成正比的,输入时确实很快乐,但是输出也确实很痛苦。在过客学长组织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时候,我坐在桌子前看着那些明明平常背的滚瓜烂熟的题目,笔下却一个字都蹦不出来,那种感觉真的是煎熬。看会了并不等于你背的出来,背熟了也不代表你写得出来,写得出来也不代表复试时你能说的出来,这几个阶段是跨越式的,都需要不断地练习。所以在你觉得自己背的差不多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进行默写,这并不浪费时间,而是非常有必要的训练。

2、听书软件是非常好的学习手段,因为我们的专业课参考书其实和别的院校是有重叠的,所以在上面可以找到很多已经录制好的背诵音频,走在路上或者吃饭的时候都可以进行复习巩固,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用的。

3、前期学习就是把你的书不断变厚不断地往其中增添内容,但是后期一定要把书不断变薄不断地抓考试重点,政治英语专业课都是如此。功利性的应试技巧是适用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不要太过排斥这种所谓“走捷径”的行为。

4、身体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因为考研没有注意锻炼,我现在已经出现了非常多问题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身体啊,血泪之谈。

陈梦家少年才子,新月派诗坛俊彦,青年时期钻研古史和古文字学,成为学术界推崇的古文字学、考古学和历史学家,惜未及老年而凋丧。他留下了激情四射的诗作,古文字界堪称独到的著述,还有满堂稀世奇珍的明清家具。其一生起伏跌宕,可称名士也。陈梦家1911年生于南京,16岁考入中央大学,即开始写诗。从20岁到23岁,陈梦家先后发表了《梦家诗集》、《铁马集》、《梦家诗选》等诗集。专家评论陈梦家诗作的特点是空灵而非刻画,如他18岁时写的《一朵野花》(节录):“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陈梦家20岁时,编选了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林徽音、卞之琳和他自己在内的18人的80首诗,是为《新月诗选》。40多年后,陈梦家的夫人赵萝蕤谈到《新月诗选》时说:陈梦家作为编者,为诗选写了几千字的序言,“他用还是相当稚嫩而近乎华丽的辞藻阐述了新月派有关诗歌的观点。这部不到三百页的集子选载了十八位诗人的作品,几乎没有例外都是篇幅不多的描写爱情和景物的抒情诗,内容、风格都表现了极大程度的一致……”赵萝蕤中肯地评价:“梦家是新月诗人中的一名健将和代表人物,他师事徐志摩和闻一多两位先生,但他没有徐志摩那样精深的西方文学造诣,也绝没有闻先生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政治责任感。”2007年夏,再次与陈梦熊院士在冠英园长谈。陈老讲,三哥梦家从小就有傲气,认为二哥梦士不如他,爱发牢骚,父亲因此反而不看重他。陈梦熊上小学时,三哥在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读书,已是知名诗人。陈老说:“我在小学时成绩平平,上初中时还有些懵懂,好几次被抓到校长办公室‘吃大菜’(单独训斥)。上了高中好多了,那时三哥在北平,我写给他的信,他都要批改,划出错别字和赘述的语句,给我寄回来,我服气!“三姐和三姐夫曾留学法国,他们常与学界名人雅集,探讨学问,态度蔼然清雅。三哥和我耳濡目染,对以后的为人、为学之道影响很大。虽然三哥和我年纪相差六岁,感觉上差了十几岁。三哥有天生的艺术感,他把对人生,对自然界的感悟,细密巧妙地表现在诗歌上。家里堆满了三哥新出的诗集。他常与方玮德、卢寿楠等人谈诗论道,如潇潇细雨,淅沥绵长。”闻一多虽然认为他的这名弟子“过于名士派”,但也毫不掩饰他的欣赏:“一个有天分的人而肯用功夫,陈梦家要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诗人陈梦家发长齐肩,不同凡俗,仙仙然有出尘之致。写诗为学,陈梦家都出类拔萃。同事评论他,“学问和口才都颇出众”。 1932年底,陈梦家到北平,经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刘延芳介绍,在该学院听课一段时间。1934年,他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读古文字学,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和唐兰。此时的陈梦家一副俊美、儒雅的书生模样。不久,陈梦家与燕大宗教学院院长赵紫宸的女儿赵萝蕤结婚。陈、赵两家是世交,双方的父亲都有一笔好字,做得好诗,又是研究神学的同道,与司徒雷登均为好友。赵萝蕤聪颖俊秀,少年时在苏州景海师范学校读书时,跟音乐教员陈冕珠学钢琴,而陈冕珠正是陈梦家的四姐。婚礼在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办公室举行,凡此种种,一时传为美谈。史学大家钱穆回忆,赵萝蕤周围“追逐有人,而独赏梦家长衫落拓,有中国文学家气味。”此时,陈梦家结识了小他三岁的同好王世襄。王世襄1934年考入燕京大学,家境宽裕。王家在大学附近的成府路刚秉庙东,有一个20余亩地的园子。王世襄在这里种葫芦,制养蝈蝈的瓠瓶,还养鹰、养鸽子和狗,雅聚各类玩家。陈梦家夫妇也搬到这个园子住过。他们雇一个工友做饭,白天各自上学,晚上集于乡野的园子,十分畅快。陈梦家喜爱红日衔山,鸡鸣野径的山村古风,可抵天白扰攘的尘梦。陈梦家和王世襄都收藏明清家具,两人乐此不疲,倾囊以求。建国前后,两人在北京常有来往。2008年,94岁的王世襄回忆,当年他到陈家,陈梦家赶紧把新买的家具或漆器拿给他看。王世襄说:“你买的这个太便宜了,归我了。”王世襄买到新奇的物什,陈梦家也缠着他要。“文革”前,王世襄见陈梦家放在家里的明清家具都用绳儿仔细地拦着,笑道:“好,你这儿比博物馆还博物馆。”可叹的是,陈梦家在1966年死于人祸,而王世襄几遭灭顶之灾,几度沉浮,至今笑谈往事,头脑清晰。对明式家具的收藏与研究,成为晚年王世襄的重大文物研究成果而享誉海内外。2007年国庆,驻足上海博物馆从赵萝蕤弟弟手中购得的陈梦家明清家具前,不由感叹人生聚散不常,物为主人人为仆。 1936年6月,住在北平佟府的陈梦家发表“梦甲室商代地理小记”系列第一篇《隼夷考》。文中说:“《后汉书·东夷传》有九夷之名,而无‘隼夷’;‘隼夷’之名不见于经典,余最近始于甲骨上发现之。”陈梦家从训诂、字形和音律上详加考证。这是陈梦家一改诗人的恣意挥洒,全身心倾注于谨严的古史和古文字学的早期论文。“七·七事变”不久,梦家和梦熊一起逃离北平。陈梦熊在西南联大上学时,陈梦家在西南联大文学系当讲师。陈院士回忆:“那时的英文和中文课,所有的教授轮流上课,罗常培、朱自清的课都有。三哥教书,我上过他的课,讲得不错。三哥不愿纠缠政治,对我担任学生会干事会副主席的活动直摇头。”1944年秋,陈梦家由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和清华大学哲学系金岳霖教授推荐,到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讲授古文字学,为期一年;而陈梦家的目标是遍访散落美国显贵之家和坊间的青铜器,编一部全美所藏中国青铜器图录。在美国的三年里,陈梦家走遍博物馆,寻访古董商和有藏品的私宅,把能接触到的藏器一一看过,照相,整理详细资料。此时,陈梦家夫妇风闻闻一多先生遇害的噩耗,不胜悲痛。师生二人都作新诗,又都转而研究古籍,当年闻一多和陈梦家“常常为了一个字的解释,争得面红耳赤。”此后,陈梦家的书房一直悬挂着闻一多的照片。1946年,陈梦家和芝加哥艺术馆的凯莱合编了《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他的执著与成果得到美国文物界人士的赞赏。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一位负责人劝他永久留在美国,要为他谋一份适合他的工作,而陈梦家归国、回到清华大学的心切。他留下正在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的妻子,于1947年秋回国,任教水木清华。回来的第一年,他为学校购买了许多文物,成立起“文物陈列室”。赵萝蕤回忆:“他和所有的藏家、古董商、博物馆几乎都有通信关系,并留有信件的存底。所有这些资料现在都保存在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国初期,陈梦家夫妇分别在清华和燕京大学任教,生活安谧。据巫宁坤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陈梦家“夫妇俩住在朗润园内一幢中式平房里,室外花木扶疏,荷香扑鼻。室内一色明代家具,都是陈先生亲手搜集的精品,客厅里安放着萝蕤的斯坦威钢琴。”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陈梦家调到科学院考古所。1956年,陈梦家搬到东城区钱粮胡同。他是个兴趣盎然、朝气和忧郁并存的人。在家忙工作的时候多,有时干些日常的力气活,他兴高采烈。他个性分明,不喜种花,不喜照相,不爱听音乐,却喜爱各种戏曲,喜欢写戏曲评论和泛论文艺的文章。陈梦家个性豪爽,水岸林下是他的得意之处。他喜欢朋友,交友甚多,经常访友。素雅的茶具,几人高谈阔论,舒缓心绪,得半日之清闲。他看似文弱,身体却很好,每天伏案工作10到12个小时,不知疲倦。像陈梦家这样有诗人气质的学问家,心怀坦荡率真,他从多年文字学研究的角度,对实行汉字简体化、拉丁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广开言路,结果招致“章罗联盟反对文字改革急先锋”的弥天大祸,困为右派。陈梦家忍受巨大痛苦和压力,将心志寄托于学术研究。1960年,他被派往兰州,协助甘肃省博物馆整理武威汉墓出土的简册,由此开始汉简研究,1962年著成《武威汉简》一书,又重新继续西周青铜器断代的研究,赶写器铭考释,并计划一年内完成《西周青铜器断代》和《历代度量衡研究》两本专著。日以继夜的学术耕耘被“文革”一夜间摧毁,一位极具才华的学者被无休止的轮番批斗击倒了。他选择了自尽。40多年后,陈梦熊院士谈起最后见到三哥的片断,仍是岁月淘不尽的泪光:“大约是1966年的8月25日上午,我接到电话通知,立即赶去隆福医院。他已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不省人事,医生正在抢救。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会面,也是无言的诀别。几天以后,我在地质部也成了批斗对象。他经抢救多活了几天,终于在9月3日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55岁。”梦家与梦熊出身教育之家,长于博雅超逸的文化圈,他们成为学者后,坎坷和磨难又何其相似:“三反、五反”运动,陈梦家因给清华购买文物而遭难,陈梦熊因负责野外调查的装备购置而遭劫;陈梦家在“反右”中落难,陈梦熊虽未被划为右派,也伤痕累累;“文革”陈梦家命断黄泉,陈梦熊九死一生,终于熬过严冬,迈上学术生涯的巅峰。兄弟两人的曲折遭际折射的是一代学人的命运。1930年,19岁的陈梦家写过这样的《葬歌》(节录):“我贪图的是永静的国度,/在那里人再也没有嫉妒;/我坦然将末一口气倾吐,/静悄悄睡进荒野的泥土。”2006年7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和北京国际字研究会联合举行“纪念陈梦家先生学术座谈会”,纪念这位诗人和科学家诞辰95周年和逝世40周年。陈梦家,这个名字依然闪烁着青铜一样的光泽。

厦门眼科学术大会论文集百度网盘

《厦门》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福建省开展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最早、规模最大、诊疗技术最先进的专科。在全省率先开展“冷超乳”、“双手微切口冷超乳”及“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以及各种复杂病例。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超声乳化仪(Alcon-infiniti)等各类型设备,每年完成白内障手术2100台。至今已完成白内障手术数万例。2002年厦门眼科中心获得世界眼外科医师协会颁发的“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30000例”成就奖。在省内率先开展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正高度近视。 开展的医疗项目:各种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包括超声乳化术、冷超乳术、双手微切口冷超乳术、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及各种类型的人工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复杂白内障手术治疗;悬吊式、前房型等各种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晶体脱位张力环植入术。曾负责的课题有“染色剂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角膜散光矫正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儿童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系列研究”“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观察”。科研成果“超声乳化白内障的临床应用”获得2000年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厦门市重大科技奖。该专科现承担参与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主要研究工作方向有:白内障、后发障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软壳技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率先在福建省开展角膜移植、眼前段重建及眼球前、后段重建术,是国内最早开展眼表重建术的医疗单位之一。拥有世界一流的眼表疾病检测设备,如干眼测试仪、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显微镜等。每年开展各种眼表及角膜病大中型手术数千例。以治疗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对干眼病、重症眼部烧伤以及重症感染性角膜病的手术治疗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展的医疗项目:角膜移植、角膜移植联合手术、羊膜移植、眼表重建术、眼前节再造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结膜瓣遮盖术、泪小点栓塞术。干眼症的临床诊治、严重烧伤的急性期抢救和慢性期处理、严重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治。 眼外伤专科福建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最早、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诊疗技术国内领先的专科。最早开展眼前节重建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专科。该专科手术技术在全省是最全面、最先进的,年手术量位居全省第一。拥有国际一流的高清晰度进口手术显微镜、玻璃体切割机等手术设备,至今共完成各种眼外伤救治手术愈万例,挽救了无数失明的患者。开展的医疗项目:角巩膜清创缝合术,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复杂的玻璃体切割术,眼内异物取出术,人工角膜下的玻璃体切割术,眼前节、眼后节重度眼外伤的三联、四联术,重度眼破裂伤修补术,24小时提供急诊手术服务。 诊疗项目:一、眼部整形美容:1、眼睑方面:上睑下垂,上睑退缩、内眦赘皮、小睑裂、眦角畸形、睑内翻、睑外翻、疤痕性眼睑畸形、眼睑闭合不全、眼睑缺损、睑球粘连、眉睫畸形、重睑、眼袋等。2、结膜方面:结膜囊缩窄、睑球粘连等。二、眼眶病:眶骨骨折畸形修复、眼球内陷矫正、羟基磷灰石眼义眼座植入、仿真活力动性义眼的制作及安装等。三、泪道病:泪小点闭塞、泪小管、泪总管及鼻泪道阻、急、慢性泪囊炎、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泪道再造等。小儿斜弱视专科成立于1997年,2001年成为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厦门摇篮工程第一个眼科示范基地。设有小儿专科门诊,小儿病房(30张床位),并有专门的小儿活动室。年门诊量4万余人,斜视手术量1000余人,在各种儿童眼病,特别是疑难病例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学术上,每年在国家级、省内杂志上发表数篇论文。 开展的医疗项目:普通斜视、复杂性斜视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弱视的综合治疗、各种屈光不正的筛查和治疗、先天性和后天性儿童眼病的检查、诊断及治疗;具备一整套完善的儿童视力、视功能、屈光状态、斜弱视及眼前节、眼后节的检查设备,还引进国内外对低龄(0-3岁)幼儿眼发育性疾病早期干预的先进检测手段--MTI筛查技术以及增视能弱视网络训练。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医学验光配镜部(眼镜城)是由眼科门诊、医学验光、成人眼镜专配、隐形眼镜专配、中小学生眼镜专配五部份组成,集医疗、防治为一体,是厦门首家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验光配镜类的机构。推崇“健康配镜,健康生活”的理念,以最先进的诊疗和矫正设备、一流的医疗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模式,为广大近视、远视、散光的患者服务,改善视觉质量,保护眼睛健康。拥有国际一流的检查设备和检查手段,拥有多个标准诊室、检影验光室等,配备德国ZEISS电脑验光仪、日本CANON电脑验光仪、日本TOPCON角膜曲率计等,以及非接触式眼压计、验光台、视力投影仪、裂隙灯、检影镜、眼底镜等先进的视光学仪器。中心聚集了省内一流权威的专业配镜人才,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占到80%。配镜员均由取得国家中高级验光员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每副眼镜均由国家高级加工员的精心制作。设备上,中心拥有国际最先进、省内唯一的眼镜加工设备,包括法国依视路KAPPA扫描中心仪、全自动电脑控制3D磨边机和电脑焦度计,采用高精度扫描模式,自动计算镜架中心,测量精度达到毫米。产品上,拥有全市最为丰富的健康安全镜架和镜片,包括国际知名镜框品牌以及国际顶级镜片厂商蔡司、苏拿、依视路、美国AO等镜片为消费者提供上百个品牌、上千款式时尚。德国蔡司、美国AO、苏拿、法国依视路等四大国际镜片品牌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专门为广大市民设立了真伪鉴定中心。开展的服务项目:屈光不正的验光配镜、渐进多焦点验配、双光验配、棱镜验配、白内障验配、低视力康复、传统日戴与长戴型软性隐形眼镜、抛弃型软性隐形眼镜、彩色隐形眼镜、医用美容性隐形眼镜、散光隐形眼镜、治疗性隐形眼镜(绷带镜)、硬性高透氧RGP镜片、散光型高透氧RGP镜片、圆锥角膜镜片、角膜塑形镜、高度近视/远视超薄眼镜(膜状)、疑难高度散光眼镜、高难度远视帽仔眼镜、各种青少年近视控制眼镜、儿童学生PC安全镜片、学生近视减之镜、近视回归镜的验配、弱视训练(网络、光盘训练)等。 厦门眼科中心临床医技检查部随中心的成长而逐渐壮大,在全省率先开展眼科角膜地型图、波前像差检查、对比敏感度检查、IOLmaster眼生物测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ICG)、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多波长及YAG激光、视觉电生理、全自动静态视野分析、HRT-II等检查和治疗项目,可面对全省乃至周围省市的眼科患者提供良好的医学技术服务。现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省内唯一的现代化眼科设备,包括ZDW、多焦电生理、UBM超声生物显微镜、OCT、角膜内皮镜、HRT-Ⅲ、英国欧宝全景激光眼底镜等先进设备,为及时发现眼部疾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解决眼科疑难杂症提供了技术保障。临床医学技术部部的主要检查设备及其用途如下:1、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角膜地型图及波前像差检查仪(美国博士伦公司):用于角膜屈光形态检查,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术前波前像差的检查,角膜病的检查(如圆锥角膜等)。2、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角膜测厚仪:用于角膜病的检查及内眼手术前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性状评估。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德国蔡司公司ZEISS):用于视网膜病变:如黄斑孔、黄斑板层裂孔、黄斑部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黄斑萎缩、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膜、视网膜脱离等。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变化追踪观察:可定量的测量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及视乳头杯盘比(C/D值)。4、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II)(德国海德堡公司):通过对视乳头形态学的观察及视乳头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病程的追踪观察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仪(FFA及ICG)(德国蔡司公司):用于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检查及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6、HUMPHREY全自动静态视野分析仪(德国ZEISS公司)、OCTPUS全自动静态视野分析仪(瑞士HUGGSTREIT):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如脑肿瘤、脑外伤损害视路时或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时会出现不同形态的视野缺损、借此来判断肿瘤或外伤的部位,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对视野缺损及范围不尽相同的各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了解某些眼病的进展情况判断预后。使视野的定量测量和统计成为可能。7、罗兰视觉电生理(德国罗兰公司)(VEP、EOG、ERG):VEP可用于视神经及视路疾病、黄斑部疾病,屈光间质混浊,无法看清眼底时,闪光VEP可用来帮助了解黄斑部功能。图形VEP还可用于客观视力测定及伪盲的鉴别。EOG主要用于视网膜疾病时,检测色素上皮及光感器功能,图形ERG主要用于青光眼及视神经病变的诊断。8、A/B超组合式超声波检查仪(美国ALCON及法国BVI):A超测量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及眼轴长度。B超获得眼内容物及眼眶内组织的超声图。9、YAG激光(德国蔡司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多波长激光(美国科以人公司):主要应用于后发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疾病的治疗。10、英国欧宝全景200广角激光眼底镜:用于广角眼底照相。11、德国OCT-Ⅲ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提供活体上实时的断层图像,并进行视网膜的定量分析。12、罗兰对比敏感度仪,用于查对比敏感度、暗适应、色觉、眩光。13、蔡司S88显微镜,全自动对焦,用于眼科摄像。14、德国HRT-Ⅲ共焦激光视网膜断层扫描仪,用于角膜、视乳头及黄斑检查。15、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用于青光眼诊断以及各种角膜、结膜、巩膜、前房、后房、虹膜、睫状体及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断。临床医学技术部其它的先进设备还有:德国罗兰对比敏感度测试仪、弧形视野计、非接触眼压计、数字化裂隙灯照相系统、干眼测试仪、角膜曲率计、视网膜视力计、多通道心电图机等。临床医学技术部拥有的医学检验设备有:生化分析仪(日立7020,日本),血球分析仪(KX-21N,日本东亚),电解质分析仪(美国麦卡迪),四通道血凝仪(MC4000,德国美创),优利特自动尿液分析仪,细菌培养箱(MIR-162,日本三洋)等。

中国知网一、登陆到中国知网官方网站 首先打开浏览器,搜索“中国知网”,点击进入中国知网官方网站,注册账号设置好密码登陆中国知网官方网站。 二、搜索论文 登陆到官网之后,在主页面的搜索框中输入你所需要的相关论文标题,单击【检索】,然后根据弹出来的页面上显示的红色内容字体去一篇一篇查阅,找到与你要写的论文相似度最高的。 三、下载论文 找到需要下载的论文之后,点击论文题录或者是论文题目最右边的绿色下载图标,点击之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需要我们去审阅,选择【打开方式】的CAJ格式,然后将下面的【保存文件】选项勾选起来,最后点击对话框最下面的【确定】按键。

中国科学梦的内涵论文网盘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现阶段,就是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中国梦”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如果满意,请采纳或点赞支持,给我更多助人的动力!

一,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关系:

(1)三者之间紧密相连;

(2)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3)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特点:

(1)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中华民族和  人民的整体利益;

(2)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体现中华民族  “家国天下”的情怀;

(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4)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5)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1)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

(3)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

(5)必须实干;

(6)需要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

(7)需要和平。

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不是别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三大优势: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优势,民族特色的优势。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独特优势是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社会主义来守护社会公正。

陈垣学术论文集属于什么文献

钱穆先生的弟子、著名史学家严耕望曾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这一论断正被越来越多的当代学者所接受。陈寅恪 教授之教授陈寅恪(1890-1969),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陈寅恪有多传奇?就出身来讲,他的祖父陈宝箴,曾出任湖南巡抚,他的父亲陈三立,是著名的诗人,“清末四公子”之一。就学问来讲,他是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语言学家、诗人,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就经历来讲,他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流学府任教,人称“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就异秉来讲,他的侄子陈封雄说:“他(陈寅恪)通晓十四五种文字。除英、法、德、日、俄、希腊、匈牙利、土耳其、阿拉伯文外还懂梵、巴利、蒙、藏、满、波斯、突厥等文字……以及许多中亚细亚已经死亡的文字”。还有件事,抗战爆发,陈寅恪的参考书全部焚毁于战火,几乎在没有任何参考书籍的情况下,写出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引用的典籍就达上千种。陈寅恪还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凭记忆创作了《柳如是别传》和《元白诗稿证笺》等著作。所以,郑天挺称赞他是“教授中的教授”,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五六十年代流传过一句话:“国民党派专机要接陈寅恪去台湾,陈寅恪坚决不去!”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1949年,国民党节节败退,国民党在广州组织了“战时内阁”,作为教育部长的杭立武,在这树倒猢狲散的时刻,并未忘记那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抢救学人计划”,他懂陈寅恪的价值,多次派人向陈寅恪说请他去台湾,均被陈拒绝。后又劝陈到香港,也被拒绝。杭立武又拉着财政部长亲自上门劝说,说只要陈寅恪去香港,马上送陈一套洋房和10万港币,陈寅恪依然不为所动。他又请傅斯年出面做工作,傅斯年因此多次致电陈寅恪,请他去台湾,只要答应去,马上派飞机来接,故有“国民党派专机要接陈寅恪去台湾,陈寅恪坚决不去”一说。但是,陈寅恪自始至终坚持不出国、不去台湾。陈寅恪先生的为人,全见于他所写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文中说:“(王国维)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於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吕思勉 一本书畅销80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曾说:“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该读一本中国史,那么吕思勉的作品不可错过。吕思勉是谁?他是“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他也是“国学宗师”钱穆的老师。吕思勉通晓文、史、哲,学风严谨,眼界开阔。他的史学作品,总能给出精彩的评论,让枯燥的历史也变得有趣,令人耳目一新。《白话本国史》初版封面1934年,吕思勉为当时的青年学生写了一本《白话本国史》,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顾名思义,是吕思勉先生为当时高中生写的一部中国通史教材,语言通俗易懂,又不失由文言转白话的雅致的民国风韵,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这本轰动一时的著作,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新式通史”。吕先生的这部中国史著作,开了用白话写中国通史的先河,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把厚重的历史讲得轻松有趣。自问世至今,畅销80余年,被海内外读者誉为“一本书读懂5000年中国史”。吕思勉的学术领域,尽管以史学为主,却兼及传统之学诸多领域,包括目录学(《经子解题》等)、文字学(《章句论》等)、文学(《宋代文学》《论诗》《小说丛话》等),他对传统医学(《医籍知津》)也有研究,还创作过新小说(《中国女侦探》等)。盘点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师,论涉足之广,少有其比者。而他的史学著述,也涵盖了史学方法论、中国通史、断代史(从先秦到隋唐五代以及近代史)、专门史(涉及社会、民族、文化、学术、经学、理学、政治思想诸分支学科)、史学札记、教科书、通俗读物等诸多领域,无论通贯古今,还是横跨诸界,在同时代史学大家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吕思勉著作之富,同样少有其匹,《全集》达二十六卷,超过二陈,而与钱穆相颉颃(《钱宾四先生全集》五十四卷而为三十二开本,《吕思勉全集》二十六卷却为十六开本,考虑到钱穆享寿比吕思勉长二十二年,他们师生著述之繁富应不相上下)。在史学识见上,吕思勉贯彻了“博赡仍是为学大道”的治史取向,故严耕望《治史三书》有《通贯的断代史家》专文平章,说吕氏史学“应属撰史,不是考史”。所谓“考史”,即章学诚所说的“考索之功”;而所谓“撰史”,应即章氏推许的“独断之学”,也即严氏表彰的“建立新史规模”。在四大家中,吕思勉成就不在其他三家之下,声光却远逊于南北二陈与钱穆。但在民国时期,吕思勉仍获得学术共同圈的高度认同,他是当时教育部为数不多的部聘教授之一。即便1950年代全国教授首次评级时,他依旧是为数寥寥的一级教授之一。上海史学界唯有他与周谷城同为一级(据屈宁《1950年代的教授分级与史学大家》,周谷城初定为二级,官方最终公布时升为一级。尽管不知他是否以丰沛故人而荣膺一级,却也凸显吕思勉史学成就乃众望所归),足见当时评级非学术因素干扰还算有限,远不像近年那样不堪入目。闻知吕思勉逝世,顾颉刚日记即下盖棺之论:“全国中精熟全史者唯此一人。”其时,南北二陈尚活跃史坛,同为学术圈内人,这一评断应是经过拿捏掂量的。谭其骧指出:“近世承学之士,或腹笥虽富而著书不多;或著书虽多而仅纂辑成编。能如先生之于书几无所不读,虽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述作累数百万言,淹博而多所创获者,吾未闻有第二人。”海外学者杨联升表示,吕思勉是他“最敬仰前辈学人之一”。业师程应鏐先生也说:“执教光华大学常聆诚之先生讲论,淹博渊深,曾自叹寅恪先生外,并世无第二人。”钱穆 “一代宗师”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 )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陈垣 桃李满天下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有两座铜像一东一西,彼此相望,一座是孔子,一座是老校长陈垣。他们在教育史书上一古一今,彼此守望,给这所师范大学树立了为人师表的榜样。陈垣这个名字可能会让现在的人们有些陌生。但在20世纪初,这却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作为一位史学大家,他并不像著名学者胡适、国学大师王国维那样有着广为流传的故事,但在学术界,他的学问是没有人不叹服的。同时,陈垣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学七十余年,教过私塾、小学、中学、大学。在这七十余年中,他还曾担任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桃李满天下。在学术方面,陈垣堪称史学泰斗。他的专长除了中国宗教史、元史、历史文献学,还有中西交通史、校勘学等等,而且他在每个方面的研究都是开拓性的。他的许多著作都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陈垣与国学大师王国维齐名,而王国维去世后,他又与史学奇才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

人生以品行为上,身体次之,学问又次之,金钱为下。 大学设教,在应社会之需求,养成高深学术之人才,以期将来致用于社会。所谓高深学术之人才,必须赖大学教育培养之。 教育工作的一个特点,是永远和青年在一起,教师教育着青年,同时,青年也给教师以影响。 以全祖望的《鲒土奇亭集》作为教材,是“欲以正人心,端士习,不徒为精密之考证而已”,“唯其文美及有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是在民族的危急关头,我们的祖先反对民族压迫的光荣传统,唤起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斗争的精神。 一篇论文或专著,作完了不要忙于急着发表,好比刚蒸出的馒头,须要把热气放完了,才能去吃,蒸得透不透,熟不熟,才能知道。 凡论文必须有新发见,或新解释,方于人有用。第一搜集材料,第二考证及整理材料,第三则联缀成文。第一步工夫,须有长时间,第二步亦须有十分三时间,第三步则十分二时间可矣。草草成文,无佳文之可言也。 孝经曰:“士有净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不陷于不义。交友之道在得切磋之益,毋徒事佚游宴乐。”是之谓辅仁。生平 陈垣(一八八○年十一月至一九七一年六月),汉族,广东江门新会人。字援庵,又字圆庵,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曾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一九二六年—一九五二年,任辅仁大学校长;一九五二年—一九七一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他一生从事教学七十四年,教过私塾、小学、中学、大学。他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不少新课程,沿用至今。他的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距北京什刹海不远,有一座灰砖灰瓦的四合院,两扇大门油漆已斑驳,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门联仍清晰可读。这里是兴华胡同13号,陈垣故居。 推开院门,一尊陈垣的半身像矗立在庭院中,角落里的两棵海棠树已经长成合抱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陈垣常以“种树者”自居。书房中高悬的“励耘书屋”牌匾,诉说着主人的一生。 时光回溯到1951年的北京,中南海的一次宴会上,毛泽东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一位年过七旬的学者:这是陈垣先生,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国宝”陈垣就此得名。 谈起陈垣,似乎更多人聚焦于他的史学造诣,然而其教育家的一面却多少被人忽视。 91年人生,74载教书,涉足之广独一无二 1898年,广州一家蒙馆来了位小先生。这是陈垣第一次登上讲台,因为文采出众,在书馆里常被“贴堂”,才被请来教书,那年,陈垣年仅18岁。 这位小先生年纪虽轻,胆子不小。开讲头天,竟然贴出告示,不打板,不体罚。一言既出,语惊四方。自古以来,书馆的学生背不下来书挨板子似乎天经地义。陈垣自己也曾挨过板子,所以对体罚很反感。这个告示自然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新会郊外的篁庄小学,1906年,陈垣因躲避清政府追捕,曾在这里教过半年书。“我在这个学校是一揽子课都教。国文、算术,并兼教体操、唱歌……在那时,这些都是很新鲜的课程。学生们很欢迎我这个从广州去的新老师。”他是那个守旧闭塞的小学堂里最新潮的教师,一般教师都穿没有领子的长褂,陈垣却穿着黄色操衣。 “不喜八股好泛览”的陈垣在科举失利后,抱着“唯有科学发达方能使中国摆脱落后”的想法,于1908年和友人一起创办了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取名“光华”,寓意“光我华夏”,这是中国第一所民办西医高等学校。这里也是陈垣投身新式高等教育,形成对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初步认识的起点。陈垣不仅是光华的发起人之一,又是第一届毕业生。所以在毕业文凭上,他以董事“陈援庵”的名字,签发了给“陈垣”的毕业文凭。当时为了解决教学用具的缺乏,陈垣常常带着学生到广州郊外的乱坟岗上,去捡一些零散的骨骼,洗净作为教具,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位“标新立异”的老师。 发表成名作《元也里可温考》,是陈垣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此前,他已从广州到北京从政4年,反过清廷、办过革命画报、参与过反美“拒约”运动、当过议员、做过教育次长……看透了官场泥泞之后,陈垣心中的幻想逐渐破灭,“眼见国事日非,军阀混战。生于乱世,无所适从,直觉得参加这样的政治是污浊的事情,于是就想专心致力于教学与著述”。 办学对于陈垣已不是第一次。1921年,陈垣又创办了北京孤儿工读园,学校专收贫苦学生,不收学费。校门上挂着一副对联“无私蓄,无私器,同惜公物;或劳心,或劳力,勿做游民”,其办学之意,可窥一斑。彼时,陈垣一人身兼校长、总务长、教务长等数职,还兼教国文、历史等课程。不久,他在工读园的基础上创办了平民中学,学校以功课好、纪律严而闻名于北平。 如火如荼办教育的同时,1923年,陈垣精心撰述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发表,在中外学术界引起轰动,蔡元培赞其为“石破天惊之作”。 1929年,因王国维、梁启超相继逝世,陈寅恪向清华大学推荐陈垣为国学研究院导师,陈垣以“不足继梁、王二先生之后”为词恳辞,彼时陈垣已在辅仁大学任职。 91年人生,陈垣有74年在教书,想必他从未想过自己创造了一个奇迹。自其18岁始,先后教过蒙馆、小学、中学、大学,创办过孤儿工读园、平民中学,做过46年的大学校长。其涉足教育领域亦是宽广,在医学教育、工读教育、平民教育、师范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有过独特贡献。这在教育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给青年人戴上国学“眼镜”,分清中西文化之精华和糟粕 陈垣之于辅仁,如同蔡元培之于北大,梅贻琦之于清华,张伯苓之于南开。论语有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辅仁大学因此得名。这所大学在教育史上颇具传奇色彩,而传奇的缔造者乃陈垣。 1926年,辅仁大学(下称辅仁)创始人英敛之在临终之前将大学托付给了陈垣,自此,辅仁开始了“陈垣时代”,也由此迎来了它的辉煌期。直至1952年,辅仁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 这所奉儒家经典为校训的大学,却是一所教会大学。其创始人英敛之起初主张“全盘西化”,彼时“西风东渐”正浓,传统国学日渐式微。“五四”后,中国进入大规模输入西学的时代,彼时的青年以学经济、外语、技术为荣,对于国学则视之为无用糟粕。陈垣对此痛心不已,“一个民族的消亡,是从民族文化开始的……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民族,就要保住民族文化”。自此,陈垣开始了在辅仁的“教育救国”计划。 辅仁短短27年历史,始终伴随着来自古今中西的力量博弈,陈垣则是这场博弈战的掌舵者。在陈垣眼中,辅仁的学生应“于中国文化方面,有深切之了解;于中国文字方面,有纯熟之技能”。他认为,“有志之青年,决不可轻弃华文,不然,数典忘祖,将不知为何种族类”。 开设国文课是他在辅仁播下的第一枚教育救国“种子”。在他看来,国文教育是给青年人一副“眼镜”,有了“眼镜”,你就可以看得更远,更清楚,能分清中西文化之精华和糟粕。 20世纪初,汉学研究外胜于内的局面让许多中国学者倍感耻辱。陈垣也曾不止一次地说:“要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夺回北京。”陈垣的学生柴德庚、刘乃和多次听到陈垣在课堂上讲:“每当我接到日本寄来的研究中国历史的论文时,我就感到像一颗炸弹扔到我的书桌。”他深深意识到国文教育是重振汉学之基础、中西文化交流之桥梁、民族精神之核心。 大一的国文课由校长陈垣亲自主持,并选用了一批学有根底的教师讲授,余逊、柴德赓、周祖谟、启功等都是当时的授课老师,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成就很高的学者。启功曾回忆说:“学年末全校大一国文会考,陈垣先生亲自出题,不但是学生的会考,也是教师们的会考。”受中西传统文化熏染,辅仁形成了严谨踏实的学风,有顺口溜谓之:北大老,师大穷,唯有清华可通融。辅仁是个和尚庙,六根不净莫报名。辅仁校风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对于西学,陈垣也同样倍加重视。辅仁的教员中,外籍教师比例为30%。中西结合的教师和管理队伍为融汇贯通中西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如今,走进什刹海旁的辅仁大学旧址,古色古香的琉璃瓦屋顶、汉白玉须弥座、红色雕花窗棂、蹲伏的石狮依然彰显着浓郁的中式风格,这所由陈垣从美国请来的建筑师墨菲,采用西方新工艺、新材料设计建造的校园,被誉为旧京三大中西合璧建筑之一。即使是校舍,也无不显现出陈垣的理念——会通中西,美美与共。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终极目标是“美美与共”,而不是“袭取人之皮毛,牺牲其所可贵,买椟还珠,邯郸学步”。 “甩手”校长只攥紧两件事:教学、师资 辅仁的“陈垣时代”有一个独特的印记,那就是校长“甩手”不管校务。 辅仁作为一所教会大学,办学权、管理权实际掌控在教会手中,因此陈垣形容自己是一个“甩手校长”,并不参与大学具体管理。但有两件事,他却紧紧攥在手中,丝毫不敢放松——教学、师资。靠着这两个“杠杆”,陈垣将辅仁推上了20世纪初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的北平四大名校之席。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陈垣为辅仁揽贤的法宝,陈垣选拔人才,不因循守旧,没有门户之见,兼容并包,唯才是举,唯才是用。 “中学生”启功“三出两进”辅仁的故事为人熟知。启功曾说,在他一生当中,有幸遇到好几位恩师,但“终生的大恩师”只有一位,就是陈垣先生。如启功般,只受过旧学教育,没有进过现代大学,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自学成才的辅仁教授并不鲜见。 现代著名目录学家、古典文献学家余嘉锡就是其中一位。他被陈垣发现并延聘为辅仁教授就有一个小故事。当时,陈垣在北大历史系兼课,发现课堂上一位名叫余逊的学生作业甚精,一经询问才知其家学渊源。陈垣爱才如命的“嗜好”立即发作,经过多方辗转,1930年,陈垣终于聘得余逊的父亲、在湖南老宅设馆授徒的余嘉锡为辅仁讲师,并不到一年升任其为教授,这在当时成为京城一段奇谈。与余嘉锡经历相仿的还有伦明、于省吾、唐兰、溥雪斋、陆开钧等一批旧学先贤。 据统计,1925年—1948年,辅仁聘请了总计950名教员,其中不乏语言学大师刘复、沈兼士,金石学家马衡,历史学家邓之诚,语言学家魏建功、陆宗达、罗常培等一批声名远播的大师。曾担任校长秘书的台静农曾说:“因为援庵先生久居北平,结识的学人多,一旦有机会,他就将他们推荐出来。” 然而,陈垣并不是见“贤”就揽。1933年,陈垣的高足蔡尚思曾有意在辅仁执教,开设哲学史等课程,陈垣回信说,辅仁史学系所缺的是“断代史教员”,直言弟子不太适合来辅仁执教。 他重视基础教学,开设了在史学界开风气的两门课程——“中国史学名著选读”、“中国史学名著评论”。这两门课程对于文科研究者而言,就如同打开学习历史大门的两把钥匙。90年后的今天,国内历史教育界依然在开设这被奉为经典的“两课”。 他对教师教学态度要求之严格,也让当下校长难以企及。启功曾回忆起陈垣对他耳提面命的九条“上课守则”,第一条就是: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和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板书每行四五字,绝不写到黑板下框处,怕后边坐的学生看不见。”陈垣对教学的细致认真,从上课板书这样的细节,可见一斑。启功说:“老校长教导我的样子,我现在蘸着眼泪也能画出来。” 陈垣还把西方大学的教学方法带到辅仁,对学生要求极为苛刻。受业弟子董鼐曾回忆说:“每次上课,必指定看十多本参考书,只这一手儿,就把系内学生逼得鸡飞狗跳了;何况考试时,他绝不按牌理出牌,所出的题目,都是课外的,没浏览过参考书,拿起考卷,必然不知所云。”因此,不少学生中途被淘汰。在学界传为佳话的陈门四翰林“南书房四行走”——余逊、柴德赓、启功、周祖谟,就是在如此严格的要求下,成为各自领域的大家。 陈垣培育的人才可谓精英辈出,有科学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但大部分学生还都是接过了“援庵先生”的教鞭,从事教育工作。仅以历史学家为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各著名大学历史学的系主任,几乎都是他的学生。大家在一起开学科研讨会,就如同“师门聚会”。 许多年后,有关大学“校长职业化”、“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等讨论如火如荼之时,回望陈垣“甩手”校长的治校之道,其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哲意不禁让人感慨。 2002年,有两座铜像在北京师范大学同时落成,一座是孔子,一座是老校长陈垣。他们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彼此相望,在教育史书上一古一今,彼此相守。 印象:祖父的家书“函授” ■陈智超 口述 祁雪晶 采访整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祖父援庵先生教育子女的准则。他常说“教”和“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就是有人教,“育”就是“熏育”,不是教,而是在一种环境氛围里自然养成。 我祖父援庵先生有子女十一人,在他的影响下,除早年去世的两位外,全都从事教育工作,有大学教授、中学校长、中学教员,还有图书馆员。 我父亲陈乐素与我都是研究历史的,陈氏一门连续三代成为史学家,在学界传为美谈,实际上祖父从未刻意培育“接班人”,在我看来,不管是祖父对父亲,还是父亲对我,都从未提过自己的孩子应学习历史,之所以三代人都走上史学研究之路,可以用6个字概括:第一是“开明”,第二是“启发”,第三是“责任”,可以说纯粹依赖开明家风的鼓励和长辈的启发。 对我父亲,祖父以引导为主。父亲7岁的时候,祖父用《三国演义》给他做学习文史的启蒙读物,让他把每一回第一次出现的人名和地名写在书眉上,还要记熟。等到父亲大一点的时候,就让我父亲帮他抄写一些相关历史资料,通过这样的办法培养他的兴趣和读书方法。 我父亲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太多当面接受祖父教诲的机会,我亦如此。更多时候,祖父是通过家书教育我们。在后人眼中,我们也有一个可以亲耳聆听祖父授业的“大学”——家书“函授”。 祖父的家书,不外乎两个内容。一为惦念家人的关切之情,再者就是教育我们为人、为师、为学的道理,后者更甚。因为所言的道理都是他多年的切身体验,至今读起来还觉得真切。 祖父在家书中多次传授自己的经验。他曾说:“教书之法,要充分预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不备也。又对学生多夸奖,生其兴趣。……教书以诚恳为主,无论宽严,总要用心,使学生得益。”1939年,我父亲在香港一女子中学任教。那段时间祖父与父亲书信往来频繁,家书就成了祖父给父亲授课的“讲堂”。 在这个特别的课堂上,大至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小至备课、学生管理、课堂管理、课业批阅等细枝末节的事情,都有细致入微的指导。祖父常说对学生应多鼓励、多夸奖,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学上出现问题,责任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学生。现在许多人教书教不好,总是责怪学生素质差,这是值得反思的。 我父亲自1943年初到浙江大学任教后,祖父又针对大学教学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教大学(要自己劳)与教中学(要对学生劳)不同,亦须注意”,“教书最好能教学相长,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而后能出色。”在祖父的指导下,父亲在浙江大学的课程颇受学生喜爱,特别是具有陈门特色的“史源学实习”课。 祖父在强调教学的同时,还对教研结合有诸多叮嘱。“教课之下,应自做文章,甚盼甚盼。”“‘舍己芸人’一语,幸切记。总要留一点日子为自己修养之地。” 祖父对子女读书、做学问总是大力支持,他对父亲的教育,也随着父亲对我的教育沿承了下来。他对我们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身教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启发我们的自觉性。 我选择学历史,也是受到父亲的启发。父亲写《宋史艺文志考证》,要先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哪些地方提到《宋史艺文志》或《宋志》,父亲就让七八岁的我和二姐两个人去查,一人分一半,查出来就用红笔做记号,这是第一遍。第二遍让我们两人交换检查,如果发现了对方的错误,就给一个奖品。本来这是很枯燥的工作,由于有这样一种竞争,激发了我们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启发、熏陶,培养了我对史学的兴趣。 家书,在那个战乱纷飞、新思想萌发的年代,不仅反映出了祖父与父亲鸿儒间的探讨,也有父子之间的谈心。在这些家书中,祖父忽而是充满殷殷关爱的慈父,忽而是严谨认真、充满热爱和激情的良师。一句句教诲、一声声叮咛,无论对于专业学者、师者还是一个普通人,都有很深的启示。(陈智超系陈垣长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对话:要反思什么是真正的会通中西 ■通讯员 祁雪晶 陈垣留给我们怎样的精神遗产?笔者就此走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两位学者——陈垣研究室主任周少川和教育学部教授孙邦华。 笔者:从教育家的角度而言,你认为陈垣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孙邦华:就校长角色而言,陈垣既不像蔡元培那样是一个思想家型的大学校长,也不像张伯苓那样是一个管理者型的校长。前者用西方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改造北京大学,后者事必躬亲,将管理艺术发挥到了极致。陈垣的教育理念体现在他教学、治校、为学、育人的方方面面。如大学教育必须坚持会通中西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和高标准要求;大学的学术研究也应该重质而不是重量,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术研究水平及成果;大学管理者应该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对大学的影响重在精神力,不必做一个低层次的事务性校长。 周少川:陈垣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教育观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流传依然历久弥新。他强调基础教育,尤其是国文教育,源自于他朴素的理念——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他致力于能力培养,让教师、学生都动起手来,源自于教育家“知行合一”的信念;他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重视师范教育更是一个教育家的本色体现。 笔者:陈垣教育理念是否都沿承至今? 周少川:谈起对陈垣理念的沿承,我重点说一些遗憾的地方。举一例,援庵先生开设的“史源学实习”课程,开始于1938年,在近代史学转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师资的问题,1948年后就不再开设此课了。1980年后,陈乐素先生子承父业,又开了这门课,其弟子也有零星地开了此门课程的,但在大多数高校的历史专业,都没有开设这门课程了。如今许多学者呼吁历史教学必须有“史源学实习”课,我个人也非常赞同这个呼声。实际上,陈垣其他很多理念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很好地实现,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梳理他的教育理念,以供后来者借鉴学习。 笔者:陈垣的办学经验对当下大学改革有什么启迪? 孙邦华:当下大学教育改革也存在一种“西学东渐”的趋势。言及改革,各高校纷纷走出国门去欧美国家“取西经”,很多大学也把国际化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之一。在忙着取经的时候,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会通中西?”多招收一些留学生,引进几个候鸟式的“外教”,请几位外国专家做讲座就是“会通中西”了吗?“会通中西”是建立在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终极目标是“美美与共”,而不是“袭取人之皮毛,牺牲其所可贵,买椟还珠,邯郸学步”。我认为一流大学的建设一定是有自己的特色的,中国的一流大学要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周少川:现今许多大学都在搞通识教育,其理念实际上与陈垣重视基础教育,注重人格培养和能力培养相通。但在我看来,有些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是完全失败的,其余大部分也都流于形式,成为了功利化的通识教育。陈垣先生在人才培养中贯彻一个理念——教育是激发人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健全人的仁、义、礼、智、信,让人的真善美本性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当下许多大学的通识教育,以为有一些可以修身养性的通识教育模块课程,就可以达到使学生“博”的目的,实际上很多课程都沦为“混学分”的课程。总而言之,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改革的征程依旧任重而道远。

就是学位论文,符号是〔D〕

校法四例.......................

国家级学术会议论文集

学术会议论文集查找方法如下:

1、网页搜索“百度学术”并点击进入首页,首页下面有变化的名人名言。2、进入精准搜索,可以导入自己的时间要求、主题、关键词、出版物等信息进行精确搜索。3、进入搜索页面后,大量相关论文排列,可以点击开自己所需文件。4、点击进入了知网的页面,可以利用校园内网下载或者知网账户下载。

学术会议论文集是一些学术会议的衍生出版物,但也并不是所有学术会议都会出版论文集,有些会议也是不出版的,论文集就是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文章汇总出版的合集,论文集也是有一定用途的,但在国内,论文集较受争议,因此要看具体情况。

在国内评职晋升中,如果文件中明确不认可论文集,那么会议论文集就需要作者慎重选择了,这种要求在国内并不少见,很多职称晋升中不认可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但会议论文有时需要区别对待,会议论文的发表在评职晋升中还是受认可的,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宣读的文章与其他国际学术论文具有同等价值。

谈到学术期刊的发表,就需要先看先期刊的分类了。

一般来说,我们将期刊分四大类:

一、A类学术期刊

1、《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按对应版本)所列国外学术刊物;

2、《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按对应版本)所列国外学术刊物;

3、《中国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

二、B类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刊物(按对应版本,见附件一);

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库刊物(按对应版本,见附件二);

3、国外一般性学术期刊。

三、C类学术期刊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国内学术期刊(按对应版本,见附件三);

2、国际会议论文集(具有正式出版号)。

四、D类学术期刊

1、省级以上(含省级)一般性学术期刊;

2、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集(具有正式出版号)。

说完了期刊分类,就不得不说,目前国内的期刊市场了。

不管是国内刊还是国外刊,总的来说级别就是普刊和核心的区别,一般普通期刊的费用比较低,大概在几百到几千左右,就是在800-3000之间。省级刊物的版面费一般为一个版面800元。一个版面也就能刊登2000字符左右,还不算图片、表格之类的。国家级的刊物和这个相差不大,普刊方面的话需要注意收录的问题,版面越多价格越高,以这个问题和字数、等级、收录都有关系。

核心期刊的版面费自己投稿一般也就在2000-4000之间,当然也有很多核心不收取版面费,如果通过中介,基本上就是妥妥的上万了。

根据网络信息,整理出来很多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的期刊,这里汇总给大家:

电子技术应用、《高教探索》(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广东教育》月刊综合版、《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电子对抗》、《航天电子对抗》、《电声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力自动化设备、高压电气:核心、《燃气轮机》、《河北农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核心刊物、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中国铁路、综合运输、探索、天府新论、江苏省盐业信息、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 英文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计算机科学、现代通信、《系统工程学报》、《现代通信》《重庆通信学院学报》

还有一些计算机学科上非核心,比较好中的期刊推荐给大家:《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与现代化》 、《现代通信》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中国雷达》、《西安通信学院学报》、《重庆通信学院学报》

EI检索:《软件学报》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

高职院校教师发表论文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不收版面费的期刊,对文章质量要求更高一些。

很多职业院校(高职、中职)教师抱怨,发论文特别是核心期刊论文太难了。

以北大核心期刊为例,职业教育方向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等几本专业的北大核心期刊。同时,还有《现代教育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等一些大教育类核心期刊也会发表职业教育类论文。

还是按照值得尊敬的期刊来说,现在这些期刊大多都是有稿费的:

中国高教研究(有稿酬,千字50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劳动(有稿酬,千字40元)、中国人才(有稿酬,千字40元)、职教论坛(有稿酬,千字30元)、班主任(有稿酬,千字50元)、人力资源(有稿酬,千字40元左右)、浙江统计、经营与管理(有稿酬,数额不祥)、中国改革(有稿酬,数额不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有稿酬,数额不祥)、企业管理(有稿酬,千字50元)、石油教育(可能有稿酬)、演讲与口才(稿酬很高,不同栏目有差别)、包装世界(可能有稿酬)、中外管理(可能有稿酬)、人力资本(不收费,可能有稿酬)

学术会议论文肯定不是核心期刊了,会议论文和期刊论文本身就是不同的论文。至于会议论文级别,要看你所投会议权威性,如果就是一般的“野鸡会议”,基本上就是相当于普刊级别的了。如果是EI国际会议论文,稍微要权威性,毕竟是EI,不同学校对EI会议认可度不一样。顺便给你一个搞EI会议论文的地方::,专门搞EI会议论文的,1周搞定录用,比较权威。

和期刊论文对比,复制一个别人的优质回答:

——————————————————————————————

两者区别很大,容易被非学术人士误解。很多回答不够简明,通俗地说:

a. 期刊论文(Journal paper):需要同行评审(peer review),通过率低,重要性较高。

b. 会议论文(Conference paper):不需要评审,通过率高,重要性较低。

一般来说:

  • 索引序列
  •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网盘
  • 厦门眼科学术大会论文集百度网盘
  • 中国科学梦的内涵论文网盘
  • 陈垣学术论文集属于什么文献
  • 国家级学术会议论文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