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五台山研究论文

五台山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五台山研究论文

B哥,给个分吧~

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 毕业 论文,少不了论文拥有一个新颖的题目,论文题目足够有吸引力能够顺利答辩评审老师。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网红的现状、问题及其治理

2、走向公共管理新范式:转型中国的策略选择

3、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变革

4、公共管理研究如何“接地气”

5、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创新

6、公共管理的认知科学研究:范式挑战与核心议题

7、“良方”不能缺“药引”:公用事业市场化与公共管理改革协同发展

8、范式之争:新公共管理理论再思考

9、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研究生的服务学习

10、多维视角下的新公共管理

11、公立医院建设引入社会资本的公共管理研究

12、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视角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

13、新时期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及解决之道

14、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15、从官僚制行政到民主治理: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再思考

16、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中国公共管理体系的核心逻辑及与其他体系的对话

18、基于交叉学科视域下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19、公共管理中的他者

20、公共管理创新与实现包容性人类发展

21、 企业管理 视角下公共管理的 反思

2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研究

23、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探析

24、公共管理 创新思维 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5、社会组织承载政府公共管理职能问题研究

26、公共管理变革与大数据应用的思考

27、“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学科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

28、基于新公共管理的普通高校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29、论我国廉政 文化 的重构

30、实现从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的转变

31、基于公共管理角度的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困境分析——以公交行业为例

32、公共管理本质特征及时代性分析

33、国外公共管理抗解问题研究综述

34、共生理论及其在公共管理学科的适用性研究

35、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校外实践 教育 基地建设

36、变革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新整合——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再思考

37、协同创新视角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38、常态下的公共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39、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40、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

41、公共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以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为例

42、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

43、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44、马克思主义的管理思想与当代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45、中国公共管理案例教育发展进程评估:1986~2016

46、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47、 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与特征研究

48、风险感知、政府公共管理信任与食品购买行为——对中国消费者品牌食品与安全认证食品购买行为的解释

49、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模式探究

50、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探索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

1、 地方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2、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文献研究综述

3、 国内景区管理研究十年--基于《旅游学刊》的综述

4、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5、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

6、 长白山旅游景区管理问题研究

7、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景区游客管理体系研究

9、 五台山景区管理研究

10、 基于环境认知的生态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方式的态度测量

11、 推行生态型旅游景区管理

12、 浅析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 优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研究

14、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15、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6、 旅游景区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17、 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18、 试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基于网格化的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21、 旅游法背景下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研究

22、 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景区管理

23、 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

24、 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25、 景区拥挤度评价体系研究

26、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的智慧

27、 旅游景区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28、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

29、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 云和梅源梯田景区管理创新实践探析

31、 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

32、 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 五台山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34、 临海古城“智慧型”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研究

35、 高速免费与景区管理的矛盾探究--以华山景区为例

36、 电子门票让景区管理更规范[N]

37、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和谐共生机制探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38、 庐山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9、 浅谈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锦州市旅游景区为例

40、 论低碳经济视阈下的绿色景区管理

41、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

42、 毕节试验区百里杜鹃景区管理体制变迁的旅游效应研究

43、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凌云山生态景区为例

44、 基于RFID的旅游景区管理

45、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测评体系构建与实证检验

46、 基于社会责任的重庆市遗产型景区管理机制研究

47、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路径研究

48、 石家庄旅游景区管理现状与提升对策探索

49、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50、 旅游景区管理现有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从翻译目的论角度论建筑英语汉译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

3、国际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4、基于ERP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建筑工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6、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精益建造在L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9、ED泵业公司新建厂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10、S大学宿舍大楼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11、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

1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4、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研究

15、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16、工程管理模式-在Z集团中的应用研究

17、地方性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18、某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流程的改进探索

19、东莞市西城建筑公司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社会支持、个体应对方式、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21、天津大学高科技楼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22、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

23、广东某民营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

24、邢台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5、建筑智能化总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6、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27、房地产集团管控下多项目群工程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

28、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29、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设计与应用

30、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31、智能化工程的范围管理研究

32、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3、基于TQC理论的建筑物渗漏原因分析与防治

34、六西格玛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

35、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用陶瓷颗粒绝热系统技术及管理研究

36、伊春市林业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37、YCBM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研究

38、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政策的评价研究

39、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因素研究

40、房地产建筑工程外墙打围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41、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研究

42、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

4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

44、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45、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方法 研究

46、建筑节能工程管理及信息系统研究

47、Y建筑公司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48、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在WTO“后过渡期”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49、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50、现代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管理类论文范文参考

★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参考200条

★ 管理类毕业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管理类论文范文

★ 管理类本科论文

★ 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本

★ 管理类论文

周齐,生长于山东济南,祖籍安徽亳州。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随即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调研处,1985年入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室。主要的研究工作放在明代继而清代佛教方面。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研究室研究员。 明代佛教与政治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1年1月明代佛教政策的基本模式《佛教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明代高僧之处世取向概观与分析《佛学研究》2001年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明代关于朵甘、乌斯藏的佛教政策《华林》第一卷,中华书局。2001年。明代前期诸儒之儒释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觉群》2001学术版,上海。明代中后期唯识学的流行及其特点分析《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西安。天台“性具实相”义之剖析《21世纪文明与天台思想》 大韩佛教天台宗文化研究院 2000年9月禅宗祖师“坐作并重”主张之意义——佛教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之刍议“禅宗祖庭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中国宗教》2/2001.天台创宗之契理契机的启示《海峡两岸‘世纪之交的宗教与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0.“大肚弥勒”所表征之精神意趣略释——由〈兜率龟镜集〉说起“首届弥勒文化学术研讨会”,2000.华严经学与华严宗学分际及理路的发掘与探索《中国佛学》(台湾)99年春季号。五台山佛教文化之“场效应” ——关于佛教名山文化的思考及个案分析《五台山研究》2000年3期.袁宏道净土归趣略析《佛学研究》1999年刊.天然和尚与明季广东佛教《丛林》1998年.蕅益智旭与天台宗──以〈灵峰宗论〉为中心《东南文化》1998,1. 南京博物院《东南文化》杂志社试论明太祖的佛教政策《世界宗教研究》1998/3. 世界宗教研究所。明初佛教禅、讲、教之界划《南海》(台湾) 1998。“解空第一”之僧肇《南海》(台湾)1998。佛经导读: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圆觉经如闻出版社(台湾)1997。禅的方法译作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3 一版太原市公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委员周齐,男,汉族,1963年11月生,四川垫江人,大学本科学历,1998年3月入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市公交公司一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公交公司副总经理,现任市公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委员,拟任市属国有企业正职领导干部。

五台山风景区开发研究论文

百科上就别粘贴过来了

这种论文难道还要给你现写啊,上百度搜“论文”会有一堆专业论文网站,挨个找网站搜你的题目就好了,会有的。

你写了没有,帮我也发过来吧。感谢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物遗存最多的省份之一。据统计,山西现有辽、金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到全国同类建筑的,有分布于全省各地的文物古迹35001)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两千年以上的历史都城118处。近年来,山西省在盘活这些宝贵的资源,变资源为旅游产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但同时也日益凸显出旅游景观与文化脱节、景观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景观设施建设的问题,重景观轻文化、有景观缺文化、好景观差文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即使一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也还处在靠有形资源作为卖点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关系山西历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相关内容作一探讨。一、加强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提升山西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众所周知,当前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竞争阶段:第一阶段是项目竞争。改革开放,百业振兴。作为对传统中国人十分陌生的旅游产业也顺势而生。在这个阶段中,谁能够率先开辟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谁就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因此,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无我有”。只要哪个地方能拿得出像样的旅游项目,它就有竞争力。第二阶段是广告竞争。人们开始认识到旅游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自然或人文资源的地方纷纷将资源开发为旅游景观,没有资源的地方也想方设法开辟人造景观作为旅游之用。在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后,每个地方都有了初具规模的旅游项目。为了争夺客源,各地不惜工本造势宣传,旅游市场的竞争发展为广告竞争。这一阶段的特点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有我响”。大家都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旅游产品,但是哪家的广告刺激,宣传到位,它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第三阶段是文化竞争。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参与旅游而且见多识广的游客愈来愈多。以往单凭广告宣传的做法已经不足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旅游市场的竞争又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即文化竞争。这一阶段的特点同样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响我特”。景观的独特文化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成为决定一个地方旅游产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为在景观硬件条件基本定型的情况下,谁能够在弹性空间较大的景观文化建设方面出奇创新,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把握主动权。(二)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防止山西旅游景观趋同化的迫切需要。旅游景观的生命力在于个性化。没有个性特征或失去个性特征的景观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然而就山西情况看,一些旅游景观正自觉不自觉地走人趋同化甚至雷同化的误区。以民宅大院为例,仅晋中地区就有已经开放或正在开发的大院十余处。几座先行一步的大院,从宣传推介、布局陈设到经营运作几乎都一模一样,甚至每个大院都有一句共同的解说词:“皇城看故宫,民宅看x家。”这种趋同思维不仅未能扩大景观的知名度,反而让游客生出许多疑问。笔者就不止一次被外地朋友问到,你们山西这么多大院,各家都有哪些主要特色?事实上每座大院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倘若能把这些特质提炼并展示出来,将形成丰富多彩、优势互补的大院文化。目前这种只重相互模仿,不重突出特色的做法,只能使旅游景观的生路越走越窄。打造个性化旅游景观的关键不在硬要素而在软要素。所谓硬要素,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景观物质要件,这方面只要有实力就可以多投入多产出,你有我有全都有。所谓软要素,就是附着在景观之外,渗透于景观之中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概言之就是景观文化。景观的硬件容易被“克隆”,但好的景观文化却是不可复制的。经验证明,景观之间的本质区别在文化而不在硬构件。尤其是处在同一区域同一类型的旅游景观,很难单纯依靠外部形态给人以永久印象。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既是旅游市场多样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景观群体走出趋同误区的根本出路。旅游景观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营造景观文化上下工夫。(三)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保存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2004年10月,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墙突然发生大面积倒塌事故,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引发对历史遗产生存状态和经营方式的反思争鸣。从景观文化角度讲,平遥古城墙的遭遇至少带给我们如下两点启示:一是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当我们将其变现为文化资本时,一定要格守适可而止的原则。如果过度开发,甚至将历史遗留当做“摇钱树”,将会过早地失去我们对子孙后代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宝贵场所。二是历史遗产也是有生命的客观存在,需要给以人性化的尊重和保护。否则,再有生命力的景观也会在滚滚红尘中毁灭或夭折。因此,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本质上是营造有利于景观的生存发展环境,是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景观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是一个没有统一界定的概念,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但就其本质而言,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人把人性加于自然之上,从而使自然人性化的结果。所谓景观文化,是指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具体地体现在景观建设、维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中。在一个具体的旅游景观中,景观文化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景观的历史渊源。任何人文景观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时代的文化符号。一处景观常常记录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象征和代表着一种意义和价值。景观因为附着的历史人文价值而有意义,而富有生机和活力,失去历史人文价值的景观将变得毫无存在的必要。景观的历史人文价值是发展变化的,景观文化的内涵首先在于发现、保存和丰富这种意义和价值。(二)景观的代表符号。景观是某种意义和理念的载体,这种理念和意义是通过一系列外在符号表现出来的。这里所说的符号是一个广义概念,具体说就是景观的物质存在,如景观的楼台庭院、楹联铭赋、字画碑刻乃至布局陈设等等,都可看作是一个个具体符号,正是这些符号构成了景观的固态文化内涵。(三)景观的独特仪式和活动。作为旅游景观,仅有固态文化符号是远远不够的。现代游客希望在特定景观看到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独特仪式和活动。比如,在晋城皇城相府举行的皇帝人城仪式,在平遥古县衙演义的县官断案场景,还有一些旅游景观开发的民俗表演项目,都是为游客所喜闻乐见的景观活态文化内容。(四)景观团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规范。旅游景观是由具体的人群经营管理的,景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景观团队的经营理念和精神风貌来体现的。俗话说,“看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人们对一个景观的认识同样如此,不仅要看该景观向社会怎样宣传、怎样承诺,更重要的是看经营景观的团队怎样去做。这就需要景观全体员工在为游客服务中体现出一定的素养和文化内涵,让社会公众从中感受到该景观的优秀文化。三、景观文化的一般要素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景观文化的一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有形环境。有形环境是构成景观文化的基础因素。如果没有看得见摸得到的景观实体为依托,景观文化就无从谈起。景观的有形环境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内部环境。主要是景观的建筑、文物、设施等。二是外部环境,主要是景区的外部氛围。以山西情况看,眼下绝大多数旅游景观的内部环境是说得过去的,问题是外部环境不尽人意。比如在有的景区,游客一下车就遭到各种促销者的围追堵截、死缠硬磨,使景观形象在游客心目中大打折扣。(二)符号系统。西方学者怀特指出:“‘符号’可以定义为使用者赋予意义或价值的事物。”因此,符号的应用便是文化的产生和存在。“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按照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把景观文化归结为由一系列符号组成的系统。具体讲又分为两个子要素:一是固定符号,即游客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和分享其价值或意义的物化标识。二是流动符号,如景观纪念品、名信片、地图册等可供游客携带的文化标识。坦率讲,山西目前还远没有形成拥有完整符号系统的旅游景观,符号要素是每一处景观都需要认真补课的项目。(三)阅听文本。作为景观文化的要素内容,阅听文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视觉文本,二是听觉文本,三是网络文本。视觉文本包括向公众开放的景点和实物,引导游客进行游览和欣赏的方式,以及组织游客参与的各种仪式和活动。听觉文本包括解说词、现场答疑、背景声乐等。网络文本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将景观信息数字化、动态化。好的阅听文本,能够反映景观全貌,帮助公众识读理解景观文化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带给游客以全方位美的享受和记忆。山西绝大多数旅游景观,目前还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阅听文本,尚处在建筑加导游的初级阅听层面,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阅听需求,这也是我们急需弥补和完善的。(四)导游团队。“旅游旅游全靠导游。”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导游在景观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导游是景观的灵魂,有什么样的导游就会把什么样的景观文化带给公众。前不久,笔者去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桂冠的五夷山参观考察,景区的九曲溪竹排导游给大家留下了难忘印象。在近两个小时的水上游览过程中,导游逢景必讲,每问必答,而且将每处景点的意义和价值与当今社会生活相联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据了解,五夷山风景区为了将竹排游这一黄金项目做大做强,专门举办旅游专业班,从毕业生中挑选年轻力壮而又善于表达的男女青年担任排工兼导游,通过他们的沿途解说扩大景区的知名度。“五夷奇秀甲东南”固然是大自然的造化,但也是与景区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分不开的。事实说明,导游团队是景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五)人文关怀。旅游景观是特殊的人文活动场所,人文关怀在景观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旅游景观的人文关怀具体说就是八个字:安全、便利、诚信、兼顾。所谓安全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游客的安全意识,同时做好公共危机的处置预案。所谓便利就是要在景观游戏规则和服务设施上,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所谓诚信就是要千方百计兑现承诺,尽最大努力满足游客方方面面的正当需求。所谓兼顾就是对待贵宾和群众、团体和散客要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四、加强景观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认识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内涵,目的是要解决如何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的问题。就山西而言,当前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树立景观文化意识。旅游产业也是文化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目前,许多地方尝到了发展旅游经济的甜头,舍得在旅游景观建设上花工夫、下本钱,但还没有对旅游景观文化建设问题引起应有重视。殊不知,旅游产品经济价值的主要部分不在于物质性价值,而在于文化审美价值。不重视景观文化的开发利用,就不能产生持久的旅游资本,在这方面山西一些地方是有深刻教训的。如果真正重视旅游经济,就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景观文化意识,在具体工作中要像重视景观建设那样重视景观文化建设,做到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二,开展景观文化研究。景观文化建设涉及多个学科内容,需要一定的学术理论依据和支撑。目前,山西从事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的单位很多,但还没有专门从事景观文化研究的机构。有关部门应将旅游景观文化项目列人课题规划,整合力量,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可以考虑先从全省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进行深人细致的调查,从个案人手,诊断景观文化缺陷,丰富景观文化内涵,进而提升整个旅游景观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第三,制定景观文化政策。景观文化建设离不开政策引导。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全省旅游景观文化发展纲要,统一景观文化建设的规范要求,制定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和奖罚措施。通过总结经验,选树样板,营造景观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用优秀景观文化全面塑造山西旅游景观的崭新形象。总之,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是一篇事关山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文章,也是文化强省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山西在利用独特的历史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产业方面做的有声有色、可圈可点,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笔者就此问题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人的讨论。5A级景区: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明的艺术宝库。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为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武周山南崖,东西伸展一公里,云冈石窟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这里石佛聚会,石人、石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部分完成于公元495年,历时40余年,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时间。参加开凿人数,多达四万余人,连当时的狮子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创作。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4A级景区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晋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黄河壶口瀑布 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黄河浪涛激起一团团雾烟云随着水雾的升高,烟云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奇丽,有“水底生烟”之说。壶口瀑布不仅有“水底冒烟”,“彩桥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说。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谓“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境内的峨眉塬头。南向紧邻古蒲州城址,东连西厢村。寺址高耸,松柏满垣,西临黄河湾,水势汹涌澎湃;东近中条山,犹如屏障峙立,视线广阔而开朗。塬头之下一条宽阔的坡底长街,是当年通向长安的古驿道。这里是我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灵石王家大院旅游景区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 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35 公里、介休绵山 4 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 108 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 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浑源恒山旅游区 恒山别名常山,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扬名国内外。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 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是一家佛教艺术馆。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桥头村北侧双林寺。双林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在此建立彩塑艺术馆。解州关帝庙旅游区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县衙博物馆 位于平遥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占地约两万六千平方米。县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并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横街上。现在县衙的大堂等建筑正在复修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为二堂、内宅及二堂右侧的耳房等,这些院落仍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门的特征,气势庄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洪洞县城北面贾村西侧,明时有广济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汉代种植的大槐树,枝繁叶茂,树身数围高大数丈,荫遮数亩苍劲挺拔。大运路纵衷穿其东,交通十分方便。明朝政府屡迁山西之民于外地,而迁民追多的洪洞与附近地区的移民就在这里集中出走。被迁的移民起程时恋恋不舍,频频回首,古大槐树便成了当时移民门离别时记忆最深的标志。时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依然广泛流传着两句民谚:“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汉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干枯了,第三代古槐正在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如同当年的汉代古槐一样挺拔。为了纪念古槐,1911年在汉代古槐处建立了一座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别有风格的碑亭。中国票号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曾经“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余秋雨《抱愧山西》)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芮城县永乐宫旅游区 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一座道教宫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宫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乐镇上,这里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是道教“八仙” 之一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氏死后,乡人将他的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吕洞宾的故事越传越远,奉祀的人逐渐增多,祠堂便扩充成道观,后在蒙古太宗三年(1231)被火烧毁。现在的永乐宫是元代修成的。当时全真教领袖邱处机很受朝廷宠信,这一教派又奉吕洞宾为祖师,于是皇帝下令把观升级为宫。并派河东南北两路道教提点潘德冲主持营建此宫,用十五年时间,于中统三年(1262)完成主体建筑,到至正十八年(1358)才完成壁画,施工期前后110多年,几乎与元朝共始终。明清虽小有修葺,但基本上保存了元代的原貌。解放后,因永乐宫旧址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内,于是从1959年开始,化了七年功夫,将全部建筑和壁画迁到新址复原保存。平遥文庙学宫博物馆 平遥文庙乃中国六最。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中国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科举史展;中国惟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

五台山相关论文范文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wutai buddhist culture, and guide practice is known to all, five buddhist 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By the emperors. And Buddhism, as a kind of religious belief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is a history generally, but extremely complex social and historical sites, is now developing to a certain stage of social history. It is deeply affect our politics, economy, law, morality and ethnic customs and other the perspective of buddhist mountain in Chinese history, how to become a foundation under today we know mahayana Buddhism and the Tibetan Buddhism is mysterious. Also in wutai mountain of the sacred buddhist faith magnificent manjusri appreciate. In the buddhist discipline explores how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e subtleties. Learning from the monk classic life philosophy, learning how to behav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cide the everyone's attitude towards the life, too, and everyone destiny path...Tourism, as a new profession,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tourists already no longer satisfied just for attractions introduced simply. But to view more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this is the love of the earth and their cry. Based on the above content in the simple and bring in income, to show you experience a new wutai mountain. This work also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for the tour guide or words: wutai mountain, manjusri bodhisattva, Tibetan Buddhism, Buddhism, and disciplineEyes: Tim paper discuss with group wutai buddhist culture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 扩展资料: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为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古都西安,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人口3733万,下辖西安1副省级市、宝鸡等9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关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上古时为雍州所在,是黄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华之源,历史较长时期简称秦。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陕西属于中等发展省份,经济总量居全国中等水平。 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无定河、延河、泾河、北洛河、汉江、嘉陵江、丹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陕北榆林的红碱淖。 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三门峡陕县境内)为界。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80万年前的西安蓝田猿人,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生于宝鸡市)和黄帝(生于武功县)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旅游空间回答帮助,谢谢~~

In this paper, is that Wutaishan guide the practice of Buddhist culture and experience. As we all know, five Buddhist 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into China. Respected by the emperors. And Buddhism as a religion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is a long-standing common, but it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social attractions, is the hist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of the product. It deeply affects our political, economic, legal, moral and national customs and other aspects. Mountain view from the rise and fall of Buddhism in China laid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history, the transformation in how we become aware of Mahayana Buddhism and known for the mysterious Tibetan Buddhism. Wutaishan also the outstanding taste of Manjusri Buddhist holy places of the magnificent faith. In the Buddhist precepts on how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s subtleties. Sanzo to learn from the classical philosophy of life to learn how to behave is very important, which determines each person's attitude towards life, it also decided the fate of each track ... ... Tourism, as an emerging industry,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urists are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only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ttractions. But to have more attractions, deeper understanding, which is home to category Love the Earth, and calls to the call. Content of the above discussed simple and the experience gained from the tour, to show a new Wutaishan. This also work for the guides to make some comments or suggestions. Keywords: Mountains, Tibetan Buddhism, Manjusri Buddhist precepts and led a group to experience Papers mentioned head: On the Mountain led a group of Buddhist culture and experience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物遗存最多的省份之一。据统计,山西现有辽、金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到全国同类建筑的,有分布于全省各地的文物古迹35001)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两千年以上的历史都城118处。近年来,山西省在盘活这些宝贵的资源,变资源为旅游产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但同时也日益凸显出旅游景观与文化脱节、景观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景观设施建设的问题,重景观轻文化、有景观缺文化、好景观差文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即使一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也还处在靠有形资源作为卖点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关系山西历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相关内容作一探讨。一、加强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提升山西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众所周知,当前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竞争阶段:第一阶段是项目竞争。改革开放,百业振兴。作为对传统中国人十分陌生的旅游产业也顺势而生。在这个阶段中,谁能够率先开辟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谁就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因此,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无我有”。只要哪个地方能拿得出像样的旅游项目,它就有竞争力。第二阶段是广告竞争。人们开始认识到旅游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自然或人文资源的地方纷纷将资源开发为旅游景观,没有资源的地方也想方设法开辟人造景观作为旅游之用。在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后,每个地方都有了初具规模的旅游项目。为了争夺客源,各地不惜工本造势宣传,旅游市场的竞争发展为广告竞争。这一阶段的特点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有我响”。大家都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旅游产品,但是哪家的广告刺激,宣传到位,它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第三阶段是文化竞争。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参与旅游而且见多识广的游客愈来愈多。以往单凭广告宣传的做法已经不足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旅游市场的竞争又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即文化竞争。这一阶段的特点同样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响我特”。景观的独特文化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成为决定一个地方旅游产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为在景观硬件条件基本定型的情况下,谁能够在弹性空间较大的景观文化建设方面出奇创新,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把握主动权。(二)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防止山西旅游景观趋同化的迫切需要。旅游景观的生命力在于个性化。没有个性特征或失去个性特征的景观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然而就山西情况看,一些旅游景观正自觉不自觉地走人趋同化甚至雷同化的误区。以民宅大院为例,仅晋中地区就有已经开放或正在开发的大院十余处。几座先行一步的大院,从宣传推介、布局陈设到经营运作几乎都一模一样,甚至每个大院都有一句共同的解说词:“皇城看故宫,民宅看x家。”这种趋同思维不仅未能扩大景观的知名度,反而让游客生出许多疑问。笔者就不止一次被外地朋友问到,你们山西这么多大院,各家都有哪些主要特色?事实上每座大院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倘若能把这些特质提炼并展示出来,将形成丰富多彩、优势互补的大院文化。目前这种只重相互模仿,不重突出特色的做法,只能使旅游景观的生路越走越窄。打造个性化旅游景观的关键不在硬要素而在软要素。所谓硬要素,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景观物质要件,这方面只要有实力就可以多投入多产出,你有我有全都有。所谓软要素,就是附着在景观之外,渗透于景观之中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概言之就是景观文化。景观的硬件容易被“克隆”,但好的景观文化却是不可复制的。经验证明,景观之间的本质区别在文化而不在硬构件。尤其是处在同一区域同一类型的旅游景观,很难单纯依靠外部形态给人以永久印象。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既是旅游市场多样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景观群体走出趋同误区的根本出路。旅游景观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营造景观文化上下工夫。(三)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保存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2004年10月,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墙突然发生大面积倒塌事故,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引发对历史遗产生存状态和经营方式的反思争鸣。从景观文化角度讲,平遥古城墙的遭遇至少带给我们如下两点启示:一是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当我们将其变现为文化资本时,一定要格守适可而止的原则。如果过度开发,甚至将历史遗留当做“摇钱树”,将会过早地失去我们对子孙后代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宝贵场所。二是历史遗产也是有生命的客观存在,需要给以人性化的尊重和保护。否则,再有生命力的景观也会在滚滚红尘中毁灭或夭折。因此,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本质上是营造有利于景观的生存发展环境,是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景观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是一个没有统一界定的概念,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但就其本质而言,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人把人性加于自然之上,从而使自然人性化的结果。所谓景观文化,是指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具体地体现在景观建设、维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中。在一个具体的旅游景观中,景观文化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景观的历史渊源。任何人文景观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时代的文化符号。一处景观常常记录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象征和代表着一种意义和价值。景观因为附着的历史人文价值而有意义,而富有生机和活力,失去历史人文价值的景观将变得毫无存在的必要。景观的历史人文价值是发展变化的,景观文化的内涵首先在于发现、保存和丰富这种意义和价值。(二)景观的代表符号。景观是某种意义和理念的载体,这种理念和意义是通过一系列外在符号表现出来的。这里所说的符号是一个广义概念,具体说就是景观的物质存在,如景观的楼台庭院、楹联铭赋、字画碑刻乃至布局陈设等等,都可看作是一个个具体符号,正是这些符号构成了景观的固态文化内涵。(三)景观的独特仪式和活动。作为旅游景观,仅有固态文化符号是远远不够的。现代游客希望在特定景观看到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独特仪式和活动。比如,在晋城皇城相府举行的皇帝人城仪式,在平遥古县衙演义的县官断案场景,还有一些旅游景观开发的民俗表演项目,都是为游客所喜闻乐见的景观活态文化内容。(四)景观团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规范。旅游景观是由具体的人群经营管理的,景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景观团队的经营理念和精神风貌来体现的。俗话说,“看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人们对一个景观的认识同样如此,不仅要看该景观向社会怎样宣传、怎样承诺,更重要的是看经营景观的团队怎样去做。这就需要景观全体员工在为游客服务中体现出一定的素养和文化内涵,让社会公众从中感受到该景观的优秀文化。三、景观文化的一般要素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景观文化的一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有形环境。有形环境是构成景观文化的基础因素。如果没有看得见摸得到的景观实体为依托,景观文化就无从谈起。景观的有形环境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内部环境。主要是景观的建筑、文物、设施等。二是外部环境,主要是景区的外部氛围。以山西情况看,眼下绝大多数旅游景观的内部环境是说得过去的,问题是外部环境不尽人意。比如在有的景区,游客一下车就遭到各种促销者的围追堵截、死缠硬磨,使景观形象在游客心目中大打折扣。(二)符号系统。西方学者怀特指出:“‘符号’可以定义为使用者赋予意义或价值的事物。”因此,符号的应用便是文化的产生和存在。“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按照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把景观文化归结为由一系列符号组成的系统。具体讲又分为两个子要素:一是固定符号,即游客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和分享其价值或意义的物化标识。二是流动符号,如景观纪念品、名信片、地图册等可供游客携带的文化标识。坦率讲,山西目前还远没有形成拥有完整符号系统的旅游景观,符号要素是每一处景观都需要认真补课的项目。(三)阅听文本。作为景观文化的要素内容,阅听文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视觉文本,二是听觉文本,三是网络文本。视觉文本包括向公众开放的景点和实物,引导游客进行游览和欣赏的方式,以及组织游客参与的各种仪式和活动。听觉文本包括解说词、现场答疑、背景声乐等。网络文本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将景观信息数字化、动态化。好的阅听文本,能够反映景观全貌,帮助公众识读理解景观文化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带给游客以全方位美的享受和记忆。山西绝大多数旅游景观,目前还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阅听文本,尚处在建筑加导游的初级阅听层面,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阅听需求,这也是我们急需弥补和完善的。(四)导游团队。“旅游旅游全靠导游。”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导游在景观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导游是景观的灵魂,有什么样的导游就会把什么样的景观文化带给公众。前不久,笔者去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桂冠的五夷山参观考察,景区的九曲溪竹排导游给大家留下了难忘印象。在近两个小时的水上游览过程中,导游逢景必讲,每问必答,而且将每处景点的意义和价值与当今社会生活相联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据了解,五夷山风景区为了将竹排游这一黄金项目做大做强,专门举办旅游专业班,从毕业生中挑选年轻力壮而又善于表达的男女青年担任排工兼导游,通过他们的沿途解说扩大景区的知名度。“五夷奇秀甲东南”固然是大自然的造化,但也是与景区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分不开的。事实说明,导游团队是景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五)人文关怀。旅游景观是特殊的人文活动场所,人文关怀在景观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旅游景观的人文关怀具体说就是八个字:安全、便利、诚信、兼顾。所谓安全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游客的安全意识,同时做好公共危机的处置预案。所谓便利就是要在景观游戏规则和服务设施上,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所谓诚信就是要千方百计兑现承诺,尽最大努力满足游客方方面面的正当需求。所谓兼顾就是对待贵宾和群众、团体和散客要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四、加强景观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认识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内涵,目的是要解决如何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的问题。就山西而言,当前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树立景观文化意识。旅游产业也是文化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目前,许多地方尝到了发展旅游经济的甜头,舍得在旅游景观建设上花工夫、下本钱,但还没有对旅游景观文化建设问题引起应有重视。殊不知,旅游产品经济价值的主要部分不在于物质性价值,而在于文化审美价值。不重视景观文化的开发利用,就不能产生持久的旅游资本,在这方面山西一些地方是有深刻教训的。如果真正重视旅游经济,就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景观文化意识,在具体工作中要像重视景观建设那样重视景观文化建设,做到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二,开展景观文化研究。景观文化建设涉及多个学科内容,需要一定的学术理论依据和支撑。目前,山西从事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的单位很多,但还没有专门从事景观文化研究的机构。有关部门应将旅游景观文化项目列人课题规划,整合力量,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可以考虑先从全省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进行深人细致的调查,从个案人手,诊断景观文化缺陷,丰富景观文化内涵,进而提升整个旅游景观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第三,制定景观文化政策。景观文化建设离不开政策引导。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全省旅游景观文化发展纲要,统一景观文化建设的规范要求,制定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和奖罚措施。通过总结经验,选树样板,营造景观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用优秀景观文化全面塑造山西旅游景观的崭新形象。总之,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是一篇事关山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文章,也是文化强省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山西在利用独特的历史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产业方面做的有声有色、可圈可点,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笔者就此问题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人的讨论。5A级景区: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明的艺术宝库。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为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武周山南崖,东西伸展一公里,云冈石窟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这里石佛聚会,石人、石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部分完成于公元495年,历时40余年,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时间。参加开凿人数,多达四万余人,连当时的狮子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创作。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4A级景区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晋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黄河壶口瀑布 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黄河浪涛激起一团团雾烟云随着水雾的升高,烟云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奇丽,有“水底生烟”之说。壶口瀑布不仅有“水底冒烟”,“彩桥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说。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谓“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境内的峨眉塬头。南向紧邻古蒲州城址,东连西厢村。寺址高耸,松柏满垣,西临黄河湾,水势汹涌澎湃;东近中条山,犹如屏障峙立,视线广阔而开朗。塬头之下一条宽阔的坡底长街,是当年通向长安的古驿道。这里是我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灵石王家大院旅游景区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 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35 公里、介休绵山 4 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 108 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 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浑源恒山旅游区 恒山别名常山,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扬名国内外。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 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是一家佛教艺术馆。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桥头村北侧双林寺。双林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在此建立彩塑艺术馆。解州关帝庙旅游区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县衙博物馆 位于平遥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占地约两万六千平方米。县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并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横街上。现在县衙的大堂等建筑正在复修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为二堂、内宅及二堂右侧的耳房等,这些院落仍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门的特征,气势庄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洪洞县城北面贾村西侧,明时有广济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汉代种植的大槐树,枝繁叶茂,树身数围高大数丈,荫遮数亩苍劲挺拔。大运路纵衷穿其东,交通十分方便。明朝政府屡迁山西之民于外地,而迁民追多的洪洞与附近地区的移民就在这里集中出走。被迁的移民起程时恋恋不舍,频频回首,古大槐树便成了当时移民门离别时记忆最深的标志。时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依然广泛流传着两句民谚:“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汉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干枯了,第三代古槐正在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如同当年的汉代古槐一样挺拔。为了纪念古槐,1911年在汉代古槐处建立了一座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别有风格的碑亭。中国票号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曾经“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余秋雨《抱愧山西》)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芮城县永乐宫旅游区 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一座道教宫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宫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乐镇上,这里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是道教“八仙” 之一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氏死后,乡人将他的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吕洞宾的故事越传越远,奉祀的人逐渐增多,祠堂便扩充成道观,后在蒙古太宗三年(1231)被火烧毁。现在的永乐宫是元代修成的。当时全真教领袖邱处机很受朝廷宠信,这一教派又奉吕洞宾为祖师,于是皇帝下令把观升级为宫。并派河东南北两路道教提点潘德冲主持营建此宫,用十五年时间,于中统三年(1262)完成主体建筑,到至正十八年(1358)才完成壁画,施工期前后110多年,几乎与元朝共始终。明清虽小有修葺,但基本上保存了元代的原貌。解放后,因永乐宫旧址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内,于是从1959年开始,化了七年功夫,将全部建筑和壁画迁到新址复原保存。平遥文庙学宫博物馆 平遥文庙乃中国六最。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中国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科举史展;中国惟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

关于五台山的论文参考文献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物遗存最多的省份之一。据统计,山西现有辽、金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到全国同类建筑的,有分布于全省各地的文物古迹35001)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两千年以上的历史都城118处。近年来,山西省在盘活这些宝贵的资源,变资源为旅游产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但同时也日益凸显出旅游景观与文化脱节、景观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景观设施建设的问题,重景观轻文化、有景观缺文化、好景观差文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即使一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也还处在靠有形资源作为卖点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关系山西历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相关内容作一探讨。一、加强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提升山西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众所周知,当前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竞争阶段:第一阶段是项目竞争。改革开放,百业振兴。作为对传统中国人十分陌生的旅游产业也顺势而生。在这个阶段中,谁能够率先开辟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谁就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因此,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无我有”。只要哪个地方能拿得出像样的旅游项目,它就有竞争力。第二阶段是广告竞争。人们开始认识到旅游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自然或人文资源的地方纷纷将资源开发为旅游景观,没有资源的地方也想方设法开辟人造景观作为旅游之用。在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后,每个地方都有了初具规模的旅游项目。为了争夺客源,各地不惜工本造势宣传,旅游市场的竞争发展为广告竞争。这一阶段的特点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有我响”。大家都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旅游产品,但是哪家的广告刺激,宣传到位,它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第三阶段是文化竞争。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参与旅游而且见多识广的游客愈来愈多。以往单凭广告宣传的做法已经不足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旅游市场的竞争又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即文化竞争。这一阶段的特点同样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响我特”。景观的独特文化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成为决定一个地方旅游产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为在景观硬件条件基本定型的情况下,谁能够在弹性空间较大的景观文化建设方面出奇创新,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把握主动权。(二)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防止山西旅游景观趋同化的迫切需要。旅游景观的生命力在于个性化。没有个性特征或失去个性特征的景观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然而就山西情况看,一些旅游景观正自觉不自觉地走人趋同化甚至雷同化的误区。以民宅大院为例,仅晋中地区就有已经开放或正在开发的大院十余处。几座先行一步的大院,从宣传推介、布局陈设到经营运作几乎都一模一样,甚至每个大院都有一句共同的解说词:“皇城看故宫,民宅看x家。”这种趋同思维不仅未能扩大景观的知名度,反而让游客生出许多疑问。笔者就不止一次被外地朋友问到,你们山西这么多大院,各家都有哪些主要特色?事实上每座大院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倘若能把这些特质提炼并展示出来,将形成丰富多彩、优势互补的大院文化。目前这种只重相互模仿,不重突出特色的做法,只能使旅游景观的生路越走越窄。打造个性化旅游景观的关键不在硬要素而在软要素。所谓硬要素,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景观物质要件,这方面只要有实力就可以多投入多产出,你有我有全都有。所谓软要素,就是附着在景观之外,渗透于景观之中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概言之就是景观文化。景观的硬件容易被“克隆”,但好的景观文化却是不可复制的。经验证明,景观之间的本质区别在文化而不在硬构件。尤其是处在同一区域同一类型的旅游景观,很难单纯依靠外部形态给人以永久印象。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既是旅游市场多样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景观群体走出趋同误区的根本出路。旅游景观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营造景观文化上下工夫。(三)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保存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2004年10月,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墙突然发生大面积倒塌事故,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引发对历史遗产生存状态和经营方式的反思争鸣。从景观文化角度讲,平遥古城墙的遭遇至少带给我们如下两点启示:一是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当我们将其变现为文化资本时,一定要格守适可而止的原则。如果过度开发,甚至将历史遗留当做“摇钱树”,将会过早地失去我们对子孙后代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宝贵场所。二是历史遗产也是有生命的客观存在,需要给以人性化的尊重和保护。否则,再有生命力的景观也会在滚滚红尘中毁灭或夭折。因此,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本质上是营造有利于景观的生存发展环境,是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景观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是一个没有统一界定的概念,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但就其本质而言,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人把人性加于自然之上,从而使自然人性化的结果。所谓景观文化,是指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具体地体现在景观建设、维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中。在一个具体的旅游景观中,景观文化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景观的历史渊源。任何人文景观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时代的文化符号。一处景观常常记录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象征和代表着一种意义和价值。景观因为附着的历史人文价值而有意义,而富有生机和活力,失去历史人文价值的景观将变得毫无存在的必要。景观的历史人文价值是发展变化的,景观文化的内涵首先在于发现、保存和丰富这种意义和价值。(二)景观的代表符号。景观是某种意义和理念的载体,这种理念和意义是通过一系列外在符号表现出来的。这里所说的符号是一个广义概念,具体说就是景观的物质存在,如景观的楼台庭院、楹联铭赋、字画碑刻乃至布局陈设等等,都可看作是一个个具体符号,正是这些符号构成了景观的固态文化内涵。(三)景观的独特仪式和活动。作为旅游景观,仅有固态文化符号是远远不够的。现代游客希望在特定景观看到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独特仪式和活动。比如,在晋城皇城相府举行的皇帝人城仪式,在平遥古县衙演义的县官断案场景,还有一些旅游景观开发的民俗表演项目,都是为游客所喜闻乐见的景观活态文化内容。(四)景观团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规范。旅游景观是由具体的人群经营管理的,景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景观团队的经营理念和精神风貌来体现的。俗话说,“看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人们对一个景观的认识同样如此,不仅要看该景观向社会怎样宣传、怎样承诺,更重要的是看经营景观的团队怎样去做。这就需要景观全体员工在为游客服务中体现出一定的素养和文化内涵,让社会公众从中感受到该景观的优秀文化。三、景观文化的一般要素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景观文化的一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有形环境。有形环境是构成景观文化的基础因素。如果没有看得见摸得到的景观实体为依托,景观文化就无从谈起。景观的有形环境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内部环境。主要是景观的建筑、文物、设施等。二是外部环境,主要是景区的外部氛围。以山西情况看,眼下绝大多数旅游景观的内部环境是说得过去的,问题是外部环境不尽人意。比如在有的景区,游客一下车就遭到各种促销者的围追堵截、死缠硬磨,使景观形象在游客心目中大打折扣。(二)符号系统。西方学者怀特指出:“‘符号’可以定义为使用者赋予意义或价值的事物。”因此,符号的应用便是文化的产生和存在。“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按照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把景观文化归结为由一系列符号组成的系统。具体讲又分为两个子要素:一是固定符号,即游客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和分享其价值或意义的物化标识。二是流动符号,如景观纪念品、名信片、地图册等可供游客携带的文化标识。坦率讲,山西目前还远没有形成拥有完整符号系统的旅游景观,符号要素是每一处景观都需要认真补课的项目。(三)阅听文本。作为景观文化的要素内容,阅听文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视觉文本,二是听觉文本,三是网络文本。视觉文本包括向公众开放的景点和实物,引导游客进行游览和欣赏的方式,以及组织游客参与的各种仪式和活动。听觉文本包括解说词、现场答疑、背景声乐等。网络文本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将景观信息数字化、动态化。好的阅听文本,能够反映景观全貌,帮助公众识读理解景观文化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带给游客以全方位美的享受和记忆。山西绝大多数旅游景观,目前还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阅听文本,尚处在建筑加导游的初级阅听层面,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阅听需求,这也是我们急需弥补和完善的。(四)导游团队。“旅游旅游全靠导游。”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导游在景观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导游是景观的灵魂,有什么样的导游就会把什么样的景观文化带给公众。前不久,笔者去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桂冠的五夷山参观考察,景区的九曲溪竹排导游给大家留下了难忘印象。在近两个小时的水上游览过程中,导游逢景必讲,每问必答,而且将每处景点的意义和价值与当今社会生活相联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据了解,五夷山风景区为了将竹排游这一黄金项目做大做强,专门举办旅游专业班,从毕业生中挑选年轻力壮而又善于表达的男女青年担任排工兼导游,通过他们的沿途解说扩大景区的知名度。“五夷奇秀甲东南”固然是大自然的造化,但也是与景区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分不开的。事实说明,导游团队是景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五)人文关怀。旅游景观是特殊的人文活动场所,人文关怀在景观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旅游景观的人文关怀具体说就是八个字:安全、便利、诚信、兼顾。所谓安全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游客的安全意识,同时做好公共危机的处置预案。所谓便利就是要在景观游戏规则和服务设施上,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所谓诚信就是要千方百计兑现承诺,尽最大努力满足游客方方面面的正当需求。所谓兼顾就是对待贵宾和群众、团体和散客要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四、加强景观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认识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内涵,目的是要解决如何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的问题。就山西而言,当前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树立景观文化意识。旅游产业也是文化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目前,许多地方尝到了发展旅游经济的甜头,舍得在旅游景观建设上花工夫、下本钱,但还没有对旅游景观文化建设问题引起应有重视。殊不知,旅游产品经济价值的主要部分不在于物质性价值,而在于文化审美价值。不重视景观文化的开发利用,就不能产生持久的旅游资本,在这方面山西一些地方是有深刻教训的。如果真正重视旅游经济,就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景观文化意识,在具体工作中要像重视景观建设那样重视景观文化建设,做到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二,开展景观文化研究。景观文化建设涉及多个学科内容,需要一定的学术理论依据和支撑。目前,山西从事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的单位很多,但还没有专门从事景观文化研究的机构。有关部门应将旅游景观文化项目列人课题规划,整合力量,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可以考虑先从全省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进行深人细致的调查,从个案人手,诊断景观文化缺陷,丰富景观文化内涵,进而提升整个旅游景观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第三,制定景观文化政策。景观文化建设离不开政策引导。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全省旅游景观文化发展纲要,统一景观文化建设的规范要求,制定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和奖罚措施。通过总结经验,选树样板,营造景观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用优秀景观文化全面塑造山西旅游景观的崭新形象。总之,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是一篇事关山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文章,也是文化强省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山西在利用独特的历史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产业方面做的有声有色、可圈可点,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笔者就此问题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人的讨论。5A级景区: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明的艺术宝库。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为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武周山南崖,东西伸展一公里,云冈石窟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这里石佛聚会,石人、石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部分完成于公元495年,历时40余年,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时间。参加开凿人数,多达四万余人,连当时的狮子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创作。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4A级景区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晋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黄河壶口瀑布 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黄河浪涛激起一团团雾烟云随着水雾的升高,烟云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奇丽,有“水底生烟”之说。壶口瀑布不仅有“水底冒烟”,“彩桥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说。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谓“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境内的峨眉塬头。南向紧邻古蒲州城址,东连西厢村。寺址高耸,松柏满垣,西临黄河湾,水势汹涌澎湃;东近中条山,犹如屏障峙立,视线广阔而开朗。塬头之下一条宽阔的坡底长街,是当年通向长安的古驿道。这里是我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灵石王家大院旅游景区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 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35 公里、介休绵山 4 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 108 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 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浑源恒山旅游区 恒山别名常山,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扬名国内外。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 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是一家佛教艺术馆。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桥头村北侧双林寺。双林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在此建立彩塑艺术馆。解州关帝庙旅游区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县衙博物馆 位于平遥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占地约两万六千平方米。县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并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横街上。现在县衙的大堂等建筑正在复修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为二堂、内宅及二堂右侧的耳房等,这些院落仍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门的特征,气势庄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洪洞县城北面贾村西侧,明时有广济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汉代种植的大槐树,枝繁叶茂,树身数围高大数丈,荫遮数亩苍劲挺拔。大运路纵衷穿其东,交通十分方便。明朝政府屡迁山西之民于外地,而迁民追多的洪洞与附近地区的移民就在这里集中出走。被迁的移民起程时恋恋不舍,频频回首,古大槐树便成了当时移民门离别时记忆最深的标志。时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依然广泛流传着两句民谚:“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汉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干枯了,第三代古槐正在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如同当年的汉代古槐一样挺拔。为了纪念古槐,1911年在汉代古槐处建立了一座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别有风格的碑亭。中国票号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曾经“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余秋雨《抱愧山西》)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芮城县永乐宫旅游区 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一座道教宫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宫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乐镇上,这里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是道教“八仙” 之一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氏死后,乡人将他的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吕洞宾的故事越传越远,奉祀的人逐渐增多,祠堂便扩充成道观,后在蒙古太宗三年(1231)被火烧毁。现在的永乐宫是元代修成的。当时全真教领袖邱处机很受朝廷宠信,这一教派又奉吕洞宾为祖师,于是皇帝下令把观升级为宫。并派河东南北两路道教提点潘德冲主持营建此宫,用十五年时间,于中统三年(1262)完成主体建筑,到至正十八年(1358)才完成壁画,施工期前后110多年,几乎与元朝共始终。明清虽小有修葺,但基本上保存了元代的原貌。解放后,因永乐宫旧址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内,于是从1959年开始,化了七年功夫,将全部建筑和壁画迁到新址复原保存。平遥文庙学宫博物馆 平遥文庙乃中国六最。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中国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科举史展;中国惟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

收稿日期: 2006 - 07 - 01论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根治途径毕学云,张智婷,郝明亮,李吉利,李瑞平(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蔚县075700)摘要:在简要介绍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认为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人口压力、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技术的滥用和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是主要原因,提出根治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关键词:工业革命;生态环境危机;客观必然性;根治途径中图分类号: X17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3356 (2006) 05 - 0048 - 031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所引发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水(蓝色)危机、粮食(绿色)危机、人口危机、荒漠化、物种危机、生态死亡、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极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弹(人种危机) 、全球变暖,等等。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50a中,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源,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报告说,地球自然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的物产,如新鲜的水、清洁的空气和鱼等,但是人类活动破坏大约2 /3提供上述资源的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24个生态系统中的15个正在持续恶化。大约60%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服务行业,如饮用水供应、渔业、区域性气候调节以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控制等,无法进行可持续性生产,前景每况愈下。报告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类健康与长久发展。如果目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生态环境就有可能发生突然变化,将导致水资源质量发生突变,新的疾病蔓延,沿海地球海洋生物死亡,以及地球气候出现异常变化。2 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今天当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将人类推到生死存亡关头之时,只有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方能探寻到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关于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主要有这几种见解: ①“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②“进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③“人口说”,认为环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④“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⑤“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⑥“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⑦“技术说”,认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⑧“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获得利润。⑨“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的政府机关被亲工业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机关瘫痪无力。⑩“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上述各说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够全面、深刻,不能切中生态环境危机根源的要害。笔者认为,造成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有如下这些原因:2. 1 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危机、生态冲突这些问题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的关联。西方文化有3个显著特征: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仅漠视跟自然的和谐,还漠视跟其它社会、其它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以毁坏自然的方式征服和利用自然;个人自由与财富消费至上;解除宗教和伦理对人的控制等等,这些要素构成了传·48·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统工业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整个二十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t石油、2650亿t煤、380亿t铁、7. 6亿t铝、4. 8亿t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全球各国各民族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目前,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障年限仅40a;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静态保障年限仅为60a。与此同时,地球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森林锐减、物种毁灭、气候变暖、荒漠扩大、灾害频发,一场全面的危机摆在人类面前。2. 2 人口压力如前所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负载阈限。而处在生物圈中食物链最高位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生物圈的负载能力已达到了极限,难以为继。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如果听其自然,人口增长会呈现几何图式(2、4、8、16⋯⋯) ,而人类所需食物的增长最多是算术方式(1、2、3、4⋯⋯) ,最后的结局当然十分悲惨。据悉,世界人口在有公元纪元以来的第一个1000a里,只有3亿人。而在第二个1000a里,就猛增至约60亿人。在这第二个1000a里,世界人口有过两次大的增长。第一次发生在工业革命期间, 从1750年到1900年的150a间,世界人口从原来的8亿增至17亿。这期间的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第二次高速增长期。从1950年到1981年,世界人口从25亿猛增至50亿。31a里人口就猛增了1倍。在此期间,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更有甚者,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与贫困的扩大是同步的。2. 3 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境。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进程中,只知道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却没有认识到地球承载人类生存的能力,取决于它能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个系统的发展既有利于人类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即过度耗竭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最终将导致人类的不可持续发展。人类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有三个途径: ①非生物资源的消耗(地球上不可更新资源是有限的,是可耗竭的) 。②向环境的排放(污染和废物排放往往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物量的损失(可更新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更新速度) 。因此,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总压力超过了地球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性,才造成了环境危机。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曾尖锐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由此可见,正是人类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对生态资源肆无忌惮地无度挥霍,才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性灾难。因此,人类只有善待自然,按照生态基本规律办事,运用使发展更少地依赖地球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承载能力达到有机协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才有可能躲过大自然对人类新一轮更大范围的惩罚。2. 4 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我们知道,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从自然界索取衣、食、居住等方面的物质和能量的生存方式,使之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繁衍下去。但是,人类在和环境进行了长期的抗争和苦斗,极大地发展了自己,增强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之后,又逐步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耗为手段,以高速度、高发展为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目的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的后果是对环境的高污染和高破坏,是以牺牲环境来求取发展的。在今天当环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在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频发不断,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人类才对这种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在1989年12月22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联大第44 /228号)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生产和消费形态,特别是工业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形态。”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遵循着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特征的生存方式。高物质消费生活方式驱动着高资源消耗的生产,而高资源消耗的生产又导致了地球环境状况的恶化。环境危机的出现无不与这种浪费型、破坏型的传统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现在每1年燃烧的矿物燃料就要自然界用100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对这种传统的高消耗生产方式和高消费生活方式,有识之士称其为“发展的失败”。具体地说,即正是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等几乎所有方面组成了威胁生态环境的社会惯性力量。因此,仅仅从其中一个方面入手,或是以为更新的技术本身就会解决这样的问题,或是寄希望于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肯定是要失败的。事实上,许多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技术专家,当然还有各方面的社会科学家都明确认识到,如果不对人类迄今所处的生存方式,或者说对整个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人类断难改弦更张。2. 5 技术的滥用如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49·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它使人类能更大规模地采矿、办工业,从而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并同时向环境排出日益增多的废弃物。尤其是化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合成许多自然界根本没有的化学品,在排入环境后长期在食物链中循环,危害人体健康。可见,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向大自然贪婪地索取和掠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为害人类的一面,又有造福人类的另一面。人类只有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环境保护方面,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一系列技术,实行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采取清洁生产方式,实现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把对环境的负荷减少到最低限度,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2. 6 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自由经济制度要求整个社会关系商品化,要求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由买卖、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其保障和鼓励,甚至放纵私人自由地无限制地从事各种创造财富的活动。然而,这些活动大多是以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其高额利润的。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只图急功近利,不顾长远后果。而正是这种对利润的贪婪导致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无内在目标和固定方向,仅仅服从于供需力量的调节。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某些人类的共有物(即共有资源) ,如空气、水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往往被少数人或集团用做换取个人或集团利益的牺牲品。对此,美国著名学者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曾指出: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趋向于流向能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收益的生产项目及其所属的企业。在这种体制下,投资实际上由公司决定。而公司作出选择的依据是收回投资和创造利润的周期的长短。它们当然选择周期短的。不幸的是,有利于环境的,同时从长远看经济效率更高的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而且资金和利润的回收周期长,因此不可能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为投资者们所喜欢。因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金分配不可能自发地照顾环境质量所代表的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加强对自由经济活动的干预、控制和调节,以克服自由经济“无形之手”所无法触及的个人权利的滥用和资源浪费之流弊,防止共有物悲剧的发生。3 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治途径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发达国家在发展中,不顾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目前,世界上少数地区的消费极高,但大部分人类的基本消费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正是工业化国家的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加剧了环境退化和世界一些地区的贫困。作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铲除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需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等4个方面入手。3. 1 控制人口增长根据世界人口学家估计,目前全球正以每年1 亿人的速度在增长,到2030年,人口将可能达到100亿。地球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速度上目前已显得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而正是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给生态环境,尤其对土地、水、物种等造成巨大的压力,并造成了森林的锐减,土壤的退化,生态的恶化,资源的浪费,物种的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共同任务。3. 2 开发可再生能源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我恢复能力,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几乎是零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微乎其微。因此,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缓解煤、石油、天然气开采压力,减轻生态环境破坏的一条重要途径。3. 3 可持续生产可持续生产是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需求而不危及子孙后代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生产。实行可持续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在工业发展中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降低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物量生产经营活动。按照联合中巴黎工业与环境活动中心的定义,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达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①调整产品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产品。②调整原料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③调整企业技术结构,用消耗少、效益高、无污染、少污染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益低、污染产生大、污染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④设计物料闭路循环,开展“三废”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⑤强化企业工业生产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⑥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⑦建立无废工业区。(下转第54页)·50·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小区,开展规范的湿地和鸟类保护工作,试验性建设湿地恢复工程。(4)建立湿地公园。在北戴河湿地等近城市区和南戴河、黄金海岸等旅游区的湿地,规划建设具有保护和开发相协调的示范性特色湿地公园,同时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5)探讨建立并逐步健全湿地保护社区参与机制。在参照国内外其它地区社区参与湿地保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性建立符合秦皇岛沿海湿地保护实际的社区参与机制,使沿海湿地的保护和湿地所在县、乡、村社区经济利益协调发展,让群众从保护湿地中得到实惠,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保护行动。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 ]国家林业局,等.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上接第50页)3. 4 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21世纪议程》提出,世界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持续消费模式,发达国家应率先达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发展中国家应在其发展过程中谋求可持续消费模式,避免工业化国家的那种过分危害环境、无效率和浪费的消费模式,工业化国家要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其他援助。政府和商业界对改变消费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手段有:运用经济刺激,改变消费行为;调整价格结构,使价格能够反映出环境的价值;取消对不可持续消费模式的保护性补贴;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意识等等。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以环境标志(绿色标志)制度为核心的绿色消费浪潮,对转变不可持续消费模式产生了推动作用。环境标志(绿色标志)是某一个国家依据环境标准,规定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符合或者达到这一要求的产品颁发证书或标志。如果商品上印制了特定的环境标志,就表明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少害,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参考文献[ 1 ] [美]D. 米都斯,等. 增长的极限[M ].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 ] 王进.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M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3 ] 陈鸿清. 发展新思路[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0.[4 ] 王样荣. 生态与环境[M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5 ] [德]狄特富尔特,等. 人与自然[M ]. 三联书店, 1993.[ 6 ] 戴星翼. 走向绿色的发展[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上接第51页)吸入鼻腔才有效, 45日龄时进行第二次新城疫II系疫苗免疫, 15日龄时翼内皮下刺种鸡痘疫苗。在免疫各种疫苗前后3天内饲料中不加抗菌素药物。3. 8 消毒室内和所用设备都要定时进行消毒。3. 8. 1 地面消毒 用1%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水进行喷洒消毒,每周进行1次。3. 8. 2 空间消毒 在育雏前20天用熏蒸法进行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42ml福尔马林溶液倒入盛有21g高锰酸钾的容器中,熏蒸后密闭24~48h,然后通风换气放出甲醛气体。3. 8. 3 设备消毒 我们用的温度计、湿度计、饮水器、食槽等设备,都要用新洁尔灭或生石灰粉等药品冲洗,然后用净水洗净,在阳光下晒干,即达到消毒效果。4 小结通过对褐马鸡雏鸡的研究饲养,除获得了适合雏鸡生长的基本因子的理论数据外,还得出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4. 1 行为习性雏鸡刚能站稳行走就表现出好动、好斗的习性,特别爱啄抱窝鸡的冠和眼, 3日龄时行走奔跑速度加快,爬坡能力增强,在野外不易抓到。雏鸡从9日龄时开始有沙浴现象,两周后夜间飞到架上休息,每天的上午8: 00 ~10: 00时,下午的5: 00~7: 00时,是其活动和取食最旺盛的时候,中午11: 00~14: 00时不爱动,也不肯取食,但这个时间饮水较多。4. 2 健康标志雏鸡早晨粪便的颜色、形状基本能代表其是否健壮,如果呈圆柱状、条状、棕绿色、表面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着,说明鸡健康;如果盐成份增加,呈白色糊状或石灰浆样的稀粪,多感染了痢疾;如果是黄白色、黄绿色并附有粘液、血液等恶臭稀便,说明感染伤寒等急性病。鸡群中的啄羽、啄肛、啄趾及其它异食现象和有无软腿,能帮助判断日粮中营养是否充足和平衡,以便及时调节各种营养元素。4. 3 生长情况从鸡群中选即将进入亚成体的5只鸡分别在6周龄、7周龄、8周龄、9周龄测量其6个相关指标,通过计算、比较得出:雏鸡在即将进入亚成体时,也就是49日龄以后,生长速度最快。·54·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环境保护是现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低碳出行。而且让使用电瓶车。

1 《红楼梦兼包并容的文化思想》,《红楼梦学刊》88年2期2 《五台山佛教东传及传播者慈藏》,《五台山研究》89年1期3 《梁启超人生哲学初探》,《郑州大学学报》89年3期4 《谭嗣同经世佛学的逻辑结构》,《中州学刊》89年4期5 《杨仁山诸宗同归三教一体的净土思想》,《河南教育学院学报》89年2期6 《杨度学佛的思想考察及其新佛教论的特征》,《天津社会科学》90年5期7 《梁启超佛学思想概述》,《学术研究》90年5期8 《龚自珍佛教文化研究特征》,《晋阳学刊》91年2期9 《熊十力的本心本体论》,《西北大学学报》91年3期10 《清末民初佛教文化勃兴的原因》,《哲学与文化》(台湾)91年10期11 《近代思想家的宗教向度》,《天津社会科学》91年3期12 《读书札记五则》,《西北大学学报》91年2期13 《龚自珍学佛的思想基础与社会基础》,《郑州大学学报》91年4期14 《近代佛教哲学研究》,《河北学刊》92年1期15 《丘处机二入关中及全真道的发展》,《人文杂志》92年4期16 《汤用彤比较宗教学研究》,《西北大学学报》92年2期17 《章太炎的法相唯识哲学》,《哲学与文化》(台湾)92年6期18 《儒家文化的变异与转向》,《孔子研究》92年4期19 《汤用彤文化观念的形成及对其学术思想的导引》,《哲学杂志》93年1期20 《吴宓的新人文主义》,《郑州大学学报》93年2 期21 《中体西用与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化》,《天津社会科学》93年3期22 《梁启超的佛教史研究》,《学术研究》93年2 期23 《近代经学的思想特征》,《传统文化与近代化》93年4期24 《任是无情也动人——红楼梦人生哲学》,《海南大学学报》93年4 期25 《胡适、铃木大拙、印顺禅宗史研究中之具体问题之比较》,《佛学研究》94年3期26 《中西文化论争的文化哲学》,《湖南师大学报》94年6期27 《近代经学的形式和内容》,《孔子研究》94年4 期28 《汤用彤学术思想概说》,《甘肃社会科学》95年1期29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学术研究》95年1期30 《汤用彤先生的汉唐佛教史研究》,《中西哲学与文化》第二辑31 《挑战与回应的百年学术》,《天津社会科学》95年3期32 《佛教与二十一世纪》,《佛学研究》95年2期33 《清代学者对鬼谷子研究的贡献》,《文献》96年3期34 《理学与禅学》,《湖南师大学报96年3期35 《永明延寿与宋代禅宗的综合》,《世界宗教研究》96年4期36 《传统学术的递嬗与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益阳师专学报》97年3期37 《胡适、铃木大拙、印顺禅宗研究方法之比较》,《求索》97年6期38 《禅考及禅的现代诠释》,载《六祖慧能思想研究》39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乞食效贫儿——中国现代化困境中的非文化因素》《中国改革报》98年7月1日40 《云门改属的道统之争》,载《石头希迁与曹洞禅》

潮汕五行山墙研究论文

五行山墙盛行于闽南、广东潮汕、马祖、金门以及台湾之民居。潮汕各县的五行山墙的装饰情况总的来说其风格是一致的,所不同者仅是有的山墙小些、有的大些;有的豪华点,有的简朴点。“金”式的山墙特别多,不知是屋主们真的五行“缺金”,抑或是建“金”式便意味着财源滚滚来呢?按传统的五行山墙装饰,其讲究是非常严格的;建屋前,要请风水先生考察,风水先生则要根据屋主的生辰八字,以五行之法推算,才能决定该屋应该采用哪种式。我们所见到的山墙,有的采用“金”式,有的采用“木”式或“水”式,有的则用“双土”式,有的认为普遍的“水”式不够意思,则来个“大水星”式。大户人家的宅院,则诸式并用,各取所需而各显其“能”,这种独特的五行建筑装饰,就这样一代一代年复一年地在潮汕大地默默地留传下来,成为我们潮汕的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理气宗盛行的福建一带多见此类山墙,潮汕之地与闽南接近,互为影响。关于五行山墙有这样的话:金者头圆而足阔,木者头圆而身直,水者头平而生泥,平行则如生蛇过水,火者头尖而足阔,土者头平而体秀。

五行山墙建筑文化宣传的广告设计意义:1、提升当地的文化认同感。五行山墙建筑文化是当地的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代表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通过广告设计的宣传,可以提升当地社会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2、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五行山墙建筑文化宣传的广告设计,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的文化,使当地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地宣传当地的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3、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宣传五行山墙建筑文化,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潮汕五行山墙属于文化旅游资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墙头在潮汕地区也叫厝角头,是当地民居中比较讲究的部位。它结合五行之说,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五行山墙,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形式。

  • 索引序列
  • 五台山研究论文
  • 五台山风景区开发研究论文
  • 五台山相关论文范文
  • 关于五台山的论文参考文献
  • 潮汕五行山墙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