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关注的第九届冰心散文奖正式揭晓,宝鸡日报记者、青年作家胡宝林书写宝鸡青铜文化的万字散文大作《叩问青铜》,荣获本届冰心散文奖提名奖。冰心散文奖遵照冰心先生遗愿于2000年设立,是我国文坛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代表了当前中国散文创作的水准,铁凝、贾平凹、迟子建等著名作家曾获此殊荣。第九届冰心散文奖评选了2018至2020年三年作品,全国实力派作家的1000多篇精品力作参与角逐,备受瞩目。书写宝鸡青铜文化的作品获奖,再一次彰显了宝鸡青铜文化的魅力和宝鸡作家的独特风格。 胡宝林的《叩问青铜》分《问铜》《问尊》《问戈》《问鼎》《问盘》《问人》六部分,近万字。作品结构宏伟,气魄宏大,思想深邃,情感饱满,描写生动,文笔流畅,书写了宝鸡青铜文化的大美,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胡宝林: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供职于宝鸡日报社。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读者》《延河》《时代报告》《小品文选刊》《北京晚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南方周末》《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中国青年作家报》《华夏散文》《散文家》《重庆散文》《湖南散文》等报刊。散文《未完成的抵达》上榜“2017中国散文排行榜”。作品被全国多省市作为高考、中考模拟测试题,收入多种选本。 获第九届冰心散文奖提名奖、第二届丝绸之路青年散文大赛银奖、全国报纸副刊年度佳作奖、第六届秦岭文学奖、《美文》杂志征文奖、“美丽秦岭我的家”全国创作大赛奖等奖项。出版散文集《此生此地》。
不是公务员编制,因为报社本来就是事业单位编制,所以在报社工作人员自然就不是公务员编制而是事业编制了。 《宝鸡日报》是宝鸡市委机关报,陕西一级报纸。报社两度荣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在全省和全国好新闻评选中,佳绩连连,声名远播。进入新世纪以来,报社全体同仁与时俱进,奋发努力,加快党报事业发展步伐,广告经营额大幅增长,实现了每日八版、编排电子网络化以及彩色印刷。报纸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设计精美,面貌焕然一新,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本地始终保持着舆论引导主流媒体的地位。宝鸡日报是宝鸡市委机关报,于1985年元旦正式复刊,现为周六刊,对开八版。报社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在新闻宣传了显著的成绩。省上有关部门先后两次召开现场会,推介了宝鸡日报办报和经营工作经验。
大庆路717总队门口,每次下雨,就将臭水大量的抽向大庆路,致使棉纺厂门口臭气熏天,行人不能行走,也没人管。
这个电话我不知道,但是你要登报的话,就在支付宝上直接,搜索,跑证通,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了。
宝鸡电视台\宝鸡资讯网\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宝鸡报纸\宝鸡市公交广告传媒\
事业单位。宝鸡日报社属于事业单位编制,需要根据招聘信息确定所报考的职位是否是编制的岗位。中国日报社是中央主要宣传文化单位之一,作为国家英文日报,中国日报自1981年创刊以来,不断开拓进取,已经发展有报纸、网站等。
写信寄去就好了呀!
事业编制。待遇比公务员差一点。
苟文华
肩扛农具的乡亲吆赶着滚圆壮实的水牛,赤脚行走在葱绿茂盛的杨柳掩映的阡陌;一尾尾野鱼鱼贯而入,游进纵横交错的水渠贯穿起的一方方生长着葳蕤水稻和盛开着细碎稻花的稻田。鱼儿一会儿潜入水底,摇头摆尾地游弋,或相互追逐,嬉戏打闹;一会儿吹着泡泡浮出水面,或翕张嘴唇,呼吸清新的空气,或一退一进地探脑,吞食漂浮在水上的稻花……
那时候,家乡的渭河滩地有着大片的水田,栽种出千顷水稻。水渠边沿和稻田的地塄上,一行行,一丛丛大豆葱绿的叶子间,点缀着一串串金黄色和紫色的豆花。苍鹭、白鹤从大豆丛中探出细长的脖颈,机警地左顾右盼,逡巡翻滚着稻浪的田野。红蜻蜓,黑蜻蜓,蜂蝶一样迷乱,一忽儿在稻田的上空翩跹舞蹈,一忽儿飞落在稻叶上叠头交尾,一忽儿降落水泽款款点水。
父老乡亲在这广袤的水田割草或者劳作,看惯了空中嘎嘎啼叫的水鸟,也看惯了水里喁喁而游的鱼群。鸟在天,鱼在水,只不过自然的点缀,稀松平常风物,似乎与己无关,并不为意。但,我却对这些游鱼情有独钟,每每撞见,都要驻足细细观瞻,欢喜且流连,常有临渊羡鱼之憨态。
野鱼大多是鲫鱼和鲤鱼。“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相附也,故谓之鲋。”形状似小鲤,色黑体促,肚大脊隆,喜群游,相依相随相附,大大小小,一走一大群,十分和睦而壮观。鲤鱼,鳞有十字纹理,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体侧金黄色,尾鳍下叶橙红色,形状极美,堪可入画。水稻扬花的时节,鲫鱼、鲤鱼喜食稻花,突击“抓食”,体最肥,味亦最佳。
父亲在滩地水田里,为村上看护一座土木筑就的过水“水桥”。水桥距离村庄较远,父亲就一日三餐自己做饭,昼夜居住在水桥跟前的一座稻草搭建的庵棚里,恪守管护的职责。水桥漏水的时候,就弯腰在水桥的下面,用黄泥巴粘糊漏水处,或在水桥上用脚踩严铺垫在漏水方位的带着厚实泥土的草皮,以保证水桥滴水不漏。毕竟漏水需要维护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间,父亲就在那里闲着。
那一年,我在县城读高中。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县城里学习生活,学费,住宿费,伙食费,学习资料费,这费那费,金融危机不断地困扰着我。而父亲,靠着在生产队劳动所得到的年终微薄分红,应付我的生活开支,捉襟见肘的窘迫愁得父亲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父亲坐在稻田的地塄上,看着水中欢快游弋的稻花鱼,忽然心机一动,做出一个重大而又冒险的决定,顿时愁眉舒展,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傍晚时分,田间干活的村人纷纷收工回家吃饭睡觉。父亲借助暗淡的天光,挽起裤子悄悄地进入稻田,搅动稻行里的水。水一浑,鱼就使劲往稻根处钻。父亲忍着蚊虫的叮咬,眼疾手快,瞅着一道黑亮的鱼脊,顺着涌动的细小水浪,一逮一个准。浑水摸鱼,屡试不爽,一条又一条鲫鱼和鲤鱼被父亲活捉,肉疙瘩一样,几个小时便有十几斤二十斤的收获。父亲在草棚附近掘出一个坑,注入半坑清水,将捉得的鱼放进去养着。第二天,趁着黎明前的黑暗,父亲担着两大水桶活蹦乱跳的新鲜野鱼,顺着渭河堤的树丛,绕过我们的村庄,潜行至十多里地的一个工厂生活区。那个工厂里有大批南方人,喜欢吃鱼。等到工人早晨买菜,父亲就一斤鱼三毛四毛的便宜卖,倒也卖得利索。卖完鱼,不等上工的人到水田,父亲就已经挑着水桶从庄稼地绕道潜行回到看护水桥的草棚。卖鱼当然不敢让本村熟人看见,更不能让生产队的干部发现。假公济私的罪名,在那年头,一个普通农民无论如何也难以担当。父亲就这样,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地摸鱼、卖鱼,直至水稻临近成熟收割,水桥不需要过水而撤销管护。
没有人知道父亲趁着夜色摸鱼,被蚊虫叮咬成什么样子。也没有人知道,父亲隔三差五的担着几十斤重的水桶往返十几里路,从树丛和庄稼地绕道穿梭卖鱼时战战兢兢惴惴不安的狼狈窘态。更没有人知道,我在县城里是完全依靠父亲偷偷卖鱼的“灰色”收入,艰难地完成学业并考入一所师范学校,从而改变我的人生命运。
夏日依旧来,水乡已不再。稻花鱼,这些曾经帮助了我游离出贫瘠的土地,进而遨游于知识海洋的俊美而味鲜的水生物,在家乡经历沧海桑田巨变之后,随着大片水田和稻地成为厂房及水泥地而永远地消逝。
几回回梦里回家乡。家乡水田稻地里的那一尾尾稻花鱼,摇头摆尾地游进了我的梦中,喁喁着似乎要对我说什么。但,时光的波澜无情地将它们推入我记忆的深处,潜藏,封存。鱼我相见,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作者简介:
苟文华 ,男,1963年9月出生,大学中文专业毕业。1983年8月参加工作,业余从事散文创作。1984年起,先后在《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宝鸡日报》《西南电力报》《保定日报》《秦风》《秦岭文学》等报纸杂志发表散文五十余篇。曾主编出版《陈仓文化丛书山水卷》,现为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刊用。
请关注转发。
投稿邮箱:
贾炳梅
一辈子离不开土地的父亲,如今老了,独守着一个空荡荡的大院子,再没有力气像过去那样每天去地里伺弄庄稼,却闲不住,院墙内外的空地,被父亲精心翻耙,种上了各种应季的蔬菜。
大门外靠院墙一侧不到十平方的一长溜空地上,那几行山韭菜,是父亲好几年前栽种的,父亲并不爱吃韭菜,如今老了,更嚼不动炒韭菜,但那畦韭菜,父亲依然孜孜不倦地照管,拔草,施肥,那畦韭菜每个开春总会萌生出鲜嫩碧绿的韭菜,父亲会适时割了送给我们或左邻右舍。那一茬一茬的嫩绿,与大门前父亲栽种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柿树香椿树核桃树还有一大簇永远翠绿的竹子一起,在盛夏,葳蕤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母亲在世时,会在韭菜畦靠墙根种一排丝瓜,丝瓜秧苗藤蔓顺着院墙往上爬,令整个院墙成为一片绿波荡漾的风景。但父亲对到处攀爬遮天蔽日的丝瓜藤蔓,似乎不大喜欢,自从母亲去世后,墙根那一溜和韭菜畦里一样,常常被父亲收拾得一根杂草也没有,那堵有些年头的被风尘雨水吹打得斑驳清灰的红砖墙,就那样无遮无挡地映照烘托着夏日满目的绿,和父亲一起守护着冷清寂静的家。
大门里侧,靠右手紧靠院墙不到一分地、被低矮的护栏围拢的菜畦里,从冬天一直绿到春末的菠菜和油白菜,让宽敞空寂的院子有了色彩,不但父亲总有吃不完的绿菜,连我们的冰箱里也总是塞得满满当当。如今,这块地又被父亲栽种了一排线辣,一排黄瓜,一排西红柿,一排豇豆,整齐而葱茏,充满浓郁的生命绿,整个院子更加有了生气。
笔直垂挂的一根根鲜嫩黄瓜,顶着一朵朵黄花,嫩得让人眼馋,令人忍不住想要摘一根塞到嘴里,但父亲如今却是再也咬不动那鲜嫩的黄瓜了。大大小小红色绿色的西红柿,在一人多高的秧苗间水灵灵地若隐若现,筷子粗细线条一般的嫩绿豇豆,零星地挂在藤架上,迎风微微晃动着……
菜畦里端紧墙根那一架葡萄,在父亲沿墙搭起钢丝绳上,茂密的枝蔓从菜畦顺墙一直蔓延到大门口,硕大的绿叶间垂下一串串绿色的葡萄,黄瓜豇豆架遮挡不住的旺盛,从墙根满溢出来。而大门角落将藤蔓延到整个大门门楼上的另一棵葡萄树,更加虎虎生威,那是母亲在世时,父亲专门从杨凌农科城买回来新品种葡萄幼苗,和母亲一起栽种的。
如今,这棵葡萄树黝黑嶙峋的枝干足有成人大腿粗壮,每年新生发出的枝蔓会郁郁葱葱将整个大门门楼覆盖,且总是挂满一串串颗粒硕大的葡萄。而父亲,再不能像前几年那样,轻松地爬上门楼去采摘葡萄了。他常常只能站在院子,昂头眯着眼睛,看那些在大片绿叶藤蔓间的串串葡萄,由绿变红,变黑,回忆曾经葡萄熟了的时候,他拿着剪刀,提着篮子,站在高高的门楼上的那簇葡萄架下,为院子里坐在轮椅里抬头笑眯眯地看着他的母亲,剪下一串串的葡萄……
母亲不在了,我们也难得回家,院子内外的菜,葡萄及大门口那些日渐茂盛树,父亲依然用心地照管着,如同照管幼时的我们,即使再劳累,只要眼看着土地里枯枝间萌发出新的生命,都让父亲欣慰和满足。
父亲将摘下来的黄瓜豇豆西红柿葡萄,存放在冰箱里,只要我们回去,每次临走,父亲不仅将留在冰箱里的菜全拿出来,还要坚持摘下菜畦里藤蔓间那些新鲜的黄瓜、西红柿、豇豆辣子或葡萄,更忘不了到大门外割一把嫩绿的韭菜,塞满大大小小的袋子。
那一刻,父亲欢喜快乐得如同受到鼓舞的小孩,在菜畦里来回穿梭的父亲,蹒跚的脚步似乎都有力起来,恨不得将所有他亲手劳作果实,一丝不留全部给我们。
要带着这么多的大包小包,坐车很不方便。其实,这些菜,这些水果,我们随时都可以买到,但,我们不忍心阻止和拒绝父亲,因为,这是父亲沉甸甸的爱……
作者简介:
贾炳梅 ,女,70后,陕西宝鸡人。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宝鸡日报》《文化艺术报》《山西日报》《中国社区报》等全国各地报刊杂志。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
《青年诗人》投稿邮: 《湿地》诗刊投稿邮箱:《新诗鉴赏》投稿邮箱: 《中国诗歌》投稿邮箱:《天涯诗刊》投稿邮箱:《诗刊》投稿邮箱:《当代》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大河》诗刊投稿邮箱:《大地诗刊》投稿邮箱:《花城》诗歌投稿邮箱:《青年作家》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星星》诗刊投稿邮箱:《中外文艺》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安徽文学》月刊《都市》文学 《九月诗刊》黄昏主编 《芒种》文学月刊 《诗歌月刊》下半月刊 《中国诗歌》杂志 “网络诗歌专号 《中国文学》月刊 《南方作家》 《宝安日报》 《北方文学》 《布谷文学》 《长江诗词》 《长江诗歌》赵乾东 《长江文艺》 《楚天都市报》副刊 《旅馆诗刊》 《南方文学》 《天津文学》诗歌、小说投稿邮箱《黑龙江诗人》信箱:《森林与人类》 编辑部电话:/9296/8463/8272编辑部邮箱:淮风诗刊投稿邮箱:《梁山》投稿邮箱《菊花石》投稿信箱:《宝鸡日报·副刊》投稿邮箱:《鸭绿江》文学月刊 投稿邮箱:《潞水》诗歌投稿 同是文学爱好者,希望您投稿成功!
宝鸡日报简介和价格表宝鸡市是西北工业重镇、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能枢纽。《宝鸡日报》是宝鸡市唯一的综合性报纸,是陕西省评定的一级报纸。宝鸡日报社是全国报业管理百佳单位。近年来,《宝鸡日报》在坚持党的宣传方针政策的同时,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读者需求,按照新、短、快、活、强……
您好记者生活晚报怎么定
写信寄去就好了呀!
网易 `{{newsapp://tie/FUSJ38JJ0538AD9E?s=CH_lite_wap_dl_3&spsp=baidu&spss=other&spsid=NTM-5AE0KFYY-2&spsrf=baidu&spsmod=}}` !{{1609225208924}}! ${{lite_wap_dl_3}}$ ^{{}}^
想投稿投诉工人工资问题
1982-1992年在光明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主任记者、记者部主任助理、作品版主编。1993年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1995年9月调入作家出版社任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1997年4月任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2001年11月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03年12月22日,挂帅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张胜友是一位优秀的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同时,还是中国出版界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93年他出任光明日报出版社老总,在一年内还清360万元外债,向报社上缴利润80万元。1995年9月他调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仅一个月,作家出版社的月图书发行码洋从39万元跃升至276万元。一年后发行码洋即从1200万元达到3859万元。2001年则飙升亿元,经济总量相当于改革前的14倍,甚至曾经有一个月份控制中国文学畅销书市场的2/3份额。他从一个记者、作家的角色转换成一位出版家后,不负众望,连年把作家出版社的业绩推向高峰。张胜友的改革思路很新潮,甚至将足球赛制引进单位的人事改革中来,他先将优秀编辑组成甲A队,被优化组合下来的则组成甲B队,鼓励甲B冲A。为了给编辑人员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他打破按文学门类划分编辑室的传统做法,把它们变成相应并列的编辑室,允许编辑放手开发各个文学门类的图书,这样既便于公平竞争,又可以使编辑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他的带领下,作家出版社涌现出了一大批贴近市场、具有“双效”的优秀图书,得了10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图书奖项,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以及茅盾文学奖。2003年12月22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获准成立的第一家大型专业性文学出版集团。
邵文杰,河南新安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新安县委宣传部部长、宜阳县委书记。1940年后入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后任太岳新华日报社丛书编辑部部长,中主岳五地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洛阳地委副书记、书记,河南省计委主任,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邵文杰,男,汉族,1971年3月出生,八十年代中期中学生校园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现为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书摘》杂志社社长、主编。
1987年10月,邵文杰凭《陈州湖唱晚》一文荣获河南省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省教委和《教育时报》社联合举办的“1987年河南省中学生作文比赛”第一名,三次获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
1988年被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免试破格录取,获当年度南开大学最高奖学金——南开大学新生奖学金,任南开大学团委机关刊物《南开人》杂志执行主编。
1992年7月南开大学毕业后,即供职于光明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并于200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获第四届中国新闻奖,2004年、2006年、2007年分获“全国农业好新闻”一等奖。
2005年“全国农业好新闻”二等奖,数次获光明日报社评年度好新闻奖、年度好版面一等奖,2006年11月,获“百度贴吧周刊第一届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
六上青藏高原采访,出版有新闻作品集《大道通天》(2007年,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被上海世博局授予2010年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邵文杰 (光明日报《书摘》杂志社社长、主编)
你是想问光明日报社编辑记者待遇好吗?光明日报社编辑记者待遇好,光明日报社编辑记者的福利待遇较高,还有各种补贴,而且工作环境轻松,发展空间很大,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因此光明日报社编辑记者待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