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最新临床内科论文参考文献

最新临床内科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最新临床内科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引用习惯对中文期刊零被引率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0年载文为例.《科技与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孔朝霞.陈璐.[2].《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10年发表中国医学科研论文分析与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5期.李晶.[4].应当慎重对待零被引论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3期.孔朝霞.陈璐.[7].互联网+医学教育开启“人卫开放大学”之门中国医学数字教材与慕课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6期.王运平.[8].中国医学、法医学与解剖学关系之探析.《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3期.陈琦.[9].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在京成立.《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9期.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员部.[10].中国医学中的信息、系统和复杂性思想.《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4期.邬焜.二、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LibQUAL+®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被引次数:1作者:周琴.情报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3(学位年度)[2].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作者:魏民.情报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学位年度)[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方剂学数据库建立的研究.作者:陈桂卿.中西医结合基础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学位年度)[4].近代日本汉洋医学之争探析——兼论日本岛国文化的特点.作者:邹小凤.世界历史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5].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被引次数:2作者:高晞.专门史复旦大学2008(学位年度)[6].中国医学作者撰写的英文研究性论文前言部分的体裁分析.被引次数:4作者:梁少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四军医大学2005(学位年度)[7].《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医观念中的人文世界》英译实践及译后总结.作者:楼佳伊.英语笔译浙江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宋阿霞.内科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0(学位年度)[9].五行学说与《黄帝内经》——论五行学说是怎样与古代中国医学合流的.被引次数:2作者:罗曼.中国哲学上海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10].当代中国医学 精神的模式构建及其实践意义.作者:许启彬. 学东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医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2]Adynamicmultiplereactionmonitoringmethodforthemultiplecomponentsquantificationofcomplex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3]Identificationofrawcuscutaesemenanditsprocessedproducts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iodearraydetection/.《Journalofliquidchromatographyandrelatedtechnologi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4]Quickdete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LaserPhys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devotedto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lLaserResearchandAppli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5].《TrAC: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6]《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rmo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7].《Journalofthermalanalysisandcalorime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8]Determinationofxanthatinbyultr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coupledwithtriplequadrupolemassspectrometry:《Journalofchromatograph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9]Acombinationofpharmacophoremodeling,.《Biomedic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10]《Journalofappliedstatis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四、中国医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医学大成》研究.曹丽娟,2011中国庆阳2011歧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2]《中国医学文摘中医》2011年度摘录基金文章统计.魏民.王梓宁.李琳.庞玉萍,20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11年学术年会[3]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医家传记研究的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4]中文医学影像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为例.杜艳霞.史晓娟.孙超.赵娜,2015第十三届(2015)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5]从文献计量角度聚焦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现状——中国医学科技国际论文计量分析.王敏.张玢.李海存.刘晓婷.许培扬,2009第九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6]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7]《中图法》四版“中国医学”类目设置质疑.任书俊,2009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文献信息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8]中

高血压论文的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血压论文的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杨京楠,姬春,刘新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2-84。

[2]温绍君,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37-3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黄雪颜,李美婷,何咏欣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100-103。

[5]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90-4193。

[6]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732-736。

[7]李淑霞,汤嘉敏。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8]胡晓林,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1):1263-1265。

[9]李顺珍。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58-2259。

[10]侯鲜桃,马晓红,张艳辉等。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2):73-75。

[11]王安龙,李玲玲。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7):1074-1076。

[12]梁颖,鲍勇。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88-191。

[1]刘国树。白领高血压特点及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5。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4):483-486。

[3]宦红梅,白小明。糖尿病社区联动管理新模式实践与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2,9(29):1736-1740。

[4]董元丽,刘振东,赵颖馨等。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与冷加压试验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9-33。

[5]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等。家庭动力学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2):69-71。

[6]庄润森,向月应,韩铁光等。深圳市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87-591。

[7]孟建勋,欧立华,徐磊等。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8):31-33。

[8]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9]魏威,熊巨洋,童雪涛等。贵阳市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27(1):11-13。

[10]赵雅荣。试析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25-126。

[11]李芳,郭燕,王亮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5):100-102。

[12]徐小玲,唐新华,黄歆然等。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6):459-462。

[13]卢海霞,宋艳,许彬等。探讨家庭固定伴侣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71-474。

[1]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107-108。

[2]林仲秋,张金霞,冯国飞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01):49-51。

[3]陆名婷,林仲秋,张金霞。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22-24。

[4]吴闻慧,汪海娅,方宁远。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04):206。

[5]唐建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及其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11(20):112-113。

[6]刘乾惠,刁晓兰,周锡平。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06):37。

扩展阅读:

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一、要避免饮酒及浓茶,必须戒烟。

二、适当摄入糖,以补充热量,但不宜摄入过多,以免增高血脂,加速动脉硬化。

三、饮食上应限制食盐量,一般肾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应超过5g,若伴严重水肿、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时,每日食盐量应限制在3g以下。

四、劳逸结合是高血压肾病生活护理的重要内容。适当减轻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采取半休或全休。

五、肾性高血压可能起源于身、心两个方面,所以一旦有高血压症状,心理应正确对待,不能过分紧张,顾虑重重,那样反而会使血压升高,应放松情绪,保持乐观,自我调节到最佳心理状态。

六、睡眠应充足,不能睡得太晚。高血压肾病患者要避免操劳,所以规律的引起也是高血压肾病生活护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七、轻度患者可按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伹必须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因为按时锻炼可带来精神上的良好感觉以及放松情绪,这样均对身体有益。但重症病人,肾功能不全或血压过高的患者,则应限制运动。

八、控制食用动物脂肪,因动物脂肪会加重血管硬化,不利于肾功能的保护,应食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香油等,因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能降低胆固醇。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各类不安全事件的总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血管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

为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在54~7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在55~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①住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②做好必要的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或出现皮肤感染等;③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注意控制患者饮食摄入量和营养摄入[1];④加强夜间巡视,防止患者夜间出现坠床、呼吸困难等症状;⑤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严禁治疗期间随意更改药品种类和用药量;⑥辅助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咳嗽、咳痰,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持悲观态度,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抗拒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就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患者的学历、生活习惯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2],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3]。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提高治疗、护理效果;③加强 健康知识 宣传 教育 [4]。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常见诱因等,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督促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④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一旦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适要及时入院接受检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出院随访,及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居于首位。而除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药物、手术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能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本,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在心理、生理、社会需要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5],通过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护理都较为复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患者摆脱不良心态和情绪,同时还能使护理工作进行更加顺利。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充分说明了,对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5):66-67.

[2]陈幼嫦.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1-622.

[3]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33-734.

[4]曹云.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74.

[5]吕宗霞,徐文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4(8):1856.

【摘 要】目的:根据心血管内科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用药治疗特点,探讨和分析安全用药和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87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为观察对象,在上述选取对象用药治疗时,采取有针对性的 措施 对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和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并 总结 安全用药心得,提出有效的措施处理护理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一例患者因为降血糖药物使用过多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心血管病人的临床特征,在进行用药护理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还能提升用药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安全用药;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09―0474―01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其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越来越多,而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进行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伍禁忌,因此,做好临床用药观察,在用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护理,不仅能保证用药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疗效。我院通过对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进行观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用药安全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87例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这87例选取对象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跨度在27-69岁,平均年龄(±)岁。选取的87例观察对象中,其中22例为高血压患者,17例为冠心病患者,1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2例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10例为肺源性心脏病,7例为扩张性心肌病,其余4例为其他心血管疾病。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分别根据患者各自的病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采取相应的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主要给予ACE抑制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其余病症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时,若是心绞痛的症状较为严重,及时给予消心痛以及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1-2]。对于心率每分钟在120次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症严重程度酌情给予一定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降低该类型患者的血糖浓度。在对上述患者进行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均安排相应的护理人员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1例患者自行增加降血糖药物使用剂量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 用药观察以及护理体会

用药前的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前,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做好用药前的护理准备,根据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目的和用药剂量,对于高危病人应该给予特殊的护理服务,同时对使用药物进行了解,查看是否存在药物禁忌[3],对于用药障碍的患者应该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帮助患者合理、及时、按照依据进行用药,叮嘱患者及患者家属不擅自增减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药观察及护理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就是地高辛,该药物的临床使用量在中毒量的60%左右,因此,在使用该药治疗患者时,护理人员一定注意把控治疗剂量,以免发生中毒症。同时,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脏器功能较青年或中年患者差,所以在对该类病人进行用药护理时,一定要考虑药物耐受力下降等因素,严格保证剂量在中毒范围外,同时教导老年患者了解使用该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增加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力,保证用药安全。

利尿药物的安全用药观察和护理

长期使用利尿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使得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发生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因此,护理人员在遵循医嘱使用该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防止患者因为酸碱失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同时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神经敏感性会下降,因此,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会出现一定延迟,而擅自加强该类型药物的服用剂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教育,详细讲解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并及时记录和了解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测量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并进行记录。

降压药物的安全使用观察和护理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常常使用降压药物来避免患者体内血压过高。而护理人员在使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使用剂量,否则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较为不良的影响。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若是有不良反应出现,应该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

硝酸酯类药物的安全观察和护理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发生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症程度,适当给予硝酸甘油以及消心痛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常采取舌下含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而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给予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用药间隔,并在停药后减少剂量,直到完全停用,避免发生反跳现象。同时告知患者不要擅自停止用药,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做好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肝脏功能衰竭症状,因此,心脏的贮备能力较其他患者差,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多,应该叮嘱患者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并加强巡视,杜绝因输液过快而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

3 讨论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病症的治疗疗效,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前避免用药失误的产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这不仅能有效的降低用药失误率,同时也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的治疗过程,应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用药中的作用,保证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加强巡视观察,强化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的安全,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疗效,同时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观察力度,总结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用药事故而产生医疗纠纷的现象,这同时也能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屠娟花,周娟华,程晓涛.心血管病人用药安全及护理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6):47-48

[2] 陈登高.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0(30):5456

[3] 蒋倩,过勇,罗粤.分析联合用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问题[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7):1752-1752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三: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研究

【摘 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 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并重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对疾病的认识、饮食习惯、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两大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结论:分析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征,简述护理要点。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 疾病知识 、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 户外运动 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 记忆力 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体位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体位,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5] 林淑平 .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2):69-70

[6] 陈霞·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54-955.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四:

临床白内障论文参考文献

你好,首先我纠正你一个误区,医学上没有术后白内障这样的医学名词,只有"青光眼手术后的白内障" 青光眼手术后的白内障可能是因为年龄和青光眼双重因素而致,左眼白内障手术后效果不佳可能与眼底状况不好或者与手术因素(如囊外摘除大切口导致的散光)有关,你可以过来查一下原因,看看还有没有提高视力的方法;右眼白内障我建议你做透明角膜小切口()的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软性)人工晶体植入,这样术后无继发散光发生,损伤轻微,而且又对你以前青光眼滤过泡没有影响。我是医生,有什么可以问我,不过要加分哦

1.“小梁切除术296例疗效观察”,《第三届全国青光眼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87年,西安临潼2.“搜风止痒汤治疗春季结膜炎疗效观察”,《眼科通讯》,1988年,第3期3.“以银花、地榆、山楂、玉片、为主治疗急性菌痢43例”,《陕西中医函授》,1989年,第1期4.“病毒性角膜炎56例辩证治疗体会”,《陕西中医函授》,1990年,第1期5.“功能性泪溢从肾论治”,《山西中医》,1990年,第1期6.“局部冷敷少量放血治疗麦粒肿”,《陕西中医函授》,1990年,第2期7.“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内出血若干问题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0年,8卷,第3期8.“有关药物影响中医眼科临床疗效问题的初步探讨”,《全国中医眼科基础理论研讨会议论文汇编》,1990年5月,湖南,慈利9.“经络学说在眼病诊断上的指导意义”,《新疆中医特色研讨会论文汇编》,1990年10.“伴有全身疾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复明初步体会”,《第二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1年11.“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内出血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中国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1991卷12.“辨证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32例”,《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2年,2卷,第2期13.“治目眩验方介绍”,《新疆中医药》,1992年,第2期14.“脾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发病机制及治疗”,《新疆中医学》,1993年,第1期15.“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3年,15卷,第1期16.“暴盲125例分例”,《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3年,3卷,3期17.“与《五轮八廓辨证完善论试探》一文作者若干问题的商榷”,《江西中医》杂志,1994年增刊,眼科专辑18.“玻璃体出血”,《中医杂病诊治》,中原农民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19.“392例角膜异物眼前部观察”,《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5年,17卷,第1期20.“中药治疗青光眼术后持续性前房不形成”,《新疆中医药》,1995年,第4期21.“玻璃体出血三期论文及有关问题述系”,《中国中医杂志》,1995年,5卷,第3期22.“国际眼科会议述要”,《乌鲁木齐医学》,2001年23.“论痰饮眼病的病因病机及辩证”,《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2年,12卷,第3期24.“伴有瞳孔闭锁,瞳孔膜闭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农垦医学》,2002年,24卷,4期25.“新疆老年性白内障临床特点的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第13期26.“功能性泪溢从肾辨治的临床探讨”,《新疆中医药》,2003年,21卷,第6期27.“中药对人工晶体膜形成的作用”,《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年,14卷,第2期28.“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年,26卷,第4期29.“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人工晶体膜形成”,《新疆中医药》,2005年第23卷,第4期30.“改进翼状胬肉剥离及人羊膜移植术临床观察”,《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年27卷,第1期31.“非缝线固定专用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新疆医学》,2005年,35卷,第4期32.“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的临床应用”,《新疆医学》,2006年,36卷,第3期33.“非染色囊袋减压撕囊术500眼临床报告”,《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7卷,第6期34.“抽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新疆医学》2008年,38卷,第11期35.“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8年,18卷,第5期36.“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体会”《新疆医学》2008年,38卷,第2期

白内障术后视力相关因素的分析眼科 1999年第2期第8卷 临床研究作者:朱福景高岩侯虞辉刘保松初日旭单位:朱福景侯虞辉刘保松初日旭(北京复兴博爱眼科所,100038);高岩(北京医院眼科)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晶体;眼内;视敏度;年龄因素摘要对白内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者466例,包括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者199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同等条件下,小切口PHACO术优于6mm切口PHACO术,更优于ECCE术术前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正相关,患者年龄与术后视力负相关。分类号R779.66An evaluation of the factors relating to the postoperative vision/Zhu Fujing…∥Ophthalmol CHN.-1999,8(2).-85~86(Beijing Fuxing Boai Ophthalmology Clinic,Beijing 100038)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analyse the factors relating to the postoperative vision.We studied 665 eyes,the vision in 466 of them who in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more than .199 of them whose vision in 1 day after operation were more than .We found that the vision of incision by Phaco is better than the 6mm incision,and further better than those by ECCE in the same condition.The preoperative vision is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postoperative vision,the age is inverse ratio to the postoperative vision.Subject terms Cataract extraction;Lenses,intraocular;Visal acuity;Age factors影响白内障术后裸眼视力的因素很多。作者发现患者年龄、术前视力、手术方式与术后视力也有密切关系,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本诊所1998年1~7月连续无选择进行1160例各类白内障手术(包括老年性白内障998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82例,并发性白内障60例、外伤性白内障9例、先天性白内障11例)。年龄6个月~97岁,平均岁。观察时间为术后第1天至3个月。本文术前视力为矫正视力。方法按术式主要分为三组:Ⅰ组,小切口超声乳化(切口为)白内障摘除加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Ⅱ组,超声乳化(切口为6mm)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Ⅲ组,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切口为8~10mm)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其它术式包括白内障针吸术,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手术固定由三位医师完成。多数情况下,白内障Ⅱ~Ⅲ级核采用Ⅰ或Ⅱ组术式,Ⅳ~Ⅴ级核采用Ⅲ组术式。2结果年龄与术后视力的关系患者年龄越大,术后视力越差,由术后第1天到3个月增长幅度越大,恢复时间加长。见表1。术前视力及术式与术后视力的关系采用相同术式,术前视力好的术后视力也好,术前视力差的术后视力也差。采用不同的术式,以Ⅰ组为佳,Ⅱ组次之,Ⅲ组较差,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1天比较,以Ⅲ组变化最大,尤其是术前视力较差的组。见表2。3讨论患者年龄与术后视力负相关。患者年龄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即>80岁组的术后视力差,恢复慢。首先是由于体质差、机体老化、神经节细胞随年龄增长死亡增多造成表1术后裸眼视力≥者与年龄的关系年龄(岁) ≤50 51~60 61~70 71~80 >80 合计 总例数术后1天例数(%)术后3个月例数(%)增加的倍数 9123()44() 13653()83() 38280()189() 38237()118() 1696()32() 1160199()466()表2术后裸眼视力≥者与术前视力及术式的关系术前视力 > >,≤ ≥指数,≤ 光感~手动 术式分组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总例数 25 115 2 46 248 24 36 309 124 6 41 134 术后1天例数(%) 12() 43() 0(0) 14() 44() 3() 13() 54() 8() 1() 3() 3() 术后3个月例数(%) 18() 76() 1() 28() 115() 5() 18() 104() 26() 2() 15() 26() 增加的倍数 5 注:其它术式50例,因数量少未统计在内的[1]。其次,高龄老人眼底并发症较多,而白内障程度较重,掩盖了某些眼底病,导致术后第1天与3个月视力均较差。而从术后第1天到3个月,视力增幅却最大,这恰恰反映了高龄老人视力恢复慢的特点。本组≤50岁年龄者术后视力低于51~60岁者,是由于该年龄组中包括的先天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较多,术后视力受非白内障因素影响的关系[2]。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成熟、完善的治疗手段,小切口超声乳化加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其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的特点已成为共识,术前术眼视力偏高,手术时机提前是必然趋势。但目前仍有一些医生不愿为中、早期白内障患者做手术,一方面是受技术条件所限,另一方面则是唯恐术后视力不如术前视力,引起医疗纠纷。作者体会是,对于中、早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非常适宜的,这是因为软核既便于环形撕囊,又不需较大的能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其次是术前可以较清晰地观察眼底,可排除眼底疾患,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有些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尽管查视力可以在以上,但是他们是利用混浊晶体的缝隙来观察物体的,其视野已经严重受损,视觉的质量很差,他们接受手术治疗后,绝大部分人对术后效果满意,手术成功率明显大于看不了眼底、视功能差的成熟期白内障,所以只要是有一定基础的医生,通过精心细致的操作,是会取得成功的。对于近熟期、成熟期的白内障,如果不是极硬的红核、褐色核,超声乳化也有其优势,关键是手术切口小,皮质吸除干净,对于因红光反射不佳引起的撕囊困难,可以采用截囊法,只要注吸时谨慎操作,就可以顺利完成手术。同时,截开的前囊对于分开较硬的核反而安全,因为空间大,不易引起后囊破裂、掉核。本组统计证明,对术前视力与年龄方面条件好的白内障患者,如果选择了小切口超声乳化加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的机会接近50%,而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的机会超过70%。4参考文献[1] 杨为中,陈文俐,邓奋刚.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力.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55.[2]孟永安,张秋文,高作书,等.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9:534.

帮你找过了,唉,没有。你可以上网搜一下。

最新内科护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可以的内科护理学参考文献一:[1]濮一明.思维可视化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9(18):88-90.[2]董博,卜秀梅,宋艳丽,刘曼.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9(17):3071-3073.[3]白东梅.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交互反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模式改革研究[J/OL].护理研究,2019(16):2858-2861[2019-09-26]..[4]刘爱平.循证护理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229-230.[5]夏婧,满丽冰,周姗姗.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78.[6]张红,陈元金.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9(09):70-72.[7]张国华,刘爱梅,武晓红,薛晓燕,李红梅.TBL教学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8):53-54.[8]郭杰敏,林芳,王晓,魏秀红.基于标准化病人的情境模拟教学对本科护生非技术性技能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9,26(16):9-12.[9]白东梅.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交互反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模式改革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6):2858-2861.[10]吴林秀,周小雅,张丽娣,吴潇芸,何华梅,黄文婷,莫小云.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08):83-86.[11]刘博.高职三年制护理大专生实习反馈管理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4):240-241.[12]刘爱平.情景模拟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83-184.[13]刘爱平.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343+345.[14]牛楠.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344-345.[15]张小珑.内科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实践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438.[16]王晓妮,郭晓瑜.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契机调整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248-249.[17]陈丽娜,皮流丽.基于Focusky软件的微课制作——以中职内科护理学案例分析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7):52-53.[18]董慧.中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堂环境变革与优化研究——以《内科护理学》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253-254.

内科护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郭永松,吕世亭。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J]。医学教育,2000,(5)。 [2]成尚荣。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5,(5)。 [3]袁俐。浅淡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6(10) .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 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医学 教育 是实践性教育,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要培养合格的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但临床技能水平更是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消化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优质护理是为了让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更好地康复,让其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使其因为身心愉悦而缩短病痛带来的痛苦,进而促进其疾病的康复。可以说,护理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病情。因此,开展优质护理对病人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消化内科;护理质量

一、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

通过掌握消化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可以为护理工作提供巨大的帮助。具体说来,消化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脾气暴躁,易冲动

由于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的病程长,住院时间较长,病情恢复起来十分缓慢,使得患者的脾气容易暴躁,冲动。这就使患者总是有怨言,自身的情绪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稍有不顺心时,就会激动不已并不考虑后果地去做事,这给病情的恢复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二)内心较为孤寂

由于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需要整天待在病房内,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朋友圈,使其缺乏必要的 人际交往 。时间一久,患者就会感到无聊、孤单,心里就会开始胡思乱想,使其内心压力大增。不仅如此,一些病症较重的患者还会担心自己的病情,在缺乏别人的关心时,内心的孤独感就会激增,从而产生恐惧。

(三)自责

很多消化内科的患者内心会产生自责的情绪,觉得自己的住院治疗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但花费了很多医药费,也占据了家人更多的时间。

(四)感到悲观

很多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治疗反复且效果不明显,使得内心感到悲观、丧气。加上治疗费用较高,使得患者内心产生了抗拒心理,对治疗自暴自弃,甚至不配合治疗,使自己的病情得不到缓解,形成恶性循环。

二、在消化内科提供优质护理的重要性

由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内心的情绪十分不稳定,常常出现上述心理,这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如果护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的话,就会让患者产生抵触心理,不配合护理及治疗,出现脾气暴躁情况,不但给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麻烦,更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十分不利。

而如果有优质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治疗疾病、缓解内心压力的环境,可以让患者的内心更为平和,这对患者的病情是非常有好处的。因此,医院尤其是消化内科非常有必要提供优质的护理工作。

三、对消化内科提供优质护理的探讨

医院消化内科想要为住院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力度

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因此,医院应该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方面培训的同时也应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教导,要让护理人员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使护理人员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陪病人,而是陪护病人,对他们进行呵护。为此,消化内科可以制定定期呵护的规定,要求护理人员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为病人献爱心,提供帮助,为他们带去快乐。

(二)健全医院的护理制度

一个好的医院制度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对于消化内科来说,其可以将护理人员的工作进一步细化,让每个护理人员有更加明确的护理方向,并让护理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对消化内科患者生活方面的护理。除了生命体征监测、口腔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接诊等,还应从患者的生活起居方面进行护理。

除此之外,消化内科还可以实行主责护士责任制,将患者的护理工作交由固定的几个护理人员形成一个个固定的护理小组,让护理人员全权负责,然后加强各个护理小组的交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 经验 ,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

(三)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

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有时候比生理护理工作更为重要。因此,消化内科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实施心理干预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每天为患者播放一些舒缓心情的音乐,真诚地倾听患者的意见和抱怨,及时为其排解压力,从而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对于那些自暴自弃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其进行交流,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让其懂得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时间长、治疗反复的特点,增加其耐心和自信心,从而使患者更好地从病情中恢复过来。

(四)简化工作流程

由于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询问、记录,使一些患者会变得不耐烦。因此,消化内科应该简化工作流程,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陪护病人身上,使患者感受到亲切的护理服务。

(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考核力度

有效的监督是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的考核力度,制定系统的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呵护患者,从而让患者得到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结论:优质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好转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病情照顾,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患者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其病情的好转。

参考文献

[1]陈翠;庄海花;张倩倩;薛永芳;陈蓓;;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做法和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24期

[2]张雪兰;文跃莲;钟灿华;;消化内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全科护理;2011年22期

[3]李艳艳;;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30期

[4]黄惠根;陈凌;黄红友;叶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年05期

[5]刘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实施初探.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29卷第20期.

【摘要】 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也是最麻烦难缠的一种,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吃饭很少但却感觉饱胀、胃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胃病的症状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严重者发生胃癌。所以,要时时刻刻注意饮食,合理的用餐搭配也是至关重要。下面的论述会让我们了解如何预防和护理相关消化内科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胃病;消化性溃疡;医疗;护理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极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 医学知识 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消化内科的胃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这些病例的临床治愈率很高,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病的复发率极其高多达40-70% 导致人们的身体质量越来越差。

1 消化内科胃病的总体概括

胃病患者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内科之一,不同的地区发病率不一,还体现在不同的职业发病率也是不同的,如在校学生、白领、工人等等。胃病是有什么引起的?胃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多病因疾病。比如环境、饮食、药物、遗传、细菌及抽烟、饮酒等都可以引起胃病。上述的这些因素都可导致胃酸过度分泌而破坏胃,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等。

消化内科引起胃病的原因 胃病的具体病因一般有以下原因:第一,长期喝烈酒抽烟、饮食无规律、浓茶、浓咖啡,吃辛辣和垃圾的食物等不合理生活习惯。第二,胃炎后胃黏膜损伤持久不愈。第三,经常服用对胃部有损害和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药,阿司匹林药物等。第四,一些慢性疾病,如尿毒症,慢性肾炎,重症糖尿病等。

消化内科胃病的医疗用药 方法 抗酸剂:使用药物其中主要成份为抗酸剂有小苏打、胃尤、碳酸钙、胃舒乎、盖胃平、胃必治、胃得乐以上药物必须在餐后小时服用,这些都是专家研究过的,为了使药物发挥良好的效果,可维持缓冲作用长达3-4小时,而餐后立即服则药效只能维持1小时左右,没有发挥到好的治疗效果。有些药物可根据自身情况或者药效来定量,如服用氢氧化铝凝胶后症状减轻不明显可改为每日4次,一般规定是每3次,每次10ml。注意胃舒平、盖胃平为咀嚼剂,嚼碎后服下效果好。为了较好的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丙谷胺,成人每次2片,饭前15分钟服下,口服每天3-4次或者遵守医嘱服用。连服30-60天左右。停药时间应遵医叮嘱,根据内窥镜的检查情况来决定。为治疗胃部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较好的药物有胃复安、吗丁啉和胃尤等,每次1-2片饭前服用,成人每日3次。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应该要避免不能与相克的药物服用,例如胃复安不能和阿托品这些相生相克的药物同时服用,否则效果会大大降低。

消化内科胃病的食疗护理 第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坚持吃一个苹果,从此远离病。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因为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预防和恢复胃病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第二,对于胃食道反流性患者这些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有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可食用的食物有高蛋白、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避免下食道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第三,胃功能性差、经常胃痛、消化不良者平时应吃多少蔬菜、水果。这些清淡食物为主,每日早餐坚持和小米粥易于消化,可适量喝鲜果汁等。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多吃一些五谷杂粮、鲜榨豆浆、豆类食物、肉类(鱼、嫩瘦肉、动物肝脏)等。这些食物都是有助于胃消化、营养丰富、含钙高。这样的饮食搭配就大大减少了对胃肠粘膜的伤害和刺激。第四,胃病患者无论男女都应该做到少喝咖啡、浓茶、生冷和碳酸性饮品、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对胃有严重伤害的。少吃油炸、腌制、生冷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 以消化性溃疡为例进行的分析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的形成都与消化作用密切相关,又被称为消化性溃疡。相比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来说,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季节性发病,春秋之季,是此病的复发高潮期,主要症状为有律性腹痛、胃溃疡进食时疼痛。而十二指肠溃疡呈疼痛,然后是进食,并睡觉时夜间伴有腹部疼痛。胀满、泛酸、恶心呕吐等。

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无规律、劳累过度、受寒等因素相关。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药物护理;养胃药:常见的有吗丁啉10mg,成人每日3次,饭前15分钟口服。硫糖铝,每日lg,一日3次,每次都是饭前1小时及睡前各服一次,作用,保护胃粘膜。抑制酸药:800g,每日1次,口服。严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手术适用于急性穿孔、幽门梗阻、大量出血、恶性溃疡等。一般治疗;少吃辛辣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劳逸结合,每天都要保持一个好心情。

3 总 结

通过两个消化内科胃病和消化性溃疡的分析,让我们了解到,消化内科的详细病情以及各种方法的护理。主要引起的原因各种各样,胃病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不够重视,觉得自己在家买药或自行到药店药就行了,其实这并不要当。应该经过医生的建议后再服用什么药物,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后果。但在生活方面,我们可以去预防和护理,可见,合理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的消化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胃病的预防,自我调节就很重要了,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少吃生冷、辛辣、油炸的垃圾食品等。饮食规律化,定时定量、禁止暴食暴饮。“生命诚可贵,贵在珍惜”,让疾病远离我们,从身边小细节做起。

参考文献

[1] 肖良.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

[2] 谭光秀.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03).

[3] 杨凤翔,李梅,王桂荣.综合康复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3).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

2.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3. 关于护理论文范文

4.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5. 有关肝胆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医院护理毕业生论文范文

眼科临床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视神经萎缩是各种视神经病变的结局,而以视乳头变为苍白和视力障碍为其共有表现。根据它的伴随体征,可进一步推测不同的病因;视乳头苍白而边缘清楚的,往往为视神经炎,视神经外伤,药物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称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苍白而边缘模糊不清的,常为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视神经乳头炎的后果,称为继发性现神经萎缩;苍白而伴有凹陷者,提示与眼内压力长期升高有关,是晚期青光眼的典型表现。治疗应首先去除病因。针刺疗法可使部分病例改善视力。B族维生素和烟酸等几乎被列为常规药物,但疗效并不可靠。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标准

参考文献一

[1]陆红梅.视疲劳中医理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D];扬州大学,2010.

[2]叶建东.视疲劳诊断、病因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4,03): 210-2.

[3]张仁.透刺为主治疗视疲劳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09): 9-11.

[4]李尖.视屏显示终端与视疲劳及潘光不正[J].临床医药实践,2006,08):589-91.

[5]张秀云.新型饮食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4, 10): 22-4.

[6]张广琴.中青年视疲劳与视屏终端[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9):16-7.

[7]陈丽君.利用传统医学经络调理法改善视疲劳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8]潘小云.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视疲劳4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02): 130.

[9]黄文刚.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改善视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04): 251-4.

[10]Johnson E J. A biological role of lutein [J]. Food Rev Int,2004,20(1); 1-16.

[11]Christen W Q Liu S,Glynn R J,et al. Dietary carotenoids, vitamins C and E, and risk of cataract in women [J]. Arch Ophthalmol, 2008, 126(1): 102-9.

[12]Bone R A,Landrum J T,Dixon Z,et al. Lutein and zeaxanthin in the eyes,serum and diet of human subjects [J]. Exp Eye Res, 2000,71(3): 239-45.

参考文献二

[1] Kim TH, Woo JS, Kim YK,et al. Silibinin induces cell death throughROS-dependent down-regulation of Notch-1/ERK/Akt signaling in human breastcancer cells[J].J Pharmacol Exp Ther. 2014 ,[Epub ahead of print]

[2] Park SH, Kim JH, Lee DH, Kang JW, et al. Luteolin 8-C-β-fucopyranosideinhibits invasion and suppresses TPA-induced MMP-9 and IL-8 via ERK/AP-1and ERK/NF-κB signaling in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J].Biochimie. 2013,95(11): 2082-90.

[3] Lin X, Zheng W, Liu J,et stress in malignant melanoma enhancestumor necrosis factor-α secretion of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hat promotecancer cell invasion.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3, 19(12):1337-55.

[4] Ho MY, Liang SM, Hung SW,et al. MIG-7 controls COX-2/PGE2-mediatedlung cancer metastasis [J].Cancer Res. 2013,73(1):439-49

[5] Liu M, Li CM, Chen ZF,et al. Celecoxib regulates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via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SGC-7901 gastric cancer cells [J]. Int J MolMed. 2014, doi: .

视神经萎缩 【概述】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针灸主要治疗原发性和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除上述症状外,眼底检查尚可见视乳头颜色为淡黄或苍白色,境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血管变细等。现代西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特效疗法。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在50年代后期就受到了较大的重视,有针灸治疗小儿早期视神经萎缩的报告[1]。也有百例大样本的临床观察[2]。在60年代,有的还以经络测定仪测定的数据为依据,选穴配方和运用补泻手法治疗本病[3]。自七十年代后期起,则主要从不同方面寻求提高疗效的途径。如在穴位选择上,除用传统穴位外,还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新穴;在手法上,则强调在补法的基础上使感应到达眼区;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以针刺为主,亦运用头针、穴位注射、电针及耳针等法。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由于各地评判标准不一,刺灸方法各异,有所差别,有效率在55~90%之间。 【治疗】 头针 (一)取穴 主穴:视区。 (二)治法 用28号2寸针,快速刺入并推进至所需深度。两侧均刺,然后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240次/分,强度以可耐受为度,通电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3~4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87例共136只眼,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及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显效20只(%),有效56只(%),无效62只(%),总有效率为%。其中以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效果最差。多在第一、二疗程见效,于第三、四疗程效果最佳。本法有一定远期疗效[9]。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新明Ⅰ、球后、风池。 配穴:新明Ⅱ、内睛明、瞳子髎、翳明、攒竹、光明、百会、肝俞。 内睛明位置:目内眦之泪阜上。 (二)治法 主穴,每次仅取1穴。可始终用1穴,亦可交替轮用。配穴每次取1~2穴,其中新明Ⅱ,一般与新明Ⅰ相配。 操作方法为:新明Ⅰ进针时,应先将耳垂向前上推拉,针尖向前上方呈45度角,快速刺入,缓慢送针至下颌骨髁突后侧面,深度约1~寸左右,耐心寻找满意针感。当针感出现后,即应用热补手法,紧插慢提结合捻转,诱导针感至眼区,以眼球出现热胀闪电感者为佳,施手法1~2分钟,出针,不留针。球后穴选30号2~寸长毫针,速破皮刺入皮下,针尖沿眶下缘略右后上方刺入~2寸左右,待患者觉眼部有酸胀感或有眼球突出感,不加捻转提插,留针10分钟。风池穴以左手按准穴位,右手将针速刺或捻转进穴,针尖宜朝同侧瞳孔直视方向,进针1~寸左右,用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逐步向眼区或前额放射,然后向下插针1~2分深,拇指向前捻转3~9次,即可产生热感,如无热感向眼区放射,可反复进行3~5遍。留针15分钟。新明Ⅱ针尖向额部垂直刺入深度约5~8分深,当出现酸、麻、沉胀感后,应用快速捻转结合提插手法,先以紧插慢提结合捻转之补法运针1分钟,再以均匀提插结合捻转之平补平泻法运针半分钟,最后用紧提慢插结合捻转之泻法运针半分钟,即予出针。内睛明穴用30号毫针沿眶内侧壁直刺,用压针法,轻刺缓压,徐徐进针,至出现针感留针。其余眼区穴,用类似手法。肢体穴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上述穴位,除已标明的,均留针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5天,再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治愈:视力恢复以上,或在原视力基础上提高5行以上,或者以下,提高到以上,视野扩大25度以上;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或由原视力提高10倍以上,视野扩大15度以上;有效:视力稍有提高,但不及显效;无效:治疗前后未见变化。 以上法治936例,共1 680只眼。其总有效率在~%之间[4,5,6,7]。其中698例共1 252只眼按上述标准评定,基本痊愈103只(%),显效112只(9,0%),有效586只(%),无效451只(%),总有效率为%[4]。发现采用热补手法促进气至病所者,疗效较为满意。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球后、翳明。 配穴:内睛明、瞳子Liao、足光明、三阴交。 (二)治法 每次取1主穴,1~2个配穴。用氦氖激光针灸仪行刺入式照射,将输出功率为2毫瓦的光针和针尖调整至红光集中一点,放入75%酒精内消毒10分钟,再刺入所选穴位,得气后照射1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5例共39只眼,结果:显效11眼,有效19眼,无效9眼,总有效率为%[10]。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眶上穴、接力穴、前额中点透印堂。 配穴:太阳、率谷、风池、外关。 眶上穴位置:眶上内1/3和外2/3交点处。 接力穴位置:枕骨粗隆与耳尖联线中点。 (二)治法 主穴均取,据症配配穴。眶上穴用2寸针,针弯30度左右沿眶上壁向视神经孔方向刺入寸或寸深,不作手法;接力穴以~3寸毫针向风池方向刺入,进针寸左右,用捻转法,20分钟后再捻转1次;前额中点透印堂用2寸针,进针寸左右,手法同接力穴。配穴常规针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0例164只眼,结果,痊愈12只眼,显效71只眼,有效39只眼,无效42只眼,总有效率%。并发现年龄小,病程短者疗效好[11]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承泣、球后。 配穴:风池、大椎、哑门。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100毫克/毫升),乙酰谷酰胺(100毫克/2毫升)。 每次选主穴和配穴各1穴。穴位可轮流应用。主穴每穴注入维生素B12 毫升,配穴注入乙酰谷酰胺1~2毫升。注射方法:均用5号齿科针头承泣或球后穴,应先用左手食指将眼球推向上方固定,然后沿眼眶下缘慢慢刺入~寸深,有得气感后,缓缓推入药液。风池穴直刺,略斜向下,深1~寸;大椎直刺,针尖微斜向上;哑门,患者头部微向前倾,针尖对准下颌骨方向,均徐徐刺入1~寸,推入药液。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10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48例,均为5~7岁儿童,结果基本痊愈18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其中以脑炎后遗本病者疗效较差[8]。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毓佳。针灸治愈小儿早期视神经萎缩四例初步经验介绍。山东医刊 1958;(1):29。 [2]哈医大眼科。针灸对各型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黑龙江医刊 1959;(1):11。 [3]袁善堂,等。针治视神经萎缩的疗效及经络测定的初步观察。广东中医 1960;(9):428。 [4]李聘卿。针刺新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698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89;9(2):1。 [5]葛书翰,等。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38例报告。中医杂志 1988;29(5):48。 [6]李志明,等。针刺风池等穴治疗视神经萎缩气至病所的疗效观察。针灸论文摘要选编(中国针灸学会)1987:44,北京。 [7]焦国瑞。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07。 [8]施炳培。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48例。陕西中医 1986;7(4):170。 [9]天津市眼科医院新医疗法组。头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新医药学杂 1977,(9):28。 [10]李桂森,等。刺入式氦氖激光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附25例39眼报告。吉林中医药 1990;(4):15。 [11]王雪峰,等。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11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3;13(6):9。 【诊断】 仅根据眼度视盘灰白或苍白是无法确诊的,必须结合视功能检查才能诊断。由于该病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必须尽可能同时作出病因诊断。首先应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性,辅以头颅X线等检查,一般可列入常规,其他头颅CT及MRI等亦选择性应用。 【治疗措施】 病因治疗为首要的,其次可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一旦视神经萎缩,要使之痊愈几乎不可能,但是其残余的神经纤维恢复或维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应使患者充满信心及坚持治疗。由于各种药物的应用未能采取严格的双盲试验(有时也不允许),因此很难说明何种药物及方法一定有效。药物中常用的包括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12、ATP及辅酶A等,血管扩张药及活血化淤药类如菸酸、地巴唑、维生素E、维脑路通、复方丹参等。近年来通过高压氧、体外反搏穴位注射654-2等均已取得一定效果。中药补中益气汤类及针刺治疗早已证明有效,可继续应用发掘整理。尚应提及的是,禁止吸烟及饮烈性酒,增强机体体质,做保健操、气功等在某些病例均有一定效果。 【病因学】 由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常见有缺血、炎症、压迫、外伤和脱髓鞘疾病等如下: 1.颅内高压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2.颅内炎症,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或视交叉蛛网膜炎 3.视网膜病变 ⑴血管性,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神经本身的动脉硬化,正常营养血管紊乱、出血(消化道及子宫等) ⑵炎症 ⑶青光眼后 ⑷视网膜色素变性 ⑸Refsum病 ⑹黑蒙性家族性痴呆 4.视神经炎和视神经病变 ⑴血管性,如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⑵脱髓鞘病 ⑶维生素缺乏 ⑷由于铅或其他金属类等中毒 ⑸带状疱疹 ⑹梅毒性 5.压迫性所致 肿瘤,包括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腺瘤、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 骨骼疾病,包括Paget病、畸形性骨炎、颅骨狭窄病等 眶部肿瘤 6.外伤 7.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神经节苷脂病等 8.遗传性疾病 Leber病,小脑性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变如Chareot-Marie-Tooth病 9.营养性视神经萎缩 10.杂类 在儿童其原因更复杂如下: 1.染色体异常 猫叫综合征,染色体18长臂部分缺失 2.脂性疾病 Tay-sachs病,Sandhoffs病,乳糖基酰基(神经)鞘氨醇中毒症,NIEMANN-Pieck病,α-β-脂蛋白血症(Bassen-kornzwig综合征) 3.粘多糖病 Hurlers粘多糖病,同胱氨酸尿病 4.矿物代谢缺陷及其代谢 Menkes病、幼年性糖尿病,胰腺囊性纤维变性,全身性神经节甙脂症、Zellwage氏病、Albers-Schönberg病 5.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Ushers综合征、Kesrns-Sayer综合征、Alstrom综合征 6.灰质病 Battens病、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症,Hallervorden-Spatz病 7.小脑性共济失调 Behr视神经萎缩,Marie共济失调,遗传性运动或感觉性多神经病变,Charcot-Marie-Tooth病,橄榄体-桥脑小脑变性 8.原发性白质病变 异常性脑白质变性,Krabbers病,海绵质白质变性(Canaran),啫苏丹白质变性,Merzbacher-pelizaeus病,Cockayne综合征 9.脱髓鞘疾病 肾上腺白质变性,多发性硬化 10.家族性视神经萎缩 Leber病,婴儿型视神经萎缩(隐性、显性) 11.颅内压增高 假脑瘤,颅内出血,颅骨狭窄症,导水管阻塞脑积水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视力减退和视盘呈灰白色或苍白。正常视盘色调是有多种因素决定的。正常情况下,视盘颞侧颜色大多数较其鼻侧为淡,而颞侧色淡的程度又与生理杯的大小有关。婴儿视盘色常淡,或是检查时压迫眼球引起视盘缺血所致。因此不能仅凭视盘的结构和颜色是否正常诊断视神经萎缩,必须观察视网膜血管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有无改变,特别是视野色觉等检查,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视盘颜色苍白的程度。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病损时可出现裂隙状或楔形缺损,前者变成较黑色,为视网膜色素层暴露;后者呈较红色,为脉络膜暴露。如果损害发生于视盘上下缘区,则更易识别,因该区神经纤维层特别增厚,如果病损远离视盘区,由于这些区域神经纤维导变薄,则不易发现。视盘周围伴有局灶性萎缩常提示神经纤维层有病变,乃神经纤维层在该区变薄所致。虽然常用眼底镜检查即可发现,但用无赤光检眼镜和眼底照像较易检查。视盘小血管通常为9~10根,如果视神经萎缩,这些小血管数目将减少。同时尚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细和狭窄、闭塞,但该现象不是所有视神经萎缩皆有,一般球后视神经萎缩无影响,如果视神经萎缩伴有视网膜血管改变,则必须直接影响视网膜血管,才能发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常用的视神经萎缩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前者视盘境界清晰,生理凹陷及筛板可见;后者境界模糊,生理凹陷及筛板不可见。视野检查应注意适用小的红色视标,可见中心暗点,鼻侧缺损、颞侧岛状视野、向心性视野缩小至管状视野双颞侧偏盲等。色觉障碍多为后天获得性,红绿色障碍多见,色相排列检查法优于一般检查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意义不大,晚期可见视盘荧光减弱和后期强荧光。视觉电生理检测包括视网膜电图(ERG)、眼电图(EOG)和视诱发电位(VEP)等对诊断病情及预后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手术治疗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一种视神经纤维在各种病因影响下发生变性和传导功能障碍而致视力减退或丧失的一种严重眼病。病因十分复杂,治疗十分困难。 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表现为:视乳头颜色变淡或苍白,视力不同程度、不同速度的下降,视野向心性缩小、缺损、偏盲,甚至视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很多,一般常见的病因有视网膜、脉络膜的变性、炎症及萎缩均可引起视神经萎缩,如视网膜色素变性、高度近视等;视神经的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脊髓炎等;炎症:如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缺血性疾病: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颅内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动脉硬化、高血压、红瘢狼疮、大量出血、低压性青光眼等;长期的视乳头水肿;中毒及营养不良:如铅、砷、苯、甲醇、乙醇、烟草、CO、二氧化硫、奎宁、有机磷、乙胺丁醇等,营养不良如B族维生素缺乏造成的恶性贫血等;压迫:如颅内、眶内肿瘤压迫,先天性颅缝早期闭合,视神经管骨折碎片压迫等;遗传性疾病,最多见为lede氏先天性视神经萎缩;肿瘤:视神经原发性肿瘤及视神经转移瘤;梅毒;外伤、视神经直接的挫伤;各类青光眼。 视神经萎缩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过去人们应用“针灸”、“中药”、及“高氧压”等办法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也不持久。特别是遗传性视神经萎缩,根本治疗方法是基因治疗。近年来遗传病的治疗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但这些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仍处在临床观察阶段,没有广泛应用临床。 视神经萎缩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视神经纤维退变、神经胶质增生、视神经内毛细血管闭塞所致。基于此病理特点我院从1995年开始采用国内外领先手术办法,即血管分流术、网膜血管再植术治疗视神经萎缩,可使供应视神经及视网膜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量增加,改善了视神经及视网膜的缺血状态,丰富了视神经及视网膜的营养,使病人的视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视野的扩大。 上网过久小心视神经萎缩 视力明显减退,看东西不清楚或者视野缩小了,瞳孔散大,怕光,如果有以上症状,要赶快就诊。专家提醒,在青年人群中,因用眼不当发生视神经炎者有增多趋势。这种视神经萎缩症,将导致失明。 据眼科专家介绍,引起视神经萎缩的病因,有先天遗传性视神经病、外伤、炎症(大多眼睛伴有疼痛)、中毒(如乙胺丁醇等药物及烟、酒中毒)、肿瘤(长在头颅或眼眶内)等等,小孩、成人、老人都可能发生。而现在青年中以视神经炎继发为多见,这同长期上网,看电视,用眼不当密切相关。 专家提醒,当发生眼睛剧痛,或伴有头痛、呕吐,病人需赶快就诊。另外也可能没有任何征兆,这就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遗传病史的,或近期视力明显减退、视野缩小的。

近几年患上近视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少人会选择做近视手术来治疗,我整理了关于近视手术的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近视矫治手术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近视患者所做的手术进行统计分析,阐述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方法 通过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所做的近视矫治手术的方法和类型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探讨未来近视矫治手术的新思路。结果 近视矫治手术经历了从准分子激光到飞秒激光与准分子激光相结合的过程、从角膜激光手术到晶体屈光手术的一个全新过程。结论 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从最初级的后巩膜加固发展到现在多种制瓣技术与个性化的激光切削技术相结合,从单纯的角膜激光矫治到可植入式晶体的全新治疗方式,使近视治疗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个性化时代。

【关键词】 近视矫治手术; 临床; 研究

为阐述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所有近视患者所做矫治手术的方法、类型和病例数进行了总结、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和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从2004年至今所做的所有屈光手术患者,共50080例。

方法 对手术所做年代、手术方式、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已做近视矫治手术的历年数据。

2 结果

结果以各种类型术式所占当年所做近视矫治手术的百分比表示。见表1。

由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等个性化的角膜屈光手术以及可植入式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矫治近视的手术数量逐渐增多。传统的EK类手术逐渐减少,而用上皮刀制作上皮瓣的EPI类手术逐渐增加,超薄瓣的SBK手术也逐年增加,屈光手术向表面切削和更薄角膜瓣的方向发展。

3 讨论

近视矫治手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主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和晶体植入手术。从最初的对高度且进行性加重的近视,进行后巩膜加固开始,能够有效的缓解近视的发展,但不能完全矫正。角膜屈光手术最早是前苏联1979年开展的角膜板层放射状切开术(PK),其优点虽切口位于光学区外,比较安全,对低度数的近视效果比较可靠,但有术中角膜穿孔、术后视力波动、眩光、视力漂移、外伤性眼球破裂等并发症而被淘汰。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K),可以矫治散光。角膜基质环的植入术(ICRS),角膜镜片术和表面角膜镜片术来矫正近视,但预测性差和最佳矫正视力差而开展较少。1988年开始,准分子激光的出现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时代,也就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但也会因产生术后眼痛、上皮下浑浊、欠矫或过矫、眩光、屈光回退、干眼症、激素性高眼压、角膜上皮愈合延迟、偏心切削、中央岛并发症等原因,而渐被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所代替[1]。该方法始于1990年,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上制作一个带蒂的角膜瓣,将瓣掀开后在暴露的基质层上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可矫治近视、远视、散光,手术刺激性小、恢复快、预测性好,迅速在全国世界推广,成为目前屈光矫治手术中开展最多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保留了完整的上皮层组织、前弹力层组织,术后疼痛刺激症状减轻,视力恢复快,几乎无HAZE形成,且可矫正屈光度数范围远大于PRK。但度数越高,预测性越差,并发症也越多,而且也会受角膜厚度及曲率的限制,其主要的并发症包括碎瓣、纽扣瓣、游离瓣、角膜上皮植入、DLK、角膜扩张症及感染性角膜炎、干眼等。

角膜扩张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近视度数过高、角膜过薄、切削深度过深、保留的角膜基质床太薄以及术前未发现的圆锥角膜等。鉴于上述情况,出现了对角膜薄、度数偏高的,采用制作上皮瓣的方法,即酒精浸泡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该方法始于1999年,其优点在于避免了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保留了厚的基质床,术后出现角膜扩张的风险远低于LASIK,尤其适合于角膜薄不能行LASIK或从事容易导致眼外伤执业的屈光不正者,其缺点主要为易产生HAZE、刺激症状重、视力恢复慢等[2]。为了避免EK术中的一些缺陷,于2003年出现了微型角膜刀制瓣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镶术(epi-LASIK),其是采用微型角膜上皮刀技术取代乙醇制作角膜上皮瓣,而后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其优点是避免的EK术中乙醇对角膜上皮的化学毒副作用,角膜上皮瓣活性更好,其缺点和EK相同,但程度更轻。近年来又有一种角膜瓣更薄的制瓣方式的角膜刀出现,也就是SBK,使用机械板层刀的方式制作出更薄的角膜瓣来完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那么,为了更好避免因角膜瓣的原因而产生的近视矫正术中的并发症,2002年lntralase公司制造的飞秒激光器用于屈光手术中,可在角膜基质内板层切开制作角膜瓣,大大提高了角膜瓣制作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其制作的角膜瓣厚薄均匀,预测性和精确度远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而且瓣蒂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角膜不合适做屈光矫正或本人不能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可以进行晶体屈光手术[3],有房角固定型、巩膜固定型、后房型。现在较推崇的是后房型,又称可植入式接触镜(ICL),是植入后房内固定于睫状体沟的方法,其优点是可折叠晶体由 mm的小切口植入,并植入晶体和自身的晶体之间有一定空隙,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青光眼的发生率低,一般不产生瞳孔变形[4]。

从本院数据统计来看,开始是以LASIK手术为主,只有少数不能接受LASIK的近视者,采用PRK的方法。但是从2004年起,已经开始做波差引导的个性化的LASIK手术,而且有上升的趋势,到2005年明显增加,而从2006年起,开始做酒精浸泡法的上皮瓣,对一些角膜瓣的患者也有了可以选择的余地,同时在2006年9月,引进了飞秒激光机,开创了治疗屈光不正的新纪元,短短4个月,接受该手术方式的占屈光矫治手术的。而在2007年的所有屈光手术里,用板层刀所做的IK类手术占所有手术眼的近。而飞秒激光制瓣占到。同时ICL手术所占比例也达到了。从08年到现在,IK类手术中,用板层刀也制作角膜瓣的比率从下降到现在。从数据来看,IK类手术是逐年下降,但在其中SBK手术所占比率从08年起逐年增加。EK类手术从下降到,而EPI类手术从上升到,说明用酒精制作上皮瓣的表面屈光手术逐渐被能更好保存角膜上皮活力的EPI类手术所替代。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手术由上升至,充分说明飞秒激光制瓣的优势和人们的认知程度在进一步提高,也更好的提示医生,在角膜屈光手术中,手术向安全更精确的方向发展。而ICL也从提高到,说明对于一些高度近视或角膜厚度和曲率受限的手术,也可以更安全更个性化的进行非常符合眼睛生理特点的矫治手术。

综上所述,近视矫正手术的发展不仅从数量、质量、受术者的要求和术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很大的变化,科学而先进的方法逐步取代传统的方法,使近视矫治手术向更安全、更精确、更高精尖端、更个性化发展。近视治疗手术不仅是视力的矫正,方法由角膜到晶体进行,更主要是在术后有更好的视觉质量,并真正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程振英,李镜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效果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46-247.

[2] 戴锦晖,陈冲达,褚仁远,等.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211-215.

[3] 姚克,徐雯.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2):339-342.

[4] 沈晔,顾扬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J].眼视光学杂志,1999,1(5):146-14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近视手术的学术论文

全科医学临床论文参考文献

高血压论文的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血压论文的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杨京楠,姬春,刘新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2-84。

[2]温绍君,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37-3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黄雪颜,李美婷,何咏欣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100-103。

[5]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90-4193。

[6]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732-736。

[7]李淑霞,汤嘉敏。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8]胡晓林,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1):1263-1265。

[9]李顺珍。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58-2259。

[10]侯鲜桃,马晓红,张艳辉等。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2):73-75。

[11]王安龙,李玲玲。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7):1074-1076。

[12]梁颖,鲍勇。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88-191。

[1]刘国树。白领高血压特点及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5。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4):483-486。

[3]宦红梅,白小明。糖尿病社区联动管理新模式实践与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2,9(29):1736-1740。

[4]董元丽,刘振东,赵颖馨等。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与冷加压试验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9-33。

[5]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等。家庭动力学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2):69-71。

[6]庄润森,向月应,韩铁光等。深圳市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87-591。

[7]孟建勋,欧立华,徐磊等。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8):31-33。

[8]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9]魏威,熊巨洋,童雪涛等。贵阳市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27(1):11-13。

[10]赵雅荣。试析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25-126。

[11]李芳,郭燕,王亮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5):100-102。

[12]徐小玲,唐新华,黄歆然等。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6):459-462。

[13]卢海霞,宋艳,许彬等。探讨家庭固定伴侣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71-474。

[1]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107-108。

[2]林仲秋,张金霞,冯国飞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01):49-51。

[3]陆名婷,林仲秋,张金霞。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22-24。

[4]吴闻慧,汪海娅,方宁远。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04):206。

[5]唐建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及其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11(20):112-113。

[6]刘乾惠,刁晓兰,周锡平。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06):37。

扩展阅读:

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一、要避免饮酒及浓茶,必须戒烟。

二、适当摄入糖,以补充热量,但不宜摄入过多,以免增高血脂,加速动脉硬化。

三、饮食上应限制食盐量,一般肾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应超过5g,若伴严重水肿、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时,每日食盐量应限制在3g以下。

四、劳逸结合是高血压肾病生活护理的重要内容。适当减轻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采取半休或全休。

五、肾性高血压可能起源于身、心两个方面,所以一旦有高血压症状,心理应正确对待,不能过分紧张,顾虑重重,那样反而会使血压升高,应放松情绪,保持乐观,自我调节到最佳心理状态。

六、睡眠应充足,不能睡得太晚。高血压肾病患者要避免操劳,所以规律的引起也是高血压肾病生活护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七、轻度患者可按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伹必须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因为按时锻炼可带来精神上的良好感觉以及放松情绪,这样均对身体有益。但重症病人,肾功能不全或血压过高的患者,则应限制运动。

八、控制食用动物脂肪,因动物脂肪会加重血管硬化,不利于肾功能的保护,应食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香油等,因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能降低胆固醇。

知网里有两千多篇 [1]考书钢. Bcl-2、Bax在乳腺增生组织的表达及温阳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2]吕晶武. 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3]姚艳飞. 药用菌发酵物协同中药鹿花盘抗乳腺增生症的作用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2011. [4]林妮,肖柳英,吕俊华,葛文涛,潘竞锵. 荔枝核提取物抑制大鼠乳腺增生及调节激素水平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8). [5]喻国华,邹来勇,刘建国,段树民.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with Med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in 46 Case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0,(3). [6]王玖,侯美云. TREATMENT OF 8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WITH CUPPING ALONG DU MERIDIAN IN COMBINATION WITH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ON THE ACUPOINT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6,(4). [7]刘丽军,李炎高,郭诚杰.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3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1995,(4). [8]彭成浩. 回阳玉龙膏联合磁、热疗治疗乳腺增生大鼠的研究[D].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2011. [9]翟贺宁. 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D].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2011. [10]钱丽旗,潘超,冯振卿,冷静,许芝银. 利乳康液对乳腺增生模型乳腺、子宫及卵巢形态学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 [11]曾艺文. 乳腺增生散结粉治疗乳腺增生症113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8). [12]孙爱荣. ME-1型乳腺动力仪治疗乳腺增生症787例疗效观察[J]. 职业与健康,2008,(3). [13]陈凤仪,胡建楣. 乳结平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PR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房,2008,(27). [14]李恒,应荐,沈雪勇,金明子,赵玲,胡升芳,孙霃平,王丽祯,韩丑萍. Infrared Radiation Temperature Comparison on Body Surface of Points Between Healthy People and Patients with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8,(4). [15]钱丽旗,裴晓华,许芝银,王驰.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by Lirukang Granule (利乳康颗粒)[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7,(2). [16]郑卫国. ACUPUNCTURE FOR TRERTING 12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5,(2). [17]蔡志红,吴英,付波,贺普仁. 30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TREATED WITH RED-HOT NEEDLE PLUS FILIFORM NEEDLE[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3,(3). [18]钱丽旗,裴晓华,陈荣明,许芝银. Effect of Lirukang Oral Liquid(利乳康口服液) on Neurotransmitters and Estrogen in Rats with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04,(2). [19]田丽颖.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ACUPOINT INTRADERMAL EMBEDDING OF RINGHEADED THUMBTACK-NEEDLE THERAPY FOR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2,(1). [20]王进才,刘煜. Differenti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2,(3). [21]卓斌,徐继恩,何桂云,宋孝金. 28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TREATED BY RU HE CHONG JI[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5,(4). [22]吕新敏,沈春. 42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TREATED WITH CHAIHU SANJIE DECOCTION[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6,(4). [23]郭诚杰,张卫华,郑少祥,鞠大宏,赵仓焕.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IN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AND ITS EFFECT ON IMMUNOLOGICAL FUNCTION[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6,(4). [24]段彦苍,杜惠兰,靳亚慈. 乳腺增生大鼠模型血清和乳腺VEGF、bFGF的变化[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 [25]王孟琳,王婧锦,张卫华,赵宗辽,应小平,方改英,王梅生. P16 P53在针刺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0). [26]刘丽军,杜惠兰,靳亚慈,陈景伟. 针药结合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及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7,(4). [27]林妮,吕俊华,潘竞锵,肖柳英. 荔枝核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表达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A]. .[C].: ,2010:--2027. [28]林妮,吕俊华,潘竞锵,肖柳英. 荔枝核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表达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A]. .[C].: ,2009:481-482-483-484-485-486. [29]林妮,吕俊华,潘竞锵,肖柳英. 荔枝核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表达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A]. .[C].: ,2009:149-150-151-152-153-154-155. [30]赵文静,赵向上,旺建伟,刚宏林,姜虹,王艳宏,张晓琳. 复方鹿花盘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子宫、卵巢重量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0,(3). [31]方佩影,张明. 乳增宁片治疗乳腺增生病175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2). [32]古凤仪,刘玉英. 美迪克乳腺治疗仪对不同类型乳腺增生的疗效评价[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1). [33]于萍,廖鸿梅,黎清婵,麦小琴. 乳腺增生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168例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04,(11). [34]张红燕,邓黎,胡卫卫,杨湘华. 中药外敷联合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5,(4). [35]李敏. 蒙药乳腺Ⅰ号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10. [36]李中玉,张卫红. 凋瘤丸治疗乳腺增生300例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3). [37]曾幼莲. 应用桔梗八味汤治疗乳腺增生症2500例报告[J]. 桂林医学院学报,1994,(2). [38]刘岩. “乳康方”对乳腺增生大鼠性激素含量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D].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2009. [39]张晓双,武苗,杨瑞. 三香乳增消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病理及脏器指数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 [40]王孟琳,张卫华,赵宗辽,应小平,方改英,党琳,马莉,赵小艳. 针刺乳腺增生大鼠的乳腺形态学改变[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5). [41]魏清,周政涛,王燕燕. 乳腺Ⅱ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症120例疗效观察[J]. 中国药师,2007,(11). [42]关会林,王小丹,李婷,孙世超,乔国芬. JNRK对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5). [43]张玉君. 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09,(9). [44]钟绮芬,周佩明,容雪瑶. 健康教育对乳腺增生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09,(4). [45]张忠泉,苗久旺. 乳消1号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2009,(7). [46]龚东方,谢娟,唐纯志. 针刺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及其信号传导的干预作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5). [47]季屹红,张锦林,沈飚. 3种方案治疗乳腺增生药物经济学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2). [48]王苹,吴秋霞,池飞燕. 乳消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 [49]姚静,黄文革,李明,杨敏,陈蔓茵. 加味逍遥散对乳腺增生模型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3). [50]房忠女,卢文. 中药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症107例疗效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2007,(6).

  • 索引序列
  • 最新临床内科论文参考文献
  • 临床白内障论文参考文献
  • 最新内科护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 眼科临床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全科医学临床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