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学生交毕业论文后自杀

学生交毕业论文后自杀

发布时间:

学生交毕业论文后自杀

其实该学生坠楼的主要原因还没有明确的被查明,但是据学校同学的议论可以了解到这名学生可能是因为博士毕业论文或者是其他学业方面受挫一时间想不开选择的跳楼。对死者家属予以同情且安慰。

2020年10月14日,一位大连理工的研究生,在就读三年后,面临研究生毕业答辩,导师对他们严格要求,不允许发专利,只能在短时间内发一篇学术论文,以应对毕业答辩。

可2020年诸事颇多,开篇就是疫情,笔者这类大四人员,直接从寒假放到了毕业,在没有导师帮助、指导下,我们这些三流学校的毕业设计,也十分的水。这对我们这些没有将精力放在学习上的人差生来说,能够低标准毕业是件庆幸的事。

然而在这些精力放在学习上的研究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因为疫情的原因,将这位学生的论文准备是件推迟了很长时间。而在许多其他学校采取了推迟毕业的原因,所以他们有时间来为自己的论文准备实验数据,大连理工却不推迟毕业。

面对越来越近的毕业时间,很多学生采取发专利的方式,来进行毕业论文的替换,然后死者的导师却不允许,称之太水。

因为实验室的设备有限,使用人数又多,在死者与他人公用了一段时间的设备后,发现效率低下,便将白天让给他人,晚上自己通宵做实验。

然而意外来了,这名研究生在相同的条件下,不断得出不同的结果,让其精神有些崩溃,对自己的无法毕业的情况产生了幻想,又联想起了自己家人的期盼。

面对即将来临的毕业时间,以及实验结果的意外,这名研究生在网络发布自己遗书后,便悬梁自己。

一位苦学了25年的学生,在还没有步入社会的时候,便将所有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因为压力过大,而轻生离去。

在这位轻生大学生的遗书中,把自身所犯下的错误都叙述了出来,然而其中甚至有一些并不是他自己的问题,结合这家人对自己的期盼,变成了压力。最后,这位温柔的研究生写道,希望自己来生变成一只猫,能无忧无虑生活。

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了对死者的理解,什么“学校配给的实验仪器在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坏的”、“导师经常指点哪儿不对让学生接着改”、“数据没有意义”。

还有名网友将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发了出来:在研究生中,有67%的人至少在一年时间里绝望;有54%的研究生情绪低落、无法工作。

大多数人其实对科研并没有什么兴趣,如今的考研热无非是希望拿个文凭罢了,至于他们是不是适合,甚至没有考虑过。

咱们中国人,是所有人种中最能吃苦耐劳的,所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大象走钢丝的考研,都有很多明明不适合科研、却考上的人。

而且如今在考研的学生的父母,甚至对考研的过程、考上研之后该干什么,没有一个概念,只是觉得这文凭是块“香饽饽”,便催促自己的子女考研。

其实父母也不必大费周章,孩子健康、人品良好、有责任感,就已经很棒了。

而学生也要尽量疏解自己的压力,别让压力变成负担,延期毕业其实并没什么,健康最终要。

活着本身其实就是个奇迹:高考、四级、地位、工资,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之上,健康才是基础。

不禁让笔者想到《3 idiots》(《三个傻瓜》、《三傻大闹宝莱坞》),那个因为无人机上吊的学生。

用主角兰彻的一句话:人心其实很脆弱,所以我们要经常哄哄它。遇到让自己的难过的事,就把手放在心上“平安无事、平安无事、平安无事……”

读者们,压力别太大,别干傻事,没什么事过不去。

大连理工研究生自缢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研究生乃至学生群体的心理应该受到更加重视和关怀。从他留下的遗书中可以感受他深深的无奈、自嘲与自责,这是他放弃生命的原因,也是当代学生群体乃至当代社会人的压力所在。

该学生在遗书中称由于自己对自己的实验实在是太不满意所以不如放弃,放弃实验,也放弃自己。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总是令人惋惜痛惜的,大好年华结束自己的生命总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大连理工研究生的自缢相必很多跟他一样的研究生或者学生更加有体会。

其实,该研究生是对实验不满意,更是对自己不满意。他的遗书中提到自己的实验和作业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说他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他一次又一次地提到自己“根笨,很蠢”,所以从来没有取得成功;他认为自己不适合做一名人,来世希望成为一只猫。

在自缢的那一刻这个学生一定是充满着深深的悲痛的,人永远无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即便再凌然大义在生命终止的那一刻那种悲痛感也会油然而生。但是现实实在是让自缢者无法再活下去,他们有心结,有着极其严重巨大的心结,这个心结是别人给的,也是自己给的,是他们放弃生命的原因。

这名研究生的遗书的语言似乎显得些许轻松甚至于有些诙谐,但这恰恰体现着他深深的无奈,字里行间是无可奈何。从通篇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五个字“生活的压力”。

因为疫情行业不景气等外部原因他努力考上研究生,为了暂避进入社会的压力,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等待他的是另一番修罗场。

学习的压力同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想获得一个优秀的实验成果,想有真才实学,想获得导师的认可。但是这一切他都没有得到过,甚至只得到了老师的谩骂。他开始质疑自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资质、愚笨不堪,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终于放弃了自己。

他在遗书中自嘲,自责,真实的他抑郁、绝望。他的同学和朋友们都说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平时对身边的人关心,人也喜欢笑喜欢搞怪,却怎么也没想到他会以自缢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像他们从没有看到他黑夜里哭泣的身影一样,或许在很久之前的某一天,那个看似搞怪的大男孩心中已经早就没了太阳。

当代学生群体的压力其实已经大得过度了,从幼儿园学生开始上七八门课但小学生背着比自己都重的书包再到中学生每天五六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再到大学生研究生的徒劳无果,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受教育方式越来越机械化,学习能力也越来越无用刻板。

家庭和社会一直在给学生施加压力,社会就业压力,家庭要求压力,还有面子压力。家长希望通过孩子的优异成绩增加自己的面子,老师希望通过学生的优异成绩满足自己桃李满天下的功勋,以至于孩子和学生的心理被完全忽视。

这种忽视也导致了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有些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排忧解难,但是有些人不能,我们难道要坐视不理吗任其自生自灭吗?当然不能!

有人说为了一个实验成果就自缢至于吗?没有人会喜欢死亡,也没有人对放弃生命这件事求之不得,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个研究生的自杀不是因为实验不成功,而是因为生活没有了希望。压垮他的不是实验失败,而是失败之后的无助、外界的羞辱和自我的否定。

这也警告家庭与社会一定要重视起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要只一味地要求好成绩高标准,一个健康的人远比一个一百分来得重要。一个孩子的离开是一个家庭的灾难,一个青年的离开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在这个先进的新时代青年们本应该是放飞理想积极进取的,却不是成功的机器。

近日,学术界又爆出一大丑闻,一名到美国留学的留美博士生,因论文而“死”。在2019年,有人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当地的警察局报案,报案人称,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生陈慧祥失踪。在报案当天的第二天早上,当地警方在陈慧祥工作的实验室发现他的尸体,他已经自杀身亡。

在死者死后的采访中,记者知道,这名在美国留学的博士生陈慧祥学习成绩优异,一度被保送,家境一般,陈慧祥在本科毕业出国申请不到全额的奖学金,所以选择了在国内读完硕士之后再赴美留学。

2018年陈慧祥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有一篇重要论文。这篇论文将要向计算机系结构国际研讨会投稿,这个会议的含金量极大,是三大顶级会议之一,被三大顶级会议之一的计算机系结构国际研讨会选中论文,本来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但这件事最后成为了李慧祥“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陈慧祥死亡后,寻找到的遗书中写道,他的论文能够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上被选中,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在6个审稿人当中,有4个审稿人都是他导师,李涛的朋友。而且在论文中的理论投入到深入研究之后,实验设计和论述的结论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着难以弥补的缺漏。

在陈慧祥意识到该实验有很大的漏洞时,就开始对实验进行疯狂的修改,但还是存在很多无法纠正的地方,论文无法自圆其说,只能选择推倒重来,但是工作量很大,根本无法在截稿日期内完成。将这件事和导师李涛进行反应后,但导师李涛却强硬要求他必须发完这篇论文,才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截稿日期在2019年五月,在此之前,陈慧祥做出很多努力,但都无疾而终,精神压力极大,直至崩溃。陈慧祥与导师李涛之间存在很大的纠纷,一度发生争吵,之后都是李涛更是将陈慧祥的签证日期续签,表示要求陈慧祥需要再写两篇论文,才可以让毕业。走投无路的陈会祥,一时想不开,最后走上了轻生的道路。

陈惠祥生前的导师李涛,现在已被佛罗里达大学停止一切与学校相关的工作,未经允许不可以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工们有任何的交流。

高职学生交毕业论文后服药自杀

已经是大学生了,这方面应该能够识别。

高职专科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论文

关于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学和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中的基础学科,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是关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下面我为大家分享高职专科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1.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现况

我院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三校生、文史类和理工类高考生,医学统计学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只接触到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尚未接触临床和检验专业课程。

学生现况

专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主要在基层医院,面对的是疾病的诊治工作,认为科研离自己太远,对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虽然老师强调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但对课程结构不明白,培养目标不明确,思想上缺乏主动性。近年,大学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生源的质量下降,而对于专科学院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缺乏有效地学习方法,难掌握所学知识。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且把医学统计学定位为数学课,看到数据就头痛,对课程缺乏兴趣,学习起来困难。课程初期,大部分学生还是有学习激情,但随着课程越来越抽象,内容越来越枯燥,理解越来越困难,有不少学生选择了放弃,主动性逐渐丧失,变成为考试而学,甚至为了考试过关,获得平时成绩,抄作业、实验报告的越来越多。

教学现况

高职学院的教师多是承担至少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课时多,任务重,对专业的研究不深。我院医学统计学教师都是承担预防医学的教学,兼职讲授医学统计学,都是非数学专业类教师,对统计学的研究不深,也是非师范类教师,教育的方法有待提高。

缺乏合适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快速入门,并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当前,面向专科生或高职学生编写的教材非常少,对于高职检验专业来说就更少了,内容缺乏针对性,即便有专科的教材,也是本科教材的缩写版。我院选用的是马斌荣主审的人卫第6版医学统计学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属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第八轮编写教材。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思考

随着医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疾病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统计分析,而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接触的医学原始资料会越来越多,对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越来越重要,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很必要,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考:

增强学生认识,明确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

在每门新课的绪论部分,都向学生介绍课程情况和学习方法以及考核方法,也应向学生阐明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现象的科学,是揭示数据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能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的分析数据以及合理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从事临床工作或医学研究都离不开统计学,对自身非常重要。教师应避免空谈重要性,在整过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以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为例,强调统计学的重要性。如上交专业、实验报告有少数未交,这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教材中有计算错误,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查找相关论文,让学生发现统计学应用不当等,这些都在我们身边,统计学并不抽象。

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适合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现今的医学统计学教材,多为本科教材演变而来,或为采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理论内容过多,实践环节少,缺乏吸引力。应组织相关学校的医学统计学教师经常进行教学研讨,研究高职专科生的特点,分析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教材。教材内容应避免理论化,强调实用性,便于学生理解,少一些推导,增加课后习题,并配有答案,增加上机实训操作。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多数教师都是兼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教学任务重,尽管如此,也应加强师资培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安排教师集中培训。也可以利用帮扶途径,邀请外校高水平教师到校授课,传授教学经验,选派教师到相关高校去进修。应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师徒”式的指导培养,年轻教师多听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有经验的教师多指导年轻教师,多到课堂,帮助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学生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只要体现在应用性和操作性,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调整考核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考核。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以从课题考核、课后考核、课前预习、知识掌握、灵活运用程度、个案分析等方面,加深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加强对学生统计思维、分析问题的初步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反馈于教学,调整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要掌握学生情况,选好教材,调整授课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加强统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我改革放断深入并取巨同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复杂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新平衡、谐素及各类影响安全问题断现尤其青代由步入远离父母始独立加经验足缺乏必要预防应外侵害、灾害事故等面基本识经验理承受能力相较弱由引发许安全问题给家庭带巨伤害挽损失进步增强制观念、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我收集整理些关安全防范面知识结合近几高校发些典型案例编辑本《安全手册》力求浅显易懂微言义警钟鸣,使读者能吸取经验教训同我关治安报警、消防报警、户籍办理操作流程及关制度性文件编入手册帮助读者解校园关规章制度解办事程序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共同维护校园安全、谐安全愉快度美光防 范篇、防盗窃盗窃指非占目窃取家、集体或财产行南京高校发各类案件盗窃案件占案件总数90%盗窃类型主要外盗、内盗内外勾结三种案发场所主要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运场等处;盗物品主要现金、银行卡、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案例:1、某高校二王某其乡李某同住舍放假归同乡李某准备买电脑钱用作密码存入银行王某窃取李某银行卡用李某试密码四卡内钱取尽保卫处接报案立即进行调查,协助公安部门破获案王某犯盗窃罪判管制2、2004寒假报某高校宿舍楼内同兴高采烈谈论着家乡奇闻异事畅叙寒假别情直深夜才入睡凌晨3左右两黑影窜至楼内盗窃八宿舍(门未锁)手机、电脑、现金等财物共计2万元案件公安机关破获查明两名犯罪嫌疑原某别判期徒刑两见手段:①、顺手牵羊犯罪嫌疑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寻找机趁备盗窃手迅速离②、溜门入室犯罪嫌疑找、推销名趁宿舍入室行窃③、窗外钓鱼犯罪嫌疑站窗外用竹竿、铁钩等工具室内物品钩走④、翻窗入室犯罪嫌疑攀越门窗入室行窃⑤、撬门扭锁犯罪乘课际用各种工具撬门锁或撞门入室行窃防范策:①、平要养随手锁门关窗习惯,贵重物品要放置带锁抽屉、橱柜等安全保险妥善保管晚睡觉要贵重物品衣物放于窗前、写字台②、存折、银行卡密码宜选用期、号等容易破译数字要与身份证、证等证件共放丢失要立即挂失随身宜携带太现金③、遵守宿舍管理规定留宿外员④、保管自钥匙要轻易借给⑤、食堂、图书馆、运场等公共场所保管随身携带物品⑥、发现疑员要提高警惕加询问;发现盗窃应见机行事及报警二、防指非占目、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取款额较公、私财产行由于般使用暴力利用善良理趋利理巧言令色往往容易使受害者案例:1、某高校四张某毕业找工作网留自手机家庭电号码张某接电称重庆市公安局请张某配合调查案件要求关闭手机二张某没想关机与同张某家接电自称张某辅导员说张某校车祸医院抢救急需5万元校已垫付3万元缺2万元需要家急筹2万元打提供帐号由于张某关机家与联系相信该已事家救切紧急筹款汇随赶校知2、20075月某某高校宿舍位速客自称某洗发液厂业务员该产品刚市想高校发展促销员每瓶低于市场50%价格让利给该宿舍同认利图凑足3600元钱买两箱货带进宿舍箱发现产品质量问题随即与进行联系始终关机知见手段:①、调查、报名等形式收集、家庭信息资料采取各种手段家行②、打骚扰电或假称配合公安民警破案等手段断通讯同向家谎称该车祸、病重住院急需用钱由行③、车站、码求助名主与攀谈取信任伺机行④、借信用卡转账名伺机套取密码偷梁换柱用空卡替换钱取⑤、假冒借钱名用假身份证、假姓名写借条行⑥、冒充干部或高级宿舍推销各类产品许各种优惠取钱财防范策:①、要信息资料及信用卡密码等轻易告诉或借给使用防止利用②、提倡助乐、奉献同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警惕性特别要轻易钱物借给陌③、慎求职、应聘、培训等广告谨防④、交友要谨慎任何候都要避免情代替理智⑤、发现疑情形采取关闭手机等避险措施前应及告知父母、师、保卫处或派所⑥、要做贪图便宜、手段谋取私利⑦、要及报案、胆揭发使犯罪嫌疑受应律制裁三、防抢劫、抢夺抢劫指非占目暴力胁迫或其公、私财产据种犯罪行抢夺则指非占目乘备公夺取财物种犯罪行两类犯罪行都侵害身权利且容易转化凶杀、伤害、强奸等案件案例:1、某高校9名同某街道市民广场路边四名犯罪嫌疑我位兄弟砍伤怀疑干给伤者辨认由带至某饭店二楼包间内用刀进行威胁九随身携带现金、手机银行卡抢走并接伤者由溜走经统计嫌疑现场带走现金5000余元9部手机并用银行卡取走万元案公安机关侦破2、20073月某21许某高校两位公园游玩六、七名青围住抢走现金600元苏超市购物券50元手机部总价值近2000元经公安机关全力侦查犯罪嫌疑抓获归案见手段:①、夜间作案②、校内或周边偏僻点作案③、单行尤其轻性实施侵害 防范策:①、夜间要单独昏暗偏僻行走②、身受威胁候采取默认式交财物使作案放松警惕看准机向或亮光跑并声呼救③、与犯罪嫌疑说笑斗口巧妙麻痹作案看准机进行反抗或逃脱其控制④、理直气壮犯罪嫌疑进行说服教育晓利害造其理恐慌迫其自放弃⑤、能确保身安全前提利用利形身边砖、木棒等与犯罪嫌疑峙使犯罪嫌疑近身⑥、声呼救或故意高声说引起周围注意⑦、注意观察准确记住作案身高、体态、发型、衣着等特征并尽能留记号及物证记住逃跑向及报警四、防性骚扰、性侵害性骚扰主要指通语言或形体关性内容侵犯或暗示给另造理反、压抑恐慌性侵害主要指性面造受害伤害由于两性社位角色同相言性骚扰性侵害象性案例:1、200610月某19许某高校校操场锻炼宿舍途手持折叠式水刀男强行其拖至路边偏僻树林威逼脱掉身衣服并其进行殴打先两其强奸经公安机关侦破犯罪嫌疑绳2、20024月某午某高校张某办公室途遭遇社青齐某尾随齐某确认办公室没其马用随身带手绢蒙面手持啤酒瓶闯入室内习张某按住威胁钱拿别声声整死张某慌忙书包仅十几元现金交给齐某齐某遂歹意张某摁倒并解张某鞋带欲捆住张某张某见状乘其备夺啤酒瓶砸齐某部并声呼救齐某受伤慌忙逃跑案发张某及校保卫部门报案并公安机关提供线索证据数齐某抓获归案见手段:①、暴力型性侵害犯罪使用暴力手段携带凶器威胁、劫持或暴力威胁言语恐吓达实施强奸、轮奸或调戏、猥亵等目②、胁迫型性侵害利用自权势、位、职务便求于自受害加利诱或威胁迫使受害与其发非暴力型性行③、社型性侵害指自圈发性侵害与受害约熟、同、同乡甚至男朋友受害身受伤害往往于各种考虑敢加揭发④、诱惑型性侵害利用受害追求享乐、贪图钱财理诱惑受害使其受性侵害⑤、滋扰型性侵害公共汽车、商店等公共场所故意触摸性胸部摸捏其躯体挤碰性等;二暴露殖器等变态式性滋扰;三向性寻衅滋事理纠缠用污言秽语进行挑逗或者做流举性进行调戏、侮辱防范策:①、消除贪图便宜理般异性馈赠邀请应婉言拒绝②、于相识异性要随便说自真实情况③、发现自怀意、手脚或越轨行要严厉拒绝胆揭发其阴谋或罪行及报警④、参加社交与男性单独交往要理智节制握自尤其能量饮酒⑤、握机快、准、狠打击犯罪嫌疑要害部位并乘机逃离险境⑥、注意设犯罪嫌疑身留印记或痕迹备追查、辨认案犯作证据五、防校园流氓滋扰流氓滋扰主要指校园秩序破坏扰乱端挑衅、侵犯乃至伤害行案例:1、20085月某22许某高校张某等四离校门远处二名嫌疑钱吃饭、抽烟给钱准走由敲诈民币200余元二名犯罪嫌疑公安机关抓获处行政拘留2、20083月旬男事先躲藏某高校图书馆卫间用镜折射办偷窥隐私场抓获处行政拘留经审讯知该男经浏览色情网站毒较深见手段:①、校外青通种途径与少数进行交往发矛盾或纠葛便入校寻衅滋事、伺机报复②、游泳池、电影院、舞厅等场所意与挑起矛盾进酿冲突③、目宿舍、教室等处寻找机侮辱、骚扰、调戏④、校园内斗殴滋事莫名其妙恐吓威胁甚至敲诈勒索伤害防范策:①、讲究策略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坚持说理主要轻易手避免纠缠防止事态扩遭伤害②、注意留观察、搜集、掌握证据(手机拍照、录像、MP3录音等)③、公侮辱、殴打自同恶性事件要敢于见义勇挺身积极加揭露制止并及报警④、化解矛盾及告知校、师、同或家请求帮助支援六、防传销陷阱传销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发展员其直接或间接发展员数量或销售业绩依据计算给付报酬或要求发展员交纳定费用条件取加入资格等式牟取非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稳定行主要包括拉传销、取入门费传销团队计酬式传销三种形式参与传销者城市退休、岗或业员、农民等校参与传销情况益突传销主要手杀亲杀熟欺拉拢自亲属、朋友、同、同事、邻居加入传销线发展线层层欺拉拢参与呈金字塔型向放射发展扩传销组织者传销介绍工作、事经营等名义欺离居所非聚集参与员反复洗脑进行精神控制甚至限制身自由传销牺牲品案例:1、20085月某6许某派所接报警称某医院急诊室救治名坠楼男民警警现场发现该坠楼男姓孟系某高校四毕业非传销员至某街道居民楼内限制身自由逼迫缴纳入费该绝望六楼跳致重伤公安机关侦破案四名犯罪嫌疑全部抓获归案2、某高校四钱某找工作至广东韶关进入非传销组织先三面试、公司配电脑需要押金等理由要求家汇钱达5000余元家解韶关根本没钱某所说单位钱某联系钱某需要钱家才能听声音且通间短家随即校保卫处反映情况经校、公安机关家共同努力才功钱某解救见手段:①、抓住急于寻找工作理高报参与创业诱饵进行欺②、身自由受限制课、谈、情交流等式进行思想控制③、洗脑传销组织提平等、互等虚拟东西所迷惑传销暴富神产浓厚兴趣急于想改变自身现状④、要同、亲友发展象诱使其参与非传销⑤、要求交纳高额传销费用防范策:①、解传销系非认清非传销欺诈本质增强抵制各种诱惑自觉性②、要信息资料轻易告诉防招聘、社实践等名入传销③、规才市场应聘工作要轻信所谓优厚待遇许诺④、发现进行非传销应及报警七、防网络侵害网络造危害普遍网络瘾症由引发退、违犯罪等现象屡见鲜同网络隐藏着许陷阱经性犯罪、犯罪高科技犯罪所利用案例:1、200710月某某高校名想通网络购买部普达P800型手机进入名特惠手机卖场网站该手机标价2000元实际价格应5000元具明显价格诱惑力该按照网站要求注册员并网站留联系式定金、手续费、保证金等名目走8000余元买手机反2、2002元月某凌晨6许某高校宿舍楼六楼跳身亡经查该校四付某暑假期间家黄色网站拔打色情电花巨额费用受家训斥知其父校敢面父亲悲剧发见危害:①、陷入网络游戏欲罢能玩者游戏程获荣誉、自尊惜卖友谊、信誉同伴欺、讹诈甚至施暴②、玩游戏仅花费业余间且旦瘾难控制自甚至想经旷课、逃绩降导致退③、网聊交友喜欢节目虚拟环境交网友比现实更易④、利用信息与网络系统事危害家、社、防安全等具政治性质面犯罪⑤、利用信息与网络系统事侵犯公、私财产犯罪⑥、利用网络系统侵害名誉权、姓名权、知识产权等⑦、利用计算机信息与网络系统实施制造病毒、非进入、黑客攻击等破坏性犯罪防范策:①、遵守《华民共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律规②、沉迷网络游戏、浏览色情信息健康网站传播健康危害家及社稳定害信息③、网慎交朋友要轻易资料外泄更要随便答应网友提外见面要求防④、合理安排网间切勿玩物丧志要网荒废业发枢神经功能损害八、防火灾火灾指间或空间失控制燃烧所造灾害各种灾害火灾经、普遍威胁公众安全社发展重要灾害案例:1、200511月某某高校研究宿舍发火灾该楼系木结构三层式楼房名二级研究违章使用热快烧水离宿舍忘记关闭电源引发火灾整幢楼毁于旦所幸没员伤亡该受相应处理2、20083月某某高校宿舍楼前草坪突起火并迅速曼延火面积近数百平米经师全力扑救火熄灭及扑救未造员伤亡经查起火原由该宿舍楼同向窗外乱扔烟所致见原:①、注意用电安全教室、宿舍违章乱拉私接电线使用电炉、电磁炉、热快等功率电器使电线载变热起火②、宿舍擅自使用液化炉、酒精炉、蜡烛等明火引发火灾③、教室、宿舍、山林、草坪等公共场所吸烟乱扔烟或燃烧杂物引发火灾④、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或楼道堆放杂物引发火灾防范策:①、严格遵守《华民共消防》及校关防火规定增强防火意识使用违章电器乱仍烟擅自燃放烟花爆竹乱烧易燃物品②、发现火情应立即拨打火警电③、视情灭火根据火情发展情况采取相应扑救及疏散措施④、逃自救熟悉楼宇消防通道平要习积累防火自救基本识九、防身伤害事故身伤害事故户外剧烈运、野外实习等或遵守交通规则等所引发致使身受伤害甚至死亡事故案例:1、20032月某某高校名放寒假家家车外购物雪路面结冰较滑车速较快导致与另辆车相撞造死伤重交通事故2、200310月某某高校二级相某体育课突发脏病猝死经调查解相某患先性脏病隐瞒病史参加剧烈运导致悲剧发见原:①、未遵守交通规则校园交通管理规定②、乘坐超载或证经营车辆③、顾身体条件限制隐瞒病史进行游泳、登山等危险或剧烈④、麻痹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防范策:①、遵守交通规校园交通管理规定②、坐超载或证经营车辆催促司机快车③、违规携带、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④、特定疾病员要告知校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要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定切超负荷进行⑤、参加游泳、登山等高危户外要特别注意安全十、防传染型疾病与食品毒食物毒指食用利于体健康物品导致急性毒性疾病通都知情情况发案例:1、20034月某高校宿舍洗漱用水污染先175名肠胃适医院诊2、20039月某高校校外餐馆聚餐食用洁变质食物导致餐现同程度呕吐、腹泻医院诊确诊食物毒防范策: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②、每清扫宿舍保持宿舍清洁;保持宿舍通风换气③、养勤换衣、勤洗手良习惯提高自我卫防疫能力④、严格遵守宿舍管理规定安排外员住宿防止传染性疾病传入⑤、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采取相应隔离防范措施并及报告校医院、所院处⑥、宜卫条件差场所餐吃未熟透食品防止发食物毒⑦、发食物毒或者疑似食物毒事件应及送医院治疗并向校报告⑧、要疫区旅游或私自接待自疫区朋友、同、乡等十、防理疾病理疾病指由于身疾病、情波折、家庭矛盾、习压力、经济困难等问题导致理危机包括严重精神疾病定程度理障碍往往导致极端行案例:1、20086月某某高校四家服药自杀留封遗书称自找份满意工作毕业论文未通拿毕业证书使工作告吹遂前途渺茫产轻念自杀身亡据家称该平善言辞性格孤僻愿与交往2、2004元月某某高校早晨发现死校内山坡经公安机关侦查排除杀能认自杀整理遗物发现记写平绩期末考试绩降同宿舍名平习绩同却考比难接受整抑郁寡欢、闷闷乐极平衡遂产自杀行见表现:①、自卑理自能力、品质等评价低理承受能力极度脆弱经起刺激现行畏缩瞻前顾态稳等理症状②、躁狂理由于自制力较差点事勃怒甚至打手表现损坏公物、摔扔物品发泄郁闷③、抑郁理主要表现情绪低落、消沉凡事提起兴趣喜欢独自静坐独自伤严重现自虐趋向④、孤僻理愿与进行情、思想交流理处于孤单寂寞封闭状态表现精神振、待冷漠等⑤、嫉妒理与比较程若发现自能力、名誉等面别便产悦、自惭、恼怒等复杂情⑥、猜疑理主观或事持信任或否定态度复杂情体验表现言行敏总别议论自、看起自甚至别意曲解恶意⑦、报复理际交往攻击式发泄些曾给自带挫折怨恨满防范策:①、积极参加群体主与交往断扩展自交际范围尤其要与性格朗、乐观豁达交往习态度式②、调整自我价值确认式评价自要内标准主能简单与别相比同要经培养自信③、要胸阔容容事要纠缠些事要确待自足④、加强自身修养阔胸冷静思考理解容忍逐步提高自自制力⑤、推陈新改变自我适期稳定习惯做些调整办公室或居室进行些调整改变装饰等⑥、走进自自奇山秀水诱导良情绪⑦、欣赏音乐让抒情优美音乐振奋自精神增添习信记打110 119 120些电

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篇二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已成为社会的一大 热点 ,各高校的相关数据不断攀升。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死亡。大学生自杀的缘由主要有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个人信仰的偏失以及心理素质脆弱。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并适时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关键词:自杀;大学生;生命教育 一、引言 长期以来,充满青春激情、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他们在“象牙塔”内一边忘我地吸纳人类知识精华、探寻社会发展真理,一边尽情展示活力四射的亮丽才华。毋庸置疑,担负着民族复兴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最宝贵、最紧缺的人才资源财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天大学生的发展状况昭示着国家明天的发展前景。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却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一名研三女生服毒轻生,第二天该校经济学院金融系又一名研一女生跳楼轻生[1];2009年11月,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用两条毛巾系在一起自缢于宿舍的卫生间,从而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2010年3月,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属硕博连读的高才生)从该校本部主楼跳楼身亡;2012年3月,仅10天内,南京就有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2]。 大学生自杀已成为吸引社会眼球的一大热点,其数据不断攀升。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2005年,全国共有281名大学生自杀,其中存活72人,死亡209人,自杀死亡率为;2006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剧增到130起之多,被称为自杀“高发年”;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63起,其中上海、北京各23起;2009年,北京仅上半年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而上海这一年则发生了21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13人死亡;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在新学期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仅上半年江苏高校学生自杀人数就超出了40人[3]。由于就业压力、 毕业 论文、恋人分合等因素的交织影响,每年5月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最多。故而,这个石榴怒放、热情似火的5月被称为大学生“黑5月”。 二、自杀现象的哲学省思 自杀,这一极具悲情色彩的沉重话题,不仅是教育家、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学家、哲学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杀现象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瘟疫”,全世界每年每十万人中就有16人死于自杀,而自杀未遂者却是自杀“成功”者的20倍。就中国而言,自杀现象极其严峻,每年约23-25万人自杀身亡,自杀未遂者高达200万人,每2分钟就发生8起自杀未遂事件,1人自杀死亡。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披露,自杀已成为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死亡之后的第五大死因。然而,在15-34岁的死亡人群中,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并非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而是令人震惊的自杀[4]。2012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廖桂芳教授主持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构建课题的研究成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重庆十余所高校的980名大学生中,针对“脑中是否有过自杀念头”这一问题,的学生选择“偶尔有”,的学生选择“经常有”;而在“是否有过自杀行为”一项中,的大学生选择曾经有过自杀行为[5]。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今社会,人们不再为果腹之食、蔽体之衣而终日忧虑与奔波,不少中产阶级女性为了追求“波澜起伏”的身材体形每天殚精竭虑地搜寻瘦身、整形与美容的最佳方法。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攀升的自杀率不得不让社会学家、哲学家们陷入沉思。 学术界对自杀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学领域。就社会学领域而言,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是系统研究自杀的第一人,1897年他发表的《自杀论》可谓是研究自杀的第一本经典力作。他在该著中有力地反驳了有关自杀的自然主义、心理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解释,深刻指出其解释的缺陷性,故而不能自圆其说。他认为自杀与心理状态、自然条件、种族、遗传素质、精神病、个人素质、气候变化等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与社会环境(主要涉及政治危机、社会动荡、婚姻变迁、经济危机、工作变更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将其概括为“自杀的社会性质”[6]。迪尔凯姆把自杀作为一项极其严重的社会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超越了以往或简单经验式归纳或主观臆想式的研究。但是,不无遗憾的是,他只对与自杀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比如降职、失业、离婚等)进行线性描述,而没有对自杀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作出“彻底的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心理学家采取迥异于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尤其是致力于精神分析学领域的学者们努力从人格特征、无意识、本能以及早年的经验等场域试图揭开自杀的神秘面纱。奥地利杰出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自杀是个体极度的自我攻击。他认为当个体处于焦虑、忧伤、抑郁寡欢而不能得到很好的宣泄、释怀时,他就会采取自我惩罚、自我攻击的方式分散、转移心中郁积的愁怨。在此基础上,他把自杀解释为个体与生俱来的“死亡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身上皆有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这二者分别代表人格系统中的建设性倾向和破坏性倾向,当人格这架天平因破坏性倾向超重而失衡时,个体就会出现病态而走向或自杀或杀人的危险之极端。美国的卡尔·门林格尔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观并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途径,当这种宣泄对外受阻时他就会转过身指向自己,当自我宣泄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发生悲惨的自杀行为[7]。在中国心理学界,学者们主要认为自杀是个体人格障碍的结果。当自杀行为发生时,他们置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于不顾,总要追溯到自杀者患有某种程度的抑郁症;反之,当某人抑郁寡欢,人们就会担心他有朝一日会走上危险的自杀之路。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说从“死亡本能”的角度解释自杀现象,虽然在逻辑结构上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经验层面却难以得到证实。因为生命的本质是维系生命对永恒的追求,即活得越长越好。那么作为具有高级 理性思维 能力的鲜活的个体何以舍生求死?我们认为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的限度就产生死亡,因此痛苦的本质是死亡。失恋是精神上的痛苦,失业是因物质损失而产生的肉体上的痛苦,降职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当生命产生痛苦时,理性思维就会支配他寻找解除痛苦的良方。当没有别的更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让主体摆脱痛苦时,死成了一种选择,于是就产生了自杀。当然,以献身为目的的自杀不在此讨论之列(比如公元前278年自投汨罗江的屈原,又如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的陈天华等,这样的自杀其实是一种生命的转换,即以牺牲生物生命而换取社会生命)。 三、大学生自杀缘由探析 尽管从哲学的视角审视自杀,发现自杀源于个体对痛苦的解脱,即以死亡的方式解除痛苦的折磨。但是,我们从自杀者的遗书以及与自杀未遂者的深度交流中可以发现,每一个选择自杀的大学生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错综复杂的因素,只有解开这些扑朔离迷、催促自杀的“死结”才能唤醒每一个试图自杀的大学生热爱生活、抵制忧伤、拒绝自杀。 (一)就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大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出生“草根”阶层、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而又债台高筑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不能顺利就业,故而往往会助推走向不归的自杀之旅。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直到199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统招统分”制度,在此期间,大学生只要能够顺利毕业,政府会给你安排一个相应的就业岗位。自19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甚一日。1998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万人,招生人数是1998年的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并非热衷科学研究的本科生选择 考研 以缓解就业压力,当硕士毕业时由于就业岗位与理想岗位落差较大故而选择考博。博士研究生一般年龄较大,学业任务繁重,如果再叠加上经济拮据、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因素,常常会使其走上不归路。 2010年3月22日,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从该校本部主楼13层楼上纵身跳下,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吴博士缘何自杀,其遗书明白显示,“这个世界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我在这里再怎么折腾也激不起半点涟漪。所有的奋斗都面临着举步维艰”。他多么希望年迈的母亲“不用再为了我去捡垃圾、拾破烂,不用再去给人家工地上做饭赚钱瞧人家白眼……”可是,毕业后的窘境使他不能回报含辛茹苦的母亲,在强烈的自责意识驱使下,他选择了以死谢罪。北邮吴博士因对前途隐忧而自杀一事令人扼腕叹息,而刘伟的自杀则直指就业受阻。石家庄学院的大三女生刘伟(专科),来自威县农村,2009年1月23日自溺于一个倾倒垃圾的狭小水池。刘伟自杀身亡后留下多达10万字的 日记 ,其日记显示,令刘伟自杀的直接原因是找不到工作——毕业前夕的就业压力,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8]。目前,中国高校每年有6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再加上历年的累积,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逾700万。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面对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素质较差、自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则会萌生出自杀轻身的念头。 (二)学业压力 在对自杀大学生轻生缘由的深度探讨与挖掘中,我们发现学业压力(尤其是女生)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原因。很多跨入大学校门的“天之骄子”在此前接受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成绩优秀,出类拔萃,既得到教师的肯定、家长的夸赞,同时更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在伴随着鲜花与掌声的成长过程中自我优越感非常突出。然而进入高校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集体皆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昔日那些鹤立鸡群的优秀生变得不再优秀,成绩平平,故而心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落差遂萌发轻生之念。 另一类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由于学校管理宽泛,自己或沉浸于网络游戏而荒芜学业,或广泛交友,成天穿梭于不同的校园,或盲目疯狂考证等,从而导致专业欠缺,“挂科”红灯频频闪亮,当自我良知发现后,悔恨交加,遂以死谢罪。2010年3月,西安某高校一男生因两度拿不到毕业证,遂服药自杀。2010年3月28日,南京林业大学一黄姓女生在宿舍内上吊身亡,其死因与考研压力有关。2010年4月5日,北京科技大学大三女生陈蕾从本校逸夫楼的九层跳下,结束了自己21岁的生命。学校教务档案显示:截止到大三当年,陈蕾还有60多个学分没有修。大三时,陈蕾11门功课全部不及格(缺考两门)[9]。 (三)个人信仰偏失 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青年才俊,理应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事物的运行发展。就个人的成长发展而言,必须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理性地辨别真仿,自觉地抵制歪理邪说,而不应该受社会上一些邪教组织所蛊惑。几年前,非法邪教组织——“”利用参与者强身健体的初衷而传播邪教,使部分是非观念不正确、思想意志不坚定的人陷入消极厌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在受蛊惑而成为牺牲品的人群中也不乏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学生。 安徽中医学院一大四女生,在大学期间发现结肠脾区长有肿瘤,在安徽省著名的肿瘤专家直接指导下进行治疗,病情迅速好转。其后有人向该女生兜售“”,宣传只要练功,不用服药和做手术肿瘤就会自然消失,致使该女生停药而“练功”。当病情恶化痛苦难忍时,该女生从医院五楼病房自杀身亡。1999年7月4日,山西省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生常浩驰,为求“”,在村外堆积树枝,浇上汽油自焚身亡。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学生吕涛,1997年开始练习“”并深陷其中,1998年6月15日凌晨从该校第二教学楼8楼跳楼身亡,时年24岁。由于个人信仰的偏失,在歪理邪教的蛊惑下,自杀身亡的大学生委实可惜、可悲、可叹。 (四)心理素质脆弱 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少部分属于“80后”。无论是“90后”还是“80后”,独生子女者占绝大多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除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外,还有爷爷奶妈、外公外婆的呵护、溺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极不利于其个性的健全发展,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的事情几乎全被家人“承包”,实属不折不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层层关爱的包围下,孩子变得十分任性、唯我独尊,由于没有(很少)经历挫折的磨练故而其心理素质十分脆弱。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家庭中的实际人口数进一步减少,家庭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传统的联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迪尔凯姆指出,“在一个人口不多的家庭里,共同的感情和怀念不可能十分强烈。在这种家庭中,不可能形成作为联系同一群体成员之间纽带的强大传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每当遇到挫折时,家庭提供的情感支持十分有限,而这样的大学生由于平常很少与同学交流、沟通,故而也难从同学那里获得真诚的帮助。为此,不得不承认心理素质脆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举措 (一)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 生命教育是指帮助个体科学认识生命,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在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不断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努力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生存能力,克服生命中所遇到的困难,最终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个体从出生到入学这一阶段家庭是生命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在长达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期间学校则是主要承担者,个体成年后的生命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高等教育在个体成长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肩负着实施生命教育的重大责任。然而,自近代以来,高等学校在工具理性主义(Tool Rationalism)的强势冲击下而重理工轻人文,博雅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渐下降,尤其是二战以来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现象。近年来,频繁的大学生自杀现象折射出高等学校对生命教育价值的低估与漠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深刻指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帮助生命个体的正常发展,教育是助长生命健康发展的一切作为。”[10]而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则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出发点是个体的生命,归宿点是生命的健康与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爱生命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高等学校在引导学生探寻科学真理、剖析自然奥秘、不断创造新知识新科技的同时更应关爱生命(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点),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从而使个体愉快学习、健康生活、幸福成长。 (二)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由传统的稳健发展模式(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而驶进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高等教育扩招极大地提高了人口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适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对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推进,毕业生的就业率则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为了卓有成效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少高校都以社会需求为专业设置的导向,同时在课程设置中也增大技能性、操作性课程的比例,尤其是许多高职院校更是恣意削减人文社科课程,使个体全面发展的天平发生了严重的倾斜。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的任务、追求、价值与使命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不断发挖潜在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尚缺的能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而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理想。他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1]。就教育追求而言,亚里士多德把体育、德育和智育分别与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对等重视,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等,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注解也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追求。就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强化技能技巧、操作训练的同时,更要夯实哲学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生命的本源与心灵深处维护大学生的健康,使其真正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 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介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故而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他们常常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心理变化。此外,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学习成绩不佳、失恋等因素的叠加可能成为心理障碍的推手。在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访谈、分析中,发现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引导。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实现自强自立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通过心理咨询与引导让大学生正视现实,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其在失败、挫折面前能够保持理性、正确的心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的学科及其进程与安排的课程既是学校践履正常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同时又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跑道”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高等教育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而且为数不少的国家在基础教育中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港、台地区很重视生命教育,中国台湾曾宣布2001年为“生命教育年”,大力推动生命教育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中国台湾当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哲学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宗教与人生》等,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内容体系。然而中国大陆由于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故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且课程体系很不完善,在现有的1280所高职(专科)院校中几乎没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的第一本“生命教育”读本诞生于武汉大学,该校把生命教育从思想道德教育中独立出来,列为全校通选课之一。哈尔滨医科大学对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测试,其结果显示在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痛苦的9项危险因素中,已经有8项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南民族大学部分学院开设了生命教育必修课,强化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中国高校必须要提高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加强对生命课程的开发,使其系统化与科学化,把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从日常生活走进正式的课程与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海生,钟梓毅.暨南大学两名女研究生轻生:一人服毒一人跳楼[N].新快报,2012-04-18. [2]吴纪攀,黄昆. 南京10天内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EB/OL].[2012-03-09]. [3]黄永奎,张韵君.大学生生命教育应转入快车道[J].高教研究,2011(2):31-35. [4]王卫红.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45. [5]黄军.调查显示重庆17%大学生曾有自杀行为[EB/OL].[2012-03-16]. [6]迪尔凯姆.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 [7]卡尔·门林格尔.人对抗自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28. [8]杨继斌.女毕业生的死亡日记[N].南方周末 ,2009-03-19 . [9]杨猛,姚欢.女大学生自杀:活着为何比死亡更痛苦[J].南都周刊,2010(19):62. [10]龙春平.新世纪大学生生命教育的 反思 [J].时代教育,2012(1):21.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 2.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 3. 生命教育的相关论文 4.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论文 5.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研究生毕业论文未通过自杀

据说是因为在生活当中受到了一定的打击或者刺激,所以才有了这种极端的想法。

2020年10月14日,一位大连理工的研究生,在就读三年后,面临研究生毕业答辩,导师对他们严格要求,不允许发专利,只能在短时间内发一篇学术论文,以应对毕业答辩。

可2020年诸事颇多,开篇就是疫情,笔者这类大四人员,直接从寒假放到了毕业,在没有导师帮助、指导下,我们这些三流学校的毕业设计,也十分的水。这对我们这些没有将精力放在学习上的人差生来说,能够低标准毕业是件庆幸的事。

然而在这些精力放在学习上的研究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因为疫情的原因,将这位学生的论文准备是件推迟了很长时间。而在许多其他学校采取了推迟毕业的原因,所以他们有时间来为自己的论文准备实验数据,大连理工却不推迟毕业。

面对越来越近的毕业时间,很多学生采取发专利的方式,来进行毕业论文的替换,然后死者的导师却不允许,称之太水。

因为实验室的设备有限,使用人数又多,在死者与他人公用了一段时间的设备后,发现效率低下,便将白天让给他人,晚上自己通宵做实验。

然而意外来了,这名研究生在相同的条件下,不断得出不同的结果,让其精神有些崩溃,对自己的无法毕业的情况产生了幻想,又联想起了自己家人的期盼。

面对即将来临的毕业时间,以及实验结果的意外,这名研究生在网络发布自己遗书后,便悬梁自己。

一位苦学了25年的学生,在还没有步入社会的时候,便将所有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因为压力过大,而轻生离去。

在这位轻生大学生的遗书中,把自身所犯下的错误都叙述了出来,然而其中甚至有一些并不是他自己的问题,结合这家人对自己的期盼,变成了压力。最后,这位温柔的研究生写道,希望自己来生变成一只猫,能无忧无虑生活。

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了对死者的理解,什么“学校配给的实验仪器在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坏的”、“导师经常指点哪儿不对让学生接着改”、“数据没有意义”。

还有名网友将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发了出来:在研究生中,有67%的人至少在一年时间里绝望;有54%的研究生情绪低落、无法工作。

大多数人其实对科研并没有什么兴趣,如今的考研热无非是希望拿个文凭罢了,至于他们是不是适合,甚至没有考虑过。

咱们中国人,是所有人种中最能吃苦耐劳的,所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大象走钢丝的考研,都有很多明明不适合科研、却考上的人。

而且如今在考研的学生的父母,甚至对考研的过程、考上研之后该干什么,没有一个概念,只是觉得这文凭是块“香饽饽”,便催促自己的子女考研。

其实父母也不必大费周章,孩子健康、人品良好、有责任感,就已经很棒了。

而学生也要尽量疏解自己的压力,别让压力变成负担,延期毕业其实并没什么,健康最终要。

活着本身其实就是个奇迹:高考、四级、地位、工资,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之上,健康才是基础。

不禁让笔者想到《3 idiots》(《三个傻瓜》、《三傻大闹宝莱坞》),那个因为无人机上吊的学生。

用主角兰彻的一句话:人心其实很脆弱,所以我们要经常哄哄它。遇到让自己的难过的事,就把手放在心上“平安无事、平安无事、平安无事……”

读者们,压力别太大,别干傻事,没什么事过不去。

美国时间 6月14日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校警表示,该校一名华裔博士研究生陈某在其工作的校园办公室内上吊自杀,生前疑似受到华人导师李某的长期压迫与剥削,并与其存在巨大矛盾。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

事件始末

其电子邮件中留下遗书:「 没有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

陈博士今年30 岁,正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生前疑似与华人导师李某产生巨大矛盾。

在陈博士自杀后,他的邮箱中设置了一封定时邮件,他的父母、女朋友以及他在佛大的导师李某均收到了这封「遗书」。

而在失踪之前,陈博士曾发微信给朋友,表示自己学业上的压力,并说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有关消息说, 陈博士生前似因论文与华人指导教授李某发生激烈争执 。

消息人士说, 陈博士的论文原来已经投稿成功,即将发表,可是他发现起始数据有误,整个论文被全盘推翻 。

因此要求指导教授撤回论文,教授却不同意。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教授表示如果撤销论文,陈博士六年心血将全部作废,无法获得博士学位,另一个办法就是装作不知情,直接发表论文

但是,陈博士担心发表数据明显错误的论文,万一日后被同行看破,不但影响其他人的研究, 他自己的学术生涯也会断送 。

图片来源:新闻视频截图

朋友宣称陈博士个性乐观开朗,可是长期受到指导教授压迫剥削。动辄拿无法毕业威胁他, 论文事件更让他苦恼,早就萌生自杀念头 。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他的电脑里就有很多有关自杀的信息。

而此次涉事的教授是一名中国的李教授。随后,记者联系了李教授,但是李教授却表示6月8号因为家里有事回了中国,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

如今,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陈同学的父母也已经准备去往美国。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陈博士的生前好友所言属实,他的的确确遭受过「野蛮」的对待,在毕业论文问题上,明知有问题,还有逼迫学生发表。

这难到还是一名导师应有之作为吗?

整整六年的时间,都在为自己的热爱的研究倾尽心力,得到的却是一个「造假就可以拿学位」的回答,这恐怕并不是陈博士的「初心」。

博士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博士寻短见的悲剧我们见过太多了,每每都痛心疾首。

一提起博士,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可望而不可及。但事实上博士生的生活并没有想像般的光鲜。

在这个时代, 论文、毕业、就业 成了硕士博士们肩上的三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起来。Nature的社论版块曾报导,45%的硕博士有抑郁倾向,有抑郁或者焦虑现状的硕博士比例比一般人高出6倍。

图片来源:Nature

博士生长期高压力和高强度的研究工作,情绪失落、焦虑甚至抑郁频繁出现。然而在心理出现问题后,较少有博士会寻求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最后承受不住,就往往会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和导师关系,一个永恒的难题

每每有博士自杀,媒体总会报导其与导师关系不和谐,受导师压榨。对硕士博士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很复杂,但能确定的是,导师很重要。但是这年头,好老板凤毛麟角,优秀的博士比比皆是,一来二去抑郁的博士只能是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博士毕业必须要经过导师签字,故而遇到人品不太好的老师,毕业就会殊为不易。为了能让导师签字,博士硕士们往往要「答应」导师一些非毕业要求之内的其他额外条件。

而在此次事件中, 陈惠祥与导师之间关系就不是很融洽,据悉,导师经常对陈大骂出口,压迫剥削,甚至不顾陈的学术生涯也不撤稿。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和导师相处呢?

学霸君也很无奈…处于弱势的博士生们往往只能选择 妥协 :

1、做自己该做的事,保持一些个性。

2、学会理解和观察,摸清导师的脾气。

3、我能行!用能力赢得导师尊重。

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学术生涯负责

但是,这次事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焦点: 论文撤稿 。

设身处地的想了想,如果是学霸君面对这件事,我也会和陈博士做出一样的选择: 撤稿 。

这是科研人最基本的科研精神。

作为科研工作者,论文在当前还是无法回避的一个评价标准。为了学位、职称、奖金、奖项、申请基金,科研工作者有时候不得不为了科研发一些「水文」,或者对论文数据进行一些「修饰」,有些地方将错就错,变得不那么较真。

陈惠祥正是担心有纰漏的论文会让同行纠错,最后影响自己的学术生涯。

比起陈惠祥的执著于较真,当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有时迫不得已,随波逐流,事后又悔不当初,被网友爆出学术不端,居然以年轻时不懂事来回应。

对于自己的学术生涯,我们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毕竟被查出来学术不端,就是自己一辈子的污点。所以我们应该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数据和论文负责。在投稿时要筛选靠谱,业界好评的杂志,避免被「黑名单」期刊和水刊耽误,进退两难。

最后,学霸君希望各位博士调整心态,拒绝抑郁,如果抑郁了,千万要: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

生命只有一次,千万珍惜。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Plus 照片由 Pixabay 从 Pexels

从小到大,他生活在无尽的学习压力下,渴望自由。渴望在路上看到野猫,自由。他的功课压力太大了。他认为,如果猫能自由地出售可爱的宠物,它们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2020年10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三年后,面临研究生毕业答辩。导师严格要求他们,不允许颁发专利来处理毕业答辩。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时间和意外的实验结果,这位研究生在互联网上发布了自杀笔记后,暂停了自己的学业。一个刻苦学习了25年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把所有的错误都留给了自己。他自杀了,因为压力太大而离开了。在他的遗书中,自杀学生描述了他所有的错误。然而,其中一些问题并不是他自己的问题。再加上家人的期望,他们成了压力。

这个学生描述了他多次拒绝论文的经历。他尽最大努力满足导师的要求,私下里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最后,他从导师那里得到了几句敷衍的话:“好吧”,“去看看文献,看看别人做了什么”和“数据毫无意义”。在多次失败后,他变得不再自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顺利毕业。今年,他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在这种沮丧情绪的影响下,他对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希望。

在他的遗书中,他还对导师的不负责任表示了不满。他按照导师的要求对数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但导师对数据不满意。此外,在做实验时,实验设备经常出现问题,他需要修理设备。深夜做实验时,自杀笔记上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自责情绪。从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自杀遗书来看,他死前承受了很大的学习压力,这种学习压力变成了一种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使他上气不接下气。最后,他想不起来了,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

在他的遗书中,他说他想在来世成为一只猫。虽然他只能活10年以上,但他不知道活20年有多美好。是的,我一直在学习,参加考试和交答案。我原以为我能顺利毕业并进入社会,但我却屡屡受挫。我不批评任何人,也不责怪任何人。我只想对这群研究生说一句话:他们真的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从这位研究生的遗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孩子。他告诉自己所有的问题,并没有说学校或老师一点都不好。如果他猜对了,他就有一种顺从的性格。这类人往往对自己的处境关注不够,总是过于关注他人的期望。在多次失败后,他变得不再自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顺利毕业。今年,他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在这种沮丧情绪的影响下,他对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希望。

陕西毕业论文自杀

大连理工大学一研三学生在实验室里自缢身亡,在遗书中记录了自己考上研究生后的日常,他经历了很多研究生都经历过的窘境:实验室的设备老化,动不动就罢工;如何进行下一步研究全靠自己查阅文献;千辛万苦做出来的实验数据被评价为毫无意义,导师只说有问题,却没有点拨思路……在经历过绝望与无助后,他走向了人生的末路。

一、研究生面临科研与生活的双重压力

同年龄的朋友早已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而自己每个月领着三四千的工资只够生活开销。此时科研与生活很难达成一种平衡,也不能理解读个书哪来这么大的压力?而这样长期下来,就很容易造成精神问题。同龄人有的结婚生子买车买房了,自己却连能否顺利毕业都不知道,压力倍增,看着日益老去身体不再健康年轻的父母,不知道何时才能够报答他们,心中焦急但无可奈何?

很多高校研究生存在心理问题,但是极少有人接受治疗,心理问题的产生,又和家庭、学业、就业、经济、情感等问题密切相关。遇到烦恼时,想对家长说,但有的家长只能说一句"忍到毕业就好了,现在就听老师的吧",想对同门说,害怕成为大家的笑柄,想对昔日的好友说,但是大家的生活轨迹早就不一样了,真的可以理解么?于是就只能一个人扛着,慢慢地就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二、导师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研究生培养本身就是"宽进严出"的制度,扩招以后,部分学生的学术能力本身就不高,无法产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但却一心想要恳求老师给自己答辩毕业的机会,老师若是拒绝,他们很有可能走极端。现在的"导师责任制"日益严格,部分严格但是谨慎的好老师不敢轻易放水,让学生论文通过顺利毕业,因为他们怕自己受到影响。

很多研究生将导师称为“老板”,这个“老板”拥有一票否决权。对于有些研究生,即便努力完成了科研任务,导师不同意就无法毕业。以为努力了就能得到善待,就会有好的结果的研究生,往往发现,自己成为了科研机器,既无法得到导师的体谅,也无法向外人诉说。

三、激励学生成长也需要释放压力

长远的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奋斗的方向,但如果不关注当今当时当地的一举一动,那么,一道小小的沟坎很可能就会让他栽跟斗,使他对漫长的跋涉更加灰心。有太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放在关注成功,而鲜少关怀失败。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正是源源不断的关心,这些关心让他徒增焦虑。所有人都在关心他如何走向成功,却没人站在身后对他说失败也不可怕。谁的生活不是九分苦一分甜呢?勇敢活下去,才是真正的成功。

胸中没有大目标,一根稻草压断腰;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因为压力,人才会产生一种责任感、一种上进心,还有不断前进的动力。这个世界确实是不公平的,而学生,就是为了改变这种不公正的世界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争取最适合自己的公平”!

首先就是对生命形成敬畏,包括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然后就是教育问题,这件事跟教师和学校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后就是学生的抗压能力。不过也有可能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吧。

据说是因为在生活当中受到了一定的打击或者刺激,所以才有了这种极端的想法。

有这么一个事,小编觉得这阵子比较热门,而且确实在网友中也掀起了很大的舆论,这个新闻是这样的,就是说有一个中国计算机博士生,然后在美国一所大学里面,在学校的办公室内上吊自杀。这个上吊自杀的博士生,名叫陈慧祥,他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留学生,可以说学历非常高了,但是,也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一个高材生的身材和一份认真的态度,也酿成了他的这个悲剧。

因为他在之前,写了一篇论文,当时,就是通过了自己的导师,走了一些门路,顺利地就通过了审查,因为博士生确实是有发表论文的这个权利,所以他这个论文也是很快的就要发表了,但是,陈慧祥对这个论文特别在意,他也是进一步的用实验想去认证这个论文里面的观点,但是,在这中间,他却发现自己的论文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道理是讲不通的,然后也没有什么强有力的依据去支撑,所以整篇论文,就是比较杂乱,在他们这种高材生眼中,这就相当于废纸。没有任何价值了,所以当时陈慧祥向自己的导师提出说想要撤回这个论文。

但这个导师因为想名利双收,就执意的想要如期发表,也正是这件事,把中国计算机博士生一步步的逼上了这个死亡,最后陈慧祥,也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个办公室里面上吊自杀,当然自杀。美国的相关学会就马上展开了调查,确实是有一些人故意的用一些关系,通过一些不法的程序联合起来,然后去操纵论文的评价体系,其实可能这篇论文特别差,但是却可以得以发表,这个确实是这个导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因为毕竟这个论文错误,导师应该给予一个正确的引导,就是说我们先撤销回来能改好了再发表,但是他却不同意,这个也是导致了这个陈慧祥的死亡。陈慧祥是留下的遗书,在定时的时候就已经发到了他的父母,还有女友,还有他的导师的邮箱里面。

大学生自杀影响研究论文

①个体因素——心理疾病从个体的因素看,身体疾病、生理缺陷等生物性因素,长期抑郁、精神障碍、个性缺陷、网络成瘾等个体精神因素,自我期望高而产生失落感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另外,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②家庭与社会因素据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相关的研究显示,中国有70%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是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式。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 另外,现在多数家庭出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遇到挫折可能采取极端行为。加之,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并产生自卑感。此外,媒体经常报道自杀他杀现象,对受众有感染作用。网络上曾出现的“自杀方式研究”等帖子转载率很高,这对有潜在自杀愿望的人,很可能是一篇指南。③学习和情感因素某市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林永和教授表示,过去高校自杀的学生中以本科生居多,现在硕士和博士自杀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高学历学生面临的压力比过去更突出。另外,某市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还显示,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④长期存在的应激事件应激指的是人在某些情境下,或面对某个目标任务时,所经受的心理压力。某省的研究显示,89%的自杀大学生在自杀前一年内至少遭遇过一个应激事件;排在前五位的应激事件分别是学业受挫(44%)、爱情受挫(38%)、严重家庭冲突(19%)、身体疾病(12%)和人际冲突或关系恶化(10%)(吴才智, 2015)。可以看到,绝大部分自杀者的行为都与应激事件有关;外部应激事件甚至会成为一个人自杀的主要原因。

某明星跳楼自杀,某高校的大学生跳楼自杀,某公司的员工连续跳楼自杀,这些人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如何预防自杀?让我们一起探究寻找自杀的真相。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对其分类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自杀预防研究中心分类为“完全性自杀(CS)、自杀企图(SA)、自杀观念(SI)“Bowsell(1963)把自杀分为“自杀姿态、矛盾的自杀企图、严重的自杀企图、完全性自杀“。其他分类有:习俗性自杀、慢性自杀、疏忽性自杀、不完全放意性自杀、精神病性自杀等。根据自杀的结果,一般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三种形态。 中国学者把自杀分为情绪性自杀和理智性自杀两类。 情绪型自杀常常由于爆发性的情绪所引起,其中由委屈、悔恨、内疚、羞惭、激愤、烦躁或赌气等情绪状态所引起的自杀。此类自杀进程比较迅速,发展期短,甚至呈现即时的冲动性或突发性。 理智性自杀不是由于偶然的外界刺激唤起的激情状态导致的,而是由于自身经过长期的评价和体验,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以后,逐渐地萌发自杀的意向,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自杀措施。因此,自杀的进程比较缓慢,发展期较长。

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篇二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已成为社会的一大 热点 ,各高校的相关数据不断攀升。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死亡。大学生自杀的缘由主要有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个人信仰的偏失以及心理素质脆弱。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并适时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关键词:自杀;大学生;生命教育 一、引言 长期以来,充满青春激情、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他们在“象牙塔”内一边忘我地吸纳人类知识精华、探寻社会发展真理,一边尽情展示活力四射的亮丽才华。毋庸置疑,担负着民族复兴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最宝贵、最紧缺的人才资源财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天大学生的发展状况昭示着国家明天的发展前景。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却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一名研三女生服毒轻生,第二天该校经济学院金融系又一名研一女生跳楼轻生[1];2009年11月,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用两条毛巾系在一起自缢于宿舍的卫生间,从而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2010年3月,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属硕博连读的高才生)从该校本部主楼跳楼身亡;2012年3月,仅10天内,南京就有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2]。 大学生自杀已成为吸引社会眼球的一大热点,其数据不断攀升。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2005年,全国共有281名大学生自杀,其中存活72人,死亡209人,自杀死亡率为;2006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剧增到130起之多,被称为自杀“高发年”;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63起,其中上海、北京各23起;2009年,北京仅上半年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而上海这一年则发生了21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13人死亡;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在新学期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仅上半年江苏高校学生自杀人数就超出了40人[3]。由于就业压力、 毕业 论文、恋人分合等因素的交织影响,每年5月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最多。故而,这个石榴怒放、热情似火的5月被称为大学生“黑5月”。 二、自杀现象的哲学省思 自杀,这一极具悲情色彩的沉重话题,不仅是教育家、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学家、哲学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杀现象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瘟疫”,全世界每年每十万人中就有16人死于自杀,而自杀未遂者却是自杀“成功”者的20倍。就中国而言,自杀现象极其严峻,每年约23-25万人自杀身亡,自杀未遂者高达200万人,每2分钟就发生8起自杀未遂事件,1人自杀死亡。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披露,自杀已成为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死亡之后的第五大死因。然而,在15-34岁的死亡人群中,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并非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而是令人震惊的自杀[4]。2012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廖桂芳教授主持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构建课题的研究成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重庆十余所高校的980名大学生中,针对“脑中是否有过自杀念头”这一问题,的学生选择“偶尔有”,的学生选择“经常有”;而在“是否有过自杀行为”一项中,的大学生选择曾经有过自杀行为[5]。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今社会,人们不再为果腹之食、蔽体之衣而终日忧虑与奔波,不少中产阶级女性为了追求“波澜起伏”的身材体形每天殚精竭虑地搜寻瘦身、整形与美容的最佳方法。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攀升的自杀率不得不让社会学家、哲学家们陷入沉思。 学术界对自杀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学领域。就社会学领域而言,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是系统研究自杀的第一人,1897年他发表的《自杀论》可谓是研究自杀的第一本经典力作。他在该著中有力地反驳了有关自杀的自然主义、心理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解释,深刻指出其解释的缺陷性,故而不能自圆其说。他认为自杀与心理状态、自然条件、种族、遗传素质、精神病、个人素质、气候变化等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与社会环境(主要涉及政治危机、社会动荡、婚姻变迁、经济危机、工作变更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将其概括为“自杀的社会性质”[6]。迪尔凯姆把自杀作为一项极其严重的社会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超越了以往或简单经验式归纳或主观臆想式的研究。但是,不无遗憾的是,他只对与自杀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比如降职、失业、离婚等)进行线性描述,而没有对自杀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作出“彻底的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心理学家采取迥异于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尤其是致力于精神分析学领域的学者们努力从人格特征、无意识、本能以及早年的经验等场域试图揭开自杀的神秘面纱。奥地利杰出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自杀是个体极度的自我攻击。他认为当个体处于焦虑、忧伤、抑郁寡欢而不能得到很好的宣泄、释怀时,他就会采取自我惩罚、自我攻击的方式分散、转移心中郁积的愁怨。在此基础上,他把自杀解释为个体与生俱来的“死亡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身上皆有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这二者分别代表人格系统中的建设性倾向和破坏性倾向,当人格这架天平因破坏性倾向超重而失衡时,个体就会出现病态而走向或自杀或杀人的危险之极端。美国的卡尔·门林格尔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观并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途径,当这种宣泄对外受阻时他就会转过身指向自己,当自我宣泄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发生悲惨的自杀行为[7]。在中国心理学界,学者们主要认为自杀是个体人格障碍的结果。当自杀行为发生时,他们置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于不顾,总要追溯到自杀者患有某种程度的抑郁症;反之,当某人抑郁寡欢,人们就会担心他有朝一日会走上危险的自杀之路。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说从“死亡本能”的角度解释自杀现象,虽然在逻辑结构上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经验层面却难以得到证实。因为生命的本质是维系生命对永恒的追求,即活得越长越好。那么作为具有高级 理性思维 能力的鲜活的个体何以舍生求死?我们认为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的限度就产生死亡,因此痛苦的本质是死亡。失恋是精神上的痛苦,失业是因物质损失而产生的肉体上的痛苦,降职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当生命产生痛苦时,理性思维就会支配他寻找解除痛苦的良方。当没有别的更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让主体摆脱痛苦时,死成了一种选择,于是就产生了自杀。当然,以献身为目的的自杀不在此讨论之列(比如公元前278年自投汨罗江的屈原,又如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的陈天华等,这样的自杀其实是一种生命的转换,即以牺牲生物生命而换取社会生命)。 三、大学生自杀缘由探析 尽管从哲学的视角审视自杀,发现自杀源于个体对痛苦的解脱,即以死亡的方式解除痛苦的折磨。但是,我们从自杀者的遗书以及与自杀未遂者的深度交流中可以发现,每一个选择自杀的大学生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错综复杂的因素,只有解开这些扑朔离迷、催促自杀的“死结”才能唤醒每一个试图自杀的大学生热爱生活、抵制忧伤、拒绝自杀。 (一)就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大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出生“草根”阶层、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而又债台高筑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不能顺利就业,故而往往会助推走向不归的自杀之旅。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直到199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统招统分”制度,在此期间,大学生只要能够顺利毕业,政府会给你安排一个相应的就业岗位。自19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甚一日。1998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万人,招生人数是1998年的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并非热衷科学研究的本科生选择 考研 以缓解就业压力,当硕士毕业时由于就业岗位与理想岗位落差较大故而选择考博。博士研究生一般年龄较大,学业任务繁重,如果再叠加上经济拮据、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因素,常常会使其走上不归路。 2010年3月22日,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从该校本部主楼13层楼上纵身跳下,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吴博士缘何自杀,其遗书明白显示,“这个世界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我在这里再怎么折腾也激不起半点涟漪。所有的奋斗都面临着举步维艰”。他多么希望年迈的母亲“不用再为了我去捡垃圾、拾破烂,不用再去给人家工地上做饭赚钱瞧人家白眼……”可是,毕业后的窘境使他不能回报含辛茹苦的母亲,在强烈的自责意识驱使下,他选择了以死谢罪。北邮吴博士因对前途隐忧而自杀一事令人扼腕叹息,而刘伟的自杀则直指就业受阻。石家庄学院的大三女生刘伟(专科),来自威县农村,2009年1月23日自溺于一个倾倒垃圾的狭小水池。刘伟自杀身亡后留下多达10万字的 日记 ,其日记显示,令刘伟自杀的直接原因是找不到工作——毕业前夕的就业压力,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8]。目前,中国高校每年有6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再加上历年的累积,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逾700万。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面对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素质较差、自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则会萌生出自杀轻身的念头。 (二)学业压力 在对自杀大学生轻生缘由的深度探讨与挖掘中,我们发现学业压力(尤其是女生)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原因。很多跨入大学校门的“天之骄子”在此前接受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成绩优秀,出类拔萃,既得到教师的肯定、家长的夸赞,同时更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在伴随着鲜花与掌声的成长过程中自我优越感非常突出。然而进入高校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集体皆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昔日那些鹤立鸡群的优秀生变得不再优秀,成绩平平,故而心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落差遂萌发轻生之念。 另一类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由于学校管理宽泛,自己或沉浸于网络游戏而荒芜学业,或广泛交友,成天穿梭于不同的校园,或盲目疯狂考证等,从而导致专业欠缺,“挂科”红灯频频闪亮,当自我良知发现后,悔恨交加,遂以死谢罪。2010年3月,西安某高校一男生因两度拿不到毕业证,遂服药自杀。2010年3月28日,南京林业大学一黄姓女生在宿舍内上吊身亡,其死因与考研压力有关。2010年4月5日,北京科技大学大三女生陈蕾从本校逸夫楼的九层跳下,结束了自己21岁的生命。学校教务档案显示:截止到大三当年,陈蕾还有60多个学分没有修。大三时,陈蕾11门功课全部不及格(缺考两门)[9]。 (三)个人信仰偏失 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青年才俊,理应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事物的运行发展。就个人的成长发展而言,必须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理性地辨别真仿,自觉地抵制歪理邪说,而不应该受社会上一些邪教组织所蛊惑。几年前,非法邪教组织——“”利用参与者强身健体的初衷而传播邪教,使部分是非观念不正确、思想意志不坚定的人陷入消极厌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在受蛊惑而成为牺牲品的人群中也不乏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学生。 安徽中医学院一大四女生,在大学期间发现结肠脾区长有肿瘤,在安徽省著名的肿瘤专家直接指导下进行治疗,病情迅速好转。其后有人向该女生兜售“”,宣传只要练功,不用服药和做手术肿瘤就会自然消失,致使该女生停药而“练功”。当病情恶化痛苦难忍时,该女生从医院五楼病房自杀身亡。1999年7月4日,山西省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生常浩驰,为求“”,在村外堆积树枝,浇上汽油自焚身亡。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学生吕涛,1997年开始练习“”并深陷其中,1998年6月15日凌晨从该校第二教学楼8楼跳楼身亡,时年24岁。由于个人信仰的偏失,在歪理邪教的蛊惑下,自杀身亡的大学生委实可惜、可悲、可叹。 (四)心理素质脆弱 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少部分属于“80后”。无论是“90后”还是“80后”,独生子女者占绝大多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除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外,还有爷爷奶妈、外公外婆的呵护、溺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极不利于其个性的健全发展,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的事情几乎全被家人“承包”,实属不折不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层层关爱的包围下,孩子变得十分任性、唯我独尊,由于没有(很少)经历挫折的磨练故而其心理素质十分脆弱。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家庭中的实际人口数进一步减少,家庭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传统的联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迪尔凯姆指出,“在一个人口不多的家庭里,共同的感情和怀念不可能十分强烈。在这种家庭中,不可能形成作为联系同一群体成员之间纽带的强大传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每当遇到挫折时,家庭提供的情感支持十分有限,而这样的大学生由于平常很少与同学交流、沟通,故而也难从同学那里获得真诚的帮助。为此,不得不承认心理素质脆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举措 (一)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 生命教育是指帮助个体科学认识生命,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在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不断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努力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生存能力,克服生命中所遇到的困难,最终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个体从出生到入学这一阶段家庭是生命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在长达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期间学校则是主要承担者,个体成年后的生命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高等教育在个体成长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肩负着实施生命教育的重大责任。然而,自近代以来,高等学校在工具理性主义(Tool Rationalism)的强势冲击下而重理工轻人文,博雅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渐下降,尤其是二战以来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现象。近年来,频繁的大学生自杀现象折射出高等学校对生命教育价值的低估与漠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深刻指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帮助生命个体的正常发展,教育是助长生命健康发展的一切作为。”[10]而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则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出发点是个体的生命,归宿点是生命的健康与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爱生命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高等学校在引导学生探寻科学真理、剖析自然奥秘、不断创造新知识新科技的同时更应关爱生命(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点),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从而使个体愉快学习、健康生活、幸福成长。 (二)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由传统的稳健发展模式(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而驶进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高等教育扩招极大地提高了人口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适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对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推进,毕业生的就业率则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为了卓有成效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少高校都以社会需求为专业设置的导向,同时在课程设置中也增大技能性、操作性课程的比例,尤其是许多高职院校更是恣意削减人文社科课程,使个体全面发展的天平发生了严重的倾斜。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的任务、追求、价值与使命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不断发挖潜在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尚缺的能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而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理想。他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1]。就教育追求而言,亚里士多德把体育、德育和智育分别与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对等重视,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等,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注解也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追求。就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强化技能技巧、操作训练的同时,更要夯实哲学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生命的本源与心灵深处维护大学生的健康,使其真正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 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介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故而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他们常常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心理变化。此外,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学习成绩不佳、失恋等因素的叠加可能成为心理障碍的推手。在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访谈、分析中,发现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引导。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实现自强自立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通过心理咨询与引导让大学生正视现实,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其在失败、挫折面前能够保持理性、正确的心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的学科及其进程与安排的课程既是学校践履正常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同时又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跑道”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高等教育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而且为数不少的国家在基础教育中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港、台地区很重视生命教育,中国台湾曾宣布2001年为“生命教育年”,大力推动生命教育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中国台湾当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哲学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宗教与人生》等,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内容体系。然而中国大陆由于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故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且课程体系很不完善,在现有的1280所高职(专科)院校中几乎没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的第一本“生命教育”读本诞生于武汉大学,该校把生命教育从思想道德教育中独立出来,列为全校通选课之一。哈尔滨医科大学对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测试,其结果显示在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痛苦的9项危险因素中,已经有8项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南民族大学部分学院开设了生命教育必修课,强化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中国高校必须要提高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加强对生命课程的开发,使其系统化与科学化,把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从日常生活走进正式的课程与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海生,钟梓毅.暨南大学两名女研究生轻生:一人服毒一人跳楼[N].新快报,2012-04-18. [2]吴纪攀,黄昆. 南京10天内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EB/OL].[2012-03-09]. [3]黄永奎,张韵君.大学生生命教育应转入快车道[J].高教研究,2011(2):31-35. [4]王卫红.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45. [5]黄军.调查显示重庆17%大学生曾有自杀行为[EB/OL].[2012-03-16]. [6]迪尔凯姆.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 [7]卡尔·门林格尔.人对抗自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28. [8]杨继斌.女毕业生的死亡日记[N].南方周末 ,2009-03-19 . [9]杨猛,姚欢.女大学生自杀:活着为何比死亡更痛苦[J].南都周刊,2010(19):62. [10]龙春平.新世纪大学生生命教育的 反思 [J].时代教育,2012(1):21.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 2.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 3. 生命教育的相关论文 4.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论文 5.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 索引序列
  • 学生交毕业论文后自杀
  • 高职学生交毕业论文后服药自杀
  • 研究生毕业论文未通过自杀
  • 陕西毕业论文自杀
  • 大学生自杀影响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