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药品流通论文英文文献

药品流通论文英文文献

发布时间:

药品流通论文英文文献

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文文献采用“APA格式”:

单一作者著作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heril, R. D. (1956). The terrifying future: Contemplating color television. San Diego: Halstead.

两位作者以上合著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 &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mith, J., & Peter, Q. (1992). 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 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文集中的文章:

Mcdonalds, A. (1993).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apprehension and sustained containment of supernatural entities. In G. L. Yeager (Ed.), Paranormal and occult studies: Case studies in application (pp. 42–64). London: OtherWorld Books.

期刊中的文章(非连续页码):

Crackton, P. (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 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期刊中的文章(连续页码):

姓,名字首字母.(年). 题目. 期刊名(斜体). 第几期,页码.

Rottweiler, F. T., &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Cana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月刊杂志中的文章:

Henry, W. A., III. (1990, April 9). Making the grade in today's schools. Time, 135, 28-31.

php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冯国良.基于Web及VRML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2]赵胜.基于B/S架构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2012.

[3]晏榆洋.基于web的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王逾西.动态网页的数据库连接技术[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1):41-43.

[5]徐一菲,陈光柱,沈春丰等.基于PHP网站的远程控制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15):135-136,115.

[6]丁鲁南,康梅娟.基于WAMP的红色文化动态网站的设计[J].科技资讯,2012,(26):20-20.

[7]滕文.基于MVC模式的PHP程序开发[J].科技视界,2012,(28):262.

[8]郭雪清,肖飞,黄正东,王光华,宋莉莉,张伟.医院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13(15)03:12-14+17.

[9]袁永革.试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实施[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4,16(18),03:91-94.

财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Adams, M. and Hardwick, P. 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Donations: UnitedKingdom Evide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35 (5): 641-654.

[2]Aronoff,C.,and J Ward. Family-owned Businesses: A Thing of the Past or Model of the Future. [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995,8(2); 121-130.

[3]Beckhard,R“Dyer Jr.,. Managing continuity in the family owned business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83,12 (1): 5-12.

[4Casson, M. The economics of family firms [J]. Scandinav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99' 47(1):10 - 23.

[5]Alchian,A.,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 1972,62(5): 777-795.

[6]Allen, F,J, Qian and M, J. Qian. 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77: .

[7]Amato,L. H.,& Amato,C. H. The effects of firm size and industry on corporate giv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72(3): 229-241.

[8]Chrisman, ., Chua,., and Steier, L. P.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family busin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b, 18(4): 441-448

动画论文英文参考文献范例多则

[1]程曼丽、王维佳:《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6页.

[2]冯捃、何春耕:《《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分层解读》[J],《电影评介》,2014年第5期37-40页.

[3]范文杰、戴雪梅:《无意识一内隐认知理论的演变历程回顾及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596-601页.

[4]管文虎等:《国家形象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23页.

[5]郭秀艳、崔光成:《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第1期,43-46页.

[6]陈晓云:《动画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54-60页.

[7]黄国文、徐裙:《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10期,2-6页.

[8]李德顺:《普遍价值与其可观基她》[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5-14 页.

[9]刘丽英:《国家形象研究文献述评及营销视角分析一基于CSSCI(2001-2011)的研究》卬,《学术探索》,2014年第2期,120-123页.

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注入格式

一、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着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示例:[1]Day,C.,Veen, Walraven,G.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 and urban education.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 Leuven/Apeldoorn:Garant. 1997.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2] Driessen,G.,& Van der Grinten,M. Hom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Netherland:The evaluation of Turkish andMoroccan bilingual programmes- A critical review,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20(3):365- 38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3] Driessen,G.,Mulder,L.,& Jungbluth,P.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Netherlands. In (Ed.),Root and migr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Jerusalem:Magnes . 104.[5]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 Lgnatieff,M. Keeping an old flame burning brightly. The Guardian,1998- 12- 20(12)。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示例:[5] Baboescu,F. Algorithms for fast packet classification. .

二、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着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为什么要如此标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以英文作者姓名中的姓作为依据之一,即以姓作为检索目标之一。

2.在欧美人姓名表达含义里,姓比名的重要性更强、更正式。用姓而不是名来代表作者,还有尊重、礼貌的意味。名缩写后加缩写符号圆点,也含有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意味,缩写符号不可省略。

3.表示与平常书写姓名的不同,体现学术论文重要性、简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符合科研论文文体风格。这种标注在英文学术着作、科技文献中已广泛采用,也容易被广大读者、作者理解、接受。

对于复姓情况,如Jory Albores-Saavedra等,在引用标注时,应将复姓全部写出,即Albores-Saavedra, J对于姓前带有冠词或介词的情况,如带有Mac,Le,Von,Van den等,标注时不能省略,应同姓一起提到前面标注,如Mac Donald,La Fontaina,Von Eschenbach,Van den Bery等。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对于北欧人常见的姓Van den Bery,如Van的词首字母大写,表示它是姓的一部分,标注时应与姓一起前置;如果作者姓名书写为Graham van den Bery,其中van的词首字母v没有大写,则表示它不是姓的一部分,姓Bery前置时,van den仍留在原来的位置,并且不可缩写或省略,标注为Bery,G. van den.另外,对于“姓名+学位”的情况,标注时一般把“学位”删去,不要将其误认为姓或姓的一部分.

一个参考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标注时除按上述要求将每位作者的姓提前书写外,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位作者前加&符号,如示例[1],也可仅保留前三位作者,之后加etc.表示。

三、关于英文参考文献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的问题。

发表(出版)时间是参考文献的一项重要内容,标示引用文献发表的历史时间位置,是判断引用文献新旧的一个根据,不可遗漏。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这与我国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标注规定相同。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的标注位置有标注在作者后的情况,并加圆括号,这是因为采用了“着者-出版年”制。我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发表(出版)时间标注靠后,如示例[1]、[3],应按此要求标注为是。

四、英文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标注。

由于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析出文献和原文献的标注书写要求不够明确,目前有把析出文献名排成斜体,而把原文献名(论文集名或期刊名等)排成正体的情况。这种标注方式是不对的,混淆了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效力,正确的编排要求与此相反,国外的普遍作法与我国学者的论述[4]要求一致,因此这一现象值得编辑同行注意。

英文书名在英文文章中出现有排成斜体的习惯,论文集名、期刊名或报纸名与书名效力相同,故排成斜体,析出文献名相当于书中的章节标题,不具有书名的分量,故不可排成斜体。

在标注原文献名及作者时,原文献多指论文集或与之类似的著作,英文标注习惯上在编着者名前加词首字母大写的介词In,作者姓名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名缩写为词首大写字母,后加缩写符号圆点,姓完整标出,不缩写。作者后加编者一词的缩写形式及缩写符号圆点,词首字母大写,外加圆括号,如标注为In S. Weil(Ed.),如示例[3].然后斜体标注原文献题名,后加注出版年,起至页码的缩写形式pp.和析出文献的起至页码。当原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作者姓名同上述情况一样,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分别标出,编者一词缩写用复数形式Eds.,如In L. Eedering,& P. Leseman(Eds.)。

文献类型不宜标出。文献类型是我国编排规范制定的标注要求,国外并未采用。在中文中标注醒目、自然,在英文中此一项目的标注容易产生误解和干扰。如果是为方便计算机在检索或统计时辨识,是技术上的要求,那么就应当统一要求标注,从“可不标出”来看,尚未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文献类型在英文参考文献中不作标注为妥。

五、出版地和出版社(商)的标注。

出版地和出版社(商)是参考文献的重要内容,标示版权信息,不可遗漏或省略。我国一部着作一般由一家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出版地一般也就比较明确为出版社所在的城市。国外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由于市场经济高度成熟,语言通用程度高,着作权被普遍保护等原因,一部着作可能由不止一家出版社(商)合作出版发行,出版地也可能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当出版地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社(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应当一一标出,中间用斜杠分开。如Amsterdam/Philadephia:Ben-jamins,又如Den Haag:Sdu/DOP出版地一般是出版社(商)所在的城市,标注城市名,不可标注为国家名。

参考文献补充了文章的重要信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因而,希望在修订现行编排规范时,对英文参考文献的标注作明确规定,以便作者写作和编者编辑时皆有章可循,亦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

java论文英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庆智.王喜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研究[A].第五届中国工业企业物流论坛论文集[C].2007(8)

[2]张翔.基于XML与Java技术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8(5)

[3]符强.基于Java动态编程技术的软件自愈合构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3)

[4]徐伟.赵嵩正.蒋维杨,基于功能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

[5]白磊,李芙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4):92-95.

[6]赖小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开发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5,(05):52-53.

[7]孙晓奇,李胜,张文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java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2):338-339.

参考文献:

[1]李舒,陈丽君.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283-285.

[2]徐亮.高校智能排课系统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21(7):24-27.

[3]张小红.高校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2012,25(7):45-47.

[4]苏贞,陈海关.高校智能排课系统中蚁群算法的应用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120-121.

[5]叶波霞浅谈大学生兼职在大学生活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

[6]王丽晖.关于大学生兼职现象的几点思考*高校一线思政工作者视角下的大学生兼职现象[J].2009,10(04)

参考文献:

[1]常征.功能测试中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分析与应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2]徐骋.Android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5.

[3]路静,王琪.一种基于功能测试的自动化测试框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3):25-26.

[4]曾北溟.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武汉大学,2004.

[5]步倩倩.面向GUI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6]郝义鹏.基于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7]侯菊敏.基于Android的关键字驱动自动化测试框架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2.

[8]区立斌.基于层次关键字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与应用[D].广州:中山大学,2012.

[9]郝晓晓,张卫丰.基于XML的SDK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4):101-104.

[10]谢文哲.基于模块化测试框架的单元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11]陈健.基于模型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自动化测试框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参考文献是英语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辑加工和重要内容。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欢迎阅读。I.文内引用(一)直接引用1.引用中的省略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2.大段落引用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Elkind (1978) states: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二)间接引用1.基本格式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时建议…。2. 单一作者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2011)。3.两个作者英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并使用“&”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中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并用顿号“、”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例如:(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2008)4.三至五个作者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之后引用时,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例如: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在同一段落中再次使用,此时省略年份).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2005)。(第二次使用)5.六个作者及以上使用英文时,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例如: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6.团体作者使用中文时,第一次用全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比如,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使用英文时,第一次引用时,拼出团体,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7.没有作者的文献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目录单中的前几个字(通常是标题)和年份。比如,一项关于成年人抑郁症的调查(“Study Finds”, 1997)报告……。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英文引用时用“Anonymous”加逗号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号及年份,即(匿名,1997)。8.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论文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9.多篇文献a. 多篇文献,同一作者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献,只需用逗号“,”来区隔作品的发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献在同一年内发表,请在年份后面加上a、b、c……等标注。(按:abc的使用需与参考文献部分有所对应,而这些文献的编排以标题名称的字母来决定。)例如: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b.多篇文献,多位作者文献依姓氏字母(笔画)、出版年代等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分开。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例如:…(董伟,2010;周音,2011a,2011b)。

英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1]AgranoflF, R. and Michael,M., 2003,“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New Stiateg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Geo^etown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D. C.

[2]Aguinis, H. and Glavas, A., 2012,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Abou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ournal of Management, 38(4),pp. 932-968.

[3]Altman, E.,1998' “Financial Ratio,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l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3(4),pp. 589-609.

[4]Arenas, D.,Lozano,J. M. and Albareda,L.,2009,“The role ofNGOs in CSR:Mutual Perceptions Among Stakeholder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88,pp. 175-197.

[5]Aupperie, K., Carroll, A. and Hatfield,J.,1985,“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8(2), pp. 446-463.

[6]Austin, J. E.,2000,“Strateg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nonprofits between business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9(1), pp. 69-97.

[7]Baron,D. R, 1997,Integrated strategy* trade Policy, and global competi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9(2), pp. 145-169.

[8]Baron,R. A., 2006,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the Detection of Meaningful Patterns: Evidence from Comparisons of Novice and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Management Science, 9,pp. 1331-1344.

[9]Baiy, A. D?,1879,: “Die Erscheinung der Symbiose”, Strasbourg.

[10] Kotha, B. ., 1999,“Does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Mat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Management Models and Firm Performance”.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nal, 42,pp. 488-506.

[11]Binghamf C. B. and Davis,J. P.,2012, “Learning Sequences: Their Emeigence? Evolution and Effe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5(3), pp. 611-641.

[12]Blumer, H. , 1980, “Mead and Blumer : The Convei^ent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 of Social Behaviorism and Symbolic Interactionism”,AmericanSociological Review, 45,pp. 409-419.

[13]Bondy,K.,2008,“The Paradox of Power in CSR : A Case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2(2),pp. 307-323.

[14]Bowen, F.,Aloysius. N. K. and Herremans,I.,2010,“When Suits Meet Roots: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Strateg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5,pp. 297-318 ?

[15]Brammer,S, and Millington,A., 2003, “The Effect of Stakeholder Preferenc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dustry Type on Corporate Community Involv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45(3)? pp. 213-226.

[16]Bridoux, F. and Stoelhorst, J. W.,2014, “Microfoundations for Stakeholder Theoiy : Managing Stakeholders with Heterogeneous Motives”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h 35, pp. 107-125

[17]Bryson, J. M., Crosby, B. C, and Stone? M. M.,2006,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s: Propositions from the Literatur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sl)。

[18]Carey, J. M.,Beilin, R., Boxshall,A.,Burgman M. A. and Flander , “Risk-Based Approaches to Deal with Uncertainty in a Data-Poor System:Stakeholder Involvement in Hazard Identification for Marine National Parks and Marine Sanctuaries in Victoria,Australia”, Risk Analys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7(1),pp. 271-281,

[19]Carroll> A. B., 1979, “A TTi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4), pp. 497-505.

[20] Carroll, A. B?,1991,“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Business Horizons,34(4),pp. 39-48.

[1] Zhixin W, Chuanwen J, Qian A, et al. The key technology of offshore wind farm and its new development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1):216-222.

[2] Shahir H, Pak A. Estimating liquefaction-induced settlement of shallow foundations by numerical approach[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0, 37(3): 267-279.

[3] Hausler EA. Influence of ground improvement on settlement and liquefaction:a study based on field case history evidence and dynamic geotechnicalcentrifuge test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2.

[4] Kemal Hac efendio lu. Stochastic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including fluid‐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J]. Struct. Design Tall Spec. Build.,2010,

[5] Arablouei A, Gharabaghi A R M, Ghalandarzadeh A, et al. Effects of seawater–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aisson-type quay wall[J]. Computers &Structures, 2011, 89(23): 2439-2459.

[6] Zafeirakos A, Gerolymos N.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under-designed caisson foundations[J].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3: 1-36.

[7] Snyder B, Kaiser M J.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energy[J]. Renewable Energy, 2009, 34(6): 1567-1578.

[8] Ding H, Qi L, Du X. Estimating soil liquefaction in ice-induced vibration of bucket foundation[J].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2003, 17(2): 60-67.

[9] Shooshpasha I, Bagheri M. The effects of surcharge on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ilty sand[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 1-7.

[10] Bhattacharya S, Adhikari 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1, 31(5): 805-816.

[11] H. Bolton Seed, Izzat M. Idriss.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soilliquafaction potential. Journal of the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Division. 1971,97(9): 1249-1273

[12] W. D. Liam Finn, Geoffrey , Kwok . An effective stress model for liquefaction.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1977, 103(6):517-533

[13] liquefaction and Cyclic Mobility Evolution for Level Ground During Earthquakes, J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ASCE , 1979,

[14] and Cyclic Deformation of Sands-A Critical Review,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Pan American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Buenos Aires,Argentina,1975.

[1] T. Paulay and J. R. Binney. Diagonally Reinforced coupling beams of shear Walls[S].ACI Special Publication 42, Detroit, 1974, 2: 579-598

[2] Lam WY, Su R K L, Pam H J. Experimental study of plate-reinforced composite deep coupling beams[J]. Structural Design Tall Special Building, 2009(18): 235-257

[3] ACI 318-02: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CI318R-02:Commentary, An ACI Standard, reported by ACI Com-mittee318, American Concete Institute, 2002

[4] Siu W H, Su R K L. Effects of plastic hinges on partial interaction behaviour of bolted side-plated beam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10, 66(5):622-633

[5] Xie Q. State of the art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inAsia[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05, 61(6):727-748

[6] Kim J,Chou H. Behavior and design of structures with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J].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4,26(6):693-706

[7] Tsai K C, Lai J W. A study of buckling restrained seismic braced frame[J].Structural Engineering, Chinese Society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2, 17(2):3-32

[8] Patrick J. Fortney, Bahrem M. Shahrooz, Gian A. Rassati. Large-Scale Testing of a Replaceable “Fuse” Steel Coupling Beam[J]. Journal of Structural 2007:1801-1807

[9] Qihong Zhao. Cyclic Behavior of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Composite Shear Wall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eb. 2004:271-284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的范围有点逛,我帮你调查了下周围的朋友,找了一篇文献。如果你用的着就拿去吧。一共找了2篇名字是:《Use of IDEF modeling to develop a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drug and alcohol outpatient treatment clinics》 《FDA Automated Dru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还有这些文献都需要写reference~(参考)的意思,不然他们会不高兴的。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Use of IDEF modeling to develop a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drug and alcohol outpatient treatment clinicsHoffman, KennethProc. SPIE Vol. 2499, p. 96-105, Health Care Technology Policy II: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the Cost of Health Care: Providing the Solutions, Warren S. Grundfest; information systems create a standardized clinical patient record in which there are discrete and concise observations of patient problems and their resolution. Clinical notes usually are narratives which don't support an aggregate and systematic outcome analysis. Many programs collect information on diagnosis and coded procedures but are not focused on patient problems. Integrated definition (IDEF) methodology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as part of the Corpor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itiative and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 that establishes a need for automation. We used IDEF modeling to describe present and idealized patient care activities. A logical IDEF data model was created to support those activities. The modeling process allows for accurate cost estimates based upon performed activities, efficient collection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outputs which allow real- time assessments of process and outcomes. This model forms the foundation for a prototype automated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CIS). 《使用法语国家法律协会建模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药物和酒精的门诊治疗诊所》霍夫曼,肯尼思过程。 SPIE成交量。 2499年,第96-105 ,卫生保健技术政策二:技术作用的医疗保健费用:提供的解决方案,沃伦南Grundfest ;版。 几个信息系统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临床病历,其中有离散和简洁的意见病人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临床注意到通常说明不支持系统的信息汇总和分析结果。许多程序收集信息的诊断和编码的程序,但没有集中在病人的问题。综合定义(法语国家法律协会)的方法已接受了美国国防部的一部分,企业信息管理倡议并作为基础,建立了必要的自动化。我们使用了法语国家法律协会模型来描述当前和理想化病人护理活动。一个合乎逻辑的法语国家法律协会的数据模型的成立是为了支持这些活动。在建模过程中可以准确的成本估算为基础进行的活动,有效地收集有关资料,和产出,使实时评估的过程和成果。该模型的基础形式的原型自动临床信息系统( ACIS ) 。第二篇:FDA Automated Dru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The Automated Dru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DIMS) is being developed as an integrated, full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receipt, validation, evalu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drug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data. As the core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or FDA's pre-market drug review process, all systems involved in that process will either be replaced or integrated into ADIMS. The system will be seamless, with single sign-on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tools used in daily decision-making. The Document Archiving, Reporting, and Regulatory Tracking System (DARRTS) will be the backbone of the system. Over fifty current large and small systems will be integrated as ADIMS, including the Corporate Oracl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MIS), the Electronic Document Room (EDR), the Division File System (DFS), and systems within the FACTS@FDA program. As the volume of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ming into FDA increases, the need for a robus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creases. In addition to facilitating drug review and approval, an integrated data management system to collect and evaluate electronic clinical data facilitat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ends and other critical information (., potential product safety issues). Also, the validation and back-up capabilities of ADIMS will facilitate data verification and correction with increased efficiency. Currently all systems across FDA are being reviewed for potential migration to the MedWatch Plus, FASTAR, EDSR, Product Quality Program investment in FY10. Consolidating current stovepipe and stand-alone drug information systems into a cohesive, easily supportable platform will allow reviewers to be able to access information from one place and will improve accessibility and reduce redundancy. Reducing redundant manual data entry and consolidating access to data will improve data quality and improv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as well as save time and resources required to keep multiple systems updated. Thus, ADIMS directly supports the goal of e-Government by creating efficient electronic access to the most up-to-d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within the Agency and the HHS strategic goal of Improve health care quality, safety, cost and value by allowing real-time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This, plus the system's capabilities of accepting electronic submission, will improve the FDA's responsiveness to consumers, industry, and healthcare providers.《美国FDA药物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 ADIMS )正在开发的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负责接收,验证,评价和传播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为核心的企业架构,美国FDA的上市前药品审查过程中,所有系统参与这一进程将被取代或整合到ADIMS 。该系统将无缝的,与单一登录获取信息和使用的工具在日常决策。该文件存档,报告和管理跟踪系统( DARRTS )将是该系统的骨干。 50多个大,小电流系统将被整合为ADIMS ,包括甲骨文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COMIS ) ,电子文档室(增强数据率) ,该司文件系统( DFS ) ,和系统内的输电@ FDA的计划。随着数量的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进入美国FDA的增加,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信息管理系统增加。除了促进药物审查和批准,以综合数据管理系统,以收集和评估电子临床数据有助于查明趋势和其他重要信息(即潜在的产品安全问题) 。此外,审定和后备能力ADIMS将有利于数据的验证和校正与提高效率。目前,所有系统在美国FDA目前正在审查潜在的移民到MedWatch另外, FASTAR , EDSR ,产品质量计划投资FY10 。巩固现有的烟囱和独立的药物信息系统纳入一个统一的,容易支持的平台将允许审评能够访问信息从一个地方,并会改善无障碍环境和减少冗余。减少多余的人工数据输入和巩固获得的数据将提高数据质量和提高绩效目标以及节省时间和资源必须保持多个系统更新。因此, ADIMS直接支持的目标,电子政务,建立高效的电子进入最最新的和完整的信息的机构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战略目标改善保健服务质量,安全,成本和价值,允许实时时间传递信息。这一点,再加上系统的能力,接受以电子方式提交,将改善美国的反应对消费者,工业和医疗保健机构。

商品流通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物流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53.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5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85.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9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91.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53.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5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85.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9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91.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99.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100.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题目是根据文章起的,我们都不知道你的文章怎么了解题目呢

物流类可以创作的方向有很多,对于你要进行那方面的创作就要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实例等等。例如现在物流类可以创的论文方向有:物流经济与宏观管理类、企业物流管理类、物流技术管理类、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与扔哪里资源开发、物流行业发展与改革等等这些方向都可以以做为大家进行研究的标题方向等等。具体的大家可以来中国鸣网学术站看看。

商品流通学论文题目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创新论文

1新形势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的创新方法

丰窗教学内容,改革现行教学方式方法

针对当前中职院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应通过以下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改革现行教学方式方法:

①改变传统板书教学形式,加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力度,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承载量大的特征向同学们传授更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现代会计形势。

②鼓励学生主动通过网络、刊物等渠道收集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工作方式和工作种类,并彼此信息共享,以此加强同学们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现实意义的理解和领悟。

③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基础但不应拘泥于教材,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深化,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知识拓展加深同学们对教材内容的领会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应成为现今社会各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观念,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也不例外。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堂教学环节而言,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方式中以自我为中心教学习惯的限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求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充分考察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以此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堂讲授内容,最大限度提髙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再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通过组织学生自讲自答、举办会计专业知识比赛、小组模拟企业会计实际等活动加深同学们对该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能够发挥很好的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作用,有利于更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转变育才思路’创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对中职院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任课教师而言,其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仅注重课堂教学和课本内容教学的习惯,要改变自身育才思路,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对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接受能力、增强综合素质的巨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所侧重地加强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占比,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学子主动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以便增强学生对课堂理论内容的吸收能力。此外,对校方而言,其也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积极组织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实践,使其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培养自身的`会计专业素质和职业胜任性。

1.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道德教育重视程度

对中职院校而言,为进一步促进《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及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成果提高,学校有必要加强会计专业师资建设,观促进专业任职师继续电教S工作的开展’同时吸收更多子历、职称较高、教子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任课教师,更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这样才能实现教师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以此保障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教学成果。此外,学校也应提高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操守,使其能够更好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发展需求,也有利于保障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成果。

2.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中职院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学机构应首先加强该课程以及会计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同时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还应从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才思路等几方面着手,对现行教学方式方法加以改革,同时增强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占比,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会计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教学成效,也促进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输出质量的提高。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53.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5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85.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9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91.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99.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100.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提供一些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53.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5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85.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9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91.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十四个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1.物流客户服务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关系探析2.物流最优服务水平的确定方法研究3.铁路货场物流服务水平的综合评判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铁路物流服务水平5.加强物流信息管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6.论中小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7.如何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8.汽车物流企业物流服务模式研究9.物流业务外包中的客户关系管理10.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模型研究11.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12.第四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13.整车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14.某公司基于大客户关系管理的竞争战略问题研究

农产品流通加工论文的参考文献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强国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方兴业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2010.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论文: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主题词: 物流 农产品物流 评价一、背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1、 物流热的兴起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的模糊,因此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对西方物流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认识,形成了当前比较一致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 因此物流的概念发展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得以提出。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态,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 )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蒋坚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2001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物流,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了物流的研究中。李学伟等对物流的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特征如下:服务业的性质,整合特征,与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等。姜大立等对我国16个行业的物流管理的特点、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行业特流管理实践,探讨行业特流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物流管理方案。杜木恒从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以经济学的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陈清泰等在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当前现代物流主要存在以下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冲锋陷阵”;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主要物流理论综述①企业物流研究目前关于企业物流理论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同时围绕物流主体研究开展了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在众多的物流管理理论中,精益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田宇、朱道立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全面介绍了精益物流这一崭新的物流管理思潮。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②区域物流研究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指出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苗青,白玲,曲鹏飞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李群峰(2002,同济大学)对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李兰冰对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四层次分析法”作为理论工具,探讨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四个层次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进而明确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型,进而形成融入现代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累积过程模型。③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张念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高本河、魏际刚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陈柳钦在《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中介绍了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王长琼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前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④物流交易模式研究和电子商务物流李学伟、曾建平、卢勃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物流的交易性质及其交易模式的选择理论。田学军对国外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二、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现状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经常混为一谈,有的专家则努力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物流的分类主要按产业链有农业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根据农作物的品种又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它农产品物流。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广东智农通农业网报道,我国农资市场流通市场就有1500亿元的规模。因此农业物流如何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核心。Arlo Biere 认为农业贸易物流是农业贸易课程中单独的一门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其非常重要,他并为此设计了教学大纲。姜大立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我国4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批发模式。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王新利研究了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落后。付洪垒、仪秀琴认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物流业向农村的渗透,加速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他同时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的特性,要充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需要现代物流. 李学工、刘伟芳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引入现代物流思想,农产品营销不是简单的生产、初加工、保管、仓储、运输的总结,而是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思想来解决。南京经济学院王遐见认为中国“入世”形势要求国内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 ,并尽快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与此相适应 ,必然要调整现行的粮食产业政策, 加快粮食物流科学化建设;而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关键,就是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优化调整粮食经济结构,理顺粮食合理流向, 完善粮食区域产销平衡机制。Alan McKinnon 对英国食品供应链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俞菊生介绍了日本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秦代红、刘学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夏文汇对我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孙剑、李艳军对生产者和中间商为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罗其友、陶陶在《以功能统筹观重构农业政策》一文中,认我国中远期要从“农业零负担”政策逐步向“农业正支持”政策过渡,最终建成面向农业多功能统筹和农村地域全面持续发展的高效而规范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育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四大政策体系内容。谢培秀提出加快农业物流需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培育多种所有制农业物流企业,培育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提升与之配合的区域性农协组织和农产品经销形态,并以现代物流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体系。四、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1、我国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经营物流理论、区域物流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2、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由于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地深化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3、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4、农产品物流如何应用先进的物流理论来研究农业物流是热点。如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研究农业环保物流、绿色物流等将有待研究。5、农产品物流的实证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物流主体的培养、农产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及废弃物流和物流交易模式的实证分析都需要深入研究。

根据你资料 看你的邮箱地质 我已经发过去了相关资料 请查收

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论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摘要: 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现代物流(Logistics)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处于落后的传统物流阶段,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必须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并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 现代化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可以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是增值性经济活动,同时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环境负担的经济活动。我们研究物流的目的在于尽量地降低物流成本,减轻物流造成的环境负担,使物流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值。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比较落后,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不仅能够实现“物畅其流”,而且还能够实现低成本,高增值,大大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界定

传统物流指的是物品的储存与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型。物流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物流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功能整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物流在概念上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逐渐被现代物流(Logistics)所替代。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闵耀良2004)。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相适应的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业态和运作方式。现代物流理念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而传统物流之所以能够发展为现代物流,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这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传统物流阶段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农户或基地—→运销大户。运销大户建立与批发商稳定的购销业务关系,也有一些运销户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直接设立窗口。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2.农户—→客商。这一物流方式也较为普遍,如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在农产品收获时直接到农户田头收购。

3.农户或基地—→加工企业。这种方式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自己基地的初级农产品和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或直接出口,或出厂销售给内地的批发商,或设立窗口直接零售到消费者手中。

4.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社员和基地上的农产品收购来,或销售给与自己有业务关系的批发商,或将农产品运往自己在外地设立的批发窗口、零售窗口进行批发或零售。

5. 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出口。这一物流形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流通的中介组织发挥作用。他们接受农业加工企业由于出口需要的委托,或发动本社社员,或自办生产基地,种植某种出口加工企业指定的农产品,然后按加工企业要求制定出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出符合出口企业要求的农产品,提供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按出口要求进行加工,然后外贸出口。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多数农户的生产经营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方式。这说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这一阶段的我国农产品物流必然是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下表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情况。

通过对比可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4~6倍,损耗率是发达国家的3~4倍,加工增值约是发达国家的1/5~1/4。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三、我国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

1. 制度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置我国农业生产小型化、分散化,而且还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小型化。农村改革释放出来的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纷纷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搞起了农产品运输、加工等,这样的流通主体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较小,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难以独自完成物流的全部流程,只能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完成物流中的某一环节,于是出现诸如专业运输户、专业包装公司、专业储藏公司等,这些小型企业物流技术不高,设备落后,难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现代化。

2.体制因素。我国分部门管理体制使物流基础平台分割,比如现有的.铁路网与公路网接点不同,各自规划,甚至完全分离,相互之间转换起来很困难,需要不断地重新装卸、运输和组织,这必然造成物流环节衔接差,物流运转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源,地方保护主义的最大危害就在于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地割断了农产品的跨区物流,造成了严重的物流地方分割。

3.技术因素。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低,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大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粮食早就采取“四散”即散装、散卸、散储、散运。而我国粮食运输大量的还是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在生鲜农产品储运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很低,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0%。我国的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一文中例举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例:中国的蔬菜运到日本,中国农民种植、车运、船运,非常辛苦,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日本的物流业在日本港口码头附近就有工厂,拆开集装箱后,迅速搞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里。这样就赚大钱,而我们只赚很少一部分。

此外,我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在搬运、点货、包装、分捡、订单及数据处理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手工操作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应当说明的是,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都拥有一些自动化物流设备,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堆垛机、自动巷道起重机等,但是这些自动化设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率。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的条形码、语音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以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还比较落后。4.物流标准化因素。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严重影响了物流的效率。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

四、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路与措施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社会化等。实现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重点是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1. 建立以商贸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基于我国农户规模小且分散,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比较发达这一客观事实,构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生产、加工、包装、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是比较适合的。在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系统模式中,进入市场“货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组织不分公私”,吸引众多国有、集体、个体等不同经济成份的经营者。能为农产品物流提供配套服务,如邮电、银行、税务、工商、治安管理等,能为经营者提供运输、包装、信息等服务。并利于采用先进的交易手段,如拍卖、期货交易、看样交易、对手交易等多种形式。该种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值得推广。

2.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农产品物流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征,因此,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反馈等必不可少。为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3.尽快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考虑到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应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在参考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并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实际的基础上,分析与描述物流系统典型工作流程,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进而形成规范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4.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要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在生产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到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为农业产出后各个环节的进行做好准备。二是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包装除具有保护功能和促销功能外,还是连接农产品市场利润和物流成本的结合点。因此,要在农产品的精加工和包装上狠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要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流通加工和销售网点、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参考文献:

1.喻晓燕、黄立平.构筑农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上海商业2004(5)

2.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商业时代,2003(17)

3.夏文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03(7)

4.赵黎明,徐青青.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探要.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3)

5.孟凡胜.我国农产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制约因素.商业研究,2005(10)

计算机流通与产品期刊

电脑城免费打工1星期

2010年:宝德紧跟业内先进技术,第一时间将所有服务器产品平滑升级到最新的智能5600系列服务器平台;2010年:宝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荣获“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2010年:宝德集团云计算发展委员会成立,全面布局云计算2011年1月:宝德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被获得深圳市计算机行业2010年度“最具成长奖”2011年1月:宝德东北师范大学高性能计算案例获得存储在线2010年度优秀实践奖之“2010高性能计算优秀实践奖”2010年11月:宝德服务器PR2024NS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010年9月:宝德服务器在2010年中国IT用户满意度调查X86服务器中获得“教育行业用户满意度第一”2010年7月:宝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08-2009年度荣获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2010年7月:宝德获得 “2010年中国电脑商500强之供应商100强”2010年6月:宝德高性能服务器PR1750N/PR2750N/PR2760T/PR2850Q荣获深圳市福田区自主创新产品。2010年6月:宝德高可用性绿色服务器PR2510N/PR1750N/PR1510N/PR1310N/PR2310N/PR2750N/PR2012NS/PR3016NS/PR4024NS/PR2024NS荣获深圳福田区自主创新产品。2010年6月:宝德高密度节能服务器PR2760T/PR7014B/PR6000M荣获深圳市福田区自主创新产品。2010年6月:宝德海量数据存储服务器GS99221/GS90161/GS5016/GS99201/GS99401荣获深圳市福田区自主创新产品。2010年2月:宝德自强PR2760T荣获中关村在线“2009年度优秀产品奖”。2010年1月:宝德计算机荣获“服务器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奖”2010年1月:宝德PR2012NS-G荣获IT168年度产品奖。2009年12月:宝德PR2760T获得ZOL 2009年度优秀产品奖2009年12月;宝德荣获服务器在线“中国服务品年度成长企业”。2009年12月:宝德荣获第四届中小企业诚信榜“诚信中小企业称号”。2009年11月:宝德计算机荣获Intel “行业杰出贡献奖”2009年05月:宝德荣获2009中国绿色采购重要供应商大奖。2009年03月:宝德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09年02月:宝德产品PR2510D/PR2710DT等获得“深圳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证书”。2009年02月:宝德PR1660T荣获“2008年度渠道最新产品”2009年01月:宝德品牌被评为“深圳市知名品牌”2009年01月:宝德高密度节能服务器荣获深圳市“深圳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证书”。2009年01月:宝德荣获“2008年度中国游戏产业优秀服务商”。2009年01月:宝德被评为“宝安高新园区2008年度火炬计划统计先进单位”2008年12月:宝德荣获“第七届深圳创新企业新纪录”金奖。2008年12月:宝德PR1660T荣获“编辑选择奖”2008年12月:宝德荣获2008年度中国IT服务创新奖.2008年12月:宝德荣获“2008深圳互联网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2008年12月:宝德技术中心荣获“深圳市市级研究开发中心”称号。2008年11月:宝德荣获第七届“深圳企业新纪录”证书。2008年11月:宝德荣获“2008全球华商高科技500强”2008年11月:宝德荣获“2008广东省自主创新标杆企业”称号。2008年11月:宝德3015S荣获“2008广东省企业创新纪录十大首创技术奖”。2008年10月:宝德被评为“清洁深圳企业”2008年10月:宝德被评为“深圳市计算机协会副会长单位”。2008年10月:宝德1660T荣获”2008~2009年度绿色IT产品”称号.2008年10月:宝德荣获“第五届中国IT渠道冠军调查优秀渠道管理奖”2008年9月:宝德捐助江西省修水县何市镇中学获得“捐资助学”荣誉证书。2008年9月:宝德-英特尔联合培训中心成立2008年7月:宝德荣获“2008中国电脑商500强之供应商100强”2008年6月:宝德荣获“福田区民营领军骨干企业”2008年6月:宝德荣获“广东省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50强”2008年6月:宝德荣获“广东省制造企业100强”2008年4月:宝德荣获“绿色数据中心优秀解决方案提供商”2008年2月:宝德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2008年3月:宝德荣获“2007年度中国IT行业最佳雇主企业”2008年2月:宝德PR1310D荣获《服务器在线》2007年度评选的“年度低端服务器首选产品”2007年12月:宝德PR3015S荣获《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度“编辑选择应用之星”奖2007年10月:宝德PT6310D荣获“2007中国最受中小企业信赖IT产品”奖2007年10月:宝德被《电脑商报》评选为“优秀渠道建设奖”2007年8月:宝德公司被深圳市人民政府誉为“民营领军骨干企业”2007年7月:宝德服务器荣获《电脑商情报-中小企业IT采购》“十五周年终身成就IT品牌”奖2007年2月:宝德PR1510D服务器荣获“《互联网周刊》编辑推荐2006年度创新产品奖2007年2月:宝德公司董事长李瑞杰先生入选硅谷动力主办评选的 “中国IT企业实力企业家100人”。2007年1月:宝德公司荣获“总参通信部通信资源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军队装备、物资网络采购资格认证”证书和奖牌。2006年12月:宝德服务器荣获“2006中国网吧行业产品满意度调查满意品牌”。2006年12月:宝德“图钉计划”被《电脑商报》评为“2006年度盛典卓越渠道计划”奖。2006年12月:宝德 PR1510D服务器被《计算机产品与流通》评为“渠道最佳流通奖”。2006年12月:宝德PR1310D-C服务器获得《电脑商报》评选的“2006年度盛典 渠道推荐产品”奖。2006年12月:宝德荣获《计算机产品与流通》和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渠道委员会共同颁布的“2006渠道进取金奖”。2006年11月:宝德PR1310D在赛迪网服务器频道组织的年底大型横评中获得“最佳WEB应用服务器”奖。2006年10月:宝德星核3系列服务器PR1310D在《电脑商报》评测实验室渠道产品推介活动中获得“最佳销售盈利奖”。2006年9月:宝德PR1310D荣获《电脑商报》“编辑推荐产品”称号。2006年8月:宝德荣获“IT科技拥军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7月:宝德荣获天极信息化应用年会评选的“2005年度信息化十大最具影响力厂商”称号。2006年7月:宝德PR2510G2服务器获得“中小企业IT采购奖”。2006年6月:宝德公司荣获《电脑商报》评选的“2006中国电脑赏500强之供应商100强”称号。2006年5月:宝德在《互联网周刊》主办的“2006中国电信供应商100佳”调查中,荣登榜单。2006年4月:《福布斯》2006年度“中国潜力100”榜入选企业2006年3月:宝德在天极信息化应用年会上荣获“2005年度信息化十大最具影响力厂商”的殊荣。2006年2月:宝德PR4850服务器荣获电脑商报“CPW年度大赏(2005-2006)亮点产品”的殊荣。2006年2月:宝德机架服务器PR2510G2荣誉每周电脑报评选的“2005年度IT明星产品”殊荣。2006年1月:宝德PR2510G2荣获《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杂志社颁发的2005年度编辑推荐产品的“渠道最佳流通奖”。2006年1月:宝德品牌总监桂林获得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渠道委员会颁发的“2005中国IT卓越CCO奖”。2006年1月:2005年服务器及存储编辑推存-宝德高性能企业级PR4850四路服务器。2005年:宝德荣获“英特尔PRC奖”2005年12月:宝德荣誉《电脑商情报》颁发的“2005-2006年度中国IT市场最受渠道欢迎品牌”。2005年12月:宝德荣誉《电脑商报》颁发的“2005中国IT渠道冠军调查评选 机架与刀片服务器产品 最佳管理约束力奖。2005年1月:宝德荣誉 《互联网周刊》颁发的“2005年度中国电子政务100强企业”的荣誉称号。2005年10月:宝德 在 由 《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 2005年度国家教育工作年会上,荣获 “2005年度教育行业首选服务器品牌”的荣誉称号。2005年10月:宝德荣获 深圳市工商局颁发的“2004年度重合同 守信用 ”企业的荣誉称号。2005年5月:宝德《互联网周刊》颁发的“2005年中国电信供应商100佳”荣誉称号。2005年5月:宝德PT6310荣获《中小企业IT采购》编辑选择奖。2005年4月:在首届国际隐形冠军企业百佳企业评选中,宝德荣获“百佳企业奖”“标竿企业奖”“最俱人气奖”2005年1月:在CPW2004~2005年年度大赏中,宝德校园网信息中心解决方案被评为亮点方案。2005年1月:在CPW2004~2005年年度大赏中,宝德PR2510被评为亮点产品2004年12月,宝德PT4900R在《中国计算机报》举办的“2004年年度服务器产品”评比中,荣获《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度精品奖”2004年12月,深圳市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深圳纳税百家民营企业奖”2004年12月,宝德PR2510荣获《网络世界》互联网应用“聪明买家奖”2004年12月,宝德PR2510荣获《个人电脑》编辑选择奖2004年12月,宝德PT2000RGII荣获《中小企业IT采购》的“2004最受中小企业信赖IT产品奖”。2004年12月:在CBI Research举办的“行业渠道用户最受欢迎品牌”调查中,宝德服务器荣获教育行业和电信行业“最受用户欢迎品牌奖”2004年11月:宝德PT6520在《微电脑世界》测评实验室的服务器横向测评中,荣获年度产品奖2004年11月,宝德PR4510在《电脑商报》2004年教育行业的服务器评比中,荣获“教育行业优秀服务器产品奖”。2004年8月,深圳市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国际狮子总会的“最具爱心单位”荣誉称号2004年7月,在CPW集团举办的“2004~2005”中国电脑商500强中,宝德荣获服务器供应商最佳模式创新奖。“2003-2004年度亮点产品并荣获年度大赏”。2004年3月:李瑞杰获《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度华南IT经济人物”的荣誉称号2004年2月,在CNET市场研究中心与《每周电脑报》的“2004中国IT产品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中,宝德PC Server荣获政府部门成长显著奖。2004年2月:宝德牌IA架构服务器荣获中国质量监督管理协会和中国质量标准研究中心的“计算机设备制造行业十大知名品牌“的称号2003年12月:李瑞杰获《电脑商报》第二届中国IT渠道精英评选“战略精英”2003年12月:宝德PT600T荣获《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度“编辑选择奖”2003年12月:宝德PT2350R获《通信世界》“2003年200种优秀通信产品”称号2003年11月:最佳服务器品牌成长奖2003年10月:宝德获英特尔服务器平台业务快速成长奖2003年10月:李瑞杰获《中小企业IT应用与采购》“中小企业信息化杰出贡献奖”2003年10月:获《中国企业家》“2003年最具成长性中小企业”2003年8月:宝德Powermail服务器获《网络世界》的“编辑选择奖”2003年8月:宝德PT1330R获《个人电脑》“编辑选择奖”2003年4月:获得Intel公司颁发的Leader Account 奖项2003年3月:获《网络世界》双路机架式服务器“编辑选择奖”2002年12月:宝德获得《Smart Partner》IA服务器“选择潜力奖”2002年12月:宝德PT3000T获赛迪评测“年度精品奖”2002年12月:宝德PT3000T获得《中国计算机报》“编辑选择奖”2002年12月:宝德PT1300R获得《计算机世界》“年度产品奖”2002年6月:宝德 PL3900R荣获《网络世界》 “编辑选择奖”2002年1月:宝德1200R荣获赛迪评测“2001年度精品奖”2001年度英特尔架构高端服务器市场拓展先锋2001年12月:宝德PL3800R在2001年中国计算机行业用户满意产品调查中荣获“IA服务器性价比满意奖”。2001年9月:被评为中国深圳科技百强企业2001年9月:宝德科技获得赛迪评测“聪明买家奖”2001年8月: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001年7月:宝德科技在2001年中国国产服务器用户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荣获服务器类最佳电话服务奖2001年6月:宝德科技通过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2001年2月:宝德科技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2000年12月:宝德科技获得赛迪网2000年中国计算机用户满意产品调查“服务器产品最快进步奖”2000年:Intel渠道销售中国区第一名2000年:荣获INTEL颁发的2000年度最杰出SAC奖2000年:宝德在国内机架式服务器销量名列第一

邮发代号:78-87计算机应用文摘邮发代号:78-67微型计算机邮发代号:82-512电脑爱好者这些都可以通过邮局订阅的

邮发代号 杂志名称 刊期 单价 2-41 《电脑时空》 月刊 10 78-471 《2007电脑软装备》 2007全年 25 78-472 《2007电脑硬装备》 2007全年 25 62-110 《计算机应用》 月刊 28 78-68 《计算机科学》 月刊 30 78-67 《微型计算机》 旬刊 46-121 《现代计算机-专业》月刊 10 46-205 《现代计算机-普及》月刊 52-127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月刊 12 22-96 《电脑开发与应用》 月刊 8 2-833 《计算机学报》 月刊 38 2-304 《微计算机应用》 月刊 8 82-888 《电子与电脑》 月刊 82-28 《新电脑》 月刊 12 78-87 《计算机应用文摘》 半月 7 78-473《电脑硬道理-装机圣手》2007全年 32 78-230 《电脑迷-杂志+光盘》半月 62-68 《计算机应用研究》 月刊 30 82-16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月刊 12 82-27 《计算机安全》 月刊 10 4-506 《微型电脑应用》 月刊 2-866 《电脑自做》 月刊 2-304 《微计算机应用》 月刊 8 以上杂志均可在邮局订阅,建议选好杂志后先订一期,如果认为适合自己阅读再长期订阅。

  • 索引序列
  • 药品流通论文英文文献
  • 商品流通论文题目
  • 商品流通学论文题目
  • 农产品流通加工论文的参考文献
  • 计算机流通与产品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