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2500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2500

发布时间: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2500

国防经济建设事关国家安危。建设好我国的国防经济是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资源不受侵害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安全环境,完成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梦的重要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国防经济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国防经济概论论文 范文 一:军事理论考试论文——论中国国防

国防建设是指国家为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家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它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 出国 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 责任。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 教育 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一、国防的含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二、国际形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

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国防建设

根据国家安全需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

1、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科学制定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规划、军兵种发展战略,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

2、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防建设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军民兼容互利,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社会利用效益;

3、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争取到2020年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4、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四、军事思想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 经验 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 文化 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小结: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全世界所瞩目。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国防经济概论论文范文二:浅淡国防的重要性——中国海上国防安全分析

近期,中国海上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日本菲律宾动作频繁,在中国的四个海域内寻衅挑事。从最初钓鱼岛、黄岩岛争端的发生到现在的胶着状态,以美国为后助推动的事件或日菲自发的事件不断发生,这些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中国的国防安全。

中日、中菲海上岛屿的争端是历史问题,在长期的历史时期内都未能解决。可是随着时代发展,资源的开发,以及国际海域标准的产生,岛屿岛礁的归属及资源开发的矛盾日益突显。自2009年起,中菲黄岩岛争端掀起,菲律宾擅自将黄岩岛及南沙部分岛碓划入菲领土。之后,又发生了2012年的菲海军船抓捕中国渔民的的事件,发展到现在,虽然中菲南海争端已进入仲裁程序,但是,依然没有清晰结果。

同样,中日钓鱼岛也一直争执不断。自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称“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始,日本的小动作就从未停止过。当年7月24日,日本正式启动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程序。9月,日本政府又签订钓鱼岛“购岛"合同,并单方声称:会就钓鱼岛问题与中方交换意见。同年12月,中日钓鱼岛问题再次占据世界主流媒体头条:日本出动战机拦截中国海监飞机。今年4月,安倍晋三再次宣称“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国际法上,钓鱼岛都是日本固有领土”。7月,安倍登上钓鱼岛附近岛屿。近日,日本更是集结重兵演练夺岛,以中国为“入侵“钓鱼岛的假想敌,这导致中国海上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东亚地区的火药桶也由朝鲜半岛转变为钓鱼岛。

虽然日菲两国在步步“紧逼“中国,但中国也没有丝毫退步,通过严正交涉、武装行动等手段,使日菲不敢轻举妄动。而这种强大的捍卫国土的力量,亳无异议,其来自于强大的国防实力。墨子有言“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国防捍卫领土主权,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不可能有强盛的国家。

时间上溯到二千多年前,强秦建立了强大的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同时,秦始皇北筑长城,南征南岭,修通直道,使当时的秦国拥有了强大的国防实力,“诸邦领域,莫不畏怯“。强大的国防使秦国无比强盛,若不是苛政苛税,秦国会随着它的强盛而成为长久的王朝。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晚清,自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开中国大门后,中国的完整主权就丧失了,租界、使馆区一点点蚕食着中国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深入探究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就会发现,正是国防实力的脆弱使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成为可能,并进一步改变了中国的主权性质与社会性质。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清王朝的统治阶层企图增强国防实力(洋务运动)以自救,但那种没有从本质根基上建设国防的做法,并不能取得好的结果,以致清朝继续沿着下坡路一滑到底,最终被民国取代。如今,中国的国防力量是有目共睹,它已脱胎换骨,屹立站起,资本主义国家已无法像百年前

国防保卫国家政权,使国家长治久安,政权稳定。

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是政权频频更迭的时代,导致此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时一个接一个建立起的国家,都缺乏完备的国防建设,往往一个小国刚建立起,国防机制都还没完成,就已兵临城下了,如此,政权岂能不朝立夕改,频繁换政。国防之重要性,在此可见一斑。另一个极好的例子是二战:闪电袭击在短期内就攻入巴黎,迫使法国投降,政府流亡国外。而当德国要入侵英国时,英国良好的国防建设使德军久攻不破,不列颠空战更是使德空军严重受挫,士气消沉。强大的军事国防实力,使英国保住了自己的国家政权,也为之后的二战胜利保存了力量。由此可见,国防对于国家政权是多么重要,军亡政亡,军存政存,这是不变的真理!

国防是经济、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没有国防作保障,经济文化就不可能有发展。

新中国早期的建设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虽然有巨大的挫折,却也有巨大的成功。“一五"成就,二弹一星,百花齐放方针等,都使新中国焕发出生机。而究其原因,外部环境是功不可没的。而外部环境的创造,又紧密依赖于国防军事,正是此时国家国防具有一定实力,才使台湾及资本主义国家不敢有所企图,因而进一步保障了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事实上,不仅早期如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与国防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要在60年代尽力造出原子弹、氢弹的原因。

再回到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的争端。虽然问题一直没解决,但如今,中国的国防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它已脱胎换骨,屹立站起,资本主义国家已无法像百年前一样欺凌中国,周边国家就更得慎重考虑与中国的关系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也必将是难以实现的。中国的国防,震慑了美国“岛链“的构建,使美国的幕后操纵难以得逞。不像建国前的国防,要么是自身力量不足,一击就垮,要么是依靠别国资助,依赖于人,中国现今的国防是自卫防御型的,其主要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周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及稳定。依靠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现代军事实力,使得中国的大国地位也不断上升。而这一切改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国防建设的推进。

中日、中菲关系一度处于极度紧张状态,许多人预测将因海上领土争端爆发对抗战争,但事实是,战争没有爆发,状态依旧僵持。毕竟,国防于一个国家的整体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细小的国防策略失误,都将殃及国家的方方面面。因此,各方在应对国防安全时,都是谨慎小心的。有什么言论,有什么动作,在自己家里鼓捣一下就行了,搬到台面上时还是得多注意 言行举止 的。各国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都不会随便发动战争。还有一点是,日菲两国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受到美国意志影响的,美国清楚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灾难,也了解中国的国防实力,亚太地区不会像波斯湾地区一样,能够实行迅速打击;所以,当日本做出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法等行为时,美国还是得给予适当阻止的。因而,美国也曾出面对日本的行为给予谴责。

在近期,中日菲的国防策略应该都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至少,主基调是不会变的。一些军事调动,战略布防的改变,仅仅是一种在气势、军心上给对方造成压力或转移本国人民的注意力的策略。

虽然战争的可能性是几乎不存在的,但是中国的国防建设还是要抓紧的,军队装备要继续改进,全民国防意识要提高,国防策略要推进。要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国防力量的综合性、国防手段的多元性、国防建设的系统性与国防建设的社会性。中国国防安全形势从海陆地缘方向看,陆地边界领土争端已基本得到解决,海洋权益争端进一步突出;海洋方向面临的安全隐患和安全威胁重于陆地方向。因此,中国要多侧重海洋方向的国防防范。同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分析也是极为重要的,总的而言,安全威胁东移、南移到海洋上的趋势明显,中美关系依然是并且始终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汹涌莫测的国防安全现状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充分意识到国防在整个国家的安全甚至未来国家战略大局方面的重要性,并以自己的力量去支持国防建设。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2、 汽车业 相对于房地产业,汽车业的危机即将体现,表现在汽车购买力的持续下降,也许这才是关注的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文献

前言第一章 科学技术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第二章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第三章 国家分类概况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六章 世界经济中的人口、粮食、能源和环境问题第七章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八章 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态势附录参考文献后记再版后记……

1、张兵:《经济长波理论及运行特征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8月;2、张兵:《进出口报关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3、张兵:《进出口报关实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参编著作:1、 参与编写《人民币汇率——理论、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中第七章“向市场汇率过渡的人民币汇率”、第十五章“人民币的可兑换性问题”和第十六章“开放条件下的人民币政策取向”;2、 参与编写《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危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中第二章“金融全球化的原因分析”和第六章“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3、 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1年资助项目“东盟与中国区域性金融合作展望”中英文报告的撰写;4、 参与编写《基金投资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第十二章“对冲基金概述”、第十三章“对冲基金的总体投资策略”和第十六章“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5、参与编写《国际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一书中第十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6、参与编写《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中第一章、第四章;7、参与编写《WTO框架下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中第一篇“WTO框架下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和第四篇“WTO框架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研究”;8、参与编写《WTO新议题对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影响》(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中第一篇;9、参与编写《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第八、九、十一、十二章;10、参与编写《国际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第二篇;11、参与编写《世界经济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中第四篇。主要论文:1、薛敬孝、张兵:“开拓国际市场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文发表于《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第8期,由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1999年第10期全文转载;2、张兵、王勇:“国际保理与传统结算方式的区别及其利弊分析”一文发表于《国际经贸探索》2000年第2期;3、张兵:“我国乡—城人口流动与缓解城镇失业问题分析”一文发表于《天津农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4、薛敬孝、张兵:“论东亚地区经济周期的同期性与非同期性”一文发表于《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5、张兵:“论东亚地区经济周期的同期性”一文发表于《亚太经济》2002年第5期;6、薛敬孝、张兵:“论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新周期中的作用”一文发表于《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由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并收录于陈继勇主编《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7、张兵:“论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期性与中国经济周期的关系”一文发表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8、薛敬孝、张兵:“日本经济周期演变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一文发表于《现代日本经济》2003年第5期,由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9、张兵:“区域内贸易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同步波动中的作用分析”,《亚太经济》,2006年第1期;10、张兵:“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提升策略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3期;11、张兵:“多哈回合谈判全面中止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亚太经济》,2006年第6期。12、张兵:“论中国经济长周期波动的特殊性”,《南方经济》,2006年第9期,由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13、张兵:“中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及其传导机制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14、张兵:“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城市问题》,2007年第2期;15、张兵、曹永平、李翠莲:“中国外贸依存度持续走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2008年征文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16、薛敬孝、张兵:“世界经济研究综述”,《天津社会科学年鉴》(2004年卷、2005年卷、2006年卷、2007年卷、2008年卷、2009年卷、2010年卷);17、张兵:“论APEC对多边贸易体系进程的推动作用”,《2009年亚太经济发展报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8、张兵、任希丽:“中美商品贸易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国际贸易论坛》,2009年秋季号;19、张兵、吴婷婷:“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美比较分析”,《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2010年征文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20、张兵:“A Perspective on the . Econom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Long Wave”,Journal of Asia Review, , , ;21、张伯伟、张兵:“2007年世界经济回顾与2008年展望”、“2008年世界经济回顾与2009年展望”、“2009年世界经济回顾与2010年展望”,《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2期、2009年第3期、2010年第2期;22、张兵:“长波框架下美国经济走势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8期;23、张兵、李翠莲:“‘金砖国家’通货膨胀周期的协动性——基于SPSS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视角”,《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24、张兵:“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长波运行特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七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25、张兵、李翠莲:“墨西哥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研究”,《亚太经济》,2011年第5期;26、张兵:“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国际经济学评论(第四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1月;27、张兵、许婷婷:“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优化对策研究”,《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2011年征文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28、张兵、李翠莲、赵小娟:“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2011年征文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获奖情况:1、2006年获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优秀征文三等奖;2、2007年获南开大学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3、2008年获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优秀征文二等奖;4、2008年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5、2009年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主要成员,获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国际经济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主要成员,获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6、2010年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征文优秀奖和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优秀征文二等奖;7、2011年获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8、2011年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征文三等奖;9、2011年获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优秀征文二等奖和三等奖。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2、 汽车业 相对于房地产业,汽车业的危机即将体现,表现在汽车购买力的持续下降,也许这才是关注的重点。

世界经世界经济期刊

世界经济期刊当天退稿。世界经济期刊需要严谨性投稿为通过会当天退。《世界经济》是国家级期刊。世界经济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与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世界经济类刊物之一。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候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比如作者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没有把握好时间,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客观因素,比如近两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很多作者论文的写作发表都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作者,影响更加明显,所以超过返修时间期限还是比较常见的。无论是主管因素还是客观因素,超期限作者都不要过于担心,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向杂志社说明超期的主要原因,要注意语气诚恳,大多数杂志社在这一点上不会难为作者,对于超期限的问题大多也都是予以理解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超期时间不能过长,如果超期过长的话就不大好办了。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常用的应对方法有三种,分别是:1、给编辑一个合理的解释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原则上相当于退稿。如作者及时地向编辑写信说明了延期的合理理由,一般是没事的。即超过截止日期提交的sci修改稿也是被受理的,并不会因为延期被直接拒稿。

当然是中国社科院那个了

世界经济应该更好一些,但是其实两个各有春秋,关键是你比较的目的是什么能不能说得具体点。

世界经济杂志

《世界经济》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共同主办。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主持的全国核心期刊评选中连续被评为中国“世界经济类”78种核心期刊中的第一名,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业拥有众多读者。2000年《世界经济》在国内出版的经济学期刊中率先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得到《经济研究》等多家刊物的响应,被《光明日报》等媒体誉为“直击学术腐败”,并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扬。目前,《世界经济》拥有将近200名审稿人,均为国内外最为活跃的中青年经济学家。《世界经济》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创新和实践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界学术规范的建立和学术评价的发展。《世界经济》凝聚了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们最有创造力的工作就发表在《世界经济》。20年前,《世界经济》上就已经出现了厉以宁、余永定等经济学家的名字,而当时他们仍然是血气方刚的中青年。如今,《世界经济》上更是群星闪耀,她清新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生前最后一篇论文就发表在《世界经济》。20年后,从《世界经济》走出去的经济学家们带领中国经济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从《世界经济》的作者中成长出中国的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目前,《世界经济》设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地区与国别研究、中国经济、资本市场、综述等栏目,全方位追踪国际学术动向,展示中国经济学前沿。每年3月的《世界经济》专辑特邀国内最有权威的经济学家评点世界经济形势并展望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剖析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世界经济》的主编为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教授。余永定教授在牛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世界经济》的编辑部主任为著名青年经济学家何帆博士。何帆博士同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青年委员会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观察员等职。他是经济学团队“博士咖啡”的核心成员并被誉为“京城四剑客”之一。

世界经济期刊当天退稿。世界经济期刊需要严谨性投稿为通过会当天退。《世界经济》是国家级期刊。世界经济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与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世界经济类刊物之一。

《财富》、《商业周刊》、《金融时报》、《中外管理》、《福布斯》等。

1、《财富》

《财富》(FortuneMagazine)是一本由美国人亨利·鲁斯创办于1930年(庚午年),主要刊登经济问题研究文章的杂志。现隶属时代华纳集团旗下的时代公司。《财富》杂志自1954年推出全球500强排行榜,历来都成为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影响巨大。

《财富》杂志举办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财经论坛,如著名的《财富》全球论坛,即世界500强年会便是其中之一。《财富》全球论坛开始于1995年,其中1999、2001、2005、2013、2017年的年会分别在中国上海、香港、北京、成都、广州举办。

2、《商业周刊》

商业周刊》是最熟悉美国商业和经济情况的刊物,常发表一些美国商业和经济活动的资料。1937年,发表第一篇公共关系职业统计报告,表明当时全美有5000名公共关系从业人员,250家公共关系公司,数百家全美最大的公司中有20%设有公共关系部。

3、《金融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是由JamesSheridan及其兄弟于1888年创办的世界著名的国际性金融媒体。该报在伦敦、法兰克福、纽约、巴黎、洛杉矶、马德里、香港等地同时出版,日发行量45万份左右,其中70%发行于英国之外的140多个国家。

该报为读者提供全球性的经济商业信息、经济分析和评论,由该报创立的伦敦股票市场的金融指数更是名闻遐迩。

4、《中外管理》

《中外管理》杂志是由中国“两弹元勋”钱三强先生倡议、中国著名管理学家杨沛霆教授创办。自1991年创刊,一直致力于在提升管理境界方面为广大企业服务。

5、《福布斯》

《福布斯》(Forbes)是美国一本福布斯公司商业杂志。该杂志每两周发行一次,以金融、工业、投资和营销等主题的原创文章著称。福布斯还报道技术、通信、科学和法律等领域的内容。福布斯杂志总部设于纽约市,它在美国商业类杂志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财富》和《彭博商业周刊》。

世界经济投稿

本刊严格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奉行“不唯身份、不唯职称、不唯资历、只唯学术水平”的审稿原则,坚决反对抄袭、剽窃等一切有悖于学术道德和学术操守的行为,如有此类行为发生,一切责任自负,欢迎广大作者与读者对本刊实行监督。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均不代表编辑部观点。为方便投稿并使稿件规范化,兹将本刊来稿要求及有关审稿事项告知如下:1.因条件所限,本刊暂不接受电子投稿,凡赐稿者,须先将纸质打印稿寄至本刊编辑部,以便登记、编号、存档。2.因版面所限,来稿一般请限于8000字以内。如有图表,请尽量精练,在不影响完整表达意思的前提下,与图表有管的文字阐述部分尽量简明扼要,以免篇幅过长。3.图表和数学公式须规范。图中的点、线、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预计标记符号必须清晰准确;图表中的文字一般勇中文表达(缩略语等除外),术语须规范;文中的数学符号和公式用斜体(图表中的标记符号除外)。4.来稿请另加封面(单页),写明中文标题、英文标题及英文摘要、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手机及电子信箱等,正文部分不要出现任何个人信息,以便直接交专家匿名审稿。基金项目类文章请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5.注视均采用页下注形式。文末只需列出引文参考文献(凡以页下注形式注明的文献信息可不再列入参考文献),文中的文学信息标注必须与文末列出的一一对应。阅读型和推荐型参考文献一律省略。如遇排版等特殊情况须删减参考文献时,编辑部会加以注明。6.稿件一旦列入选用范围,编辑部将通知作者发电子文本至本刊电子信箱,一边进一步编辑处理。凡两个半月未接到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7.本刊已被如干重要的纸质及电子社科引文索引、电子期刊等列为来源期刊,凡在本卡登载的稿件均有可能被上述机构引用、转载或摘录,本刊一次性给付的稿酬中已包含上述授权的使用费,作者如不同意转用,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本刊不收版面费。感谢各位作者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世界经济研究》愿与您携手共创中国世界经济学科发展的美好未来。

世界经济期刊当天退稿。世界经济期刊需要严谨性投稿为通过会当天退。《世界经济》是国家级期刊。世界经济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与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世界经济类刊物之一。

《世界经济与政治》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注重理论创新,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移极报道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上处于前沿的有开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把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结合起来的成果,尤其是对全球整体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专题性问题的深度透视,宏观的、战略的扫描,多学科、跨学科的研讨,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书评和学术信息等。本刊真诚欢迎广大学界同仁惠赐佳作,踊跃订阅。1.论文应有创新意识,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立意新颖、文字简练。2.稿件应遵守学术规范,凡研究性论文,应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说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为切实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制定了注释规范 ( 详见附录 ) ,请各位作者认真遵守。3.为保证稿件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来稿首页请注明文章题目、作者名称、内容提要 (200 字以内 ) 、关键词 (3 ~ 5 个 ) 、作者简介 ( 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城市、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 以及论文题目和内容提要的英语译文。正文不再出现上述信息。4.来稿文责自负,一般不超过 1 万字,本刊有稿件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由于人力和经费限制,恕不退稿亦不能逐一答复,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用即赠样刊两本。5.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论义,并通报作者姓名。6.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获奖或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登等,请及时通告本刊编辑部。本刊版权所有,允许转载、摘登和翻译,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7.投稿请以电子邮件和邮寄稿件(请附寄磁盘)方式寄至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来稿请寄: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邮政编码: 100732 。附:本刊注释规范1 .中文注释对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第一次进行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资料所属页码一并注处。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和页码。具体格式举例如下: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1 页。[ 美 ] 汉斯 · 摩根素著,杨岐鸣等译:《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30 页。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载《欧洲》, 1993 年第 5 期,第 l 9 页。其他类型的文献基本上参照这个格式。如果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请注明详细的网址。2 .外文注释 ( 以英文为例 )同中文注释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文章名用引号,书名和杂志名用斜体。具体格式举例如下: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Clarke and Eric Fredin, “Newspapers, Television , and Political Reasoning”,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 , Levgold,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Boulder ,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1.

  • 索引序列
  •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2500
  • 世界经济概论文献
  • 世界经世界经济期刊
  • 世界经济杂志
  • 世界经济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