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篇一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我们幼儿园也举行了隆重的“赏花灯、猜灯谜”活动。早在几天前,小朋友们就把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的花灯带到了幼儿园,悬挂在教室里,每个班都洋溢着浓浓的元宵气息。
为了让孩子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我们中班为孩子设计安排了三节课程《元宵节的来历》、《花灯谣》和《大家来看灯》。
活动一:《元宵节的来历》
中班孩子已经对元宵节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要点花灯、吃汤圆,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元宵节的花灯图片、做元宵、吃元宵、闹花灯的热闹场景图片,让孩子认识传统节日的习俗,通过各种有关元宵节的的神话故事,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以及为什么要吃元宵等等。
活动二:《花灯谣》和《大家来看灯》
这两节课程都是讲述有关花灯的内容,通过各种花灯以及收集的图片,孩子们对花灯的兴趣已经非常高涨,抬头就能看到谜条,伸手就能摸到花灯,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对儿歌《花灯谣》和歌曲《大家来看灯》掌握的起来不是很困难。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记住内容,我们把所有歌词里面的花灯全部画在黑板上,用图片的方式增加孩子们的记忆。
下午我园还开展了“赏花灯、猜灯谜”活动,下午3点半活动在欢快喜庆的音乐声中准时开始,老师们把幼儿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挂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家长们争先恐后地到各班接走孩子,带着孩子一起看灯展、猜灯谜、领奖品。幼儿园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活动在老师、家长、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元宵庆祝活动,从开始我们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从研究方案开始,老师们就一起商讨,积极动脑,理念有了很大的更新。以往多以说教的方式让孩子来了解元宵节,而这次活动我们完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来了解元宵节,同时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他们和孩子一起制作花灯、赏花灯、猜灯谜,体现了家园共育是理念。孩子们感受到在幼儿园过元宵节的快乐,也学到了不少本领。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已有一定的不足,例如没有机会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元宵,还有些家长没有参与到我们的赏花灯活动中来,我们体会到在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推出更新和新颖的活动内容,创新各个活动形式,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篇二
丰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内容,进一步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园在为幼儿制定了一系列晨间体育活动。
首先,此次活动幼儿园领导非常重视。各个班组都能积极认真地组织活动。一是抓得早落得实。各班组就把活动纳入教师的备课中,每班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此项活动的开展;二是各班组教师都能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户外活动。
其次,我园活动形式多样将平时幼儿爱玩的游戏活动,音乐活动,及民间体育活动作为大的方向。让幼儿易懂,易学。例如小班活动主要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蛇形跳》《打保龄球》《跳积木》等。
中班活动主要创设孩子的探索空间,用一种材料可以多种玩法《玩圈》套圈,滚圈,跳圈,等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大班活动传统的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打鸡蛋黄》《踢口袋》《跳房子》等,孩子们百玩不厌,在游戏中奔跑,嬉戏,叫喊,尽情释放着他们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在进行体能训练和规则教育。
这些活动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真正以幼儿为主体,活动面向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参加集体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再次,我园活动内容新颖,利旧利废。这次活动各班级的老师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把身边可利用的各种废旧物品制成孩子们活动的器械,如饮料瓶、易拉罐等,还有的幼儿园一物多用将已有的活动器械重新改装又变成了另一种新的活动器械。
在幼儿自由操和器械操的音乐选择上教师们也独具创意,有的旋律激昂、有的欢快优美、有的轻快跳跃。
在队列队形的变换上也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特点。孩子们走成三角形、圆形、蛇形等等。
总之,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园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独特的魅力,增强了老师与孩子户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提高了本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篇三
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促进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园组织全园家长和幼儿开展了以“阳光欢笑亲子情”为主题的亲子运动会。
下午2点,全体家长和小朋友在幼儿园集合,大手牵小手,家长和小运动员们迎着春风、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了活动场地XX公园。活动以奏国歌全体人员唱国歌,幼儿行队礼,家长行注目礼拉开了序幕。武术体智能教练进行了《快乐歌谣》的律动展示,老师们的《浪漫樱花》律动展现了教师团队的风采,大班全体幼儿武术展示《中华武术》中班武术展示《嘿嘿哈哈》小班全体幼儿展示律动《螃蟹体操》赢得了家长们的阵阵掌声。游戏开始前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进行热身运动《中国功夫》。
紧接着是充满趣味性的亲子游戏,在亲子游戏中,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高高兴兴地参与;家长们人人返老还童、摩拳擦掌地要争取第一。场上时时爆发出快乐的笑声,场上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奋勇争先、努力拼搏,展示着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大家的欢呼声沸腾了整个运动场,团队的凝聚力也在此刻达到了顶点。
家长们纷纷表示,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教育意义深远;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参与集体活动,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与共鸣;愉悦的活动仿佛将自己又带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繁忙之余收获了一份久违的感动。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篇四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维护和确保幼儿园的稳定和发展,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日,幼儿园开展“防欺凌•创和谐”安全教育活动。
活动以“欺凌防范”为主题,利用家园联系栏、视频、公共群等平台,宣传防欺凌等相关知识,营造浓厚氛围,实现了环境熏陶渗透教育效果;教师利用PPT课件,对幼儿展开防欺凌防校园暴力主题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是以幼儿喜欢的动画与趣味情景相结合形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对孩子开展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各班级进行“防欺凌专题教育”,教育幼儿遇到欺凌大胆说“不”,并告诉老师和家长,教师针对孩子反映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欺凌事件发生。值班人员每日对幼儿园各班情况进行排查,主班老师每天对班级幼儿情况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本次安全教育活动中,小朋友们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参与老师的话题讨论,能够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分析问题,可以明辨是非,有自己的立场。
通过开展本次安全教育活动,孩子们充分认识到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增强了孩子们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广大幼儿远离校园欺凌,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利保障。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篇五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和我园的教学特色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形式好之一。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共开设了民间游戏区、编织区、美食区、印染区、服饰区、剪纸区、益智区、科发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结合幼儿园教学特色——民间游戏,挖掘农村资源,共同制作游戏器材。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绒线、纸板、草席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进行制作。幼儿对各自带来的游戏材料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开发了农村资源。
2、巧用区域活动器材,让幼儿人人参与各种活动。
民游器材种类繁多,如:民间游戏区器材有很多的品种,如:沙包、抽陀螺、滚铁圈、抬轿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龙船、踩高跷、抛绣球、推小车、风车、竹蜻蜓等近30个品种,但每班每种的数量较少,我们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分配,责任到班,每班负责管理5、6种,然后设计游戏方案和安排表,这样就可以让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民间游戏区设计了“旱龙船”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还能自己组织进行比赛;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同色的一双旱龙船”该成了“不同色的旱龙船”的游戏,如一只是绿色,一只是黄色,那么就可以按照颜色进行直观的喊口号进行游戏。游戏器材适当调节后,能力差的幼儿也有了很高的游戏兴趣。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篇六
触摸着冬日里最温暖的阳光,聆听着迎新年最快乐的笑声,我们蒙一班“庆元旦、迎新年亲子联欢会”在孩子们淘气、兴奋的笑声中,在家长们认可赞叹声和笑容中圆满的落下了帷幕。从活动前的认真准备,到活动中的紧张进行,最后反思活动的过程,真的是感想颇多。
活动前我们已经在细心的铺垫孩子们的工作了,用爱心和耐心传递着对他们的关爱和鼓励;联欢活动是老师们把自己的信心和能力展现给家长们的时机,让家长感觉到:孩子放到这里是放心的!
与以往的授课方式不同,此次活动紧紧围绕服务与家长,受益于孩子为宗旨,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教育为目标,把教育活动以“庆元旦亲子联欢会”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乐融融、亲情尽现,自然而和谐。
在本次演出过程中,老师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编排节目,充分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发挥,享受快乐。本次联欢会分两部分举行:幼儿节目展示和亲子同乐活动,感谢30多位家长积极的参与了我们的活动。早上8点家长们已经陆续到园,8:30家园联欢活动在孩子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正式拉开序幕.
一首新年祝福儿歌《新年娃娃多可爱》拉开了联欢会的序幕,充满童趣的舞蹈博得了家长热烈的掌声。清脆的歌声,欢快的笑声,扬溢在空气中。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开心的唱着,跳着。家庭才艺的展示也让家长们在充满着童真童趣的表演中,欣赏着自家宝宝的表现能力的同时,赞叹着别家宝宝的表演技巧。
表演唱《刷牙歌》、《别说我小》等体现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情景剧《帮助迷路的小花鸭》、《你帮我来梳梳头》等教育孩子从小要养成互相帮助、同情弱者的好思想;手语《感恩的心》、《夸夸我的亲人》,表达了爱的教育,感谢亲人、感谢朋友,用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片刻前还在嬉笑玩闹的孩子们一下子变得异常的投入。
那一刻,教室里显得那样的温馨和肃穆……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好玩的报纸》和《报纸时装秀》的表演,家长与孩子齐心协力赢比赛,不仅增进了浓浓亲情,还使他们懂得了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老师们不失时机的组织大家清理纸屑,整理卫生,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
幼儿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看着孩子脸上灿烂的微笑,家长和老师的心里是甜的。欢笑的时候总是感觉时间过得那么快。会后与家长朋友们沟通时,有家长感慨地说:这样的活动真好,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园里的表现。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篇七
美丽的环境需要共同营造,文明的行为需要点滴积累,为了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幼儿园围绕“节能降耗,保卫蓝天”环保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活动一:通过宣传栏的环保宣传,让小朋友们了解:“每位小朋友都是幼儿园里的一员,都有维护我们家园的义务和责任,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和我们共同呼吸,共同成长,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我们的好伙伴。”并倡导孩子们要保护环境,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活动二:各班开展环保主题班会。大、中班的孩子们通过观看图片、老师讲述、师幼互动的形式,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小班的小朋友们通过观看环保视频的形式,懂得了要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电,初步感知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中,大班的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清理校园周边的垃圾,利用自己的小小力量,来引领大家关注环境、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通过本次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了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深度开展。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篇八
孝敬长辈、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园积极开展活动,我们通过请爷爷奶奶同活动、民间艺术老人进课堂、我为奶奶唱支歌(跳个舞)等互动活动,让全体师生体会老人的社会价值,产生孝敬长辈、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情愫,教育幼儿懂得感恩,发扬和继承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一、开展亲老敬老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浓厚的亲老敬老氛围
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敬老月"活动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园长为副组长,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各班组以符合本班幼儿年龄段经验的活动展开,以多种形式向老人祝贺节日,努力营造亲老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1、园外悬挂宣传标语,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在园门口悬挂宣传[爱老从心开始,助老从小做起"的宣传标语,积极向家长宣传“尊老、敬老、爱老"。
2、深入开展<老年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关爱老人感恩成长”的宣传板报,将宣传内容辐射到社会。
3、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宣传《老年法》,把宣传《老年法》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相结合。
二、将爱老从心开始,助老从小做起"的主题内容渗透到各年龄班幼儿的教育活动中。
1、各班启动敬老月"主题教育活动,向幼儿宣传老人节",让幼儿从小懂得尊老、敬老、爱老。
2、各班在家园专栏,宣传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了解长辈照顾和培养晚辈的艰辛,教育幼儿懂得感恩并与幼儿一起以行动去关爱和帮助家庭中、生活周围的长辈。
3、各班通过让幼儿邀请爷爷奶奶进班、请民间老艺人参与手工制作等互动活动,让幼儿体会老人的社会价值,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习惯。
4、开展爱老敬老实践活动,通过为爷爷奶奶做一件事:讲一个故事、画一幅画、唱一首歌等互动活动,让老人感受来自孩子的爱心回报。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懂得了“索取"含义,更加领悟到了“回报"的珍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人间最美的情感,也是在真挚情感的感召下激发了孩子心中的善良与仁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体验、亲情体会的传递,更是一个祖孙情的沟通桥梁,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温馨,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此活动引导幼儿关心长辈、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进一步地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篇九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园全面开展了以“勤学修身,爱生乐教”为主题的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切实解决教师队伍在思想作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作以总结: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组织管理
我园在召开师德活动会议上强调了开展此次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了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并且把这一精神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中,使活动真正为教师服务,切实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状况关系到幼儿园教育工作状况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我园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活动中引导全体教师首先进行自查,并认真学习《教师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xx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风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内容,并做表率。
二、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经过全体教师认真的讨论和学习,大家清楚和深刻地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是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大事,是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充分讨论后大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我园要求每一位教师遵纪守法,依法执教,时刻做好表率。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篇十
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是我园保障幼儿健康的重要工作,为了切实落实上级部门下发的《关于开展20xx年铜山区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园积极开展幼儿园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广大师幼的食品安全意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逐一实施,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我园领导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首要位置,并及时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对如何开展食品安全宣传问题做了详细部署,要求教师要以实际事例向幼儿讲解“病从口入”的道理,杜绝传染病的发生,保证了全体幼儿的健康。
二、开展活动保证效果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我园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广泛开展以下活动:
1、在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中,各班利用家长园地、班级Q群、公共群、校训通等多种形式向幼儿及家长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科普知识和正确的饮食观念和食品安全观念。使他们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人人关心和支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2、各班利用教学活动、安全教育活动等形式向幼儿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如《腐烂食物禁止食用》、《认识事物包装上的标识》、《干净食物人人爱》、《他为什么肚子疼》、《食品安全我懂得》、《不乱吃垃圾食物》等活动,向幼儿宣传食品的安全知识。
3.组织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督察小组对食堂进行了专项食品安全卫生的检查工作。督查小组由园领导、工会主席、行政人员、保健教师、教师及保育员代表组成,督查小组对食堂工作台账记录、采购、储存、加工、留样、卫生环境、工作人员卫生、清洗消毒、食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食堂在消防方面还配备了充足的灭火器、燃气警报器、防盗门窗进行加固、更换。对于燃料方面力求环保、严把资质、确保安全。检查组成员认为我园食堂安全卫生工作规范细致,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同时指出食堂工作要再接再厉,对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为幼儿和职工创设一个健康、快乐、安全、舒适的环境而继续努力。
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食品安全科学认知水品和素养。在以后的幼儿园工作中,我园将把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持续下去,创新活动形式,扩大教育辐射范围,真正发挥校园安全教育作用,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使他们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孩子们在园一天的活动都是在老师的陪同下完成,面对一班的熊娃娃,老师们的压力可不小。为了保证孩子在园的安全及有条理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是前提,也从而使老师在快乐中工作。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常规要求; 不同班级区域创设不同。小班以娃娃家为主,主要培养孩子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大班幼儿以建构区为主,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及合作能力。2)将活动的常规要求落实到实处 ; 当孩子发生矛盾时,要及时阻止。让孩子明白,要大家都遵守活动规则,才能开心地玩。3)活动实践中逐步完善区域常规 ;老师要善于发现活动的细节问题,并思考区域活动与区域常规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学习,孩子是否愿意遵守区域活动及原因。4)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要根据孩子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好区域活动记录,分析原因,从而制定有效果的措施来引导孩子。总之,区域活动是孩子探索学习,快乐成长的途径之一,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想要开展好区域活动,每个老师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探究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为了使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已在各自校园内开展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创新型、挑战型的区域活动。但是在设置区域活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指导能力较弱、区域活动内各种器材的投放和准备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区域教学方面的研讨,积极改善区域活动方面的问题,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索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不单单是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还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是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能促使幼儿快乐成长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幼儿园里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给教师带来烦恼,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幼儿园大班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学生来说,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基本能够独立地在活动区域内自由的活动,也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地玩耍。与伙伴玩耍时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并且与伙伴分享,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教师指导能力较弱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向1或者2个区域进行重点指导,有一些区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教师只是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预设目标,因此忽略了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不能够在此时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解答。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成长要求,而且也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的教师认为,即便开展了区域活动,只是把它当成集体活动来进行,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有一些校园没有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区域的教材单一,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不给予指导,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指导能力弱,必须寻求对策。
2.区域活动各种器材的放置和准备不合理
学校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易的活动材料,不能好好利用自然物品和一些旧物品,使得活动器材单一,根本就不能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供需要,因此,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区域内有一些器材一放就是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是一两个学期,有的甚至没有变化。还有些器材的投放位置忽视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乐趣,没有新鲜感,因此没有起到区域活动本该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对策
1.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主要以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依据。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有倾向性地向他们展示新的教学用品。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学生先了解教学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学生进入该活动之前,可以先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他们展示教学用品的制作方法,使他们自由的发挥,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观察活动内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若是在区域活动中呈现的问题,要立即给予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教师要重点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及时给予解决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
2.区域活动器材的合理放置
区域器材本身就能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形成活动目的.,例如,算盘、图书、拼图等,教师可以提供记录的材料,让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供放大镜,让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实践,快乐地与大自然接触;还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就能学习统计,更能深入地了解操作。
区域的创建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个人特点,比如有的学生缺乏一些经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区域设置不能太多,通常器材的投放应该要集中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器材的投放适量增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激起他们的乐趣;还有的学生说话能力较强,聪明伶俐,教师不单单要增加器材的数量,而且放置的器材应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每学期初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了解他们的能力。在此方面上,教师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器材,尽可能让教学用品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上。
总之而言,区域活动的展开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活动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发展和成长,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带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这一阶段中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区域活动正好符合了幼儿的这一特点。它向幼儿展现了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自由选择活动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学习特点和愿望的活动。活动区正是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下面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的文章都是由我精心为您准备并且统一整理的,希望对您有帮助。
篇一:
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将教育评价与幼儿的教育、幼儿的发展,协调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把终结性的评价变为过程性的评价,将统一、定期、标准化的评价变为个人化、发展性的评价,促使教师将视角从关注结果转为关注每一个孩子是怎样发展的,从而真正地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促进其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
区域活动的幼儿评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区域活动中幼儿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幼儿评价提供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的兴趣基础如何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但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老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集体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只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积极探索。
二、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己选择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天下午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 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三、幼儿的参与情况
评价幼儿的参与情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择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择区域活动;做出选择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可以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就会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后的成果很关注,通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己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四、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领导者,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老师提供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己伙伴商量一起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他人、社会关系(权威、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可以通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六、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保持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看书——收书。总之,幼儿对区域规则的遵守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必要的。
篇二:
我的体会就是教师要做有心的观察者,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不同水平等,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并进行有效地关注,不断调整活动区的环境材料,从而促进幼儿可持续性发展。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创设活动区
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要窄和贫乏,但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有趣内容尤为好奇,且常常对物体发出的各种声音感兴趣。我们观察到,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常喜欢拿起体育区的响罐,轻轻得摇着,倾听响罐发出的声音,乐在其中,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既然孩子这么喜欢摇响罐,那何不如就提供响罐让幼儿探索呢?但如何通过响罐这一契机,真正让幼儿动起来,促进幼儿持续性的探索。于是我们根据小班
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创设了探索区“摇摇乐”,具体做法是将八宝粥的铁罐包装成小动物的家,并提供各种材料如棉花团、小石头、小铃铛、黄豆等。幼儿入区后先做“摇摇乐”(自选喜欢的铁罐,打开盖子,装入材料,再盖上盖子)而后玩摇摇乐。幼儿在多次充分地与罐子、材料相互作用,一次次的操作、探索,终于发现了不同材料及不同数量与响罐发出声响的关系,这种生活化、有趣的操作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关注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提供具备层次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属于个别活动的形式,它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活动中孩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活动材料,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多,并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机会,使同伴了解他,也使他了解同伴。在相互了解的过程来了解自己,产生自信心,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在同一种活动区域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而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幼儿都能得到较好发展。
例如:“建构区”里单为小班幼儿准备的材料就应有许多种。如雪花插塑,适应与年龄较小,手部动作欠准确、灵活的孩子使用与活动;如智高乐插塑适用与身体素质较好的幼儿使用,因为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各关节的活动较为灵活,拼插难度较大的插塑对他们是个较好的挑战。
又如:在益智区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12块甚至是15块的拼图,而能力弱的幼儿就选择比较容易的,如6块、8块的拼图。这样能使大部分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更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三、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提供生活化的材料。
在活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老师从自己的经验、感受出发选择活动区内容,造成老师费了力,幼儿不感兴趣的现象。其实小班幼儿活动范围 窄,往往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对家中一些常用的物品感兴趣。所以教师选择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用孩子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
如小班幼儿喜欢摆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区域活动的设置要偏重于游戏情节,活动材料的选择要生活化。如“给孔雀添羽毛”、“毛毛虫长毛了”(请幼儿用塑料衣夹给动物轮廓夹夹子)、“装豆子”、“切萝卜”、“拧瓶盖”等,内容都是幼儿平时生活最熟悉的,活动中所需的玩具、材料都是幼儿家中带来的,妈妈天天在用的,面对自己带来的物品,幼儿有亲切感,从而促进更大胆地探索、发现。
四、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提供隐含指导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活动,因而这时隐性指导就远比显形指导来得重要。这时老师就要积极有效地关注幼儿,预计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在制作投放材料的时候就要下一定的工夫。使幼儿一旦接触到这个材料,就能懂得材料的玩法、规则,指引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并不断地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应能不断促进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在“娱乐区”中,我们制作了“摇晃下降玩具”,这个玩具不仅仅让幼儿双手协调地转换位置进行翻转娱乐。在设计的时候,我们提供的绳子也各不相同,有光滑的皮筋、毛茸茸的毛线、装订线等,幼儿在与不同绳子的充分互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关注、疑问“为什么这个玩具滑得快,这个玩具很难滑”,而后逐渐感受到绳子光滑、粗糙与下滑速度的关系。
五、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有机地整合各领域间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虽然进行相对的划分领域,但应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各领域内部及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其他活动目标相联系。当然,这种联系必须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勉强的,是本质的而非形成的。例:在“美工区”——新年礼物设计的还是比较巧妙的。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为孩子创设新年墙,请幼儿为“新年老爷爷”送礼物。这其中幼儿除了要利用撕、粘贴等美工技能撕贴礼物外,还得根据礼物名称对礼物进行分类,而后,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墙面已有的礼物轮廓进行一一对应的粘贴,从而复习了数学中一一对应的物体关系。
六、关注幼儿的活动需要,及时调整环境。
幼儿是不断在发展的,随之相关的环境也应及时根据幼儿的发展进行调整,应不断为
幼儿提供可促进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教师应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时,认真地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我们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与自己的活动方式及方法,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已满足幼儿的需要。如发现活动中的内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即应投入新的材料,加强操作的难度,重新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美工区“贴脸谱”中我们发现孩子很快地掌握了选择五官摆在相应的位置上这一个技能,有几个孩子还跃跃欲试提出想用彩笔来画生气、开心的五官。我们欣然同意,还鼓励别的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五官。后来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有的幼儿选择现成的五官贴上,有的自己画上生气的、开心的五官,还有的用橡皮泥塑造了棱角分明的立体五官。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浅谈如何探究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全面、启蒙性的,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去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主题探索活动中,根据我园执教小班的情况,只要把握好研究性学习的五个主要特征:研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和开放性,就会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一、主题的选择目前,在很多幼儿园中存在着各种课程模式:方案课程、生长课程、整合课程、综合课程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在设计思路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主题’建构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我们应该注意主题的选择,主题式课程可以为幼儿和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但不同的课程设计者因价值观的差异,会有不同的选择倾向。因此,明确教育价值观是主题选择方向的首要任务。如: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很少,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幼儿园。因而我园将“我爱幼儿园”定为第一个主题。我们逐步将孩子们的活动“幼儿园里朋友多”,引入“你喜欢上幼儿园吗?”从而让幼儿对幼儿园、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只有这种适合幼儿理解的小主题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二、注重主题活动过程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家长的互动参与。如:发现幼儿很喜欢玩玩具。抓好孩子这方面的爱好,通过大家的讨论,决定开展“我喜欢的玩具”这一主题,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去探讨各种玩具的玩法,学习如何友好地、安全地玩等方面的内容,为了顺利进入主题,家长积极配合工作,为幼儿准备玩具实物或图片资料。孩子们兴趣浓厚的介绍自己的玩具,向小朋友提出“大家共享玩具”互相交换,可以玩更多的玩具。利用幼儿现有作画的水平,把心目中玩具的样子画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剪纸、涂浆糊、粘贴等技能操作,结合主题装饰活动室。他们认识到各种玩具的玩法和性能,发挥小朋友的团结合作精神。“玩具”这个主题在幼儿身边产生,开展期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采取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也切实参与幼儿园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幼儿才真正能在玩中学到知识。三、创设的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应充分体现活动性特征和需要,使环境的空间、设备设施、活动材料以及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发现、创造等活动。让我们的墙壁能“开口说话”,让环境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变化。在进行“春天来了”这个主题,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剪纸、粘贴、撕、涂等的技能操作,我们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直观、鲜明的印象,引发他们的探求兴趣和想象能力,创造力。让幼儿准备一些种子,杯子做“种子发芽”的小实验,组织幼儿观察:哪些种子发芽?哪些种子长得快?亲自合作给种子做好生长记录,使他们对种子的生长过程进一步深入了解。利用图书、录象、VCD碟片等,进一步向孩子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使他们逐渐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继续设置环境,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通过活动方式的改变,把握好主题的选择宜小不宜大,持续时间以幼儿兴趣为主,注重探索活动的过程和多边互动参与,加强环境创设的直观性等各方面原则,使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主动探索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学习热情得到培养。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释义: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
亲近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能从大自然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对幼儿体魄、人格、观察力、想象力、审美力等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亲自然情感培养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幼儿喜欢、热爱大自然,并由此产生与大自然的亲近之感。对于幼儿而言,如果事实是知识和智慧产生的种子,那么情感和印象就是种子发芽需要的肥沃土壤,幼儿的早期成长正是为这片土壤做准备。一旦唤起某种情感一对美、对新事物和未知的兴奋、同情、痛苦、尊敬和爱,他们就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幼儿的天性是尽情地玩耍和探究,而大自然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物种为幼儿提供了肆意奔跑、自由游戏的场地和探究发现的对象。柔软的草地为幼儿的奔跑、跳跃提供了天然的保护;一片树叶、一根枯枝、一个果实、一块石子都能被幼儿视若珍宝,他们积极进行观察,并把这些物品作为游戏的玩具、道具;发现土里的蚯蚓,观察蜗牛伸缩的触角,追随蚂蚁搬家,都能带给幼儿惊喜,并使其产生与同伴一起分享惊喜的情感。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有主题的。所谓主题,就是教育活动围绕着某一中心(主题)来展开。主题就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根本所在。无论是高结构化活动还是低结构化活动,其主题都是活动的中心。没有主题的教育活动只能是松散的、无序的、零碎的、无效的活动。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首先就是确定活动的主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题是丰富多样的,既有来自于儿童生活的,也有来自于社会文化的,还有来自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但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题主要是以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兴趣为源泉,教师在明确主题时,要以儿童的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将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与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题,这样才能适应幼儿活动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主题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来源。
1.预设的主题
预设的主题是指教师按照课程计划预先设置和安排教育活动主题,从而系统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高结构化教育活动往往都是预设的主题。其特点是:
(1)预设主题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控制性,便于教师组织和指导;
(2)预设主题的教育活动往往具有高结构性,有助于系统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3)基于上述2点,预设主题有时会脱离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远离儿童的生活,难以适应儿童的个性要求。
2.生成的主题
所谓生成的主题是指在儿童在生活、游戏和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产生的活动主题。其特点是:
(1)生成性主题是自发产生的,没有系统性和计划性,甚至没有相互联系;
(2)生成性主题多数是儿童自主产生的,所以是儿童需要和感兴趣的主题,也是最具个性化的主题;
(3)生成性主题不是都具有教育活动的价值,这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课程价值的考查与筛选。
幼儿园教育活动主题可以来自于日常教学时,针对日常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另外也可以从网络上收集教育素材。
1.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布置活动的需要(2)教师要指程度(5)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整合性、生活性、趣味导幼儿的环境布置活动(3)教能力(6)幼儿的学习习惯 性、动态性。 师可引导幼儿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