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气象气候类的杂志

气象气候类的杂志

发布时间:

气象气候类的杂志

<气象软科学>2004年以来,全文下载

杂志?中国气象报 风云气象网页方面的有还有气象电视台已经开通

核心期刊:气象学报、大气科学、热带气象学报、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气象、气象科技、气象科学、气候与环境研究等报纸:中国气象报

我只知气候变化研究快报这本期刊,是本“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是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气候变化相关领域论文。

气象杂志

<气象软科学>2004年以来,全文下载

你好,无法在新闻部门查到《宁夏气象》刊物。你说的杂志可能是假刊,或者内部刊物。具体情况具体交流吧。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请及时采纳,也是一份鼓励吧。

核心期刊:气象学报、大气科学、热带气象学报、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气象、气象科技、气象科学、气候与环境研究等报纸:中国气象报

杂志?中国气象报 风云气象网页方面的有还有气象电视台已经开通

气候学杂志

南极的冰多。

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 “英国南极勘探小组”成员16日说,2002年南极拉森-B冰架的崩裂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后果,“这是人类第一次证实拉森—B冰架崩裂这一物理过程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来自英国和比利时的科学家在《气候学》杂志上撰文说,他们已经找到直接证据,证明温室气体除了导致全球变暖外,还稀释了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加剧了该区域的风速,不断加强的风顺时针旋转在南极洲的海洋上空。 南极半岛的冰川链以往主要是由位于它东部的拉森冰架所保护,不受暖风的威胁。“但如果西风带不断加强且次数增多的话,温暖的空气就会突破高山的障碍,直接威胁到冰川的安全。”“英国南极勘探小组”的成员约翰·金说。 拉森-B冰架位于南极半岛北部,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冰层厚度将近200米 200多年来,人们在南极的探险和考察中,付出了无数的代价,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可喜的研究成果,初步揭开了这块神秘大陆的面纱。 南极大陆上的积雪,终年不化,积雪逐年增厚,便逐步压缩为冰体,覆盖着南极大陆,叫南极冰盖。南极冰盖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盖,冰盖表面呈盾形或饼状,中间高,四周低,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平均高度约海拔2000米,最高点海拔为4200米,最大厚度为4645米,体积约2400万立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和淡水库。近年,南极冰盖正在缩小,据卫星探测显示,70年代以来,南极冰盖已经缩小了平方公里。如果这些冰体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可能上升60米,地球的陆地面积将有2000万平方公里被沧海淹没。南极冰盖的冰温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冰层10米深处的冰温与当地的年平均气温一致,10米以下冰温受地热的影响,随着深度而升高。在冰温接近0℃和冰盖本身的巨大压力下,冰体自冰盖中心向四周缓慢流动(每年流动1~10米,最多不过几十米至百余米)。当冰体流到冰盖边缘进入低谷时,便分散成一条条的山谷冰川。山谷冰川中有一条叫兰姆伯特的冰川,长50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冰川。南极大陆是由东、西南极洲组成,如果把冰盖全部揭开,东南极洲是一个较完整的平原,而西南极洲是由许多大小岛屿组成的弧形群岛。在东、西南极洲之间,有一条南极大陆最大的山脉,叫南极横断山脉,全长3000多公里,只有3000米至4500米高的山峰,突兀在冰盖之上,称之为冰原石山,气势十分宏伟。 南极大陆冰盖的表面,终年积雪不化,景色十分单调,但在冰盖的前缘,却是另外一种景象。这里有秀丽壮观的冰瀑布和奇异多姿的冰洞。冰瀑布从冰川陡崖上悬挂而下,犹如洁白的玉带。冰洞内滴水凝成的各种冰体。琳琅满目,婀娜多姿,有在洞顶倒挂着的,如冰笋、冰柱等。在斜阳照射下,银光耀眼,真像一个水晶宫。 冰盖的外围是冰架,冰架是浮在海上的陆缘冰,表面非常平坦。南极冰架是最大的冰架,总面积达158万平方公里,其中著名的罗斯海冰架,面积为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法国。 冰架前缘的冰体分离出去,成为海洋上漂流的冰山。 南大洋上漂浮的冰山,大约有22万座,多数冰山长几百米至30~40公里,厚100~200米,其中已知最大的冰山长333公里,宽16公里。冰山外貌各殊,有的像平台,有的似金字塔,有的像巨轮……。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最近,瑞典海洋学家查尔·柏德逊,还有国际航运公司的不少船员,在南极洲一带的海面上,发现了许多“雕刻”成各种动物形态,如海豚、鱼、狮子、天鹅等的巨型冰山,在海上四处漂浮。这些动物造型的“冰雕”,栩栩如生,“雕刻”得也十分精致,就连眼睫毛、小狮子的爪也清晰可见。“冰雕”有数十米高,有些足有千万吨重。柏德逊说,有些“冰雕”绝非人手能雕凿出来的。更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些“冰雕”的上空,还同时出现彩虹似的光芒,不管是白天或夜晚,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些“冰雕”的来历和神奇的光彩,目前正在探查中。 在长期漂流过程中,冰山不断受到风吹、水淋和海水的融蚀,体积逐步变小,直至消失。冰山的平均寿命一般只有13年。据说,每年从南极冰盖分离出来的冰山体积大约有1200立方公里。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淡水资源,如果把这些冰山的10%加以利用,也足以浇灌1000万公顷的农田,或供应5亿人口城市的用水。 据美国科学工作者研究,在相当于1908年6月的浮冰冰层里,发现了铱、镍、钴含量极其丰富的金属球粒,直径为1毫米左右。据分析,这些金属物质,是同年同月在西伯利亚中部通古斯卡大爆炸的残粒,随着高空气流,从西伯利亚飘落到南极地区,被冻结在浮冰之中。对这些金属颗粒进行鉴定之后,推测当时在通古斯卡地面上大爆炸的是一个直径至少为160米的外星物体,从而揭示了这次大爆炸之谜。 南极大陆有95%的地区被终年不化的冰雪所覆盖,只有5%的地方有岩石出露,叫做无冰盖区,南极考察人员通常把这些无冰盖区称为南极的“绿洲”或“绿岛”。其实,这只是一种爱称而已。南极的“绿洲”位于大陆的边缘地带,总面积约有10400平方公里,其中以麦克默多“绿洲”为最大。“绿洲”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地方,暖季里有1~4个月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寒季的月平均气温都在0℃~15℃之间。尤其在南极半岛,降水较多,气温较高,光照时间较长,植物生长较好,是南极大陆最好的“绿洲”,人们称它为“绿岛”。不过这里天气变化很大,常常是早晨浓雾迷漫,随后云消雾散,晴空万里;中午低云压境,午后雪花纷飞;一到傍晚便狂风大作,暴风雪顷刻来临。但是,这种风云莫测、瞬息万变的地方,在每年暖季,居然还接待不少勇敢的旅游者! 这里的植物种类十分单调,除了三种像茅草一样的禾本科和一种石竹科的开花植物外,其他就只有地衣、苔藓和藻类植物了。南极大陆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植物生长非常缓慢,如果遭受破坏,长期不得恢复。地衣是南极大陆分布最广最重要的植物,生长速度极慢,但它的生命力极强,存放了15年的地衣,遇水以后还能复活,所以它的年龄可以很大。据说,南极地区直径才十几厘米的地衣,年龄已超过5000年,成为目前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植物。此外,南极还有40多种昆虫,其中最多的是无翼蚊

《国际气候学杂志》通过发表研究论文、对进展的主要评论以及对新书和报告的评论,跨越了气候学整个不断扩大的领域。它的主要作用是报道和促进气候学的研究。该杂志包括全球和区域气候研究、地方和微气候调查、长期预测气候变化(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将气候知识应用于广泛的人类活动。

气象知识杂志

立冬立冬时值公历的11月7日前后。立冬单从字面上可解疆为:“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民间习惯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谚语说“立冬晴,一冬凌(严寒意)”, “立冬阴,一冬温(暖冬)”,古人在立冬看气象,卜一冬的冷暖。立冬之时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黎民。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雨,立冬若遇西北风,定主来年五谷丰。小雪小雪时值公历的11月22日前后。此时因气温急剧下降而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就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如果是小论文可以投到《气象知识》去

有天气预报员曾说,强对流天气在所有的天气类型中是最难预报的。此话初听似乎有些夸张,而事实确实如此。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目前天气预报中的一个大难题,世界各国都没有成熟的预报方法,准确地把强对流天气出现的落区和时间预报出来。概括来说,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因为龙卷风尺度太小。龙卷风影响范围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有时甚至按照百米计量。而气象台站目前还不能每隔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就布设一个,这就像“大网捕小鱼”,难免会有疏漏。这类“漏网之鱼”更容易让人产生天气预报不准的感慨。

其次是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生命周期很短。像龙卷风、下击暴流、飑线等天气,往往生成很突然,对某一地区的影响时间也相对较短,“生命史”只有十几分钟到个把小时,有的甚至是分分钟的事儿,不像台风从生成到消亡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要提前24小时或是48小时预报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也就非常困难了。

不同的天气、气候现象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图片来源:《气象知识》杂志)

再次是龙卷风的形成大气条件很复杂。我们知道,天气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正如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对天气系统的解释: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即初始条件“差之毫厘”,未来的天气结果就可能“谬以千里”。何况龙卷风的生成和发展需要衡量综合大气条件,而这些条件往往是难以预料、不确切的,再加上不同地区之间各不相同的地形因素,更进一步增加了预报预测难度。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龙卷风等极端性天气事件频发,如今年广东汕头、海南文昌、江苏盐城等地出现龙卷风,同时也增大了天气预报的难度。目前我国对于上述极端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还不足,尚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图片来自网络)

此次盐城龙卷风的成因是什么?

据中央气象台分析,22日至23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其西侧低层有南亚季风和南海季风汇合北上,向江苏北部地区持续输送水汽和热量;与此同时,东北冷涡后部一股较强的冷空气南下,并逐渐影响江苏北部。受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苏皖北部大气层结不稳定状态持续增强。至23日午后,江苏中北部附近地区汇聚了大量的水汽,大气层结极度不稳定,在这些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有利条件下,出现了强风、暴雨和冰雹天气。

中国龙卷风的多发地在哪里?

龙卷风主要“出没”在中纬度地区,如北美、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地每年都会出现龙卷风。其中美国是龙卷风出现最多的国家,并且一般强度较大,被称为“龙卷风之乡”。

(图片来自中国天气网)

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市)都有龙卷风的踪迹,但以东部平原地区为多,主要发生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及山东、湖北、广东等省(直辖市)。统计资料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龙卷风的重灾区。而其中又以江苏盐城等地强龙卷最为频繁,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地势低洼平坦,土壤分布不均,江河湖泊水网交织,又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易积聚不稳定能量,在合适的动力条件下,极易导致大气对流强烈发展,有助于龙卷风形成。

龙卷风来了我们应该如何避险?

气象部门在强对流天气来临时会发布预警,所以在恶劣天气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信息。在暴风雨天气,如果从室内向外望去,天空很阴沉,云看上去似乎略带绿色或者看到云块主体下方有云旋转,就说明龙卷风快要到了。这时就必须采取行动了。

在家里

应及时召集家人躲到较为安全的地方,如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地面上所有建筑物此时都不是安全躲避的场所。

在户外

当龙卷风正在靠近时,应迅速朝龙卷风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跑动,实在来不及躲藏时要采取最安全的姿势,即跪下来,蜷伏在地上,全力前倾并将双手放于脑后,但要尽量远离大树、电线杆、广告牌、围墙等,以免被砸、被压或发生触电事故。

在汽车上

不要试图跑在龙卷风前面。要及时下车,到附近地势最低的地方,脸朝下趴在地上,手放脑后。汽车本身没有防御龙卷风能力,一旦汽车和人同时被龙卷风卷起,你可能会因此丢掉性命。

中学生?投稿气象论文?最多是气象科普吧?气象学专业大学要学四年,毕业以后工作一段时间才能写出象样子的气象论文,你一初中的,要写气象的论文?你学过下面这些书吗?《气象学》《高等气象学》《能量学》《流体力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天气学分析》《概率统计》《电磁学》《牛顿力学》《经典力学》《雷达气象学》《卫星云图的识别》《大学物理》《高等数学》123册 等等近20多本专业性较强的书籍这些是写气象论文的基础,你对气象感兴趣的好事,而你现在该做的是保持兴趣,然后考个比一本高个30到50分的成绩,再去读〈大气科学〉专业四到六年,之后你自然就知道气象论文的投稿地址了。你如果现在投稿,最多能投 〈气象知识〉〈气象科普〉等小杂志,人切不可好高骛远,气象方面的东西,有严格的理论基础,一句话在外行看来没有什么,可往往简单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就会让内涵笑话了,没有基础,你根本发不了科普气象知识,更别提什么 气象论文了。气象论文可以发在《SCI》,一篇论文可以拿博士学位,要全英文,而且你在的学校会奖励你超过两万的奖金!气象论文,岂是儿戏! 也许对你批评严厉了些,先教你论文的格式,有兴趣是好事情,欢迎几加入气象大家庭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

广西气象杂志

可能是你孩子比较敏感

你可以登录“中国天气网”,其中在“省级站”中有广西。

在“广西天气”中,各个栏目,还有广西各地的天气预报。

(1)气候对人的健康和情绪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知道气候对某些疾病是有影响的,如关节炎、心脏病。气候也会使人心情烦躁。因此,人们应该掌握这些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心情烦躁时注意克制,有病的人要注意防护。 (2)湿度对人的影响:下雨天会使人情绪低落,当然,这种不好的情绪有些是因为社会因素。但研究表明,在湿气重的日子里,有较多的人会得忧郁症;阴天和下雨前的低气压会使学龄儿童坐立不安。 (3)阳光对人的影响:阳光对情绪确有益处,尤其是在冬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会更乐于帮助别人并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但夏季的暑热晴天例外。 (4)干燥的热风与情绪不佳有何关系:在许多国家,如美国、瑞士和以色列,这种干热的风会增多精神失常现象。人们的办事效率会降低,反应迟钝并容易发怒。我们认为这是因为这种风减少了空气中的负离子,负离子对人是好处的,它们可以改善人的脑功能,提高情绪;而正电子却有相反的作用。有些调查表明,暴雨前人们会异常活跃和兴奋。我们认为这又是跟空气中带电粒子变化有关,雷电可以增加大气中的负离子,负离子使人欢快。 (5)大气压的影响:大气压的变化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当大气压发生变化时,人体内的腔窝扩大,如:气压下降会使窦发生毛病,产生窦炎和窦膨胀;气压升高对人关节有很大影响;气压降低还会使人焦躁不安。 (6)极冷极热气候对心脏病人的影响:极度的温度,尤其是非常寒冷的天气会使人的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冬季里死于心脏病的人会比其它季节要多。因为气温非常低时,血液从皮肤流入体内,心脏要用力拍压血液以保持身体温暖。所以,寒冷的气候某些费力的活动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另一心脏病人死亡高峰是在夏天,暑热使心脏跳动加剧,使人排汗增加,并使血压升高。极冷和极热的气候会使人的免疫系统负担过重,从而削弱人体的抵抗力。热天会使人极容易染上疟疾之类的传染病。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在冬天很常见,这是因为低温消弱了人体的抵抗力。 (7)什么人对气候特别敏感:少数人对气候特别敏感,但这些人对环境问题如噪音的污染也是敏感的。比较起来,老年人比年轻人对气候更为敏感,这是因为年纪大的人心血管系统衰弱。体重也一样,体胖的人在热天觉得很不好过,但体瘦的人在冷天也觉得够呛。在实验中,男人和女人对气候的反应几乎一样。 (8)空调器和干燥器的影响:这些设备造成人造室内气候使人避免极冷极热和极湿气候的影响,这是好的。但空调器吸收了空气中的负离子,这对大脑功能和情绪有不利的影响。空调器会产生大量的阳离子,在这样的空气中呆八小时会引起头痛。以往我们认为室内发生的头痛是因为一氧化碳,但现在研究证明阳离子增多也是原因之一。 在实验中,用离子发生器生产负离子可以提高办公人员的情绪。负离子空气对人的情绪很有好处。人们喜欢到山区去旅行的原因之一,是那儿的空气有大量的负离子。 (9)气候对睡眠的影响:怕热的人在暑天是难以入睡的。睡眠研究实验发现:当气压高于或低于正常时,人们就感到困倦,其道理如何还待研究。 (10)什么气候对身心健康是最理想的:气温在21℃上下,最好能有些微风和不太强的阳光。 人体是准恒温的,为保持体温不变,就要不断向外界排出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使皮肤温度高于外界温度。当气温接近皮肤温度时,散热就不畅,会产生不适感,这时人体会增加汗液,用蒸发散热形式释放热量。据研究认为,一般气温为30—32℃、相对湿度为85%或气温为38℃、相对湿度为50%或气温为40℃、相对湿度为30%左右时,人的体温调解能力就会发生困难,以致中暑。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有一种名叫松果腺体的物质,会随天气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人的情绪状态。松果腺体对太阳光非常敏感,当遇上阳光明媚的晴好天气时,充足的阳光会使之受到很大抑制,而激发亢奋作用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的浓度会相对增加,使人的情绪比较活跃和振奋。反之,如果整天是阴沉沉的天气,由于太阳光不足,会使松果腺体的数量明显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的浓度就会相对减少,使人的情绪状态欠佳,显得萎靡不振。如果遇到持续性的阴雨天气,人常常表现得十分懒散、烦躁和无精打采。——资料来源:《天气状况与人的情绪》,作者唐奇开,刊于《广西气象》2000年第2期,第14页。

  • 索引序列
  • 气象气候类的杂志
  • 气象杂志
  • 气候学杂志
  • 气象知识杂志
  • 广西气象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