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适合经典诵读的文章

适合经典诵读的文章

发布时间:

适合经典诵读的文章

适合朗读的经典文章如下:

年年春天,紫荆开花的时候,绯红的花,是绛色的蝴蝶;雪白的花,是玉色的蝴蝶。去年春天,我卧病在床。窗外,绯红、雪白的蝴蝶,依然熙熙攘攘地挤满紫荆枝头;窗内,久染沉疴的我,感到了春的寂寞。

这时候,她,一个平日沉默寡言、与我过从不多的友人,每日从紫荆树下为我携来红白相映的蝴蝶,插在蓄了清水的“碧螺春”瓶上。那一抹春色,叫人想起了许多敢于战胜严冬的不屈的生命。我,从中悟得了生趣,拾得了生机。

今年春天,紫荆花又盛开了。绯红、雪白的蝴蝶,一如住年地成群结队飞逐在大街小巷。一个晨曦映窗的黎明,身心俱健的我,轻轻地来到紫荆花前,挑了一只带露的白蝴蝶,一只含笑的红蝴蝶,送给他——那沉默而温存的友人。这样的礼物也许太小,但我想,它会化作绵绵的幽梦,娓娓的诗句;会化作片片彩霞,给友的心房披上遮风挡雨的霓裳雨衣。

你常常被一根竹子摇醒,风把梦从竹枝上扫落,似残露一滴。这是竹叶子的梦,还是你的梦呢?露宿街头的打工仔乔迁之喜,打到了这片竹林。这里没有市声喧器,没有子夜车轧破梦的幽深。风与竹叶簌簌的私语,如细雨沙沙,又引来乡悉的回声:竹林滴水,一个小男孩仰起瘦瘦的脸,承受清凉水珠,解渴的一粒。

是你告诉:家乡的山楂树全被砍去,不值钱的山楂果,一盏盏酸味的红灯笼,全被砍去。“我也是一枚,山楂果呢。”你说,脸上荡出了酸味的笑意。无人问津。小民工蹲在马路的边角,两手空空。守望着车如流水,淌过的人潮,自晨至暮。有谁投过来探询的一瞥?

一千片竹叶之间,烟雾迷蒙。一千片竹叶上面,泪水滚动。坠落了一颗,停在你抖颤的嘴角边了。这是竹叶子的泪,还是你的泪呢?把它擦干,站起来,拍拍身上尘土,你还要上班呢”去呢。“没有活儿干的活称,比干活还累。”你说,脸上露出了酸味的笑容。

适合朗诵的优美散文如下。散文类:敖红亮的《学会感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春》;鲁迅的《雪》;快乐的漂泊的《女人如花》;梅亭映雪《点燃一盏心灯》、《清淡的女人》、《岳阳楼记》、《满江红》、《海燕》、《感悟清明》、《别》、《淡淡兰香》、《一个人上路》、《悼念一棵枫树》、《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大漠深处的胡杨》、《雪乡》、《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灵魂朝拜的天堂》、《蜀道难》、《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沉静中的流年》、《海棠花祭》、《无题》、《尚湖寻梦》、《等我们老的时候》、《我眷恋这土地》、《一朵微笑》、《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和《冬之韵》。诗歌类:余光中的《乡愁》;席慕蓉的《乡愁》;敖红亮的《乡愁》;北石的《乡愁》;

在朗诵过程中,如果朗诵者能抓住内心视像,让它统领语言、带动表达,就能有效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适合朗诵的 文章 ,希望大家喜欢。适合朗诵的文章:纸船——寄母亲(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在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适合朗诵的文章:春雨 我爱春雨,它带着清新,带着甜蜜,像千万条银丝,仿佛在山腰;又带着多少希望和生机,如雾如尘地飘散在田野,把远处的景物笼罩在一层轻纱里。 抬着脚,踩在湿漉漉的田埂;仰着脸,接收雨丝的爱抚;伸出手,捧出上天的馈赠……啊,我爱春雨是由于她滋润着山川大地,染绿了瑟缩的枝条,唤醒了冬眠的枯草;她把甘甜的乳汁洒向大地,默默的渗入泥土,孕育着新的生命。 我爱春雨,更爱具有春雨精神的人。啊,我们的老师,就是像春雨那样,用无声的爱滋润着棵棵幼苗,开启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她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丝不苟,忘记了疲倦,忘记了疾病,她们的路艰难而神圣,不管土地多么贫瘠,她们始终像春雨那样绵绵地洒落着,滋润着…… 啊,我爱春雨,我更爱具有春雨精神的老师,我想,人在世上,都应该像春雨一样心甘情愿地为大地奉献出一切。 适合朗诵的文章:寒号鸟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枝,就忙着垒巢,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飞出去玩,累了回来睡觉。喜鹊说:“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暖和,正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崖缝里冷得厉害,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说:“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烘烘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回答说:“傻喜鹊,真啰嗦,太阳暖和,得过且过。” 寒冬腊月 大雪 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那样狂吼,河里的水结了冰,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就在这严寒的夜里,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发出最后的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亮了,太阳普照大地。喜鹊在枝头呼唤邻居寒号鸟。可怜的寒号鸟在半夜里冻死了。 适合朗诵的文章:桂林山水(节选)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适合朗诵的文章:杯子里的小水珠 我是杯子里的一滴水,昨天晚上,我一夜没合眼。我直接在杯子里呆够了,无论什么时间,我总是哪也不能去,好象被惩罚了一样,更像是一只井底之蛙,每天都傻傻地呆在井里,我多么想和小豆子一样看看外面的世界呀! 清晨,一个活泼乱跳的小男孩跑过来,把水杯拿起来,打开盖,准备要倒水,我就大喊道:“快点!快点!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要是被耽误了,咱们就会被永远关在这儿!”伙伴们什么也不顾,拼命地往前跑,哪怕是被踩到了小腿也管不得了。“哗啦……”我们像瀑布一样直冲而下,跳到了桌子上、地面上。我们激动的心摇摇摆摆,活像一只小羊羔儿的尾巴。我们得到自由了! 这时,小男孩把纸往我们群中一摆,我们全被吸到了上面。我们非常高兴,欢呼着、尖叫着:“哇!我们能看到天空喽!”然后,我们随着纸来到了垃圾箱。最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天空。 适合朗诵的文章:我与童话有个美丽的约会 在我的记忆的童话中,有会魔法的精灵、邪恶的巫师、可爱的小人鱼、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灰姑娘,还有英俊的王子,以及宫殿、城堡、小黑屋……一直陪着我 唱歌 、跳舞。 我与安徒生谈过话,和格林兄弟握过手,他们的经历深深地吸引了我。小小的时候,我是伴随着她们的结局入睡的,睡得很甜很香。因为,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地在一起;精灵最终打败了巫师;夜莺最终又可以唱欢快的歌曲了;丑小鸭最终成了白天鹅。所有幸福的内容,都成了甜甜的梦,我在梦中笑了。她像细绵的线,像细密的雨。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张大网,网住了我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每次听完妈妈讲的童话,总有雨过天晴的味道。所以对童话的感觉还有点妈妈的味道。我可以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童话,也可以听着听着就跳起来为丑小鸭抱不平,或者为公主和王子的结局而羞涩地笑了。 还有那些发生在我生命里的童话。从小,妈妈用一颗魔豆使我出生,用魔杖使我长大,用森林深处的一片树叶使我一呼一吸…… 现在的我,已经开始走出我的童年,依然可以与她相约到迷迷糊糊睡着,然后穿靴子的猫拉开电影院的帷幕,开演了我的 童话 故事 ,而我,是惟一的观众。 适合朗诵的文章:童年 童年是欢乐的,是美好的。童年的回忆像珍珠一样闪着银色的光芒,人的一生中,童年是最美丽的。 童年是那后院的梅子园,梅子树结满了梅子,梅子树下有着梦一般的童年。 童年是皮球,拍出欢乐的笑声,拍出天真的幻想。每一次着地,每一次跳起,都不带一丝犹豫。 童年是桑果,紫色的梦幻,紫色的诱惑,让人回味无穷。 童年是蝴蝶结,扎出天真无邪的我,烂蔓又可爱。 童年是短暂的,它的一切秘密会在一个秋天被金黄的野果挥霍干净。童年是漫长的,那小小的身影会在充满挑战的一生中顽皮地晃出无尽的回忆,童年像栖息在窗口的小鸟,一动便会飞掉。 童年是不可代替的,童年的欢乐,值得一辈子珍藏。

适合朗诵的红色经典诵读文章

朗诵不是念字出声,而是要再现生活,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感受。透过文字表面,感受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形象。下面我整理了红色经典朗诵诗,供你阅读参考。红色经典朗诵诗篇01 《赞美党的诗歌》 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 是你刚强的性格, 冲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为我们书写神奇的篇章。 当洪水肆虐的时候, 当地震到来的时候, 是你站在人民的前面, 伸出双手拯救生命。 是你站在决堤的江中, 用你的身体铸就堤坝; 是你卧在倒塌的废墟下, 撑起一片安全的天; 在泥石流的奔跑中, 以巨人的脚步蹦向被掩埋的人们, 那一刻我的心触动了。 我为你骄傲, 我为你自豪, 你永远是国旗上的一颗星 时刻闪烁着光芒。 你是那喷血的朝阳, 用生命书写乐章。 你永远没有轻薄地表白, 却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辉煌。 是你钢铁的意志, 有力的臂膀举起祖国的彩虹, 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 是你刚强的性格, 冲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为我们书写神奇的篇章。 红色经典朗诵诗篇02 《可爱的中国》 __ 我的祖国, 可爱的中国, 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坚强, 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 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 我自豪你的精神, 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 无论我走到那里,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 无论我身居何方, 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 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 你用速度,你用实力, 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 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祖国啊,祖国, 你永远充满希望, 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红色经典朗诵诗篇03 《党旗颂》 你有晨曦一样的颜色 映红了东方的天宇 你有沸点一样的温度 让神州变为热土 你是阵痛中分娩的彩红 嫁接起中华民族腾飞的桥梁 你用卓越的成就谱写歌词 将春天的 故事 传唱 那把磨得锃亮的镰刀披荆斩棘 割去旧中国腐朽的毒瘤 那把高高擎起的铁锤力重千钧 已砸烂旧社会沉重的枷锁 你是一面真理的旗帜 穿越88个春秋永不褪色 你是一面飘扬的战旗 无数优秀儿女为你前赴后继 你是一面永恒的党旗 旗下回响着庄严神圣的誓词 你是漫漫长夜指路的北斗星 你是大海上指引航行的灯塔 你将金黄的党徽融进殷红的血液 积淀出永远不变的信仰 你用太阳般的光芒 编织 未来 建设起富饶美丽的家园 因为你,七月跳动着熠熠的火焰 因为你,七一有着火红的主题 你是一张宏伟的蓝图 由三代领导人精心设计 你是一幅多彩的画卷 由十三亿人民共同描绘 你如春风吹拂 将荒漠变成绿洲 你如号角长鸣 给了我们奋进的力量红色经典朗诵诗相关 文章 : 1. 红色经典诗歌朗诵7首 2. 建党红色经典朗诵稿3篇 3. 红色革命诗歌朗诵诗词3篇 4. 红色经典朗诵比赛稿 5. 红色革命诗歌朗诵词3篇 6. 七一经典诗歌朗诵稿 七一建党节诗歌朗诵稿6篇 7. 红色经典散文朗诵 8. 建党九十五周年诗歌朗诵3篇 9. 建党诗歌朗诵比赛稿6篇

朗诵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语言艺术。那你知道哪些传承红色经典的朗诵稿?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传承红色经典的朗诵稿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承红色经典的朗诵稿一: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毛泽东 1930年7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传承红色经典的朗诵稿二:过草地

张爱萍 1935年8月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传承红色经典的朗诵稿三:《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光的赞歌》

朝代:近代

作者:佚名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

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而又互相照耀。

在互相照耀中不停地运转,和地球一同在太空中运转。

我们在运转中燃烧,我们的生命就是燃烧。

我们在自己的进代,应该象节日的焰火。

带着欢呼射向高空,然后迸发出璀璨的光。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二、童心向党诗歌

朝代:近代

作者:佚名

党是天空,我们就是天空中的一朵白云。

党是大树,我们就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

党是宇宙,我们就是宇宙中的一颗小星星。

党是森林,我们就是森林中的一颗小树苗。

我们给天空增添色彩,我们给大树增添生机。

我们给宇宙增添光明,我们给森林增添绿色。

三、《党是太阳,我是花》

朝代:近代

作者:佚名

党是太阳,我是花。

是你给了我们温暖的阳光;是你给了我们和煦的春风;是你给了我们奋飞的翅膀!党是太阳,我是花。

我要把芬芳的花香带给你;我要把绚丽的彩虹留给你;我要把心中的歌儿献给你!

党是太阳,我是花。

在党的阳光下,大地处处花红柳绿;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祖国处处日新月异;祖国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四、《歌颂建党90周年童谣》

朝代:近代

作者:佚名

七月一,将到来,喜迎建党九十载。

红领巾,胸前戴,时刻不忘将党爱。

多读书,勤思考,学好本领成英才。

炼身体,争达标,脚踏实地步步高。

尊长辈,爱幼小,诚实守信心有爱。

讲文明,搞创新,新型社会我也来。

观奥运,享世博,党的风采永远在。

爱祖国,爱人民,建设祖国步伐快。

少先队,感谢党,您的恩情似大海。

拥护党,祝福党,和谐社会祖国泰,祖国泰!

五、《争做美好少年》

朝代:近代

作者:佚名

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美德好少年。

健健康康地成长,快快乐乐每一天。

知法守法讲文明,诚实守信有担当。

爱国爱党爱学校,我们都是好伙伴。

诵读经典文章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梁惠王上》出自《孟子·梁惠王》。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注:梁惠王即魏惠王。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孟子的观点:仁义比利益重要。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在《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说:“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至今都非常实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以上是三十六计!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注释】

(1)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克:能够。

(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4)顾: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原文】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注释】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2)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

(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译文】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注释】

(1)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ji),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随上下文而有所区别。在这句里是居住的意思。

(2)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引自〈诗经·小雅·绵蛮〉。缗蛮,即绵蛮,鸟叫声。隅,角落。止,栖息。

(3)“穆穆”句:引自《诗经·大雅·文玉》。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於(wu),叹词。缉,继续。熙,光明。止,语助词,无意义。

(4)《诗》云:这几句诗引自《诗经·卫风·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yu)水边。斐,文采。瑟兮(亻闲)(xian)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兮,显耀盛大的样子。(讠宣),《诗经》原文作“(讠爰)”,遗忘。

(5)道:说、言的意思。

(6)恂栗,恐惧,戒惧。

(7)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颂·烈文》。於戏(wuhu):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8)此以:因此。没世:去世。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读解】

这一段发挥“在止于至善”的经义。首先在于“知其所止”,即知道你应该停在什么地方,其次才谈得上“止于至善”的问题。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居的地方。但这还只是身体的“知其所止”,不是经义的所在。经义的所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于至善”。要达到这“至善”的境界,不同的人,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努力方向,而殊途同归,最后要实现的,就是通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研修而达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成为流芳百世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教育:渴望不朽,崇尚伟大,追求完善。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当今读者来说,这种要求似乎过于理想化,过于远距离了。倒是回过头来说到“知其所止”,对于我们来说,仍具有较深的启发意义。“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比如说,在过去的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心态平衡,或许还“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可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所谓“下海”的机会与诱惑重重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读书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所止何处?使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以至于出现了教授卖大饼之类的畸形社会现象。其实,《大学》本身说得好:“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样一来,教授当然也就不会去卖大饼了!凡事抓住根本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读解】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获得知识的途径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1)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谓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文字。

(2)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

(3)未穷,未穷尽,未彻底。

(4)益,更加。

【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读解】

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对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格物致知”在宋以后成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到清朝末年,“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省称)又成了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绘图和体操。”这说明“格物致知”的深刻影响。事实上,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知识的获取时,仍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因为,它不是说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而是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实践论》语)简言之,“格物致知”把我们引向万事万物,引向实践,引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经典诵读文章篇目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梁惠王上》出自《孟子·梁惠王》。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注:梁惠王即魏惠王。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孟子的观点:仁义比利益重要。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在《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说:“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至今都非常实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以上是三十六计!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注释】

(1)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克:能够。

(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4)顾: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原文】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注释】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2)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

(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译文】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注释】

(1)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ji),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随上下文而有所区别。在这句里是居住的意思。

(2)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引自〈诗经·小雅·绵蛮〉。缗蛮,即绵蛮,鸟叫声。隅,角落。止,栖息。

(3)“穆穆”句:引自《诗经·大雅·文玉》。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於(wu),叹词。缉,继续。熙,光明。止,语助词,无意义。

(4)《诗》云:这几句诗引自《诗经·卫风·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yu)水边。斐,文采。瑟兮(亻闲)(xian)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兮,显耀盛大的样子。(讠宣),《诗经》原文作“(讠爰)”,遗忘。

(5)道:说、言的意思。

(6)恂栗,恐惧,戒惧。

(7)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颂·烈文》。於戏(wuhu):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8)此以:因此。没世:去世。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读解】

这一段发挥“在止于至善”的经义。首先在于“知其所止”,即知道你应该停在什么地方,其次才谈得上“止于至善”的问题。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居的地方。但这还只是身体的“知其所止”,不是经义的所在。经义的所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于至善”。要达到这“至善”的境界,不同的人,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努力方向,而殊途同归,最后要实现的,就是通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研修而达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成为流芳百世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教育:渴望不朽,崇尚伟大,追求完善。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当今读者来说,这种要求似乎过于理想化,过于远距离了。倒是回过头来说到“知其所止”,对于我们来说,仍具有较深的启发意义。“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比如说,在过去的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心态平衡,或许还“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可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所谓“下海”的机会与诱惑重重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读书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所止何处?使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以至于出现了教授卖大饼之类的畸形社会现象。其实,《大学》本身说得好:“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样一来,教授当然也就不会去卖大饼了!凡事抓住根本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读解】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获得知识的途径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1)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谓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文字。

(2)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

(3)未穷,未穷尽,未彻底。

(4)益,更加。

【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读解】

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对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格物致知”在宋以后成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到清朝末年,“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省称)又成了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绘图和体操。”这说明“格物致知”的深刻影响。事实上,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知识的获取时,仍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因为,它不是说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而是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实践论》语)简言之,“格物致知”把我们引向万事万物,引向实践,引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1、《蜀道难》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3、《国风·周南·关雎》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4、《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5、《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赋作。此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如下:

1、《静夜思》(李白)

2、《游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9、《春望》(杜甫)

10、《过零丁洋》(文天祥)

11、《泊秦淮》(杜牧)

12、《题临安邸》(林升)

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望岳》(杜甫)

16、《观书有感》(朱熹)

17、《元日》(王安石)

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

19、《山园小梅》(林逋)

20、《乌衣巷》(刘禹锡)

21、《游园不值》(叶绍翁)

22、《登鹳雀楼》(王之涣)

23、《春晓》(孟浩然)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三字经》 、 《千字文》 、 《增广贤文》 、 《声律启蒙》 。

《声律启蒙》是一本传统的国学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名著中,《三字经》是最通俗易懂的读本之一。

《千字文》,南北朝时周兴嗣编纂的一种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体(隋唐以前,不押韵、不矛盾的文字称为“笔”,而不是“文”)。

《三字经》 。又名《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是我国明代编纂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剧《古今贤文》,因此可以推断这本书最晚写于万历年间。103010汇集中国从古至今的各种谚语和谚语。

《声律启蒙》是训练孩子应对和掌握韵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师经典诵读文章

适合教师朗诵的经典美文如下:

如花般娇媚。宛若春天的嫁衣,挂上了热闹的枝头,有意无意间总能吸引路人的视线。或浓,就千树万树姹紫嫣红,或淡,就雨润梨花风情万种。仿佛春天只为一个人沉醉,而沉醉中又怎能分清,哪一朵花儿最美。

如花般幽香。宛若孩童时迷失的梦的衣裳,斑斓而单薄,却裹着纯洁的希望,悄然为生命的每个季节梳妆。这希望,平常中不会记起,失落时猛然惆怅。深深地呼吸,用一生的时光,不算长。

如花般珍贵。宛若故乡阁楼里尘封的那份相思,萦绕着,不会随时间而消逝。它在每个多情的夜里响起,拨弄你疼惜的心弦,轻柔轻柔柔地,沁入心灵最深处的那方天地,让你不由得小心包裹起,不露一点缝隙。

如花般绽放。宛若深藏于海底的岩浆,将爆发的勇气酝酿,就算炙热的奔放在一刹那冷却成千古的忧伤,也要感受生命所给予的自由的力量。莫叹花开花落,春红无常,即使在最阴霾的角落绽放,凄雨冷风,无人欣赏,而那绽放的过程,便是温暖一生的阳光。

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在人生的历练中涵养淡定从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戏台上,举重若轻,击节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一份洒脱娴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红尘。

《爱的阳光》桂花开了,你会和孩子一起去闻那风中弥漫的花香吗?柳树绿了,你会和孩子一起去看那如烟的柳条和春风戏舞吗?蒲公英开放了你会和孩子一起去吹开那梦中的心愿吗?秋天到了你会和孩子一起在秋风秋叶中起舞吗?会,我们会!因为我们都是幼教人!我们会用爱心串起千家万户,会用责任心启迪颗颗童心,会用信心璀璨一方天空。雨露、阳光、桃李芬芳,启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信念汇聚在一起。展露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的价值,体验教育的快乐。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面对着无暇的心灵,我的世界无忧无虑。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每天做着心爱的事,我的世界充满了爱。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天使们以为我高大无比,我是小天使的偶像。我是一块雨花石,——只有沉在水中,才能显露本色。我是一颗小沙砾,——只有在河蚌中孕育,才能光润闪烁!我是一束烟花,——只有在夜色中绽放,才能绚丽夺目!我们是一群可亲可爱的人,我们有着共同的真心、童心和爱心。亲爱的朋友们,幼儿园教师的生命是美丽的,那是因为孩子的世界充满着希望。让我们用爱的阳光去普照这些幼小的心灵,做每一个孩子心中永远美丽的妈妈!《爱,融化在孩子心田》每当孩子们入园的时候,您总是第一个到来,微笑迎接您的孩子,带给他们快乐。每当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您总是谆谆教导,耐心启发您的孩子,传授他们知识。每当孩子们吃饭的时候,您总是不辞劳苦,悉心照料您的孩子,呵护他们成长。每当孩子们休息的时候,您总是久坐床前,细心看护您的孩子,保障他们安全。每当孩子们活动的时候,您总是率先示范,用心鼓励您的孩子,健康他们体魄。每当孩子们感到困惑的时候,您总是不厌其烦,全心帮助您的孩子,启迪他们心智。每当孩子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您总是激发潜能,诚心面对您的孩子,增强他们信心。每当孩子们做错事情的时候,你总是赏罚分明,精心教育您的孩子,教会他们担当。每当孩子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你总是不吝赞美,真心表扬您的孩子,培养他们自信。每当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您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不舍送走您的孩子,给予他们眷恋。爱在滋生,在蔓延,像播撒在孩子心田的一粒种子,生根发芽,一片叶子是品德,一片叶子是智慧,在爱的浇灌下,茁壮成长,绽放五颜六色的花朵,结出异彩纷呈的果实。《赞幼儿教师》这里是五彩的乐园,这里是苗壮的土地,这里是妈妈的希望,这里是娃娃的摇篮。在这里谁拥有大禹的志向、尧舜的心?在这里谁拥有万能的智慧、慈母的爱?告诉我,你那一抹清泪为谁流淌?告诉我,你那花一样的笑脸为谁绽放?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用闪烁着智慧的灵光,用太阳般光亮的音容,为小苗抽芽,为绿叶撑伞,为花儿开放,为鸟儿飞翔,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在这里,在这里放飞着爱的梦。《最美的老师》我原想收获一缕清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您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绿叶,您却给了我整个森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您却给了我整个银色的世界。您在最高点才绽放美丽,也把最美丽的时刻全给了学生,一种损失让您因为那刻骨铭心的美而获得了永恒。那绚丽无边的晓晨和一个渐渐远去的背影,已定格为我心中永远的一帧老照片!《赞美幼儿老师的诗歌》拥抱孩童一代又一代。她的双手力大无穷,托起无数孩子的天空。她的思想至高无上,甘愿奉献待遇地位从没想。她说话柔声细语,就像滋润禾苗的露珠,她的生活就像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的欢笑,见证每个孩子的成长。她的身上印记着无数孩子成长的足迹,她,就是幼儿教师。

每年的9月10号是 教师节 ,一个感恩教师的节日,教师节即将到来,你知道教师节有哪些诗歌适合朗诵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教师节经典诗歌朗诵5首,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教师节相关内容推荐↓↓↓

教师节相关歌曲大全

关于教师节的作文6篇

教师节活动方案精选3篇

关于教师节的演讲稿五篇

中国的教师节有什么习俗

关于教师节诗歌朗诵1

《赞美老师》

你献上一朵花,

我献上一朵花,

让我们 编织 个大花环,

献给亲爱的老师妈妈。

是您给了种子,

太阳般的温暖;

是您用汗水,

把幼苗浇灌。

您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

闪烁着迷人的光华;

你的歌声像春天的小溪,

把欢乐带给了大家。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你的情;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话。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爱;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是您的一朵花。

关于教师节诗歌朗诵2

又逢教师节,

寄上我们一份诚挚的祝福。

愿您拥有更健康、

快乐与幸福的每一天!

老师,

教师节已来临了。

您能不能放一下那手中的红笔,

停止一下为我们作业的苦恼,

来放松放松?

每天,

您都在劳累与苦恼着,

为我们的作业而劳累,

为我们的作业而苦恼。

其实,

您比我们更累、更苦。

可谁能知道?

教师节来临,

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是给您最好的礼物。

老师,

教师节已来临了。

您能不能少一份用力,

多一份放心。

来放松放松?

每天,

您都在备课中度过,

但您无一丝怨言,

而是更加努力的备课。

其实,

您比我们更累、更苦。

可谁能知道?

教师节来临,

我们更加努力听课,

是给您最好的礼物。

“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其成时念吾师。”

老师,

我将会以最好的成绩,

来回报您的无私奉献!

关于教师节诗歌朗诵3

《教师礼赞》

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

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

奉献几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

就象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

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

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

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

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你是那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宫。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关于教师节诗歌朗诵4

我已长成了一棵开花的树

亲爱的老师

当春风把你枯树叶一样的手轻扶

将你家临街的那扇窗

打开

可曾看见有一棵开花的树

正笑靥深浓

您的老花眼

还能看见我的模样吗

我的每一个枝桠上

都有你的青春

站立着

今夜

请允许我将满枝满桠的笑靥

在你梦中摇落

好让你把在四季的风中

走丢的青春

寻回

而我

将永远是一棵开花的树

为你枝叶纷披

为你把幸福的记忆

摇曳

关于教师节诗歌朗诵5

师之歌

文‖易之

题记:

九月十日桂花香,三十三年遍地芳。

讲台三尺写辉煌,尊师重教续新章。

1

您是黑夜中的启明星

您是大海里不灭的灯塔

2

粉笔虽小

可以染白您双角的鬓发

舞台不大

能够挥洒您的青春年华

3

您是燃烧的蜡炬

您是吐丝的春蚕

您的无私,您的奉献

百花争艳,桃李满园

4

您是铺路的石子

您是攀崖的阶梯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您是民族的脊梁

您是时代的丰碑

钢铁长城,铸造梦想

您是灵魂的工程师

您是文明的缔造者

千年传承,永放光芒

5

我要为您高声歌唱

您的身后

充满雨露和阳光

我要为您撰写诗章

您是

我的偶像和坚强的力量

2021教师节经典诗歌朗诵5首相关 文章 :

★ 歌颂2021教师节经典诗歌朗诵

★ 2021教师节感恩老师主题诗歌5首

★ 2021教师节简短唯美诗歌6首

★ 2021教师节现代诗歌朗诵

★ 2021教师节诗歌朗诵稿

★ 教师节诗歌诵读名篇5篇

★ 2021教师节歌颂老师的诗歌

★ 2021教师节优美诗歌朗诵稿

★ 2021经典的教师节现代诗歌

★ 教师节诗歌诵读名篇5篇

  • 索引序列
  • 适合经典诵读的文章
  • 适合朗诵的红色经典诵读文章
  • 诵读经典文章
  • 经典诵读文章篇目
  • 教师经典诵读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