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科技创新为中心论文

科技创新为中心论文

发布时间:

科技创新为中心论文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本文整理了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欢迎阅读。

言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竹篮打水并不空:在竹篮底部和四周的空隙处,张满了无数的水膜。这是什么原因呢?还得从分子间的作用力说起。

我们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仅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而且分子与分子之间既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又有着相互作用的斥力。正常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若设这时分子间的距离d为平衡距离,那么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若大于分子直径10倍,分子间就几乎没有作用力了);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引力。

当竹篮浸在水中时,由于竹篾分子对水分子有引力作用,使得提起竹篮时篾隙间的水分子距离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就形成了无数的水膜。/>其实任何水面上都有着一层水膜。这是因为水面一部分运动较快的分子不断跑到空气中去(即水蒸发),使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的引力也就明显大于斥力,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张力,使得水面好像有一层薄而又有弹性的“表皮”。这也是许多轻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的原因之一。

要说这里的表面张力还真还不小呢,足可以使一些轻质塑料淘米篮漂浮在水面不下沉。/>但如果水膜一部分受到破坏,其他部分在引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运动。例如,用剖开去芯的木质铅笔制成一个小船,在船后打钻成的小孔里嵌插蜡油,将小船放到水面上,船就前进了。这是因为与水接触的蜡油,破坏了水表面的张力,使这部分水面的张力突然减小,于是船就向着张力较大的方向移动,另外由于扩散,蜡油分子按一定的速度射向水,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产生了推动船前进力。

你看,世界多奇妙,竹篮打水也不空,真是留心处处皆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用科学的眼光欣赏这美妙的世界吧!

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丰富多彩;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精彩。21世纪更是一个飞速创新的信时代,生活需要创新!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生活没有了创新,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可能还和原始人类一样,那么的乏味,枯燥,低俗。有人说,如果回到五百年以前,那时的人们可能会想到地上跑的汽车,海里游的船,天上飞的飞机,但他们绝对不会想到电脑,他们绝对不会想到通过以个小小的互联,就可以看到大千世界。真正的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们能够拥有这些,还不是因为我们不断

的创新,不断的超越前辈,才能够有这么精彩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缺少了创新,就如同鸟儿没有了翅膀;缺少了创新,就好像蓝天没有了白云的陪衬。

当今科技大爆炸,一代又一代的`新科技品来代替旧的一代,科技品的类型,样式,更是多种多样。举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吧!你是否观察过你亲人或邻居的手机已经换了好几部?由直板的变成翻盖的,最近谢娜又代言着一部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手表手机,小巧玲珑,安全方便。可见,创新的速度之快,之猛,之迅。一不小心,就可能追不上时代的变化。生活需要创新来变得更加精彩,生活需要创新来变得更加美好。我们需要生活,我们需要创新!

但是,生活不光需要创新,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人人都可能成为爱迪生,重要的是你是否抓住了灵感悄临的那一瞬,一个奇异的想法,只要你一直研究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

生活需要创新,生活需要你来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推动社会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初中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以可持续 发展 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 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 创新在人类———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 工业 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 经济 时代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 、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 社会 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 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 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 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 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 计算机 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 电子 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 机械 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 市场 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 历史 逻辑 。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 总结 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 环境 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尚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推动系统结构不断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正向涨落为主。根据亚范式Ⅰ,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保持系统既有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如果科技创新充分注重了其生态价值,则会在保证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达到优化。显然,在路线①的情形下,人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路线②所表示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以负涨落为主,其干扰或破坏程度超过了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根据亚范式Ⅱ,自然生态系统为适应这种变化,将运用正反馈机制把这种负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向不同宏观稳定态的转换,如果人类不及时调控自身的行为,任其继续放大,这种转换最终会导致巨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崩溃瓦解,使其实现宏观稳定态的转换,那么,作为巨系统的人类子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幻想。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发展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新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这是 预防 和控制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有助于人们自觉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众说纷纭,继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过程”之后,索罗提出了两步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缪尔塞在整理几十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技术创新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能否首次实现商业价值是衡量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它所侧重的是经济学意义,忽视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意义,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生态学缺陷。

传统科技创新观的这种生态学缺陷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 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 实践中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科技创新观的 指导 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例如,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与钢筋、水泥、含氟冰箱、空调、飞机、去污剂、杀虫剂等技术产品的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高科技 领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生态威胁,我们更不能熟视无睹。例如,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它带来的废弃物给太空留下了安全隐患;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的 医学 、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因素等等,如不加限制地发展 ,只能“导致3D(deadly,dangerous and dirty),即有害的、危险的和肮脏的生物生态后果”。科技创新需要一种生态化转向。

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

“技术范式”是库恩的“科学 范式”在经济 学中的推广,它被公认为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技术史经历了从 农业 技术范式到工业 技术范式的转换,而现代 技术问题 的日益彰显已经使人类开始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圈定生态学框架。

在古代农业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技术对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本上是浅层和局部的。而经过近代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加工制造的技术能力飞速提高,技术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人工生态系统迅速扩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范围也远较农业社会高;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输入环境,对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动态范围发生影响,造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偏差,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总之,现代技术与大量制作人工物的生产方式结合,通过环境因素对生物要素产生影响,干预了生态过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认为,科技出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人们忽视了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从而破坏了天然自然的平衡,而天然自然大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作用于人工自然,使人工自然异化为恶劣环境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要大力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使“实践的人化自然”系统不断进化,与天然大自然融为一体,推动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进化。

简而言之,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变,应在如下几个层面上努力:一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要充分注重科技的生态价值,开发高科技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三是高科技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3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维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在经济领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有效的现实回应,是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把生态学观点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求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与可持续发展指标(ISD)概念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并不是一味追求生态平衡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自身全面的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关键。目前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针对于环境目的的 管理 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的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管理层的生态技术创新是保证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顺利进行的“软技术创新”。因此,在研究 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 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

参考 文献

1 王殿举,齐二石.技术创新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丁厚德. 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 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 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 教育 出版社,2002

4 洪银兴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陈彬.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2)

6 巴里·康芒纳.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 侯文惠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杨永岗. 高度重视基因工程技术 应用 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8(2)

8 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 社科版),2003(4)

9 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哲学动态,1998(9)

10 余谋昌. 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

【摘要】 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企业当年在科技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企业;投入

自197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后,无数的学者开始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引起众多学者的追捧,是由于它对于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作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科技创新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盈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保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为保证企业具有连绵不断的生命力,仅仅依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已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尤其在经济转型的现代社会,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非但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严重亏损。只有不懈的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2.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完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精髓在于拥有主导产品,核心能力的灵魂就是科技创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形成企业独特的、难以替代、具有较长延展性的核心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新技术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设备的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4.科技创新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如果企业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企业也将获得新的生命力。当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也只有借助科技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可见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科技创新力度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条件提升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已经拥有了接近同业跨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在若干方面甚至领先于跨国公司。华为在3G领域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中兴开发的GoTa数字集群产品全球领先。在新兴行业领域,出现了具有核心技术、国际前沿研发能力的企业,如中星微突破多媒体领域7大核心技术,申请600多项国内外专利,获120多项专利授权;安波特开发出5种导向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抗体,其中3种是国际首创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二资”企业实现;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依赖进口。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很多行业的关键和领先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2.我国企业中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严重不足

企业中的科技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研究与实施的,离开了人才,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就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来说,大约有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基础研究人数只有万人,占整个研发队伍的,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些研究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员都在非企业的部门从事科研活动,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3.我国企业R&D资本投入明显不足,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企业的R&D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用来资助企业R&D活动,缺少内部融资的企业则可能限制企业支持R&D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4.科技创新主体不明确,且企业科技创新相对独立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科技创新的组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政府、大学、企业和民营的R&D机构。据资料表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从事R&D的工程师占职工总数的,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仅为;日本每100个大中型企业有R&D机构134个。据1995年国家经贸委资料,我国2302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企业与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同国外相比严重不足,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对独立,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等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造成了资源浪费。

5.科技创新不注重其实用性

自1990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至今转化率不足30%,推广应用率仅1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规模效益的仅5%,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高达80%。中国虽然在发明能力方面并不逊色任何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远低于许多国家,这使中国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停留在样机、样品和展品阶段,难以批量生产,最终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还十分的薄弱,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抑制着企业快速的发展。合理充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

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是独立封闭的,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才不断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营造这样的环境,首先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发挥政府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及相关部门的集成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还要继续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地方法规,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法可依,以保障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最后要特别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的推动作用,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要逐步由生产领域前移到研究开发领域,由对产品的优惠政策转为对研究开发的优惠政策。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主要可以分为物资投入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物资投入主要是指资金的投入,是企业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投资越大,创新能力也会越强。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确保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少数技术相对领先的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以人为本,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知识技能的积累到创造性地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承载知识技能的各种人才来完成的。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企业在职人员大多受过专门教育,很多企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已经超过企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从总体上来看,高学历和高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且在大部分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仍然在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以全球化知识水平为参照系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快速流动,按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提高接受继续教育的效率,可持续加快在职人员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率,是将对企业科技创新具体化的战略行动。

3.更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只有把新技术,新理论与企业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了主要力量。全社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应该在企业进行,不是企业外的科研院所。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也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标志就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不是要企业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联系,应该以合作创新为基础。加强合作创新,加强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协作,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的平台,协调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也应支持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外国技术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创新,支持我国企业在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用不同方式开放合作,还应鼓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参与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水平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充分认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才会保证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云.技术创新:企业生命的活力源泉[J].企业家天地.2009(3)

[2]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J].热点聚焦2006(6)

[3]李美荣.浅谈企业技术创新[J].承钢技术.2007(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5]田勇利.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J].中国经贸.2007(3)

[6]鲁传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6)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科技创新论文3000字2020,科技创新论文3000字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科技小论文范文环境与光污染一、课题背景: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2、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

3、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在安全隐患。

4、在深圳也存在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因此,本小组在我市的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

5、二、课题目的:1.认识和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

6、2.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关建议。

7、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8、三、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

9、收集资料。

10、(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

11、(2)人对光的色彩有何反应。

12、(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

13、2.实地调查(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14、 (2)采用拍照,进行实情记录。

15、3.总结整理(1)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16、(2)制作网页。

17、四、研究结果和分析:1.光污染及其危害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8、(1)眩光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

19、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

20、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1、 (2)自然光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

22、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

23、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4、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

25、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26、(3)反射太阳光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

27、例如,我市的建筑,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可以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28、(4)人造光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舞厅用的彩灯等。

29、在舞厅里,我们看到的灯光五光十色,美丽万分,可你对它的危害又认识多少呢?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

30、彩灯虽然能够强烈的刺激感官,同时刺激也能病发细胞,使人的眼睛不适,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令人产生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失明,食欲不振。

31、此外经科学研究表明,彩光能给人产生心理压力,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32、 (5)彩光心理压力指数灯光颜色 白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红光 黑光压力指数 100 113 133 152 155 158 187(6)光污染如何导致近视作为学生的我们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

33、学生所用的台灯,光质分为红外光、紫外光。

34、红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长期吸收红外光会使眼组织变异;紫外光有穿透力,杀伤力强,长期受紫外光辐射,眼细胞受到伤害。

35、台灯的光污染会对眼睛造成疲劳,损伤,从而使视力下降。

36、2.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1)在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多植树,树木可以减少光污染的强度,从而减少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37、(2)在交通繁忙地区的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热的建筑材料。

38、(3)住宅区不用反光、反热性强的建筑材料,因为它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生活习惯。

39、(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墙,应有自动转向反光系统。

40、如:两栋楼隔着一定的距离而对立,若太阳光从对面大楼方向射过来,那么这栋大楼的反光外墙通过自动反光系统调节一定的角度,射向另一栋大楼再经过自动反光系统,把光反射到天空去,这种设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但依现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这一系统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与高能量的消耗,因此这种想法只有在未来实现了。

初中生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论文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推动社会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初中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以可持续 发展 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 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 创新在人类———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 工业 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 经济 时代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 、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 社会 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 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 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 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 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 计算机 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 电子 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 机械 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 市场 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 历史 逻辑 。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 总结 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 环境 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尚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推动系统结构不断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正向涨落为主。根据亚范式Ⅰ,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保持系统既有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如果科技创新充分注重了其生态价值,则会在保证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达到优化。显然,在路线①的情形下,人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路线②所表示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以负涨落为主,其干扰或破坏程度超过了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根据亚范式Ⅱ,自然生态系统为适应这种变化,将运用正反馈机制把这种负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向不同宏观稳定态的转换,如果人类不及时调控自身的行为,任其继续放大,这种转换最终会导致巨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崩溃瓦解,使其实现宏观稳定态的转换,那么,作为巨系统的人类子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幻想。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发展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新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这是 预防 和控制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有助于人们自觉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众说纷纭,继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过程”之后,索罗提出了两步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缪尔塞在整理几十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技术创新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能否首次实现商业价值是衡量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它所侧重的是经济学意义,忽视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意义,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生态学缺陷。

传统科技创新观的这种生态学缺陷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 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 实践中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科技创新观的 指导 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例如,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与钢筋、水泥、含氟冰箱、空调、飞机、去污剂、杀虫剂等技术产品的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高科技 领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生态威胁,我们更不能熟视无睹。例如,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它带来的废弃物给太空留下了安全隐患;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的 医学 、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因素等等,如不加限制地发展 ,只能“导致3D(deadly,dangerous and dirty),即有害的、危险的和肮脏的生物生态后果”。科技创新需要一种生态化转向。

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

“技术范式”是库恩的“科学 范式”在经济 学中的推广,它被公认为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技术史经历了从 农业 技术范式到工业 技术范式的转换,而现代 技术问题 的日益彰显已经使人类开始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圈定生态学框架。

在古代农业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技术对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本上是浅层和局部的。而经过近代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加工制造的技术能力飞速提高,技术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人工生态系统迅速扩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范围也远较农业社会高;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输入环境,对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动态范围发生影响,造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偏差,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总之,现代技术与大量制作人工物的生产方式结合,通过环境因素对生物要素产生影响,干预了生态过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认为,科技出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人们忽视了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从而破坏了天然自然的平衡,而天然自然大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作用于人工自然,使人工自然异化为恶劣环境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要大力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使“实践的人化自然”系统不断进化,与天然大自然融为一体,推动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进化。

简而言之,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变,应在如下几个层面上努力:一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要充分注重科技的生态价值,开发高科技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三是高科技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3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维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在经济领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有效的现实回应,是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把生态学观点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求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与可持续发展指标(ISD)概念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并不是一味追求生态平衡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自身全面的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关键。目前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针对于环境目的的 管理 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的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管理层的生态技术创新是保证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顺利进行的“软技术创新”。因此,在研究 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 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

参考 文献

1 王殿举,齐二石.技术创新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丁厚德. 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 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 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 教育 出版社,2002

4 洪银兴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陈彬.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2)

6 巴里·康芒纳.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 侯文惠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杨永岗. 高度重视基因工程技术 应用 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8(2)

8 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 社科版),2003(4)

9 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哲学动态,1998(9)

10 余谋昌. 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

【摘要】 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企业当年在科技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企业;投入

自197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后,无数的学者开始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引起众多学者的追捧,是由于它对于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作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科技创新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盈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保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为保证企业具有连绵不断的生命力,仅仅依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已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尤其在经济转型的现代社会,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非但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严重亏损。只有不懈的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2.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完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精髓在于拥有主导产品,核心能力的灵魂就是科技创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形成企业独特的、难以替代、具有较长延展性的核心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新技术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设备的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4.科技创新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如果企业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企业也将获得新的生命力。当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也只有借助科技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可见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科技创新力度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条件提升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已经拥有了接近同业跨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在若干方面甚至领先于跨国公司。华为在3G领域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中兴开发的GoTa数字集群产品全球领先。在新兴行业领域,出现了具有核心技术、国际前沿研发能力的企业,如中星微突破多媒体领域7大核心技术,申请600多项国内外专利,获120多项专利授权;安波特开发出5种导向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抗体,其中3种是国际首创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二资”企业实现;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依赖进口。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很多行业的关键和领先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2.我国企业中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严重不足

企业中的科技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研究与实施的,离开了人才,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就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来说,大约有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基础研究人数只有万人,占整个研发队伍的,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些研究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员都在非企业的部门从事科研活动,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3.我国企业R&D资本投入明显不足,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企业的R&D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用来资助企业R&D活动,缺少内部融资的企业则可能限制企业支持R&D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4.科技创新主体不明确,且企业科技创新相对独立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科技创新的组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政府、大学、企业和民营的R&D机构。据资料表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从事R&D的工程师占职工总数的,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仅为;日本每100个大中型企业有R&D机构134个。据1995年国家经贸委资料,我国2302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企业与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同国外相比严重不足,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对独立,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等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造成了资源浪费。

5.科技创新不注重其实用性

自1990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至今转化率不足30%,推广应用率仅1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规模效益的仅5%,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高达80%。中国虽然在发明能力方面并不逊色任何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远低于许多国家,这使中国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停留在样机、样品和展品阶段,难以批量生产,最终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还十分的薄弱,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抑制着企业快速的发展。合理充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

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是独立封闭的,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才不断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营造这样的环境,首先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发挥政府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及相关部门的集成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还要继续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地方法规,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法可依,以保障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最后要特别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的推动作用,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要逐步由生产领域前移到研究开发领域,由对产品的优惠政策转为对研究开发的优惠政策。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主要可以分为物资投入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物资投入主要是指资金的投入,是企业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投资越大,创新能力也会越强。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确保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少数技术相对领先的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以人为本,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知识技能的积累到创造性地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承载知识技能的各种人才来完成的。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企业在职人员大多受过专门教育,很多企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已经超过企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从总体上来看,高学历和高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且在大部分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仍然在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以全球化知识水平为参照系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快速流动,按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提高接受继续教育的效率,可持续加快在职人员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率,是将对企业科技创新具体化的战略行动。

3.更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只有把新技术,新理论与企业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了主要力量。全社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应该在企业进行,不是企业外的科研院所。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也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标志就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不是要企业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联系,应该以合作创新为基础。加强合作创新,加强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协作,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的平台,协调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也应支持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外国技术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创新,支持我国企业在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用不同方式开放合作,还应鼓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参与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水平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充分认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才会保证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云.技术创新:企业生命的活力源泉[J].企业家天地.2009(3)

[2]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J].热点聚焦2006(6)

[3]李美荣.浅谈企业技术创新[J].承钢技术.2007(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5]田勇利.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J].中国经贸.2007(3)

[6]鲁传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6)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本文整理了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欢迎阅读。

言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竹篮打水并不空:在竹篮底部和四周的空隙处,张满了无数的水膜。这是什么原因呢?还得从分子间的作用力说起。

我们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仅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而且分子与分子之间既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又有着相互作用的斥力。正常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若设这时分子间的距离d为平衡距离,那么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若大于分子直径10倍,分子间就几乎没有作用力了);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引力。

当竹篮浸在水中时,由于竹篾分子对水分子有引力作用,使得提起竹篮时篾隙间的水分子距离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就形成了无数的水膜。/>其实任何水面上都有着一层水膜。这是因为水面一部分运动较快的分子不断跑到空气中去(即水蒸发),使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的引力也就明显大于斥力,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张力,使得水面好像有一层薄而又有弹性的“表皮”。这也是许多轻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的原因之一。

要说这里的表面张力还真还不小呢,足可以使一些轻质塑料淘米篮漂浮在水面不下沉。/>但如果水膜一部分受到破坏,其他部分在引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运动。例如,用剖开去芯的木质铅笔制成一个小船,在船后打钻成的小孔里嵌插蜡油,将小船放到水面上,船就前进了。这是因为与水接触的蜡油,破坏了水表面的张力,使这部分水面的张力突然减小,于是船就向着张力较大的方向移动,另外由于扩散,蜡油分子按一定的速度射向水,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产生了推动船前进力。

你看,世界多奇妙,竹篮打水也不空,真是留心处处皆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用科学的眼光欣赏这美妙的世界吧!

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丰富多彩;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精彩。21世纪更是一个飞速创新的信时代,生活需要创新!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生活没有了创新,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可能还和原始人类一样,那么的乏味,枯燥,低俗。有人说,如果回到五百年以前,那时的人们可能会想到地上跑的汽车,海里游的船,天上飞的飞机,但他们绝对不会想到电脑,他们绝对不会想到通过以个小小的互联,就可以看到大千世界。真正的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们能够拥有这些,还不是因为我们不断

的创新,不断的超越前辈,才能够有这么精彩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缺少了创新,就如同鸟儿没有了翅膀;缺少了创新,就好像蓝天没有了白云的陪衬。

当今科技大爆炸,一代又一代的`新科技品来代替旧的一代,科技品的类型,样式,更是多种多样。举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吧!你是否观察过你亲人或邻居的手机已经换了好几部?由直板的变成翻盖的,最近谢娜又代言着一部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手表手机,小巧玲珑,安全方便。可见,创新的速度之快,之猛,之迅。一不小心,就可能追不上时代的变化。生活需要创新来变得更加精彩,生活需要创新来变得更加美好。我们需要生活,我们需要创新!

但是,生活不光需要创新,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人人都可能成为爱迪生,重要的是你是否抓住了灵感悄临的那一瞬,一个奇异的想法,只要你一直研究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

生活需要创新,生活需要你来创新。

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论文

创新思维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一:《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圆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当前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的研究生 教育 创新项目,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创新项目;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 国家已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西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时期,当前的中心任务是要实施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对经济社会建设变量因素的增多,面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作为高教工作者,我们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新的挑战:这就是怎样通过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管理 措施 、改变 教学 方法 以培养出具有科学发展观,能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能扎根广西,放眼全国、全球,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方法,强化科学思维,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统筹兼顾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 目前,广西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出于相对落后状态,尤其是博士、硕士在各行各业中所占比例不高,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更是稀缺。这将严重影响自治区当前的中心工作,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新形势下更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改革来营造既竞争也宽松的机制和环境,在校内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围,全校协同,师生共举,这样,高校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国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也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才能充分释放高校集聚的智慧能量和人才能量。 为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在观念上进一步开放提高,在组织管理上狠抓落实。 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这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是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如果实施得当,将会起到极大的引领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获取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已经实施两年,初步效果已经显现,以下将以广西大学文学院为例,探求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成效及 经验 。 一、项目构成 广西大学文学院(原文化与传播学院中文部分)2006年获得两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2007年获得三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即《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桂北平话内部分片探讨》(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古壮字文化蕴含初探》(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壮汉接触视野下的平、壮量词变异研究》(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标准壮语声调基频曲线建模》(200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而这些项目又具有如下特点:从项目性质看,全都是紧密结合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点而设计的项目;从项目内容看,几乎全为语言文字类的项目;从项目开展的手段、方法看,这些项目除了通常的语言学、文化学等文科手段、方法外,都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同时调动计算机技术、统计计量分析等理工学科方法才能完成,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渗透交融特色。 二、项目组织管理 为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示范作用和综合效能,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 (一)项目申报管理 项目申报阶段坚持充分动员、严格筛选原则。充分动员也就是动员全体研究生积极申报项目,通过动员及项目申报书的撰写,使全体导师和研究生参与其中,研究生设计项目,导师指导学生互动讨论完善项目设计,这样就达到了调动师生积极创新思维的初步目标。 严格筛选指在学院组织学科带头人严格评选项目,对基础较好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完善后上报。不合要求的项目也指出不足之处,可以作为下一次申报的储备项目。 (二)项目过程管理 学院采取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课题管理办法,在导师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将课题研究分工到项目负责人与协助人手中,大家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制度。要求项目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还必须重视应用价值,项目要结合实际进行;建立回顾 总结 制度。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检查、回顾与总结,重点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创新项目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同时建立项目组例会制度。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根据项目研究的方案和计划,明确研究要求;二是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把握项目进展方向;三是对研究动态进行检查,研究、总结课题及论文撰写情况;四是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总结研究情况,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 (三)导师管理 导师根据项目要求随时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视情况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及启发学生解决理论和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发挥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成效分析 (一)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项目打破了沿袭因循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为目的,在传统教育体制的框架下,衡量学生的受教育水平的标准是在专业给定的知识圈中学生的知识积累数量多寡。学生“多学”,教师“多讲”。形成高分低能,不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社会的实践能力。通过创新项目的有力导向,使导师真正认识到教师既是学术信息提供者,也是丰富想象与实践能力的给予者,教学方式从传统模式向启发式、实践型方向转变。学生也必须通过积极思维完成创新,多年来倡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项目得到相当有效的落实。 (二)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创新项目进行过程中,师生几乎都合作进行了大工作量的田野调查。通过项目,学生深入民间,深入社会,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国情、区情,锻炼了 人际交往 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刻苦耐劳精神。在整理调查资料、提炼观点、形成项目 报告 和论文过程中,积极主动查询文献资料,开展师生、团队以及同学间的讨论。通过实施创新项目,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为国家和广西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素质人才 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科研和人才成果。5项创新项目都已经按时结题,在项目基础上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有三篇评为校优秀论文,多数项目都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例如《古壮字及古壮字文献(布洛陀)民间传承情况、接受心理调查研究》项目,就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经过创新项目训练的硕士生也具有浓郁的热爱广西、提高自我的意识。已 毕业 的外省籍学生主动留在广西工作,一些项目研究者还考取了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博士。 设计、管理好创新项目仅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系统工程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在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自治区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为行动指南,我们就能更好地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二:《创新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对高等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结合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而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而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和战略要求。 一、创新教育的前提——教育者的改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对创造、创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着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的是教育理念。在我国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注重背书、考试,只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今,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转变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应有利于特色人才的培养。加强完整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学,重视应用意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说高等教育观念转变是一场思想的变革,也是一次社会意识方式的转变,一次文化模式的转变。所以,要转变人们的 思维方式 ,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还要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其次要转变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研究式、启发式等,启发学生的创造智力,改变满堂灌式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多向性立体思维的能力;同时借助CAI、多媒体、Internet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逐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教学 “意识”是指人们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从意识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是相对于科学研究活动而言的关于实践活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一种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总结归纳出新的方案,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意识必须要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的而展开。 教育者想要把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实践性教学环节,就要更新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能力的紧迫感。创新教育观念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指人的劳动力,更主要是指人的创造能力,强调了发掘创造能力的紧迫感。过去,高等理工科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主要是通过实验课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环节来实现的。然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仅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应采取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办法,在实验、生产实习和 社会实践 等诸多实践环节中,通过开设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在校外建立各种示范性实践基地和设计中心等,多 渠道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经常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大力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师申报的各类科研项目,这也是将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新教育的培养环境——创新环境 创新与个性是不可分的,良好的个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挖掘学生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来说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而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是简单的加强实践教学或是简单的教学计划调整。应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组,革新实践教学。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同时,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营造积极开放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会给学生深层次的人生影响和精神陶冶。总之,只有营造一个包括硬、软件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内的全方位的创新环境与氛围,才有可能根本改变学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四、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 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已经列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改革试点计划和重大项目,而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业精神,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将教学过程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起来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合作主体、功能定位、合作内容有所不同,如高职院校侧重于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应是多元化的,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均已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如美国以“工学交替”模式为主,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集中体现为高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作,教育部90年代开展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就是通过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 在办学特色明显的地方和行业院校,如石油院校,改变传统重知识的教育模式,借鉴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的特点,建立适宜现代化需要、具有理工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教师把学术研究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重大研究项目和基础性研究课题的机会;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横向课题为纽带,推动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结束语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高校的发展应以“观念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创新”为中心,不断推进高校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多层次教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基础扎实,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毛概关于创新的2000字论文篇三:《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摘要: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产品创新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在产品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方面进行创新。基于产品创新,营销须根据营销状况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通过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产品创新;市场;市场竞争;营销;营销创新;企业竞争力 许多人喜欢把企业的营销创新与产品创新分开来谈。但是,我认为,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不是简单的“破与立”,它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不断改进、规范。传统的产品创新是以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为导向的创新;而今天的产品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是一种关注消费者认可的有效创新。只有被目标消费者识别,产品创新才有价值,因此,坚持市场为导向是“有效”创新的根本。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基础,把新设想、新概念转化为新产品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在现实企业中,产品创新总是处在需求拉引与技术推进共同作用之中。 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价格战”,过多强调“价廉”。我认为,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整个行业,这并不是“持续”发展之道,产品创新才是最佳选择——包括技术、性能、功效、概念、包装、外观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创新可分为竞争性创新和改善性创新:前者是应对激烈竞争的策略性体现,需要立竿见影;后者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需要更系统、更理性的开发。无论哪种创新,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新品研发机制和日常的产品管理机制,保证产品的快速开发和更新,实现市场规模;同时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保持市场信誉。 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具体实践中,主要有自主创新、联合创新两种方式。自主创新是企业主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研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联合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院之间将资金、技术力量等资源联合起来,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共同分享研发成果。当今,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联合创新通过外部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品的压力不仅来自同类产品,还来自层出不穷的替代品以及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因此,营销中需要建立企业对社会信息的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利用自身的核心优势创新产品,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基于产品创新,营销必须根据营销状况(环境、市场、产品、竞争)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管理、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这种营销创新必须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还包括顾客价值;营销创新要注意营销组合,任何环节的创新要有其他营销要素的配合,否则营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营销创新要求运用合力,不仅要有人员组合,还要有知识的整合。 理念创新是营销创新的首要条件。传统的营销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基础。今天,我们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将顾客整合到营销过程中,通过与客户不断交流,清楚地了解客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策略决策。 管理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培养营销创新思维,在营销人员的头脑中建立起明确、清晰的营销创新意识。要将营销创新思想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准则或深层次的文化核心,严格的制度保障至关重要。因此,要将营销创新制度化,从销售指标管理、精益化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渠道管控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调动营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营销创新的制度保障中,激励制度最有效,而激励制度须将营销创新成果与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相联系。 营销策略上,重新整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以应对市场需求。总的来说,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性价比,便捷服务,加强沟通。企业需要对产品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自己的产品组合;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组合,优化产品结构。企业须在产品质量、功能及服务等方面创造实质性的差异,通过差异化吸引购买者,占领市场。价格创新,主要是根据企业定价目标和企业产品特点以及市场供求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定价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市场销售渠道众多,可长可短、可宽可窄;销售渠道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竞争态势,对各种销售渠道进行灵活地组合和取舍,不断进行销售渠道的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企业不仅要生产优质产品、制定合理价格、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还要根据产品的种类、产品所处的周期阶段、目标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创造、采用有效的促销策略和手段,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 营销方式创新:营销不再基于竞争,而是合作;因此,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合理整合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上,通过建立、维护、巩固与中间商、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及社会组织等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营销目标;在公司内部,营销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营销和销售部,所有部门都要紧密合作,积极地承担相应责任。营销手段上,融合传统与现代,将人员营销、 广告 促销、经销代理等传统营销手法与网络营销结合,形成新的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的综合优势。 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创新,企业能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沛,王丹,周亮.21世纪工商管理MBA系列新编教材——营销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2]张国元.企业创新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6. [3]李笑天.中国酒业营销学.香港大象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欢: 1.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 2. 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 3. 毛概有关中国梦的论文2000字 4.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5. 中国梦的毛概2000字论文范文

罗斯福新政,(此处省略150字)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由5000多亿美元的顶巅跌入深渊,使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 家企业破产,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 年。面对这样的困顿局面,总统胡佛却依旧实行放任的自由主义,萧条的经济摧毁了这个国家,美国亟须被拯救。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 任总统,开始了实施“新政”的道路。'新政'的主要内容有:(1)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对破产银行进行整顿,使银行资本高度集中,对各大银行开业进行补助及贷款。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任。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禁止黄金出口,以加强美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2)调节工业生产。监督生产,调整商业金融.规定工业产量,市场分配价格.以此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和生产过剩现象。(3)限制农业生产。 有计划地缩减农业生产规模,销毁'过剩'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克服农业生产危机。(4)调节劳资关系,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集体同资本家谈判合同的权利,资本家不得禁止工人罢工。调节劳资纠纷。规定工人每周最高工时和每小时的最低工资额,禁止使用童工。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失业津贴和老年人年金,拨出大批款项兴办公共工程,为大量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会购买力。.纵观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中心是对工业的调整。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1933年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其真正内涵是,通过制度的约束强制企业维护工人的权利和尊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两年后即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由于已实行两年,所以该项法案所倡导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千万普通劳动者被唤醒,用组织工会和罢工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判违宪之后,保护劳工权益的立法并没有停滞下来,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操作性更强的劳工权益保护法律被相继制定出来。所以说这部法律是有它的重大意义。而《全国工业复兴法》更应其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而挽救了困难重重的美国,成为美国历史的伟大功绩之一。

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创新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 舞蹈教育作为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创造力、艺术气质与修养的一种社会活动,充分显示着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作为刚起步的舞蹈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舞蹈教学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以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认识为中心。而普通高校舞蹈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技能性的培养,没有与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大多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而艺术思维具有感性、形象的特点,当其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更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启发与弥补逻辑思维,有助于科学思维获得成功。

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广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舞蹈作品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节目排练。由于受年龄身体条件的限制,许多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没有信心,害怕学习舞蹈,特别是在理t科学生身上尤为严重。所以单一的从舞蹈作品的学习上进人教学显得尤为困难。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舞蹈更多的是让学生观赏,参与性不强。如果对舞蹈的欣赏能力不强很难产生共鸣,进而舞蹈的受益人群不如其他艺术门类。

舞蹈教学教材针对性不强当前,我国出版了不少舞蹈教材,大多是针对专业教育的艺术类学生的教学,而真正满足普通高校大学生需求的教材较少。在教材的内容上,多数教材在对舞步的介绍时,只有文字表达,让教师和学生都不好理解,造成教材使用率不高或甚至不用。另外由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对舞蹈文化了解较少,因此利用有限的教材资源对舞蹈文化进行介绍,无法让学生对这个泊来品进行全面认识。

2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途径

当前,艺术教育、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被日益重视,舞蹈审美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但在各高校因受师资、场地等因素影响,舞蹈美育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目相比仍是弱项。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舞蹈美育教学体系,把握正确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舞蹈审美教育。

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教学环节的创新性科技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当高科技的教育手段与舞蹈教育相嫁接时,不仅深化着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肩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因此,科学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并介入到舞蹈教育之中,丰富了舞蹈自身的语言体系,并使舞蹈的传授方式,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口传身授模式。人们对于舞蹈的理解也随着这种手段的提高,逐渐地发生着变化。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迫使教育从业者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在细节上出新,才有可能在结果中出新。杜绝一本教案定终身的腐朽方式,积极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精神”。尤其在舞蹈教育中,这种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以往的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在承袭原有教学制度和照搬原有教学模式中进行的,对于内容的使用也只停留在组合式的重新排列,或是原形删减中的浅显表层之上,缺失了对更高目标的“实验”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学生“创新”的潜能没有通过“实验”,在重构与解构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而只能在硬性的规定中,忽略了“学、用、破”这种三位一体的环节在整个教育流程中的因果关系。舞蹈教育作为完善人自身手段的一种方式,它的功效不仅仅只在于开发人的身体能力,更是作为一种交流手段,丰富着人的表达方式。因此,舞蹈教育更不再是只认胳膊腿儿的技艺,而是具有更大的内涵与外延。舞蹈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当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存在于教育的行列中时,启人心志,激发创造力的目标就成了舞蹈教育所肩负的重任。

2.2积极倡导舞蹈艺术实践,举办相关舞蹈专场晚会高等教育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建设,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各类社团活动等各种渠道,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目前不少高校都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学生活动场所,也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社会实践部”等学生团体,但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正确倡导、引导大学生进行正常而有益的各类实践活动。如:结合实际举办大学生的“单、双、三”舞蹈比赛,“健身、健美操”比赛,“迎新”舞蹈比赛,“毕业专场”舞蹈晚会等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一方面,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又得到了培养。这几年的“全国校园舞蹈大赛”、“cctv舞蹈大赛“的举办就是最好的证明。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要求舞蹈教师不能只了解或只会跳一种类型的舞蹈,而要较为全面地掌握多种舞蹈类型。教师在学科建设和教学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实行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全面解放教育的生产力,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为了培养才华出众的舞蹈人才,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教师就要不间断的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由此才能获得选择教材和教学手段的自由,才能担负起舞蹈教育改革的使命,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毋庸讳言,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舞蹈教师,知识面比较狭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在新时代、新任务面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除有组织地实施培训外,教师个人也应自觉地有计划有安排地学习提高。舞蹈教学改革的中心,应当是实行满工作量的全员聘任制,以课目公开、择优选聘、按工计酬的措施,为教师们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来进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邦.舞蹈新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论文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推动社会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初中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以可持续 发展 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 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 创新在人类———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 工业 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 经济 时代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 、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 社会 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 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 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 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 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 计算机 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 电子 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 机械 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 市场 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 历史 逻辑 。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 总结 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 环境 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尚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推动系统结构不断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正向涨落为主。根据亚范式Ⅰ,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保持系统既有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如果科技创新充分注重了其生态价值,则会在保证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达到优化。显然,在路线①的情形下,人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路线②所表示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以负涨落为主,其干扰或破坏程度超过了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根据亚范式Ⅱ,自然生态系统为适应这种变化,将运用正反馈机制把这种负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向不同宏观稳定态的转换,如果人类不及时调控自身的行为,任其继续放大,这种转换最终会导致巨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崩溃瓦解,使其实现宏观稳定态的转换,那么,作为巨系统的人类子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幻想。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发展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新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这是 预防 和控制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有助于人们自觉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众说纷纭,继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过程”之后,索罗提出了两步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缪尔塞在整理几十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技术创新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能否首次实现商业价值是衡量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它所侧重的是经济学意义,忽视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意义,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生态学缺陷。

传统科技创新观的这种生态学缺陷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 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 实践中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科技创新观的 指导 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例如,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与钢筋、水泥、含氟冰箱、空调、飞机、去污剂、杀虫剂等技术产品的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高科技 领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生态威胁,我们更不能熟视无睹。例如,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它带来的废弃物给太空留下了安全隐患;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的 医学 、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因素等等,如不加限制地发展 ,只能“导致3D(deadly,dangerous and dirty),即有害的、危险的和肮脏的生物生态后果”。科技创新需要一种生态化转向。

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

“技术范式”是库恩的“科学 范式”在经济 学中的推广,它被公认为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技术史经历了从 农业 技术范式到工业 技术范式的转换,而现代 技术问题 的日益彰显已经使人类开始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圈定生态学框架。

在古代农业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技术对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本上是浅层和局部的。而经过近代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加工制造的技术能力飞速提高,技术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人工生态系统迅速扩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范围也远较农业社会高;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输入环境,对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动态范围发生影响,造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偏差,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总之,现代技术与大量制作人工物的生产方式结合,通过环境因素对生物要素产生影响,干预了生态过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认为,科技出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人们忽视了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从而破坏了天然自然的平衡,而天然自然大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作用于人工自然,使人工自然异化为恶劣环境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要大力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使“实践的人化自然”系统不断进化,与天然大自然融为一体,推动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进化。

简而言之,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变,应在如下几个层面上努力:一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要充分注重科技的生态价值,开发高科技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三是高科技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3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维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在经济领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有效的现实回应,是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把生态学观点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求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与可持续发展指标(ISD)概念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并不是一味追求生态平衡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自身全面的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关键。目前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针对于环境目的的 管理 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的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管理层的生态技术创新是保证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顺利进行的“软技术创新”。因此,在研究 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 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

参考 文献

1 王殿举,齐二石.技术创新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丁厚德. 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 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 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 教育 出版社,2002

4 洪银兴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陈彬.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2)

6 巴里·康芒纳.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 侯文惠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杨永岗. 高度重视基因工程技术 应用 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8(2)

8 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 社科版),2003(4)

9 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哲学动态,1998(9)

10 余谋昌. 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

【摘要】 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企业当年在科技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企业;投入

自197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后,无数的学者开始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引起众多学者的追捧,是由于它对于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作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科技创新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盈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保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为保证企业具有连绵不断的生命力,仅仅依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已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尤其在经济转型的现代社会,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非但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严重亏损。只有不懈的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2.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完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精髓在于拥有主导产品,核心能力的灵魂就是科技创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形成企业独特的、难以替代、具有较长延展性的核心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新技术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设备的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4.科技创新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如果企业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企业也将获得新的生命力。当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也只有借助科技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可见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科技创新力度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条件提升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已经拥有了接近同业跨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在若干方面甚至领先于跨国公司。华为在3G领域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中兴开发的GoTa数字集群产品全球领先。在新兴行业领域,出现了具有核心技术、国际前沿研发能力的企业,如中星微突破多媒体领域7大核心技术,申请600多项国内外专利,获120多项专利授权;安波特开发出5种导向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抗体,其中3种是国际首创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二资”企业实现;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依赖进口。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很多行业的关键和领先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2.我国企业中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严重不足

企业中的科技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研究与实施的,离开了人才,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就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来说,大约有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基础研究人数只有万人,占整个研发队伍的,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些研究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员都在非企业的部门从事科研活动,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3.我国企业R&D资本投入明显不足,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企业的R&D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用来资助企业R&D活动,缺少内部融资的企业则可能限制企业支持R&D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4.科技创新主体不明确,且企业科技创新相对独立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科技创新的组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政府、大学、企业和民营的R&D机构。据资料表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从事R&D的工程师占职工总数的,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仅为;日本每100个大中型企业有R&D机构134个。据1995年国家经贸委资料,我国2302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企业与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同国外相比严重不足,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对独立,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等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造成了资源浪费。

5.科技创新不注重其实用性

自1990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至今转化率不足30%,推广应用率仅1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规模效益的仅5%,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高达80%。中国虽然在发明能力方面并不逊色任何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远低于许多国家,这使中国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停留在样机、样品和展品阶段,难以批量生产,最终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还十分的薄弱,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抑制着企业快速的发展。合理充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

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是独立封闭的,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才不断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营造这样的环境,首先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发挥政府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及相关部门的集成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还要继续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地方法规,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法可依,以保障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最后要特别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的推动作用,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要逐步由生产领域前移到研究开发领域,由对产品的优惠政策转为对研究开发的优惠政策。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主要可以分为物资投入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物资投入主要是指资金的投入,是企业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投资越大,创新能力也会越强。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确保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少数技术相对领先的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以人为本,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知识技能的积累到创造性地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承载知识技能的各种人才来完成的。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企业在职人员大多受过专门教育,很多企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已经超过企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从总体上来看,高学历和高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且在大部分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仍然在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以全球化知识水平为参照系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快速流动,按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提高接受继续教育的效率,可持续加快在职人员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率,是将对企业科技创新具体化的战略行动。

3.更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只有把新技术,新理论与企业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了主要力量。全社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应该在企业进行,不是企业外的科研院所。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也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标志就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不是要企业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联系,应该以合作创新为基础。加强合作创新,加强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协作,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的平台,协调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也应支持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外国技术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创新,支持我国企业在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用不同方式开放合作,还应鼓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参与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水平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充分认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才会保证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云.技术创新:企业生命的活力源泉[J].企业家天地.2009(3)

[2]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J].热点聚焦2006(6)

[3]李美荣.浅谈企业技术创新[J].承钢技术.2007(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5]田勇利.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J].中国经贸.2007(3)

[6]鲁传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6)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创新成长科技论文2000字,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让小学美术课在创新中成长

【摘要】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学科教学。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传统的以技术为主的美术教学已经不能再适应当今的教育,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新思维 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很多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创新意识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学生的智慧相互启发,由此及彼,互相促进。教师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术课堂成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答案,而且在探索答案的时候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记忆的效力也就提高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创新意识作了良好的铺垫。

一节美术课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一般跨越两个阶段。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外观形象,高年级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如五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我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大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以前学生们只是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等知识介绍给学生。等到他们亲自动手时,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像个化妆师。不管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 0 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愉悦。

二、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 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蓝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

三、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作呢?

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那不是闭门造车吗?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教材中,有不少课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应该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在要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觉生活一下子是一幅完整的画。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兴趣,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我们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让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设计师,而是通过培养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创新成长科技论文2000字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本文整理了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欢迎阅读。

言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竹篮打水并不空:在竹篮底部和四周的空隙处,张满了无数的水膜。这是什么原因呢?还得从分子间的作用力说起。

我们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仅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而且分子与分子之间既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又有着相互作用的斥力。正常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若设这时分子间的距离d为平衡距离,那么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若大于分子直径10倍,分子间就几乎没有作用力了);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引力。

当竹篮浸在水中时,由于竹篾分子对水分子有引力作用,使得提起竹篮时篾隙间的水分子距离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就形成了无数的水膜。/>其实任何水面上都有着一层水膜。这是因为水面一部分运动较快的分子不断跑到空气中去(即水蒸发),使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的引力也就明显大于斥力,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张力,使得水面好像有一层薄而又有弹性的“表皮”。这也是许多轻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的原因之一。

要说这里的表面张力还真还不小呢,足可以使一些轻质塑料淘米篮漂浮在水面不下沉。/>但如果水膜一部分受到破坏,其他部分在引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运动。例如,用剖开去芯的木质铅笔制成一个小船,在船后打钻成的小孔里嵌插蜡油,将小船放到水面上,船就前进了。这是因为与水接触的蜡油,破坏了水表面的张力,使这部分水面的张力突然减小,于是船就向着张力较大的方向移动,另外由于扩散,蜡油分子按一定的速度射向水,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产生了推动船前进力。

你看,世界多奇妙,竹篮打水也不空,真是留心处处皆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用科学的眼光欣赏这美妙的世界吧!

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丰富多彩;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精彩。21世纪更是一个飞速创新的信时代,生活需要创新!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生活没有了创新,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可能还和原始人类一样,那么的乏味,枯燥,低俗。有人说,如果回到五百年以前,那时的人们可能会想到地上跑的汽车,海里游的船,天上飞的飞机,但他们绝对不会想到电脑,他们绝对不会想到通过以个小小的互联,就可以看到大千世界。真正的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们能够拥有这些,还不是因为我们不断

的创新,不断的超越前辈,才能够有这么精彩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缺少了创新,就如同鸟儿没有了翅膀;缺少了创新,就好像蓝天没有了白云的陪衬。

当今科技大爆炸,一代又一代的`新科技品来代替旧的一代,科技品的类型,样式,更是多种多样。举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吧!你是否观察过你亲人或邻居的手机已经换了好几部?由直板的变成翻盖的,最近谢娜又代言着一部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手表手机,小巧玲珑,安全方便。可见,创新的速度之快,之猛,之迅。一不小心,就可能追不上时代的变化。生活需要创新来变得更加精彩,生活需要创新来变得更加美好。我们需要生活,我们需要创新!

但是,生活不光需要创新,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人人都可能成为爱迪生,重要的是你是否抓住了灵感悄临的那一瞬,一个奇异的想法,只要你一直研究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

生活需要创新,生活需要你来创新。

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论文1500

形势与政策是指我国对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秉承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而做出的应对政策。形势政策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之一。2010年考研政治课改后,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一起考察。

依据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和大学生成长的特点而编写。在介绍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与应对政策。采用专题式的编写方法,涉及国际和国内时政热点12个专题。

节能减排的形势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诶,前徒弟媳妇,你卟是查找了吗?看我多好,把你的回答设为满意答案,为此,你跟前徒弟,也得登门道写呀!

随着科技创新,人们的生活都将变得日新月异,就连我们的校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进校园,就能看见我们那美丽的七彩的教学楼。我们的教学楼是用最新研制的高科技的木材做成的。这种木材比大理石还耐用,既环保又安全。我们的教室走进校园,就能看见我们那美丽的七彩的教学楼。我们的教学楼是用最新研制的高科技的木材做成的。这种木材比大理石还耐用,既环保又安全。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每个学生的课桌都是多功能大容量的。课桌经过现代科技改造了。走到课桌前,你会看见一台微型电脑嵌在桌子上,这就是我们的“课本”。电脑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做成,不会伤害眼睛。考试的时候,这种电脑还会防止你作敝。黑板也是用环保材料制作而成。这种黑板有一种智力芯片,相当于电脑的大屏幕。只要在黑板上写下的句子和文章都会记在芯片里,方便同学查找和复习。 虽然这些都是我的梦想,但是,只要靠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打造出未来的校园。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只要发展科技,科技创新,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篇二:“科技增能”科技创新大赛 周五,我们把教室布置得格外美丽,黑板上像画上了浓妆,写着“科技增能”四个大字,字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幻想画,像什么奇形怪状的手枪啦什么的。你一定会问:“这是干吗呢?”告诉你吧,我们是迎接检查团的到来,而举行的“科技作品创新与展示”的活动呢! 活动就要开始了,检查团一进门,我们便全体起立。坐下后,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了,我们怀着无比紧张和激动的心情鼓起了掌。 当主持人问:“谁想最先来展示一下他的作品呢?”同学们的兴趣似乎达到了最高潮,都齐刷刷的举起了手,我也不甘例外,可是第一个并没有找我,而是让阿鲁斯首先来介绍他的作品。阿鲁斯制作的是一个小电钻,要说他的想法还真是奇特,他把以前玩过的一个装有马达的小玩具上装了一个钢笔尖,制作了一个小电钻,即方便打孔,又可以随身携带。其次是田秋实的智能防盗锁,最然还没有成为现实,但是构思很奇特,想法很新颖,很值得深入研究, 接下来刘佳奇和迟新一各自介绍了自己的作品,都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下一个谁想来介绍一下?”我照例把手举得高高的。吁``````谢天谢地总算找到我了,我从容地走上讲台,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我制作的是一个摩擦灯,我制作摩擦灯是因为受到电影的启发,电影里的老式自行车车头都会有一个摩擦灯,我就是根据摩擦灯的原理制作了我自己的摩擦灯,只是我的摩擦灯力度还不够,暂时还不能将小灯泡点亮。 这次“科技作品创新与展示”既开拓了我的视野,又增长了我的知识,我也学到了很多在生活中能运用进去的常识,我希望学校能多开展类似的活动。 篇三:低碳生活 科技创新 现今,我们砚山天气炎热,二氧化碳整天弥漫在我们身旁。环境越来越恶劣,干旱威胁着我们。我们砚山人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今天的砚山。为了让明天的砚山能更加美好!远离二氧化碳,走进低碳生活。 世博园内,“环保”这个概念几乎全在世博园内展现出来。不用白炽灯泡,用LED节能灯,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就比白炽灯泡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就少几倍,科技使我们走进了低碳生活。看看现在的砚山,汽车鸣笛声把原来宁静的街道变的乱糟糟,还有汽车尾气! 二氧化碳又紧接着走进我们的生活了。科技制造的交通工具使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很糟糕。就像前边的例子。科技到底对我们有益还是有害 科技对我们有益也有害,要使科技对我们有益,而没有害。就只有让科技创新,要怎么来创新 比如说:轿车可以不烧油,用电来使我们的汽车来发动。还有可以骑自行车,既环保又锻炼了身体。电脑可以使它不产生辐射,辐射对我们身体伤害非常大,特别是对眼睛。 光对我们的伤害也很大,不管是什么灯,都会排放二氧化碳。只有LED灯排放的二氧化碳少一些。晚上睡觉时。人们已经非常劳累。那时,人又吸收了灯排出的二氧化碳。危险靠我们更近了。 还要多植树,好让它们帮我们吸收有害物质,如有:二氧化碳、辐射、二氧化硫等。但是今天,为什么我们发现我们身边的植物越来越少了 那是因为有些人发现某一个投资项目而把树木砍去做家具。钱到手了,危险也离我们更近了,钱能买回永久的健康吗

  • 索引序列
  • 科技创新为中心论文
  • 初中生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论文
  • 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论文
  • 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论文
  • 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论文15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