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关于软件领域的文献检索论文

关于软件领域的文献检索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软件领域的文献检索论文

软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你知道软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软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周金陵.张鹏.丛于 CMMI 的软件过程改进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2400:60-62.

[2]龚波,于自跃.小型软件企业实施 CMMI 过程改进研究和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8):64-67.

[3][美] 施瓦尔贝.IT项目管理[M].王金玉,时郴,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刘佰忠.项目管理是 IT 项目灵魂[J].湖南制造业信息化,2004(4): 9-10.

[5]段琳琳.敏捷方法在需求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

[6]段琳琳.王如龙.极限编程在软件项目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8. 27 (l):127-130.

[7]唐爱国,王如龙.软件项目范围变更流程与过程控制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6. 4(9):71-73.

[8]唐艳.教捷方法在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年 02 期.

[9]林锐.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解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0]ROBERT C. MARTIN.敏捷软件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88.

[11]伯克温.项目管理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42.

[1]陆恩锡,涨慧娟,尹清华.化工过程模拟及相关高新技术[J],化工进展,1999,18(4): 63-64.

[2]王之瑛.改进高效浓密机工艺和设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J],湖南有色金属,1995,24-27.

[3]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12.

[4]黄向华.控制系统仿真[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1-5.

[5]刘晓东.沉降槽泥层界面检测仪的应用[J],自动化仪器与仪表,2007(3):52-53.

[6]杨慧,陈述文.0>50m大型浓密机的自动控制[J],金属矿山,2002,318(12):38-40.

[7]杨榛,浦伟光等.化工流程工业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与进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 27(2): 139-143.

[8]韩虹,李朝明.关于浓缩池设计的探究[J],新疆化工,2007,20(3):12-14.

[9]孙红先,赵听友,蔡冠梁.化工模拟软件的应用与开发[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24(9): 1285-1288.

[10]耿增显,柴天佑,岳恒.浓密机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J],控制工程,2008,19(9): 353-363.

[11]刘学言.多级逆流洗漆系统洗涤动力数的提出及其应用[J],湿法冶金,1993,7(3): 25-31.

[1]陈友洪,G 公司 SAP 质量管理系统应用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7-9.

[2]栾跃,软件开发项目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0-40.

[3]黄佳,SAP 业务数据传输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34-238.

[4] 卢俊,SAP 行业解决方案[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5-10.

[5]石坚燕,SAP NetWeaver--SAP 新一代业务平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37.

[6] 胡险峰,SAP 及 mySAP 商务套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12-15.

[7] Raymond McLeond,Jr. George Schell 着,张成洪,顾卓珺等译,管理信息系统(第10 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9-33.

[8]Peter S. Pande et al,Robert P. Neuman,Roland R. Cavanagh,The Six Sigma Way:How GE,Motorola,and Other Top Companies are Honing Their Performance[M],McGraw-Hill,2000,1-67.

[9]David M. Levine,Statistics for Six Sigma Green Belts with Minitab and JMP[M],FT Press,2006,1-22.

[10]王天杨,王斌峰,倪寅凌,左贝合着,SAP 最佳业务实践[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7-19.

[11]Christian Kramer,Sven Ringling,Song Yang,Mastering HR Management with SAP[M],SAP Press,2006,19-22.

[12]Andreas Vogel,Ian Kimbell,mySAP ERP For Dummies[M],For Dummies,2005,1-80.

[1]姜新.嵌入式控制系统软件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2]向立志,谭杰等.先进控制算法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工程,2003,29(18):41-43.

[3]刘x,周建宏,刘宏民.电熔法提纯氧化镁电极的自动控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0,22(1): 18-20.

[4]吴志伟,吴永建,张莉等.一种基于规则推理的电熔镁炉智能控制系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版),2009, 30(11): 1526-1529.

[5]吴新军.PLC在电溶镁炉集中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冶金设备,2003,4(2):67-68.

[6]孙鹤旭,林涛.嵌入式控制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4.

[7]齐国超,张卫军.电熔镁电弧炉炉体优化设计[J],冶金能源,2010,29(4):34-36.

[8]吴永建,吴志伟,柴天佑等.电熔镁炉智能优化仿真实验平台[J],系统仿真学报,2011, 23(4):676-680.

[9]倪晓明,孙菲.电熔镁石炉的计算机控制及节能改造[J],冶金能源,2002,21(1): 60-61.

[10]葛伟.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溶镁炉监测系统[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 1 绪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 大多数安全性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有恶意的人试图获得某种好处或损害某些人而故意引起的。可以看出保证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使它没有编程错误。它包括要防范那些聪明的,通常也是狡猾的、专业的,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是很充足、富有的人。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够制止偶然实施破坏行为的敌人的方法对那些惯于作案的老手来说,收效甚微。 网络安全性可以被粗略地分为4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反拒认以及完整性控制。保密是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提到的网络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内容。鉴别主要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反拒认主要与签名有关。保密和完整性通过使用注册过的邮件和文件锁来 2 方案目标 本方案主要从网络层次考虑,将网络系统设计成一个支持各级别用户或用户群的安全网络,该网在保证系统内部网络安全的同时,还实现与Internet或国内其它网络的安全互连。本方案在保证网络安全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比如:可以满足个人的通话保密性,也可以满足企业客户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障,数据库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系统不被病毒侵犯,同时也可以防止诸如反动淫秽等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等。 需要明确的是,安全技术并不能杜绝所有的对网络的侵扰和破坏,它的作用仅在于最大限度地防范,以及在受到侵扰的破坏后将损失尽旦降低。具体地说,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采用多层防卫手段,将受到侵扰和破坏的概率降到最低; 2.提供迅速检测非法使用和非法初始进入点的手段,核查跟踪侵入者的活动; 3.提供恢复被破坏的数据和系统的手段,尽量降低损失; 4.提供查获侵入者的手段。 网络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基础,近年来,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产生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内容。 3 安全需求 通过对网络系统的风险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及安全方案来确保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即, 可用性: 授权实体有权访问数据 机密性: 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实体或进程 完整性: 保证数据不被未授权修改 可控性: 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操作方式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依据与手段 访问控制:需要由防火墙将内部网络与外部不可信任的网络隔离,对与外部网络交换数据的内部网络及其主机、所交换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同样,对内部网络,由于不同的应用业务以及不同的安全级别,也需要使用防火墙将不同的LAN或网段进行隔离,并实现相互的访问控制。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在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防止非法窃取、篡改信息的有效手段。 安全审计: 是识别与防止网络攻击行为、追查网络泄密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网络各种违规操作与攻击行为,即时响应(如报警)并进行阻断;二是对信息内容的审计,可以防止内部机密或敏感信息的非法泄漏 4 风险分析 网络安全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网络安全不单是单点的安全,而是整个信息网的安全,需要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方面进行立体的防护。要知道如何防护,首先需要了解安全风险来自于何处。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涵盖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和管理层各个层面上的诸多风险类。无论哪个层面上的安全措施不到位,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网络的中断。根据国内网络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应用情况,应当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管理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 风险分析是网络安全技术需要提供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要连续不断地对网络中的消息和事件进行检测,对系统受到侵扰和破坏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必须包括网络中所有有关的成分。 5 解决方案 设计原则 针对网络系统实际情况,解决网络的安全保密问题是当务之急,考虑技术难度及经费等因素,设计时应遵循如下思想: 1.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保持网络原有的性能特点,即对网络的协议和传输具有很好的透明性; 3.易于操作、维护,并便于自动化管理,而不增加或少增加附加操作; 4.尽量不影响原网络拓扑结构,同时便于系统及系统功能的扩展; 5.安全保密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一次性投资,可以长期使用; 6.安全与密码产品具有合法性,及经过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认可或认证; 7.分步实施原则:分级管理 分步实施。 安全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采取以下安全策略: 1.采用漏洞扫描技术,对重要网络设备进行风险评估,保证信息系统尽量在最优的状况下运行。 2.采用各种安全技术,构筑防御系统,主要有: (1) 防火墙技术:在网络的对外接口,采用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层进行访问控制。 (2) NAT技术:隐藏内部网络信息。 (3) VPN:虚拟专用网(VPN)是企业网在因特网等公共网络上的延伸,通过一个私有的通道在公共网络上创建一个安全的私有连接。它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业务伙伴等与公司的企业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在该网中的主机将不会觉察到公共网络的存在,仿佛所有的机器都处于一个网络之中。公共网络似乎只由本网络在独占使用,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4)网络加密技术(Ipsec) :采用网络加密技术,对公网中传输的IP包进行加密和封装,实现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它可解决网络在公网的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也可解决远程用户访问内网的安全问题。 (5) 认证:提供基于身份的认证,并在各种认证机制中可选择使用。 (6) 多层次多级别的企业级的防病毒系统:采用多层次多级别的企业级的防病毒系统,对病毒实现全面的防护。 (7)网络的实时监测: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对主机和网络进行监测和预警,进一步提高网络防御外来攻击的能力。 3.实时响应与恢复: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对网络攻击等实时响应与恢复能力。 4.建立分层管理和各级安全管理中心。 防御系统 我们采用防火墙技术、NAT技术、VPN技术、网络加密技术(Ipsec)、身份认证技术、多层次多级别的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构成网络安全的防御系统。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为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还要防止系统信息在空间的扩散。通常是在物理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干扰扩散出去的空间信号。这是政府、军队、金融机构在兴建信息中心时首要的设置的条件。 为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在物理安全方面应采取如下措施: 1.产品保障方面:主要指产品采购、运输、安装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2.运行安全方面:网络中的设备,特别是安全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能够从生成厂家或供货单位得到迅速的技术支持服务。对一些关键设备和系统,应设置备份系统。 3.防电磁辐射方面:所有重要涉密的设备都需安装防电磁辐射产品,如辐射干扰机。 4.保安方面:主要是防盗、防火等,还包括网络系统所有网络设备、计算机、安全设备的安全防护。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保障手段,是网络通信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控制入、出一个网络的权限,并迫使所有的连接都经过这样的检查,防止一个需要保护的网络遭外界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视了内部网络和Internet之间地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地安全;在物理实现上,防火墙是位于网络特殊位置地以组硬件设备――路由器、计算机或其他特制地硬件设备。防火墙可以是独立地系统,也可以在一个进行网络互连地路由器上实现防火墙。用防火墙来实现网络安全必须考虑防火墙的网络拓扑结构: (1)屏蔽路由器:又称包过滤防火墙。 (2)双穴主机:双穴主机是包过滤网关的一种替代。 (3)主机过滤结构:这种结构实际上是包过滤和代理的结合。 (4)屏蔽子网结构:这种防火墙是双穴主机和被屏蔽主机的变形。 根据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换—NAT、代理型和监测型。 包过滤型 包过滤型产品是防火墙的初级产品,其技术依据是网络中的分包传输技术。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包”为单位进行传输的,数据被分割成为一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中都会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数据的源地址、目标地址、TCP/UDP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防火墙通过读取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来判断这些“包”是否来自可信任的安全站点 ,一旦发现来自危险站点的数据包,防火墙便会将这些数据拒之门外。系统管理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订判断规则。 包过滤技术的优点是简单实用,实现成本较低,在应用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 但包过滤技术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包过滤技术是一种完全基于网络层的安全技术,只能根据数据包的来源、目标和端口等网络信息进行判断,无法识别基于应用层的恶意侵入,如恶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电子邮件中附带的病毒。有经验的黑客很容易伪造IP地址,过包过滤型防火墙。 网络地址转化—NAT 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用于把IP地址转换成临时的、外部的、注册的IP地址标准。它允许具有私有IP地址的内部网络访问因特网。它还意味着用户不许要为其网络中每一台机器取得注册的IP地址。在内部网络通过安全网卡访问外部网络时,将产生一个映射记录。系统将外出的源地址和源端口映射为一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让这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通过非安全网卡与外部网络连接,这样对外就隐藏了真实的内部网络地址。在外部网络通过非安全网卡访问内部网络时,它并不知道内部网络的连接情况,而只是通过一个开放的IP地址和端口来请求访问。OLM防火墙根据预先定义好的映射规则来判断这个访问是否安全。当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访问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访问请求,也可以将连接请求映射到不同的内部计算机中。当不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该访问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墙将屏蔽外部的连接请求。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户进行设置,用户只要进行常规操作即可。 代理型 代理型防火墙也可以被称为代理服务器,它的安全性要高于包过滤型产品,并已经开始向应用层发展。代理服务器位于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完全阻挡了二者间的数据交流。从客户机来看,代理服务器相当于一台真正的服务器;而从服务器来看,代理服务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户机。当客户机需要使用服务器上的数据时,首先将数据请求发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根据这一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再由代理服务器将数据传输给客户机。由于外部系统与内部服务器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道,外部的恶意侵害也就很难伤害到企业内部网络系统。 代理型防火墙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可以针对应用层进行侦测和扫描,对付基于应用层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点是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代理服务器必须针对客户机可能产生的所有应用类型逐一进行设置,大大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监测型 监测型防火墙是新一代的产品,这一技术实际已经超越了最初的防火墙定义。监测型防火墙能够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实时的监测,在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监测型防火墙能够有效地判断出各层中的非法侵入。同时,这种检测型防火墙产品一般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不仅能够检测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同时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也有极强的防范作用。据权威机构统计,在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中,有相当比例的攻击来自网络内部。因此,监测型防火墙不仅超越了传统防火墙的定义,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两代产品,虽然监测型防火墙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过滤型和代理服务器型防火墙,但由于监测型防火墙技术的实现成本较高,也不易管理,所以目前在实用中的防火墙产品仍然以第二代代理型产品为主,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经开始使用监测型防火墙。基于对系统成本与安全技术成本的综合考虑,用户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某些监测型技术。这样既能够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求,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系统的总拥有成本。 实际上,作为当前防火墙产品的主流趋势,大多数代理服务器(也称应用网关)也集成了包过滤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应用显然比单独使用具有更大的优势。由于这种产品是基于应用的,应用网关能提供对协议的过滤。例如,它可以过滤掉FTP连接中的PUT命令,而且通过代理应用,应用网关能够有效地避免内部网络的信息外泄。正是由于应用网关的这些特点,使得应用过程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对多种网络应用协议的有效支持和对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上。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看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 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这些都通过它执行以下任务来实现: 1.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 2.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 3.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 4.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 5.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6. 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安全服务 网络是个动态的系统,它的变化包括网络设备的调整,网络配置的变化,各种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变化,管理人员的变化。即使最初制定的安全策略十分可靠,但是随着网络结构和应用的不断变化,安全策略可能失效,必须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以上问题和网管人员的不足,下面介绍一系列比较重要的网络服务。包括: 1.通信伙伴认证 通信伙伴认证服务的作用是通信伙伴之间相互确庥身份,防止他人插入通信过程。认证一般在通信之前进行。但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在通信过程中随时进行。认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检查一方标识的单方认证,一种是通信双方相互检查对方标识的相互认证。 通信伙伴认证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以及认证机制实现。 2.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服务的作用是保证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网络和利用资源。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检查用户标识,口令,根据授予的权限限制其对资源的利用范围和程度。例如是否有权利用主机CPU运行程序,是否有权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修改等等。 访问控制服务通过访问控制机制实现。 3.数据保密 数据保密服务的作用是防止数据被无权者阅读。数据保密既包括存储中的数据,也包括传输中的数据。保密查以对特定文件,通信链路,甚至文件中指定的字段进行。 数据保密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实现。 4.业务流分析保护 业务流分析保护服务的作用是防止通过分析业务流,来获取业务量特征,信息长度以及信息源和目的地等信息。 业务流分析保护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伪装业务流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实现。 5.数据完整性保护 数据完整性保护服务的作用是保护存储和传输中的数据不被删除,更改,插入和重复,必要时该服务也可以包含一定的恢复功能。 数据完整性保护服务可以通过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以及数据完整性机制实现 6.签字 签字服务是用发送签字的办法来对信息的接收进行确认,以证明和承认信息是由签字者发出或接收的。这个服务的作用在于避免通信双方对信息的来源发生争议。 签字服务通过数字签名机制及公证机制实现。 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动向 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现已开发研制出防火墙、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黑客入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扫描软件等。但因信息网络安全领域是一个综合、交叉的学科领域它综合了利用数学、物理、生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诸多学科的长期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和协同的解决信息网络安全的方案,目前应从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协议、现代密码理论、信息分析和监控以及信息安全系统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各部分相互协同形成有机整体。国际上信息安全研究起步较早,力度大,积累多,应用广,在70年代美国的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计算机保密模型”(Beu& La padula模型)的基础上,指定了“ 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准则”(TCSEC),其后又制定了关于网络系统数据库方面和系列安全解释,形成了安全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准则。 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 本论文从多方面描述了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信息的保密,认证和完整性保护机制,使网络中的服务,数据以及系统免受侵扰和破坏。比如防火墙,认证,加密技术等都是当今常用的方法,本论文从这些方法入手深入研究各个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可以使读者有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更深刻的了解。 本文章共7330字

文献分类与检索 内容提要】索引的研究、编制与文献流通形式变化息息相关。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新技术在文献流通领域广泛应用,对索引理论研究及编制形成冲击,同时也带来变革的要求。10年来我国索引编制研究的起伏波动,说明索引研究应顺应社会文献流通需要而变革的重要性。书目编制、数据库建设及文献标引、检索语言方面等研究的发展趋势,也说明新技术运用对于文献整理带来的新特点、新要求。索引理论研究和编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使索引编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索引是利用文献的工具,与文献流通形式的变化息息相关。10年来在索引编制理论研究方面发生了波动,说明我们关于索引编制的理念正随着文献整理现代化进步而发生深刻地变化。以往文献以纸质载体为主,索引编制靠人工,编排技术百多年没有发生多大改变,理论研究相对稳定。自从计算机及其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于文献领域并成为新流通载体后,索引编制手段及索引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传统理念产生很大冲击,这是造成索引研究波动的根本原因。本文就10年(1993-2002)来索引研究的状况进行剖析,以求得一二看法,为索引研究深入发展筹谋。 1 索引理论研究低落,相关研究发展强劲 我国很早就有索引的编撰和理论研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索引编制理论和方法传到我国,曾掀起索引编制和研究的高潮,成果辉煌。新中国建立后,安定的社会环境,先进的政治制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氛围,索引的理论研究和编制才真正掀起高潮。虽然文化大革命影响了索引事业的发展,但拨乱反正后,索引研究与编制又蓬勃兴起。尤其是80年代末期中国索引学会成立,领导索引研究,组织索引开发,开展学术交流,使我国索引事业走向规范化道路。 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索引理论的高峰期,1996年以后研究数量相对减少。《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报道的信息显示了这种趋势(见表1)。但这种滑动并不表明我国索引研究衰退,而只能说明传统理论研究在减少,这是索引研究走向成熟的转折。能说明问题的是与索引研究相关学科或索引应用理论研究走向强劲。 表1 索引编制理论研究情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 代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共计总 共 38 44 36 25 20 31 29 0 1 2 226传统编制 37 42 32 25 20 29 28 0 1 2 216自动化编制 1 2 4 0 0 2 1 0 0 0 10 书目的编制研究 书目编制在我国历史悠久,从汉代刘向著《七略》麇集众书始,书目便成为人们查检文献的重要工具。其六分群书并以此编排的方法,虽然有些幼稚,但已开索引先河。书目对保存文献并提供文献利用的功能,在两千多年历史中影响巨大。书目功能虽然主要不是用于文献查检,可在漫长岁月中人们主要靠书目来检索文献,以至许多学者将索引理论在中国的不完善归咎于书目的影响。直到现在关于书目编制的研究一直不衰。论述书目编制和数据库的文献就非常之多(不包括目录学理论、各种目录研究、图书馆编目及目录组织等文章,见表2)。尤其是运用自动化手段编制书目的研究逐渐增强。 表2 书目编制理论及数据库研究状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 代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共计总 共 25 17 32 10 27 51 49 36 56 51 374书目编制 11 6 11 2 5 16 4 9 12 12 88传统编制 11 5 10 2 4 8 4 6 8 6 64自动化编制 0 1 1 0 1 8 0 3 4 6 24数据库研究 3 5 10 6 17 49 41 18 32 27 208 书目数据库建设研究 数据库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献存储后的文献形态,大多数数据库就是电子版的书目。其多种检索途径又使它成为一部多功能索引。对它的研究90年代初期较少,而末期达到高峰,至今不减(见表2)。 文献标引研究 文献标引是揭示文献的途径,书目和索引的编制都离不开它。书目标引在于揭示群书篇目,索引标引所揭示的包括文献提名在内的各种知识点。在标引技术上没有本质区别,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常见的选题。10年来研究文章比较多(见表3,不包括图书馆分类、编目所涉及的标引问题)。计算机技术大规模运用书目和索引编制以来,讨论自动化标引技术的文章越来越多,说明我国文献处理技术的研究已跟上世界发展的趋势。 表3 文献标引研究情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 代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共计总 共 28 39 34 26 46 64 48 28 50 39 402传统理论 22 36 29 21 42 49 36 16 33 29 313自动化标引 6 3 5 5 4 15 12 12 17 10 89 文献检索语言研究 检索语言是人与文献对话的媒介,没有这种语言就无法做到文献规范化处理,就无法与文献沟通。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以后,检索语言成为人机对话的途径。检索语言是具有一定规范标准的人工语言。例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汉语主题词表》、以及各种形式的“关键词表”、“著者号码表”等。如今人们又提出用自然语言标引和检索计算机整理的文献,研讨热烈,有许多文章颇有见地,代表了检索语言的方向。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文献检索的探讨日益见多(见表4,数据不包括图书馆日常使用的分类法、主题法等)。 表4 文献检索语言研究状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 代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共计总 共 15 37 25 16 41 29 25 35 37 19 279传统理论 15 35 24 15 38 25 21 27 29 11 240自动化语言 0 2 1 1 3 4 4 8 8 8 39 相关学科研究的强劲势头,是索引研究和编制的必然结果,是索引研究实用化的反映,也是索引科学与各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结果。它告示我们对应用科学理论的探讨更应注重于实践。 2 索引研究发展曲线描述了电子技术应用文献流通领域的历程 10年中,关于索引编制、书目编制、书目数据库、文献标引、检索语言等研究,都经历了低→高→低的波动。驼峰从1995年开始至1999年,峰顶在1997-1998年。这正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电子技术在文献出版、存储、流通各环节普遍应用时期。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实际使用的文献形式。其功能齐全、传播速度快、存储量大、收藏丰富、检索方便,准确率高,都是纸质文献所不及,有替代书本式文献之趋势。在人们心理(接受新生事物)、生理(适应并掌握操作技术)上产生了解、掌握、运用的欲望,因此关于新技术运用的研究探讨是必然现象。这种研究的热化,势必对传统理论形成冲击。但也要经历由浅入深、由一般介绍到深刻研究的进程。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运转稳定后,该方面研究就会减少,因而形成曲线。这个曲线记录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文献流通领域应用的历程。 计算机技术应用对传统索引理论研究的冲击 1994年研究索引理论的文章最多,随之逐渐减少(见表1)。与研究数据库建设、文献标引技术和检索语言的文章从1997年逐渐增多形成反差。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就是学术界对计算机技术在文献流通领域普遍应用的反映与研究探讨。1994-1996年是这类研究的酝酿、写作、发表周期。传统理论逐渐减少合乎学术研究发展趋势,但“0”发展不正常,重视一种研究而忽视其他研究的倾向不可取。传统索引编制理论是一切新索引编制和索引形式的理论基础,对其研究不可轻视。 书目数据库研究的发展曲线(见图1),明显表明计算机及其网络在图书馆和其他文献传播行业中运用的过程 关于数据库研究的文章始见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以介绍其功能作用为主。随着计算机在文献流通领域普及速度加快,文章数量开始增多,探讨数据库编制、检索以及制作技术等方面内容。1995年以后研究文章开始骤增,标志着计算机在以图书馆为主体的文献流通领域大规模应用。之后的三四年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高峰,至90年代末基本稳定,于是研究的文章相对减少。 附图 图1 文献标引、检索语言、书目数据库研究情况示意图 文献标引的研究与检索语言的研究相依共存,都是揭示文献的方式和手段 检索语言是人与文献载体(印刷体、电子形式等)沟通的语言,通过这种语言或代表这种语言的标识符号,把文献主体概念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表示出来,作为文献存储和检索的依据。没有检索语言,标引无法做到。不进行标引,检索语言便毫无用处。这是索引编制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献整理后,这两方面的研究尤为需要。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的高峰恰恰也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时期,表明了学术界对文献标引及其检索语言编制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这些学者与时俱进的学风和进取精神。计算机应用是索引理论研究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不仅随着文献载体转变而变换其形态,而且关系到编制方法、操作过程等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更重要是索引编制的观念必须改变。这是索引编制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 3 索引理论研究步伐不大但视野开阔 索引研究在众学科中是小字辈,成果相对较少。研究内容大都属于功能介绍、编制方法等探讨。随着科学研究深入发展,人们对文献需求广泛,索引理论研究便向着多元化、专深化发展。特别是新型文献载体的出现,开阔了索引理论研究的眼界。人们从多角度多方面探求揭示文献的途径,10年来总体研究步伐迈得不大,但研究视野比以前开阔了许多,这本身就是索引理论研究的进步。 总体趋势是传统理论研究在减少,但反映的是对新形势下索引研究的呼唤 索引理论研究在90年代还很稳定。表1中1993-1999年间研究文章数量起伏不大,而且较多。说明我国学术界中有一批学者在关心索引事业的发展。在这较好的氛围中,中国索引学会功不可没,组织学术研究,与国内外学界交流互通,做了许多工作。在90年代中期,中国索引学会编辑了《索引研究论从》丛书,包括《索引的昨天与明天》、《索引技术和索引标准》、《论索引和索引方法》、《报纸索引和新闻数据库》、《索引编制自动化》5个分册,共收论文114篇,聘请相关专家撰写了有关索引编制原理及自动化编制技术、文献标引及自动化标引技术、检索语言编制及计算机语言识别技术、书目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论文,论及问题之深,引用资料之多,学术见解之新,是索引理论研究多年未曾有过的,为中国索引理论发展起了导航作用。但近几年研究文章骤减的状况应该引起学术界注意,反思以往的研究是否适于新形势、新局面的需要,如何尽快改变传统观念,建立起新技术研究体系等,为网络环境下索引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索引研究视野逐步扩大,适应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10年间报刊上共发表研究索引编制理论的文章203篇(这个数字是按原始文献发表时间统计),内容包括索引编制的一般理论、自动化编制、国外索引编制、各种类型索引研究、索引史研究、对著名索引学者和编制机构研究、索引专著研究、各种检索工具索引编制、古籍和现代著作索引编制等(见表5)。一般理论研究只占,其他专门研究占2/3还强。在64篇理论文章中谈功能作用类27篇,编制原理类26篇,论索引事业发展8篇,对中外索引编制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3篇。从各种角度来研究索引编制,反映出索引研究的生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 表5 1993-2002索引理论研究分类状况(按原始文献发表时间统计) 项 一般 自动 国外 索引 学者 索引 索引 检索 古籍 现代 总目 研究 化 索引 类型 机构 史 专著 工具 索引 著作 共数量 64 12 13 62 6 7 22 10 3 4 203 索引类型的研究数量较多,表明了索引学仍是一门实用科学 只要社会需要文献就有使用索引的要求。不论什么时候索引都是使用文献最便捷的途径。研究各种类型索引编制的文章62篇,几乎占1/3,论述了10多种索引的编制(见表6)。虽然平均文章不多,但反映出学术界给予的关注。这些索引功用不同,但都是人们所需要的。 表6 类型索引研究情况(按原始文献发表时间统计) 附图 计算机技术趋于稳定后,自动化方面的研究会减少,而研究索引类型、为学术著作编制索引会增多 新文献载体出现,文献利用形式发生变化,对这方面的研究必然要出现,但一旦普及并趋于稳定后,介绍或说明性文章就会减少,而逐渐转向深层次探讨,文章数量就要下落。研讨数据库文章逐渐减少就是例证。而在书目编制、文献标引、文献编排、检索语言等领域自动化研究逐渐增多则表明人们正在摆脱一般理论的研究,转向实用理论、专门编制方法的探讨。这也是计算机技术从应用到理论研究进展的过程。因此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具体领域的文章会逐渐增多,逐步加深。 对索引史、索引研究与编制方面有贡献的学者或机构的研究逐渐减少,而对索引著作和检索工具索引编制研究的增多,反映出学术界更重视索引应用理论的研究,重视索引检索功能的探讨 虽然近3年这方面研究出现空白,但是暂时现象,是由于文献载体变换中出现的调整期。当计算机技术运行稳定后,由于机编速度快、抽词准确、编排规范等优点,节省大量编制成本和人工,势必会出现编撰索引的高潮。包括为古今中外各种学术研究而编制索引。索引成果不一定是印刷型,但功能一样。 只要文献功能没有消失,索引作用就不会消亡。从索引功利性能上讲,计算机在文献领域里广泛运用,为索引编制开辟了无限光明的前景,以往可望不可及的鸿篇巨著的索引编制,如今可能在俄倾之间,轻松愉快之中成就。文献使用步入了崭新的时代。 4 走出“理论”的困惑,建立大索引观,放眼于索引的实际应用 索引是“完备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备文献”应该是既有原始文献又兼有检索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索引就是检索工具,依附于文献而存在。如今文献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索引研究也要洗心革面,使其适应新形势下人们对文献的需求。就索引研究的现状有几方面应引起我们重视。 应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思维 深刻研究当今人们利用文献的特点,研究计算机及其网络发展对文献传播的影响,网络环境下人们对文献使用的需求,以使索引编制适应人们未来利用文献的需要。索引理论研究既要适应文献形式变化,也应符合人们对所用文献的了解认知、心理适应和使用习惯。不能固守传统理论不放,理论与实用脱节,而失去指导实践的意义。建立创新思维,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建立一套完备的新理论,应该树立新的思维方式方法,敢于创新,敢于超前,以社会需求为研究目的,充分发挥索引在揭示文献上的作用,为文献利用提供快车道。 冲破“太平研究”的藩篱,增强其理性探索 现在许多研究是以发表文章为第一需要,所以在理论探讨上,都愿说“套话”,打“贯腔”,生怕新东西叫不准,新提法不被编辑认同,因此众云亦云,以求太平。还有个倾向,不论什么样内容都把它写成“理论”型,带有“理论”味,把特征、规律、功能等大谈一番。这实不可取。理论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不要拘于一定的形式,内容深浅皆可,只要论述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好文章。索引是一门实用科学,应注重编撰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可在10年中关于书目、索引编排技术(不包括图书馆目录组织)的研究只有44篇(见表7),这个数量是讨论索引编制和书目编制理论314篇文章(见表1、2)的14%,占这次在《全国报刊索引》查阅1 247条信息的,表明对编制技术方面的忽视。重“理论”,轻技术,是理性不足的显现。反映出业界习惯于约定俗成的运作,不善于开发与创新。 表7 关于书目索引编排技术研究(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年代 1999 2000 2001 2002 共计总共 4 2 5 5 3 6 2 6 2 9 44传统 3 2 3 4 2 3 0 4 1 2 24自动化 1 0 2 1 1 3 2 2 1 7 20 相当研究人员对先进技术了解不足,对索引未来发展认识模糊 表1中研究传统理念数量与研究自动化编制之比为216:10,不能不说明学术界对新技术反映生疏。许多选题和论述,都不谈计算机运用于文献整理后产生的影响,而谈那些已被许多人谈过的问题。这是因为对新技术运用不甚了解,自然就不会对未来发展有清醒认识。90年代初期计算机在我国应用较少,而西方先进国家已大规模使用,这时理论界就应有个介绍的高潮,可实际上这种文章很少。说明我国索引界对新技术应用反映不够,学术研究相对滞后。这种局面必须改变,不然的话我们索引研究与编制就会落伍,就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首先要深刻了解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时地更新、探索、追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文献充分服务于社会保驾护航 要根据新形势下社会对文献的需要,开发出实用性强的索引产品,为社会服务。索引研究和编制要因时、因书、因人、因社会需求而宜,真能如此,社会怎不认同。 理论研究要与时俱进,与实践相结合,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前提 对于原理的讨论是必须的,而专门编撰理论的研究更为重要。索引编制不顺应时代,脱离实际需求,就分文不值。要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建立需求→研究→新需求→新研究的机制,研究有针对性也就有了生命力。编制方法有了科学性,索引成果就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 树立大索引观,开阔研究领域,为振兴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化及经济建设服务 一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印刷型文献,虽然电子型文献目前人们不常见,但它终会成为文献主流载体,所以要加强数据库检索方式方法研究的力度,使电子文献更科学的为人们服务。二不能只重视社会科学方面文献的索引编制,要把眼界扩展为流通于整个社会的文献,比如经济建设、工业生产、商业服务业等方面,凡是能通过整序而流通于社会的文献,或者说通过整序后有利于社会流通的文献,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比如产业名录、商品名录等。三要注重与索引研究交叉学科的研究,这些学科间研究目的相近,技术相关,功能相连。诸如文献的分类、编目、标引、校仇、考证以及数据库制作技术等。虽然整理目的不同,但许多技术相近,可以相互利用,共同完成文献的揭示与整理。 中国索引学会应加强力量引导学术研究 除组织学术活动外,更应该在索引理论研究方向上起导向作用,介绍世界上先进的编制技术和索引研究动态,引进成果,翻译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加强学术交流,使社会各界了解索引的新发展。学会也应吸收工商界有关技术人员参加,使索引研究更加实用化,直接与工农业生产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挂钩,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总之,10年来索引研究有喜也有忧,忧中也有喜。喜,研究成果颇丰。忧,后几年传统研究滑坡。滑坡的原因是社会对新技术广泛应用的关注,人们要有个了解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对传统技术进行重新审视、评价、借鉴并与新技术融会。后几年传统研究减少就是新旧技术融会调整的时期。今后定会出现个新理论蓬勃发展期,因此忧中又有喜。让我们做好理论准备,迎接新索引编制高潮的到来。

软件工程领域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题目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我们看看下面的软件工程论文题目吧!

1、基于手机APP的中医移动健康管理平台探索

2、基于案例驱动法的软件工程课程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基于LAN的农业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

4、基于平板电脑的森林资源信息外业采集APP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5、基于物料的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6、ICE在模拟训练系统消息中间件中的应用

7、指纹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基于Android平台的通用Adapter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

9、基于TMap的软件测试模型的分析研究

10、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现状及应用实践探究

11、基于SOC的智能野外目标监视和记录系统设计与实现

12、分析机械传动装置模块化设计系统的开发

13、舰船平台管理网络技术研究

14、基于分支相关性分析的不可达路径检测方法

15、基于求解开销预测的符号执行搜索策略研究

16、数字化装配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17、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对软件可靠性模型的研究

18、基于藏语学习的Android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19、基于交互技术移动端个人形象管理的应用与研发

20、基于JAVA+STRUTS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安全设计

21、基于J2EE技术的计算机教研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2、采用COSMIC方法测量企业移动应用软件功能规模

23、基于Android平台的旅游系统的设计

24、基于SVG-JS技术的项目任务管理设计

25、基于凌一揆的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的构建

26、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中药饮片发药流程

27、轨道交通工程Revit快速建模工具集开发

28、基于LabVIEW下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29、多终端数字皮影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0、中小学食品配送质量管理及溯源系统开发与应用

31、CDIO理念下构建软件人才孵化中心

32、基于项目导向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33、基于Unity3D齿轮油泵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34、基于文本服务框架的拼音输入法研究与实现

35、医院消毒器械管理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6、面向Android的电子商务移动客户端的设计与开发

37、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研究

38、层次分析法在飞行模拟训练评价体系设计中的应用

39、基于ExcelVBA的企业员工年假统计系统设计与实现

40、PHP技术在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41、检察院审讯系统中即时通讯工具研究与实现

42、浅析移动实习就业跟踪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43、轨道交通工程Revit族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44、基于SSH的教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5、高校数字化校园中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的实现

46、软件算法相关技术探究

47、基于统计调查问卷的手机APP使用现状研究

48、关于对新形势下电子商务软件测试的`研究

49、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

50、试析PLC和计算机间串行通讯方式及程序设计

51、浅析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互联网集成平台开发设计

52、多线程技术在Android手机开发中的运用

53、JavaScript程序动态切片技术的研究

54、基于SmartAdmin的数据维护软件前台的快速构建

55、医院预授权结算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56、浅析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应用

57、生物计算下的分布式计算系统设计及实现

58、浅议广东省气象局科研管理系统管理技术

59、系统集成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60、JavaWeb开发中文件上传方法研究与实现

61、基于Web的Word文档管理系统设计

62、高校移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考试平台设计与实现

64、智慧教室移动端管理平台开发

65、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分析

66、基于安卓系统的新能源电站移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67、基于树型结构模型足球成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68、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69、数据结构课程中栈和队列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70、基于需求模型的航天软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71、酒店电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2、基于VSTO技术的Office计时器插件的设计与实现

73、基于分布式结构的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设计

74、一种基于移动手机的大学生体质测试软件设计

75、移动APP在数字器检中的应用及意义

76、电子护理文书质控管理平台建设

77、基于手机客户端APP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研究

78、刍议软件无形性对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教育的影响

79、电气技术人员提高PLC编程能力的思考

80、基于移动化、云化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架构设计

81、基于iOS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客户端的开发

82、预防性维护管理与设备管理系统的集成性分析

83、试论软件工程保护中软件防篡改技术

84、基于TCSP的实时并发系统测试方法

85、MapWindowGIS插件机制及应用

86、基于Android的手机助手设计的研究

87、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

88、基于LabVIEW技术的宏观观测动物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8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动态管理系统设计

90、基于时间索引的0-N数据结构在序列模式挖掘算法中的应用

91、基于Linux的USB摄像头驱动程序的实现

92、基于Android系统的主变差动保护装置调试软件研究及应用

93、环境保障信息传输与控制中间件研制综述

94、三维模型与属性数据同步的批处理方法研究

95、权限管理在成绩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

96、基于移动物联的安全生产数据服务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97、单链表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8、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

99、影楼后期物件管理系统设计

100、一种基于三角形非结构化网格SIMPLE算法的程序设计

101、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平台研究

102、河北省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服务系统

103、智能气象站气象要素数据测试软件设计

104、一种杀毒软件升级流程的安全性分析方法

105、基于IMS的气象信息传输智能语音通知系统设计与实现

106、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

107、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108、基于Agent的微信平台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

109、高等学校移动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110、软件构造课程设计及其课程群

软件工程硕士的论文选题方向:. 专业硕士软件工程硕士方向的专业硕士论文选题,按照目前培养方案的要求,必须是与软件工程有关的内容。关于选题的官方说法,参见:==>【2011年校学术委员会签发的文件】。所谓与软件工程硕士有关的内容包括:1. 软件的开发这是最常见的选题方向,也是最正规、最容易得到认可的方向。一般来说,软件开发的题目,可以是一个系统,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几个模块。不过,不论是系统还是模块,都要包括如下几个阶段:a) 需求分析b) 概要(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c) 编码(是指重要的、关键的算法部分)d) 部署和测试2. 软件工程硕士的其它方向内容例如:a) 软件需求管理、变更b) 软件体系架构c)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方向的论文大纲参见博文《软件测试相关硕士论文大纲》)d) 软件过程改进e) 更多内容,参见《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3. 论文覆盖的内容及范围按照软件工程硕士学科的论文要求,软件工程方向的论文,需要至少覆盖软件工程的两个阶段,例如:需求+设计,设计+实现,需求+设计+实现,需求+设计+实现+测试,设计+实现+测试,......如果是测试领域的论文,则应该涉及到:测试设计+测试执行+结果分析如果是需求管理领域的论文,则应涉及到:需求获取、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分解、需求跟踪等方面. 工学硕士工学硕士选题一般均按照导师要求执行,与工程硕士依据自己实际工作或者实习内容选题有所不同。总体上,工学硕士选题与工程硕士类似,但论文的内容应当偏学术。工学硕士也可以选择研究性的课题。

可以发表软件工程类的论文,如自制一个带有某功能的某工程。针对软件开发这个专业,很容易想出来的论文类别就是软件工程,这种论文也非常好写,只需要开发一个软件并对其进行阐述即可。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

电气领域ei检索期刊

有一个ei期刊目录!跟咱们北大核心目录一个意思!目录中的期刊就是

评职称用吗可以提供帮助

直接去ei网站搜索就可以了,然后搜索到的名字在知网或者别的数据库中搜索下载就可以望采纳

国内核心期刊(EI检索)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 《电工技术学报》3.《电力系统自动化》4. 《电机与控制学报》5. 《电力自动化设备》国际权威期刊电机领域:《IEEE T MAGN》、《IEEE T ENERGY CONVER》电力电子领域:《IEEE T POWER ELECTRMAGN》、《IEEE T ENERGY CONVER》电力系统领域:《IEEE T POWER SYST》

关于毕业论文反抄袭软件检索

只要你抄的网上有的甚至网上没有的都能检测到,因为其中原理是每十一个字相拟就算重复,对比一百年内所有论文所有数据,还可能和医学的心理学的建筑学的好多不相关的重复,只要有十一个字相同。知网系统计算标准详细说明:1.看了一下这个系统的介绍,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对于文字复制鉴别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呢,比如数据,图表,能检出来吗?检不出来的话不还是没什么用吗?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中,文字复制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目前本检测系统对文字复制的检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图表、公式、数据的抄袭和篡改等行为的检测,目前正在研发当中,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本检测系统的进展并多提批评性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按照这个系统39%以下的都是显示黄色,那么是否意味着在可容忍的限度内呢?最近看到对上海大学某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发表的两篇论文有抄袭行为,分别占到25%和30%. 请明示超过多少算是警戒线?百分比只是描述检测文献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该文献的抄袭严重程度。只能这么说,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数越多,存在抄袭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属于抄袭及抄袭的严重程度需由专家审查后决定。 3.如何防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成为个人报复的平台?这也是我们在认真考虑的事情,目前这套检测系统还只是在机构一级用户使用。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同时,在技术上,我们也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最大可能的防止恶意行为,包括一系列严格的身份认证,日志记录等。 4.最小检测单位是句子,那么在每句话里改动一两个字就检测不出来了么?我们对句子也有相应的处理,有一个句子相似性的算法。并不是句子完全一样才判断为相同。句子有句子级的相似算法,段落有段落级的相似算法,计算一篇文献,一段话是否与其他文献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础上综合得出的。 5.如果是从相关书籍上摘下来的原话,但是此话已经被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也抄了进去,也就是说前面的文章也从相关书籍上摘了相同的话,但是我的论文中标注的这段话来自相关的书籍,这个算不算学术抄袭?检测系统不下结论,是不是抄袭最后还有人工审查这一关,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这种情况,专家会有相应判断。我们的系统只是提供各种线索和依据,让人能够快速掌握检测文献的信息。6.知网检测系统的权威性?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并不下结论,即检测系统并不对检测文献定性,只是将检测文献中与其他已发表文献中的雷同部分陈列出来,列出客观事实,而这篇检测文献是否属于学术不端,需专家做最后的审查确认。 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赞同1|评论

Paperbye论文查重系统,利用软件的“机器人改重”功能,实现软件的自动修改论文重复内容,从而达到迅速自动降低论文重复率,特别是对于第一次写论文的同学,软件自动修改论文内容,会给同学们一些启示或直接使用机器修改的内容进行替换原文内容,提高的文章查重和修改效率。

具体看看有哪些实用功能:

1、机器人智能改重

Paperbye改重是机器人自动修改查重报告里相似的文字内容,自动修改就是论文查重完成后,系统自动把相似内容通过深度学习的数据内容进行替换修改,达到自动降低文章相似率的目的。一篇几万字的文章,10秒内容可以修改完成,这个修改效率是任何人工都无法比拟的,修改文章效率高是机器人修改的独特优势。机器人修改的语句并不是简单的替换关键词和调换语序,主要原理是通过深度学习大量数据后把语义相似的句子进行替换。

2、免费在线改重

在线改重功能是机器人改重功能的延伸和完善,机器改重功能并不是非常完美,就像我们现在的语音识别系统,语音输入并不是100%的完美识别,用手机语音输入文字大家应该有体会。对于机器人修改的语句并不是每句都修改的很完美的,遇到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术语修改的会有些牵强,但是不用担心,可以在免费改重工具编辑器里自主修改,通过人工修改相结合达到完美降重效果。

3、同步查重功能

这个功能根据“赫洛克效应”的及时反馈的心理原理,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修改一句话,通过paperbye的“同步查重”功能,马上就可以看到修改效果,达到及时反馈,并且及时检验了修改的方法技巧,使继续修改的信心大增,可以大大提高修改论文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论文查重方式的是你必须把全文或片段改完,重新提交论文到查重系统里重新检测才能知道结果,这种方式无论从流程,还是查重后修改,都比较繁琐,更重的是如果通过修改查重后的相似比例降下来不理想,给人的感觉比较身心疲惫,没有愉悦感,对修改论文极度厌恶。Paperbye论文查重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算是颠覆传统,开创先河,让论文降重不再痛苦。

4、同步查重和在线改重的结合

这两个功能在paperbye查重系统里像一双筷子一样,紧密结合使用的,自己对文章内容修改后,就需要对修改的内容进行查重,点击系统里的“同步查重”,马上就会看到修改后的效果,甚至修改1个字,都可以进行马上查重并反馈修改结果,真正实现一边修改论文,一边进行论文查重。修改、查重同步进行,完美结合。市场上声称“在线改重”,好多同学容易误解,那种改重是必须改完整片文章,再整篇提交,就是传统的论文查重方式,并不能实现修改一句马上看到修改结果。目前paperbye才是真正的实现了边修改边查重的同步效果。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论文查重软件有:万方、知网、维普等,这三家常和学校机构合作,应用广泛,其中万方、维普支持个人使用,知网目前不对个人查重提供服务。

PaperFree为用户人性化完美实现了“免费论文检测—在线实时改重—全面再次论文检测—顺利通过论文检测“的整个全过程。系统的检测范围涵盖所有中文类别,包括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科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政治学、军事学等;同时英文及一些小语种语言文章也可以检测。

关于经济领域的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或迟或早必然会反映到当代世界政治的斗争(包括它在特殊手段上的继续——军事斗争)和国际关系中去,而这些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必然会反作用于世界经济。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近期走势

去年,世界 经济 受美国衰退的影响 ,增长大大放慢。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有阴有晴,差异性十分突出,且都在变化之中。这里且就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形势做一些说明,对影响世界经济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

一、美国经济复苏起落不定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 局于去年11月26日宣布,美国经济从当年3月份起陷入衰退。但实际上,美国GDP只在当年第三季度是负增长。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受到意料不到的打击,但其影响并未像人们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去年全年,美国GDP仍增长了。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GDP以年率计算 ,增长5%。特别是生产率竟跃升8%,这种情况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对美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但到第二季度,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回升转趋疲弱,GDP只增长。其间,安然公司、世界 通信 公司等大公司假帐丑闻接踵而至,全国为之震惊, 投资 者对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7月16日在国会作证时,仍确认美经济在走向全面复苏。他预计今年全年美GDP的增幅为一,高于2月份的预测(—3%)。但他也不无保留地说:“目前 困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不良影响的消除,如果不出现进一步重大影响,美国经济将重新呈现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美联储的预测不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先前的预测数字分别为和,现在下调到和。

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时间短暂,经济下降轻微,是前所未有的。美 经济学 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美国的衰退“非常非常轻微”,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这次不是标准的衰退,还有人认为这是“新式衰退”。

美经济衰退轻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在此期间,消费者开支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不见减少。消费开支占美GDP近2/3,它的稳定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为什么美消费开支不减,这是因为自1996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构成其收入的三大部分一一工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增长。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和薪金收入有所增长,直到2002年头两个月,仍增长近4%(年率)美国约60%的家庭拥有股票。几年来股市持续攀升,家庭收入也相应增长,美2/3的家庭拥有住房,一年来房价上涨9%,家庭的资产也随之增长。总之,美国居民“家底”厚了,他们有可能放手花钱,是美经济衰退格外缓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联储于去年11次降低利率,把利率降到的低水平上,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实行减税和增加 公共 开支政策,这些也都对减轻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起相反作用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经济难以快速回升。

首先,这次衰退是信息技术投资过度,信息技术股市形成的泡沫破裂,信息技术部门公司大批破产,并波及其他部门,美企业 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第4季,美固定资本投资猛跌,2002年第1季又下降。与此同时,民用资本货物订单不断减少。格林斯潘曾多次强调,资本货物的 统计 数据是重要的投资晴雨表,而固定资本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企业投资疲软无力,今年下半年能否恢复尚难下定论,不能不影响经济复苏。

其次,正因为消费开支没有大减,住房 建筑 业保持繁荣,在经济复苏中,也不可能再有新的增长。

再次,美国外资大量回流,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外国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元资产。2001年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总额高达4550亿美元。但现在已大为减少,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2000年的3080亿美元骤降到2001年的1310亿美元,预计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030亿美元。

最后,美国大公司丑闻使美国投资者对资本 市场 的信任发生动摇,其深远影响远未消除;美国人对可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惴惴不安;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特别是打伊拉克如何进行,心中无数。凡此种种,都增加了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美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双谷底”;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还有人认为如果美股市继续下跌, 银行 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导致银行危机,从而使美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尽管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少数人提出的,但也足以令人警醒。

二、世界经济 参差错落

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中的波折,通过“扩散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大大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8日一份 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000年4%,2001年为),明年可能恢复到4%。而到6月份,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高于2%,2003年有望超过3%。

全球经济放慢与各国经济不同。从70年代以来,还从未有过一次世界GDP负增长,即使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年份,世界经济仍是正增长,只不过是“放慢”或“下滑”,如1975年,世界GDP增长,1982年增长,“放慢”或“下滑”幅度也不大。据IMF的报告说,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 发展 中国 家,特别是 中国经济 的迅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数加重。此外,全球经济虽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但应变能力比过去增强,这是因为,首先,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低,有更大可能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 政策 ;其次,各国为稳定 金融 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但是,各国具体情况大有差异,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颇不平衡。

欧洲。当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时,欧洲明显落后。美国发生衰退,欧洲又受到牵连,2001年其GDP仅增长1%。美经济开始回升后,欧洲经济仍低迷不振,今年1季度只增长。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才能真正恢复。据IMF报告预测,欧盟2002年的增长率在左右,2003年可达,另一预测称,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仅约。欧盟各成员国也有很大差别,其中英国最好,德国最差。据德六大经济研究 所春季报告预测,德今年仅增长,明年可达。德国改革进展迟滞,企业 大批破产,失业增加。尤其是德国东部,更处于停滞状态,今年只能增长。

日本。多年来,日本经济在困境中挣扎。2000年仅增长,2001年降至负1%,据IMF的报告预测,日本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负和。日本失业率不断上升,今年4月份已达。

日本的严重问题 之一是政府 债务 不断积累,到2002年末,将达693万亿日元,占GDP的140%。如继续增长下去,就可能导致市场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怀疑, 国债 价格急剧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不排除会出现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另一严重问题是银行坏帐太多,估计多达万亿美元,约占亚洲坏帐2/3。日本银行机能严重削弱,这一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在美欧等国压力下,承诺深化改革,为此制订一个又一个振兴经济的 计划,但说的多,做的少。最近日本内阁人士说,日本经济已经“触底”,即将回升,但实际情况仍相当严峻。

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它们过去都曾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起着火车头作用。但现在时过境迁,风光不再。究其根源,在于它们 历史 包袱重,隋性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放不开手脚,进展迟缓。当然,它们的经济实力仍然强大,科技 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未可小觑。

东亚和东南亚。亚洲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认识到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监控和企业结构治理,为此采取了相应改革措施,解决呆账问题,加速银行重组,加强金融立法和企业 管理 法规等等,呆帐有所减少,银行对企业放款回升,尽管这一改革尚未完成,但过去一度泛滥的官商勾结如今已大为收敛,传统的家族集团式企业衰败,物价下跌,经济活力增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放慢,东亚和东南亚虽也受到重大冲击,但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率。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这一地区2002年平均增长率将达,2003年为。世界银行的预测与此相近。与此同时,这一地区通货膨胀率却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上。但这一地区各经济体GDP的增长各有不同,东亚的韩国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增长率最为强劲:今年第一季度其GDP比去年同期增长,预计全年可望增长6—7%;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较快增长,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则增长率较低。

南亚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增长也较快,据IMF预测,2002年,这一地区平均增长率为,2003年更将高达,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缘故。

拉美地区。这里一些主要国家接连发生 金融危机 。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甫告缓和,阿根廷就发生金融危机,且愈演愈烈,今年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第一季度经济下降,失业率超过18%,据预测,今年阿根廷将有10—15%的负增长。接着委内瑞拉和乌拉圭也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年经济将分别下降和。与此同时,巴西再度发生金融动荡,经济前景暗淡。墨西哥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滑2%,全年即使会有增长,也只在上下。这种状况,与亚洲成为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多数人认为这些国家奉行“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过快,失去控制,受强大邻国美国的影响,经济不稳。

三、 国际经济 活动缩减

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慢,导致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大幅度下降,美元汇率走低,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涨落不定,这一切反过来,又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制约因素。

世界贸易。过去长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利。但2001年,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当年世界贸易仅增长1%(2000年为12%),低于世界GDP的增长。预计今年世界贸易有可能增长3%,但如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这一预期将落空。布什政府在自由贸易方面出现倒退,保护主义抬头,给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日本和亚洲国家都造成重大压力。如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其中新加坡经济25%有赖于对美出口,马来西亚这一比例为18%,泰国和菲律宾也在10%以上。美国经济状况对这些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力。

国际投资,近些年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2000年达到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国虽然高度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

美元汇率下跌。由于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加上美国公司丑闻不仅使美国人对美资本市场信心动摇,也大大挫伤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这一切导致一直坚挺的美元趋弱。今年年初以来,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一路下滑。7月15日曾一度突破1:1。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也已下降约8%,到6月初,对韩元汇率下降6%,对泰铢下降4%,对新加坡元下降,对菲律宾比索下降。这些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有助于抑制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刺激内需增长,但也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各国对美出口。对美国来说,美元走弱,有利于增加美对外出口,但也会促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其通货膨胀的压力。

石油价格波动不定。由于世界经济放慢,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今年以来,世界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不已。近来,美国原油库存迅速减少,致使原油价格上涨。据报道,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已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并于20日突破30美元大关,达到15个月来的最高点。虽然,由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中东地区在世界原油供应中地位有所削弱,但如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石油价格难免上涨,如超过每桶30美元,势将加大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美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会对欧盟和其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 经济 发展 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 热点话题。2005年l0月中旬在 中国 河北香河召开的20国集团 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衡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失衡 经济失衡 经济 失衡

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 金融 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过去的四年里(2003年~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中 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 问题 展开热议。当下,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导致南北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仍没有迅速得到扭转,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1990年~1993年,非洲经济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和,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仅有 、、和3% ,再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导致人均国内产值明显下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还在拉大。据联合国《1992年的人类发展》 报告说,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世界总收入的。有关资料 统计,196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贫困国家的30倍,而1993年的这一差距扩大到62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洲的经济贫穷问题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每年人均国内产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产值比10年前下降15%,其中一些贫穷国家下降幅度达30%。近几年,由于非洲的人口1∶3增长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以上,加上多年的战乱和灾荒,非洲难民人数增至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二分之一,这就加重了非洲的贫穷。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与金融证券投资的二元分裂。但是,当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天平向发展中国家这边倾斜的时候,全球的资本流动却仍然偏爱高收入国家,尽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总流量(双向)对GDP之比从1990年的提高到了2003年的13% ,增长了一倍左右,可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仍然只有高收入国家的一半。而且,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从总体上讲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国际资本特别是直接投资在流向发展中国家时也是高度不平衡的,2003年中国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要占到该投资流量(以流入量计)总额的9%,占发展中国家流入总量的35%。这种失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处在低端加工制造的地位、发达国家处在资本运作与 科技 创新的地位之国际分工模式凝固化的主要根源。

全球发展失衡加剧,但调整机会降临,失衡真相被全球化混淆。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显改变对全球失衡的看法,由忧虑转向客观,认为在全球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资本自由跨境流动,为国家间储蓄和投资结构优化创造条件。资本从储蓄丰富的地区流向投资机会较多的地区,创造出更高的资本回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用。然而,全球失衡是有限度的,一旦过度就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相关国家经济关系紧张,恶化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调整无序会导致美元贬值失控,金融市场动荡乃至危机。

综上所述,世界 经济 发展 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时期,国际经济 环境和条件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中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特征。

参考 文献 :

[1]王 宇:世界经济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03)

[2]张燕生: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3]张幼文: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 影响 [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Ramsey的这篇《对税收理论的一个贡献》的论文实际上开创并奠定了现代税收理论的基础,但却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前长期被西方学界与政府忽视。1970年,鲍莫尔(W· Baumol)对规模经济显著行业的定价问题的集中研究让这篇论文重回视野。 戴尔蒙(Peter A. Diamond)与米尔利斯(James Mirrlees)合作在1971年的《美国经济评论》上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即《最优税收与公共生产I:生产的有效性》与《最优税收与公共生产II:税收规则》(这两篇论文同时入选AER百年top20论文),其讨论的内容把兰姆塞规则从“一个家庭”的情形推广到不同的家庭共存于一种经济中的情形。也因此,两者成为激励理论的奠基人,分别于2010年和199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篇论文并没有发表,是Ramsey在剑桥大学道德科学俱乐部一次聚会上宣读的,凯恩斯接受了Ramsey的意见。这篇论文讨论了主观概率和效用,它为1944年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VNM)的名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提供了主观概率的哲学基础,这篇论文被附在附录中。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博弈论诞生了。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公正地指出,现代有关预期效用的理论都“只是兰姆塞观点的变形”。

有一个 相当著名: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英文名: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必读,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始祖。建议一定要念英文版的 目前还没有找到有良好翻译的中文版本…如果谁找到了请一定告诉我。

  • 索引序列
  • 关于软件领域的文献检索论文
  • 软件工程领域论文
  • 电气领域ei检索期刊
  • 关于毕业论文反抄袭软件检索
  • 关于经济领域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