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班级主题活动的教育的论文

班级主题活动的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

班级主题活动的教育的论文

职校班主任怎样在班级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 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德育教育为本,通过各类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论文关键词: 班主任,学生,德育教育,方法

每个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各异、观点不同。可以说各有千秋。学生在学校里总会碰到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生活、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需要帮助。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注意集体观念的培养,又要积极主动地去发掘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与爱好。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教育。

一、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场,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要把班级拧成一股绳,首先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制定严格的班规,一个班级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每个学生积极努力,关心热爱班集体的动力所在。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表率作用,班主任首先要有上进心、感召力、强烈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德育教育。‘“为班级争光”作为班级的口号!为使全班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口号,我以此为主题召开了班会,讨论怎样做才算是为班级争光?经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不管能力大小、学习成绩高低,只要不给班级抹黑,就是为班级争光,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就会自觉的做好班里的每项工作。

我班的纪念“12。9”大合唱比赛时,刚好我班是新生进校,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比赛。一开始学生就没有信心,不会看乐谱,音准也不好。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我更清楚:这个时候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最容易形成,凝聚力的产生也就游刃有余。于是我给学生分析了我们班的优势是热情高、人多声音响亮,我们就找音乐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字音不准就找普通话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的纠正……我们全班本着“笨鸟先飞,下工夫多练肯定有收获”的思想,经过全班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这次比赛取得了我校艺术系第二名的好成绩!大家欢呼雀跃,学生认识到: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通过这次活动,极大的鼓舞了我班的士气,也增强了我班的集体荣誉感。

其次,班级管理要善于群策群力。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班内有事共同商量解决,这不仅可以集思广义,更重要的是增加集体荣誉感。如班规的制定,班主任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共同讨论制定。通过制定班规,不仅使学生明辨是非,而且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再次,要善于借势,就是借助学校开展的活动,要求班级在学校集体活动中树立班级的形象外,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班兴我荣,班衰我耻、以班为家”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做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班级的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加强班干部队伍培养,凸显德育教育主阵地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只靠班主任是不行的,关键在于培养和组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级有着以点带面的作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惟有慎重地选择和培养班干部,班主任才能把工作做扎实做好。当选的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表扬其优点,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导他们工作的.方法,经常召开班干部经验交流会,引导她们总结自己工作的经验,同时把好的经验加以推广。更要严格要求班干部要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带头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培养班干部的团结协作精神,要团结同学,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纪律上互相监督,生活上互相帮助。班干部首先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上进心,达到自己管理自己,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师生间的交流与信任,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

每接一个新班,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她们的基本情况。包括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爱好、兴趣以及家庭情况等。要想把她们拧成一股绳,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投其所好。老师了解学生,学生理解老师,师生之间的谈话就会相通,感情就会交融,问题也就容易解决。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切忌讽刺和挖苦学生,诚恳、平易近人的谈话才能解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更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敞开心灵的窗户,这样谈话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如果老师态度粗暴,摆开架式教训学生,就会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只有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在关心爱护她,学生的顺从心理才能发挥作用,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另外,谈话的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对谈话效果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表扬性的谈话要在公共场合进行,不必避开他人,也不怕他人听到,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上进心的需要,效果比较好;批评性的谈话最好个别进行,避开旁人听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减轻思想与精神的压力,并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谈话效果好成功率较高。

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要反复抓、抓反复,班主任应努力使自己和学生打成一片,逐步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学生病了,老师去探望;学生忘记做事,老师给予提示;学生改掉咯坏习惯,老师报以微笑和赞扬的目光。这些小事,都会使师生感情融洽,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班主任的工作要持之以恒,有信心有决心,不要抓一段时间,有成效了就放松,贵在坚持。

四、利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感受德育教育

让学生参与班级活动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组织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和富有实效的德育课,是班级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管理者要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根据学校的计划进行安排,选有能力的学生轮流负责组织德育课,让她们自己收集素材。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大德育课、团课、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辩论会、服装设计大赛等形式。常规化的系列德育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启迪教育意义,把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创新性融为一体;既成了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展现个性、尝试成功的乐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制能力,对班级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同时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个人素质,也使他们成为班级的带头人。

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德育教育为本,通过各类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班级文化简而言之即:班级成员认可且充分体现于其思想、行动、言论的价值取向、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总和。班级文化是隐形的课程资源,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二、总体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组织。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方向。三、班级文化建设基本条件 1、班级整体面貌好。重点看广播操的集队、进场、做操、退场的精神面貌。2、班级日常管理较好。卫生整洁,无人乱丢垃圾;桌椅、讲台、墙壁无乱画迹象;服装规范,发型规范,无人戴首饰,无人带手机课堂。3、班级有书柜和一定量的书刊,学生读书气氛浓;4、班级文化主题鲜明有特色,受大多数学生喜欢,可持续发展。四、基本原则室内布置应本着清新、简洁、明快、教育性强的原则进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使班级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体现出集体个性,为班集体注入生机和活力,避免形式主义,避免应付了事。五、教师职责各班级的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主,班主任老师要加强指导,认真听取学生汇报,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搞好本班文化建设。任何班级不经班主任同意不得擅自组织活动,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六、工作措施: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一)准备与设想1、选择班级文化特色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我们的班级一般以城市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2、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们的学生构成以城市学生为主,“多动、任性、自私”的特征明显,于是, “提升和完善学生的风度气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3、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二)实施细则1、静态文化建设。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主要措施:①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②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④在课桌指定位置贴上“自我激励卡”,内容包括:姓名,爱好,理想大学,喜欢的名言,班主任寄语。⑤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班训。要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个性。⑥后墙设计黑板。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熏陶,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定期更换,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并注意与学科、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通过富有新意的板报创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⑦教室后黑板的两边可以贴些学生的自创“名言”,理想宣示,或贴些鼓励性或关切性话语等,力求内容丰富,风格活泼,展示个性,定期更换。⑧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和美术作品,鼓励学生,也能增添班级文化气息。⑨在班级后面设立“读书角”,放置一些小学生读物和报纸、杂志等。来源可以自订、班订、教师提供、学生捐献等方式。⑩学生设计班级口号,评选班歌,定期征集作文、美术、书法作品,在班上展示。2、动态文化建设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措施主要有:①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经常参与文化活动。②上好每周的班会课。完成学校的要求,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如:“我的人生设计”、“文明与素质”、“勤学与巧学”、“我赞赏,我希望”、“健康心理,美好人生”、“让友谊之树茁壮成长”等。③上好“阅读课”,养成读书习惯,多写读书笔记,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④分组学习,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⑤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搞好两个活动,可以这样设计:单周是“炫出自我”才艺展示活动;双周是“读书会”活动。⑥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⑦编辑班级学生优秀作品集,争取一学期一本。(三)操作说明①让学生自己动手。各班学生自己参与设计与布置,如黑板报的主题诞生于班级学生集体的智慧;板报的题材来自于学生关心的话题。参与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与班级小岗位结合进行包岗到位的,将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几组进行轮换。②让学生自己讲解。让每一个设计都会说话,让学生懂得所说之话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介绍。随后,我们将进一步明确讲解的要求,如明确栏目内容所包含的内容、作用;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介绍;知道作品来历与作者意图;通过介绍,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增进对集体的热爱与同学的友爱。③让学生自己评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班级在布置过程中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评比,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我们还将组织各班参观交流,研讨借鉴各班的经验。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七、预期达到的效果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加强“立体化”班级文化建设,把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构建适合课程改革的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相信在新课程时代的班级管理中,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集体本身一定可以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每一个个体,最终走上“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 答案补充 做班级小主人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我们已经在学校在自己的班级相处了将近一年甚至五年了。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携手并进,把我们各自的班级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家。这里面包含了每一个同学的努力。因为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是集体的小主人。 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们都应该积极参加,心里怀着热爱集体,处处为集体着想的思想,力争为班级争光。 在与同学相处时,我们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这样我们的集体会更和睦,生活在这样的班级里也会更快乐。 在做值日时,我们应该坚守岗位,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对待。我们的集体会更美好。 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不给班级抹黑,把班级的荣誉当成自己的责任,因为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沃土,而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班集体。 假如班级是栋摩天大楼,我们就是坚硬的砖块,把自己的硬度献给它;假如班级是条小溪,我们就是一朵浪花,把自己的美丽献给它。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班级里最优秀的小主人。 望采纳,o(∩_∩)o...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幼儿园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论文

幼儿 教育 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于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类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一: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比较先进的 教学 方法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方式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希望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幼儿教育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对话以及问题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以及思考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该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主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创设课堂结构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表现。同时,随着改革创新 口号 的提出,幼儿教育以及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融合了实践的观点,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改善了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 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首要目的,该思想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学习的意义,也禁锢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摒弃的消极思想。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即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科学 文化 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学习将使我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犹豫,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中积极提问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适当放宽对学生 学习计划 的安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创造,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只有这样,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善于提出个人的疑惑。这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 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堂结构的创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课前准备。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二,课堂安排。教师在进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对话式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课后反馈。课后反馈是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容易忽视的环节,即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此外,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自身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时改正,及时补充。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 措施 实施的根本目的,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才能有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和动机,也才能取得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考虑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以,改进 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将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巩固三者相结合,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避免知识零散、不成体系的现象出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兴趣。第二,理论结合实践,增强知识的现实参照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 社会实践 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4.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 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得学习得以保持,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较为先进的教学举措。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应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目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同时,鼓励机制建立的实行对象主要是良性行为,即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和奖励,而对学生的错误则不予鼓励,以此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和互 相学 习,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也要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成绩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力求多样化,评价内容应力求丰富,即将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作为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此外应包括课堂表现等方面,以此实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中形成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和 思维方式 ,培养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于变革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以及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素养以及能力。 作者:张旭敏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杨慧.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J].东方 企业文化 ,2013,. [2]王瑞雯.浅谈问题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情况[J].中国校外教育,2012,.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二: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于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教育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情境游戏的应用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情境设置的关键性原则以及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为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境游戏;应用 一、引言 幼儿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初期,其智力水平以及认知能力发展仍旧处在较低的层次上。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发展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创造力也才能进一步提升。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实际,我们发现幼儿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是非常有效。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情境游戏的设置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可以体会到游戏带来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延长学习时间,避免倦怠情绪,以此改善学习效果。 二、幼儿教育中游戏情境设置的关键性原则 在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21世纪,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改革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幼儿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能力的黄金时期,学校及教师要高度重视,为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而在开展情境游戏教学中,要重点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情境游戏的设置不能背离根本的教学目的。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将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以及加强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主要目标,从而改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第二,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手脑并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益处。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自由创作的精神,增强独立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1.使用合理的游戏设计方式 我国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主要包括目标定向游戏、班级集体性游戏以及自由游戏三大类。在开展情境游戏过程中,游戏设计方式对于体现游戏效果以及提升学生兴趣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计方式要尽可能遵循多样化、合理化、适应性以及灵活性的原则。在合理的游戏设计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才是游戏设计的出发点,学生一旦能够主动参与,情境游戏应用的效果也将大大提升。 2.利用情境游戏的设置教授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无疑是在压制期创造能力且阻碍了其全面发展。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完善之处,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于书本知识的灌输与学生考试成绩的衡量,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挖掘[1]。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习更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情境游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挖掘。学校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质的舞台,每位幼儿都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情境游戏过程中,幼儿将充分体会到创新能力对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实践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应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情境游戏,丰富游戏形式,扩大学生参与度,广泛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学习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科学设置情境游戏 21世纪,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愈加重视实践的力量,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游戏,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境游戏的科学设置要将创新性、有益性、能动性有机结合,做到以下几点[2]:第一,定期召开班会,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在班会上,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个人有关班级建设的意见,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当众表扬,鼓励大家学习;在班级活动集体中,进行一些全员参与的活动或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第二,学校定期开展主题情境游戏活动如班级板报设计,体育竞赛,才艺大赛等,主题情境游戏活动的展开为幼儿施展个人才华、展示自身能力提供了舞台,使得学生增长了知识,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动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在比赛中与学生进行 经验 的分享和比赛方法的教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幼儿时期是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此时,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周围的一切怀有强烈的兴趣,求知欲旺盛,因此幼儿教育时期也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从选择适宜的设计方式、将学习过程与游戏过程相融合以及科学设置情境游戏等方面加强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作者:韩阿娣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海云.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韩耀青.浅谈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交往策略的差异[J].中国校外教育,2013,.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三:幼儿教育对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人类的高速进步,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也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视教育观、 儿童 观的转变,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本文主要分析讲诉了针对幼儿时期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幼儿教育对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关键期;人生成长;重要性 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而言,如果自身都不具备强烈的教育责任心,那么对于学生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要有职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献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秉持教育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这一理念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小孩的学龄前期在3到6岁,在这样的时间段是一个人正确世界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孩子身心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1]。 二、幼儿时期教育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重要时期 幼儿在5岁之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间段,幼儿在这5-6年里在不断的学习,他学会了说话、走路;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幼儿在这段时期,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而且印象特别深。在这段时期里,品德、性格、习惯、 爱好 在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2]。 (二)幼儿的诚实教育的重要性 婴幼儿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习惯、思想、情绪、语言、态度等等都将在这一时期奠定好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那就不容易为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诚信教育是儿童生活发展有关。不要惊慌,如果你发现孩子是不诚实的,不要责骂孩子。如果孩子说谎,而父母认为孩子很聪明,不纠正,但赞扬,孩子会加强对说谎的动机。让孩子知道,不诚实的隐藏不能隐藏任何人,让孩子自觉地说出真相,孩子们继续信任,教育和鼓励他们的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知错能改”是一个好孩子的真理。 三、针对幼儿人生成长的教育方法 (一)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生下来对于这个世界就是陌生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的好奇心是帮助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只有好奇能够让他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不断追求,好奇心是人生进步最好的老师,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问题。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孩子在有了强烈的兴趣之后就将会去发现和提问,而且能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快乐,证明自己能够依靠自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老师可以根据周围的实际现象和物体,给孩子一些提示,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例如,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天为什么会下雨?太阳到底有多远?为什么河流一直在不停的流动?等等一些孩子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好奇心是幼儿走向知识大海的必经途径,而其中的兴趣是就是指路灯。 (二)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科学真理。例如,在室外活动,发现很多孩子是蜻蜓飞得很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蜻蜓?为什么它们飞这么低?”这些孩子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孩子理解低飞蜻蜓与天气的关系。 (三)根据时代的进步和需求给予孩子最新的知识 让我们的孩子也会继续收到大量的信息,所以在选择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贴近孩子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适当安排反映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含量的相关内容,让孩子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初步认识。要知道科技正在不断发展,它会给人们更多的便利,扩大孩子的视野,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探索科学的奥秘。 四、 总结 幼儿是一个关键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3]。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这个时期里刚刚走出家庭,暂时离开父母的管辖,进入到了幼儿园里生活,这个时间段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幼儿学习力强,但是也容易接受到外界的不良信息,这时候幼儿教育的重要关键就在于要善于引导孩子去筛选好的东西进行学习,剔除掉不良信息,直到当习惯成了一种自然,孩子才能自我正确的去选择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享受知识科学的海洋,创造出灿烂的明天,第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幼儿教育对生命的成长非常重要。 作者:侯涛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蓝小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谈对“溺爱”型孩子的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4(9):206-207. [2]袁爱斌.幼儿教育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版,2011(20). [3]黄观菊,嵇晓珺.为孩子的人生储存一个长效的资本———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100-100.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有关班级主题活动的论文

1、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2、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5、班级活动对班集体建设起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手段;

6、班级活动可以实现对学生集体价值观念的培养;

7、班级活动是落实学校 教育 宗旨的重要途径。

在班级里,我们作为同学会一起度过美好的几年,通过班级活动可以加强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班级合作精神、营造和谐融洽的群众氛围。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班级活动策划方案,欢迎阅读。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1

一、比赛时间:_ 年3月2日开始

比赛时间:第一场:下午4:30第二场:下午5:30分

地点:新 篮球 场

二、参赛单位(以班为单位):

05—_ 年级各班,男子组以班为单位( 毕业 班可不参加)

05—_ 年级各班,女子组可出联队(毕业班可不参加)

男子组:共17—22支队

女子组:共10—15支队

三、竞赛办法:

1、男子组预赛抽签分成四组,循环决出小组8强出线。

第二阶段比赛:从8强起采用直接淘汰赛。

2、女子组预赛抽签分成四组,循环决出小组前两名出线;

第二阶段比赛:从8强起采用直接淘汰赛。

3、比赛篮球赛规则是根据学院实际自行安排。

4、赛前:各队队长必须到记录处登记该队队员的姓名和号码;

赛后:队长也必须到记录处签名,承认比赛有效。

5、男女小组赛比赛时间采用上下半场_0分钟制,八强赛后男子采取4_2分钟制,女子采用4节_0分钟制。

6、预赛中,比赛在法定时间内打平将进行5分钟加时,加时比赛除最后一分钟外不停表,同时没有暂停;8强后加时赛整过程进行停表,每队各得一次暂停机会,可跟先前的暂停累积。

7、每队收取参赛费用男子队50元,女子队40元。

8、比赛最终的解析权归竞赛组。

9、本届比赛将举行三分球大赛(男子),每班可各出一名运动员(08级可出两个,05、06、07级只能出一名),预赛将在小组赛结束是举行(具体时间待定),得出前八名,决赛将在总决赛半场休息时举行,决出前三名。

10、记分 方法 :

循环赛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1分,弃权0分;若积分相等则按其之间比赛得分率(总得分/总失分)排列名次。

四、奖励方法:

a)男子组奖前四名

b)女子组奖前四名

c)男、女子组各设“得分王”一名(在进入前8强的球队选出)

注:男子前四名奖金分别为200元,150元,100元,80元;

女子前四名奖金分别为150元,120元,100元,80元;

男子三分球大赛奖金分别为50元,30元,20元;

男女得分王奖金各为50元。

五、注意事项:

(1)本次篮球赛预选赛第一场开始时间为每天下午4:30分,第二场开赛时间为每天下午5:30分,每场比赛,中场休息3分钟, 其它 休息1分钟(小组赛比赛期间罚球、换人、暂停等情况停表,其他时间不停表。8强后全场停表),每场比赛每队有4次暂停机会,每个半场每队最多可以暂停3次;希望各班准时参加比赛,如迟到超过10分钟一方当弃权处理。

(2)比赛结束前两分钟,各队不准要求暂停。

(3)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准时参加比赛者,应提早一天与欧某某、彭某联系。

(4)比赛期间如天气不适合比赛,比赛将另安排时间,其他比赛时间不变。(由于不确定因素,淘汰赛的赛程表和规则将在小组赛全部比赛结束前发下去)

(5)每支代表队最少5人,最多12人,每队队长一名。

(6)每支代表队要各自提供水。并要自备篮球。要有自己的统一队服。

(7)各班的代表队不能有非本班的同学,如有非本班同学上场比赛别发现,马上取消该代表队的比赛资格,并取消其下一年的比赛资格。

(8)各队队员必须服从裁判的判决有意见只能向竞赛组提出,否则该队当弃权处理。

(9)比赛应以友谊第一,双方队员应互相尊重,场下球迷应礼貌文明。

(10)如比赛出现队员受伤,立即暂停比赛,到有关工作人员处进

行伤口处理,情况严重者请马上送往校医处。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2

一.活动主题: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我们组织了这场宿舍间的篮球赛,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凝聚力,同时也倡导了一种热爱运动的氛围!

二.比赛目的:为加强本系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培养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发掘学校篮球人才,活跃同学们的课余 文化 生活,系宿管部特决定举办此次3VS3宿舍篮球比赛

三.比赛时间及地点:2011年04月16日开始学校1、2号篮球场

四.主办单位:机车系宿管部

五.协助单位:机车系体育部

六.活动形式:在宿管部晚上查寝时间进行本次寝室3V3篮球赛的宣传与报名,再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去大一个个班宣传本次寝室3V3篮球赛的活动目的及其意义。以寝室为单位,具体赛程安排等报名结束再做安排。

七.活动分工:宿管部负责本次寝室3V3篮球赛的宣传与报名,以及赛场安排和比赛奖励。体育部负责本次寝室3V3篮球赛的场地安排和比赛安全,和裁判人员。

八.比赛规则:

1.每宿舍由三人上场;

2.双方以掷硬币的形式决定发球权,然后在发球区掷开始比赛。上半时获发球权的队,下半时不再获发球权,由对方队在发球区掷界外球开始比赛。

3.守方队员断球或抢到后,必须将球运(传)出三分线外(持球队员必须双脚踏在三分线外),才可以组织进攻,否则判进攻违例。

4.每个队累记犯规达5次后,该队的第六次以后的由对方执行2次罚球。前5次犯规中,凡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如投中,记录得分、对方个人和全队犯规次数,不追加罚球,由守方发球继续比赛;如投篮不中,则判给攻方被侵犯的队员1次罚球,如罚中得1分,并由攻方继续掷界外球,如罚不中,仍由攻方掷界外球。

5.持球方可以申请暂停,每队每次比赛一次暂停机会;

6.死球可以要求换人,换人次数不限;

7.每投进一球后,对方中场发球;

8.比赛中每个队员允许三次犯规,第四次犯规罚出场;

9.基本规则与普通篮球规则相同(24秒规则改为20秒)

10.比赛中,队长是场上发言人。

11.任何队员不得发生任何冲突,否则取消该队比赛资格;

12.比赛中应绝对服从裁判,以裁判的判罚为最终判决;

(注意:每人只能代表一只队伍参赛)

九.比赛时间:分上、下半场,各8分钟,中场休息2分钟,每场比赛每个队伍

允许请求一次暂停,每次暂停为30秒,加时赛5分钟。(如有队员受伤,裁判员有权暂停比赛1分钟)

十.比赛奖励:冠军:奖状、笔、 笔记本 、杯子

亚军:奖状、笔、笔记本

季军:奖状、笔记本。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3

一、活动背景:

为了彰显年轻的个性,充分展示我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特别是为女生营造轻松温馨的气氛,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构建和谐校园,在三七女生节来临之际,班上男生将为女生举行专场女生节活动晚会。

二、活动主题:

《今天你说了算》本次活动的主角是到场的女生,在本场晚会上,男生将满足女生提出的所有要求,并且要一一实现,努力做到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20_ 年3月7日晚上7:00-9:00E2B103教室

四、活动承办单位:

_ 学院人文教育系_ 级公管三班

五、活动对象:_ 级公管三班全体同学

六、活动具体流程:

主持人致辞,欢迎到场嘉宾,宣布节目开始。

节日的问候。班上全体男生分别上讲台,给与女生们节日的问候,送上诚挚的祝福。温馨PPT展示。由主持人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准备好的PPT文档,回忆那些班上同学共同经历的美好回忆,同时,一同展望班上多彩的未来。

男生节目表演。每个男生献上自己准备的节目,在讲台上进行表演。女生节活动 策划书 小小心愿,我来实现。将之前收集好的班上女生的心愿小纸条卷成砣,男生将一一抽取,抽到后将按纸上的要求实现女生的小小心愿。

送上给每个寝室的礼物。

七、人员安排

1、主持人:_ 提前一天准备当天发言稿

2、PPT制作:_ 负责收集好活动当晚要用的图片、音乐、视频,为本场晚会营造温馨的氛围做好准备。

3、采购:_ 负责购买本次活动装扮教室的材料,以及晚会分发的饮料和食品。

4、食品分发:_

5、教室布置:以_ 为组长,带领班上剩下的男生,在活动开始前两小时进行教室装扮,同时画好 黑板报 。

八、经费预算

(一)教室装扮:

1、教室装扮材料:50元

2、饮料:80元

3、水果:60元

4、瓜子、花生:60元

5、糖果:50元

6、礼品:100元合计:400元

时间:20_ 年3月4日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4

(一)活动背景:为了响应学院号召,配合学院学生体育发展的引导,积极参与学院的体育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比赛发掘运动人才,充分展示大一新生的活力与激情。

(二)活动的目的、意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带动青春气息,培养同学们的个人 爱好 ,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这次比赛,达到增强同学们凝聚力,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关系更加融洽效果.同时也为我系篮球方面的人才提供一次表现自己的好机会。

(三)活动主题:运动——由你做主

(四)活动内容:

1、比赛人数规定

(1)每队由15名队员组成

(2)每队报一个15人的详细名单,联赛开始后,名单不能进行补充或更改。未经报名的球员,不得出场比赛。

(3)球队如有未经报名或不符规定之球员出赛时,一经发现或经检举属实者,严厉批评。

2、比赛赛制:

分为单循环和冠亚军决赛两个阶段。

(1)单循环赛:(A、B组,每组三支队,各小组的第一名进入决战阶段争夺总冠军)胜一场积2分,负一场积1分,弃权积0分。

(2)单循环赛积分相同情况的判决:

a、以全部比赛的净胜分为标准,多者名次在前。

b、如净胜分相同,以队与队间的胜负关系决定。

3、比赛规则:(除以下特殊规则外,比赛均按照最新国际篮球竞赛规则执行。)

(1)时间:本次比赛采用男子4_0分钟的比赛模式,第一和第二节、第三和第四节中间的休息时间为2分钟,半场的休息时间为5分钟。

(2)计时:罚球、换人、场外暂停停表,在第四节最后1分钟停表。其他均不停表。(裁判要求停表的情况除外)

(3)球权:本次比赛仅第一节跳球。在比赛过程中是采取球权轮替制。

(4)加时赛:4节比赛结束后若仍未分胜负,休息两分钟时间进入一次或多次的五分钟延长赛,接续第四节进攻的篮框(即不用交换场地)。

(5)暂停:每队上半场(即一、二节总的时间)总共可以请求两次暂停;下半场(即三、四节总的时间)总共可以请求三次暂停,每一延长赛可以请求一次暂停。暂停的申请人为队长。

(6)违例:使用24秒进攻、7秒前场和3秒区规则。

(7)换人:当球呈死球状态时,双方皆可请求换人。欲换上场的选手必须先通知纪录台,至纪录台前或两侧,到下一个死球或暂停方可依从裁判的手势上场进行换人。第四节最后二分钟及延长赛最后二分钟在球中篮后,除非裁判停止比赛或非得分队请求球员替补,得分队不得请求球员替补。

(8)犯规:球员犯规满五次必须离场,该队换上一名替补球员上场。全队每节满四次犯规进入加罚状态。

4、服装:

(1)每队每场比赛着统一颜色衣服。

(2)穿着适用于比赛的鞋和袜子。

(五)活动时间:2009年9月17日

(六)活动地点:一般活动地点可以选择的是:C7篮球场

(七)活动参与对象:电气工程系大一新生

(八)活动板块安排:略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5

一、活动目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然而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因此学校将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尽全力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二、活动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三、活动时间:20_ 年10月9日至10月29日

四、活动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学校大队部制订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2、举行“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3、积极营造“感恩文化”,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

(二)实施阶段

1、“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一次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学会感恩、爱心永恒”主题,按照学生特点,组织关于亲情、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具体内容可自行安排。或讨论或演讲或讲述,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观点与认识,尤其是对父母、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提示:用比较大的美术字在黑板写上活动主题。

2、寻恩、感恩、报恩实践活动。

寻恩,要让学生每天学会观察,不断寻找身边人的恩德,用文字记录这些恩德,即是寻恩。感恩,是感受到恩德,感动于恩德,用心体味,用行动回报。报恩,报答恩情。用多种方式去报答身边人的恩情,可以是送去一句感谢的话语,可以是长期坚持为班级、为同学、为家人做一些事情等等,也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3、“献给母亲的爱”征文活动

活动目的:

让我们凝聚对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五月里,在这个亲情融融的日子里,留下对母亲的祝福、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激。把我们最真挚的情感,用美,最朴实的文字献给我们慈爱的母亲。通过此次活动使广大学生感恩母亲、知荣明耻、不断进取,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作品要求:

①体裁不限,围绕中心,可以是 记叙文 、 散文 、 议论文 、诗歌和通讯报道等。

②作品必须是自我原创,不得抄袭、套改。

③字数在600字以内。

④参赛作品必须是电子文稿、信纸手写板,请注明作者姓名、班级。

⑤评选办法:学校组织教师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颁发证书及奖品。

(三) 总结 展示阶段

活动结束时,各班举行“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教育 活动总结 表彰会,认真总结班级在 感恩节 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发生的变化,对典型人和事要进行总结、表彰。

学校也将举行总结表彰活动,对班级好的做法,对在此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进行大会交流和表彰,并向家长发送喜报。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5篇相关 文章 :

1. 元旦晚会主题活动策划方案精选范本5篇

2. 元旦精选的晚会活动策划方案格式模板5篇

3.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范文4篇

4. 校园冬至活动策划方案精选5篇

5. 班级活动方案范文6篇(3)

6. 精选的元旦晚会活动策划方案5篇

7. 感恩节校园活动策划方案精选5篇

8. 班级活动方案范文6篇(2)

9. 班级活动策划书范文4篇

10. 班级文艺活动策划书范文6篇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二、总体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组织。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方向。三、班级文化建设基本条件 1、班级整体面貌好。重点看广播操的集队、进场、做操、退场的精神面貌。2、班级日常管理较好。卫生整洁,无人乱丢垃圾;桌椅、讲台、墙壁无乱画迹象;服装规范,发型规范,无人戴首饰,无人带手机课堂。3、班级有书柜和一定量的书刊,学生读书气氛浓;4、班级文化主题鲜明有特色,受大多数学生喜欢,可持续发展。四、基本原则室内布置应本着清新、简洁、明快、教育性强的原则进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使班级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体现出集体个性,为班集体注入生机和活力,避免形式主义,避免应付了事。五、教师职责各班级的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主,班主任老师要加强指导,认真听取学生汇报,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搞好本班文化建设。任何班级不经班主任同意不得擅自组织活动,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六、工作措施: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一)准备与设想1、选择班级文化特色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我们的班级一般以城市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2、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们的学生构成以城市学生为主,“多动、任性、自私”的特征明显,于是, “提升和完善学生的风度气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3、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二)实施细则1、静态文化建设。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主要措施:①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②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④在课桌指定位置贴上“自我激励卡”,内容包括:姓名,爱好,理想大学,喜欢的名言,班主任寄语。⑤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班训。要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个性。⑥后墙设计黑板。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熏陶,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定期更换,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并注意与学科、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通过富有新意的板报创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⑦教室后黑板的两边可以贴些学生的自创“名言”,理想宣示,或贴些鼓励性或关切性话语等,力求内容丰富,风格活泼,展示个性,定期更换。⑧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和美术作品,鼓励学生,也能增添班级文化气息。⑨在班级后面设立“读书角”,放置一些小学生读物和报纸、杂志等。来源可以自订、班订、教师提供、学生捐献等方式。⑩学生设计班级口号,评选班歌,定期征集作文、美术、书法作品,在班上展示。2、动态文化建设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措施主要有:①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经常参与文化活动。②上好每周的班会课。完成学校的要求,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如:“我的人生设计”、“文明与素质”、“勤学与巧学”、“我赞赏,我希望”、“健康心理,美好人生”、“让友谊之树茁壮成长”等。③上好“阅读课”,养成读书习惯,多写读书笔记,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④分组学习,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⑤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搞好两个活动,可以这样设计:单周是“炫出自我”才艺展示活动;双周是“读书会”活动。⑥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⑦编辑班级学生优秀作品集,争取一学期一本。(三)操作说明①让学生自己动手。各班学生自己参与设计与布置,如黑板报的主题诞生于班级学生集体的智慧;板报的题材来自于学生关心的话题。参与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与班级小岗位结合进行包岗到位的,将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几组进行轮换。②让学生自己讲解。让每一个设计都会说话,让学生懂得所说之话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介绍。随后,我们将进一步明确讲解的要求,如明确栏目内容所包含的内容、作用;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介绍;知道作品来历与作者意图;通过介绍,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增进对集体的热爱与同学的友爱。③让学生自己评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班级在布置过程中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评比,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我们还将组织各班参观交流,研讨借鉴各班的经验。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七、预期达到的效果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加强“立体化”班级文化建设,把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构建适合课程改革的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相信在新课程时代的班级管理中,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集体本身一定可以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每一个个体,最终走上“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

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论文范文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那么大家知道优秀的议论文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追求和平,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和精神。这些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是教育必须承担的使命。

关键词 :幼儿 传统节日教育 ;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德育目标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并指出一条有效的培养途径:“让幼儿高兴参加各种节日活动,从中感受节日的愉快”。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迅速发展。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节日文化的、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孩子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洋风俗”?很多人对于传统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在弘扬我们的文化。下面浅谈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是阳光,是甘露。如果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但是,儿童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所以,我们抓住传统节日教育的核心意义,把握要点进行价值遴选,找准和突出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然后设计活动,使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健康情感得到发展。我们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这些中华传统民俗节日,挖掘其中蕴涵的优良品德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让其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培养幼儿敬老、友爱、善良、勤劳、勇敢等健康情感与品德。

二、有利于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

目前大部分幼儿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大多数在家里养成独占心理,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那些习惯于“惟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缺乏合作能力的幼儿容易被孤立冷落,从而容易导致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幼儿的交往与合作是满足幼儿的归宿感、自尊心等心理需要方面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节庆教育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动手尝试,同伴之间互相商量、讨论。例如:在节前,师幼一起布置活动室,班级中陈列、悬挂师幼一起收集制作的与节日有关的物品;在节庆、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一起协商布置主题游戏区,主题表演区,这些过程中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了,反过来交往合作的成功,又会大大调动幼儿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在于从小训练手的灵巧性,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而且由于动手能力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紧密相连,通过手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积极思维,从而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动手试一试,激发其的兴趣,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自已解决问题。例如:在制作“冬至”汤圆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冷开水和热水,让孩子们实验出用那种水做出的汤圆好看又好吃,幼儿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食物的变化规律,不仅记得牢,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在龙舟接力赛中,让孩子们自己探索,试验出最科学、最省力、速度最快的合作划船方法,老师对孩子的发现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活跃了思维,体验发现问题的快乐和创造的乐趣,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区域活动“制作角”中为幼儿创造动手尝试的环境,随时按活动所需增添操作材料,让幼儿随时随地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尝试,让他们每一次都有新的操作内容,每一个内容都有新的发现,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四、有利于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园互动,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沟通,教育行为的一致性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首先,我们在楼下大厅最显眼的地方设置“十一五”课题专栏,展示该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计划,让家长对节日节庆课程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幼儿园教育的方向,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还有,在每个节日节庆活动开展之前,我们会发放给每位家长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节日节庆课程,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节日的相关经验。让家长清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什么,在家配合做什么。例如:参与节日准备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到商场采购节货,与孩子一起大扫除,装点家居,从而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春节的时候,用彩灯装饰柑桔,用各种喜庆的吊饰装点家中的环境。在元宵节,家长可在家中悬挂自制的彩灯与孩子一起猜灯谜……家长还可有意识地添置一些有关节日传说、故事书等,开阔幼儿眼界,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再次,我们还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与孩子、老师共同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亲子活动唤起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可,通过家长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激发幼儿想要过“中国节”的欲望,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幼儿期开始传承下来。如:在“赏月品茶过中秋”节庆中,晚上我们安排了赏月活动,并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过节,许多家庭爷爷、奶奶也来了。孩子们在与家人过节中形成重视与家人团聚,合家团圆和和美美度佳节的和谐节日观。

主题活动班级管理论文

班级管理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班级的重要作用决定的。辅导员是学生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良好的班级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班级管理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班级管理小论文 范文 一:中华 传统 文化 下高校班级管理思考

摘要:中华文统文化博大精深,浸润心灵,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作为高校班级管理来说,可否也能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管理学生,是当前 教育 界又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无为而治、人本管理等思想理念早已在企业乃至治国方面有了极大的应用。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中华传统;管理之道;班级管理

一、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积淀。可以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架构着当前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个领域都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而涉及管理类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有人本思想、无为而治、因材施教、法治管理等,若将其引入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基于此,本人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的意义

1.“人本管理”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和谐

“人本管理”即是凸显人为中心的一种管理模式。古代各个朝代中只要实行“仁治”即可以列作“人本管理”。我国的政策中很多标榜和谐相处的模式背后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也可以是说一种人本治国之道。对于高校班级管理中,如果将人本管理融入其中,以生为本,尊重理解学生,必然会让整个班级变得更加和谐。

2.“因材施教”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公平

“因材施教”指从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扬长避短。而对于班级管理,如果管理者能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那么学生在接受管理中会感受到公平氛围。不仅如此,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法治管理”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作风严谨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一直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治国的主要途径。韩非子就曾说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作为班级管理来说,拟定严格的班纪班规并遵照执行将让学生的个人作风更加严谨,从而带动整个班级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

4.“无为而治”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加民主

“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出自老子所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思想的内涵是在表达“无为管理”也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老子的无为而治的言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凸显的就是事物对立的两面性,事物是矛盾构成体,而矛盾会不断转化,而转变的方式就是顺其自然。同样赞同此种观点的也有庄子,他曾提及“以无为为常”就是指主要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对于班级管理来说,不进行细节化管理,学生在没有具体化 措施 中自行调节,相互引导,这样班级管理则更加民主,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进一步感受到自由和快乐。

三、班级管理是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引导

分析班级管理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笔者发现对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引导,班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班级管理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校中,进行课堂学习是他们与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为了帮助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管理中很多条例都是为了学生能进行学习而设定的。如果学生能一一遵守班级管理,那么课堂学习的环境将得到净化,学生也会在良好的课堂秩序中学到知识。另外,在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诚信、考试作弊、抄袭等现象的规定也时有发生,学生违例不仅要受到校纪严惩,也会要受到班规处罚。所以这方面也能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班级管理能改变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

班级管理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展开,而这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能很好的融入班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准迟到早退、注意教室清洁、安全管理、宿舍照明管理等。这些管理条例约束下学生改掉自己不良的坏习惯,并对集体、对他人及自己产生责任感。3.班级管理能激发大学生主动自觉意识班规本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而细化的内容。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慢慢认识到班规存在的必要性及对于个体意义的重要性,也会自然而然形成遵守班级管理的内容,并同破坏班规的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意识。

四、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改进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建议

正是由于班级管理对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进一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中,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建议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班级管理中凸显“人本”观念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更应该将对学生的尊重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时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需求出发,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建议在拟定每条班级班规时,或针对现有的班纪班规修订时都可以把全体学生召集一起进行探讨,看哪些有必要增加,哪些有必要精简,最终出来的才是适合学生需要的纪律规范。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学生通过对班级班规的制定可以培养起严于自律、自控的精神,还能做到一个既得到自我实现,又能为班级做出贡献的人。

2.班级管理中借鉴“因材施教”来了解学生特点更加与时俱进

班级管理一直说班规,会给人严肃固化的感觉。但学校毕竟不是纪律部队,而是一种和谐自由的学习殿堂。现在的大学生集中在“90后”这个阶段,他们都是一群时代性较鲜明的群体,与其他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喜欢独立思考,也喜欢自由自在。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也需要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特点。针对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班级管理教育。如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发布班级管理的信息和学校活动的信息等就是一种符合他们交流方式的班级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班规内容执行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积极配合,改进自己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学生之间差异性是不争的事实,在班级管理中,更要将教育与管理相融合,即在班级行为管理中穿插严规,在严规中适时强调行为管理,做到张弛有度,让“服软不服硬”的学生接受行为管理中的严规,让“服硬不服软”的学生接受严规中的行为管理。

3.班级管理中效仿“法治”用严规督促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贯穿“法治”理念的严规并不是本本主义,本人认为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更多的还是带有一些具体的手段与 方法 的。只有这样做才能“严师出高徒”。例如将班级的管理分成几个小块,如学习方面、宿舍安全卫生方面、文娱活动方面等,然后责任到人,分包到人,另外还将班级成员组队管理,每组队员按分的小块轮流当责任人,如果一个小队中有一方面做不好受罚,所在团队成员也将集体受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还能在他人的监督下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

4.班级管理中融入“无为而治”来释放学生的个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抹杀了大学生的个性意识,相反在遵规守纪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释放。“无为而治”是治国治家中的最高境界。而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无为而治”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遵纪的同时保持好自身的个性呢?这是需要的是智慧,更需要创新班级管理形式。首先你要明确班级管理目的是营造一个激发学生“以班为家”的主人翁氛围,其次你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在一些班级管理中自发形成“非正式团体”。本人采取的方法就是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自觉填写兴趣上交,然后将兴趣的一致或类似的同学的座位排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交流中以兴趣相投而结成的“非正式团体”,帮助学生在“非正式团体”中释放自身兴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瑰宝,从中蕴含着丰富有价值的管理之道。可以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保健品”,十分有益学生的“身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摒弃中华传统文化,相反应该粹取其精华,继承发扬。笔者认为中华传文化更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就像中医一样,能治标又治本的慢慢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另外,全文只选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未面面俱到,本人会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宇文利.民族精神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

[2]林日葵.属相文化与民族精神[J].船山学刊,2010

[3]刘晓霞.传统美德与大学生人格修养[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段永成.岳阳楼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5]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班级管理小论文范文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思考

摘要:班级管理构建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的自我管理艺术,强化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进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班级管理是一门综合的实践管理艺术,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班主任充分利用班级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构建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强化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实现高效班级管理。

一、实施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的理想目标意识

有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有理想才有拼搏的干劲。班级管理需要做好目标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目标,让目标引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到方向明确,管理有效。小学已经有了很强的集体意识,制定针对本班实际的班级管理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围绕班级管理目标,积极配合管理工作,努力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不断激发他们实现目标的动力,以目标为引领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同时,让学生都能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制定短期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学生目标明确,就会照着目标不断努力。指导学生制定管理和学习目标一定要体现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让学生感到目标不是很遥远,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现目标过程中感知的自己的能力,能够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和管理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如果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还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此时引导他们能够基于现实的目标,比如,每天能够记住多少单词,能够背诵几篇课文,每周能够记住和应用好几个数学公式等,然后再逐步扩大数量,提升难度。根据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学生具有不良习惯的问题,可以针对这些学生制定相应的自我管理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掉这些不良习惯,并请更多的同学帮助他、提醒他,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学生很快就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对于实现目标的学生,教师和同学及时发现,设立目标征程小红旗,对那些完成目标的同学说加以标注和表扬。

二、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向先进看齐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持久的,很多的成功都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榜样,愿意成为那个楷模。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视榜样激励,学生自己寻找榜样,可以是身边的同学,可以是一些有名的人物,最好是班主任能够像学生提供一定的模仿,让学生去选择。通过向学生介绍榜样的 事迹 ,让学生感知模仿的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模仿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到,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科学家、民族英雄、成功典范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还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现优秀的榜样,每个班级里都有学习和品行非常优秀的学生,树立这些典型能够小学生从身边人学习,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对他们有更好的引领作用。这样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肯定和激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规范和激励,学生感到做好帮并不难,按照身边这位同学去做就能成为榜样,能够实时观察,处处学习,快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能够有目标学习,成为学习的榜样有无限的荣光,只有自己努力,也会成为大家眼中和心中的榜样,这样能够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让学生都向模仿看齐,都向榜样学习,获取更多的积极力量。班主任一定要用心观察,及时寻找并树立班级的学习榜样,同时,做好榜样的更换,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有机会成为榜样,从而实现高效管理的目标,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竞争,增强自我管理潜力

竞争是一种最有有效班级管理方式,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能,都希望用行动和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也能够参与班级管理,能够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并到一定的阶段进行综合评比,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能够更好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就会努力的学习,就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以班级管理为手段,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目的。例如,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哪个小组学生最遵守纪律。这样能够很好地强化他们的纪律观念,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断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拼搏进取精神。

四、做好评价激励,坚持赏识教育管理

正确评价能够很好地纠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克服生活中的不良喜欢;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热情,能够他们更多的动力,让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综合评价,以素质为核心,全面审视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看到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和进步。将学生的平时的表现能够记录档案袋,将学生在平时的积极表现、各种特长、各项进步都能记录在册,并他们的进行线性分析和趋势预判,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收录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包括学生的 自我评价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等,既要作为参考,又要鼓励学生做好 总结 和 反思 ,参照自己的各项评价,及时做好改进和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管理能力。评价管理以激励赏识为主,以促进学生进步为目标,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坚持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管理,并且能够多 渠道 对学生进行反馈,通过各种发展性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

总之,班级管理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对学生的激励是管理管理的核心,以激励为手段,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能够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鼓励学生努力进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进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5)

[2]刘佩.班级管理的艺术在于恰当运用激励机制[J].中小学校长.2013(06

班级管理小论文相关 文章 :

1.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2篇

2. 班级管理学生演讲稿3篇

3. 小学班级管理体会探讨论文

4. 六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论文

5. 班主任怎样管理好班级论文1500

班级管理在学校的管理中是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效果。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班级管理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班级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 摘 要:初中生正处在从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具有简单、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扩大,中学教师开始训练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活动的能力,使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 作为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殊时期的特点,引导学生以健康发展为班级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才能收到较好的 教育 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尊重与激励 决策与管理能力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发展,有鉴于此,班级的管理 忽视的大问题。那么,该如何管理好班级呢?鄙人认为,要成功管理好一个班级,应注重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爱的培养 “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情感教育最深层的含义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又以这个“爱”字扩展为爱事业的情感和爱学生的情感。班主任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就是要加强爱事业和爱学生两方面的培养。 1.爱事业情感的培养,爱事业情感的培养表现在班主任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作风上,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有信心十足、精力充沛、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具有为人师表、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行为作风;所以,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从己做起,确立“事业至上”的为师信条,从而朝气蓬勃、豪情满怀地面对学生,管理班级。 2.爱学生情感的培养,苏赫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最主要的东西”,爱学生是班主任必备的心理情感,只有爱学生,才能把这种情感生发的思想、语言、行为等传导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中要把真挚的爱奉献给学生,做到对全体学生公证一致,不偏不倚,无论亲疏、好差优劣,都一视同仁、阳光普照,让学生在无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样,班主任就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打开通向学生心灵的 渠道 。 二、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过程,如何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 1.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苏赫姆林斯基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使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作为班主任就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现在的中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肯定,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要 有意识的肯定和认可学生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特别是后进生,他们的自尊心更强,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内心深出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班主任不能在学生有过失时伤害学生,应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善意的批评,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2.班主任要抓主一切机会赞美学生。每位学生都有一种引人注意获得赞美的天然欲望,作为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赞美,使每个同学都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从而使他们找回改正缺点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著名电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特别提到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在一次数学模拟考试中给了他意外的表扬,就是这一次表扬使他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最终取得了成功,他在回忆中深情的写到:“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感谢那位表扬我的老师,如果当时他因我过去的成绩一般,而不肯把表扬给我,甚至对我的成绩表示怀疑,那我就不会迅速从自卑中找到自信,也许结果会是另一个样子。”我想,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必须从自信开始,而自信就来自于老师、班主任不经意的表扬和赞美,因此,班主任要把鼓励和赞美的语言献给自己的学生。 三、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决策与管理能力 当代的初中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独立思考能力逐步增强,对班级工作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决策意识和管理意识,传统的家长制、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要求,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建设良好的班级体,班主任应注意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使学生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养成尊人律己,奋发勤学的好习惯。 1.让学生参与班级重大问题的决策。学生直接生活在班级体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比班主任更了解班级的情况,学生提出的见解更切合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所以,在审定班级计划,制定礼貌公约、礼貌细节,安排班级重要活动时,应让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班主任再从中 总结 、归纳,尽可能采用他们的正确意见,让他们贯彻执行,这样学生更乐意接受和遵守。 2.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依靠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从而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班主任成功管理班级的一条有效途径。其 方法 是建立班级值日制,每学期初,让学生在班会上发表演讲,民主推选出五至十位同学聘为“班主任”,然后采用轮换方式,每天由一位“班主任”选一位同学为助手,具体负责班级的所有日常事务,如检查一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并做好记录,小结,期中再在班会上让学生评议,好的留任,有欠缺的找出原因,再行推选。如此做法,不仅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得到锻炼,还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自觉培养遵纪守律,勤学奋进的优良品质。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需要精心耕耘,努力开拓的工作,只要我们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我们的学生中、工作上,真正做好上述三方面工作,我们就能把每一位学生教育好,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好。 参考书目 [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钟启泉的《班级管理论》; [2]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陈文心的《班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班级管理论文篇二 《谈高中班级管理》 【摘 要】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成效。好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研究如何加强高中班级管理以及如何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高中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方法 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成效,好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应的班级,对于班主任来说,如何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班主任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目标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因而高中班级管理,在新世纪的教育实践中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正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在这一阶段学生也慢慢形成了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识,但是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处于迷茫和被动的阶段,自主管理还存在非理性的不足,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研究如何加强高中班级管理以及如何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高中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1.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班级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原来本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班级管理的成效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降低和避免这些问题对班级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对于从事高中教育的教育者以及高中班主任来说,就必须对存在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 反思 和剖析。 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选用的随意性。 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管理者和核心组织,其素质的高低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一批学生的素质,因为“什么样的师傅带什么样的徒弟”,因为“名师出高徒”。因此,科学合理的制定班主任的聘用条件以及班主任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班级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在班主任的选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班主任的选用缺乏相关的有效地可操作标准,现实是高中班主任肩上的高考压力太大,有一部分有 经验 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学校只能从年轻且无任何经历的教师中选用,从而造成了对班主任的选用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用人偏差。 高中班级管理过分注重智力。 高中教师面对高考压力,都过分重视 文化 知识的学习,即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高中阶段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学校教育本应该在这一阶段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综合而有全面的教育,但现实是我们的高中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这种过于注重学生的智育的要求而忽视思想品德和其他各项素质的教育,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和各项素质的提高。 高中班级管理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的班级大部分都是五十个(或更多)学生组成的大班级,而在对高中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以及家庭背景的差异有足够的重视,而是对每一个学生都用相同的由学校或班级制定的理想标准来培养学生,甚至有的班主任到了高考前夕只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与关注,认为“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而对学困生视如无有,这既打击一部分学生,更不利于多数高中生的健康发展。 2. 改进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 注重实效的德育。 对于高中班级的德育管理来说,学校方面不能把德育管理过于知识化和数字化,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全面,不能仅仅就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时班主任要提高对德育的认识,因为思想品德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劝人向善。高中班主任要在班内营造一种全体成员和谐友爱的积极氛围,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召开“我爱我家”主题班会、让学生多参加慈善救助献爱心活动、多学习“最美人物”的 事迹 等等,让学生学会对弱者的同情,对“最美人物”的尊重,使得学生自觉的培养自身的品质,进而实现具有时效性的德育。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 高中学生各类情感的发展已逐渐完善,意志品质也有着较大的提升,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个性倾向也越来越成熟,高中班主任如果抓住并激发高中阶段这种非智力因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进而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班主任调动高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方式有多种,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这就需要高中各班主任对高中生的基本心理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具体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研究和了解学生进而对高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让他们能够坚强的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适时的调整,最终克服因非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对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不利影响。 让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从某种意义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和学习质量,现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怕苦、怕累、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的现象,抗挫折的能力特差,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高中班主任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心里方面的教育,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主动改变自己身上的不良个性和品德,与不良的习惯做斗争,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一个好的班主任成就者一批优秀的学子,愿所有的高中班主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全心全意的、心甘情愿的付出自己的师爱,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班级管理论文篇三 《试谈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摘要:提到小学生的班级管理,我的体验是由于现在的学生班额大,教师工作压力大,各种活动和工作繁杂,因而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教师疲于应付,教育情感缺失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对少年 儿童 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基于以上小学班级管理的种种现状,我在班集体建设中特别注意实效性与针对性,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了一些浅显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方法 一、有效激励诚信第一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教师的威信是最具权威的。如果一个懂得把握威信的教师从小就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么他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非常顺利。为此,我不但在班级设立了激励制度,而且每学期都要变变花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竞争热情,更要在每学期给那些在竞争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以各种奖励,只要是我承诺过的,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也在所不惜。因为教师的诚信度决定了你的威信度,不要说空话而不履行诺言。如果有一次欺伤了孩子的感情,那么今后的各种竞争对他们而言都失去了意义。一个没有斗志的集体将是死气沉沉的可怕的集体。 今年在我所教的这个班,我曾经答应孩子们要在六一 儿童节 送他们一件特别的礼物。条件是要他们认真学习,把期中考试努力考好。孩子们都很卖力,期中考试成绩都很理想。于是我给六十个孩子每人买了一个储蓄罐,还在每个罐里面偷偷放了一张小纸条,写上“在我心中你是最重要的”,“你是最棒的孩子,加油!”,“你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等祝福的话。许多孩子回去发现了这个秘密,非常激动。并且用“我们非常爱您”“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一定听你的话”“我一定好好学习”等让人动情的话回报我。有个孩子在放学的时候还主动跑到我身边拥抱我,亲我的脸颊,这些二年级的孩子的举动证实了我的预见,说话算数,孩子信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骄傲与蛮横,不知道让多数教师束手无策,他们不怕权威,对老师的说教毫不感兴趣,大错小错一起犯,屡教不改,让人头疼。对于这样的学生,刚开始,我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我发现放下教师的威严和架子,在这类学生面前表现出你的无助与柔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不由得长大,成为你的依靠。尤其是对于那些讲义气的孩子更是非常奏效。 我记得今年六月份,临近期末考试,我身体很疲惫,有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一次下课,我坐在椅子上喘着气,假装不行了,对下面正在玩闹的孩子们说“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借你的肩膀靠一会,我快不行了。”话音刚落,几个平时最淘气的男孩都纷纷跑到我跟前,伸着脖子,把肩膀凑到我的跟前,我也没客气,顺势把头靠在班级中一号淘气包的肩膀上,他则一动不动地站在我身边,乖极了。我看时机到了,假装有气无力地说:“孩子,你们长大了,老师以后全靠你们了,以后少给老师惹祸,少让老师操心,老师没力气管你们了。行吗?这个孩子还真听话,连连点头。上课后,他一改常态,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学习起来,后来,这个孩子仿佛真的长大了,什么事只要商量就能解决。其他孩子也都争着抢着为班级做事,我可以歇歇了。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三、“懒惰”的老师 勤快的学生 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都好,在家都是“太上皇”什么都不会干,在学校更是老师服务于学生,让本来就不强壮的孩子更弱了,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我记得这个班的孩子刚入学时,有的孩子连书包都不会包,放学时我要提前十多分给他们整理自己的文具和衣物,结果到了外面还有孩子丢这落那,回去现找。更有学生连鞋带都得爷爷亲自帮着系。 针对当下的孩子自理能力差的特点,我一改往日的工作作风,只要孩子能通过学习和锻炼学会的劳动任务,坚决让孩子动手自己去干,哪怕慢些,老师需要返工也无所谓,让他们去体验才是真正的目的,也许再大些,他们就能很熟练了。因为以往我总是把事抢在学生前面做,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许多家长也是怕浪费时间而不让孩子动手,这实际上是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孩子干脆不想动手,更不能形成动手能力,所以在班级中,所有的劳动都要让学生参与体验,最后达到人人会干,即所谓懒惰的教师才能带出勤快的学生。 虽然我们的孩子还小,但从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是必须的,我班的孩子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知道自己去楼下抬饭盆,抬纯净水,几个人轮番上阵,七手八脚,渐渐地现在两个人就可以搞定了。刚开始时我真的是很担心,很心疼,现在看他们生龙活虎渐渐强壮的身体,真的感觉自己的做法没错。成长是需要磨练的,现在的孩子就缺少磨练,而我们教师就要狠下心来给孩子磨练的机会。 四、班队建设 模拟社会 现如今整个社会的竞争氛围越来越激烈,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竞争,合理和公平的竞争能激发人的向上的欲望。为了我们的孩子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小养成公平竞争的心态,在干部任用制度上,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采用每学期公开竟聘上岗的制度。 学期初召开一次动员班会,让更多的孩子有信心和时间准备参加竞选,然后两周后召开班会,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到前面演讲,集体举手投票,当众宣布每个人的票数,根据个人的情况确定工作范围和责任。这个办法让许多想借机会走关系的家长免开尊口,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更给孩子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班干部要及时找谈话,给机会改正错误。在期末还要进行民主测评,对不胜任的干部,大家心中有数,下学期就要另行换人。给当选的干部以紧迫感和压力,保证班级干部队伍的正常工作和质量是保证班集体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这个做法使班级始终保持鲜活的竞争氛围,充满活力。 五、自我管理 自我总结 在干部培养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的原则是要使班级体朝着自我管理的方向发展,在小干部的工作中,我只起组织协调的作用,在各项工作任务划分明确之后,其他的监督权给全班学生,每周的班会由班长来总结本周的工作,每天由体委来总结站队情况,由劳委总结值日情况,并实施奖惩制度,学习委员检查预习情况记录在案,每个干部手中都由一份名单,期末家长会,我会让小干部们自己总结工作,公布表现突出和优秀的名单,颁发奖状和奖品。我在幕后监督检查,更多的时候是全班同学的互相监督和自我管理。 班集体建设能够实现自我管理是我最大的愿望,这需要时间和漫长的过程,也许用不了多久,我的班级就会实现这个目标。人人都是主人,人人自我管理。 猜你喜欢: 1. 班级管理论文3000字 2. 班级管理论文范文 3. 班级管理论文参考范文 4. 班级管理工作论文范本 5. 班级管理论文参考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里有着重要地位,是班级的核心人物,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使用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使用语言的方式影响了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可以说是对行为结果的一种强化,以使之能够在类似的环境中得以重复。应用于班级管理实务中,更是一种对生命予以尊重的教育方法。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得以应用的可行性出发,探讨了当前所处的误区及其优化措施。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班级管理;应用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同理而言,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如此。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与幼儿思想不同,他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并且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然而,他又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赏识教育能够助其强化适当行为而纠正不良行为。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其认知能力的有限使其判断能力也处于一个模糊的时期。在某些适当的行为产生时,他并不能理解此行为是否得当,是否可以在以后相类似的环境中予以行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地予以鼓励,使该行为能够得以强化,相反,在错误行为产生时,教师要及时疏导,并予以纠正。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应用分析

1.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并善于发现问题所在

应用网路中的一句话:你发现或不发现,问题就在那里,不偏不倚。因此,学生的优势或劣势都会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显现出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坐在办公室的话,那我们就失去了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放下身段,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对其中适当的予以鼓励,不良的予以制止。

2.教师应该与家长在赏识教育上形成合力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同时也希望得到源于家长的赏识。因此,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应该达成共识,在学校与家庭两个不同的环境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具有差异性的。在学校,小学生更多的是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教师更多的是发现其团结集体、友爱同学等优良行为,而在家中,与其相处的更多的是一些长辈,这时可能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就是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等等。虽然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表扬,但是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个体,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它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沈黎,李树国.浅析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405.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更是一门育人艺术。它需要班主任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在新学期,班主任更应该积极发挥组织者、教育者、引导者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1学期初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未适应新学期节奏

假期在家,孩子们在家的物质满足几乎达到一个高峰,家长比较宠爱,孩子在家作息时间也比较混乱,假期内晚睡晚起成为普遍现象。孩子的惰性也在无形中滋长。很多学生在开学初都无法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上课困倦,没有精神,不能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学习效率低下。

不良学风的形成与蔓延

开学伊始,学生不尽快投入学习状态中,有厌学情绪,课下作业拖拉,作业中错误不纠正,字迹潦草,课间追逐打闹,情绪特别容易激动;有的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在课堂上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听不进老师讲的知识,做事心神不定,小动作多,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些学生的不良学习作风容易影响其他学生,因此不良学习风气需要班主任及时发现,正确进行引导,为广大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班干部带头“作乱”

新学期开学后,有的班干部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但自身的工作没做好,无法起到积极带头作用,还对其他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每学期初擦亮眼睛,淘汰不作为的班干部,观察班干部的一举一动,从其他学生中选出学习优秀、态度认真、做事有自己一套的班干部。

2造成学期初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

教师错误的引导方式

目前,很多教师面对学生们在新学期的种种浮躁表现,往往采取一些极端措施,如新学期上课时,学生们窃窃私语,不遵守课堂纪律,很多教师便严厉批评或指责,这种行为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而学生在新学期的浮躁部分程度上也可能由教师引起的,比如:教师上课时面孔死板无神、中心主次不分、随意不著边际、照本不求甚解、包办学生被动、玄虚为难学生、训斥伤害自尊、思维混乱不清、凌乱不成系统等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学生浮躁。浮躁心理是新学期小学生的通病之一,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

家长过激的教育方式

第一,无知——没有正确的理念。有些家长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缺乏教育孩子的专业知识,也不清楚孩子的培养目标,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学校,把责任全交给老师。由于工作忙碌,为生活疲于奔命,家长确实也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他们平时不闻不问,出了问题拳头巴掌,缺少耐心。第二,无智——没有教育智慧。有些家长文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教育常识,但缺乏教育的理性和智慧。他们往往把自己认定的目标推向极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不注意平衡性,片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如有的家长很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却忽视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行。

3改善学期初小学班级管理困境的方法探析

调整作息时间

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应采取各种方式教育学生及时掐断惰性的苗头,适时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合理饮食,为学习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保障。比如:举行“我是时间的小主人”、“夸夸早起的小蜜蜂”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明理。其次,家校联动,共同教育。通过家校路路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作息情况,以便随时调整。

重树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承担者,要控制学生注意力。一是要能控制注意力,这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要引导学生在做事之前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把问题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上课认真听讲,慢慢回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善于统揽全域性,筹划未来。班主任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主要体现在“慧”字上,即慧眼识才,对学生不仅要识俊才,而且要识奇才,不仅要识贤者举荐之才,而且要识卑者自荐之才,不仅要识才之长处,也要识才之短项。班主任要重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应当让学生自主重新选择班委成员,对新一任班委严格要求,细心指导,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使其他学生都能被吸引在他们身边。要信任干部,支援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并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班主任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把班主任当作知心的朋友,把自己摆在一个学生内心的倾听者和心理辅导者的位置。为迅速、及时地了解情况,班主任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疏导。新学期教师备课时要改变原来只考虑怎么教而不考虑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新学期的课堂应更以学生怎么学来指导自己的备课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在进行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是否适合学生的学;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能创设良好的氛围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学生也能认真听讲。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安静下来不再浮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充分发挥家长的引领作用

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给予孩子健康成长、努力向上的动力,同时有助于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进而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导致自卑厌学的心理障碍症。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父母期望过高,孩子难以达到,缺乏成就感,使孩子的信心屡遭挫败。我们提出的教育要求,要基于孩子现有的能力和潜力,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如果要求过高,孩子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没有了成就感,对学习就会失去信心和兴趣。

4总结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更是一门育人艺术。它需要班主任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在新学期,班主任更应该积极发挥组织者、教育者、引导者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良好的发展。班主任要多动脑,指导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认真学习,集中思想听课,与学生不断保持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启迪学生的聪明之门,使其在自由主动的状态下,发挥最大的潜能。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络,引导家长正确、合理地教育学生,促使孩子在学期初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格雕琢 爱心呵护——浅谈小学班级管理艺术余文静;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9-18

2、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之行动研究党登峰西北师范大学2003-05-01

幼儿班级主题活动论文

解读新纲要《纲要》说法:《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一、创设背景瑞吉欧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幼儿园环境已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处于这么大的环境中,必然会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和关注,这时教师应从与儿童的交谈中,及时捕捉儿童的兴趣和关注点,从中提炼课程的主题。(中班)开学初,“三八妇女节”“植树节”等几个节日引发了孩子们的话题:爱心。围绕爱心,我预设了主题活动“爱心总动员”。我剪了一张漂亮的女孩图片贴在了墙上。照片上的她在如何创设主题墙想什么呢,是在想妈妈吗?于是,我把一张全家照贴到了墙上。孩子们激动了,一个个争着告诉我“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事例,要我记录下来,还觉得光把照片贴在墙上不好看,主动要求装饰镜框。有了镜框,照片贴上去果然漂亮。孩子们在照片展示区看呀,说呀,充分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在植树节活动中,每个孩子认领一盆花,在栽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爱有好多种,这个主题也在活动中应运而生。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 索引序列
  • 班级主题活动的教育的论文
  • 幼儿园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论文
  • 有关班级主题活动的论文
  • 主题活动班级管理论文
  • 幼儿班级主题活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