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幼儿园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论文

幼儿园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论文

幼儿 教育 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于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类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一: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比较先进的 教学 方法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方式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希望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幼儿教育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对话以及问题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以及思考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该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主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创设课堂结构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表现。同时,随着改革创新 口号 的提出,幼儿教育以及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融合了实践的观点,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改善了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 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首要目的,该思想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学习的意义,也禁锢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摒弃的消极思想。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即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科学 文化 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学习将使我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犹豫,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中积极提问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适当放宽对学生 学习计划 的安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创造,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只有这样,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善于提出个人的疑惑。这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 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堂结构的创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课前准备。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二,课堂安排。教师在进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对话式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课后反馈。课后反馈是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容易忽视的环节,即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此外,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自身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时改正,及时补充。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 措施 实施的根本目的,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才能有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和动机,也才能取得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考虑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以,改进 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将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巩固三者相结合,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避免知识零散、不成体系的现象出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兴趣。第二,理论结合实践,增强知识的现实参照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 社会实践 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4.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 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得学习得以保持,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较为先进的教学举措。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应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目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同时,鼓励机制建立的实行对象主要是良性行为,即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和奖励,而对学生的错误则不予鼓励,以此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和互 相学 习,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也要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成绩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力求多样化,评价内容应力求丰富,即将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作为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此外应包括课堂表现等方面,以此实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中形成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和 思维方式 ,培养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于变革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以及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素养以及能力。 作者:张旭敏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杨慧.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J].东方 企业文化 ,2013,. [2]王瑞雯.浅谈问题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情况[J].中国校外教育,2012,.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二: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于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教育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情境游戏的应用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情境设置的关键性原则以及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为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境游戏;应用 一、引言 幼儿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初期,其智力水平以及认知能力发展仍旧处在较低的层次上。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发展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创造力也才能进一步提升。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实际,我们发现幼儿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是非常有效。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情境游戏的设置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可以体会到游戏带来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延长学习时间,避免倦怠情绪,以此改善学习效果。 二、幼儿教育中游戏情境设置的关键性原则 在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21世纪,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改革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幼儿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能力的黄金时期,学校及教师要高度重视,为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而在开展情境游戏教学中,要重点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情境游戏的设置不能背离根本的教学目的。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将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以及加强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主要目标,从而改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第二,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手脑并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益处。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自由创作的精神,增强独立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1.使用合理的游戏设计方式 我国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主要包括目标定向游戏、班级集体性游戏以及自由游戏三大类。在开展情境游戏过程中,游戏设计方式对于体现游戏效果以及提升学生兴趣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计方式要尽可能遵循多样化、合理化、适应性以及灵活性的原则。在合理的游戏设计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才是游戏设计的出发点,学生一旦能够主动参与,情境游戏应用的效果也将大大提升。 2.利用情境游戏的设置教授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无疑是在压制期创造能力且阻碍了其全面发展。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完善之处,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于书本知识的灌输与学生考试成绩的衡量,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挖掘[1]。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习更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情境游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挖掘。学校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质的舞台,每位幼儿都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情境游戏过程中,幼儿将充分体会到创新能力对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实践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应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情境游戏,丰富游戏形式,扩大学生参与度,广泛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学习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科学设置情境游戏 21世纪,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愈加重视实践的力量,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游戏,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境游戏的科学设置要将创新性、有益性、能动性有机结合,做到以下几点[2]:第一,定期召开班会,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在班会上,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个人有关班级建设的意见,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当众表扬,鼓励大家学习;在班级活动集体中,进行一些全员参与的活动或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第二,学校定期开展主题情境游戏活动如班级板报设计,体育竞赛,才艺大赛等,主题情境游戏活动的展开为幼儿施展个人才华、展示自身能力提供了舞台,使得学生增长了知识,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动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在比赛中与学生进行 经验 的分享和比赛方法的教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幼儿时期是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此时,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周围的一切怀有强烈的兴趣,求知欲旺盛,因此幼儿教育时期也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从选择适宜的设计方式、将学习过程与游戏过程相融合以及科学设置情境游戏等方面加强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作者:韩阿娣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海云.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韩耀青.浅谈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交往策略的差异[J].中国校外教育,2013,.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三:幼儿教育对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人类的高速进步,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也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视教育观、 儿童 观的转变,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本文主要分析讲诉了针对幼儿时期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幼儿教育对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关键期;人生成长;重要性 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而言,如果自身都不具备强烈的教育责任心,那么对于学生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要有职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献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秉持教育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这一理念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小孩的学龄前期在3到6岁,在这样的时间段是一个人正确世界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孩子身心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1]。 二、幼儿时期教育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重要时期 幼儿在5岁之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间段,幼儿在这5-6年里在不断的学习,他学会了说话、走路;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幼儿在这段时期,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而且印象特别深。在这段时期里,品德、性格、习惯、 爱好 在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2]。 (二)幼儿的诚实教育的重要性 婴幼儿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习惯、思想、情绪、语言、态度等等都将在这一时期奠定好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那就不容易为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诚信教育是儿童生活发展有关。不要惊慌,如果你发现孩子是不诚实的,不要责骂孩子。如果孩子说谎,而父母认为孩子很聪明,不纠正,但赞扬,孩子会加强对说谎的动机。让孩子知道,不诚实的隐藏不能隐藏任何人,让孩子自觉地说出真相,孩子们继续信任,教育和鼓励他们的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知错能改”是一个好孩子的真理。 三、针对幼儿人生成长的教育方法 (一)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生下来对于这个世界就是陌生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的好奇心是帮助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只有好奇能够让他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不断追求,好奇心是人生进步最好的老师,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问题。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孩子在有了强烈的兴趣之后就将会去发现和提问,而且能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快乐,证明自己能够依靠自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老师可以根据周围的实际现象和物体,给孩子一些提示,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例如,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天为什么会下雨?太阳到底有多远?为什么河流一直在不停的流动?等等一些孩子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好奇心是幼儿走向知识大海的必经途径,而其中的兴趣是就是指路灯。 (二)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科学真理。例如,在室外活动,发现很多孩子是蜻蜓飞得很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蜻蜓?为什么它们飞这么低?”这些孩子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孩子理解低飞蜻蜓与天气的关系。 (三)根据时代的进步和需求给予孩子最新的知识 让我们的孩子也会继续收到大量的信息,所以在选择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贴近孩子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适当安排反映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含量的相关内容,让孩子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初步认识。要知道科技正在不断发展,它会给人们更多的便利,扩大孩子的视野,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探索科学的奥秘。 四、 总结 幼儿是一个关键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3]。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这个时期里刚刚走出家庭,暂时离开父母的管辖,进入到了幼儿园里生活,这个时间段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幼儿学习力强,但是也容易接受到外界的不良信息,这时候幼儿教育的重要关键就在于要善于引导孩子去筛选好的东西进行学习,剔除掉不良信息,直到当习惯成了一种自然,孩子才能自我正确的去选择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享受知识科学的海洋,创造出灿烂的明天,第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幼儿教育对生命的成长非常重要。 作者:侯涛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蓝小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谈对“溺爱”型孩子的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4(9):206-207. [2]袁爱斌.幼儿教育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版,2011(20). [3]黄观菊,嵇晓珺.为孩子的人生储存一个长效的资本———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100-100.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幼儿班级主题活动论文

解读新纲要《纲要》说法:《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一、创设背景瑞吉欧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幼儿园环境已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处于这么大的环境中,必然会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和关注,这时教师应从与儿童的交谈中,及时捕捉儿童的兴趣和关注点,从中提炼课程的主题。(中班)开学初,“三八妇女节”“植树节”等几个节日引发了孩子们的话题:爱心。围绕爱心,我预设了主题活动“爱心总动员”。我剪了一张漂亮的女孩图片贴在了墙上。照片上的她在如何创设主题墙想什么呢,是在想妈妈吗?于是,我把一张全家照贴到了墙上。孩子们激动了,一个个争着告诉我“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事例,要我记录下来,还觉得光把照片贴在墙上不好看,主动要求装饰镜框。有了镜框,照片贴上去果然漂亮。孩子们在照片展示区看呀,说呀,充分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在植树节活动中,每个孩子认领一盆花,在栽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爱有好多种,这个主题也在活动中应运而生。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热爱生命加强大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摘 要:近几年来,随时都有大学生自杀的报道见于报端,我们惋惜这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以外,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却以毁灭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目前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的中国青少年的头号死因,这不禁令人质疑: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关键词:热爱生命;大中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其后他所倡导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979年澳洲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致力于对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1989年,日本新修订的《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自杀、对人的污辱行为、杀人、破坏自然环境和浪费现象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台湾比大陆起步要早些。1997年,由于当时台湾的一些学校一再发生暴力及自杀事件,台湾当时负责教育工作的陈英豪认为,必须尽快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所以就于该年的年底在全台湾的中学中开始进行生命教育。

当生命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台湾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我国内地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却才刚刚起步。2003年5月,我国教育部修订了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并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这些规定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亮点之一。此后,上海市和辽宁省相继启动了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工程。2004年8月,160多名在北戴河参加会议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也发出了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倡议,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是在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扭曲的形态在现实中运行的。学校教育中过度地强调升学和考试,人的生命的意义被压缩成了数理化英等科目的学习和分数。当人被异化为分数的奴隶时,其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就都被忽视,这种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要取向的教育必然会造成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特别是当高中生升入高校后,升学压力骤减,各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问题涌现,因此自杀现象就增多。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正确地认识他人,从而使他们做到既珍重自己,同时也珍爱他人,即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善待生命,完善人格,从而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一角度看,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乎段。

一、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

老舍先生说过,父母的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获得生命的的地方,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间,也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环境。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或任何外人都不可能替代的。人类文明史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启示: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早且最易被铭记于心的启蒙教育,所以它可以被看做是教育之源;同时家庭教育又是一种最能深入骨髓的学前教育,它又可以被看做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采用“爱”的教育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命至上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和重视健康的意识。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所以要体验对生命的喜悦,要理解生命的尊严,使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并树立起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舞台

学校是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场所,学校对青少年正确生命观的形成负有重大责任。但是,当今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学校教育严重地被异化,人类早期的关于人文主义价值的理念,即人对生命、希望、自由、公正、平等、爱和美等的追求已被应试教育的功利性的目的所取代,教育过程中缺少对人的尊重,缺少对人的生命情感的培养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因此,学校应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来加以认识,加以思考,从而构建起一种新的进行生命教育的模式。学校不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要融人生命教育的内容,要设法开展多种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而且还要重视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培育学生对生存的感受能力和生命意识。同时,在学校的管理中也要充分体现其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呵护。

三、社会环境是生命教育的条件

“环境育人”是生命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个人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他所生存的环境来塑造的。当前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被大众文化所恶化了的社会文化环境。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所以在现实社会中就充斥着物质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相伴而生的还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人们正常的生活准则、道德规范皆被消解,导致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贬值,生活的意义虚无苍白。一切都可以不做,一切也都可以做;一切都无所谓,一切似乎仅是游戏而已――现代人陷入了价值与意义难定的虚无世界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要做好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工作,更要重视倡导社会文明,净化社会环境,以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着仁爱的社会。

敬畏生命,珍惜自我。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价的。对待生命,应心存敬畏。只有敬畏生命,才会珍惜自我。应充分利用生命知识讲座、生命阅读活动和生命主题班会等活动向青少年传递全面系统且切近实用的生命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9月1日的中小学开学日,中央电视台给电视机前的数千万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即以当年在我国发生的影响巨大的事件以及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范人物为该课的内容,形象而不死板,生动而不做作。该“第一课”抓住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的时机,让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生命价值进行了重新思考与认识。大学更应该承载这种责任,弥补中学阶段的不足,珍爱生命。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幼儿园大班户外体育主题活动论文

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论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健康是基础,有效地、积极地开展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保证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最常的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来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因此在幼儿园有效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才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本人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启发和认识,本文主要从环境设施、活动内容、幼儿的主体性、师幼间的互动和体育活动的合理安排这五方面来说说我的看法。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研究 对幼儿来说,体育游戏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活动,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的体育是通过早操(间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等组织形式来实现的。1996年6月1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而我班先从体育活动、晨间锻炼这两方面着手让我班体育活动的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平日的集体体育活动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去了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体育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一些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体育活动。活动中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肩上挥臂投掷,我们将这一活动三个不同高度,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高度。这组活动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进行体育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自我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体育活动中,尽可能给每个人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裁判、排头、主角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体育游戏“贴着报纸走”中,我们和幼儿一同探索报纸贴在胸前不用手扶怎样才不让它掉下来,问题提出后,幼儿自由自主探索,有的快走、有的快跑、有的仰起身子等,想尽各种办法不让报纸掉下。在这过程中,表现出幼儿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培养;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不能只强调体育游戏规则和方法,还应引导幼儿去开发游戏、创造游戏。因为体育游戏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游戏小鱼中孩子把“小雨”改成“虫儿虫儿草中爬,小鸡小鸡来吃虫,虫儿虫儿快快爬”等等面对这些稚嫩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游戏《老鼠笼》中引导幼儿将游戏增加难度。扮演“老鼠笼”的幼儿边念儿歌边在圆圈上顺时针走动,增加“老鼠”钻出的难度等。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体育游戏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赛跑、接力、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众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接力赛跑中让自己所在的那组获胜,每个人都要参与,一会是呐喊助威者,一会又变成参赛者,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 二、晨间体育锻炼 晨间体育锻炼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幼儿每日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晨的空气凉爽、清新,在此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幼儿肌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又可以激发和恢复幼儿肌体主要器官的机能,使幼儿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可是以往的晨间活动,常常是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质量不高。幼儿对晨间活动的兴趣不大,起不到积极作用。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有关的讨论及调整。 首先,要了解晨间体育锻炼它具有那些特点? 1、环境开放性, 2、选择自主性 3、内容丰富性 4、人际交往的频繁性 其次,晨间体育锻炼最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材料; 它不仅可以引发幼儿进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的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的质量。因此,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也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 *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如投掷-----沙包,可以投远----------沙包的重量和大小;还可以投准----------各种图案的靶子或是可以击中掉下的小球等。 *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尽量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和兴趣差异,吸引不同特点的幼儿参与活动,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的需要。如小班------活动技能易掌握的、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中班------能促进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大班-------提供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见附表) *自制材料。简单、可玩和艺术性并安全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可乐瓶----梅花桩 *民间的体育活动:滚铁环、跳房子等 *根据季节的投放:春夏-------活动量小----沙包、拉力器; 秋冬------运动量大、活动强度大-----蹦蹦球、呼啦圈 再次、在晨间锻炼中教师的指导方法 (1)、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如晨间锻炼整体的活动量要适度,不宜过大过小,活动量过大会让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影响下面要进行的活动。活动量过小则无法起到锻炼的作用。因此,根据幼儿的情况,提醒幼儿交换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采用集体交换,利用音乐、手势或其他信号提示(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也可以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提醒交换,逐步让其养成自主交换的习惯,以此来自我控制活动量。 活动量调控要兼顾集体与个别,让大部分幼儿能够处于动静、急缓交替的状态中,保持一定的运动节奏。对个别特殊幼儿需要随时提醒,避免其过热或过累,保持适度运动状态。 另外,可以根据场地划分时要考虑小块的休息区域,可以摆放休息用的椅子、擦汗用的毛巾或卫生纸等.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培养孩子自我保健的意识。 (2)、加强有目的的引导和帮助。每周最好有1-2个指导重点,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并通过一物多玩等不断提高幼儿晨间活动的技能。垫子----要求幼儿合作玩耍,幼儿有的两个两个搭起来,像小山一样或鼓励幼儿创新将把垫子连成一长条,引出双脚在垫子左右行经跳、单脚连续跳、左右脚跨跳,从而提高了幼儿跨跳的技能。不同的玩法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促进了幼儿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也使幼儿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使幼儿思维活跃,真正成为晨间活动的主体。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其性格和能力都有差异。为了使每个幼儿在晨间活动中都得到不同的锻炼,我们在每个活动区域里都分层次和难易摆放活动器材,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要。如毽子,有的毽子有绳子拴着,孩子可以拎着踢,有的毽子用球拍拍等。 (3)、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 建立活动的规则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融入活动中并将自己的技能得到发展,当然选择活动的规则包括选择前、选择后以及交换活动区的规则。每个活动区都有规则存在,有的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有的是老师和幼儿共同制定的。 (4)评价和奖励的促进作用 在晨间活动中我们还用鼓励、肯定赞扬的语气、语言和眼神暗示,奖励每个获得成功的幼儿。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适度的期望和信任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这种期望和“暗示”会使儿童获得一种信任和力量,进而驱使他们追求进步,获得成功。同时积极向上的语言“暗示”和行为“暗示”,对于处在自信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无疑会激励和强化幼儿的自信心。在晨间活动中,对待不同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我们都给予不同的暗示和鼓励。对轻松达到目标的幼儿,我们用肯定的语言鼓励“不错,继续努力”。并用行为暗示,让幼儿在新的要求下尝试新的方法;对认真努力费一点儿劲达到目标的幼儿则给予小贴花奖励,并用语言鼓励“做的好,再接再厉”;对目标完成得非常好的幼儿,则把他们当榜样,给其他幼儿做示范等,使全体幼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鼓励、引导幼儿去探索、尝试、创造,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体验和享受活动的乐趣。

幼儿户外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的主要活动,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 安全 教育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户外活动中安全教育的策略思考》 【摘要】户外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是安全问题最严重的活动环节。好奇、好动、好探索是幼儿的特性,然而,幼儿年龄小,缺少知识 经验 ,缺乏独立行为能力,在活动中往往对危险事务不能做正确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时不会保护自己。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幼儿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生存、安全、健康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尤其是户外活动。幼儿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都想试探一下,由于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幼儿安全地进行户外活动呢? 一、户外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1、户外活动前教师要有周密的组织计划。 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每次户外活动前都要给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安全第一”的观念。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环境排查。 在每次玩之前,教师要先检查器械和设施是否安全,以免伤害孩子。活动区有无尖锐物,有什么危险因素,及时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比如,在组织幼儿玩滑梯前,要检查滑梯是否稳固,螺丝钉有无松动,扶手处有无油漆脱落,是否会划伤幼儿的小手等。若有发现应及时处理,每天定时检查安全隐患 3.让幼儿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懂得基本的自我保护 措施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 方法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活动器械前,教会幼儿正确的运动技能和方法,遵守活动规则,不得做任何危险动作。如,爬攀登架时要抓紧护栏、不相互推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往往非常兴奋,特别是那些平时调皮胆大的幼儿更是如此,跑上跑下,钻来钻去,老师的话早就成了耳边风,从而造成玩玩具时的秩序混乱。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活动前老师要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二、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1.幼儿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注意保证幼儿活动的强度与密度。 教师要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及时灵活机动地调整活动内容。如在冬季,我们从幼儿的脸红、出汗、手心发热、呼吸状况等外在指标发现有一些器械活动的运动量在这个较为寒冷的季节里是不够或是所需达到时间太长,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跑步、热身运动,在活动过程中用健美舞来调节幼儿运动量的不足。在孩子玩时,老师多用眼看,多用嘴说,多跑点腿,多给孩子一点自持和帮助,放手让孩子玩,而不是放任让孩子玩。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对于活动中一些运动量较大、易出汗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做出调整,如:到较安静的活动区活动、改变器械的玩法减少活动量等。 2.提示幼儿正确、安全的使用器械。 户外活动的内容很广泛,主要以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为主。通过采取以游戏为主教育途径,能充分调动幼儿对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一般都是通过采取以体育游戏为主的教育途径,充分调动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快乐地运动。 3.注重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会幼儿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较薄弱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准确的示范外,还要提出动作的要点、难点,引起幼儿的注意,在练习中,老师站的位置要很清晰,要站到“危险点”处,做好保护动作。并向幼儿交待清楚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需要教师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儿。 三、活动后的 总结 评价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总结评价要客观准确。 对于户外区域活动、远足等活动,教师要建立恰当的成功标准,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尤其是心理素质、活动能力差的幼儿应更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不应轻易否定或批评。 2.幼儿互评和自评相结合,促进幼儿安全意识的提高。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一说今天你看到有那些幼儿进步了,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做得不好,为什么?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现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你发现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以后应该怎样做才更好?通过幼儿讨论、讲述、回顾,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 幼儿园可以通过座谈会、观摩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实现家园共育目标,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如我们在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时,要求教师必须安排一个户外活动,让家长进行观摩,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立定跳、能 跨栏 、能走平衡了,就会从中领悟到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家长就会配合幼儿园在放学的路上或在家里,随处引导、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从而为幼儿生存自护教育提供良好的 家庭教育 环境。 总之,户外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保证幼儿安全,提高幼儿安全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平安。因此,我们教师以及家长都要防患于未然,采取有效方法,多种形式、多侧面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孩子真正安全、健康的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二:《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 摘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都表示户外活动太危险,一不注意就出现安全事故,有的老师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器械容易出事故。兼于此,我就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幼儿;人身安全 幼儿园户外活动幼儿人身安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通过 体育运动 ,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幼儿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而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都表示户外活动太危险,一不注意就出现安全事故,有的老师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器械容易出事故。因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所以很多时间都是做完集 体操 之后就带着孩子回到班级了。我们知道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他们的眼里流露的都是向往的神态。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在户外,他们会自然的玩,自然的成长,自然地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指导纲要》的含义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那么在户外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就是矛盾的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是冲突的么?答案是否定的:不矛盾、不冲突,关键是看老师怎样组织体育活动。兼于此,我就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形式,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户外体育活动既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有效载体,它也是蕴涵着教育目标的,因此每天的活动内容我们都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预设。其一,精心选择内容,传统的体育游戏至今仍然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容易操作。如丢手绢、跳房子、老鹰抓小鸡、老狼老狼几点了,等等,这些游戏都比较质朴、活泼,所以这样的活动建议教师经常开展。其次是确定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简易器材,在班级现有的器材中选择适当的、有层次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如纸球、沙包、毽子、等器材。这些户外体育活动都能达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而且还非常安全可靠,让我们在玩的尽兴的同时无后顾之忧。 二、运用体育活动器材,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首先,根据目标选择。选择的体育器材绝对不能带有盲目性,要根据目标选择器材,通过使用器材达到锻炼目的并完成目标。如周目标的一项内容为练习投掷动作,教师选择内容有沙包、降落伞、飞盘、等等,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安排,较好地完成周目标,达到锻炼的效果。 其次,根据材料特征选择。幼儿习惯选择轻便、灵巧、既能一物多玩又能满足其多种多样需要的材料;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已免发生争抢的现象;提高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与安全性。 再次,是根据季节的影响选择。在春夏季提供活动量小的材料,如拉力器、沙袋等;秋冬季应多提供运动量大、活动强度大的材料,如蹦蹦球、呼啦圈等材料。 第四,是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选择。为小班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其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为中班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给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 三、加强户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喜欢户外活动,能够让他们真正的放松,充分表现自我,但在户外活动中,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足够的指导能力,才能保证幼儿在万无一失的基础上,玩的快乐。所以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如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时,首先帮助幼儿分好角色,给幼儿讲明"大灰狼"要轮流当,只有让每个孩子都尝试一下当“大灰狼”被人追的滋味,才能使他们真正明白“大灰狼”是小朋友扮演的是假的,所以捉到大灰狼时要小心,不要真的去抓伤小朋友。这样既能让幼儿开心的游戏,也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有的幼儿,特别是淘气的幼儿要么四散跑,要么常常去干扰别的小朋友活动,甚至使别人的活动无法进行,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机会请他们当“小警察”帮助老师来监督其他小朋友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同时也便于教师的管理,保证每一名幼儿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幼儿的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用爱支撑户外活动,创造安全摇篮 老师的爱小朋友是可以感受到的,爱不是一种责任,爱是做人的态度。爱心不是仅仅表现在某一方面,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一种本能。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做到“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有了这样的爱心,做到尽职尽责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小朋友也就不会遇到任何不安全的时候。 总之,户外体育活动,不但对幼儿身体有着促进作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价值。更是对幼儿教师的考验,广大教师千万不要惧怕户外体育活动,而是要做个有心人,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浅议幼儿教育中课外活动的特点及教育作用.新一代,2011,(4). [2]安海涛,张庆东.促学校提升课外活动期间的安全管理.人民法院报,2012-4-12. [3]唐锦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安全控制策略.探秘(科学课),2011,(08):9-11. [4]侯福海.中小学课外活动面临的安全困扰与出路.基础教育参考,2009,(1):92-93. 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三:《大班幼儿户外活动中的问题和对策》 针对幼儿的户外活动,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美国一些相关学者认为孩子处在幼儿阶段时,不仅仅是 智力开发 的最佳时间段,更是锻炼孩子具有很好体能的关键时间,幼儿时期家长和学校都不应该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应该注重孩子的身体素质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就有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茁壮成长,更好地接受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国外的学者认为运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适当、合理、科学的户外活动,既能增强孩子的身体,又能促进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在国内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但国内的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幼儿户外活动,简言之,就是在户外进行的各项活动、游戏等,幼儿既可以和家人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又可以在幼儿园和同学老师一起参加户外活动。本文重点分析讨论的是在幼儿园环境中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 一、大班幼儿户外活动中的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 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对于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来说也是一样,需要有相关制度的支持。制度是一种标准,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也是其最低底线。因而幼儿园的一些教学活动必须有相关制度作为标准及保障,即使以后有事情发生,也会有章可循,有理可说。幼儿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祖国的发展尤为重要,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是一切的基础,因而相关部门及领导应该重视幼儿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制定相关的 政策法规 为此保驾护航。而事实却是我国好多地方政府并未针对幼儿的户外活动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这使得幼儿的户外活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教育教学资源匮乏 开展幼儿户外活动必须有充分的资源,无论场地大小、设施建设及教师队伍都应该满足要求。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教学的教育教学资源比较贫乏,主要包括:首先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场地较小,不符合国家的标准;其次是场地类型不标准、不合格,幼儿园内常见的户外活动场地即为水泥地面和塑胶地面,类型比较单一,不多样,而且对幼儿的保护作用较弱,还有就是场地设计不科学;再者就是幼儿园户外场地的功能性较少,幼儿无法体验多项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设施不够;幼儿园缺少专业的幼儿教师。 (三)家长重视不够 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并不都是幼儿园及老师的责任,家长应该具有积极性,积极配合幼儿园和教师一起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做出努力,努力提高孩子的户外活动质量,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但随着各地升学压力的不断升高,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此外,家长从孩子幼儿时期开始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参加各种兴趣班,相反,对于孩子的体育教育并不那么重视。在孩子的幼儿时期也如此,只有极少数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户外活动的开展,积极了解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让孩子在运动与学习中找到平衡点,有些做得比较好的家长,会陪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举行的户外活动,在节假日会带着孩子参加一些其他的户外活动。幼儿家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园及老师开展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只有家长对此寄予肯定,并配合学校的一些举措,才会使得学校和老师摆脱一切困难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教学。 家长对幼儿户外教学活动不重视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受“重智轻体”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家长认为要从小紧抓他们的学习;其次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基本都会娇生惯养,尤其是在幼儿时期更是有求必应,他们会担心户外活动量一旦大了会累坏孩子,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家长对此都并不热衷,导致幼儿园及老师缩手缩脚,无法正常地开展户外体育教学活动。 二、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的解决策略 (一)开发丰富的活动资源 要很好地开展大班幼儿的户外活动,首先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设施器材要适量,户外活动的场地的区域划分要科学合理,这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器材适量即指数量要适当,种类也要适量,若数量、种类过少将无法满足幼儿的户外活动的需求,也会挫伤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而数量和种类不能过多,一是会造成浪费,占用太多空间,二是会使得幼儿难以选择,毕竟幼儿还小对所有事物都会充满好奇,都会想接触,从而无法达到户外活动的目的。 (二)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由于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有限,尤其是大班孩子,更不可能把时间都放在户外活动上,因此应该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性。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和学校的教学教案是一样的,它是幼儿园一学期内要完成的任务,同样也使得幼儿园户外体育教学具体化,是老师安排户外活动的指南,学期结束,幼儿园及老师都应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并思考下一阶段的新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科学、合理,以幼儿身心发展为依据。此外,还要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幼儿的特点是不同的,对此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实施户外活动,大班幼儿对跳跃性的动作更偏爱,因而幼儿园可以组织竞赛性的跑跳活动。 (三)出台相关的制度标准 虽然国家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一系列的 规章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幼儿园的户外互动的开展,使得幼儿园有些标准可循,但这些规章制度并不具体,太笼统,缺少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评判的标准,幼儿的相关权益并未得到很好的维护。因此国家可以出台一些制度,制度的存在意味着执行力的存在,而一旦缺少制度,将难以管理、监督。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园领导、教师、幼儿家长的职责不明确,严重阻碍幼儿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为幼儿的户外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智力教育已经逐渐退出舞台,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发展。只有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努力,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从相关部门到幼儿园再到教师再到家长,都不够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的发展,而对于幼儿来说,体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它既能使孩子的身体变好,又能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还能培养他们的体育活动兴趣和热情。因此,政府、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齐心协力,共同鼓励及参与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的发展中,为孩子的未来努力。 猜你喜欢: 1. 大班安全教育论文 2. 幼儿安全教育论文 3. 浅析幼儿安全教育论文 4. 浅谈幼儿安全教育的论文 5. 幼儿园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幼儿园小班秋天主题活动论文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区分不同植物叶子的明显特征。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

活动重点:

区分不同植物叶子的特征。

难点:

学习拓印叶子,制作成标本。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叶子。

2、为幼儿准备彩色的蜡笔和白纸。

3、幼儿已经阅读过《捡落叶》诗歌。

活动过程:

1、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各种树叶:“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吗?”(幼儿交流)

幼儿比较各种叶子的不同之处。(知道它们的颜色与形状)

2、引导幼儿学习拓印叶子。

(1)、教师讲解拓印叶子的方法

“把叶子放在垫板上,上面盖一张白纸,纸用夹子固定。用蜡笔在盖着叶子的纸上左右来回的涂擦,是叶子的形状显现出来。大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拓印。”

(2)、幼儿学习拓印叶子,教师随机指导。

3、将幼儿拓印的叶子做成标本,挂在教室里展览,共同分享。

全程计划:

主题谈话:引起动机-欣赏树叶贴画美术:一串红诗歌:秋风

主题谈话:

1.秋天的天气歌曲:小树叶体育:扫落叶

2.秋天的衣服体育:秋风欣赏:散文-云彩和风儿

3.秋天的植物认识菊花美术:设计衣服

环境创设:

1、各墙面和柜的装饰

1) 主墙:家长和老师收集的各种有关秋天的资料,经过整理和装饰,让幼儿感受秋天。

2) 其他墙:"秋天的花和动物"展示幼儿的美工作品。

3) 柜面装饰:

A.幼儿用语言讲述出与秋天有关的活动。教师记录并整理粘贴。

B.用照片的形式记录秋天的变化。

C.展示秋天的花和树。

D.人们在秋天里的活动。

区域安排:

益智区:

目标:

1、 观察秋天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讲述能力。

内容:

1、观察活动

(1)树叶变黄了

(2)菊花

(3)螃蟹

2、游戏:大风和树叶、螃蟹赛跑

美工区:

目标:

1、 掌握用棉签画画的技能。

2、 会胶泥做出水果的形态。

3、 学习粘贴的技能。

4、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作品。

内容:

1、 泥工《一盘水果》

2、 手工《一串红》

3、 绘画《螃蟹》

4、 绘画《小鸡和小鸭》

阅读区:

目标:培养幼儿养成安静阅读的习惯,看完后把书放回书架上。

内容;书架上摆放相关书籍供幼儿阅读。

结构区:

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搭建公园。

2、鼓励幼儿相互合作进行建构。

内容:搭公园、搭莲花山、搭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区分不同植物叶子的明显特征。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

活动重点:

区分不同植物叶子的特征

难点:

学习拓印叶子,制作成标本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叶子。

2、为幼儿准备彩色的蜡笔和白纸。

3、幼儿已经阅读过《捡落叶》诗歌。

活动过程:

1、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各种树叶:“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吗?”(幼儿交流)

幼儿比较各种叶子的不同之处。(知道它们的颜色与形状)

2、引导幼儿学习拓印叶子

(1)、教师讲解拓印叶子的方法

“把叶子放在垫板上,上面盖一张白纸,纸用夹子固定。用蜡笔在盖着叶子的纸上左右来回的涂擦,是叶子的形状显现出来。大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拓印。”

(2)、幼儿学习拓印叶子,教师随机指导

3、将幼儿拓印的叶子做成标本,挂在教室里展览,共同分享。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艳丽的色彩和果园丰收的景象。

2、探索学习用多种方法表现树冠,尝试用红黄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树的色彩。

3、学会与同伴合作作画,感知集体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秋天的景色相关图片。

2、油画棒每组若干盒。

3、每组一张大的长方形白纸。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小树叶。

教师带领幼儿有表情地随着音乐演唱歌曲《小树叶》,感知秋天的氛围。

2、欣赏《秋天的树》,感知秋天的色彩。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展示仪放大的示范图或阅读幼儿用书《秋天的树》画面。

(2)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画面上有什么?树是什么颜色的?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树木的形象和结构。

(1)树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你看到的树冠是什么样子?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树干,请个别幼儿上来画出不同的树冠、(圆圆的、高高的、三角状、花瓣形的、多个三角形状)

(3)启发幼儿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画树冠?

4、探索用红黄色系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色彩。

(1)你看见的秋天的树是什么颜色?

(2)教师在黑板上用黄、橙、红三种颜色给大树涂色。

涂色方法:先用笔画出一个涂色的区域,然后,一笔接一笔来回涂色,帮助幼儿把握均匀涂色的要领。

5、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在纸上画出大地和树。

6、作品展示:活动前收集各种关于秋天的树图片资料,让幼儿观察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描绘秋天的树。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田野等活动,了解秋天田野中的一些变化,感受秋天田野的美。

2.喜欢参加野外活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用简单的语句描述秋天田野中的一些景色或变化。

4.尝试用各种自然材料(如稻草、番薯等)表现秋季特征,感受艺术美。

主题活动过程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孩子认识自然的好教材,我们开展了采野花、野草活动,还利用采集来的野花野草进行简单的插花活动。在采集活动中小朋友发现一种野草籽形状像枣核,全身布满刺,人一走过去便粘在身上,我们把它们采集来,利用它的粘性开展了粘贴活动(如粘贴表情、裙子等)。

我们与当地老农联系好,定期参观、观察他们种植的番薯、芋艿、毛豆、萝卜等秋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组织幼儿观看田野里金黄的稻子以及农民收割稻子的情形。在活动中小朋友亲密接触了水稻,也认识了镰刀与打稻机。我们还利用收割好的稻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小田鼠爬爬”“铺稻草”“揪草把”“过草堆”。小朋友看到田野中农民为防野猪偷吃农作物做的稻草人,结合原先玩过的“木头人”游戏,生成了“我们都是稻草人”游戏。

秋天的田野里有许多小蚱蜢,在野外活动中小朋友发现了它们,于是又生成了科学活动“小蚱蜢”与体育游戏“我是小蚱蜢”。我们还利用稻草做了许多稻草玩具,如稻草绳、草垫等,开展了“稻草玩具真好玩”区角活动。

主题活动例举

活动一:马尾草真好玩

活动目标

1.乐意观察马尾草的特征。

2.体验玩马尾草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将幼儿采集的马尾草展示在活动室中。

活动过程

一、观察

1.出示马尾草,引出话题。

2.请幼儿观察手中的马尾草,大家一起讨论总结马尾草的特征。

3.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马尾草。

二、体验

1.请幼儿互相用马尾草挠对方的脖子、耳朵、脸,体验马尾草挠在身上痒痒的感觉。

2.将马尾草贴放在地上,幼儿手拿马尾草的草茎慢慢向前推,比比谁的“小虫”爬得快。

活动二:走田埂活动目标

1.练习在田埂上走,发展平衡能力。

2.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预先选定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在田埂上游玩,练习有关平衡动作:

(1)双手张开沿田埂走。

(2)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沿田埂走,体验两人走的感受。

2.游戏“风来了”:

(1)教师扮演大风,幼儿扮演小草,“风”吹来,“小草”根据风的强度做被吹得摇摆的动作。

(2)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扮演风爷爷进行游戏。

活动三:找相同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分类,将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

2.培养对分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番薯、玉米棒、萝卜、芋艿若干;生姜、大蒜、毛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请你快出来”

1.将番薯、玉米棒、萝卜、芋艿放置在活动室中央。

2.幼儿自由选择并说说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

3.教师手拿番薯,请拿番薯的幼儿出来,大家一起交朋友。

4.萝卜、玉米、芋艿的玩法同上。

二、游戏“找相同”

请幼儿将放乱的大蒜、生姜、毛豆分类放在相应的筐内。

活动四:农民伯伯在劳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

2.知道劳动是光荣的。

活动准备

农民在田间劳动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到田野中观看劳动(如锄地),让幼儿讲一讲,老伯伯在干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请老农介绍自己的劳动)看老农铺稻草,说说他是怎么铺的,并帮着铺;看农民挖番薯,也可自己动动手。

2.集体讨论:出示农民在田野中劳动的照片,如耕田、拔稻草,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干这些事?看了他们的劳动有什么想法?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向家长了解更多的劳动内容,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

小班主题活动――秋天来到田野里

活动背景:

随着天气的变化,逐渐进入了秋季。气温的下降和树叶的飘落将秋季的季节特征显现了出来,而这些变化非常易于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根据我们班幼儿兴趣与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季节特征,我们开展了《我爱秋天》这个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小朋友认识秋天的天气特征。

2、使小朋友知道秋天树叶会从树上飘落。

3、与小朋友一同探索、认识秋天可以吃到的水果。

4、认识颜色:红、黄、绿。

主题方案设想:

本次主题活动分别围绕“秋天天气凉”,“秋天的落叶”和“秋天的水果”三个单元进行的。在每一个单元下预设和生成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秋天天气凉”单元中,我们从引导小朋友感受天气变凉了懂得要多穿些衣服,了解秋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并鼓励引导幼儿学习独立穿脱衣服,掌握扣纽扣、提裤子等方法。在此基础上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我们设计、组织了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如“美丽的衣服”、“花帽子”等等。以上的系列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秋天应该通过穿适宜的衣服取暖,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而且引导我们思考:天凉了,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从而引申出了 “洗手后要擦护肤霜”、“流鼻涕我会擦”、“使用干净手绢”、“叠手娟”等一系列的活动。由此可见,我们的每一个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连续的。

方案实施过程:

活动一:桔子写生水果好看又好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加深对秋天水果 — 桔子的认知

2、培养幼儿对写生画法的兴趣

活动准备:实物桔子若干,图画纸每人一张,油画棒每人一盒

活动情况记录:

活动由来:

“咦!今天怎么吃桔子了?”随着孩子们一句句稚嫩的疑问,我们开始了关于秋天水果的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为什么会对午点时吃的桔子如此感兴趣,使他们很兴奋呢?在幼儿园孩子们品尝到的第一种秋季时令水果就是桔子,这第一个出现的时令水果 — 桔子,自然而然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激起了他们对秋季时令水果的兴趣。

活动形式:

通过实物观察,使幼儿生动、细致地发现桔子的特征(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等。在幼儿观察、交流、总结的基础上,请幼儿写生桔子,教师不出示范例,鼓励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桔子的真实颜色用各种颜色的画笔表现出来。

与幼儿的互动:

(1)请幼儿回忆中午午点时吃的桔子的味道,引导幼儿回忆并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桔子的样子。多数幼儿回答出桔子是圆形、orange的颜色。

(2)出示桔子,请幼儿观察,观察桔子的外部特征。

(3)请幼儿逐个较细致地触摸观察后,引导幼儿再次表达自己的认知。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看完后说桔子不是特别圆,发现有些扁圆,桔子皮上的颜色是有变化的,有的地方是orange,有的地方是yellow,有的地方是green。

(4)请幼儿分成小组,发给每组几个桔子,请幼儿边观察边参照桔子实际的颜色给“桔子画像”。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将自己眼睛看到的颜色尽情地用画笔在纸上表现,展示他们的丰富感知。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边画边发现“这儿有点黄,往下又成桔红色了”。

(5)幼儿作品展示,并进行介绍。

孩子们听说要讲一讲自己画的桔子都很积极地举起小手想说一说,有的孩子说他的桔子是又漂亮又甜的桔子,有许多漂亮颜色,有的孩子说他画的桔子超市都买不到,因为它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

活动开展后的反思:

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孩子们对于桔子的外部特征了解得比已往细致了许多。由于绝大多数幼儿基本掌握了圆或椭圆的画法,所以幼儿画的桔子造型较好,构图很大胆,有的孩子画一个桔子,有的幼儿画了几个桔子。由于是写生,我们没有出示范例,不想给幼儿一个固定模式,想看看幼儿自我表现的成果,结果很令人欣喜,尤其在用色方面,很多幼儿的作品很有色彩感觉,甚至在桔子身上由于反光呈现出的蓝色、紫色都进行了表现。

在活动中幼儿兴趣很浓,画得非常认真投入。此次活动为后面的活动延伸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接下来生成的活动是点数桔子,泥工制作桔子等)。

活动二:树叶变黄了

活动目标:

1、激发、鼓励幼儿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秋天树叶会变成黄色,并会飘落

活动准备:放大镜若干个,几本硬皮书 活动情况记录:

活动由来:

秋风吹,落叶飘的自然景象是非常吸引孩子的。为了认知秋天的树和树叶,我们首先带领幼儿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和发现。幼儿园许许多多的树木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非常适宜的场所,孩子们捡起树叶快乐地和树叶交上了朋友。

活动形式:

我们选择户外的形式就是为了让幼儿与这些树、树叶有更直接、更亲密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更真观、更生动地认知树和树叶。

与幼儿的互动:

(1)和幼儿一起到户外去感受落叶。

孩子们看到树叶在空中飞舞都很兴奋,欢喜地用双手捧起许多树叶,同时抛向空中,感受树叶的飘落。

(2)请幼儿自由地去捡树叶,并请幼儿观察。

(3)孩子们捡了一片又一片,他们觉得自己手中的每一片树叶都很美,不舍得丢弃

有的孩子还不时地数一数自己捡了几片树叶:“one、two、three、four、five……”,有的孩子发现了树叶有大有小,甚至有的孩子发现了树叶是从叶柄处开始向上变黄的。

(3)请幼儿使用放大镜,看树叶上的叶脉的样子,有的孩子说上面有小细线,有的孩子说像蜘蛛网,有的孩子点出这是“叶脉”。

(4)请每个幼儿挑选两片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夹在硬皮书中,带回班中。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开展后的反思:

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大胆探索和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很投入。我们甚至没有想到孩子们能观察得如此细致,孩子们认识到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问题。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教育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孩子们在展示他们捡拾到的树叶。

活动三:我是一片小树叶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树叶飘落的情景。

2、练习count游戏。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树叶头饰,每个小朋友一个树叶头饰。

2、音乐磁带:树叶落下来

活动情况记录:

活动由来:

孩子们到户外去观察,并捡拾了许多树叶,他们对树叶的兴趣很浓。由此,生成了这样一个由孩子们扮演小树叶,在音乐中进行表演的游戏。孩子们对自己收藏的每一片树叶都很珍惜,用这些树叶当作教具,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生动的、最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活动形式:以音乐贯穿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和能力。

与幼儿的互动:

(1)请每位小朋友自己选择一个喜爱的头饰戴起来。

孩子们看到这么多树叶头饰时很高兴,争先恐后地要参与活动。

(2)请小朋友扮演小树叶随“树叶落下来”的音乐做动作,模仿树叶飘落的样子。请幼儿注意感受和表现小树叶飘落时的节奏。

(3)请出cubby(手偶)这位小客人一起游戏。

将小朋友收集的树叶摆放在地上,和小朋友一起做count(摸)的游戏,练习点数“one、two、three、four、five”。点音乐“count song”练习“i can count to five”。

(4)再次引导幼儿欣赏“树叶落下来”的音乐,丰富幼儿的表演动作“ware our hands”(挥挥手)、“time to sleep”(树叶落下后模仿睡觉的样子)

活动开展后的反思:

我们在活动室开展这个活动,一方面是对户外活动时认知的一个复习和小结,另一方面,结合我们快乐英语班的教学特色,在游戏中将以往学习的一些英语渗透其中,体验学习语言的快乐。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要探索如何将英语更好地相结合于主题教育活动之中。

音乐游戏表演:树叶们“time to sleet”

收获与启示

围绕“我爱秋天”这一主题,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和谐地渗透于其中,而且其形式多样。另外,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生成系列活动,每个活动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体现了层层递进性。

目标:

1.观察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富饶,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感知、体验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尝试仿编。

活动一:美丽的秋天

准备:

安排一处秋季特征明显的郊外。

过程:

(通过郊游和观看录像带,观察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富饶。)

师:秋天有哪些美丽的颜色?

幼:红红的枫叶,黄黄的银杏叶。

幼:淡黄色、白色、紫色的菊花。

幼:黄黄的梨,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香蕉,白白的棉花。

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你闻到了哪些气味?

幼:甜甜的水果味,清香的稻谷味。

幼:桂花、菊花的香味。

幼:烤山芋、糖炒栗子的香味。

师:秋天一过,冬天就要来了。动物、植物是怎样为过冬作准备的呢?

幼:燕子飞往南方,青蛙、蛇、熊准备冬眠。

幼:蚂蚁、松鼠储藏粮食。

幼:喜鹊忙着搭房子。

幼:有些树叶变红了,有些变黄了。

幼:风一吹,树叶一片片飘落下来。

活动二:凉爽的秋雨

准备:

在园内户外场地进行。

过程: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秋雨,感受秋雨中的景物及其变化。)

师:下雨了,我们一起来听听雨声是怎么样的。

幼:小雨滴滴答答,大雨哗啦哗啦。

师:秋雨落在身上有什么感觉?

幼:很凉快,很舒服。

师:一阵秋雨过后,你觉得周围有什么变化?

幼:天气越来越凉。

幼:树叶变黄了、变红了,一片片飘落下来。

活动三:欣赏《秋天的雨)

师:我们来听一篇很美的散文《秋天的雨》。

师: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散文中说秋天的雨是钥匙?

幼:秋雨给我们带来了清凉的秋天,带走了夏天。

师:为什么说秋雨是轻轻地、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

幼:下过雨后,天气不知不觉就凉了,秋天来到了。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幼:秋天的雨染黄了银杏树叶,染红了枫叶。

幼:田野变成金黄色,柿子也红了。

幼: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菊花开了。

师:所以说秋天的雨似一盒五颜六色的颜料给秋天涂上了美丽的颜色。

师:秋天有哪些好闻的气味?为什么小朋友的脚常被勾住呢?

幼:秋天有各种水果的香。

幼:稻谷、栗子、烤山芋的香。

幼:那些香味吸引人,小朋友很想吃,不想离开,好像有一块磁铁吸住了他们。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只金色的小喇叭?

幼:因为秋雨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师:动物听到了是怎么做的?树叶听到了又是怎么做的?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一边听录音,一边想像秋雨带来的美景。

(再次完整地倾听配乐朗诵。)

活动四:秋景图

师:除了散文里说的以外,秋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你学着散文中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

幼:小草黄了,大地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梧桐树叶子像蝴蝶一样飞舞。

幼:桂花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石榴咧开了红嘟嘟的小嘴,大雁往南方飞去,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师:请根据散文内容或你自己看见的秋景创作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幼儿用芦苇花、树叶、花等材料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附: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嘀嗒嘀嗒地,唱着歌。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你还没注意,秋天的门,就悄悄地打开了。

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她把黄颜色给了银杏……黄色的树叶扇呀扇呀,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她把红颜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飘呀飘呀,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盛装。金黄颜色呢,给了田野,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颜色呢,是给果树的。听,桔子、柿子们你挤我碰,喊着人们去摘呢!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都给了菊花仙子,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点头。

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呢! 不信啊,你闻:菠萝甜甜的,梨子香香的,还有苹果、桔子、稻谷,好多好多,都在小雨滴中藏着呢!小雨滴还带来了烤山芋、糖炒栗子的香味。小朋友的脚呀,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是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了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做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一大觉!还有小树叶呢,常绿树的树叶穿上了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落叶树的树叶飘呀飘,飘到大树妈妈的脚下,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快乐的歌。

秋天的雨,嘀嗒嘀嗒地,唱着歌……

秋天是丰收的,田野里到处是丰收的歌声,一阵风拂过,大豆摇起响亮的铜铃,高粱举起火红的火把,麦子在一旁不住地点头……农民伯伯们看到了一年的成果,更是笑个不停。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拓印画的技能。

2、能大胆地在树叶上刷上颜色,知道用不同种颜色拓印。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树叶若干、卡纸、颜料、颜料盒、排笔、若干长条纸、毛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昨天你们帮树叶宝宝找到了家,他们很高兴。所以今天要来做客,你们欢迎吗?

师:那么多的树叶宝宝,我们给他们拍张照,好吗?可是没有照相机,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讨论)

二、介绍绘画材料

(1)师:现在有颜料、排笔、卡纸,我们怎么给叶子拍照呢?

(2)讨论后,请幼儿说一说。

三、介绍拓印画的过程

教师示范并讲解:

(1)取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笔蘸上颜色,将颜料刷在叶子的反面(叶脉明显的一面)

(2)把有颜色的一面贴在卡纸上,双手压住,不能移动。(每个地方都要压到)

(3)每人印两片叶子(不同形状,不同颜色)

四、制作照片

(1)拿一长条纸做一个蝴蝶结(两头交叉)

(2)请老师用订书机钉在左上角。

五、幼儿分组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1)叶子涂色时,所有的地方都要涂到。

(2)压印时,千万不能移动。

六、相互欣赏作品,老师评价。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2

活动目标:

1.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能用恰当的词语、连贯地讲述照片内容。

2.对秋天的丰收景象有比较清晰地认识,初步体验人们在丰收时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农民丰收时的照片。

2.有代表性的秋收作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丰收的季节

1.出示准备好的秋收作物的样品,请幼儿说出名称。

2.教师:这些东西是什么季节收摘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除了这些东西之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在秋天收摘的?

二、观察与讲述照片

1.引导幼儿观察照片

教师:这是什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把照片上发生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2.照片里是什么地方?地里长的是什么?长得怎么样?

3.在到稻田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

4.请幼儿学一学照片里的农民伯伯收割的动作。

5.远处还有什么?有谁?在做什么?

6.照片上的人在收获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7.为什么他们收获的时候这么辛苦,还会这么高兴?

三、连贯地讲述

1.教师出示几张照片,鼓励幼儿连贯地讲述。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四、拓展讲述内容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里秋收时的情况。

教学 反思 :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所看到得内容。在参观稻田的 经验 基础上,结合照片内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在描述过程中幼儿都能完整连贯地讲完。

不足之处:

照片太少了,幼儿的词汇比较缺乏。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3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秋天的主要特征,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2、在谈论感受中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有关“秋天”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一年有几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秋天)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现在是秋天了?

【此环节,我简单地运用了两个封闭式的提问,直接引出了“秋天”,为后面的谈话环节做好准备】

2、“走进”秋天,表述、感知秋天的特征。

(1)秋天的树林

以游戏形式,带幼儿“走进”秋天的树林。

【一板一眼的谈话活动,显得枯燥、乏味,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而游戏是最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武器”,所以这里我用了一个“梦想秋游”的游戏开始活动,一来想激发幼儿“说”的兴趣;二来让幼儿通过想象,产生有一些身临其境的感觉;三来是想创造情境,为幼儿创造认真倾听的环境。】

反思:这里为幼儿创设了游戏情境,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但是这类“想象”游戏,需要孩子们在完全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顺利开展。活动开始我有些操之过急,有些孩子没能完全过渡到游戏中。

师:来到树林里,你看到了什么?

直接出示树林的图片,树林里的叶子有点变黄了,有的变红了,秋风轻轻一吹,落叶像……飘落下来,落在地上,像……

【引导幼儿想象落叶可以像什么一样飘落下来,落在地上像什么,想象踩在上面会有什么感觉,用丰富的词汇表达、并用动作表现,让幼儿在 说说 、做做中感受秋天树林的美】

反思:提问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有话可说,所以孩子们能用很多美好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如:像蝴蝶一样飞下来、像小船飘下来、地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在上面软软的等。

(2)秋天的田野

师:踩着松软的的树叶,我们往前走,来到了田野上,你在田野上看到了什么呢?

【这里没有先出示图片,而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想象在田野上能看到什么,给幼儿创造一个积极动脑的机会,在谈论过以后,出示图片,验证田野上会看到哪些农作物,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完整讲述秋天的田野。】

反思: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开始,激发了幼儿“说”的兴趣。但这里,我用你看到了什么来提问,孩子们就用“我看到……”来回答,所以,在幼儿刚能用简单的语句说一说看到的事物时,我就让他们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完整讲述,孩子们被前面的提问所影响,说出的完整句式就是“我在田野上看到了__、__还有__”,其实,这也是种句式,孩子们能说出,也是一种完整讲述的能力,但当时由于我自己紧张,一个劲地将孩子往“有……有……还有……”上面引,但是适得其反,场面一时混乱。

(3)秋天的果园

师:来到果园里,你看到什么?水果像什么?尝一尝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此环节中,添设了一个问题:“水果像什么”,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感受秋天果园里的美和丰收。在用“有……有……还有……”句式完整讲述的时候,增加了难度,让幼儿尝试说“有像__一样的……有像__一样的……还有像__一样……”】

反思:此环节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能完全融入到游戏情节中,充分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在果园里看到的景象,特别是在让他们“尝”水果的时候,天真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但是由于上个环节出现的错误,一是我没能及时调整,二是又增加了难度,所以,完整讲述的目标仍然没能达成。

(4)秋天的花园

师:你在秋天的花园里,看到了什么花?

【由孩子们想到的秋天的花展开话题,再出示图片让幼儿感受花朵的五彩缤纷,引导幼儿用“有像__一样的……有像__一样的……还有像__一样……”的句式描述秋天的花园。】

反思:既然要让孩子们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教师就应该先让孩子学会“跳”,前面没有让孩子“跳”稳,是没能达到活动目的的主要原因。在活动中,我既纠结在丰富幼儿词汇上,又跟句式杠上了,所以最后“猴子扳玉米”,什么也没捞着。应该让幼儿先从简单的“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此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句式,能够完整说出,已经是提高了能力。

(5)秋天的小动物

刚才我们一起出去转了一圈,你们知道秋天这个时候,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吗?

【运用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反思:此环节与前面的环节有很大的不同,这里并没有让幼儿用语言去表达什么。因为说得太多,像科学活动的认知。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幼儿感受秋天的“趣味性”,对秋天有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我只是简单地让孩子们了解了一下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与设想的一样,孩子们对动物的各种过冬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可以引申出另一个科学活动《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3、小结提升: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对秋天的认识。

师:你认为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为什么?

【幼儿具有善于挑战的心理,这就象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果实。此环节,让幼儿能够再学习完整讲述后,对秋天的认识进行 总结 ,让幼儿的讲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反思:最后这个环节,让幼儿学习归纳经验,这对幼儿来说是个挑战,前面的活动是此环节的铺垫,但是我并没有在这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引导。比如:在田野上感受 “丰收”,在各种颜色上感受“金色”等,由于我对教案的把握不够深入,缺乏教学机智,对孩子的引导不够,致使孩子不能展开“谈”、深入“说”。

延伸活动:

画出秋天。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了解螃蟹的主要特征。

2、鼓励幼儿尝试用撕纸的 方法 制作螃蟹,并提高其动手能力。

3、让幼儿知道螃蟹是崇明的特产,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螃蟹图片、各色彩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幼:秋天。

师:在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和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交上了朋友,说说看有谁呢?

幼:瓢虫、蜘蛛、蚱蜢、小松鼠等。

师:今天呀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是谁呢,我们来猜个 谜语 :"身穿硬袍,手拿剪刀,走路横跑,嘴吐白泡。"猜猜看,是什么小动物?

幼:螃蟹。

师:恩,你们真棒,都猜对了!

二、幼儿仔细观察,寻找螃蟹的基本特征

引导幼儿观察螃蟹的外部特征

师:说说你看到了螃蟹的哪些特征?

幼: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

师:螃蟹的脚是什么样的?

幼:长长的,尖尖的,有毛。

师:你们知道这又什么吗?(引出螃蟹的一对大螯,我们给它们好听的名字,叫大螯)

师:它长的像什么?

幼:像一把剪刀。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真的螃蟹喏,你们看,和你们刚刚看到的一样吗?

幼:一样。

师小结:你们真棒,发现了螃蟹的很多秘密,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条长长的腿、两个大钳子像剪刀,走起路来横着爬。

师:你们喜欢吃螃蟹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呀?

幼:因为螃蟹味道很鲜美的。

师:施老师呀也很喜欢吃螃蟹的,因为螃蟹味道很鲜美,它是我们崇明的特产,我们长江隧桥通车之后,很多外地游客都喜欢来崇明吃我们的螃蟹。

三、教师示范,制作螃蟹。

师:看,今天老师也做了一只螃蟹,你们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剪出来的,撕出来的。

师:对了!撕出来的,原来我们用撕纸的方法也能做出漂亮的东西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撕纸的方法做螃蟹,好吗?

幼:好的!

师:但是呀,你们一定要听好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是有点难度的哦!

1、取长方形纸,圆圆的撕去四个角,像螃蟹的什么呀?幼:身体

2、取长方形纸,沿折缝撕成条状,成蟹脚。

3、取一条纸,折一次,成蟹脚。

4、拿小的那张纸,老师给你们画好了轮廓,沿着嘿嘿的线撕下来,成螃蟹的大螯。

5、分别黏贴

要求:选纸时不争抢,每人拿一张。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景象;

2、体验边手工粘贴边念儿歌的乐趣;

3、乐意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盘子一个,各种水果。

2、图片梨子、葡萄、橘子、绿苹果、红柿子等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音乐

二、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1、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教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今天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秋天的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有什么水果?

2、教师小结:秋天就像是一只大盘子,老师呢,把小朋友们刚才说的各种水果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秋天果子多》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幼儿学说诗歌

3、幼儿把手中的水果图片按照诗歌内容,边说诗歌,边拿出图片放到大盘子图片上。

四、果子送给好朋友

教师:现在果子已经装到秋天这个大盘子里了,现在我们就把盘子送给你的好朋友吧,小朋友们送的时候要记得说诗歌。

诗歌:秋天果子多

秋天像只大盘子盛满各种甜果子,

绿苹果、红柿子、黄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赛珠子,像灯笼的是橘子,

秋天是只果盘子,人人喜欢吃果子。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方案【5篇】相关 文章 :

★ 幼儿园秋天主题活动策划方案【5篇】

★ 幼儿园秋天主题活动实施方案【5篇】

★ 幼儿园秋天主题活动策划【5篇】

★ 幼儿园秋天主题活动方案计划【5篇】

★ 幼儿园秋天主题大中小班活动方案【5篇】

★ 幼儿园秋天主题活动方案5篇

★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方案精选集锦

★ 幼儿园秋天主题教学方案【5篇】

★ 幼儿园秋天主题教学活动方案5篇

★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方案精选方案

  • 索引序列
  • 幼儿园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论文
  • 幼儿班级主题活动论文
  • 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论文
  • 幼儿园大班户外体育主题活动论文
  • 幼儿园小班秋天主题活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