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广告美国文化论文题目

广告美国文化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广告美国文化论文题目

英语 文化 论文的题目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即 毕业 论文写作第一步,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 文章 写作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析 议论文 语篇衔接词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形成与幻灭 3. 圆满的精神之旅——重新解读李尔王的一生 4. 商务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的分析 5. 后殖民女性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6.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自然主义特色 7.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8. 隐喻在 商务英语 中的应用及翻译 9. 惠普公司和联想公司 企业文化 对比研究 10. 网络聊天室中网络语言的词汇构成特征 11.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的后殖民主义 12.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13.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谚的翻译 14. 以黑人女性主义解析《日常用品》 15. 言语行为理论在公示语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探究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2. 在中英文化背景下对隐喻的理解 3. 浅析汤姆·索亚性格特征 4. 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5. 浅析商品 说明书 的翻译 6. 从电影《花木兰》中看中美文化的嫁接 7. 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看英汉幽默翻译 8. 冰山下的真相——运用冰山原则分析海明威的《五万大洋》 9.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谈判策略的选择 10. 美国 广告 语中的文化价值观探析 11. 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2. 简述现代英语流行语 13. 从《毕业生》看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 14.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 15. 浅析论英国工会在战后英国政治重建中的角色定位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16. 新闻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三) 1.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语音及拼写之差异 2. 英汉词汇中色彩词的语义 3. 来源于地名的英语词汇的隐喻映射 4. 临沂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发音的负迁移及方式 5. 汉英文字发音特点对比 6. 关联认知语境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 7. 英语重音看汉腔英语 8. 浅析中美反倾销法律及实践的差异 9. 中美 家庭 教育 的差异 10. 中美版权侵权行为结构的差异 11.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2. 谈中美两国地学本科高等教育的几点差异 13. 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14. 中美刑法因果关系的差异 15.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6.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猜你喜欢: 1.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 2.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4.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5.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6.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中论文选题又是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文化类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

2 从亨伯特看纳博科夫的流亡观

3 透过餐具看中西方饮食文化

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角——勃莱特

5 从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的翻译

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熊》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常用英语修辞格汉译

8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9 自我身份的探寻—评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

10 浅析英文报纸中体育新闻用语的模糊修辞

11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12 中美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

13 表现主义技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

14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调研

15 浅析英语中六种基本颜色词的英美文化内涵

16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处理

17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18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19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20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1.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2.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3.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4.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5.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6.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7.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8.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9.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10.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11.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方法

12.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13. 电子词典与英语学习

14.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

15.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1.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2.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3.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4.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5.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6.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7.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8.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9.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10.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11.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12. 从广告语言看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13. 用言语行为理论浅析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

14. 论新闻英语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15. 以Of Study(《论读书》)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浅析译者主体性

16.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反战文化研究

17. 中国英语热的真相——文化帝国主义

18.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

19. 论民族中心主义与美国媒体近年来涉华报道

20. 从弗大枪击案看美国的枪支问题

我是英语翻译方向的硕士,给你一些个人意见吧。美国文化很广,可以集中到某一点,比方说美国的青少年美化。因为很多批评家都在讨论的是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堕落,所以可以考虑这个方面。当然也可以把青少年文化再细分:亚文化(subculture),音乐摇滚文化,青少年语言表达方式(涉及到语言学了)等等。反正题目不能大,要能扩展开来。弄大了就不好收场了。还可以写亚裔移民怎样融入美国文化,美国文化的大熔炉(melting pot)形象解析,美国的政治文化,好莱坞电影文化。太多太多的东西都和文化相关,所以只要你感兴趣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往文化上靠。再说语言方面,那就太多了。我本身是学语言的,颇有感触。你可以写中英思维差异的对比,中文英文互译的问题,这些资料应该都是比较好找的。但是请注意的是:写语言或者语言学方面的东西往往需要定量研究,积累很多一手资料才能让你的论文可信,所以也是比较有挑战的。而做文化研究则不需要定量,可能需要定性研究,可就某一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就行。希望你能早日定下论文方向。其实论文题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去把握住你想写的东西,祝好运!

美国的广告文化论文题目

可以尝试一下,1《欧美沟通非语言文化的异同》2《美国的同性恋文化》3《美国的橄榄球文化》4《铁汉精神与海明威以及美国影视中的英雄主义》5《从<第一滴血>到<星球大战>看美国电影观众的审美趣味》

广告是经济和文化的结合体,它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传播着文化。这种文化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的痕迹。早在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就说过,“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无疑,广告在追求商业目的的同时,还蕴藏着某种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而这些文化价值和文化观念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成功的广告往往有其深厚的时代文化内涵,它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拟从一些广告实例入手,对部分广告所反映的背景文化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流行文化的展示 广告本身就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形式。广告必须在紧追时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创作,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因此,广告是流行文化的施展舞台。如利用名人效应、权威效应所做的广告宣传,表现了当代文化的特征。许多商家往往会借助名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树立商品或品牌的良好形象。宝洁公司的“舒肤佳”香皂和“潘婷”营养洗发露,分别以“中华医学会”和“瑞士维他命研究院”两个权威机构的认可向消费者推荐,很快使商品流行起来。这些广告的成功,无疑都巧借了当代人对名人的崇拜和对权威的信任心理。另外还有的表现为:标新立异的物质追求、自我完善的个性显示。如南京天纬无线寻呼台的报刊广告画面登载了一个十分聪颖的小伙子的头像,他的头上居然还有头的叠影,广告词让我们恍然大悟,“既然你目标更高,为什么在乎人家说你眼界太高?”这个广告是在消费者个性追求上找到了连结点,反映了富有朝气、不敢平庸的的年轻一族强烈的自尊、自信。再如,宝洁公司“飘柔”洗发水的广告主题为“表现最好,自然全国流行”,充分运用“赞赏”手段来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期望值,反映的是人们渴望在大众面前展露自己的优点,并获得众人的认可和赞赏。而非常可乐——“年轻没有失败,非常可乐,亮出你自己”;雪碧——“我就是我,晶晶亮”等饮料广告,更是代表了当代青年人突出个性,尽展个人风采的心理倾向。 二、地域文化与混合文化的碰撞 除了上面所讲的流行文化这个主流外,广告还反映了一定地域的特定文化。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许多广告以此为创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异。如“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的广告。“金利来”原名金狮,虽然在广告上做了一番努力,但领带的销路还是不佳。原来香港“狮”、“输”读者相近,与粤港澳人特有的“好意头”心理相悖。自从有了吉利的好名称“金利来”后,广告引起消费者心理活动的有选择地指向,“金利来”也就名扬四海。“雅戈尔”品牌从最初的“青春”到“北仑港”,都获过全国服装金质奖,但知名度并不高,最后更名为“雅戈尔”(英文younser青春的译音)后,才使“雅戈尔”一路高歌。原因是“雅戈尔”的名字符合人们心理,人人都希望拥有年轻人那样的朝气。 当然,广告业是跨时代、跨民族文化的融合。如美国HVM美健军系列高级补品的宣传口号是“一年之计在于春”,采用的是汉语成语;比如“内衣外穿不是从麦当娜开始”的广告口号,从当代性感女星的服装跳跃到一百多年前的《天鹅湖》中芭蕾舞演员的服饰,在古代与现代之间跳跃自如,反映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各类文化的糅合信息。 三、超前文化的演绎 广告向人们展示着一种超前的文化形象。这超前的文化形象从内容的角度,总是向人们展示一个新世界,并且是一个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新世界。例如“雀巢”咖啡。中国人素有喝茶的习惯,很少喝咖啡,但“雀巢”咖啡却敢于打进来,并且一举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味道好极了”这句话以及它的广告形象画面:如果你喝“雀巢”咖啡,你就能够得到一种高品位、高档次的生活。这就是“雀巢”咖啡带来的超前文化。这种超前文化从视觉的角度,利用“图底关系”,把要宣传的东西凸显出来,同时借助于摄影、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给人造成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种身临其境之感往往会被消费者误认为身同其境。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广告文化在推销利益的蛊惑下,呈愈演愈烈的不良态势。首先广告是一种消费信息,只有在循环反复的强化传播中才能与受众构建一种认同关系。广告商为了达到目的,势必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不遗余力地把广告展现在受众的注意力范围,在所难免夸大、扩张广告信息的本来含量,甚至以虚假信息混淆、干扰受众对广告的接受、使用和价值判断。其次广告传播为了迎合某一阶层人的“品味”,不得不可以破坏广告本身的价值内涵,而把它降低为一种媚俗化的时尚,引诱社会价值向媚俗靠拢。 总之,在广告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广告已日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凸现文化魅力的广告将拥有越来越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有更多的文化内涵等待我们去探究。

1.论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2.论美国的反主流文化运动 3.论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运作 4.论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 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选题(王广振).

理解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 IPHCC 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 任京生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她包含一个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层的心理积淀。说到两个民族思想与行为的不同,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由于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就像两个不同的根系,会生长出两棵不同的大树一样。中国与美国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理解这些差异,首先要理解中美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中、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中、美文化的几个特性之上。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这古老的岁月本身就具有无尽的财富,文化也同名胜古迹一样,时间愈久远,便愈具有无以伦比的价值。然而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树,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败叶。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你望着这棵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你会为她的苍劲美丽而折服,你也会想象有多少岁月神奇的秘密蕴藏其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关系也就好比这棵大树的根系,树越古老,根系越繁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 而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美国人没有丰富的历史宝藏可挖掘,但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去承受,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 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贯穿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而美国是一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性,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麦当劳快餐等等发达的商业文化更是受世人瞩目。美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带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亲兄弟明算账。 四、中、美两国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很多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文章都指出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使我们产生困惑。生活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个人主义思想也很严重,缺乏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我们来到美国,却发现很多的美国人很关心社会和集体。有人做过这种观察,一群美国人开大会,会前不同观点会展开很激烈的争论,但一旦会议主题决定了,大家就会安安静静地一起开大会;但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却往往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各自为政。关于这个文化与现实的差异问题,我们从社会学中找到了答案。一个社会中,不仅有统治阶层所推行的正统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间流行的亚文化。亚文化往往是对于主文化的一种逆反,一种对立和统一。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宣扬国家和集体,轻视个人,所以民间社会的亚文化又使个人利益得到补充,得到平衡。美国过分地宣扬个人主义,人们不满足于彼此隔阂,彼此冷漠的现象,又重新回到互相关心,热心公益事业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上来。由此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不仅要从书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还要到那个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时间,从民间去了解那个民族的亚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如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是得到公开承认,而在中国却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么否定,它却是深藏在人们心底的。就像中国古代宣扬禁欲主义,但不管你怎样宣扬,男女相悦却是怎么也不能从人们心底抹去。 五、中国文化的两极性与美国文化的多极性 中国古代哲学非常注重阴与阳的辩证统一,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组成的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如:上与下、左与右、正与反、内与外、男与女等等。中国的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两极性。儒家文化主张积极进取,而佛、道文化主张消极避世,组成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中国古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在青年时期往往尊奉儒家文化,奋发图强;当仕途多有磨难,到了晚年时又遁入佛、道文化,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儒家文化就好比一架云梯,激励着仁人志士们努力攀登,去摘取事业的果实;而佛、道文化就好比是一张安全网,有人从云梯上跌落下来,就有这张大网将其接住。因此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这两极文化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文化系统。 而美国是一个多种文化兼容并蓄的国家,不仅有英国文化、法国文化,还有西班牙文化、墨西哥文化,以及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佛、道文化,等等。美国的文化不是两极,而是多极,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机会。 六、中国文化的内向性和美国文化的开放性 中国属内陆国家,中国文化就是在这大片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陆文化。中国自古以来不断遭受外族侵略,因此不断地修筑长城,闭关自守。受此影响,中国文化也演变成了保守的陆地文化,自成体系,对外来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从清朝的戊戌变法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每一次打开国门,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中国文化不断地同化着外来文化,却从来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就连接受西方文化最彻底的台湾、香港、新加坡来讲,也并没有完全西化,而是仍然保留着许多儒家文化的传统。然而,与正统文化相对立的是,开放式的中国民间文化却是以敞开的胸怀迎接着外来文化。好莱坞电影、麦当劳快餐店、西方哲学思潮,等等西方文化,无不是借着中国民间文化的东风吹遍了中国的村村落落。 美国的主流文化源于欧洲,是一种开放型的海洋文化。而美国的民主与法律制度又保护了美国的文化自由发展,不受政治的打击和控制。加上美国每年招收大量的外国学生与学者,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不同文化与碰撞。美国对于各种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吸收其中优秀部分以使自己变得更加丰富。 七、中国儒家主文化与美国基督教主文化 中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儒家文化注重家庭关系,宗族血统,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两大特点是,第一,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父母管教孩子,孩子孝敬父母,二者不可逾越。第二,以亲情、血缘为纽带,由此延伸到社会,讲究朋友之间以兄弟相称,四海之内皆兄弟,讲哥们义气。 美国是一个以基督教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大部分美国人信教,相信上帝。按基督教义,无论什么人,都是上帝的儿子,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家庭,只是替上帝抚养孩子的场所,因此,即使是父母,也不能随意打骂自己的孩子,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基督教讲究博爱,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也体现了这一价值观。 八、中国文化的统治性与美国文化的大众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中间小,两头大的社会。即中产阶层占少数,统治阶层与普通大众占主体。而统治阶层又驾驭普通大众之上,对于文化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统治阶层的利益。 美国是一个中产阶级占多数,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美国文化充分体现了中产阶层的利益。加上严密的民主与法律制度,使普通大众得以自如地参加文化的构建。因此美国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大众性。 九、中国文化的人文性与美国文化的科学性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中又以伦理道德为主体。伦理道德与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条主线。伦理道德注重于社会关系的协调,诗词歌赋注重于情感的宣泄,因此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性格中,自古重人文、重情感。 美国人以欧洲移民为主体,人数最多。因此美国文化是在欧洲文化基础上发扬光大的现代欧美文化。欧洲文化的重理性、重科学等特性在现代美国文化中也有所继承。美国人协调社会关系用法律,而不是用人情;美国人热爱科学,相信实力,以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向世人说话。 了解了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再看彼此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就会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豁然开朗之感觉。因此研究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彼此的社会和社会关系,有利于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交往。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差异的对比,认清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优点,在交流与学习中取长补短,发展自身文化。

广告与美术论文题目

1. 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 广告目标与营销目标的关系3. 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策划4. 品牌战略与广告策划5.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6.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7.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8. 影视广告中的电影原理运用9. 广告创意中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运用10. 音乐在广告创意中的作用11. 中国广告创意发展史研究12. 广告新媒体研究13. 数字电视发展对广告的影响14. 期刊杂志广告发展对策15. 广告目标与媒体行程策略16. 4A公司在我国的经营策略17. 北京、上海、广州广告业发展分析18. 北京广告业发展趋势分析19. 本土广告公司国际化研究20. 本土广告公司经营机制21. 本土广告公司经营机制分析22. 广告传播对和谐社会的作用23. 广告主广告观念发展变化分析24. 国际广告公司本土化研究25.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26. 宏观政策变化对广告业发展的影响27. 加入WTO,北京广告公司市场格局变化28. 跨国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轨迹29. 跨国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轨迹研究30.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31. 论广告行业协会的发展32. 论广告行业协会的功能与作用33. 论健全我国广告监管法规与监管制度34. 论品牌运营35.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36.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37. 论我国广告监管模式的改革38. 品牌构筑模式分析39.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4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与监管对策研究41. 中国广告法律环境研究42. 中小广告公司生存之道43. 广告艺术与广告创意44.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45. 广告艺术表现46. 平面广告中的视觉美47. 电视广告中的视觉美48. 平面广告中视觉艺术49. 广告艺术与纯艺术50.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51.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52. 从视觉美角度看广告53. 从视觉角度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54. 现代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与发展障碍55. 试分析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56. 构成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57. 现代广告创作中的机器味和人性化58.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59. 论广告中的文化诉求60. 论制约广告创意的因素61. 广告文案的创意诀窍62.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63. 论广告文案的表现策略64. 浅析广告语言中的修辞策略65.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66. 广告中文化冲突的有效管理67. 中国媒介市场之变化68. 中国广告发展史69. 论植入式广告的发展70. 如何测定报刊广告效果71. 如何测定电视广告效果72.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73. 浅析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现状、对策与前景74. 论中国政府的形象建设75. 论广告关系与组织形象76. 论政府公共77. 论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78. 论公共关系与品牌战略79. 论公共关系与广告80. 论企业风险防范与危机公关(企业危机管理战略)

声乐系论文题目: 1.陕北民歌艺术研究 2.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3.陕南民歌的艺术特色 4.青海花儿之我见 5.秦声初探 6.秦腔音乐特色 7.老腔艺术初探 8.长安乐鼓探究 9.声乐小组课利弊谈 10.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课堂模式 11.声乐演唱发展多元化 12.《XXX》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作曲家作品风格及特点 14.(不同时期)某一时期声乐作品风格特性 15.戏歌初探 16.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17.欧洲歌剧与中国戏剧的异同 18.论歌唱中的legat 19.论声音造型

1、实行广告代理制的现实意义2、大众传播媒体与广告传播方面3、论专业媒体购买公司的发展背景、经营原则及其经营特征4、论不同消费群体的广告诉求特征5、论广告活动与促销活动的互补和整合6、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7、广告对现代文化生活的影响8、广告对现代消费生活的影响9、广告对社会伦理的影响10、广告对儿童行为的影响11、论广告作品中的美女经济12、论广告中的性感诉求13、广告口号在广告中的地位和作用14、从电视媒体特点看电视广告文案的写作15、论广告创意中的戏剧化手法16、论我国当前大众传媒广告的主题倾向17、论我国新闻媒体违法广告的特征及对策18、论中国比较广告的现状

工广告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营销传播 结合个案分析事件营销 促销活动与广告传播策略 营销策略与广告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探源 整合营销实务研究 市场营销与广告策划方法研究二、视觉传达 媒介形态转型与广告视觉传达 广告设计与图形语言研究 印刷广告与编排设计研究 幽默广告与图形创意 广告人性化设计 广告图像视觉传达与沟通 广告设计与色彩表现 思维方式与广告创意表现 广告视觉传播中的符号研究 形象与广告中的视觉传播 新媒体(电子媒体等)中的视觉表述研究 新媒体技术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广告中的视觉符号研究 广告设计方法研究 广告图形创意的造型语言 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广告设计的关系 三、广告传播: 广告信息与多级传播的方法与作用 广告符码与接受语境研究 论广告信息媒介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关系 四、广告文化: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广告传播艺术 谈广告的伦理问题 谈儒家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论广告中汉字的变化和运用 媒介形式的文化意义(新媒介形式如flash、DV等) 五、电视广告: 广告影像叙事研究 电视广告设计对叙事策略的运用 广告图像、影像叙述方式对比研究 电视广告创作风格研究 电视广告创意方法研究 电视广告中的叙事问题研究 电视广告中身体语言研究 电视广告影像语言研究 论“阈下广告”在电影中的运用 有关电视广告中性感话语研究 电视广告暴露频率与收视效果研究六、广告创意与策划 论情感在广告中的运用 试论广告目标的设定 谈广告中的议题设置问题 关于广告创意的诸种理论比较分析 户外广告媒介策略研究 试析广告中的成功人士形象 论广告中女性角色的类型 广告标题创作分析 论卡通人物在广告中的作用 论声音在广告中的作用 企业EVENT广告研究 消费心理和广告策划 广告语言与语用学研究 谈广告创意的方法 名人广告及其受众消费心理分析 论广告文案创作的特征 各类媒体广告文案创作研究 广告创意的实质与方法 广告创意思维训练方法探讨 广告策划理论的走向研究 从伦理的角度谈广告创意 论广告媒体组合的优势 广告策划个案得失研究 七、品牌研究 品牌推广与广告策略方法研究 品牌战略中视觉传达的作用及效果 论品牌效应 八、分类研究 谈校园广告的类型和特点 论旅游广告 试析儿童广告 酒类广告分析 论故事型广告 谈公关广告 房地产广告分析 试析工业品广告 试析汽车广告创作 幽默广告研究 谈"分众媒体" 论广告之幽默观 试析恐惧诉求广告 幽默广告范式研究 名人广告效应研究 性感广告范式研究

化妆品广告论文题目

美容与化妆品学的结课论文可以写题目为化妆品的原料和工艺。美容与化妆品学的结课论文的题目必须是与美容与化妆品相结合,因此题目是可以是化妆品的原料和工艺的。美容与化妆品学本书融合了化学、医学和药学等多门学科,全面系统地覆盖了有关美容与化妆品学的诸多领域。

1、房地产广告媒介策略研究2、汽车广告媒介策略研究3、儿童用品广告媒介策略研究4、媒介节目推广广告策略研究5、售点广告效果研究6、从艳照门看名人代言风险7、洋品牌的中国化广告策略研究8、广播市场细分与广告价值分析9、广告人的职业生涯研究10、广告业的社会声望研究11、平面广告之图形语言的传播特点探讨12、论广告视觉语言的模糊表达法13、浅论文革宣传画与当代平面广告之视觉语言比较14、早期欧美招贴的视觉形式探讨15、从可口可乐“变脸”浅论VI发展趋势16、论广告视觉语言中空白的作用17、图形创意中同构语言的符号学解析18、论电影中的隐性广告——以**影片为例19、浅论广告策划中对信息传播负面效应的控制20、浅论公共关系在广告运动中的作用——以**品牌为例21、论绿色营销与广告策略的实施22、写字楼电梯广告对受众的影响——以**写字楼为例23、论金融类商品广告的特点24、当代中国广告观念变迁研究25、当代广告伦理研究26、广告法制管理问题研究

1. 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 广告目标与营销目标的关系3. 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策划4. 品牌战略与广告策划5.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6.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7.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8. 影视广告中的电影原理运用9. 广告创意中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运用10. 音乐在广告创意中的作用11. 中国广告创意发展史研究12. 广告新媒体研究13. 数字电视发展对广告的影响14. 期刊杂志广告发展对策15. 广告目标与媒体行程策略16. 4A公司在我国的经营策略17. 北京、上海、广州广告业发展分析18. 北京广告业发展趋势分析19. 本土广告公司国际化研究20. 本土广告公司经营机制21. 本土广告公司经营机制分析22. 广告传播对和谐社会的作用23. 广告主广告观念发展变化分析24. 国际广告公司本土化研究25.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26. 宏观政策变化对广告业发展的影响27. 加入WTO,北京广告公司市场格局变化28. 跨国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轨迹29. 跨国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轨迹研究30.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31. 论广告行业协会的发展32. 论广告行业协会的功能与作用33. 论健全我国广告监管法规与监管制度34. 论品牌运营35.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36.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37. 论我国广告监管模式的改革38. 品牌构筑模式分析39.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4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与监管对策研究41. 中国广告法律环境研究42. 中小广告公司生存之道43. 广告艺术与广告创意44.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45. 广告艺术表现46. 平面广告中的视觉美47. 电视广告中的视觉美48. 平面广告中视觉艺术49. 广告艺术与纯艺术50.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51.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52. 从视觉美角度看广告53. 从视觉角度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54. 现代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与发展障碍55. 试分析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56. 构成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57. 现代广告创作中的机器味和人性化58.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59. 论广告中的文化诉求60. 论制约广告创意的因素61. 广告文案的创意诀窍62.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63. 论广告文案的表现策略64. 浅析广告语言中的修辞策略65.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66. 广告中文化冲突的有效管理67. 中国媒介市场之变化68. 中国广告发展史69. 论植入式广告的发展70. 如何测定报刊广告效果71. 如何测定电视广告效果72.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73. 浅析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现状、对策与前景74. 论中国政府的形象建设75. 论广告关系与组织形象76. 论政府公共77. 论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78. 论公共关系与品牌战略79. 论公共关系与广告80. 论企业风险防范与危机公关(企业危机管理战略)

中美广告文化的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大致构思好了吗?大致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写下去:问题提出背景、研究价值、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思路(论文提纲)、预计主要创新点、进程安排(撰写

中西广告传播比较:文化的差异【摘要】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文化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交流,现代广告是社会的新生代文化形态 ,广告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更应该未雨绸缪,“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本文着力探讨中西广告文化的差异,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广告文化把脉,找出我国广告文化的弱点,效法对方的精髓文化的创造,为我国的广告文化正确导向。【关键词】广告 文化 差异人类文明经过数十个世纪的洗礼、孕育千年之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惊涛拍岸,跨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我们已经真切地聆听到了新世纪的风雨涛声,更感受到了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的那种心灵的悸动和震撼。马克思曾指出,人类历史是一个“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这意味这个人生存的自然条件不断被人化了的文化条件所代替,也意味着民族的单一文化背景不断被国际文化背景所代替。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交流,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将自己的文化纳入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按照社会运演的规律走向文化的现代化,并且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各自采撷对方文化的菁华,弥补自己的文化弱点。作为新生代的社会文化形态的现代广告,既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又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而在这个瞬息万变、急速旋转的星球上,中国广告要想不辱使命,必须学会观照他者,在差异中寻求对话,在对话中寻求发展。和合与分析,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尚敬与尚爱是笔者归纳出的中西广告文化的宏观层面的差异,希望能为比较中西广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合与分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在这巨流之中,那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精魂是上应天理、下合人伦、贯穿于万事万物之根本的一个“和”字。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种自然协调、平等相处的关系,他们和谐地并存发展。儒家强调超越自然,化自然为人文,化天性为德性,达到道德上的完美。道家则认为自然本身即是一种完美的状态,自然人化的过程是对自然的合理状态的破坏,主张“无以人灭天”,“法自然”。儒道两家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二者的主导思想都是天人合一。“和”,乃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合、和祥之谓也。这种“和”的哲理,充分体现在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仁义”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这种“和”的精魂,是伟大炎黄始祖肇造的基因,是我们东方文明固有的特质。它看似柔弱而实则强劲,它具有无所不包的融合性与无所不至的渗透性。因此,在儒释道综合影响下的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一向是智慧的。它崇尚综合和圆融,不似西方的分析和极端。中国人极重亲情、友情,在世界各民族中,再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注重团圆了。所以,说到团圆,在我们民俗文化的底蕴深处,可谓是流传深广。中国热闹在阴历除夕有“团圆饭”、合家团坐守岁的习俗。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的“团圆节”,每逢这一天,家人必须团聚,同吃象征团圆的月饼。团圆的习俗产生的渊源大概和中国古老的“天圆地方”的哲学宇宙关联。《大戴礼 曾子天圆》上说“天道之圆”,《易经》上说过“圆而神”。因此,在中国人看来,圆就是“天道”,就是“运而不穷”的神力。香港老字号“荣华月饼”的电视广告正是深谙“团圆”之道,大打文化战,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成功占领了市场。在广告中,父亲曾志伟打电话给女儿,希望她回家过中秋,但忙碌的女儿要赶到台湾做节目……当女儿准备上飞机的时候,看到了手上的“荣华月饼”,毫不犹豫地从机场工作人员手上抢回机票,说:“我还是回家和爹啲(父亲)过中秋。”这对父女的真情演绎,诉说着中国千百年来“血浓于水”的亲情……中国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义务,重孝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远方的游子想方设法赶回家,和亲人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实在无法回家的,总在苦苦的寄托着“千里共婵娟”的愿望。现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交通的发达,现代人的思乡情绪不再像古人那么浓,但在人说应团圆的中秋节,那抹来自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传统感情,却是挥之不去的。老字号的荣华月饼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传统感情,用最真实动人的亲情,唤起人们对家的眷恋和怀想,特别实远在海外的华侨,荣华广告更是撩拨起他们对祖国的思念。于是,荣华月饼取得成功自不待言。西方文明的特质刚好与中华文化相反,在于一个“争”字。因为西方文化是多元的。欧美人士注重变化、多样性或多元论。由此,在多样性和多元论的指导下,西方广告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强调与众不同的特征尤为显著。曾经在苏美冷战时期,百事可乐为了与可口可乐竞争,大唱自己的“世纪颂”,提出了“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广告口号。虽然,百事可乐的本意是针对可口可乐,意在与可口可乐争夺市场,但从其广告语中我们不难看出,“新一代的选择”不仅划清了与可口可乐的界线,而且暗示了年轻一代应该与其父辈、祖辈们不同,应该摒弃旧的选择,走自己的路,因为他们是新生的有个性的一代。仅仅是因为对饮料的选择不同,在无形之中,百事可乐的广告把年轻一代与上辈分别开来,这一点也刚好与西方文化的特质吻合。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中国人长期生活在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农业社会,以家族为社会活动中心,以致社会人际关系都家庭化了。所以中国很多政治制度和思维意识都与家庭意识有关。人和人的关系有家族宗法维系,长幼有别、尊卑有序。因此,家国同构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点之一。中国人重家重园,以家国为本位,对家国有强烈的眷恋情结。所以,对家国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是中国人极其敏锐的心理感受,国内一些成功的广告往往懂得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心理上的需求,安徽高炉家酒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高炉家酒“情满中秋,家好月圆篇”和“徽文化篇”广告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高炉家酒的市场定位主要是象征着家的亲情,而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与高炉家酒的市场定位非常融合。再看画面表现是选取的远山和明月做背景,黄色的月亮象征着安逸、祥和的氛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什么比月华更能勾起人们对故国故乡的浓郁的思念呢?而对于文字部分,作品主要考虑到中秋意境,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采用了“情满中秋,家好月圆”这一广告语,巧妙地把产品的特征——家与团圆的关系融合进去。 高炉家酒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别具匠心,它取意于徽居的建筑风格,浓厚的徽文化底蕴是创作的源泉,整体背景的基调是清淡素雅,符合徽州民居黛瓦粉墙的风格;以经过减淡处理的徽州民居做背景,进一步凸现了“家”的主题。一座徽居,黛瓦粉墙,恬淡清雅,营造一种家的和睦温馨;一扇格窗,精雕四方,美仑美奂,祈福一份家的四季平安;一樽瓶身,丰满圆润,寓意万家百事其昌。家,是遮风避雨的所在;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永远是我们无论身处何处心底最牵挂的地方。高炉家酒成功地借助“家”的主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然,除了高炉家酒以外,以“家”为主题的好广告不胜枚举,像金龙鱼油的广告“快回家,快回家,你的心,你的心不要再流浪,黑夜的人们快回家……”没有停留在对产品本身特质的诉求,而是对产品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挖掘,很精心地给“油”赋予了一个“家”地更深刻的主题。另外像果珍饮品的广告也是以妈妈总是给家人调制最好的饮品为主题,强调了“家”的温馨等都是中国广告文化中家本位思想的最好佐证。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另一个重大区别就是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本位,强调个人的突出和冒尖。从中世纪到近代到现代,西方世界始终在团体与个人之间进行冲突和斗争。在西方,个人主义是近代文化的主流,它是集团生活下激起的反抗,整个社会弥漫着尊重个人自由及个人英雄主义的气氛。作为西方社会生活现象之一的广告当然无法摆脱与文化本身的粘着关系,并受制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JUST DO IT(想做就做)”看耐克这句与鞋子并无直接联系的广告语,我们似乎就已经感受到了西方世界迎面刮来的强风,正是这股时尚、反叛、进取和充分展示个性的的劲风创造了耐克神话。可以说,耐克广告把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它把品牌忠诚度演变成一种新的信仰,把运动明星“神化”,使得耐克品牌不单是代表运动鞋,更代表体育运动、代表运动文化、代表勇于挑战的运动精神!青少年市场是耐克公司拓展市场的首要突破口。这一市场上的消费者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热爱运动,崇尚英雄人物,追星意识强烈,希望受人重视,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并充满梦想。针对青少年消费者的这一特征,耐克公司祭起“明星攻势”的法器,相继与一些大名鼎鼎、受人喜爱的体育明星签约,如乔丹、巴克利、阿加西等,他们成为耐克广告片中光彩照人的沟通“主角”,尤其是经典形象大使乔丹已经成为努力奋斗的代名词,更是颇具西方传统色彩的、无数青少年心中不可替代的个人英雄。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最高凝聚,是人类文化的主体设计者与承担者。也就是说,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属于文化现象背后的、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固因素。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或顿悟)两种基本类型。逻辑思维是人们所熟知的。广义地说,它包括人类的一切认知形式,即通常所说的感性认识形式——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狭义地说,它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人作为主体,精神生活并不是纯理性的,也还存在非理性的成分。非理性成分与理性成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地共同构筑了主体意识的丰富内容。而中西广告创意对此则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广告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中国先哲们提出的“体认”、“诚明之知”、“湛然之知”、“藏识”、“禅定”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表达着直觉地含义。庄子认为,穷竭思虑充其量不过是获得“小知”,而神秘直觉能获得“大知”(即道体合一)。朱熹曾将与直觉异名同义的“体认”、“体道”、解释为”置心物中”.他认为直觉是指一些真正渗透道主体自身之中的内在经验,这种内在经验的本原源于客观物质,其内容也是如此。同时这种内在经验以感觉为主,它既能单刀直入、简洁明了,又能刺入底蕴、揭示本质。中国化的佛教——禅宗是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著称的,是以“顿悟成佛”为精髓的。由此可见,儒、道、释都注重直觉思维,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在总结西方文化成就时曾说:西方科学成就应归功于两大因素,即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合近代兴起的科学实验活动。逻辑学在西方文化中是一支耀眼的奇葩,逻辑思维则是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他是其本位观念之一。中西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诸多广告种均有见证,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西两则不同的电信形象广告。为了传达“电信沟通,心意互通”这个理念,中国电信广告不惜用五个不同的生活片断:沟通就是关怀(父与子篇),沟通就是爱(矿工相亲篇),沟通就是分担(夫妻吵架篇),沟通就是理解(父与子篇),沟通就是尊敬(老师与学生篇),很直接、明白地告诉消费者,电信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电信可以使人达到心意互通,你我之间没有距离、没有芥蒂,只有真情真意流动。中国电信的这则广告片可谓浓墨泼彩,运用多个生活场景,耗时之长,如此不惜笔墨,不惜成本,其目的只有一个:直接、清晰地把广告理念传达给受众。从这则广告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创意的思维方式就是直觉思维,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也符合中国受众的文化习惯,在“传情达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广告效果。而同样是电信广告,美国的一则广告则只巧妙地采用了一个生活细节:打哈欠。一名男子走在街上不经意地打了一个哈欠,不远处一名女子跟着打了一个哈欠,接着一个老人也受感染似的打了一个哈欠,更为有趣的是连老人手中牵着的宠物狗也不例外的打了一个哈欠,刚看到这组画面时我一时还没反应出广告到底要诉求什么,而文案一语道破天机:“communicating is very simple”(沟通其实很简单),在为此广告拍案叫绝的同时我不得不佩服西方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打哈欠本是人的一种平常的生理现象,通过西方广告人的逻辑思维加工,由个别引出一般,一个人打哈欠会感染周围的许多人,甚至连动物也不会幸免。沟通就像打哈欠这么简单,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尚敬与尚爱从某种程度上说,敬与爱是一对同义词,因为它们有着高度的相通之处,由敬生爱,由爱升华至敬都只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问题。但并不是说二者可以等同,敬是自下而上的,而爱则是平等的,不分高低,不分上下。受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广告文化偏重尊敬,西土广告更倚重“爱”的主题。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中国文化崇尚尊敬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家庭偏大,亲属众多,相互之间也容易产生猜忌,所以不得不以礼法维护秩序,而子辈视父母如严君,夫妻之间则相敬如宾。西方家庭一般都比较小,家人父子之间,没有太多的礼仪约束,因而其亲子夫妇相爱之情,都大大方方地展现出来,不似中国人之含蓄而蕴藉。这一点在西方广告中有明显体现。让我们来看两则药品类广告:今日洋参保健品电视广告:画面上由影星黄日华扮演的儿子因为关心父亲的身体,给他买了整盒的今日洋参,但可能因为平时慑于父亲的威严而与父亲沟通极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把洋参送给父亲,也不知道对父亲说什么好。正当儿子小心、紧张地面对父亲紧闭的房门练习说:“爸爸,我爱你”时,房门突然开了,露出父亲惊讶而又迷惑不解的脸孔,儿子终于把洋参递到父亲的面前,大胆地说:“爸爸,我爱你。”父亲的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Adalat Oros预防心血管病的药品广告:画面上一个白发苍苍但是精神矍铄的老年人和他年轻漂亮的穿着婚纱的新婚妻子站在教堂的前面,脸上露出自信迷人的微笑。广告语是:“他比他期待的活得要长。”这两则广告都不失为好广告,也正好说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一个尚敬,一个尚爱。今日洋参广告通过儿子给父亲送洋参这一事件,展现了中国家庭中,孩子对父亲首先是敬,然后是爱,广告片充分利用中国文化中的敬,达到了洋参不仅仅只是是保健品,而且是父子之间传递“爱”的信物的广告效果。同样是药品广告,Adalat Oros则利用幽默的表现手法,让一老一少年龄相差悬殊的两人结为夫妇,略带调侃的广告语轻松而又直率地传达了品牌理念:“爱”使你珍惜健康,珍惜生命!从自信的女士高昂的头和小老头狡黠的笑容,我们分明看到爱与生命的较量。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发展方向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任何民族都离不开文化的滋润,任何民族都必须借助于文化的装扮。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才能,折射着该民族的独创性和质朴性,装饰着人们的精神和生活。正是文化的这种独特性既使一个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流淌奇光异彩,同时又令该民族在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中增加了难度。广告,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自诞生以来,也无时不刻体现着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但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毕竟是单一的,在当今世界一浪高过一浪的全球化浪潮中,无论是中国的广告还是西方的广告要想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文化的对话与跨文化的传播,也就是要实现中西广告文化的互跨和融合。大胆一点说,通过这种互跨和融合,要使当今的广告文化达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境界。应该说,中西的广告文化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中国的广告文化承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切顺应自然。这种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相协调的态度于无形中既保护了自然,又求得了人生存的和谐。但另一方面,过分顺应自然,知足长乐,很容易导致中国人在自然面前的碌碌无为。西方人则认为天人相分,将天人置于对立状态,为了征服自然,首先得认识它。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努力去寻求答案,导致其哲学和科学的长足发展,也形成了其民族性格中开拓进取、勇于探险的精神。但是,其广告文化中所宣扬的征服一切,改造一切的理念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科学主义的膨胀,人的贪欲,向自然无止境的索取,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被破坏,人文家园的日益丧失。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传统重视和谐,也就发展了一套调解人际关系的礼仪制度,强调服从秩序,主张妥协和宽容,便有了忠、礼、义、人等伦理说教,因此中国广告文化注重对社会责任与义务感的提携,重视个人的修身养性,以此来求得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完善。但在重群体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个人的权利。西方广告文化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格和尊严,注重个体,强调个人的权利、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通过个人奋斗和竞争确立自我价值。它在充分激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同时,又往往导致个人主义的盛行,人对社会的义务感、责任感的淡漠,人与人关系的疏远。总的来说,西方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外向型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中国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内敛型文化,重国、重家、重情。每一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观照他者,反思自我,以子之长,补己之短,是21世纪中西广告文化的必由之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则是中西广告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主要包括语言及非语言行为、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它们对中美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很大。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差异。中国自古讲究礼仪,言语当中多是体现自谦和敬人。在听到别人赞扬时,中国人一般表示用谦词来表示谦虚。中国人在交谈中必须使用称谓,以示对对方的尊敬。美国人讲究平等,在美国晚辈可以直呼长辈和上司的名字。对于别人的赞扬,美国人则会表示感谢,接受赞扬。非语言行为上的差异很大,仅列举以下两例就可见一斑:(1)目不转睛地看。中国人以此表示好奇或惊讶,美国人认为这是不礼貌、使人发窘的行为。(2)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美国人以此表示叫别人过来。2.风俗习惯差异。风俗习惯主要包括一些社交活动。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爱面子,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怕被人笑话、议论和误解。美国人则比较实际,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美国人在与人交往时不会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等方面,他们认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而在中国却经常询问这些内容。美国人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国人则以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意思。美国人一旦被问及某事,一般必须给予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而中国人提倡“沉默是金”。在美国常见到长辈与晚辈见面时相互拍肩膀、亲吻的情形,而在中国几乎很少见到这样的场景。美国人非常守时,而中国人往往可以理解有原因的迟到。在许多生活习惯上中美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3.思维方式差异。中美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的对立上。中国文化侧重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按照整体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世间万物,分析问题总是从事物的总体出发,注重思考整体事物整体功能、复杂关系和运行过程,而不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美国人侧重个体思维方式,它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简单的要素,逐个地进行研究。4.价值观差异。中美价值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上。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是集体主义,它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因此中国人以和为贵,并非常重视特定集体的利益或价值。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即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其主要内容是相信个人价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

  • 索引序列
  • 广告美国文化论文题目
  • 美国的广告文化论文题目
  • 广告与美术论文题目
  • 化妆品广告论文题目
  • 中美广告文化的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