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园艺学报作者中心

园艺学报作者中心

发布时间:

园艺学报作者中心

1“‘京’字号系列早熟葡萄品种育种与推广”获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本人排名第六)。2 在BMC Plant Biology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Salicylic acid alleviates decreases in photosynthesis under heat stress and accelerates recovery in grapevine leaves”获第三届(2010年)梁希青年论文一等奖。 目录(*通讯作者):王利军,黎盛臣,范培格,杨美容,吴本宏,段伟,李连生,钟静懿,张映祝,文丽珠,张凤琴,罗方梅,李绍华. 2009. 优质抗寒抗病酿酒葡萄新品种‘北玫’. 园艺学报,36: 1084罗海波,马苓,段伟,李绍华,王利军*. 2010. 高温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43: 2744-2750范苓,段伟,程杰山,李绍华, 王利军*, 刘国杰. 2009.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及恢复期间葡萄幼苗叶片光合机构PSⅡ的影响. 果树学报,26⑸: 623-627王利军,李家永,黄卫东,石玉林. 2003. SA对葡萄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36: 1076-1080王利军,战吉成,黄卫东. 2002. SA与植物抗逆性.植物生理学通讯,38:619-624王利军,黄卫东,于凤义. 2001. 高温胁迫对14C-SA在葡萄中运转分配影响.植物生理学报,27: 129-1344王利军,黄卫东. 2000. 高温胁迫及其信号转导. 植物学通报,17: 114-120王利军,张吉军,黄卫东,战吉成. 2000. 14C-SA在葡萄中运转分配的研究. 园艺学报,27: 439-440范培格,黎盛臣,王利军,杨美容,吴本宏,段伟,李连生,钟静懿,张映祝,文丽珠,张凤琴,罗方梅,李绍华. 优质抗寒抗病酿酒葡萄新品种‘北红’. 园艺学报 2009,36: 1085 《Abiotic stress and plant response》,《现代果树生物学》,《全国‘京’字号系列葡萄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1 、杭青梨试管苗移栽前后叶片与根部形态结构之电镜观察。莱阳农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2、砂梨品种的试管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第2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3、葡萄81-8单系的倍性鉴定。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孙敏、戴洪义。4、砂梨茎尖与叶芽的离体培养。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5、枣疯病热处理脱毒之初步研究。落叶果树,1988第4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6、果树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戴洪义、孙敏。7、中国梨同物异名地方品种鉴定方法。国际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会议论文集(英文版),万国学术出版社,l989年,辛淑亮、戴洪义、王奎先。8、中香梨授粉品种选择。落叶果树,1990年第1期,戴洪义。9、葡萄染色体倍性与气孔性状的相关及其判别分析。葡萄栽培与酿酒,1990年第2期,戴洪义、孙敏、商传明。10、苹果果皮细胞膜结构分化与虎皮病的关系。果树科学,第9卷第4期,1992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1、葡萄资源的研究进展。葡萄栽培与酿酒,l992年第4期,戴洪义、于士梅、刘玉军。12、PP333对梨果实生长和酚类物质合成的影响。园艺学报,1993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3、苹果酚类物质合成的调节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61(4),1993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刘润进。14、接种物形式和寄生植物对丛枝菌真菌发育的影响。植物生理学报,1994年第1期,戴洪义、刘润进、祝军。15、低温对苹果储藏过程中H202水平的影响。果树科学,1994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6、矮樱桃的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园艺学进展,农业出版杜,1994年11月,王然、戴洪义、周爱琴。17、柱型苹果的生物学特性。园艺学进展,农业出版社,1994年11月,戴洪义、王善广、于士梅、王然。18、莱阳梨花期晚霜冻害调查。烟台果树,l994年第4期,戴洪义、姜润丽。19、去病毒大樱桃砧木‘Colt’的试管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第3l卷第1期,1995年,戴洪义、王然、周爱琴。20、果树综合生产一一国外果树生产新潮流。世界农业,1995年第一期,戴洪义。21、层积和预处理对Wenbo(拼音)和木瓜种子发芽到影响。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论文集,1995,戴洪义、Frank H. Alston。22、Research on Quince as a rootstock for pear。纪念吴耕民教授诞生100周年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4月,戴洪义、Frank H. Alston。24、柱型苹果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果树科学,第13卷第一期,1996年,戴洪义、于士梅。25、柱型苹果引种研究。果树科学,15(1),1998,戴洪义、王善广、于士梅、王然、于秀敏。26、苹果梨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及其开发前景。落叶果树,1998年第三期,戴洪义、王然、王彩虹。27、柱型苹果的研究和利用现状。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2),王彩虹、田义轲、戴洪义。28、苹果基因组AFLP分析的DNA模板的制备技术体系的建立。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2),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29、与苹果柱型基因(Co)相关的AFLP标记片断的克隆。果树科学,2001,18(4),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30、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论坛,2001(9),70-71,戴洪义。32、与苹果柱型基因(Co)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筛选。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年(2),187-190,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33、苹果柱型基因Co的一个AFLP标记的SCAR转换。园艺学报,2002,29(2):100-104,王彩虹,戴洪义等。34、A report on breeding columnar apple varieties,果树学报,2003年, (2)79-83,戴洪义、王彩虹等。35、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年,,,王爱华、戴洪义36、甜樱桃胚培养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王爱华、戴洪义、于士梅37、一个与苹果柱型基因(Co)连锁的RAPD标记。西北植物学报,2003, (2)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树,戴洪义,初庆刚等。39、甜樱桃品种红灯与佐藤锦的 S 基因型测定。山东农业科学 2004 第5期25-26,戴洪义、王爱华40、苹果柱型基因RAPD标记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4):265-268,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树、戴洪义、赵静。41、辣椒体表茸毛与抗蚜虫关系的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4):293-295,尚宏芹、刘建萍、戴洪义等42、品种权申请公告?苹果属。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2004,(3):41~46,戴洪义、祝军、王然、王彩虹、于士梅、王成荣等。43、12个苹果新品种简介。中国果树,2004,(6):7~8,祝军,戴洪义。44、菊苣组织培养。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2),201,尚宏芹、焦红良、,戴洪义。45、拥有我国自主产权的6个苹果新品种。落叶果树,2005,37(1)20-21,祝军、戴洪义。46、Mapping Co,a Gene Controlling Columnar Phenotype of Apple Tree,with Molecular Markers,Euphytica,2005,145,181~188,Yi-Ke Tian,Cai-Hong Wang,Ji-Shu Zhang,Celia James&Hong-Yi Dai(戴洪义,通讯作者)47、浓缩苹果汁非酶褐变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23(1):23-26.周亚平,刘洪涛,戴洪义(通讯作者)48、苹果制汁新品种鲁加4号浓缩汁储藏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果树学报,2006年, No.(1)65-68,周亚萍,刘洪涛,何维华,刘春辉,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49、与苹果果皮红色性状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的筛选。果树学报,2006,23卷。第2期,165-168,赵静,田义柯,王彩虹,戴洪义,王 东50、西洋梨矮化资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23(2),119-121,王彩虹,田义柯,戴洪义,代庆海,殷召学,杨晓芹51、苹果浓缩汁美拉德反应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食品科学,2007,28卷,第四期,39-43,周亚萍,王成荣,于士梅,祝军,王然,王彩虹,戴洪义*(通讯作者)52、苹果浓缩汁后混浊的研究进展。饮料工业,2007,第10卷,第7期,3-6,孙海蜂,孙家财,周亚萍,戴洪义*(通讯作者)53、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苹果汁中6种酚类物质。分析化学,2007,35卷,第10期1425-1429,吕海涛,孙海峰,曲宝涵,戴洪义54、菊苣的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7,24卷,第1期,31-34,尚宏芹,于士梅,戴洪义*55、扎实开展整改,巩固评建成效。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第1期,17-19,戴洪义56、实施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第2期,1-3,戴洪义57、苹果汁色泽相关性状遗传的研究。果树学报,2008,25卷。第2期,157-161,何维华,周亚平,曲凌慧,刘春辉,于士梅,祝 军,戴洪义*58、苹果果肉中原花青素超声波的辅助浸提。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 27卷第1期,80-83,刘春辉,周亚萍,祝军,戴洪义*59、HPLC法测定苹果浓缩计中的多酚类物质。食品科学,2008,29卷,第4期,314-317,孙海峰,吕海涛,周莎莎,代庆海,周亚萍,戴洪义*60、矮生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茎尖离体培养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1期,17-20,代庆海,王彩虹,梁美霞,王亮,戴洪义*61、苹果优良酵母菌株的筛选。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1期,28-33,杨晓英,丁立孝,梁美霞,戴洪义*62、苹果原汁褐变有关因素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2期,81-83,周莎莎,周亚萍,冯耀祖,戴洪义*63、梨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有机酸遗传动态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3期,231-235,王宏伟,王成荣,于淼,戴洪义 王然*64、 梨矮化基因pcDw的SSR标记定位。果树学报,2008,25(3):404-407,田义柯,王彩虹,,贾彦利,王 亮,戴洪义65、平邑甜茶与M7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6卷,第2期,103-108,魏国芹,梁美霞,李鼎立,孙海峰,戴洪义*66、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对苹果浓缩汁后浑浊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卷,第6期,23-27,孙海蜂,孙家财,于士梅,周亚萍,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67、苹果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中国农学通报,2009,第25卷,第20期,179-186,魏国芹,李鼎立,梁美霞,戴洪义*68、柱型与普通型苹果叶片结构与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园艺学报,2009,36(10),1504-1510,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69、??离体培养繁殖的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10,1:5-9,魏国芹,戴洪义,孙玉刚,梁美霞,安淼70、鲜食制汁兼用型苹果优系选育初报,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6卷,第3期,197-202,邵秀红,梁美霞,冯耀祖,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71、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第2期,3-572、.组培和大田条件下苹果叶片结构和表皮特征的比较. 果树学报, 2009,26(06):781-785,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73、苹果组培苗离体叶片诱导不定芽分化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35(05):470-473,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4、抗生素对菊苣子叶离体分化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09,7(2):371-374. 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5、. 菊苣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北方园艺 2009,03:72-74,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6、葛红娟.苹果叶片解剖结构和表皮特征的生态适应性.园艺学报(增刊),2009,36(36):1873,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7、农杆菌介导柱型苹果“鲁加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2009,7(6):1130-1136,梁美霞,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78、玻璃化与正常苹果试管苗的叶片和茎的显微结构比较。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葛红娟,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9、优势醋酸菌株QA-9号选育及其初步鉴定。中国酿造,2010,,张赞,梁美霞,席超,阎振华,戴洪义*(通讯作者)80.、壳聚糖澄清苹果酒的工艺优化及其效果评价。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第36卷第4期,126-129席超,张赞,闫振华,魏国芹,戴洪义*(通讯作者)81、苹果浓缩汁中酚类物质提取方法。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第31卷第6期,139-141闫振华,徐坤,张赞,席超,戴洪义*(通讯作者)82、普通型与矮生型梨叶片显微结构比较。西北植物学报,2010,30(8):1584-1588,葛红娟,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83、苹果品种华翠果实制汁性评价。中国果树,2010(5):18-20,康国栋,张玉刚,田义,刘艳艳,丛培华,戴洪义(第二单位,戴洪义为第二通讯作者)84、柱型苹果和矮生型梨组培苗叶片表皮结构研究. 果树学报, 2010, 27(01):1-7,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85、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果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果树学报, 2010, 27(06):1-7,董月菊,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86、苹果玻璃化试管苗生理特性的研究。果树学报, 2010, 27(专刊22-24葛红娟,梁美霞,张玉刚,董月菊,王 英,戴洪义*(通讯作者)87、‘嘎拉’ב特拉蒙’杂交后代中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比较.果树学报, 2010, 27(专刊):35-37。张玉刚,梁美霞,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88、沸石负载壳聚糖对高酸苹果发酵酒的澄清工艺。食品科学,2010,31(22):164-169.席超,张赞,闫振华,戴洪义*(通讯作者)

很简单,在你熟悉的领域写你熟悉的东西即可。它们经常征稿。最好用电子邮件发稿,效率高、回复快。这里顺便给你介绍一些经验及注意事项,也许可以提高命中率:稿子后,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系你啊!要是没有这些,发了你文章,难找你拿米米啊!还有,详细的联系方式是编辑鉴定作者是不是抄袭稿子的一个重要依据。发电子邮件,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子名字。不要心血来潮,写稿子要积累,写稿前,你要多了解、研究你投稿杂志。包括杂志定位,板块情况、目标人群、栏目的风格、栏目设置、字数等。做到有的放矢。

光学学报作者中心

我是上大15级即将毕业的机械狗老学长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沈建

作为机械狗一定要推荐一下沈建老师的课。虽然他教的流体力学和气动传动是专业课,但是去听一下也非常有意思,如果你是机械专业的学生,请务必选他的课。上课十分有趣幽默,玩笑中就把知识点给讲了。所以他班上的成绩一直很高。如果你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听说他好像还教多媒体技术哦。

李梁

在上海大学课堂上上,他赢得了明星般的拥戴,李老师生动的讲课方式带动了创新中国这门课程,分享用心制作的ppt课件,给予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

王建国

我只能说,王建国王老师的电工课绝了!从没见过一个老师能准备课件如此充分。虽然他不苟言笑,但是课后一定为你解决难题。上他的课你一定会被不由自主地带入他的情感中。工科学生必蹭课目之一。

顾晓英

“大国方略”系列课策划、《创新中国课程直击》主编顾晓英老师担任了大国方略这门课的主讲人。

这门名为“大国方略”的通识选修课自开设以来,主题围绕当下青年学子们最关心的国事,授课老师与学生不停“头脑风暴”,上座率节节攀高,让选修的本科生们直呼过瘾,因为这种授课形式和课堂辩论氛围,在如今的大学课堂较为少见。

我是一名在上海大学生活学习满四年的本科生,现已毕业,怀念“热销”的通识课,分享如下:

李梁 创新中国系列课程

学校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老师生动的讲课方式以至于他的课一座难求,为90后大学生量身定做 “中国课”,李梁老师课上分享用心制作的ppt课件,让我们更好地读懂中国、感受时代,增进了政治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

庄恩平

庄老师的《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也很有必要去蹭一蹭,老师博学多识,幽默风趣,富有经验和激情,面对各国的文化差异,课上通过老师组织有趣的表演来了解各种应对法则,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徐倩 中国经典音乐

一周一次的音乐课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是一种享受,课上涉及到的歌曲和乐音虽然不是平时听到的流行音乐,但是美妙的音乐足以带走一周的疲惫,老师每周不光在课上讲到中国音乐的成长史,还会结合影视作品,同学学唱等方式,使我们在中国经典音乐中感受中国文化。

感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导师主要为葛海波教授和董军副教授,他们的简介可见附件。

1楼确实有点略显犀利啊,就是说的西安邮电学院。至于楼主的这个问题,虽然我是刚刚从这里毕业的,但确实对这个不是很明白,唯一知道的就是物理院的院长是谁。不过如果是本人去的话,抱着一心学习的目的不久好了么。真的要知道这么详细的外在么。

电工技术学报作者中心

【作者中文名】 孙素珍; 张宏; 亚艳芝; 王会娟; 【文献出处】 承钢技术,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01期 期刊荣誉:CJFD收录刊 【关键词】 辉光放电光谱仪; 直流(d.c)偏流; 射频(r.f.)等离子; 增强系数; 激发能; 铜; 【摘要】 把直流偏流引入到辉光放射粒子中,可增大发射谱线强度。20-30mA的偏流电流通常可使拥有3-4ev激发能的原子谱线发射强度增加11-20倍。增强系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等离子气体压力和射频功率。具有大约激发能的原子发射谱线强度提高很多,增强系数超过50。然而与等离子条件无关,当激发能超过7ev时,发射谱线强度增加很小。 【DOI】 CNKI:SUN: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 simulation of double-faced glow discharge plasma reactor system 【作者中文名】 安治永; 李应红; 宋慧敏; 【作者英文名】 AN Zhi-yong; LI Ying-hong; SONG Hui-min(Engineering Institut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n 710038);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 西安; 【文献出处】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Nuclear Fusion and Plasma Physics,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4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流动控制; 电特性; 仿真; 【英文关键词】 Atmospheric plasma; Flow control;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Simulation; 【摘要】 用Matlab软件对大气压均匀辉光放电等离子体(OAUGDP)激励器系统的电特性进行了仿真。在仿真模型中,等离子体放电被建模成一个电压控制的电流源:当加在气隙上的电压超过等离子体产生电压时,该受控电流源接通;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和所加电压之间遵循幂律。建立了一个OAUGDP激励器系统中等离子体放电的电路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激励器系统的实验数据很吻合。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运行条件下,放电电流与电压之间遵循不同的指数幂律,仿真放电电流波形也不同。 【英文摘要】 Simulation of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e uniform glow discharge plasma(OAUGDP) reactor system has been conducted with the Matlab discharge is modeled as a voltage-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 the discharge current outputs and follows a power law of the applied voltage when the voltage across the gap exceeds the plasma initiation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is also found that the voltage power laws to describe OAUGDP are dissimilar for diffe... 【DOI】 CNKI:SUN: 射频激励辉光放电粒子引入偏流、激发放射强度的增强系数 【作者中文名】 孙素珍; 张宏; 亚艳芝; 王会娟; 【文献出处】 承钢技术,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01期 期刊荣誉:CJFD收录刊 【关键词】 辉光放电光谱仪; 直流(d.c)偏流; 射频(r.f.)等离子; 增强系数; 激发能; 铜; 【摘要】 把直流偏流引入到辉光放射粒子中,可增大发射谱线强度。20-30mA的偏流电流通常可使拥有3-4ev激发能的原子谱线发射强度增加11-20倍。增强系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等离子气体压力和射频功率。具有大约激发能的原子发射谱线强度提高很多,增强系数超过50。然而与等离子条件无关,当激发能超过7ev时,发射谱线强度增加很小。 【DOI】 CNKI:SUN: 射频辉光放电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极板自负偏压的影响 【英文篇名】 Effect of R F Discharhe Parameters on the Substrate Bias 【作者中文名】 程宇航; 吴一平; 许德胜; 陈建国; 乔学亮; 谢长生; 【作者英文名】 Cheng Yuhang Wu Yiping Xu Desheng Chen Jianguo Qiao Xueliang Xie Changshe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30074 China); 【作者单位】 华中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文献出处】 电工技术学报,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编辑部邮箱 1999年 05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射频辉光放电; 极板自负偏压; 工艺参数; 【英文关键词】 R f discharge Substrate bias Discharge parameter; 【摘要】 系统研究了射频等离子辉光放电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极板自负偏压的影响, 结果表明射频辉光放电过程中下极板上产生的自直流负偏压V 与电源功率W 和工作压强P 的关系为V=k W/ P。极板负偏压随极板间距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放电气体对极板自负偏压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与各种气体本身的放电特性有关 【英文摘要】 The effect of radio frequency (r f )discharge parameters on the substrate bias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trate bias V is related to the r f power W and gas pressure P by V=kW/P The increase of distance between two electrode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substrate bias Substrate bias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gases 【基金】 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资助 【DOI】 cnki:ISSN: 二极射频辉光放电获取表面信息的机理与特性研究 【英文篇名】 Investigation on Getting Messages from Surface by Means of RF Diode Glow Discharge 【作者中文名】 唐政清; 丁力; 【作者英文名】 Tang Zhengqing Ding Li (Departe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 【文献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编辑部邮箱 1989年 02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质谱; 离子源; 辉光放电; 等离子体探针诊断; 【英文关键词】 mass spectra; ion sources; glow dischange; plasma diagnostics; 【摘要】 本文对射频辉光放电离子源用后电离方式产生中性粒子信号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放电等离子体的探针诊断与引出离子流的能量分析实验。得出了离子能量分布的中心在20~25eV适于用四极质谱分析的结论。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chanism of generating the sputtered neutral signal by using post ionization process in RF glow discharge ion source. The experiment on probe detection of discharge plasma and the energy analysis of extracted ions are diseribed. It is identified that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centre is about 20-25 eV and suits the quadrupole mass analysis. 【DOI】 cnki:ISSN:

性质不同。《电工技术》创刊于1980年,是由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主办的电力工业实用性技术期刊。《电工技术学报》是1986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半月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对不起,办公室电脑不能安装QQ

14氮气光谱的计算模拟及其在放电等离子体诊断中的应用 制备氮化物时也采用放电方法来产生氮离子因此各种放电方法如微波放电射频放 电直流辉光放电空心阴极放电快脉冲放电和弧光...氮气脉冲放电光谱 参考文献 [1] F. A. Ponce & D. P. Bour, Nature 386,351 (1997) [2] 过增元赵文华...

光学学报作者中心在哪里

巩稼民教授,1962年12月生,河南西平人。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93年8月在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从事光学技术研究,1993年8月至1999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和电信学院深造,先后获得机械工程学科光电检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2003年11月,在西安邮电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申硕办副主任。2002年晋升教授职称。现任我院研究生部主任,负责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日常事务。 巩稼民教授主要从事光学技术、光电子学技术、光通信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讲授光纤传输原理、光纤通信、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巩稼民教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追踪科技前沿,近年来在‘Chinese ’、‘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刊物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0多篇,被SCI、 EI收录6篇,参编的《光纤通信》教材已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主持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巩稼民教授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团结同志,为人正派,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受到广大师生好评,曾获“院优秀教师”称号。 刘继红,男,副教授,工学博士,生于1977年1月。1999年7月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4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学习、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网络中的资源优化分配问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激光消偏技术。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的项目有“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线偏振态测量方法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偏振模色散补偿器”等。目前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振干涉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等效晶体的在线式高速偏振控制器实现方法研究”。近五年,先后在IEE Electronics Letters、光学学报、光子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SCI、EI收录9篇。 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Raman光放大器的偏振相关效应、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测量与控制、WDM系统中的波长测量与稳定等方面。对超高速光网络技术、光子晶体以及光电测试技术等领域也有浓厚的兴趣。 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光学原理》、《信息论基础》、《光纤通信》、《光传输网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等。 刘毓,女,博士。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96年12月在西安矿业学院工作,1997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陕西省通信学会会员、陕西省电子学会会员。 先后开设《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锁相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近十门课程。发表论文十多篇,参与国家863-409精密制导、邮电部重点科技发展项目“个人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等课题的研究开发。现主持信息产业部“高速光纤传输中偏振模色散特性信道模型的研究”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密集波分复用光纤通信中受激喇曼散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发布单位:西邮研究生部 发布时间:2011-03-20 已阅读:815次 宋海洋,男,1979年9月出生,籍贯山西临汾,硕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会员。2006年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6月受聘于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正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近几年,先后在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影响因子以上的7篇;国际期刊特邀论文1篇)。截止目前,发表的论文被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他引30余次,引用期刊包括SCI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Nanotechnology》、《NanoScale》、《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Review A》、《Chemical Physics Letters》、《Physics Letters A》等。先后多次担任《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等SCI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研究兴趣(1)纳米材料各种性能的计算机模拟研究(2)并行计算技术研究(3)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10902083),,课题经费:40万元,项目负责人。(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08JK436),,课题经费:2万元,项目负责人。(3)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重点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ZL2009-4),,课题经费:万元,项目负责人。主要代表性论文 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Influence of nickel coating on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nanotube-aluminum composite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0, 49, 899-903. 2.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intertube spacing on sliding behavior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doi:. 3.Song HaiYang, Li LiFeng, Feng Feng, Torsional behavior of carbon nanotubes with abnormal interlayer distanc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055414-5. 4.Song HaiYang, Zha XinWei, The effects of boron dopings and boron graf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ckel-co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ir embedded gold matrix composites, Physics Letters A, 2010, 374: .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radius and defect on oscillatory behaviors of C60-nanotube oscillators,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11): 1058-1061. 7.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upon torsional behavior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6): 628-685. 8.Zha XinWei, Song HaiYang, Non-Bell-pair quantum channel for teleporting an arbitrary two-qubit state, Physics Letters A, 2007, 369 (5-6): 377-379. 9.Song HaiYang, Zha XinWei,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and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molecular dynamic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08, 5: 1-4. 10.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embedded gold composites, Physica B, 2008, 403: 559. 1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and initial vacancy-related defects up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a B, 2008, 403: 3798-3802. 12.Zha XinWei, Song HaiYang, Ming-Liang Hu, Comment on “Stochastic local operations and classical communication invariant and the residual entanglement for n qubits” Physical Review A, 2008, 77: 056301. 主要获奖情况(1)2008年07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奖。(2)2009年12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第三名。(3)2010年06月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联系方式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田秀劳教授,陕西武功人,生于1956年9月,硕士。 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结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助教进修班,获结业证书,2005年3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1982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开设《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原子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主编 《大学物理学习与指导》1书,参编《通信系统原理教程》和《通信系统概论》2书。2006年荣获西安邮电学院《大学物理》优秀课程,2009年获西安邮电学院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曾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纳米材料性能极其控制机理的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厅科研项目《量子信息态传输的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研究》和参与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与局域幺正变换》;主持完成校级教学改项目《计算机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先后在国内外期刊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Int J Theor Phys、 Optics 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光子学报、硅酸盐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大学物理、四川大学学报、陕西师大学报等发表论文 30多篇,其中被EI、SCI 收录的有10篇。 吴成茂,男,高级工程师,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四川仪陇人,生于1968年10月,大学本科学历。 1992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在航天部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风系列洲际导弹等相关液体火箭发动机部件液流测试技术研究。1996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现在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从事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等相关方面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及承担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管理决策、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研究生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等承担过实践教学工作,现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主要承担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类有效性问题研究》,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图像置乱加密效果评价研究》,陕西省邮政局软科学项目《快递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及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基于包含度理论的图像分割新方法研究》。主持完成了西安邮电学院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中国邮电高等学校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模糊系统与数学》等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杂志和国内国际会议上合作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8篇,ISTP收录1篇。合作完成有关管理科学与智能决策方面的专著1部并由陕西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另外,在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获得原国家人事部人事科研成果二等奖。现今,主要从事模式分析与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图像信息安全保护,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曾被评为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被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授予模范盟员称号。 惠小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4年12月生。西北大学93级第一届物理基地班学生,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均在西北大学就读,2003年7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访问一年。曾多次访问中科院物理所、理论研究所以及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1999年7月来西安邮电学院任教至今,喜爱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热心于服务学生学习、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现指导研究生8名,协助别人指导博士生1名。 主要研究量子信息和量子态调控,包括量子态在固体系统中的储存、操作以及传输。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35篇,SCI收录的有32篇,被引用100余次。先后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2项,分别是《量子纠缠及其实现》(10347138)和《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10547008),陕西省青年基金重点项目1项《低维量子系统中量子态的传输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项,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基金重点项目2项。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多项。2008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 主讲过10门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学概论》、《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普通物理实验》、《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和《应用物理专业英语》,研究生《量子信息论基础》和《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完成课程建设项目2项:本科《数学物理方法》和研究生《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曾两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称号,一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青年突击手”称号。 徐建刚,教授,1963年8月生,陕西蓝田人,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院长,信息与计算科学研究所所长,西安科技教育协会理事。 198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1990获空军工程大学力学硕士学位。现在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9年晋升教授职称。 1997年任西安邮电学院基础课部副主任。2004年兼任数理系党总支副书记。2007年任数理系总支书记。2009年任理学院院长。2009年3月至2009年5月参加陕西高校第十七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多年来,主讲《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电磁学》、《大学物理实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4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8年由陕西地图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练习》,2001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普通物理简明教程》1994年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0篇, 其中核心以上9篇,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应用力学、材料物理和量子信息等。共主持和参与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厅局级以上项目5项。主持的项目有:2009年陕西省教改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2010年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具有高效光电磁特性的TiO2功能薄膜研究》,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应用物理专业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参与的项目有:原信息产业部的《用系统概念组织、统一工科物理教材》项目,陕西省的《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陕西省教育厅《低温烧结Mg4Nb2O9微/纳米基陶瓷的介电性能调控》等。 查新未教授,男,汉族,生于1957年12月,陕西省兰田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学士学位,同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4年曾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修学习,1984年至1986年曾在中国科技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生班学习,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与量子通信的科研工作。 多年来,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量子力学》、《光纤通信原理》、《光学》、《激光原理》、《量子光学》等多门课程。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老师合作,在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普通物理、大学物理经典名题名师解析》、《物理学》、《现代广播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等教材及教学指导书籍。 先后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及局域幺正变换》、《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局域不变量算符与局域不变量》项目的研究,参加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涉法大气风场被动探测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近几年来,主要研究集中在量子信息方面,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权威期刊《Physics. Review. A》, 《Physics. Letter. A》上.另外在《Commun. Theor. Phys.》《Modern Physics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物理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量子电子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其中SCI, EI检索20多篇。并于1991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005年获陕西省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 查新未教授为人谦虚,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1991年曾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5年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另外,作为应用物理专业负责人,他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科规划等方面作了很多贡献,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楼确实有点略显犀利啊,就是说的西安邮电学院。至于楼主的这个问题,虽然我是刚刚从这里毕业的,但确实对这个不是很明白,唯一知道的就是物理院的院长是谁。不过如果是本人去的话,抱着一心学习的目的不久好了么。真的要知道这么详细的外在么。

如果镜片很黄,而且上面划痕很多,那么戴着看东西也不清晰,眼睛很费力

有很多双核心的既是中文核心又是科技核心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双核心比较难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作者工作中心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并非核心期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为综合性医学类学术期刊,主要发表原创性研究性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以上资助的研究成果可以优先发表。

该刊主要接受全国各医药高等院校及医院教学、医疗、科研人员在医疗、科研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主要栏目设有如下:专题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基础医学研究、药学研究、公共卫生学与预防医学、中医中药、护理园地、综述和医学教育。

扩展资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投稿要求

1、投稿时采用远程投稿系统提交Word文档(网址为:。来稿经初审后,如不适合本刊录用者,将予退稿,来稿若在3个月内未收到处理结果,可改投它刊(须告知本刊编辑部)。

2、题:应简明确切,尽量不用副标题,20个字以内为宜。如为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文题上加注星号,在首页下方注明基金来源及编号,请附通信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

3、作者及单位:一般作者数量控制在8个以内,作者间以“ ,”分开。投稿成功后,不得添加和调换作者顺序。请在首页地脚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学历、职称、研究方向、联系电话(编辑部联系专用)及其它必要说明的事项。作者单位应包括从事该工作时所在单位的全称及所在城市、邮政编码。研究生课题文章归属导师所在单位。

4 、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200 ~ 500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采用结构式摘要的格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连续排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请译出文题、所有作者姓名(姓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和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

5、关键词:采用《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的词,如表中无相应的词,可选用自由词,一般3 ~ 5个,置于摘要下方。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对应。

6、正文:正文中标题层次以3级为宜,各层次一律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一级用1…,二级用…,三级用…。主要的药物、试剂、动物和仪器必须说明来源及规格。沿用他人的方法时指出参考文献即可,重点介绍自己的改进与创新。

7、图表:每个图表在文中均应有标示。表格一律用三线表。表中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缺项用“-”表示,数字为零者应写出。图序、图题在图的下方。图片的大小一般为 7 cm ×5 cm,显微照片还应标明放大倍数或标尺。

8、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审定的各学科规范名词为准,如“梗塞”应为“梗死”,“何杰金氏病”应为“霍奇金病”,等。药物名称采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我国药典中的通用名,而不用商品名。不应随意简化名词术语,如“功血”应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文内缩略语首次出现应使用全称,若出现频次较高,则可用缩写。新译名词应附外文。

9、大小写与正斜体:除英语语法规定和专有名词、缩写词之外,一般应为小写。斜体多见于代表变量的字母如x、y等。统计学符号如P、F、t、s等,量符号如体积V、压力p等,表示旋光性、分子构象、取代基等的化学符号如l、d、o、trans、p、Z等,生物学中属及属以下拉丁文学名(如寄生虫、微生物及中草药等的拉丁文学名)应使用斜体。其余情况一般为正体,如缩写、单位符号、化学元素符号等。

10、量和单位:参见GB -1993。量符号一般为希腊或拉丁字母的小写斜体,如浓度c,质量m等。在表达量值的单位时,即使是在文字叙述当中也应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正体),如5 mmol/L的H2SO4,3 d,2 h,15 min和10 s。组合单位不使用双重斜线,遇到这种情况可转换为-1次幂,如“5 mol/L/kg”可以写为“5 mol·L-1·kg-1”或以括号括起如5 mol/(L·kg)。

11、参考文献: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要求所引用的文献应为统计源期刊以上或外文期刊的文献,应选用原创性论文。论著的参考文献应在15条左右,且近5年文献应>75%。作者必须仔细核对参考文献原文的内容、年、卷、期、页等,按在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在引用部位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内部资料及尚未发表的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常用的期刊、专著著录格式(其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举例如下:期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12、本刊已入编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投稿本刊时提出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文稿刊用后赠当期杂志2册。

参考资料来源: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汉文版)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新疆医科大学-投稿须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来稿应注重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讨论有据并紧密结合结果,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方法正确。1.投稿时采用远程投稿系统提交Word文档,来稿经初审后,如不适合本刊录用者,将予退稿,来稿若在3个月内未收到处理结果,可改投它刊(须告知本刊编辑部)。2.文题:应简明确切,尽量不用副标题,20个字以内为宜。如为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文题上加注星号,在首页下方注明基金来源及编号,请附通讯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3.作者及单位:一般作者数量控制在8个以内,作者间以“ ,”分开。投稿成功后,不得添加和调换作者顺序。请在首页地脚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学历、职称、研究方向、联系电话(编辑部联系专用)及其它必要说明的事项。作者单位应包括从事该工作时所在单位的全称及所在城市、邮政编码。研究生课题文章归属导师所在单位。4. 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200 ~ 500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采用结构式摘要的格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连续排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请译出文题、前3位作者姓名(姓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和第一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5. 关键词:采用《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的词,如表中无相应的词,可选用自由词,一般3 ~ 5个,置于摘要下方。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对应。6. 正文:正文中标题层次以3级为宜,各层次一律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一级用1…,二级用…,三级用…。主要的药物、试剂、动物和仪器必须说明来源及规格。沿用他人的方法时指出参考文献即可,重点介绍自己的改进与创新。7. 图表:每个图表在文中均应有标示,并随文排列。表格一律用三线表。表中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缺项用“-”表示,数字为零者应写出。图序、图题在图的下方。图片的大小一般为 7 cm ×5 cm,显微照片还应标明放大倍数或标尺。图内的英文符号应注意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国际符号等,且应以合适大小的字符显示。图内的显著特征(如阳性细胞)应以不同形状的箭头标示。线图中的各条线应予以明显区别,如粗细实虚线等标记,且在图内空白处附图例。8. 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审定的各学科规范名词为准,如“梗塞”应为“梗死”,“何杰金氏病”应为“霍奇金病”,等。药物名称采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我国药典中的通用名,而不用商品名。不应随意简化名词术语,如“功血”应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文内缩略语首次出现应使用全称,若出现频次较高,则可用缩写。新译名词应附外文。9. 大、小写与正、斜体:除英语语法规定和专有名词、缩写词之外,一般应为小写。 斜体多见于代表变量的字母如x、y等。统计学符号如P、F、t、s等,量符号如体积V、压力p等,表示旋光性、分子构象、取代基等的化学符号如l、d、o、trans、p、Z等,生物学中属及属以下拉丁文学名(如寄生虫、微生物及中草药等的拉丁文学名)应使用斜体。其余情况一般为正体,如缩写、单位符号、化学元素符号等。10. 量和单位参见GB -1993。量符号一般为希腊或拉丁字母的小写斜体,如浓度c,质量m,速度v等。在表达量值的单位时,即使是在文字叙述当中也应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正体),如5 mmol/L的H2SO4,3 d,2 h,15 min和10 s,数字与单位之间空以半字间隙。单位符号不应再加修饰词,如“/kg体重”则是错误的。应注意将旧制单位转换为新制单位。

女性,汉族 博导 心血管病研究所附所长,中国心电学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人,国家留学委留学金基金评审人,中国生物工程心电学委员,新疆心电学会主任委员,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委,《临床心电学杂志》编委,《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编委,《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委会常务委员。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二次,自治区科技成果三等奖2次;在研科研经费300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国外学术期刊5篇、专家论坛3篇、参编5篇,论文被SCI收录2篇,被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收录10篇,主编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心脏电生理学进展》研究生教材,新疆医科大学《心电图》留学生英文教材,从事内科学临床诊疗工作7年,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心率变异、心室晚电位、高频心电图、食道调搏等临床电生理诊断工作17年,是新疆无创心脏电生理诊断技术领域学术带头人。射频消融术的心律失常心内膜标测诊断和消融靶点的标测近1000例病人,培养新疆各大医院心内电生理医师梯队和电生理研究生1000人,2001年开设心律失常专家门诊,2004年始开设心律失常-房颤病床,使得新疆地区上千例房颤和心律失常病人得到了专病专治平台。 1990年~2000年承担本科生、大专生的《诊断学》心电图部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150学时/年,培养学生近1000名。2000年~2006年承担本硕连读班、留学生班《诊断学》-心电图部分和《内科学》-心律失常部分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生班《心脏电生理进展》理论授课150学时/年,培养留学生近200人,研究生近1000人。1992年~2006年承担新疆《心电图进展学习班》,每年一届授课和示教140小时/年,为新疆各级医院开展心电信息学新理论和新技术培养进修医生近200余人。2001年~2006年培养心脏电生理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研究生2名。2003年~2006年每年申请到1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和4次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为全疆心血管领域举办了《心脏电生理进展学习班》讲座,共培养学员500多名。 1999年~2001年国家公派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Jackman心律失常研究所进行《心房颤动的机制研究和诊断治疗》博士后研究,在心脏电生理领域,从细胞电生理膜片钳技术、组织微电极技术、大动物心律失常模型制作到临床射频消融技术都得到了系统培训,并将所有技术平台引进。2001年~2005年在一附院的大力支持投入基础建设费用200万的基础上,完成了国内一流的细胞膜片钳研究,多电极场电位研究平台和大动物心律失常模型制作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国内独树一帜的《心脏植物神经介导的房颤机制研究》在此平台上培养出新疆自己的临床电生理博士后、博士和硕士及留学硕士人才近20人次,其中近一半研究生派往国际合作研究基地进行了培训,并且一直积极努力坚持对研究生进行每周专业外语相关研究领域进展学习研讨。经过5年的努力及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我们打造出一个与国际接轨国内唯一的、集心脏电生理基础应用研究平台、心脏电生理无创信息诊断平台、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诊断治疗平台、心律失常治疗病床这样一个研究治疗为一体的科研医疗平台。 2001年~2006年 自1999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Jackman心律失常研究所进行为期1年半博士后研修,并同时签订5年国际合作项目《房颤机制和诊断治疗研究》2项,5年期间,双方研究所共同研究了《心脏植物神经介导房颤的机制研究》,美方研究所提供全额奖学金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并接受我组成员配套项目6人培训。经过5年的国际合作,我们完成了学科建设的第一个5年计划,即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科发展方向确定,研究平台和研究梯队建设。在新疆边缘地区搭建了与国际接轨的、得到国内同行认可的心脏电生理研究平台和研究生培养平台。这种国际合作,使我们在得到国际著名学者的指点,紧跟世界前沿,在融入国际主流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特色和创新。2001年~2005年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合作中,一直负责项目双方的协调工作,为一附院心血管、动物实验以及肿瘤项目的合作,项目的落实,以及顺利进展做出了双方认可的努力。在此期间的协调工作促成了美国加州医学院骨质疏松研究所与一附院的合作,并且促成了加州大学洛衫矶分院病理研究中心对一附院病理、外科及同位素成组人员培训项目等。 1996年~2006年,一直从事心功能科室的行政管理工作,2001年率先在医院科室平台,开展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和科研秘书以及分管协助科室主任的管理制度,定岗按劳分配、拉开分配差距,在科室内形成了分工明确并相互协作的有序工作模式。制定5年学科发展模式,逐步建立了由技术员构成的无创心电信息检测诊断平台、研究生参与的心内电生理诊断治疗平台,研究生主要支撑的临床应用基础心脏电生理研究平台,这种与国际接轨的运作模式在国内也是唯一的。2003年~2006年3年期间,在心血管并研究所建制,各学科方向的规划和学科发展上倾注了心血,为各学科的今后有方向不断攀升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在硕士和博士点的建设和评估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4年~2006年完成了一附院原动物实验、外科教学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的整合工作,在《动物实验中心》的建制,内涵建设和发展规划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在与国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比较医学中心的合作下,将动物研究中心发展到《动物实验科学中心》,为新疆医学临床前动物实验、比较医学、疾病动物模型制作和实验动物饲养繁殖市场化,使得科研项目步入高水平转基因,细胞和器官移植研究平台、申请到更多科研经费、蕴育出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2001年~2006年在医院的研究生教育、医院学科建设、医院伦理委员会承担工作,并做出应有的贡献

  • 索引序列
  • 园艺学报作者中心
  • 光学学报作者中心
  • 电工技术学报作者中心
  • 光学学报作者中心在哪里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作者工作中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