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社交论文参考文献

社交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社交论文参考文献

社交礼仪的论文

社交礼仪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配合上层建筑与其他意识形态共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的发展。下面是我整理的社交礼仪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

社交礼仪课程是对人在社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及规范的学习并应用的过程。社交礼仪课程知识点相对容易,实用性强,对课程教学操作却提出较高要求。情境教学法是基于情境构设,结合礼仪课程知识点来搭建相应的演示与答疑环境,引导学生从中来获得具体的礼仪能力。

关键词: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情境模拟;应用研究礼仪是社会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应遵守的共同行为规范。从表现形式来看,礼仪主要有礼节、仪式、仪表、礼制等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社会交往的发展,对社交礼仪的学习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礼仪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岗位就业的必修课。由于社交礼仪课程自身实践性较强,同时与理论与应用结合较为紧密,传统的礼仪课程教学多从知识上进行灌输,缺乏实操性,导致学生对礼仪课程学习热情不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从社交礼仪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问题中来融入情境教学法,关注大学生从模拟真实的应用环境中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学习环境是构成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课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课程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衔接、师生互动中来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情境教学法是利用具体的课程情境,将学生、会话、环境、协作作为激发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有效动力,最终实现学生从知识、意义的建构中提升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在构建中需要架设生动、具体的知识情境,并从问题的导入、分析、解决中,依托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从中来学以致用。可见,情境教学法将“教”与“学”、“学”与“练”、“练”与“用”进行了统合,克服了传统课堂学习的被动性,推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二、情境教学法课程设计

根据情境教学法的要求,在课程组织上需要把握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第二步是课前准备;第三步是课堂演示与答疑;第四步是总结归纳。

(一)创设情境

情境的构设是基于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知识点,在课堂组织上要注重三点要求。一是要贴近知识点,特别是礼仪知识要与学生需求相结合,适应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要贴近学生就业实际,特别是增强学生的临场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二是要注重简洁,对于情境的设置要便于操作,要能够在课堂时间完成,并能够通过课程演示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适当引入一些疑难性强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营造多层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元化情境;三是要注重知识的不完整性,对于情境本身并非是课堂的主体,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来增进知识与能力。

(二)课前准备

情境的构建需要进行前期准备,该项工作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侧重于明确情境教学的知识重点、目标,分析学生实际和课程组织现状问题,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如角色分工、情境实施、设备操作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预演或实际演练来模拟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并对不足和问题进行优化处理。学生主要工作是模拟分组,各组在组长的领导下进行角色扮演,推进师生协同;另外,对情境教学重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如明确小剧本内容。

(三)课堂演示与答疑

从情境教学现场来看,课堂演示是主体,各小组在预先安排下参与到情境中,并在教师的组织中实现对具体礼仪知识的学习与演练,梳理其中的问题。演示结束后针对问题展开答疑,各小组、各成员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及想法,由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给予引导:一是鼓励各成员积极发言,尽量避免干扰演示过程,防范对学生思路的破坏;二是在演示过程中不评论,避免对其他小组带来影响;三是在答疑环节要控制场面,既要发挥学生的热情,还要避免跑题,影响教学实效。

(四)总结归纳

对于情境教学演示完成后,要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特别是对各组的演练效果进行点评,梳理各组的演练问题,指出优缺点,便于各组学生进行相互学习;教师要对模拟情境进行分析,对各小组的演练方案及演示过程进行评判,那些是值得肯定的,那些是不足的,对于闪光点、创新点要给予表扬,也要对问题的出现进行查找根源,启迪学生。

三、情境教学法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实施

本节以求职礼仪教学为例,将求职过程进行分解,招聘现场设计、应聘现场设计,以及各参与角色的扮演与分工,组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评委组进行各组演练成绩考核。在具体实施上,第一步,对进行前期准备,设计4家企业,明确各自的单位、地址、电话、经营产品、规模、社会影响力及企业文化、宗旨等内容;明确各自公司的招聘信息,包括岗位需求、应聘条件、岗位待遇、面试主要问题等。第二步,明确招聘、应聘环节中的社交礼仪知识点,以及相关注意问题,并从分组扮演中,根据角色不同来进行情境参与。如由学生搭建招聘模拟环境,并承担招聘职责;由师生共同组建礼仪知识评审团,负责对学生的礼仪行为进行全程跟踪、认真记录,并为演练结束后的课程评价做准备。第三步,招聘应聘环节实施,根据学生对各自角色的扮演,从中来梳理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对于模拟演练中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对于不足进行指出并告诫学生如何克服和改进。第四步,总结,通过对招聘应聘活动的模拟演练,以具体情境为基础,从礼仪知识的渗透中,让学生能够从自我服饰、言行、眼神、坐、立、行等环节进行体验,并得到有效的规范,增强了课堂教学氛围,也让学生能够从直观的礼仪实践中获得预期效果。

四、结语

针对情境教学法在礼仪课程中的实施,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对“领导”岗位的人员设置,由于模拟演练中人数限额,很多学生无法从中获得亲身体验,可以通过课程角色分配,以分项替换等方式来进行轮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情境演练中。二是对情境教学的现场指导,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发挥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衔接,特别是对于学生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以及随机应变等能力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能。

参考文献

[1]阎芳.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实效性探讨[J].职教通讯,2012(15).

[2]赵莉.高职“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2400.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的终身财富。高校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很多又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受到现行教育制度弊端的影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升学上,家长和老师代办了学习以外的事,造成了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缺失。进入大学后,学习的压力得到了释放,脱离了父母和管教和包办,当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事务需要独立面对时,很多大学生无法适从,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经常打架斗殴;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厌学逃学;沉迷于网络,上网成瘾;不爱护环境,随处乱扔垃圾;不懂节简,生活铺张浪费;缺乏诚信意识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与育人效果,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刻不容缓。礼仪教育是从人类基本的行为入手,教导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社交礼仪课程的开设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常习惯的外在表现,习惯通过日积月累的养成,它便融会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习惯往往渗透于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之中,主宰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大学阶段是塑造自身形象和铺垫人生发展轨迹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习惯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然而,在高校,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习惯”,很让人担忧,一些学生文明意识淡薄,礼仪知识缺乏,知书但不达礼;一些学生不注重个人形象,经常衣冠不整,行为不端,张口便是粗话,上课随意迟到甚至旷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自修室里手机铃声大作,无视他人的存在,吃饭、上车不排队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但更让人担忧的是他们不以为耻,反认为理所当然,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总结高校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象和原因,思考加强高校礼仪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不要让辛苦完成大学学业的学子们满怀期待地走向社会时发现自身礼仪素质有多么的欠缺,不要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一人有知识没文化、受教育没教养的人,应该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加强礼仪养成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礼仪素养不足的现象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损人利己,友善意识缺乏

一些学生蔑视社会道德,无视校纪校规,漠视他人的感受,一切从个人的愿望出发,对别人缺乏理解和宽恕。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务,不是从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意愿出发,冷静分析,积极沟通,而是头脑发热,夸大事情,稍不如意就妄加评论或牢骚满腹,而对自己的草率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满不在乎。

2、重利轻义,拜金主义盛行

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的“重义轻利”观,旨在要求人们不可过度妄求物质利益,对“利”的追求应以“义”为前提。然而今天,很多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完全不顾道德理想和法律法规。正是由于在义利观问题上陷入了误区,一部分学生不再追求远大的理想和人格的塑造,而是“一切向钱看”。在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和其他评优奖项,不惜诋毁同学;毕业时,有些学生主要着眼于寻找挣钱多的工作,急功近利,讲求实惠,从而丧失了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朝气。在这样的道德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学生的人格必然会扭曲,自身的发展也会受限。

3、唯我独尊,尊重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唯我独尊,自我感觉良好,不尊重长辈,不敬重师长,不尊重同学,待人总缺少些友善平和,较难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难以融入集体。大学礼仪素养教育的缺失,不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也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

二、社交礼仪课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社交礼仪是现代人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礼仪教育是高校学生健康成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其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表现。根据所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对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交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力量,而且它也是人们进行社交的一个基本准则,它是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赖的'基础,也是使社交得以持续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参加社交活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基石,它对任何人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能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多方面的元素,比如诚信、宽容、善良、谦虚。通过社交礼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逐渐养成举止文明,谈吐风趣,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通过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学科的学习,可以获取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反之,通过社交礼仪课程的学习,能促进和加深对人文学科的理解,因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参与社交活动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会涉及各式各样的问题。社交就是一种信息交流,如果知识欠缺或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社交中就会张口结舌、捉襟见肘、举步维艰,自己既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也很难融入与别人的交流中,自然成为“局外人”,在复杂的竞争与合作中,就很难拥有一席之地。因此,学习文化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实在大有必要。

3、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

青春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渴望与人交流,渴望真诚、友谊、爱情。面对大学校园这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群,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的心理矛盾就会加剧。他们虽不缺少交流的环境和对象,但内心常被孤独寂寞的情绪所折磨,因为他们普遍缺乏社交技巧,既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理解别人。有些学生性格孤僻,自以为是,心胸狭隘,容易产生焦虑、易怒、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压力往往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及时缓解。长此以往,这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阻碍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有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交礼仪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诚信待人、言行适度,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独生子女将成为社会主体的当下,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尤为重要,在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已经势在必行。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应付交际活动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始终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遇事不慌,善于沟通,能够采取最适当的行为,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往往会结结巴巴,惊慌失措。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不敢出去找工作,不敢面试,甚至不敢见人,整天窝在家里,成为“啃老族”,这样的人就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增强学生自信心

整洁优美的仪容仪表可以体现出个人的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交礼仪课程中关于仪容仪表的教育就会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得到系统训练,比如在社交场合,它指导人们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礼仪,遵守TPO①原则,即你的穿着打扮应当与相应的时间、场合、身份、职业等相一致。比如言谈举止方面,在工作和社交场合,当和别人谈话时,要讲文明,讲礼貌,有修养,还要讲究语言艺术,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好感,给人以绅士、淑女的良好形象。久而久之,这就会让学生们不断获得精神的鼓励,更加注重整洁的仪容仪表和优雅的谈吐举止,自觉地使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从而让自卑和害羞的心态逐渐消失,自信心逐渐增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都仪表整洁、仪态端庄、举止文雅、言语文明,就会产生良好的“人际气候”,使交往双方互相吸引,建立和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愉快,充满激情,增强信心。

三、小结

高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礼仪修养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尺,它不仅是形成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规定为必修,这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成为知书达礼的高素质人才,让高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屈智芳.社会保障与女性职业发展[D].郑州大学2010 [2]朱力等着.社会学原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刘少杰主编.国外社会学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美)戴维·迈尔斯()着,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刘杰,徐祥运编着.社会学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6]李春凤.不同组织高学历女性职业生涯阻隔差异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7]程慧.我国女性职业结构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09 [8]耿飞.社交网络中趣缘群体互动模式转换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9]洪睿旋.微博环境下女性话语权的现阶段提升与再提升困局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10]张廷成.社会角色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退役运动员再社会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11]赵雯雯.选秀类电视节目作为新型向上流动途径的社会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 [12]冉娟.公共部门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13](美)孙隆基着.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4]刘梦主编.小组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刘泉红,刘健.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9) [2]赵玲玲.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11(08) [3]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 [4]李红艳.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J].数据.2011(08) [5]赵德余.广东积分落户管理政策的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13(08) [6]何雨.农民工市民化中的制度冲突与出路前瞻--基于江苏农民工市民化的经验[J].上海城市管理.2013(04) [7]李璐颖.城市化率50%的拐点迷局--典型国家快速城市化阶段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03) [8]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3 [9]王文军.中国企业的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4 [10]肖红蓉.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武汉大学2010 [11]钟怀宇.城市化进程中非均衡性制度安排的改革与创新[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02) [12]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13]刘国新.中国特色城镇化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4]王建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合理预测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15]叶玉瑶,张虹鸥,许学强,周春山.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J].地理研究.2011(12) 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王一鸣.中国城镇化进程、挑战与转型[J].中国金融.2010(04) [2]刘梦琴.广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J].南方农村.2010(06) [3]姜达洋.国外产业政策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05) [4]昝剑森,刘扬.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与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6) [5]晏月平,廖炼忠.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6]窦金波.以制度创新推进城市化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7]邢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浅议[J].大众文艺.2009(24) [8]李爱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和完善--以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03) [9]周小刚,陈东有.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理论阐释与政策选择:农民工市民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 [10]周弘.国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面面观[J].求是.2009(22) [11]周小辉,屈胜喆,夏沁田.论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9(10) [12]鲁德银.土地城镇化的中国模式剖析[J].商业时代.2010(33) [13]鲁德银,王习春.试论中国特色城镇化新道路--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迁与城镇化政策[J].孝感学院学报.2009(05) [14]孟祥林.城镇化进程模式:从发达国家的实践论我国存在的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15]田永坡.德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趋势[J].行政管理改革.2010(04) 猜你喜欢: 1.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2.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3. 社会学论文参考 4.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5. 关于社会学论文

浅谈“社交礼仪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而我们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更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的机会,所以学习社交礼仪、提高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礼仪 修养 礼貌 大学生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礼仪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个人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等等。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站姿:女人的站立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收腹,两腿稍微分开,脸上带有自信,也要有一个挺拔的感觉。 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你的腿处于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个膝盖一定要并起来,不可以分开,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 行姿:正确的行姿是: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要轻轻地方在两边,轻轻地摆动,步伐要轻。 蹲姿:正确的方法应该弯下起盖,两个起盖应该并起来,不应该分开的,臀部向下,上体保持直线,这样的蹲姿就典雅优美了。仪表礼仪1.化妆要视时间场合而定。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只能允许工作妆(淡妆)。浓妆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游或参加运动时,不要化浓妆,否则在自然光下会显得很不自然。 2.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由于文化、肤色等差异,以及个人审美观的不同,每个人化的妆不可能是一样的。切不可对他人的化妆品头论足。 3.吊唁、丧礼场合不可化浓妆,也不宜抹口红。 发型与服饰礼仪穿礼服:女士在比较庄重的场合,穿礼服时,可将头发挽在颈后,显得端庄、高雅; 穿连衣裙:如果穿V字领连衣裙,就可将头发盘起,如果穿外露较多的连衣裙,可选择披肩发或束发; 穿西装:因西装给人以端庄整洁的感觉,发型也要梳得端庄、大方,不要过于蓬松。 交往礼仪,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何称呼、介绍、握手、交谈等都有许多礼仪规范需要遵守。我们在交往礼仪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这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交往礼仪的重要性。握手的顺序在社交场合中,握手作为一种礼节,其顺序根据握手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确定,社会地位高者、年长者、女士、主人享有握手的主动权。朋友、平辈见面,先伸出手者则表现出更有礼貌。握手的规矩握手作为见面时的一种礼节,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要求。戴手套的男士握手前应脱下手套,放好或拿在左手上,再和人握手。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不可左手右手同时与两个人相握,也不宜隔着中间的人握手。不妨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女握手时,女士只需要轻轻地伸出手掌;男士稍稍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不能握得太紧,更不要握得太久。握手时,应友善地看着对方,微笑致意。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 在社交活动中,熟悉和遵守握手的规矩,与人打交道时方能够做到应付自如,彬彬有礼,以便建立和保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谈话时切忌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第三,进餐时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第五,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六,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七,最后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谢。 通过以上提到的礼仪,我们就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对于我们的必要性。礼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整个社会良好的文明风气都是靠每个人堆积起来的。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我们要实践,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注重自身礼仪修养的提高,不用多久,我们整个社会、国家的礼仪素质都会得到提高,真正做到礼仪之邦,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参考文献:于忠艳.《现代商务礼仪》.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金正昆.《政务礼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白燕.《天津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姜桂娟.《公关与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陈光谊.《现代实用社交礼仪》.清华大学出版社

论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一种无声的人际交往语言,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对我们的学习,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我们个人发展、事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时代的需要,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作为一个刚刚学习过社交礼仪的大学生,我觉得受益匪浅。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 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我们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每个人都非常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而更多的情感交流,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我们成功走上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礼仪也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我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流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我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这样我们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挚深厚的友情. 同时,我感觉社交礼仪本身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我们用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去顺利地开启交际活动的大门,让我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我自己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格和道德品质。礼节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管用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具体体现。 社交是一门技术,同时它 也是一门艺术.人如果不懂一些礼节的话,会闹一些笑话,这还是小事.就是怕你无意做出的事,对别人来说,是一种侮辱,这怕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礼仪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约定熟成的,这是各民族礼仪文化的一个共性. 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首先是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 同样在赠送反面也要讲究礼仪,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它的影响深远,至今还倍受人们的推崇。因此,送礼也就成了最能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客观上讲,送礼受时间、环境、风俗习惯的制约;主观上讲,送礼因对象、因目的而不同。所以,赠送礼品也是一门艺术。 赠送,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成功的赠送行为,能够恰到好处地向受赠者表达自己友好、敬重或其他某种特殊的情感,并因此让受赠者产生深刻的印象。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求人、或联络感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倍感珍贵。实际上,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山露水的礼品。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总的说来,学习好社交礼仪,灵活应用社交礼仪是一种社交能力。参考文献:金正昆《社交礼仪》

学前社交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为读者和审阅专家提供了与论文有关的文献题录,便于检索,以达到共享信息资源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公关心理学》,张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7、《中国科技创新导刊》.周敏.培养小班幼儿安全意识的几点策略 文章编号:1673-9795(2010)03(c)-0213-01

8、刘馨.成利新.幼儿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家长对其认知的调查.学前教育研究

9、陈帼眉、程学超.学前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学前教育研究,

11、芦根荣.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命教育

12、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第三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13、鄢超云.学前教育评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4、《教师报》,樊赛花.创设人文教育环境培养幼儿安全意识[J].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

[3] [意大利]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吴牧之.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双语教育网,2004.

[5] [美国]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强海燕,赵琳,西格尔.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 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 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参考~ 篇一: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皮连生著的《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吴立岗著的《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朱家雄主编的《幼儿家庭教育大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靳玉乐著的.《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邵瑞珍著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方明编著的《家园合作 提高幼儿素质》,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卢乐山等主编的《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沈阳出版社,1995。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华中师范大学等五院校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徐学莹等主编的《外国幼儿教育简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刘克兰主编的《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李季湄、肖湘宁著的《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袁衍喜编著的《幼儿园活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黄人颂著的《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华东七省市等编写《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全国统编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材《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李瑞英编写的广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幼儿教育改革与实践》,1998。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刊物《幼儿教育》1990~1998。 篇二: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 [3] [意大利]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吴牧之.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双语教育网,2004. [5] [美国]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强海燕,赵琳,西格尔.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 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 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社交媒体的利弊论文参考文献

社交媒体的利是培养和扩展了人际关系,弊是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社交媒体作为一个社交交友的平台,在扩展了人际关系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例如在一张桌子上甚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在用手机进行,这减少了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对人们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网络社交不能代替现实社交,人成事也是要依靠现实中强大的社交能力。一个人可能因为社恐而沉迷于网络社交,而沉迷网络社交并获得尊严和快感后,由于缺乏锻炼,他现实中的社交能力就可能进一步弱化,这对他来说是很可怕的。

社交媒体的特点

所谓社交媒体应该是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的过程。有两点需要强调,一个人数众多,一个是自发的传播,如果缺乏这两点因素的任何一点就不会构成社交媒体的范畴。

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的发展,如果网络不赋予网民更多的主动权,社交媒体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技术支撑那么多的互动模式,那么多互动的产品,网民的需求只能被压制无法释放。如果没有意识到网民对于互动的、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也不会催生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技术。社交媒体正是基于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才得以发展。

好处:能够得到很多及时的消息。坏处:媒体质量参差不齐,可能会误导群众。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

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所谓社交媒体应该是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的过程。有两点需要强调,一个人数众多,一个是自发的传播,如果缺乏这两点因素的任何一点就不会构成社交媒体的范畴。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的发展。

如果网络不赋予网民更多的主动权,社交媒体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技术支撑那么多的互动模式,那么多互动的产品,网民的需求只能被压制无法释放。

如果没有意识到网民对于互动的,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也不会催生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技术。社交媒体正是基于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才得以发展。

社交媒体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它培养和扩展了人际关系。改善沟通和加强人际关系是社交媒体出现的原因。Facebook,Twitter,qq,微信,微博等无数其他社交网站帮助人们建立现有关系,结交新朋友,并重振已经失效的关系。无论一个人住在哪里,都可以找到具有相同兴趣和关注点的其他人。社交媒体以指数方式增加了心理健康信息和支持的资源。

研究表明,那些得到同龄人的人的支持,无论是患有糖尿病这样的身体状况,还是像抑郁症这样的心理疾病,都会有更好的健康结果。互联网支持小组,讨论区,博客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显着增强了与心理健康,行为和/或成瘾问题搏斗的个人的资源。

扩展资料:

1、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减少了和身边人相处的品质时间,而且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电子设备而不是人们身上,人们也很快就烦了。最终你身边的人不再想和你一起出去玩了。

2、大幅度增加你对注意力的渴望

对频繁使用社交媒体的人而言,在Facebook上写模糊的状态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很容易成为一种不好的习惯。对“赞”和通知的无止境的竞赛很容易把你掏空。

3、分散你对人生目标的注意力

人们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中牵扯过多,以至于忽略了真正的生活目标。尤其是年轻人,很容易去追求互联网上的明星地位而不是通过有用的技能来去争取梦想的工作。

关于社交礼仪的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社交礼仪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而我们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更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的机会,所以学习社交礼仪、提高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礼仪 修养 礼貌 大学生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礼仪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个人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等等。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站姿:女人的站立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收腹,两腿稍微分开,脸上带有自信,也要有一个挺拔的感觉。 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你的腿处于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个膝盖一定要并起来,不可以分开,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 行姿:正确的行姿是: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要轻轻地方在两边,轻轻地摆动,步伐要轻。 蹲姿:正确的方法应该弯下起盖,两个起盖应该并起来,不应该分开的,臀部向下,上体保持直线,这样的蹲姿就典雅优美了。仪表礼仪1.化妆要视时间场合而定。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只能允许工作妆(淡妆)。浓妆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游或参加运动时,不要化浓妆,否则在自然光下会显得很不自然。 2.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由于文化、肤色等差异,以及个人审美观的不同,每个人化的妆不可能是一样的。切不可对他人的化妆品头论足。 3.吊唁、丧礼场合不可化浓妆,也不宜抹口红。 发型与服饰礼仪穿礼服:女士在比较庄重的场合,穿礼服时,可将头发挽在颈后,显得端庄、高雅; 穿连衣裙:如果穿V字领连衣裙,就可将头发盘起,如果穿外露较多的连衣裙,可选择披肩发或束发; 穿西装:因西装给人以端庄整洁的感觉,发型也要梳得端庄、大方,不要过于蓬松。 交往礼仪,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何称呼、介绍、握手、交谈等都有许多礼仪规范需要遵守。我们在交往礼仪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这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交往礼仪的重要性。握手的顺序在社交场合中,握手作为一种礼节,其顺序根据握手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确定,社会地位高者、年长者、女士、主人享有握手的主动权。朋友、平辈见面,先伸出手者则表现出更有礼貌。握手的规矩握手作为见面时的一种礼节,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要求。戴手套的男士握手前应脱下手套,放好或拿在左手上,再和人握手。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不可左手右手同时与两个人相握,也不宜隔着中间的人握手。不妨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女握手时,女士只需要轻轻地伸出手掌;男士稍稍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不能握得太紧,更不要握得太久。握手时,应友善地看着对方,微笑致意。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 在社交活动中,熟悉和遵守握手的规矩,与人打交道时方能够做到应付自如,彬彬有礼,以便建立和保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谈话时切忌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第三,进餐时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第五,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六,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七,最后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谢。 通过以上提到的礼仪,我们就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对于我们的必要性。礼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整个社会良好的文明风气都是靠每个人堆积起来的。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我们要实践,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注重自身礼仪修养的提高,不用多久,我们整个社会、国家的礼仪素质都会得到提高,真正做到礼仪之邦,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参考文献:于忠艳.《现代商务礼仪》.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金正昆.《政务礼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社交礼仪的论文

社交礼仪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配合上层建筑与其他意识形态共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的发展。下面是我整理的社交礼仪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

社交礼仪课程是对人在社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及规范的学习并应用的过程。社交礼仪课程知识点相对容易,实用性强,对课程教学操作却提出较高要求。情境教学法是基于情境构设,结合礼仪课程知识点来搭建相应的演示与答疑环境,引导学生从中来获得具体的礼仪能力。

关键词: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情境模拟;应用研究礼仪是社会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应遵守的共同行为规范。从表现形式来看,礼仪主要有礼节、仪式、仪表、礼制等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社会交往的发展,对社交礼仪的学习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礼仪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岗位就业的必修课。由于社交礼仪课程自身实践性较强,同时与理论与应用结合较为紧密,传统的礼仪课程教学多从知识上进行灌输,缺乏实操性,导致学生对礼仪课程学习热情不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从社交礼仪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问题中来融入情境教学法,关注大学生从模拟真实的应用环境中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学习环境是构成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课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课程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衔接、师生互动中来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情境教学法是利用具体的课程情境,将学生、会话、环境、协作作为激发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有效动力,最终实现学生从知识、意义的建构中提升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在构建中需要架设生动、具体的知识情境,并从问题的导入、分析、解决中,依托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从中来学以致用。可见,情境教学法将“教”与“学”、“学”与“练”、“练”与“用”进行了统合,克服了传统课堂学习的被动性,推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二、情境教学法课程设计

根据情境教学法的要求,在课程组织上需要把握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第二步是课前准备;第三步是课堂演示与答疑;第四步是总结归纳。

(一)创设情境

情境的构设是基于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知识点,在课堂组织上要注重三点要求。一是要贴近知识点,特别是礼仪知识要与学生需求相结合,适应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要贴近学生就业实际,特别是增强学生的临场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二是要注重简洁,对于情境的设置要便于操作,要能够在课堂时间完成,并能够通过课程演示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适当引入一些疑难性强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营造多层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元化情境;三是要注重知识的不完整性,对于情境本身并非是课堂的主体,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来增进知识与能力。

(二)课前准备

情境的构建需要进行前期准备,该项工作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侧重于明确情境教学的知识重点、目标,分析学生实际和课程组织现状问题,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如角色分工、情境实施、设备操作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预演或实际演练来模拟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并对不足和问题进行优化处理。学生主要工作是模拟分组,各组在组长的领导下进行角色扮演,推进师生协同;另外,对情境教学重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如明确小剧本内容。

(三)课堂演示与答疑

从情境教学现场来看,课堂演示是主体,各小组在预先安排下参与到情境中,并在教师的组织中实现对具体礼仪知识的学习与演练,梳理其中的问题。演示结束后针对问题展开答疑,各小组、各成员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及想法,由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给予引导:一是鼓励各成员积极发言,尽量避免干扰演示过程,防范对学生思路的破坏;二是在演示过程中不评论,避免对其他小组带来影响;三是在答疑环节要控制场面,既要发挥学生的热情,还要避免跑题,影响教学实效。

(四)总结归纳

对于情境教学演示完成后,要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特别是对各组的演练效果进行点评,梳理各组的演练问题,指出优缺点,便于各组学生进行相互学习;教师要对模拟情境进行分析,对各小组的演练方案及演示过程进行评判,那些是值得肯定的,那些是不足的,对于闪光点、创新点要给予表扬,也要对问题的出现进行查找根源,启迪学生。

三、情境教学法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实施

本节以求职礼仪教学为例,将求职过程进行分解,招聘现场设计、应聘现场设计,以及各参与角色的扮演与分工,组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评委组进行各组演练成绩考核。在具体实施上,第一步,对进行前期准备,设计4家企业,明确各自的单位、地址、电话、经营产品、规模、社会影响力及企业文化、宗旨等内容;明确各自公司的招聘信息,包括岗位需求、应聘条件、岗位待遇、面试主要问题等。第二步,明确招聘、应聘环节中的社交礼仪知识点,以及相关注意问题,并从分组扮演中,根据角色不同来进行情境参与。如由学生搭建招聘模拟环境,并承担招聘职责;由师生共同组建礼仪知识评审团,负责对学生的礼仪行为进行全程跟踪、认真记录,并为演练结束后的课程评价做准备。第三步,招聘应聘环节实施,根据学生对各自角色的扮演,从中来梳理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对于模拟演练中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对于不足进行指出并告诫学生如何克服和改进。第四步,总结,通过对招聘应聘活动的模拟演练,以具体情境为基础,从礼仪知识的渗透中,让学生能够从自我服饰、言行、眼神、坐、立、行等环节进行体验,并得到有效的规范,增强了课堂教学氛围,也让学生能够从直观的礼仪实践中获得预期效果。

四、结语

针对情境教学法在礼仪课程中的实施,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对“领导”岗位的人员设置,由于模拟演练中人数限额,很多学生无法从中获得亲身体验,可以通过课程角色分配,以分项替换等方式来进行轮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情境演练中。二是对情境教学的现场指导,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发挥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衔接,特别是对于学生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以及随机应变等能力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能。

参考文献

[1]阎芳.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实效性探讨[J].职教通讯,2012(15).

[2]赵莉.高职“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2400.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的终身财富。高校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很多又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受到现行教育制度弊端的影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升学上,家长和老师代办了学习以外的事,造成了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缺失。进入大学后,学习的压力得到了释放,脱离了父母和管教和包办,当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事务需要独立面对时,很多大学生无法适从,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经常打架斗殴;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厌学逃学;沉迷于网络,上网成瘾;不爱护环境,随处乱扔垃圾;不懂节简,生活铺张浪费;缺乏诚信意识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与育人效果,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刻不容缓。礼仪教育是从人类基本的行为入手,教导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社交礼仪课程的开设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常习惯的外在表现,习惯通过日积月累的养成,它便融会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习惯往往渗透于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之中,主宰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大学阶段是塑造自身形象和铺垫人生发展轨迹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习惯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然而,在高校,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习惯”,很让人担忧,一些学生文明意识淡薄,礼仪知识缺乏,知书但不达礼;一些学生不注重个人形象,经常衣冠不整,行为不端,张口便是粗话,上课随意迟到甚至旷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自修室里手机铃声大作,无视他人的存在,吃饭、上车不排队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但更让人担忧的是他们不以为耻,反认为理所当然,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总结高校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象和原因,思考加强高校礼仪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不要让辛苦完成大学学业的学子们满怀期待地走向社会时发现自身礼仪素质有多么的欠缺,不要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一人有知识没文化、受教育没教养的人,应该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加强礼仪养成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礼仪素养不足的现象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损人利己,友善意识缺乏

一些学生蔑视社会道德,无视校纪校规,漠视他人的感受,一切从个人的愿望出发,对别人缺乏理解和宽恕。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务,不是从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意愿出发,冷静分析,积极沟通,而是头脑发热,夸大事情,稍不如意就妄加评论或牢骚满腹,而对自己的草率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满不在乎。

2、重利轻义,拜金主义盛行

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的“重义轻利”观,旨在要求人们不可过度妄求物质利益,对“利”的追求应以“义”为前提。然而今天,很多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完全不顾道德理想和法律法规。正是由于在义利观问题上陷入了误区,一部分学生不再追求远大的理想和人格的塑造,而是“一切向钱看”。在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和其他评优奖项,不惜诋毁同学;毕业时,有些学生主要着眼于寻找挣钱多的工作,急功近利,讲求实惠,从而丧失了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朝气。在这样的道德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学生的人格必然会扭曲,自身的发展也会受限。

3、唯我独尊,尊重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唯我独尊,自我感觉良好,不尊重长辈,不敬重师长,不尊重同学,待人总缺少些友善平和,较难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难以融入集体。大学礼仪素养教育的缺失,不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也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

二、社交礼仪课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社交礼仪是现代人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礼仪教育是高校学生健康成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其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表现。根据所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对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交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力量,而且它也是人们进行社交的一个基本准则,它是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赖的'基础,也是使社交得以持续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参加社交活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基石,它对任何人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能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多方面的元素,比如诚信、宽容、善良、谦虚。通过社交礼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逐渐养成举止文明,谈吐风趣,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通过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学科的学习,可以获取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反之,通过社交礼仪课程的学习,能促进和加深对人文学科的理解,因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参与社交活动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会涉及各式各样的问题。社交就是一种信息交流,如果知识欠缺或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社交中就会张口结舌、捉襟见肘、举步维艰,自己既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也很难融入与别人的交流中,自然成为“局外人”,在复杂的竞争与合作中,就很难拥有一席之地。因此,学习文化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实在大有必要。

3、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

青春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渴望与人交流,渴望真诚、友谊、爱情。面对大学校园这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群,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的心理矛盾就会加剧。他们虽不缺少交流的环境和对象,但内心常被孤独寂寞的情绪所折磨,因为他们普遍缺乏社交技巧,既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理解别人。有些学生性格孤僻,自以为是,心胸狭隘,容易产生焦虑、易怒、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压力往往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及时缓解。长此以往,这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阻碍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有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交礼仪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诚信待人、言行适度,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独生子女将成为社会主体的当下,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尤为重要,在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已经势在必行。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应付交际活动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始终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遇事不慌,善于沟通,能够采取最适当的行为,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往往会结结巴巴,惊慌失措。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不敢出去找工作,不敢面试,甚至不敢见人,整天窝在家里,成为“啃老族”,这样的人就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增强学生自信心

整洁优美的仪容仪表可以体现出个人的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交礼仪课程中关于仪容仪表的教育就会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得到系统训练,比如在社交场合,它指导人们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礼仪,遵守TPO①原则,即你的穿着打扮应当与相应的时间、场合、身份、职业等相一致。比如言谈举止方面,在工作和社交场合,当和别人谈话时,要讲文明,讲礼貌,有修养,还要讲究语言艺术,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好感,给人以绅士、淑女的良好形象。久而久之,这就会让学生们不断获得精神的鼓励,更加注重整洁的仪容仪表和优雅的谈吐举止,自觉地使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从而让自卑和害羞的心态逐渐消失,自信心逐渐增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都仪表整洁、仪态端庄、举止文雅、言语文明,就会产生良好的“人际气候”,使交往双方互相吸引,建立和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愉快,充满激情,增强信心。

三、小结

高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礼仪修养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尺,它不仅是形成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规定为必修,这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成为知书达礼的高素质人才,让高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

论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一种无声的人际交往语言,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对我们的学习,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我们个人发展、事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时代的需要,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作为一个刚刚学习过社交礼仪的大学生,我觉得受益匪浅。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 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我们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每个人都非常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而更多的情感交流,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我们成功走上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礼仪也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我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流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我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这样我们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挚深厚的友情. 同时,我感觉社交礼仪本身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我们用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去顺利地开启交际活动的大门,让我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我自己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格和道德品质。礼节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管用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具体体现。 社交是一门技术,同时它 也是一门艺术.人如果不懂一些礼节的话,会闹一些笑话,这还是小事.就是怕你无意做出的事,对别人来说,是一种侮辱,这怕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礼仪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约定熟成的,这是各民族礼仪文化的一个共性. 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首先是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 同样在赠送反面也要讲究礼仪,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它的影响深远,至今还倍受人们的推崇。因此,送礼也就成了最能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客观上讲,送礼受时间、环境、风俗习惯的制约;主观上讲,送礼因对象、因目的而不同。所以,赠送礼品也是一门艺术。 赠送,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成功的赠送行为,能够恰到好处地向受赠者表达自己友好、敬重或其他某种特殊的情感,并因此让受赠者产生深刻的印象。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求人、或联络感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倍感珍贵。实际上,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山露水的礼品。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总的说来,学习好社交礼仪,灵活应用社交礼仪是一种社交能力。参考文献:金正昆《社交礼仪》

浅谈“社交礼仪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而我们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更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的机会,所以学习社交礼仪、提高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礼仪 修养 礼貌 大学生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礼仪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个人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等等。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站姿:女人的站立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收腹,两腿稍微分开,脸上带有自信,也要有一个挺拔的感觉。 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你的腿处于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个膝盖一定要并起来,不可以分开,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 行姿:正确的行姿是: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要轻轻地方在两边,轻轻地摆动,步伐要轻。 蹲姿:正确的方法应该弯下起盖,两个起盖应该并起来,不应该分开的,臀部向下,上体保持直线,这样的蹲姿就典雅优美了。仪表礼仪1.化妆要视时间场合而定。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只能允许工作妆(淡妆)。浓妆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游或参加运动时,不要化浓妆,否则在自然光下会显得很不自然。 2.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由于文化、肤色等差异,以及个人审美观的不同,每个人化的妆不可能是一样的。切不可对他人的化妆品头论足。 3.吊唁、丧礼场合不可化浓妆,也不宜抹口红。 发型与服饰礼仪穿礼服:女士在比较庄重的场合,穿礼服时,可将头发挽在颈后,显得端庄、高雅; 穿连衣裙:如果穿V字领连衣裙,就可将头发盘起,如果穿外露较多的连衣裙,可选择披肩发或束发; 穿西装:因西装给人以端庄整洁的感觉,发型也要梳得端庄、大方,不要过于蓬松。 交往礼仪,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何称呼、介绍、握手、交谈等都有许多礼仪规范需要遵守。我们在交往礼仪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这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交往礼仪的重要性。握手的顺序在社交场合中,握手作为一种礼节,其顺序根据握手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确定,社会地位高者、年长者、女士、主人享有握手的主动权。朋友、平辈见面,先伸出手者则表现出更有礼貌。握手的规矩握手作为见面时的一种礼节,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要求。戴手套的男士握手前应脱下手套,放好或拿在左手上,再和人握手。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不可左手右手同时与两个人相握,也不宜隔着中间的人握手。不妨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女握手时,女士只需要轻轻地伸出手掌;男士稍稍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不能握得太紧,更不要握得太久。握手时,应友善地看着对方,微笑致意。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 在社交活动中,熟悉和遵守握手的规矩,与人打交道时方能够做到应付自如,彬彬有礼,以便建立和保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谈话时切忌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第三,进餐时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第五,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六,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七,最后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谢。 通过以上提到的礼仪,我们就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对于我们的必要性。礼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整个社会良好的文明风气都是靠每个人堆积起来的。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我们要实践,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注重自身礼仪修养的提高,不用多久,我们整个社会、国家的礼仪素质都会得到提高,真正做到礼仪之邦,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参考文献:于忠艳.《现代商务礼仪》.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金正昆.《政务礼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白燕.《天津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姜桂娟.《公关与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陈光谊.《现代实用社交礼仪》.清华大学出版社

社交障碍形成的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你好,这个问题不能以偏概全。

首先,一些人没时间社交。当前,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加班工作成为许多上班族的常态,很多人做着“996”的工作。下班回到家中,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十分疲惫,实在没有精力与同事、朋友再进行吃饭、唱歌等社交活动。长此以往,很多人渐渐就会形成“习惯”,从而害怕社交,社交恐惧就由此产生。

其次,真实社交成本高。线上的虚拟社交除了信息传递便捷、快速之外,最大的好处就是社交成本低,也就是省钱。只需要一部手机和无线网络,就可以与朋友无限畅聊,没有其他额外的花费。真实社交则不同,朋友见面,吃顿饭、看个电影、唱个歌、喝个咖啡……这些都增加了真实社交的成本。所以,出于成本的考虑,很多人会选择虚拟社交代替真实社交。

最后,自我保护的需求。对于很多90后、00后来说,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太难,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与对方相处,才能确认对方真的与自己兴趣相投,对自己没有恶意,才敢打开心扉。

当然不能说所有年轻人都不社交,只是部分。

祝你好运。

社交恐惧症的原因与缓解方法

顶 suigy

哎~大家都一个老师啊!~变态论文!~

  • 索引序列
  • 社交论文参考文献
  • 学前社交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社交媒体的利弊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社交礼仪的论文参考文献
  • 社交障碍形成的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