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论文模板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论文模板

1. 现只接收打印邮寄的稿件,不接受电子投稿。2. 审稿周期为确认收到稿件起的三个月之内。3. 若愿意自行查稿,时间为确认收到稿件一个半月后的每周一、三、四。4. 不收审稿费、版面费。5. 投稿之前请最好阅读近期纸版本刊,以了解最新、准确动态。用稿《经济管理》有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传统,用稿注重“现实问题,专业分析”。由于学科和办刊风格等因素,在高校科研院所、工商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都有一定的适宜性。声明随着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时常有作者、读者反映,有人盗用编辑部名义,或冒充我们《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利用作者急于发稿的心理,挖空心思、多方搜索的他人电子邮件地址和网络博客等隐秘手段进行。务请广大经管人擦亮智慧的双眼,高度警惕,切勿轻信!为此本刊再次重申以下三大事项,敬请牢记周知。1. 本刊现只接收打印邮寄的稿件,不接受电子投稿。请投稿人按照要求,将作者信息放在首页,正文中不再出现作者信息,一式一份邮寄到编辑部。2. 本刊的审稿周期为确认收到稿件起的三个月之内。如通过双向匿名评审等程序会有编辑部工作人员与作者取得联系,若未通过将不另行通知。3. 若查稿,时间为邮寄稿件的一个半月后的网上查询。4. 本刊不收审稿费、版面费。5. 投稿之前请最好阅读近期纸版本刊,以了解最新、准确动态。6.论文详细格式请参考附件中的“《经济管理》杂志投稿文章体例”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详情文章点我名字进去看。1. 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被引次数:14次 唐煌 文献来自:企业经济 2005年 第08期经济资本管理本文介绍了国外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经济资本的分配与配置原理,阐述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深刻变革。[1]武剑 ... 2. 信息经济及其管理 被引次数:26次 乌家培 文献来自:经济学家 1998年 第02期并就如何研究信息经济及其管理问题,发表了若干意见。关键词:经济管理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乌家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100010)一、信息经济两种含义信息经济这个概念正在为更多的人士所接受和熟悉。继农业经 ... 3.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次数:16次 尹恩山 文献来自: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年 第05期4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点。由此构造的实验系统称为经济管理实验系统或者经济管理实验场景 ... 4. 循环经济与企业生态管理研究 被引次数:8次 谢钰敏 文献来自: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 第01期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管理由纯粹的经济型管理向生态型管理转变,在管理的对象、目标、任务、职能等方面都应体现出生态与经济的两重性,其各项管理活动,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还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自觉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 ... 5. 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 被引次数:4次 符壮才 文献来自:中国卫生经济 2005年 第09期比万丢J公l、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符壮才$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570000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经营成本<正>2000年2月,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医院的补偿政策、价格政策、医药 ... 6.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 被引次数:25次 刘军 文献来自: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1期互联网 (Internet)产业的迅速崛起 ,以其强大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正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 ,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形成 ,这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创新发挥了推动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临着自?... 7. 经济资本及其管理价值研究 被引次数:6次 周群 文献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01期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要求已成为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经济资本作为平衡收益与风险的虚拟资本,对风险防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对于银行灵活调度资本金、实施战略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度量体系及引导资产定价具有重要意义。[1] RobertoP ... 8. 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 被引次数:4次 李敏樱 文献来自:企业经济 2004年 第08期一、传统财务管理手段对网络经济的不适应性(一)难以防范网络中的新风险。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经济要求财务管理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 9. 彩票经济与管理创新研究 被引次数:4次 王晔 张锦年 文献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01期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保证我国彩票经济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三、彩票经济管理创新 (一)体制创新 由财政部或者专门委员会对彩票的发行、资金使用等进行统一管理,不再按部门划分彩票的经营权。[6]这样至少有两个好 ... 10. 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初探 被引次数:4次 黄清亮 文献来自: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04期除现有四个经济特区外,我国各类开发区的开发,其专业性相对较强,管理对象单纯,应针对这一特定的经济管理对象而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在国外,如菲律宾巴丹出口加工区,采取行政管理机构一体化的体制,加工区管理局由七名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摘 要由于经济管理学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许多人误码以为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大同小异。事实上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的区别是有很大区别的两门学科。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人在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中都是行为主体,但作为独立学科的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并不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据各自的学科目的与研究对象,基于人们的一般的普遍的行为特点,对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于分析。这样得出的对人的认识就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定,这种基本假定是进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因此对行为主体的不一样认为或假定导致以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的根本区别。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中对行为主体假定的表现在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与相互关系两方面。关 键 词 : 经济管理学的区别 经济学 经济管理 目 录第一章 经济管理学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区别... 11、经济管理学的人性假设. 12、经济管理学人性假设. 23、人性假设的区别及其对经济管理学的影响. 3第二章 经济管理学行为主体关系的区别... 41、经济管理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 42、经济管理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 4第三章 经济管理学小结与补充说明...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 9致敬 ……………………………………………………………………………… 10 第一章 经济管理学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区别 对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抽象化认识形成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有不一样的派别,在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各自内部不一样派别之间的对人性假设的认识也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辞只是大同小异,而两门学科之间却有很大的区别。1、经济管理学的人性假设 经济学以节约成本、扩大产出、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考虑规则的合理性,只能从大多数的一般行为出发进行分析,所以假定人是经济人(Economic Man)、理性人(Rational Man),或者是具有机会主义(Opportunism)倾向的人。 经济人的行为决策从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通过收益和成本的比较使其净收益最大化。当然,讲到最大化时都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尽可能大,而不是无限大,即最大化是条件极值。理性人的基本倾向和经济人一致,只是把经济利益扩大到综合利益与长期利益。如暂时的奉献是为了长远利益或心理上与声望上的满足。但是,经济学同时也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且具有可测性、可比性与客观性,因而是衡量交易对象的价值与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难以替代的尺度。所以综合利益的基础当然是经济利益,其衡量尺度也多用市场交易价值。因此。经济学的行为就是理性的行为,理性的行为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经济人假设借助于可计量的货币作尺度,特别有利于定量化分析或模型化,但经济人的假定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的目标,而不是为了计量与模型化,这可从较少使用定量分析与模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制度主义经济也挖于假定人是经济这一事实中得到证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性假定,但隐含着经济人的假设。因为马克思把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把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把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贪欲作为其理论前提。无疑,马克思是把行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前提的,只是这一前提在分析抽象规律与资本家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多;而在分析工人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少。 新制度经济学仍然认为人以追求经济管理学利益为特征,只是对行为的理性程度颇有微词,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但是他们认为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总想搭便车(Free Rider)。机会主义就是不仅追求自身利益,而且想方设法用诡计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尽管不一定所有的行为主体都表现为明显的机会主义,但很难肯定那些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更小。显然,新制度经济学在否定完全理性的同时却更强调追求经济利益及其手段。从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来看,这和经济人假设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2、经济管理学人性假设 经济管理学以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必须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与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的特殊行为以对提高组织效率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坚守着经济人(机会主义)假设,而经济管理学却认为追求经济利益虽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属于低级需要,因而经济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早已超越了经济人假设,而有了复杂人、社会人、管理人等新理论,沿着这一方向,经济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 较早的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麦格雷戈把这种传统称为人性假设的X理论。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经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人性假设一度取得了共识。但不久后,梅奥从“霍桑实验”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要求外,人们对社会与心理方面的要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从不一样侧面强化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经典又精致需要模型。 当代经济管理学学派犹如丛林,对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诺贝尔奖得主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人性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组织中不一样层级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管理人。 3、人性假设的区别及其对经济管理学的影响 经济人假设简单明了、便了分析,经济学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公理体系与系统的方法(技巧)、原理与定律;而社会人、管理人等假设内涵丰富、复杂,难以形成公理体系。经济管理学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践,形成了艺术性与技巧(经验)性很强的许多方法(技巧)原理与定理。二者各有优缺点,但区别是明显的。通俗地说,经济学中类似于“坏人假设”,经济管理学中类似于“好人假设”。 当代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都是学派林立众说纷纭。但由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比较一致,因而经济学原理与实证分析领域的分歧并不是很大,分歧主要的在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规范分析方面。例如,经济学在不一样时代都有比较权威的教科书,非权威的教科书也是大同小异。而当代经济管理学由于其人性假设分歧较大,导致了几乎没有经典或权威的理论,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更没有权威的通行的教科书。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说,两个经济学家在一起讨论就会有三个经济学流派。借用这一思路能说,两个经济管理学家在一起讲座至少会有四个经济管理学流派。 第二章 经济管理学行为主体关系的区别 1、经济管理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分工和交易是资源配置的主要的途径。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能把行为主体的自利性动机转化为共利的结果。即实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所以经济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主要的体现为市场交易关系。市场交易的直接目的是交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因而交易双方是平等的契约关系。经济学中的人不仅在人格上与地位是是平等的,而且经常学中也不大考虑粹分工、岗位职责与个人专长等方面差异必然造成的层资差序与隶属关系。这种关系能概括为行为主体的等同性。 上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在那一本教科书中明确指出,但它隐含在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中。因为经济人假设是对每一个人都有效的,经济人并不是关起门来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在交换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由于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倾向,所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限制就是别人同样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只许赚钱,不许你盈得,便不会出现经济学中需要和供给的均衡,也不会出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均衡。 从经济学角度看,所谓“顾客是上帝”之类的说法都是卖主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使用的营销策略,因为供给者和需要者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这些口号具有现实意义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供给大于需要造成的。事实上顾客为了实现自己的交易目的,也能给卖主说一些好听的话(这种情况在市场上讨债价还价中经常)。总之,由于行为主体的等同性,从经济学角度看。交易双方都能向对方提出条件或拒绝对方的条件,也都能用抬高对方地位或贬低自己地位的策略实现自己的交易目的。2、经济管理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 经济管理学以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从根本上说更加尊重人、重视人的作用。当然经济管理学中的个体(即行为主体,为避免和管理主体混淆暂用个体一词)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但是经济管理学不得不考虑组织中不一样层级与不一样个体的职能。有的人分作为领导者,有的人分作为执行者,而且在不一样的场合下同一个人也要扮演不一样的角色,因而要把人看作“术业有专攻、能力有高低、地位有区别”的不一样个体。经济管理学中的人虽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虽然不意味着高低贵j的区别,但意味着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以及职能的区别、对组织贡献的区别。这种关系能概括为个体的差异性。 经济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区分了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其中,人既是管理主体的核心,也是管理额体的核心。虽然同一行为主体在不一样的场合可能担任不一样的角色,但在同一管理过程中行为具体的人担任什么角色是明确区别的。这意味着经济管理学中人与人的差序关系是不可回避的。 事实上,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企业管理,不管理是企业组织形式中的U型还是M型与H型,科层制(Hierachy,或译官僚制)仍然是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科层制中不一样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与个性特征的差别很大,这决定了经济管理学中人的差序性是明显。劳伦斯。彼得对科层制中人的差序关系作为精彩的分析,甚至说他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层级组织学(Hierachiolgy)。 从上述分析能看出,尽管理经济管理学没有明确提出们的差序关系,但人们关系的差序性确实是经济管理学中隐含的前提。 正是由于经济管理学中的人是有差序性的人,因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特别强调员工要有敬业精神,“干一岗、爱一岗”。由于实际生活中的不平等体验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经济管理学也很重视从心理上与感觉上给员工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以裣员工因地位与角色差序导致物不平等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学以实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把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作为一种手段。必须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和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的特殊行为以对提高组织效率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坚守着经济人(机会主义)假设,而管理学却认为追求经济利益虽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属于低级需要,因而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早已超越了经济人假设,而有了复杂人、社会人、管理人等新理论,沿着这一方向,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较早的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麦格雷戈把这种传统称为人性假设的X理论。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一度取得了共识。但不久后,梅奥从“霍桑实验”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要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从不同侧面强化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经典又精致需要模型。当代管理学学派犹如丛林,对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诺贝尔奖得主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人性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组织中不同层级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管理人。从这个意义上,管理学的科学性是不如经济学的。 管理学和经济学他们的学术分工不一样。经济学的目标是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整个人类或者说整个社会的利益,以及实现目标有的手段。象微观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都是以地域或者行业的不同在实现财富最大化目标的。而象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则是经济学分析工具的改进。而制度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和公共选择学派的出现,则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延伸和改进,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经济现象,把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延伸到社会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在斯密的理念中,通过社会分工,通过交换,通过市场竞争,就能依靠人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行为,实现整个社会的财富的增加。在经济学的世界里,行为主体之间是自由的、平等的。社会中的人是分层次的,但是在经济活动中,则是平等的。当然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实际上更多的是进行局部的改进,有些是涉及到根源问题,有些是对原来的理论作局部的完善。象今年的3个研究机制设计的学者,他们研究的实际上是如何在一个实现的组织中提高效率的问题了,不是那种传统意义纯粹的经济学。 第三章 经济管理学小结与补充说明 经济学注重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开发制度资源,因而经济学假定人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经济人,他们的相互关系是等同的。因为经济学对人的假设简化而一致,所以经济学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统一性较强;经济管理学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因而经济管理学假定人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差序关系。因为经济管理学对人的假设丰富且分歧较大,所以经济管理学的概权变性、艺术性、多样性较强。 当然理论抽象的区别并不意味着实际应用的泾渭分明。恰恰相反,正象工业生产中把物理学与化学原理的应用交织在一起一样,实际应用中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原理也是交织在一起的。尽管如此,理论上仍然有必要明确两者的区别。认识相者的区别有助于两门学科的相互借鉴与各自完善,也有助于两门学科的交×或边缘学科的研究。 结束语 事实上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的区别是有很大区别的两门学科。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人在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中都是行为主体,但作为独立学科的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并不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据各自的学科目的与研究对象,基于人们的一般的普遍的行为特点,对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于分析。这样得出的对人的认识就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定,这种基本假定是进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因此对行为主体的不一样认为或假定导致以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的根本区别。

摘要】 战略联盟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新思维,然而因为多种原因,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却相当高。文章从剖析战略联盟失败背后存在的一些障碍性问题入手,对寻求解决办法进行系统性思考,通过清晰认识战略联盟基础性问题,合理完善战略联盟构建全过程,有效实现六个层面的整合,以此明确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相应的具体策略,以找到克服障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战略联盟 发展障碍 解决方法1【Title】Obstacle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And Systematic Solutions【Abstract】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a new strategical thinking tha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corporate competitive to verying reasons,the failure rate of strategical alliance is very paper tries to seek solutions through systematic thinking by first analyzing obstacles behind strategical alliance by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strategical alliance,improv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its formation,and integrating the six aspects,it identifies the fundamental the foundation of these analyses,this paper develops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Key words】strategical alliances ;obstacles ;solutions【文献综述】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当今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但企业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战略联盟体现了既竞争又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思想,它对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深远的意义[1]。然而战略联盟的构建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诸多障碍性问题的存在,使其失败率相当之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障碍性问题,成功构建并维持战略联盟,成为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大事。众所周知,任何问题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因素所构成的网络,事物的发展都处在一个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2],因此对解决障碍性问题办法的思考绝不能局限于对几种简单策略的寻求,而必须以系统的思维方法,从整体上对影响战略联盟正常运作的诸多因素进行把握,从而实现战略联盟障碍性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也就是该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所在,即以系统性思维模式寻求解决战略联盟障碍性问题的方法,促使战略联盟成功运作,发挥其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大作用。二、理论研究动态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研究基本属于战略管理范围。 其概念由美国DEC公司前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儿()最早提出。至今,并没有一个关于战略联盟的明确意义。事实上,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和形式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目前,在英文文献中,主要使用的概念有:Strategic Alliance, Strategic linkage, Strategic partnering等等[3]。综合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意见,可以对战略联盟的基本概念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把其界定为: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着对等实力或者互补资源的企业之间,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和增强竞争力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4]。战略联盟的演进经历了传统战略联盟、现代战略联盟、新兴战略联盟三个发展形态。最早的战略联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工业化初期的卡特尔形式,至今有百余年历史。早期的联盟主要是指价格联盟,因为工业化初期,产品差异不明显,产品竞争在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之间的竞争。但这种联盟,被认为是共谋获取垄断的手段,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一般国家均有立法予以限制。二战后,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逐渐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商品极大丰富,企业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风险无处不在,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以自身的资源往往无法达到战略目标,选择合作联盟成为必然,此时的战略联盟基本上是以产品为中心,包括合作研究与开发联盟,联合生产联盟,市场开拓与发展联盟三种。而此后出现的新兴的企业战略则是指知识经济到来的知识联盟以及相似的联盟形式。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取代了资本成为最重要且最稀缺的要素,企业通过联盟,可以使知识的交流在一种半内部化的状态下完成,解决企业无法高效获得自身稀缺知识资源的状态,并与其他组织合作也可以创造出新的能力。目前知识联盟主要有虚拟企业联盟、动态联盟等形式[5]。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战略联盟的发展,其具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一些学者开始对其设立标准,进行合理界定。Yashino和Rangan(1995)给出了战略联盟三个必要和充分的特征条件[3]:(1)两个或多个企业联合致力于一系列目标,并在联盟后保持独立性;(2)合作企业分享联盟的收益并控制特定业务的绩效,这可能是联盟难以管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3)合作企业在一个或多个关键战略领域如技术、产品等方面持续作出贡献。按照这一标准,兼并、接管、收购、跨国公司的海外分部这些形式都不算是联盟。我们认为,这一限制对战略联盟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可以澄清在联盟概念上的含混不清的问题。战略联盟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市场的契约安排方面主要包括联合研究与开发、联合产品研制、长期供货合约、合作生产、联合营销、共享分销渠道和服务、标准检验;另一方面是产权安排,这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形成新的实体,这包括小股权投资或参股和交换股权,另一部分则是新建企业[3]。以上是针对战略联盟概念、演进过程、具体形式界定多数学者研究得出的较为统一的认识。然而由于视角不同,对战略联盟形成的机制至今说法不一,存在很多的理论,这里举出国外专家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理论以作简单的了解:1、价值链理论[7]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1988)一书中创建了价值链理论。波特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波特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一个企业的价值链蕴藏于范围更广的一连串活动中即价值系统中。它提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主要指最终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是因为各企业的价值链互不相同,即企业在价值链各环节中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可以使合作各方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以扩展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从而共同获得竞争优势。波特定义的战略联盟为企业之间的长期协议,既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它包括技术许可证、供应协定、销售协定和合资经营等形式。不同企业价值链中的合作与互补(如生产与营销方面的合资经营)为横向联盟。而发生于波特称之为纵向联系的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厂商、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联盟(如供货协定)为纵向联盟。两种形式,两种联系,结果都是通过协调和合作获得最优化及竞争优势[8]。2、企业能力理论[6]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能力理论得到瞩目,企业能力理论实际上是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理论的结合体。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动力能力论”和“企业知识基础论”,这些理论认为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正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互补性,为使其在价值活动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在价值链各环节上相互合作,以获取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扩大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边界。理论分析具体如下:(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沃纳菲尔特、格兰特、巴尔奈等学者的研究促成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新流派——资源基础理论的产生。这一理论认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共同构成企业的潜在能力。但各企业的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完全流动,所以战略联盟的构建成为一种需要。战略联盟可以使资源运筹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源的合理配制,从而带来资源的节约并提高其使用效率。(2)企业能力理论认为,最终产品的竞争只是表面现象,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在于企业核心能力之争。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具有独特难以模仿性,只有通过联盟合作关系才能相互学习与相互补充,从而形成更大的竞争合力,这便导致了企业广泛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来实现核心能力的创建。(3)帕维特、纳尔森、福斯和格兰特等人提出的企业知识理论认为,生产的关键投入和企业价值最重要的来源是知识,社会生产是在知识的引导下进行的。以进行知识转移和共同创建新知识为目的的结盟通常被称为知识联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上的学习和交流成为企业合作的核心。博格、顿肯和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80年代初期,50%的联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是为了对方知识,因此把这种为了转移和学习知识的联盟称之为知识联盟。3、交易费用理论[9]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总是伴随着交易而进行的,而交易过程又是有成本的,交易费用理论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研究经济组织和各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战略联盟被认为是这样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顺应了企业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通过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稳定双立交易,减少签约费用并降低覆约风险。80年代以来,专业化和分工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增加,引致了越来越高的交易费用,是80年代后期以来战略联盟蓬勃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战略联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避免市场不完全带来的过高交易成本的自主模式。4、合作竞争理论[3]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不断变化的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即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形成了一种新的竞争观——合作竞争观。合作竞争理论认为,竞争并不排除合作,有时,合作更有利于提高竞争效率。战略管理研究因而在90年代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即研究的重点从竞争转向合作。现代合作过程中产生了新型竞争者,构筑了新的行业体系,创造了新的竞争类型。战略联盟就是这样一种新型合作竞争团体,当共同创建一个市场时表现为合作,当进行市场分配时表现为竞争。战略联盟各方旨在创造并分享一个不断成长的更大市场的目标正是这一新竞争观的体现。由于战略联盟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近年来才传入我国,因此对它的研究,国内学者一般还是遵循国外一些知名学者的思路,不过在一些实际操作中,许多专家也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如在对战略联盟的负效应分析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王方华、赵昌平、葛卫华老师提出了战略联盟存在路径依赖性的问题[10],而具体有关这方面理论的阐述将在正文中进行。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创新观点和主要内容本文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对战略联盟发展障碍解决方法的思考,不是从某个点着手,而是着眼于系统性分析。首先明确战略联盟的真正含义,在对基本性问题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把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寻求放到整个联盟构建过程中去,通过完善构建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联盟的优化,并且提出六个层面的整合,以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从而通过这一系列系统的分析和实践找到克服战略联盟发展障碍的方法。而本文最大的创新就体现在这一系统性的思考过程中。一般出现问题后,人们都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性方法,而缺乏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对过程的系统性思考,而本文克服了这一点,以系统思想指导全文。此外,本文还对一些知识点的内容作了增补以求更为全面,如在战略、战术、操作、人际关系、文化整合中创造性地加入了组织整合这一因素,构成六大层面的整合[2]。此外,在文章许多地方本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就不详述。以下来介绍本文大致框架,以求得对其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文章总体架构分为五大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依次为: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六种影响战略联盟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它包括:路径依赖性的形成及其引发的负效应;不合作行为的产生;组织管理的滞后性;文化冲突的发生;联盟内部缺乏相互信任和足够的沟通;联盟建设时间的难以掌控。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战略联盟对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重大意义,指出尽管发展战略联盟困难重重,但是仍必须坚持这一组织创新,指出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战略联盟的基本问题,包括其定义和分类的界定,为进一步深入剖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主要从战略联盟的构建过程中探询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并且提出战略、战术、操作、组织、人际关系、文化六大层面的整合,不仅用它指导业务,也用它指导思想。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克服障碍的六种具体对策性方法。参考文献:[1] 于克信 . 论战略联盟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J].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p2001 , (3) : 78-81 . [2] 周健临 . 管理学教程[M].p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 135 -137. [3] 李新春 . 企业联盟与网络[M] .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 26-33 .[4] 郭昕炜 . 战略联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思路[J].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 001 ,(3) : 74-77 .[5] 史言信 . 论企业战略联盟形态演进 [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2002 , (3) : 105-108 . [6] 陈耀 . 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与评述[J] .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 , 2002 , (9):47-52 . [7] 黄丽薇 . 战略联盟的价值链观点[J] . 企业研究 ,p2002 , (3) : 101-103 .[8] [美]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 102-200 .[9] 芮明杰 .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 403-411 .[10] 赵昌平,王方华,葛卫华 . 战略联盟的负效应及其启示[J] . 工业企业管理(人大复印资料),p2002 , (10) : 115-117 .【正文】当今世界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单独的企业已很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去慢慢积累各种成功的要素,于是企业从战略的角度通过各种方式联合起来,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构建起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这已形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联合的时代潮流。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很高。据估计战略联盟的失败率超过了60%〔1〕。当然导致战略联盟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种高失败率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随着战略联盟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如何发掘出这些问题,并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将是构建好战略联盟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一、战略联盟的发展障碍分析(一)联盟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引发负效应企业在结成战略联盟时,很容易产生一种固化的关系,形成路径依赖性。所谓路径依赖性是指与决策和成果相关的承诺,它通常是以高变化成本为特性的,路径依赖性能放大那些管理者所熟知的具有潜在危险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位置锁定性偏袒和逐步增长的承诺效应[1]。前者指的是企业的决策制定者们通常倾向坚持当前的战略而不选择更有吸引力的战略的现象。这是因为采用新的战略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时也会使机会成本增加。身为决策制定者的高层管理者人员为了减少自己可能承担的责任,降低推行新战略所冒的风险并且减少其工作量,一般倾向于维持现状,坚持现有的战略。而后者是指管理者在面对负反馈时,通常会感到一种证实投入到联盟中的时间和资金是明智的需要。当企业和别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高层管理者为了证实联盟决策的正确性,往往会支持现有联盟并给予其资源上的保障,即便有更好的战略出现,高层管理者一般也不会放弃这种思路,仍执着于现有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建立后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而一旦形成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负效应。比如,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战略的柔性和灵活性,不能适应外在动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或使企业放弃与最佳战略伙伴合作的机会等等,从而使战略联盟失败的概率大大增加。(二)战略联盟容易引发不合作行为战略联盟一般是以联盟各方企业签署的共同协议为基础,要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联盟成员应当在战略与行动上都要合作,然而联盟本身的松散性,成员之间在战略、组织、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合作行为在战略联盟中极容易产生,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联盟各方竞争地位的失衡导致联盟不合作的产生[2]。企业竞争地位的平衡是维持联盟的一个关键要素,当联盟开展后,随着各方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可能会造成某一方竞争实力提高,而另一方相对竞争位势下降,平衡被打破,自然就容易造成不合作。2.联盟各方收益的不完全对称破坏企业的平等合作[2]。由于联盟所得收益构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联盟企业共享,另一部分按照各企业对联盟贡献的大小等指标加以分配。从而有的企业受短期利益影响,不惜损害共同利益而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视联盟的整体利益,从而破坏联盟的融洽,造成对方不满。3.联盟企业为保护自身的核心能力设置障碍,影响整个联盟的合作关系[1]。事实上,在战略联盟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又为防止核心知识不被联盟伙伴窃取而设置种种障碍,这种行为很容易引发彼此间一系列的不信任与不合作。4.联盟伙伴的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联盟认识不同也容易引发不合作行为[1]。这是因为往往高层管理者认识到了联盟的好处与重要性,而中下层管理者从本部门出发,并不认同这一点,从而联盟的执行仅停留在战略层次,而中下层管理者并不合作。5.战略联盟伙伴具有文化、组织、战略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导致联盟运行中冲突的出现。总的来说,造成企业间不合作行为的因素是相当多的,而不合作本身就对联盟有着致命的打击,一旦产生而没有得到有效而及时的解决,将会使联盟走向解体或至少不能取得预期的效应而归于失败。(三)战略联盟增加了组织管理上的难度,使得一般的管理很难跟上联盟是一种非股权式的松散的合作体,其运作存在着行政与市场的双重机制,由于它不能单纯以行政命令来解决各方的利益与冲突,所以要求按市场规律建立并运行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2]。这对于单一企业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有不少联盟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组织管理没有跟上联盟发展的需要,在一些战略规划、执行协调等重大问题上由于缺乏组织保证而出现失误,从而导致联盟的失败。(四)战略联盟容易引发文化的冲突战略联盟不仅是业务上的联合,也存在文化上的融合与交流。然而不同组织的文化融合是很难的。由于各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会转化为经营管理上的差异,从而加大战略联盟的管理难度。当联盟企业各方的文化出现冲突而文化的交流并不能使它们有效融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弱化企业文化,降低联盟伙伴的文化凝聚力。并且如果文化上的冲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会引发矛盾冲突的升级,威胁联盟的稳定。(五)联盟内部往往缺乏相互信任战略联盟通常以目标、任务、观念、经济以及文化的共同协议为基础,它要求联盟成员应当在战略联盟与行动上积极合作,然而由于战略联盟伙伴是独立实体,他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文化、组织、战略目标来理解和看待联盟问题,从而容易对对方企业的行为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另一方面,联盟各方在参与合作中,担心由于联盟而将企业机密暴露给对方,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和防范措施,有保留地进行合作,导致联盟各方信任与亲密程度降低,使联盟的效果受到极大的抑制。(六)战略联盟构建的时间难以掌握Spekman在1996年的调查表明大型复杂的联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建立其信任,通常联盟的建立与运转之间所耗时间为三年到四年[1]。这不仅因为单纯组织关系上的建设就耗费大量的时间,高层管理者建立起私人的关系网,联盟的信任等各方面的建设也需要更长的时间。长的时间周期虽有利于管理者有充分时间来解决联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它也同时延长了战略决策的时间,在快速变动的企业经营环境中,过长的时间会使战略归于失败。或者丧失一些良好的机会。所以不能合理的掌控时间,也会对联盟发展构成相当的威胁。由此可见,战略联盟的构建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困难重重,但是否因此就放弃它呢?对这个问题,通过下一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明确的答案。二、战略联盟发展重要性分析pp战略联盟是许多谋求更多发展机会的企业所不可回避的,因为这种战略上的新思维对企业经营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pp从根本上说,战略联盟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加强和发展其核心能力,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2]。这是因为在动态环境条件下的企业竞争必须更多的依托于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核心能力,以及建立在这种能力基础上的竞争优势。然而核心能力具有独特难以模仿性。单靠企业自身发展和逐渐培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能迅速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位势。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正确地识别和选择符合企业竞争战略原则的资源和能力,并且对这些资源和能力加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并且要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加强投入,学习和积累,通过创新和整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构建战略联盟正是企业为培育核心能力,获取竞争优势而开辟渠道,创建环境,学习积累的路径之一。它能通过企业间相互学习和相互补充快速实现企业实力的增强和竞争位势的提升。现在以资源互补或风险共担等为基础的产品联盟正逐渐向新型的知识联盟转变。这种知识联盟以向战略伙伴学习为主要目的,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获得新知识,同时将其与自身的核心能力连接,加速自身核心能力的开发与提升以创造价值。它在组织资源的运作形式上以松散的网络型为特征,又以长期互惠性为联结,赋予了企业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为企业在识别新的市场机会,增大企业的组织资本上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企业提供了有利于核心能力发育和提升的环境与条件。归根结底,战略联盟的意义最终就是体现在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创建上,作为组织创新,它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竞争战略手段[3]。若从具体的方面看,战略联盟在意义表现得更为突出鲜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获取先进技术或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拥有相同的优势,所以许多公司寻求建立联盟是为了找到具有互补性技术优势的合作伙伴,通过联合,两家或更多的公司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向市场推出先进的产品,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此外对于本身技术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而言,通过与存在某些技术优势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在不断的协作中学习和掌握对方优势的技术和技能,加快自己技术进步的速度,避免自己开发的极大风险与成本代价[4]。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就已采取了许多积极的行动,在电信,汽车,机械等行业就与许多外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5]。2.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实现风险共担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企业本身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缺乏国际经营的经验,无疑会增大这种风险。战略联盟的建立将有效的降低这种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通过合作,企业可以获取资金,技术,人才等外部资源,而且可以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技术,通过提高企业自身实力以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4]。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因为联盟各方共同承担风险,从而减小了意外情况造成的不良后果对其中任一参与企业的冲击。3.拓展新的市场任何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都有自己一套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当它们计划拓展自己的市场时,都面临针对新市场建立一个销售网络的问题。如果相关企业能在竞争基础上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对手已有的销售网络进行市场拓展,则可以避免销售网络的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销售竞争,而且还可分担彼此的固定成本。这尤其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时用的比较多。我国优秀的企业大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如果其产品想打入国际市场,却缺乏足够的营销力量,则可以寻找一家同样拥有优质产品当缺乏中国市场销售渠道的国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利用国内过剩的销售能力换取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6]。4.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汇集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资源,战略联盟通常可以提供从事一种特定经营的最有效的规模。如果能有效实现联盟的组合及整合,往往还能使企业发挥出整体大于个别企业加总的巨大协同效应。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义使尤其重大的。中小公司可以联合起来成功的与大型全球公司相竞争。试想,如果不联合组成商用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的一些欧洲公司中,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拥有足够的投资水平以实现与波音公司进行同等规模和实力的竞争。即使像GE这样的世界最大的公司也与其他公司携手,以便更有效的生产产品。所以尽管实施战略联盟具有很大的风险,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性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指南

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聚焦职教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1、遴选期刊

首先要在学校认定的期刊范围中寻找合适的期刊,一种是能收与你自己“资历”相当的期刊,另一种是和论文主题相近的期刊。

可以登录核心期刊索引数据库搜寻,或者到图书馆直接翻阅该刊物的印刷文本。

2、自我审稿

准备投稿前,作者要认真自审论文稿件,查看是否有雷同、选题是否有学术前沿性、分析论文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规范、论文形式是否符合期刊体例等,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或重写。

3、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

投稿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寄发刊物编辑部,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请导师或他人推荐等。

4、让编辑了解自己

投稿后要多和编辑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掌握进度,让编辑及时了解自己的要求、意图,会大大有利于稿件的处理与发表。

5、妥善处理一稿多投

不鼓励一稿多投,很多期刊都对此有要求,一经发现,将影响以后该刊对作者文稿的采用。

6、以平常心对待退稿

投稿不可能百发百中,要冷静查找原因。如果是因为“不适宜本刊选用范围”,则应考虑改投他刊;如果需要修改,则可以根据编辑部的意见将论文修改。

在C刊编辑眼中,被退稿的文章有哪些突出特点?究竟该如何提高期刊投稿的命中率呢?本文作者给出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

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

来源《如何提高学术论文的投稿命中率

—以CSSCI来源期刊《华东经济管理》为例》

作者程靖

众所周知,学者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学术论文体现的,随着国内高校在读博士的增多,高校竞争加剧推高了期刊的整体水平,导致CSSCI期刊发文章很难,对论文质量要求很高。而学术论文最高投稿价值是以最快速度发表在最高级别期刊上,并最大限度让读者检索,在最大时空内与同行交流。要想达到以上目标,首先需要研究期刊,根据文章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文章从被退稿文章特点入手,探讨了提高学术论文投稿命中率的策略。

被退稿论文的特点

(一)从写作方式看

1.按照教材模式撰写论文

这类文章构建的框架缺少新意,内容通常阐述某一问题的概念、定义、必要性、意义、理论基础、前提条件等,内容大多是已研究过的成果的总结,缺乏核心观点、理论根据和论证过程;缺少强有力的结论。

2.建议型、对策型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特别是目前经济管理类的学术论文,实证居多,其写作重点应当是论文撰写的程序过程上,但如果论文撰写重点在于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与对策,而缺少结论的说理与论证过程,则凭空得出的结论缺乏理论基础。这种学术论文只能算是建议稿,研究过程的缺失会导致学术研究的空洞与泛化,不利于作者学术思维的锻炼与培养。

(二)从选题内容上看

1.选题不新,内容雷同

选题不适合期刊风格,或选题陈旧,或涉及面太宽,导致内容空泛,无法掌控,过于宏大的选题,在一篇小文章中,是不可能讲清楚的。作者往往只是杂糅、整合了当前各种说法,简单地整合在一起,更多是一种知识的综合,而非学术研究。这种写法缺乏学术历练;而选题太窄的文章不具有普遍性,或者该选题在别刊多次发表或本刊已有类似文章发表。

还有些文章内容上分散,重点不突出,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创新不足,晦涩难懂,缺少“具象”思维。即缺乏利用案例、比喻、图表等形式来阐释抽象的理论和判断,学术论文无须像文艺作品那样讲究华丽、生动,但是简明、确切、文字流畅、易于理解是必须要做到的。有的实证文章实证有余,经济分析不足。实证类文章的结构安排不合理,篇幅过长过短。数据不充足,比如样本数量过少、样本回收率过低未达到统计学标准,结论不客观,或者是众所周知、不需要经过论证就可以得出的常识性结论。综述类文章仅仅是简单罗列文献,未作归纳总结和分析讨论。

2.文章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参考文献是学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与深度,是审稿人评判稿件价值和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参考文献不一定能发表,但是没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一定会不发表。

提高投稿命中率的策略和方式方法

(一)搜索期刊的背景材料

1.研究期刊的办刊宗旨。

可以说,办刊宗旨决定了期刊学术风格继而决定了文章选题范围、风格和体例。所投稿的文章一定是与期刊的办刊宗旨有高度相关性!所以,在投稿之前,应根据自己文章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刊物。如果是与期刊宗旨不相符的文章,写得再好,命中率也不会高!

《华东经济管理》办刊宗旨——致力于经济管理研究,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说明期刊所刊载的文章一定是反映经济管理类的热点问题,如果是教育教学、法律心理类的文章一定初审通不过的。

2.知晓期刊的栏目编排,发文目录。

栏目反映的是期刊的学术风向标。往往这些特色栏目是一些独具优势的边缘学科栏目、问题研究栏目或带有填补空白性质的栏目,可以活跃学术气氛,同时推动学界对此问题研究的深化,扩大期刊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华东经济管理》的栏目有:华东经济、本期视点、经济观察(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产业经济等)、管理视野(物流与供应链、营销实践、财务管理、知识管理、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等)、理论实务(案例分析、实务方法、理论述评、比较借鉴),而“华东经济”是期刊的特色栏目,通常编辑部的特色栏目是每期都要有,会保证每期的发文量,往往采稿率比一般栏目要高。

3.了解期刊的审稿流程。

《华东经济管理》实行的是四审四校制度。初审,由责任编辑按栏目初审,初审通过的进入专家评审,专家审稿通过的稿件再由编辑部复审,复审意见送终审。国内许多CSSCI期刊的稿源很多,如何让编辑能关注到稿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的题目、摘要、格式的规范化程度,题目摘要能否清楚地表述要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创新等,能否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服编辑和读者阅读你的论文。

4.浏览征稿启事和近期动态,了解期刊的动态变化。

了解其学者群体、读者对象、学术地位、期刊等级、出版周期、论文容量、版面费、组稿倾向等。

(二)夯实学术基础,突出创新性与学术性

学术期刊的受众群体狭小,其作者和读者基本上都受过某个学科的训练并且仍然在从事这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其阅读兴趣集中于文章中提出的新的学术观点;使用的新的分析方法;提供的新的经验证据;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所以创新是学术文章的灵魂和根基。

而创新的产生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篇文章的生成需要参阅大量文献,一定的文献阅读量是创新的源泉。阅读文献的原则,是从最新的文献开始阅读,选择较权威性的文献阅读,从综述性的文献评述读起,牢记文献与研究的相关性,注意阅读与搜集过程的交替性,精读与“跳跃式”阅读相结合。

通过对前人研究结论的筛选、引证、总结,了解相关知识的现状、揭示问题的背景或为研究的假设提供基础,从他人的研究工作中学习和借鉴,弄清以前研究的优点和不足,避免无根据的研究以及避免对以前已经做过研究的过度重复,帮助作者确定新的前沿课题,处理特殊和具体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经过一定论证后根据自己的思考产生相对于前人的不同创见,从而表现出自己的特色,论证出自己选题的特殊性。

典型的学术论文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其固定的写作结构,并被学者默认,这一结构就是提出问题,文献回顾,模型,检验,结论等部分。

这种写作模式更方便学者之间的交流:读者可以参阅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了解某一选题的进展;也可以看模型部分的理论推导过程;还可以通过看摘要和结论了解某一问题的建议与启示。这种写作模式需作者对全文各部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保持每部分内容的平衡。通过每部分提炼一个最具有概括性的标题,并加以重点论证,明确表达论文的思想,得出结论的过程是非常严密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避免没有引证而发表的空头意见。一篇优秀学术论文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观点和深刻的主题,还要有丰富的材料和完美的结构,既要有论证性,更要有高浓度的综合性。即使是对西方理论的综述,也应带着问题的视角。有些文章几乎通篇都是““某某说”,“某某认为”,而作者自己的观点却不明晰,仅仅是观点的罗列。

(三)尊重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和一般文学作品不同,撰写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1.选题恰当合适。首先要选择感兴趣的选题,兴趣是推动学术研究的原动力。经济学论题分为基本问题(疑难问题)与具体问题(可研究问题)。基本问题具有:宽泛性、背景性、宏观性特点。如:通胀问题、反倾销、农产品贸易、人民币汇率问题等,具体问题具有详细性、针对性、微观性特点。选题必须综合考虑难度和可行性、学术资源的可获得性、研究的价值与创新性。选题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尽量使问题细化,过大的题目是不可能用几千字就能论述清楚的,可以适当地对研究对象加以限定。由小到大,小题大做,要反映当下热点问题,深入研究,分析透彻。

2.标题:是文章的标签,是对论文内容的精准概括,从题目可以看出论文的论题。标题要贴切,新颖,简洁。标题要切实反应文章主题,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标题可以用常规陈述,提问质疑,二级标题的形式,表明自己的观点。一般不超过20字。便于文献检索和追踪,文献检索系统通常是以标题中的主题词作为检索对象,准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产生漏检;慎重使用缩略语;关键词列入题名。

3.作者。作者群的高度决定了期刊的高度。相关研究显示,高被引作者群中,“教授加博士”组合发文所占比例比较大,2-3个作者比单一作者的比例大。作者的合作度则反映论文作者智力发挥程度,研究团队共同合作,便于快出成果的目的,特别是对基金论文而言,合著率能反映期刊的学科发展水平。

4.摘要。摘要是具有相当独立性的短文,是论文的简历。可以完整地表达出全篇的观点,一般以100-300字左右为宜,它是以最精炼的专业语言概括出论文所要论证的内容、创新点,而非文章各部分小标题的简单叠加;撰写摘要时一般应处于比较中立的立场以第三人称名义来撰写完论文,避免以“本文”、“本人”等第一人称手法撰写;避免出现先提出什么问题,然后以“总之”、“因此”、“因而”、“综上”等得出结论的这种“三段论”式的总结性结论。

5.关键词。关键词是表明论文内容和意图的关键词眼,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最核心与最简炼的专业词语来反映作者观点和意图,同时便于文章的检索。关键词一般3-5个,每个关键词的字数最好不超过5个字。

6.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这部分不能出现中国式英语,不是中文部分完全翻译,在适当的地方可需要一定程度的意译,要注意专业词语的准确性和专业英语的地道性。

7.正文。正文论述就是说理的过程,论点要鲜明突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学论文往往使用实证分析来检验理论,挑战理论,从而加深人们对某一经济现象的理解。一般实证论文的格式是引言,假说,数据,方法,实证结果,相关讨论,结论性评述。在行文过程中需要注意引用前人观点和自己创新结论的关系。

引言。论文引言一般是小综述,侧重介绍与研究相关的文献,是对以前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综合。通过文献综述说明现有研究状况,研究不足,并清晰简明地介绍所要研究的问题及选择这一选题的原因,若是现阶段的探索性问题,必须指出其未来的实用价值或理论价值;在引言中让读者知晓文章具备选题新、方法新、结果结论新等特点。撰写文献回顾时,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文献。

假说:是指作者准备检验或揭示的经济现象。假说的论证要清楚合理。

数据:数据是经济模型实践的基础,是历史描述分析的重点,是研究论文的标志。数据来源要真实可信,全面充分、精练直接。数据来源于公开的统计年鉴、出版的调查资料、公开的数据库、企业数据、作者调查等。目前经济学文章的数据搜集往往是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普查资料得来,或者是从上万张年报中手工收集商业数据库中无法获得的数据。

工具箱:计量估计方法等。目前计量经济学的发展速度很快,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而且时效性很快。现在的主流已转向 PSM、DID、SFA等研究方法。很多研究方法,或许刚听说就已经过时了。这些方法不仅要有很扎实的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而且要懂计算机编程的思想,必须走在计算机软件之前,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比如:分位数回归,现在 stata软件已经有相应的模块,并实现了傻瓜式操作,不需要自己去编程或者借用别人的程序(结构方程模型也可以在 中完成),这时这种方法大家都会,论文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

论证合乎逻辑,表述层次分明,文字简洁流畅、深入浅出。目前经济学实证论文往往是针对某一经济活动对象,收集真实的样本观测值,根据统计学知识,结合建立模型分析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独立建立一个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完成模型的检验、修正和估计,对结果进行必要的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或政策评价。通过模型来陈述分析前提假设,然后按照清晰的逻辑进行推导,最后得出若干可供检验的命题;检验部分,用数据或案例对自己所提出的命题做出检验;结论部分将主要介绍现有研究的不足,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或是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若干政策建议。结论一定是基于前述论证过程得出的。

8.参考文献。合乎规范的参考文献是一篇优秀论文的必备素质,体现了作者的学术研究的能力和学术研究思维,也为自己的论证和观点提供支持证据,反映了作者有效收集、利用、整理、综合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体现科学的职业道德。

第一,擅于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不同学术期刊的知名度是有高下之分的。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应该是来自最具说服力的研究结果。知名度高的刊物所报道的结果应该更具权威性。作者应特别关注本专业较权威的刊物的动向。比如南京大学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等,或跟踪最好的3-5本杂志以及本领域较活跃的3-5位学者。

第二,避免使用摘要检索类文献,即二次文献。二次文献是文献阅读时的一种快捷路径,作者需要通过二次文献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但若单用二次文献,文章的可信度会大打折扣。

第三,近年参考文献和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均衡。科学在不断发展,学术论文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增长,近年新文献能涵盖旧文献,所以参考文献中要进行文献更新。

第四,正文中的引用要和文后参考文献对应。文献来源往往有论文(公开发表论文论文/会议论文/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在线论文/其他)、书籍(专著/编著)、报告(公开发表/内部)、数据(年鉴/数据库/在线/私人)。

9.重视有科研课题资助的论文。因为科研课题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其选题?立项具有学术权威性。其次,有经费支持的科研课题可以保证学术研究得以深入进行。再次,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往往是集中了集体的智慧的学者团队。最后,科研课题的结题需要专家组审核通过其研究成果。所以科研课题的成果表现形式之一———科研论文就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金。

结论

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高规范的学术论文可以体现学者的功力,便于学术研究生命力的产生和发展,帮助作者逐步树立良好学术品格。当然,好文章是好思想的证明,研究本身是基础,形式规范是保证,学术论文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跑,需要长期的科学训练才能达到。

程靖,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华东经济管理》杂志社副编审、编辑部主任。

来源:《如何提高学术论文的投稿命中率—以CSSCI来源期刊《华东经济管理》为例》

作者:程靖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编辑。

稿件的内容、格式规范 请用word2003格式上传文档文稿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1.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须用第三人称概括正文的主要内容,要能独立成文,使读者通过摘要即可了解论文的观点和主要内容。关键词要准确反映论文主题概念,一般用3-8个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中英文关键词要一一对应。2.正文及图表。正文用简体字,编排要规范。图、表与正文中的说明要有明显的对应和一致。文中图须做成黑白平面图,务必清晰。若稿件中含有数学公式、表格、曲线图及其它图表,请用计算机制作相关内容,并务必保证其中的符号、数字、文字、图线清晰、规范,以便本刊排录时直接按原样扫描。涉及图表较多文章建议正文部分双栏排列,图表根据情况可跨栏排列,文章中如有计量单位,须采用国际标准。3.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引文后按引文出现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章中被反复引用时,只用同一序号标识;参考文献须是实引,即在正文中引用处用右上标形式标出。4.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5.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6.论文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区、县)××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邮编、电子邮箱(Email)及QQ号。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7.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稿件刊登后,按每位作者赠当期杂志二册。8.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一旦录稿通知发出后其作者排名顺序原则上不随意改动。9.来稿通过网站方式(特殊情况下亦可选用电子邮箱方式)向本刊投稿,稿件须采用WORD格式。三、稿件采用情况查询作者通过网站投稿后将会自动生成一个编号,登录时可以看到稿件状态,“新到稿件”说明正在等待初审。“评审”为进入2审环节;“终审”为正在进行3审。不论文章通过与否,都会有电子邮件通知。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115号,邮 编:230059特别说明所有稿件都请通过网站在线投稿。投稿后需留下作者随时可以联系到的通讯号码。对通过的稿件将通过学术不端系统进行检测,重复度达到30%的将不予发表(稿件多,仅一次检测)。投稿前务必核实清楚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基金项目号,投稿录用后为避免错漏将不再更改。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以实引形式出现在文中,即在文中引用处做相应的标注。凡需要2011年度《华东经济管理》刊物的读者、作者可以直接向编辑部订阅;亦可通过刊物网站在线阅读刊物的电子版内容;或向编辑部免费索取纸质刊物1 份。

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南开管理评论南开大学商学院科研管理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等科学学研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管理科学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外国经济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研究与发展管理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管理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工程学报浙江大学中国管理科学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等管理学报华中科技大学管理评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预测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学管理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研究会软科学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系统工程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经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体制改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系统管理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宏观经济管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管理现代化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万维

下面,我将从“低代码是什么、起源、分类、能力、受众人群、具体功能场景、市场趋势、选型标准”等8个维度来进行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点在第六条!!!感兴趣的可直接点导航目录查看。

低代码(Low Code)是一种可视化的应用开发方法,用较少的代码、以较快的速度来交付应用程序,将程序员不想开发的代码做到自动化,称之为低代码。

低代码(Low Code)是一组数字技术工具平台,基于自主配置的方式,实现快速构建、数据编排、连接生态、中台服务。

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它也是一种软件开发工具,可以减少手工编码的过程,尽可能快的交付应用程序。当然,工具之间也会有所不同,与传统代码集成开发环境不同的是,低代码开发平台提供的是更高维和易用的可视化的集成开发环境。大多数情况下,开发者并不需要使用传统的手写代码方式进行编程,而是可以通过图形化拖拽、参数配置等更高效的方式完成开发工作。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中的场景应用创新。

怎么说呢,其实早在很久之前,低代码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它以前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近两年,大量IT巨头和资本的加入,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这个故事,还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1980年,IBM的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RAD)被冠以新的名称——低代码,由此,低代码的概念首次面向大众。低代码是英文“Low Code”的翻译,它意指一种快速开发的方式,使用最少的代码、以最快的速度来交付应用程序。

具体可以看下低代码起源历程:

1、1980年:“第四代编程语言”

2、2000年:VPL(Visual Programming Language可视化编程语言)

3、2014年:Forrester提出低代码/零代码概念

4、2016年:国内独立的低代码平台开始相继发布

5、2018年:Gartner提出aPaaS和iPaaS的概念

6、2021年:中国市场逐渐形成完整的低代码生态体系

低代码技术路径的角度来区分,通常可分为:

1、表单驱动:

核心围绕表单数据,通过系统中的业务流程来驱动表单,进而对业务表单数据进行分析和设计。数据层次关系简单,类似于传统的BPM软件,应用场景相对有限,更适合轻量级应用。

2、表格驱动:

理论基础上是围绕着表格或关系数据库的二维数据,通过工作流配合表格完成业务流转,是一种面向业务人员的开发模式,大多面向类似Excel表格界面的企业信息应用程序。

3、数据模型:

核心围绕业务数据定义,包括数据名称、数据类型等,抽象表单展示与呈现业务流程,在实践层面通过数据模型建立业务关系,通过表单、流程支持完善的业务模式灵活性高,能够满足企业复杂场景开发需求和整体系统开发的需求,适合中大型企业的核心业务创新场景进行个性化定制。

4、领域模型:

核心围绕业务架构对软件系统所涉及到的业务领域进行领域建模,从领域知识中提取和划分不同子领域(核心子域,通用子域,支撑子域),并对子领域构建模型,再分解领域中的业务实体、属性、特征、功能等,并将这些实体抽象成系统中的对象,建立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层次结构和业务流程,最终在软件系统中解决业务问题。

低代码的底层逻辑还是一个开发平台,需要对个性化的需求开放实现途径。

1、场景构建能力:

通过图形可视化,拖拉拽方式就能快速构建运营管理所需的应用场景,敏捷响应需求变更的快速迭代,做到调研即开发,开发即部署。

2、数据编排能力:

通过可视化的业务规则编排,重新盘活散落在企业烟囱式系统中的数据,提供面向前端各类业务场景需要的数据服务和业务服务。

3、连接生态能力:

通过平台的集成能力即可轻松连接企业上下游的组织与系统,扩大企业的业务链服务边界,积累更多的数据资产,通过数据来反哺业务,实现更为精细化的业务场景运营;

4、业务中台能力:

以数字化形式快速构建面向服务中心所需的各类创新微应用,将企业核心运营场景实现业务在线化。

1、市场需要

应用开发需求的市场增长与企业IT交付能力的差距,需要通过低代码技术革新IT生产力体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最新的低代码技术实现提效降本。

2、专业开发者需要

低代码重塑系统交付模式,低代码技术抽象并封装了许多软件开发所需的编程知识。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化拖拽与参数化配置实现快速开发,从可重用组件化、插件化、模板化的资产中进行选择,而不必编写单独的代码行,最大化应用资产复用,从而提高整体交付效率,能够让专业开发者更加专注于更具有价值和创新型的工作。

3、数字化转型需要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推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促使企业从管理转向运营、部门管理转向场景化运营,商业生态重构让未来企业运营模式也会更加关注从生产转向服务,从分销转向用户,突破企业管理边界与上下游连通。企业需要新的数字技术工具把企业组织、管理、经营等行为由线下搬到线上,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业务在线。低代码配置灵活和复用性高的特点,更贴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快速开发和敏捷迭代的业务创新。

1、OA协同办公场景

低代码平台可以一站式搭建:车辆管理系统、食堂订餐系统、员工入离职、办公用品管理、资产管理、会议室预定、合同审批、费用申请报销、员工绩效考核、访客管理、防疫调查、员工培训、用章管理等等等等。

亮点:对接现有OA、ERP、CRM、MES等系统

具体场景如:车辆信息管理

车辆信息可以用来登记维护公司车辆信息数据,具体可以记录每辆车的车牌号码、车辆名称、绑定驾驶员、车辆使用状态等信息。

2、生产制造领域

低代码平台可以一站式搭建:生产订单管理、工厂管理、销售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BOM管理、仓库管理、出入库管理、供应商管理、安全巡检、设备管理系统、物资申请等等等等。

亮点:支持对接硬件、PLC、传感器、扫码枪等。

具体场景如:生产订单管理

生产订单管理系统可对生产订单从下单、质检、入库和发货全流程进行管控,根据入库和出货记录自动统计产品库存数量,可通过项目经理工作台快速进行订单审批和发货审批,同时支持查看各订单的进度及详情。

3、项目协同领域

低代码平台可以一站式搭建:工程项目、科研项目、软件研发、项目看板、甘特图、立项、成本、质量、工作任务、招投标、人事管理、客户管理、销售管理、费用管控、wiki文件知识库、项目设备物资等等等等。

亮点:支持对接企业微信、公众号、钉钉、邮箱等。

具体场景如:项目任务管理

项目任务可分别设置责任人,责任人可以进行分解、分配、接受、拒绝等各项项目计划的细化工作。项目经理根据实际工作下达任务,指定任务负责人,要求完成时间等。责任人可以继续分解细化工作,分级显示,可清楚看到父级任务和子级任务,接收人接收任务,完成后与下达人确认任务是否完成,最终统计完成率和各项汇总报表。

4、销售业务管理

低代码平台可以一站式搭建:产品管理、运营管理、绩效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进销存管理、物流管理、销售订单管理、门店业绩上报、美容门店管理、会员充值消费、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拜访与跟进、销售管理系统等等等等。

亮点:支持对接企业微信、公众号、钉钉、邮箱等。

具体场景如:销售订单管理

销售订单管理主要是订单执行的管理,即对订单的情况的记录、跟踪和控制,包括针对销售合同的执行;控制订货价格、数量和客户、业务员信用管理;随时对订单完成情况的跟踪、控制订单的实际执行;根据实际补货情况实现追加执行订单;进行比较并显示订单执行差异,并通过业务和分析报表进行订单执行情况的反映。

5、新兴行业领域(网红、直播、OKR)

低代码平台可以一站式搭建:运营管理、主播管理、供应商管理、销售数据管理、商品管理、直播管理、售后管理系统、网红经纪管理、项目实施、OKR管理、维修工单管理、运营管理等等。

亮点:支持对接外部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

具体场景如:网红经纪管理

网红经纪管理系统为网红经纪公司提供围绕“网红主播”的销售、直播、带货数据进行信息化、数据化的管理。支持多主播、多平台管理。提供主播、商品数据看板,有助于运营团队及时优化直播策略。

当然了,低代码能实现的场景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可自行体验:

目前低代码的市场依旧火热,国内外IT巨头如:谷歌、微软、阿里、腾讯、华为、百度、网易等企业也已陆续推出了自己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国内也有不少初创企业也在抢占低代码时长,更有甚者,像以往那些保守和注重安全的行业和机构如:政府、医疗保健、采矿业银行、保险、甚至国家安全都在转向这方面技术。所以低代码的趋势依旧过强劲。

回顾之前,我们可以发现,从2017年开始,中国低代码厂商尚处于产品研发或内部试用状态,对外以平台形式输出的厂商不多,整体市场规模较低。但随着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加,以及不同行业需求的挖掘,低代码相对传统软件开发的优势逐渐被客户认可,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加入战局,导致2018年和2019年迎来行业爆发式增长,2年增速均在一倍以上。

而从2020年行业仍维持较高热度,基于前两年的快速增长及疫情影响,2020年低代码行业市场规模为亿元,增速有所放缓至。

2021年中国低代码市场达到亿元。

2022年中国低代码市场规模预计达到亿元。

在未来五年,中国低代码市场复合增长率为,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亿元。

而放眼全球市场,根据知名研究咨询公司Gartnere预测,到2024年65%的应用开发将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进行、全球低码开发平台市场市值届时将达到523亿美元(约合3668亿人民币),作为全球信息化建设核心区域的中国,毫无疑问会迎来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低代码市场!

话说,国内外低代码平台少说也有100+了,在众多平台中,他们各有优劣势,定位也不尽相同,大家更重要的还是得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选择。

建议的话,大家花一些时间精力,对市面上的低代码平台进行:多体验,多沟通,多对比。  除此之外,还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平台架构先进性,一定要基于云原生,支持PaaS和SaaS化;

(2)平台要轻量化,云上的应用越轻量越好;

(3)平台功能完善,扩展性要高,不能封装太死;

(4)客户上手门槛要低,最好基于主流技术,基于互联网就可以自学的那种;

(5)零代码不能支持复杂应用,一定要有低代码开发能力;

(6)最好支持软硬件环境,这个未来是主流;

(7)基于平台开发的应用不能有烟囱式,即要支持“1个平台+N个应用”的架构模式;

(8)后端最好是java,而且要前后端分离,前端要采用vue、react等主流技术;

(9)要支持多种云平台适配,不单单是SpringCloud,还有华为云、阿里云等商业云平台也可适配,不能跟云底座技术耦合。

(10)必须是服务化架构,支持多种移动端、钉钉、企业微信等第三方移动化应用。

结语:

合理并且有效地运用低代码,不仅可以让我们工作高效地运行,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织信低代码内置100+标准应用模板,覆盖:OA办公、进销存、CRM客户管理、MES生产管理、人事绩效财务、企业服务、个人及组织等多个应用场景。还拥有在线搭建配置功能(上千种功能配置项)可根据企业需求实现自主配置。是帮助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低代码主要是指低代码开发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是零编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通过可视化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方法,使具有不同经验水平的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图形化的用户界面,使用拖拽组件和模型驱动的逻辑来创建网页和移动应用程序。

低代码的特点包含:

1. 开箱即用的功能

所有领先的低代码平台都配备了开箱即用(00TB)功能,无需从头开始构建应用程序核心模块。这些平台已经有一系列应用程序开发所需的模块,从数据管理到面向客户的应用程序所需的销售流程管理或服务管理。

2.可重用性跨平台可访问性

一个强大的低代码还配备了多设备兼容性。此功能支持在运行主要操作系统之一的任何设备上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的能力。同时,它有

助于构建跨一系列核心平台和设备兼容的应用程序。

3.拖放界面

低代码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它们的拖放功能,它是简化开发过程的核心要素之一。这些界面允许您拖放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而不必自己构建所有组件。拖放功能的好处不仅被业余开发人员利用,而且该功能对专业开发人员也同样有用。

武汉飞博低代码开发

低代码也称之为无代码或是 aPaas。它是一种可视化软件开发方法,通过最少的编码更快地交付应用程序。图形用户界面和拖放功能使开发过程的各个方面自动化,消除了对传统计算机编程方法的依赖。低代码平台使应用程序开发更加自主化,特别是对于没有编码经验的业务用户,如业务分析师或项目经理。这些工具使技术含量较低的员工能够以多种方式产生更大的业务影响,例如减轻 IT 部门积压工作、减少业务流程管理。尽管如此,低代码开发平台也可以帮助经验丰富的程序员。由于它们几乎不需要编码经验,因此它们为开发人员的编码背景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例如,一些业务应用程序需要特定编程语言的知识,从而进一步缩小了开发人员的选择范围。通过消除这一瓶颈,低代码平台缩短了应用程序的开发生命周期,使它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在当今数字时代,低代码开发无疑是一款为企业完成快速开发的有力助推器。引迈JNPF(低代码开发平台),商业授权方式采用全源码交付,价格经济,没有产品捆绑消费,私有化部署、K8s、多租户、单点登录均支持。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玩一玩这个平台,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哦!

博弈论不是“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本阴谋诡计之书。诡计有三个问题:首先,诡计都有巨大的风险,诡计要想成功,你不但必须严密封锁信息,而且还得假设对手是比较愚蠢的;第二,诡计是不能长期使用;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它们说的都是“零和”游戏。真实世界中,除了战争,很少有这样你死我活的局面。 计谋要是太多,愚蠢的人就不够用了。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人”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假设人是理性的,表现为三个要求:第一,你得知道你想要什么,并且对你想要的东西有一个明确的排序;第二,你的行动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争取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第三,你知道对手也是这么想的,而且对手也知道这些规则。人有时候会被某种情绪劫持,这种情况不是博弈论的研究内容。 博弈论研究的就是一群聪明人,在一定的规则之下,如何选取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传统上一说到博弈都是研究怎么选择更高明的策略,而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各方都足够理性,那么最终决定局面的不是策略,而是规则。 博弈论要求你假设,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那你怎么办。你的任何行动都得考虑对手的反应。这里面没有阴谋,全是阳谋。 跟其它学问一样,我认为博弈论的一个重大好处是能陶冶情操。你的气质会得到提升,你会是一个更清醒的人。当一般围观群众对身边的大事长吁短叹的时候,你能观察到其中的博弈格局。就算没有机会插手,你至少知道这件事儿的关节在哪里,你至少不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博弈论还能让你更积极主动。博弈论的精神绝不是冷眼旁观,而是要做一个player!要敢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采取主动的行动。怎么对付“非理性”的人 博弈论的前提是双方都是理性的。如果一方是非理性的,那么有两种情况。如果另一方不知道他是非理性的,那么非理性的一方最终会损失重大,可能就没命了,可是理性的一方也会遭受损失。而如果理性的一方知道对方是非理性的,那为了避免自己受害,就会选择让步。所以,做出非理性的样子,让对方知道自己是非理性的,这对自己有好处。理性的人可能会假装非理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在公共场合搞哭闹、好像不管不顾一样。群鸦的战争 博弈论的三个基本概念:“帕累托最优”、“压倒性策略”和“纳什均衡”。 Player,在游戏中叫玩家,在体育比赛中叫选手,在博弈论中叫参与者——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博弈论(Game Theory)说的都是game。有一点参与游戏的精神,你就有权在规则范围内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你就是积极主动的,你就会平等对待对手——你就既不是一个浑浑噩噩整天根据别人设定做事的人,也不会有整个世界绕着自己转的幻觉。博弈论要求我们每次做判断都要考虑对方——不是考虑怎么对对方好,而是考虑对方会怎么做,然后你怎么做。 帕累托改进的意思是这个改进能在不伤害任何一个人利益的同时,使得至少一个人的境遇变得更好。如果一个局面已经好到没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了,这个局面就叫“帕累托最优”。 “压倒性策略(Dominant Strategy)”,这个策略压倒其他一切策略,不管对手怎么做,这个策略对你来说都是最好的。 纳什均衡的意思就是这么一种局面,在这个策略组合里,没有任何一方愿意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 数学只是博弈论的辅助工具,博弈论的思想并不体现在数学中。学习博弈论,宁可有思想没数学,也不要有数学没思想。 理想青年喜欢帕累托最优,理性青年寻找纳什均衡。以和为贵 博弈论研究的一般都是“非合作博弈”,参与者并不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合力办大事,而是每个人想的都是怎么让自己赢。出发点是非合作的,结果却可以达成合作。 这也是经济学的光荣传统。从亚当·斯密开始,人们就已经知道哪怕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工作,全社会却能达成高水平合作。博弈论研究的合作可不是要搞“思想道德教育”去劝人行善,也不是让一个强权去管制人民,而是寻求能让人自愿合作的机制。好的合作,一定得是个纳什均衡。 如果一个博弈中有个多个纳什均衡,人们应该如何做选择呢?聚焦点就是在众多可能的纳什均衡中最显眼的那一个,人们会自动在这一点上达成合作。聚焦点的作用是协调。有些聚焦点是设计出来的,有些聚焦点属于历史路径依赖。有了聚焦点思维,我们就应该在没有聚焦点的时候主动提出一个聚焦点,促成合作,你可以先下手为强。聚焦点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的存在本身。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其实也是作为聚焦点起到了协调合作的作用。请注意,聚焦点能这么有用,有一个关键的前提,那就是各方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我们都希望能促成这次合作,我们需要解决的只是在哪里合作。想要合作的人们需要聚焦点。只要你能找到借口,任何借口都可以是聚焦点。事实上,即便有一定的利益冲突,只要合作的愿望大于冲突,我们还是可以使用聚焦点。不纵容,但要宽容 防止背叛,最直观的办法就是把单次博弈变成重复博弈。为什么旅游景点的饭菜质次价高?因为那是单次博弈。你下次就不来了,他能一把是一把。而像麦当劳这样的连锁店,哪怕是开在旅游景点,也会保证质量,因为它要为整个品牌的声誉负责。很多商家说我们要做一百年,有些商店搞会员制,这些都是重复博弈。重复博弈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背叛者会受到惩罚。最直接的惩罚就是下次我也背叛你,让你得不到合作的好处。 一群人要想合作,至少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中的一个:第一,是合作对自己有好处,人们本来就想合作;第二,是不合作会受到惩罚。利益和惩罚只是硬条件。如果内部没有起码的信任,合作就是脆弱的。 80年代,密西根大学的政治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组织了一个博弈竞赛。博弈的内容就是囚徒困境,你要决定什么情况下合作什么情况下背叛。各路学者提交了不同的策略算法,大家两两轮流博弈,看看最后谁的收益大。出乎意料的是,最后胜出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策略,英文叫“Tit for Tat”,一般翻译成“以牙还牙”。这个策略是 :(1)不管跟谁,第一轮我都选择合作;(2)第一轮过后,我就复制对手上一轮的做法。你上一轮要是跟我合作,我下一轮也跟你合作。你要是背叛了我,我下一轮也背叛你。 以牙还牙,简单、粗暴、有效。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以牙还牙其实是一个脆弱的策略。这个策略对错误很不友好。计算机模拟总是精确的,但真人博弈可能会操作失误。在真实世界中,以牙还牙并不是最好的策略,它不够宽容。博弈论专家提出一个改进版的以牙还牙:对方背叛我一次,我继续合作;只有当对方连续背叛我两次,我再报复。研究表明,在有可能出错的博弈中,这个办法的效果比以牙还牙更好。 真实生活中别人可能犯无心的错,你可能误判。中国人有句话叫“退一步海阔天空”,强人通常不喜欢这句话,但是其实这句话很有道理——宽容能避免脆弱。不过请注意,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一步”。退一步是宽容,退两步就是纵容了。 有句话说“要跟你的朋友保持较近的距离——而对敌人,要更近!(Keep your friends close and your enemies closer)”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两国一看这样真不行,千万别因为误会大打出手,所以双方建立了一个“热线”,任何事情先打电话问问,消除误会。装好人的好处 如果双方都明确知道对方是理性的人,那有限次重复博弈就不会有合作。可是社会上有些人就愿意当好人,他就愿意合作。那么当你面对一个好人的时候,你是合作还是背叛呢?你的理性选择是合作。 “KMRW定理”说,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参与者不知道对方是好人还是理性人,那么只要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合作能带来足够的好处,双方都会愿意维护自己是好人的这样一个声誉,前期尽可能地保持合作,到最后才选择背叛。 你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区分一个好人和一个理性人。张维迎在《博弈与社会》这本书里讲到,KMRW定理可以解释“大智若愚”。“智”,就是人要自私,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愚”,就是宁可吃亏也不背叛别人。每一轮都选择背叛,看似自私,其实那是“小智”。而如果宁可吃点亏也要选择合作,你就会建立一个良好的声誉,就会有更多的人跟你合作,从长期来这才是“大智”。 理性人有充分的理由不暴露自己是个理性人,你应该假装自己是个好人。那装好人要装到哪一步为止呢?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实验中,双方通常是到了倒数第二次博弈才暴露自己的理性人面目,选择背叛。博弈论专家绝对不会建议你去做真正的好人。好人经常对世界有一厢情愿的期待。有的好人认为他能感化别人,他觉得如果我这次跟人合作,哪怕吃了亏,下一次别人也会因为不好意思、或者为了回报我而跟我合作。博弈论专家会说这种想法非常危险。事实上,如果你身处一个比较险恶的社会环境,那你不但不应该做好人,而且应该装坏人。 不过话说回来,做真正的好人的确有个重大好处,那就是你会自我感觉很好。为了维持这个良好感觉,你宁可牺牲金钱的利益。好人跟好人之间形成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这其实是一个幻觉,但是没办法,想象的共同体是最强大的社会力量。这种感觉有时候会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认为物质利益都是不值得的。这其实也是理性的!只要你知道自己心中什么最重要就行。博弈论不在乎具体的价值观,但是博弈论要求你对你想要的东西有个清晰的、稳定的排序。你得知道为了什么东西可以牺牲什么东西。布衣竞争,权贵合谋 这个博弈格局是如果利益很大,而参与者很少,这些参与者就会联合起来。只要上了这张桌子,稳稳当当就能瓜分天下,何必斗个你死我活呢? 网上流传一句话叫“上流社会人捧人,中流社会人比人,下流社会人踩人”。这句话说得很难听,但是有几分道理。合作的利益大就不会竞争,背叛的成本低才会背叛。 怎么打破这个局面?一个办法就是扩大市场准入,让更多的参与者进来,让商家的协调没那么容易。另外一个办法就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反垄断,相当于全体消费者联合起来去对付那些巨头。有一种困境叫自由,有一种解放叫禁止 博弈论是人类理性行为的第一性原理。 破解囚徒困境的方法,自由论者可能更喜欢用像重复博弈或者协调这样自发的方式达成合作,但是老百姓有个更直观的解决方案:让政府管。最高级的看法是,你应该把政府也当作一个player。而且政府也应该把自己视为一个player。既然是参加博弈的player,政府也需要博弈论。先下手为强 动态博弈的本质不是轮流出招,而是你可以改变游戏的规则。 有个经典的博弈局面,英文叫“chicken”,是“小鸡”的意思,意思是比比谁胆小。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开一辆车相向而行,眼看就要撞在一起了。游戏规则是谁先打方向盘靠边谁就胆小,谁就是小鸡。当然两边首先都肯定不想死,转方向盘是必然的,问题就在于谁先转。博弈论专家不是靠胆大工作的,我们的建议是你可以当着对手的面,把自己这辆车的方向盘给卸了。你这个动作明确告诉对方自己肯定不会转方向盘,因为你的车已经没有方向盘了,你只能走直线。那么现在两辆车会不会相撞就完全取决于对方。只要对方不想死——你知道他肯定不想死——他就只能转方向盘,这样你就赢了。 你改变了游戏规则。本来游戏规则是两个人都可以选择是做小鸡还是死,而你把规则改成了只有对手能选择做小鸡还是死。你放弃了自己的选项,但把做小鸡的唯一可能性交给了对方。 “it's better to ask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与其事先请求允许,不如事后请求原谅。如果你算准了你做了这件事对方也没办法,那你就应该直接做。 既然大家都不想死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服软呢?答案是先升级再服软就不算是小鸡了。我们都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勇敢,双方都推动了危机升级,这时候只要有个台阶,我们谈判解决,各退一步,不算丢脸。双方都坚持了原则,保全了颜面,双方都可以宣称下次对方再也不敢了。事实上也真不敢了。悬崖策略是非常危险的,它很容易因为出错而变成真的灾难。 其实你让对方先出手,你就已经错了。最好的办法给对方一个威慑,让他根本不敢出手。“威慑有三个要素:实力、决心和让对手知道。”第一,我有实力摧毁你;第二,我有决心摧毁你;第三,你得知道我有实力和决心摧毁你。从博弈论的角度,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双方都不想被摧毁——双方都得是充分理性的才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动态博弈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叫威胁,一个叫承诺。所谓威胁,就是我要求你不要去做某件事——我说如果你做了,我就会对你进行惩罚。所谓承诺,就是我要求你去做某件事——如果你做了,我就会给你一个奖励。威胁和承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我事先说好,会根据你下一步的行动采取一个相应的行动。 托马斯·谢林提出一个关键的概念,叫做“可信性”。不可信的威胁和承诺说了也是白说,只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不靠谱。但是可信的威胁和承诺则是非常有用的。可信不可信,取决于事后的利益格局。只有你事后别无选择,履行自己的威胁或者承诺符合你在那个时候的利益,事前最优和事后最优一致,那才是可信的。不可信,是因为“事前最优”和“事后最优”的不一致。 可信=别无选择 为了发出可信的威胁或者承诺,你必须主动束缚自己的手脚。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有三种办法。第一个办法是给别人惩罚你的权力;第二个办法是主动取消自己的选项;第三个办法是建立声望。声望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允许你无需花费任何成本就能提出可信的威胁和承诺。损害声望,就是对你失信最大的惩罚。后发优势的逻辑 先发者暴露信息,后发者利用信息。如果你已经领先,就不要主动冒险了。应该让落后者先发起不确定性。落后者不改变打法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他想赢就必须冒险——而领先者只需跟随就行。 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大公司通常不愿意首先做一些特别激进的创新。我们现在做得很好还折腾什么?激进的创新往往是小公司发起的。而面对激进的小公司,大公司如果觉得它的新打法可能会威胁到自己,其实也很容易应对。一个办法是干脆收购这个小公司,当然还有一个办法是直接模仿小公司。 后发优势=先发者的信息+后发者的出手权。 信息是模仿机会,出手权是创新机会。 先发优势在于占领,后发优势在于信息和这时候才有的出手权。如果先发者能占住,后发者只能被迫创新,那么这时候先发者的正确做法是模仿后发者——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先发者常常做不到。学习前人经验可以让你少走弯路。但是如果你想赢,想超过前人,那你就必须得有一个前人没有的超车动作才行。真正的“诡道”是随机性 冯·诺依曼说,想要真的迷惑对手,你必须把谎话和实话混合起来。 因为没有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所以博弈论不能告诉你应该怎么踢才能赢这一把。但是,如果你要参加很多次罚点球,博弈论就可以给你一个指导,帮助你用一个“系统”取胜。博弈论要求你使用“混合策略(mixed strategies)”。你的混合概率选择,应该把对手能得到的最大报偿给最小化。“最小最大值定理(Minimax theorem)”这是博弈论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数学,但是这个精神是容易理解的——第一,你要按照一定的概率,混合自己的打法;第二,你混合打法的这个规律,必须是让对手无法利用的。英雄做事,必须完全没有可以被敌人利用的规律。 随机性,才是真正的“诡道”。混合策略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使用混合策略,你就算把决策方式告诉对手他也没办法。阳谋不怕被识破……归根结底,大家都是纳什均衡的奴隶。博弈设计者 一般人遵守规则,少数人违反规则,有的人制定规则。设计一个博弈,比参加一个博弈要难得多,这是管理者的学问。 1961年, 经济学家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ery)提出一种竞拍方法,可以让竞拍者放心大胆地出价,现在被称为“维克里拍卖(Vickrey auction)”,也叫“次价密封投标拍卖(Second-price sealed-bid auction)”。这个拍卖方法是暗标,每个竞拍者只出价一次,放在信封里不让别人看到。出价最高的人中标——但是,他最后付钱不是出自己竞标的价格,而是出第二名竞标报价。这听起来有点反直觉,但正因为这样,竞标者才可以放心大胆地报出自己所能出的最高价,而不用担心因为不懂行情而吃亏!维克里靠对拍卖的研究获得了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冥冥之中有定数 博弈论的出发点是自由。你首先得是一个自由的player,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博弈策略,才谈得上使用博弈论。但博弈论的结局通常是不自由。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的策略总是纳什均衡中的一个——如果纳什均衡只有一个,你就只有这一个选择。 就好像生物演化是基因的竞争,文化演化是“模因(Meme)”的竞争一样,博弈的演化,是策略的竞争。如果使用一个策略能带来好的报偿,人们就会模仿这个策略,这个策略就会流行开来。永无止境的博弈 “游戏”和“博弈”,在英文里是同一个词,都叫game。新手容易动感情,老手都是理性的。而且光有理性还远远不够,你必须选择正确的策略才行。如果游戏里的对手比较弱,你还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玩法,享受任性;游戏难度增加,你就没有太多选择;要打最高难度,很多时候只有一种正确的打法。而如果对手跟你一样也是个人类玩家,那你就算把什么都做对了也不一定能赢。 所有人都意识不到博弈的时候,可能你诗情画意都能赢;少数人意识到博弈的时候,谁意识到博弈谁赢;大家都意识到博弈了,那就只能比执行力——或者看谁能意识到新的博弈。 也许你有足够的前瞻思维能预期未来的博弈局面,也许你能举一反三熟练应对各种博弈局面,或者,现在你至少是个敢于博弈的player。总结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里最重要的思想,也是祛除妄念的清醒剂。纳什均衡的意思是说如果博弈各方都是足够聪明的人,大家最终的策略选择一定是这么一个局面:在这个局面里大家都认命了,谁也无法单方面改变策略去谋求一个对自己更好的结局。 纳什均衡是谋略计算的终点。 如果各方有强烈的合作意愿,而博弈有不止一个纳什均衡,那我们就需要一个“聚焦点”。 如果合作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但背叛对背叛者有直接的好处,那就是“囚徒困境”。 为了解脱囚徒困境,如果博弈是可重复的,我们应该寻求对背叛者进行惩罚。“以牙还牙”是最经典的做法,但适当的宽容更能促成合作。 在残酷世界里选择做好人表面上看是非理性的——但只要博弈有比较多、哪怕只是“有限次的重复”,做好人其实是有利的。 如果参加博弈的人数比较少,合作的利益比较大,各方就会形成串通和“合谋”,尽管这么做不一定对社会有好处。 有时候主动放弃一部分自由、让第三方“监管”,反而能促进自由,而监管者也应该把自己当作博弈的一方。 如果能迅速占领某种资源或者造成既成事实,那就“先下手为强”;如果先出手的一方守不住,那“后发”者反而会因为得到了关键信息和出手权而获得优势。 想要让别人按照你的意志行事,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一个“可信的威胁或者承诺”。 有些博弈只有“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最高级的玩法不是欺对手,而是随机选择策略。 如果双方信息不对称,传达信息最好的办法是“发信号”,这意味着你要用行动去证明自己。 纳什均衡是博弈的结局,可是真实世界从来都没有结局——这是因为博弈局面总在变化,我们甚至可以主动改变博弈。 博弈论的最高级应用是“设计博弈”,比如说制定一场拍卖的规则,但这非常不容易。 而博弈论的最高视角,则是观察不同博弈策略在人群中的演化。我们看到的是,博弈永无休止。补充阅读:Player作风 博弈的首要精神是做个“player”。 player的自我修养:一个合格的player,应该拥有四个作风——有限、务实、慎重、客观。 有限:Player 身份只是我们众多身份中的一个,博弈不是人生的全部。能接受失败的人,才有资格争取胜利。赢了就忘乎所以,输了就哭天抢地,那是最土的行为。 务实:博弈论不是研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而是怎么实现最可能。“降维打击”是个幻想,任何成熟的领域都根本没有给你降维打击的机会。如果你以为你知道华尔街不知道的,那最大的可能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慎重:任何争论中,感情的强烈程度和所涉及到利益的价值成反比。作为player,你不能轻易挑起争端,不能轻易表态,不能轻易透露相关信息。你要是有影响,就得注意影响。 客观:参加博弈,其实就是老老实实地考虑这些因素 ——1. 这个博弈是什么,我想要什么;2. 我现在有什么,我可以放弃什么;3. 对手的情况。你输入相关的条件,寻求一个限制条件下的最优解。管用的公关必须站在对方视角说话,先同步,才能领导。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Player,那是有气质的。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要求

在C刊编辑眼中,被退稿的文章有哪些突出特点?究竟该如何提高期刊投稿的命中率呢?本文作者给出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

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

来源《如何提高学术论文的投稿命中率

—以CSSCI来源期刊《华东经济管理》为例》

作者程靖

众所周知,学者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学术论文体现的,随着国内高校在读博士的增多,高校竞争加剧推高了期刊的整体水平,导致CSSCI期刊发文章很难,对论文质量要求很高。而学术论文最高投稿价值是以最快速度发表在最高级别期刊上,并最大限度让读者检索,在最大时空内与同行交流。要想达到以上目标,首先需要研究期刊,根据文章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文章从被退稿文章特点入手,探讨了提高学术论文投稿命中率的策略。

被退稿论文的特点

(一)从写作方式看

1.按照教材模式撰写论文

这类文章构建的框架缺少新意,内容通常阐述某一问题的概念、定义、必要性、意义、理论基础、前提条件等,内容大多是已研究过的成果的总结,缺乏核心观点、理论根据和论证过程;缺少强有力的结论。

2.建议型、对策型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特别是目前经济管理类的学术论文,实证居多,其写作重点应当是论文撰写的程序过程上,但如果论文撰写重点在于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与对策,而缺少结论的说理与论证过程,则凭空得出的结论缺乏理论基础。这种学术论文只能算是建议稿,研究过程的缺失会导致学术研究的空洞与泛化,不利于作者学术思维的锻炼与培养。

(二)从选题内容上看

1.选题不新,内容雷同

选题不适合期刊风格,或选题陈旧,或涉及面太宽,导致内容空泛,无法掌控,过于宏大的选题,在一篇小文章中,是不可能讲清楚的。作者往往只是杂糅、整合了当前各种说法,简单地整合在一起,更多是一种知识的综合,而非学术研究。这种写法缺乏学术历练;而选题太窄的文章不具有普遍性,或者该选题在别刊多次发表或本刊已有类似文章发表。

还有些文章内容上分散,重点不突出,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创新不足,晦涩难懂,缺少“具象”思维。即缺乏利用案例、比喻、图表等形式来阐释抽象的理论和判断,学术论文无须像文艺作品那样讲究华丽、生动,但是简明、确切、文字流畅、易于理解是必须要做到的。有的实证文章实证有余,经济分析不足。实证类文章的结构安排不合理,篇幅过长过短。数据不充足,比如样本数量过少、样本回收率过低未达到统计学标准,结论不客观,或者是众所周知、不需要经过论证就可以得出的常识性结论。综述类文章仅仅是简单罗列文献,未作归纳总结和分析讨论。

2.文章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参考文献是学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与深度,是审稿人评判稿件价值和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参考文献不一定能发表,但是没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一定会不发表。

提高投稿命中率的策略和方式方法

(一)搜索期刊的背景材料

1.研究期刊的办刊宗旨。

可以说,办刊宗旨决定了期刊学术风格继而决定了文章选题范围、风格和体例。所投稿的文章一定是与期刊的办刊宗旨有高度相关性!所以,在投稿之前,应根据自己文章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刊物。如果是与期刊宗旨不相符的文章,写得再好,命中率也不会高!

《华东经济管理》办刊宗旨——致力于经济管理研究,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说明期刊所刊载的文章一定是反映经济管理类的热点问题,如果是教育教学、法律心理类的文章一定初审通不过的。

2.知晓期刊的栏目编排,发文目录。

栏目反映的是期刊的学术风向标。往往这些特色栏目是一些独具优势的边缘学科栏目、问题研究栏目或带有填补空白性质的栏目,可以活跃学术气氛,同时推动学界对此问题研究的深化,扩大期刊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华东经济管理》的栏目有:华东经济、本期视点、经济观察(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产业经济等)、管理视野(物流与供应链、营销实践、财务管理、知识管理、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等)、理论实务(案例分析、实务方法、理论述评、比较借鉴),而“华东经济”是期刊的特色栏目,通常编辑部的特色栏目是每期都要有,会保证每期的发文量,往往采稿率比一般栏目要高。

3.了解期刊的审稿流程。

《华东经济管理》实行的是四审四校制度。初审,由责任编辑按栏目初审,初审通过的进入专家评审,专家审稿通过的稿件再由编辑部复审,复审意见送终审。国内许多CSSCI期刊的稿源很多,如何让编辑能关注到稿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的题目、摘要、格式的规范化程度,题目摘要能否清楚地表述要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创新等,能否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服编辑和读者阅读你的论文。

4.浏览征稿启事和近期动态,了解期刊的动态变化。

了解其学者群体、读者对象、学术地位、期刊等级、出版周期、论文容量、版面费、组稿倾向等。

(二)夯实学术基础,突出创新性与学术性

学术期刊的受众群体狭小,其作者和读者基本上都受过某个学科的训练并且仍然在从事这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其阅读兴趣集中于文章中提出的新的学术观点;使用的新的分析方法;提供的新的经验证据;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所以创新是学术文章的灵魂和根基。

而创新的产生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篇文章的生成需要参阅大量文献,一定的文献阅读量是创新的源泉。阅读文献的原则,是从最新的文献开始阅读,选择较权威性的文献阅读,从综述性的文献评述读起,牢记文献与研究的相关性,注意阅读与搜集过程的交替性,精读与“跳跃式”阅读相结合。

通过对前人研究结论的筛选、引证、总结,了解相关知识的现状、揭示问题的背景或为研究的假设提供基础,从他人的研究工作中学习和借鉴,弄清以前研究的优点和不足,避免无根据的研究以及避免对以前已经做过研究的过度重复,帮助作者确定新的前沿课题,处理特殊和具体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经过一定论证后根据自己的思考产生相对于前人的不同创见,从而表现出自己的特色,论证出自己选题的特殊性。

典型的学术论文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其固定的写作结构,并被学者默认,这一结构就是提出问题,文献回顾,模型,检验,结论等部分。

这种写作模式更方便学者之间的交流:读者可以参阅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了解某一选题的进展;也可以看模型部分的理论推导过程;还可以通过看摘要和结论了解某一问题的建议与启示。这种写作模式需作者对全文各部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保持每部分内容的平衡。通过每部分提炼一个最具有概括性的标题,并加以重点论证,明确表达论文的思想,得出结论的过程是非常严密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避免没有引证而发表的空头意见。一篇优秀学术论文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观点和深刻的主题,还要有丰富的材料和完美的结构,既要有论证性,更要有高浓度的综合性。即使是对西方理论的综述,也应带着问题的视角。有些文章几乎通篇都是““某某说”,“某某认为”,而作者自己的观点却不明晰,仅仅是观点的罗列。

(三)尊重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和一般文学作品不同,撰写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1.选题恰当合适。首先要选择感兴趣的选题,兴趣是推动学术研究的原动力。经济学论题分为基本问题(疑难问题)与具体问题(可研究问题)。基本问题具有:宽泛性、背景性、宏观性特点。如:通胀问题、反倾销、农产品贸易、人民币汇率问题等,具体问题具有详细性、针对性、微观性特点。选题必须综合考虑难度和可行性、学术资源的可获得性、研究的价值与创新性。选题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尽量使问题细化,过大的题目是不可能用几千字就能论述清楚的,可以适当地对研究对象加以限定。由小到大,小题大做,要反映当下热点问题,深入研究,分析透彻。

2.标题:是文章的标签,是对论文内容的精准概括,从题目可以看出论文的论题。标题要贴切,新颖,简洁。标题要切实反应文章主题,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标题可以用常规陈述,提问质疑,二级标题的形式,表明自己的观点。一般不超过20字。便于文献检索和追踪,文献检索系统通常是以标题中的主题词作为检索对象,准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产生漏检;慎重使用缩略语;关键词列入题名。

3.作者。作者群的高度决定了期刊的高度。相关研究显示,高被引作者群中,“教授加博士”组合发文所占比例比较大,2-3个作者比单一作者的比例大。作者的合作度则反映论文作者智力发挥程度,研究团队共同合作,便于快出成果的目的,特别是对基金论文而言,合著率能反映期刊的学科发展水平。

4.摘要。摘要是具有相当独立性的短文,是论文的简历。可以完整地表达出全篇的观点,一般以100-300字左右为宜,它是以最精炼的专业语言概括出论文所要论证的内容、创新点,而非文章各部分小标题的简单叠加;撰写摘要时一般应处于比较中立的立场以第三人称名义来撰写完论文,避免以“本文”、“本人”等第一人称手法撰写;避免出现先提出什么问题,然后以“总之”、“因此”、“因而”、“综上”等得出结论的这种“三段论”式的总结性结论。

5.关键词。关键词是表明论文内容和意图的关键词眼,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最核心与最简炼的专业词语来反映作者观点和意图,同时便于文章的检索。关键词一般3-5个,每个关键词的字数最好不超过5个字。

6.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这部分不能出现中国式英语,不是中文部分完全翻译,在适当的地方可需要一定程度的意译,要注意专业词语的准确性和专业英语的地道性。

7.正文。正文论述就是说理的过程,论点要鲜明突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学论文往往使用实证分析来检验理论,挑战理论,从而加深人们对某一经济现象的理解。一般实证论文的格式是引言,假说,数据,方法,实证结果,相关讨论,结论性评述。在行文过程中需要注意引用前人观点和自己创新结论的关系。

引言。论文引言一般是小综述,侧重介绍与研究相关的文献,是对以前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综合。通过文献综述说明现有研究状况,研究不足,并清晰简明地介绍所要研究的问题及选择这一选题的原因,若是现阶段的探索性问题,必须指出其未来的实用价值或理论价值;在引言中让读者知晓文章具备选题新、方法新、结果结论新等特点。撰写文献回顾时,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文献。

假说:是指作者准备检验或揭示的经济现象。假说的论证要清楚合理。

数据:数据是经济模型实践的基础,是历史描述分析的重点,是研究论文的标志。数据来源要真实可信,全面充分、精练直接。数据来源于公开的统计年鉴、出版的调查资料、公开的数据库、企业数据、作者调查等。目前经济学文章的数据搜集往往是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普查资料得来,或者是从上万张年报中手工收集商业数据库中无法获得的数据。

工具箱:计量估计方法等。目前计量经济学的发展速度很快,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而且时效性很快。现在的主流已转向 PSM、DID、SFA等研究方法。很多研究方法,或许刚听说就已经过时了。这些方法不仅要有很扎实的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而且要懂计算机编程的思想,必须走在计算机软件之前,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比如:分位数回归,现在 stata软件已经有相应的模块,并实现了傻瓜式操作,不需要自己去编程或者借用别人的程序(结构方程模型也可以在 中完成),这时这种方法大家都会,论文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

论证合乎逻辑,表述层次分明,文字简洁流畅、深入浅出。目前经济学实证论文往往是针对某一经济活动对象,收集真实的样本观测值,根据统计学知识,结合建立模型分析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独立建立一个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完成模型的检验、修正和估计,对结果进行必要的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或政策评价。通过模型来陈述分析前提假设,然后按照清晰的逻辑进行推导,最后得出若干可供检验的命题;检验部分,用数据或案例对自己所提出的命题做出检验;结论部分将主要介绍现有研究的不足,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或是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若干政策建议。结论一定是基于前述论证过程得出的。

8.参考文献。合乎规范的参考文献是一篇优秀论文的必备素质,体现了作者的学术研究的能力和学术研究思维,也为自己的论证和观点提供支持证据,反映了作者有效收集、利用、整理、综合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体现科学的职业道德。

第一,擅于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不同学术期刊的知名度是有高下之分的。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应该是来自最具说服力的研究结果。知名度高的刊物所报道的结果应该更具权威性。作者应特别关注本专业较权威的刊物的动向。比如南京大学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等,或跟踪最好的3-5本杂志以及本领域较活跃的3-5位学者。

第二,避免使用摘要检索类文献,即二次文献。二次文献是文献阅读时的一种快捷路径,作者需要通过二次文献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但若单用二次文献,文章的可信度会大打折扣。

第三,近年参考文献和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均衡。科学在不断发展,学术论文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增长,近年新文献能涵盖旧文献,所以参考文献中要进行文献更新。

第四,正文中的引用要和文后参考文献对应。文献来源往往有论文(公开发表论文论文/会议论文/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在线论文/其他)、书籍(专著/编著)、报告(公开发表/内部)、数据(年鉴/数据库/在线/私人)。

9.重视有科研课题资助的论文。因为科研课题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其选题?立项具有学术权威性。其次,有经费支持的科研课题可以保证学术研究得以深入进行。再次,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往往是集中了集体的智慧的学者团队。最后,科研课题的结题需要专家组审核通过其研究成果。所以科研课题的成果表现形式之一———科研论文就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金。

结论

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高规范的学术论文可以体现学者的功力,便于学术研究生命力的产生和发展,帮助作者逐步树立良好学术品格。当然,好文章是好思想的证明,研究本身是基础,形式规范是保证,学术论文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跑,需要长期的科学训练才能达到。

程靖,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华东经济管理》杂志社副编审、编辑部主任。

来源:《如何提高学术论文的投稿命中率—以CSSCI来源期刊《华东经济管理》为例》

作者:程靖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编辑。

是2015年10月下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的。

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南开管理评论南开大学商学院科研管理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等科学学研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管理科学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外国经济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研究与发展管理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管理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工程学报浙江大学中国管理科学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等管理学报华中科技大学管理评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预测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学管理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研究会软科学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系统工程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经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体制改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系统管理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宏观经济管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管理现代化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华东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 ,管理学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科技管理研究,管理现代化 ,科技进步与对策 ,经济体制改革等你可以去论文期刊类网站咨询一下。根据需要再投稿了。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反馈快么

经济管理期刊初审不快的。

审稿周期为确认收到稿件起的三个月之内。如通过双向匿名评审等程序会有编辑部工作人员与作者取得联系,若未通过将不另行通知。若查稿,时间为邮寄稿件的一个半月后。

经济管理投稿注意:

去年至今已经有不少学校制定了“黑名单”,比如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刊发了研究生教育院、学生工作部(处)、科研处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

通知称,“为规范科研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和学术氛围,优化学术环境,经研究,决定建立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负面清单制度,即负面清单所列举的期刊杂志在研究生评奖、评优和项目评审过程中不予认定成果和计分”。

稿件的内容、格式规范 请用word2003格式上传文档文稿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1.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须用第三人称概括正文的主要内容,要能独立成文,使读者通过摘要即可了解论文的观点和主要内容。关键词要准确反映论文主题概念,一般用3-8个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中英文关键词要一一对应。2.正文及图表。正文用简体字,编排要规范。图、表与正文中的说明要有明显的对应和一致。文中图须做成黑白平面图,务必清晰。若稿件中含有数学公式、表格、曲线图及其它图表,请用计算机制作相关内容,并务必保证其中的符号、数字、文字、图线清晰、规范,以便本刊排录时直接按原样扫描。涉及图表较多文章建议正文部分双栏排列,图表根据情况可跨栏排列,文章中如有计量单位,须采用国际标准。3.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引文后按引文出现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章中被反复引用时,只用同一序号标识;参考文献须是实引,即在正文中引用处用右上标形式标出。4.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5.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6.论文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区、县)××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邮编、电子邮箱(Email)及QQ号。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7.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稿件刊登后,按每位作者赠当期杂志二册。8.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一旦录稿通知发出后其作者排名顺序原则上不随意改动。9.来稿通过网站方式(特殊情况下亦可选用电子邮箱方式)向本刊投稿,稿件须采用WORD格式。三、稿件采用情况查询作者通过网站投稿后将会自动生成一个编号,登录时可以看到稿件状态,“新到稿件”说明正在等待初审。“评审”为进入2审环节;“终审”为正在进行3审。不论文章通过与否,都会有电子邮件通知。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115号,邮 编:230059特别说明所有稿件都请通过网站在线投稿。投稿后需留下作者随时可以联系到的通讯号码。对通过的稿件将通过学术不端系统进行检测,重复度达到30%的将不予发表(稿件多,仅一次检测)。投稿前务必核实清楚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基金项目号,投稿录用后为避免错漏将不再更改。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以实引形式出现在文中,即在文中引用处做相应的标注。凡需要2011年度《华东经济管理》刊物的读者、作者可以直接向编辑部订阅;亦可通过刊物网站在线阅读刊物的电子版内容;或向编辑部免费索取纸质刊物1 份。

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聚焦职教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1、遴选期刊

首先要在学校认定的期刊范围中寻找合适的期刊,一种是能收与你自己“资历”相当的期刊,另一种是和论文主题相近的期刊。

可以登录核心期刊索引数据库搜寻,或者到图书馆直接翻阅该刊物的印刷文本。

2、自我审稿

准备投稿前,作者要认真自审论文稿件,查看是否有雷同、选题是否有学术前沿性、分析论文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规范、论文形式是否符合期刊体例等,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或重写。

3、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

投稿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寄发刊物编辑部,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请导师或他人推荐等。

4、让编辑了解自己

投稿后要多和编辑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掌握进度,让编辑及时了解自己的要求、意图,会大大有利于稿件的处理与发表。

5、妥善处理一稿多投

不鼓励一稿多投,很多期刊都对此有要求,一经发现,将影响以后该刊对作者文稿的采用。

6、以平常心对待退稿

投稿不可能百发百中,要冷静查找原因。如果是因为“不适宜本刊选用范围”,则应考虑改投他刊;如果需要修改,则可以根据编辑部的意见将论文修改。

  • 索引序列
  •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论文模板
  •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指南
  •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万维
  •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要求
  • 华东经济管理投稿反馈快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