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医学院简介 青海大学医学院(原青海医学院)始建于 1958年9月 ,1995 年青海藏医学院并入学院, 2004年11月与青海大学整合组建新的青海大学,青海医学院更名为青海大学医学院。 建院四十多年来 , 学院立足青海,突出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现已建设成为一所集研究生、本科、专科、留学生教育 , 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医科院校。 目前,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藏医学系、公共卫生系、药学系等五系 20 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和基础医学部、公共学科部、高原医学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图书馆、成人教育学院和附属医院。高原医学、藏医学、地方病学等特色专业在全国医药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 已成为西北地区一所具有高原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的医科院校。学院占地 140 亩,图书馆藏书 19 万册。《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院现有 2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高原医学、藏医药学), 9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内科学、外科学、皮肤性病学、藏医学、免疫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病理生理 ) 和 22 个三级学科硕士点。有 3 个省级重点学科,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在校学生规模 5800 多人,在校生中有汉、藏、回、撒拉、蒙古、土、哈萨克等多个民族,生源来自全国 20 多个省(区)、市。 学院现有教职工 1900 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700 人,专兼职教师 290多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 360 多人。学院及附院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专家 25 人。 附属医院设有床位 1080 张,是青海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青海省创伤急救中心、青海省皮肤病研究所、青海省肿瘤研究中心、青海省烧伤研究中心、青海省医学影像中心设在该院。 地址:中国 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 16 号 电话: 邮编: 810001 传真: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青海复份库”、“国家油菜改良青海分中心”、“青藏高原农业分析中心”、“青藏高原农作物新品种品质测试中心”和欧盟援建的“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心”等5个国家级实验研究中心;有“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原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高原动物疾病、化工原理、先进材料与应用技术、春油菜育种、水利水电、高原建筑材料、基础医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学实验中心、草地生态环境、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基础化学、药学等2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 。 2002-2007年,青海大学累计投入科研总经费万元,共取得各类科研项目433项。各类科研项目由2002年的46项增加到2006年的11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由2002年的33项增加到2006年的6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8项。到2007年,田正科研究员先后育成春油菜品种18个,尤其“青油14号”的全面推广,实现了甘蓝型油菜生产的全面优质化。杜德志作为春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培育出了“青杂1号”至“青杂4号”油菜品种 。四项科研成果获2012年度青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农科院、医学院以第一主要完成单位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青杂5号的选育与推广”、“藏羚羊高原适应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成果获二等奖;农科院、农牧学院独立完成的“油菜田草害治理综合配套新技术示范” 、“青海花卉种球种苗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获三等奖;另外,农科院为第四主要完成单位完成的“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开发技术集成及产业化”成果获一等奖 。 馆藏资源 截至2007年7月,青海大学图书馆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为万册,其中校本部图书馆46万册、农牧学院图书馆万册、财经学院图书馆万册、医学院图书馆万册、农科院信息所万余册、牧科院信息所万册、青医附院图书馆万册。大部分文献为90年代前出版的,馆藏文献较陈旧。馆藏文献以农牧、医学方面的馆藏最为特色。成立了CNKI知识网络服务一级站,是青海唯一普通版、专家版和各专辑代理发行单位 。 学报期刊 学校公开出版《青海大学学报》、《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青海畜牧兽医杂志》、《青海农林科技》等学术期刊。其中《青海大学学报》是青海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创刊于1983年1月,原名《青海工农学院学报》,1988年随学校名称变更为《青海大学学报》 。
录取的最高分为550分,最低分为444分,平均分为476.95分。
青海省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录取工作于7月31日顺利结束。原招生理科计划人数20人,共计完成理科招收人数20人。
录取的最高分为530分,最低分为369分,平均分为424.95分
扩展资料:
青海大学医学院成立40多年来,是一所集通识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于一体、多层次、多形式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医学院。
学院部门,2012年,临床医学,中医,西藏医学、公共卫生、制药、部门等。5系列20本科和专业方向和基本医学研究部门,公共部门纪律,高原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图书馆、成人教育学院和附属医院。
高原医学、藏医、地方医学等专业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享有盛誉,已成为具有高原地域优势和民族特色的西北医科大学。学院占地140亩,拥有藏书19万册的图书馆。《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在国内外出版。
学院有1900多名教职工;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00余人,兼职教师290余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360余人。学院及其附属机构现有国家级、省级专家25名。
附属医院拥有床位1080张,是青海省三级甲等医院。青海省创伤急救中心、青海省皮肤病研究所、青海省癌症研究中心、青海省烧伤研究中心和青海省医学成像中心均设在医院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海大学医学院
我也是山东的,我也是调剂到青海大学的。你应该是过来读研吧。其实医学院还可以的,基础医学上格日力院长科研能力还是很强的,其他专业也可以吧。我不学医,不了解。反正每年都招100多个研究生呢。这要看你自己的志向了,这边还不错。
青海大学,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青海大学更多信息和资讯。
青海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省内唯一一所以工、农、医、商四大学科为主干,其它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综合大学。自1997年以来,学校经过了四次比较大的结构布局调整,1997年10月,青海大学与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青海大学;2000年3月,将青海省农林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将青海财经职业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11月,与青海医学院整合组建为新的青海大学。学校现有8个校区,占地面积2509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下设教学、科研、医疗单位,有医学院、附属医院、农牧学院、化工学院、财经学院、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成教学院等八院26个系(部)、19个研究所(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88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0616人,成人教育学生8092人,硕士研究生144人。全校教职工3710人,其中:正高职称146人,副高职称495人,中级职称1344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35人,省级医学专家4人。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亿元,其中教学、科研、医疗仪器设备值亿元;图书馆藏书101万余册;公开出版《青海大学学报》、《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青海畜牧兽医杂志》、《青海农林科技》等学术期刊。学校现有50个本科专业,13个硕士点。学科主要涵盖工、农、医、商四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设置与青海四大支柱产业(电力、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和四大优势产业(冶金、医药、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密切相关。有农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利水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医学、藏医学、高原医学、预防医学等1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肿瘤外科、血液科、心血管内科、皮肤科、肿瘤内科5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有高原动物疾病、化工原理、先进材料与应用技术、春油菜育种、水利水电、高原建筑材料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肿瘤妇科、脾胃专科两个省级特色专科。有高原生物技术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立足本省资源优势和工农业生产的实际,在柴达木盐湖化工、石油化工资源开发利用、黄河水电资源开发、高原农作物栽培、藏医药、高原医学与地方病防治、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8000多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大学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资源开发中将进一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内重点建设的大学,2000年又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高校之一,2001年国家教育部指定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04年成为省部共建大学。目前,青海大学已成为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学生人数最多、学科门类较广、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近几年来,学校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重点支持、省内重点建设、清华大学对口支援等有利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日益拓宽,科学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校容校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社会上的声誉和知名度日益提高,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2002年顺利完成了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且取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使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日益攀升,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在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教育资源整合、实现省部共建的基础上,以工、农(牧)、医、商四大学科为主干,建成实力较强的、在西部有特色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大学。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进入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跻身国家“211工程”百所高校行列。
简介:青海大学坐落于青海省省会——“夏都”西宁市北郊,是一所国家重点支持、清华大学对口支援、教育部和青海省共同建设的地方多科性大学。 学校校园占地285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6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行政用房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为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7357万元,学校图书馆面积万平方米,藏书115万余册。公开出版《青海大学学报》、《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青海畜牧兽医杂志》、《青海农林科技》等学术期刊。学校下设医学院、农牧学院、财经学院、化工学院、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附属医院等7院29系 (部);有畜牧研究所、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等12个专业研究所;有“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青海复份库”、“国家油菜改良青海分中心”、“青藏高原农业分析中心”、“青藏高原农作物新品种品质测试中心”和欧盟援建的“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心”等5个国家级实验研究中心;有“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原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高原动物疾病、化工原理、先进材料与应用技术、春油菜育种、水利水电、高原建筑材料、基础医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学实验中心、草地生态环境、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基础化学、药学等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基础工业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教学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23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学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有农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藏医藏药、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园艺、区域经济学等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教职工3728人,其中,教学及教辅人员1197人,专职科研、医护人员1454人;正高职称235人 副高职称776人,中级职称1200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32人、硕士289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7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1人,全国及省级优秀教师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3人,省级名医12人,省级首席医学专家5人,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37人,省级优秀专家7人,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的高层次人才9人。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区招生,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102名,其中,本科生8231名,硕士研究生320人。 五年来,学校共取得各类科研项目433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30项,省部级项目291项,科研总经费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青海省首届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8项,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 学校在接受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对口支援的同时,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高知大学、新西兰澳克兰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协作关系。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青海省文明单位”、“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注册资本:万人民币
《青海医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出版 , 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季刊 ( 国内统一刊号 CN63--1043/R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6--8252 ) ,刊物以反映本校及高原医学科研成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栏目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祖国医学、综述、经验体会、个案报道等栏目。 《青海医学院学报》现拥有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 8 名国际一流高原医学专家参与期刊编辑工作,成为《青海医学院学报》客座编委。 2004 年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指定本刊为会议专刊。 2000 年 6 月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确认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收录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还分别收录于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国内知名期刊网络的专业数据库中。 1989 年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质量评比中被授予优秀编辑奖、 1995 年在青海省首届科技期刊评比中被授予优秀科技期刊、学报执行副主编被卫生部授予“全国高等医药学院学报编辑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1 年,经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学报为“核心期刊”。本刊向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药卫生系统科研、医疗单位和海外作者征集优秀论文。尤其欢迎国家攻关项目、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基金资助课题的有关稿件 ( 本类稿件可免费或优惠刊载 ) 。
文稿形式1)基本要求:文稿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且论点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论著、实验研究、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500字,短文、病例报告不超过1500字,其它不超过2000字。2)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应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题,尽量不用缩略语。3)摘要:采用4项结构式摘要,具体层次为: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4)关键词:关键词采用《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的词。5)中图分类号:中图法分类号请根据论文内容的学科分类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得。6)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一致。7)基金项目:若论文为基金项目,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须中英文对照。8)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职称、学位、联系方式(固定电话、移动电话、E-mail)。9)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10)致谢: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接受委托进行某项工作的辅助人员,以及给予指导、提供资助者,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致谢内容加括号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11)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5年内为宜)主要文献为限。12)图:要精选并应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13)表:表应有“自明性”,有简明、准确的中文表题,遵照统计学要求绘制,并写出表序,随文排版。14)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15)缩写词:除已被公认常用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外,其余第1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后括号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16)统计学符号: 按国家标准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注意事项:1、投稿时请在稿件上详细地注明您的个人信息(包括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电话和邮箱),以便我们及时与您沟通稿件相关事宜。2、审稿时间:我们收到审稿费后安排专家初审稿件, 1至2周就可知稿件初审结果。3、论文刊发时间:一般论文从定稿之日起3-6个月(特殊情况除外)见刊,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4、稿件处理流程:①编辑初审查重。②有关专家2~3人审定;编辑汇总意见提交作者修改。③作者按专家意见认真修改后,论著类稿件交定稿会(常委集体审稿)审议。编辑汇总定稿会意见提交作者修改排版。其他类稿件提交总编审定。④作者修改后按我刊修改稿终稿格式排版,编辑加工后提交总编签发。⑤查重、核对参考文献、修改英文摘要等。⑥责任编辑对稿件精加工,作者校对清样。⑦发刊。以上任何一个流程发现问题,都有可能由编辑提交总编,建议退稿。5、知识产权:稿件一经总编初录,我刊将向作者传送《稿件初录通知书》,在此之前,请勿将该稿投往他处。本刊已入编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以上数据库等多种全文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投稿时提出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6、稿件初录用后我们会通过电子邮件、邮局邮寄录用通知给第一作者,请注意查收。7、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您只需在收到杂志后打电话登记,发票开好后我们以挂号信的方式给您邮寄。8 地址:中国 海南省 海口市 学院路 行政楼 318室 邮编:571101 海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中华中医药杂志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ISSN:1673-1727;CN:11-5334/R 上海医学主办:上海市医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上海市ISSN: 0253-9934;CN:31-1366/R 江苏医药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期:半月;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ISSN:0253-3685;CN:32-1221/R需要更多的期刊发表信息以及技巧工可以帮忙
中文期刊不是这样分类的,应该是sci检索源,中文核心期刊,该学报都不是这两类。
是青岛大学分数最高的专业,也是王牌专业,在山东排第二,在全国小有名气,这几年临床医学在全国的排名稳定在20名左右.青大环境不错,学医的人普遍比较刻苦,学习氛围还不错.但学医很苦,要想进大医院不念到博士是不行的,所以祝你好运啦~
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模式特点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T细胞ALL(T-ALL)占10%~15%,其早期诱导死亡率高,缓解后易复发,预后明显较前体B细胞ALL差[1]。定量监测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有助于精确评估ALL患儿的复发风险,指导治疗方案和化疗强度的调整,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2]。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合称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在干细胞向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Ig/TCR原先分隔的胚系基因片段V、(D)、J发生重排,所形成的连接区序列可作为肿瘤特异性的标志来追踪MRD[3]。Ig/TCR基因重排模式在T-ALL与B前体ALL中不同,T-ALL中MRD水平及其对预后的意义与B前体ALL相比也有一定的差异[4]。本研究采用欧洲BIOMED-2协作组提出的标准化Ig/TCR基因重排PCR扩增体系[5,6],对儿童T-ALL初诊时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进行检测,以获取患儿特异性Ig/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的基因序列信息,为检测MRD提...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权威出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胸腺淋巴瘤TCR基因重排分析中国比较医学杂志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胸腺淋巴瘤TCR基因重排分析@黄榕芳$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25@余英豪$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25@李博$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临床遗传与实验医学科!福州350025目的探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小鼠胸腺淋巴瘤的...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权威出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及其意义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T细胞抗原受体 (TCR)基因重排的研究 ,对深入探讨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性质有重要意义。但有报道 ,少数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病人也存在着TCR基因重排 ,此即AML中的序列失真现象[1]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这种有TCR基因重排的AML病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将有TCR基因重排的AML病例作为一类特殊的亚型进行研究 ,对了解这部分白血病的细胞起源、检测微小残留白血病 (MRD)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国内至今尚缺乏关于TCR基因重排在AML病人中表达的大宗病例研究。为此 ,我们对 85例成人及儿童AML病人的骨髓DNA进行了TCRγ基因重排检测 ,并探讨了TCRγ基因重排的AML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 .1标本采集与处理85例来自 1994年 10月~ 1999年 1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附属市立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及儿科确诊的病人 ,男 4 6例 ,女 39例 ;年...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地址:青岛市登州路38号邮政编码:266021
护理专业期刊目录(11种):代码 期刊名称G336 护理管理杂志G503 护理学杂志G654 护理研究G734 护士进修杂志G316 解放军护理杂志G987 南方护理学报G847 现代护理G438 现代临床护理G417 中国护理管理G30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G146 中华护理杂志与护理相关的期刊目录(86种):代码 期刊名称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G016 北京医学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G005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G02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G022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G023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G024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G028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G035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G05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G057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G068 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G026 广东医学G029 广州医学院学报G031 贵阳医学院学报G033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G064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G06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G07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G123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G525 华南预防医学G294 华西医学G07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G003 基础医学与临床G014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G453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G047 江西医学院学报G048 解放军医学杂志G961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G053 昆明医学院学报G628 老年医学与保健G061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G609 热带医学杂志G062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G069 上海医学G700 实用老年医学G324 实用医学杂志G045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G575 四川医学G07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G702 温州医学院学报G038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G707 武警医学G771 武警医学院学报G245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G588 西部医学G223 现代医学G765 小儿急救医学G578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G328 新乡医学院学报G565 徐州医学院学报G627 循证医学G545 医学临床研究G308 医学与哲学G091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G036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F048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G241 中国急救医学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G974 中国临床医学G776 中国全科医学G629 中国热带医学G52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G11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G23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G263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G396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G709 中国医学教育技G911 中国医学伦理学G622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G13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G945 中国职业医学G335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G55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G15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G446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G29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G176 中华医学杂志G177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G039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G181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G225 重庆医学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海南医学院学报》是由海南医学院主办。海南省教育厅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海南医学院及海南省内外的医(药)学科研、教育工作者和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原地,报道医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进展,临床工作中的新技术、新动态。 主管单位: 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海南医学院 编辑单位: 海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主 编: 刘军保 主 任: 屈顺海 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64页。劈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社区医学、综述、讲座、教学探讨、医(药)学信息、医(药)学管理等栏目。 《海南医学院学报》现已经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书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解放军图书馆数据库等收录,本刊连续两年被被评为“海南省第二、三届优秀期刊”。 《海南医学》1989年创刊,至今已19年。创刊以来,坚持明确的办刊宗旨,即传播医学信息,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医学上的新理论、新方法、介绍防治工作中的经验,以临床普及为主,提高为辅,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海外,为发展我国医学事业,保护人民健康服务。 主管单位: 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海南分会 编辑单位: 《海南医学》杂志社 社 长: 简梁盛 主 编: 唐彤 主要栏目: 论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临床检验 综述 传统医药 调查报告 病例报告补充:这个很难去区分。主管单位的级别也是一样的,主要是它们的侧重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