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刊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刊号

发布时间: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刊号

在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文化意象就是“兔子脚”(rabbit foot)。在中古时期,外国人非常相信也很惧怕巫术。在英国有个传说,若有人被邪灵所困扰,可在午夜月圆时分,把一兔的左后脚挂在脖子上,就能保护自己。而且,兔子的不同部位,还有不同的保护用途。所以外国人认为“兔脚”代表“幸运”,通常称之为“幸运兔脚”。另外,兔子在西方文化中有fertility(肥沃富饶)或者rebirth(重生)的象征义。因而在西方社会非常重要的Easter(复活节)中,“兔”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所谓Easter Bunny(复活节小兔)。所以女主送给男主小兔也是一种象征意义,希望把幸运带给他吧。

摘 要 自主创业是繁荣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创业角度来看,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具有学科比较优势,在大学培养教育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创业精神的培育,引导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人才培养和增加新的就业途径的新趋势。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创业精神 创业能力 自主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繁荣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创业可以扩大就业,加速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从创业的角度来看,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具有学科比较优势,但创业精神的缺乏使经管类专业学生很少敢于创业。因此,积极探索创业精神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培养一批具有创业精神的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是高等学校当前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1 创业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精神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创业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第一,如果个体表现出创新、承担风险和主动进取的行为,那么他就具有创业精神;第二,创业精神是为了开发机会而集中独特系列资源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认为创业精神是通过创新创造租,创新是指熊彼特的引入新的组合,租是指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收入;第三,创业精神也是创业家在个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如机会捕捉能力、高成就动机、内在控制源等。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对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创业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既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推动学科自身的发展,又要以同样的进取精神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寻求变革、适应变革,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提供精神动力与支持。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实质可以概括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善于学习、勤于实践;住机遇、拼搏进取;实事求是、敢于冒险;团结协作、同心同德;诚实守信、以义取利;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大学生创业精神通过“创业计划设计大赛”等模拟实践来培养。它要求参加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并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阐述创立公司的进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提示风险和预期回报,并提出行动建议。要完成一份好的创业计划书几乎需要运用一个大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的全部经济、管理知识。设计创业计划书的过程因而可以看做是学生熟悉和运用其管理知识、技能的过程。因此,参加“创业计划设计大赛”本身不仅是学生实际运用其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其提高综合能力、形成优秀管理素质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举办“创业计划设计大赛”是符合我们通过这类活动促进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的初衷。2 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创业精神的培育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世界范围内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开展创业教育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股潮流,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成为困扰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自主创业是方法之一。通过创业精神的培育,帮助大学毕业生认识到社会上有许多创业机会和有利条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不仅会减轻政府和社会压力,还可能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财富,节省更多资源。 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从知识理论来看,经管类专业的知识内隐的成份比较大,如何使内隐知识显性化,知识理论告诉我们,实践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提高经管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掌握大部分隐于实践中的知识,教学实践是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世界经济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如何通过拓宽实践的渠道,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创业精神的内涵中包含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的内容,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创业精神。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克鲁认为:“创业就是要标新立异,打破已有的秩序,按照新的要求重新组织。”因为“理论、价值以及所有人类的思维和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都会老化、僵死…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创业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创业精神是正常、稳定和持续的。正如管理已成为所有现代机构的特有机制,成为组织社会的主体职能一样,创新和创业精神也必须成为维持我们组织、经济和社会之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活动。创业精神的核心,归根到底是由创业活动的开拓性所决定的。由于创业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创业就意味着创新,创新就意味着突破,创业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培育创新型的人才的过程。3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首先,对于个体创业精神来说,许多人回避创业可能不是因为确实缺乏必要的技能,而是因为他们自己认为缺乏必要的技能;其次,可以从个性特质等几个因素来评价个体创业潜能,识别优势和劣势,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和运用资源来提升创业精神;最后,在创业培训方面,不但要培训个体创业技能和能力,也要强化创业者的认知和信念,还要培训创业者运用各种技能减少认知偏差,以增加成功创业的机会。对于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信念和认知。 通过校园文化,培养创业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它对学生具有陶冶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而沉闷的、死板的校园文化则会扭曲人。西方校园文化如个人自由发展、独立精神、竞争和机会均等、开拓精神、创造性和超前性等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开展。而我国校园文化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自我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才干,把对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等问题的思考融汇到社会价值、集体价值观等方面中去都做得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导向模糊、学生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差,未在校园中形成一股弘扬创业精神的风气和文化。 经济管理类学院要通过生动活泼、易为大学生接受的校园文化来开启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智慧、提升人格,对大学生的创业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文化的组织方式中,尽可能地将创业精神有机地融入并实施。如在学科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劳动活动、集会、党团活动中,要相机渗透培养创业意识的任务和要求。在各类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活动中,在各种自我服务性劳动、公益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中,要结合着进行创业精神的培养。 培育创业人格,增强创业精神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30年中追踪研究了800人的成长过程。结果发现,他们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的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个性方面的不同。高成就者具有谨慎、自信、不屈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心理特征。这说明个性特征对个体的创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独立性”、“坚持性”、“敢为性”、“克制性”等。所以,人格教育对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可以采取运用创业案例剖析创业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学专题、心理训练,让学生掌握形成心理素质与优良人格特征的途径。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看,创业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创业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路,需要扎扎实实地付出艰苦的努力,引导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通过模拟实践,培养创业精神 创业实践话动为创业能力的表现和发挥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相统一的社会平台,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去思考、去操作、去体验,于活动中体验真实感受,强化创业意识,确立创业信念。高校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个经营者面对市场竞争的精彩和残酷,承担风险和责任,全而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素质与能力。创业实践模式可分三种形式:一是利用实习期间进行创业实践训练,主要方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参观访问是有明确主题的创业意识类的专题活动,如参观某个白手起家现已成为明星企业的民营企业,访问某个创业成功人士,请他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等。二是尝试创业模式,即利用假期到公司去打工或参与别人的创业活动。也可尝试营销、竞技类的实践活动。还可以结合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举办各种培训班或开发、设计新产品等。此外,实践活动通过吸引校外相关专业学生和本校外专业学生的参与,为学生间交流、沟通提供平台,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三是模拟性实践,参加创业实践情景的模拟,进行有关创业话动的情景体验或拟出创业计划、创办虚拟公司等,如“ERP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跳蚤(二手)市场”、“模拟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创业设计大赛”等等活动。 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思考能力、领导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与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无法通过知识的灌输形成,只能在反复、不断地模拟演练中形成。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必须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尤其是要注重类似“创业计划大赛”这类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的各种知识的模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参考文献1 韩建立.创业精神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评价[J].心理科学进展,2005(1)2 彼得·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3 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4 李映霞.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1)

以前我是工商管理-经管-信管的,首先你是经管下面的什么专业,课题是什么?完全一样的比较难,不会你开题还没有,就是要一个直接当开题吧。具体的你可以找我,

我来回答,一、知识经济管理上的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是继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是以材料、能源等为主要内容的物的因素居主导地位,产品生产主要是集成资源。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知识(智力)成为最关键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因素,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尽其才(能)是物尽其用的基础。产品生产不再主要是集成资源,而主要是集成知识(智力)。产品的知识(智力)含量越高,价值越大。可见由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从生产要素看,主要是由资源依赖型经济转变为知识(智力)依赖型经济。由此而形成的知识经济管理上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特征从物本管理向人本、智本管理发展。 物本管理把人作为单纯的管理对象和生产操作的工具,最多把人看作是“经济动物”,而把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作为管理工作追求的首要目标。因而物本管理,是一种单纯以效率和物质利益为中心的管理。 从管理发展史看,20世纪初期,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就是典型的物本管理。因为泰罗基于“经济人”(Economicman)假设,把工人看作是机器设备的附属品,他倡导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就是使人依附于机器,把人性物化,把人也当作物来管理。因而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实质上是一种非人性化的物本管理。 物本管理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使它具有明显的确定性、可定量化、可优化等特点。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等的形成与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把人看作是只会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的单纯的“经济人”,未免太简单化了。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必须充分考虑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于是有“人本管理”思想的萌芽。到20世纪中叶以后人本管理的思想在理论上更趋成熟,在实践上也较广为流行。 人本管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主体性,并认为人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精神存在,即人不能没有物质生活,更不能没有精神生活,这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根本出发点。因而认为:不能把管理看作是单纯的物质技术过程,而应更重视它的社会文化层面。据此,人本管理认为,管理者首先不应把人看作是单纯的“经济人”,而应如实地把人看作是“社会人”(socialman)以至“文化人”(叫culturalman),从而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确立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 由此可见,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有质的不同,“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所涉及的人的心理、社会层面、丰富的感情世界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是难以用精确的数据来表现的。这是人本管理的重大特点。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人本的关键在于人的智力。由此而形成了比一般所说的“人本管理”更高一个层次的以人的智力为核心的“智本管理”,它是一种以尽最大可能促进“知识创新”为中心任务的管理,是“人本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二)管理思维从科学思维方式向人文思维方式转变。 1.科学思维方式与人文思维方式的对比。科学思维(理性思维,或称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注:关于理性思维或称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觉)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的划分及其有关的阐述,可参见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一文,载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具有推理严谨、定量分析严密等特点。“精确定量”是“科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活动。科学思维是一种链条式、环环相扣的递进式的思维方式。它是近代在自然科学的研究、探索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而通称为科学思维。人类要改造世界,首先要认识世界。认识(Cognition)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感知,感知形成观念(Conception),是以语言为其表现形式(有发达的语言系统,是人不同于一般动物的重要标志)。因此,从认识论看,语言是认识的工具。“科学语言”是自然科学家认识“物的世界”的重要工具。“精确定量”是“科学语言”是基本特征。因为自然科学向来被称为精密科学,其“精密”之处就在于:可以借助于严密的定量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可见,“科学语言”是“科学思维”的外壳。 人文思维包含形象(直觉)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注:关于理性思维或称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觉)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的划分及其有关的阐述,可参见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一文,载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人文思维不同于科学思维,因为它研究的“人文世界”不同于“物的世界”,它涉及“精神世界”(mentalworld)不具物质实体的许多复杂多变的方方面面,如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伦理等,这些都是难于甚至无法直接从量上进行把握的。因而对于它们,并不追求条分缕析地进行刻画,而是着眼于对象的整体特征,寓理于形象,通过慎思明辨,综合、权衡,达到对研究对象整体性的质的把握,这是人文思维与科学思维的重大差别。与此相联系,“人文语言”,作为人文思维的外在形式,是以“思辨定性”为其基本特征。 同自然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称“科学思维”相对应,人文、社会科学家在学术研究中常用的人文思维方式也可称之为“艺术思维”。艺术思维不同于科学思维,在于后者的精确度大,前者的自由度大。但艺术家应用艺术思维进行创作实践,也要严格遵循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也就是:艺术作品既要有生动的细节上的描述,更强调系统整体性的把握;细节的描绘,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性主题的体现。如黄河大合唱,许多音符组合起来,能唱出黄河奔腾澎湃整体的雄伟气势,才算是成功的作品;又如画家作“登泰山图”,可以从许许多多方面、方向取景,最终要能体现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气势,才能算作是成功的作品。艺术家是如此,管理学家也应是这样。 2.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研究不同类型的管理。物本管理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因而以物为本的管理系统,要求管理人员运用以“精确定量”为基本特征的“科学思维”,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去认识、分析、研究相关问题,从中取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采用数量化方法进行描述。数量方法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求解数学模型引出基本结论,并可编成严密的程序,用计算机来模拟再现。 人(智)本管理不同于物本管理,在于人(智)本管理的核心因素是人。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人总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有自己的感情和意志。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因而在人(智)本管理中,人的因素、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总是起主导作用的。与此相适应,人(智)本管理认为,不可能从员工的屈从中得到真正的创造力,因而要求管理人员运用以“思辨定性”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度较大的“人文思维”,深入到人的心理、社会层面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去认识、分析、研究相关问题,力求从员工对自己行为的自主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性出发,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个人和各种组织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和当代管理大师PeterDrucker(彼得·德鲁克)把管理视为一种“自由艺术”(ManagementasLiberalArt)(注:[美]彼得·德鲁克著:《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而不是刻板的机械性的工作的见解相一致的。 由此可见,即使今天的电脑技术已经高度发展了,归根到底,它还只是一个“数字相关系统”,是不能直接用来分析、处理人的“精神世界”的相关问题的。因为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是属于“人文层面”的问题,已超出了现有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范围,需要用“人文观”而不是“技术观”为指导来进行分析、研究和处理。在这里,人文思维、艺术思维的运用,是起主导作用的。 (三)管理决策目标从“最优化”向“满意性”转变。 一般都认为,管理首先要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者的首要职能。由此可见,管理决策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主导作用。 从现代决策理论的发展,可以看到,同“物本管理”相适应的管理决策,决策目标遵循“最优化”准则,要求决策者从“客观的理性”(objectiverationality)出发,寻求在一定条件下目标函数唯一的“最优解”(Optimalsolution)。为此,就要求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严密的数量分析,从而把决策模式的重心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美]赫伯特·西蒙教授对这一决策模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这样做“为的是产生那些非常动人的数学模型,用来表示简化的世界。在这方面,近年来人们已经提出了疑问,怀疑那些假说是否与人类行为的事实相距过远,以至根据那些假设所得出的理论同我们所处现实状况已经不再有什么关系了”(注:[美]赫伯特·西蒙著:《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作者为中译本写的“前言”。杨砾、徐立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也可以这样说,“最优化准则仅仅存在于逻辑推理中,没有实践价值”(注:袁宝华主编:《中国企业管理全书》(上),企业管理出版,1984年2月第1版。)。 随着现代管理从“物本管理”向“人(智)本管理”转变,决策目标以“满意性准则”取代“最优化准则”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现代管理大师西蒙教授提出的以“有限理性”与“令人满意”准则取代微观经济学原来奉行的“完全理性”与“最大化原则”,是其决策理论的核心理论。其优越性,正如西蒙教授所说:“我认为,我提出的‘寻求满意的人’这一模型同那种‘寻求最优的人’的古典概念相比,在有关经济行为的经验研究中获得了多得多的支持”(注:[美]赫伯特·西蒙著:《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作者为中译本写的“前言”。杨砾、徐立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遵循满意性准则进行决策,适当地应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是完全必要的,问题是不能把它强调过了头,不能见物不见人,把定量分析推向极端。以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为基础,决策者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模型输出的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以实现决策者的智慧和推断同定量模型的解析相结合,借以获得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在社会经济系统中,人的因素总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决策的层次越高、涉及面越广、情况越复杂,战略性、非规范性、不确定性越强,决策人员和决策支持人员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洞察力及由此而形成的高屋建瓴式的综合判断就越带根本性。 二、管理会计的新特点 管理会计是融管理和会计于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其特性自然是依管理的特性为转移,并随着管理特性的发展而发展。 与上述知识经济管理上的基本特征相适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管理会计呈现的新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会计新方法论的开创。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智本管理”的要求,以及基于对管理特性的新认识,管理会计应遵循艺术规律,开创出认识上的新的方法论。新的方法论,可归结为:三个“重于”、三个“并重”。(注:余绪缨:“管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的人文化趋向”,《财会通讯》,2001年第10期。) 三个“重于”是指:(1)“衡量”(measuring)重于“计算”(counting),正如管理大师PeterDrucker(德鲁克)所说,在管理上“我们需要的是进行衡量,而不是计算”(Weneedtomeasure,notcount)(注[美]彼得·德鲁克著:《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2)认知性(cognition)重于精确性(precision):认知性重在整体的质的把握,精确性重在细节的量的描述。(3)悟性重于理性:是上述第2点的进一步概括:重整体的质的把握,属艺术思维;重细节的量的描述,属科学思维,艺术思维重悟性;科学思维重理性。 强调这一点,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例如:关于顾客满意程度消长变化的分析,并不是完全靠计算就能直接掌握的,深层次的问题要靠“悟”——“悟”出在深层次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思想上的方向性问题,认真进行改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顾客满意程度造成负面影响的种种因素。 三个“并重”是指:(1)量化与非量化并重(对可以量化的因素进行量化,难于量化的因素不强求量化,可以用其他形式如文字说明等进行反映)。(2)量化的各种形式并重:如考核学习成绩,100分制是一种量化形式,五分制是另一种量化形式。五分制是把学习成绩分成3个档次。按百分制,认为得76分的人比得75分的学得好一些,是很牵强的。按五分制,认为得80分的人比得70分的学得好一些,更符合客观实际,因为80分和70分属于不同档次。(3)量化的各种形式中,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也就是不把货币计量定于一尊,在管理活动中,许多因素从深层次看,是不能或不宜于进行货币计量的。如成员之间的协作配合情况、生产安全情况、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是不能完全采用货币计量形式的。 上述认识上的新方法论及其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蕴含着人的因素、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1.《年节民俗流变及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郑州大学学报CN41-1027/C 独著 7500字 中文核心(CSSCI收录)2.《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及挖掘保护对策》商丘师范学院学报CN41-1303/Z 独著7500字3.《关注社会现实:20世纪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政治类:民族问题研究,代码D5,CN11-4271/G3 独著10000字4.《论教师的形象境界》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N41-1011/C 独著5000字中文核心(CSSCI收录)5.《关注社会现实:20世纪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郑州大学学报CN41-1027/C 独著10000字 中文核心(CSSCI收录)6.《中国民间说唱文学的流布规则》郑州大学学报CN41-1027/C 独著10000字中文核心(CSSCI收录)7.《论民俗文化与隐性课程的对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N41-1011/C 独著7000字 中文核心(CSSCI收录)8.《教师民俗文化底蕴的课程意义》商丘师范学院学报CN41-1303/Z 独著7500字9.《论教师的语言境界》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报CN41-1328/Z .《论教师成长成熟的良性轨迹》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CN41-1326/Z.独著5500字 .《论教师发展的途径和障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41-1328/.《高扬时代主旋律之作—评〈陈秋凌剧作选集>》商丘师范学院学报CN41-1303/Z 独著7500字13.《浅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商丘师范学院学报CN41-1303/Z .《中文系大学生语文教学实习应对策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41-1328/Z 独著7500字15.《一种盛满正道与阳光的境界—评<春华秋实—陈秋凌文学作品选集>》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N41-1303/Z 独著5000字16.《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演讲能力的开发研究》语文学刊CN15-1064/H 独著7000字17.《信息时代大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的价值探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CN41-1303/Z 独著7500字18.《开发大学生演讲能力对策研究》黑河学刊CN23-1120/C 独著7200字

芽芽妈猜测,如果做一个网络调查,问每一个当妈的,孩子在什么时候最省心?她肯定会说在月子里的时候。

因为那个时候宝宝吃了睡,睡了吃,根本无需过多操心。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我们的耐心也越来越有限,常常陷入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却又懊悔无比的怪圈。

芽芽妈说这话,是因为昨晚的一件事。

朋友莉莉发来微信,说一起出去吃饭。芽芽妈很惊讶,自从她家大宝二宝相继出生后,这个曾经雷厉风行的女人基本脱离了所有的社交圈。

女人当妈后,话题肯定离不开孩子。莉莉一脸苦恼,眼睛四周还挂着黑眼圈。

果不其然,她说自从当妈以后脾气越来越差,孩子一闹忍不住就炸毛。虽然她也不想这样,但就是一到气头上就控制不住自己。

芽芽妈相信,像莉莉一样遇点小事就炸毛的妈妈绝不是少数。但有时候真不能怪女人脾气差,真的是当妈后太累了。

这世界上最辛苦的职业应该就是中国妈妈。

从早忙到深夜,24h随时待命,既要包揽一家子家务,又要照顾孩子生活起居、接送孩子上下学、检查作业……而且一年365天,全年不带歇,没有休息没有个人时间。

说实话,这么忙,换谁都脾气都好不到哪里去!

大吼大叫或许只是一瞬间的事。

只是,你知道,吼孩子骂孩子打孩子会带来什么后果吗?

我们追随专家观点,总结了一下:

●后果一 :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懦弱。

●后果二 :孩子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

●后果三 :孩子情绪化严重,动不动就发脾气。

●后果四 :孩子变得好乖,但就是爱讨好人。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来处理这一切的情绪呢?

当然有。

根据罗娜·雷纳所著的《不吼不叫》中提到的理论,在吼叫发生之前,通过A-B-C-D-E法则的5个步骤可以让我们慢慢放松下来。

A:自问(ASK)—— 自我感觉如何、现在的想法是什么、能否改变现在的看法?

B:呼吸(Breath)—— 作出回应前,缓慢的深呼吸可以帮助自己调整情绪。

C: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用积极的想法替代生气的想法,直到平静下来再与孩子沟通。

D: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一个拥抱还是一句鼓励?他的行为想要表达什么?对他的期待是否超出了他的年龄层?

E:同理心(Empathize)——倾听孩子的诉说,换位思考他的感受和想法,并尝试理解他,这样可以更好的确定他的需求。

说到底,之所以对孩子“又吼又叫”,芽芽妈觉得还是妈妈们“又穷又忙”的缘故!

这里所说的“穷”,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贫穷”,而是一种“穷”的心态。

比如说,芽芽把一盒崭新的蜡笔细细地掰断,如果芽芽妈想到的是这盒蜡笔价值多少,这样掰断等于浪费了多少钱,这就是一种“穷”的心态——总想着节俭,想着价格和成本,就会忍不住阻止孩子的行为,甚至为此大声呵斥孩子。

如果换一种心态:蜡笔固然是画画的工具,对于孩子来说它更是玩具,它可以用来画画,自然也可以用来掰着玩。并且掰断蜡笔这个活动,很锻炼孩子小肌肉的灵活性。

这么想就能静下心来,询问芽芽掰断蜡笔的原因,以及他是遵守什么规则来掰的。

也许芽芽会说:蜡笔太长所以要掰断、每一根要掰成三节、掰断后就变成更多的蜡笔、掰断的蜡笔不同的颜色之间可以搭配得更漂亮... ...

芽芽妈会忍不住赞叹芽芽的奇思妙想,甚至可以创造更多的规则,陪他一起掰蜡笔玩。

该如何摆脱这种“又穷又忙”的境界?

01

减少自己的家务量

如果和老公分工,一个去洗碗、洗袜子、收衣服,一个负责敦促和检查作业;用洗衣机去洗衣服、用扫地机器人扫地拖地;一天买好几天的菜或者偶尔点个外卖……那是不是会腾出很多时间呢。

妈妈要做的事情没那么多了,焦虑就减少了,就能更好地陪孩子。

02

与孩子一起努力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妈妈与其坐在旁边督促,不如也拿出书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的陪伴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还能在他心中树立起一个榜样的形象。

同时也是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充实自我的时间,与孩子一同成长是我们能做到的最温情的陪伴。

03

改变自己的金钱观

生活中许多零零碎碎的事情,其实花不了几个钱,对家庭财富完全没有影响,却能较大地改善生活质量,或者说,能提高生活感受。

因此,能用小钱解决的事情,千万别舍不得花钱。

04

实现与孩子的每个承诺

孩子其实很“较真”,他会把我们的每个承诺都当做誓言。“周末带你去游乐园”“下次去超市给你买玩具”“放假带你出国 旅游 ”……

当妈妈没有做到时,孩子的信任就会一步步瓦解,甚至会给孩子树立坏榜样,当孩子失信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这其实是自己导致的。

承诺要量力而行,可以许诺一些简单的事,例如今天一起玩半小时积木、明天一起看一个小时电视...妈妈既能完成承诺,也可以达到陪伴的效果。

05

与孩子像朋友一样谈心

孩子也有烦恼,拿出空闲时间去与孩子聊天,倾听他在这个年龄段思考的事。与孩子分享彼此的时间与喜怒哀乐,是拉近距离的最佳方式。

妈妈对孩子要求的越高,对自己就会要求就会更高,生活压力加上紧张的节奏,让自己变得失去自我。

所以我们要学会放轻松,为了亲子关系,不能这么逼孩子了,也不能这样逼自己,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智慧,更需要我们控制好节拍,让孩子在温和的气氛下成长。

参考文献

[1]牛小云.儿童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的家庭教育[J/OL].学周刊,2020(06):189.

[2]贾文华.略论亲职教育的缺失——少年弑亲行为引发的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1):93-98.

[3]. 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 2019年[C]. 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9年第5期).2019:331-373.

[4]李萍. 现代家庭冲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C]. 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江苏省老年学学会:1994:108-115.

陈淑萍,女,本科学历,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1978年03月-1981年12月: 在郑州大学外语系学习1982年01月-1986年02月:在开封教育学院工作1982年09月-1983年07月在武汉大学外语系进修1986年03月-今: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作2000年09月-2001年07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做访问学者:在英国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二、 科研 1.语用等效与归化翻译策略《中国翻译》2003.(5)(外语类核心期刊) (独著)2.语用翻译中的连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2)(核心) (独著)3. 翻译教学的原则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河南社会科学》 2004.(5)(核心期刊) (独著)4. 合作原则对译者的启示《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核心期刊) (独著)5. 汉英句式的动态转换《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1)(核心期刊) (独著)6. 英汉衔接手段的比较与翻译《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2)(独著)7. 英语翻译中语篇连贯不当问题分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4.(3)(独著)8. 河南省高校外语师资流失现状分 析《河南社会科学》 2001. (3)(核心期刊) (合著,第一作者)9. 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 (1)(独著) 1.《汉英应用文翻译:评析与技巧》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主编2.《大学英语测试与分析》(第一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主编3.《21世纪大学英语学习辅导》(第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主编 成果鉴定:1. 河南省高校外语师资流失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持人2.学校教育在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支持研究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持人3.商贸英语辅修专业课程研究与建设 河南省教育厅,主持人4.基于Internet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多 媒体教学系统, 河南省科技厅,第五名 1. 河南省科技人员的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研究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主持人2. 在世界文化交融背景下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研究,,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第二名 1.河南省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名,.语用等效与归化翻译策略 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完成3.合作原则对译者的启示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全国文学翻译暨出版研讨会”二等奖,独立完成4.河南省高校外语、计算机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1998 河南省教委,1998年河南省教育委员会优秀调研成果奖,第二名5.基于Internet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五名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刊发论文

1.〈旧民生主义不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9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2.〈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南团练〉,12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3.〈孙中山“毕其功于一役”思想再评价〉, 8千字,《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第8期。4.〈旧民生主义与民粹主义之比较〉,10千字,《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5.〈论清末统治集团内部的立宪派〉,12千字,《江汉论坛》,1987年第9期。6.〈清末预备立宪动因新探〉,13千字,《求索》,1987年第6期。7.〈重评《钦定宪法大纲》〉, 8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8.〈关于清末预备立宪几个问题的商榷〉,13千字,《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9.〈一八四七年湘桂边境瑶民起义述论〉,《吉首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10.〈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探索〉,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11.〈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12.〈梁漱溟与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15千字,《求索》,1989年第4期。13.〈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析〉,《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14.〈梁漱溟与阳明学〉,15千字,《孔子研究》,1990年第2期。15.〈自卑与自大:两种不健全的文化心态〉,12千字,《中州学刊》,1991年第1期。16.〈论胡适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6 期。17.〈“古今之别”与“中外之异”——五四东西文化论争反思之一〉,13千字,《江汉论坛》 ,1992年1期。18.〈梁漱溟与五四时期反科学主义思潮〉,18千字,《东方文化》,1992年第1期。19.〈“评判的态度”与“同情的理解”——论胡适与梁漱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12千字,1〈3千字,《中州学刊》,1992年2期。20.〈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21.〈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论五四时期梁漱溟与胡适的中西文化之争〉,15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22.〈“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吗? 〉,15千字,《求索》,1992年第4期。23.〈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研究〉,18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24.〈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50千字,《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25.〈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15千字,《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三联书店,1993年。26.〈论“东方文化派”〉 ,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27.〈中国向何处去——30年代张君励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出路的选择〉,15千字,《新儒家评论》第二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95年。28.〈现代新儒学的历史考察〉,25千字《二十世纪中华学案·哲学卷导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29. 〈1840—1914年中国启蒙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上卷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30.〈不应被忽视的思想家——包世臣思想简论〉,15千字,《近代史研究所青年论坛》200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31.〈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纲〉,26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32.〈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思想界〉,48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3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20千字,《浙江学刊》,2002年第4期。34.〈论民国西学传播的特点〉,11千字,《中州学刊》,2002年第4期。35.〈张君劢与西化思潮〉,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36.〈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13千字,《求索》,2003年第2期。37.〈张君劢与1949年中华民国宪法〉,14千字,《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38.〈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15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39.〈张君劢与现代新儒学〉,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40.〈重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12千字,《史学月刊》,2003第4期。41.〈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略〉,5千字,《新哲学》,2003年第1期。42.〈包世臣与道咸年间的经世思潮〉,450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3第5期。43.〈张君劢论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10千字,《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44.〈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0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45.〈梁漱溟与西化思潮〉,9千字,《求索》,2004年第3期。46.,1930年代的“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之争〉,12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4年第3期。47.〈论张君劢对现代中国学术的贡献〉,10千字,《浙江学刊》,2004年第3期。48.〈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6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49.〈国家.社会与个人——张君劢政治思想的演变〉,12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50.〈一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思潮的变动〉,15千字,《淮阴师范学院》,2004年第4期。51.〈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12千字,《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52.〈辩证看待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8日“历史学”。;53.〈如何深化近代湖湘文化研究〉,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3月9日“史学版”。54.〈“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斗争——以泰戈尔访华为中心〉,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6月8日“史学版”。55.〈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三个误区〉,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0月21日“历史学”。56.〈论国民党的训政制度与孙中山训政理论的关系〉,15千字,《第七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国立国父纪念馆,2004年9月版。57.〈重评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15千字,《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8.〈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9.〈论民国时期的东学西传〉,1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0.〈张君劢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20千字,《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1.〈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3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62.〈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16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63.〈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求索》,2005年第1期。64.〈论包世臣在嘉道经世思潮中的历史地位〉,4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2005年。65.〈九一八事变后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15千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6.〈梁启超晚年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及其疏离〉,13千字,《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67.〈论张君劢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5期。68.〈泰戈尔访华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斗争〉,15千字,《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69.〈论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1期。70.〈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5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2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1.〈论晚清爱国主义的三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5日“史学版”。72.〈关于民国乡村建设的几个问题〉,15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73.〈九一八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动——以“新年的梦想”为中心的考察〉,13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74.〈抗战时期钱穆复兴中国文化的思想及评价〉,13千字,《齐鲁学刊》,2006年第2期。75.〈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11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3月28日“史学版”。76.〈“九一八”后的民主宪政运动〉,12千字,《求索》,2006年第3期。77.〈“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潮〉,15千字,《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78.〈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他〉,6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79.〈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15千字,《孔子研究》,2006年第3期。80.〈民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81.〈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18千字,《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82.〈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15千字,《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8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5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9月18日“史学版”。84.〈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20千字,《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85.〈晚清思想家“振兴中华”使命感的历史考察〉,13千字,《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86.〈西学传播: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6千字,《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87.〈马一浮新儒学思想研探〉,2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88.〈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20千字,《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89.〈包世臣与嘉道时期的禁烟和抗英斗争〉,13千字,《安徽史学》,2007年第2期。90.〈30年代思想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18千字,《求索》,2007年第3期。91.〈民国乡村建设之“公共卫生”研究〉,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92.〈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内容〉,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93.〈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端〉,10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94.〈论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对学衡派的影响〉,18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7夏之卷。95.〈论“东方文化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第47辑,2007年4月。96.〈论东方文化派〉,30千字,《近代文化研究》第一辑,2007年6月。97.〈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转型〉,45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3集,2007年6月。98.〈中国近代思想史开端之我见〉,5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8月26日“史学版”。99.〈要加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之互动关系的研究〉,5千字,《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5期。100.〈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3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4集,2007年9月。101.〈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思想的近代转型〉,16千字,《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02.〈张君劢与1923年的人生观论战〉,12千字,《传记文学》,2007年第11期。103.〈辩证审视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型〉,12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11月30日“史学版”。104.〈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的近代转型〉,16千字,《史学月刊》,2008年第1期。105.〈张治中与抗战初期的湖南教育〉,10千字,《教育史研究》,2008年第1期。106.〈五四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24千字,《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07.〈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演变〉,20千字,《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108.〈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由主义〉,12千字,《光明日报》,2008年5月10日“史学版”。109.〈30年代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25千字,《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3期。110.〈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方法〉,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11.〈“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三大思潮之互动〉,18千字,《学术研究》,2008年第7期。112.〈包世臣的文论.诗论和文学成就〉,15千字,《安徽史学》,2008年第4期。113.〈《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之比较〉,14千字,《晋阳学刊》,2008年第6期。114.〈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之关系初探〉,15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6期。115.〈中国知识界对国联处理九一八事变的不同反应——以胡适.罗隆基和胡愈之为例的考察〉,25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1期。116.〈从徐继畲看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10千字,《晋阳学刊》,2009年第2期。。117.〈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25千字,《世界历史》,2009年第2期。118.〈继承五四.超越五四——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12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4月28日“史学版”。119.〈论包世臣的吏治思想〉,15千字,《安徽史学》,2009年第3期。120.〈论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苏俄热〉,45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121.<论“民生主义”的内容及其当代意义>,13千字,《学术研究》,2009年第7期。122.<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历史分期>,5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8月18日“史学版”。123.〈改造与五四社会主义之传入>,18千字,《求是学刊》,2009年第3期。124.<理性民族主义——九一八事变后的〈大公报〉>,20千字,《浙江学刊》,2009年第4期。125.<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126.<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3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127.<张君劢对西学传播的贡献>,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夏之卷。128.<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7月27日“史学版”。129.<新路:批判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第一刊>,25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30.<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131.<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18千字,《华东师大学报》,2010年第5期。132.<关于近代史上激进与保守的对话>,10千字,《中华读书报》2010年9月27日。133.<中国近代社会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1期。134.<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几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4日“史学版”。135.<报刊与民国思想史研究>,18千字,《史学月刊》,2011年第2期。136.<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与激进>,15千字,《学术研究》,2011年第1期。137.<论国民观在清末的兴起>,15千字,《学术界》,2011年第6期。138.<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界的思考>,15千字,《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139.<论九一八后文化民族主义思潮>,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140.<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15千字,《晋阳学刊》,2011年第5期。141.<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0期。142.<论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作用>,15千字,《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10期。143.<论五四时期的世界主义>,18千字,《吉大学报》,2011年第6期。144.<欧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考察>,18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45.<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其理论构建>,18千字,《近代史研究》(英文版),2012年第2期。146.<论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主义思潮>,5千字,《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8日“史学版”。

目录(加*者为CSSCI期刊,加√者为权威期刊论文)1、近两年来汉赋研究述评,南京大学《学术信息》第74、75期合刊;*2、试述《文心雕龙.诠赋》篇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成就,《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文心雕龙学综览》编委会编:《文心雕龙学综览》摘编论点,第241页,上海书店1995年版;√3、古乐的沉浮与诗体的变迁--四言诗的音乐文学属性及兴衰探源,《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4、从混合到单一:四言诗的文体特征及衰落原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5、也谈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以史说诗的治学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海外陈寅恪研究者多次引用;√6、玄学清谈与魏晋四言诗的复兴,《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又见于同年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3年第4期;*7、建设史学批评史的奠基之作---评张三夕博士的《批判史学的批判》,《浙江学刊》199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1993年书评卷;*8、论魏晋玄学与四言诗的盛衰流变,《江海学刊》1994年第1期;√9、佛理嬗变与文风趋新--兼论晋宋之际山水文学兴盛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摘译为英文;《文摘报》论点辑录。*10、从文笔之辨到重文轻笔--《诗品》扬谢抑颜新解,《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6年第6期;11、魏晋的书法与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专辑;√12、The evolution of Buddhist doctrine and new literary style,《social science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3、传统文化热走向新保守主义了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14、对承诺制的一点哲学思考,《运城高专学报》1997年第3期;15一切哲学都是实践性的--读张舜徽先生的《周秦道论发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专辑;*16、士族宗教信仰的分野与南北朝文学的差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8年第10期和《想象力的世界——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论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学术月刊》摘编论点。17、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河东学刊》1999年第1期;*18、阮籍、嵇康与酒及道释宗教之关系,《江汉论坛》1999年第10期;19、试述《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的道家思想,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0、范缜反佛说质疑,《闽南佛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21、从阮籍诗文看阮氏信奉或倾向佛教之可能,《运城高专学报》2000年第2期;*22、魏晋的围棋和范汪的《棋品》,《文献》2000年第2期;*23、试析中国传统哲学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思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24、“即色游玄”的一代名僧--支遁,《闽南佛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25、玄学思潮下的魏晋山水文学之一瞥,《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 2001年第1期;*26、中国传统哲学美育与素质教育资源的现代转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共青团中央编《青年塑造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2期辑录论点;*27、“言意之辨”与魏晋文学理论的新成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8、中国文学史上东西部文学的交融,《文学评论》编辑部、南京大学中文系编《文学评论丛刊》第4卷第2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29、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真”范畴,《运城高专学报》2001年第4期;*30、陶渊明儒、释、道辨证统一的艺术人格,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31、庾肩吾《书品》创作年代考,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研究》2002年第5期,湖北辞书出版社《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第一辑;32、梁代三家书论述略,《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33、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论诗特色及作者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34、《魏书》《北史》之《韩麒麟传》附《显宗传》所引《庄子》文字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6期;35、略论禅宗哲学思想的几个源头,《闽南佛学》第一辑,岳麓书社2002年11月版;*36、也谈“唯务折衷”--刘勰《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新论,《齐鲁学刊》2003年第1期;*37、北凉王段业事迹考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38、对西晋末年道教西入凉州的历史文献学考查,《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39、论两晋佛教僧侣的文学创作,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编《华林》第三卷,中华书局2003年1月版;*40、郭店本、帛书本、河上公注本三种《老子》之比较--以三种《老子》中的仁义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3年第1期;*41、是“东宫之师”还是“东宫之杯”--郭店一号楚墓漆耳杯铭文考释之我见,《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42、道家思想与汉赋创作,武汉大学中文系编《长江学术》第三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版。43、和谐与统一——中西方早期和谐观之比较,《哲学伦理学评论》2003,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44、玄学的人格本体与魏晋的有无、本末之辩,《本体与诠释:中西比较》(第三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45、何晏著述考,《文献》2003年第4期;46、南北朝佛教僧侣文学概述,《闽南佛学》第2辑,岳麓书社2003年版;*47、《九歌·山鬼》源于祀夔乐臆说,《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48、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魏晋风度二十讲》,骆玉明、肖能选编,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49、论骚体的中国东西部文学交融性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0、出土文献二题(两篇),《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秋之卷;52、美义溯源——由楚简美字看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演变及其特点,《萧萐父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3、中西早期和谐观之比较,《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54、南北朝佛教僧侣的文学成就,《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55、唐代的诗僧与僧诗,《闽南佛学》2004年第1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56、“四声之目”的发明时间及创始人再议,《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2006年《中国学术年鉴》《中国文学年鉴》有摘编);57、佛教与佛学的分与合,2005年12月厦门大学佛学中心编《佛学研究方法与佛教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佛教面面观》,刘泽亮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12月版;58、“心无义”与以玄对山水——论“心无义”的形成及其与魏晋山水审美意识的关系,香港浸会大学编《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59、《全辽文》与辽代佛教,《佛教与辽金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能仁书院2005年版;《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5期;*60、论中国古典诗学的人学取向,《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61、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创新,《光明日报》2006年2月24日第7版“文学遗产”副刊;*62、楚简文献与先秦的文艺发生论——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民之父母》中的“五至”说起,《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2期;63、道家文化与两汉文论,《长江学术》2006年第2期;*64、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65、谢灵运的佛教著述,《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又见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冯天瑜主编《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6、唐代的著名文僧南岳玄泰禅师及其《畲山谣》,《禅和之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版;*67、中国佛教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及走向,《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68、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江汉论坛》2007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69、中国先秦小说的原生态及其真实性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中国文学研究年鉴》2007年;*70、《孟子·尽心下》“二女果”试解,《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秋之卷;*71、《天问》的写作时间及地点推测,《复旦学报》2007年第6期,又见莫砺锋编《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72、客观的总结和辨证地扬弃——韩非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批判与继承,《诸子学刊》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73、“诗言志”续辨——结合新近出土楚简的探讨,《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74、由出土文献中的“贤”字看先秦“贤”观念的演变,《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75、韩非对儒、墨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周勋初先生八十寿诞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76、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77、以德为本,实至名归——关于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思考,闽南佛学院编《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版;*78、“四书”进中学课堂刍议,《光明日报》2008年5月5日“国学版”(第12版)。*79、让国学真正热起来,《光明日报》2008年5月26日“国学版”(第12版);*80、《论语集解》的版本源流述略,《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2期(第4—10页)。*81、赞体的演变及其所受佛教影响探讨,《文史哲》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8年第11期;*82、丑义溯源,《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春之卷;√83、《郭店楚简的“道”与“ ”》,《哲学研究》2009年第5期。*84、性、情论——由新出楚简中“性”“情”二字形义引发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4期;*85、繁钦《与魏文帝牋》的写作时间及相关问题,《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二辑,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86、屈原的“美政”理想与楚国的诸子学,《江汉论坛》2009年第12期。87、庄子与颜渊,《诸子学刊》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年节民俗流变及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郑州大学学报CN41-1027/C 独著 7500字 中文核心(CSSCI收录)2.《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及挖掘保护对策》商丘师范学院学报CN41-1303/Z 独著7500字3.《关注社会现实:20世纪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政治类:民族问题研究,代码D5,CN11-4271/G3 独著10000字4.《论教师的形象境界》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N41-1011/C 独著5000字中文核心(CSSCI收录)5.《关注社会现实:20世纪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郑州大学学报CN41-1027/C 独著10000字 中文核心(CSSCI收录)6.《中国民间说唱文学的流布规则》郑州大学学报CN41-1027/C 独著10000字中文核心(CSSCI收录)7.《论民俗文化与隐性课程的对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CN41-1011/C 独著7000字 中文核心(CSSCI收录)8.《教师民俗文化底蕴的课程意义》商丘师范学院学报CN41-1303/Z 独著7500字9.《论教师的语言境界》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报CN41-1328/Z .《论教师成长成熟的良性轨迹》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CN41-1326/Z.独著5500字 .《论教师发展的途径和障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41-1328/.《高扬时代主旋律之作—评〈陈秋凌剧作选集>》商丘师范学院学报CN41-1303/Z 独著7500字13.《浅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商丘师范学院学报CN41-1303/Z .《中文系大学生语文教学实习应对策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41-1328/Z 独著7500字15.《一种盛满正道与阳光的境界—评<春华秋实—陈秋凌文学作品选集>》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N41-1303/Z 独著5000字16.《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演讲能力的开发研究》语文学刊CN15-1064/H 独著7000字17.《信息时代大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的价值探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CN41-1303/Z 独著7500字18.《开发大学生演讲能力对策研究》黑河学刊CN23-1120/C 独著7200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编辑

2007年获南京大学行政管理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主讲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等课程。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理论月刊》2010年第6期(独立完成)2.《公共协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之道》,《天府新论》2010年第3期(独立完成)3.《电子政府:多维审视及思考》,《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独立完成)4.《论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一作者)5.《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前沿》2010年第2期(第二作者)6.《整体政府:西方政府改革新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独立完成)7.《应急管理中多主体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对策》,《中国应急管理》2009第12期(第二作者)8.《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服务的责任关系及其建构》(独立完成)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9.《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第一作者)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10.《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思考》收录在《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研究》2009年第5辑(独立完成)11.《论透明政府及其实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12.《服务型政府:现实内涵、理论阐释及其实现》,《天府新论》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13.《论协商民主及其实现》发表在《理论月刊》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14.《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15.《超越官僚制与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被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16.《协商民主背景的公共决策质量提升》,《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独立完成)17.《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月刊》2008年第5期(独立完成)18.《有限政府的理论溯源与价值》,《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19.《有限政府:多维阐释及其实现》,《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20.《公共利益:多元阐释及衡量》,《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21.《责任政府: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22.《中国法治政府的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东南学术》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23.《大部制: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治道变革的新方向》,《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24.《论社会选择与协商民主之互补与交融》,《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25.《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被《公共行政》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26.《社会风险化解的政策选择》,《前沿》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27.《透明政府更需要拆除无形之“墙”》,《人民政坛》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28.《环保:杜绝运动式》,《中国改革》2007年第9期(第二作者)29.《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30.《政府政策应具开放性——以牙防组事件为例》,《中国改革》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31.《中国公共危机决策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社科纵横》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32.《论德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33.《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民族自治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34.《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比较研究》,《天府新论》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35.《21世纪政府施政的十大理念》,《党政论坛》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36.《论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及其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37.《从“效率”到“服务”——政府管理新理念》,《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38.《论公共危机的复合治理》,《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39.《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独立完成)40.《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中的腐败问题》,《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41.《论信息公开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6年第10期(第二作者)42.《论社会资本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独立完成)43.《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独立完成)44.《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1期(独立完成)45.《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关系的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一作者)46.《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中国政府管理的借鉴》,《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第3期(第一作者)47.《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路径选择》,《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48.《诺思的经济史观述评》,《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49.《论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社科纵横》2005年第3期(第二作者)50.《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问题》,《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12期(独立完成)51.发表论文《“一致”通过的决议缘何执行不力》被收入2005年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领导科学》一书(独立完成) 1.参与国家985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研究”3.主持校级青年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4.主持校级教改课题“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5. 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6. 参与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研究”,2008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周晓丽:《公共危机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苏保忠,周晓丽,王拥军:《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基于体制、机制和法制的视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公共管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参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参编)《公共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编)

(中文核心11篇,其中CSSCI刊物5篇)1.《新世纪文学的代际分化及新变》,《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1期(CSSCI)2.《张天翼小说的爱情书写》,《社会科学家》2009年11期(CSSCI)3.《二十年来张天翼小说研究述评》,《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CSSCI)4.《同名小说〈幸福的女人〉互文性解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CSSCI)5.《中国新世纪文学作家群体风貌论略》,《中州学刊》2010年第1期(CSSCI)6.《从新闻到电影的叙事变迁》,《电影文学》2009年第3期。7.《近二十年张天翼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8.《历史环境与原欲力量的雷雨——<雷雨>中繁漪形象再评价》,《戏剧文学》2005年第4期。9.《在“镜像”中深化作品所开掘的主题——<原野>对国民性的批判》,《四川戏剧》2005年第5期。10.《现代意识与丁玲小说创作——丁玲小说艺术创作论》,《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11.《丁玲小说艺术论》,《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独著。12.《论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13.《冰心“爱”的哲学探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4.《被情欲之火灼烧的女人——繁漪形象新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15.《论夏绿蒂 勃朗特与丁玲的创作共性》,《南阳师范学院》2003年第10期。16.《论鲁迅人格的超凡魅力》,《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期。17.《素质教育与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改革》,《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5年第2 期。18.《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演进》,《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字。19.《灵魂深处的悲歌——〈寒夜〉中汪母心理隐秘探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0.《对爱情感伤地嘲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7月。21.《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合著),2005年7月由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出版。总字数万字,本人排在著者第一名,承担万字。

目录(加*者为CSSCI期刊,加√者为权威期刊论文)1、近两年来汉赋研究述评,南京大学《学术信息》第74、75期合刊;*2、试述《文心雕龙.诠赋》篇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成就,《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文心雕龙学综览》编委会编:《文心雕龙学综览》摘编论点,第241页,上海书店1995年版;√3、古乐的沉浮与诗体的变迁--四言诗的音乐文学属性及兴衰探源,《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4、从混合到单一:四言诗的文体特征及衰落原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5、也谈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以史说诗的治学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海外陈寅恪研究者多次引用;√6、玄学清谈与魏晋四言诗的复兴,《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又见于同年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3年第4期;*7、建设史学批评史的奠基之作---评张三夕博士的《批判史学的批判》,《浙江学刊》199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1993年书评卷;*8、论魏晋玄学与四言诗的盛衰流变,《江海学刊》1994年第1期;√9、佛理嬗变与文风趋新--兼论晋宋之际山水文学兴盛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摘译为英文;《文摘报》论点辑录。*10、从文笔之辨到重文轻笔--《诗品》扬谢抑颜新解,《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6年第6期;11、魏晋的书法与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专辑;√12、The evolution of Buddhist doctrine and new literary style,《social science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3、传统文化热走向新保守主义了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14、对承诺制的一点哲学思考,《运城高专学报》1997年第3期;15一切哲学都是实践性的--读张舜徽先生的《周秦道论发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专辑;*16、士族宗教信仰的分野与南北朝文学的差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8年第10期和《想象力的世界——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论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学术月刊》摘编论点。17、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河东学刊》1999年第1期;*18、阮籍、嵇康与酒及道释宗教之关系,《江汉论坛》1999年第10期;19、试述《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的道家思想,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0、范缜反佛说质疑,《闽南佛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21、从阮籍诗文看阮氏信奉或倾向佛教之可能,《运城高专学报》2000年第2期;*22、魏晋的围棋和范汪的《棋品》,《文献》2000年第2期;*23、试析中国传统哲学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思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24、“即色游玄”的一代名僧--支遁,《闽南佛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25、玄学思潮下的魏晋山水文学之一瞥,《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 2001年第1期;*26、中国传统哲学美育与素质教育资源的现代转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共青团中央编《青年塑造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2期辑录论点;*27、“言意之辨”与魏晋文学理论的新成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8、中国文学史上东西部文学的交融,《文学评论》编辑部、南京大学中文系编《文学评论丛刊》第4卷第2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29、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真”范畴,《运城高专学报》2001年第4期;*30、陶渊明儒、释、道辨证统一的艺术人格,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31、庾肩吾《书品》创作年代考,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研究》2002年第5期,湖北辞书出版社《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第一辑;32、梁代三家书论述略,《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33、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论诗特色及作者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34、《魏书》《北史》之《韩麒麟传》附《显宗传》所引《庄子》文字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6期;35、略论禅宗哲学思想的几个源头,《闽南佛学》第一辑,岳麓书社2002年11月版;*36、也谈“唯务折衷”--刘勰《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新论,《齐鲁学刊》2003年第1期;*37、北凉王段业事迹考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38、对西晋末年道教西入凉州的历史文献学考查,《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39、论两晋佛教僧侣的文学创作,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编《华林》第三卷,中华书局2003年1月版;*40、郭店本、帛书本、河上公注本三种《老子》之比较--以三种《老子》中的仁义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3年第1期;*41、是“东宫之师”还是“东宫之杯”--郭店一号楚墓漆耳杯铭文考释之我见,《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42、道家思想与汉赋创作,武汉大学中文系编《长江学术》第三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版。43、和谐与统一——中西方早期和谐观之比较,《哲学伦理学评论》2003,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44、玄学的人格本体与魏晋的有无、本末之辩,《本体与诠释:中西比较》(第三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45、何晏著述考,《文献》2003年第4期;46、南北朝佛教僧侣文学概述,《闽南佛学》第2辑,岳麓书社2003年版;*47、《九歌·山鬼》源于祀夔乐臆说,《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48、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魏晋风度二十讲》,骆玉明、肖能选编,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49、论骚体的中国东西部文学交融性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0、出土文献二题(两篇),《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秋之卷;52、美义溯源——由楚简美字看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演变及其特点,《萧萐父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3、中西早期和谐观之比较,《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54、南北朝佛教僧侣的文学成就,《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55、唐代的诗僧与僧诗,《闽南佛学》2004年第1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56、“四声之目”的发明时间及创始人再议,《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2006年《中国学术年鉴》《中国文学年鉴》有摘编);57、佛教与佛学的分与合,2005年12月厦门大学佛学中心编《佛学研究方法与佛教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佛教面面观》,刘泽亮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12月版;58、“心无义”与以玄对山水——论“心无义”的形成及其与魏晋山水审美意识的关系,香港浸会大学编《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59、《全辽文》与辽代佛教,《佛教与辽金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能仁书院2005年版;《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5期;*60、论中国古典诗学的人学取向,《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61、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创新,《光明日报》2006年2月24日第7版“文学遗产”副刊;*62、楚简文献与先秦的文艺发生论——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民之父母》中的“五至”说起,《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2期;63、道家文化与两汉文论,《长江学术》2006年第2期;*64、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65、谢灵运的佛教著述,《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又见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冯天瑜主编《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6、唐代的著名文僧南岳玄泰禅师及其《畲山谣》,《禅和之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版;*67、中国佛教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及走向,《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68、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江汉论坛》2007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69、中国先秦小说的原生态及其真实性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中国文学研究年鉴》2007年;*70、《孟子·尽心下》“二女果”试解,《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秋之卷;*71、《天问》的写作时间及地点推测,《复旦学报》2007年第6期,又见莫砺锋编《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72、客观的总结和辨证地扬弃——韩非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批判与继承,《诸子学刊》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73、“诗言志”续辨——结合新近出土楚简的探讨,《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74、由出土文献中的“贤”字看先秦“贤”观念的演变,《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75、韩非对儒、墨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周勋初先生八十寿诞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76、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77、以德为本,实至名归——关于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思考,闽南佛学院编《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版;*78、“四书”进中学课堂刍议,《光明日报》2008年5月5日“国学版”(第12版)。*79、让国学真正热起来,《光明日报》2008年5月26日“国学版”(第12版);*80、《论语集解》的版本源流述略,《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2期(第4—10页)。*81、赞体的演变及其所受佛教影响探讨,《文史哲》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8年第11期;*82、丑义溯源,《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春之卷;√83、《郭店楚简的“道”与“ ”》,《哲学研究》2009年第5期。*84、性、情论——由新出楚简中“性”“情”二字形义引发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4期;*85、繁钦《与魏文帝牋》的写作时间及相关问题,《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二辑,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86、屈原的“美政”理想与楚国的诸子学,《江汉论坛》2009年第12期。87、庄子与颜渊,《诸子学刊》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怎么样

保险 承保是保险企业承担风险、核定风险和接受承保的活动。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保险承保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保险承保管理论文篇一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保约束研究 【摘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的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负的经济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本文从环境污染事故的特性出发,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责任的承保现状并对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约束的优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保现状;承保约束 一、环境污染事故的特性 在目前中国再保险体系和相关法律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污染事故自身特性的制约。 (一)环境污染损失的巨灾性 环境污染大体上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三类,这些污染都具有扩散性,会随着空气、水等媒介迅速传播。环境污染的扩散性导致其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引发巨灾损失。环境污染事故导致的潜在巨大损失远远超出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导致保险公司或者不提供此项业务,或者通过规定最高赔偿限额的方式承保。 (二)环境污染危害的潜伏性 污染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气体、核泄漏和石油污染等对自然界和人身体机能的影响具有潜伏性。在事故发生短期内,潜伏性污染造成的危害并不会立即显现出来,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评估,但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污染将会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后代产生持续影响。危害的潜伏性使得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事后赔偿过程中会面临索赔时效的问题。 (三)跨国环境污染事故中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 跨国污染事故由于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众多,赔偿处理时各方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适用的法律也不尽一致,导致其责任划分及法律诉讼往往要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在跨国污染的情况下各国政府或者出于尊重或拉拢民意,在处理时往往会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政治的介入使得重大跨国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面临有法不能依的尴尬局面,导致赔偿的范围和金额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不限定最高赔偿金额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不敢承接此类业务。 二、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保现状分析 (一)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为主 我国现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保范围限于突发性污染事故。环境污染事件既有突发性的,也有渐进性的。从发生概率角度分析,渐进性污染事故的发生概率往往高于突发性事故,只是因为短期内难以显现损害后果而容易被忽略。保单将这一类风险排除在承保范围之外,抑制了企业投保的积极性。而投保人数量的减少必然导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无法满足大数法则的要求,承保的环境风险无法合理分散,给经营这种保险的保险公司带来巨大风险,进而制约保险公司开展这项业务,最终使得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进入恶性循环,难以为继。 (二)保单条款与保险赔付由于法律依据不同存在矛盾 发生污染事故后,对第三人的民事诉讼及赔偿,以及被保企业和保险公司所处立场的不同而导致的诉讼费用及随后的民事赔偿,是责任险条款设计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由于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与保单条款基于的英美法律体系有相当大的不同,使得事故发生后,对保单的诠释与我国现存法律体系相悖,被保人、保险人以及损失人之间存在潜在矛盾。 (三)损害评估技术不高 损害评估技术不高影响保险费率合理厘定以及承保范围的扩大是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面临的难题。由于缺乏环境风险评估 方法 ,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量化难度很大,而且行业和企业间的差异也比较大,保险公司很难判断企业的环境风险从而进行产品定价。保险市场上缺乏环境污染风险及损害鉴定、评判的机构。保险公司从保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赔偿条款,导致大多保险产品出现赔偿范围窄、免责条款过多等问题。 (四)新环境保护法的出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带来机遇 新环境保护法按 日记 罚、将规划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纳入了法律、确定了公益诉讼的可能性等规定都对环境风险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风险企业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需求将显著增加,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带来机遇。 三、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保约束优化建议 (一)对环境风险企业进行合理分类、确定承保范围 环保部门应联合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等机构对风险企业进行合理分类,构建一个既科学又实用的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系统。按生产系统、储运系统、风险源强弱和行业环境风险集中度,对环境风险企业所在的行业进行分类,确定行业的环境风险级别。对同行业企业按照地域环境、风险管理、应急救援、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新旧等进行分类,确定环境风险企业的风险级别,为保险公司确定承保范围和保费厘定提供技术支持。 (二)将逐渐污染事故纳入承保范围 因污染而造成民事赔偿的不仅仅限于突发性污染事故,还有逐渐性污染事故,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同样会对第三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且后者出现的频率和损失额要比前者大得多,因此对持续性环境污染事故给予保险也是客观需要。 (三)国家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优惠政策应逐渐转移到损失赔偿方面。 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强制的超赔责任保险机制来进一步管理和鼓励保险公司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积极性。即通过被保企业、承保公司和国家补贴三方比例缴纳超额责任的保费,并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对其进行商业承保,在商业污染责任保险的最高赔付额以上,再附加一部分的损失赔付比例。这样既能够使保险公司的赔偿风险降低,拉低保费,又可以通过强制投保的方式,对国内污染企业排污和控污数据进行量化,有助于社会污染边际成本的统计和控制。 (四)培养专业环境风险核保理赔公估人,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核保和理赔具有特殊性、复杂性。保险公司自身进行核保理赔的难度很大,培养统一专业的环境风险核保理赔人能够更好的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解决保险公司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方面人才欠缺的现状、提高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砚博.关于我国环境侵权救济社会化的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01:111112 [2]黄英君,赵雄.我国政策性科技保险的最优补贴规模研究[J].保险研究,2012(9):6475 [3]李刚.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构建的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6872 [4]别涛.国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J].求是,2008,05:6062 保险承保管理论文篇二 工程保险承保方式相关问题辨析 内容提要 工程保险可以将工程项目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补偿项目因遭遇风险而造成的损失。这些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决定了保险是否能够有效的实施,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力和承保业务的状况,将其所承保的风险责任在国内或国际再保险市场上转移给再保险公司。 关键词 国际工程 工程保险 再保险 一、引言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国际工程承包事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对外承包工程第六大国。在与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中,我国承包商逐渐意识到保险在工程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虽然他们可以借助保险经纪或保险代理进行工程保险的咨询服务,但工程承包企业仍需要应对复杂的工程保险险种、投保程序及保单内容。因此,我国承包商有必要熟悉国际保险市场的工程保险业务承保方式,并安排恰当的工程保险,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保险合同的主体及业务承保方式 在工程保险市场中,保险合同的主体主要包括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再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详见图1) 1.保险人又称作承保人,或保险公司:是经营保险业务收取保险费和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负责给付保险金的人,提供的主要服务包括险前预防、险中抢救、险后赔偿。 2.投保人:指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向保险人申请订立工程保险合同,并附有缴纳保险费义务的某一工程参与方,一般为项目业主或总承包商。 3.被保险人:指当保险事故发生时,遭受损害,享有赔偿请求权的工程参与方,通常包括业主、承包商和分包商,有时也包括贷款人。 4.再保险公司:提供分保服务,是对原保险人(也称分保公司)的危险赔偿责任进行的保险,这可以提高保险原公司的承保能力,分散风险。 5.保险中介:保险中介是接受保险公司或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委托,提供展业、风险管理、理赔等专业性服务,并收取佣金、手续费或咨询费的自然人或法人机构。其中包括保险经纪(Insurance Broker):指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人;保险代理(Insurance Agent):是受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保险公估(Insurance Assessor):指依照法律规定设立,受保险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委托,办理保险标的的查验、鉴定、估损以及赔款的理算,并向委托人收取酬金的公司。保险中介的存在有利于促进保险交易活动顺利进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成本,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按照业务承保方式分类,保险可以区分为:原保险、再保险和共同保险。以下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程保险承保方式的相关问题。 三、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项目背景:由中国工程承包商承建的非洲某国东西高速公路全长1200余公里,跨越该国的八个省。该国极端组织的武装分子频繁袭击军队、警察、政府部门和平民。近几年来,该国政府在政治和军事上加强了反恐力度,使国内治安形势有所好转,但恐怖袭击事件在该国部分地区仍时有发生。在建工程项目有可能会受到其威胁。而且,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暴风雨也时有发生,所以该项目风险很大。因此,我国承包商对该项目风险非常重视,希望通过保险将其转移给保险公司。由于该项目合同金额很高,所以我国承包商担心在风险来临时,当地的保险公司是否有能力赔偿其损失。遇到的主要保险问题及分析如下: 问题1:国际保险实务中,再保险是如何实现的?在当地投保工程险后,当地保险公司是否将其业务进行再保险。投保人是否可以要求保险人必须到国际市场上去进行再保险? 再保险是保险的一种派生形式,分为法定分保和商业分保。 首先看法定分保,亦称强制再保险,是指按照国家的法律或法令规定,原保险人必须将其承保业务的一部分向本国再保险公司或指定的再保险公司进行分保的再保险。在保护本国再保险市场方面,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了建立国家再保险公司以及强制分保的 措施 ,不同国家强制分保比例不同,如埃及为30%,肯尼亚是25%,印度、加纳、尼日利亚则为10%。我国的法定再保险业务始于1996年我国第一部保险法颁布实施之后。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再保险市场一直是以法定强制分保为主。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专业再保险公司每年得以有20%的法定分保进账。但按照加入世贸的承诺,法定分保的比例自2003年起逐年递减5%直到2006年1月1日完全取消,至此,国内再保险业务全面实行商业运作。 其次是商业分保,亦称自愿再保险,是指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双方按照自愿的原则,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确定再保险的条件和收益,签订再保险合同而产生的再保险关系。保险市场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保险公司“惜分”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费率高、利润大的业务不愿分出。费率低、风险大的业务,再保险公司同样不愿涉足其中。我国曾经发生多例由于原保险费率太低,而保险公司不能找到再保险公司来转移风险。 投保人可以要求保险人必须到国际市场上去办理再保险,但是方式可能有所变化。因为非洲国家保险公司一般会选择英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的那些再保险公司作为依靠,也有联合的保险财团进行投保,例如United Insurance。投保人可以调查一下其所洽谈的保险公司的再保险公司的状况、其所属国家和公司的能力状况,以及保险公司是否会轻易更换再保险公司,但是他们一般不只选择一家再保险公司作为后盾。可以参考2005年全球再保险市场中拥有最强优势的10家再保险公司(见表1)。 问题2:如果办理再保险,一旦出险,被保险人应如何索赔?是通过再保险公司按其承保的比例向被保险人理赔,还是由当地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全部理赔之后,再由他向再保险公司索赔呢? 国际保险实务中,通常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都接触不到这些再保险公司,除非是在标准合同的某些条款需要修订,而这些条款涉及到再保险公司的情况下。通常所接触到的是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的承保都会由再保险公司进行承担,尤其是工程险,必须由再保险公司进行承担。 再保险合同的存在虽然是以原保险合同的存在为前提,但两者在法律上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所以,再保险与原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不能混淆。因此,投保人不能直接找再保险人索赔,因为彼此没有合同关系。若出现索赔,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后,会找再保险人来分担。 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国际化已是一种趋势,对于投保巨额保险的需求也愈来愈大,再保险解决了因原保险潜在巨灾风险而无保险人敢承保巨额保单的问题。再保险的存在,使原保险人的承保风险责任分散,对被保险人而言,可因此获得更确实的保障,减少原保险合同违约的顾虑。 问题3:当地保险公司投保时,是否允许向当地外国投资的保险公司投保?是否能向当地多家保险公司组成的保险财团投保? 当地关于保险公司资质和限制的规定决定了当地国外投资的保险公司是否接受这样的投保业务,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保险需求和保险公司的实力,考虑向私人保险公司或多家保险公司组成的保险财团投保。后者即为共同保险,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保险人共同承包同一保险标的,且保险金额之和不超过保险标的的实际可保价值。 共同保险有两种形式。一是对外共同保险(External Coinsurance),即保险人在接受某一笔业务时,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为分散其承保责任,而邀约其他保险公司共同承保,由各个共同保险人联合签单,分别约定其责任额度,将来被保险人损失发生时,按其责任额度予以赔偿。二是对内共同保险(Internal Coinsurance),即接受投保的保险人为首席公司(Leading Company)负责签单,直接对被保险人承负保险责任,各个共同保险人则另签共同保险合同,将来被保险人损失发生时,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后再向各个共同保险人摊回其应分摊的赔款。 另外,就本案例而言,建议投保恐怖险,因为工程一切险中恐怖活动属于除外责任。恐怖险就是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循着恐怖主义的脚印一路走来的新险种。作为一项独立的险种,恐怖险包括人身、财产等方面的赔偿。 四、结语 目前,虽然我国承包商已经逐渐意识到保险在工程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对外承包公司进入海外工程市场上的时间比较短,在投保和索赔时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本文就我国承包商安排工程保险时遇到的关于业务承保方式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承包商的工程保险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王和:《工程保险――工程风险评估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Liu J, Li B, Lin B and Nguyen V:“Key Issues and Challenge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in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Data Systems, 2007. 刘俊颖、张炯、许剑涛:国际工程保险索赔中的保险原则问题.《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12期。 刘俊颖、李海丽、刘欣:在国际工程市场如何选择保险经纪.《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10期。 刘俊颖、刘欣、曹威:工程潜在缺陷保险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9期。 Liu J, Flanagan R and Jewell C:“The Transfer of Construction Risks in China - An Insurance Industry Perspective,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Qingdao.”, 2006. 刘俊颖、__永、刘梦娇:海外工程保险索赔问题及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8期。 刘俊颖、刘欣、张振宇:国际承包工程保险:中国建筑企业面临挑战.《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3期。 赵正堂:试论当今国际再保险市场的经营环境.《经济师》,2003年第12期。 姚壬元:再保险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看了保险承保管理论文的人还看了:1. 保险客户服务与管理论文 2. 保险管理论文范例 3.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4. 保险经营与管理论文 5. 有关保险客户服务与管理论文

刊名: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主办: 商丘师范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河南省商丘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3600CN: 41-1303/Z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曾用刊名:商丘师专学报 & 黄淮学刊;商丘师院学报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不是国家级期刊。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商丘师范学院主办,《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以反映该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期刊,月刊。

  • 索引序列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刊号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刊发论文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编辑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怎么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