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会计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会计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会计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1]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I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12)[2]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2001年第1期[3]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4]黄文锋.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刘玉廷.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举措【J】.中国财经报(财会世界周刊),2001.2.[6]冯淑萍.关于建立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1[7]张连起.中国会计准则实施“五味”【J】.财务与会计,2006,(5)[8]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9]罗胜强.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会计研究,2006(12).[10]王海燕.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D].华东交通大学,2009.[11]周小川. 关于改变宏观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EB/OL].中国人民银行,2009-03-26.[12]邵毅平,张健.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业绩变动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的经验证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7.

呃。。。又是写毕业论文的,公允价值的内涵很广,可写的内容很多。盲目找,不如先理解起码的定义、计量方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分析的论文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及会计计量属性

当前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不一,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1998)

通过这些准则,我们可以发现大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突出的核心是公允或者公平。公允价值的最理想证据是市场价格,历史成本代表的是过去的市场价格,所以公允价值是一个与历史成本相对的概念,即代表现行价值,这就要求有相应比较发达、完善的市场环境。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用财务形式定量化的方面。每个会计要素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货币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由此可得出,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即为:以公允价值的形式对会计要素进行定量化的货币表现。

二、当前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从2007年下半年起,原只限于次级抵押的孤立性质的危机,却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的衰退,影响到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冲击到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当然主要是公允价值会计。在危机中备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首先向公允价值发难,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大量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的投资者非理性地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因此,他们呼吁应该立即停止执行fas157,回归历史成本会计。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身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可验证性)。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但在实际运用中,公平却是空泛难以保证的。再次,实际的公允价值有时需要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得,其可靠性一直因难以令人满意而备受质疑。因此,可靠性是其致命的弱点。

2、公允价值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取得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和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等因素。而我国当前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不是很活跃、中介结构公信度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低等,因而相关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到底计量时应该怎么操作,或者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

3、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人员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账务核算成本。

三、公允价值前景分析

葛家澍教授在《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一文中指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今后,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双重计量进行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仍是大势所趋。即在一个企业中,对于大多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任需按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从而产生相应的历史的即实际的信息,而对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也可能包括某些活跃市场的非金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非金融产品以及一些按公允价值计量较为相关的交易,如企业兼并、债务重组、长期资产减值和非货币性交换等)则仍须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

诚然,当前的公允价值可谓是内忧外患,既面临着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同时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而饱受质疑。但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必然与历史成本共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公允价值不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笔者之所以得出以上结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对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反思。2008年底,sec在给国会要求的报告中指出首先要明确金融危机的根源。他们认为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存在于三方面:

一是糟糕的XX决策;

二是不恰当的风险管理;

三是当前的监督方式的弱点。

事实上,我们知道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对衍生金融工具不断翻新,人为地制造那些纯粹是投机、冒险的衍生产品,如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因而,我们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罪魁祸首,只不过是金融界为次贷危机找的“替罪羔羊”。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诚然,正如许多会计学者指出的那样,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可能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是应用层面的一个技术问题,不能就此否定公允价值的科学内涵,更不能因此因噎废食,废止公允价值,而是应该修改、完善。

(二)公允价值存在着广泛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1、与历史成本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是指原始的交易价格(金额)。历史成本是基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主要包括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在这些假设的条件下,历史成本可能会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但是,经营环境不稳定及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利率、汇率的波动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历史成本的严重失真。因而,与历史成本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大优越性:

(1)更加符合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公允价值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高度相关性的决策信息;

(2)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能够使收入与成本、费用切合实际,实现有效配比;

(3)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同时符合资产负债观,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和保全。

2、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顺利接轨有利于会计口径的一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未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将势在必行。

3、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公允价值是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从无到有,在此基础上金融工具创新也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对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唯一的计量属性”。因为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只能得到初始确认,却得不到后续确认。公允价值不仅能对其进行初始确认还能进行后续确认,这样就能揭示企业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相关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

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一)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公允价值的运用急不得,这场会计革命还需要走“渐进式道路”,而不是立即推行全面的、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应当有选择性地允许使用公允价值,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融负债等应该尽量要求使用,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其他非金融资产。

(二)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有的只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虽然新准则针对这些情况也做了一些规范,但是许多还只是定性的概念,仍然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因而,对有些实务操作应该更加细化、明确,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努力为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会计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健全成熟的资产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还需要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因而,一方面要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在会计确认、计量(特别是估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会计研究,.

[2]赵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探究.理论界,.

[3]陈明荣,魏其艳,方锦.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析.西部金融,.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论文

会计职业判断与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论文都是原创的要吗,,都有

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期权、期权业务、期权会计模式的种类及特征比较分析

(一)期权的种类及特征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期权有不同的种类:按买方的权利,期权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按买方行权的时限,期权可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按交易场所的不同,期权可分为场内交易期权和场外交易期权;按执行价格与标的物市价的关系,期权可分为实值期权、平值期权和虚值期权;按标的物不同,期权可分为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其中现货期权包括商品期权和金融期权,期货期权包括商品期货期权和金融期货期权。

五种分类标准下的相应期权种类及同一标准内的期权类别特征。在期权会计信息监管、分析和使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期权种类特征把握期权重点信息,以下几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1、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会计处理差异以及作为期权买方与卖方的会计处理差异

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在同一市场条件下变动方向相反,如当某看涨期权的公允价值上涨时,与该看涨期权标的物及到期日都相同的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必然会下降。

因而,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在会计处理上有实质上的差异。另外,不管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随着标的物价格的变动,期权买方与卖方的权益变动方向正好相反。如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当标的物价格上涨时,看涨期权的公允价值上涨,买方因而获得期权公允价值上涨收益,而卖方却遭受同等金额的损失。因此,同一期权的买方与卖方的会计处理相反。

2、美式期权与欧式期权买卖双方的损益机会和风险

相对于欧式期权,美式期权给买方更多的行权机会,买方可在有效时限内择机行权,盈利的可能性更大,损失的可能性更小,而其卖方则需承受更大的风险,损失的可能性更大,盈利的可能性更小。

3、场外期权比场内期权更有可能发生卖方违约风险

场内期权在合约规模、期限上实行标准化,需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不存在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而场外期权在合约规模、期限、价格等方面均能议定,不需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交易对手违约风险高。

4、实值期权、平值期权、虚值期权投资策略选择的恰当性

实值、平值和虚值既可以是内在价值不同的三种期权(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内在价值高的期权的市场价格也高),也可以是同一期权三个不同阶段的内在价值状态。

在执行价格已定的情况下,期权内在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现货价格的变动方向和波动幅度,在进行期权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现货价格变动方向及波动性对期权价格的影响。在波动性偏低或偏高时,应通过选择不同的实值、平值或虚值期权组合来获得期权价格变化的收益。

5、期货期权比现货期权隐含的风险等级更高

即商品期货期权的风险高于商品现货期权的风险,金融期货期权的风险高于金融现货期权的风险。企业投资期货期权就意味着承担着更大的实物资产价格或股票、股指、利率、外汇等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的风险。

6、商品期权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

商品期权标的物的公平价格相对较难确定,从而影响商品期权公允价值的确定。

(二)期权业务的种类及监管要点

熟悉期权业务的种类及各种期权业务的要点是对期权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分析、使用的前提。主要的期权业务种类及监管要点如下:

1、按照期权的使用目的和作用

期权业务可分为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种类型。其中,投机套利的目的.是投机于标的物的价格走势,没有实物交易的基础,完全是买卖合同,无论是买入、卖出均不用进行实物交割,是一种典型的“买空卖空”;后一类期权业务的目的是对标的物(被套期合同)进行套期保值,期权与被套期项目“息息相关”,预期期权的盈亏能有效抵销被套期项目在套期期间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2、按照期权买方处置期权的方式

期权业务可分为持有至到期行权、提前转让期权权利、到期放弃行权三种。不管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期权的买方都拥有这三种处置期权方式的选择权,如果执行期权有损期权买方的利益,则期权买方可以选择不行权。

正是因为有这种选择权,使期权比其他衍生金融工具更有利于期权买方控制不利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损失,同时享受有利价格变动所带来的收益。

3、按照期权到期的结算方式

期权业务可分为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及到期时按标的物市价与期权执行价差额结算两种方式。目前,人们对从实物交割中所取得实物的入账价值的确定还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应按成本入账,有的认为应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综上可知:为探讨有效地监管期权会计信息质量的途经,应关注投机套利与套期保值业务的差异、行权与不行权的差异以及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与按净额结算的差异等方面对期权会计信息的影响。

(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种期权会计模式的要求

期权业务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之分,相应地,期权会计被划分为投机套利会计和套期保值会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九条、《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四条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中有关衍生工具投机套利和套期业务会计科目使用的规定,投机套利会计与套期保值会计的突出区别在于对期权的浮动盈亏和平仓盈亏的归属和会计处理不同。

具体地说,用于投机套利的期权合同应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设置“衍生工具”科目并可按期权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期权资产或期权负债,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下核算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满足套期条件的期权合同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设置“套期工具”及“被套期项目”科目并可按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单独开设“套期损益”或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下设置“套期损益”明细科目核算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及套期关系结束时的损益——“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

二、期权会计处理案例比较与分析监管、分析、使用期权会计信息须以理解期权会计核算为基础

为此,下文将依据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中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规定,通过案例对投机套利模式下股票看涨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套期保值模式下商品看跌期权采用实物交割与现金交割两种交割方式的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并总结出有助于监管、分析和使用期权会计信息的结论、投机套利模式下看涨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比较由于期权的买方拥有到期行权、提前转让期权权利、到期放弃行权三种选择权,为了完整地对比分析同一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方法,下面以股票看涨期权为例,按买方行权、买方出售行权权利、买方放弃行权三种情况,对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知,假定期权投资策略、期权交易数量、期权执行价格、期权签订日和到期日、标的物价格变动数据等交易信息透明或已知,并假定财务报告主体对期权合同资产、期权合同负债、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权实际交割损益等会计信息进行了披露,则在进行期权会计信息的审计、监管和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是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的差异;

二是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差异;

三是买入期权与卖出期权的差异;

四是买方行权、买方转让期权权利、买方放弃行权三者之间的差异;

五是进行实物交割与按差价结算的差异等,以较好地验证期权会计信息质量。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分析的论文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及会计计量属性

当前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不一,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1998)

通过这些准则,我们可以发现大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突出的核心是公允或者公平。公允价值的最理想证据是市场价格,历史成本代表的是过去的市场价格,所以公允价值是一个与历史成本相对的概念,即代表现行价值,这就要求有相应比较发达、完善的市场环境。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用财务形式定量化的方面。每个会计要素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货币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由此可得出,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即为:以公允价值的形式对会计要素进行定量化的货币表现。

二、当前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从2007年下半年起,原只限于次级抵押的孤立性质的危机,却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的衰退,影响到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冲击到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当然主要是公允价值会计。在危机中备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首先向公允价值发难,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大量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的投资者非理性地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因此,他们呼吁应该立即停止执行fas157,回归历史成本会计。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身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可验证性)。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但在实际运用中,公平却是空泛难以保证的。再次,实际的公允价值有时需要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得,其可靠性一直因难以令人满意而备受质疑。因此,可靠性是其致命的弱点。

2、公允价值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取得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和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等因素。而我国当前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不是很活跃、中介结构公信度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低等,因而相关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到底计量时应该怎么操作,或者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

3、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人员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账务核算成本。

三、公允价值前景分析

葛家澍教授在《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一文中指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今后,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双重计量进行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仍是大势所趋。即在一个企业中,对于大多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任需按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从而产生相应的历史的即实际的信息,而对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也可能包括某些活跃市场的非金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非金融产品以及一些按公允价值计量较为相关的交易,如企业兼并、债务重组、长期资产减值和非货币性交换等)则仍须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

诚然,当前的公允价值可谓是内忧外患,既面临着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同时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而饱受质疑。但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必然与历史成本共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公允价值不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笔者之所以得出以上结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对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反思。2008年底,sec在给国会要求的报告中指出首先要明确金融危机的根源。他们认为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存在于三方面:

一是糟糕的XX决策;

二是不恰当的风险管理;

三是当前的监督方式的弱点。

事实上,我们知道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对衍生金融工具不断翻新,人为地制造那些纯粹是投机、冒险的衍生产品,如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因而,我们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罪魁祸首,只不过是金融界为次贷危机找的“替罪羔羊”。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诚然,正如许多会计学者指出的那样,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可能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是应用层面的一个技术问题,不能就此否定公允价值的科学内涵,更不能因此因噎废食,废止公允价值,而是应该修改、完善。

(二)公允价值存在着广泛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1、与历史成本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是指原始的交易价格(金额)。历史成本是基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主要包括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在这些假设的条件下,历史成本可能会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但是,经营环境不稳定及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利率、汇率的波动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历史成本的严重失真。因而,与历史成本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大优越性:

(1)更加符合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公允价值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高度相关性的决策信息;

(2)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能够使收入与成本、费用切合实际,实现有效配比;

(3)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同时符合资产负债观,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和保全。

2、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顺利接轨有利于会计口径的一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未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将势在必行。

3、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公允价值是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从无到有,在此基础上金融工具创新也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对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唯一的计量属性”。因为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只能得到初始确认,却得不到后续确认。公允价值不仅能对其进行初始确认还能进行后续确认,这样就能揭示企业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相关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

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一)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公允价值的运用急不得,这场会计革命还需要走“渐进式道路”,而不是立即推行全面的、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应当有选择性地允许使用公允价值,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融负债等应该尽量要求使用,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其他非金融资产。

(二)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有的只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虽然新准则针对这些情况也做了一些规范,但是许多还只是定性的概念,仍然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因而,对有些实务操作应该更加细化、明确,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努力为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会计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健全成熟的资产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还需要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因而,一方面要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在会计确认、计量(特别是估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会计研究,.

[2]赵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探究.理论界,.

[3]陈明荣,魏其艳,方锦.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析.西部金融,.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论文

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期权、期权业务、期权会计模式的种类及特征比较分析

(一)期权的种类及特征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期权有不同的种类:按买方的权利,期权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按买方行权的时限,期权可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按交易场所的不同,期权可分为场内交易期权和场外交易期权;按执行价格与标的物市价的关系,期权可分为实值期权、平值期权和虚值期权;按标的物不同,期权可分为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其中现货期权包括商品期权和金融期权,期货期权包括商品期货期权和金融期货期权。

五种分类标准下的相应期权种类及同一标准内的期权类别特征。在期权会计信息监管、分析和使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期权种类特征把握期权重点信息,以下几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1、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会计处理差异以及作为期权买方与卖方的会计处理差异

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在同一市场条件下变动方向相反,如当某看涨期权的公允价值上涨时,与该看涨期权标的物及到期日都相同的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必然会下降。

因而,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在会计处理上有实质上的差异。另外,不管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随着标的物价格的变动,期权买方与卖方的权益变动方向正好相反。如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当标的物价格上涨时,看涨期权的公允价值上涨,买方因而获得期权公允价值上涨收益,而卖方却遭受同等金额的损失。因此,同一期权的买方与卖方的会计处理相反。

2、美式期权与欧式期权买卖双方的损益机会和风险

相对于欧式期权,美式期权给买方更多的行权机会,买方可在有效时限内择机行权,盈利的可能性更大,损失的可能性更小,而其卖方则需承受更大的风险,损失的可能性更大,盈利的可能性更小。

3、场外期权比场内期权更有可能发生卖方违约风险

场内期权在合约规模、期限上实行标准化,需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不存在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而场外期权在合约规模、期限、价格等方面均能议定,不需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交易对手违约风险高。

4、实值期权、平值期权、虚值期权投资策略选择的恰当性

实值、平值和虚值既可以是内在价值不同的三种期权(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内在价值高的期权的市场价格也高),也可以是同一期权三个不同阶段的内在价值状态。

在执行价格已定的情况下,期权内在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现货价格的变动方向和波动幅度,在进行期权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现货价格变动方向及波动性对期权价格的影响。在波动性偏低或偏高时,应通过选择不同的实值、平值或虚值期权组合来获得期权价格变化的收益。

5、期货期权比现货期权隐含的风险等级更高

即商品期货期权的风险高于商品现货期权的风险,金融期货期权的风险高于金融现货期权的风险。企业投资期货期权就意味着承担着更大的实物资产价格或股票、股指、利率、外汇等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的风险。

6、商品期权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

商品期权标的物的公平价格相对较难确定,从而影响商品期权公允价值的确定。

(二)期权业务的种类及监管要点

熟悉期权业务的种类及各种期权业务的要点是对期权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分析、使用的前提。主要的期权业务种类及监管要点如下:

1、按照期权的使用目的和作用

期权业务可分为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种类型。其中,投机套利的目的.是投机于标的物的价格走势,没有实物交易的基础,完全是买卖合同,无论是买入、卖出均不用进行实物交割,是一种典型的“买空卖空”;后一类期权业务的目的是对标的物(被套期合同)进行套期保值,期权与被套期项目“息息相关”,预期期权的盈亏能有效抵销被套期项目在套期期间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2、按照期权买方处置期权的方式

期权业务可分为持有至到期行权、提前转让期权权利、到期放弃行权三种。不管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期权的买方都拥有这三种处置期权方式的选择权,如果执行期权有损期权买方的利益,则期权买方可以选择不行权。

正是因为有这种选择权,使期权比其他衍生金融工具更有利于期权买方控制不利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损失,同时享受有利价格变动所带来的收益。

3、按照期权到期的结算方式

期权业务可分为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及到期时按标的物市价与期权执行价差额结算两种方式。目前,人们对从实物交割中所取得实物的入账价值的确定还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应按成本入账,有的认为应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综上可知:为探讨有效地监管期权会计信息质量的途经,应关注投机套利与套期保值业务的差异、行权与不行权的差异以及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与按净额结算的差异等方面对期权会计信息的影响。

(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种期权会计模式的要求

期权业务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之分,相应地,期权会计被划分为投机套利会计和套期保值会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九条、《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四条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中有关衍生工具投机套利和套期业务会计科目使用的规定,投机套利会计与套期保值会计的突出区别在于对期权的浮动盈亏和平仓盈亏的归属和会计处理不同。

具体地说,用于投机套利的期权合同应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设置“衍生工具”科目并可按期权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期权资产或期权负债,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下核算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满足套期条件的期权合同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设置“套期工具”及“被套期项目”科目并可按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单独开设“套期损益”或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下设置“套期损益”明细科目核算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及套期关系结束时的损益——“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

二、期权会计处理案例比较与分析监管、分析、使用期权会计信息须以理解期权会计核算为基础

为此,下文将依据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中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规定,通过案例对投机套利模式下股票看涨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套期保值模式下商品看跌期权采用实物交割与现金交割两种交割方式的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并总结出有助于监管、分析和使用期权会计信息的结论、投机套利模式下看涨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比较由于期权的买方拥有到期行权、提前转让期权权利、到期放弃行权三种选择权,为了完整地对比分析同一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方法,下面以股票看涨期权为例,按买方行权、买方出售行权权利、买方放弃行权三种情况,对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知,假定期权投资策略、期权交易数量、期权执行价格、期权签订日和到期日、标的物价格变动数据等交易信息透明或已知,并假定财务报告主体对期权合同资产、期权合同负债、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权实际交割损益等会计信息进行了披露,则在进行期权会计信息的审计、监管和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是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的差异;

二是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差异;

三是买入期权与卖出期权的差异;

四是买方行权、买方转让期权权利、买方放弃行权三者之间的差异;

五是进行实物交割与按差价结算的差异等,以较好地验证期权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专业的 毕业 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那么会计专业的论文选题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参考_会计专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知足常乐 议论文 ”↓↓↓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6000字 ★

★ 有关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大全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10篇 ★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 金融审慎监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2、 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

3、 高等学校 教育 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4、 基于规模视角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

5、 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6、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7、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

8、 非营利组织财务 报告 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 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层级扩展研究

10、 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研究

11、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

12、 EVA价值管理体系及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

13、 基于竞争战略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14、 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15、 非公允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研究

16、 中国上市物流公司成本效率研究

17、 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处理研究

18、 跨国石油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19、 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 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研究

21、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

22、 基于语义网的XBRL技术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23、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表外融资研究

24、 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研究

25、 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

26、 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

27、 基于环境影响的物流成本构成研究

28、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研究

29、 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研究

30、 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研究

31、 基于现金流量的高校财务困境预警研究

32、 PPP项目再融资最优资本结构研究

3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油 企业战略 成本管理研究

电大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1、成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XD无花果 种植 BOT项目财务评价与风险分析

3、双流县监管羊坪村农村集体“三资”的案例研究

4、广能集团全面预算信息化项目沟通管理研究

5、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分析

6、FDI对中国工业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7、DQ风电公司税务筹划

8、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进设计

9、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

10、M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11、福建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2、A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案例

13、基于A项目投资共建的成本控制研究

14、E企业的L水电项目融资分析

15、面向不确定性的机械产品生产成本预测与监控 方法 研究

16、CH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可行性研究

17、BET公司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8、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债权融资问题研究

19、外资K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估实施的研究

20、E科研所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21、DHL国际快递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22、A出口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模式研究

23、基于银担合作的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研究

24、H公司项目进度和费用协同控制研究

25、DP公司制造人工成本管理控制研究

26、某省DH投资控股公司财务风险防控研究

27、CFQF柴油发动机生产线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和风险分析

28、基于价值链的MES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29、京承高速三期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

30、D物流公司物流金融模式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

31、SP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32、GQ管理咨询公司商业计划分析

最新财务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1、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

2、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设置初探

3、 如何发挥财务会计在 企业管理 中的作用

4、 财务会计中的神秘“三”

5、 基于财务会计角度下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影响分析

6、 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7、 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8、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9、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高度融合性

10、 探究电商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浅议

12、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3、 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4、 现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相关研究

15、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

16、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论财务会计的局限性

17、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和谐耦合模式与对策

18、 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分析

19、 关于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0、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1、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

22、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主要差异研究

23、 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24、 IT视角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25、 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26、 对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探讨

27、 供给侧改革下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探究

28、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29、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0、 浅述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31、 财务会计如何向管理会计转型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2)

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2)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2)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分析的论文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及会计计量属性

当前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不一,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1998)

通过这些准则,我们可以发现大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突出的核心是公允或者公平。公允价值的最理想证据是市场价格,历史成本代表的是过去的市场价格,所以公允价值是一个与历史成本相对的概念,即代表现行价值,这就要求有相应比较发达、完善的市场环境。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用财务形式定量化的方面。每个会计要素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货币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由此可得出,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即为:以公允价值的形式对会计要素进行定量化的货币表现。

二、当前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从2007年下半年起,原只限于次级抵押的孤立性质的危机,却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的衰退,影响到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冲击到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当然主要是公允价值会计。在危机中备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首先向公允价值发难,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大量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的投资者非理性地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因此,他们呼吁应该立即停止执行fas157,回归历史成本会计。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身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可验证性)。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但在实际运用中,公平却是空泛难以保证的。再次,实际的公允价值有时需要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得,其可靠性一直因难以令人满意而备受质疑。因此,可靠性是其致命的弱点。

2、公允价值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取得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和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等因素。而我国当前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不是很活跃、中介结构公信度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低等,因而相关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到底计量时应该怎么操作,或者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

3、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人员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账务核算成本。

三、公允价值前景分析

葛家澍教授在《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一文中指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今后,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双重计量进行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仍是大势所趋。即在一个企业中,对于大多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任需按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从而产生相应的历史的即实际的信息,而对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也可能包括某些活跃市场的非金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非金融产品以及一些按公允价值计量较为相关的交易,如企业兼并、债务重组、长期资产减值和非货币性交换等)则仍须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

诚然,当前的公允价值可谓是内忧外患,既面临着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同时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而饱受质疑。但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必然与历史成本共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公允价值不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笔者之所以得出以上结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对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反思。2008年底,sec在给国会要求的报告中指出首先要明确金融危机的根源。他们认为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存在于三方面:

一是糟糕的XX决策;

二是不恰当的风险管理;

三是当前的监督方式的弱点。

事实上,我们知道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对衍生金融工具不断翻新,人为地制造那些纯粹是投机、冒险的衍生产品,如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因而,我们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罪魁祸首,只不过是金融界为次贷危机找的“替罪羔羊”。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诚然,正如许多会计学者指出的那样,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可能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是应用层面的一个技术问题,不能就此否定公允价值的科学内涵,更不能因此因噎废食,废止公允价值,而是应该修改、完善。

(二)公允价值存在着广泛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1、与历史成本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是指原始的交易价格(金额)。历史成本是基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主要包括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在这些假设的条件下,历史成本可能会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但是,经营环境不稳定及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利率、汇率的波动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历史成本的严重失真。因而,与历史成本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大优越性:

(1)更加符合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公允价值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高度相关性的决策信息;

(2)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能够使收入与成本、费用切合实际,实现有效配比;

(3)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同时符合资产负债观,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和保全。

2、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顺利接轨有利于会计口径的一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未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将势在必行。

3、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公允价值是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从无到有,在此基础上金融工具创新也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对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唯一的计量属性”。因为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只能得到初始确认,却得不到后续确认。公允价值不仅能对其进行初始确认还能进行后续确认,这样就能揭示企业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相关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

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一)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公允价值的运用急不得,这场会计革命还需要走“渐进式道路”,而不是立即推行全面的、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应当有选择性地允许使用公允价值,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融负债等应该尽量要求使用,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其他非金融资产。

(二)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有的只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虽然新准则针对这些情况也做了一些规范,但是许多还只是定性的概念,仍然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因而,对有些实务操作应该更加细化、明确,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努力为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会计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健全成熟的资产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还需要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因而,一方面要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在会计确认、计量(特别是估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会计研究,.

[2]赵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探究.理论界,.

[3]陈明荣,魏其艳,方锦.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析.西部金融,.

公允价值论文文献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会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吧。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一:

[1]阮旭华.简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J].中国总会计师,2012

[2]张叶青.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措施[J].经济视野,2014

[3]徐宇颖.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二:

[1]徐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企业导报.2012(15) :22-25.

[2]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0-43.

[3] 路秀平.任会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J]. 会计之友 (上旬刊).2012(12):89-92.

[4]马海波.英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色比较研究[J].财会学习.2012(10):18-22.

[5]陈长宏.陈环.张科.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12-114.

[6]黎勇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J]. 南华大学2012:33-34.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 2011.

[9]刘尚林.公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36):68-7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三: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呃。。。又是写毕业论文的,公允价值的内涵很广,可写的内容很多。盲目找,不如先理解起码的定义、计量方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新会计准则。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 条[1]牛成喆,刘彬. 公允价值定义及计量属性综述[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7,(11) . [2]包于宁.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比较[J]. 财会学习, 2008,(08) . [3]常勋.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 财会月刊, 2004,(01) . [4]于永生. 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研究[J]. 财会月刊, 2006,(10) . [5]牛成喆,苏正建. 从相关性和可靠性看公允价值的运用[J]. 财会月刊, 2006,(16) . [6]钱结芬,陆勇. 会计计量属性演变与价值链关系研究[J]. 财会月刊, 2008,(05) . [7]谢诗芬. 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06) . [8]邵天营.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J]. 当代经济管理, 2007,(03) . [9]毛志宏,张星明,马玉芳. 浅析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006,(07) . [10]张寅晓,李智芳.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引发的担忧[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 [1] 李丹丹. 浅议公允价值的利与弊[J]. 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 [2] 梁飞.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的理性思考[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1) . [3] 张勤,魏彦博. 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探讨[J]. 山东商业会计, 2008,(03) . [4] 姚茜. 对公允价值的再思考[J]. 山东商业会计, 2007,(02) . [5] 黄羽佳,张永冀.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问题探究[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 [6] 张玉红,刘爱敏. 公允价值若干问题探讨[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06,(03) . [7] 张庆. 浅议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利弊[J].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09,(01) . [8] 郭晓明. 浅析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运用及其影响——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为例[J]. 山东商业会计, 2008,(02) . [9] 孔君.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J]. 现代会计, 2006,(03) . [10] 邹小平,吕跃金. 对美国《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评议及借鉴[J]. 山东商业会计, 2007,(01) . [1] 金芬.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 会计师, 2009,(03) [2] 时更生, 梁文惠, 王燕南.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发展应用[J]. 内蒙古统计, 2007,(03) [3] 朱海林 , 王展翔 , 柳元首 , 董雨红 , 冯敏红. 公允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稳定性视角[J]. 会计研究, 2004,(06) [4] 乔文明. 公允价值应用中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07,(06) [5] 刘燕. 浅析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J]. 现代经济信息, 2007,(09) [6] 王秋荣, 周长平. 公允价值模式及适用[J]. 今日科苑, 2008,(02) [7] 古朴. 试论新会计准则之公允价值[J]. 中国农业会计, 2006,(12) [8] 皇甫可掬. 公允价值之回顾[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3) [9] 杨敏. 公允价值应用:过去、现在与未来[J]. 国际商务财会, 2007,(06) [10] 曾艳丽. 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及控制[J]. 商业会计, 2008,(05)

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期权、期权业务、期权会计模式的种类及特征比较分析

(一)期权的种类及特征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期权有不同的种类:按买方的权利,期权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按买方行权的时限,期权可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按交易场所的不同,期权可分为场内交易期权和场外交易期权;按执行价格与标的物市价的关系,期权可分为实值期权、平值期权和虚值期权;按标的物不同,期权可分为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其中现货期权包括商品期权和金融期权,期货期权包括商品期货期权和金融期货期权。

五种分类标准下的相应期权种类及同一标准内的期权类别特征。在期权会计信息监管、分析和使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期权种类特征把握期权重点信息,以下几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1、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会计处理差异以及作为期权买方与卖方的会计处理差异

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在同一市场条件下变动方向相反,如当某看涨期权的公允价值上涨时,与该看涨期权标的物及到期日都相同的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必然会下降。

因而,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在会计处理上有实质上的差异。另外,不管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随着标的物价格的变动,期权买方与卖方的权益变动方向正好相反。如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当标的物价格上涨时,看涨期权的公允价值上涨,买方因而获得期权公允价值上涨收益,而卖方却遭受同等金额的损失。因此,同一期权的买方与卖方的会计处理相反。

2、美式期权与欧式期权买卖双方的损益机会和风险

相对于欧式期权,美式期权给买方更多的行权机会,买方可在有效时限内择机行权,盈利的可能性更大,损失的可能性更小,而其卖方则需承受更大的风险,损失的可能性更大,盈利的可能性更小。

3、场外期权比场内期权更有可能发生卖方违约风险

场内期权在合约规模、期限上实行标准化,需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不存在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而场外期权在合约规模、期限、价格等方面均能议定,不需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交易对手违约风险高。

4、实值期权、平值期权、虚值期权投资策略选择的恰当性

实值、平值和虚值既可以是内在价值不同的三种期权(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内在价值高的期权的市场价格也高),也可以是同一期权三个不同阶段的内在价值状态。

在执行价格已定的情况下,期权内在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现货价格的变动方向和波动幅度,在进行期权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现货价格变动方向及波动性对期权价格的影响。在波动性偏低或偏高时,应通过选择不同的实值、平值或虚值期权组合来获得期权价格变化的收益。

5、期货期权比现货期权隐含的风险等级更高

即商品期货期权的风险高于商品现货期权的风险,金融期货期权的风险高于金融现货期权的风险。企业投资期货期权就意味着承担着更大的实物资产价格或股票、股指、利率、外汇等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的风险。

6、商品期权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

商品期权标的物的公平价格相对较难确定,从而影响商品期权公允价值的确定。

(二)期权业务的种类及监管要点

熟悉期权业务的种类及各种期权业务的要点是对期权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分析、使用的前提。主要的期权业务种类及监管要点如下:

1、按照期权的使用目的和作用

期权业务可分为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种类型。其中,投机套利的目的.是投机于标的物的价格走势,没有实物交易的基础,完全是买卖合同,无论是买入、卖出均不用进行实物交割,是一种典型的“买空卖空”;后一类期权业务的目的是对标的物(被套期合同)进行套期保值,期权与被套期项目“息息相关”,预期期权的盈亏能有效抵销被套期项目在套期期间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2、按照期权买方处置期权的方式

期权业务可分为持有至到期行权、提前转让期权权利、到期放弃行权三种。不管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期权的买方都拥有这三种处置期权方式的选择权,如果执行期权有损期权买方的利益,则期权买方可以选择不行权。

正是因为有这种选择权,使期权比其他衍生金融工具更有利于期权买方控制不利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损失,同时享受有利价格变动所带来的收益。

3、按照期权到期的结算方式

期权业务可分为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及到期时按标的物市价与期权执行价差额结算两种方式。目前,人们对从实物交割中所取得实物的入账价值的确定还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应按成本入账,有的认为应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综上可知:为探讨有效地监管期权会计信息质量的途经,应关注投机套利与套期保值业务的差异、行权与不行权的差异以及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与按净额结算的差异等方面对期权会计信息的影响。

(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种期权会计模式的要求

期权业务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之分,相应地,期权会计被划分为投机套利会计和套期保值会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九条、《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四条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中有关衍生工具投机套利和套期业务会计科目使用的规定,投机套利会计与套期保值会计的突出区别在于对期权的浮动盈亏和平仓盈亏的归属和会计处理不同。

具体地说,用于投机套利的期权合同应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设置“衍生工具”科目并可按期权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期权资产或期权负债,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下核算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满足套期条件的期权合同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设置“套期工具”及“被套期项目”科目并可按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单独开设“套期损益”或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下设置“套期损益”明细科目核算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及套期关系结束时的损益——“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

二、期权会计处理案例比较与分析监管、分析、使用期权会计信息须以理解期权会计核算为基础

为此,下文将依据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中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规定,通过案例对投机套利模式下股票看涨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套期保值模式下商品看跌期权采用实物交割与现金交割两种交割方式的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并总结出有助于监管、分析和使用期权会计信息的结论、投机套利模式下看涨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比较由于期权的买方拥有到期行权、提前转让期权权利、到期放弃行权三种选择权,为了完整地对比分析同一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方法,下面以股票看涨期权为例,按买方行权、买方出售行权权利、买方放弃行权三种情况,对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知,假定期权投资策略、期权交易数量、期权执行价格、期权签订日和到期日、标的物价格变动数据等交易信息透明或已知,并假定财务报告主体对期权合同资产、期权合同负债、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权实际交割损益等会计信息进行了披露,则在进行期权会计信息的审计、监管和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是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的差异;

二是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差异;

三是买入期权与卖出期权的差异;

四是买方行权、买方转让期权权利、买方放弃行权三者之间的差异;

五是进行实物交割与按差价结算的差异等,以较好地验证期权会计信息质量。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分析的论文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及会计计量属性

当前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不一,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1998)

通过这些准则,我们可以发现大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突出的核心是公允或者公平。公允价值的最理想证据是市场价格,历史成本代表的是过去的市场价格,所以公允价值是一个与历史成本相对的概念,即代表现行价值,这就要求有相应比较发达、完善的市场环境。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用财务形式定量化的方面。每个会计要素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货币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由此可得出,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即为:以公允价值的形式对会计要素进行定量化的货币表现。

二、当前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从2007年下半年起,原只限于次级抵押的孤立性质的危机,却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的衰退,影响到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冲击到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当然主要是公允价值会计。在危机中备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首先向公允价值发难,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大量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的投资者非理性地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因此,他们呼吁应该立即停止执行fas157,回归历史成本会计。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身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可验证性)。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但在实际运用中,公平却是空泛难以保证的。再次,实际的公允价值有时需要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得,其可靠性一直因难以令人满意而备受质疑。因此,可靠性是其致命的弱点。

2、公允价值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取得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和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等因素。而我国当前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不是很活跃、中介结构公信度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低等,因而相关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到底计量时应该怎么操作,或者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

3、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人员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账务核算成本。

三、公允价值前景分析

葛家澍教授在《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一文中指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今后,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双重计量进行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仍是大势所趋。即在一个企业中,对于大多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任需按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从而产生相应的历史的即实际的信息,而对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也可能包括某些活跃市场的非金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非金融产品以及一些按公允价值计量较为相关的交易,如企业兼并、债务重组、长期资产减值和非货币性交换等)则仍须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

诚然,当前的公允价值可谓是内忧外患,既面临着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同时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而饱受质疑。但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必然与历史成本共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公允价值不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笔者之所以得出以上结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对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反思。2008年底,sec在给国会要求的报告中指出首先要明确金融危机的根源。他们认为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存在于三方面:

一是糟糕的XX决策;

二是不恰当的风险管理;

三是当前的监督方式的弱点。

事实上,我们知道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对衍生金融工具不断翻新,人为地制造那些纯粹是投机、冒险的衍生产品,如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因而,我们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罪魁祸首,只不过是金融界为次贷危机找的“替罪羔羊”。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诚然,正如许多会计学者指出的那样,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可能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是应用层面的一个技术问题,不能就此否定公允价值的科学内涵,更不能因此因噎废食,废止公允价值,而是应该修改、完善。

(二)公允价值存在着广泛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1、与历史成本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是指原始的交易价格(金额)。历史成本是基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主要包括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在这些假设的条件下,历史成本可能会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但是,经营环境不稳定及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利率、汇率的波动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历史成本的严重失真。因而,与历史成本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大优越性:

(1)更加符合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公允价值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高度相关性的决策信息;

(2)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能够使收入与成本、费用切合实际,实现有效配比;

(3)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同时符合资产负债观,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和保全。

2、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顺利接轨有利于会计口径的一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未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将势在必行。

3、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公允价值是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从无到有,在此基础上金融工具创新也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对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唯一的计量属性”。因为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只能得到初始确认,却得不到后续确认。公允价值不仅能对其进行初始确认还能进行后续确认,这样就能揭示企业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相关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

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一)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公允价值的运用急不得,这场会计革命还需要走“渐进式道路”,而不是立即推行全面的、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应当有选择性地允许使用公允价值,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融负债等应该尽量要求使用,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其他非金融资产。

(二)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有的只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虽然新准则针对这些情况也做了一些规范,但是许多还只是定性的概念,仍然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因而,对有些实务操作应该更加细化、明确,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努力为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会计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健全成熟的资产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还需要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因而,一方面要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在会计确认、计量(特别是估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会计研究,.

[2]赵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探究.理论界,.

[3]陈明荣,魏其艳,方锦.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析.西部金融,.

摘要:自2007年度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已开始采用新会计准则编制年度会计报告。由于新会计准则中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以及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方面,对上市公司的年报会计信息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在介绍了公允价值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对年报会计信息的影响,同时指出了投资者在阅读年报会计信息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相关问题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是指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已经具备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客观条件;同时伴随着我国资本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日益活跃,一些复杂的交易事项在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下不能得到准确计量,计量结果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于在成本计量模式下,一些会计事项或资本交易事项的市场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与可靠的反映,不能为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较大地限制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分析能力的发挥。因此,对一些特殊事项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显得越来越迫切,决策有用观成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理论基础。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会计信息的影响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2007年度报告及2008年第一季度报告披露基本情况”称:截至2008年4月30日,在总共863家沪市上市公司中,除九发股份外,其余86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7年度报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8732亿元,比2006增长,已披露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元和,而2006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元和。共有72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占已披露年报公司总数的,而2006年度的亏损比例为。另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消息,截至2008年4月30日,除*ST威达外,深市主板公司487家按时披露了2007年年报。已披露年报的深市主板公司共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平均每家实现净利润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元,同比增长%;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加个百分点。2007年度,深市主板公司中369家实现净利润增长,116家净利润有所下降。亏损公司为47家,亏损面为%,与2006年报相比下降个百分点;亏损金额亿元,同比减少%。 在沪深两市发布的2007年度报告总结资料中,两市均总结出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和每股收益大幅上升,亏损公司比例下降”这样的结论。据笔者初步分析,2008年第一季度季报披露情况也基本体现了这一特征。上市公司年报、季报取得骄人业绩,除了国家整体经济形势较好、上市公司本身努力经营取得积极效果等原因以外,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更是为利润增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并在编制年度报告中采用,引起了上市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剧烈波动。特别是那些债务沉重且无力清偿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则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高每股盈余。 实施新会计准则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会计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深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金融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包括以下两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2)其他金融负债。例如,上市公司为充分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再如,上市公司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另外,上市公司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目的,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 上述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变动起伏不定,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2007年度报告中可以发现,不少上市公司拥有应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账面金额会随着其公允价值的变化而涨跌。因此,如果这些上市公司能够较好地把握证券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上市公司的判断有误,其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而下降。 2.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所指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已出租的建筑物。该准则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上市公司可以选择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上市公司如果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比照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上市公司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方面,由于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将使各期费用减少,利润增加,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所得税和现金流量等指标;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波动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会直接影响到当期损益。 从2007年年度报告披露情况来看,很多公司都选用成本计量模式。对于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实际价值与成本价值存在较大差距的,若公司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将会极大地增加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影响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及以后各期的净利润。 3.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影响。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新会计准则还规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如下处理:非现金资产为存货的,应作为销售处理,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非现金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以其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非现金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以其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如果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中用以清偿债务的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则高出的部分连同获得的债务豁免,可以增加当期利润。 由于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时不仅支付的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而且所支付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可以计入损益。这样,那些绩差公司或债务负担严重的公司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大玩“乌鸦变凤凰”之游戏。当然,由于债务重组收益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并不具有持续性。所以,这种游戏上市公司也不可能经常玩。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进行资产交换时,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该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与债务重组方式下基本相同。 对于上市公司间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出和换入的资产,实质上是确认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的“售出”或“处置”与“购入”,“售出”或“处置”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即为企业实现的收益。 5.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若为吸收合并,购买方对于确认的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购买方对于确认的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若为控股合并,母公司对于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商誉,母公司对于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在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由上述可以看出,如果上市公司发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要么影响上市公司的资产,要么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 除上述五大方面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外,还存在其他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的会计事项和业务。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已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至少有17个准则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阅读年报会计信息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年报会计信息的质量比较。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一些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是为了贯彻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以克服因采用成本计价模式而低估企业资产价值的缺陷,以便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总体上看,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公司资产及负债在某个时点的价值,较之以往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升;但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应该看到,由于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突发性事件等因素的变化,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又使年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程度降低,又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所影响。而且对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事项而言,基本为一次性事项或偶发性事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范畴,不具有持续性。投资者在分析年报时需要重点关注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年报信息的影响。 2.投资者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方面的知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逐步实施和推广,资本证券市场中新会计事项的出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公允价值必然会在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得到更广泛的体现,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也需要逐渐地适应、了解和熟悉公允价值的内涵以及该计量模式的采用对上市公司价值估值的影响。尤其是投资对象为涉及到债务重组、参股银行、参股券商及相互持股的上市公司时,投资者更应该知晓一些公允价值方面的知识,否则可能会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3.正确看待和理性分析年报中有关损益指标。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以往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一些不能计入利润的收益现在可以计入,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公司“粉饰”报表带来了便利,因此,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体系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醒投资者,在阅读年报和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时,不能简单地考虑业绩增加了多少,而是应该深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及其成长性,要着力关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工具以及投资型房地产等引入公允价值后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除了要看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外,还要注意现金流量、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后基本每股收益等指标,以识别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新会计准则有目的地调控业绩的情况,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1.刘金惠.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应用分析[J].会计师,2008(4). 2.盖地.公允价值: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7(4).

  • 索引序列
  • 会计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论文
  •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论文
  • 公允价值论文文献
  • 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