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界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促使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文章就初中数学合作教学模式运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数学推理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智慧型人才。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重要的基础学科,能培养学生的智慧型思维能力。近年来,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种种弊端,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在课堂当中熟练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并不断进行优化呢?笔者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运用现状分析
近年来,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相关逻辑推理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然而,当前,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相关教学模式时还存在不少弊端。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当前大部分初中数学课堂还停留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上,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处于主体地位,把控着整个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接收课堂知识,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个人的独立思考。这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数学教学课堂氛围缺少活力。
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只负责在讲台上讲授课本知识,而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收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数学课堂氛围缺少生命力。长时间下来,学生会对初中数学产生枯燥感,从而形成消极的学习心态,不利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二、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就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而言,数学课本上有很多公式定理,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将有用的知识连成网络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而言,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究来解决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1、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
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感,数感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进行“有理数与无理数”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每个数字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在学生掌握有理数与无理数之后,教师可循序渐进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加减乘除进行讲授。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新数字的数感,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字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
2、通过情景探究合作,营造趣味课堂氛围。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权利,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比如,在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物体来判断其在坐标系当中的位置,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设置趣味问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难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高效且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课本中的课后习题或课堂中出现的难题,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将班级分成三个小组,设置一个较学生水平来说稍有难度的题目,如第一小组画出物体的主视图,第二小组画出物体的左视图,第三小组画出物体的俯视图。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探究,并派出小组代表解答。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自觉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掌握课本知识。
4、在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在课堂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课后反思作业。通过课后反思作业,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中所探究讨论过的题目,“为什么要这么解”,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又“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在课后反思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取经验,从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此外,教师也要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适切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的思路方法等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研究意义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创新教学模式刻不容缓。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最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恰好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堂中,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以知识为桥梁,和同学进行知识交流。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于课堂学习,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有着很大的区别,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模式化的生硬板书,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趣味的学习之旅,能够增加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愉悦感,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对于传统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灵活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在一起,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案,不断创新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其缺陷与不足,并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整和改良;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化学习,挖掘课本隐藏的思维线索,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还要熟练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将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渗透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总而言之,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进行研究与探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初中数学教学事业。
四、参考文献
[1]金信凯.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学(教育教学刊),2016,13(11):101.
[2]黄梅美.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7,(25):127.
[3]杨玲.合作探究法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6,(3).
[4]陈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8):156.
浅议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议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展示物理趣味,激发探究
1、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教育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应注意前人的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我们不仅要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还应该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成功的历程。在初中的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如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是“顿悟”,是细心观察,是丰富联想,是知识的积累而获得;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弟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的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想的结果。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设计巧妙。用于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实验的滚摆,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利用大气压作用,做成一种皮碗挂钩。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等等都是物理教材中对学生创造教育的丰富内容。
2、应用故事、生活实例等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的引言中,我创设了以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扇门并非普通之门。它是物理学中的力学之门,我们将从这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究物理知识的奥秘。接着引入2008年北京奥运健儿拼搏夺冠的情境,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
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是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以前,首先向学生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这个史实揭示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3、通过实验、实践问题,创设脑手并用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心理,大大剌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会使有些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会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通过实验问题创设情境。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境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在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密度有关等等。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怎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铅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它观点又应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地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验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安排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器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自家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以已知知识的情景为基础进入更新知识的情景,学生会随着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
二、探究习题,拓宽知识面,学以致用
近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领悟透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时引入探究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地体验物理学家的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个教育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者的教与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内容和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而“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会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我在高中生物课中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了初步的探索。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有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只能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开展,或只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大学科的专利。事实上,每一门学科中,甚至每一节课,均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能,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理应在研究性学习上做足文章。国家教育部有关人士也指出,设立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一种过渡,研究性学习应在每一节课中都有体现。当然我们在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可以进行一些较大的课题研究,而在平常课堂上可进行较小课题的研究,或大课题中一个小环节的研究,但必须是由这门具体学科或其中的具体内容引起的“研究课题”,其“研究量”可小到几分钟甚至几句话,但必须是经过学生分析、综合、总结的,或是独立完成,或是合作完成,或是运用课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或是为生活现象寻找理论依据等等。其课题的产生可由教师根据案例或在特定背景下提出,更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在此“研究”中仍是配角,对主角——学生进行组织、引导、启发。如我在复习“高等植物无性生殖的特点”时,提出为什么“能保持母本的性状”。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并让学生把“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过程进行比较,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就会比老师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也会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扎实。可见,先有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才会产生教学行为的改变,原来“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共同探索”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堂”改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其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二、课堂教学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决不是靠每周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就能解决的,所以必须把它贯彻到每一节课中去。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生物学教学在此大有用武之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适时适度引入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引导自主研究生物教学中涉及不少生物标本和模型,正确指导学生对其结构进行认真的观察,将激发起学生开展自主研究的兴趣。例如,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时,先指导学生对大豆和玉米的种子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复习和识别各个组成部分,教师提示学生要搞清楚各个结构的来源。再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的过程及特点。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表现出强烈的探求欲。 2、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促成合作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解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生物教学上,也注意到了指导学生合作研究活动的开展。如在讲授“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图形区别”。这是一个难点,我就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课本图形的基础上相互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探究,归纳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要求学生大胆实践,开展模拟研究实践活动是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变成现实,而且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升华”。所以我在讲授“植物的营养生殖”时,就指导学生开展用根、茎、叶繁殖的实践活动,并进行仔细观察生根成活的过程。利用已有知识综合研究,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专题研究性学习课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又一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的新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高中各年级必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高中生物学的任课教师也必须参加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去。 1、确定课题我在指导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让他们明白“在干什么”。他们不是为了学会具体的某一知识,而是要学会获取某一知识的方法,不要只重视研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如何展开的。学生在目的很明确的前提下,就会有探索的积极性,就会投入到研究过程中去。起步阶段在帮助学生确定课题和研究方案时要多参与,因为课题确定是关键,课题太大则无法实施,而课题太小研究价值又不高,另外,课题要尽可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要具备开展研究的条件。而到研究已比较成熟时,最好让学生独立提出课题,当然教师也可提出指导性意见。 2、专题研究的展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课题难度较大的组可适当多予以指导,或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或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重新审视研究方案或是方案中的某一步骤。教师所有的指导活动都要对学生有所启发,让学生明白为何“错了”,怎样才能由“错”到“对”,让学生不管是在“对”中还是在“错”中都能有所提高。如一个课题组在研究课题“高等植物的营养生殖”时分别提出了“扦插茎的长度对提高成活率有何影响”的问题。我将学生分成两组,由他们对问题提出设想,收集资料,利用菊花茎开展实验,最终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认识。 3、开展结题指导研究性学习虽然不一定要求学生得出什么结果,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或在知识方面、或在技能方面,或在思想道德方面会有一定的收获。所以及时帮助他们总结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要求学生能写出小论文的就尽量写出小论文,实在不能写论文的,就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以及思想品德上得到新的提高。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已逐步由原有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既与合作伙伴同心协力,又能独立地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去解决问题;既注重研究结果,更注重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习与人沟通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新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我们教师只有在转变观念、认真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切实指导好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才能逐步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
在初中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学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生物教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质量措施
一、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要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习过程,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生物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质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态直观地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技术集图片、动画、视频、文字、声音于一体,能够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把生物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全方位地给学生视觉、听觉和感观上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和过分渲染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让多媒体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图片、视频,再加上合适的文字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不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好、善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考试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应考能力,这并不是指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考取好的成绩,而是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重点,要能排除干扰,通过找出隐藏的条件从而正确地解答问题。此外,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综合能力。
(五)加强练习,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外,还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能力、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等情况,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教学重难点问题,通过精讲多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练习能有效地巩固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朱飞西南大学2008-05-01
2、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何大平;才智2011-05-05
摘要:生物教学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情正确引导学生,并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生物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展现,才会为学生学好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一、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凸显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根本目的是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然后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内容时,我便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观察之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显微镜的构造,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耐心仔细地听教师讲解,很快就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时,非常认真、细心,因为他们急于想弄清楚这些常吃的蔬菜在显微镜下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我还让学生结成小组,交换来观察,这样便形成了很好的生生互动。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了解了植物细胞的不同形态和基本结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做学生情绪的调节员
情绪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态度和听课效率,研究证明,学生情绪高涨时,各种感官都得以调动,对外界信息和教师所讲知识接受得就会非常迅速,甚至会超常发挥,相反,就会出现了不在状态和不知教师所云的现象。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调节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这样,学生就不会受不良情绪的影响,使思维完全能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例如,有一次上生物课,也许是下午的原因,学生情绪不高,有的还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那节课正好学习膝跳反射的内容,我灵机一动,便要求每个学生亲身来体验这“神奇”的膝跳反射,首先让学生坐在椅子上,这个要求让学生既兴奋又充满疑惑,学生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然后我故弄玄虚地要求学生膝半屈,小腿自由下垂,接下来,让学生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半屈膝盖下方的韧带。这时,学生的小腿做急速前踢的反应,学生哈哈大笑。面对学生兴奋又好奇的表情,我趁机为学生讲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看似枯燥,实则有趣,因为它研究的是植物、动物、细菌等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对人类来说,生物学非常重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那么,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呢?
(一)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讲课幽默的教师,在轻松诙谐的良好教学氛围里,学生心里不会感觉到有压力,心情会很舒畅,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遇到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就会扮演学生的角色,由学生提问,我回答,当我流利地把内容背诵出来时,学生就会充满钦佩。或者我和学生一起背诵,比比谁先会背,有时我故意背错,学生就会非常认真地指出我的“错误”所在。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更乐于做教师的“纠客”,久而久之,学生就对生物学科充满兴趣,特别喜欢上生物课。
(二)生物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
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针对这一特点,我上生物课时,常常联系生活实际,如生活中植物的叶子、花朵、根、茎,还有一些蝴蝶、蜜蜂等标本都可以作为课堂上活生生的道具。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道具,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和热情,唤起学生热爱生命、喜欢生物学科的意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再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压条、扦插、嫁接等方式,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把新上市的“苹果梨”带到了课堂上来,结合视频为学生讲解了嫁接的原理,在让学生感知自然界奇妙的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之,生物教学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情正确引导学生,并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生物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展现,才会为学生学好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卢勤泉;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30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多领域快速发展。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原有的教育教学重心发生了转变。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要注重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整合科学的教学措施,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从提问到启发引导,再到实验启发引导、对比引导,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充足的动力。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教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中涉及较多实验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大多相对成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能力,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探究启发式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思维能力;
引言:
我国的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发展,在高中阶段教育中,要求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对启发式教学法的规范运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课程教学要求。高中生物教学涉及较多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整合多项理论知识进行思考探究。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学习发展现状的整合,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各类问题、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群体的多项素质。在长期教育发展中,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突出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意义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要注重规范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思考,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知识点,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高效化引导,让学生参与不同问题的分析过程,并锻炼综合问题的解答能力。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积极探索也是重要内容,高中生物教师要准确讲解多项生物学相关理论,重点培育学生的生物学习意识,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生物实验中涉及的各项知识点。通过应用此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便于学生强化多项问题的综合思考能力。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教科书中多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便于学生后续的分析研究。由教学现状可知,启发式教学法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中的各项问题,之后寻求教师的帮助与专业指导,加深学习印象。现阶段,多数生物教材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并掌握生物探究方法。此类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
2、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
由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的现状可知,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充分学习生物知识后,积极思考遇到的诸多问题,之后寻求教师的帮助,分析并解决问题。在知识点教学中,要注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展开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在“细胞中的糖类与脂质”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制作教学课件,结合与细胞中的糖类和能量相关的生活实例。再比如引入“生活中消失的北极熊”事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简单概述冰川融化的'重要原因,多角度地论证冰川融化对北极熊生活的影响:冰川融化之后,北极熊的栖息地不断缩减,从食物中获取的热量减少了,北极熊为了维持生命会消耗较多能量物质。基于此类话题指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引入话题之后,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渗透生物细胞中的糖类、脂质物质消耗方式以及各类物质对机体正常活动产生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北极熊消耗自身能量的原理。此类论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能力,提升教学质量[2]。在教学中要注重转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避免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否则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活动难以有序开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教学现状讲述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运用引导式教学模式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实例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保证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渗透到学生思维中,有助于讲解专业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3]。
、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包括诸多实验教学课程,教师要注重规范开展实验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中,不能单方面基于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否则难以揭示其中的奥秘。要注重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实验操作,便于学生理解重要知识点。教师要注重选取启发式实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参与生物实验。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要准备相应的实验操作方案、实验原理、实验主要内容等,指出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各类细节问题。
在制定实验方案时,要关注多项问题,比如肉组织、糖类物质要选取什么样的试剂进行有效鉴定;在黄豆组织蛋白质的鉴定中,要选取什么样的试剂、对试剂用量有什么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思考,参照现有理论知识强化教学成效。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补充试剂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基于相应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给予适当提示。通过逐步添加试剂判定不同实验现象,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答生物问题。指导学生对生物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巩固现有知识,实现启发式教学目标[4]。
、规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探究
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教师如果单方面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导致学生很难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所以,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规范设计各类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但是,教师在提问时要关注细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评价,设计更多极具启发价值的问题。问题的答案要突出开放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学会独立思考。例如在“人体免疫与稳态”教学中,学生对人体免疫、人体稳态缺乏了解。此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面对诸多疾病,和人体免疫联系紧密。基于抗原设计,判定抗体、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各项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免疫系统的不同防线,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感冒是由哪道防线受到破坏导致的,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在此环节确保学生能结合教学任务深入探究,对课堂教学内容、多重知识点建立多项学习认知[5]。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发散学生思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规范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多媒体传授专业知识。在生物教学中,诸多概念性知识难以深入分析,学生短期内难以全面理解。所以,当前教师要注重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在启发式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方式[6]。基于图片、视频对教材中的关键知识进行分析,提升教学成效。在较为抽象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组建过程中,要注重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对模型进行集中展示,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判定生物膜流动情况、模型基本镶嵌形状等。之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助于获取学习启发。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视觉、听觉等途径实现多项知识点的输送,保证学生从更多角度理解并接受多重生物知识,在恰当的时期向学生讲述相关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7]。
、采用生活化语言,开展启发式教学
在新时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不再是教师,教师主要扮演教学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师自身的教学成效对学生学习质量具有较大影响,也决定了生物课程能否被更多学生肯定。当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灵活运用授课方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讲解教学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积极探索生物世界,学到更多全新的生物知识。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便于学生理解生物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语言,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便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8]。
3、结语
近年来,在教育制度改革发展中,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启发式教学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保障启发式教学模式能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确保学生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作为主要教育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启发式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对学生教育方式的改进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倪苗.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南北桥,2020(21):72.
[2]刘艳.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2020,17(25)-217.
[3]陈均勇.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20):64.
[4]余忠耀.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那[J].中外交流,2019,26(31):285.
[5]陶晓英.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高考.2019(3):25.
[6]王艳.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那[J.明日,2018(9):140.
[7]钱荣欢.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作文:教研,2018(8):58.
[8]孙风云.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2019(10)-:153.
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的问题及策略论文论文
第1篇:探究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创新性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一、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合作意识的缺乏
当前,我国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不考察,因此许多学生欠缺课堂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往往无法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主观价值,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想法。在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自己埋头苦干的学习和阅读,教师就任由自己发挥的讲课,根本无法思想对接和交流,产生很多不同意见,教师无法解决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2.合作方式单一,任务枯燥
有的语文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很到位,常见的就是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有小组讨论法,还有共学式、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调查法等。有的教师认为小组讨论简单容易操作,不愿花时间去了解各个学生的兴趣以及研究合适的合作学习法。这样的小组讨论模式过于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另外,教师安排学生的家庭作业和学习任务,多数都是书面和肤浅的理论,根本无法与现实生活互相结合,让学生从学习基础课程中掌握真正的知识,作业和任务的内容不够深入,学生大多数快速完成,但是根本没有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些问题,无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小组讨论也没有相应的课下准备,学生们并没有共同话题可以交谈。
3.教师调控不充分,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只是做到了学习模式的转变,但是在学习质量和效率上并没有充分提高,教师的考虑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并不到位,无法全面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自我对合作学习的掌握能力并不强,控制学习的阶段存在问题,课堂合作学习的后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分并不公平,评价机制也存在问题。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分组训练,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过程中无法开展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师对待互动无法把握一个适当的程度和标准,容易让学生由学习互动变为自由交流,许多学生随意聊天也对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期的评价机制打分过程和评价内容细分不到位,难以正确衡量学生真实水平。
二、解决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独生子女因为在家娇生惯养,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传统的语文课堂极少提供给学生锻炼自我的舞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难以得到锻炼,使得很多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语文。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是一个以合作为主导的社会,要想很好地立足于社会,必须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样的潜意识教育和引导需要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强化。
2.教师要精选内容,灵活组织合作学习
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设计要不断提高,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要确保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要注重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不能只是追求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让学生通过分组学习,自主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分组提问和研究,与老师互动解决疑问,而且这些疑问和解决思路要与其他分组的同学进行互动,让其他学生也了解这个分组学生群体的一种思维模式。教师要灵活组织合作学习小组的配对,不能固有化一个小组一直分组,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小组分配,将不同成绩、不同爱好的`学生打乱分在一个组里,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和配合,也要均衡男女比例,让学生互相团结,掌握合作学习的价值。
3.提升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健全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人、指挥人、引导人,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整体过程进行把握和控制。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是保障学生快速提高自我社会实践能力,改善自我素质的重要方式,帮助学生加强自身学习素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我实践能力,在合作中寻找适当的机会提高自我的学习效率,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可能产生意见分歧或者对某一问题普遍存在疑难,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及时发表建议。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体制必须要得到完善和健全,从学习小组的每一个人担任不同角色和做出贡献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要有进一步的细分,例如从选择题和主观题上判断学生的自我贡献,避免个别学生因为悲观、自卑、害羞等因素,无法得到正确的评分而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全面和正确的评价学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合作学习分数,让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在未来也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
三、结束语
合作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新课程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需要认真分析影响课堂合作学习的因素,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和反思,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合作能力落到实处。
第2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课堂小组合作的教学价值极大,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使学生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只有积极贯彻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并且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学生习惯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即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当教师突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时,学生反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巧为重,改变学生无从适应的状态。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流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在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给出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将针对学生合作得出的成果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亲自带着学生走一遍小组合作教学的流程,让学生在实战中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技能,例如如何查找学习信息、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等。在传授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逐渐放下对教师的依赖进行学习,更能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营造出和谐、活跃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二、抓住合作学习时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所有的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应当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当面对开放式的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式的问题要求学生集思广益,小组合作相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可以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灵感。例如在讲材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针对这一材料作文,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主旨?这篇材料又给出了什么样的深刻含义?”当面对较复杂的语文问题时,教师除了可以运用直观教学外,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因为文言文涵盖的语文知识面太广,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分工,一些找古今异义词、一些找文章的主旨、一些找特殊句式等,像这样子分工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使教学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是没有固定方法的,教师应当明确把握教学时机的重要性。
三、丰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是竞赛式学习形式。学生在高中阶段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团体荣誉感,教师应当积极把握高中生的这一特点,合理地加以利用。竞赛式学习形式可以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组间的竞赛模式有很多种,例如知识竞赛、辩论赛、优生辅导、实验活动等。下面以知识竞赛为例,在进行《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为五人一个小组,并将事前准备好的竞赛题发放给学生,让各小组成员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师可以以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句子翻译、文章主旨等作为竞赛题的内容。竞赛的结果以小组成员所得分数之和作比较,教师应当适当给予赢的小组一定的奖励。在知识竞赛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竞争意识,更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基本功。
其次是游戏学习形式。例如在进行《拿来主义》的讲解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学习模式,教师先划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人抽签,并让抽签的学生比划,签上写有各种东西方的传统节日和文化,然后让同一个小组内的另一个猜,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最多的一组获胜。对于这种游戏互动教学,学生通常都对其抱有极大的好感和兴趣,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是展示成果式。是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完成,然后以口头或是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最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文言文这种较为复杂且需要学生合作的教学任务。在成果展示式教学中,学生大多会经其他小组的启发,获得新的灵感,进而打开学习思路。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合理使用,不断解决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行为,将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政治课堂自主互助式教学研究开题报告范本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一个国家高素质人才的比例,将体现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民族发展的后劲,国家间的竞争成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承担培养和开发人才重任的教育的竞争。21世纪,中国的教育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为高校输送人才的基础教育,也已经完成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北京的新课程改革在2007年全面展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高中新课程的方案明确提出“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新课程下教师在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及评价观等方面的更新,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教学模式作为联结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桥梁一直在充分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因此与之相对应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而以“自主学习、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多样,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也并非适合每所学校,学习效果不明显。
为了实现教师行为的转变,达到真正培养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研究及对发达地区教育的考察,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赵向东校长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基础上,将山东潍坊地区的高效课堂模式作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蓝本,形成了我校自主互肋式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原因
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培养学生对完整、健全人格的追求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和培养人文精神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体现教学课程的国家意志,必须落实国家对于青少年的基本要求。但长期以来,在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思想的驱使下。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和价值在相当一部分就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的需要。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常常借助于水平性考试如期末考试或会考和具有选拔性考试功能的高考上,这种测试的结果显然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想道德状态,也达不到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中考政治不是通考科目和高中文理分科后,文科生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学科特点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不重视政治这门学科,一直把它当作副科来看待。由此就要求政治教师更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从而改善政治学科的尴尬地位。因此,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必须研究教学模式,构建出符合学校校情、师情、生情的教学模式,从而才能更好实施教学,完成课程任务,达成课程目标。这无论是对提高我们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自身素质,还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根据北京市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三种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学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
目前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中,绝大部分是关于合作学习研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合作学习是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这次改革促使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关注合作学习, 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几乎都能对合作学习有比较准确的认识, 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研究,关注为什么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会发挥知情一体化培育作用,用什么样的理论观点来阐释或者从经验中加以概括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运作机理。许多研究对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予以一致的认可,并证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社会化进程等方面实效显著,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期刊网以“合作学习”为关键词搜索到1979 年至今的论文近五千余篇, 可见其影响的广泛。我们再对最近十年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西方合作学习研究译介、合作学习理论基础、合作学习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合作学习在各学龄段的实践探索、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展望、合作学习的操作反思、合作学习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合作学习的目标及意义等内容。可以说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相当细致,在所有研究中,关于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所占比重最大,但是对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较少,而且对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很少。在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具体模式,在全国所有学校中,涌现出了一批全国新课改的先进校,这些学校它们能够大胆的进行教学实践的改革,走在了前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分别为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江苏灌南新知学校、河北围场天卉中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江西武宁宁达中学、河南郑州第102中学、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这些是高效课堂的课改的领头兵学校,形成了九大教学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我校将结合本校实际,以山东潍坊地区的高效课堂模式,作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蓝本。在此基础上,形成我校独特的“361”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主要结合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实际,研究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情况,通过对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尤其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处理状况,如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导学案与教案的关系、导学案与课堂笔记及课后作业之间的关系的协调处理、学生基础知识落实的方式方法、教学上重难点问题的突破方式等,从而努力探索和完善课改操作中的方法,不断总结课改的成果和经验,达到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完美结合的目标。
(四)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组织教学活动而设计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教学模式的功能最主要的是起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作用。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能在更大范围内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沟通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自主互助式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政治课的教学本身作为学生的一门德育课程,有很多学生感觉枯燥无为,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显然已经成为高中政治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的一个核心问题。只有学生乐意学,主动的去学,学习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够掌握他读过信息的10%,听到信息的20%,说出信息的70%,经历过事情的90%,讲过一遍掌握100%。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减少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通过导学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来实现,从而增加学生的说与做,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时间和机会。
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合作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这就在理论上突破了政治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个难点。教学模式会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和完善。自主互助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思想政治课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条件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因此本课题组试对有关高中政治课上如何贯彻自主互助式学习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实现突破,构建出具有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契机来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借鉴已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抓住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研究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情况。通过对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并按学生自己的兴趣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达到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完美结合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合作意识和能力,以顺应教育社会化,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适应未来的合作化、信息化社会。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学习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和理论依据;
2.研究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课堂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总结、提升;3.进行调查和理论研究,高中政治课教学如何运用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
4.总结在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5.给出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采用各类观察手段、设计调查问卷、案例分析、现代多媒体技术等,进行定量分析,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整理成果集、撰写论文等。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步:研究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制定研究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明确要求,落实人员分工;
第二步: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以及高中政治课中运用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的评价;
第三步:实验法,分组实验,选择不同角度组合成不同的合作小组,如可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组合;
第四步:定量分析法,定期进行定性定量对比分析,检测学习效果,包括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等因素;
第五步:研究总结法,通过和学生座谈,请相应的专家进行指导,不断学习和进行反思;第六步:根据课题调研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总结,拟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第七步:申请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2012年4月 录像课
2.2012年7—8月 研究报告
3.2012年9月 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宽松、合作、互助、开放、高效、激励上进的课堂教育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申请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制定了具体详细、操作性强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研究目标,且研究内容明确,方法合理,这是完成本课题的重要保证。参加课题研究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具有大量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而且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年轻,探索和研究能力较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开拓精神,有强烈的研究好课题的愿望,其中多人论文在省、市级中获奖,以上这些是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前提。
具体分工如下:
1.2011年10月在组长带领下,课题组商讨并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并由纪丽撰写开题报告
2.2011年11月—2012年1月由纪丽、郭延栋和索辉三位老师编写有关小组建设方面的调查问卷,全高一、二两个年级发放,各班的政治老师负责填卷说明。3.2012年2月—2012年3月 由政治组全体成员对收上来的问卷进行分析,并进行记录。
4.2012年4月由陈伟利老师做一节自主互助式学习的示范课,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并研讨课堂效果。5.2012年5月—2012年6月由刘海凤和王立新两位老师对调查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总结。
6.2012年7月—2011年8月在课题组长带领下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探讨并分析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解决方案。
7.2012年9月-2012年10月 由陈伟利老师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本课题的资料设备:资料收集整理有专门的教师负责,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内容充足。每位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电教设备。
九、参考文献目录
[1]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2]柯政;论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3]杨莉;课改背景下教师合作教学探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7期[4]王游,李明,徐凌;理论课案例教学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汪华;“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6]秦久玲;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常志华;潘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8]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
[9]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M]. 北京:学苑出版社,[10] 裴娣娜.发展性教学 [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1] 吴向丽.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 [M] .青岛出版社,[12] 沈权.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 [J] .中国教育学刊 ,2003. 7
[13]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J]. 课程· 教材 ·教法 [14] 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J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 (3)
[15]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 [J] .学科教育,[16] 史铭之.中美合作学习的对比研究 [M]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7] 黄政杰 .合作学习[M]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2004.[18] [美].斯莱文. 王坦译. 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 [J]. 山东教育科研,1994,(1)
[19] 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20] 丁桂凤.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 [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
[21] 李家黎、谢芳.合作学习: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 [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11)[2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5年第十期
[23]《合作学习》马兰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4]《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王坦著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25]《合作学习》郑金洲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6]《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王坦《中国教育报》1995年12月29日
[27]《合作学习导论》王坦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28]《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陈燕 杭州大学教育系1997年
[29]《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王坦、高艳 《教育探索》1996年第4期
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尤其对于小学语文这样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而言,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深入分析新课改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正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是符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它的运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进取、自由、热烈的氛围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其主体地位,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推动力,而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实现创新,整合资源,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学习”。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1、打造开放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取“灌输式”教学,严重压制了小学生的天性,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此为出发点,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使小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畅所欲言,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要用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以学习方便的自由,在实现课堂开放性的同时引进知识,让探究成为学习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授课的趣味性,教师的教学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对此,教师要学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肢体动作,给学生以轻松感和信赖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学会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交流,如在提问时可以说:”你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吗?你能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
另外,教师要采取合适的课堂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沉香救母》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吊足学生“胃口”,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课文中沉香是怎样救自己的母亲的呢?……”在视频的带动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2、小组互助学习任务教学
作为探究课堂的重要形式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等方面的不足,往往难以独立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借助小组的力量,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将任务教学的理念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说,合理的小组划分是高效探究式教学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根据班级内学生的语文成绩、性格特点及平时的表现情况,综合考量,科学分组。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特长,学有所获是我们分组的原则。我们开展小组学习不仅是为了打造探究式课堂,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小组成员能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教师要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小组互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而具体,同时也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分角色朗读课文,还可以引入竞赛的形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很好地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孤僻的.心理倾向,评出朗诵最佳的一组,设置合理的奖惩措施,让小组成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情感,理解文章深意,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分工能力,这是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师还可以合理的运用游戏法等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游戏任务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上课方式,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探索的实践价值,
3、实现探究创新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创新,主要体现在探究内容、探究过程、探究思路和探究方法的创新这四个方面。小学生受各种因素限制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往往出现偏离教学本意的情况,对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学内容,从课文背景、题目、关键词、重难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合理拓展教材内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探究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亦步亦趋”的引导,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修正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偏差,适时指导,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同时也使语文课堂更具动感。
例如在学习《理想的风筝》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理想的风筝”,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为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风筝模型或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理想中的风筝,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名作,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文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探索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探索问题,灵活的创新探究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之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积极地查阅资料,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小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庆英.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4(12):74-74.
[2]靳学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2):138-138.
[3]臧桂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107-108.
[4]杨丽.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浅议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议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展示物理趣味,激发探究
1、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教育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应注意前人的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我们不仅要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还应该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成功的历程。在初中的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如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是“顿悟”,是细心观察,是丰富联想,是知识的积累而获得;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弟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的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想的结果。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设计巧妙。用于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实验的滚摆,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利用大气压作用,做成一种皮碗挂钩。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等等都是物理教材中对学生创造教育的丰富内容。
2、应用故事、生活实例等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的引言中,我创设了以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扇门并非普通之门。它是物理学中的力学之门,我们将从这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究物理知识的奥秘。接着引入2008年北京奥运健儿拼搏夺冠的情境,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
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是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以前,首先向学生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这个史实揭示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3、通过实验、实践问题,创设脑手并用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心理,大大剌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会使有些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会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通过实验问题创设情境。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境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在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密度有关等等。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怎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铅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它观点又应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地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验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安排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器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自家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以已知知识的情景为基础进入更新知识的情景,学生会随着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
二、探究习题,拓宽知识面,学以致用
近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领悟透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时引入探究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地体验物理学家的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个教育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者的教与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尤其对于小学语文这样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而言,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深入分析新课改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正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是符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它的运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进取、自由、热烈的氛围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其主体地位,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推动力,而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实现创新,整合资源,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学习”。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1、打造开放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取“灌输式”教学,严重压制了小学生的天性,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此为出发点,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使小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畅所欲言,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要用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以学习方便的自由,在实现课堂开放性的同时引进知识,让探究成为学习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授课的趣味性,教师的教学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对此,教师要学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肢体动作,给学生以轻松感和信赖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学会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交流,如在提问时可以说:”你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吗?你能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
另外,教师要采取合适的课堂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沉香救母》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吊足学生“胃口”,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课文中沉香是怎样救自己的母亲的呢?……”在视频的带动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2、小组互助学习任务教学
作为探究课堂的重要形式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等方面的不足,往往难以独立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借助小组的力量,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将任务教学的理念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说,合理的小组划分是高效探究式教学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根据班级内学生的语文成绩、性格特点及平时的表现情况,综合考量,科学分组。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特长,学有所获是我们分组的原则。我们开展小组学习不仅是为了打造探究式课堂,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小组成员能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教师要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小组互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而具体,同时也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分角色朗读课文,还可以引入竞赛的形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很好地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孤僻的.心理倾向,评出朗诵最佳的一组,设置合理的奖惩措施,让小组成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情感,理解文章深意,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分工能力,这是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师还可以合理的运用游戏法等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游戏任务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上课方式,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探索的实践价值,
3、实现探究创新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创新,主要体现在探究内容、探究过程、探究思路和探究方法的创新这四个方面。小学生受各种因素限制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往往出现偏离教学本意的情况,对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学内容,从课文背景、题目、关键词、重难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合理拓展教材内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探究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亦步亦趋”的引导,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修正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偏差,适时指导,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同时也使语文课堂更具动感。
例如在学习《理想的风筝》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理想的风筝”,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为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风筝模型或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理想中的风筝,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名作,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文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探索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探索问题,灵活的创新探究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之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积极地查阅资料,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小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庆英.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4(12):74-74.
[2]靳学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2):138-138.
[3]臧桂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107-108.
[4]杨丽.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界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促使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文章就初中数学合作教学模式运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数学推理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智慧型人才。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重要的基础学科,能培养学生的智慧型思维能力。近年来,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种种弊端,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在课堂当中熟练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并不断进行优化呢?笔者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运用现状分析
近年来,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相关逻辑推理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然而,当前,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相关教学模式时还存在不少弊端。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当前大部分初中数学课堂还停留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上,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处于主体地位,把控着整个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接收课堂知识,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个人的独立思考。这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数学教学课堂氛围缺少活力。
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只负责在讲台上讲授课本知识,而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收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数学课堂氛围缺少生命力。长时间下来,学生会对初中数学产生枯燥感,从而形成消极的学习心态,不利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二、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就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而言,数学课本上有很多公式定理,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将有用的知识连成网络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而言,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究来解决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1、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
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感,数感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进行“有理数与无理数”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每个数字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在学生掌握有理数与无理数之后,教师可循序渐进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加减乘除进行讲授。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新数字的数感,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字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
2、通过情景探究合作,营造趣味课堂氛围。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权利,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比如,在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物体来判断其在坐标系当中的位置,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设置趣味问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难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高效且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课本中的课后习题或课堂中出现的难题,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将班级分成三个小组,设置一个较学生水平来说稍有难度的题目,如第一小组画出物体的主视图,第二小组画出物体的左视图,第三小组画出物体的俯视图。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探究,并派出小组代表解答。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自觉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掌握课本知识。
4、在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在课堂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课后反思作业。通过课后反思作业,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中所探究讨论过的题目,“为什么要这么解”,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又“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在课后反思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取经验,从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此外,教师也要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适切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的思路方法等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研究意义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创新教学模式刻不容缓。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最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恰好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堂中,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以知识为桥梁,和同学进行知识交流。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于课堂学习,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有着很大的区别,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模式化的生硬板书,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趣味的学习之旅,能够增加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愉悦感,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对于传统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灵活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在一起,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案,不断创新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其缺陷与不足,并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整和改良;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化学习,挖掘课本隐藏的思维线索,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还要熟练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将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渗透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总而言之,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进行研究与探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初中数学教学事业。
四、参考文献
[1]金信凯.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学(教育教学刊),2016,13(11):101.
[2]黄梅美.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7,(25):127.
[3]杨玲.合作探究法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6,(3).
[4]陈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8):156.
我也不会啊,我现在急需一篇3000字的化学探究性小论文{学生角度}
探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教材,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社会.生活.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有关实际问题.格式:依次是题目,摘要,正文,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教育的理念和宗旨也逐渐向重视知识的实用性转移。因此,针对科学等实践性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了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在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主题、课堂模式、探究评价等多个环节的配合,更贴合科学实验教学的初衷和目的,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学习;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设置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除了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走进科学之外,也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验精神等品质。因此,借助于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更能够做到知识内容与素质培养的统一和平衡,更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发展现状
从课程设立的目的以及大纲的要求上来说,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是主要的和核心的课程之一,对于小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强化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这一门学科,小学生不仅能够对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有所了解,并且为以后的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问题和科学原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科学意识。科学实验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因此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却并没有将其本应发挥的作用以及本应拥有的地位体现出来。不仅社会、家长不注重科学以及科学实验的部分,教师和学生本身对于科学以及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
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缺乏。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态度和说法。教师本身就没有认识到科学这一门学科对于小学教育以及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自然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传递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对科学的重视度不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不参与课堂活动等问题。二则是长期以来观念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受到传统观念和刻板印象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认为语文、数学、英语才是学校教育的主课,是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在考试中的分数设置、课程的阶段性设置等方面也在无形中给学生和教师传递了这样的一个错误观念,导致科学课程的学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虽然一部分教师的观念正在逐步转变,对于科学课程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在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于科学实验这一部分,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实验过程缺乏专业能力过关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过程缺乏安全保障,实验课程形式单一,致使学生在实验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问题仍然在制约着科学课程以及科学实验教学的最终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正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率,转变科学实验教学地位的关键。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开展策略
(一)根据探究理念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在众多新兴的教学理念中,虽然普遍要求承认并且归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来推动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并没有被否认。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仍然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控制课堂教学的方向。正因如此,教师本身的观念和能力也是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实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整体状况的转变,使得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实现广泛的应用,教师队伍自身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是前提和首要的因素。从教学的主要内容来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本身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其中不仅仅需要包括科学实验中涉及的种种专业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包括了实验操作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确保安全实验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起到引导和保护的作用。
一旦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有所欠缺就必然会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有所局限,进而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阻碍,甚至产生一些严重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要借助于学校统一提供的学习机会以及网络上各种自我学习的机会来不断提高自己,以促使自己适应教学的新需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在探究式学习方法推广的这一方面,教师单纯地用讲解理论然后提要求的方法是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并且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教师必须要亲自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特点与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结合,并且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流程,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探究式学习的优势,进而自然而然地开始自主运用这种方法完成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含义、特点、要求等方面知识有深入的立体的了解。所以教师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加自身对于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认识和学习,促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实现转变,从而带动学生向探究式学习转变。
(二)围绕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探究主题
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必须要在充分了解这种学习方法特点的前体现才能够实现。而对于探究式学习来说,最关键的环节就在于探究主题的设计和制定。对于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来说,主题不仅体现着主要的发展方向,在特定的情况下还体现着实验的关键点以及核心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要给予探究主题应有的重视。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来说,在设置主题时必须要考虑也是第一位要考虑的就是对学科知识内容的体现。开展探究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所以学科知识,尤其是科学实验体现的原理知识以及过程是设置主题的核心。针对于不同的科学实验,在探究主题的设置上不仅要体现出最主要的内容,还需要体现出实验的类型以及核心的要求。而对于实验的操作步骤则可以将其融合在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要求上。
以"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一实验为例来具体讲解,探究学习的主题设置必须要体现实验的内容,所以具体到这一实验中,就是要求教师要在主题中涉及水与食用油这两种主要的对象,且体现出二者的对比关系。除此之外,在设置主题时也需要体现出这一实验的主要类型和目的,也就是两种物体的特性的比较。而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也不能够被实验的名称和内容所限制,直接将实验设置为探究主题。因为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实验,还要包括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的讲解和掌握运用,所以在探究过程中很可能会根据基本的原理设计其他的类似实验过程。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就可以适当地扩大或者缩小实验所代表的内容的范围。体现在这一实验中就是教师既可以将探究主题设置为"探究水与食用油特点的异同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将主题细化为某一个方面,针对于水与食用油在某个方面的不同点以及其在生活现象中的体现来确定探究主题。在保证探究主题设置既围绕实验内容展开,又体现了从知识了解到实验应用的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基础上,小学科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就能够顺利地开展和进行下去。
(三)结合课堂模式合理组织探究活动
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采用的主要模式是息息相关的,进而决定了课堂上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推广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和创新,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探究式学习,发挥更大的效果和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主题下自主地展开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也包括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猜想和问题进行验证,还需要在结束之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进而得出探究的.结论。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首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自主。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给出单元知识的框架和提纲,然后自主或者是借助于视频等手段进行知识的详细讲解,最后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或者是完成练习题,完成实验操作的这种课堂模式是无法适应探究式教学的要求的。因为在这样的传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起着控制的作用,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方法、内容等。
所以,要让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必须要采用"放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完成探究,教师只负责给出探究的主题,并且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辅助学生完成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有所改变,放弃对具体活动形式的规定,也不需要统一学生的行动,而是针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确定活动的内容,并且根据学生完成探究过程的进度改变活动的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如果是在学生进行实验的理论了解准备阶段出现了问题,教师就可以用讲解,或者是观看小视频的形式来完成讲解,而如果是在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实验的形式来完成解答。而不限制学生统一参与则主要是针对于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来说的。因为即便是采用分层配合的方式分组,每一个小组的学习能力,探究流程设计都是不同的。这也就是说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很少在同样的时间内遇到同样的问题。如果教师针对问题设计活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强制性要求所有学生参与,那么就会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探究进度,打断他们的流程,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所以在探究式学习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课堂模式要充分自由,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灵活性和针对性,实现教师对小组的一对一指导,实现高度自由化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探究式学习的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参考文献
[1]吕晶.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J].飞(素质教育),2013(10).
[2]周元祥.浅谈小学科学类课程中的探究性教学[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4(2).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框架和主要流程: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 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 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 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 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 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合肥市教委教研室蒯世定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 2、【板书】学习气体实验室制作法的思路和方法; (1)需要研究该气体实验室的化学反应原理;(2)需要研究制取该体所采取的实验装置;(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该气体。3、【引题】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比较可知:制取气体的人口选择取决于化学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该气体扔物理性质。下面我们要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来研讨。【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讨论】已经的能够着重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加热石灰石;高温下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讲述】以上这些化学反应虽然都有二氧化碳产生,但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都不采用,为什么?这个问题留待课后去探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3页内容:(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阅读后带着下列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为什么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下?回顾一下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二氧化碳?【实验】先由教师演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再请丙名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上台做制取、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后及时讨论和讲评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操作。6、【小结】仍以表格方式用小黑板拼续在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比较表的右面。强调制取二氧化碳的瓜原理,写化学方程式(此处是否介绍复分解反应,酌情掌握)要过细分析。7、【板书】泡沫灭火器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由教师演示泡沫灭火器实验,简要介绍人口装置。(若时间允许,最好能将一只报废的泡沫灭火器实物边拆边讲,以满足学生兴趣。)8、【布置作业】(1)课后思考讨论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碳酸钙?在泡沫灭火器里能不能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稀盐酸?(2)习题:课本96页2、3、4题:(3)酌情做家庭小实验。五、教学策略:综合运用讨论、启发、实验、联想、回忆等方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既要活跃课堂气氛,又要兼顾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在时间分配上要灵活掌握。六、教学评价:本节内容既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教学中能利用初中生好奇、好动、最喜欢观看和亲自动手做实验的特点引导思考和讨论,对“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和大理石是理想的药品”和采用的是实验装置加深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