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人类对知识的阅读始于阅读需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主动积累、留心观察等学习能力可能已形成。本人执教三年级语文使用的是苏教版教科书,本教材加强了阅读的指导功能,在对文本的学习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思考解决问题,并逐渐意识到阅读应该从什么地方去思考、应该想什么,最后结合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
语文
二、从教材出发
1、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与改革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它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也凸显教学材料的不确定性。教材提供一个模板,一个思考或一个参考,又或因为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教材只是一个起点或一个跳板。授课内容,是客观的规定的,如何教,却不是限定的。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要求学生阅读全文,并感受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为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先学习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内容是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接着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间还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性阅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请学生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2、联系实际,有效地拓展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把相似的课文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及时适量对教学材料开发和拓展,通过对教学材料的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加深学生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有效地实现立体思维模式的学习。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我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想象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绛紫、透明、波纹、燃烧、荡起、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等词汇,使学生了解了北大荒是美丽、富饶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西湖》与《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具有对比性,可以放在一起讲解。《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即将结束时插入导入语,“你们逛完北方的风景,想不想来欣赏一下南方的景色?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学生背诵《忆江南》,从而引出第六课《西湖》的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对这一课内容产生了兴趣。
三、从学生出发
1、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
学生阅读一篇新课文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即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调查欲望,鼓励学生提问,独立调查,用以往成功的经验增强学生的调查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哪吒闹海》一文,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想想什么是主要的,很快学生手举起来了,提出了疑问,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把不理解的句子单独抽出来,说说想法,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再次阅读。当学生的手举起来时,老师请学生第三次细读课文,并想想这些不理解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解决掉。因为老师给了学生阅读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激烈,气氛相当活跃,参与积极性很高。
2、让学生在赏析中品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定的课文,包括了情感真挚的美文、入情入理的哲文等,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欣赏,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世界的美、语言的精粹,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更能使学生获得性格和精神上的净化,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先引导学生在重复阅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感受,再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来确定音调和情感,大声朗读课文,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自主掌握学习的人。为了渲染气氛,我特地为课文配上音乐,第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播放悲伤的音乐。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思念家人时的那种悲痛与无奈的心情。而第二、三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配以平缓的音乐;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王维写诗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再次用悲伤舒缓的音乐,这样使学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感受。音乐感染着学生的情感,他们很快进入了王维的情感世界,极富感情地朗读课文,直到结束时还有许多学生沉浸在王维思念亲人的悲伤情感中,甚至有人在偷偷擦眼泪。这是感动的泪水,是读者和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的结果。
四、结束语
我们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读”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受,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体。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除教科书以外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篇二】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用总分结构,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有关恐龙的很多知识。文中的生字需要在新课学习时加以重点关注;课文的自然段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点,可以用来训练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对于恐龙形态和种类的介绍,反复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文中还有不少用词非常准确,“望而生畏”等几处关键词也是训练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语意思的很好凭借;而对于“恐龙”这种远古时代的动物,学生大多充满好奇,非常感兴趣,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安排训练查找资料,引导交流。这些语文因素的开发利用,应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可以使这一篇说明文的教学效果更加丰厚扎实。鉴于第一课时的要求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重点辨析“畏”和“型”的字形字义,渗透解词方法。
3、初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初步激发阅读兴趣。
4、学习概括自然段内容和课文大意,渗透概括方法。梳理文脉,认识本课总分总的结构。
对于上文中所述的其他一些教学内容,酌情在第二课时落实。
二、立足课时目标,扎实推进语文训练
1、以难字为抓手,授以新法
学生进入三年级,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对于比较容易辨识和记忆的生字,是能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的。但是,仅停留于此,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进入三年级以后,教师依然要重视生字词的教学,只是“教”要针对疑难点、未知点、关键点,结合汉字的构字特点教一些规律性的识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写兴趣和识写能力。
2、扣住段落差异,引导概括
《恐龙》第一节,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恐龙生活的时代、自然环境和活动范围,课文不长,但却是概括的难点。在教学时,笔者提示学生这样的段落,可以用“提炼关键词”这个方法来概括大意。学生对于“提炼关键词”还是不甚理解,因此,我在“大约两亿年前”这个短语下画线,并提醒学生这个短语介绍“时间”,准确讲是“恐龙生活的时代”,然后请学生照这样的方式分别从下面的文句中提炼出“自然环境”和“生活范围”,然后进一步提示学生抓住这些提炼出来的关键词用一句话说说。这样,根据课文段落特点,不断巩固学生已有的能力,同时传授给他们新的方法并加以不断练习,使之每堂课都有些微的吸取和巩固,从而逐渐培养起概括自然段意的能力。
3、从段落到篇章,不断递进
“概括”,是把课文读“薄”。这个把课文读“薄”的功夫是需要层层递进地训练的。从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到逻辑段大意的梳理,再到全文主要内容的概述,教师充分利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中,在全文六个自然段逐一梳理后,教师点拨学生关注“哪些段落写了恐龙某一方面的特点”,以此为指引,带领学生明白课文首尾是总的概括性的介绍,中间几段是从不同方面对恐龙进行具体的介绍。这个环节旨在渗透分段和引领认识文章的布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板书中各自然段的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反复练习之后,学生对于“提炼关键词”,然后“抓住关键词”概括这个方法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有了巩固。此时,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全文的大意就水到渠成,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拓展激趣适度,以学定教
鉴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课标指出的年段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把握好“度”是很重要的。俗话说“过犹不及”,适度才合理科学和有效。
如“导入新课”这个环节,笔者在引出课题后,先是引导学生说说对恐龙的认识,然后请学生提出还想知道的有关恐龙知识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导入”环节就花了较长时间,影响到后面的教学节奏。而所补充的内容———“恐龙名字的由来”的确是学生所不知道的,学生了解过后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样的补充介绍简洁易懂,立足学情和发展,是比较合理的。
总之,无论是哪一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具有一些前文所述的共性,但是,也一定有所不同。这个“不同”就取决于文本的差异、学情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师关注以上几点,用好教材,准确定位,扎实训练,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一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初始阶段,但大多数小学教师都不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 一年级语文 阅读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篇一:《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分析及策略》 摘 要: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但由于部分教师认识不足,从而带来指导上的盲目性及阅读环境创设的无计划性,加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样认识不足,从而放松了对课外书籍的阅读。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阅读 分析 策略 一年级是阅读教学的最初始阶段,但大多数教师往往把拼音、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在组织课程时,很少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思想上不重视,从而忽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由于学校设施、教学大纲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开展举步维艰。加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样认识不足,孩子在家空闲时间多用来看电视、玩游戏,从而放松了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本文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 经验 ,企图尝试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培养阅读兴趣 1.以教师的“身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处在童真幼稚阶段,认知能力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家长爱什么,孩子也爱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课外书要有较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的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可以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孩子看的书推荐给孩子,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里,让学生知道原来老师也要不断读许多新的书。 2. 故事 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实际,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我会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悬念激发兴趣”法,这种 方法 可以说非常有效。只要我讲过的故事书都会成为班上的“抢手货”,孩子们都会争着亲眼目睹一遍我讲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集》都成为孩子们的读物。 二、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 教育 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强调读书的姿势,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做到“反复教,教反复。” 三、多方位指导方法,多样性的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老师戴上头饰扮演燕子,全班同学做棉花姑娘,引导学生理解燕子想帮却帮不上忙时,教师可很为难地说:“听了你们这样请求,我特别想帮你们。可是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帮不了你们的忙。谁来教教我,我该怎么回答棉花姑娘?”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有的摆手,有的摇头,有的叹气地教起老师来:“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学生读得非常投入,特别入情。剩下的两个并列段不用老师引导,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有趣的故事,通过小鱼、燕子、老牛的对话,再加上老师适当地引导和指挥,班上的朗读气氛非常热烈,也知道了各个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读,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点滴谈》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仍是新课标要求下较为重要的任务,多年教学经验归纳还应从听、说、读、写、思五个基础方面着手,善于观察,积极引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抓住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也会让老师感受到教书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阅读 学生 乐趣 1 听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人们常常将集中点放在学生的说和读上。而忽视了听。然而听作为一项重要的 学习方法 和能力,应该是我们注重培养的重点部分。例如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此之前没有系统的训练和严格要求,仍然保持幼儿园的随意习惯,上课要随便吃东西、玩玩具等,意识不到“认真听课”的重要性,因此,刚入学的他们,需要接受“一二三,坐端正”、“小眼睛,看黑板”等儿歌式的教育,这便是“听教育”的开始。 为了让学生保证在听我说话,对学生的要求是:老师说话时一定要抬起头用眼睛看着老师,老师说话还要用眼神和同学们交流,并通过请同学起来复述老师讲的内容来激励他们认真听课,这样也就无形中培养了他们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另外,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听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虽然拼音在开学一个月之内就学完了,后面的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带有拼音,但能熟练拼读的孩子毕竟少,所以,很多时候课文还是离不开老师一字一句地教。因为一年级孩子却往往是先背会简短的课文,再对号入座认准每个字的读音,为避免孩子听错音,所以不能一味齐读,应采用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尽量听到每一位孩子的声音。 2 说 首先,关于说的训练,除了前面在听的内容中学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学着同学说的说一说,还要学着书上的话说一说。其实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童言无忌、口无遮拦,想到什么说什么,所以孩子们很感兴趣,都抢着说,当老师的看到这种积级场面当然也高兴,而且有时孩子们的答案能让老师彻底放松。如我在教学《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时,文中有好多类似“青青的”、“白白的”、“宽宽的”的词语,这是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机会,于是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说几个类似这样的词语,有的学生很聪明,由“大大的”想到了“小小的”,接下来就集体发懵了,我及时引导:天空——?学生马上答“蓝蓝的”,“苹果——?”“——红红的!”学生的兴趣来了,我想让学生的思维再开阔些,我继续引导“天上的星星——”,本来我想让孩子们“闪闪的”一词,没想到全班同学居然异口同声,兴奋地来了一个词:“眨眨的!”天,还能这样说,我一时无语,可孩子们还一脸期待地等着我的夸奖,真有趣! 当然了,我们还要时刻提醒孩子说完整话,主要做法是如果孩子不会说,请其他同学帮着说,然后再自己说。积累语言我认为不是那几个语言丰富的孩子说出来就过去了,更重要的是让说不上来的孩子记住这个词,多数做法是有了好词语,让大家都跟着说一遍。 3 读 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因此一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是在课文朗读教学上。由于识字不多,学生读文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的学生拖腔拖调。轻者在词与词之间拖音,如“小小的——船儿——”,重者字与字之间也拖音,没有词的感觉,如“小——小——的——船——儿——”。如果不是教师的刻意引导,后者比较多。这类学生读词也一样拖音,一个词非得拆成一个一个字来读,如“语——文——”。 有的读书停顿不当。有的学生每个词都停顿,有的学生则一字一顿,遇到翻页,停顿的时间就是最长的,一句与一句之间,一段与一段之间,正确的停顿就更难;有的学生音量不对。学生有的轻如蚊子叫,谁也听不清,有的大声喊叫,像在吆喝什么似的,还有一些学生不会正确出声,从喉咙底下挤出声音来,这不但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而且会伤害自己的声带。 另外,有些孩子在齐读课文时看似读得很好,声音洪亮,口型正确,感情充沛,一旦个别读,反而读得结结巴巴。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紧张的缘故,后来发现是因为孩子的 记忆力 好,一篇课文在齐读、范读、领读过程中已经会背了,他齐读时根本没看书,而是跟着大家的朗读在“背”,也就是说他没有自己真正跟文字接触,他自己读就糊涂了:好些字不认识,一个一个去拼拼音。就读不好了。 鉴于以上的问题,我逐渐在朗读教学中改进方法,针对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 注重朗读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目的。今天我的读书着重训练消除拖读,明天我着重训练停顿,或者这一节课我要学生重点读哪几句话,哪几个自然段,要有所侧重。老师要每一次读书要有不同的要求,每一个阶段的朗读也应该有重点要求。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分角色读。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读课文就是生活中的说话。 朗读的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并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 句子 或学生不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4 写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写”的重点我想谈谈“写字”。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写字来说,虽说在幼儿园时也有写过,但那只是尝试,并没有规范地学习,所以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在刚开始书写时不仅要告诉孩子如何执笔,还要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写,而且这时的教只靠老师的范写和学生的书空,有时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孩子根本不会落笔,这就需要老师手把手地去教。其实,这只是一道坎,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许一次就足够了。 所以,指导孩子写字不要急于先让孩子写好,而是先教会孩子正确的执笔方法,会写基本的笔画。在指导孩子写字时,要求要严,指导要细。要求学生,横要写平,竖要写直,大小要适中,笔顺要正确,写慢一些不着急,鼓励学生先慢些写努力把字写好,争取一次写好,不要频繁使用橡皮擦,然后再要求既快又好。 勾画生字的方法。把要求学会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按生字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生字在课文中第一次出现时)、用不同的记号标示出来。同时也需要老师的细心和耐心指导。 标示自然段的方法。在每个自然段空两格的位置标示自然段。 朗读的基本方法,如词儿连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不要唱读等。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并保护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课堂上设计有效并且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活动内容感兴趣。老师可以用语言鼓励学生,还可以适当地运用物质奖励学生。要让被表扬的学生受到鼓舞,要让其他的学生充满向往,不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培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也要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关注课文的知识点,从每篇 文章 提取可以训练的知识点,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在阅读中不断扎实。 5 思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虽然课标一直都在强调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重读好,轻读懂,但同时又提醒老师们对教材的解读不要低幼化。即使是轻读懂,也要对文章有理解的底限,在学生读悟的过程中就有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个过程和前面的读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如果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语言积累丰富了,也会思考了,也会表达了,学语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篇三:《试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得到快速的发展, 教学方法 不断创新。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合作交流探究理念的引导下,如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实现教学的时效性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学者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这一领域取得较大成果,但在情境创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试分析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性。 一、深入分析教材,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而小学语文阅读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就是教材。分析教材、领悟作者思想并把握教学目标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小学各个年级 语文教材 中阅读材料的特点、课文内容重点,在此基础上创设自然情境、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并选取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做到胸有成竹。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意说、乐意说。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情境创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至教材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例如以“汉字”为阅读主题的综合单元,笔者让学生课前搜集我国古代汉字 文化 ,将汉字文化融入至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想象力 。 2.角色体验,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可以将材料作为话剧文章,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进行表演,使教学情境真切地重新在学生面前,深刻体会阅读文章中的情感,借助角色效应,缩短与文章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领悟,最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小学语文阅读文章《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 童话故事 情境中,笔者试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扎实地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4.借助语言创设情境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生动形象。笔者在教学中常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 四、及时、适时创设情境,确保阅读课堂良好实施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现场资源,引发学生开展对话的契机。在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教师对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根据具体问题创设情境,引发阅读话题;在学生感情体验较浅时,注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在学生对文章理解偏差时,及时创设情境,实现对话沟通。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巧妙的选择阅读话题情境,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表达,利用不同的话题情境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多开展小组探讨,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研读和理解。 五、利用阅读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更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学生想要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 作文 ,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来很优美的语言。但是对于情感欠缺的学生来说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情感欠缺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进行学习情境教育,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度,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感情。老师之间运用多媒体技术也能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案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大量的阅读储备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宽眼界与知识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篇1:《浅谈小学群文阅读》 摘 要:鼓励孩子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能让孩子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语文素养;然而,许多孩子没有这方面的传条件。我们语文教师要为孩子解决书源,指导阅读 方法 ,引导自主选择、开展丰富的活动、搭建交流的平台,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为孩子创设好群文阅读的环境,让孩子能自觉的利用节假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真正做到在阅读中提升能力。 关键词:书籍保障;方法指导;开展活动;阅读氛围;引向课外 群文阅读就是一节课完成多篇 文章 的阅读,是架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是高效活课堂之一,也是课改内容之一。进行群文阅读可以积累知识,扩大视野,提升境界,因为阅读挑战的是我们的主动思维和 想象力 ,阅读过程中促进我们去思考和提升。群文阅读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文学让精神成长,让一个人可以因为阅读而有自信,有内涵,有梦想。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要认真组织学生群文阅读,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的阅读中进行思考,触碰心灵的火花。然而,仅靠课堂上四十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就只能放在课外,教师应该尽力为孩子创设群文阅读的环境。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孩子们提供书籍 班级图书角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甚至是其他 渠道 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班级图书角不仅可以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书香校园,加强学校 文化 建设,扎实推进素质 教育 ,还让学生体验到:好书伴我成长!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图书;对于爱看书的学生多多进行表扬,让其起到带动的作用。班级图书角里书不一定要在校内阅读,可以给图书编上号,让学生借回家,为了便于管理,我在班里找一部分学生做图书管理员,让他来负责借阅和归还。当然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爱护图书。在学校读书,老师可以指导和检查,可是在家里就有一些问题了,而学生在家里读书的时间又是最多的,并且在家里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定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还必须取得家庭的配合,给家长讲明读书的计划,利用家长会、家访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相信家长也会很好的配合。 二、培养群文阅读的能力,将群文阅读引向课外 群文阅读应该彰显阅读的过程,准备展示交流的过程,充分展示交流的过程,充分展练交流的过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的群文阅读只是蜻蜓点水,学生匆匆读几篇文章,连学生字词读错了,也来不及纠正,还没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就下课了,更别说遣词 造句 ,文章的写作方法的对比等。所以,课内培养群文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自觉进行群文阅读才是上策。 (一)培养学生群文阅读方法 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会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这充分的说明了教师在课内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内的阅读教学是与学生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课堂上,教师定期给学生提供设计优良的群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结合合作学习,探究而发现群文奥秘,再来进行精彩的展示、交流,在共享中共同建构意义;让学生自主发现群文中的主题。在引导学生从体裁、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深入钻研,善于质疑,独立思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读写结合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养成“读、说、思、写结合”的习惯 练自读能力,练信息提取能力,练质疑能力,练探究能力,练思辨能力,练表达能力,练表现能力等是群文阅读的宗旨。教师定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方法指导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的习惯。然后,教师将群文提供给学生,放手由学生阅读,并按提示做好展示交流的准备,再精彩地展示和交流,活动过程由学生自主的,合作和探究。 鼓励学生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 名人 名言 等摘抄下来背一背,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质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指导学生写一写阅读感受,并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交流对象自由选择,介绍一篇自己最近阅读的(或是自己喜爱的)文章。学生们在交流活动中获得乐趣,学生们都满腔热情地投入,课外积极的寻找阅读资料,认真阅读,交流时各抒己见,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自主选择群文阅读的相关文章 在教学时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文章,争取每周用一节课进行学生的群文阅读选文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还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自主选择群文阅读的材料。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时,我就选了表现“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异国朋友的爱”三篇文章进行课内群文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主选择、明白拓展延伸、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四、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营造群文阅读氛围 孩子们天性贪玩,课外阅读不积极、不主动,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读书交流活动类型有: (1)“书海拾趣”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孩子们把自己在本周从书本中知道的有趣的 故事 讲给同学们听。 (2)“故事讲演”比赛。每两周进行一次。 (3) 手抄报 比赛。每一期手抄确立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安排内容,由老师、班委、中队委、共同打分,考虑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阅读能力等多方面来进行分组比赛。 (4)“积累册”展示,“ 读书笔记 ”展示,读书征文等活动。将孩子们的作品摆放在走廊,与孩子们零距离,让孩子们徜徉在其中感受着浓浓的读书氛围,孩子们耳濡目染,读书就会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一篇篇诱人的题目驱动着学生去读,去看。 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把课本运用于生活,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见识、增强信念、扩大胸襟,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以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 鸡蛋从外打破仅仅是一盘菜,从内打破才是生命。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孩子生长的环境等特点,为孩子创设阅读的情境,设法激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实现高效活课堂,跟上课改的步伐。 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篇2:《谈谈小学群文阅读教学》 摘 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的课文越来越多,类似的课文和片段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就此谈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主旨,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 儿童 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 作文 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 童话故事 ”、“ 寓言故事 ”、“儿童诗”,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让群文纵横交错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 文章阅读 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3.设计冲突性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 神话故事 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语文教学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年4、5、6期. [2]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7、8、9期. [3]新课程导学.2013年10、11、12期. [4]学苑教育.2013年1、2、3期. 小学群文阅读论文篇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阅读数量,可谓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小学生进行多种类文章的阅读,从而能够大大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提升。本文在分析了小学群文阅读的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人们的日常阅读活动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即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实施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数量和速度的培养以及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于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其具体意义如下。 (一)合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阅读多篇与教学相关联的文章。通过尽可能多的阅读来积累更多的知识,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模式,也是一种值得传承的宝贵 经验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十分重视。但是,仅靠教材的阅读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小学共有 语文教材 12册,大约每册含包30篇课文,以每篇500字来计算,小学语文教材的总阅读量大约为15万字,用6年阅读这些文字显然不够。实行群文阅读教学,可使得学生在一堂课当中能够阅读大约五篇文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拓展阅读覆盖面,从而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恰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天都有大量新的知识诞生。为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就要培养出 快速阅读 的能力。作为一种技能,快速阅读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与训练。而目前通行的语文教学,按照教学计划,一篇大约500字的精读课文一般需要花费两个课时,即使是略读课文也得需要一个课时,这种缓慢的阅读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个课时之内阅读大约五篇文章,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目前国内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解一篇课文要花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而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读完了,也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教师在剩余的时间内只能不断提问、不断讲解,学生也只能被动回答、被动听讲,由此不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一堂课中可让学生阅读大约五篇文章,且内容多样,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陈述、多倾听,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产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读得更深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的建议是,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重视朗读和默读。目前我国的阅读教学大部分都集中在某节课上的某篇课文中,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有感情的朗读,可谓是一种精读与朗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虽然精读的优点很多,但是群文阅读,更容易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让学生读到不同风格的作品,并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式来实现阅读的多样化,使略读和默读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深入阅读提供了可能。 二、小学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阅读文章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筛选好文章,通过确定一个主题而将多篇具有相关内容的文章集聚起来,进而避免了阅读内容的杂乱无章。教师可依据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内容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从中找出阅读主题。群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包括课外阅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等,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可根据文章的内容、背景和表达方式等多角度地筛选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择阅读材料。 (二)根据结构层次来设计和组合文章
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视的,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诸多帮助。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独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化、单一化、死板化,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创设模式的有效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忽略了情境创设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针对阅读课文内容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我们的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
3.利用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很优美的语言。但是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情境教育,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做好事”的任务,并将感受写成作文,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及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03-25
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前提天才在于积累。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方面,积累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积累,阅读教学才能“有礼有节”的进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语言形式丰富多彩、风格也多种多样。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其中灵活运用。其中的语言也很丰富,细腻、准确、通俗易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一一积累下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积累的营养。否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在课文的内容表面上下功夫,就会形成了“隔靴搔痒”的尴尬局面,对语言的形式却了解甚少,这就基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意义。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以下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1.小练笔。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的练笔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确定内容,不要求字数,只有这样的练笔学生才有兴趣坚持,最终积累的更广泛、更全面。2.开展比一比。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比赛和竞赛的方式进行积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想积累。当然,积累的方法方式很多,但要找准一个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学生的积累只能“引导”,却不能进行填鸭式、框架式的强迫学生遵循,使学生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以引为主、循序渐进、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才是积累的真谛。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就需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获取新知的动力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脉搏”,在学习导向上下功夫,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阅读,把“逼迫阅读”转化为“渴望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要把握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这三个关键点。阅读前,调动学生对课文兴趣。阅读时,教师要围绕课文中心目标,提出疑问,刺激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渴望。阅读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冲动”,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学生阅读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阅读环境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环境是阅读教学的载体。环境分为教学情境和阅读环境两大块。怎样发挥着两大块的功效,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也是阅读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对阅读教学很重要。首先,我们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创设这一情境时,教师要把握本节阅读课教学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常用的方法有:激发学生了解事物的真相;布置学生调查周围存在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教师应抓住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渴望阅读”作用的驱使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阅读教学时,教师所设计得活动情境一定要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例如,朗读课文时,配上背景音乐;小组举行竞赛时,组织拉拉队来鼓励学生,为学生的阅读锦上添花,让他们在轻松、开心、自由的情境中阅读。阅读环境的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任何事情的成败,都与环境的因素相联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现在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但认真读完一本书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因为书籍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笔者的办法是:教会孩子们也要学会看电视剧、看新闻、看生活中的现象,为语文阅读增加新鲜的血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抽出时间用来与学生交谈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心理的小秘密,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有了积累。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四、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打好坚实的基础呢?只有拓展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对学生所要阅读的文章进行筛选,同时,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不要对学生的阅读范围圈的太“死”.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内容来拓展阅读,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上的一篇《老人与海鸥》,课文讲述的是吴庆恒老人十多年如一日在昆明的翠湖边投喂海鸥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那如亲人般的深情。课文对小动物喜爱之情,表达的很深刻。学生对于《老人与海鸥》这样的文章阅读就会十分投入。因为我们用爱的力量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大门。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2.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效果。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在阅读时不要三心二意,要静下心来阅读,不能只“浮”在阅读内容的表面,而要“沉”入其中;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领会文章的精髓;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和作者进行“跨时空”的情感交流,与之产生共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在文中做批注、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语感,而阅读是语文积累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把握整体课文内容和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在特定语境中语句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下面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2.阅读资源匮乏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教学设备落后
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原则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小学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群文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比较性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在横向、纵向、内容、异同等多方面的对比当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当中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放到一起进行阅读比较,并提出“这些文章在情节结构方面具有哪些相同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童话故事情节的反复性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迁移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一篇文章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当中。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当中的《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当中黑衣上无白点、有白点、出现小洞的情节变化并了解跌宕起伏的写作方式,而后让学生阅读《泥人张》《苏七块》等文章,提出“哪些文章当中也应用到了相同的写作方式”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当确保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文章合理地做出课本资源的开发。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当中的《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并展开“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收集到的资料朗诵与秋天相关的诗词、画与秋天相关的画等,在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多角度与多渠道。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积极开发课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班级共享来丰富课文资源,并引导学生共同将所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放到一起来感受其语言表达方法、情节发展模式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和儿童诗,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去阅读中外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对阅读资源做好开发,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总结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障碍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步履维艰。下面笔者就当前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如下: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得有人力方面的条件,教师得担负起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责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只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一年下来也就只能学到大概50篇文章。而教师更多的是选择让学生背课文、抄课文,直至将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倒着背诵课文。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着这一件事情,既枯燥又没有实际提升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要有足够的教辅资源支持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但由于农村办学资源有限,大多数小学是没有图书室的,即使有图书室,里面书籍也存在着过于陈旧以及收藏量少的情况。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不会主动为孩子添置课外书籍,这就导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虽然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是也很有限,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少,知识面窄。
3.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
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已经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实施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在讲套话、空话,如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可以获得增长见识云云。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至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改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对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障碍的分析,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
1.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能仅仅盯着书本进行教学。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目前农村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在16:00左右,放学后学生基本都是在打闹中度过的,与其这样,倒不如利用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放学后将学生组织起来,将16:00~17:00这段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当然,不能每一天都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可以规定每周周二和周四或者每周周三和周五为课外阅读时间。
2.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
学校要募集教辅资源,其渠道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报批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建立图书室、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学校可以直接向社会募集捐款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或者直接号召捐献旧书籍;学校可以求助于媒体,通过多方渠道将学校的需求信息发布出去,相信会有很多好心人提供帮助的。只有丰富了学校的教辅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才有可能。
3.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当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第一,在设计教学目的,要注意将某一组文章看着一个整体,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延展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爬山虎”,一篇是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另一篇是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可以先就爬山虎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习性等。进而延展到爬山虎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品格进行讲述,最后再上升到对作者自身品格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推荐课外书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资料,而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建立奖励机制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一味的强制学生去阅读、去学习,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阅读转变为主动式的阅读,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这可能就要引入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在群文阅读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推行群文阅读教学的障碍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等。为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建立奖励机制等。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希望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教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只有6-8岁,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是字词学习的重要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以学习巩固汉字、积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主。基于这样的思考,低年级群文阅读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议题适合,学生能读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作者等方面确定议题。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这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从人文内涵、文章内容、人物专题等来选择议题。同样是寓言的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选择可以不同。我们可以从关注寓言的文体特征,关注寓言故事中角色特点、情节变化、人物语言行为等方面来确定议题。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确定的议题是:初步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小故事,大道理。因为,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寓言”这个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寓言故事,因此让学生了解何谓“寓言”,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有初步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内容有趣,学生悦读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迈出成功阅读的第一步,就必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趣,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看,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与人分享。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在学生熟练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阅读儿歌、童谣、韵文、短小的故事、浅显的寓言和浅近的古诗等。例如,在《寓言两则》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选取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故事。这三则故事情节上都比较简单,结果都是事与愿违,三个主人公都傻得可爱。学生只要稍作思考就知道不可能的事他们却傻傻地坚持去做。读着读着,学生情不自禁地发笑。这样的故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那这三则寓言故事确定哪个教学落脚点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呢?我们抓住人物的“傻”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因为,首先,“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容易理解;其次,每个故事中主人公不但有傻想法,还付诸傻行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了解主人公的傻想法,谈谈他的傻行为,最后通过傻带来的坏结果感悟故事的寓意。
(三)容量适中,学生会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时间里学习多个文本。这就意味着我们绝对不可能再采用原先一课一文本的教学方式。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的“: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意味着教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忍痛割爱,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重锤敲击,这样才能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安排了三则寓言故事的学习,其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是分内的事。按照平时的教学,一节课安排一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而这次两节课却要学习三则寓言故事。所以,我们把字词教学和了解《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放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新词后,我们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傻想法”“傻行为”和事情的“坏结果”,感受人物的“傻”劲,明白寓言的寓意。
(四)群文相关,学生易读
群文阅读教学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文。组织群文,群文的关联性越强越容易取得阅读效果,甚至达到结构化更好。由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群文的选择方法也不同,有求同型———强化某种认识,有比异型———引发认知冲突,有整合型———丰富多元理解等。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觉得本课群文的选择求同型比较适合。经过反复比较,我们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得傻得可爱;其次,他们也得有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最后,最好也是成语寓言,而且不能太深奥。再三比较后,我们确定《画蛇添足》作为补充文本。由于学生在前两则寓言的阅读中充分掌握了读此类寓言的方法,再加上三篇文章相关度很高,所以阅读《画蛇添足》时,教师给足时间,学生便能潜心会文,读懂了人物,读懂了寓言。
二、怎么教
(一)直线型推进为宜
群文阅读教学的推进方式很多。如,分组递进式———先呈现一组再呈现一组;点射状推进———先呈现一篇再阅读一组;举三反一式推进———先呈现一组,再归纳出关键的写作方法,最后写话练习;直线型推进———一篇一篇地阅读,反复重读推进———同一组文章反复阅读,不断提升。低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一般采用“直线型推进”比较适宜。这种推进方式,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学生能很好地习得阅读方法,较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是一则一则推进的,但是每则寓言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揠苗助长》重点教给学生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这则寓言的教学始终围绕“把握故事的整体”这一问题展开:你觉得这个种田人傻在哪里?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焦急”“转来转去”“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体会种田人急于求成的心里,这是种田人“傻”的根源;同时,多次入情入境的朗读,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这则寓言的教学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则适当放手,让学生尝试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先学生个人阅读,画出有关语句;再全班交流,重点抓住“每天”体会想法的傻,抓住“整天”“一天一天”体会行为的傻。《画蛇添足》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从读准、读通故事到读懂主人公的傻都充分关注小组合作交流。《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是“教—扶—放”的有层次的直线型推进方式,让每个学生循着教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习得阅读方法。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一旦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久性不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信息量比起单篇教学肯定要大,这就要求学生更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三则寓言相同的教学落脚点———傻,相同的学习重点———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教到最后揭示寓意。这种教学,低年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学习激情降低,注意力转移。于是,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揭示寓意环节,对《揠苗助长》一文,教师直接提问: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守株待兔》则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师扮演种田人一再傻等兔子的到来,学生扮演邻居、朋友、路人等不同角色劝说“种田人”;教师引导学生在扮演角色中说出寓意。《画蛇添足》是最后学习的寓言,则安排课堂练笔:“我想对这个人说———”在与文中人物思想交流中点出寓意。
(三)强化阅读主体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在相同的时间内要阅读多篇文章,教师要少问精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例如,对第三则寓言《画蛇添足》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前两则寓言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读通故事,碰到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再请教组内的同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陌生的文章,一定要先扫清字词上的拦路虎。接着,让学生反复默读,画画写写,找出主人公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可以在相关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一直在阅读、思考、交流、倾听的语文实践中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个享受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呈现交流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阅魅力提升的过程。
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记叙文也是中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一、记叙文的种类和特点 记叙文从内容上分,有写人为主的和记事为主的两种。从形式来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鲁迅的谈话,来歌颂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 3、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成分。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但是在一篇记叙文里,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还常常揉合在一起,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能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战斗力。如课文《小珊迪》,在课文结局时的“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二、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因而它的组织结构也是多式多样的。 1、开头和结尾 记叙文开头常用的方法: 概述内容,提示要点——使读者对整个事件先有一个总的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捞铁牛》。 先谈原因,后谈结果——显出因果关系,使文章脉络清楚。如《西门豹》。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有助于烘托英雄人物的形象。 1、开头和结尾 记叙文开头常用的方法: 概述内容,提示要点——使读者对整个事件先有一个总的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段落和层次 从内容来说,文章的段落也就是层次。文章的一段又可以由一个自然段或者两以上的自然段组成。要学习记叙文,首先是要给课文分段. 3、给课文分段,有很多方法。常用的分段方法是以上几种: 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时间来分段。如《捞铁牛》就是把课文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分为三段。 按照事件的性质归类分段。等这样写!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还有很多相关的,你可以看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课外1: 暖色的梦 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 谦卑地开放了 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纤弱的身影 投在深黑的土地上 沉默的微笑 温柔了整个世界 那几片单纯的花瓣 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 开了又枯萎了 路边的小花 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 1.路边的小花开了,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 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如些谦卑的小花,“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组织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1. 如:它梦见自己装点着这个世界,人们非常喜欢它。 2.小花默默地吐露芬芳,装点自然,温暖世界,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奉献 虽然很小,但她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行者。 角斜小学 赵兴军 认真品读诗歌,体悟诗歌内涵;仔细阅读题目,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 课外2: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 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怎么整天那么欢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 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么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 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雨丝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 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 你听,“轰轰”,礼炮响了,大会就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 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色姑娘头上的玉花。 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给短文加上题目,写在横线上。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用“~~”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雨中湖的什么特点? 4、文中的“礼花”指的是 ,“礼炮”指的 是 ,“玉花”指的是 ,“掌声”指的 是 。 解题指导: 新大纲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 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领悟主要精神? 一是读懂短文,知道短文讲的主要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是指导学生抓住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因为一般人用文字表达思想的时候总喜欢把最为重要的东西放在开头和结尾,诸如开场白、压轴戏; 三是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四是抓住短文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五是回答问题,答题要简单明了 ,答案要紧扣题目要求。 参考答案: 1、美丽的湖。 2、过渡句: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相照应的句子: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湖是美的?? 3、细雨中的湖像块绿色的锦;雷雨到来时的湖很热闹。 4、闪电、雷声、雨花、雨点落在湖面上的声音 海安县开发区实验小学 葛海燕 课外3: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是 。用“ ”画出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 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句中“其’指什么。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3、你还想起了哪些词语、句子呢? 、 。 解题指导: 1、联系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本文意思。 2、要学会集思广益。 参考答案: 1、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2、(1)树(2)蝉(3)螳螂(4)黄雀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坐山观虎斗 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爱萍 课外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的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的面孔,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掌声吧。”他的朋友谈谈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抬起手来,为之鼓掌。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消瘦的脸慢慢绽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者心底最终期待的是掌声! 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他对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生旅途往往险峻崎岖,不满辛辣,不幸与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你的头上,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与之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坠入危难的境地。此时,最好的帮助就是给予一点掌声,为之喝彩,因为这能给人以生之动力和生之信心。 这掌声能帮助一个水手在黑暗 □广袤的海洋中找到希望之灯 □这掌声能使一个求知者在断壁悬崖边找到通幽之捷径 □这掌声能使一个绝望者的 □冰心□解冻 □重整生活之旗鼓 □ 这掌声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赞许。他们因为有了掌声而倍感欣慰,他们也因为有了掌声而信心百倍。 很多时候,你的举手之劳或许正是别人的真正需要,不要吝啬你的掌声,慷慨赋予吧,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或许是一切。 1.给文章加个题目。 2.在□中点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崎岖—— 无私—— 给予—— 4.“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想看,对那个卖艺人来说,掌声代表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我们要多给别人一点掌声,那也许是对人们最好的帮助。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也经常得到别人的掌声吧?结合实际,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掌声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做阅读短文首先要用心通读文章,然后读懂每一题题目的要求,认真思考后再答题。给文章起题目,必须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出现字眼最多的“掌声”;加标点,要弄清“黑暗”和“广袤”之间的并列关系以及几个句子是运用排比手法的并列关系;写反义词必须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再想想与之相反的一面;回答问题必须读懂短文,细细揣摩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定夺。 参考答案: 1.题目参考:给别人一点掌声、掌声等。 2.所点符号依次是 、 ; ; “” , 。 3.平坦 自私 索取 4.赞美卖艺者的弹奏技艺高超。 5.对卖艺者来说,掌声是对他弹奏技艺的赞许和鼓励认可,是无私的认可,是让他觉得自己是凭本领生活着,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活着,找到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6.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论文导语::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论文关键词: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是提高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丰富积累 奠定写作基础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即使有好的素材也未必能捕捉到,往往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而下笔无言的窘状。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感观从生活实践和广泛阅读中获取信息,积累写作材料。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自然就喜欢作文了。
1、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老师有必要指导学生积极实践,丰富生活,感受生活。首先,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观看神奇的泥林,观赏美丽的查干湖;观察日出日落、蚂蚁搬家;倾听鸟语蛙鸣、细雨缠绵;感受彩霞的绚丽、泥土的芬芳;赞美青松的挺拔无畏、白雪的纯洁无暇。其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观工厂,走进农家,访问各界人士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栽花种草,清扫白色垃圾,举办主题班队会,当一日小交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等等。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实践,充实的内心感受,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言,有情可抒。
2、从广泛阅读中汲取营养
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如果说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解决了写作的内容,那么,广泛的阅读则是学生汲取写作营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一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读物,如《洋葱头历险记》、《稻草人》、《鲁滨逊漂流记》、《小鲤鱼跳龙门》等等,让学生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找到乐趣。二是通过影视媒体开阔学生视野,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动物世界》等等,以达到陶冶心灵、启迪思想、丰富情感的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引导他们从课内外阅读中摘录材料,写读书笔记,熟读背诵佳句、优秀片段、精彩的细节描写,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
二、放宽要求,激发写作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感到耗时多、费力大,但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学生在作文体裁、形式、结构、命题、字数的框框下,习作没了灵气,缺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缺乏“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激情。面对这样的困境,在作文教学中,摒弃传统的习作要求与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作文的大草原上任意弛骋,抒肺腑之言,写心中所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作《我的母亲》一文,传统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典型事例抒发对母亲的爱或对母亲的`赞美。这种步调一致的习作要求很可能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结果,学生的独到见解与个性化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创新,采取“同一题目,多种立意”的方法,为这一题目确定出多个主题,同时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学生可以把《我的母亲》写成散文、诗歌、小小说。这样,学生的习作立意自由,可褒可贬,可抑可扬。结果,在开放习作要求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起来,一篇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个性张扬的作品脱颖而出,真正抒发了学生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感受成功,增强创作信心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则是他们不眠的创作动力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去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畅游于写作这片海洋里。
在作文训练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和创作热情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鼓励学生向《小学生阅读报》、《小学生作文报》投稿并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创作热情,班级还成立了文学社,从主编到编委由学生评选优秀者担任,定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学生作文的风采。此外,还鼓励学生“著书”。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集成册,书的装帧完全出自学生之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学生编写的作文集,大家爱若珍宝,相互传阅。得到了有关人士的肯定和赞扬。每位“小作家”很有成就感,写作兴趣空前高涨,作文水平越来越高。
总之,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记叙文也是中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一、记叙文的种类和特点 记叙文从内容上分,有写人为主的和记事为主的两种。从形式来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鲁迅的谈话,来歌颂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 3、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成分。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但是在一篇记叙文里,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还常常揉合在一起,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能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战斗力。如课文《小珊迪》,在课文结局时的“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二、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因而它的组织结构也是多式多样的。 1、开头和结尾 记叙文开头常用的方法: 概述内容,提示要点——使读者对整个事件先有一个总的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捞铁牛》。 先谈原因,后谈结果——显出因果关系,使文章脉络清楚。如《西门豹》。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有助于烘托英雄人物的形象。 1、开头和结尾 记叙文开头常用的方法: 概述内容,提示要点——使读者对整个事件先有一个总的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段落和层次 从内容来说,文章的段落也就是层次。文章的一段又可以由一个自然段或者两以上的自然段组成。要学习记叙文,首先是要给课文分段. 3、给课文分段,有很多方法。常用的分段方法是以上几种: 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时间来分段。如《捞铁牛》就是把课文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分为三段。 按照事件的性质归类分段。等这样写!
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视的,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诸多帮助。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独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化、单一化、死板化,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创设模式的有效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忽略了情境创设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针对阅读课文内容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我们的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
3.利用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很优美的语言。但是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情境教育,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做好事”的任务,并将感受写成作文,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及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03-25
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前提天才在于积累。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方面,积累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积累,阅读教学才能“有礼有节”的进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语言形式丰富多彩、风格也多种多样。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其中灵活运用。其中的语言也很丰富,细腻、准确、通俗易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一一积累下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积累的营养。否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在课文的内容表面上下功夫,就会形成了“隔靴搔痒”的尴尬局面,对语言的形式却了解甚少,这就基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意义。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以下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1.小练笔。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的练笔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确定内容,不要求字数,只有这样的练笔学生才有兴趣坚持,最终积累的更广泛、更全面。2.开展比一比。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比赛和竞赛的方式进行积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想积累。当然,积累的方法方式很多,但要找准一个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学生的积累只能“引导”,却不能进行填鸭式、框架式的强迫学生遵循,使学生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以引为主、循序渐进、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才是积累的真谛。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就需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获取新知的动力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脉搏”,在学习导向上下功夫,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阅读,把“逼迫阅读”转化为“渴望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要把握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这三个关键点。阅读前,调动学生对课文兴趣。阅读时,教师要围绕课文中心目标,提出疑问,刺激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渴望。阅读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冲动”,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学生阅读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阅读环境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环境是阅读教学的载体。环境分为教学情境和阅读环境两大块。怎样发挥着两大块的功效,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也是阅读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对阅读教学很重要。首先,我们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创设这一情境时,教师要把握本节阅读课教学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常用的方法有:激发学生了解事物的真相;布置学生调查周围存在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教师应抓住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渴望阅读”作用的驱使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阅读教学时,教师所设计得活动情境一定要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例如,朗读课文时,配上背景音乐;小组举行竞赛时,组织拉拉队来鼓励学生,为学生的阅读锦上添花,让他们在轻松、开心、自由的情境中阅读。阅读环境的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任何事情的成败,都与环境的因素相联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现在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但认真读完一本书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因为书籍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笔者的办法是:教会孩子们也要学会看电视剧、看新闻、看生活中的现象,为语文阅读增加新鲜的血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抽出时间用来与学生交谈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心理的小秘密,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有了积累。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四、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打好坚实的基础呢?只有拓展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对学生所要阅读的文章进行筛选,同时,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不要对学生的阅读范围圈的太“死”.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内容来拓展阅读,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上的一篇《老人与海鸥》,课文讲述的是吴庆恒老人十多年如一日在昆明的翠湖边投喂海鸥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那如亲人般的深情。课文对小动物喜爱之情,表达的很深刻。学生对于《老人与海鸥》这样的文章阅读就会十分投入。因为我们用爱的力量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大门。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2.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效果。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在阅读时不要三心二意,要静下心来阅读,不能只“浮”在阅读内容的表面,而要“沉”入其中;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领会文章的精髓;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和作者进行“跨时空”的情感交流,与之产生共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在文中做批注、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初始阶段,但大多数小学教师都不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 一年级语文 阅读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篇一:《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分析及策略》 摘 要: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但由于部分教师认识不足,从而带来指导上的盲目性及阅读环境创设的无计划性,加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样认识不足,从而放松了对课外书籍的阅读。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阅读 分析 策略 一年级是阅读教学的最初始阶段,但大多数教师往往把拼音、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在组织课程时,很少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思想上不重视,从而忽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由于学校设施、教学大纲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开展举步维艰。加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样认识不足,孩子在家空闲时间多用来看电视、玩游戏,从而放松了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本文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 经验 ,企图尝试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培养阅读兴趣 1.以教师的“身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处在童真幼稚阶段,认知能力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家长爱什么,孩子也爱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课外书要有较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的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可以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孩子看的书推荐给孩子,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里,让学生知道原来老师也要不断读许多新的书。 2. 故事 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实际,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我会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悬念激发兴趣”法,这种 方法 可以说非常有效。只要我讲过的故事书都会成为班上的“抢手货”,孩子们都会争着亲眼目睹一遍我讲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集》都成为孩子们的读物。 二、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 教育 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强调读书的姿势,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做到“反复教,教反复。” 三、多方位指导方法,多样性的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老师戴上头饰扮演燕子,全班同学做棉花姑娘,引导学生理解燕子想帮却帮不上忙时,教师可很为难地说:“听了你们这样请求,我特别想帮你们。可是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帮不了你们的忙。谁来教教我,我该怎么回答棉花姑娘?”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有的摆手,有的摇头,有的叹气地教起老师来:“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学生读得非常投入,特别入情。剩下的两个并列段不用老师引导,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有趣的故事,通过小鱼、燕子、老牛的对话,再加上老师适当地引导和指挥,班上的朗读气氛非常热烈,也知道了各个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读,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点滴谈》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仍是新课标要求下较为重要的任务,多年教学经验归纳还应从听、说、读、写、思五个基础方面着手,善于观察,积极引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抓住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也会让老师感受到教书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阅读 学生 乐趣 1 听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人们常常将集中点放在学生的说和读上。而忽视了听。然而听作为一项重要的 学习方法 和能力,应该是我们注重培养的重点部分。例如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此之前没有系统的训练和严格要求,仍然保持幼儿园的随意习惯,上课要随便吃东西、玩玩具等,意识不到“认真听课”的重要性,因此,刚入学的他们,需要接受“一二三,坐端正”、“小眼睛,看黑板”等儿歌式的教育,这便是“听教育”的开始。 为了让学生保证在听我说话,对学生的要求是:老师说话时一定要抬起头用眼睛看着老师,老师说话还要用眼神和同学们交流,并通过请同学起来复述老师讲的内容来激励他们认真听课,这样也就无形中培养了他们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另外,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听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虽然拼音在开学一个月之内就学完了,后面的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带有拼音,但能熟练拼读的孩子毕竟少,所以,很多时候课文还是离不开老师一字一句地教。因为一年级孩子却往往是先背会简短的课文,再对号入座认准每个字的读音,为避免孩子听错音,所以不能一味齐读,应采用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尽量听到每一位孩子的声音。 2 说 首先,关于说的训练,除了前面在听的内容中学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学着同学说的说一说,还要学着书上的话说一说。其实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童言无忌、口无遮拦,想到什么说什么,所以孩子们很感兴趣,都抢着说,当老师的看到这种积级场面当然也高兴,而且有时孩子们的答案能让老师彻底放松。如我在教学《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时,文中有好多类似“青青的”、“白白的”、“宽宽的”的词语,这是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机会,于是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说几个类似这样的词语,有的学生很聪明,由“大大的”想到了“小小的”,接下来就集体发懵了,我及时引导:天空——?学生马上答“蓝蓝的”,“苹果——?”“——红红的!”学生的兴趣来了,我想让学生的思维再开阔些,我继续引导“天上的星星——”,本来我想让孩子们“闪闪的”一词,没想到全班同学居然异口同声,兴奋地来了一个词:“眨眨的!”天,还能这样说,我一时无语,可孩子们还一脸期待地等着我的夸奖,真有趣! 当然了,我们还要时刻提醒孩子说完整话,主要做法是如果孩子不会说,请其他同学帮着说,然后再自己说。积累语言我认为不是那几个语言丰富的孩子说出来就过去了,更重要的是让说不上来的孩子记住这个词,多数做法是有了好词语,让大家都跟着说一遍。 3 读 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因此一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是在课文朗读教学上。由于识字不多,学生读文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的学生拖腔拖调。轻者在词与词之间拖音,如“小小的——船儿——”,重者字与字之间也拖音,没有词的感觉,如“小——小——的——船——儿——”。如果不是教师的刻意引导,后者比较多。这类学生读词也一样拖音,一个词非得拆成一个一个字来读,如“语——文——”。 有的读书停顿不当。有的学生每个词都停顿,有的学生则一字一顿,遇到翻页,停顿的时间就是最长的,一句与一句之间,一段与一段之间,正确的停顿就更难;有的学生音量不对。学生有的轻如蚊子叫,谁也听不清,有的大声喊叫,像在吆喝什么似的,还有一些学生不会正确出声,从喉咙底下挤出声音来,这不但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而且会伤害自己的声带。 另外,有些孩子在齐读课文时看似读得很好,声音洪亮,口型正确,感情充沛,一旦个别读,反而读得结结巴巴。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紧张的缘故,后来发现是因为孩子的 记忆力 好,一篇课文在齐读、范读、领读过程中已经会背了,他齐读时根本没看书,而是跟着大家的朗读在“背”,也就是说他没有自己真正跟文字接触,他自己读就糊涂了:好些字不认识,一个一个去拼拼音。就读不好了。 鉴于以上的问题,我逐渐在朗读教学中改进方法,针对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 注重朗读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目的。今天我的读书着重训练消除拖读,明天我着重训练停顿,或者这一节课我要学生重点读哪几句话,哪几个自然段,要有所侧重。老师要每一次读书要有不同的要求,每一个阶段的朗读也应该有重点要求。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分角色读。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读课文就是生活中的说话。 朗读的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并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 句子 或学生不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4 写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写”的重点我想谈谈“写字”。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写字来说,虽说在幼儿园时也有写过,但那只是尝试,并没有规范地学习,所以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在刚开始书写时不仅要告诉孩子如何执笔,还要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写,而且这时的教只靠老师的范写和学生的书空,有时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孩子根本不会落笔,这就需要老师手把手地去教。其实,这只是一道坎,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许一次就足够了。 所以,指导孩子写字不要急于先让孩子写好,而是先教会孩子正确的执笔方法,会写基本的笔画。在指导孩子写字时,要求要严,指导要细。要求学生,横要写平,竖要写直,大小要适中,笔顺要正确,写慢一些不着急,鼓励学生先慢些写努力把字写好,争取一次写好,不要频繁使用橡皮擦,然后再要求既快又好。 勾画生字的方法。把要求学会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按生字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生字在课文中第一次出现时)、用不同的记号标示出来。同时也需要老师的细心和耐心指导。 标示自然段的方法。在每个自然段空两格的位置标示自然段。 朗读的基本方法,如词儿连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不要唱读等。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并保护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课堂上设计有效并且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活动内容感兴趣。老师可以用语言鼓励学生,还可以适当地运用物质奖励学生。要让被表扬的学生受到鼓舞,要让其他的学生充满向往,不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培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也要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关注课文的知识点,从每篇 文章 提取可以训练的知识点,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在阅读中不断扎实。 5 思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虽然课标一直都在强调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重读好,轻读懂,但同时又提醒老师们对教材的解读不要低幼化。即使是轻读懂,也要对文章有理解的底限,在学生读悟的过程中就有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个过程和前面的读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如果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语言积累丰富了,也会思考了,也会表达了,学语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篇三:《试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得到快速的发展, 教学方法 不断创新。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合作交流探究理念的引导下,如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实现教学的时效性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学者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这一领域取得较大成果,但在情境创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试分析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性。 一、深入分析教材,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而小学语文阅读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就是教材。分析教材、领悟作者思想并把握教学目标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小学各个年级 语文教材 中阅读材料的特点、课文内容重点,在此基础上创设自然情境、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并选取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做到胸有成竹。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意说、乐意说。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情境创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至教材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例如以“汉字”为阅读主题的综合单元,笔者让学生课前搜集我国古代汉字 文化 ,将汉字文化融入至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想象力 。 2.角色体验,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可以将材料作为话剧文章,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进行表演,使教学情境真切地重新在学生面前,深刻体会阅读文章中的情感,借助角色效应,缩短与文章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领悟,最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小学语文阅读文章《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 童话故事 情境中,笔者试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扎实地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4.借助语言创设情境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生动形象。笔者在教学中常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 四、及时、适时创设情境,确保阅读课堂良好实施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现场资源,引发学生开展对话的契机。在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教师对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根据具体问题创设情境,引发阅读话题;在学生感情体验较浅时,注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在学生对文章理解偏差时,及时创设情境,实现对话沟通。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巧妙的选择阅读话题情境,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表达,利用不同的话题情境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多开展小组探讨,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研读和理解。 五、利用阅读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更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学生想要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 作文 ,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来很优美的语言。但是对于情感欠缺的学生来说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情感欠缺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进行学习情境教育,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度,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感情。老师之间运用多媒体技术也能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案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