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上海中医药杂志

发布时间:

上海中医药杂志

1、投递方法邮寄或网络投稿均可。来稿一律要求用电脑打印(Word文件格式),一式2份(附高质量的图),并附寸软盘,寄送本刊编辑部;电子文本可通过E-mail发至本刊电子信箱。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须附单位证明,并应注明对稿件真实性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的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作者自留底稿(若需要退还原稿者,请在投稿时声明)。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或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修改意见寄回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I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及电子文本寄回编辑部。如不按要求修改或逾期不修回者,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送2本样刊

chǎo chì sháo

炒赤芍为赤芍的炮制品。赤芍的炒法宋代已有,见《校注妇人良方》。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芍药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1]。炒赤芍颜色加深,偶有焦斑[1]。炒赤芍药性缓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滞疼痛[1]。常与川芎、白芷、当归、红花等配伍治疗头部外伤之瘀血疼痛[1]。

宋代有炒制(《校注妇人良方》)[1]。

明代有酒炒(《景岳全书》),并认为生用“能泻能散”(《蒙筌》)[1]。

清代有醋炒(《本草备要》)等[1]。还提出了“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以酒炒,入女人血分药以醋炒”(《本草述钩元》)[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酒炒等[1]。

净赤芍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1]。

炒赤芍的炮制方法:取净赤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1]。

赤芍为类圆形厚片[1]。表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心有放射状纹理,皮部窄,周边灰褐色[1]。质硬而脆[1]。味微苦[1]。

炒赤芍颜色加深,偶有焦斑[1]。

本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1]。赤芍药片含芍药苷不得少于[1]。

赤芍味苦,性微寒[1]。归肝经[1]。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1]。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瘕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赤芍生品以清热凉血力胜[1]。多用于瘟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1]。如治疗疮疡肿痛的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以及治疗双目红肿、流泪、灼热疼痛的祛风消赤散(《上海中医药杂志》)[1]。

炒赤芍药性缓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滞疼痛[1]。常与川芎、白芷、当归、红花等配伍治疗头部外伤之瘀血疼痛[1]。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见长,清热凉血作用甚弱[1]。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常与当归、狗脊、自然铜等配伍应用[1]。

赤芍生品以清热凉血力胜[1]。多用于瘟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1]。如治疗疮疡肿痛的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以及治疗双目红肿、流泪、灼热疼痛的祛风消赤散(《上海中医药杂志》)[1]。

炒赤芍药性缓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滞疼痛[1]。常与川芎、白芷、当归、红花等配伍治疗头部外伤之瘀血疼痛[1]。

赤芍主要含有单萜类化合物,如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等[1]。

关于赤芍是否去皮进行了研究,认为去皮后芍药苷降低,皮部含量占,髓部仅含[1]。而白芍则恰好相反,木质部较皮部含量高[1]。另有研究认为,酒炙后没食子酸含量随酒炙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d儿茶精含量呈下降趋势[1]。

上海中医药杂志好投吗

1、投递方法邮寄或网络投稿均可。来稿一律要求用电脑打印(Word文件格式),一式2份(附高质量的图),并附寸软盘,寄送本刊编辑部;电子文本可通过E-mail发至本刊电子信箱。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须附单位证明,并应注明对稿件真实性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的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作者自留底稿(若需要退还原稿者,请在投稿时声明)。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或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修改意见寄回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I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及电子文本寄回编辑部。如不按要求修改或逾期不修回者,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送2本样刊

学生投稿学术类期刊杂志比较困难,但是也并非不可能。以下是可以参考的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辽宁中医杂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陕西中医 中国医药学报江苏中医(改名为:江苏中医药)山东中医杂志 四川中医 上海中医药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改名为:中华实用中西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新中医针刺研究中草药中成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天然药物中国针灸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药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医杂志病毒学报国际免疫学杂志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免疫学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生理科学进展生理学报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现代免疫学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微循环上海免疫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检验医学临床检验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全科医学中国临床医学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综合临床医学(改名为:中国综合临床) 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现代康复(改名为: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理疗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华高血压杂志高血压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荟萃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临床内科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防痨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男科学杂志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祝您成功!

我记得好像是北京的《中医杂志》和上海的《上海中医杂志》不要版面费,但现在好像有些稿件也收了。其他杂志基本上都要收。报纸好像不收,而且还给稿酬,大约是每千字五十元这样子,中医药类报纸有《中国中医药报》、《上海中医药报》等,另外《健康报》、《健康时报》、《医药养生保健报》等应该也可以收中医稿件的。

上海医药杂志一月几期

医学论文发表的期刊比较好的,北核的都比较好,但是比较难发:牙体牙髓牙周病学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国际脑血管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中华医学遗传学杂航天医学与医学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吉林大学学报环境与职业医学中国法医学杂志解剖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现代免疫学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实用口腔医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来源:360医学网。

《上海医药》是一份学术与信息综合型的医药科技类月刊,由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和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和上药集团信谊总厂协办,由《上海医药》杂志社出版。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黄彦正任杂志社社长,杂志总编由中国传染病和抗生素研究领域的专家张永信教授担纲.

杂志书刊的刊次是表明该期刊是本年度所出版的序数,而总刊次则是表明该期是该刊自创刊以来的序数,比如说某期书刊最近出版的一期刊次为2015第13期,那么就是说这是今年以来到目前为止出版了13期了。根据时间,可以看出是半月刊。那么,同时有总刊次为总第456期,那么就是说该刊已经出版了这么多期了。在刊物封面上,往往为了美观大方简洁明快,省略“年度”、“第”和“期”字样,直接用数字表示。如:2015 13 总456。周刊、一月三期、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是指期出版周期分别为一周、一旬、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一个季度。合订本是是把全年出版的各期合起来,根据厚度和需要汇成一册,或者两册(每半年一册),或者四册(每季度一册)。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青海医药杂志

1.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析 马艳梅,Ma Yanmei2.部分脾动脉栓塞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 刘林勋,李焕祥,吴泽涛,马彦寿,刘武军,吕峰泉,Liu linxun,Li Huanxiang,Wu Zetao,Ma Yanshou,Liu Wujun,Lü Fengquan3.巧用弹力袜保护静脉留置针 李爱菊4.西宁地区急性胰腺炎患者动脉血气及血清电解质分析研究 郭德忠,Guo Dezhong5.帕罗西汀并早期心理干预治疗高海拔地区脑卒中急性期心理障碍 梁艾堂,孙成都,潘春光,刘加兵,原爱中6.高原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征及治疗 李智钢,王华,高文魁7.腹腔镜手术治疗60例卵巢良性肿瘤疗效分析 冯春景8.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王玉梅9.金水宝辅助治疗老年肺心病缓解期的疗效分析 常琼10.小潮气量加肺复张对甲流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孟伟民11.高原地区外伤性肝脾破裂30例麻醉处理 刘全礼,俞文军12.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8例分析 刘非,葛修庭,孙建海,陈芳德13.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窦炜14.茎突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成辉15.肩峰下撞击征42例分析 李洪玺16.乌拉地尔治疗高原地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马国素,包政权例药物流产术后行清宫术的临床体会 颜增莲18.高原地区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 欧永娣19.肝包虫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张思珍20.导入JCI医院认证评审标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陈晓荣21.浅析重症医学科新入职护士压力与对策 夏霭玲22.神经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祁玲例急性氯气中毒的急救护理 张爱菊24.西宁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 魏秀玲25.老年痴呆患者发生意外的常见因素及护理 张海燕,张建艾26.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 苓颖27.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彭茜28.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合理性评价 陈海燕,陈晓荣29.氨溴索雾化治疗高原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王丽宁30.超声诊断巨大卵巢纤维瘤一例报告 刘桂,尹永杰31.银锌霜与美皮康联合治疗Ⅲ期压疮38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张生萍32.胆囊切除术后,胆道蛔虫症合并胆总管结石超声诊断一例报告 达朝秀33.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分析 马春兰,郭翔,陈洁34.单硝酸异山梨酯致剥脱性皮炎一例报告 陈俊萍35.藏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分析 范家珊,安荣泽,小布琼,拥珍,向巴扎巴36.黄芪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5例临床分析 崔雁,毛金龙37.格尔木市自愿无偿献血状况分析 李明义38.支原体肺炎合并冷凝集素综合征一例报告 左小芹39.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管理模式探讨 张宝香,俞正风,吴辉40.妊娠合并羊水过多对母婴结局影响及临床处理 吴慧玲41.头孢曲松钠致I型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马玉荣42.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 周文蓉,张晓敏43.北京万东F52-8c500mA X线机3例维修分析 谢录玲44.妊娠足月合并巨大浆膜下肌瘤一例报告 俞淑娟4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玉婷46.氯吡格雷抵抗的治疗及进展 李伟玲,刘品发,佘海茹47.巨大鼻结石一例报告 范文建

是正规合法期刊,评职称肯定可以用,但不是核心。核心期刊非常严格,不是交钱就可以搞定的。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2],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为了更好地配合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现将近年来护理同行在此临床护理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经验综述如下。 1 术前访视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作为新的治疗手段,与其相关的医学知识还未在广大患者及健康人群中普及,许多患者对于这种新技术新疗法存在着疑虑、焦虑甚至恐惧心理,部分患者术前会产生心理负担。因此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有效应对,对术后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故予以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的必要性 基于患者对术前访视的需要[3],帮助手术患者调整心理应激,是护理模式转变后对护士的要求,也是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中的一项需求。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引起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4]。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术前访视的重要性 焦虑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主要的心理反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起搏器治疗的开展给许多这类患者带来福音。但它作为一个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致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因此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是十分重要的。我院曾有1例患者因术前家属考虑经济问题未与患者沟通,以致术后患者一度出现烦躁、拒绝进食、甚至胡言乱语等一系列精神症状,否认装有起搏器。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因此通过术前访视,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了初步认识,缓解了恐惧心理,做好必要的身心准备,才能尽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处于接受手术的心理和生理状态[5]。自广泛开展整体护理以来,人作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心理因素已成为影响身心健康不容忽视的要点之一[6]。术前责任护士应让患者“心知肚明”,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情况,简要说明手术过程及预后展望,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 2 术前常规护理 (1)多次描记心电图以备案,记录患者的心率、心律,密切观察心电图中的P波及QRS波和时限。观察并记录,备齐各种急救药品,核对除颤器的性能及生理记录仪的准确性,备齐术后监护仪等设备。 (2)导管室要提前消毒。 (3)植入起搏器过程中,台下有护士巡视,时刻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4)术前1天术区备皮,做好药物的过敏试验,并做好记录。 (5)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3 术后常规护理 心电监护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过去认为安装起搏器后是安全的,不需心电监护,有时仅给予间断心电监护。随着对起搏器并发症的重视,现术后常规进行心电监护。监护时间各家报道不一,依病情一般1~3天,最多达7天。监测心率及心律[7],术后3天内每6h描记1次心电图,观察起搏心电图波形有无改变,有无脉冲信号及脉冲信号与QRS综合波的关系,如果只有脉冲信号而其后无宽大畸形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型的波型,则提示:阈值升高、电极移位及起搏导管内阻抗增加[8]。应即刻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保证安全。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测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和起搏等各项参数,如电流、电阻、能量、阈值等。 体位护理 送回病室,患者要平放于床上,让患者平卧或轻度左侧位,一般平卧24h,以后取左侧卧位、半卧位,严禁右侧卧位,勿剧烈改变体位,有咳嗽症状者及时给予镇咳药,做好生活护理[9]以防电极脱位。72h后可在床边活动,据报道有下床后出现头晕的感觉,均是70岁以上的老人[10],可能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体位变化引起一过性脑缺血所致。根据患者活动后是否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来指导患者的活动量及时间。同时注意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准确记录24h尿量,严格交接班制度。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术后每6h测1次体温,一般4天可有低热,体温℃~℃。于3~4天体温均恢复正常,体温正常后改为每12~24h测1次,脉搏与心率每30min测1次,术后正常情况下,脉搏与起搏频率是一致的,若出现不一致时,即刻描记心电图,据报道[10]心电图提示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两种类型,应及时报告医生,脉搏与心律平稳后则每2h测1次,测14次后改为2次/d,每小时测血压1次。正常时第2天改为每8h测1次。 饮食与排便的护理 嘱患者用高蛋白、低脂、易消化的粗纤维食品,目的是使患者术后营养得到充分保证,且防止便秘,为此凡是平日大便较干燥的患者均在术后饮用适量番泻叶水汁,据报道[10]13%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便秘,其中50%患者应用药物才缓解。 4 并发症的观察 出血与感染 起搏器安置术后的血肿和感染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术中止血不佳、组织损伤严重、没有消灭死腔及伤口部位处理不当等是引发出血的主要原因[11],所以医生缝合完毕之后,要迅速包扎伤口并用沙袋压迫8~12h,每天换药1次,期间要严密观察是否有渗血现象及感染情况,如发热明显或持续时间长且伤口疼痛,则考虑局部感染。在切口护理中必须保证无菌操作,据报道切口出血、血肿及血气胸通过引流、加强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均无严重后果发生[11]。因而为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敷料碰湿或脱落应及时更换。应用圈式棉垫可降低起搏器安置术后血肿发生率[12],严格的无菌环境和无菌操作是预防永久性起搏器围手术期囊袋感染的决定性因素[13]。 电极脱位 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90%的电极脱位发生于安装术后1周内[14]。电极脱位表现为起搏失灵,多伴有感知不足。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的起搏器依赖患者可能会重新出现黑蒙、眩晕等症状。信号间断出现,心电图表现为无脉冲信号也无心室激动波,仅有低于起搏频率的自搏心律或有脉冲信号而无有效起搏波[15]。也有报道在心电监测中发现平卧位起搏感知功能良好,唯左侧卧位或左肩前上移动立刻发生晕厥,心电图示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有起搏信号而无夺获起搏的少见远期电极脱位的表现[16]。因此,应针对性地给予预防处理,心脏起搏器运用于临床早期采用平直的柱状电极,因不易嵌顿在肌小梁内,故脱位的发生率甚高。近年来采用心室翼状电极和心房丁型电极预防电极脱位,因翼状电极尖端植入右心室不能稳固地嵌入肌小梁,心房电极易定位于右心耳部减少了电极脱位的发生率[14]。遇有心内膜病变严重或高龄患者,心肌小梁间隙大者,经反复多次电极定位不牢固者,可采用螺旋电极或心外膜电极,以防脱位[17],术后1周内使患者处于起搏状态,如果患者自主心律较快,超过起搏心律则把起搏电律调至超过自主心律,使其完全起搏,有利于电极端刺激心内膜产生炎症水肿,水肿消失后形成纤维化,牢牢包裹着电极,避免脱位[18]。护理上选择正确卧位,预防电极脱位,卧位对于手术的成功特别重要,因心内膜电极头插在右心室的肌小梁内,结合血流动力学的分析,导管电极端金属重力和克服血流浮力的影响,患者取平卧或左侧卧位最适宜,有取右侧卧位出现电极脱位,患者出现头晕、胸闷不适,心电图示有脉冲信号而无心室激动波,心率减慢,迅速恢复左侧卧位后好转的报道[15],一般24h内限于平卧或左侧卧位,此时心内膜组织水肿消失,细胞及纤维蛋白渗液逐渐形成纤维包裹,此时电极嵌顿具有稳定性,再过于制动弊多利少。通常让患者术后绝对卧床3~7天[19],长时间卧床对患者来说会给患者增加不同程度的痛苦,患者感觉腰背酸痛,难以忍受,有的不习惯卧床大小便,致腹部胀气,腹痛便秘,食欲减退并产生烦躁心理[20]。为此施雁等[21]报道采用固定手术侧肩关节的方法,患者术后6h可取半卧位,24h下床活动,减轻因生活习惯改变而引起的不适,也未出现电极脱位现象。 起搏器综合征的观察 起搏器综合征表现为起搏器功能正常,但患者出现心悸、头晕、头胀、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血管搏动等不适。术后护理中应仔细观察,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调整起搏器工作状况及适当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现在随着起搏器不断改进,发生率随之减少。 下肢静脉血栓 护士对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整体状态,如面色、意识、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呼吸状况等,以判断有无血栓形成。若有心脏基础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因心肌明显扩张,心肌收缩无力,心室腔残余血量增多,易诱发心室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动脉栓塞甚至猝死。据报道[22]有11%~13%并发血栓栓塞,如出现偏瘫、失语考虑为脑栓塞,出现腰痛、肉眼血尿时警惕肾栓塞,突然出现胸闷、气促、紫绀或咳暗红色黏稠血痰注意是否为肺动脉栓塞,出现肢体剧烈疼痛、苍白、温度降低、脉搏消失可考虑肢体动脉栓塞,如发现有栓塞现象,及时给予相应处理。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定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肝功能,观察有无鼻衄、血尿等症状,防止外伤。 其他并发症 该项技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方法,过去术后多数患者因长时间强迫卧位,肩关节不能活动,易造成肩关节粘连、肩部麻木肿胀、上肢抬举活动受限等症状,常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对此,目前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宋氏等提倡[23]术后24h开始,待血压、心率、呼吸平稳在心电监护仪监测下,由主管护士为患者做术侧上肢肘、肩关节被动训练,具体方法为: (1)患者取平卧位,操作者一手按压患者术侧上臂,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处进行肘关节伸展运动,4次/d,5~10min/次; (2)患者平卧,操作者2人,1人站在患者的非手术侧,左手自患者腋下紧贴胸壁向内、向上轻轻托起,限制手术部位皮肤牵拉,另1人站在患者术侧一手轻扶患者肩部,另一手持术侧前臂向前抬上肢,进行肩关节外展被动运动,活动幅度超过20°,4次/d,5~10min/次; (3)术后48h患者可取半坐卧位,操作者床边示范,协助患者分别做肘、肩关节的伸屈、外展动作,活动幅度不超过30°,4次/d,5~10min/次; (4)术后72h允许患者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肘、肩关节的伸屈、内旋及轻度的提肩动作。训练过程均由主管护士陪伴,以患者自主活动为主,必要时予以辅助。临床实践证明,常规护理方法要求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过度约束肢体活动,易增加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韧带粘连、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24],使患者康复时限延长,而采取肩功能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并发症,其肩功能恢复良好,同时有效地调整患者心理,增强了重返社会的信心。因此,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对患者今后合理科学地安排生活有很大影响。 尿潴留 多因术后须卧床休息所致,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不适应。护士首先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表示同情和理解,不要责怪患者,同时指导患者放松思想,并创造自己的个人空间,让同病室的患者和其他陪护尽量回避一下,同时予以按摩下腹部,或让患者听流水声,必要时给予保留导尿。5 出院指导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有的并发症是可以通过加强自我防护来避免的。因而,应让患者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顾虑,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另一方面,即使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患者也可以基本辨识,从而争取治疗时间。 做好生活调整,告知患者出院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教会患者每天起床数脉搏,触摸脉搏是最简单的系统监护方法之一,检查自己的脉搏就可以间接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监测脉搏应坚持,尤其是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25]。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器情况,末期探测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禁止在起搏器部位用力搓擦、按摩。避免尖锐物体碰撞起搏器等,尽量少用移动电话,必须用时电话置于起搏器的对侧。患者出院时,护士赠送每名患者一张精制的“安装起搏器卡片”[10],让患者外出时一定放在衣袋里,尤其是电池将要耗竭的患者,更要注意这一点,一旦出现意外,身边的行人便于及时拨打120。嘱咐患者绝对禁止进强磁场、高电压、电视电台发射站、雷达地区等场所,不做各种电疗,不做核磁共振等。起搏器安置患者术后应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除了一些重体力劳动均可正常参加。为做好患者出院后期评估,要求患者定时回院复查,遵医嘱坚持服药,在起搏器植入术后1、3、6个月各返院复查1次,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定期做心电图检查,了解起搏器的起搏、感知功能。 【参考文献】1 陈新,华伟.ACC/AHA/NASPE2002年植入型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器械临床应用指南公布.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6(6):361-362. 2 王方正,华伟,张澍,等.全国心脏起搏器2000-2001年临床应用调查.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3):189-191. 3 王玲,王伟智.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3-54. 4 梁宝勇,刘畅,杜桂芝,等.择期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研究.中华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2):77-80. 5 杜爱华,顾秀芳.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3,9(11):877. 6 袁剑云,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9. 7 游群芬,朱玲玲,叶月娥.ICD安置术后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10. 8 陈丽芬,郭燕梅.多部位起搏植入术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12. 9 赵俊萍,李雪.安装永久起搏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8(7):501. 10 腾艳霞.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56例.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38. 11 郑芳,郑敏.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1303例.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34. 12 来鸣,陈丽华,杨明丽.圈式棉垫在起搏器安置术后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06-507. 13 卢才义,王士雯,胡桃红,等.抗生素液冲洗起搏器囊袋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2):100-102. 14 杨鼎颐,黄治焯.人工心脏起搏和临床心脏电生理学.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101,223. 15 梅静,李淑荣,李育红,等.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21. 16 赵庆华.起搏器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处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42. 17 黄晓萍,郭吟,来秀霞.人工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监护及处理.黑龙江医学,2000,29(11):27. 18 周白丽.16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处理及分析.青海医药杂志,2001,31(7):6. 19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00. 20 周娟华,吴巧元,程晓涛.安装多腔心脏起搏器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526. 21 施雁,龚梅芳,王永其.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5):254. 22 刘利泽.心力衰竭猝死的时间性.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12):540. 23 宋葆云,杨巧芳.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20(7):59. 24 朱晓毓,黄素英.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家庭防护.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95. 25 王方正,张澍,曹克将,等.关于心脏起搏器担保年限的建议.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1):23.

中医药杂志

.<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中草药杂志><四川中医><陕西中医><天津中医><时珍国医国药><新中医>

中华中医药杂志约494~496页。

zhōng yī yào kān wù

中医药刊物是系指有关中医药学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继续出版物,是中医药学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中医药期刊出现于近现代,据统计,截至1949年10月以前,我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四百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年),其编辑大旨是“奥词显义,统为求教,长篇短节,并曰无拘”,内容已包括有当时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定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

中医药期刊开始较多出现是在辛亥革命(1911年) 前后。现知较早的中医药期刊有上海医学公报社蔡小香等所编的《医学报》(创刊于1904年4月),神州医药学会绍兴分会何廉臣等所编的《绍兴医药学报》(1908年6月),广州梁慎余等所编的《医学卫生报》(1908年7月),宁波徐友函等所编的《卫生杂志》(1911年),神州医药书报社余伯陶等编的《神州医药学报》(1913年5月)等。当时的中医药期刊反映了中医药学界锐意革新的思潮,在内容上则中西兼备,在研究探讨中医学术的同时,对西医学知识也多有介绍。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中医期刊编撰者有蔡小香、丁甘仁、周雪樵、王问樵、梁慎余、唐乃安、袁桂生、顾宾秋、丁福保、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徐友函、余伯陶、包识生等。

“五四”运动前后,到抗日战争以前,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普遍开展,以及由于中医药学界联合起来反对对各届 *** 所采取的歧视、压迫、消灭中医等政策的坚决斗争,在斗争中中医药学界学术风气活跃,中医药期刊也显著增多。据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在250种以上,其中在上海出版者最多,达90余种,其次则为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北京、天津等地。当时中医药期刊发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上海中医学会所编的《中医杂志》(1912年12月),上海中华医药书局所编的《医界春秋》(1926年5月),杭州三三医报社所编的《三三医报》(1923年5月),广州杏林医学社所编的《杏林医学月报》(1929年1月),山西太原中医改进研究会所编的《医学杂志》(1921年6月)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也多办有中医药期刊,如《医药月刊》(新加坡)(1930年2月),《菲律宾医药会刊》(1930年4月)等。这一时期的中药医期刊,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中医药学术团体机关刊物,如中央国医馆及各地分馆所编的《国医公报》;神州医药学会各分会所编的《神州医药学报》以及中医院校所编的院刊等等。

这一类期刊多为各学术团体人撰稿。论文学术水平较高,且多报告了各团体的机构、成员、沿革及动向等。其二是中医药界同人刊物。如上海中国医学月刊社所编的《中国医学月刊》(1928年10月),广州岭南医林一锷社所编《医林一锷》(1931年1月)等,这类期刊的内容广泛,思想较为活跃。其三是中医普及性刊物,如上海中医书局所编的《家庭医药杂志》(1930年1月),健康报馆所编的《学医门径月刊》(1930年5月),广州大众医刊社所编《大众医刊》(1931年4月)等,此外,当时各地报刊如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多编有医学卫生副刊,其中亦有特刊中医内容者。这类期刊的特点是宣传中医药卫生知识,读者面大,影响广泛。这一时期中医期刊的内容,一般都是有社论或言论栏。多反映当时中医界讨论中西医关系,如何整理中医学术,中医教育,医学道德等问题; 学说栏多连载篇幅较长的著作和讲义;药物栏介绍各种中药的研究;医讯栏报告各地医疗法令,医学团体情况;问答栏多解答读者学医、治病的各种问疑; 此外还有随诊笔记,医林文艺,杂俎等。这一时期比较活跃的编撰者有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樵铁樵、陆渊雷、周学海、章臣鹰、张赞臣、秦伯未、范行准、祝味菊、杨 *** 、刘民叔、余无言、赵燏黄、陈邦贤、陈无咎、张山雷、吴汉仙、陆士谔、谢利恒、张锡纯、朱仁康、杨志一、张子英、杨医亚、朱振声等。

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新出版的期刊大约有六十余种。除上海及江浙等沿海各省外,各地新刊的中医期刊增多。如重庆出版有《国医月刊》(1939年4月),成都出版有《国医改进月刊》(1941年3月),桂林出版有《复兴医药杂志》(1941年4月),西安出版有《平民医学周报》(1943年6月)等。由于时局动乱,此时中医药期刊一般刊行年代不长。较有影响的是北京出版的《国医砥柱》。

目前比较好的,根据科技部的核心期刊目录及影响因子排序的话,依次是:中医类 1、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622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709 、 中国中药杂志 2587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536 、 中西医结合学报 125 、 中草药 3696 、 中国针灸 1125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347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92 、中药材 119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373 、针刺研究 332 、中华中医药杂志 511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370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56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336 、中国骨伤 487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45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323 、天津中医药 209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23 、中国中医急症 322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66 、中国中医药科技 406 、中医杂志 1020 、中医药学刊 480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325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5 、上海中医药杂志 505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44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95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94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79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00

  • 索引序列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上海中医药杂志好投吗
  • 上海医药杂志一月几期
  • 青海医药杂志
  • 中医药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