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铸造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铸造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铸造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铸造生产的统计过程控制摘要:本文讨论统计过程控制和数据收集带来的好处,它们能够提高各种铸件的质量和降低成本。许多人错误地认为SPC实施困难,既费时、费力和费钱又回报得益不多。实际情况并非如此,SPC和数据收集的实施很容易,而且回报远远超过投资。本文将提供经验判断对质量的影响,并与采用统计方法作比较。本文将回顾SPC的历史和基本原理,数据收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确定最适合每个工序运作的方法。本文还探索可用的简单有效的实施方法,以及提高数据收集过程自动化和效率的基本途径。关键词:SPC,过程控制,质量,数据收集,铸造生产1 前言面对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质量既是确定的又是有差异的。说它是确定的,因为任何人不能为客户提供质量好的产品将很快从业界消失。但是,质量同样能够让你从竞争对手区分开。结构良好和实施质量管理系统可降低返修量和废品,达到节约成本和得到更低报价。对铸造企业来说,这就需要重新考虑现行的质量和实现质量的最佳方法。2 旧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旧的质量控制方法对许多铸造企业来说,质量可简单地用以下方式表示(以熔化为例):1)按工序制造过程产品(配料、熔化铁水);2)检查产品缺陷(化验);3)需要时返工(一次成分不合格,调整);4)检验返工产品(重复化验);5)进入下一工序(浇注);6) 回到第一步,重复操作第1到第5步。这种方式可认为是质量控制的“检验法”。对于利用这种最基本的质量控制系统的企业来说,它们以昂贵的费用:“检验”产品质量,但无助于改正引起产品缺陷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就是采用收集基本缺陷数据的方式,这是一种主要将缺陷的产生推回到操作人员的做法。这种错误概念来自认为操作人员通常是产生质量问题的起因。它不能找到产生缺陷的真正原因,而只在缺陷已经产生之后才检验出质量不好的产品,即事后把关。这种方式同样非常依赖于本身就缺少一致性和准确性的经验判断。经验判断经常会让漏检的缺陷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果在组芯中或下芯时发现砂芯缺陷,则返工成本更可观,此时组合砂芯可能要额外的拆卸更换有缺陷的砂芯。更糟糕的是不合格的铸件产品可能引起汽车零部件使用寿命缩短,并失去良好的客户信誉。无论在哪里检验出缺陷,返修和报废的材料都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更好的方法是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法实时监控在铸造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产生铸件缺陷的关键工序。这里含有用于预防代替检验的概念,并且减少对经验判断的依赖。经验仍然在总体质量方法中起作用,有助于在FEMA分析中由现有过程导致的一贯性缺陷。这使得过程控制首先注意到最能够实施“防犯于未然”的区域,最终检验员不再是查找缺陷的“警察”,而变为帮助工作人员防止缺陷发生的同事。这种方法同样考虑到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机、料、法和环境,并且清楚地认识到人只是过程中众多资源之一。这个方法把防止不良质量放在首位,以便减少废品和浪费,最终达到生产率和收益的增加。3 工业与质量历史回顾19世纪初期,美国工业正在寻找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但没有想到质量对这种关系的冲击力。此时最广泛采用的是1911年泰勒(Fredrick Taylor)在他的著作《科学管理的原理》中提及的技巧。作为一名工业工程师和顾问,他以顾问身份服务于早期的工业家,如亨利•福特等人。他不断寻求提高机器和工人工作效率的方法,他使用的基本假定是大部分工人又笨又懒,金钱是他们主要的动力来源,因而在工人与管理之间应有严格的区分。他观察到工人会放慢他们的作业,害怕工作太有效而变成失业。他相信可以利用工人以金钱作为工作的动力来克服他们的惧怕和提高生产率。基于这种信念,他创立了“计件”工资制,对工人支付定量生产件数的基本工资,对超过定量的生产件数付给额外奖金。现今还有一部分行业使用这种体制。工人被当作机器,他们很快变得疏远和不满足。产品的生产主要根据数据量而不是质量,管理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到19世纪20年代,得益于休哈特(Walter Schewart)博士的工作和努力,质量变成公司降低成本的整体计划的组成部分。他作为西方电气公司工程部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统计过程控制之父。在1924年他计划了一种抽样图表,“设计用来指示在给定类型的缺陷部件中观察到的变化百分比,这是很有意义的,亦即指出对产品是否满意”。他认为产生缺陷的原因可分为“偶然原因”(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可预测的变化,现在经常称为“普遍原因”)和“异常原因”(由特殊的不可预测的原因或事件引起的变化,现在经常称为“特殊原因”)。据此应该着重研究和消除异常原因,以便改进质量,但不必浪费资源去解决对整个过程和生产质量影响不大的偶然原因。这种方法亦可用来确定某一工序的固有能力,此时“控制界限”可作为一个工序的合格率的控制线。当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将休哈特的概念付诸实施时,他的方法使几项废品降低了50%,和节省西方电气公司几百万美元的开销和材料。利用他的统计技术证明通过质量改进能够节约成本和增加利润,并且引起许多大型工业公司的注意。管理部门开始认识到人不能生产出工序所允许的更多的产品和更好的质量。在他1931年的著作《控制产品质量的经济检验》中全文述他的统计抽样方法的研究结果,并且这个结果仍然是现代统计过程控制的基础。一位西方电气公司的同事戴明(Edware Deming)在参加美国作战部和后来在日本讲授质量基本原理时,将休哈特的成果加以扩展。戴明在他的“管理的14项职责”中将统计过程控制和质量论述为管理哲学,并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使工人参与搞好机构的活动。他采用这种统计工具和管理哲学去鼓励工人负责在他们控制下的工序的质量。休哈特的实践和戴明的哲学相结合至今还在不断提高美国工业的质量和生产率。4 SPC的基础——各种控制图过程控制图可分为两大类别:用于测量变量的图表和用于测量属性的图表。根据监控的过程和收集数据的来源,它们的用途各不相同。变量图的实例:监控型砂紧实率。两碾砂之间通常会出现紧实率的少量变化。比照控制允许值来跟踪这种变化可以确定工序是否在合格范围之内,或者在不合格紧实率的型砂出现能迅速指出那些需要检查或改正的,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的事件。属性图的实例:在制芯操作中跟踪有缺陷的砂芯数目,计算在一个班次砂芯成品率。跟踪与控制范围有关的数据可以保证前面各工序的总体质量,或者在下一个缺陷砂芯产生之前指出需要检查和改正芯盒或制芯工艺参数设置。变量控制图:最常用的变量控制图表是X控制图和R控制图,它们经常一起使用。X控制图用来监控工序的位置或者工序的计量值,而R控制图用来监控工序的范围或者分布。在正常运用中,获取一个样本的多个读数,然后相加及求平均值后产生绘在图上的数据点。任何落在上控制限(UCL)或下控制限(LCL)之外的数据点表示由于特殊原因引起的不合格的工序变化,在进行下一步生产之前需要检查和改正。除了数据点超出UCL或LCL表示有特殊原因之外,还有其他规律可指出在没有超出UCL或LCL时存在的特殊原因。这些规律的依据是变量的统计概率,并可以对很快失控的工艺过程作出预先提示。这样就能够在生产出有缺陷产品之前进行检查和改正。一些常用的实例包括:●2个以上接近UCL或LCL的连接续点● 6个增加或降低的连续点●8个在中间值一边的连续点● 14中间值两边交替出现的连续点还有其他限制更多的规律,由控制图的特殊区域来决定,而且对于刚开始SPC计划的铸造厂来说还不需要这些规律。这些规律随工序的不同而有差别。应该记住,过多规律可能产生大量的“伪报警”,但规律太少又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漏检有关的问题。当第一次建立一个生产工序的X控制图或R控制图时,UCL、LCL和中值数控线必须确定下来而不是随意规定。这就需要实时运行和测量,然后采用测量值计算出UCL、LCL和中间值。为确保计算值为有效性,工序的生产过程必须是稳定的和可重复的,否则所提数据有偏移,在以后可能对生产过程产生错误的反馈。采用著名的平方律可从读数值来验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具有“钟形曲线”的正态分布即表明生产过程是稳定的。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步聚和计算在本文提及的参考书中有许多介绍,当首次建立图表时必须遵守这些文献。属性控制图:属性图用于不可计量的特性的控制。这些特性通常用“好”或“不好”等来表达,正如在化妆品检验或测试运行中所遇到的情况那样。这种特性称为属性,用简单的计数数据来制表。属性图表有三种主要类型:● P图,测量某批产品中缺陷部件的百分比● np图,测量某批产品中缺陷部件的数目● C图,监控某批产品中缺陷部件的总数对于X直方图和R曲线图的控制界限要建立在对稳定运行的工艺过程的初始计算上。这是一个连续生产产品的过程,所有的缺陷来自工艺过程内部的固有的普遍原因,而不是由需要检查和改正的特殊原因所引起来。在某些例子中,例如铁素体球铁Mn的含量,可以规定一个控制上限,当材质缺陷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生产时过程必须中断。其他数据收集方法:虽然统计过程管理可用来减少,甚至可能取消中间经验判断的操作,但是所有实施的经验判断应尽量收集和编制最有意义的数据。如前所述,当需要建立工序控制点时,这些数据对首先应在何处加强控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它也提供了与SPC图表、数据相关的反馈,使管理层确信SPC计划正在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缺陷记录可用来收集目视检查的数据,还可以提供与SPC实施无关的有用数据。合理使用缺陷记录,并配合对过程的周密计划,则缺陷记录可以指明改进过程的方向。记录应设计成易于单个产品缺陷输入,以便减少对总体工作流程的影响,但又能涵盖过程中所能出现的各个缺陷。缺陷记录中的数据可以一个生产班次为单位计算,将结果制成排列图(Pareto图)格式制成图表。在排列图中缺陷记录按照出现频次从高向低排列,以保证重点改进项目得以优先解决。同样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那些有效产品缺陷的尝试。使用EXCEL电子表格很容易绘制排列图。5 如何实施 我厂应用SPC的历史和现状我厂从80年代就开始引进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建立工序质量监控点,对关键的过程指标采用控制图等SPC的应用,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收集一些的质量数据,做几个控制图,挂在墙上展示一下,计算一下Cpk,就算使用了SPC,这样其实只能应付公司质量部门的审核,很少有人不觉得这样做是个负担。 98年通过QS9000质量体系认证后,我们的客户和体系的要求,必须在过程控制中有效使用SPC,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保留原有的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应用,为了减少数据收集和统计的“麻烦”,将原有的SPC控制图表人为减少,以利于审核的通过,这些认识都是很初级的,完全没有理解SPC动态过程控制的核心,根本不能达到对过程质量动态、连续监控的目的。 有些人员在接触了SPC后,试图寄望它不只能发现过程的异常波动,更应该给出导致异常的过程要素和原因。如异常情况是由设备、原料或操作上的什么问题引起的?其实这些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理论依据的。SPC工具是用统计学方法对过程质量数据进行处理、使工序质量状态可视化。而可视化的控制图只反映当前过程的运行状态或者未来趋势,并不能反映导致这种状态出现的内在原因。异常原因还要由人去查找,究竟哪道工序是导致异常的根源这样的特殊情况。所以,理想化的期望必将影响质管人员对SPC的信心,也将阻碍工厂实施SPC的进程。 SPC计划着手开展SPC和数据收集计划时,要留意打好基础以减少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一次涉及太多问题的“猎枪”法会遇到要求高级支援的困难,占用质量和工程小组的日常生产支持时间,虽然大公司有钱请专人执行和支持SPC和数据收集,较小的公司常会增加现有雇员的任务。最好的方法是全面推广前,先在便于管理的小范围内运行和获得成功的执行经验。实施SPC前,先开始检查现有的数据,寻找产生铸件主要缺陷的关键过程。如果没有过硬的数据,也可非正式评估某一个正在花费技术人员许多时间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通常会是某一方面如砂芯质量的问题,并随着设备、原材料、方法、人力和工作环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一旦选择某一过程作为重点,即入下一个步骤。根据所监控的过程来决定你要收集变量数据还是属性数据。这些作为运作选择适当的控制图表。如果收集变量数据,通常使用X直方图和R曲线图。如果收集属性数据,往往选择P或NP图,在这两大类图中还有各种不同式的样图,技术人员和质量工程师在开发和需要进一步深入时会再使用这些图。在开展SPC工作初期,可用人工计算数据和作图,而不要用电子数据表格的图表或自动软件包。人工作图让操作人员对数据收集过程有实际的感受。并且最终获得主宰过程和参与数据收集的感受,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系统可停止对操作人员的数据收集任务和理顺整个SPC过程。必须对操作人员提供为什么和怎样实施SPC和数据收集的充分训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解释清楚他们承担的特定过程的变化对最终产品总质量的影响。然后,对统计过程管理作审查,使用简单的练习来说明过程内的变化,以及如何监控让他们制作测试图图表和跟踪过程数据。直至他们懂得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和他们过程的作用。如果培训获得成功,负责该计划的质量和工程小组在真正实施和执行时就比较容易了。 SPC和数据收集的方法只要提供可用于改善现行过程有意义的数据,任何统计过程管理和数据收集方法都可以使用。开始起动一个计划时,特别当员工没有SPC经验时,最好使用人工方法进行运作,与经费多少或易于使用无关,人工方法为在机构内执行统计过程管理和观念提供坚实的基础。有一种错误概念认为,SPC需要高级数学技巧,实际上对于任何会用小型计算器的人员来说,所用大部分计算都是很简单的。对于我厂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人工方法就足够了,虽然利用基于电子表格EXCEL的控制图可提高效率。电子数据表格本身可做大量数字的数据收集工作,也可生成控制图,而无需对数据点作连线的例行事务。最后,它还是提供数据可在局域网内实时存取的方法,便于信息的查阅。 SPC实施步骤流程6 网络化SPC是过程质量系统的必然选择铸件的质量是每个工序产品质量的累积,有时微量元素较小的变化也能影响整个产品的使用性能。要全面提升企业的过程质量控制能力,必须从每一个操作、每一道工序的处理做起,形成自始至终的过程控制闭环,实现全面过程质量控制,达到休哈特理论中的全稳生产线。只有形成这样的控制局面,才能保证企业范围生产过程的可控态。有了稳定的工序状态,才会有稳定的产品质量。 过程质量控制不但要处处有,还要人人参与。它不只是现场操作工的事情,企业各层的质量管理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到这一工作中去,从而形成互相分工、互相关联、互相监督的全员化网络型过程质量保证体系。SPC只有在企业的真正需求的前提下,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SPC科学结合了起来,才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过程质量解决方案。基于大型数据库的网络化SPC系统,是实现企业全面过程质量控制的优选方案。它以企业局域网设施为基础,以大型数据库为平台,以质量数据采集系统、SPC现场动态监控系统、质管员监督分析系统、管理层质量查阅系统等为应用框架,构成了功能完整、运行有效的企业网络化SPC过程质量控制系统。针对企业生产过程质量参数多(包括产品和工艺参数,计量和计数参数等),数据采集连续性、高频度的情况,只有大型数据库系统能够承担数据的管理工作。网络化的系统框架,可以把质量监控点布置到从办公室到生产现场的任何角落,是全面过程质量系统的思想基础。建立网络化SPC软件,使数据更便于输入,用基于电子数据表格的数据输入图表,能自动求出过程运行中的读数之和并且计算上下控制界限。它可24小时收集数据和自动作出图表,包括X直方图和R曲线图。系统驻留在屏幕打印机旁边的专用计算机内,并且可通过局域网获得可视的数据。SPC系统有多种型式和大小,从互联网获得的免费软件和共享软件到200~1000美元的软件包,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图表和输出方式。软件包具有许多用户配置选项和作图规则,并考虑到多道工序或多条生产线的监控。最高级的和数据收集是全部硬件/软件结合的集成,它把设备直接连接到软件和网络。这些软件可预设告警界限和用户实施的规则,以及当某一过程超出控制范围时自动告知适当的人员。这种解决方案的价格较高。7 总结仍然使用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的铸造企业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面对我们的对手失去竞争优势。统计控制过程和数据收集对我厂在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如果从结构和逻辑性方面着手的话,实施人工SPC和数据收集计划是较简单和有效的。在此基础上计划可以升级,通过基于自已编制的电子数据表、便宜的现成软件包来实现。不管怎样,统计过程控制和数据收集对任何过程和产品都有用处,这时毫无疑问的事情。参考文件:〔1〕公司内部QCD教育手册:质量管理〔2〕爱肯锡公司培训讲义:统计过程控制

推荐你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主应该能下载到这类论文。我去下过,很及时的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锻造成型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锻造成型技术论文篇一 GH4169合金涡轮盘锻造成型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摘要: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GH4169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变形速度下的热变形行为,建立该合金的高温流变应力模型.用Deform3D对GH4169镍基高温合金涡轮盘锻造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不同变形速度和不同变形温度下工件的变形行为.结果表明:相对于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对锻件性能的影响更加明显;较高的变形温度有利于材料的动态恢复和再结晶,使组织均匀,但过高的终锻温度会使晶粒尺寸变大,进而影响涡轮盘的机械性能.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涡轮盘; 镍基高温合金; 锻造成型; 变形温度; 晶粒尺寸;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B Abstract: The thermal deformation of GH4169 alloy is studied by the thermal simulation testing machine of Gleeble3500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deformation velocity,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flow stress model of the alloy is buil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on the forging deforming of GH4169 nickelbase superalloy turbine disc by Deform3D, and the different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a workpiece are compared under different deformation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ing with the deformation velocity, the effect of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rging piece is more obvious; the higher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is helpful for dynamic recovery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the material, which makes the organization more uniform; but the grain size becomes larger if the final forging temperature is too high, which weakens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turbine disc. Key words: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nickelbase superalloy; forging deforming;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grain size; numerical simulation 引言 GH4169作为一种常见的航空发动机用镍基高温合金,在-253~650 ℃下具有高强度、高疲劳性能和良好的塑性,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高温合金,占世界上高温合金产品的35%~40%.[1]但是,GH4169合金在锻造成型时,具有高温塑性低、变形抗力大、可锻温度范围窄、导热性差等缺点,且锻件的晶粒尺寸无法由后期热处理工艺进行改善,主要靠锻造成型工艺进行控制.所以,GH4169合金锻件的成型工艺直接决定锻件的机械性能.[2] 本文利用Deform3D对某型号航空发动机涡轮盘锻造成型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为优化涡轮盘锻造工艺、研究GH4169的热塑性变形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模拟模具的初始温度设置为980 ℃.在变形初始,模具与工件直接存在60 ℃的温度差.在变形过程中,工件不断向模具散热,接触表面温度下降,同时塑性变形使工件的变形功转化为热能.模具和工件之间的摩擦也随着接触面积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由摩擦引起的热效应也增强,从而使工件温度不断上升,尤其是飞边和轮缘这些变形最激烈的区域.变形速度的增加,使模具和工件的接触时间缩短,热传递时间也缩短,工件整体温度升高.因此,在实际锻造生产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变形速度,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从而产生局部粗晶现象,影响涡轮盘的机械性能. 当摩擦因子为,温度为1 040 ℃时不同变形速度对等效应力的影响见图5,可知,随着变形速度的增加,轮盘的等效应力明显增加 由图6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工件的等效应变不断增加.当变形温度从980 ℃升高到1 100 ℃时,等效应变也从增加到,即材料的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 当摩擦因子为,变形速度为20 mm/s时不同的变形温度对工件等效应力的影响见图7,由图7可知,等效应变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在变形结束时刻,当变形温度为980,1 000,1 040和1 100 ℃时,工件的最高等效应力分别为496,426,407和370 MPa.等效应变和应力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发生变化,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材料变形能力的变化,其原因是:温度的升高增强原子的扩散能力,增加晶界的迁移能力,使材料更容易发生动态回复和再结晶,抵消由位错产生的加工硬化,提高材料的塑性,使变形更容易. 通过对上述不同加工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出,温度对GH4169合金的变形影响更大.虽然当变形速度不同时,工件的等效应变、等效应力存在差异,但通常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变形速度不同造成的温度降不同以外,则是高应变速率使工件组织的回复和再结晶过程不够充分.在本次模拟过程中,工件与模具都处在较高的温度中,散热很少,导致工件的温度降低和高应变速率的硬化机制不能发挥主导作用,从而显著地影响工件的变形抗力. 因此,在GH4169合金涡轮盘的锻造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合理的锻造温度区间的选择.温度的选择一方面要保证组织能够发生普遍明显的动态再结晶,使组织晶粒度均匀,避免出现混晶现象;另一方面要考虑晶粒的尺寸,避免温度过高,使晶粒过分长大.其次,虽然变形速度对加工过程的影响相对变形温度产生的影响较小,但因变形速率过高而造成工件局部过热,从而产生局部粗晶现象却是GH4169合金涡轮盘加工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因此,在合理选择变形温度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变形速度能进一步改善变形的均匀性,提高工件的性能. 4结论 (1)通过GH4169合金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确定该合金在高温下的双曲正弦流变应力模型,并通过实例模拟验证该模型在数值模拟过程中能够准确反映GH4169合金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变形规律. (2)较高的变形速度可以减少工件与模具的接触时间,使工件的散热减少,温度场分布更均匀;但过大的变形速度会使工件产生局部温度过高,造成局部粗晶现象. (3)较高的变形温度使材料的恢复与再结晶变得更容易,使工件塑性更好,变形更均匀充分;但过高的终锻温度会使再结晶后的晶粒增大,影响工件的机械性能.参考文献: [1]王会阳, 安云岐, 李承宇, 等. 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1(25): 482486. WANG Huiyang, AN Yunqi, LI Chengyu,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Nibased superalloy[J]. Mat Rev, 2011(25): 482486. [2]刘润广, 蒋浩民, 姜勇, 等. GH4169合金超塑性变形及其力学行为的研究[J]. 航空材料工艺, 1998(2): 3638. LIU Runguang, JIANG Haomin, JIANG Yong, et al. Study on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lloy GH4169[J]. 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 1998(2): 3638. [3]SELLARS C M, MCTEGART W J. On the mechanism of hot deformation[J]. Acta Metallurgica, 1966, 14(9): 11361138. [4]Mc QUEEN H J, RYAN N D. Constitutive analysis in hot working[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2(322): 4363. 锻造成型技术论文篇二 试论自由锻造 【摘要】自由锻造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砧面间各个方向自由变形,不受任何限制而获得所需形状及尺寸和一定机械性能的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简称自由锻。 自由锻造所用工具和设备简单,通用性好,成本低。同铸造毛坯相比,自由锻消除了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使毛坯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锻件形状简单,操作灵活。因此,它在重型机器及重要零件的制造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由锻,基本工序,特点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94-02 自由锻造的基本工序 自由锻工序分:基本工序,辅助工序,精整工序。 一、基本工序 主要是使金属产生一定程度的属性变形,以达到所需要的形状及尺寸。 如,镦粗、拔长、冲孔、切割、弯曲、扭转等 二、辅助工序 是为基本工序的操作方便而进行的一些预先变形工序。 如,压钳口、压肩等。 三、精整工序 在终端温度下进行。如清理锻件表面的凸凹不平及整形等,主要用来减 少锻件表面缺陷的工序。 【拔长】也称延伸,它是使坯料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锻造工序。拔 长常用于锻造杆、轴类零件。拔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在平砧上拔长。 2、在芯棒上拔长。锻造时,先芯棒插入冲好孔的坯料中,然后当作实心坯料进行拔长。拔长时,一般不是一次拔成,先将坯料拔成六角形,锻到所需长度后,再倒角滚圆,取出芯棒。为便于取出芯棒,芯棒的工作部分应有1:100左右的斜度。这种拔长方法可使空心坯料的长度增加,壁厚减小,而内径不变,常用于锻造套筒类长空心锻件。 镦粗 【镦粗】是使毛坯高度减小,横断面积增大的锻造工序。镦粗工序主要用于锻造齿轮坯、圆饼类锻件。镦粗工序可以有效地改善坯料组织,减小力学性能的异向性。镦粗与拔长的反复进行,可以改善高合金工具钢中碳化 物的形态和分布状态。 镦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完全镦粗。完全镦粗是将坯料竖直放在砧面上,在上砧的锤击下,使坯料产生高度减小,横截面积增大的塑性变形。 2、端部镦粗。将坯料加热后,一端放在漏盘或胎模内,限制这一部分的塑性变形,然后锤击坯料的另一端,使之镦粗成形。用漏盘的镦粗方法,多用于小批量生产;胎模镦粗的方法,多用于大批量生产。在单件生产条件下,可将需要镦粗的部分局部加热,或者全部加热后将不需要镦粗的部分在水中激冷,然后进行镦粗。 3、中间镦粗。这种方法用于锻造中间断面大,两端断面小的锻件,例如双面都有凸台的齿轮坯就采用此法锻造。坯料镦粗前,需先将坯料两端拔细,然后使坯料直立在两个漏盘中间进行锤击,使坯料中间部分镦粗。 为了防止镦粗时坯料弯曲,坯料高度h与直径d之比h/d≤。 冲孔 【冲孔】是在坯料上冲出透孔或不透孔的锻造工序。冲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双面冲孔法。用冲头在坯料上冲至2/3-3/4深度时,取出冲头,翻转坯料,再用冲头从反面对准位置,冲出孔来。 2、单面冲孔法。厚度小的坯料可采用单面冲孔法。冲孔时,坯料置于垫环上,一略带锥度的冲头大端对准冲孔位置,用锤击方法打入坯料,直至孔穿透为止。 弯曲 【弯曲】采用一定的工模具将坯料弯成所规定的外形的锻造工序,称为弯曲。 常用的弯曲方法有以下两种: 1、锻锤压紧弯曲法。坯料的一端被上、下砧压紧,用大锤打击或用吊车拉另一端,使其弯曲成形。 2、模弯曲法。在垫模中弯曲能得到形状和尺寸较准确的小型锻件。 切割 【切割】是指将坯料分成几部分或部分地割开,或从坯料的外部割掉一部分,或从内部割出一部分的锻造工序。 错移 【错移】是指将坯料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平行错开一段距离,但仍保持轴心平行的的锻造工序,常用于锻造曲轴零件。错移时,先对坯料进局部切割,然后在切口两侧分别施加大小相等、方法相反且垂直于轴线的冲击力或压力,使坯料实现错移。 锻接 【锻接】是将坯料在炉内加热至高温后,用锤快击,使两者在固态结合的锻造工序。锻接的方法有搭接、对接、咬接等。锻接后的接缝强度可达被 连接材料强度的70%-80%。 扭转 【扭转】是将毛料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绕其轴线旋转一定角度的锻造工序。该工序多用于锻造多拐曲轴和校正某些锻件。小型坯料扭转角度不大时,可用锤击方法。 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定 1、分析零件图设计绘制锻件图 锻件图即是在零件图的基础上+锻件余量+锻件公差+余块所组成的图纸 2、坯料质量的计算 锻件坯料体积包括锻件的体积和锻造过程中的各种体积损失,如加热时的表面氧化、烧损等。 锻件坯料质量的计算可以按下公式计算M坯=M锻+M烧损+M切+M芯 3、坯料尺寸计算 根据已算得锻件质量和截面积大小定:坯料质量÷材料的比重=坯料体积。 4、选择锻造工序、确定锻造温度。 5、选择确定锻造设备。 6、规定有关技术要求、编写工艺卡等。 自由锻造特点 1)软件自动计算功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软件可自动给出下料重量、锻件重量、及零件重量,十分迅速,使您省 去繁琐的计算和查询手册的工作,极大地提高您的效率,60秒就可以轻松完成一张完整的工艺卡。 软件还具有的锻件锻前加热规范、锻后热处理工艺,给工艺人员在做热处理工艺时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一个工艺工程师可以做几个人的工作量,可以节约很多人力资源成本。 2)特殊图形和工艺: 任何复杂图形及特殊的工艺都可以利用软件的制图功能进行自行制作并可以储存,锻造工艺却可以自动生成,也可以自行修改工艺。 3)准确的材料利用率: 锻前就可以准确地给出热耗和工艺损耗(函数程序准确计算的),可以使您在锻打产品前就可以给出材料的成本核算,利于您的准确报价。 4)多级台阶轴的优化和法兰胎膜制作功能: 多级台阶轴可以预先模拟出几种各级的锻件图形进行比较,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出哪一种方案最佳,取最佳方案进行锻打,法兰胎膜制作功能,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也很显著,锻件还列有锻打工步可作为工人师傅的锻打依据。 5)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避免新产品的反复试验工艺而造成损失;避免人为因素的失误和错误而造成损失;准确的材料重量计算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 6)强大的自动计算和数据功能: 软件包含的几十类数千种锻件的工艺、数万种材料牌号、各类技术要求、所有吨位的锻锤和水压机、图形的参数化都会给您带来极大的方便(避免繁琐的手册查询工作)。 7)方便管理及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 工艺卡片可以根据您的客户分类而自动存贮在软件里,可以随时调用,不用另存其他地方,便于管理者和工艺人员查看。规范化的设计和管理,也利于提高企业形象。 8)软件具有很强的升级功能: 随着贵公司的工艺水平的改进、或者各个时期不同工艺都可以取精华编制在软件里,使公司里锻造工艺具有连续性和升级性,不至于使工艺人为流失。 9)操作简单: 使用十分方便,即使不熟悉计算机的人,也能很容易掌握;不用另制作工艺卡,可以直接用打印机打出和分类保存在电脑里。 结论 锻造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成形方法。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的铸态疏松及焊合孔洞,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锻造按坯料在加工时的温度可分为冷锻和热锻。冷锻一般是在室温下加工,热锻是在高于坯料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上加工。有时还将处于加热状态,但温度不超过再结晶温度时进行的锻造称为温锻。不过这种划分在生产中并不完全统一。 参考文献 [1]刘润广,锻造工艺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林法禹,特种锻压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看了“锻造成型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材料成型控制技术论文 2. 材料成型新技术论文 3. 材料成型论文 4. 粉末冶金件成型技术论文(2) 5. 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论文

铸造技术文章

随意推荐两篇,谨供参考1、国内外铸造生产线设计生产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对铸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类铸件,不仅要求材质好,而且还要求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法、重量轻。为此,作为影响铸件质量的关键工部件造型工部,纷纷采用新的工艺和设备,以满足铸件质量和产量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引进的高压造型线、气冲造型线、静压造型线已有60条左右;国内自己设计制造的高压造型线、气冲造型线已有70余条。 从使用情况来看,这些造型线确实为我国的铸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与我们的希望来比,还很不够。进口线的实际生产率一般在设计能力的5080%,国产线现在使用的估计只占50%,而在这50%中,开动率也较低,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二.存在问题 1.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造型线设备复杂,动作多,逻辑性强,因此,设计中就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特别是造型线设计的初期,问题更多,比如:材质选用不合理,元件选用不当,逻辑关系不强等。这就决定了我国早期的高压线多数运行状况不太理想。比如:某大厂在70年代初期设计了一条高压造型线,制造安装后一直没有使用,其主要原因是:设计时许多辅机上的垂直液压缸原始位置设在中间位置,由于国产液压阀的泄漏,致使许多辅机不能处在原始位置;运行部件没有考虑制造的误差及液压泄漏,经常相碰,该联锁的电器上也没有联锁,放了这么多年,给工厂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听说最近要拆掉。国内如此,国外的造型线也同样存在设计上的不足,比如某厂引进一条高压造型线,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砂箱走边的检测及清扫,以至砂箱的进翻箱机时经常卡死,甚至把翻箱机顶坏。还有一家厂引进的静压造型线在设计时工艺性考虑的不周,使上箱在下箱上边翻箱,从而导致造好的下箱内腔掉进砂子,造成铸件缺陷。 2.设备可靠性差 影响设计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设计、制造、安装、生产管理、维修等。 设计中零件选用不当,材质选用不合理,是影响可靠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着重强调了国产化和降低成本,因此,元器件全为国产件。但由于国产无器件质量不过关,严重影响了造型线的开动率。比如:由于机械传动的误差,会导致转运车上的轨道与冷却道轨道对不准,致使输送器小车和砂箱脱轨,造成较长时间的停车;同样规格的密封件,国产的只能用3~6个月,而进口的能用12年;同样的管接头,国产的就漏油,进口的就不漏油,仅此一项,某一条造型线严惩时每年将漏油200多吨,价值100多万元;由于接近开关发讯不准,也常导致误动作造成停车;液压阀及气动阀的泄漏和精度不高,也是影响造型线开动率的主要因素。比如某厂造型机的控制不仅有电器联锁,而且有气动联锁,气动控制管路的管子是Φ8×1的,连接的管接头较多,由于管接头及气阀的漏气,常使控制气路压力降低,不能使气阀动作,为此,不得不冒险将部分联锁取消。 制造质量的好坏,也将影响造型线的开动率,包括内在质量和尺寸精度。比如:由于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造成设备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相碰,定位不准等故障;由于元件的材质或热处理达不到要求,将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由于液压系统的清理不干净,导致油液污染,使阀卡死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我到过一个现场,两台主机的工作台同样是球铁的,一台球化好了,用了几年就没问题,而另一台,没有多久就坏了,断面象马蜂窝似的。再如,某厂引进的气冲线96年投产以来,主机工作台油缸已更换了三次,第一次没过保质期就坏了,结果索赔了一台,此后,每两三年更换一次。另外,电线接头长时间使用后引起松动,也导致坏电路二三次。安装不按规范,偷工减料,也是造成可靠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安装时对管子不按规范进行清洗,该氩弧焊的用普通焊代替,造成管子里边有焊渣;该装管夹的地方不装或少装,造成管子震动,管接头松动,时间一长开始漏油;该用RVV软线的地方,用KVV代替,宜造成断路;该用螺栓固定的地方一焊了之,等等。 3.维修困难 由于设计人员现场经验不足,设计出来的设备往往只注意功能性,而没有注意维修容易,比如有些易损件或耐磨件,在制造厂装配时依次可以装上,但如果使用过程中磨损了,需要更换,则必须大卸八块,才能换上。这样,既费时,又影响了整个设备的精度。再如,过去将滤网放在泵的吸油口,并埋在油箱内,由于油的污染,经常要对滤网进行清理,但清理一次滤网必须先把油抽干净,而不是将滤网放在回油管上,清洗更换都方便。在阀箱里或多管平行的地方,安装管夹时,没有留出足够的维修空间,一旦一根管子漏油,必须选把别的管子拆掉,才能拧紧,形象地说,就跟栽葱的一样。制造过程中不注意质量,零件严重超差,也是造成维修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一个零件与另一个零件为过度配合,由于加工超差,装配时变成了过盈配合,一旦零件出了问题需更换时,就很难取出。还有,经常拆装的缸端管接头,不用球铰接头,而用端直角接头,从而给维修带来困难。安装时只顾管子、电线走向,而忽略维修的可能性的情况也是常有的,比如,有些设备距地沟壁有一定的距离,本来是作为维修空间用的,但安装时不注意,觉得走管子或电缆桥架挺方便的,就装上了,但使用维修时就叫苦了。 4.生产任务不足,成本较高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铸件成本的高低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近几年来,由于乡镇和民营铸造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城市的环境保护要求,再加上乡镇和民营铸造企业的成本较低,企业经营灵活,这些企业的铸件在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一些具有造型线的大中型企业生产能力不足。例如:现在许多厂爱“开三停四”,一个月上半个月的班,由原来的两班或三班改为单班,经常放长假等。造型线的运行成本较高,也是影响使用的一个因素。如果开动造型线,必须所有设备开动,包括相关工部的设备,这样,用电量较大,同时,所有人员都得到岗,再加上漏油损失,在产量少的情况下,开机将很不划算。比如:有一个厂原来产量很大,上了一条气冲造型线,后来,产量锐减,开动造型线明显不划算,再加上实行成本核算,只好将造型线封存,改为地面造型。 5.管理不善 没有通盘计划,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致使一些企业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上马,但后来由于资金不足,产品不对路等原因,造成虽已有较大投入,但尚未形成生产能力而闲置着的设备数量也不少。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维修人员责任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设备维修制度,备件采购和维修脱节,维修人员素质较低,工资待遇差等。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操作工上班时维修工在休息,操作工下班了维修工也下班了,至少设备是否需要备件,是否带病工作,是束需要维修,没有人去管,只有设备实在开不动了,才去修理,而这时换上的备件往往又不合适。比如某厂造型线上的备件是由设备科来组织,线上该备什么,备多少,基本不与维修人员通气,买来的备件也不与造型线上实际使用的实物对照,因此,常常出现原来是24伏的阀,更换时变成了220伏;应该是内控内泄阀,更换时变成了内控外泄阀;加工的备件更换时才发现超差等现象,从而影响生产。 6.各工部不匹配 由于国内外铸造设备的标定生产率与实际相差很大,所以,经常导致铸造车间各工部不匹配,从而影响造型线的开动率,据不完全统计,一般造型线由于各工部不匹配而占停机时间约为30-50%左右。例如有一个厂,在车间设计时引进了一条造型线,但其它工部选用国产设备,投入使用后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其它工部设备故障率高,严重影响了造型线的开动率,使造型线处于半停产状态;二是混砂能力不够,国产混砂机的混砂能力在实际实用中只能达到名义能力的一半左右,而设计时按名义能力考虑,因此,造成这样的后果。该车间这样生产了大概三、四年,厂里下决心又对砂处理工部进行了改造,目前,使用情况良好。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想将一条造型线用好,无非要作好“防”和“备”两方面的工作,“防”是防止问题的出现,“备”是防不胜防时,出现问题了要有所准备,将问题尽快解决。但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1.加强学习,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以防为主 设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造型线的水平,只有设计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制造出好的造型线。为此,设计人员必须掌握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使设计水平从“小学”提高到“大学”。近年来,我国铸造设备设计人员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通过他们的努力,再加上生产实践、消化吸引国外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我国铸造设备设计水平大大提高,他们不仅具有了设计出高水平造型线的能力,而且具有现场动手的能力,通过不断改进,已设计出多条布置合理,性能可靠的造型自动线。这些改进有:工艺方面:由气动微震改为高压造型,再发展为气冲造型、静压造型、触头式动力撞击造型等。使设备越来越简单,工艺性越来越好。可靠性方面:过去造型线控制用顺控器控制,设备又庞大,故障又多,维修也困难,但有了PC以后,我们马上用在造型线控制上,目前,基本上没有人说电器有问题了;过去辅机及转运车为了实现慢--快--慢的动作,用子母电机或行程阀控制,现在有了调频电机和比例阀,很容易就解决了,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过去动作检测发讯用行程开关,现在用接近开关或编码器;过去由于油温过高,常使密封件容易老化,产生漏油等现象,严重影响造型线的开动,针对这一原因,现在增加了液压油冷却面积,改变溢流阀型号,使无负荷时泄荷,而不是溢流,减少产生热量的原因,降低落同温;活塞式蓄能器改为囊式蓄能器,性能可靠,动作灵敏;将不可靠的国产元件改为进口元件等。维修方面:一条造型线再好也不可能一点问题没有,但出了问题很难解决,设计水平就不能说很高,为此,设计人员也下了很大功夫。便好:过去液压系统出了故障,必须先把系统卸荷,回油完了再维修,现在将阀箱带在设备上,并在进出油口各加一个截止阀,维修时阀一关就行了,十分方便;还有,经常拆装的较大零件,设计时直接设计上两个吊装孔,使维修变的十分方便。专业设计方面:过去许多大厂车间设计由自己的技术人员来完成,但由于受专业和实际经验的限制,设计完成后问题较多,特别是各工部不匹配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铸造项目最好不要请非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设计,要请专业的设计院所来设计,这样,就会少出错或不出错,不走弯路。 2.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但在实际中对质量的认识还很不够,还应该加强,使每一个员工意识到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存。一切操作按规范进行,绝对禁止为了一点小利进行偷工减料的行为。过去经常有这样的事,图纸归图纸,加工归加工,加工的人不看图纸要求,设备做成什么就是什么,比如端直通管接头的螺纹孔,由于要靠组合垫密封,图纸上螺纹孔和端面的锪平面有垂直度要求,但机加工工人是不管的,甚至不锪平,所以,容易造成漏油。还有多个螺钉固定的设备,往往有几个螺钉孔对不上,因此,把螺钉磨成丝锥一样拧进去或不拧。当然,经过这么多年的生产实践,许多厂已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加工手段也提高了许多,比如现在许多厂用专机或加工中心加工砂箱,过去自己制造的油缸现在也外协到专业油缸厂制造。另外,必须提高基础件的质量,过去同样级的螺钉固定液压阀,进口的就不漏油,国产的就漏油。减速机内的齿轮,要求是硬齿面,耐实际是软齿面,用不了多外就坏,等等。 3.加强管理,健全维修制度,有备无患 首先上级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上造型线,把好第一关,避免上了一半而中途下马,经国家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如果上了造型线,企业内部必须加强管理,与造型线有关人员必须责、权、利分明,谁出了问题,谁负责任,谁来解决。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注意各工部之间的匹配,注意人材的培养和合理利用。再好的一条线,如果管理维修跟不上,也不可能用好。因此,必须重视维修人员的素质。维修人员必须对造型线非常了解,明白每一个零件的用途,平时要进行预检预修及巡检,出了故障能很快正确地判断并及时排除。我到过一个现场,维修人员没见过造型线的液压原理图,对全线的动作原理不清楚,因此,出了故障手忙脚乱,最后捣鼓一通能用为止,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却不清楚。因此,大大影响了开动率。象这种状况,以后必须改进。备品备件的管理对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建议此项工作由专人管理。备件清单的提供要与造型线上的需要一致,进货后要与造型线核对,并分类保管,保管条件要符合材质的要求,定期对备件进行检查,对过期的零件清理出去,及时补充新的零件。要做到造型线使用的备品备件随时能准确无误地提供,从而,确保造型线正常运转。总之,要用好一条造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几十台设备、一、二百个点,每天都毫无差错地运行,不仅要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备品备件等造型线本身方面来下工夫,而且要从生产管理、各工部协调匹配、正确确定工艺参数等方面下功夫。随着技术水平、制造水平,加上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和使用者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产造型线一定能制造好,使用好。 刘小龙 2、浅谈如何提高压铸模寿命 材料自身存在的缺陷、维修和保养的方法都是会影响压铸模的寿命的。本文从后者来介绍如果提高压铸模的寿命,并列举了压铸模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压铸模由于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制造精度高,故造价较高,因此希望模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但由于材料、机械加工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模具过早失效而报废,造成极大的浪费。 压铸模失效形式主要有:尖角、拐角处开裂、劈裂、热裂纹(龟裂)、磨损、冲蚀等。造成压铸模失效的主要原因有:材料自身存在的缺陷、加工、使用、维修以及热处理的问题。 1、材料自身存在的缺陷 众所周知,压铸模的使用条件极为恶劣。以铝压铸模为例,铝的熔点为580-740℃,使用时,铝液温度控制在650-720℃。在不对模具预热的情况下压铸,型腔表面温度由室温直升至液温,型腔表面承受极大的拉力。开模顶件时,型腔表面承受极大的压应力。数千次的压铸后,模具表面便产生龟裂等缺陷。 由此可知,压铸使用条件属急热急冷。模具材料应选用冷热疲劳抗力、断裂韧性、热稳定性高的热作模具钢。H13(4Cr5MoV1Si)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材料,据介绍,国外80%的型腔均采用H13,现在国内仍大量使用3Cr2W8V,但3Cr2W8VT_艺性能不好,导热性很差,线膨胀系数高,工作中产生很大热应力,导致模具产生龟裂甚至破裂,并且加热时易脱碳,降低模具抗磨损性能,因此属于淘汰钢种。马氏体时效钢适用于耐热裂而对耐磨性和耐蚀性要求不高的模具。钨钼等耐热合金仅限于热裂和腐蚀较严重的小型镶块,虽然这些合金即脆又有缺口敏感性,但其优点是有良好的导热性,对需要冷却而又不能设置水道的厚压铸件压铸模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在合理的热处理与生产管理下,H13仍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 制造压铸模的材料,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压铸模在其正常的使用条件下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因此,在投入生产之前,应对材料进行一系列检查,以防带缺陷材料造成模具早期报废和加工费用的浪费。常用检查手段有宏观腐蚀检查、金相检查、超声波检查。 (1) 宏观腐蚀检查。主要检查材料的多孔性、偏柝、龟裂、裂纹、非金属夹杂以及表面的锤裂、接缝。 (2) 金相检查。主要检查材料晶界上碳化物的偏析、分布状态、晶料度以及晶粒间夹杂等。 (3) 超声波检查。主要检查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大小。 2、压铸模的加工、使用、维修和保养 模具设计手册中已详细介绍了压铸模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但在确定压射速度时,最大速度应不超过100m/S。速度太高,促使模具腐蚀及型腔和型芯上沉积物增多;但过低易使铸件产生缺陷。因此对于镁、铝、锌相应的最低压射速度为27、18、12m/s,铸铝的最大压射速度不应超过53m/s,平均压射速度为43m/s。 在加工过程中,较厚的模板不能用叠加的方法保证其厚度。因为钢板厚1倍,弯曲变形量减少85%,叠层只能起叠加作用。厚度与单板相同的2块板弯曲变形量是单板的4倍。另外在加工冷却水道时,两面加工中应特别注意保证同心度。如果头部拐角,又不相互同心,那么在使用过程中,连接的拐角处就会开裂。冷却系统的表面应当光滑,最好不留机加工痕迹。 电火花加工在模具型腔加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加工后的型腔表面留有淬硬层。这是由于加工中,模具表面自行渗碳淬火造成的。淬硬层厚度由加工时电流强度和频率决定,粗加工时较深,精加工时较浅。无论深浅,模具表面均有极大应力。若不清除淬硬层或消除应力,在使用过程中,模具表面就会产生龟裂、点蚀和开裂。消除淬硬层或去应力可用:①用油石或研磨去除淬硬层;②在不降低硬度的情况下,低于回火温度下去应力,这样可大幅度降低模腔表面应力。 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铸造工艺流程。在工艺许可范围内,尽量降低铝液的浇铸温度,压射速度,提高模具预热温度。铝压铸模的预热温度由100~130℃提高至180~200℃,模具寿命可大幅度提高。 焊接修复是模具修复中一种常用手段。在焊接前,应先掌握所焊模具钢型号,用机械加工或磨削消除表面缺陷,焊接表面必须是干净和经烘干的。所用焊条应同模具钢成分一致,也必须是干净和经烘干的。模具与焊条一起预热(H13为450℃),待表面与心部温度一致后,在保护气下焊接修复。在焊接过程中,当温度低于260℃时,要重新加热。焊接后,当模具冷却至手可触摸,再加热至475℃,按25mm/h保温。最后于静止的空气中完全冷却,再进行型腔的修整和精加工。模具焊后进行加热回火,是焊接修复中重要的一环,即消除焊接应力以及对焊接时被加热淬火的焊层下面的薄层进行回火。 模具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压射速度过高和长时间使用,型腔和型芯上会有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是由脱模剂、冷却液的杂质和少量压铸金属在高温高压下结合而成。这些沉积物相当硬,并与型芯和型腔表面粘附牢固,很难清除。在清除沉积物时,不能用喷灯加热清除,这可能导致模具表面局部热点或脱碳点的产生,从而成为热裂的发源地。应采用研磨或机械去除,但不得伤及其它型面,造成尺寸变化。 经常保养可以使模具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新模具在试模后,无论试模合格与否,均应在模具未冷却至室温的情况下,进行去应力回火。当新模具使用到设计寿命的1/6~1/8时,即铝压铸模10000模次,镁、锌压铸模5000模次,铜压铸模800模次,应对模具型腔及模架进行450—480℃回火,并对型腔抛光和氮化,以消除内应力和型腔表面的轻微裂纹。以后每12000~15000模次进行同样保养。当模具使用50000模次后,可每25000~30000模次进行一次保养。采用上述方法,可明显减缓由于热应力导致龟裂的产生速度和时间。 在冲蚀和龟裂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对模具表面进行渗氮处理,以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但渗氮基体的硬度应在35-43HRC,低于35HRC时氮化层不能牢固与基体结合,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大片脱落:高于43HRC,则易引起型腔表面凸起部位的断裂。渗氮时,渗氮层厚度不应超过,过厚会于分型面和尖锐边角处发生脱落。 3、热处理 热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模具使用寿命。由于热处理过程及工艺规程不正确,引起模具变形、开裂而报废以及热处理的残余应力导致模具在使用中失效的约占模具失效比重的一半左右。 压铸模型腔均由优质合金钢制成,这些材料价格较高,再加上加工费用,成本是较高的。如果由于热处理不当或热处理质量不高,导致报废或寿命达不到设计要求,经济损失世大。因此,在热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锻件在未冷至室温时,进行球化退火。 (2) 粗加工后、精加工前,增设调质处理。为防止硬度过高,造成加工困难,硬度限制在25-32HRC,并于精加工前,安排去应力回火。 (3) 淬火时注意钢的临界点Ac1和AC3及保温时间,防止奥氏体粗化。回火时按20mm/h保温,回火次数一般为3次,在有渗氮时,可省略第3次回火。 (4) 热处理时应注意型腔表面的脱碳与增碳。脱碳会记过迅速引起损伤、高密度裂纹;增碳会降低冷热疲劳抗力。 (5) 氮化时,应注意氮化表面不应有油污。经清洗的表面,不允许用手直接触摸,应戴手套,以防止氮化表面沾有油污导致氮化层不匀。 (6) 两道热处理工序之间,当上一道温度降至手可触摸,即进行下道,不可冷至室温。

全文上知网,可以检索得到。

铸造生产的统计过程控制摘要:本文讨论统计过程控制和数据收集带来的好处,它们能够提高各种铸件的质量和降低成本。许多人错误地认为SPC实施困难,既费时、费力和费钱又回报得益不多。实际情况并非如此,SPC和数据收集的实施很容易,而且回报远远超过投资。本文将提供经验判断对质量的影响,并与采用统计方法作比较。本文将回顾SPC的历史和基本原理,数据收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确定最适合每个工序运作的方法。本文还探索可用的简单有效的实施方法,以及提高数据收集过程自动化和效率的基本途径。关键词:SPC,过程控制,质量,数据收集,铸造生产1 前言面对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质量既是确定的又是有差异的。说它是确定的,因为任何人不能为客户提供质量好的产品将很快从业界消失。但是,质量同样能够让你从竞争对手区分开。结构良好和实施质量管理系统可降低返修量和废品,达到节约成本和得到更低报价。对铸造企业来说,这就需要重新考虑现行的质量和实现质量的最佳方法。2 旧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旧的质量控制方法对许多铸造企业来说,质量可简单地用以下方式表示(以熔化为例):1)按工序制造过程产品(配料、熔化铁水);2)检查产品缺陷(化验);3)需要时返工(一次成分不合格,调整);4)检验返工产品(重复化验);5)进入下一工序(浇注);6) 回到第一步,重复操作第1到第5步。这种方式可认为是质量控制的“检验法”。对于利用这种最基本的质量控制系统的企业来说,它们以昂贵的费用:“检验”产品质量,但无助于改正引起产品缺陷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就是采用收集基本缺陷数据的方式,这是一种主要将缺陷的产生推回到操作人员的做法。这种错误概念来自认为操作人员通常是产生质量问题的起因。它不能找到产生缺陷的真正原因,而只在缺陷已经产生之后才检验出质量不好的产品,即事后把关。这种方式同样非常依赖于本身就缺少一致性和准确性的经验判断。经验判断经常会让漏检的缺陷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果在组芯中或下芯时发现砂芯缺陷,则返工成本更可观,此时组合砂芯可能要额外的拆卸更换有缺陷的砂芯。更糟糕的是不合格的铸件产品可能引起汽车零部件使用寿命缩短,并失去良好的客户信誉。无论在哪里检验出缺陷,返修和报废的材料都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更好的方法是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法实时监控在铸造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产生铸件缺陷的关键工序。这里含有用于预防代替检验的概念,并且减少对经验判断的依赖。经验仍然在总体质量方法中起作用,有助于在FEMA分析中由现有过程导致的一贯性缺陷。这使得过程控制首先注意到最能够实施“防犯于未然”的区域,最终检验员不再是查找缺陷的“警察”,而变为帮助工作人员防止缺陷发生的同事。这种方法同样考虑到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机、料、法和环境,并且清楚地认识到人只是过程中众多资源之一。这个方法把防止不良质量放在首位,以便减少废品和浪费,最终达到生产率和收益的增加。3 工业与质量历史回顾19世纪初期,美国工业正在寻找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但没有想到质量对这种关系的冲击力。此时最广泛采用的是1911年泰勒(Fredrick Taylor)在他的著作《科学管理的原理》中提及的技巧。作为一名工业工程师和顾问,他以顾问身份服务于早期的工业家,如亨利•福特等人。他不断寻求提高机器和工人工作效率的方法,他使用的基本假定是大部分工人又笨又懒,金钱是他们主要的动力来源,因而在工人与管理之间应有严格的区分。他观察到工人会放慢他们的作业,害怕工作太有效而变成失业。他相信可以利用工人以金钱作为工作的动力来克服他们的惧怕和提高生产率。基于这种信念,他创立了“计件”工资制,对工人支付定量生产件数的基本工资,对超过定量的生产件数付给额外奖金。现今还有一部分行业使用这种体制。工人被当作机器,他们很快变得疏远和不满足。产品的生产主要根据数据量而不是质量,管理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到19世纪20年代,得益于休哈特(Walter Schewart)博士的工作和努力,质量变成公司降低成本的整体计划的组成部分。他作为西方电气公司工程部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统计过程控制之父。在1924年他计划了一种抽样图表,“设计用来指示在给定类型的缺陷部件中观察到的变化百分比,这是很有意义的,亦即指出对产品是否满意”。他认为产生缺陷的原因可分为“偶然原因”(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可预测的变化,现在经常称为“普遍原因”)和“异常原因”(由特殊的不可预测的原因或事件引起的变化,现在经常称为“特殊原因”)。据此应该着重研究和消除异常原因,以便改进质量,但不必浪费资源去解决对整个过程和生产质量影响不大的偶然原因。这种方法亦可用来确定某一工序的固有能力,此时“控制界限”可作为一个工序的合格率的控制线。当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将休哈特的概念付诸实施时,他的方法使几项废品降低了50%,和节省西方电气公司几百万美元的开销和材料。利用他的统计技术证明通过质量改进能够节约成本和增加利润,并且引起许多大型工业公司的注意。管理部门开始认识到人不能生产出工序所允许的更多的产品和更好的质量。在他1931年的著作《控制产品质量的经济检验》中全文述他的统计抽样方法的研究结果,并且这个结果仍然是现代统计过程控制的基础。一位西方电气公司的同事戴明(Edware Deming)在参加美国作战部和后来在日本讲授质量基本原理时,将休哈特的成果加以扩展。戴明在他的“管理的14项职责”中将统计过程控制和质量论述为管理哲学,并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使工人参与搞好机构的活动。他采用这种统计工具和管理哲学去鼓励工人负责在他们控制下的工序的质量。休哈特的实践和戴明的哲学相结合至今还在不断提高美国工业的质量和生产率。4 SPC的基础——各种控制图过程控制图可分为两大类别:用于测量变量的图表和用于测量属性的图表。根据监控的过程和收集数据的来源,它们的用途各不相同。变量图的实例:监控型砂紧实率。两碾砂之间通常会出现紧实率的少量变化。比照控制允许值来跟踪这种变化可以确定工序是否在合格范围之内,或者在不合格紧实率的型砂出现能迅速指出那些需要检查或改正的,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的事件。属性图的实例:在制芯操作中跟踪有缺陷的砂芯数目,计算在一个班次砂芯成品率。跟踪与控制范围有关的数据可以保证前面各工序的总体质量,或者在下一个缺陷砂芯产生之前指出需要检查和改正芯盒或制芯工艺参数设置。变量控制图:最常用的变量控制图表是X控制图和R控制图,它们经常一起使用。X控制图用来监控工序的位置或者工序的计量值,而R控制图用来监控工序的范围或者分布。在正常运用中,获取一个样本的多个读数,然后相加及求平均值后产生绘在图上的数据点。任何落在上控制限(UCL)或下控制限(LCL)之外的数据点表示由于特殊原因引起的不合格的工序变化,在进行下一步生产之前需要检查和改正。除了数据点超出UCL或LCL表示有特殊原因之外,还有其他规律可指出在没有超出UCL或LCL时存在的特殊原因。这些规律的依据是变量的统计概率,并可以对很快失控的工艺过程作出预先提示。这样就能够在生产出有缺陷产品之前进行检查和改正。一些常用的实例包括:●2个以上接近UCL或LCL的连接续点● 6个增加或降低的连续点●8个在中间值一边的连续点● 14中间值两边交替出现的连续点还有其他限制更多的规律,由控制图的特殊区域来决定,而且对于刚开始SPC计划的铸造厂来说还不需要这些规律。这些规律随工序的不同而有差别。应该记住,过多规律可能产生大量的“伪报警”,但规律太少又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漏检有关的问题。当第一次建立一个生产工序的X控制图或R控制图时,UCL、LCL和中值数控线必须确定下来而不是随意规定。这就需要实时运行和测量,然后采用测量值计算出UCL、LCL和中间值。为确保计算值为有效性,工序的生产过程必须是稳定的和可重复的,否则所提数据有偏移,在以后可能对生产过程产生错误的反馈。采用著名的平方律可从读数值来验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具有“钟形曲线”的正态分布即表明生产过程是稳定的。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步聚和计算在本文提及的参考书中有许多介绍,当首次建立图表时必须遵守这些文献。属性控制图:属性图用于不可计量的特性的控制。这些特性通常用“好”或“不好”等来表达,正如在化妆品检验或测试运行中所遇到的情况那样。这种特性称为属性,用简单的计数数据来制表。属性图表有三种主要类型:● P图,测量某批产品中缺陷部件的百分比● np图,测量某批产品中缺陷部件的数目● C图,监控某批产品中缺陷部件的总数对于X直方图和R曲线图的控制界限要建立在对稳定运行的工艺过程的初始计算上。这是一个连续生产产品的过程,所有的缺陷来自工艺过程内部的固有的普遍原因,而不是由需要检查和改正的特殊原因所引起来。在某些例子中,例如铁素体球铁Mn的含量,可以规定一个控制上限,当材质缺陷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生产时过程必须中断。其他数据收集方法:虽然统计过程管理可用来减少,甚至可能取消中间经验判断的操作,但是所有实施的经验判断应尽量收集和编制最有意义的数据。如前所述,当需要建立工序控制点时,这些数据对首先应在何处加强控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它也提供了与SPC图表、数据相关的反馈,使管理层确信SPC计划正在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缺陷记录可用来收集目视检查的数据,还可以提供与SPC实施无关的有用数据。合理使用缺陷记录,并配合对过程的周密计划,则缺陷记录可以指明改进过程的方向。记录应设计成易于单个产品缺陷输入,以便减少对总体工作流程的影响,但又能涵盖过程中所能出现的各个缺陷。缺陷记录中的数据可以一个生产班次为单位计算,将结果制成排列图(Pareto图)格式制成图表。在排列图中缺陷记录按照出现频次从高向低排列,以保证重点改进项目得以优先解决。同样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那些有效产品缺陷的尝试。使用EXCEL电子表格很容易绘制排列图。5 如何实施 我厂应用SPC的历史和现状我厂从80年代就开始引进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建立工序质量监控点,对关键的过程指标采用控制图等SPC的应用,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收集一些的质量数据,做几个控制图,挂在墙上展示一下,计算一下Cpk,就算使用了SPC,这样其实只能应付公司质量部门的审核,很少有人不觉得这样做是个负担。 98年通过QS9000质量体系认证后,我们的客户和体系的要求,必须在过程控制中有效使用SPC,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保留原有的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应用,为了减少数据收集和统计的“麻烦”,将原有的SPC控制图表人为减少,以利于审核的通过,这些认识都是很初级的,完全没有理解SPC动态过程控制的核心,根本不能达到对过程质量动态、连续监控的目的。 有些人员在接触了SPC后,试图寄望它不只能发现过程的异常波动,更应该给出导致异常的过程要素和原因。如异常情况是由设备、原料或操作上的什么问题引起的?其实这些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理论依据的。SPC工具是用统计学方法对过程质量数据进行处理、使工序质量状态可视化。而可视化的控制图只反映当前过程的运行状态或者未来趋势,并不能反映导致这种状态出现的内在原因。异常原因还要由人去查找,究竟哪道工序是导致异常的根源这样的特殊情况。所以,理想化的期望必将影响质管人员对SPC的信心,也将阻碍工厂实施SPC的进程。 SPC计划着手开展SPC和数据收集计划时,要留意打好基础以减少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一次涉及太多问题的“猎枪”法会遇到要求高级支援的困难,占用质量和工程小组的日常生产支持时间,虽然大公司有钱请专人执行和支持SPC和数据收集,较小的公司常会增加现有雇员的任务。最好的方法是全面推广前,先在便于管理的小范围内运行和获得成功的执行经验。实施SPC前,先开始检查现有的数据,寻找产生铸件主要缺陷的关键过程。如果没有过硬的数据,也可非正式评估某一个正在花费技术人员许多时间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通常会是某一方面如砂芯质量的问题,并随着设备、原材料、方法、人力和工作环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一旦选择某一过程作为重点,即入下一个步骤。根据所监控的过程来决定你要收集变量数据还是属性数据。这些作为运作选择适当的控制图表。如果收集变量数据,通常使用X直方图和R曲线图。如果收集属性数据,往往选择P或NP图,在这两大类图中还有各种不同式的样图,技术人员和质量工程师在开发和需要进一步深入时会再使用这些图。在开展SPC工作初期,可用人工计算数据和作图,而不要用电子数据表格的图表或自动软件包。人工作图让操作人员对数据收集过程有实际的感受。并且最终获得主宰过程和参与数据收集的感受,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系统可停止对操作人员的数据收集任务和理顺整个SPC过程。必须对操作人员提供为什么和怎样实施SPC和数据收集的充分训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解释清楚他们承担的特定过程的变化对最终产品总质量的影响。然后,对统计过程管理作审查,使用简单的练习来说明过程内的变化,以及如何监控让他们制作测试图图表和跟踪过程数据。直至他们懂得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和他们过程的作用。如果培训获得成功,负责该计划的质量和工程小组在真正实施和执行时就比较容易了。 SPC和数据收集的方法只要提供可用于改善现行过程有意义的数据,任何统计过程管理和数据收集方法都可以使用。开始起动一个计划时,特别当员工没有SPC经验时,最好使用人工方法进行运作,与经费多少或易于使用无关,人工方法为在机构内执行统计过程管理和观念提供坚实的基础。有一种错误概念认为,SPC需要高级数学技巧,实际上对于任何会用小型计算器的人员来说,所用大部分计算都是很简单的。对于我厂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人工方法就足够了,虽然利用基于电子表格EXCEL的控制图可提高效率。电子数据表格本身可做大量数字的数据收集工作,也可生成控制图,而无需对数据点作连线的例行事务。最后,它还是提供数据可在局域网内实时存取的方法,便于信息的查阅。 SPC实施步骤流程6 网络化SPC是过程质量系统的必然选择铸件的质量是每个工序产品质量的累积,有时微量元素较小的变化也能影响整个产品的使用性能。要全面提升企业的过程质量控制能力,必须从每一个操作、每一道工序的处理做起,形成自始至终的过程控制闭环,实现全面过程质量控制,达到休哈特理论中的全稳生产线。只有形成这样的控制局面,才能保证企业范围生产过程的可控态。有了稳定的工序状态,才会有稳定的产品质量。 过程质量控制不但要处处有,还要人人参与。它不只是现场操作工的事情,企业各层的质量管理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到这一工作中去,从而形成互相分工、互相关联、互相监督的全员化网络型过程质量保证体系。SPC只有在企业的真正需求的前提下,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SPC科学结合了起来,才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过程质量解决方案。基于大型数据库的网络化SPC系统,是实现企业全面过程质量控制的优选方案。它以企业局域网设施为基础,以大型数据库为平台,以质量数据采集系统、SPC现场动态监控系统、质管员监督分析系统、管理层质量查阅系统等为应用框架,构成了功能完整、运行有效的企业网络化SPC过程质量控制系统。针对企业生产过程质量参数多(包括产品和工艺参数,计量和计数参数等),数据采集连续性、高频度的情况,只有大型数据库系统能够承担数据的管理工作。网络化的系统框架,可以把质量监控点布置到从办公室到生产现场的任何角落,是全面过程质量系统的思想基础。建立网络化SPC软件,使数据更便于输入,用基于电子数据表格的数据输入图表,能自动求出过程运行中的读数之和并且计算上下控制界限。它可24小时收集数据和自动作出图表,包括X直方图和R曲线图。系统驻留在屏幕打印机旁边的专用计算机内,并且可通过局域网获得可视的数据。SPC系统有多种型式和大小,从互联网获得的免费软件和共享软件到200~1000美元的软件包,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图表和输出方式。软件包具有许多用户配置选项和作图规则,并考虑到多道工序或多条生产线的监控。最高级的和数据收集是全部硬件/软件结合的集成,它把设备直接连接到软件和网络。这些软件可预设告警界限和用户实施的规则,以及当某一过程超出控制范围时自动告知适当的人员。这种解决方案的价格较高。7 总结仍然使用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的铸造企业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面对我们的对手失去竞争优势。统计控制过程和数据收集对我厂在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如果从结构和逻辑性方面着手的话,实施人工SPC和数据收集计划是较简单和有效的。在此基础上计划可以升级,通过基于自已编制的电子数据表、便宜的现成软件包来实现。不管怎样,统计过程控制和数据收集对任何过程和产品都有用处,这时毫无疑问的事情。参考文件:〔1〕公司内部QCD教育手册:质量管理〔2〕爱肯锡公司培训讲义:统计过程控制

熔化普通铸铁时,提高铁水的出炉温度,可以提高铁水的流动性,改善浇注性能。也可细化铸铁晶粒,净化其组织,由于浇注温度的提高,方便了杂质的聚集,减少了铸件的偏析和夹渣。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对铸件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过热温度太高,会增加铸件的收缩量,使铸件产生缩孔,裂纹或晶粒粗大。这一点对收缩率较大的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影响明显。这种情况,用冲天炉熔化问题不大,好控制,用电炉熔化时就很重要,必要时可用测温仪控制。过高地提高铁水的浇注温度,还会造成铸型材料表面烧结,铸件的一系列表面缺陷。浇注温度过低,铁水充型困难,易使铸件产生气孔,冷隔和浇不足等缺陷。浇注温度高低,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薄壁铸件控制在1300一1340度。厚壁控制在1260一1320度。总之,铁水出炉温度高一些好,浇注温度根据情况调节,掌握高温出炉,适当温度浇注,对获得优质铸件是有保证的。国际铸业网的铸造资讯为您提供更多铸造技术类文章

铸造技术期刊2017

铸造技术,一直都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连续7届的北大中文核心主办单位:中国铸造协会;西安铸造学会出版周期:月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化学文摘(美)(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6-2017年度)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铸造 铸造技术热加工工艺以上核心期刊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铸造论文参考文献

推荐你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主应该能下载到这类论文。我去下过,很及时的

铸造生产的统计过程控制摘要:本文讨论统计过程控制和数据收集带来的好处,它们能够提高各种铸件的质量和降低成本。许多人错误地认为SPC实施困难,既费时、费力和费钱又回报得益不多。实际情况并非如此,SPC和数据收集的实施很容易,而且回报远远超过投资。本文将提供经验判断对质量的影响,并与采用统计方法作比较。本文将回顾SPC的历史和基本原理,数据收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确定最适合每个工序运作的方法。本文还探索可用的简单有效的实施方法,以及提高数据收集过程自动化和效率的基本途径。关键词:SPC,过程控制,质量,数据收集,铸造生产1 前言面对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质量既是确定的又是有差异的。说它是确定的,因为任何人不能为客户提供质量好的产品将很快从业界消失。但是,质量同样能够让你从竞争对手区分开。结构良好和实施质量管理系统可降低返修量和废品,达到节约成本和得到更低报价。对铸造企业来说,这就需要重新考虑现行的质量和实现质量的最佳方法。2 旧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旧的质量控制方法对许多铸造企业来说,质量可简单地用以下方式表示(以熔化为例):1)按工序制造过程产品(配料、熔化铁水);2)检查产品缺陷(化验);3)需要时返工(一次成分不合格,调整);4)检验返工产品(重复化验);5)进入下一工序(浇注);6) 回到第一步,重复操作第1到第5步。这种方式可认为是质量控制的“检验法”。对于利用这种最基本的质量控制系统的企业来说,它们以昂贵的费用:“检验”产品质量,但无助于改正引起产品缺陷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就是采用收集基本缺陷数据的方式,这是一种主要将缺陷的产生推回到操作人员的做法。这种错误概念来自认为操作人员通常是产生质量问题的起因。它不能找到产生缺陷的真正原因,而只在缺陷已经产生之后才检验出质量不好的产品,即事后把关。这种方式同样非常依赖于本身就缺少一致性和准确性的经验判断。经验判断经常会让漏检的缺陷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果在组芯中或下芯时发现砂芯缺陷,则返工成本更可观,此时组合砂芯可能要额外的拆卸更换有缺陷的砂芯。更糟糕的是不合格的铸件产品可能引起汽车零部件使用寿命缩短,并失去良好的客户信誉。无论在哪里检验出缺陷,返修和报废的材料都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更好的方法是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法实时监控在铸造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产生铸件缺陷的关键工序。这里含有用于预防代替检验的概念,并且减少对经验判断的依赖。经验仍然在总体质量方法中起作用,有助于在FEMA分析中由现有过程导致的一贯性缺陷。这使得过程控制首先注意到最能够实施“防犯于未然”的区域,最终检验员不再是查找缺陷的“警察”,而变为帮助工作人员防止缺陷发生的同事。这种方法同样考虑到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机、料、法和环境,并且清楚地认识到人只是过程中众多资源之一。这个方法把防止不良质量放在首位,以便减少废品和浪费,最终达到生产率和收益的增加。3 工业与质量历史回顾19世纪初期,美国工业正在寻找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但没有想到质量对这种关系的冲击力。此时最广泛采用的是1911年泰勒(Fredrick Taylor)在他的著作《科学管理的原理》中提及的技巧。作为一名工业工程师和顾问,他以顾问身份服务于早期的工业家,如亨利•福特等人。他不断寻求提高机器和工人工作效率的方法,他使用的基本假定是大部分工人又笨又懒,金钱是他们主要的动力来源,因而在工人与管理之间应有严格的区分。他观察到工人会放慢他们的作业,害怕工作太有效而变成失业。他相信可以利用工人以金钱作为工作的动力来克服他们的惧怕和提高生产率。基于这种信念,他创立了“计件”工资制,对工人支付定量生产件数的基本工资,对超过定量的生产件数付给额外奖金。现今还有一部分行业使用这种体制。工人被当作机器,他们很快变得疏远和不满足。产品的生产主要根据数据量而不是质量,管理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到19世纪20年代,得益于休哈特(Walter Schewart)博士的工作和努力,质量变成公司降低成本的整体计划的组成部分。他作为西方电气公司工程部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统计过程控制之父。在1924年他计划了一种抽样图表,“设计用来指示在给定类型的缺陷部件中观察到的变化百分比,这是很有意义的,亦即指出对产品是否满意”。他认为产生缺陷的原因可分为“偶然原因”(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可预测的变化,现在经常称为“普遍原因”)和“异常原因”(由特殊的不可预测的原因或事件引起的变化,现在经常称为“特殊原因”)。据此应该着重研究和消除异常原因,以便改进质量,但不必浪费资源去解决对整个过程和生产质量影响不大的偶然原因。这种方法亦可用来确定某一工序的固有能力,此时“控制界限”可作为一个工序的合格率的控制线。当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将休哈特的概念付诸实施时,他的方法使几项废品降低了50%,和节省西方电气公司几百万美元的开销和材料。利用他的统计技术证明通过质量改进能够节约成本和增加利润,并且引起许多大型工业公司的注意。管理部门开始认识到人不能生产出工序所允许的更多的产品和更好的质量。在他1931年的著作《控制产品质量的经济检验》中全文述他的统计抽样方法的研究结果,并且这个结果仍然是现代统计过程控制的基础。一位西方电气公司的同事戴明(Edware Deming)在参加美国作战部和后来在日本讲授质量基本原理时,将休哈特的成果加以扩展。戴明在他的“管理的14项职责”中将统计过程控制和质量论述为管理哲学,并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使工人参与搞好机构的活动。他采用这种统计工具和管理哲学去鼓励工人负责在他们控制下的工序的质量。休哈特的实践和戴明的哲学相结合至今还在不断提高美国工业的质量和生产率。4 SPC的基础——各种控制图过程控制图可分为两大类别:用于测量变量的图表和用于测量属性的图表。根据监控的过程和收集数据的来源,它们的用途各不相同。变量图的实例:监控型砂紧实率。两碾砂之间通常会出现紧实率的少量变化。比照控制允许值来跟踪这种变化可以确定工序是否在合格范围之内,或者在不合格紧实率的型砂出现能迅速指出那些需要检查或改正的,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的事件。属性图的实例:在制芯操作中跟踪有缺陷的砂芯数目,计算在一个班次砂芯成品率。跟踪与控制范围有关的数据可以保证前面各工序的总体质量,或者在下一个缺陷砂芯产生之前指出需要检查和改正芯盒或制芯工艺参数设置。变量控制图:最常用的变量控制图表是X控制图和R控制图,它们经常一起使用。X控制图用来监控工序的位置或者工序的计量值,而R控制图用来监控工序的范围或者分布。在正常运用中,获取一个样本的多个读数,然后相加及求平均值后产生绘在图上的数据点。任何落在上控制限(UCL)或下控制限(LCL)之外的数据点表示由于特殊原因引起的不合格的工序变化,在进行下一步生产之前需要检查和改正。除了数据点超出UCL或LCL表示有特殊原因之外,还有其他规律可指出在没有超出UCL或LCL时存在的特殊原因。这些规律的依据是变量的统计概率,并可以对很快失控的工艺过程作出预先提示。这样就能够在生产出有缺陷产品之前进行检查和改正。一些常用的实例包括:●2个以上接近UCL或LCL的连接续点● 6个增加或降低的连续点●8个在中间值一边的连续点● 14中间值两边交替出现的连续点还有其他限制更多的规律,由控制图的特殊区域来决定,而且对于刚开始SPC计划的铸造厂来说还不需要这些规律。这些规律随工序的不同而有差别。应该记住,过多规律可能产生大量的“伪报警”,但规律太少又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漏检有关的问题。当第一次建立一个生产工序的X控制图或R控制图时,UCL、LCL和中值数控线必须确定下来而不是随意规定。这就需要实时运行和测量,然后采用测量值计算出UCL、LCL和中间值。为确保计算值为有效性,工序的生产过程必须是稳定的和可重复的,否则所提数据有偏移,在以后可能对生产过程产生错误的反馈。采用著名的平方律可从读数值来验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具有“钟形曲线”的正态分布即表明生产过程是稳定的。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步聚和计算在本文提及的参考书中有许多介绍,当首次建立图表时必须遵守这些文献。属性控制图:属性图用于不可计量的特性的控制。这些特性通常用“好”或“不好”等来表达,正如在化妆品检验或测试运行中所遇到的情况那样。这种特性称为属性,用简单的计数数据来制表。属性图表有三种主要类型:● P图,测量某批产品中缺陷部件的百分比● np图,测量某批产品中缺陷部件的数目● C图,监控某批产品中缺陷部件的总数对于X直方图和R曲线图的控制界限要建立在对稳定运行的工艺过程的初始计算上。这是一个连续生产产品的过程,所有的缺陷来自工艺过程内部的固有的普遍原因,而不是由需要检查和改正的特殊原因所引起来。在某些例子中,例如铁素体球铁Mn的含量,可以规定一个控制上限,当材质缺陷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生产时过程必须中断。其他数据收集方法:虽然统计过程管理可用来减少,甚至可能取消中间经验判断的操作,但是所有实施的经验判断应尽量收集和编制最有意义的数据。如前所述,当需要建立工序控制点时,这些数据对首先应在何处加强控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它也提供了与SPC图表、数据相关的反馈,使管理层确信SPC计划正在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缺陷记录可用来收集目视检查的数据,还可以提供与SPC实施无关的有用数据。合理使用缺陷记录,并配合对过程的周密计划,则缺陷记录可以指明改进过程的方向。记录应设计成易于单个产品缺陷输入,以便减少对总体工作流程的影响,但又能涵盖过程中所能出现的各个缺陷。缺陷记录中的数据可以一个生产班次为单位计算,将结果制成排列图(Pareto图)格式制成图表。在排列图中缺陷记录按照出现频次从高向低排列,以保证重点改进项目得以优先解决。同样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那些有效产品缺陷的尝试。使用EXCEL电子表格很容易绘制排列图。5 如何实施 我厂应用SPC的历史和现状我厂从80年代就开始引进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建立工序质量监控点,对关键的过程指标采用控制图等SPC的应用,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收集一些的质量数据,做几个控制图,挂在墙上展示一下,计算一下Cpk,就算使用了SPC,这样其实只能应付公司质量部门的审核,很少有人不觉得这样做是个负担。 98年通过QS9000质量体系认证后,我们的客户和体系的要求,必须在过程控制中有效使用SPC,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保留原有的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应用,为了减少数据收集和统计的“麻烦”,将原有的SPC控制图表人为减少,以利于审核的通过,这些认识都是很初级的,完全没有理解SPC动态过程控制的核心,根本不能达到对过程质量动态、连续监控的目的。 有些人员在接触了SPC后,试图寄望它不只能发现过程的异常波动,更应该给出导致异常的过程要素和原因。如异常情况是由设备、原料或操作上的什么问题引起的?其实这些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理论依据的。SPC工具是用统计学方法对过程质量数据进行处理、使工序质量状态可视化。而可视化的控制图只反映当前过程的运行状态或者未来趋势,并不能反映导致这种状态出现的内在原因。异常原因还要由人去查找,究竟哪道工序是导致异常的根源这样的特殊情况。所以,理想化的期望必将影响质管人员对SPC的信心,也将阻碍工厂实施SPC的进程。 SPC计划着手开展SPC和数据收集计划时,要留意打好基础以减少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一次涉及太多问题的“猎枪”法会遇到要求高级支援的困难,占用质量和工程小组的日常生产支持时间,虽然大公司有钱请专人执行和支持SPC和数据收集,较小的公司常会增加现有雇员的任务。最好的方法是全面推广前,先在便于管理的小范围内运行和获得成功的执行经验。实施SPC前,先开始检查现有的数据,寻找产生铸件主要缺陷的关键过程。如果没有过硬的数据,也可非正式评估某一个正在花费技术人员许多时间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通常会是某一方面如砂芯质量的问题,并随着设备、原材料、方法、人力和工作环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一旦选择某一过程作为重点,即入下一个步骤。根据所监控的过程来决定你要收集变量数据还是属性数据。这些作为运作选择适当的控制图表。如果收集变量数据,通常使用X直方图和R曲线图。如果收集属性数据,往往选择P或NP图,在这两大类图中还有各种不同式的样图,技术人员和质量工程师在开发和需要进一步深入时会再使用这些图。在开展SPC工作初期,可用人工计算数据和作图,而不要用电子数据表格的图表或自动软件包。人工作图让操作人员对数据收集过程有实际的感受。并且最终获得主宰过程和参与数据收集的感受,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系统可停止对操作人员的数据收集任务和理顺整个SPC过程。必须对操作人员提供为什么和怎样实施SPC和数据收集的充分训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解释清楚他们承担的特定过程的变化对最终产品总质量的影响。然后,对统计过程管理作审查,使用简单的练习来说明过程内的变化,以及如何监控让他们制作测试图图表和跟踪过程数据。直至他们懂得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和他们过程的作用。如果培训获得成功,负责该计划的质量和工程小组在真正实施和执行时就比较容易了。 SPC和数据收集的方法只要提供可用于改善现行过程有意义的数据,任何统计过程管理和数据收集方法都可以使用。开始起动一个计划时,特别当员工没有SPC经验时,最好使用人工方法进行运作,与经费多少或易于使用无关,人工方法为在机构内执行统计过程管理和观念提供坚实的基础。有一种错误概念认为,SPC需要高级数学技巧,实际上对于任何会用小型计算器的人员来说,所用大部分计算都是很简单的。对于我厂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人工方法就足够了,虽然利用基于电子表格EXCEL的控制图可提高效率。电子数据表格本身可做大量数字的数据收集工作,也可生成控制图,而无需对数据点作连线的例行事务。最后,它还是提供数据可在局域网内实时存取的方法,便于信息的查阅。 SPC实施步骤流程6 网络化SPC是过程质量系统的必然选择铸件的质量是每个工序产品质量的累积,有时微量元素较小的变化也能影响整个产品的使用性能。要全面提升企业的过程质量控制能力,必须从每一个操作、每一道工序的处理做起,形成自始至终的过程控制闭环,实现全面过程质量控制,达到休哈特理论中的全稳生产线。只有形成这样的控制局面,才能保证企业范围生产过程的可控态。有了稳定的工序状态,才会有稳定的产品质量。 过程质量控制不但要处处有,还要人人参与。它不只是现场操作工的事情,企业各层的质量管理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到这一工作中去,从而形成互相分工、互相关联、互相监督的全员化网络型过程质量保证体系。SPC只有在企业的真正需求的前提下,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SPC科学结合了起来,才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过程质量解决方案。基于大型数据库的网络化SPC系统,是实现企业全面过程质量控制的优选方案。它以企业局域网设施为基础,以大型数据库为平台,以质量数据采集系统、SPC现场动态监控系统、质管员监督分析系统、管理层质量查阅系统等为应用框架,构成了功能完整、运行有效的企业网络化SPC过程质量控制系统。针对企业生产过程质量参数多(包括产品和工艺参数,计量和计数参数等),数据采集连续性、高频度的情况,只有大型数据库系统能够承担数据的管理工作。网络化的系统框架,可以把质量监控点布置到从办公室到生产现场的任何角落,是全面过程质量系统的思想基础。建立网络化SPC软件,使数据更便于输入,用基于电子数据表格的数据输入图表,能自动求出过程运行中的读数之和并且计算上下控制界限。它可24小时收集数据和自动作出图表,包括X直方图和R曲线图。系统驻留在屏幕打印机旁边的专用计算机内,并且可通过局域网获得可视的数据。SPC系统有多种型式和大小,从互联网获得的免费软件和共享软件到200~1000美元的软件包,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图表和输出方式。软件包具有许多用户配置选项和作图规则,并考虑到多道工序或多条生产线的监控。最高级的和数据收集是全部硬件/软件结合的集成,它把设备直接连接到软件和网络。这些软件可预设告警界限和用户实施的规则,以及当某一过程超出控制范围时自动告知适当的人员。这种解决方案的价格较高。7 总结仍然使用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的铸造企业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面对我们的对手失去竞争优势。统计控制过程和数据收集对我厂在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如果从结构和逻辑性方面着手的话,实施人工SPC和数据收集计划是较简单和有效的。在此基础上计划可以升级,通过基于自已编制的电子数据表、便宜的现成软件包来实现。不管怎样,统计过程控制和数据收集对任何过程和产品都有用处,这时毫无疑问的事情。参考文件:〔1〕公司内部QCD教育手册:质量管理〔2〕爱肯锡公司培训讲义:统计过程控制

各学校可能不同吧~~我们学校是这样的,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应符合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著作图书文献序号□作者.(注意:应为小点,并空一格,以下同)书名.(应为小点,并空一格)出版社,(应为逗号,并空一格)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例子:[1]冯端.金属物理学第三卷金属力学性质.科学出版社,1999:132-144翻译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译者.出版社.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例子:约翰逊著.钛合金熔炼.张成军,马臣等译.科学出版社.2000年:112-121学术刊物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例子:[1]张二林,金云学,曾松岩等.原位自生TiCP/Ti复合材料组织与铝含量的影响.材料研究学报,2001,4(3):25-28学术会议论文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例子:严爱民.我国铸造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编.第四届20省市铸造学术会议论文集,武夷山.2002年:1-8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社”、“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例子:马明臻.TiC/2024复合材料的组织及阻尼性能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25-31

铸造技术期刊审稿

应该是没有稿费的吧。现在学术性的都是在收费,而不是在给。当然也有个别的是不收费,但是和很少给费的。要是找一些普通流通的杂志,或许会给一些。

铸造技术现在好像可以在线投稿了,版面费还是要一些的。基本上不是太差的文章都会收录。祝你好运。这个网址进去然后注册一个,估计可以在线投稿的。以前都是邮箱现在基本都改成在线网络化了。

《铸造技术》杂志内容主要由铸造材料研究和铸造成型工艺两大板块组成。前者主要设置:材料开发、材料改性、材料保护、材料失效分析等4各栏目;后者主要设置:今日铸造、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经验交流、行业动态(信息)等栏目。

一般在知网上或者专业铸造技术论坛上都可以能见得到。

  • 索引序列
  • 铸造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铸造技术文章
  • 铸造技术期刊2017
  • 铸造论文参考文献
  • 铸造技术期刊审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