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人才招聘策略研究论文

人才招聘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人才招聘策略研究论文

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分析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企业管理者重视。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对人才聘用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企业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在分析中小企业人员聘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中小企业;人才;招聘;人力资源0 前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据国家经贸委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在我国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约60%来自于中小企业。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所起到巨大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卡耐基曾说过:“即使将我所有工厂、设备、市场和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技术人员和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将仍然是钢铁大王”。可见,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便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的严峻课题。1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的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不到位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部门设置的时候并没有单独设置人力资源部,而是由办公室或行政部等部门兼任。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重视性不够,忽略了人力资源部是现代企业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正常、有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即使有,其日常工作也仅仅局限于管管档案、工资和劳保等,按照“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工作,没有行使到人力资源管理应尽的职责。 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对人员的招聘较为随意,更多时候是在人手紧缺或者员工大规模流失的情况下仓促进行招聘,缺乏人力资源计划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对招聘结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对他们而言,招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民办高校的陆续出现致使应往届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所以不少中小企业错误认为招到一个合适的人非常容易,反映在招聘工作中,思想上不重视,准备不充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结果往往导致招聘工作以失败告终。 招聘渠道相对单一人才招聘的渠道有很多种:现场招聘会、劳动力市场、网络招聘、猎头公司、校园招聘、平面广告招聘、内部选拔、熟人推荐等等,每种招聘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以及人才储备的倾向性。例如,技术工人和一般办事人员可以到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进行校园招聘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高级专业人才则可委托猎头公司进行物色。据调查,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多采用参加现场招聘会、到劳动力市场招聘、熟人推荐等传统的招聘方式,没有充分利用不同的招聘渠道,无形中减少了人才选择的范围,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对岗位需要的人员缺乏正确的定位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适当’这两个字很要紧,适当的公司,适当的商店,招募适当的人才,70分的人才有时候反而会更好。”松下幸之助认为人才的聘用应以合适企业为基准,并非越高级的人才就越好用。企业如果迷信100分的人才,可能就会忽略70分的人才。但是有时候,70分的人才更重视工作,更能以感恩的心全心全意地对待工作,能把工作完成得更好。对中小企业而言, 70分的人才更容易获得,花费的成本更低,利用的效率更高,70分的人才更能和企业共同成长。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偏好招聘名牌院校毕业的学生,认为好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高,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毕业于名校学生是否都适合于本企业需要的,则没有加以考量。一旦双方发现并不合适,企业将会浪费本次招聘的成本,同时还要为下次招聘支付费用。调查结果表明,仅有不到40%的企业计算了每招聘一名员工所花费的成本。 中小企业对应聘者吸引力较弱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市场的弱势,竞争力不强。大型企业在市场占有率、资产拥有量、品牌效应、薪资水平、工作条件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中小企业无法与之匹敌。同时,中小企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文化缺失,也是造成企业比较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的原因。2 改进中小企业人才招聘对策建议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负责为其优化配备所需的人力,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职务分析、人员招聘、人员配置、人员培训、奖酬制度、绩效考核等。我们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通过对企业人力需求的分析,制定人力需求计划;通过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到组织中;通过考评和确定报酬;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控制工作绩效;通过培训,开发员工的潜能,进而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明确其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传统的人事管理更侧重于事务性的活动,比如招聘、选拔、委派、工资、档案管理和人事规章制度的制定等。传统的的人事管理将人作为单纯的被管理、处置和安排的对象,而以解决“事”为重心,最关心的是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而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和管理,激发人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达到企业和人才的双赢。 招聘前做好充分准备(1)企业在明确了发展目标,制定了战略计划后,应统计出所需要的人员的类别及数量。在现有的人员储备的基础上,编制出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有的放矢的组织招聘工作。(2)编制适合于岗位需要的职务说明。明确该职务是完成何种工作;应聘者为了胜任此项工作,必须具备的何种能力;企业将如何对此进行考核等。职务说明应该尽量描述清楚,避免由于不具体的信息带来的无效招聘者,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3)准备企业简介及招聘简章。招聘的过程一方面是企业寻找合适员工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的过程。企业简介、招聘简章等资料都是企业进行对外宣传的窗口,都代表了整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准备时必须凸显企业特点,以其优势来吸引应聘者。 科学、合理的组织招聘工作(1)组织招聘小组。招聘录用的人员必须满足相关部门的需要,因此仅仅由人力资源部单独完成招聘工作是不现实的。应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联合各部门相关人员组建招聘小组,将招聘工作各环节进行细分,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此项任务。(2)应聘人员的选拔。应聘人员的选拔是招聘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有面试法、笔试法、情境模拟法等方式。在选拔过程中,招聘人员应该客观、公平的进行工作,确保在应聘者中筛选出最适合的人员。 对招聘工作进行总结(1)招聘效果的总结。在招聘工作结束后,企业应对招聘工作进行盘点:招聘工作是否按计划实施,招聘预算是否超支,招聘采用的渠道是否有效,面试方法是否合适,选择应聘者的标准是否能满足岗位要求等等。通过事后的总结和归纳,能够使企业在下次招聘工作进行中扬长避短,进而总结出一套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招聘策略,更有效更快捷的寻找到合适的目标员工。(2)建立人才储备库。在招聘过程中,企业有时会有遗珠之恨,有些条件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但因为人力资源计划的限制,企业无法都加以录用,但是在今后的企业规划发展过程中又可能需要此类人员的加盟。作为人力资源部,应将这类人员资料建档保存,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既提高了招聘速度,又降低了招聘成本,对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营造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公司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构成企业文化一般有五个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突出人物,典礼和仪式,文化网,即基层的沟通方式等。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明显转变,就是特别重视“文化管理”的影响,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保持和培育。中小企业尤其需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鼓舞和凝聚员工。旗帜鲜明的企业文化,是该企业有别与其他企业的特殊标识,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与之共同奋斗,共同成长。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人才招聘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一个环节,如何使人才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管理者任重而道远,需要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根据各自特点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总结,找到合适于本企业的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参考文献〔1〕�王嘉星. 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J〕. 现代管理科学, 2004,(08).〔2〕�吴晓,李立轩.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曾昭毅,徐丹丹. 中小企业如何做好招聘工作〔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3,(09).〔4〕�杨文京. 中小型企业怎样有效开展招聘工作〔J〕. 人才资源开发,2006,(04).〔5〕�汪克夷. 管理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6〕�王方华,吕巍. 企业战略管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有色金属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摘要:有色金属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机遇和挑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调整组织架构,完善日常管理体系等策略,旨在提升有色金属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准。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加之有色金属价格不断上扬,市场行情总体上涨,企业经济效益迅猛提升。但是,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环保事故不断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暴露了金属冶炼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明显滞后。一、有色金属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和挑战(一)机遇就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来看,指导思想是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生产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工业发展道路。各省关于建立有色金属经济支柱产业,打造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都为有色金属企业公司今后的更好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的支持。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迎来新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影响,但国家关于扩大内需,促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经济仍然会维持积极稳健发展的态势。就业内情况分析,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有色金属暴跌,给企业带来不少的困难,这既是困难但也是机遇,因为价格暴跌,淘汰了一批竞争实力不强的,产能过剩的企业,行业洗牌之后,产品存量在一定时期后将得到释放甚至爆发。2009年国际有色金属止跌回升,不可再生和难以替代的宝贵资源的价值得以显现,企业的市场前景趋于乐观。(二)挑战1.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即企业的人员需求及如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计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目标是确保组织在适当的时间和不同的岗位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结构)。有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能够满足变化的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另外,通过各种机制的有效运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组织内现有人员的潜力,使组织及其员工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2.组织架构不科学。据调查,有色金属企业的组织架构大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目标任务导向原则不突出,部门设置不合理。比如,没有负责公司战略管理的部门;财务与审计本应互相独立,互相监督,有的却合二为一。其次,精简高效原则未能有效显现。公司高层方面职位过多有些企业甚至超过十个。部门内部领导职数设置不尽合理,有的部门一正多副。再次,部门内部定员不科学,随意因人因事设岗。劳动定员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更多地依赖经验数值和传统的定员定岗。确定的定岗定员,执行也不到位。尤其是管理岗位,人员越来越多,人浮于事。最后,部门职责不明,权责不清,决策粗放、失误等现象普遍存在。3.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一般把所用员工大体上分成两类:一类是管理人员,即非生产操作人员,另一类是生产操作工人。有色金属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中,生产工人与管理人员比例大多在3∶1至5∶1,管理幅度太小。从知识结构看,管理人员团队学历偏低,冶金类企业大学本科的一般为1/3左右,国外企业则一般达到50%以上。其次,生产工人学历低下。大多数操作工人是高中及以下学历。4.日常管理体系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在招聘制度方面。首先,很多公司缺乏科学合理的招聘制度与流程。据调查,不少公司基本按照计划经济年代的方式招收员工,没有真正地依照双方意愿通过市场配置的方式,招聘需要的管理人员。其次,招聘渠道的相对单一。虽然很多人才短缺,但基本没有主动走出去,没有使用多种渠道招聘所需人才。在招聘过程中,仍停留在靠经验、靠直觉的阶段。缺乏先进的测试手段。薪酬与激励制度方面。有色金属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薪资一般与各厂生产任务、技经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等考核挂钩,当月兑现大部分,小部分年终考核多退少补。基层员工工资是在合理定员定额定责、定吨含工资的基础上,与上级公司所下达的生产任务、技经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等考核挂钩,当月考核并兑现。各部门、各厂一般根据本部门、本厂的实际情况制定二次或三次工资分配方案,进行员工工资分配。具体分析,薪酬与激励制度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三个。首先,内部分配的公平性表现不完全。基本上按等级和身份来定薪酬水平,并没有真正按岗位、职位和业绩定薪酬。在按照经济责任制下拨吨含工资总额,由各生产厂和部门自行二次分配时,因缺乏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的科学分配依据,主要凭感觉和经验分配薪酬,激励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其次,薪酬的外部竞争性不充分。有色金属企业长期缺乏一些重要岗位的高级人才,但是未能制定有效而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规则,以吸引人才。第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够强,相对较少使用平衡计分卡、KPI考核这样的管理工具。考核定性指标多,量化指标少。培训与发展方面。多数公司能够制定制度,激励员工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内训方面,有色金属企业会定期不定期举办采矿专业、选矿专业、冶炼专业、机电专业、质检化验、安全等员工技能培训班,但是缺乏精细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二、有色金属企业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地理环境因素对有色金属企业公司人力资源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有色金属企业公司所处的地理区位偏远,交通不便,文化、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相对落后,工作与生活条件较差,因此就人才招聘和引进而言,环境因素相对不利。加之有色金属企业固有的特点,从事相对危险的工种如采矿、选矿和冶炼,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与外界联系相对困难等,导致吸引人才更加困难。矿业专业院校较少,人才培养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中国是有色金属大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了一批有色金属矿业院校,为有色金属产业培养了大量人才。但因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也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很多高效都在不断地缩减矿业类学生的招生规模,高等院校中传统的矿业类常规专业无论是专业门类和生源都已不同程度地缩减,学生数量大幅下降。目前全国只有不到五十所的矿业专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边远艰苦地区的矿业企业能招到的毕业生就更少,矿业企业人才资源出现了普遍供给不足的状况。有色金属企业未能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没有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机制,也是造成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三、推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一)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包括两个层次总体战略规划和各项分(子)规划。人力资源总体战略规划是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及总的预算安排。人力资源各项分子规划主要包括招聘规划、培训与发展规划、薪酬与福利规划、绩效考核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全局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可控性原则。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活动,在操作程序上包括;调查和分析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情况预测;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与执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监控。在国际有色金属市场风云变幻的形势之下,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要考虑立足现有生产,稳健地发展自有资源,以扩大产能和开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为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形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实力。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组织(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确定的,是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支撑。因此,制定有色金属企业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应以建立数量结构合理的、能够满足企业稳定发展需求的员工群体为目标;应以成为学习型、开放型并具有较强吸引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作为战略愿景;应以创建高效激励机制,吸纳、发展、保留优秀人才,建立强大的人力资本为战略使命。(二)调整组织架构完善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简单地说,它就是确定企业中各项工作的任务和性质并确定哪些人适合于这些类型的工作的过程,并制订出职位规范(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和职位说明书(雇用什么样的人来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它提供的信息是招聘、薪酬、绩效考核、培训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依据。职位评价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将所有的工作职位,按其业务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受教育程度和技术高低,进行分类和分等的过程。通过职位评价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同时为薪酬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基础。坚持目标任务导向原则和精简高效原则,科学合理设置部门和分支机构。建立规范而明确的编制、职责、职位系统,建立精简而高效的部门框架,以组织架构持续再造和更新,提升组织效率。(三)完善人力资源日常管理体系人才招聘制度方面。应在学习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制度过程中,不断完善招聘决策、面试甄选、录用评估等各个环节,迅速建立科学的招聘制度和流程;明确招聘自主权,排除干扰因素;广泛使用各种招聘渠道,如内部推荐、媒体广告、招聘会、校园招聘等,尤其是通过猎头渠道,方便获取高层次人才;通过竞聘的方式产生中层干部;通过劳动中介渠道,招聘合适的操作工人。此外,必须有高层管理人员作为责任人,必须明确具体的责任部门负责落实措施。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招聘制度,运用多种招聘渠道,构筑人才高地和优质平台,汇聚一批资深优秀人才,海纳百川。培训与发展制度方面。主要策略一是强化内部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组织参加冶金院校、各省财经大学等院校大专、本科、MBA、EMBA各层次、各种专业的在职学历教育。二是工作轮岗。为员工创造主持或参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重大项目或单个项目的工作机会,提高他们自身不同岗位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使其具有独立承担各种研究课题或主持各种生产经营项目设计的能力和成果。三是出国或出省考察先进企业。针对高级岗位的不同需求,对发展对象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与外部交流联系的机会。要通过构建内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生产工人成长通道,强化培训,营造内部人才梯队成长机制,才能使得短期绩效与长期价值同步提升。薪酬与激励机制方面。主要策略一是完善绩效管理政策,使用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如平衡计分卡、KPI等,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确保指标与战略目标充分对接。二是考核结果必须能与薪酬、职位充分结合,内部公平性和激励机制要充分显现。三是确保薪酬水平外部具有竞争性,保证对中高层次人才有吸引力。四是通过福利政策,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留住中高级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绩效考核制度,吸引、保留、发展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组织的创造潜力和创新能力。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三、人力资源管控的内容综合分析大型跨国集团的人力资源管控,我们可以发现,集团人力管控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明确母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职能定位,选择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母公司和下属企业均设有人力资源部门,两者如何分工,如何协作,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集团人力管控体系设计的出发点。概略而言,子公司主要处理战术层面的事务性工作,母公司则更多地担负起战略层面的职责,通常而言,政策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是母公司三大职能定位。(图三: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二)集团人才梯队建设及继任计划内部人才储备不足令不少企业束手无策,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未雨绸缪,通过接班人计划、企业培训学院、轮岗锻炼、AB角制度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层级员工设计能力培养重点,对分级后备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打造一支高度认同企业文化、又具备管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精英团队。(图四:人才梯队建设)(三)管控对象的选拔派驻与考核激励 1)管控对象的选拔派驻依据集团管控模式的不同,人力资源管控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同。通常而言母公司委派子公司人员有以下对象:董监事、经营班子、财务人员、核心岗位。2)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通常每年以经营责任合同的形式由子公司负责人代表子公司与母公司签署,根据企业经营目标,按照平衡积分卡的思想自上而下系统地分解为部门、团队以及个人的目标,分层、分类设计考核周期、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构筑起战略驱动的、全员参与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绩效管理体系。3)子公司经营层激励机制对子公司经营层等核心员工针对性设计中长期激励方式,利用年薪制、管理层持股、期权期股等激励手段调动主观能动性,吸引、保留与激励人才。4)子公司经营层胜任与尽职调查基于企业核心价值,划分维度确定能力等级,通过胜任能力标准建立内部职称体系。(四)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环境建设人力管控是集团管控体系的有机组成,不能独立运行和实现,与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及职能管控进行协调,共同形成完善的集团管控体系。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环境建设主要涉及两大问题:1)对集团人力资源管控过程的强化监督.。

高级人才招聘策略研究论文

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分析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企业管理者重视。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对人才聘用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企业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在分析中小企业人员聘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中小企业;人才;招聘;人力资源0 前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据国家经贸委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在我国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约60%来自于中小企业。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所起到巨大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卡耐基曾说过:“即使将我所有工厂、设备、市场和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技术人员和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将仍然是钢铁大王”。可见,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便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的严峻课题。1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的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不到位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部门设置的时候并没有单独设置人力资源部,而是由办公室或行政部等部门兼任。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重视性不够,忽略了人力资源部是现代企业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正常、有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即使有,其日常工作也仅仅局限于管管档案、工资和劳保等,按照“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工作,没有行使到人力资源管理应尽的职责。 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对人员的招聘较为随意,更多时候是在人手紧缺或者员工大规模流失的情况下仓促进行招聘,缺乏人力资源计划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对招聘结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对他们而言,招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民办高校的陆续出现致使应往届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所以不少中小企业错误认为招到一个合适的人非常容易,反映在招聘工作中,思想上不重视,准备不充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结果往往导致招聘工作以失败告终。 招聘渠道相对单一人才招聘的渠道有很多种:现场招聘会、劳动力市场、网络招聘、猎头公司、校园招聘、平面广告招聘、内部选拔、熟人推荐等等,每种招聘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以及人才储备的倾向性。例如,技术工人和一般办事人员可以到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进行校园招聘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高级专业人才则可委托猎头公司进行物色。据调查,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多采用参加现场招聘会、到劳动力市场招聘、熟人推荐等传统的招聘方式,没有充分利用不同的招聘渠道,无形中减少了人才选择的范围,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对岗位需要的人员缺乏正确的定位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适当’这两个字很要紧,适当的公司,适当的商店,招募适当的人才,70分的人才有时候反而会更好。”松下幸之助认为人才的聘用应以合适企业为基准,并非越高级的人才就越好用。企业如果迷信100分的人才,可能就会忽略70分的人才。但是有时候,70分的人才更重视工作,更能以感恩的心全心全意地对待工作,能把工作完成得更好。对中小企业而言, 70分的人才更容易获得,花费的成本更低,利用的效率更高,70分的人才更能和企业共同成长。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偏好招聘名牌院校毕业的学生,认为好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高,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毕业于名校学生是否都适合于本企业需要的,则没有加以考量。一旦双方发现并不合适,企业将会浪费本次招聘的成本,同时还要为下次招聘支付费用。调查结果表明,仅有不到40%的企业计算了每招聘一名员工所花费的成本。 中小企业对应聘者吸引力较弱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市场的弱势,竞争力不强。大型企业在市场占有率、资产拥有量、品牌效应、薪资水平、工作条件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中小企业无法与之匹敌。同时,中小企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文化缺失,也是造成企业比较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的原因。2 改进中小企业人才招聘对策建议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负责为其优化配备所需的人力,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职务分析、人员招聘、人员配置、人员培训、奖酬制度、绩效考核等。我们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通过对企业人力需求的分析,制定人力需求计划;通过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到组织中;通过考评和确定报酬;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控制工作绩效;通过培训,开发员工的潜能,进而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明确其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传统的人事管理更侧重于事务性的活动,比如招聘、选拔、委派、工资、档案管理和人事规章制度的制定等。传统的的人事管理将人作为单纯的被管理、处置和安排的对象,而以解决“事”为重心,最关心的是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而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和管理,激发人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达到企业和人才的双赢。 招聘前做好充分准备(1)企业在明确了发展目标,制定了战略计划后,应统计出所需要的人员的类别及数量。在现有的人员储备的基础上,编制出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有的放矢的组织招聘工作。(2)编制适合于岗位需要的职务说明。明确该职务是完成何种工作;应聘者为了胜任此项工作,必须具备的何种能力;企业将如何对此进行考核等。职务说明应该尽量描述清楚,避免由于不具体的信息带来的无效招聘者,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3)准备企业简介及招聘简章。招聘的过程一方面是企业寻找合适员工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的过程。企业简介、招聘简章等资料都是企业进行对外宣传的窗口,都代表了整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准备时必须凸显企业特点,以其优势来吸引应聘者。 科学、合理的组织招聘工作(1)组织招聘小组。招聘录用的人员必须满足相关部门的需要,因此仅仅由人力资源部单独完成招聘工作是不现实的。应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联合各部门相关人员组建招聘小组,将招聘工作各环节进行细分,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此项任务。(2)应聘人员的选拔。应聘人员的选拔是招聘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有面试法、笔试法、情境模拟法等方式。在选拔过程中,招聘人员应该客观、公平的进行工作,确保在应聘者中筛选出最适合的人员。 对招聘工作进行总结(1)招聘效果的总结。在招聘工作结束后,企业应对招聘工作进行盘点:招聘工作是否按计划实施,招聘预算是否超支,招聘采用的渠道是否有效,面试方法是否合适,选择应聘者的标准是否能满足岗位要求等等。通过事后的总结和归纳,能够使企业在下次招聘工作进行中扬长避短,进而总结出一套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招聘策略,更有效更快捷的寻找到合适的目标员工。(2)建立人才储备库。在招聘过程中,企业有时会有遗珠之恨,有些条件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但因为人力资源计划的限制,企业无法都加以录用,但是在今后的企业规划发展过程中又可能需要此类人员的加盟。作为人力资源部,应将这类人员资料建档保存,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既提高了招聘速度,又降低了招聘成本,对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营造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公司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构成企业文化一般有五个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突出人物,典礼和仪式,文化网,即基层的沟通方式等。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明显转变,就是特别重视“文化管理”的影响,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保持和培育。中小企业尤其需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鼓舞和凝聚员工。旗帜鲜明的企业文化,是该企业有别与其他企业的特殊标识,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与之共同奋斗,共同成长。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人才招聘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一个环节,如何使人才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管理者任重而道远,需要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根据各自特点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总结,找到合适于本企业的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参考文献〔1〕�王嘉星. 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J〕. 现代管理科学, 2004,(08).〔2〕�吴晓,李立轩.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曾昭毅,徐丹丹. 中小企业如何做好招聘工作〔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3,(09).〔4〕�杨文京. 中小型企业怎样有效开展招聘工作〔J〕. 人才资源开发,2006,(04).〔5〕�汪克夷. 管理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6〕�王方华,吕巍. 企业战略管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 要】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存在问题,制约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招聘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国有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招聘制度,进而优化国有企业的招聘机制,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一、国有企业招聘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招聘是企业获取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依靠人才来创新、来驱动,来发展、甚至成为行业翘楚。人才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企业获得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招聘的成效直接影响并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招聘对于国有企业的创新与知名度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只有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才能达到良好的招聘效果。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形成人才竞争优势,最终才可以在市场中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企业招聘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自身或外在原因,很多国有企业在推进招聘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招聘基础薄

许多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知、重视不足,尚且停留在日常事务中,未提升到为企业发展聚贤纳士,助力发展的高度,也未形成完善的招聘制度和流程,缺少科学合理的统筹部署和人才招聘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阶层注重眼前的人才成本、招聘成本,忽视了企业促进发展的长远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因人设岗,缺人就招,凡进必考的工作方式,把招聘当成阶段的工作,而非长期的系统工程,形成了人才招聘的非连续性,和招不到合适人才,造成人多而才少的局面。形不成人才库,达不到一定的人才储备,导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招聘盲目而片面,人员结构失衡的现象,甚至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问题,动摇企业发展根基。

2.用人理念淡

当前,国有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只是提出需要什么样的岗位,但未界定该岗位职责,致使国有企业招聘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设立“高学历”的门槛,忽略了应聘人员的特长、潜能,导致招聘入职人员多为应试型人员,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型、潜力型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被挡到门外,招非所缺。

3.专业素质低

招聘专员在企业中承担招聘任务。招聘专业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招聘工作的优劣,招聘到的人员是否是企业发展所需,所急起到关键作用。因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原因,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发展、完善阶段,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目前从事人力工作的工作人员多为跨行业调配人员,一般为:行政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应的专业素养低,对于岗位说明书理解不够透彻,对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含糊,对人才储备及培养概念欠缺,对人才识别和岗位需求脱钩,增加了不必要的招聘成本。

三、国有企业招聘问题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要想做到长足发展,必须要重视招聘工作的实施,确保可以提高国有企业招聘工作实施质量,使其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具体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完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对国有企业发展影响深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要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贯彻始终。明确国有企业的人才战略目标,科学预测行业发展的变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为企业发展储备、培养赢得未来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全面分析招聘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使得招聘与应聘人员都能有着良好的工作计划。

2.提升专业素养

招聘工作要有专业强、素质高的招聘人员的支撑。通过专业化的培训、管理来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根据招聘人员的个性、修养与基础知识结构等,进行任务分配,挖掘招聘者的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要建立并完善招聘人员培训模式,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性,力争将招聘中招聘人员的主观性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练就“火眼金睛”,高效、精准的招聘到合适的人。

3.树立正确理念

在招聘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确保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招聘的全过程,提高用人效率。要正确对待每一名应聘者,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感谢,提高其用人质量。同时,对于落选人员还要将其资料录入企业人才备用库中,确保可以提高其长远发展效率。

四、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要突出、优化招聘管理,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同时提升人力资源人员的专业素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在招聘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相信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会展现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孙蕾.当前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87.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首要工作,好比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管理学专业各方向的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力资源管理 师二级论文题目参考

1、IT零售业人才流失对策研究

2、IT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3、IT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薪酬制度设计

4、IT企业如何应对员工流失

5、IT业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标杆管理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和运用

7、布料加工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8、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

9、成才素质研究系统

10、成长期企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1、成长型软件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

12、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分析

13、创新经济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4、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思路

15、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16、从“委托---代理”关系看现代公司激励

17、从成功企业看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18、大学 毕业 生应聘中的误区及改进 方法 探讨

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探讨

20、弹性就业与灵活就业问题的研究

21、电器零售连锁企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

22、对H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

23、对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思考

24、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

25、对我国实行经理股权激励的理性思考

26、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27、防止 广告 公司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

28、房产中介企业新员工培训机制探讨

29、房地产行业人才流失及对策研究

30、福建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策略研究

31、福建软件企业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32、福建省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福建省烟草商业公司基层人才留用对策分析

34、福建中小型生产企业绩效管理应用研究

35、福州房地产企业员工招聘选拔方式的探讨

36、福州服务业培训后人才流失问题研究

37、福州软件企业中高级专业人才招聘策略研究

38、福州市物业管理企业关于人才有效招聘的对策研究

39、福州长和公司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40、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41、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42、高科技企业的薪酬战略设计

43、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

44、高科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

45、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46、工程咨询行业人才派遣模式探讨

47、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

48、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

49、工作分析在公交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0、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老挝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研究

2、国家级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3、行政管理与民主参与问题的相关分析

4、现代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5、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

6、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7、行政 文化 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

8、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9、论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

10、我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兼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性质

11、论我国地方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

12、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

13、打造新型政府,积极适应行政管理新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政务”模式的探析

14、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5、 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 国家公园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17、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18、我国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学科与职业关系研究

19、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模糊评判——以高等院校为例

20、 地方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研究

2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工商行政管理规章的决定

22、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3、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24、 当前我国监狱行政管理体制运行困境及改革研究

25、企业行政管理现状和创新举措探讨

26、关于提升科研行政管理水平的思考

27、论现代政府治理环境下的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

28、植物新品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9、 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研究

30、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

31、政府职能转变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32、治理理论视域下中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33、行政管理体制垂直模式与属地模式效能比较——以 安全生产 监督为例

34、基于行政管理的规划许可分类

35、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6、 旅游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优化对策研究

37、浅析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现状

38、中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溯性研究

39、 西安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

40、对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41、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42、浅论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3、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商事登记制度中的职能定位研究

44、 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进社会治理研究

45、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观念的汉代“黄老”展观——《淮南子》行政管理思想论纲

46、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中的价值及作用研究

47、浅析行政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48、构建集中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

49、 对失信企业应采取哪些协同监管 措施

50、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教育 教学管理论文题目

1、教育质量监控若干问题研究

2、教育质量新视野

3、中小学班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4、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5、学习方式转变实践研究

6、自主学习实践研究

7、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8、探究学习实践研究

9、有意义学习实践研究

10、创新学习实践研究

11、教学的生活性

12、教学的发展性

13、教学的生命性

14、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5、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16、新课程与学校管理改革

17、好学校的标准研究

18、优秀教师的标准研究

19、好学生的标准研究

20、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研究

21、论教育市场化

22、论教育产业化

23、论教师劳动的经济价值

24、我国义务教育投资问题、原因与对策

25、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26、论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的应对

27、WTO与教育改革

28、论述教育投资评价

29、教师职业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30、大学生收费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31、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

32、论义务教育效益发展战略

33、中美教育观比较

34、论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

35、国际终身教育的理念与政策分析

36、西方校本管理的特色与启示

37、西方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新动向

38、国外素质教育面面观

39、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

40、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

41、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42、论教师劳动的特点

43、教育乱收费的原因与对策

44、家长择校热透视

45、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

46、教育产业化之我见

47、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困境与对策

48、论教师劳动的价值

49、论教师职业的地位

50、民办学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管理学专业各方向的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管理科学论文题目(2)

★ 本科管理科学论文题目

★ 不同专业的mba论文题目推荐

★ 管理学理论论文精选

管理学论文范文精选

★ 大学管理学论文范文

★ 管理学论文范文

微软人才招聘策略研究论文

因为上进积极的员工是公司运作的基础。

好的员工一定要反应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他能迅速地进入一个新领域,对之做出头头是道的解释;他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正中要害;

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博闻强记;他能把原来认为互不相干的领域联系在一起并使问题得到解决;他富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而对“聪明人”的寻求,微软又靠着一套严格的招聘制度。

被面试者的答案通常不重要,而看重的是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更为具体地讲,总部层次的招聘是通过“让各部门专家自行定义其技术专长并负责人员招聘”的方法来进行。例如程序部门中经验丰富的程序经理用以下两个方面来定义合格的程序经理人选:

一方面,他们要完全热衷于制造软件产品,一般应具有设计方面强烈的兴趣以及计算机编程的专业知识或熟悉计算机编程;

另一方面,他们能专心致志地自始至终关注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他们总是善于从所有想到的方面来考虑存在的问题,并且帮助别人从他们没想到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又如对于开发员的招聘,经验丰富的开发员寻找那些熟练的C语言程序员,同时还要求候选人具备一般逻辑能力并在压力下仍能使工作保持精确。

员工是一个企业的基础,只有员工适合企业才能让企业更好的运行。

微软的招聘过程中,采用群组方式招聘人才,很多人组成一个招聘组,决定人才的选用。面试委员会中总是有一个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的人,专认文化价值符合度,具有一票否决权。

企业需要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作为企业的员工同样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业绩,否则将被企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一个企业的招聘工作,对企业的盛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好的员工要有责任心,做到尽职尽责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使你在工作中表现得卓尔不群,尽善尽美。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要有足够的热情和信心,做一个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的好员工。好员工应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始终与公司风雨同舟。

微软对于人才的招聘有自己独到的策略。他们不重视工作经验,而是直接锁定那些刚刚毕业且极其聪明的学生,因为年轻人更具有改变世界的心态。

聪明才智代表了有创造力的思考,年轻的心充满把事情做好的动力。对微软这样的企业来说,这种因素比知识和经验更重要。但是微软选拔人才并不是把聪明放在第一位,最重要的是适合公司的人才,在最适合的基础上,挑选最聪明的人。

微软新雇员的80%是从大学招募来的。在微软看来,刚出校门的年轻人更愿意学习,更乐于提出新见解,贯彻微软开发软件的态度和方法也更彻底。

微软员工激励机制探究

近年来,激励机制日趋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我们看看下面的微软员工激励机制探究吧!

摘 要:作为计算机行业的巨头,微软独特的激励策略对其巨大的成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对主要的激励理论作以梳理的基础上,力图对微软公司的激励策略作以分析归纳,试图找到其制胜秘诀,从而为遭受人才激励困境的众多企业给以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激励理论;激励机制;微软

人才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小觑的因素。如何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潜能,即现代管理中所谓的“激励”机制,已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激励机制运用得越好,员工满意度越高,相应的工作效率就越高,企业的收益也就越大。因此,如何建立并完善一个科学的激励机制成为管理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怎样恰如其分地把激励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也成为管理者们的一大难题。

创建于1975年,作为世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微软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自从创世之初,微软就以其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备受赞誉,并一直被乐道为“a great place to work for”。 2011年10月,美国 Great Place to Work于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宣布全球 25 家最佳跨国企业职场名单。在世界5 500 家企业中微软突破重围,获取第一名。正是由于其多种多样的激励策略,微软才能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才,保持极强的竞争力。因此,本文在对主要的几种激励理论作以梳理的基础上,力图对微软公司的激励策略作以分析归纳,试图找到其制胜秘诀,从而为遭遇激励困境的众多企业给以借鉴。

一、激励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于1911年,作者弗雷德里克9917斯洛99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被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也有人称其为“理性效率的大师”。该理论认为,要在以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劳作等。泰勒相信,通过这样的科学管理技巧才能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泰勒的观念开启了规模化生产时代的到来。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99福特便是第一批运用该方法生产福特T型车的人之一。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一系列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当代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都是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二)需求层级理论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它们形成一个从低到高金字塔型的层级。该理论认为,管理者要发现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而找出相对应的激励因素,然后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最终提高利润,实现公司的目标。图1为该理论的相关图解。

(三)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现代管理大师彼得99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于1954年开始广泛倡导的目标激励方案提出的。该理论以结果为导向,也即管理者依据预先设定的`工作目标完成的程度来评估员工的表现。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依据是直接的结果可以观察,而员工的特质只能依靠猜测或推理,并且导致员工不同表现的因素复杂各异,分析下来也非常困难。因此,通过专注于实际结果,目标管理理论克服了管理者通过假设,猜测或推理等方法来评估员工绩效的缺点。

(四)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 赫茨伯格在1959年与别人合著的《工作激励因素》和1966年的《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来的。在书中,他把动机分为两种:激励因素(如成就感、晋升机会、被授予责任等)和保健因素(如工资、环境、公司政策等)。赫茨伯格认为,没有保健因素,员工会产生不满情绪,拥有这些并不能激励他们更好地工作。只有激励因素才可以有效持久地激励员工。

二、微软的激励策略

从1975年哈佛大学二年级的毛孩子盖茨写编程开始到如今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不得不说微软创造了一个神话。通过其大胆的授权,不断改革的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制度等激励措施,微软得以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才,从而延续并创新了神话。

(一)授权

微软不仅以软件创新和科技创新而闻名,其在员工授权方面的创新也颇受赞誉。微软认为,要想留住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收益,必须授权给员工,并且信任其管理能力。如微软把招聘新员工的重任托付给在职员工,对其员工持有充分的信心。让员工意识到公司相信他们能把最优秀的人才引入公司,去塑造公司的未来是个颇有风险的重大责任,而微软对此乐此不彼。此外,对于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微软提供两种路径:一直做技术或者从技术转为管理。对于那些只想达到技术领域的巅峰而不想走管理路线的人,微软在技术部门设立技术晋升渠道,并允诺给付与走管理路线者同等水准的工资。而对于想从事管理路线者,微软则大胆授权给予其管理职位。可以说,微软此举是对马斯洛的层级需求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绝佳应用。一方面,满足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求或保健因素,如薪水、环境等方面,避免其产生不满情绪;另一方面,又通过授权赋予其更大的责任、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更大的自主权等来满足其较高层次的需求,即激励因素,从而提升员工满意度。

(二)灵活变动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是包括微软在内的众多企业采用的激励方式之一,它是对科学管理理论和目标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在设定考核体系时如何设定目标,如何科学地确定考核指标及奖惩关系等都需要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对两种激励理论灵活运用。

在员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最开始微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从最低的级别9级到最高的级别15。晋升必须得到上一级管理层的审批。此种体制帮助了管理层建立与员工所处级别相适应的薪酬标准。例如,刚毕业的大学生级别是10,工资大概是35 000美元;硕士毕业生的工资为45 000美元;对于特别突出的人才,工资会翻倍甚至于几倍之高。由于工资报酬和级别紧密相关,微软可以清晰及时地酬付员工,成功地留住人才。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公司的扩张,再加上当时几个种族歧视案件和反托拉斯诉讼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利润盈利率,微软在2000年缩减了员工的福利待遇,此举使员工士气大落。为了重振士气,2006年巴尔默任命布鲁梅尔为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2006年5月18日微软宣布一项名为“我的微软”的计划的重整其人力资源惯例,改革之前员工不满意的绩效评估体系。新出台的考核标准不像之前有那么严格的区分,可以大致定位员工在公司中所处的位置(如上、中、下)。这样管理者可以知晓其员工的大致情况,每个员工也感到舒服自在。2003年,在绩效考核体系变革方面,客户满意度被列为重点考核指标,且在全球的公司都设立了专门负责客户及合作伙伴满意度的总监级负责人。这样,微软就有了两套绩效考核体系,一是原有的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的业绩考核,再就是新的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考核。翰威特(中国)咨询公司薪酬问题专家庞锦峰称“这种绩效考核方式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公正和透明”。

(三)不断改革的薪酬体系

金钱奖励可以说对员工有着直接的激励。马斯洛的层级需求理论把薪酬当做最低层级的基本生理需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提到没有包括薪酬在内的保健因素,员工也会产生不满情绪。自从1982年上市以来,微软的激励方式主要以期权为主,这种薪酬奖励手段一直颇受欢迎,也让很多员工成为百万富翁。但在2003年7月,微软宣布结束长期以来实行的股票期权制度,代以实施限制性股票奖励为主的长期激励方式,所奖励的股票所有权将在5年后转交到员工手中,同时微软还宣布大额分红也在酝酿中。此举让很多人愕然,毕竟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期、灵活、极富创意的激励机制在激励员工、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倍受青睐。微软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原来,微软已从当初的高速成长期步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成熟期。与稳定发展企业对比,股票期权似乎对高速发展的企业更有激励作用。且受近年来高科技股泡沫潮的影响,很多高科技公司的市值缩水,期权制使得许多新员工的期权很可能因其所持股权的执行价格高于微软的股价而变得毫无价值。在股息分红方面,伴随着高科技暴利时代的过去,股价大幅下跌、增长日趋放慢,微软不得不靠增加红利支付或者回购更多股票,来安抚众多的投资者。从2003年8月开始,微软给予除公司CEO巴尔默和盖茨本人以外的其他员工直接的大额股票分红,使得所有的员工不论其老少在工资方面均处于同一起点上。2004年11月,微软斥资320亿给员工分红,六分之一的员工变成了百万富翁。2006年布鲁梅尔上台以后,又进一步在股权分配量方面增加优异员工的股权量。

结语

不断变化的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体系以及授权,不仅使员工没了金钱上的后顾之忧,也更能激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微软被评为最满意的工作场所之首便不足为奇了。很难说微软的做法究竟是用了哪一种激励理论,事实上,以上所提及的几种激励机制是对几种激励理论的不同糅合。可以确定的是微软非常重视激励机制,为了使员工满意,它不停地作出努力、尝试改革。或许国内企业可以从微软身上得以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朱文忠. 国际商务管理概论(英文版)修订本[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2] 何威风,江厚锋. 微软为何放弃股票期权激励机制?[J]. 财务与会计,2006,(4).

[3] http://finance.省略/roll/20030715/.

微软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

引导语:人力资源规划对组织战略管理过程将作出重要的贡献。从本质上看,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源于组织的战略和运营计划。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微软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与组织的战略规划联系起来,人力资源规划既不能仅仅着眼于应付短期危机,也不是仅仅由人力资源管理专员可以解决的简单工作,恰恰相反,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与国际企业的战略联系起来。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分为几个步骤进行,下面以微软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及配置为例加以说明。

一、确定组织目标及其对组织各部门的影响

人力资源主管需要清楚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战略决定了人力资源战略,经营策略决定了选择什么类型的人才,经营规模和目标决定了人才的成本。只有在公司战略清楚的前提下,人力资源规划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空中楼阁。

(一)微软的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有一个著名的公式:IT=IQ+IP。其含义是:促成 IT 企业成功最为关键的元素是它的核心人才(IQ)和创新(IP),它们是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两大基石。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所创造的价值,很可能超越过去的世纪里千万人所贡献出的价值;所以对于 IT 企业(尤其是软件企业)来说,最为重要、最值得珍惜的便是人的智慧。另外一个帮助 IT 企业通往成功的“天梯”是企业核心的创新和技术。以软件企业为例,由源代码、专利、Know-How 和流程所构成的知识产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量之源。与汽车制造、能源和大型零售业的企业不同,软件企业没有很多的员工、固定实体、工厂、流水线和大型设施,在 Microsoft 你只会看到两个脑:人脑+电脑。

这个公式被定义为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发展战略。微软正在建立一套完备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保护人才的机制,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用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服务中国和全球的市场。

基于以上发展战略,微软的人才战略是寻找最优秀的员工和360度全方位的培养。微软开始注重招聘和开发大学生人才,同时继续寻找并开发MBA人才;微软的培训不仅包括对每个员工的技术宽度和深度、产品开发机制、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方法,以及微软公司文化的培训,还有对领导和管理的才能的培训。微软改革其人才战略,引入大学毕业生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微软高度重视企业特有的知识,并相信能够培训大学毕业生,使之具备这些能力。其次,微软不仅希望获得具备出色营销才能的人才,还希望构建一条未来领导人的补给线,源源不断地输送能够真正致力于企业成功的领导人才。

(二)微软20xx年产品开发战略

微软2010年将实施“着眼于不断发展着的电视、云技术、还有自然用户界面科技的革新”的战略。其对应的微软产品是Xbox、bing(搜索)、Windows7(Windows系统)。

目前,微软已经和惠普合作,惠普在全球推出的电脑产品里将会把“必应”作为默认的`搜索引擎;福特汽车也将推出基于微软的嵌入式平台的全新Sync系统;菲亚特汽车第100万辆带有微软驱动程序的汽车到了用户手中;起亚汽车也宣布一个建立在Windows平台的新的车载系统。

Win7自去年10月份上市以来,很多人都将焦点放到了这款操作系统的表现上。Windows7发布后,PC销售增长了50%,较去年圣诞假期销售额超过50%。Windows 7是史上销售最快的操作系统,Win7赢得了94%的客户满意度。Windows 7是一个在我们产业内正在崛起的浪潮。另外,Xbox将迎来这精彩的一年,理由是:微软已经花了30年来研究用户界面。

未来,微软将会给Xbox创造了一个更简单,更直观,更自然的项目,那就是Natal。这个项目将在2010年圣诞假期公布。

二、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和类型

微软对于人才一直存在广泛的需求。去年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共吸引了500多名FTEs,这其中包括来自海内外200多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以及

200多名从中国的顶级大学吸引的优秀毕业生。这些压倒性的数字证明了微软无以伦比的吸引力。在新的一年,随着微软战略的明确,其人力资源等支持性部门需要重新部署以配合公司战略的实施,为此,微软公司将继续吸引到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加入。

(一)微软人才需求数量

微软管理层期望在2010年增加员工数量,在新一轮的人才招聘中,微软计划将员工增加比例控制在10%左右,并且将只考虑增加长期员工而不考虑临时员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从因为裁员风波而膨胀的人才市场找到合格人才是他们最大的挑战。 去年十月份以来,在整个人才市场中,IT行业的人才流动情况相对活跃,预计2010年至2013年,我国IT行业就业增长速度为。全国各地的校园招聘会上,IT行业的招聘需求都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微软也率先启动校园招聘,广纳良才,需求量达到了百人以上,吸引学子欣然前往。2009年10月以来,微软职位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8%。

(二)微软人才需求类型 开发人才:根据微软最新的产品开发战略,微软公司人才战略的焦点放在招募顶尖技术人员上。其需求较大的人才类型有系统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网络系统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微软十分重视开发人员,它注重为开发者提供强大的工具、免费培训等。Visual Basic让开发者在Office之上创建商业应用。现在,Visual Studio已经是正规企业开发者的重要工具,它的慷慨也使Windows成为很多企业桌面上必不可少的东西。

反盗版技术人才:目前微软正在招募反盗版技术方面的人才,旨在强化Windows 7和其他产品的反盗版能力。其职责是:开发新的反入侵机制和黑客检测技术,以防止微软产品被黑客入侵和破解。对于当前的Windows 7系统,如果用户使用的是盗版,桌面背景就会变成黑色,并定期提醒用户。 此外,桌面上还有水印提醒。

销售人才:随着微软公司系列战略产品的不断推出,以及全球各竞争公司的

围攻,软件产品的策划者以及销售环节的市场推广等人才也将是需求的一部分。

三、微软外部人力资源供给

人力资源还能供给是人力资源规划中不可忽略的环境因素,从客观上决定了企业所能招聘到的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下面简要说明微软中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外部劳动力市场环境。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的2009年第四季度监测报告表明,全国人才市场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2009年第四季度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继续回升;与第三季度相比,劳动力供求总量有所减少,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然而,IT行业与所有行业一样,都有一个良才难觅的困境。中国的人口基数巨大,但是高端人才处于金字塔塔尖,数量却相当少。

在计算机教育快速发展的几十年期间,全国计算机专业规模迅速扩大,先后有360余所本科院校增设了计算机本科专业,使得设置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院校达到500余所,占全国670余所本科院校的75%,并使计算机专业在单个专业的设点数和单个专业的在校生总人数方面都位居全国本科专业之首。2004年中国软件专业在校本科生万人,软件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104万人。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总数为1683所,本科学校679 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2003年在校人数27万,占理工科在校生总数的,也是最多的。2005年底,中国试办了35所软件学院和35所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虽然高等学校近几年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然而,现在IT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着一个矛盾,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但同时企业选人难,毕业生就业也难。在中国,IT人才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缺在“两头”,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基础技术人才、产业人才,缺乏能够把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工程化人才,缺乏职业化工程师。麦肯锡2003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只有大约有260万的年轻人才适合于软件工程师的岗位,每年的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中只有不到20%能够满足IT产业的基本技能要求。

四、严格甑选标准,招纳最优秀的人才 与其他公司人才甄选特点相比,微软公司的人才甄选具有以下特色: 第一,坚持基于能力的聘任哲学。 微软公司把人才能力标准归结为“个人专长、绩效、顾客反馈、团度协作精神、长远目标及对产品和技术的挚爱”等,并对没每项才能加注定义,对才能的层次加以更贴切的描述,并增加参考书、指导手册和才能卡等辅助材料。

该套卡片1994年由澳洲微软有限公司开发使用,1995年想微软在全球的办事处推广。微软公司在招聘过程中会使用这套“能力彩色卡片”,以彩色卡片上列的问题为指导,并在面试及评价候选人时始终坚持同样的标准和要求。

以团队协作(Teamwork)为例,团队协作是最能反映微软的企业文化及其强大的竞争力、创造力的东西。微软公司对“团队精神“的界定是这样的:人人都为开发和维持富有成效的、高效的和高士气的团队而努力。团队精神方面的核心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冲突协调能力、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人际关系处理。因此,微软公司在进行团队精神测试的时候,主要有以下问题:成败是否皆为团队共有,是否会问问题和做到互帮互学,是否愿意主动奉献,遇到困难如何解决,你如何评价队友的工作和帮助,是否甘愿在团队中当配角,对部下是否总是信任和支持,等等。

第二,立足于公司文化制定职位招聘的人才标准。

微软的技术或研究人才的甄选标准是:具有自信、诚实、镇静、勇气、创造力、模糊决策能力、自我开发能力等个人素质,以及决策力、驱动力、良好的工作表现、计划组织及协调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等专业岗位工作能力。不同的岗位要有不同的技术能力,但都有追求技术的热情与执着。

微软用人宁缺勿滥,筛选及面试的淘汰率都很高,所有的应聘者(包括内部人员流动)不存在例外。内部人员流动更注重目前工作表现、级别及评语,外部面试更看重必备的竞争条件。为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公司的岗位定编遵循因事设职而非因人设职的原则。

为了较好地把握和理解用人标准和规范,公司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建立面试循环小组。面试循环小组一般包括项目经理(PM)、软件设计师(SDE)、招聘经理(RM)。这样可以对招聘人才有全面客观的评估。其二,重视对面试官进

行培训。通过培训后,面试官不仅要清楚面试过程及一般要求,熟悉基本劳工法和面试策略等,更为重要的是要理解招聘岗位工作的必备条件等。

第三,面试过程密集而严厉,测试内容紧密结合能力标准。

微软严苛的面试机制是众所周知的。微软对于面试采取了严谨的态度,采用精心设计的面试流程。每一个申请者的面试都有多为微软员工的参加,每一位参加面试的员工都事先分配好面试时的任务。微软的面试过程是高科技企业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且最长的一个。应聘者进入微软需要经历一次笔试、3至4轮面试。技术人才招聘一般会经历两大类型面试,分别是软件设计师面试(SDE)和项目经理面试(PM),每一种类面试又需进行3至4轮的大幅度流程。

四、多元化的招聘渠道 微软公司具有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相结合,广开人才招聘的渠道。

微软公司的招聘信息必须先在内部登载,供内部员工选择。如果两周内没有合适的人选,招聘信息可以上集团的内部招聘网。如果一个月内,仍然挑不到满意的人,人力资源部就可以考虑通过集团外部的招聘渠道来。微软的人才招聘渠道主要有五种:

实习生招聘。微软一直非常重视选拔聪明、知识基础坚实的实习生,优秀的实习生是微软公司未来优秀员工的来源。微软的实习生计划特别注重实地培训和公司文化与政策宣传,“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微软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实习生来公司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

校园招聘。微软公司认为,相对于从社会雇佣的人才,校园招聘的人才有很多优点,如:人才可塑性强,对公司忠诚度高,最愿意全力以赴地办事,不怕风险,愿意积累对部门的经验,等等。

员工推荐。微软非常鼓励公司员工推荐优秀人才。如果公司录用了由员工提供的候选人,那么推荐的员工将得到公司的奖励。

微软用户。微软公司编有一个专用程序,成千上万的微软用户在进行联机检索时,微软公司就会得到他们检索的相关信息,并由此可以分析哪些用户技能较高或可列为公司招聘对象。这种方法尽管不是完美无缺,但非常有用。

网站招聘。微软的广告大多是宣传微软的产品和性能、微软人的工作以及每

年的收益等。尽管广告与人才招聘并不直接相关,但是这样的宣传积累了微软人才招聘的品牌优势,的确是另一种吸引人才的方式。

此外,微软公司并不认为员工跳槽是一件坏事,对于离开公司的优秀员工,微软也会对他们的工作情况进行追踪,并会在合适的时间再把他们请回来。

五、微软招聘流程

(一)笔试:由于微软公司录用人员采用的是普遍撒网、重点捕捞的策略,所以每次都会通知很多人来应试(通常是400~500人),而最终只采用3~5人,这种1%的录用几率就需要在笔试过程中进行第一次筛选。整个笔试的内容主要针对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知识面(20%)、编程能力(50%)和智力(30%)。 (二)第一轮面试:第一轮面试是由微软公司的三位软件工程师对应聘者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这其中包括简单的网络组建、系统故障分析、Windows特性、Windows新增特点及其使用,以及微软其他产品的使用与编程方面的问题。

(三)第二轮面试:第二轮面试由一位资深软件工程师对应聘者进行综合素质的再考察。面试官的提问范围仍然不出前面三位工程师的范畴,但难度大大增加,也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四)第三轮面试:第三轮面试是英语水平的测试。测试英语听说能力,面试者需用英文自我介绍,面试官也会问及为什么要到微软公司以及对微软的看法等等。

(五)第四轮面试:最后一轮面试是微软分公司的老总和应聘者直接对话,微软在招聘时很注意不给应聘者造成压力,而是让应聘者成功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这一轮谈话通常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面试者会询问一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以及对待工作和人生的问题,基本上也都是和技术无关的。

面试之后,微软公司会综合考虑应聘者的笔试成绩与两次面试得分,整个招聘过程至此才算是告一段落。

人才招聘问题研究及对策论文

这个话题有点大,是一门HR学科,要好好学习了。

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1、 招聘专员职务说明描述模糊,上岗前未进行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 公司制定的职务说明书中,对招聘专员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的描述模糊,导致无法根据相应的条件招聘选择合适的招聘人员。在企业常规的招聘过程中,首先与应聘人员接触的是企业的招聘人员,在某种意义上招聘人员是企业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目前,公司行政部的招聘人员在上岗前,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且培训内容简单、方式单调、课时偏少,使其对企业的状况了解甚少。另外,进行有效招聘必备的沟通技巧以及礼仪方面也未进行培训,便匆忙直接上岗工作。因此,应聘人员会根据在招聘中招聘工作人员的表现、印象、素质来推断和评价企业组织, 进而决定是否选择于它, 这样就影响了企业招聘的质量。2、 未按照招聘流程执行招聘,制定的《人员需求申请表》信息不全公司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招聘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例如经常出现用人部门主管不向行政部索取《人员需求申请表》填写,逐级审批后转交给行政部汇总,再由行政部根据人员编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招聘。而是直接打电话到行政部,要求要补充多少名员工,在什么时间内要招聘到位,并附加要求说如果没有招聘到位的话,将会给公司的生产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随意性很强,易导致招聘专员的想法受其影响,未根据公司招聘流程,便进行招聘。3、 对应聘者不够重视,给应聘者第一印象较差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最基本的礼貌常识是具备的,但是缺乏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用人部门主管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企业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针对企业招聘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招聘人员的职务说明,包括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等。在招聘人员入职后,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招聘效率。2、针对A公司招聘需求随意性大,未严格执行招聘管理规定的情况,建议公司要规范招聘流程,特别是在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应由用人部门的经理先把关,明确空缺岗位是否有必要招聘、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同时对现有的《人员需求申请表》进行修订。3、修订完善公司各岗位职务说明书,选额合适的招聘渠道。首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针对不同的需求对象,采用不同的招聘渠道与方法。比如招聘普通一线操作工时,可以采用到外来工流动量大的人才市场进行现场招聘或者与劳务公司进行合作,合理使用派遣劳动者等。4、充分尊重应聘者,要求面试考官在面谈过程中应调整好心态,平等有效的沟通。另外,如有应聘者到公司应聘时,行政部首先应热情接待,并及时联系面试考官,进行面试,提高面试的效率,避免对应聘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 要】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存在问题,制约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招聘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国有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招聘制度,进而优化国有企业的招聘机制,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一、国有企业招聘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招聘是企业获取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依靠人才来创新、来驱动,来发展、甚至成为行业翘楚。人才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企业获得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招聘的成效直接影响并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招聘对于国有企业的创新与知名度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只有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才能达到良好的招聘效果。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形成人才竞争优势,最终才可以在市场中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企业招聘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自身或外在原因,很多国有企业在推进招聘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招聘基础薄

许多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知、重视不足,尚且停留在日常事务中,未提升到为企业发展聚贤纳士,助力发展的高度,也未形成完善的招聘制度和流程,缺少科学合理的统筹部署和人才招聘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阶层注重眼前的人才成本、招聘成本,忽视了企业促进发展的长远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因人设岗,缺人就招,凡进必考的工作方式,把招聘当成阶段的工作,而非长期的系统工程,形成了人才招聘的非连续性,和招不到合适人才,造成人多而才少的局面。形不成人才库,达不到一定的人才储备,导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招聘盲目而片面,人员结构失衡的现象,甚至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问题,动摇企业发展根基。

2.用人理念淡

当前,国有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只是提出需要什么样的岗位,但未界定该岗位职责,致使国有企业招聘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设立“高学历”的门槛,忽略了应聘人员的特长、潜能,导致招聘入职人员多为应试型人员,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型、潜力型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被挡到门外,招非所缺。

3.专业素质低

招聘专员在企业中承担招聘任务。招聘专业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招聘工作的优劣,招聘到的人员是否是企业发展所需,所急起到关键作用。因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原因,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发展、完善阶段,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目前从事人力工作的工作人员多为跨行业调配人员,一般为:行政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应的专业素养低,对于岗位说明书理解不够透彻,对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含糊,对人才储备及培养概念欠缺,对人才识别和岗位需求脱钩,增加了不必要的招聘成本。

三、国有企业招聘问题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要想做到长足发展,必须要重视招聘工作的实施,确保可以提高国有企业招聘工作实施质量,使其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具体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完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对国有企业发展影响深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要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贯彻始终。明确国有企业的人才战略目标,科学预测行业发展的变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为企业发展储备、培养赢得未来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全面分析招聘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使得招聘与应聘人员都能有着良好的工作计划。

2.提升专业素养

招聘工作要有专业强、素质高的招聘人员的支撑。通过专业化的培训、管理来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根据招聘人员的个性、修养与基础知识结构等,进行任务分配,挖掘招聘者的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要建立并完善招聘人员培训模式,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性,力争将招聘中招聘人员的主观性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练就“火眼金睛”,高效、精准的招聘到合适的人。

3.树立正确理念

在招聘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确保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招聘的全过程,提高用人效率。要正确对待每一名应聘者,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感谢,提高其用人质量。同时,对于落选人员还要将其资料录入企业人才备用库中,确保可以提高其长远发展效率。

四、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要突出、优化招聘管理,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同时提升人力资源人员的专业素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在招聘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相信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会展现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孙蕾.当前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87.

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力资源重要途径,只有先获取与培养企业适宜的人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企业招聘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查看。摘要: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当前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招聘信息不对称、招聘标准不合理,以及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新挑战等。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制定严格人员甄选方法,以及合理合法规范企业用人方式等,使企业的招聘工作更加有效。关键词:企业招聘;问题;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和保留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力资源重要途径,只有先获取与培养企业适宜的人力资源,再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1]。可见,招聘不仅是企业获取所需人才的必经之路,而且招聘的成败还影响着企业运行的效率,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本文试图对我国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对实践者有积极借鉴的对策。一、我国企业招聘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社会招聘在中国企业对员工的录用中占主体,体现出我国企业招聘已日趋成熟,并逐步迈向市场化。企业在人员甄选方面依靠的主要是面试与知识考试, 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1.企业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在企业招聘工作中之所以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因为招聘中的信息有两类:一类为公共信息,即应聘方和招聘方都知道的信息;另一类为私人信息,即应聘者自己知道而招聘方不了解的信息。如个人品德、实际能力、求职动机、性格爱好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招聘市场上,应聘者掌握着私人信息,而招聘方只能根据公共信息来进行判断,故应聘方处于信息的强势而招聘方处于信息的弱势[2]。正是因为企业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方对应聘者的隐性私人信息不了解,故在招聘中,应聘方很可能为进入该单位而投其所好。这时求职者为了获得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 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其中典型如应聘材料失真,就是指应聘者的应聘材料的真实性下降。例如伪造文凭和推荐信,制造虚假的业绩和成果,掩藏不良动机,包装缺点和弱点等,努力把自己包装成招聘方所需要的人才[3]。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低素质者为获得较好待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对自己进行层层“包装”,“伪装”成高素质者,而应聘人才素质高低只有应聘者自己知道,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自身的招聘风险,招聘企业只愿意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素质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于是对那些素质高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说,相当于低估了他们的素质,降低了他们的待遇,体现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退出人才市场。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讲,企业给予的待遇大于人才本应要求的待遇,他们会热衷参与招聘交易,结果造成了更多较高素质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反复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也就是低素质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的驱逐,人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这就是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4]。结果不仅会给招聘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人才市场的瘫痪。2.企业招聘标准不合理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正确确定本企业所需要人才的能力标准,寻求适应该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提高工作效率。这几年有的领导片面理解“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大量招聘高学历人才,结果用非所学,既增加内耗,提高了管理成本,又浪费了人才[5]。招聘手段是否科学,原则是否灵活、有效,同样关系到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问题。目前,比较盛行的招聘手段有广告、职业介绍、校园、猎头公司、亲友引荐及网络招聘等。这些都不是万能的,各自都存在着利弊,企业在实施时不能盲目追随时代大潮,而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定夺。由此可见,并不存在一个适合所有企业的最佳招聘方式,在实际中究竟采取何种招聘手段必须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3.企业面试存在不少问题面试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一关,目前企业形形色色的面试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1)面试官的态度不友善。在人才交流会上,“守株待兔”以及冷面待人的情况并不少见。不但使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极大地挫伤应聘者对企业的信心,而且也使应聘者对企业的招聘产生怀疑。(2)过于看重简历而忽视交流。很多面试官把面试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证实简历或申请表格中的信息,这实际上是放弃了面试的控制权,把面试的控制权让给了简历。如果面试官自己也不清楚什么信息能显示应聘者是否符合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那么面试就失去了有效性[6]。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简历形式越来越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因此,面试中的交流应该是主要的,而简历则为其次。(3)招聘人员能力有待得高。招聘人员的素质关乎企业招聘的质量。然而有些企业由于面试官自身素质,面试专业技术人员时,显得不知所措。(4)以偏概全。在企业招聘中,面试官往往会因为应聘者某一明显缺点,从而草率地做出判断。4.新《劳动合同法》带来机遇与挑战新《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面对新法的实施,招聘必须应对的挑战。(1)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选择适量的员工,不可能多多益善。(2)企业招聘工作压力加大。在过去,企业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员工,通常采取的是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的方式自然辞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讲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新法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有所缩短,在人员解聘方面也有新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扩大就业。这些规定的出台,无不加大了企业招聘工作的压力,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招聘经理来讲无非是一个巨大挑战。(3)员工派遣形式受抑制。劳务派遣由于用工灵活,成本降低,风险转移等特点,在实践中被大量企业所采用。它通过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形成一种复杂的“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形态。新《劳动合同法》则规定,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不低于2年,期间即使无工作可派仍需支付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另外,用人单位要实行同工同酬,若派遣员工岗位在本单位无同类劳动者,参照所在地政府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确定报酬[7]。这使得企业需要重新考虑人才派遣这种用工方式。二、 做好企业招聘的主要对策1.改善或消除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1)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1943-)教授的信号传递理论,如果能够将信息“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其信息传递给信息弱势的一方,交易就可以得到改善[8]。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正在进行人才诚信档案的建设,人才诚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发挥和加强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的人才资料库,将人才诚信等资料建成档案,可供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增加人才信用等信息的“透明度”,如此就能保证招聘者能够掌握充分的和正确的信息,以便于招聘方做出正确的选择。(2)对人才不诚信进行惩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招聘时有采取弄虚作假的动机。对此类作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力度。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伪造和贩卖假文凭者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企业则可以在招聘前,让应聘者知道,唯有诚实者才有机会被录用,而对作假者绝不录用。并告知应聘者,录用之后将不定时地进行历史调查,一旦发现有隐瞒和欺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以此警告作假者作假后果的严重性。另外,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对举报不诚信信息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9]。(3)制定科学的人员甄选方法。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甄选技术方法,如笔试、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有效应对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招聘的成功率[10]。2.制订合理的招聘标准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打开一份报纸的招聘广告,不难发现上面充斥着“年龄3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者“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字眼。这些广告中有部分是出于工作性质的或企业的真实需要,但其中肯定不乏人云亦云者——他们没有一个合理的用人计划,甚至对企业的用人要求都不甚明确。对于此类情况,应开展工作分析,写出全部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有了工作说明书,用人条件可以科学化、规范化,为招聘工作奠定基础。用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事的最佳结合,对事的了解越准确、越具体,选人越有依据[11]。如此一来,不但企业的选才更具目的性,也大大节约了组织管理成本,而且避免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3.加强面试管理面试作为企业招聘工作的关键,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面试双方应该摆正面试心态。面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招聘方提供的是择业机会,应聘方提供的是选择人才的机会,双方应该通过相互了解,来确认对方是否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方在面试时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面试的双方应该摆正心态,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上对彼此进行进一步的了解。(2)应该重视交流。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简历仅仅是面试的基础。交流不但可以验证简历的真伪性,而且可以增进对应聘者的了解。如应聘者在简历中列举曾参加某个项目的研发,通过交流,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是负责人,还是仅仅为项目购买了几个零件;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他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及沟通的能力,进而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企业需要的人才。(3)加强招聘人员的组织安排。企业不能把面试工作简单地认为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应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来了解本单位各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各用人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面试。面试时,人力资源部可以测试应聘者性格、工作风格、心理素质等;专业问题则由各用人部门负责人测试。通过分工合作,才可能全方位地考查应聘者的能力,从而真正吸纳到对企业发展有助力的人才。(4)应该用人所长。用人不求全,选才的关键是能识才并能善用之。因此,企业在用人时全面了解人才的能力特点,不拘一格,用人之长。4.正确把握新《劳动合同法》下的招聘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资双方权责的规定更加明晰,使企业的发展遵循一条更加合理、合法的道路。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最重要的影响是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马太效应”,企业应规范基础管理,实施“情感管理”,这将对吸引保留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优秀企业会吸引更多人才,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因此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招聘环节,改进招聘工作绩效,让招聘工作更有效,注重选择合适优秀人才,减少招聘失误,降低因招聘不适而增加解聘成本。企业也可以更多地使用业务外包等形式来降低企业成本。综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对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否吸引和留住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当前企业招聘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标准不合理、手段不科学以及面试等典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对的对策,旨在帮助企业优化招聘工作,进而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

人才招聘现状研究论文

招聘是企业获得人才的重要途经 , 能够为企业招到高素质的、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员,决定了企业在以后发展的竞争力,所以做好企业的招聘工作非常重要。在现今社会上,企业招人难、招到合适的人才更难的困境众所周知。为了解决招聘困难的问题,我们经常会想如何拓展更多的渠道,如何提高企业的吸引力,如何提高招聘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本文以互联网房产行业的P公司珠海分公司为例,分析了P公司2018年6月入驻珠海后,在一年时间里招聘130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的对策,以对初创企业的招聘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招聘 问题 对策一、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现状分析1、P公司背景介绍 P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是一家集房地产营销策划、投资顾问、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研究、销售代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房地产企业。将房产行业与“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形成一站式服务体系。经过六年的快速发展,公司目前拥有20多家分公司,1600多名专业的销售策划团队。P公司在一直不断拓展的大背景之下,对其他各区域进行战略性分析,进行新区域市场的开拓。 对于区域限购政策的出台,P公司董事长提出最有效的防守就是进攻的经营理念,于2018年6月入驻珠海,开拓珠海市场。2、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情况 P公司珠海分公司截止至2019年6月,人员总数达130人,其中管理层13人,占比;后勤类人员15人,占比;销售人员102人,占比,销售人员为主要的招聘群体。 P公司珠海分公司鼓励从内部提拔员工确保公司运作的连贯性,所有员工晋升机会平等。在管理层晋升政策中,有明确规定新晋主管小组人员的数量及业绩达标量。这种情况下,除了人力资源部开展招聘工作,更多时候的是有业绩考核的销售主管。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招聘工作,通常是由于人手短缺或者业绩不达标导致员工大规模流失下仓促的进行招聘。人员流动行性较强,流动率相对于其他行业、其他工种要高。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及需求分析,缺乏采用专业或者有用的方法选拔人才,导致对招聘结果有不良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二、影响P公司珠海分公司开展招聘工作的原因1、求职者对房地产行业的抵触 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所有人员都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2018年以来,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都不断出现倒闭及大规模裁员的新闻信息。2019年3月合肥的国开置业官方直接宣布破产的消息。在这个互联网及房地产行业岌岌可危的环境下,在与其他行业做选择的时候,往往会被优先放弃。 下面表格是 P公司珠海分公司三名招聘助理在2019年6月,采用boss直聘、58同城网站招聘的数据分析。数据显示珠海区域的求职者对房地产行业有抵触心理的占绝大多数。珠海是著名的浪漫之城,地域特点是“慢”,面试邀约同时也受珠海区域特点影响。2、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渠道单一 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招聘渠道比较单一,由于前期人员都是从总部调度过来珠海,管理层人员不了解珠海区域的招聘渠道,需要控制招聘成本,只使用boss直聘及58同城招聘的两个网站做线上的招聘工作。招聘助理反馈意见,她们的绩效和每天的邀约量是相对应的,但是两个线上的招聘工作由于数量更新不多,同一个求职者会重复邀约很多次,但是真正成功入职的人员效果不佳。 每一家企业做招聘应该根据企业的现状、地域的现实情况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招聘渠道。现在企业间的人才竞争越发的激烈,单一的招聘渠道无法保证招聘效果的实现。3、P公司珠海分公司受晋升政策影响,业务部招聘人员未严格把关。 上述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情况中有提出,管理层晋升政策里面涉及了主管人员的组员数量及业绩达标量。公司对任职的资格和岗位的要求没有进行专业的分析,很多时候由于P公司珠海分公司需要急速扩张,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员,求职者有意愿的都会接纳。主管没有研究和分析真正需要的是哪一类人才,只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增加至最多数量的人员。导致人员招聘回来,培训几天后,觉得不适应的就会选择离开。 这样只是走过场的招聘,浪费企业的招聘成本又没有招到想要的人才。我们做招聘工作,应该是招到人才,更要留下人才,不能一味的想着扩充人数而进行招聘。4、P公司珠海分公司对求职者吸引力不足 P公司在全国的房地产行业里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普及全国各地和海外马来西亚、柬埔寨、迪拜等地方,在2018年全国房地产行业排行前15名。但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虽然P公司全国知名度高,但是压不住盘踞在珠海当地的优秀房地产企业。在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助理数据分析中,拒绝邀约是因为公司知名度不高的占,直接不回复的占,P公司珠海分公司对求职者吸引力不足的占。 综上所述,P公司珠海分公司未来发展规划里面应当把提高企业在当地的吸引力、形成自己的房地产品牌工作,提上到日程上来,只有利于吸引求职者的目光。三、根据P公司珠海分公司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1、从宣传、福利和提高专业人员能力上着手,增加公司对求职者的吸引力。(1)宣传公司的优势 P公司珠海分公司属于房地产行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区别于其他房地产行业,公司有自己的网站平台可以提供到客户资源给员工,更甚至全国各地的房地产都可以对接。如果有珠海的客户想要购买云南的房产,我们可以直接对接到昆明分公司的同事,提成对半分。这种经营模式宣传到位,有很多求职这有兴趣尝试。(2)提高公司的福利 P公司珠海分公司,整个集团的无责任提薪相对于珠海区域的同行来说,没有任何优势。根据区域的提点,珠海管理层向总部提出增加底薪的金额,比珠海同行业高出30%,对后期的招聘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P公司珠海分公司还出台各项福利制度,包括不限于免费提供员工宿舍、办公室在园区食堂隔壁,尽可能多的解决员工生活上的问题。员工生日会的举办、各种节日活动以及团建活动的举办,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3)培训招聘人员 P公司珠海分公司要组织搭建招聘人员,对招聘助理进行统一的培训工作。保证要做到对求职者耐心、细心的进行宣传工作。 招聘助理前期能够和求职者搭建良好的沟通关系,把公司福利政策宣传到位,就能进一步降低求职者对公司是房地产行业的抵触心理。会让求职者形成固有的第一印象,P公司珠海分公司是房地产行业,但是是福利待遇很好的企业。2、解决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渠道单一的问题(1)加入珠海人才服务中心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加入珠海人力资源交流服务机构,该机构办事地点在珠海的香洲区,是珠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主办的,有专门的人才招聘网站—珠海人力资源网,由珠海人力资源市场具体管理珠海市内的线上和线下的招聘活动。它有政府背景带有公信力,每年召开若干个公益性招聘会,解决市民就业问题和企业招聘问题。(2)参加现场招聘活动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多参加由各个组织单位举办的现场招聘活动,如珠海人力资源网定期举办的招聘会,如劳务派遣定期举办的招聘会,亦如院校举办的招聘会。现场招聘模式虽然相对传统,但是企业和与求职者面对面直接交流,可以节省时间,现场进行初试工作,效率相对较高。在招聘的过程中,免费的为公司进行了推广工作。(3)投入资金做媒体推广 “广而告之、告而广之”,顾名思义就是做好企业的推广宣传工作,就会形成自己的公信力。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可以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政府橱窗张贴、招聘网站发布等媒体宣传企业文化及招聘信息。媒体推广工作费用成本大,但是能够宣传公司的业务,同时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具有较高的广告价值。(4)实行全员招聘、员工推荐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实行全员招聘、员工推荐奖励的招聘方法。因为企业内部员工招聘人才基本上都是对自己公司的文化制度和公司的业务都比较了解,对企业有一定的归属感,可以快速的进入招聘的角色。内部人员推荐的员工与企业文化匹配度高,有内部人员的引导,会加快度过适应公司工作环境的阶段,能够减低公司的招聘成本以及培训成本。3、为了解决P公司珠海分公司受晋升政策影响走过场式的招聘,必须要采用专业或有用的方法甄选人才。(1)建议规范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招聘流程 P公司珠海分公司通过系统化的招聘管理流程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质量,更好的为公司选拔出适合的人才。可以采用“5W”方法有规划的做好招聘工作。 “5W”第一个是指“Why” ,了解企业招聘目的、招聘原因,通过一系列的招聘活动需要达到怎么样的招聘效果,把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招聘工作相结合,充分了解企业的内部人员情况;第二个是指“What”,怎么回事?了解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补充岗位的条件。通过与各部门管理者沟通了解部门职位那些是充足的,明确招聘的人数、招聘的条件等;第三个是指“Who”,招聘的组织者,开展招聘工作的人员,做好人员分工,那些人员负责招聘前、招聘中、招聘后等跟进工作;第四个是指“Where”,招聘的渠道拓展,如文章上述解决招聘渠道单一问题的方法;第五个是指“When”,招聘时间安排,确定具体的招聘时间,笔试和面试安排时间,顺利的做好邀约工作。 (2)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设计岗位胜任模型,勾勒出需要的求职者画像。如经验知识、专业的技能、个人的价值观、个人品德、工作的动机等。给招聘候选人员匹配做个画像,在甄选人才的时候有明确标准,同时也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下面介绍的是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步骤: 第一步是成立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小组,明确小组人员的岗位责任,由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审核方案和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第二步是认真分析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公司关注的焦点,对P公司珠海分公司目前的业务和房地产行业特点进行分析,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职责履行的工作内容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第三步是选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能力要素,明确该能力要素的行为特征,如P公司珠海分公司需要招聘的主体为销售人员,选定“沟通能力”为能力要素。对“沟通能力”做明确的定义;第四步是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内容,开展培训工作,让每位小组成员掌握模型的基本方法;第五步是采集相关的信息,进行技术性层面的认定,验证并确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最后修订与完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3)采用有效的面试方法①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法 P公司珠海分公司在进行多个销售人员面试的时候,可以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的各个成员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这种面试方法的匹配性行对较高。测评的效率高,同时对多位的求职者进行测评考察,比起其他的面试方法要节省时间,也可以减少重复的工作量。 无领导小组讨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面试官宣读面试题目,面试人员了解试题,独立思考,列出提纲,一般时间规定为5分钟;第二阶段是面试人员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及观点;第三阶段为面试人员自由发言,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对他人提出意见。最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网络招聘是指人力资源部门通过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发布招聘信息,通过EMAIL或者简历库收集应聘信息,然后通过对简历的筛选安排面试,最终确定合适的岗位人选。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工作招聘的主渠道。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营收规模达到亿元,网络招聘的雇主数量达到130万家,两者都呈高速上升趋势。现在每年的求职人员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未来的网络招聘市场仍然是相当巨大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瞄准网络招聘市场这块越来越大的蛋糕市场,而加入到网络招聘的激烈争夺战中来,其中不乏已经声名在外,实力强大的百度这样的大企业。网络招聘的战场愈演愈烈。在这个激烈的战场上,昔日雄霸天下的三座大山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三国鼎立的格局面临着土崩瓦解,群雄欲起的局面。接下来分析2011年几大网络招聘的主角:1.龙头老大──前程无忧。前程无忧是网络招聘市场的龙头老大,是我国大陆地区目前最大的招聘网站,目前占据我国网络招聘市场近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全公司从业人员近4000人。同时前程无忧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网络和报纸同步发行的招聘类媒体,营业额超过一半来源于平面报纸。前程无忧的首页版块和内容布局有序合理,主题明确,一目了然。作为上市公司,前程无忧连续多年持续盈利,并占领网络招聘市场内的最大份额,目前经营情况良好,短期行业老大地位很难动摇。2.业界黑马──一览英才网。一览英才网是网络招聘的后起之秀,也是业界最耀眼的一匹黑马,最具发展潜力的招聘网站。一览英才网成立较晚,但在创立之初就抓准市场方向,以行业细分为特色,近年来在网络招聘领域不断崭露头角,成绩显著,并在2011年分别获得:2011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网络招聘领域仅有一览英才网和前程无忧获得过)、2011最具投资价值黑马中国企业50强、2011影响中国管理实践十大新锐公司、2011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网络招聘领域仅有一览英才网和前程无忧获得过)、第三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奖、2011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2011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亚太地区500强等多项有分量的奖项,目前在网络招聘上营业额第4,盈利额第2,用户规模前5。由于求职招聘效果显著,用户口碑相传,已牢固树立“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的业界形象。3.改革老将──智联招聘。智联招聘是我国开通最早的招聘网站,发展过程非常坎坷,目前规模能够排到大陆第二名,号称是高端人才招聘网站,简历的质量要比别的招聘网站好一些,拥有庞大的简历库。由于多年前战略出现错误,每年耗巨资在广告轰炸上,曾连续几年巨额亏损,一度陷入危机局面,但一直致力于改革,在2010年下半年终于首次实现盈利,情况有所好转。2011年8月15日,智联招聘又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网站首页改版。新首页主要是为了满足两方面的需求,一是优化广告的布局合理性与展示,提升企业用户的招聘效果与满意度;二是针对求职者优化了搜索器及注册等C端功能,提升用户的求职体验与求职效果。4.时代周瑜──中华英才网。中华英才网是网络招聘行业三座大山之一,也是三国鼎立格局开始瓦解的最大原因。虽然有Monster作为后盾,但是中华英才网却长年亏损。跟智联招聘相比,虽然本来同属难兄难弟,但智联已经有所好转,中华英才网却未能摆脱亏损局面,如今仍做困兽之斗。这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中华英才网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在各方面的模式大同小异,太过相近,没有自身特色。看着如今的中华英才网,不禁让人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5.行业新秀──百伯网。百伯成立于2011年1月,是百度旗下独立运营子公司。百伯原名为百度人才,2011年9月22日正式更名为百伯。百伯网跟传统招聘网站最大的区别就是实行“按效果付费”,在这点上打破了传统招聘网站一直以来的盈利模式。近期还携手腾讯联合各大知名企业共同推出中国首档微博在线求职节目《无微不职—相约星期四》。2011年的网络招聘市场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智联的回势,百度的搅局,一览英才网的发力,三足鼎立局面的瓦解。网络招聘未来的趋势,也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创新是关键。创新成就辉煌这句话适用于各行各业,也包括网络招聘行业。正是由于多年来网络招聘领域内都没什么大的创新,才导致了二强衰落,三国瓦解的局面。网络招聘模式亟待创新,突破瓶颈。创新不仅要在技术和产品上,也要在盈利模式上。未来的各大招聘网站,相信都会在创新上卯足全力。是一直以来行业的龙头老大前程无忧首当其冲?又或是企图通过一连串改革创新扭转局势的智联招聘?还是刚拿下第三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奖等多个奖项的黑马一览英才网?未来会有什么新的招聘技术和产品问世?我们拭目以待。2.细分是主流。网络招聘蛋糕市场每年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将继续面临历来招聘行业一直要不断改进的老问题,如何才能让求职者找到更多的针对性的招聘信息,而让企业能结合自身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更精准匹配地招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而正是由于细分具有这种高效,精准,方便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都倾向于选择细分网站。3.争夺转向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将是未来网络招聘各企业的主战场。随着一线城市的逐渐饱和,二三线城市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工作地点从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根据前程无忧的网上投票结果也显示了选择去非一线城市工作的职场人比例逐年增加。由此可见,网络招聘市场的未来在二三线城市。4.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网络招聘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一直以来都以提高客户体验为第一要务,而不断致力于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在网络招聘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网络招聘各大网站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优质服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抢占应届生市场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生挥泪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离开昔日的母校而加入到找寻工作的队列当中,因此应届生市场也会是各大网络招聘网站瞄准的猎物。在各大招聘网站里,一览英才网首先做出举动,举办了“全国2012届高校毕业生重点行业网络招聘会”。相信在2012年,还会有更多的招聘网站做出各种举动来争取应届生市场的份额

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1、  招聘专员职务说明描述模糊,上岗前未进行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

公司制定的职务说明书中,对招聘专员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的描述模糊,导致无法根据相应的条件招聘选择合适的招聘人员。在企业常规的招聘过程中,首先与应聘人员接触的是企业的招聘人员,在某种意义上招聘人员是企业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目前,公司行政部的招聘人员在上岗前,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且培训内容简单、方式单调、课时偏少,使其对企业的状况了解甚少。另外,进行有效招聘必备的沟通技巧以及礼仪方面也未进行培训,便匆忙直接上岗工作。因此,应聘人员会根据在招聘中招聘工作人员的表现、印象、素质来推断和评价企业组织, 进而决定是否选择于它, 这样就影响了企业招聘的质量。

2、  未按照招聘流程执行招聘,制定的《人员需求申请表》信息不全

公司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招聘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例如经常出现用人部门主管不向行政部索取《人员需求申请表》填写,逐级审批后转交给行政部汇总,再由行政部根据人员编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招聘。而是直接打电话到行政部,要求要补充多少名员工,在什么时间内要招聘到位,并附加要求说如果没有招聘到位的话,将会给公司的生产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随意性很强,易导致招聘专员的想法受其影响,未根据公司招聘流程,便进行招聘。

3、  对应聘者不够重视,给应聘者第一印象较差

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最基本的礼貌常识是具备的,但是缺乏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用人部门主管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企业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

针对企业招聘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招聘人员的职务说明,包括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等。在招聘人员入职后,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招聘效率。

2、针对A公司招聘需求随意性大,未严格执行招聘管理规定的情况,建议公司要规范招聘流程,特别是在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应由用人部门的经理先把关,明确空缺岗位是否有必要招聘、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同时对现有的《人员需求申请表》进行修订。

3、修订完善公司各岗位职务说明书,选额合适的招聘渠道。首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针对不同的需求对象,采用不同的招聘渠道与方法。比如招聘普通一线操作工时,可以采用到外来工流动量大的人才市场进行现场招聘或者与劳务公司进行合作,合理使用派遣劳动者等。

4、充分尊重应聘者,要求面试考官在面谈过程中应调整好心态,平等有效的沟通。另外,如有应聘者到公司应聘时,行政部首先应热情接待,并及时联系面试考官,进行面试,提高面试的效率,避免对应聘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力资源重要途径,只有先获取与培养企业适宜的人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企业招聘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查看。摘要: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当前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招聘信息不对称、招聘标准不合理,以及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新挑战等。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制定严格人员甄选方法,以及合理合法规范企业用人方式等,使企业的招聘工作更加有效。关键词:企业招聘;问题;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和保留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力资源重要途径,只有先获取与培养企业适宜的人力资源,再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1]。可见,招聘不仅是企业获取所需人才的必经之路,而且招聘的成败还影响着企业运行的效率,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本文试图对我国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对实践者有积极借鉴的对策。一、我国企业招聘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社会招聘在中国企业对员工的录用中占主体,体现出我国企业招聘已日趋成熟,并逐步迈向市场化。企业在人员甄选方面依靠的主要是面试与知识考试, 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1.企业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在企业招聘工作中之所以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因为招聘中的信息有两类:一类为公共信息,即应聘方和招聘方都知道的信息;另一类为私人信息,即应聘者自己知道而招聘方不了解的信息。如个人品德、实际能力、求职动机、性格爱好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招聘市场上,应聘者掌握着私人信息,而招聘方只能根据公共信息来进行判断,故应聘方处于信息的强势而招聘方处于信息的弱势[2]。正是因为企业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方对应聘者的隐性私人信息不了解,故在招聘中,应聘方很可能为进入该单位而投其所好。这时求职者为了获得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 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其中典型如应聘材料失真,就是指应聘者的应聘材料的真实性下降。例如伪造文凭和推荐信,制造虚假的业绩和成果,掩藏不良动机,包装缺点和弱点等,努力把自己包装成招聘方所需要的人才[3]。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低素质者为获得较好待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对自己进行层层“包装”,“伪装”成高素质者,而应聘人才素质高低只有应聘者自己知道,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自身的招聘风险,招聘企业只愿意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素质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于是对那些素质高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说,相当于低估了他们的素质,降低了他们的待遇,体现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退出人才市场。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讲,企业给予的待遇大于人才本应要求的待遇,他们会热衷参与招聘交易,结果造成了更多较高素质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反复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也就是低素质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的驱逐,人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这就是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4]。结果不仅会给招聘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人才市场的瘫痪。2.企业招聘标准不合理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正确确定本企业所需要人才的能力标准,寻求适应该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提高工作效率。这几年有的领导片面理解“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大量招聘高学历人才,结果用非所学,既增加内耗,提高了管理成本,又浪费了人才[5]。招聘手段是否科学,原则是否灵活、有效,同样关系到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问题。目前,比较盛行的招聘手段有广告、职业介绍、校园、猎头公司、亲友引荐及网络招聘等。这些都不是万能的,各自都存在着利弊,企业在实施时不能盲目追随时代大潮,而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定夺。由此可见,并不存在一个适合所有企业的最佳招聘方式,在实际中究竟采取何种招聘手段必须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3.企业面试存在不少问题面试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一关,目前企业形形色色的面试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1)面试官的态度不友善。在人才交流会上,“守株待兔”以及冷面待人的情况并不少见。不但使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极大地挫伤应聘者对企业的信心,而且也使应聘者对企业的招聘产生怀疑。(2)过于看重简历而忽视交流。很多面试官把面试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证实简历或申请表格中的信息,这实际上是放弃了面试的控制权,把面试的控制权让给了简历。如果面试官自己也不清楚什么信息能显示应聘者是否符合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那么面试就失去了有效性[6]。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简历形式越来越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因此,面试中的交流应该是主要的,而简历则为其次。(3)招聘人员能力有待得高。招聘人员的素质关乎企业招聘的质量。然而有些企业由于面试官自身素质,面试专业技术人员时,显得不知所措。(4)以偏概全。在企业招聘中,面试官往往会因为应聘者某一明显缺点,从而草率地做出判断。4.新《劳动合同法》带来机遇与挑战新《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面对新法的实施,招聘必须应对的挑战。(1)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选择适量的员工,不可能多多益善。(2)企业招聘工作压力加大。在过去,企业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员工,通常采取的是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的方式自然辞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讲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新法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有所缩短,在人员解聘方面也有新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扩大就业。这些规定的出台,无不加大了企业招聘工作的压力,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招聘经理来讲无非是一个巨大挑战。(3)员工派遣形式受抑制。劳务派遣由于用工灵活,成本降低,风险转移等特点,在实践中被大量企业所采用。它通过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形成一种复杂的“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形态。新《劳动合同法》则规定,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不低于2年,期间即使无工作可派仍需支付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另外,用人单位要实行同工同酬,若派遣员工岗位在本单位无同类劳动者,参照所在地政府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确定报酬[7]。这使得企业需要重新考虑人才派遣这种用工方式。二、 做好企业招聘的主要对策1.改善或消除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1)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1943-)教授的信号传递理论,如果能够将信息“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其信息传递给信息弱势的一方,交易就可以得到改善[8]。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正在进行人才诚信档案的建设,人才诚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发挥和加强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的人才资料库,将人才诚信等资料建成档案,可供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增加人才信用等信息的“透明度”,如此就能保证招聘者能够掌握充分的和正确的信息,以便于招聘方做出正确的选择。(2)对人才不诚信进行惩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招聘时有采取弄虚作假的动机。对此类作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力度。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伪造和贩卖假文凭者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企业则可以在招聘前,让应聘者知道,唯有诚实者才有机会被录用,而对作假者绝不录用。并告知应聘者,录用之后将不定时地进行历史调查,一旦发现有隐瞒和欺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以此警告作假者作假后果的严重性。另外,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对举报不诚信信息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9]。(3)制定科学的人员甄选方法。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甄选技术方法,如笔试、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有效应对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招聘的成功率[10]。2.制订合理的招聘标准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打开一份报纸的招聘广告,不难发现上面充斥着“年龄3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者“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字眼。这些广告中有部分是出于工作性质的或企业的真实需要,但其中肯定不乏人云亦云者——他们没有一个合理的用人计划,甚至对企业的用人要求都不甚明确。对于此类情况,应开展工作分析,写出全部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有了工作说明书,用人条件可以科学化、规范化,为招聘工作奠定基础。用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事的最佳结合,对事的了解越准确、越具体,选人越有依据[11]。如此一来,不但企业的选才更具目的性,也大大节约了组织管理成本,而且避免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3.加强面试管理面试作为企业招聘工作的关键,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面试双方应该摆正面试心态。面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招聘方提供的是择业机会,应聘方提供的是选择人才的机会,双方应该通过相互了解,来确认对方是否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方在面试时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面试的双方应该摆正心态,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上对彼此进行进一步的了解。(2)应该重视交流。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简历仅仅是面试的基础。交流不但可以验证简历的真伪性,而且可以增进对应聘者的了解。如应聘者在简历中列举曾参加某个项目的研发,通过交流,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是负责人,还是仅仅为项目购买了几个零件;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他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及沟通的能力,进而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企业需要的人才。(3)加强招聘人员的组织安排。企业不能把面试工作简单地认为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应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来了解本单位各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各用人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面试。面试时,人力资源部可以测试应聘者性格、工作风格、心理素质等;专业问题则由各用人部门负责人测试。通过分工合作,才可能全方位地考查应聘者的能力,从而真正吸纳到对企业发展有助力的人才。(4)应该用人所长。用人不求全,选才的关键是能识才并能善用之。因此,企业在用人时全面了解人才的能力特点,不拘一格,用人之长。4.正确把握新《劳动合同法》下的招聘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资双方权责的规定更加明晰,使企业的发展遵循一条更加合理、合法的道路。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最重要的影响是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马太效应”,企业应规范基础管理,实施“情感管理”,这将对吸引保留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优秀企业会吸引更多人才,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因此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招聘环节,改进招聘工作绩效,让招聘工作更有效,注重选择合适优秀人才,减少招聘失误,降低因招聘不适而增加解聘成本。企业也可以更多地使用业务外包等形式来降低企业成本。综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对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否吸引和留住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当前企业招聘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标准不合理、手段不科学以及面试等典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对的对策,旨在帮助企业优化招聘工作,进而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

  • 索引序列
  • 人才招聘策略研究论文
  • 高级人才招聘策略研究论文
  • 微软人才招聘策略研究论文
  • 人才招聘问题研究及对策论文
  • 人才招聘现状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