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高龄老人房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高龄老人房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高龄老人房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老人房的氛围很重要,特别是在配色的使用上。老人房的配色尽量以暖色调为主,例如咖啡色、米黄色、原木色等。还有一些色系是“禁用”的,可千万要记住了:(1)过冷的色系太冷的色系会给人一种特别空旷冰冷的感觉,容易让老年人徒生寂寞。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弱,冷色空间也不益于健康。(2)太明艳的色彩老年人都比较喜欢素净,太跳跃的色彩会让老人感觉到不舒服。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身体健康受到多重威胁,老人房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方便,老人房设计和普通房屋设计有很多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从细节下手,用孝心打造一个符合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特点的温暖、舒适之家,让老人安享晚年。

一、老人房的挑选

1、楼层

楼层要低,最好选择1-2层,较高楼层必须有电梯。

2、结构

尽量选择南北通透结构,保证卧室和客厅朝向南或东南。

3、采光

选择采光好、通风好的房屋。

4、阳台

尽量选择有阳台、露台或一层花园的房屋。

5、户型

户型面积适当,不宜过大,装修结构尽量紧凑。

6、热水

保障24小时热水供应。

7、采暖

冬季采暖设施可靠,尽量选择市政集中供暖方式。

8、生活

水、电、煤气费由工作人员上门收取。

9、隔音

室内的隔音性能要好,尽量选择远离主干道的楼房。

二、材料选择注意事项

1、老人的体质、抵抗力都不强,所以对装修材料的要求比较多,需要天然、环保、少污染。切忌使用有毒的环保材料。

2、新装修的房间必须通风一段时间,让油漆味道散走才让老人居住。

3、另外,老人房装饰材料可用木材、竹材、石材等,地板需要用防滑砖、木地板等。尽量少用金属和复合工程塑料。

三、老人房装修色彩

1、装扶手重安全

许多老人行动不便,起身、坐下、弯腰有困难,这时,在墙壁上设置1至米高的扶手会成为他们的好帮手,特别是在淋裕区、马桶、洗面盆等处,门厅放小座椅;

2、家具要安全

为了照顾老年人的生活特点,为他们选购家具时,应该少选一些有棱角的,并尽量靠墙摆放,还可选择与写字台高矮相当的家具,便于起身时撑扶,折叠椅注意其稳定性;

3、简装饰重习惯

老人房的设计最好选择简约风格,而布置可以因人而异,不过不要强迫老人丢掉自己用过多年而品质尚好的旧家具,可以在窗台上应留出相对较大的空间摆放盆栽花卉和鸟笼;

4、添方便重细节

室内光源尽可能要明亮一些,在进门处、走廊、卫生间和厨房、楼梯、床头等处都要尽可能地安排一些灯光,以防老人摔倒;【详细】

5、注重睡眠质量

床和沙发老年人的床铺高低要适当,便于上下;床上用品要求保暖性较好,床单、被罩最好选购全棉材质;适合稍硬床垫,沙发也不宜过于柔软,否则会令老人“深陷其中”

6、注意地面防滑

老年人往往行动迟缓,患有骨质疏松,跌倒后容易造成骨折,因此,要十分注意地面的防滑措施,安装软木地板或防滑地砖,注意门口、卫生间前和室内楼梯的脚垫摆放;

7、通风采光要好

老人待在房中的机会要多的多,所以卧室对他们来说,几乎是老年生活的重心。而潮湿阴冷对老年人来说,是足以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也容易让老人心理上产生不适感;

8、电器开关要注意

开关电器、煤气开关应该设在显眼的位置,控制方便、简;卫生间的灯光开关最好有夜视功能,或选择带有光控、声控功能的开关。

四、老年人装修风格

1、中式现代风格介绍

中国风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传统家具(多为明清家具为主)、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

2、美式田园风格介绍

美式田园风格的家具通常具备简化的线条、粗犷的体积,其选材也十分广泛:实木、印花布、手工纺织的尼料、麻织物以及自然裁切的石材。

3、简欧风格介绍

欧风格继承了传统欧式风格的装饰特点,在设计上追求空间变化的连续性和形体变化的层次感,在造型设计上既保留了古典欧式的典雅与豪华,又更适应现代生活的休闲与舒适。

4、古典风格介绍

相对于喜爱现代时尚风格的年轻人们来说,中老年人更加倾向于古典中式的家居装饰。古典中式不是说他们死板老套,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回忆怀念的感觉。

五、老人房装修风水

老人房的方位、卧床摆放、家具选择、饰品的摆放,这些都对卧室风水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编从老人房位置、老人房睡床放置、老人房装饰小摆设三方面为您介绍老人房装修宜忌,让老人住得健康又舒适。

1、方位宜忌:东南有利避西北

暖与阳光是老人需要的元素,因此,东南方和南方日光充足的房间才是最合适的。西北方寒气较重。

2、位置宜忌:靠近卫浴避中央

老人房尽量靠近卫生间,方便老人,当然设有便利照明以及通讯工具最好,居中央影响老人休息。

3、床头朝向宜忌:床头宜实不宜虚

床头朝向东西南北都可以,若睡眠质量不高,向西更易入睡,床头应该靠墙,不可靠窗,床头后面不可是厕所或厨房。

4、睡床位置宜忌:与门对角忌同边

床位最好与房间的门成对角线,避免与门户直冲,睡床也不宜横梁压顶,否则对老人的健康非常不利。

5、吉祥物摆放宜忌:书法工艺好风铃须回避

宜摆一些象征长寿、健康、福气内涵的山水花鸟画或书法工艺品,忌放风铃和一些俗而不雅、不洁的饰品。

6、植物/饰品摆放宜忌:宜小植物避带刺植物

摆放一些柔和清新的植物不可过大,放在阳台,房内不宜种带刺及叶子太绿植物,否则会给老人压迫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愿景。家有老人的,在装修的时候要多为他们考虑,一些贴心的家居设计能让他们住得更舒服、便利。下面就来说说老人房设计技巧。

老人房设计1、配色很重要

老人房的氛围很重要,特别是在配色的使用上。老人房的配色尽量以暖色调为主,例如咖啡色、米黄色、原木色等。

还有一些色系是“禁用”的,可千万要记住了:

(1)过冷的色系

太冷的色系会给人一种特别空旷冰冷的感觉,容易让老年人徒生寂寞。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弱,冷色空间也不益于健康。

(2)太明艳的色彩

老年人都比较喜欢素净,太跳跃的色彩会让老人感觉到不舒服。

老人房设计2、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行动不是特别方便,特别是需要轮椅或是拐杖的老人,在装修前期就要仔细规划好。像门槛石这类东西就不要使用了,减少室内地面的高度差方便老人行走。

老人不比年轻人,摔倒可能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所以,装修时应当选择防滑性能好的材质来铺设地面,比如地毯、木地板、石英地板砖等。

走廊过道以及拐角处可以安装扶手,方便老人在行走中抓扶。扶手直径一般在35mm左右最合适,通道宽度尽量保持在800mm以上。

屋里的家具不要摆放太多,留出适当空间,让老人更好地行走活动。

老人房设计3、卫生间

很多人都选择卫生间干湿分离,如果家有老人,更应该如此。在马桶周围合适的位置安装一个扶手,老人如厕时更加方便。另外,洗手池旁边也可以安装扶手,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对老人的关心。

老人房设计4、坐式淋浴

洗澡对老人来说是个“麻烦事”,老人不宜久站,普通的淋浴显然不适合老人使用,不如放一个淋浴凳或者安装个壁挂椅。水龙头尽量使用恒温的,以免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

老人房设计5、洗手台高度

洗手台的高度也要根据老人的情况设计,如果老人需要用轮椅,在洗手台的下方留出个空当。

老人房设计6、水龙头款式

水龙头的选择也以实用方便为主,能使用抬起式的就不要用旋转式的,如果能用感应式的就更好了。

老人房设计7、卧室灯光

老人房卧室适合使用LED吸顶灯,在床头位置可以再摆放一个台灯。一般情况下,房间的灯光亮度为50-250lx。

以上就是关于老人房设计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老人房设计,敬请关注齐家网装修资讯频道。

空间内空间设计手法研究论文

你还是在网上去随便搜个算了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所谓的"现代主义"风格,主要指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德国包豪斯学派为代表的建筑设计为标志的设计风格。该学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强调突破旧的传统,创造新的建筑,并反对多余的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重视建筑结构自身的结构形式美。在包豪斯的影响下,当时的欧洲形成了造型简洁,功能合理,布局以不对称的几何形态为特点的建筑设计风格及与此相对应的室内设计风格。这是一种与现代建筑形体最接近的室内构成手法。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使产品批量化、模数化。建筑设计作风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设计的倾向,为了便于机械化施工,为了与现代工业产品造型作风协调,简单的矩形、三角形、圆形的室内空间在世界各地出现,有人称之为"国际式"。用这种手法来处理室内空间,构造简单,空间结构清晰,有一种"机器美"的意味。但由于这种风格过于强调几何的形式和简洁,空间效果有时显得太冷静,缺少"人情味"。20世纪50年代后期受到广泛的批讦,但它具有关注功能问题等合理的内核,使它一直影响着不少室内设计师。 这种设计手法可视为对"现代主义"风格倾向的反动。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出现丁一种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并逐渐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强调室内空间的表现性和个性,强调设计中应当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执意追求地方特色或者在室内空间中再现有典型性的历史场景,并十分注重利用非工业化材料和非标准化构件来构成个性鲜明的室内空间。这一风格的设计常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或断裂的拱券等,或将古典建筑的构件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室内环境。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并不能仅仅以所见到的视觉形象来讦价。这些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P.JOhnsOn)、M.格里夫斯(M.Graves)等。 这并不是一种限定很明确的设计风格,一般泛指在设计上倡导"回归自然",在美学上推崇"自然美",认为在当今高科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回归自然、结合自然,才能使人们的身心取得平衡。为达到室内环境中的自然效果,在设计上多采用天然木材、石料、藤竹、织物等材料,尤其突出材料的天然肌理。追求室内空间朴素的自然风格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活动中很值得研究的创作手法。现代设计运动搞了近百年。工业产品遍及世界市场,讲究"机器美"的艺术效果有时太冷漠,讲究室内空间"戏剧性"效果有时也流于俗套。现代人既想挣脱机器生产所带来的单调的生活模式,又离不开便宜而又适用的现代工业产品,于是,易与现代室内空间结合的,更单纯、更朴实的民间艺术、原始艺术等便成了设计师们追慕的目标。所谓朴素的自然风格并不是以牺牲现代技术成果,现代人生活环境舒适度为前提的。它是现代工业产品、工业材料与原始、自然材料的结合,是现代构造技术与粗犷的构成手法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朴素、自然的设计风格造就了接近自然、宜于人们生存的室内生活环境。 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讲究技术美的表现也是一种颇有生气、不同凡响的设计手法。人类生活在探索太空奥秘,运用人工智能来辅助工作的时代,民众与室内设计师的自我意识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强。现代的运载工具为人们了解周围的世界提供了更快的速度、更多的视点与更宽阔的角度。人们受其影响就会对室内设计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设计要求。太空飞行舱、新技术实验室中设备、管道、电缆、金属部件的暴露风格也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室内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室内设计中的"高技风格"主要受到建筑设计中的"高技风格(十ch tech)"的影响,以崇尚现代技术与机械为其美学特征,设计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的成就,并在建筑与室内环境中加以表现。这一风格的典型实例为法国巴黎的蓬皮杜展览中心及香港的中国银行楼等。在这些作品中基本上都是以暴露建筑的梁板、网架等结构部件及风管、线缆等设备和管线,强调工艺技术为特征。除了在与技术有关的室内空间里充分体现一种技术的神秘感之外,在一般公共建筑中电缆、风管、结构部件(尤其是金属结构)都被涂上漂亮的颜色,并赤裸裸地表现了出来。室内设计师运用这种手法既表现人类的求知欲,又表现这种求知的能力,所谓"时代感"是这类室内空间的主要特色。

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文化艺术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元素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经历史沉淀,不可回避地显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传统文化室内设计传承借鉴 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文化艺术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元素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经历史沉淀,不可回避地显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一、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 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横向维度来看,无论何种风格的设计,都有着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的,因而反映着不同的价值和审美观念,体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从纵向维度来看,任何时代的室内空间设计都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设计形式来自文化,人们按照丰富的经验(历史与传统)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的设计就是设计的历史。 2. 传统文化影响了室内设计。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尤其是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任何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即使最“反传统”的设计师,也必须以“传统”作为反面的参照物来定义与演绎自己的思维。设计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从媒介、语言、表现手法等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均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每一位室内设计师。 3. 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当代的设计师拥有前人不曾具备的条件。计算机的应用、信息的发达,使设计的作品具有更强的时代感。但作品手段上的丰富代替不了人们意识上的回归,室内设计师必须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效用方面来考虑作品所具有的优良质地和温情。我们要创作出具有高雅格调的室内空间环境,必然会遵循“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的创作之道,否则就不可能让受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这种“美”与“美”的创作对应法则,正是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因此,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是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儒、佛、道三家在相互斗争、相互融合中推动着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而无论历史上或当代的中国设计作品,无不受其影响。 1. 儒家之中庸合一 孔孟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首先,儒家重视“天人之和”的哲学理念所提供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成为中国设计师所恪守的设计哲学,并构成了中国传统设计最基本的哲学内涵。一些品牌的房地产室内设计,就十分注重模山范水、象天法地,运用人力巧夺天工,再造自然之美,又尽量不露人工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如自然”的天人相亲、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其次,儒家这种中庸的思想,在装饰文化中也得到了应用。比如家居,不做任何装修,会显得简陋、落后而无生气,雕琢过分又显得俗腻。恰到好处的装修则爽心悦目,既能鼓舞精神,利于身心,又能端正心态,克制欲望,不做过分地奢求,使景情相生,物界上升为精神境界。 2. 道家之玄虚飘逸 老子认为,美在道,而道之本性在自然,即自然而然,所谓“道法自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的“道”呈虚空无名之状,不是逻辑、理性、语言可传达的,它超出人的各种感觉和语言世界之外,它所借重的不是语言,而是通过超语言的意象符号系统来实现,所以具有抽象性和超验性。而道家文化应用在室内设计上,主要是丰富了中国建筑室内的空间内涵。在空间中创造出许多虚实的围合,如彼此交错、穿插、共享,如建筑的门窗,将室外景色引入室内;室内空间之间的隔断,将一个房间的装饰引入到另一个房间,彼此借景,强化空间流动感,增加开阔感。道家的传统文化应用在室内设计的另一风格是高雅,营诗情,造文气。这种意境空间的营造过程关键在于能引入虚静,引入祥和的心境。通过传统的用色手法、质朴古雅的材质及传统的装饰视觉符号等,引人入情入境入性,品味开阔、简淡、谦和、宁静、疏朗。 3. 佛教之禅中沉寂 禅宗是由于佛教文化东渐,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在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 最近几年,在古典与现代、中式与西式的各色家具中,具有禅意的家具摄取了古典家具的雅致与现代家具的简约,利落的线条、纯净的色彩,配上富有东方意味的图像,颇能营造宁静舒适的居家氛围。禅意家具其材质以胡桃木、樟木居多,有的桌面再辅以玻璃、石材等材质,并在陶皿中放置些佛手瓜、柑橘。深色木头配上浅色布质、皮革、石材或玻璃的家具销路不错,略带沉稳却又不显老气的风格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继承传统文化的室内设计方法 时代的发展有其基本的脉络,需要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因此,很有必要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 1. 传统符号的运用 中国的传统符号主要有 :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 ;古代传统图腾纹饰;传统宗教纹饰符号。这些传统符号,有的是前人在生产劳动、建造居所时的经验与智慧的累积,有的则是精神生活的追求与体现。在当代,这些符号仍有着积极的实用意义,直接运用这些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是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法。一般的手法有:抽象简约,这种手法是对传统形式的整体或局部,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其原则是可失传统之形而不失传统之韵,使传统的儒、道、禅中的某一种文化,在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延续与发展 ;符号拼贴,其特点是将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构件加以抽象、裂解或变形,使之成为某些典型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并在室内元素中拼贴运用,从而使新与旧、今与古带着某种联系 ;移植与嫁接,对儒、道、禅历史文化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在设计中,有时还可借用外来文化中的某些要素与本土文化元素共生于一体。 2. 色彩与光的处理 色彩通过视觉作用于心理,常常影响人的情感,左右人们的精神和行为。色彩本身没有绝对的美或不美,但对室内空间的色彩搭配来说非常重要。 处理色彩的手法有:一是类似色,即色相环上相邻不远的两色,如黄和橙,紫红和紫,蓝和紫绿(青)等。类似色彼此接近,统一而稍有变化。二是对比色,即将两种较远色相配得和谐,也就是常说的“补色原则“,红花绿叶愈见娇艳,这是因为两者互为补色的缘故。 而光影是色彩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光影的存在总是以具体颜色载体而存在的。光影在室内空间中也是直接或辅助传达传统信息的有效元素与工具。色彩有着改变环境气氛的显著作用,特别是在光影的共同作用下,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情调与意境。 3. 空间与家具陈设的回归自然 “天人合一”是提倡人与自然的亲和性,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虽然儒、道以及佛家的文化传统特点不同,但在回归自然、效法自然上,却有一致之处。然而,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渴望与自然亲近的欲望无法得以实现。因此,移情于“家”,力求营造一种自然的气氛作为精神上的补偿,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回归。 室内设计回归自然的手法主要有:一是空间的营造,如巧妙地处理室内有限空间与外界交融的自然部分,以面对青山的窗户,或者蓝天与田野成为门廊设计的背景,善于借景 ;此外,还可以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如粗糙的岩石墙面或是石膏板仿石材料,给人一种返祖的天然气息。二是室内陈设,如室内陈设一些原始情调的饰物,增加自然的意境 ;可通过红色的干辣椒或金黄的干玉米串,抑或一束干麦穗、白色的芦花,还有手工蜡染的花布等等,巧妙点缀,匠心独运,就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美效果 ;或者在墙上,挂上或画上一些图片,可以是一片湖泊,一块山林,或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竹林,画前再配上一些与之协调的盆栽植物,虚实结合,会使人感到清新、舒畅、视野开阔,真有走进自然的感觉。 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应立足于现实,深刻审视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责无旁贷地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

研究人口老龄化的论文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老年人和人口老龄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的人。人口老龄化是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和过程,即指一个地区(或国家)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根据国际社会通例,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社会被称为老龄社会或老年型国家。 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我国1999年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1. 26亿, 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 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发展迅速。我国用少于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导致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首先会造成: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减少,即劳动力短缺。按照分析来看,由于劳动适龄人口减少,直接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降低社会生产的经济总量,于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即劳动力老化。劳动力老化对总体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抑制作用较大,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成为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总之,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劳动生产率下降。 2、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导致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其物质和精神需求增长,市场机制将引导社会资源向开发老年人生活用品、保健产品、医疗设备以及老年大学、老年旅游等产业转移。社会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将会明显增大。人口老龄化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从而有助于调整国民经济增加值的产业结构,并且有力促进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实质上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实现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3、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模式的影响 。“老有所养”主要包括:①经济保障。②生活照料(包括精神慰藉)。从经济层面看,我国城乡供养模式呈相反的态势。城市老人以社会养老为主,农村老人则以家庭养老为主;从生活照料面看,我国主要由家庭承担。与家人共同生活,便于子女供养、照料老人,这也是我国老年人较认同的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①生育率的下降使家庭供养资源的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的家庭模式对供养问题发起了严重的挑战。②空巢老人家庭增多加剧了家庭养老的难度。③人口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不断增多。421的模式趋向于8421,加剧供养难度,家庭供养能力会有所下降。三、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实行合理的人口政策,协调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发展。 处理好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府应采取合理的人口政策,协调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目前中国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也为将人口老龄化纳入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提供了良好契机。 2、合理配置和利用劳动力资源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老年型地区可以为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提供老年智力人才和解决老龄问题的经验,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可以为老年型地区输送劳动力以填补其“年轻人赤字”,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加强对年长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其知识更新,提高就业竞争力,充分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为老年人口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 3、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与子女同住,老年人心态普遍较好,吃饱穿暖就很满足,对子女要求也不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绝大多数老年人还都将在家庭中度过自己的晚年,因此家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养老作用,家庭作为提供感情和心理需要的最基本单位,是养老理想的场所。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尽快建立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社养和家养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 提高认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步伐晚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人口的养老问题正在迅速地由传统的家庭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化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 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收益低、政府相关政策缺位以及老龄市场需求不旺是限制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在促进老龄产业发展方面,必须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①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通过专项拨款、补贴等财政优惠,激发企业涉足老龄产业的积极性;通过税收优惠或减免,减少老龄产业的成本支出,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对老龄产业贷款的规模、期限、利率等方面优惠,鼓励其实施规模经营,做大做强。②不断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性收入。政府要通过做实养老金帐户以保障养老金的可持续供给,努力使老年人的“腰包’’也鼓起来,进而切实将老年人的各类潜在需求转化为针对老龄产业的有效需求,进而形成养老需求有效拉动老龄产业发展的生动局面。

人口老龄化 小论文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9.论文结构要清晰,重点突出自己的思想和内容,不要把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淆在一起,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 10.严格按照硕士论文书写规范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的整体风格,编排要整洁清爽。 人口老龄化的论文600字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11.参考文献格式要规范,严谨,基本要求超过三十篇(工程硕士20)。 12.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论文中有引用的地方。 13.所有图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贝、复制是不允许的。 14.尽量不要用我或者我们这样的字眼,也就是口语化的东西要杜绝。 15.图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 16.页眉需要有下面信息。 17.摘要和目录是专家评审的主要翻阅的地方,一定要让摘要和目录体现所做工作和创新点,所以摘要和目录的编写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视! 18.表格需要有编号并至于表格的上方,不同于图形的放置于下方。 19.论文的结构一般是 背景介绍 ·研究现状 现有算法、技术、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 提出的新的算法、协议、方法、技术或手段 对自己提出的方法、技术或手段进行实践、分析和比较 结论和展望 20.论文撰写时,一定要注意书面语气,不要有口语化的成分,很多同学没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写的内容过于口语化,应注意! 急求~!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论文参考文献 [1] 郑文峰.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再认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05,(04) [2] 曲海波.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原因[J]. 人口研究 , 1989, (04) [3] 刘传江. 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景与对策专家研讨会综述[J]. 社会学研究 , 1993, (06)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J]. 瞭望 , 2000,(38) [5] 蒋正华.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 求是 , 2005,(0常) [6] 王先益.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 , 1990, (05) [7] 张杰, 张展新. 直面中国人口老龄化[J]. 中关村 , 2004,(07) [8] 邬沧萍, 徐勤.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的新认识及对战略对策的新思考[J]. 中国人口科学 , 1990, (02) [9] 朱忠祥.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02,(01) [10] 杜寿杰, 张文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J]. 发展论坛 , 1997,(11) [1] 丁葵桃.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0,(04) [2] 崔凤.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新长征 , 1999,(05) [3] 李红. 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 行政与法 , 1998,(02) [4] 成凤皋.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对策[J]. 理论建设 , 1996,(02) [5] 普建中.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创造 , 2000,(07) [6] 刘观海.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 福州党校学报 , 1996,(01) [7] 郭远发 , 陶立群. 我国老龄科学的起步[J]. 瞭望 , 1989, (37) [8] 周彦杰.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前线 , 2001,(06) [9] 刘观海. 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J]. 福州党校学报 , 2005,(02) [10] 杨伟国. 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J]. 求是 , 2005,(13) 急求人口老龄化论文,1000字左右。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 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03年,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抚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中国 *** 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 *** 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中国 *** 修订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条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与出行。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人口老龄化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人的寿命日益延长,使到达老年期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叮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伏生长,人口老龄化只是凸显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只是初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些压力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提出的建议是:1、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为老年保障体系提供法律基础。2、要制定老龄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是我国把它列为一项新兴的社会事业来看待。3、要建立老龄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化运行机制,解决“五老”问题。“即五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设的安老、养老的安全网;培养服务老龄化的社会知识、技能、品德。4、改革退休制度。有一种过渡性的退休制度不妨试试。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怎样 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 论文形式 代写 我国人口老龄化可能会有哪些问题? 一、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 这里指的是狭义养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老年人生活的吃穿住等问题。我国老年群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经济供养来源划分,大致可分为离休阶层、退休阶层、自养阶层(指城乡无国定经济来源而依靠自身力量积蓄或子女供养的老人)、救助阶层;从生活状况角度划分,大致可分为富裕阶层、小康阶层、温饱阶层、贫困阶层。从居住环境角度划分,可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阶层。在老年群体里,绝大部分离退休人员属于 *** 供养的体制内老年人。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体上说体制内的离退休阶层好于其他阶层,城市阶层好于农村阶层。生活质量最高的是体制内离退休领导和极少数的退休知识分子、企业人员。 我国老年群体生活状况主体上比较幸福,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面临的困境也比较大,其主要反映在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上。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实施了20年,但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仍在养老保障制度之外。我国真正纳入三类养老保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离退休制度、五保供养制度)的老年人只有7100万(2007年底),占老年人总数的46%,其余54%的老年人没有纳入三类养老社会保障范围。他们未来的生活如何解决,如何保障,是 *** 的一个难题。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城乡已经有一大批老年人生活极度困难,显得 *** 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我国不仅现有8000多万老年人游离在三类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而且未来几十年里这个数还在大幅度增加(假如 *** 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话)。我国参加城乡四类养老保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离退休制度、农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制度)的人口总计约亿(2007年底),只占到应参保人口的1/3。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首要的基本的制度安排,但我国养老保险发展速度和保险水准都有较大差距,而且全面推动难度大,由此反映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钜。 二、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已有10年,但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医疗问题日益突出。在城镇,真正纳入两类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为4152万(2006年底),占城镇老年人口6800万的66%,其余34%的老年人没有纳入医疗保障的范围。参加城镇三类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退休制度)的人口总计约亿(2007年底),尚有1/3以上应当参保的城镇人口尚未纳入医疗保障体系。而且,根据现在参加医疗保险情况,无经济来源导致没有能力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相应的今后没有医疗保障的老年人将会持续增加。 在农村,我国有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上3000万人参加了农民工医疗保险,农村约亿人口(2007年底)纳入医疗保险。农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多,但保障水平非常低,老年人不敢看病和看不起病的问题非常突出,老年人的医疗问题实际上没有得到真正保障。因为高额的医疗费和低额的报销比例以及医疗机构的限制,常常把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拒之医院的门外。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事实上成为老年人只交钱不看病的负担或“经济剥夺”。 医疗保障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制度安排,但从目前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进展情况看,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却不能享有社会医疗保险,看病和住院费用主要是由老年人自己、子女或亲属负担。我国这种社会医疗保障水平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直接导致老年人贫困现象加剧和健康受损害。 三、老年人的精神贫困和尊严保护问题 在我......>> 关于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研究论文的提纲 50分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此论文资料,可以参考) 一、引言 人们最初关心中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关心它的数量问题,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这种偏重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数量压力。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中国的人口数量,为每年新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而担忧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正在悄然地老化。它使中国又面临另一个挑战:人口老化问题。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1998年底,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二是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以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按中位方案所进行的中国人口预测的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但各个时期的老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人口老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这时中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化的严重阶段。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据人口学家预测,下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庞大的“中老年”和“老老年”人口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如果分地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这一问题则更为迫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农村地区快于城市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化,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灰色浪潮”就将席卷全国。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的人口并非到2000年前后才突然地成为老年型人口,老年人口问题也并非到下个世纪的某一天才突然严重起来。人口老化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动态的。就中国的整体情况而言,目前人口老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还没有显性化,但就局部地区的情况而言,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如1993年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目前上海最主要的人口问题并非生育水平问题,人们更关心的是人口结构问题,尤其是人口的老化问题。 正如人们关心人口数量一样,人们之所以关心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出自对人口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考虑的主要是人口总量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对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 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点 这个就拿我们中国来说最合适了,中国现在的人口的年龄比率就是老年化相当严重的国家,如果还不适量放开计划生育,那以后会怎么样,真实不敢相信,首先从经济方面讲,现在的年轻人压力要比我们老一辈的压力更大,比如独生子女,他们需要赡养四个老人,一个小孩,两个人的工资只是生活都很困难了,更别是买房买车之类的了,丹资不够养家之用,人力方面考虑,年轻人的比重在下降,很多行业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不是没人,是没人愿意去做这样的工资,现在大学生满天飞,很少有愿意吃苦的,有关系的销尖脑袋往公务员里钻,有钱的富二代更是不用愁,只有我们农村来的人才拿微薄的工资还拼命干活,没办法啊,没背景,没名牌大学文凭,一点牢骚之言,楼主看看就算了,帮不上忙,很抱歉!

你还是改成高悬赏的吧!这样太慢了。西西~~没想到做作业还有这方法,聪明!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 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03年,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中国政府修订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条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与出行。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对人口老龄化研究的论文

你还是改成高悬赏的吧!这样太慢了。西西~~没想到做作业还有这方法,聪明!

第一:养老资金;第二,医疗保障;第三:人口稳定性……反正还有很多影响,你可以找些(老龄化研究)这样的资料去找下你的写作思路呗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老年人和人口老龄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的人。人口老龄化是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和过程,即指一个地区(或国家)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根据国际社会通例,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社会被称为老龄社会或老年型国家。 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我国1999年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1. 26亿, 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 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发展迅速。我国用少于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导致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首先会造成: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减少,即劳动力短缺。按照分析来看,由于劳动适龄人口减少,直接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降低社会生产的经济总量,于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即劳动力老化。劳动力老化对总体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抑制作用较大,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成为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总之,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劳动生产率下降。 2、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导致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其物质和精神需求增长,市场机制将引导社会资源向开发老年人生活用品、保健产品、医疗设备以及老年大学、老年旅游等产业转移。社会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将会明显增大。人口老龄化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从而有助于调整国民经济增加值的产业结构,并且有力促进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实质上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实现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3、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模式的影响 。“老有所养”主要包括:①经济保障。②生活照料(包括精神慰藉)。从经济层面看,我国城乡供养模式呈相反的态势。城市老人以社会养老为主,农村老人则以家庭养老为主;从生活照料面看,我国主要由家庭承担。与家人共同生活,便于子女供养、照料老人,这也是我国老年人较认同的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①生育率的下降使家庭供养资源的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的家庭模式对供养问题发起了严重的挑战。②空巢老人家庭增多加剧了家庭养老的难度。③人口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不断增多。421的模式趋向于8421,加剧供养难度,家庭供养能力会有所下降。三、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实行合理的人口政策,协调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发展。 处理好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府应采取合理的人口政策,协调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目前中国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也为将人口老龄化纳入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提供了良好契机。 2、合理配置和利用劳动力资源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老年型地区可以为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提供老年智力人才和解决老龄问题的经验,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可以为老年型地区输送劳动力以填补其“年轻人赤字”,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加强对年长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其知识更新,提高就业竞争力,充分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为老年人口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 3、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与子女同住,老年人心态普遍较好,吃饱穿暖就很满足,对子女要求也不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绝大多数老年人还都将在家庭中度过自己的晚年,因此家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养老作用,家庭作为提供感情和心理需要的最基本单位,是养老理想的场所。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尽快建立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社养和家养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 提高认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步伐晚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人口的养老问题正在迅速地由传统的家庭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化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 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收益低、政府相关政策缺位以及老龄市场需求不旺是限制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在促进老龄产业发展方面,必须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①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通过专项拨款、补贴等财政优惠,激发企业涉足老龄产业的积极性;通过税收优惠或减免,减少老龄产业的成本支出,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对老龄产业贷款的规模、期限、利率等方面优惠,鼓励其实施规模经营,做大做强。②不断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性收入。政府要通过做实养老金帐户以保障养老金的可持续供给,努力使老年人的“腰包’’也鼓起来,进而切实将老年人的各类潜在需求转化为针对老龄产业的有效需求,进而形成养老需求有效拉动老龄产业发展的生动局面。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 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03年,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中国政府修订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条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与出行。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人口老龄化研究论文1000字

第一:养老资金;第二,医疗保障;第三:人口稳定性……反正还有很多影响,你可以找些(老龄化研究)这样的资料去找下你的写作思路呗

1987年7月11日,世界上第50亿个人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这一天为”世界50亿人口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1995年2月15日零点,北京妇产医院一重3700克的婴儿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到来。距1989年4月11日”11亿人口日”不足2000天,庞大的人口列车又增加了1亿名新乘客。

为了进一步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60亿联合国确定今天为世界”60亿人口日。这个数字不是与生惧来的,也不可能停止不前,但我们可以人为地控制它,使其缓慢地增长。

从1650年至1850年,中间经历了200年,人口翻了一番,达到了第一个10亿;而从第一个10亿到第二个10亿,用了80年时间;从1930年至1960年,只用了30年时间,世界人口就跃进到第三个10亿。到1975年世界人口突破40亿大关。

人口翻番的时间越来越短。从以上数字我们不难看到,近3个多世纪以来,人口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增长,就像化学试验一样,发生着连锁反应,规模迅速扩大。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各国对人口问题的重视,情况略有好转,但人口增长速度仍然不慢。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许多国家在下一世纪将经历人口老龄化,由于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中国将很快加入他们的行列。据统计,中国人口老龄化,到下世纪中叶将接近高峰,超出60占总数的27。4%,年龄的人的百分比。这意味着,每四个人将老人。由于老龄化问题,其情况已越来越多的事实,但日益严重的大多数人带来的问题仍然一无所知。首先,与家庭变得更小,生活的步伐不断升级,甚至更严重的家庭充分照顾岁成员。其次,老龄化导致的人少,以支持增加的老人的劳动人口的相对下降。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成功实行计划生育的不同步,与国家的经济进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采取反措施的迫切。毫无疑问,他们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应附的重要性,社会的全面进步,改变落后的情况下,在社会保障,福利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家庭保健和社区服务也应予以鼓励。

1987年7月11日,世界上第50亿个人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这一天为”世界50亿人口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1995年2月15日零点,北京妇产医院一重3700克的婴儿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到来。距1989年4月11日”11亿人口日”不足2000天,庞大的人口列车又增加了1亿名新乘客。

为了进一步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60亿联合国确定今天为世界”60亿人口日。这个数字不是与生惧来的,也不可能停止不前,但我们可以人为地控制它,使其缓慢地增长。

从1650年至1850年,中间经历了200年,人口翻了一番,达到了第一个10亿;而从第一个10亿到第二个10亿,用了80年时间;从1930年至1960年,只用了30年时间,世界人口就跃进到第三个10亿。到1975年世界人口突破40亿大关。

人口翻番的时间越来越短。从以上数字我们不难看到,近3个多世纪以来,人口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增长,就像化学试验一样,发生着连锁反应,规模迅速扩大。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各国对人口问题的重视,情况略有好转,但人口增长速度仍然不慢。

  • 索引序列
  • 高龄老人房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 空间内空间设计手法研究论文
  • 研究人口老龄化的论文
  • 对人口老龄化研究的论文
  • 人口老龄化研究论文1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