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岩土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岩土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岩土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天津城建大学是一所天津市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为现名。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建校30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的办学宗旨,践行“重德重能、善学善建”的校训,坚持“依托行业,强化特色,质量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服务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以工、理、管为主要学科,工、理、管、经、艺、文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已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适任敬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在天津市高校前列。2007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

学校设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地质与测绘学院、城市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等12个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部、计算中心等3个教学部(中心)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资格。现有教职工1280余人,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教授123人,副教授(含其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2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7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8人;有“*”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天津市“”人选5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1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3人,天津市教学名师6人,天津市级创新团队2个,天津市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逐步发展留学生教育。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4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5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余人。拥有本科专业50个,其中工学28个,理学6个,管理学8个。近年来,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土木工程),天津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7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5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等5个专业通过全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评估,获批建筑学学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天津市优秀教学实验室4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8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天津市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6部。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了城市规划与建筑、城市建设、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经济与管理、数字城市、城市文化等6个学科群,获批天津市重点一级学科4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其中工学7个,理学1个(地质学),管理学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共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0个;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风景园林),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个(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工程、测绘工程)。

学校整合优势资源,拓展合作空间,重点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现有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3个,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获批天津市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立了协同创新平台4个。拥有天津市地震工程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天城工程建设咨询监理公司、城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城大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有限公司等多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学校坚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注重基础研究,凝炼科研方向,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近五年来,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天津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开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40余项,主持横向协作科研项目1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6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5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000余篇。

学校坚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获批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竞赛活动中,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50余项。在天津市各类文艺展演中获得30余项荣誉;有40支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队获得天津市优秀示范队荣誉。拥有一支高水平女子足球队,获得2010年、2011年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亚军,2012年全国女足足协杯冠军,2012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足比赛铜牌;2011年有4名队员入选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荣获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冠军。2012年获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先进单位,荣获2009—2011年度和2012—度天津市文明单位,2011年度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近年来,获教育部批准与丹麦VIA大学联合举办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Carroll大学联合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成立了防灾减灾联合研究中心。与德国莱茵—瓦尔应用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南澳大学、科廷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等10余所国外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与日本、波兰、芬兰、斯里兰卡、意大利等国外近20所院校与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成为友好院校与合作伙伴。留学生涵盖俄罗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获评天津市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内涵充实提升、外延拓展优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进程,努力建设成为办学规模适度、学科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综合实力强的高水平城建大学。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基本观点以及以及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环境岩土工程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 研究 随着和、的迅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两个负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应运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岩土工程学。它既是一门性的工程学,又是一门学。它把技术和、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跨学科的新型学科。 1.环境岩土工程定义 环境岩土工程(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一词,源自1986年4月美国宾州里海大学土木系美籍华人方晓阳教授主持召开的第一届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其著名的“Introductory Remarks on 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论文中,将环境岩土工程定位为“跨学科的边缘,覆盖了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及地质微生物圈等多种环境下土和岩石及其相互作用的”,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环境周期(循环)作用下水土系统的工程性质。 2.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及分类 环境岩土工程是研究应用岩土工程的概念进行环境保护的一门学科。这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涉及面很广,包括:气象、水文、地质、农业、化学、医学、工程学等等。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环境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来抵御由于天灾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抗沙漠化、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这些问题通常泛指为大环境问题。 (2)环境卫生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抵御由于各种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城市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污泥的处理等。 (3)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打桩时,由于挤土、振动、噪声等对周围居住环境的影响;深基坑开挖时,降水和边坡位移等。 3.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基本观点及研究方法 补充: 基本观点 (1) 岩土 实践的范围是地球表层, 而地球对于宇宙来讲是一个子系统, 它的变化受其他子系统的影响, 它们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 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 只有一个地球 , 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 资源与人口相比越来越小, 所以我们应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 , 而不能盲目地掠夺式地利用, 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3) 人类无计划的活动会毁灭人类自身; (4) 界在不断地变化, 有一些直接危害人类, 反过来人类要避开危害, 就必须采取措施; (5) 虽然 岩土工程 曾带来一些消 极影 响, 但它是由于人类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的局限性造成的, 所以从上讲, 所有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但它依赖于人们 环境意识 的提高, 岩土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健全。 研究方法 环境岩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所以在研究中应从学科间的交叉处着眼, 以辩证的观点和解决问题。 其次, 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去改善环境, 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存需求。 4.环境岩土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环境岩土工程相关的学科有: 工程地质学 、岩土力学、岩土工程学、地质工程、环境工程 地质学 。 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是地质学, 指导它的理论主要是自然历史观1 它的基本理论是认为地质成因和演化过程决定地质体的工程特性, 相应地在研究方法上就是从地质体局部特性的研究, 探索地质体在生成时的地质环境以及形成地质体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 从而在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地质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发育, 并进一步探讨和预测它在工程建筑物作用下的表现和工程行为。 工程地质学的服务对象完全是人为设计, 人为施工的建物。 这一应用性决定了工程地质学的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等特性。 所谓边缘性指它处在地质学科的外层, 位于和 工程学 科接壤的部位。 所谓交叉性表明在它的学科发展中不断吸收工程学科的理论、概念和方法, 并和地质学结合起来。所谓综合性是指工程地质学的目标是解决问题, 它是借助于地质学各基础学科的成就来综合地工作的. 补充: 岩土力学、 岩土工程 和 工程地质学 在研究对象和目标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是密切相邻的学科。但是岩土力学属于力学学科的边缘, 而岩土工程属于 工程学 科的边缘1 虽然对 岩土 的地质认识是建立岩土力学模型和本构关系的重要基础, 但岩土力学更偏于模型及建模后的力学研究。 岩土工程是将岩土作为工程结构物的一部分工程学科。不过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与其他的力学或工程学科相比, 需要更多 地质学 科的支持, 或者说更需要与地质学科的结合。 5.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 20世纪50-60年代公害事件的显现,人们不断探索,反思,并已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国外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垃圾土、污染土的性质、理论与控制等方面,而国内则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就目前涉及的问题来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这类问题的动因主要是由自然灾变引起的。例如 地震灾害 、土壤退化、洪水灾害、 温室效应 等。这些问题通常称为大 环境问题 。第二类是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工程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它的动因主要是人类自身。例如 城市垃圾 、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废渣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工程建设活动如 打桩 、 强夯 、基坑开挖、 盾构 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 地面沉降 等等。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统称为小环境问题。 6.环境岩土工程的展望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从沿 海地 区开始,逐步向内陆扩展, 高层建筑 、地铁、道路、隧道等等的建设以及 城市化进程 步伐的加快向环境岩土工程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同时,环境的变化,地震、 洪涝灾害 的频频发生,温室效应的加剧, 水土流失 ,土壤退化等大环境,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相对 发达国家 来说,我国的岩土工程工作者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有许多 工程问题 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基于 可持续发展 要求,我们面临严峻的 环境保护 与治理工作。在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上,未来几年应重点并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其中,西部问题,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区域稳定性与地下工程。东部问题,包括大城市地面变形不稳定性、悬河化 水资源 、水环境等。在一些方面还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下:卫生填埋场的设计问题;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区域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评估;城市施工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手段在环境的治理中的应用等。 补充: 具体是这样了自己慢慢看把

土木工程毕业生工作经验分享

为了给大学毕业的土木生,更好的了解土木,不要错过机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工程工作相关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学毕业生如何找工作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确是一件很大事情。在找工作之前,要明确自己究竟想要从事什么工作,自己的水平能干什么。如果你只是一个不太有名气的学校毕业的,还是先找到工作为妙,不要幻想太多。土木行业很重视经验的,不管是从事设计也好,施工也好。

能吃苦的同学、失恋的、想逃避社会的、喜欢当官的、喜欢大自然的、性格孤僻的可以去施工单位,在施工单位混出来人基本都是很能吃苦的人,而且身体好,在工程管理上绝对是个好手,因为建筑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对它的管理要比一般的管理难的多,因为在施工单位你要和多方人士打交道,是动态的管理,随时有新的事件、突发的事件出现,对我们是个极好的锻炼。

干工程没有不出事的,而且层出不穷,就象防水工程一样,没有不漏的,否则哪有那么防水堵漏公司?处理工程事故是最能学到东西的,你能记住一辈子,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中,真正因为工程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不多,绝大多数(90%以上)是经验不足造成的。

女生或性格象女生的、喜欢谈恋爱的、不想有太多的出息的、喜欢呆在城市的可以考虑进设计院,大的设计院进不去,可以先去一般城市的'设计院练练手,差不多了再去大城市。没有施工经验的人也可以搞设计,但设计质量不一样。

在施工单位呆过的人搞设计,他的设计图纸非常合理,为施工单位着想,尽量简化施工。没有施工经验的人设计的图纸,最怕施工的人问他,在现场服务也是比较费劲。但也没有必要非得去施工干不可,也可以经常去施工现场看看,时间长了也行。

因此为自己定位很重要,一定要为自己定个方向。为自己定位后就有针对性写简历,简历一定不要超过三篇,最好是一篇。在外面找工作最好不要带毕业证的原件,因为发生过许多丢证的事,很麻烦的。在简历上写上毕业证编号就行了。

不能轻易将证件交给用人单位,有些单位为了控制学生,就扣证件。还有的给安家费,但到了用人单位一打听,原来要分几年给付,还要扣证。在投简历时,不要硬给人家,一般他们主动收下的有戏。

新毕业最好是去正规的单位,比如国企。只有在国企练成手了,才能去私企和民营企业。。

二、初到一个新单位要注意什么

1. 不要乱说话。讨论技术问题时,由于我们刚毕业,发言的可能较小,正确率更低,所以最好是听,不要乱插嘴。

在一个新单位的人际关系你没有摸清之前,一定要少评论人。总是批评的人一般来说是好人,一定要听话啊!同事之间的聊天如果是无关紧要的,可以参加,否则不要参与。在施工单位聊天是一门必修课,很重要的,要和监理聊、和甲方聊,只有聊天才能聊出感情。

到了施工现场不要指手划脚的,不要不懂装懂。对待老同志要尊重,尽管现在大学生很多,但在单位里大学生人们还是喜欢的,尤其是施工单位,大学生并不多的。对待那些没有文化的人,不要轻视,他们毕竟在单位干了一辈子,在许多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敬业精神和工作经验。

2. 要勤快点。早上早来一会,打扫打扫卫生,整理办公桌。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迟到,不要总请假。别人工作忙时,主动帮一下也是必要的。集体活动要参加,不能象在学校那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了。

3. 要善于学习。由于土木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善于学习。一个是向实践学,一个是向有经验的人学,还有就是向书本学,多看些工程实例方面的书,看课本就没有必要了。

4. 要善于吃苦。不管是做施工也好,做设计也好。要能吃苦,土木工程本来就是一个艰苦专业,我念大学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喜欢念,现在不同了,因为找工作比较好找,加之从业人员短缺,现阶段学土建的人多了,但其艰苦性仍未改变。

只要和土建相关的人,没有轻松的,就是领导也不象生产单位的领导那么轻松,生产单位一样产品生产多少年,人员设备都是固定的,而建筑工程产品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做从业人员的劳累。

5. 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当今社会谈责任心一点也不过时,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要有责任心,而且要强。

新参加工作的人,如果是工作经验不足造成的损失有情可原,但如果是因为没有责任心造成的损失,领导会对你有意见的。

6. 不要站错队。新到一个单位,不要和某些人过于关系甚密,不要参加任何一个帮派,只是努力工作就行了。

三、关于考证和晋职称的问题

在土木行业有许多证可考的: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房地产评估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对于那些需要过基础课的考试,要先过基础课,如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工作若干后才可考专业课。

有的不需要基础课,但专业工龄要求较长,如: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工程师职称并且在取得职称后工作后三年,是要求条件最高的。其它的只对学历有要求,对职称没有具体的要求。考证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公平竞争的一种方式,对那些愿意学习的人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于晋职称。大专毕业后三年评助理工程师,证上助理工程师后四年评工程师,即大专毕业后七年可晋工程师。大专毕业原则上不允许评高级工程师。本科毕业后一年后自动转为助理工程师,评为助理工程师后四年评工程师。即本科毕业五年后评工程师。在获工程师职称五年后可有资格评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后2-3年评工程师,博士毕业后1年评工程师。

例如某人专科2005年毕业,则他在2008年晋助工,在2012年晋工程师。某人本科2005年毕业后,他在2006年晋助工,在2010年晋工程师,在2015年有资格晋高级工程师。看现在的趋势,专科晋高级的可能越来越小了,除非有重大的贡献。晋工程师只需提交几篇论文,不用发表,可以随便抄的。但晋高级工程师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2篇文章。

了解以上内容,有助于同学对今后的人生定位,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有个安排。

四、大学学的专业课与实际的差别

经常有人问我,大学里面学的课程在实际中有用吗?我的回答是,有用,但用的不多而且不够用。大学里面学的许多课程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内容,没有深度,和实践有距离。我是施工单位出身的,对设计了解的不多。

总的来说,大学所学的东西,在设计院里用的多,在施工单位用的少,但并不是说,施工单位对大学生要求的低。现在的工程越来越复杂了,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力学知识的。在国外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是强的,这一点不同于中国。在实际工作中最实用的是手册和工程实例之类的东西,要多看看。

五、在工作中如何提高自己

学习、学习、学习!重在积累和总结!

一方面通过工作中留心观察,遇到问题刨根问底,找到规范层面的依据。

岩土工程技术期刊

嘿嘿,我也是搞岩土边坡方面的,我已经投了很多核心了《科学技术与工程》是比较差的核心了,只有2011才入了北大核心的,我也为了评奖学金啊,没办法,比较快的有人民长江,人民黄河,水电能源科学,中国农村水利水电,长江科学院院报,水力发电,西北地质,对了,我给你支招,你现在去投《金属矿山》,这是北大核心,他现在有一个会议模块,录用了缴纳1500版面费,4月份就见刊,我也想投过去,你进去他网站就可以看见,那个连接在上面漂。还有中国水利,半月刊,也挺快的。 我自己研2了,投了7篇了,2个cscd,3个核心,经验也是被拒稿拒出来的,哥们,看着办啊。。。哪位大神给推荐几个中文核心期刊,岩土行业或者是工程类行业的煤矿巷道的也行。

岩土工程学报 是SCI检索岩土力学 EI检索岩石力学 部分EI检索其他还有水利水电科技,防震减灾工程学报,浙江水利,等都是国内核心期刊

不是核心期刊,至少不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

岩土工程测量与检测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常见岩土地质问题及勘察要点论文

1建筑工程岩土地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基础沉降

建筑物的荷载压力过大

建筑物对地基的荷载压力过大,是引起基础沉降的主因。这主要是在建筑荷载以及自重压力的作用下,欠固结土在固结的过程中引发的。地基中天然的土层,在固结的过程中承受到有效的压力,就是前期固结压力。有时候,当现有的地基覆盖土层自重压力大于前期固结压力的时候,这种土层就是欠固结土,需要重视。例如:人工填土和新近沉积的粘性土等,主要是因为沉积所需的时间较短,受到土自身重量压力作用没有完成固结。对于欠固结土出现沉降的问题,不只是因为建筑地基的附加应力,还包括固结不稳定的原因。

地基基础的不均匀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地基基础的不均匀,也会出现沉降不均匀现象。在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软土等不良建筑地基上的基础建筑物,一旦地基发生变性,并且超过规定的限度,就非常容易出现地基基础沉降,甚至出现开裂和破坏的现象。在地质较恶劣的地基上进行建筑作业时,为了降低沉降造成的危害,可以充分利用桩基础等类型的深基础进行地基加固,或者对建筑地基进行特殊的地基处理,同时在设计施工的时候,采用适合的结构措施、施工措施以及建筑措施。

地下水的影响

部分施工地区,由于地下水的过度抽取,导致水位下降引起基础沉降。当地下水位降低后,处于降深范围的天然土层,因为重度的改变,引起地基应力的改变,出现土层固结,使得地面发生沉降,对于周围的地下管线、建筑物以及一些其它设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进行降水施工时,应当进行必要的环境监测,事先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保障建筑施工安全。

新建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在原有建筑物旁边修建新的建筑物,也可能会引起基础沉降。新建的建筑物荷载,对于原有的地基会造成应力叠加,并且会产生不均匀的基础附加沉降,使得新老建筑物都会发生变形。这种挠曲和变形,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导致建筑物出现裂损现象。因此,在新建筑物施工之前,必须对其预加载荷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设计出合理的建筑结构与施工程序。

建筑物加层的影响

对于已经存在的建筑物进行加层施工,从而增大了建筑原有载荷导致沉降。在建筑施工前,应该准确测算出地基的实际抗压力与承载力,例如:极限荷载、临塑荷载等。从而确定加层承载力与原有承载力的相关安全系数。同时,还应该考虑桩基的基本情况,例如:对于超孔隙的水压力,单桩的承载力会随着时间而增大,另外,在软土地基中,当孔隙水压力减弱或者消失后,会对桩基产生负摩擦力。对于建筑物加层后的沉降,特别是差异沉降,应该进行认真预估,保证倾斜与挠曲在允许的限度范围内。

基坑失稳

地基隆起

在进行基坑的开挖过程中,由于应力得到释放,在回弹作用的影响下会导致地基隆起。开挖深基坑,实际上就是在逐渐的将荷载卸去的过程,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地基的压力就会大幅度的减弱,非常容易因其土层膨胀,引起坑底回弹。应该事先做好室内压缩的相关试验,总结出压力增加的临界点,也就是当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就应该开始卸压,这时就能发现土层的回弹,根据试验可以绘制出相应的回弹曲线。因为基坑回弹引起的地基隆起,对于基坑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边坡土体出现位移

当基坑较浅、土质条件相对较好、周围没有建筑物、开挖面足够的时候,可以进行放坡开挖。但是在进行基坑的垂直方向深开挖的时候,必须设置支护设施。在没有支护条件的情况下,边坡土体发生位移,主要是因为在坡顶存放的建筑材料荷载过大,以及车辆行驶、打桩的震动影响,使得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当土体内部的含水量变大时,就会降低抗剪强度。在深基坑开挖的时候,支挡结构不合理、回填不紧密、支挡构件接触不好以及支护的不及时都会造成边坡位移。

2岩土地质勘察要点分析

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也就是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即勘察要点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即岩土地质问题,通过野外勘探取样试验、室内土工试验测试等方式,提供拟建场地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对岩土地质环境进行可行性的调查研究,是为了评价拟建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在进行可行性调查的时候,主要是针对拟建场地的地质资料进行搜集,例如:地形地貌、矿产、地震等,另外,还要对附近的工程地质条件资料和建筑经验进行相关的调查。调查到了充足的地质资料后,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充分了解所在勘察地区的岩土性质、不良地质作用、地层、构造和地下水等方面。

初步勘察阶段

对岩土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勘察,主要是针对建筑场地内位于不同工程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估,以及地基的岩土相关技术条件,研究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对于建筑物布置总平面图,主要建筑物的基础方案选择,以及地址问题的解决对策,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与参考依据。并且,对建筑工程地基可能会采取的基础方案设计进行科学的'论证。地质条件初步勘察的主要内容,基本包括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土层和岩石的力学性质;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者大于6度的场地,初步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同时初步查明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以及水文相关地质条件;对高层建筑中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初步分析评价;对于建筑场地不良地质问题以及原因、分布、发展趋势的范围进行勘察,还要充分考虑到岩土地质问题对于建筑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影响。

详细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就是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对于相关的地质方面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研究,对于建筑物地基进行相关工程地质方面的科学评价,为施工图纸的设计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参考。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建筑总平面图、场区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规模性质、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查明勘察区内岩土层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勘察区地上、地下是否有对工程不利的障碍物;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范,确定场地类别,提出专门的研究建议;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论证地下水和土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为深基坑开挖、工程支护和降水设计、不良地质现象预防、地基加固以及地基设计提出有效的建议。

施工勘察阶段

进行施工勘察是建筑物施工前的重要阶段,需要勘察部门或者人员,与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密切合作,进行施工基坑基槽的检验,对于地基的处理以及桩基工程的效果进行认真的质量检验,当岩土条件与勘察资料不符或发现必须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就应进行施工勘察;在工程施工或使用期间,还要对岩土工程,如地基土、边坡体、地下水等进行现场相关监测,并且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还要确保岩土地质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于施工过程中地基设计方案的改变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3结束语

总之,对于建筑场地的岩土地质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对于地质条件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场地,绝对不能允许施工。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勘察每个阶段工作,就能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就能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从而保障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期性,大力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正常可持续发展。

你们学校教授米告诉你,这题网上米有答案嘛?!兔兔桑!

岩土工程检验与监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实现对岩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二是了解岩土施工的效果,为进一步的岩土体利用提供依据。岩土工程检测与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试验测试相比较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别。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要通过试验测试来定量了解工程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测试对象是处理加固之前的岩土体,目的是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依据,而后者的测试对象是处理加固之后的岩土体,目的是控制岩土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检验施工处理的效果。从两者的相同之处可知,岩土工程检测中的许多测试方法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测试方法相同,例如,岩土体原位静载荷试验既是岩土工程勘察中测试地基土层承载能力的重要测试手段之一,也是岩土工程检测中测试处理加固后的复合地基和桩基础的重要手段。但是,经过处理加固之后的工程岩土体与处理加固之前的岩土体相比会有很大变化,处理加固后的岩土体常常是在原来天然岩土体的基体上增加了一些人工材料和功能构件。例如,在洞室围岩支护时可能会使用锚索加固围岩,并构筑混凝土衬砌进行支护。这时,岩土工程检测就要对锚索对围岩的锚固力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进行测试,同时还要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又如,因地基土体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或承载力的要求而使用桩基础时,岩土工程检测就必须对桩基础的承载力和完整性进行检验测试,以确保桩基础能够达到设计所预定的功能。可见,岩土工程检测中的试验测试常常需要延拓到工程岩土体之外。

除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规试验测试外,岩土工程检测中经常开展的监测和测试工作主要有桩基检测、地基变形观测、边坡变形监测、地下洞室围岩观测等。

一、桩基检测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采用桩基改善地基土体的承载能力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工程方案。桩基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桩基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两个方面。对护坡桩、抗滑桩需要进行水平抗力测试,有时也需要进行桩的抗拔力测试。然而,大量进行的主要是作为承受上部建筑荷载的桩基竖向承载力检测。

桩基检测的主要方法有钻孔取芯、静载荷试验、高应变动测、低应变动测和声波透射测试等。静载荷试验是工程地质测试中的常规手段之一,也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桩基承载力测试方法。然而,载荷试验方法费用高、时间长,只能进行少量的抽测。尽管近年来出现了Osterberg试桩新方法,但仍然受成本限制,难以达到理想的检测率。因此,便捷的桩基动测技术在工程检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近代桩基动测技术是以波动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用一维波动方程描述桩顶受到桩锤冲击后沿桩体的波传播。1960年发表了著名论文“打桩分析的波动方程法”,使波动方程分析方法开始进入实用阶段。1972年,湖南大学周光龙教授提出了桩基动测的动参数法,推动了我国桩基动测方法的研究。动测方法既可以检测桩基承载力又可以检测桩身完整性,克服了载荷试验只能测试桩基承载力的局限。高应变动测采用自由落锤(锤重应大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冲击桩顶,在桩体内部产生沿桩长方向传播的应力波,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力传感器测定桩顶附近某一桩截面上的质点振动加速度和桩身受力,然后利用波动方程分析拟合求出桩身各个截面的轴力和桩侧摩阻力。低应变动测采用较轻便的手锤在桩头激发波动,根据在桩顶设置的传感器所测定的桩基振动和波动信号推算桩基承载力和判断桩身完整性。大直径桩基的桩身质量检测多采用声波透射法。声波测试前,根据桩截面的大小对称埋设2~6根钢管,并保证钢管相互平行。测试时,发射探头在管内某一深度上发射超声波,接受探头在对称的钢管中同一深度上接受穿透过来的波动信号,由此测定桩身材料的声速。根据声速的大小和变化即可对桩身质量做出判断。

二、地基变形及边坡变形观测

变形观测的主要任务是定期对设置在被测目标上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以求得观测点的点位或高程随时间的变化量,为评价岩土工程施工质量、了解地基与边坡的稳定性和设计参数的合理性提供技术依据。

地基变形观测工作主要包括基坑回弹观测、基坑侧向变形和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观测、建筑物沉降和位移观测、场地沉降观测等。地基变形观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估计地基可能产生的再压缩变形,以改进基础设计;二是估计基坑开挖卸荷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三是检测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四是通过地基变形观测积累工程经验,为地基长期变形的反演分析提供依据。

边坡变形观测包括地表变形监测、钻孔变形监测以及边坡岩土体声发射监测等内容。其中钻孔变形监测项目主要有:沉降、倾斜、挠曲以及地下水位或渗透压力等。边坡变形观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边坡的稳定状态,为边坡稳定性的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边坡岩土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地下洞室围岩观测

地下洞室开挖前,岩体处于应力平衡状态。洞室开挖破坏了原始应力平衡状态,随着围岩变形的发展,应力发生重分布。实践表明,利用地下洞室围岩观测所提供的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加固措施,预测预报险情,是地下工程施工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这也正是所谓新奥法施工的特征。近年来,在信息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有人又提出了智能岩土工程的新思路,应该说是对新奥法的进一步发展。地下洞室围岩观测主要有地下洞室围岩收敛观测、钻孔岩体轴向位移和横向位移观测、锚杆应力观测以及岩体锚固荷载观测及地下水渗透压力观测等内容。

岩土工程技术杂志社官网投稿

我知道,Q我我告诉你。

是收费的,一般没有稿费。我这有A累杂志。CN刊号/ ISSN刊号齐全。

可以在百度上查下

核心期刊有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 10.给水排水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 19.城市规划 20.暖通空调 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建筑机械 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新型建筑材料 27.空间结构 28.城市规划汇刊自己去找即不收版面费而且有稿费的吧,稿费都是有的,但是版面费收不收不好说,一般来说好文章不收版面费。可发可不发的可能会收版面费,不可用的不收版面费

岩土工程裂隙岩体毕业论文

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经济发展使得各种资源开发及工程不断开展,不同地区地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因此,工程在实际建设中,需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要求,注重减少对的周围地质的破坏。地质灾害自身情况复杂,且容易出现突发情况,分布分散,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对周围环境及人员影响最大,为避免地质灾害发生,以下对其防治方法措施详细分析,旨在为合理应对地质灾害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实践;

我国国土辽阔、地势复杂,地质灾害发生严重,且地质灾害自身种类较多,容易对周围人们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为解决这一问题,需采取先进的防御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提前防治,针对岩土工程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几率。

1、地质灾害及其造成的影响

地质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较多,但是经常发生的为泥石流、岩石滚落、地面塌陷等等,文章主要针对泥石流地质灾害、崩塌及滑坡等进行分析介绍。

地质灾害特点及影响

滑坡

滑坡主要是斜坡的岩土受到雨水冲刷,加之原本重力影响,导致岩石向下移动,形成灾害。若斜坡岩土没受到外界力的影响,则一般不会出现滑坡。发生滑坡危害的原因来说,如雨水冲刷、斜坡水土流失、斜坡植被过度开采等,都会导致滑坡发生。

崩塌

岩土工程施工本身是对岩土进行施工操作,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部分岩土产生裂缝,导致岩土分为较多部分[2]。分裂后的岩土其自身较为空虚,崩塌会往往滚落堆积到底部。发生崩塌的原因主要是对矿产过度开采,或土木工程不合理开发、水库发生渗漏等,导致原本岩土受到破坏。

泥石流

泥石流在我国属多发性地质灾害,对交通及附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威胁附近居民生命安全。分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发现其主要是山区降水过多,导致泥沙和石块等固体伴随雨水形成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流。导致泥石流的原因较多,其中,对土体不合理开发,容易导致泥石流发生,岩土开发随意,导致岩土完整性及稳定性都受到较大影响,土体自身受到较大冲击,就会导致泥石流发生。最后山林滥砍滥伐,导致岩土失去固定依赖,更容易被雨水冲刷,容易引发泥石流。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分析

滑坡防治

滑坡对周围交通安全、居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影响较大。对滑坡进行治理,可以在容易滑坡的位置的上方,采取清方减载、填土反压等方式,做好外部支持,同时以抗滑挡墙技术,避免滑坡发生后,对下方公路造成严重的阻塞影响[3]。采用抗滑挡墙,其施工布置灵活,不同山体、土坡都可迅速建设,施工简单。在早期我国铁路建设中,为避免滑坡对铁路造成严重影响,还采用抗滑桩技术,发现其滑坡治理效果一般,后采取地表排水及减方减载相结合的措施,采用多技术结合互补,建立滑坡治理体系,在治理中对地面、地下、立体排水等综合治理,发现治理效果突出,有效控制滑坡地质灾难出现。

崩塌防治

崩塌本身灾难来临迅速,威胁较大。对崩塌防治,需对对应岩土仔细检查,看岩土是否不稳,若发现确实不稳定,应对岩土加固处理,避免岩土发生滑落,减少土体产生裂缝几率。相较于滑坡防治,对崩塌防治难度较低,治理简单。但是,就陡峻边坡崩塌治理而言,其裂缝和沿途结构组合及地质情况具有不确定性,无法以人为方式很好的预控制,受卸荷裂隙区扩张、扩展影响较大,裂缝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需对危险性岩土进行清理,之后采取锚杆加挂网喷护锚固方式实现对土体的加固保护,避免崩塌发生。

生物措施

通过生物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防治环保,有利于促进生态和谐。例如,可采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方式进行防治,保持水土。通过植物种植的方式,确保水土稳定,若岩土受到外界强烈冲击,岩土仍然受到植物根系天然保护,不会发生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此外,采取生物措施对一些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其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突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可改善地区生态平衡。

但是,当下生物措施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其生物措施发挥作用时间较长,植物需经过较长时间的种植,才能发挥自身真正作用。因此,在部分经常发生泥石流、坍塌、滑坡等地区,要结合当地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控制。同时,一些地区可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治,同时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几率。

泥石流防治

不同地质灾害中,泥石流造成的破坏范围最广、影响最大。在泥石流防治中,要重视周边的环境治理,还要全面治理当地岩土,管理部门结合生态工程,充分了解泥石流发生的现状,对区域化沟、坡全面检查治理,在经济迅速发展大环境下,对泥石流的治理按照上坡治理为主,对堆积区、沟谷区等依次治理。在实际遇到泥石流问题,不能按照理论死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变化综合考量,发现某地区灾情严重,要预先建立防护林,对裸露的地表加固处理,稳固斜坡,提高岩土结构,避免侵蚀现象不断加剧。

要针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多种措施配合,提高防治效果。在严重的地质灾害区域,可采取适当避让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对人员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例如,在雨雪天气应适当避让山区公路,可能出现灾害的变形斜坡、工程隐患,在恶劣天气下远离那些区域,位于山脚位置的山村、城镇要制定好紧急转移措施,下雨天安排好居民转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要将眼光放长远,以新型材料、新型技术融入到地质灾害防治中去,完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岩土工程施工中,需对现场环境仔细检查,了解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了解不同地质灾害造成的安全风险,重视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的防护处理,有效避免灾害产生。

参考文献

[1]廖何森,崔茂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对策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5):223-224.

[2]王雷.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3):175-175.

[3]薛增荣.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7(5):213.

工程地质论文摘要: 工程地质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我国迅速城市化的沿海地区,环境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协调环境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更为可悲的是在大学生泛滥的今天,真正的人才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词: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时期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有了飞速的发展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中国特设的学科。举世瞩目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以及三峡水电站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深埋隧道工程的灾害地质问题论文

摘要 :在进行深埋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洞程较长,洞深埋设较大,地质条件较复杂,在施工时,如果处理措施不当会出现高地温、岩爆、高压涌水等问题。鉴于此,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深埋隧道工程主要存在的灾害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深埋隧道工程;灾害地质;高压涌水

1工程概况

太行山高速公路邯郸东坡隧道位于武安市岭底村南、七水岭村东、涉县东坡村东北处。隧道为分离式特长隧道,隧道工程总施工长度为3134m。左幅为ZK38+624~ZK41+740,长3116;右幅为K38+642~K41+776。最大埋深为176m。本文以此工程为例,对深埋隧道工程主要灾害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2深埋隧道中的高地温难题

深埋地下隧道的工程中,地质问题是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关键领域,最先要通过预测天然地温,一旦地温超过30℃一般将其称之为高地温。高地温不仅会恶化深埋隧道作业的环境,还会严重降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甚至会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极大危害。此外,对深埋隧道施工材料选取的难度也相应增加[1]。然而,地温值是随着地下工程埋深在不断变化的,但地下工程的最大埋深和地温值的增加关系不是呈线性的,因为造成这种深埋隧道中的高地温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活动以及近期岩浆活动中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较高等。

3深埋隧道与岩爆的高地应力问题

在深埋地下隧道的工程中,其中一个突出的地质难题就是岩爆问题。地下隧道工程埋得越深,其地应力就会越高。深埋隧道工程和近地表工程的不同之处除了具有较高的水平构造应力外,最主要取决于围岩出现的高地应力。它不仅在硐侧壁引起高压应力,还导致硐顶部出现高拉应力,这样会导致硐室围岩不稳定,埋下隐患。由于高地应力的存在,一些黏性土含量较高,而硬岩含量较低的围岩就会产生被塑性挤出的可能。高地应力不断释放,地下隧洞就会发生变形,往往会出现隧洞短时间内突然变小的异常现象。就好比从掌子面距离正洞30m开始,洞身变形的长度有40m,起初的支架保护结构破坏就会非常严重,通过测量计算,隧洞拱顶的下沉在10~20cm之间,隧洞的拱脚和边墙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挤压和移位,甚至还有混凝土开裂的情况[2]。这时就需设计一套科学有效、刚柔结合、综合治理的施工方案。为克制高地应力,考虑使用约1万根超长锚杆,要求总长超过11×104m,把地下隧洞中的断面改成环形成拱,做到先柔后刚、先放后抗的设计要求。岩爆受影响的原因有地震爆破,也有相邻岩爆或机械等外因动力的振动,但其中影响岩爆的最基本原因是岩石的结构特征。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岩石颗粒排列呈定向排列还是随机排列,岩石是胶结连接还是结晶连接,是钙质胶结还是硅质胶结,这最终关系着岩爆烈度的强弱。例如:(1)随机排列的花岗岩、闪长岩等岩石的岩爆烈度,会比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糜棱岩等具有定向排列的围岩颗粒更强一些;(2)结晶连接的深层岩浆岩石中的岩爆烈度比胶结连接的沉积岩强;(3)具有硅质胶结岩石的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比关村坝的隧道中钙质胶结岩石的爆烈度强。

4深埋隧道中的高压涌水难题

深埋地下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除了高地温以外,涌水问题也成为隧道运营中亟待解决的又一难题。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隧道通过的地段会挖掘出很多水流量大的地质单元,一般就会出现涌水量大或水头压力高的情况。地下水水压在深部岩体中极高时,就会导致岩体水力劈裂。这就说明在高水头压力的作用下,在岩体的突水点附近,岩体断续裂隙、裂缝是朝着某个方向的,受网状交织的构造裂隙影响,经过融合后发生扩展的裂隙、空隙最终张裂开来。随着隧道深部岩体涌水量越来越大,地下水水压越来越高,会导致深埋隧道工程围岩水力劈裂。一旦出现水力劈裂的情况,就会迅速连通裂隙,空隙的张裂程度就会越来越大,涌水的渗透力会越来越强。再加上动水压力的影响,裂隙会再扩展,而使在裂隙面上的充填物发生剪切变形和位移。不论是在深埋隧道工程中还是在浅埋隧道中,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断层破碎带,岩体不整合接触面和结构不利组合段造成的塌方、地震,还有瓦斯爆炸、有害气体以及溶岩塌陷、泥屑流等[3]。其中,瓦斯爆炸主要指甲烷CH4在相对封闭的煤系构造地层中,由冲击波的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而导致的爆破,其灾害性极强。

5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的含义

只有储存在坚硬岩石裂隙中的非可溶性地下水,才被统一归纳在基岩裂隙水的`传统范畴中,根据含水介质的基础特征,可以将地下水分为空隙、裂隙、岩溶3种,但并非在地下水、岩石以及岩石中的空隙这3者之中产生对应关系。贮水空隙系统具有双重空隙介质,在地下水勘探中,关于贮水空隙类型还探索到了新的领域。基岩裂隙水主要存在于受符合地质构造条件的属坚硬或半坚硬的岩石所控制的以裂隙为主的贮水空间,是具有运动、富集规律的地下水。不管是溶蚀裂隙地下水在可溶性岩石中的部分,还是孔隙裂隙水中的半坚硬岩石,都属于基岩裂隙水,而它与其他类型地下水的基本区别,关键在于是不是受地质构造因素的严格控制。岩石含水的裂隙有成岩裂、构造裂和风化裂,主要是依照它的成因来划分的。如果非要与风化裂隙水和成岩裂隙水作比较,那么水源集中、水量较大的必定是构造裂隙。

基岩裂隙水的特点

由于主控因素作用,不同的蓄水构造中分布、富集基岩裂隙水的基本规律和决定主控的因素也基本相同,具有独特的分布和运动规律。我国基岩裂隙水富集的基本特色理论就是蓄水构造系统,其主要特点如下。(1)基岩裂隙水具有复杂多样的埋藏和分布形态。将储存、运移基岩裂隙水的空间和通道,叫做岩石裂隙。基岩裂隙的大小和基岩裂隙的形状,以及控制埋藏和分布裂隙发育带的产状,都是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条件等影响的。埋藏、分布不均匀的基岩裂隙水,大多具有不规则的含水层、多种多样形态、分布呈带状的特点[4]。比如用脆性和塑性这两种地层做比较,会产生较强的赋水性。若裂隙发育在褶皱构造中,像褶皱轴、转折、背斜倾伏等处,富水段的形成就会比较容易,而压性断裂破碎带中的赋水性是比较差的。(2)复杂的基岩裂隙水中,由于储存空间中不均匀的介质,埋深程度不同的同一含水层,其地下水的运动状态也各有不同。对于岩石中所要形成和分布的空隙,最基础的因素是地质构造,主要表现在:岩石裂隙的发育和裂隙水的储存都是受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所影响,其中,基岩裂隙水的运动规律也被地质构造所牵制。由于地下水面的不同,即便是在基岩相同的裂缝水中,也是有时而出现无压水,时而出现承压水的情况[5]。层流、管道流、紊流、明渠流水是在岩石裂隙、溶洞的特殊形态作用下形成水运动的不同状态,因此,基岩裂隙水的不均一性以及强烈的方向感,是导致裂隙岩体的透水复杂多样、不具有规律性的根本原因。

6结论

在深埋地下隧道的工程中,比较突出的几大地质难题包括高地应力及岩爆问题、高压涌水突水问题、高地温问题等。此外,还有像地震震害、瓦斯有害气体爆炸以及涌水突泥、围岩塌方、岩溶塌陷、泥屑流等。于是,在这个复杂的、系统的深埋隧道工程中,关于灾害地质的研究,对隧道工程能否顺利开展是关键的一步,在隧道工程施工前应按照隧道工程的各方面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参考文献:

[1]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隧道工程防水技术规范:CECS370—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3]孙赤.锦屏二级深埋隧道大理岩段突水破坏机理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4.

[4]王洪新.土压平衡盾构刀盘开口率选型及其对地层适应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3):88-92.

[5]武力,屈福政,孙伟,等.基于离散元的土压平衡盾构密封舱压力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18-23.

  • 索引序列
  • 岩土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 岩土工程技术期刊
  • 岩土工程测量与检测技术论文
  • 岩土工程技术杂志社官网投稿
  • 岩土工程裂隙岩体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