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

发布时间: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

《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扩展资料:

《新青年》的重要文章

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

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青年

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

《敬告青年》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又见《独秀文存》卷1。《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20 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名刊:新青年(国内首部简体横排版)(全12册)》内容简介:从1915年9月到1926年7月终刊时止,《新青年》计出11卷,共有63期,其中前9卷为月刊,第10卷为季刊,第11卷为不定期刊。本书即为其简体字版,为更好的还原历史,本简体横排版在其分卷、分期方式及体例上仍袭其旧,外国人名、地名及著作名、事物名等的译法也保留了当时的译法,未作改动,并在各卷中影印了近280幅《新青年》原稿,以供读者对照欣赏。

陈独秀所作,原载于《新青年》创刊号,吹响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号角,并在青年中引起极强烈反响的新文化运动启蒙青年的开山之作——《敬告青年》。胡适所作,原载于《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揭开中国现代文学的改革和白话文运动序幕的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文。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

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

《新青年》历史沿革:

1、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3、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4、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

创办意义:

1、《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

2、《新青年》创刊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首先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3、《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以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高一涵、周作人、沈尹默等人组成编辑部,轮流主持编辑工作。整个杂志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杂志《新青年》的创始人是陈独秀,是在上海创办的,还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青年。

《新青年》(LA JEUNESSE)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简要介绍: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地是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杂志是:《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创刊后,群益书社接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来信,信上说“《青年杂志》同青年会创办的刊物《上海青年》名字雷同,应该及早改名,省得犯冒名的错误”。

为避免混淆两本杂志并突出《青年杂志》的新意,从1916年9月1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起,《青年杂志》正式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通过积极宣传倡导科学和民主,也就是“赛先生”和“德先生”,以及新文学来进行民众思想启蒙,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

1920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任职,杂志社一并迁至广州。1921年9月,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新青年》再次迁回上海。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查抄《新青年》编辑部,陈独秀等人惨遭拘押,经马林、孙中山等营救后被保释。经此,《新青年》一度停顿。

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逐步分化,《新青年》杂志于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恢复出版并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1926年7月彻底停刊。

陈独秀。根据百科发布信息显示,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陈独秀,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扩展资料:《新青年》的重要文章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

《新青年》历史沿革:

1、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3、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4、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

扩展资料

创办意义:

1、《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

2、《新青年》创刊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首先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3、《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以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高一涵、周作人、沈尹默等人组成编辑部,轮流主持编辑工作。整个杂志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青年

新青年杂志创办

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同时陈独秀还是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陈独秀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陈独秀,他创办的新青年,近代史很著名的一个人物。

新青年创办时间是1915年9月15日。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新青年》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新青年》的思想倾向:

《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等人的创作。

此外还发表了沈雁冰介绍西方文学流派和作家的论文多篇。这些译介,对于借鉴外国文学,推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创作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扩展资料:《新青年》的重要文章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创办青年杂志的是谁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杂志是:《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创刊后,群益书社接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来信,信上说“《青年杂志》同青年会创办的刊物《上海青年》名字雷同,应该及早改名,省得犯冒名的错误”。

为避免混淆两本杂志并突出《青年杂志》的新意,从1916年9月1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起,《青年杂志》正式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通过积极宣传倡导科学和民主,也就是“赛先生”和“德先生”,以及新文学来进行民众思想启蒙,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

1920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任职,杂志社一并迁至广州。1921年9月,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新青年》再次迁回上海。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查抄《新青年》编辑部,陈独秀等人惨遭拘押,经马林、孙中山等营救后被保释。经此,《新青年》一度停顿。

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逐步分化,《新青年》杂志于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恢复出版并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1926年7月彻底停刊。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故选C.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

《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扩展资料:

《新青年》的重要文章

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

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青年

  • 索引序列
  •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
  •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
  •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地是
  • 新青年杂志创办
  • 创办青年杂志的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