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成都市教育学院学报地址

成都市教育学院学报地址

发布时间:

成都市教育学院学报地址

属于国家级别的杂志。

教育研究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刊物,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79年。教育研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是成都大学主办的高等学校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多年来,在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成为展示高校科研及地方基础教育名师、名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平台。

《教育与教学研究》

(国内统一刊号:CN51—1720/G4 国际刊号:ISSN 1674—6120)原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创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9年2月批准更名为《教育与教学研究》,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报刊主管单位为成都市教育局,主办单位为成都大学,刊期为月刊,是教育类学术期刊。

不知道怎么给你说,把学校简介给你看看吧,另外,给你看看那个学校的图片,希望能帮到你,图片地址:四川教育学院位于成都市中心主干道人民南路侧,是省政府直属、省教育厅直管的国家公办全日制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学院始创于1955年,历经几代教院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矢志求索,已发展成为一所基础雄厚、学科齐全、特色鲜明、颇具规模的综合性高等学府。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后,院党委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把学院建成了以教师教育为龙头, 普通高教、成人高教、高等职教、继续教育并举的新型大学。学院现有人民南路、温江两个校区,下设20个院(系)、100余个本、专科专业,涵盖了教育、人文、社科、理、工、商、艺术各大门类和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一批专业居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在读学生共2万多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现有在职正、副教授近300人,研究生占中青年教师的70%以上。有一批全国、全省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标兵,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与后备人选,一批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一批造诣甚深的知名教育家、作家、画家、翻译家……,师资力量雄厚,爱教乐教善教。学院坚持德育为先,实行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和班级综合量化考核,“两课”教学获省一等奖,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国际象棋比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四川省高校乒乓球联赛等全国、全省赛事中屡夺大奖,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学院以教学质量为本,实行高等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专业化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市场化、继续教育高端化,多次获得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和精品课程奖,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点、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四川总站、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基地、省教育系统公务员培训基地、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省民族地区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点、全省教师教育本专科自考主考院校、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教师培训点和联合国儿基会、SDP省级培训点,多次被评为先进办学单位。学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习宽厚的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形成创新精神,学会创业本领,提升就业后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几十年来,学院向各条战线输送了十多万名优秀合格人才,大量毕业生成长为教坛明星、科研骨干、管理精英,还有不少人在市场经济领域大显身手,为科教兴川和西部大开发做出了显著贡献。学院以科研为先导,广大教师发表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论文,一大批成果获奖。定期出版《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四川教育学院报》、《四川心理科学》等公开刊物;全国教育学院院报研究会、四川省心理学会、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四川省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学术团体设在我院,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学院面向世界,近十年来从美、日、澳大利亚等国引进外籍教师和接纳访问学者、留学生近600余人(次),派出同类人员近200人(次),并与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院正加紧建设地处成都海峡两岸科技开发园的千亩大型新校区。以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为特色,新校区校舍一流、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全新的育人机制全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天时人事日相催,长风破浪正当时!着眼于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追求卓越的四川教育学院确定了新的发展战略目标,正努力铸就明天的辉煌!

1.来稿应论点鲜明、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练,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全文一般不超过5000字,题目不超过20字。凡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为内容的论文,应在首页注脚用“基金项目”标识,并注明课题代码编号。博十学位论文、硕十学位论文等,也请在文稿背页末注明。另外,如果该论文“入选×××文报告会”、“荣获×××论文奖”等,请附证书复印件一份,并在文稿首页末注明。2.来稿应有题名、摘要、关键词,并有相应的英文对照。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献(需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以200字左右为宜。作者来稿应尽可能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3-8个关键词,所选词应该是该文题目、摘要或正文中出现的能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3.文稿要求采用“打印稿”,并有作者中英文署名,次序按贡献大小排列,标明工作单位全称及单位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并请附第一作者简历(姓名、山生年、籍贯、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及电话、电子邮箱)。作者的署名排序在投稿时确定,之后不得另行更动。4.文稿中的外文字母、数码、符号,要求工整、清晰,对容易混淆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应标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属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区别要明显。量和单位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PH及特殊符号例外),量的单位一律采用正体。5.文稿插图要求图面整洁,线条均匀。表格必须采用三(横)线装,凡照片要用清晰的黑白照片,并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照片、表格要有相应的中文标注。6.来稿所用引文及资料,请核实准确,在内文注明出处(要求一般在3条以上)。参考文献的引用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文献,应是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列入,并由作者对照原文核实无误。文献标引序号请按文中引用顺序依次排列,并注意在引用处标上对应的序号:凡涉及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

成都医学院学报编辑部地址

新校区改为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了

1、新都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 610500

2、天回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 610083

学校简介:

成都医学院(Chengdu Medical College,缩写为CMC)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建校于1947年。2004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校整体移交四川省管理,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医学本科院校,2011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地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成都,校园树木葱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校区设计为园林式生态校园和功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读书求知的佳地。学校现有天回校区和新都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500余亩。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充足、质量优。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本专科学生7600多人。开设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麻醉学、药学、卫生检验与检疫、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8个本科专业,开设临床医学(定向生)、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食品营养与检测5个专科专业。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设有肿瘤方向、眼科方向、老年医学方向;在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中设有输血医学方向、临床生化检验方向。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开办双学位教育。开设临床医学(定向生)、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食品营养与检测5个专科专业。在护理专科专业中开设老年照护方向。在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应用心理学2个本科专业开展“双学位”教育。现有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3个,四川省精品课程7门,四川省高校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3个。

学校新增加了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并经四川省人事厅批准,率先建立了“四川省专家服务基地”,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

科研成果:

成都医学院近几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7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973”子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项目35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22项,出版学术研究著作30余部,发表科技学术论文3000多篇。发育与再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体温调节、微生物与免疫、中药药剂等省级和厅局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科研实验中心、SPF级实验动物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坚实保障。《成都医学院学报》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已被美国化学文摘社、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里希指南等国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协作关系。英国、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外籍专家、教师先后来学校讲学和任教。2012年始学校与新加坡卫生部合作开展护理奖学金项目,每年招收部分护理专科学生赴新加坡学习和工作,学生获得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全额奖学金。

是科技核心,也就是所谓的统计源期刊

金牛区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天回校区)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刘春平1,2

(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2249)

摘要 形成于中-新元古代的彭灌杂岩体构造侵位于映秀断裂和茂汶断裂之间。杂岩体无根,深部岩片北西倾;边界断裂及杂岩体内部早期为韧性变形,叠加晚期脆性改造,内部断裂呈叠瓦状排列,靠近茂汶断裂的杂岩体以韧性变形为主,向东南至映秀断裂,杂岩体韧性变形逐渐减少,脆性变形增加;茂汶断裂断面与志留系地层基本平行。以松潘-阿坝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为基础,结合变质核杂岩理论,提出了彭灌杂岩体形成模式,该模式能有效地解释彭灌杂岩体所有特征。

关键词 彭灌杂岩体 基底 映秀断裂 茂汶断裂 韧性形变 模式

Study on the Forming Model of Pengguan Complex

LIU Chun-ping1,2

(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Beijing100083;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

Abstract Pengguan complex formed in Meso-Neoproterozoic was in tectonic emplacement between the Yinxiu fault and the Maowen complex is rootless,the deep horses incline to the northwest,the bordering fault zone and the inner complex are the tenacity distortion with superimposing brittle one,the inner faults are imbricate complex distortion near the Maowen fault is mainly flexible,the tenacity distortion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brittle one increases gradually in the complex from northwest to Maowen fault section is almost the same with the attitude of stratum of the basis of structural evolution analysis in Songpan-aba basi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amorphic core theory,the forming model of Pengguan complex is proposed,which could interpret all of features of Pengguan complex.

Key words Pengguan complex basement Yingxiu fault Pengguan fault tenacity distortion forming model

松潘-阿坝盆地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巨型油气盆地聚集带——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气勘探空白区。目前,对盆地大地构造属性仍存在较大分歧,即是巨厚的三叠系海相复理石覆盖下的特提斯洋盆残余?还是稳定基底之上的古生代准地台?因此,基底的存在与否是决定盆地油气资源前景的关键。研究认为,龙门山造山带中部的彭灌杂岩体是在印支运动中被推出地表的盆地基底。因此,圆满地解释彭灌杂岩体的形成机制与形成过程对松潘-阿坝盆地基底的确定具有积极意义。

彭灌杂岩体位于龙门山推覆造山带的中段,构造侵位于映秀断裂带和茂汶断裂带之间,呈透镜状分布,长轴呈NE 向延伸,东西长约105km,南北宽8~28km,总面积在1500km2以上。该杂岩体主要由中新元古代的黑云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等组成,形成于晋宁构造运动期间[1]。

1 彭灌杂岩体特征

彭灌杂岩体边界断裂特征

茂汶断裂和映秀断裂构成了彭灌杂岩体的西北边界和东南边界。

茂汶断裂由4~5条逆冲断层组成[2],倾向NW,倾角陡,多大于70°,局部地段近于直立(图1)。茂汶断裂上盘地层由志留系茂县群组成,下盘为彭灌杂岩体,断面倾角与茂县群的地层倾角近乎平行,仅3°~7°的差异,表明茂汶断裂原始断面近水平,与茂县群地层沉积层面基本平行。茂汶断裂带的构造岩十分发育,有碎裂岩类、糜棱岩类和构造片岩类。碎裂岩类主要为碎裂岩、碎斑岩和碎粒岩,碎斑岩中常能见到变形纹、波状消光等早期韧性变形的痕迹。糜棱岩类主要有初糜棱岩、糜棱岩、千糜岩及变晶糜棱岩,常受到后期脆性断裂活动的叠加改造。构造片岩类表现为构造岩经变形碎裂、糜棱岩化后又重结晶,矿物呈明显的定向拉长,显示出片状构造。显微构造有石英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条带、核幔构造、变形石英脉、无根褶皱、韧性剪切带、长石云母膝折、C-S组构、压力影和由矿物拉长形成的A型线理等,且在同一构造岩中出现多种显微构造,具明显的叠加性。从变质矿物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白云母、黑云母、石英、方解石、角闪石和变质变形岩石特征及变形显微构造组合等判断,茂汶断裂形成于地壳下部15~25km深处、温度约为450~550℃、压力为400~550 MPa的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环境[3]。根据(1977)的断层双层模式和(1980)的构造层次概念,上述特征反映出茂汶断裂是一条以韧性变形为主的逆冲推覆挤压剪切带,经历了拉张、挤压推覆、后期叠加脆性改造的活动历史。

图1 彭灌杂岩体构造剖面图

Pt2t—头道桥单元;Pt2sx—烧香洞单元;Pt2c—川心店单元;Pt2s—上坪单元;Smx—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Txt—三叠系小塘子组砂页岩夹煤系地层

映秀断裂走向NE,倾向NW,倾角大于70°。在不同地段夹有不同性质推覆岩片,如在灌县虹口,断裂上盘为杂岩体,下盘为三叠系;而在白水河上盘除杂岩体外,还有二叠系和下三叠统灰岩、泥灰岩[4];反映了断层活动的多期性。映秀断裂构造岩类型有:糜棱岩、初糜棱岩等糜棱岩类;千枚岩、云母片岩、钙质片岩等构造片岩类;碎裂花岗岩等碎裂岩类及断层泥砾岩和断层泥。显微构造现象主要集中于断裂带,远离断裂带,构造变形明显减弱。显微构造有波状、带状消光、亚颗粒、长石膝折、压力影、不对称旋转构造、砂钟构造以及微断裂、微裂隙及碎裂矿物等。从显微构造所得到的主应力方位为σ1=310°∠29°,σ2=41°∠1°,σ3=132°∠61°,反映出断裂向上逆冲,且为地壳浅层次低围压的构造环境;在断裂带的构造岩中,常见的变质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黑云母、绢云母、白云母、石英和斜长石等相当于低绿片岩相的矿物组合,形成温度为300~500℃,形成深度5~10km,沿断裂面的位移量约为50km[3,5],明显具有早期以韧性变形为主、叠加后期脆性改造和多期次活动的特征。

彭灌杂岩体特征

彭灌杂岩体主要由中新元古代的黑云二长花岗岩、角闪石英闪长岩、辉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黑云英云闪长岩等组成,在白水河地区还有一套绿片岩相,局部见角闪岩相的白水河群变质岩。推覆体内脆-韧性剪切带发育,表现为强烈的片理化和糜棱岩化,呈一系列叠瓦式的逆冲推覆岩片,节理普遍发育。杂岩体内部发育了一系列受边界断裂控制、基本平行的断裂(图2);愈靠近茂汶断裂,岩体中断裂发育密度愈大,断裂影响宽度也愈大,杂岩体变形的韧性程度也愈高;而近映秀断裂一侧则多具脆性断裂,反映出岩体在整体上愈向北西方向经受的变形愈强烈,而且变形层次和温压条件愈高[6]。在成分上,岩体西部有较多基性岩石,而东部基本上无基性岩石出现。岩体中糜棱岩、千枚糜棱岩的定向性都十分规则,表现为韧性剪切带,代表了NE向断裂的特征。

图2 彭灌杂岩体航磁资料及解释成果[6]

a—航磁资料;b—21km上延结果

1—航磁异常等值线(nT);2—航磁异常分区界限;3—断层

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彭灌杂岩体是无根的(图3)。水电部设计院在沏底关附近进行的钻探发现深处岩体岩心呈斜向薄板状片体向NW延伸,说明此岩体的韧性剪切带向下延伸很远。

综上所述,彭灌杂岩体具有如下特征:①年龄古老,形成于晋宁构造运动期间;②由北西向东南,岩体及断裂韧性变形逐渐减少,脆性形变逐渐增加;③边界断裂在早期韧性变形基础上,叠加了后期脆性改造;④杂岩体无根、深部岩片北西倾,表明岩体是随着茂汶断裂和映秀断裂活动,被从北西方向的地壳深部推至地表的;⑤茂汶断裂断面与志留系茂县群地层基本平行,表明茂汶断裂原始断面近水平,与茂县群地层沉积层面基本平行。

2 彭灌杂岩体形成模式

晋宁运动期间,松潘-阿坝盆地与四川盆地的基底拼接在一起,在泛扬子区形成了统一基底,但基底古地貌起伏不平,彭灌杂岩体正处于一个古高地上。

图3 彭灌杂岩形成过程示意

从震旦纪开始,盆地北部秦岭洋开裂,受此影响,盆地被海水覆盖,开始接受古生界的沉积,沉积盖层与基底间为超覆不整合(图3a)。

至志留纪文洛克期,松潘-阿坝盆地与四川盆地间发生陆内拉张,形成龙门山裂陷槽,产生了由东向西缓倾的叠瓦式低角度断裂体系,断面呈铲状,上陡下缓,断面向下逐渐平缓[7,8],趋于水平;这些断层最终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条拆离断层,即茂汶断裂;拆离断层在地壳深部以基底与盖层间的不整合面为断面。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拆离断层滑动以韧性形变为特征,这一过程在断面两侧及附近形成明显的韧性变形特征,靠基底一侧,即拆离断层下盘,形成了厚度不等的糜棱岩带及 S-C 组构等显微构造。同时在岩体内部派生了一系列次级断裂,并伴生有次级韧性剪切带。由拆离断裂向基底内部,次级断裂密度逐渐减少,岩性由糜棱岩类逐渐过渡为正常基底岩系。

随着龙门山裂陷槽进一步扩张,地壳上部负载减轻,地壳均衡作用使地幔上升,导致基底被不断抬升,由于抬升速度不同而逐渐呈弓形上隆(图3b,c)。龙门山裂陷槽拉张速度和沉积物的充填速度决定了基底上隆的速度。

至三叠纪末,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的影响,盆地构造应力场发生反转,由伸展转为挤压。形成于伸展背景下的叠瓦式低角度断裂体系也由拉张转为剪切逆冲,尤以拆离断层的反转最为明显。拆离断层沿用老断面反转,沉积盖层在断层的运动中,由北西向东南运动。剪切逆冲产生了更多的热量和压力,温度和压力的提高使先期产生的韧性剪切特征被进一步明显化,影响深度范围进一步扩大。此时断面依然平缓,与志留系地层层面几乎平行。整个运动过程呈前展式,位于拆离断层东南的映秀断裂稍后开始活动,但映秀断裂没有沿用老断面,而是直接切过基底凸起部位,在基底内部形成了一条新断裂。映秀断裂也具有韧性剪切的特点,但特征不如位于古高地低部位、埋藏较深且有两期韧性剪切特征叠加在一起的茂汶断裂明显。茂汶断裂和映秀断裂间的岩体和次级断裂受此影响,形成了韧性变形特征由茂汶断裂向映秀断裂递减的特点。随着映秀断裂不断向上逆冲,其背驮的基底岩体愈来愈靠近地表,基底岩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力愈来愈低,两侧断裂也由塑性变形逐渐演变为脆性变形;深部的糜棱岩被再度碎裂岩化,并经退变质而绿泥石化,形成大量绿泥石及断层泥和断层角砾,逐渐形成了先期韧性形变叠加有后期脆性改造的特点。

映秀断裂持续活动使岩体脱顶,暴露于地表,其上盘的地层不断被剥蚀,为川西前陆盆地提供物源[9],位于映秀断裂上盘的基底逐渐暴露,直至形成现今的面貌(图3d)。

上述形成模式有效解决了彭灌杂岩体与周围岩体不协调、无根,由北东向断裂控制,岩片北西倾,从北西向东南岩体韧性变形减少、脆性变形特征增加及志留系地层与断面平行等诸多问题,满足了彭灌杂岩体的所有特征。因此认为,彭灌杂岩体来自于松潘—阿坝盆地深部,是盆地基底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地矿局.四川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专报一().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2]胡新伟,邓江红.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构造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23(3):101~106.

[3]马永旺,杨尽.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28(3):236~240.

[4]马永旺,王国芝,胡新伟.“彭灌杂岩”推覆体的构造变形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1996,16(2):110~114.

[5]林仿,余团.龙门山彭灌杂岩体中梭坡店断裂带显微构造及变形环境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1998,18(2):97~103.

[6]林茂炳,马永旺.论龙门山彭灌杂岩体的构造属性[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22(1):42~46.

[7]刘文均,郑荣才,李祥辉.龙门山泥盆纪沉积盆地的古地理和古构造重建[J].地质学报,1999,72(2):109~119.

[8]龙学明.龙门山中北段地史发展的若干问题[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1,18(1):8~16.

[9]李勇,曾允孚.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22(2):1~10.

成都理工大学在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更多学校信息:

中文名:成都理工大学

英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    称:成都理工、CDUT

创办时间:1956年

属    性:“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省部共建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所属地区:中国 四川 成都

知名校友:黄润秋,多吉,刘宝珺,王成善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20个一级学科,130个二级学科 [2]  个

校    训: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校    歌:《理工之歌》

主要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地球物理学院等

学校代码:10616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各1项

扩展资料:

学校学术资源:

1,馆藏资源

学校建有2个图书馆,渠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000个,渠西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200个,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49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97个,电子图书281万册,电子期刊万种。

图书馆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服务模式,实现了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的和谐统一,馆内建有国土资源西南地区科技查新站和四川省高等学校文献传递服务中心。

2,展示馆所

学校拥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丰富,其中拥有国家级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大竹重庆鱼”、“隆昌铁陨石”等。博物馆获得包括区、市、省、国家所有级别的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3,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有CSCD核心期刊2种、中文核心期刊2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种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93年创刊的《四川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

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1992)、第三版(2000) 、第四版(2004) 和第五版(2008);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此外,该刊还是“四川省自然科学学术类质量一级期刊”;先后15次在国家部委和四川省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其中在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优秀科技期刊奖1次、精品科技期刊奖1次。

根据教育部“教技[1999]1号”文件,该刊于1999年7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官网

1.潜心于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探究新的教学理念,创立了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所教十三届学生不仅高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做人,学到了对终生学习来说都至关重要的学习方法。2.编写、审订了人教版高一、高二、高三英语同步练习,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文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3.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骨干 。

属于国家级别的杂志。

教育研究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刊物,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79年。教育研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是成都大学主办的高等学校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多年来,在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成为展示高校科研及地方基础教育名师、名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平台。

《教育与教学研究》

(国内统一刊号:CN51—1720/G4 国际刊号:ISSN 1674—6120)原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创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9年2月批准更名为《教育与教学研究》,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报刊主管单位为成都市教育局,主办单位为成都大学,刊期为月刊,是教育类学术期刊。

1/68题名: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分析作者:高东晓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2-422/68题名:培养英语交际策略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董国英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3-433/68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作者:倪斐 陈洁刊名:中国科学教育.2007(15): 47-484/68题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邓毅光刊名: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7): 107-1085/68题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沙红芳刊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4): 90-916/68题名:在课堂上提高开放教育英语本科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洪朝晖刊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2): 84-867/68题名:基础阶段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初探——浅谈“6R”互动语言教学法作者:王怡刊名: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2): 85-878/68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作者:王晶波刊名: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6): 86-879/68题名: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作者:任玉伟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7,9(6): 89-89,11210/68题名:素质教育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作者:何红刊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113-11511/68题名:教育观念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为例作者:张沉香刊名:高校教育管理.2007,1(3): 82-8512/68题名:企业商务活动中管理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应注重文化差异作者:孙凌刊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5S): 275-27513/68题名: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耿阳刊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4): 119-12014/68题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胡少如刊名:教育信息技术.2007(4): 14-1515/68题名:浅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现状与策略作者:邱坚娜刊名:发展.2007(5): 133-13416/68题名:从制约因素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陈学凯刊名:甘肃教育.2007(04X): 44-4417/68题名:营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外教的口语课看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张娟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2): 94-9618/68题名: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刘丽军刊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2): 138-13919/68题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淑君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4B): 40-4120/68题名:论语篇教学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陈卫东刊名: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5-7821/68题名:改革专科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顾春红刊名: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 39-4022/68题名:简论提高成人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刘增美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5(9): 78-7923/68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作者:计道宏刊名: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 35-3924/68题名:图式理论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中的应用作者:刘姁刊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53-5425/68题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杨海庆[1]刊名: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 54-5626/68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作者:熊金菊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 40-4227/68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作者:熊金菊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7S): 112-11328/68题名:加强英语口语教学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毕跃忠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0): 56-5829/68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作者:王春金刊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5): 85-8530/68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王玉华刊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00-100,10931/68题名: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孙正虎刊名: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7(2): 42-4432/68题名:以景激趣 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佟洁刊名: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5(5): 45-4533/68题名:语篇与交际——论高职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作者:谢媛媛刊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 91-93,10034/68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俎媛媛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5,21(2): 66-6835/68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作者:王彩琴刊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2): 101-10236/68题名:从语体出发,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潘丽萍刊名: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1): 22-2237/68题名:两种模式一体化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曾庆敏刊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 87-89,9538/68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环节作者:司雅琳刊名: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4(3): 71-7139/68题名:略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石兴波刊名:湖南教育.2005(1): 36-3740/68题名:浅论中学英语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魏微刊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 106-10641/68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课堂教学作者:何贵芬刊名:云南教育.2004(23): 46-4642/68题名: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乔春颖刊名:河南教育:基教版.2004(5): 35-3543/68题名:探讨英语教学后发优势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可持续提高作者:申洪军刊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19(1): 131-13444/68题名:高职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教师的作用作者:王素莉刊名:北方经贸.2004(4): 124-124,12645/68题名:浅谈中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张琦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4(5): 30-3046/68题名: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王慧玲刊名:教育信息化.2004(1): 52-52,5147/68题名:拓展学习空间 讲究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晓梅刊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19-2048/68题名:《新世纪初中英语》教材: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作者:叶露怡 李立基刊名: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2004(12): 45-4749/68题名: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罗彬彬刊名:南昌教育.2004(5): 17-1750/68题名:“全英式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唐美华刊名: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3): 77-7851/68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策略作者:张小曼刊名:巢湖学院学报.2004,6(6): 113-11552/68题名: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扬功能意念法之长作者:林冰虹刊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 78-8053/68题名: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侯卷娥刊名:西藏教育.2004(11): 43-4354/68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梁松林 张建平刊名:江西教育科研.2004(8): 39-4055/68题名:雅思考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作者:张作功刊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133-13556/68题名:培养学员英语交际能力的“三法”作者:宫娇刊名: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7): 91-9157/68题名:放飞英语教学思维,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江丽琴 涂翔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85-8758/68题名:试析交际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李治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91-9359/68题名: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与教学原则作者:张庆芳刊名:洛阳大学学报.2004,19(3): 61-6360/68题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对策作者:刘丽军刊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 143-14561/68题名: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探略作者:王梅刊名: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3): 316-31762/68题名:注重双向交流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禄颖刊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30-13163/68题名:朗读对英语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作者:董振周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7): 34-3464/68题名:对比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廖成英刊名: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 39-4065/68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作者:夏盛昭 邹锦刊名:现代教育科学:考试专参初中篇.2004(6): 53-5366/68题名:浅析英语交际能力训练方法作者:阿春林刊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31-13267/68题名:文化认知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刘宏刊名:河西学院学报.2004,20(4): 72-7668/68题名:了解请求方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艳玲刊名:活力.2004(6): 53-53〖检索时间〗2008-01-23 13:35:301/100题名:浅谈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刘蓉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4): 67-68,892/100题名:在情境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陶小洁刊名:今日教育.2004(6): 40-413/100题名:浅谈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姚景丽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6): 16-164/100题名:略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胡龙娇刊名: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9(1): 92-935/100题名:论英语交际能力与中外文化差异作者:郑超萍刊名:茂名学院学报.2004,14(2): 28-306/100题名: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报告作者:李旭东 李灏刊名: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1): 20-247/100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者:吴书标 张桂兰刊名:安徽教育论坛.2004(1): 37-388/100题名: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作者:蒋宇红[1] 孟冬[2]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2): 35-389/100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作者:李丽红刊名: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12(4): 58-5910/100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郭海泉刊名:现代教育.2003(14): 60-6011/100题名:试论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覃建宁刊名:河池师专学报.2003,23(B12): 47-4912/100题名:加强朗诵,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张居设刊名:广西粮食经济.2003(6): 40-4213/100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王迎晖刊名: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16(4): 86-8714/100题名:在交往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孙潋刊名: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0): 6-815/100题名:如何加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邱佳岭[1] 于颖南[2]刊名:天津教育.2003(12): 40-4116/100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唐竹刊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107-10817/100题名: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蒋郑宏[1] 刘宁南[1] 曾兆令[2]刊名: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21): 1967-196918/100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山成才刊名:青海教育.2003(5): 25-2619/100题名:浅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作者:王岩 何英刊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 242-24320/100题名: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唐承贤刊名:江苏高教.2003(6): 134-13421/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刘国荣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3(1): 37-3722/100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王群芳刊名:广东教育.2003(6): 26-2623/100题名:影响英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及对策作者:连益芝刊名: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 72-7324/100题名:中国文化因素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作者:赵洋刊名:教育家.2003(4): 52-5325/100题名:浅谈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徐晓红刊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4(5): 77-7826/100题名:一石激起千层浪-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李晓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5): 70-70,7727/100题名:“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黄芳刊名: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4): 37-3928/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孔凌刊名:山西教育.2003(16): 48-4829/100题名:从语用学维度审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张勇刊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70-7330/100题名: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晓坤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3,5(3): 123-12431/100题名: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思考作者:王丽峰刊名: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 74-7532/100题名:语言的交际功能与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柳静刊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 50-5233/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张福珍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5): 34-3534/100题名:浅论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雷术海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3): 49-5035/100题名: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尹洪佳刊名:教育探索.2003(8): 89-9036/100题名:怎样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胡杨朋刊名:英语辅导:初二年级.2002(5): 16-1637/100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张志国刊名: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1): 19-1938/100题名: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郝翠平 郝翠华刊名:甘肃教育.2002(12): 30-3039/100题名:由“单向”到“互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作者:郭整风刊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22-24,F00340/100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陈俊媛刊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6): 104-10541/100题名:克服母语干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卜绛雯刊名:太原科技.2002(4): 50-50,5242/100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思考作者:赵若英刊名:基础教育研究.2002(10): 38-4043/100题名:开设实践课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沈艺刊名:中医教育.2002,21(2): 27-2944/100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作者:王冬青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2,20(2): 55-5645/100题名:激发兴趣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高莲芹 杞秀玉刊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6): 61-6146/100题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唐德斌刊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3): 57-5947/100题名:交际法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作者:邵静刊名: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 84-8648/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拓展作者:武守群刊名:高考.2002(5): 39-4149/100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张雁生刊名:镇江高专学报.2002,15(3): 94-9650/100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王卫红刊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4): 48-4951/100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王传香刊名: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2): 48-4952/100题名: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作者:王志玉刊名:陕西教育科研.2002(3): 57-5753/100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胡昱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 48-4954/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高考作者:刘斌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2): 47-47,5255/100题名:社会语言学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唐小云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2,18(3): 39-4156/100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文芳刊名:教学研究(河北).2002,25(2): 130-13257/100题名:高职英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与英语交际能力的探讨作者:耿民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2,4(1): 119-120,12558/100题名:合作学习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陈玉玲刊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1): 78-80,8259/100题名:交际法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古莉刊名: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25(1): 25-2660/100题名: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作者:关剑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5): 94-9661/100题名:文化教学与培养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杨跃 李红梅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3): 68-6962/100题名:如何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沈进刊名: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 45-4563/100题名:浅谈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孔艳波刊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 60-6264/100题名:掌握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白红梅刊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4): 64-6565/100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张行文[1] 乐清平[2]刊名:芜湖师专学报.2002(2): 123-12466/100题名:关于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作者:关剑刊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4(1): 114-11667/100题名: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王朝英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2): 62-6668/100题名: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作者:徐玉娟刊名: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 194-19669/100题名:精读课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孙志红刊名:山东外语教学.2001(2): 72-7470/100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余琴刊名:山东教育.2001(7): 93-9371/100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与文化背景教学作者:李盈光 曾祥玲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1(12): 56-5672/100题名: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李红英刊名: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5): 72-76,7173/100题名:关注文化差异,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巴岩 李寒冰刊名:枣庄师专学报.2001,18(3): 80-8174/100题名:了解英语交际策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杨晓红刊名:呼兰师专学报.2001,17(2): 57-5875/100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魏俊轩刊名: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5): 54-5576/100题名: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潘向阳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1(4): 66-6777/100题名:在师范院校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惠克宁刊名:集宁师专学报.2001,23(3): 47-5078/100题名: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作者:周幼明刊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 122-12379/100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王晗刊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1): 107-10980/100题名: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周梅艳刊名: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 97-9881/100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作者:萧民刊名:初中生学习技巧.2001(8): 12-1282/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中考试题作者:颜新祥刊名:英语辅导:初三年级.2001(3): 22-2383/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课中的尝试作者:孙晓秋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4(2): 48-4884/100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作者:萧民刊名:英语辅导:初一年级.2000(1): 20-2085/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强化训练(Units1-4)作者:萧民刊名: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2000(7): 27-2786/100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教学初探作者:何玉敏刊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2(3): 64-6587/100题名: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牟金环刊名: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16(1): 68-7088/100题名:从素质教育出发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角”功能初探作者:陈文刊名: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2000(12): 27-2989/100题名: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徐秋菊刊名:许昌师专学报.2000,19(4): 127-12890/100题名:搞好短剧表演活动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培 黄玉兰刊名: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 53-5491/100题名:课棠讨论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方碧姬刊名: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1): 51-5492/100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作者:王国凤刊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0,13(2): 76-78,3293/100题名: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文强刊名:农村成人教育.2000(1): 17-1894/100题名:研究中英文化差异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孙海燕刊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123-12495/100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作者:陈金荣刊名:许昌师专学报.1999,18(2): 127-12896/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概说作者:秦莉刊名: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6): 122-122,13497/100题名:注重听力训练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蔡晓斌刊名: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3): 78-7998/100题名: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陈海燕刊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74-7699/100题名: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王建平刊名: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9,20(2): 105-105100/100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方面作者:许爱侬刊名: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9(1): 111-114,120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地址

一般是不用纸质稿件的,我本人就是科技期刊编辑,你要了解他们的出版物你们学校或单位承认不承认,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像我们投稿的,

提示:请确定你确实曾经向这个刊物投过电子稿,但有个问题,如果文章录用了,要求你寄纸质稿件是正常的,但如果说把钱也用信汇,这是不可能的,版面费通常是汇到杂志社,但要通过邮局以地址的形式汇过去,而且信封里是不允许放人民币的,邮局有权查出来没收。最好打电话核实下。

本刊面向当代科学大发展、思想大解放,面向高教改革和腾飞,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教育科学进行综合性、多层次研究;曾发表有中科院院士对数学教育思想的研究论文和众多高影响学术论文;有全国诸多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学术论文;期刊评价多项指标在国内教育院校类学报中名列前茅。

  • 索引序列
  • 成都市教育学院学报地址
  • 成都医学院学报编辑部地址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官网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地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