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简述的论文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简述的论文

发布时间: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简述的论文

变态心理学(原书第3版) [Abnormal Psychology (3rd Edition)]哥伦比亚大学等100多所美国大学采用教材,根据DSM-5标准全新改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国内广受欢迎的外版变态心理学教材[美] 德博拉C.贝德尔() 著;袁立壮 译第1章变态心理学:历史与现代观点 1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 2历史上的异常行为及其治疗 9异常行为与治疗的当代观点 18第2章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9伦理与责任 30变态心理学细胞水平的研究 30变态心理学在个体水平的研究 38变态心理学群体水平的研究 41变态心理学总体水平的研究 48第3章评估与诊断 52临床评估 53评估工具 58诊断和分类 69第4章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 76什么是焦虑 77什么是焦虑障碍 80什么是强迫和相关障碍 91什么是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 96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的病原学 100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的治疗 106第5章躯体症状障碍、解离障碍与做作性障碍 111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112解离障碍 122装病 130第6章双相及抑郁障碍 132什么是双相及抑郁障碍 133双相及相关障碍 133抑郁障碍 139自杀 145双相及抑郁障碍的病原学 149双相及抑郁障碍的治疗 154第7章喂食及进食障碍 162神经性厌食 164神经性贪食 167暴食障碍 170其他特定的喂食及进食障碍 172性别、种族、民族和发展因素 174进食障碍的病原学 176进食障碍的治疗 182第8章性别烦躁、性功能障碍和性欲倒错障碍 188人类的性 189性别烦躁 194性功能障碍 199性欲倒错障碍 208第9章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218物质相关障碍 219常用的“合法”药物 220非法药物 225物质相关障碍的病原学 234物质使用障碍的治疗 237第10章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45精神病性障碍 246精神分裂症的病原学 258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 263第11章人格障碍 268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 269人格障碍群 271人格障碍的病原学 286人格障碍的治疗 290第12章神经发育障碍、破坏性障碍、品行障碍和排泄障碍 294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 295特定学习障碍 300孤独症谱系障碍 30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307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 312排泄障碍 315第13章老年期与神经认知障碍 319老年期症状和障碍 320老年期抑郁和焦虑 323老年期物质相关障碍和精神病 330神经认知障碍 334第14章健康心理学 345健康心理学:界定 346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347躯体疾病中的心理和行为 354健康相关状况的心理治疗 362第15章变态心理学:法律和伦理问题 367法律、伦理和治疗问题 368变态心理学中的隐私、保密和特权 376许可、治疗失当和处方权限问题 379研究与临床试验 381

第1章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 \ 变态是什么 \ DSM-Ⅳ对心理障碍的定义 \ 为什么需要对心理障碍进行分类 \ 分类系统的劣势 \ 文化如何影响变态的定义 \ 某些文化中特有的心理障碍 \ 心理障碍常见吗 \ 患病率和发病率 \ 心理障碍的患病率 \ 变态行为的历史观念 \ 鬼神学、神明与巫术 \ 希波克拉底的早期医学观念 \ 希腊晚期与罗马的思想 \ 中世纪对变态行为的理解 \ 科学质疑在欧洲的复苏 \ 早期疯人院的建立 \ 人道主义改革 \ 21世纪精神病医院的医疗护理 \ 有关变态行为的近代观念的出现 \ 生物学的发现:建立了大脑与心理障碍的联系 \ 分类系统的发展 \ 心理障碍的心因性解释的发展 \ 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实验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信息获取 \ 形成和检验假设 \ 研究设计 \ 操控变量:变态心理学中的实验法 \24第2章 影响因素与视角 \ 变态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 必要原因、充分原因与间接原因 \ 素质-压力模型 \ 理解变态行为发生原因的观点 \ 生物观点及影响因素 \ 神经递质与激素异常 \ 遗传易感性 \ 气质 \ 脑功能紊乱与神经可塑性 \ 生物学观点的影响 \ 心理学的观点 \ 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 行为主义流派 \ 认知行为流派 \ 心理因素 \ 早期剥夺或创伤 \ 不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 \ 夫妻不和或离婚 \ 适应不良的同伴关系 \ 社会文化观点及影响因素 \ 跨文化研究中已经揭示的社会文化因素 \ 消极的社会影响 \ 社会文化观点的影响 \60第3章 临床评估、诊断和治疗方法 \ 心理评估的基本元素 \ 心理评估与诊断的关系 \ 采集个人的社交及行为历史 \ 评估过程中应注意文化差异问题 \ 躯体评估 \ 一般躯体检查 \ 神经系统检查 \ 神经心理检查 \ 心理评估 \ 评估访谈 \ 行为的临床观察 \ 心理测验 \ 客观人格测验的利与弊 \ 评估数据的整合 \ 异常行为的分类 \ 信度和效度 \ 正式的精神障碍诊断分类 \ 治疗概述 \ 心理治疗 \ 行为治疗 \ 认知及认知行为治疗 \ 人本主义经验治疗 \ 精神动力治疗 \ 伴侣治疗和家庭治疗 \ 折中主义和整合 \ 心理治疗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 客观的、足够的改变 \ 改变是否与治疗有必然联系 \ 治疗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 生物学治疗 \ 抗精神病药物 \ 抗抑郁药物 \ 抗焦虑药物 \ 锂剂及其他情绪稳定药物 \ 电抽搐治疗 \ 神经手术 \93第4章 压力和身心健康 \ 什么是压力 \ 压力和DSM \ 压力的引发因素 \ 应激源的特点 \ 压力和压力反应 \ 压力的生理性消耗 \ 心脑联结 \ 了解免疫系统 \ 压力与身体健康 \ 态度与健康 \ 乐观 \ 消极的情绪 \ 心血管疾病 \ 高血压 \ 冠心病 \ 心血管疾病中的风险和常见诱因 \ 压力相关躯体疾病的治疗 \ 情绪暴露 \ 生物反馈 \ 放松和冥想 \ 应对压力的心理反应 \ 适应障碍 \ 创伤后应激障碍 \ 临床类型 \ PTSD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 \ 暴露在特定应激源下的PTSD患病率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原因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长期影响 \ 应激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 预防 \ 应激障碍的治疗 \ 创伤和生理健康 \117第5章 惊恐障碍及焦虑 \ 恐惧和焦虑的反应模式 \ 焦虑障碍及其共性的概述 \ 单纯恐惧症 \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 心理因素 \ 生物因素 \ 治疗 \ 社交恐惧症 \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 心理因素 \ 生物因素 \ 治疗 \ 伴随/不伴随场所恐惧症的惊恐障碍 \ 惊恐障碍 \ 场所恐惧症 \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 惊恐障碍的首次发作 \ 生物因素 \ 心理因素 \ 治疗 \ 广泛性焦虑障碍 \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 心理因素 \ 生物因素 \ 治疗 \ 强迫症 \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 心理因素 \ 生物因素 \ 治疗 \ 焦虑障碍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 \ 来自担忧的文化差异 \ 大人惊风症 \149第6章 心境障碍和自杀 \ 心境障碍 \ 什么是心境障碍 \ 单相心境障碍 \ 单相心境障碍的影响因素 \ 双相障碍 \ 双相障碍的起因 \ 社会文化因素对双相障碍的影响 \ 治疗与效果 \ 自杀 \ 临床症状和病因模式 \ 自杀的预防和干预 \184第7章 躯体化障碍和解离性障碍 \ 躯体形式障碍 \187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 解离性障碍 \198什么是解离性障碍 \198第8章 进食障碍与肥胖症 \ 进食障碍 \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 \ 进食障碍的风险和起因 \ 进食障碍的治疗 \ 肥胖症 \ 肥胖症的风险和起因 \ 肥胖症的治疗 \232第9章 人格障碍 \ 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 人格障碍的研究困境 \ 诊断的困难 \ 病因研究的困难 \ A型人格障碍 \ 偏执型人格障碍 \ 分裂样人格障碍 \ 分裂型人格障碍 \ B型人格障碍 \ 表演型人格障碍 \ 自恋型人格障碍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边缘型人格障碍 \ C型人格障碍 \ 回避型人格障碍 \ 依赖型人格障碍 \ 强迫型人格障碍 \ 人格障碍形成的一般社会文化因素 \ 人格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 对症下药 \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 其他人格障碍的治疗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变态 \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 \ 从发展的角度看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预防 \264第10章 物质相关障碍 \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 \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流行、并发症及人口学指标 \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临床症状 \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生理因素 \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心理社会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 酒精相关障碍的治疗 \ 药物滥用和依赖 \ 阿片及其衍生物(麻醉毒品) \ 可卡因与苯丙胺类药物(兴奋剂) \ 甲基苯丙胺 \ 巴比妥类药物(镇静剂) \ 致幻剂: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和相关药物 \ 摇头丸 \ 大麻 \ 兴奋剂:咖啡因和尼古丁 \292第11章 性异常、性虐待和性功能障碍 \ 性行为及其标准的社会影响 \ 概述 \ 同性恋与美国精神病学 \ 性和性别变异 \ 性欲倒错 \ 性别偏好障碍的起因和治疗 \ 性别认同障碍 \ 性虐待 \ 童年期性虐待 \ 恋童癖 \ 乱伦 \ 强奸 \ 性侵犯者的治疗和再次犯罪 \ 性功能障碍 \ 性欲障碍 \ 性唤起障碍 \ 女性性唤起障碍 \ 高潮障碍 \ 性交疼痛障碍 \322第12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 \ 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症的由来 \ 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 \ 妄想 \ 幻觉 \ 语言表达障碍 \ 行为紊乱和刻板行为 \ 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 \ 其他精神障碍 \ 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及致病因素 \ 遗传因素 \ 产前暴露 \ 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 \ 神经发育角度 \ 其他生物学因素 \ 神经认知 \ 心理社会及文化因素 \ 治疗与疗效 \ 药物治疗 \ 心理社会治疗 \350第13章 认知障碍 \ 成人的脑损伤 \ 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 弥散性损伤VS局灶性损伤 \ 神经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的交互作用 \ 谵妄 \ 临床症状 \ 治疗与结果 \ 痴呆 \ 帕金森氏病 \ 亨廷顿氏病 \ 阿尔茨海默症 \ HIV-1感染造成的痴呆 \ 血管性痴呆 \ 遗忘障碍 \ 涉及头部损伤的疾病 \ 临床症状 \ 治疗与结果 \371第14章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障碍 \ 人生不同阶段的适应性不良行为 \ 不同的临床表现 \ 幼儿的特殊心理易感性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 常见的儿童期心理障碍 \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 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品行障碍 \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焦虑和抑郁 \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焦虑障碍 \ 儿童抑郁和双相障碍 \ 广泛性发育障碍 \ 自闭症 \ 阿斯伯格症 \ 学习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 \ 学习障碍 \ 学习障碍的病因 \ 治疗与结果 \ 精神发育迟滞 \ 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 \ 器质性发育迟滞综合征 \ 治疗、结果与干预 \ 制订更好的计划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 \ 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治疗有关的特殊因素 \ 儿童权益保障项目 \400第15章 变态心理学的当代法律议题 \ 预防 \ 全民干预 \ 选择性干预 \ 指导性干预 \ 精神病院——治疗性团体 \ 去机构化 \ 富有争议性的法律问题与心理障碍 \ 民事羁留 \ “危险性”评估 \ 精神失常辩护 \ 社会各界与心理健康 \ 美国与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方面的国际努力 \ 未来的挑战 \ 计划的重要性 \ 每个人的贡献 \419这是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变态心理学》,如果你对变态心理学感兴趣,建议你可以再看看《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这本书也不错

第1章 概论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评分标准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2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型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第三节 认知行为模型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型第五节 来自亚洲的理论和观点第3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第一节 临床心理评估第二节 常用心理测验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第4章 精神分裂症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病程和预后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第5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第五节 自杀第6章 焦虑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恐怖症第三节 惊恐障碍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第五节 强迫症第六节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第7章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躯形式障碍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第8章 进食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第三节 进食障碍的病因第四节 时食障碍的治疗第9章 物质滥用及依赖第一节 概述及诊断标准第二节 酒精滥用与依赖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滥用与依赖第四节 大麻类物质滥用与依赖第六节 其他易成瘾药物第10章 心身疾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应激与应激的生理机制第三节 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第四节 常见心身疾病第五节 心身障碍的干预第11章 人格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第12章 性和性别认同障碍……第13章 儿童心理障碍第14章 心理异常与社会参考文献专栏

第1章 概论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评分标准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2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型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第三节 认知行为模型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型第五节 来自亚洲的理论和观点第3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第一节 临床心理评估第二节 常用心理测验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第4章 精神分裂症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病程和预后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第5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第五节 自杀第6章 焦虑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恐怖症第三节 惊恐障碍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第五节 强迫症第六节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第7章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躯形式障碍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第8章 进食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第三节 进食障碍的病因第四节 时食障碍的治疗第9章 物质滥用及依赖第一节 概述及诊断标准第二节 酒精滥用与依赖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滥用与依赖第四节 大麻类物质滥用与依赖第六节 其他易成瘾药物第10章 心身疾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应激与应激的生理机制第三节 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第四节 常见心身疾病第五节 心身障碍的干预第11章 人格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第12章 性和性别认同障碍

变态心理学论文1500

我手上有几篇 可以联系我 我先给你一篇看看 用百度hi吧变态心理学学科概况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学简史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 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变态心理学的内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 通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例如,在群体中智力的分布,呈现为常态曲线,若以智商表示,群体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70~129之间,属正常;智商不到70者,约占5%以下,则被视为智力低下;130以上者则一般称之为智力超常。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螺旋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对变态心理的矫治,可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各学派的理论观点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目前均已被广泛用于各类变态心理患者;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则各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只有选择恰当,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首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属于理科。本科毕业时授予心理学学士学位。近几年,部分院校出现了文理兼收的现象,喜羊羊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711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 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或 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心理学实验研究设 计、分析方法以及查阅、理解和写作专业文献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心理学的实证以及相关的 统计、测量技术,具有从事相关方面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和文 字处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学、哲学、人类学、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 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学的实证以及相关的统计、测量技术,掌 握心理学实验研究设计、分析方法以及查阅、理解和写作专业文献的方法,了解心理学科的发展 趋势和应用前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具有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政治分析能力、较严密的逻辑推理 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与他人和谐交往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和心理调节能 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及其常用软件、心理测量学、生物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心理学(64学时)、心理统计I(32学时)、心理统计Ⅱ-SPSS(32学时)、社 会心理学(32学时)、实验心理学(64学时)、实验心理学实验(64学时)、生理学B(32学时)、 CNS解剖(32学时)、心理测量(32学时)、发展心理学(32学时,含实验)、生理心理学(32学 时)、认知心理学(64学时,含实验)、组织管理心理学(32学时)、变态心理学(48学时,含实 习)、生理心理学实验(64学时)、心理学研究方法(32学时)。

示例二:神经科学导论(54学时)、普通心理学A(72学时)、普通心理学B(72学时)、心理统 计学I(72学时)、实验心理学I(72学时)、实验心理学Ⅱ(54学时)、心理学统计Ⅱ(36学时)、 社会心理学(54学时)、发展心理学(54学时)、心理测量学(54学时)、心理学史(54学时)、变态 心理学(54学时)、人格心理学(54学时)、认知心理学(54学时)、情绪心理学(54学时)。

示例三:人体解剖生理学(72学时)、普通心理学I(54学时)、普通心理学Ⅱ(54学时)、实 验心理学I(54学时)、实验心理学Ⅱ(54学时)、生理心理学(72学时)、发展心理学(54学时)、 人格心理学(72学时)、心理统计学I(54学时)、心理统计学Ⅱ(54学时)、认知心理学(54学 时)、心理学研究方法(54学时)、心理测量学(54学时)、心理学史(54学时)、社会心理学(54学 时)、教育心理学(54学时)、心理学教学法(54学时)、心理健康教育概论(54学时)、心理咨询与 治疗(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 等多种形式。

主要专业实验:实验心理学实验、生理心理学实验等实验课程以及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安排的一定课时的教学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SPSS和多元统计》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特殊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测评、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中小学、高校: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 公安类单位:公务员、心理咨询师、犯罪心理学家; 各类企业:HR、猎头、企业咨询。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一、临床心理学领域

就业方向:医院、私人心理诊所、心理咨询机构等等

工作内容:各种心理障碍的评估、诊断与心理治疗; 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治疗

专业分析:个人认为这将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心理学就业方向之一。此专业在中国尚属婴儿阶段。但随着对心理疾痛研究的深入,展示此领域在中国极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心理病理模式造就了心理问题的诊治将来不可能再沿用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而传统的精神科模式已无法满足多层次、种类繁多的心理困惑诊治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势在必行!

资深业内人士或许很清楚,专业的心理治疗在当今中国基本尚属空白(虽然心理咨询师满天飞)。而三甲医院被要求所设立的心理科,更多基本沿用传统的精神科药物治疗模式,无力于大多类型的心理困惑,也无法进行心理层面的深层解决。为临床心理背景的人打开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咨询心理学领域

就业方向:心理咨询机构、医院、社区、学校、企业等

工作内容:提供面询、测量与治疗。与临床心理有很大交集,但更侧重于日常生活的困惑,如婚姻、情感、亲子、职场等。

专业分析:咨询心理学不涉及精神医学,处理日常常见的各种心理困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每个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心理咨询。

当前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鱼龙混杂。社会上,基本搞心理咨询机构的创办者少有内行,而大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又跳离到其他行业。不得不说是此行业发展的损失。但随着大众心理健康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年轻人,心理咨询也将越来越普及与大众化。此行业应社会与大众需求而生,需要的是规范与良性发展,而不可能消亡。“诸侯割据”的时代迟早将被打破,倒闭、吞并、并融等一系列的变革后必将呈现出数家垄断,小公司在夹缝中生存的行业发展定律。而你需要的是选择一个好的平台。

心理咨询未必在职业的心理咨询机构。随着普及,一些公司、企业、学校等开始招聘专职的心理咨询师。为此专业人员打开一扇门。

三、教育心理学领域

就业方向:学校、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

工作内容:中、小学生教育、校园问题处理、学习成绩改善、课程设计、教师培训、其他教育内容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心理学专业学习的课程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及其常用软件、心理测量学、生物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还会有精神病院实习、企业管理实习、心理咨询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心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心理学类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补充材料:

心理学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可在学校、医院、司法、军队和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专业教学、专业心理测评、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EAP员工帮助、用户体验、用户习惯分析、用户调研与开发、人机交互、产品运营与设计、心理咨询与治疗之类的工作,也可以在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专业继续考研深造。

我倒是有电子版的中文的变态心理学这本书......

应用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论文

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

我手上有几篇 可以联系我 我先给你一篇看看 用百度hi吧变态心理学学科概况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学简史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 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变态心理学的内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 通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例如,在群体中智力的分布,呈现为常态曲线,若以智商表示,群体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70~129之间,属正常;智商不到70者,约占5%以下,则被视为智力低下;130以上者则一般称之为智力超常。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螺旋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对变态心理的矫治,可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各学派的理论观点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目前均已被广泛用于各类变态心理患者;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则各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只有选择恰当,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他人的相互作用等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具体的分类是有很多的

简述认知心理的研究方法论文

作业要自己找,ok?!

问题一:什么是论文的研究对象? 10分 论文需要有一个主体 ,也就是说你研究的论文是针对哪个群体或人或物来研究的,这就是研究对象 问题二:毕业论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怎么写 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究对象 你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以及人口学变量。 二、研究工具 调查采用的问卷、实验使用仪器工具等。 三、研究程序 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何调查、如何实验等。 四、研究假设 你所研究的题目所要得到的结果,预期结果就是你所要的假设。 问题三: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对象怎么写如题 谢谢了 写1些研究内容、研究的方向、研究渊源、研究的目的、研究现状 查看更多答案>> 问题四:求助,论文研究对象是什么 比如你的论文主题是 教师自我评价研究,那研究对象 就是教师, 你的论文题目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那研究对象就是学生 问题五:论文简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特点?(哪位大神知道怎么写啊)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 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研究方法 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即对从 *** 输入到反应这样的全过程进行分解。常常使用反应时法。即通过测量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来以此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和与其他过程的关系。 研究特点 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 参考这个: 问题六:论文的研究对象怎么确立? 占有的资料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要典型。即占有面要广,更重要的要典型。 问题七:科研论文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内容包括 可以去搜下国淘论文写作,希望能帮到你!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 列现象 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 问题八:研究课题怎么写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2. 研究实施阶段: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订子课题的工作计划,使后阶段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题鉴定阶段: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问题九:毕业论文到底该怎么写啊?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第一条,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第一,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确立论题的,先积累材料,再有论点。一旦立论确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去占有材料。在占有材料方面跟我《基础写作》里讲的有相通的地方。第一要占有材料,占有研究对象的真实的材料。比如你要研究某个作家,某个阶段的几部作品,就将这几部作品拿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进一步来确定自己的论点。如果你的论文是报告类的,不是纯理论性的,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的形式来写论文的,那么你的调查材料、实验材料也要占有。 第二,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 比如你要研究的是作家作品的话,那么你就要对作家写作的背景材料,包括政治经济背景、文艺思潮背景等。还有作家谈自己创作的材料,还有他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等。有了这些材料,你就可以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使自己在研究当中尽量公允,不带偏见。所以,充分占有材料,也就使你的论据更充分。这样你将来的论证就会更加深广。 第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 决不能只要有材料就统统拉进来。这是你们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让你写一万字,你可能写到五六万字。象刚才那个学生一样,写出六万字,太丰富了。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来帮助你,告诉你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多占有材料总比没有材料写不出来要好,因为删总是好删的。在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第二项准备工作就是选择论文的类型。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比如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对诗派的研究。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比如教学领域、新闻领域、治疗科学和实验等,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我将它概括为报告型论文。 杂志上发表的3000来字的论文,一般就是报告型的论文。报告型的论文主要是总结经验。不管是总结也好,报告也好,总之,最后是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新教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会》有这样几条规律: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性学习以课外学习为主,能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强化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他的这几个体会是努力地从理论上探讨,说明它的意义。 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学术型的,学术型的论文主要是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问题,经过充分的研究以后,用文字符号进行表达。这一类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者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本专业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术型的论文还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论述性的论文,一是综述性的论文。所谓论述性的论文,最大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有极强的理论色彩。它又可以分为立论型和驳论型。立论型就是正面树立自己的观点,驳论型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综述性的论文,在我们的大型报纸上和一些杂志很多。比如,2003年已经过了半年了,我们就可以对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的小......>> 问题十:论文题目怎么写 一、定义: 所谓论文就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的外延是文章,其内涵是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它是一种说理文章。这里着重是要理解“讨论”和“研究”,这是论文的本质属性。 二、分类: 一是科研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问题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项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的理论高度写成的经验报告。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明确的实践过程,反映了撰写者已进行的实践与研究过程。它们往往通过测量、统计数据、事例旁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果作为一个课题研究,那就是研究报告。 二是学术论文。它是对某个问题尚未进行实验或实践,但依赖与某种理论或查阅文献资料,在理论上进行构想、探索,提出策略性思考的论文。或对某一理论问题进行思辩性思考的论文。 上述两类论文不一定完全是独立的个体,不存在截然划分的界线。 三、形式: 目前教育界的论文大多数出自于一线老师,经验总结论文居多。也有课题研究报告和理论研究文章。这给人们造成了一个错觉,似乎论文就是上述三种形式。其实,课题的方案、个案研究报告、甚至一篇说课稿均属于论文。如果把它们排斥在外是错误的。如果不是论文,难道是文艺作品或者是新闻报道?或者说是鲁迅的杂文! 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职称论文,都需要按照标准格式进行排版。 论文的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题目格式:(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 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 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 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 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 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 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 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 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 版物信息。 刚才已经讲过,不管是用来发表的论文,还是在校大学生写的毕业论文,都需要按照上面的论文格式进行排版,否则,你的论文或毕业论文就可能通不过审核。

认知心理学家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即对从刺激输入到反应这样的全过程进行分解。他们常常使用反应时法。即通过测量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来以此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和与其他过程的关系。假定一个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 E,如果投射时间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看到什么,这说明知觉不是瞬时的;投射时间长一点,比如五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到某种东西,但不知是什么,这说明知觉产生了,但辨别尚未产生;如果投射时间长度足以使人看出这个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 E还是 F或 K,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部分的辨别。由此人们就可以确定完全辨别、部分辨别或刚刚看出有东西所需的的时间。这一切表明,知觉是累积的,它包括几个特定的阶段。反应时研究法反应时研究法也是一种会聚性证明法。认知心理学家使用较多的是选择反应时,而不是简单反应时。因为选择反应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有关内部状态的信息。计算机模拟和类比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是认知心理学家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计算机的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即符合某种认知理论或模型。把某种认知理论表现为计算机程序就叫计算机模拟。因此,计算机模拟首先可以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发现其缺陷,从而加以改进。计算机模拟所提供的输出可以与人类行为相比较。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输出就应当类似于人类解决同样课题时所给出的输出;如果程序的输出与人的不一样,那么找出差别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论的依据。计算机模拟还可以预测复杂的行为。虽然我们理解一些概念,并能把它们按步骤变成程序,但是当步骤的系列很长,很复杂,需要大量联系时,我们往往不能预测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模拟有时可得出惊人的结果。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口语记录口语记录(出声思考)也是认知心理学家、特别是研究思维的认知心理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与其他客观方法相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

研究认知活动的功能、表现、内在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自我报告法、神经生理学方法 ;信息加工、连接主义两个比较流行

关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论文

简单粗暴的版图介绍中国历史的发展

长城分析长城的历史作用:个人认为错误的决策,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抵御游牧民族的作用并不大,就像法国的马奇诺防线。维护国家利益要靠强大的军队而不是防御性设施。地理作用:是中国你农耕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决定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与民族格局。

这个网址,绝对有用!我经常 用这里的论文。下载地址:以下是简介,打开上面链接就行。年来国内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概述 [ 地理地质 ] 历史地理学是近年来渐渐兴起的一门显学,有关的研究文献已经蔚为大观,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却一直是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一个相对薄弱... (2008/9/8 16:29:00) 2.我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 理学其它相关 ] 对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讨论,自20世纪30年代即已开始,“文革”以前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①,至80年代初历史地理学界对本学科的... (2008/7/20 10:12:00) 3.沙漠历史地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以我国河西走廊历史上的沙漠化研究为例 [ 历史学 ]【内容提要】干旱地区的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内陆河流下游,沙漠化过程的途径主要有就地起沙、风蚀绿洲、流沙入侵、洪积物掩埋绿洲4种, 前两者最重要。由于绿洲水... (2006/4/28 15:59:00) 4.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兼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 [ 历史学 ] 内容提要 建国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在侯... (2006/4/26 15:50:00) 5.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 历史学 ] 【内容提要】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由于中国拥有长期延续的文献记载,涉及的时间和空... (2006/4/26 15:35:00) 6.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历史学 ]【英文标题】WU Hong-qi,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The history, pres... (2006/4/26 15:32:00) 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 历史学 ] 一、总体进程传统的舆地学孕育了历史地理学。舆地学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变异,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的附庸,是治史的四把钥匙... (2006/4/26 14:11:00) 8.谭其骧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 历史学 ] 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20世纪以来,特《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创立和完善的。20... (2006/4/25 14:29:00) 9.唐代三峡“竹枝”:一种文学现象的历史地理学考察 [ 历史学 ]唐代以后,原本为山地民歌的“竹枝词”成为多受文人重视的诗体。诗人文士记事咏物抒怀,往往采用这种文句平易朴实、风格活泼清丽的形式。 要探求这一生动清新的文化支脉... (2006/4/5 14:20:00) 10.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 [ 历史学 ]【内容提要】史念海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他在将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坚持“为世所用”的原则,努力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对中国历史... (2006/4/5 10:11:00)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题和研究特点相关资料: 图片 研究主题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题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综合性,它涉及政治制度、政治历史、政治哲学、理想模式、治国战略、施政方策、权力运用等。二是主题稳定。自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之际两千多年间,历代研究者长期使用形式固定的概念、范畴、范式等,尽管含义有所不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要涉及下述主题:①政治哲学。包括仁、礼、法、道、势等范畴,天与人、义与利、君与臣、君与民等关系,以及人性论、历史观等理论。②理想社会政治模式。如孔丘的“天下归仁”的“有道”之世,孟轲的“足衣足食”的“王道”世界,墨翟的“兼爱”、“尚同”的政治思想,老聃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荀况的“王制”天下,朝非的法治社会,鲍敬言的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乌托邦,康有为的“大同世界”,等等。③治国战略。为了达到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治国战略也是中国历来政治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历代研究者提出了诸如:仁爱、礼治、峻法、尚同、无为而治、孝治、刑德而治,通过格、致、诚、正,达到修齐治平,以及改良、革命等各式各样的治国战略。同时还研究各种治国战略间的协调、配置等等。④施政方策。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决策研究,也是中国历来政治研究的课题。这种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总体层面,如经济发展中的重农抑商,唯农除商,农商协调发展,重商等等;外交领域的远交近攻,合纵连横,和亲,羁糜,以夷制夷等等。二是具体层面,即各个历史时期统治中面临的政治问题的决策研究。⑤权力运用。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要求统治者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总揽全局的统治术。因此,有关谏议、兼听、独断、考课、监察、防奸等统治术的研究,在近代以前的政治研究中一直受到重视。⑥政治制度。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制度、规范的研究与建设。数千年来的中国政治研究对在封建体制框架内如何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制度和规范、保障政治的有效运行,进行了大量研究。在诸如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官吏的选拔与任用、政权机构的组织、监察制度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在维护和发展封建政治统治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近代以后,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制度改造。⑦政治史。中国历代的政治研究者,特别重视政治史的研究,在政治沿革史、制度史、思想史等方面留下了大量著述。他们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总结前代的政治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研究特点 数千年来的中国政治研究,在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可归纳为:①范式单一。尽管中国历史漫长、曲折,但从西周、春秋战国起对封建社会政治研究,到秦、汉时期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的,糅合法、道及其他各家的思想与方法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在中国政治研究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直到为近代新的政治研究范式所替代。②注重世事。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较为注重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如人性、人与社会、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施政方略等,在研究中有泛政治化倾向和浓厚的“经世致用”倾向,而疏于对国家、权力、体制等政治形式的研究。③强调布政。在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中,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注重的是对治国之道及其合理性的研究,包括治国战略、施政方策、权力运用、选才用人以及它们与政治哲学范畴的关系等,而不注重研究政治体制的合理性问题,这一状况到近代才有所改变。④侧重伦理。受到单一范式的影响,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在研究治国之道时,侧重于对伦理调控手段的研究。从孔丘的“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到荀况的“导之以礼、齐之以刑”,以至董仲舒的“德经刑权”、朱熹的“为政以德”,无不体现着政治道德化的浓重色彩。虽然政治运作中的“阳儒阴法”,使法理调控在政治研究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与伦理调控相比,法理调控长期被置于次要地位。⑤学科界线模糊。由于中国历代学科分化不明显,由于单一范式的影响和偏重伦理研究,历代政治研究一直与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合为一体,学科界线极不明确,未能确立独立的学科地位。

  • 索引序列
  •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简述的论文
  • 变态心理学论文1500
  • 应用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论文
  • 简述认知心理的研究方法论文
  • 关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