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煤矸石加工毕业论文

煤矸石加工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煤矸石加工毕业论文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是可利用的资源,具有双重性。若将其作为废弃物堆放处理,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因其含硫,在自燃、风化时还会严重污染环境。本人根据不同种类煤矸石组成特点,介绍了国内外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多种方法,并重点分析了采用化学法制备絮凝剂、净水剂技术。同时指出了国内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和。(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4.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418亿元。(二)行业主要特点1.煤炭是资源性行业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2.煤炭是高危行业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3.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4.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二、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一)资源保障问题我国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秦岭、大别山以北,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其中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资源保证程度低。截止2000年末,我国尚未利用的精查储量约为600亿吨,目前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精查储量仅300亿吨左右。据估算,到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需增加约1250亿吨。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35%左右,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矿井资源回收率只有10%~15%。我国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随意被分割肢解现象严重。(二)煤矿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问题1.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2004年乡镇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2.部分煤矿超能力生产据调查分析,2003年国有煤矿的亿吨产量中,属于超能力和无能力矿井生产的煤炭约为亿吨,占国有煤矿产量的13%。煤矿超强度超能力生产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缩短煤矿开采年限,二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3.大中型煤矿煤炭供给能力不足据预测,我国现有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的合计生产能力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亿吨和亿吨。要实现煤炭产需平衡,需要再建设一批新井和扩大现有煤矿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需要再增加生产能力亿吨和亿吨。(三)行业结构与企业发展问题1.煤炭产业集中度低2004年我国前8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为,远低于世界其它主要产煤国家。2.煤炭企业负担过重煤矿企业税负比1994年税制改革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3年,煤炭行业支出铁路建设基金约100多亿元;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办社会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接收困难,原国有重点煤矿办社会年净支出60亿元。2004年末,原国有重点煤矿在职人员257万人,由于所在地区社会承受能力弱,难以减人提效。部分煤矿资源枯竭,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富余人员、工伤抚恤人员多,转产困难。3.煤矿企业效益差、职工收入低2004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亏损面仍高达48%,补贴后仍有6%的企业亏损。2004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平均收入1681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煤矿安全与矿区环境治理问题1.煤炭安全形势严峻2004年煤矿共死亡6027人,百万吨死亡率为,显著高于世界其它主要国家。如美国为,波兰;大多数煤矿生产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004年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42起,死亡1008人。2.矿区环境治理问题矿井生产中排放的煤矸石约占原煤产量的8~10%,现已累计堆存煤矸石30多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矿区地面塌陷、煤田自燃火灾、部分煤矸石自燃、煤矿瓦斯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影响。煤矿开采每年排出地下水约22亿立方米,我国西北部主要煤炭产区,煤炭开采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井下煤层气年抽出量约100亿立方米,90%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五)煤炭运输与燃煤污染问题1.煤炭运输制约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南部,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运输距离长,运输费用高,影响煤炭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港口吞吐能力满足不了需要;公路长距离运输成本过高。2.煤炭消费与环境保护问题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特别是煤炭的不合理利用,排放了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加,环境保护压力将越来越大。我国酸雨覆盖区已扩大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SO2排放的75%以上来源于燃煤。2003年SO2排放总量增加至2158万吨,酸雨污染加重。2003年燃煤总量增加,烟尘排放总量增加至1047万吨。我国CO2排放量目前居世界第二位,CO2的排放约80%来自煤炭燃烧。三、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煤炭生产是高危险性和高风风险的行业,要把节约资源、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合理开发利用,以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煤炭行业必须淘汰技术落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应制定长远战略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利用。优化行业结构。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生产能力不足,必须抓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是艰苦和危险的行业,必须改善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吸引投资和人才。优化生产技术结构,进一步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煤炭工业。要搞好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煤矿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方式改造中小煤矿;要逐步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生产技术,支持依法生产的小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有序健康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煤炭及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通过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煤炭的竞争力;通过煤炭加工和转化延长煤炭产品的产业链,拓展煤炭市场。(一)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积极培育和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亿吨级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以上,成为商品煤供应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资主体。鼓励煤炭企业发展相关产业。支持煤电联营,鼓励煤炭与电力企业联合建立坑口电厂;支持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和建材行业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营。(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根据国务院"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电联营,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决策,结合煤炭开发布局,选择煤炭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作为大型煤炭基地。抓好基地内主要矿区的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提高大型煤炭基地产能比重。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大中型煤矿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13个大型煤炭基地,现有煤矿生产能力8亿吨,预计2010年达到15亿吨,2020年达到18亿吨。(三)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推进高产高效煤矿建设,实现煤矿高效、安全、洁净开采。建设一批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联合改造小煤矿,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和资源采出率。我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小型煤矿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必须进行改革,要逐步淘汰和禁止非正规采煤方法和落后的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机械化采煤技术。(四)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目前乡镇小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乡镇小煤矿生产保障了我国煤炭需求的供给,但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必须建立严格的煤炭开采准入制度,逐步淘汰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煤矿。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国家继续对煤炭行业特别是煤矿安全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在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的基础上,严格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加大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对各类煤矿的安全监察,依法惩处违法违规现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2010年前,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从2004年的降到以下,其中大型煤矿为以下。(五)加强煤炭开发的资源保障增加煤炭资源勘查投入。要建设大型煤矿和煤炭基地,应为煤炭资源勘探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资源管理。资源勘探开发登记、矿业权设置必须符合煤炭开发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国家要控制大型矿区勘查开发规划的审批。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制定可行的管理措施和经济政策,激励企业珍惜煤炭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六)大力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可使煤炭成为高效和比较洁净利用的燃料,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包括四个部分,即煤炭加工技术、燃烧技术、煤炭转化技术和开发利用中的污染控制技术。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焦化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通过气化、液化等转化技术,生产替代石油的发动机燃料和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等。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改变我国终端能源的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直接燃烧造成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供给和安全。(七)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开发煤层气资源。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当前以地面开发与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相结合,实现煤层气开发产业化,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矿井水利用,矿区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控制煤矸石的产出量,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八)关注煤炭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1.提高煤炭运输能力加快铁路运煤通道建设,提高煤炭运输能力;放开铁路运输价格,取消计划内外双重价格;尽快取消铁路建设基金。2.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收负担借鉴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经验,制定符合煤炭工业发展规律的税收政策体系,公平税负。按照国务院1994年确定的"既要建立新的增值税机制,又要照顾煤炭行业的实际困难,不增加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税负水平,保持1993年的税负的原则",调整煤炭税收政策。3.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做好煤矿及矿区人员的再就业工作。4.建立和完善煤矿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煤矿准入标准,建立和完善勘探开发资质认证制度,提高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减少煤矿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坚决关闭开采方式落后和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现象,保障安全生产。解决煤矿衰老报废的转产、人员安置等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5.科学界定煤炭产业地位参照国际的有关做法,可将煤炭行业划入第一产业范围,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与其产业地位相适应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政策。6.建立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政府应考虑煤炭资源、环境治理、煤矿安全、煤矿衰老报废等成本因素,制定合理的煤炭指导价格;鼓励煤炭企业积极与发电企业协商确定电煤价格,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7.稳定煤炭进出口政策要从有利于煤炭工业长远发展出发,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资源和市场需求,调整煤炭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加强出口煤基地建设,稳定出口份额。

山东煤矸石产值达两亿 提前三年达规划目标( 2008-03-31 08:07 ) 来源:大众日报山东省煤炭工业局30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省煤矿煤矸石综合利用总产值达到2亿元,煤矸石利用率达到,提前三年达到了“十一五”末的规划目标。其中省属煤炭企业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了,不但当年的煤矸石全部利用,还消耗了一部分以前产生的煤矸石。我省现有256处在生产煤矿。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既占用大量土地,又造成自燃,污染大气和地下水质,为此,山东煤炭行业把煤矸石综合利用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来自省煤炭局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省已建成的以燃烧煤矸石、煤泥为主的低热值综合利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发电量120亿千瓦时,年利用煤矸石、煤泥1411万吨。煤矸石不仅能发电、制砖,我省还将其用于置换开采,下井充填换得大量优质煤炭升井。我省煤炭系统大力推广以煤矸石充填开采为主的绿色采煤新技术,目前在新矿集团、枣矿集团、兖矿集团、淄矿集团、临矿集团以及济宁市、枣庄市等煤矿实现了充填开采,年产煤炭300万吨,充填矸石500万吨,部分煤矿实现了矸石不上井或地面矸石下井回填,减少了地面煤矸石堆放和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大力实施采煤塌陷区域煤矸石充填复垦和土地再造工程,部分煤矿利用矸石充填塌陷区复垦造田,已占采煤沉陷面积的85%以上。2007年,山东70个村庄的10万人将搬迁,为亿吨煤炭让出地方。这一行动,将缓解日趋紧张的煤炭需求压力。但另一方面,从长远看,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加快推进鲁西南平原村庄稠密。这一次,一个涉及近10万人的搬迁行动将要进行,目的是为这些稠密村庄下埋藏的煤炭资源让路。与山西的富煤地多为山区不同,山东煤集聚在平原,其中有一半被村庄压占。许多煤矿已面临无煤可采的窘境,这个煤炭生产量在过去排名第二的省份,近两年产量不断降低。煤对山东至关重要。“十五”期间,山东的钢铁、冶金产量和发电量全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有的年份增长速度甚至高达40%。目前,山东的GDP总量已跃居全国第二,这之中,做为主要能源的煤炭功不可没。为了更多地开采,搬走煤层之上的村庄成为不得不为的选择。2007年,山东省宣布要“解放”亿吨煤炭资源,为此需要搬迁70个村庄,近10万人。在此之前,建国至今的57年中,山东共有一座县城和近150个村庄因此搬了家。目前全省仍有压煤村庄400多个,他们中的许多将在今后次第搬家。因采煤而动迁的人口总数在当地并没有确切统计数据,但许多人估计至少有七八十万,仅次于三峡移民。“这是一个浩大工程,一头系着山东的发展,一头系着山东的稳定,任务之重难以想象。”山东省压煤村庄搬迁办公室副主任陈文根说。这一办公室设立已有20多年历史,从省、市、县一直设到乡与镇,是山东独有的机构。人为煤让路在山东济宁市十里营村,上千村民亲眼见证了“桑田沧海”———离村庄几百米开外,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在两三年前渐渐下沉,变成一个巨大的湖,据说有好几千亩,面积仍在继续扩大。“看着地裂缝,看着水就冒出来。”樊老汉的两亩菜地正在湖中。腊月初八,他缩在湖边一堆柴火旁,一根一根努力烤弯竹竿做鱼网。60岁的樊老汉世代在此种地为生,日子一直平静,直到1990年代末兖州矿业集团2号井在这里开采。从这块庄稼地下每年掏出400多万吨煤,地表很快出现裂缝,波及不远处的村庄。两年多前,地下煤层掘尽后,煤矿撤出。随着矿井顶部的支护被拆除,樊老汉们的菜地就向着地下600多米处的空洞跌落,地下水涌成了湖。济宁过去只有微山湖等少数湖泊,而现在,新的大湖正不断出现———平均每年产生近3万亩塌陷地。而在1949-2000年的50年里,山东全省土地塌陷的总和不过37万亩。济宁城周边,煤矿越来越多。这个城市的煤炭储量,占了全省的一半,目前聚集着8个煤矿集团。人们传说,倘若这些矿全部采完塌陷,济宁城将变成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岛。随着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全市将有437个村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317个需要搬迁,60万人将因此搬家。十里营村正是其中之一。庄稼地里的煤炭采完了,接下来便轮到了地下同样埋着煤的村子。2005年春节前,济宁政府和兖矿集团的人员一起出现,宣布全村将整体搬迁,并马上挨家挨户丈量完了所有房屋面积。“国家搞建设,我们应该让路。”樊老汉说,“再说人家还赔了钱。”这似乎是山东含煤村庄共同的命运。应对煤荒他们的命运与煤矿的命运紧紧相连。如果村庄不搬迁,许多煤矿将无煤可采,数以万计煤矿工人面临失业。在山东的历史上,煤一直有着重要地位。这个以资源著称的省份,自明朝开始煤业兴盛。19世纪末引来德国殖民局局长三次入鲁,写出《山东的煤矿》等调查报告。后来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并大肆开矿。洋务派随后意识到“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于是继河北开平矿务局之后,在山东枣庄创建官督商办中兴矿局,不久后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煤矿。建国初期,山东煤炭产量几乎每两年翻一番。除了1990年代末(当时经济紧缩、关闭小煤窑)产量有所下降,其他年份大多都维持着近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全速开掘多年,煤层渐现衰竭,山东煤矿普遍手中无粮。年鉴记载,仅仅从1976年到1990年,全省统配矿就报废矿井40对,年生产能力1000多万吨。目前,全省七大矿业集团大多都已接续紧张,其中新汶集团的储量只能开采17年。“以前总以为煤多,”一位在煤炭系统多年的人士说,“其实甚至干不了一代人。”按现有储量和产能计算,山东的煤炭只能开采不足40年,其中50%都被压在村庄之下。即使全部完成搬迁,开采成本也将异常高昂———由于深埋在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地下,每一吨山东煤炭的开采成本原来就已经比山西高出上百元。发展非煤产业已经被视为煤矿的共同出路。在1990年代,当兖州矿业集团高层去东北一个资源枯竭的矿务局开会时,见到煤矿职工的孩子衣着破烂,靠捡矿渣为生,回来后就决心发展非煤产业。那以后山东煤矿有的做衬衫,有的做皮带,“副业”五花八门。直到本世纪初,煤矿才发现只有围绕着煤才有优势,“副业”渐渐回归煤炭的中间产品———煤化工、煤电铝。现在,兖矿集团的非煤产业已占收入的一半,而投资依然持续增加,仅煤制油一项,投资将超过1000亿。中间产品能带来丰厚利润,却也带来对煤炭更为迫切的需求,尽管这些中间产品中许多利用的是煤矸石、高硫煤等过去难以利用的资源。然而山东煤矿的产量却在连年下降:以兖矿集团为例,连续3年以来,这个全国第四大煤炭企业在本省的产量以每年几百万吨的速度下降,旗下上市公司的利润深受影响。找矿,于是成为新世纪里所有山东煤矿的主题词,他们的足迹甚至远至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目前7大矿业集团已取得省外煤炭资源探矿权或采矿权32处,可采储量约164亿吨,按现有产能计算能开采101年。位于烟台的龙矿集团,在资源压力中被逼下了海。去年夏天,他们从渤海海面下350米深的海底采出了煤炭。未雨绸缪煤荒,并非仅关乎煤矿,整个山东都为此担忧。此时,山东的工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而煤炭是其“黑色血液”。两个世纪前,在英格兰斯塔福德郡,一个债台高筑的工程师通过燃烧煤炭来带动活塞,抽出了深井里的水。那是人类第一次自由地驾驭能源,也是这种肮脏的冒着浓烟的黑色燃料头一次展示它的魔力。工业革命由此起源,世界自此翻天覆地。此后煤炭一直占据着工业世界的舞台中心,直到20世纪初石油世纪来临。在富煤少油的中国,“煤炭世纪”延续至今。随着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经济周期崛起,煤炭越来越成为硬通货。在前两年的“电荒”中,缺电省份纷纷由省长书记带队前往煤炭大省“找煤”,甚至出现过发改委下令截留铁路上的煤炭,直接送进地方电厂的事情。在24个缺电省市的一片焦灼之中,山东却气定神闲———它既不缺煤也不缺电。底子厚实,帮助山东成为增长周期中耀眼的明星。从1980年代到现在,山东的GDP排名从全国的十几位跃升到第二,过去五年里年均增长率高达13%。经济列车飞驰多年,却突然在2004年发现燃料不足。省统计局发布统计报告,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已超过生产总量,从能源输出省变为能源输入省。这一年,山东煤炭净调入量比上年猛增%,达到3816万吨,接近全省煤炭产量的1/3。2005年,山东消耗了亿吨标准煤,为全国之最。对资源饥渴的经济体依然在以两位数的速度膨胀着,保证能源的充足供应,关系着这个省的命脉。省长韩寓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能源资源供需矛盾”视为制约未来发展的因素之一。当山东越来越依赖于外部能源时,运输成为难以逾越的瓶颈。煤炭运力的高度紧张历来是全国通病,以致每年的煤炭订货会往往被称为“车皮会”,铁路上的每一个事件,都会使得脆弱的链条绷紧几圈,受到惊吓的价格上蹿下跳。在电荒期间,山东少有的一次拉闸,便是因为铁路运力不足导致省内东部以山西煤为主要燃料的电厂缺煤停机,烟台、潍坊、青岛限电数日,省经贸委官员赶赴铁道部请求支援。这场小小的停电对普通山东人来说不值一提,然而却让有识之士前所未有地感到担忧,节约能源的呼声由此日强。现在山东已成为最重视太阳能的省份之一,齐鲁大地放眼望去几乎每个居民区顶楼都密布着吸收阳光的转换器,在德州市甚至连路灯都用上了太阳能。但太阳能毕竟只能替代能源需求中极为微小的一部分,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更为现实的疗法显然是“造血”———加快开采深埋在村庄底下的那些煤炭。搬迁的日子,便一天天近了。生活在别处在山东,采煤的历史几乎就是搬迁和争吵的历史,不过以前通常是宗族力量的谈判。到1900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与德国铁路公司签订矿务公司章程,是山东最早的关于采矿引起地面建筑物损害赔偿的地方法规。30年后,第二次《山东矿业报告》记载了峄县中兴公司开矿后“居民如燕巢幕上岌骸自危”,村人申请诉讼,并第一次由县、省两级政府出面解决。建国以来,村庄搬迁在大跃进中起步并不断加速。自1975开始的21年里,国家投入资金亿,搬走了肥城县整个县城和周围7座村庄,解放煤炭1922万吨。正是在山东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这次迁移中,省政府制定了压煤村庄搬迁的补偿标准,并于1999年进行修订,提高了补偿价格,楼房最高可以达到300元/平方米。尽管按规定标准可以依据物价上涨水平上浮,但记者走访的三个县级压煤搬迁办公室都承认,这一指数的变动并不多。其中邹城所属的济宁市去年上浮了近17%,已是全省最高。在离邹平市平阳寺镇(搬迁镇)不远的一个村子里,尽管没有任何要搬迁的音讯,村民们还是赶着盖起了楼房,每层只有一人高,有的楼板是用稀稀疏疏的木板搭成的。据说附近村子里还有人盖了四层楼,好几千平方米,按照面积补偿应该拿到上百万。这些问题让煤矿和政府都头疼不已。这些年来煤矿开采带来的摩擦引起矛盾重重,甚至有村民扒火车偷煤。至于采煤引起的斑裂、塌陷赔偿,更是纠纷不断,以致有压煤村庄搬迁办公室的人自嘲为“第二信访局”。不过并非所有人都不愿搬迁,在肥城王瓜店镇东大封村,村民们都很高兴因此住进了“新农村”。村支书杨仁庚觉得这是他这些年来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如果不是搬迁,我们现在还住在坑坑洼洼的旧村里,连一条直路都没有。”十年前,在采煤造成村里一条两里多长的路出现裂缝后,这个千年老村就希望能整体搬迁,却由于那时候煤炭企业困难到工资都发不出而搁浅,直到几年后当地肥城矿业集团的大封煤矿采完了除村庄之外所有的煤。抓住这个机会,村子底下含煤并不多的东大封村主动要求搬迁。为了省钱,他们将村子搬到一块没有多少地下水的采煤塌陷地上,这能让煤矿少掏近3000万。不过就在决定建房的那天,因为一则地基不稳的传言,一夜之间有300多户原打算盖楼房的人家改成了平房。尽管如此,新的东大封村依然让村民们感到“很漂亮,过去可不敢想”。别墅、楼房、平房区统一规划,下水道等设施统一施工,学校、敬老院、广场全都是新盖的,“连整个村的门槛都是统一修的”。这些漂亮的新村常常修建在离乡镇更近、交通更便利的地方,让那些地下没有煤炭的村子无比羡慕。在邹城市平阳寺镇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几位村民懊恼不已,他们村庄的四周都有煤,惟独村子底下没有,“真倒霉,只怕是几十年也赶不上隔壁村(搬迁新建村)那水平了。”去年年底,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倪永康总结说:“(2005年以来全省搬迁工作解放可采煤炭资源7000多万吨),既有效缓解了部分煤炭企业开采连续紧张的局面,又有利于加快矿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另一方面,就在宏观调控不断加强的这两年,土地政策越收越紧,这让山东的压煤村庄搬迁一度陷于停滞,因为批不到建设新村的土地指标。“一边是越来越严的国家政策,一边是越来越紧张的煤炭产量,中间还要平衡煤矿和村庄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一位压煤村庄搬迁办公室负责人说,“我们天天都在踩钢丝。”踩着钢丝的并不只是他们,一位在山东煤炭业浸淫数十年的人士也深有同感。在东大封村,旧村尚未搬迁完,迫不及待的煤矿已经开始开采。到现在搬迁完毕,村下并不富裕的煤炭也已被开采殆尽,大封煤矿随之关闭。不过这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恰恰相反,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国强认为能源紧张是件好事,“对山东来说,那一天迟早要来,早来一天就会逼着山东经济早一天升级。”新华网山东频道5月15日电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深深牵动着煤矿职工的心,山东新汶矿业集团立即组织了一次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捐款活动,据初步统计,本次活动共捐款近300万元。灾情传来,新矿集团召开专门会议,对捐款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全集团干部职工捐款达到了局级领导每人不少于1000元,矿处级每人不秒于500元,科级每人不少于200元。离退休职工和家属们纷纷主动捐款。天下矿工是一家。新矿集团董事长郎庆田希望尽快将这批捐款用于灾区煤矿恢复生产和救助受灾矿工。此外,新矿集团已经成立了两个救灾小分队,抽调身体素质好、实战经验丰富的救护队员待命,随时听候上级指示奔赴救灾一线。干部职工们表示,把对灾区人民的牵挂转化为力量,立足本职岗位,抓好安全生产,保证煤炭调运和资源供给

煤矸石智能分选机器人研究论文

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分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本文为了不断改进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提升其应用效果,主要分析了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原理、选煤设备,并对五种典型的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进行阐述,针对不同选煤厂的煤质特点和产品需求提出应用的建议。最后,提出了提升重介质选煤技术工艺水平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煤炭;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

1、重介质选煤

我国选煤厂应用最多的选煤方法就是重介质选煤,重介质选煤方法是重力选煤中精度和效率是最高的。目前,重介质选煤方法主要应用于难选煤、高硫煤和稀缺煤种,重介质选煤方法应用的介质为磁铁矿粉,悬浮液由重介质和水配置而成。重介质选煤设备主要分为两种:重介质旋流器和重介质分选机,其中重介质旋流器主要是利用离心力进行煤炭分选,工艺较为简单,投资较少且自动化程度较高,重介质旋流器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及研发,已经实现了50mm不脱泥入洗。重介质分选机则主要是利用重力作用,重介质分选机包括:双锥形、斜轮和立轮等,目前主要应用于块煤主选、分选,其可分选的粒度范围较大且精度高、效果好。

2、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

重介质选煤工艺近年来发展较快,技术更加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煤质的需求,并可以适应入选原煤不同的粒度组成,实现选煤企业的所需要的产品结构类型。不同重介质选煤工艺其分选效果也不相同,目前我国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好的五种重介质选煤工艺如下:

块煤跳汰—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

该种煤炭分选方法是利用跳汰机分选处理块煤,利用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末煤的方式,该工艺流程的优点在于利用跳汰机分选可以节约成本,且处理量较大,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则可以极大的提高分选精度,两者的结合可以再保证分选质量的同时节约选煤成本,现该工艺主要应用于块煤可选性高,末煤可选性差的选煤厂。但是,选煤厂使用该工艺虽然能够保障精煤产品质量,但对出产率则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块煤重介质分选机—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

该工艺主要是针对末煤和块煤不同的结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是采用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法还是重介质分选机分选法。

重介质旋流器二次分选工艺

该分选工艺主要是采用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首先对煤炭进行粗选,排除煤炭中的矸石,第一次进入重介质旋流器,然后在将块精煤粉碎,在将粗精煤与粉碎的块煤混合,二次进入重介质旋流器精选。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包括两种类型:高密度旋流器和低密度旋流器,高密度旋流器主要是在重产物中将矸石和煤分选开,低密度旋流器是将重产物和精煤分选。重介质旋流器二次分选工艺,主要适用于选煤厂对精煤灰分要求较低且原煤含矸石含量较高的情况,该工艺可以保证较高的分选效率、回收率和精煤质量都较高,但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投资较大、脱介较复杂,不利于选煤厂管理。

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级分选工艺

依据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技术发展形成了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级分选工艺,主要设备包括两种:大直径和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还包括介质回收净化系统,实现了0~80mm不同原煤的分级入选。该工艺流程为,首先分选出细粒煤和粗粒煤,通过对原入煤料进行预先分级脱泥处理实现,其中细粒煤直径为~2mm,粗粒煤直径为2~80mm;然后,将细粒煤、粗粒煤分别加入到小直径和大直径重介质旋流器中分选,煤泥则进入浮选系统。该工艺的优势在于,利用高科技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流程简单,有助于选煤企业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煤炭分选质量,使选煤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

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流程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主选阶段,利用低密度悬浮液将再选入料和精煤分选出来;其次是再选阶段,主选阶段悬浮液经过浓缩后变成高密度悬浮液,再选阶段将矸石和中煤进行分选。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工艺具有节约成本、操作简单、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利用一种中悬浮液就可以分选出矸石、中煤和精煤。该工艺流程有两种形式:无压给料和有压给料,目前选煤厂应用较多的是无压给料分选工艺,该工艺流程操作简单,前期投资较低。目前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在我国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

3、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应用中的建议

对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分析结合我国不同选煤厂对煤质的需求和煤质特点,在应用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时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对于大直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来说,不同粒度物料的分选密度受到流体运动阻力的影响较大。通常,分选粒度范围与煤炭粒度上限息息相关,而实际分选密度的差异也较大,影响综合分选效果。此外,对于大颗粒的中煤,其含有夹矸煤,对中煤进行粉碎后会产生一定量的精煤,因此,在确定块中煤再选方案之前,应对块中煤破碎并采取相应的分析。

(2)如果选煤厂对精煤质量有特殊要求,且入选原煤含有大量的矸石和煤泥,应入选前首先确定好如何处理矸石和煤泥。对于矸石含量较高的原煤,应先采用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排矸,然后依据粗精煤不同粒度范围和夹矸煤量等因素,对粉碎粒度进行确定,进而采用两产品旋流器对其精选,可以极大的提升回收率并保证精煤的质量。对于原煤中含有较多煤泥的,应加大对煤泥的脱除,尽可能的降低达标介质的分流量,保证旋流器的分选效果。

(3)如果是大型的选煤厂,其分选的原煤中末煤密度与块煤的密度相差较大,可以采用分级入选的方式,首先对入选煤进行排矸处理,运用浅槽重介质分选机进行,其次利用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进行分选,将粉碎后的粗精煤块煤与末煤分开。该过程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各选煤厂应依据煤质的粒度大小分级,在进行分级入选。

4、提高重介质选煤技术工艺水平的措施

提升选煤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选煤厂应建立远程控制和监控系统,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将实时参数提供给选煤厂组织生产部门,为其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对于关键的设备进行监控,如遇到故障应发送远程报警信号,以便于选煤厂调度人员可以及时的掌握设备故障情况,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设备故障解决的方案,避免选煤设备发生故障对生产造成的影响。通过对选煤厂工艺流程的监控,提高工艺流程中设备的自动控制水平。

优化选煤工艺机械设备状态

重介质旋流器是重介质选煤厂的主要机械设备,主要洗选设备的运行状态对于选煤厂生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重介质旋流器的寿命主要受到设备材质、生产管理水平和原煤矸石量等因素的影响。选煤厂在保证旋流器材质合格的前提下,因此选煤厂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应科学使用重介质旋流器。由于重介质旋流器内衬具有硬度大、脆性高的特征,禁止大块物料或金属物料进入旋流器,否则会造成旋流器堵塞和损坏。这样会极大的降低重介质旋流器的寿命,影响其正常运行。同时,选煤厂运行维护人员要定期对旋流器内壁磨损情况进行检查和维护。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选煤厂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应加大引进的力度,并对企业的原有员工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培训,提高选煤厂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保障选煤质量。选煤厂应进行资源的合理优化,建立统一的领导和管理制度,保证相应资金的落实,加大对现有选煤技术的改进,提高原油系统的生产效率。

5、结语

重介质选煤技术是我国选煤厂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重介质选煤技术特点是分选效率较高、精度高,该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尽可能的提高选煤厂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对选煤工艺技术的不断研究,重介质选煤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践过程中改进技术,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浅谈重介质选煤工艺[J].孙海峰.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02).

[2]我国重介质选煤工艺分析[J].易志钦,张涛.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2).

[3]重介质选煤工艺浅谈[J].朱科强,付继辉.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04).

论文自动降重:论文自动降重机器人是一款能够解决论文重复度高,自动降重的RPA机器人。

石油加工毕业论文

陈晓晖,男,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01年以来在福州大学主要从事本科生《石油加工工艺基础》选修课、硕士研究生《催化原理》和《化学工艺过程分析》等学位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已指导11名本科生毕业论文,培养研究生16人。

这个好解决,你可以问我的 下面有联系方式

西部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克拉玛依和兰州炼化公司都是我国石油开采和炼制的发源地和老基地。目前,克拉玛依、独山于、兰州、乌鲁木齐、延安都有一定的石油一次加工能力并具有配套的二次加工能力。其中,兰炼是全国最大的润滑油生产厂之一,也是全国三大炼油催化剂生产基地和两大石油添加剂生产基地之一。今后,这些企业几乎都面临着通过进一步技术改造、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减少重质油比重、充分发挥已有加工能力、提高竞争云、贵、川、渝是极大的油品市场,而这些地区却没有象样的炼油厂。其油品的供应是由兰炼扩大炼量用管道输送解决,还是像有人建议的那样在四川建炼厂解决,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石油化工的发展,要通过科学论证后再确定。但是这个间题应在2005年之前解决。兰炼应充分发挥其配套二次加工能力的优势,建成我国润滑油、催化剂、润滑油添加剂、道路沥青生产基地。独山子、兰化都有14万t/a~16万t/a乙烯生产装置,在一段时间内,主要应立足于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至20万t/a左右,并重点搞好几个后加工产品。西部大乙烯项目的建设,兰化已经做过大量前期工作,有了一定的生产建设中小乙烯装置的经验,原料供应相对有保证。但兰化的原料油的供应距离、价格都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加之环保容量的限制,一直进展不快。若合资生产,当前吸引力还不是很大,因此对兰化或西部地区45万t/a~60万t/a乙烯项目的建设,既要积极又要充分论证,认真地做扎实的、多方案的比较后再定。但是笔者相信,随着西部的大开发,一定会有达到国际经济规模的大乙烯装置矗立在祖国西部的土地上。 大力发展磷矿开采及后加工要充分利用西部,特别是云贵一带丰富的、品位较高的磷矿资源。一方面要保证其他省份的磷肥企业生产和建设用矿,同时可在云贵建设几个大型磷肥、氮磷钾复合肥生产基地,还可建设大型磷酸装置以供应其他省份生产磷按或复合肥。在云贵建设磷铰企业规模要达到30万t/a~60万t/a,复合肥企业规模要达到30万t/a~90万t/a,也就是说一定要达到经济规模,以适应加入WTO以后的市场竞争。我国钾肥生产,目前主要靠青海柴达木盆地的钾盐矿。应在“八五”、“九五”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已掌握的技术,使其生产规模尽快达到100万t/a以上;同时应尽早研究塔里木盆地罗布泊的钾盐矿的开采和利用,有可能的话,在新疆建成新的钾肥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其他矿产资源发展无机盐和无机化工产品我国铬矿主要产在西藏等地。重庆、新疆都有铬盐生产企业。重庆的生产规模大、经验比较丰富;新疆有一定的矿源,有必要在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对其铬盐生产企业进行改扩建。在青海、重庆发展电子级碳酸锡,在重庆、贵州发展电子级碳酸钡、锑盐、锰盐、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锑都是有基础的。可充分利用云贵川的磷及磷酸资源加工食品级、饲料级添加剂和多种磷酸盐如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等产品。青海钾肥厂所用的卤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锂、溴,也到了应考虑开发利用的时候了。综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钾矿开采利用的经济效益。四川芒硝、钒、钛矿储量丰富,是发展元明粉、钛白粉、钒催化剂生产的极好原料。总之,发展类似的无机盐和无机化工产品,是西部发展无机精细化工的优势,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也是有竞争力的。 其他化工产品重庆有较好的精细化工基础,应建成多行业、多品种的精细化工基地。云、贵、川、渝、陕、宁夏、新疆都有一定的橡胶加工基础,可以根据本地需要加以发展(例如载重钢丝子午胎等)。川化的赖氨酸、三聚氰胺、双氧水、催化剂,甘肃的黄原胶,重庆三峡及兰州永新涂料公司的油漆,重庆、贵州有机厂的醋酸系列产品,宁夏的双氰胺等,都是可进一步发展的产品。加快西部石油和化工发展的几点思考西部大开发是要长期坚持实施的重大战略选择,它既关系到西部的发展又关系到东部的再发展,也可以说关系到中国发展的未来。正确理解这一伟大战略决策,把开发热情与实际结合好,对于加快西部石油和化工发展十分重要。抓住机遇,勇于开拓又不要急于求成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西部石油和化学工业,要积极但不要急于求成,盲目争项目。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尽量减少人为的决策失误。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外脑”即咨询公司或专业的顾问公司的力量来完成科学论证。在国外,咨询业是很发达的一个行业。企业和咨询业是生存和发展路上结伴而行的旅友。世界上的大公司和大的咨询公司,不仅在本土上相帮相携,还联手跨国跨洲作战。跨国企业到了哪里,跨国咨询公司也紧随而至。世界企业500强有95%以上都要聘用50~100家咨询公司(或专业的顾问公司)或顾问。我国建立咨询业只有20年的历史,其市场还要进一步培育。但是,咨询业在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残酷的竞争最终会使企业的决策者们明白,必须借用“外脑”才能使企业决策更准确,才能使企业发展更快。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对项目的科学论证、择优选定,已有较好的基础。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企业不要盲目争项目,政府不要盲目批项目。能用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去办的事,绝不包揽在政府手中去办。一定不要给西部增加新的包袱,争取上一个成功一个,尽最大努力减少失误。调整工业结构是西部石油和化学工业开发的关键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既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要结合西部的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并加大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首先,要把天然气勘探开发作为重点,尽快形成陕甘宁、青、新和川渝天然气生产和外输基地。第二,要开发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的钾、磷资源和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品。第三,要加快油田开发、炼油和石油化工的发展(油田开发更为重要)。第四,应加大发展天然气后加工产品合成氨及甲醇的力度。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结构升级,以升级带动调整。西部的不少化工企业从规模上,工艺装备上是落后的,例如小电石、小氯碱、小聚氯乙烯、小矿山、小无机盐、小碳铰、小普钙厂J、油漆厂,有一大批应该被淘汰。要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使化工结构升级。在结构调整中,一定要严防把国外和我国东部受到限制、高能耗的化工产业往西部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上。为此,一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努力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如象青海钾肥厂那样);二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例如西安金珠近代化工有限公司等所开发的HFCI34a生产技术,将结束依赖进口HFC134a的历史,打破了西方国家在ODS替代物生产领域的市场和技术垄断。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央明确指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为开发的根本性措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环境才能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这是对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更是对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要求。兰州、重庆及长江中上游、乌鲁木齐都有大气、水体污染严重的报道。乌鲁木齐市附近去年曾因大气污染严重,能见度低,造成数十辆汽车相撞事故,飞机也难以起降。今年四川乐山某化工厂因污水滥排,造成大渡河和长江乐山一带大量鱼类中毒死亡。兰州因污染严重,有西雾(污)都之称。重庆嘉陵江受农药、红矾钠生产企业的污染,受到环保和化工管理部门的关注。化工系统容易变成污染大户,化工技术又是治理“三废”污染的主要手段。因此,发展西部石油和化工的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环保问题:一是兼治已有污染源,以新带老;二是新上项目必须做到“三废”治理达标排放;三是经过治理也难以达标的化工企业要坚决限期关闭;四是决不准国外和东部沿海一带向西部转移容易污染环境的项目。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西部进行石油和化工投资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为西部地区创造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环境,而不要给西部地区带来新污染源。西部污染加重,不仅影响西部的发展,最终也会对东部自身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展科技、教育,加大培养、吸纳人才的力度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能力决定于人才。美国比尔·盖茨所经营的微软公司固定资产并不多,但发展却很快,利润率出奇地高,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一大批掌握了最新信息技术的人。应该说重庆、成都、兰州、西安等地的化学、化工高教力量也是比较强的,中科院系统、军工系统与化工系统的研究院所也不少,人才也不能说不多。关键是要稳住人才。例如,兰州曾经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但是由于支援东部新的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加之近几年人才大量流失,技术力量大大削弱,成为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稳住现有人才十分重要,十分现实。要吸引和扩大能扎根西部的化工科技队伍:一是要使来自西部的生源能回得去、留得住;二是要实行优惠政策,使东部发达地区或海外归来的愿为石油和化工做贡献的优秀人才自愿流向西部;三是西部设有化工、化学专业的大专院校应主要增加西部生源,并多分配到西部;四是要给科技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做到这几点十分重要。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有成千上万的项目上马,成千成万亿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人才工程的开发,再大的投资项目也很难获得应有的效益,其结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人才的教育培养、吸纳和给予施展才能的空间、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加快发展西部石油和化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是随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的建设而前进的。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目前,西部大开发尚处在启动阶段,不可能刚开始就遍地上项目,遍地开发。例如塔里木的罗布泊发现了丰富的钾矿,若交通不解决,淡水不解决,没有人生存的起码条件,又怎么去建设一个大钾肥基地呢?某些城市被污染的环境,怎么吸引外商来建设大的石油化学工程?若不花大气力解决环境容量,行吗?要彻底解决这类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又要投入多少?要花多少时间呢?我国西部占全国56%以上的土地面积,普遍缺水,特别是内蒙古、陕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缺水更为严重。水怎么解决,种草种树,水来之何处,缺水又怎能种活树,种好草?草、树种不活,水土如何保持,沙漠化如何解决?这些工作,不是一代两代人能解决的,不是人有多大胆就什么都能解决的。人才的培养、吸纳,也不是几年就到位的。可以设想,西部的优惠政策比沿海特区还优惠?要想比特区还优惠,那西部又要有多大的承受能力?这些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既要解放思想,真正做到改革开放,又不能离开西部的实际,而是要在不断开发的实践中总结和发展起来。除了上述开发条件,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还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首先是产品要有市场,生产有技术,资金有投入,有竞争力,而且要一一经过反复的科学论证。因此,头脑要冷静,不能不切实际地把发展速度定得大高。对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决不能抱有速战速决、速见成效的幻想。这样,发展的步伐才能更稳,效果才能更有保证。

石油化工的范畴 以石油及天然气生产的化学品品种极多、范围极广。石油化工原料主要为来自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各种石油馏分和炼厂气,以及油田气、天然气等。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从烯烃出发,可生产各种醇、酮、醛、酸类及环氧化合物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烯烃、芳烃经加工可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产品及一系列制品,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因此石油化工的范畴已扩大到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大部分领域。石油化工生产,一般与石油炼制或天然气加工结合,相互提供原料、副产品或半成品,以提高经济效益(见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编辑本段石油化工的作用1.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化工,主要指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 石油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2.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3.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4.各工业部门离不开石化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 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石化产品。全世界润滑油脂产量约2千万吨,我国约180万吨。建材工业是石化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关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化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石化产品的身影。当前,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石化产品, 尤其是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发展石化工业是个巨大的促进。5.石化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行的支持 石油化工国内外的石化企业都是集中建设一批生产装置,形成大型石化工业区。在区内,炼油装置为“龙头”,为石化装置提供裂解原料,如轻油、柴油,并生产石化产品;裂解装置生产乙烯、丙烯、苯、二甲苯等石化基本原料;根据需求建设以上述原料为主生产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的系列生产装置,其产品、原料有一定比例关系。如要求年产30万吨乙烯,粗略计算,约需裂解原料120万吨, 对应炼油厂加工能力约250万吨,可配套生产合成材料和基本有机原料80 ~ 90万吨。由此可见, 建设石化工业区要投入大量资金,厂区选址适当,不但要保证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而且要有充分的电力、水供应及其他配套的基础工程设施。各生产装置需要大量标准、定性的机械、设备、仪表、管道和非定型专用设备。 制造机械设备涉及材料品种多,要求各异,有些重点设备高速超过50米,单件重几百吨;有的要求耐热1000°C,有的要求耐冷 - 150°C。有些关键设备需在国际市场采购。所有这些都需要冶金、电力、机械、仪表、建筑、环保各行业支持。 石化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的确定,关键设备的选型、选用、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求由专有或独特的技术标准所规定, 如从国外引进,要支付专利或技术诀窍使用费。因此,只有加强基础学科,尤其是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之掌握和采用先进科研成果,再配合相关的工程技术,石化工业才有可能不断发展,登上新台阶。编辑本段石油化工的发展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石油炼制起 石油炼制源于19 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 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 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编辑本段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应(50 ~ 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发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发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 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编辑本段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石油化工是近代发达国家的重要基干工业 由石油和天然气出发,生产出一系列中间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溶剂、涂料、农药、染料、医药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80年代,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化学工业的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 6%~7%,占工业总产值7%~10%;而石油化工产品销售额约占全部化工产品的45%,其比例是很大的。 石油化工2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石油化工可创造较高经济效益。以美国为例,以5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原料,可生产100亿美元的烯烃、苯等基础石油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得240亿美元的有机中间产品(包括聚合物),最后转化为400亿美元的最终产品。当然,原料加工深度越深,产品越精细,一般来说成本也相应增加。编辑本段世界石油化工 1970年,美国石油化学工业产品,已有约3000种。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生产厂已约1000个。国际上常用乙烯和几种重要产品的产量来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的生产,大多采用烃类高温裂解方法。一套典型乙烯装置,年产乙烯一般为300~450kt,并联产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乙烯及联产品收率因裂解原料而异。目前,这类装置已是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的核心。 70年代以前,世界石油化工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1973年后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1983年以来又趋下跌,价格大起大落,使石油化工企业者对原料稳定、持久供应产生忧虑。发达国家改革生产结构,调整设备开工率,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产油国近年则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工。80年代,世界乙烯生产能力的分布已发生变化,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如将东欧国家的乙烯生产能力计算在内,则这些新兴石油化工生产地区的乙烯生产能力,约占世界乙烯总生产能力的四分之一。 1958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达到49Mt(不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新增乙烯生产能力约,约1/3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1/3建在拉美和东欧;传统石油化工生产地区,只新增生产能力800kt,且今后五年内,计划也很少新建乙烯装置,主要是进行现有装置的技术改造。编辑本段中国石油化工 起始于50年代,7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建立了一系列大型石油化工厂及一批大型氮肥厂等,乙烯及三大合成材料有了较大增长。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0%,因而对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石油化工行业包括石油石化和化工两个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在2006年都保持了较快地增长。如果把这两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2006年石油化工累计实现的利润达到了4345亿,增长达到了,增量达到了658亿元,在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中占到17%左右。 石油化工32007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8211亿元,同比增长。重点跟踪的65种大宗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产量较2006年同期增长的有62种,占,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47种,占,天然气、电石、纯苯、甲醇、轮胎外胎等产品产量呈较快增长态势。 原油及加工制品平稳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原油生产较为平缓,天然气产量则增长较快。2007年1~9月累计生产原油万吨,同比增长;天然气累计产量为亿立方米,同比增长。原油加工量万吨,同比增长。汽、煤、柴油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累计生产汽油万吨,同比增长;生产煤油867万吨,同比增长;生产柴油万吨,同比增长。 农化产品生产供应正常。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农用化学品生产也呈现比较强的季节性。化肥(折纯)2007年1~9月累计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其中氮肥万吨,同比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农药原药累计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杀虫剂、除草剂产量增幅分别为和,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杀虫剂占农药的比例已下降到。 展望 以石油和天然气原料为基础的石油化学工业,虽然在70年代经历两次价格上涨的冲击,但由于石油化工已建立起整套技术体系,产品应用已深入国防、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各领域,市场需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扩大,所以今后石油化工仍将得到继续发展。80年代,世界石油化工所耗石油量仅为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所耗天然气为天然气总产量10%,更由于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化工品可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故石油化工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为了适应近年原料价格波动,石油化工企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例如,生产乙烯的原料多样化,使烃类裂解装置具有适应多种原料的灵活性;石油化工和炼油的整体化结合更为密切,以便于利用各种原料;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采用,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及原料消耗;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精细化工,开发具有特殊性能、技术密集型新产品、新材料,以提高经济效益,并对石油化工生产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等。编辑本段石油化工专业 石油化工专业是伴随着中国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同时产生的化工学习专业课程,目的是培养石油化工人才,石油化工专业技术专业人才,一般各大理工科院校都设有此专业,该专业主要课程涉及:计算机应用、英语、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分析、 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程系、化工节能、化工设备、化工安全与环保、精细化工,质量管理。 就业方向: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企业生产操作与管理。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英语、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分析、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 、常规仪器分析、化工安全与环保。 就业方向: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食品企业和环保部门从事化验分析操作与管理。编辑本段现代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玉石加工专业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编制规范的教学大纲宝玉石鉴定与商贸专业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据制定了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着眼于职业能力的提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理论课程打破了本科压缩型的传统课程设置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确定教学内容;专业知识的理论教学改革,根据不同专项能力培养目标,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并注重将宝玉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引入教学。针对我校宝玉石鉴定与营销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宝玉石鉴定检测、加工、销售第一线,以及我国珠宝行业各单位、各商家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故在主干课程的设置上,加大了“宝石仪器鉴定”、“宝石学概论”、“玉雕工艺”、“珠宝营销”等课程的改革力度。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坚持德育、法制教育、职业教育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心于一线工作。在实施教学计划中,强调技能训练,增加实践课程教学时数,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将宝玉石鉴定检测、加工、营销关键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1、把教学计划分为五个专项能力。即:基本素质社会活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宝玉石鉴定能力、宝玉石加工(突出玉雕)能力、宝玉石营销能力。将专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三年的教学实施过程中。2、围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纳要求安排了教学过程,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保证各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在各教学环节中,重视和强化毕业综合实训,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将宝玉石鉴定与检测、玉石雕刻、营销技能作为职业关键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学生毕业实习全部安排到宝石鉴定机构、加工、营销企业顶岗锻炼,毕业论文结合实习内容选题,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岗位要求,得到用人单位认可。3、基础课教学以“够用为度”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培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教学,围绕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了面向职业岗位的教学,课程的系统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得到进一步的显现。4、注重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性教学,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改革。我们把注重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即把宝玉石鉴定检测、加工、营销作为职业关键能力来落实,并将其贯穿于实验、实习、实训、毕业(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撰写、答辩等的教学全过程中。5、教学中结合课程类型和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理论课教学重点是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注重锻炼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利用实习环节让学生在一线顶岗锻炼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也便于用人单位考察学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6、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考试方法多样。理论课的考核多采取闭卷、开卷或撰写论文方式考核,着重考察学生理论的应用能力,实践技能考核围绕职业关键能力,结合职业资格鉴定要求和标准对学生进行现场实作考核。三、实行双证制,既要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还要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充分利用学院拥有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有利条件,教学过程中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相应课程结束后,不需通过专门培训,即可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的考试,使之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同时,还能取得宝玉石检验员、珠宝首饰营业员、玉石雕刻工等多种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四、重视硬件建设,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本院除理论教学设施外,主要依托本院的专业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是按照宝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紧密结合珠宝行业现状,以培养学生基本技术、专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而设立的。可满足实践实训教学,以及各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五、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走产学研用结合之路“产学研用结合”是职业学院培养应用性人才强有力的保证措施和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本专业有悠久的产学办学历史,已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实现互动式的产学研用相结合办学模式。以亚洲珠宝联合会为依托,共享生产与教学资源。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先后到50余家宝玉石鉴定机构、加工、营销企业顶岗实习及就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式的教学,缩短毕业和对现场岗位的适应周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每年的毕业生在6月份以前就被珠宝公司和用人单位聘用完毕,就业率在95%以上。在产学结合中,受益最大的是学生,表现在: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如:01届毕业生在毕业实习中,安排学生到广东四会,学习广东先进的玉石雕刻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及营销理念;03届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安排到河南南阳,考察当地的玉石资源和宝玉石商贸状况;05届毕业生在毕业实习中,加入亚洲珠宝联合会翡翠商会的成立大会,直接参与了中国第一届翡翠博览会的整个准备工作及展会期间的接待、销售工作,及会议的筹办等工作,得到了全面的锻炼;06届学生参与亚洲珠宝联合会珠宝教育委员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在大会上代表学生发言。在真枪实战的实习中,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真正的有“用”武之地打下基础。六、坚持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通过获取大量信息,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宝玉石鉴定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来自珠宝企业、珠宝检测机构第一线的信息,为我们制定更加符合云南珠宝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珠宝的需求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有了不同的要求,珠宝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剧烈的社会竞争,促使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特别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走产学结合之路,培养适应社会、适应珠宝行业的实用性人才。这些年办学取得的一些成绩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以及社会各界友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表示感谢!我学院将继续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用优秀的办学质量,优秀的毕业生来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点我用户名,空间博文有介绍详细各种论文检测系统软件介绍见我空间各种有效论文修改秘籍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 《石油学报》2. 《石油勘探与开发》3.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4. 《油田化学》5. 《石油炼制与化工》6.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 《天然气工业》8.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9. 《石油钻采工艺》10. 《油气储运》11. 《钻井液与完井液》12. 《石油机械》1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4. 《炼油设计》15. 《油气田地面工程》16. 《钻采工艺》17. 《石油化工》18. 《新疆石油地质》19.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 《石油实验地质》21.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2.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3.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4. 《石油钻探技术》25.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6.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推荐《石油化工》,中文核心期刊,简介如下:

《石油化工》为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科技期刊,1970年创刊,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主管单位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报道我国石油化学工业领域的科技成果,介绍石油化工的新技术、新进展及国内外科技、生产动态。本刊主要栏目有:特约述评、研究与开发、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环境与化工、工业技术、分析测试、进展与述评。文章发表时滞4~5个月。 由于本刊刊登的文章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被选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核心期刊。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报道,2008年《石油化工》期刊评价指标为:总被引频次 1524,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在能源类期刊中名列第5位,影响因子名列第10位;总分在能源类期刊中排第4名,在统计源期刊中的总排名为220名。

刊 名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化工石油实验地质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钻采工艺油田化学新疆石油地质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石油机械钻采工艺石油炼制与化工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油气储运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海上油气石油钻探技术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石油物探油气田地面工程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测井技术断块油气田

  • 索引序列
  • 煤矸石加工毕业论文
  • 煤矸石智能分选机器人研究论文
  • 石油加工毕业论文
  • 玉石加工专业毕业论文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