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出纳工作岗位是单位中各项资金流动的重要岗位,出纳工作在企业单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出纳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出纳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会计基础中出纳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一、会计基础工作之出纳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广泛的社会职能 会计基础工作中的出纳活动是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每一项出纳都是与整个经济系统相联系。虽然仅仅是简单的单位资金的收取、支付、存储工作,但是这些琐碎的工作却关系到整个单位资产正常运转。出纳人员需要与社会其他部门频繁接触,例如银行、税务机关等等,因此出纳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职能。 (二)高度的专业要求 会计岗位拥有严格的程序性和高度的技术要求,出纳工作更是在看似简单的工作中蕴藏着大学问。如何将每笔款项系统详尽地记录,如何填写单据凭证,不仅需要丰富的 经验 ,更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严格的时间规定 会计工作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便要与企业单位机关的工作时间安排相配合,对时间要求有准确的把握。例如缴税的固定时间、员工薪水的发放时间、单位财务的结算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意延误,要求出纳人员细致谨慎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二、会计基础工作之出纳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出纳是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基础的环节。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出纳都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岗位,管理资金的出入。国家法律法规对出纳的 岗位职责 也有严格的限制规定,保证钱账分离。 (二)出纳是单位财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广泛,作为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活动,出纳人员日常的资金收付、记账、银行存款、单据管理等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关系到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转。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单位的 财务管理 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出纳人员必须具备极度的细致谨慎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三、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纳人员的基本素质与重要性 (一)牢固专业知识 因为会计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了出纳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根据我国 政策法规 ,《会计法》第38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现实中,许多规模较小的公司,领导对于会计工作不重视,认识有误区,对于出纳人员的资质要求很低,甚至与行政、文员等文职工作混为一谈。许多不具备会计资格证书的人,其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能准确按照相关法规来进行,在程序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就无形中为单位的财务增添了风险。虽然会计资格证书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水平,但是作为资格性规定,单位在雇佣出纳人员的时候还是要选择专业知识牢固、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这样保证了业务水平的专业性,也是对单位资产的负责。 (二)恪守职业道德 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严格要求。在《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应该遵守执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就要求了出纳人员首先要 爱岗敬业 ,热爱本职工作,努力专研业务,不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其次,出纳人员要本着服务精神,尽其所能,改善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服务效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出纳人员要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是出纳员的立业之本,是出纳员职业道德的首要方面。出纳员掌握着一个单位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若要把公款据为己有或挪作私用,均有方便的条件和较多的机会。同时,外部的经济违法分子也往往会在出纳员身上打主意,施以小惠,拉其下水。面对钱欲物欲的考验,出纳员要以坚定的意志和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抵制诱惑。出纳人员要坚持原则。出纳员肩负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重任,只有坚持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在工作中,有时需要牺牲局部与个人利益以维护国家利益,有时需要为了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而去得罪同志和领导。这些都是出纳员应该坚持和必须做好的。为了保障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资财,广大出纳员要真正肩负起国家赋予的实行会计监督的职责,在出纳工作中坚持原则,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贡献力量。 (三)严格遵纪守法 出纳人员要熟悉与自己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保证业务程序合法性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更好地维护单位以及自身的权益。在执业过程中,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保证财务工作信息的合法真实、及时准确。我国已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本框架,将社会的各方面纳入法治轨道,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对于出纳人员的法治培训必不可少,宣传法治理念,使其知法懂法,遵纪守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纳工作是保证财务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纳人员的自身素质关系到工作的全局性。因此出纳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出纳毕业论文范文篇二:《出纳工作状况与应对路径》 货币资金的收付、存取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完成是置身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大环境之中的,是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相联系的;出纳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岗位,有着专门的操作技术和工作规则;出纳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依照国家规定进行。出纳工作除了具有这些特点外,还拥有收付、反映、监督和管理四项职能。出纳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涉及的是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活动,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工作出了差错,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使得出纳人员在进行出纳工作时,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还要面对工作压力大、工作辛苦、人际关系难处等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规还对出纳人员作出了职能要求:、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办理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时,要严格审核有关原始凭证,再据以编制收付款凭证,然后根据编制的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 日记 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出余额;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和结汇、购汇制度的规定及有关批件,办理外汇出纳业务;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准签发空头支票,不准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为 其它 单位办理结算;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如国库券、债券、股票等)的安全与完整;保管有关印章、空白 收据 和空白支票。这些都对出纳人员的业务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 出纳的地位和作用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出纳不过是点点钞票、填填支票、跑跑银行的简单工作,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不必太重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出纳工作是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首道关口,出纳人员的工作质量对单位的整个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将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明确出纳工作的地位:出纳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第一手会计信息的收集者,是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的前提和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基础;出纳工作代表一个企业的窗口形象,它代表着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如果一个出纳人员办事马虎、工作敷衍了事、职业道德低下、文明程度不高,相信该企业的管理肯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管理水平也不会太高;出纳工作是实现单位货币资金合理流动的中坚力量会计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也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管理活动。除了要了解出纳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还要知道出纳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由于出纳工作存在监督的职能,它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由于出纳工作是财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纳工作又存在着收付、反映、监督和管理等职能,这使得出纳工作可以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出纳是否能够合理安排、调度资金,是否能够及时向企业提供准确的货币资金活动信息,是否能够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都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做好出纳工作可以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 出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出纳工作的地位和其作用要求企业要做好出纳工作,但是目前出纳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出纳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高,实务操作疏忽大意。出纳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而目前很多企业在出纳工作中,由于出纳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够,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工作质量比如,出纳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由于疏于防范,借款无凭或领款无据,时间一长,遗忘了借款、领款人,从而无法查清,造成了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引发出纳人员监守自盗。出纳员掌握着单位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如果想要挪用公款或是据为己有,均有良好的条件和方便的机会。某些单位违反钱账分管原则,出纳员既独自保管现金、支票、财务专用章等,又制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单位提供这样便利的条件使得出纳员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监守自盗,导致企业不应有的损失。出纳人员交接手续不够完善,工作责任划分不清。出纳员调动工作或者 离职 时,与接管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如此一来,容易造成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的局面。出纳员调动或离职没有进行交接,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会计管理不正规的企业里,正规的大企业这种问题很少。 应对出纳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为了企业更好的开展出纳工作,针对目前企业出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出纳人员个人和企业两个方面采取相关 措施 来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出纳工作。对于出纳员个人来说,需要他们从自己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两方面进行防范。在业务技能方面,出纳人员需要持续的学习,保证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让自己保持清正廉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拒绝金钱物质的诱惑,不贪污舞弊、监守自盗、挪用公款。对于企业而言,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对出纳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出纳人员的培训和 教育 ,提高出纳人员的业务水平、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加强财务制度建设,企业财务部门要完善会计管理体制,规范财务制度,针对出纳人员建立专门的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派专人监督制度履行情况,提高制度执行力度;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出纳人员有专门的权限赋予和管理,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利于出纳人员明确岗位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出纳人员年终考核力度,在组织上对出纳人员选取上必须正派、了解、可靠。对出纳人员年终要多方面考核,针对出纳人员的岗位特性要酌情奖励;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出纳岗位直接接触单位货币,要求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做到定时盘点库存现金,每月定时核对银行存款账,做到财务印鉴分离,岗位职能相互监督,并加强内部审计。 结论 出纳工作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对出纳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出纳人员的教育,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克服企业在出纳工作中存在的出纳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企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高出纳工作效率,提高企业会计水平,为企业更好发展打好基础。 出纳毕业论文范文篇三:《浅谈出纳工作的创新》 “出”即支出,“纳”即收入,“出纳”即管理货币资金的支出和收入的工作。具体地说,出纳工作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出纳不过是点点钞票、填填支票、跑跑银行的简单工作,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不必太重视。其实不然,出纳工作有许多学问和技术,而且责任重大。出纳工作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事企事业单位经济工作和会计核算的前沿阵地,出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应重视出纳工作,努力提高出纳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手工操作情况下,出纳工作是一个非常琐碎而繁忙的重复性工作。出纳整天为现金的收付、填写支票、登记账本而忙忙碌碌,稍有不慎就会出错。然而,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创新工作 方法 ,提高出纳的工作效率,将出纳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呢?笔者认为,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变手工记账模式,尽快推进出纳电算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纳人员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会计软件来完成出纳的一部分工作,逐步实现出纳电算化。这不仅避免了手工记账的繁琐和差错,还可利用软件的助记功能提高录入的速度,缩短查账和对账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一)在会计前台填制凭证后出纳再付款的情况下(即先制单后付款),出纳人员无须依据收付款凭证每天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出纳人员可直接调用会计核算账套中的出纳功能来登记出纳账,而且出纳人员可以随时查询收付款信息、打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和资金日报表等。如用友U8财务软件的“总账系统――出纳管理”、“金蝶KIS专业版――出纳管理”都提供了此功能。会计人员制完单以后。出纳人员可通过“出纳签字”功能对会计填制的带有现金、银行科目的凭证进行检查核对及签字确认即可。为了加强对出纳收付款凭证的管理。保证原始凭证的合理传递。建议出纳人员在已收付款的原始凭证上加盖出纳印章,并记录一个简单的收付款记录。以便随时与会计核对。系统规定凭证一经出纳签字,就不能被修改、删除,只有经签字人取消签字后才能对该凭证进行修改。确保电算化方式下会计、出纳人员的内部牵制,明确经济责任,减少差错和出现弊端,提高出纳的工作效率。 (二)在出纳付款后会计才填制凭证的情况下(即先付款后制单),可在现有的会计核算系统中增设一个出纳账套,用于出纳日记账的核算 在启用前应做好初始工作,设置“现金、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结存、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收入、银行存款支出、银行存款结存等八个科目。如收到现金记录,借:现金,贷:现金收入;支付现金记录,借:现金支出,贷:现金;月末或年末就对现金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结转到现金结存。对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同样按以上方法处理即可。通过对每一笔收付款业务制单录入后。系统将自动生成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还可随时打印账本。随时与会计进行电脑对账。另外,也可以按摘要、金额、结算方式、凭证号等方式进行快速查询账务信息,实现出纳电算化,提高出纳工作效率。 二、使用网上银行,实现转账无纸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国内各银行均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单位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完成转账业务,实现转账无纸化。只要出纳人员在网上银行录入收款人信息并提交。银行就可根据这些信息将款项直接划转到收款人账户上。足不出门,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转账业务。网上银行大多具有助记功能,付款时只要将收款单位的账号输入。系统就可调出收款单位的相关信息,既方便又快捷。大大提高了出纳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手写支票的差错。另外,出纳人员还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银行对账单、查询银行账户余额、查询银行账户交易明细等。 三、采用电脑对账,实现银行对账自动化 在手工记账方式下,每月出纳人员都要与银行对账,工作量之大人人皆知。尤其对于业务量大的单位,出纳人员往往要花几天时间来对账。若存在未达账项,还需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工作量非常大。然而在出纳电算化条件下,对账工作就轻松多了。目前,很多的会计软件都已经提供了银行对账和自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功能,每月出纳人员只要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数据导入出纳日记账系统,然后调用“对账”功能,系统即可自动对账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若输入内容不规范而导致对不上的账务,可通过手工对账来进行补充。采用电脑自动对账,极大地提高了出纳的工作效率。 四、使用银行POS机,减少现金流量 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和使用,单位可以安装银行POS机来进行款项的收付,以减少出纳的现金流量。提高出纳工作效率,保证资金的安全。 五、用电子支票登记簿替代手工的支票领用登记簿 在电算化条件下,出纳可以利用财务软件系统的电子支票登记簿来详细登记支票领用情况。有领用支票业务发生时,出纳可进入“支票登记簿”功能,登记支票领用的相关信息,包括领用日期、领用部门和人员、用途、限额、票号等内容。当支票使用后,经办人持原始单据(发票)到财务部门销账,会计人员据此填制记账凭证,在录入凭证时,只要同时录入该发票的结算方式、支票号等相关信息,系统将自动在支票登记簿中登记该号支票的报销日期,出纳可直接通过“支票登记簿”功能进行查看,无需再作核销处理。 总之,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不可小视。出纳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多积累,充分利用现代的 网络技术 和软件成果,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出纳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服务。 猜你喜欢: 1. 关于出纳工作的论文范文 2. 关于出纳工作论文范文 3. 出纳论文范文 4. 财务专业毕业论文 5. 出纳毕业论文范文

作为 财务管理 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资格认证重要依据的 毕业 论文,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基础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论文 范文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基础会计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被动 教育 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提高会计素质。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应用,并讨论了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蓬勃发展,建立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 军训 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的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8]李镗.“翻转课堂”,一种教学结构的改变——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思考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时效性 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 文化 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 社会实践 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 教学 方法 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64.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如今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接下来我搜集了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摘要 :

职业院校进行成本核算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人力成本和试算、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大修费用核算、费用成本核算等,面对如此复杂的成本核算问题,高等院校可以以管理会计理论作为指导,对职业院校的成本核算方案进行合理制定,促进职业院校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本文对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关键词 :

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教育业慢慢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开始把管理会计引入职业院校的经济活动之中,通过管理会计理论对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提高职业院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职业院校的财务风险,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2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应用管理会计理论是加强我国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需要

管理会计理论能够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分析和细化学校的教育成本,编制出科学的职业院校发展预算,同时可以在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下引进先进的科研技术,在职业院校更新或者购置各种教学设备时进行相应的监督与控制,这样能够指导职业院校的管理层进行更加合理的发展决策。

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对学校进行财务管理是增强我国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在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把职业院校的管理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充分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校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外报告会计,针对的对象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而管理会计指的是对内报告会计,主要针对的是职业院校内部的管理层,为职业院校的领导者提供各种决策依据。职业院校在完成会计核算之后,可以充分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衡量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帮助职业院校更加顺利的实现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规划。职业院校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还可以促进各种教学设备的更新,充分调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管理会计理论下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策略

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

从现实中来看,管理会计理论实际上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如果职业院校想在财务管理中融入管理会计理论,那么就需要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使管理会计理论更加符合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理论充分结合,建立起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数量众多,所以很多职业院校之间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职业院校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需要根据各个高等院校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完善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我国职业院校要推进财务管理改革,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从“报账型”向“决策型”转变,在进行财务管理之前加强预算和决策,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事后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估,促进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建立数字化的报销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职业院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可以充分借助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平台的建设对学校的财务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加强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在学校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报销平台,改善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使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效率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职业院校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使学校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和交换,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协同。为了使学校的财务人员更好地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学校要积极引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到学校的财务部门,加快学校财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校的财务信息查询提供方便,比如学校的领导、老师与学生都可以提供财务信息平台查询开通课题的经费、教职工公积金查询、网上业务预约、学生缴费查询等,提高学校信息的共享程度。学校还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校师生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在网络平台得到快速、满意的解决。此外,学校还要推进“无现金结算”“校园一卡通”等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使学校的报销人员能够足不出户便能够实现资金的收支功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在职业院校开展成本核算

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来进行办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都希望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不了所有人的教育需求,我国职业院校出现在校人数急剧膨胀、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仅靠国家拨款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很多高等院校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资金筹措完成之后,学校需要了解资金的利用效率,相关的投资人也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的投资效益,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满足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职业院校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成本意识,开展成本核算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可以把学校的各个系、部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单位,然后再把每一个系部进行专业和年级的划分,把核算对象进行细化,方便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随着成本核算的成熟,可以慢慢过渡到以每个班级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对学校每个月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每一个会计期间完成一次会计核算,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宋慧晶,吴高波,赵东辉.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财会研究,2017(2).

[2]徐丽萍,金海燕.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摘要 :成本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对成本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本文针对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论述了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问题;对策

1前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高校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会计人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课程的逻辑性与专业性较强,需要通过实际应用对知识进行强化,从而去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校的会计教学,需要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从而去促进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属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主要是对各行各业经营过程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计算,对财务进行统计与管理。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专业性的会计人才。会计基础课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基础内容。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逻辑性较强,需要学习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内容的连接性较大,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从而去提高学习成绩。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但是由于大学课时的局限性,使得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没有对成本会计的内容进行深化。成本会计与实际的联系较大,高校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会计人才,从而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浅谈会计基本技能毕业论文

出纳工作岗位是单位中各项资金流动的重要岗位,出纳工作在企业单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出纳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出纳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会计基础中出纳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一、会计基础工作之出纳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广泛的社会职能 会计基础工作中的出纳活动是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每一项出纳都是与整个经济系统相联系。虽然仅仅是简单的单位资金的收取、支付、存储工作,但是这些琐碎的工作却关系到整个单位资产正常运转。出纳人员需要与社会其他部门频繁接触,例如银行、税务机关等等,因此出纳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职能。 (二)高度的专业要求 会计岗位拥有严格的程序性和高度的技术要求,出纳工作更是在看似简单的工作中蕴藏着大学问。如何将每笔款项系统详尽地记录,如何填写单据凭证,不仅需要丰富的 经验 ,更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严格的时间规定 会计工作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便要与企业单位机关的工作时间安排相配合,对时间要求有准确的把握。例如缴税的固定时间、员工薪水的发放时间、单位财务的结算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意延误,要求出纳人员细致谨慎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二、会计基础工作之出纳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出纳是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基础的环节。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出纳都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岗位,管理资金的出入。国家法律法规对出纳的 岗位职责 也有严格的限制规定,保证钱账分离。 (二)出纳是单位财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广泛,作为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活动,出纳人员日常的资金收付、记账、银行存款、单据管理等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关系到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转。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单位的 财务管理 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出纳人员必须具备极度的细致谨慎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三、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纳人员的基本素质与重要性 (一)牢固专业知识 因为会计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了出纳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根据我国 政策法规 ,《会计法》第38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现实中,许多规模较小的公司,领导对于会计工作不重视,认识有误区,对于出纳人员的资质要求很低,甚至与行政、文员等文职工作混为一谈。许多不具备会计资格证书的人,其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能准确按照相关法规来进行,在程序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就无形中为单位的财务增添了风险。虽然会计资格证书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水平,但是作为资格性规定,单位在雇佣出纳人员的时候还是要选择专业知识牢固、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这样保证了业务水平的专业性,也是对单位资产的负责。 (二)恪守职业道德 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严格要求。在《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应该遵守执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就要求了出纳人员首先要 爱岗敬业 ,热爱本职工作,努力专研业务,不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其次,出纳人员要本着服务精神,尽其所能,改善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服务效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出纳人员要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是出纳员的立业之本,是出纳员职业道德的首要方面。出纳员掌握着一个单位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若要把公款据为己有或挪作私用,均有方便的条件和较多的机会。同时,外部的经济违法分子也往往会在出纳员身上打主意,施以小惠,拉其下水。面对钱欲物欲的考验,出纳员要以坚定的意志和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抵制诱惑。出纳人员要坚持原则。出纳员肩负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重任,只有坚持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在工作中,有时需要牺牲局部与个人利益以维护国家利益,有时需要为了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而去得罪同志和领导。这些都是出纳员应该坚持和必须做好的。为了保障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资财,广大出纳员要真正肩负起国家赋予的实行会计监督的职责,在出纳工作中坚持原则,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贡献力量。 (三)严格遵纪守法 出纳人员要熟悉与自己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保证业务程序合法性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更好地维护单位以及自身的权益。在执业过程中,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保证财务工作信息的合法真实、及时准确。我国已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本框架,将社会的各方面纳入法治轨道,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对于出纳人员的法治培训必不可少,宣传法治理念,使其知法懂法,遵纪守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纳工作是保证财务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纳人员的自身素质关系到工作的全局性。因此出纳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出纳毕业论文范文篇二:《出纳工作状况与应对路径》 货币资金的收付、存取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完成是置身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大环境之中的,是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相联系的;出纳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岗位,有着专门的操作技术和工作规则;出纳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依照国家规定进行。出纳工作除了具有这些特点外,还拥有收付、反映、监督和管理四项职能。出纳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涉及的是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活动,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工作出了差错,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使得出纳人员在进行出纳工作时,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还要面对工作压力大、工作辛苦、人际关系难处等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规还对出纳人员作出了职能要求:、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办理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时,要严格审核有关原始凭证,再据以编制收付款凭证,然后根据编制的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 日记 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出余额;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和结汇、购汇制度的规定及有关批件,办理外汇出纳业务;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准签发空头支票,不准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为 其它 单位办理结算;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如国库券、债券、股票等)的安全与完整;保管有关印章、空白 收据 和空白支票。这些都对出纳人员的业务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 出纳的地位和作用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出纳不过是点点钞票、填填支票、跑跑银行的简单工作,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不必太重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出纳工作是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首道关口,出纳人员的工作质量对单位的整个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将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明确出纳工作的地位:出纳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第一手会计信息的收集者,是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的前提和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基础;出纳工作代表一个企业的窗口形象,它代表着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如果一个出纳人员办事马虎、工作敷衍了事、职业道德低下、文明程度不高,相信该企业的管理肯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管理水平也不会太高;出纳工作是实现单位货币资金合理流动的中坚力量会计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也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管理活动。除了要了解出纳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还要知道出纳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由于出纳工作存在监督的职能,它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由于出纳工作是财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纳工作又存在着收付、反映、监督和管理等职能,这使得出纳工作可以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出纳是否能够合理安排、调度资金,是否能够及时向企业提供准确的货币资金活动信息,是否能够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都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做好出纳工作可以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 出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出纳工作的地位和其作用要求企业要做好出纳工作,但是目前出纳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出纳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高,实务操作疏忽大意。出纳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而目前很多企业在出纳工作中,由于出纳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够,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工作质量比如,出纳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由于疏于防范,借款无凭或领款无据,时间一长,遗忘了借款、领款人,从而无法查清,造成了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引发出纳人员监守自盗。出纳员掌握着单位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如果想要挪用公款或是据为己有,均有良好的条件和方便的机会。某些单位违反钱账分管原则,出纳员既独自保管现金、支票、财务专用章等,又制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单位提供这样便利的条件使得出纳员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监守自盗,导致企业不应有的损失。出纳人员交接手续不够完善,工作责任划分不清。出纳员调动工作或者 离职 时,与接管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如此一来,容易造成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的局面。出纳员调动或离职没有进行交接,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会计管理不正规的企业里,正规的大企业这种问题很少。 应对出纳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为了企业更好的开展出纳工作,针对目前企业出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出纳人员个人和企业两个方面采取相关 措施 来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出纳工作。对于出纳员个人来说,需要他们从自己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两方面进行防范。在业务技能方面,出纳人员需要持续的学习,保证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让自己保持清正廉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拒绝金钱物质的诱惑,不贪污舞弊、监守自盗、挪用公款。对于企业而言,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对出纳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出纳人员的培训和 教育 ,提高出纳人员的业务水平、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加强财务制度建设,企业财务部门要完善会计管理体制,规范财务制度,针对出纳人员建立专门的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派专人监督制度履行情况,提高制度执行力度;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出纳人员有专门的权限赋予和管理,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利于出纳人员明确岗位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出纳人员年终考核力度,在组织上对出纳人员选取上必须正派、了解、可靠。对出纳人员年终要多方面考核,针对出纳人员的岗位特性要酌情奖励;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出纳岗位直接接触单位货币,要求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做到定时盘点库存现金,每月定时核对银行存款账,做到财务印鉴分离,岗位职能相互监督,并加强内部审计。 结论 出纳工作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对出纳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出纳人员的教育,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克服企业在出纳工作中存在的出纳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企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高出纳工作效率,提高企业会计水平,为企业更好发展打好基础。 出纳毕业论文范文篇三:《浅谈出纳工作的创新》 “出”即支出,“纳”即收入,“出纳”即管理货币资金的支出和收入的工作。具体地说,出纳工作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出纳不过是点点钞票、填填支票、跑跑银行的简单工作,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不必太重视。其实不然,出纳工作有许多学问和技术,而且责任重大。出纳工作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事企事业单位经济工作和会计核算的前沿阵地,出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应重视出纳工作,努力提高出纳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手工操作情况下,出纳工作是一个非常琐碎而繁忙的重复性工作。出纳整天为现金的收付、填写支票、登记账本而忙忙碌碌,稍有不慎就会出错。然而,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创新工作 方法 ,提高出纳的工作效率,将出纳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呢?笔者认为,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变手工记账模式,尽快推进出纳电算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纳人员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会计软件来完成出纳的一部分工作,逐步实现出纳电算化。这不仅避免了手工记账的繁琐和差错,还可利用软件的助记功能提高录入的速度,缩短查账和对账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一)在会计前台填制凭证后出纳再付款的情况下(即先制单后付款),出纳人员无须依据收付款凭证每天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出纳人员可直接调用会计核算账套中的出纳功能来登记出纳账,而且出纳人员可以随时查询收付款信息、打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和资金日报表等。如用友U8财务软件的“总账系统――出纳管理”、“金蝶KIS专业版――出纳管理”都提供了此功能。会计人员制完单以后。出纳人员可通过“出纳签字”功能对会计填制的带有现金、银行科目的凭证进行检查核对及签字确认即可。为了加强对出纳收付款凭证的管理。保证原始凭证的合理传递。建议出纳人员在已收付款的原始凭证上加盖出纳印章,并记录一个简单的收付款记录。以便随时与会计核对。系统规定凭证一经出纳签字,就不能被修改、删除,只有经签字人取消签字后才能对该凭证进行修改。确保电算化方式下会计、出纳人员的内部牵制,明确经济责任,减少差错和出现弊端,提高出纳的工作效率。 (二)在出纳付款后会计才填制凭证的情况下(即先付款后制单),可在现有的会计核算系统中增设一个出纳账套,用于出纳日记账的核算 在启用前应做好初始工作,设置“现金、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结存、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收入、银行存款支出、银行存款结存等八个科目。如收到现金记录,借:现金,贷:现金收入;支付现金记录,借:现金支出,贷:现金;月末或年末就对现金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结转到现金结存。对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同样按以上方法处理即可。通过对每一笔收付款业务制单录入后。系统将自动生成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还可随时打印账本。随时与会计进行电脑对账。另外,也可以按摘要、金额、结算方式、凭证号等方式进行快速查询账务信息,实现出纳电算化,提高出纳工作效率。 二、使用网上银行,实现转账无纸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国内各银行均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单位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完成转账业务,实现转账无纸化。只要出纳人员在网上银行录入收款人信息并提交。银行就可根据这些信息将款项直接划转到收款人账户上。足不出门,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转账业务。网上银行大多具有助记功能,付款时只要将收款单位的账号输入。系统就可调出收款单位的相关信息,既方便又快捷。大大提高了出纳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手写支票的差错。另外,出纳人员还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银行对账单、查询银行账户余额、查询银行账户交易明细等。 三、采用电脑对账,实现银行对账自动化 在手工记账方式下,每月出纳人员都要与银行对账,工作量之大人人皆知。尤其对于业务量大的单位,出纳人员往往要花几天时间来对账。若存在未达账项,还需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工作量非常大。然而在出纳电算化条件下,对账工作就轻松多了。目前,很多的会计软件都已经提供了银行对账和自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功能,每月出纳人员只要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数据导入出纳日记账系统,然后调用“对账”功能,系统即可自动对账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若输入内容不规范而导致对不上的账务,可通过手工对账来进行补充。采用电脑自动对账,极大地提高了出纳的工作效率。 四、使用银行POS机,减少现金流量 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和使用,单位可以安装银行POS机来进行款项的收付,以减少出纳的现金流量。提高出纳工作效率,保证资金的安全。 五、用电子支票登记簿替代手工的支票领用登记簿 在电算化条件下,出纳可以利用财务软件系统的电子支票登记簿来详细登记支票领用情况。有领用支票业务发生时,出纳可进入“支票登记簿”功能,登记支票领用的相关信息,包括领用日期、领用部门和人员、用途、限额、票号等内容。当支票使用后,经办人持原始单据(发票)到财务部门销账,会计人员据此填制记账凭证,在录入凭证时,只要同时录入该发票的结算方式、支票号等相关信息,系统将自动在支票登记簿中登记该号支票的报销日期,出纳可直接通过“支票登记簿”功能进行查看,无需再作核销处理。 总之,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不可小视。出纳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多积累,充分利用现代的 网络技术 和软件成果,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出纳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服务。 猜你喜欢: 1. 关于出纳工作的论文范文 2. 关于出纳工作论文范文 3. 出纳论文范文 4. 财务专业毕业论文 5. 出纳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学基础论文范文

作为 财务管理 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资格认证重要依据的 毕业 论文,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基础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论文 范文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基础会计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被动 教育 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提高会计素质。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应用,并讨论了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蓬勃发展,建立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 军训 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的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8]李镗.“翻转课堂”,一种教学结构的改变——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思考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时效性 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 文化 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 社会实践 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 教学 方法 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64.

会计资讯的管制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执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学专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旨在从会计监督的基本定义出发,对菸草企业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以及提升和完善菸草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水平的相关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加强和完善菸草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菸草企业;会计监督;加强和完善

一、会计监督的基本定义

所谓会计监督,就是指一种专门的监督活动。监督主体人员为企业内部的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法律上享有经济监督和检查权利的相关 *** 部门、或者其他法律允许的经济审计中介组织;而监督物件通常为国家机关、 *** 单位、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的经济活动情况;监督内容为该机构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科学性,监督重点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完善,以及机构内部预算管理活动及完成情况。

二、菸草企业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一推动财经法规的执行和进步

会计监督作为一项监查督促经济活动的工作,必须以国家财经法规为依托,在财经法规的允许下进行各项监督活动。由于会计工作属于财政经济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或单位内部的一切财务收入和支出情况都要通过会计这个“把关”进行审查和检测,因此,积极发挥会计监督的工作职能,重视菸草企业的会计监督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对违反财经法规的事件进行制止。同时,会计监督工作还能不断推动财经法规逐步完善、更加科学,使其与当今时代的经济情况相适应,从而为我国菸草行业的不断进步提供法律保证和政策支援。

二推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进步

会计监督是一种经济管理方式,它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应,进而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达到不断发展、持续进步的预期效果。

三、提升和完善菸草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水平的相关措施

一明晰责任主体、达到职责要求

企业要在保证会计资讯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对会计工作人员和监督人员在各个岗位上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即明晰责任主体,并以此制定出相应的会计人员职责制度,通过科学的职责制度促使会计部门和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遵纪守法,不受他人的个人意愿影响开展不正当的会计工作。同时,职责制度中也应赋予会计工作人员足够的权利,在领导人或管理者想让会计人员按照个人意愿进行会计工作时有遵照原则进行的规章依靠,从而达到职责要求。此外,为了使菸草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负责人需要实时学习和掌握最新最先进的会计监督方法和会计技术;需要及时了解最新出台的法律政策和经济制度,做到对会计工作负责,对企业负责,对法律负责,不断提升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明确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工作可以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大类,而内部监督又属于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监督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是影响会计监督工作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更好的进行内部监督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建立起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第二,明确内部员工的职能划分;第三,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对员工的职能进行明确划分,采用员工间互相监督和牵制的手段减少和抑制企业内部会计风险。对违规行为进行考核惩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内部会计监督的秩序进行整顿,使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企业在会计监督方面引发的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进而提升菸草企业内部的财物安全效能。反之,如果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强度不够,将很可能引发内部会计风险,从而导致企业出现重大的经济损失,进而影响菸草企业的良性执行和长远发展。

三实行网路资讯管理

实行会计监督工作的网路资讯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全面的会计监督工作资讯管理系统,将会计监督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方法融入和贯穿到资讯服务系统之中,通过资讯系统处理会计资讯的高自动化和准确性,以及其强烈的原则性和不可随意改变的特性,菸草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将更加规范和准确,避免了因会计人员主观因素对会计资讯造成的失真现象,也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削弱会计监督工作的预期效果的现象。第二,网路资讯管理能够形成一套规范、科学的内部监督系统,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对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性进行监督;不但能让会计人员自觉、守法的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的各项事项,而且能够提升菸草企业会计资讯的真实可靠性,为企业继续前进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会计基础。

四提升菸草企业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为了更好地将法律所规定的内容融入到实际的会计监督工作之中,以提高会计监督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菸草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内部各成员特别是会计人员和上层领导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企业应定期举行法律知识讲座,发放法律知识宣传手册,加深企业员工对相关法律规定的了解;同时,企业可以举行法律法规知识抢答竞赛和法律法规知识演讲比赛,鼓励全员参与,在竞赛中学到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此外,企业需结合《会计法》中的规定制定出与之匹配的会计监督工作的工作制度,对企业领导和会计监督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定,创造出公正法制的企业环境和会计监督环境。

五提升会计监督人员素质

为提升菸草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水平与质量,应努力提升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养。不但要提升其专业技能,还应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事业心,提升其监督意识。企业可以定期组织会计监督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可以组织会计监督人员进行成果交流,在沟通中学习其他财务人员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企业也可以积极引进专业型高素质人才进行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提升企业会计监督人员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断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工作对于菸草企业的良性发展和顺利执行意义非凡。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菸草企业存在的一些影响会计监督工作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全方位提升菸草企业会计监督的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浅议强化会计监督[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王煌.浅谈加强企业内部跨级监督建设[J].实践•探索,2012

对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实践中几个具体问题,笔者通过查阅学习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制度、预演算法等相关资料,均没有明确表述。现结合相关法规规定,就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一、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能否为负问题

事业单位基本支出是事业单位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补助,是事业单位用于维持正常执行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财政补助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期末,应当将“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和“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目本期发生额分别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科目。一般来说,会形成“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贷方余额,转入下期,用于维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问题在于能否出现借方余额即赤字,或负结转制度并未明确说明,值得思考。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来源于财政预算资金,是财政按预算安排给予事业单位的补助。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年度部门预算和月度用款计划申请取得财政经费,并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使用经费。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虚假列支;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根据以上相关规定,“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与“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应相匹配,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或略有节余,“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只能为零或贷余正结转,而不得出现支大于收的情况,以致形成借余负结转。要保持财政补助基本支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结果,事业单位就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以上相关法规规定,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批准的部门预算,根据预算收入数额控制预算支出,达到一定期间收入与支出平衡或者略有节余目标。

二、财政直接支付“预付账款”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预付账款”指按照购货、劳务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发生预付账款时,按照实际预付的金额,应借记“预付账款”,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即财政补助收入已经确认。如果月末甚至年末“预付账款”仍未清理结算,并未确认“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则科目结转后,必然形成相应的“财政补助结转”,导致“财政补助结转”增加,与事业单位收支平衡的相关规定相悖,对结转结余资金管理造成不便。新预演算法出台后,对单位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作出严格规定,要求按规定登出或上缴。因此,单位应从严控制或尽量避免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的“预付账款”发生。一旦发生,则必须及时清理结算,完善相关程式手续,必须在当月或年内实现支出,并借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贷记“预付账款”,实现部门预算执行结果的财政补助收支平衡。

三、关于借款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程式,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经批准可以举借债务,弥补事业经费不足。因此,事业单位应对举借债务高度重视,按相关规定严格管理,先审批,后举债,纳入单位预算管理,按用途专款专用,保证按期归还,不得擅自举债。

四、对“财政补助收入”与“上级补助收入”的理解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专案支出补助。“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把补助收入分设“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两个总账科目核算。在“事业支出”总账科目下,按经费性质分设“财政补助支出”和“非财政补助支出”两个一级明细科目核算。在净资产中分设“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等科目核算。对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情况以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形成过程设计了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对实施部门预决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体现了“各级 *** 、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虚假列支”,“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不得擅自改变预算支出的用途”,“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法规精神,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现代财政制度下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和分配等财会管理行为,促使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部门预算制度下,部门预算只是对部门所属各预算单位预算的指导、汇总和监督,具体编制和执行的主体则是每个预算单位。国家实行一级 *** 一级预算制度,即事业单位按所属 *** 层级和预算层级分类,在同一级 *** 预算层级内,各独立核算的预算单位分别编制单位预算,按规定程式报主管部门一级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汇总审批,形成部门预算。部门预算下达到各预算单位后,由各预算单位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指标和用途执行。各预算单位分别与本级财政建立直接的经费领报关系,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的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把财政补助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借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预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使用授权支付额度时,借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层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一级预算单位不允许从本级向下级预算单位划拨财政补助资金。因此,“上级补助收入”就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只核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如果应列下级单位的预算,暂时列到了部门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对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下级单位本级预算的基层事业单位,可进行内部指标划转,登出主管部门一级预算单位相应的用款额度,增加下级单位相应的用款额度。对于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下级单位,由一级预算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将资金支付到下级单位基本存款账户,下级预算单位应按往来账项对待,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付款”,而不应列收列支。如果是列到二级单位的预算如某些打捆的专案经费等,执行中需要横向支付。若收款单位是本系统事业单位,则需要通过用款计划进行调整。若收款单位不是本部门系统内的单位,可以直接办理支付手续,将资金支付到收款单位基本存款账户,收款事业单位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付款”。

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就是会计基础工作,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会计基础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会计基础管理有效风险防范研究 》

摘要: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 对其加以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会计操作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会计基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基础;管理;操作风险

会计业务的范围在不断的拓展,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也朝着综合管理、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支付清算等诸多环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朝着核算的安全性、指导性等方面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它也是企业 财务管理 工作能够平稳开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市场机制在不断的改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基层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非常积极的对会计基础工作和经营的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率的提升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合效益发挥到最高的水平,同时其他还会对会计基础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使其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内容不只是预算和管理,同时它也是一个企业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点的内容,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合理的问题,会计报表就有可能出现不客观和不准确的现象,资产负债和营业水平都会受到影响,此外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会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内控的质量和效果,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的改善。

二、会计基础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放松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需要完成的工作无非是收款、付款和发放工资等等,在工作中并不具备较强的会计操作风险和防范的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是十分的全面,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重视对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的改进,如果会计人员一直抱着这样的态度,是很难跟上会计基础工作变化的脚步的,同时其与企业强化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趋势背道而驰。

(二)人员配备不合理,兼职兼岗现象严重

一些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数量比较少,这样也就使得很多责任制度的内容都无法执行,很多人员都会出现违规兼岗的问题,有些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人员在岗一段时间之后就换岗,这也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显著的改善。会计人员的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某些会计人员学历水平比较低,同时也不能跟随这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对工作缺乏必要的前景预测,对当前给出的财政政策不了解也不关心,整个操作过程呈现出固化的状态。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后监督不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同时它也会对会计核算的监督控制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针对那些系统性的操作失误或者是自身存在的一些误差也不能有效的控制。

三、构建会计基础管理新机制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企业一定要督促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最为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还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员工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那些表现非常好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大力加强各项财务 规章制度 的贯彻落实

当前,很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都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但是事实往往是有政策就会有对策。会计人员在落实这些制度内容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十分的认真,甚至是应付,不能做到严格执行,这也就使得企业的运转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建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各项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将各项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使其充分的体现价值。

(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水平对会计基础管理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会计基础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之后还能对相关的 政策法规 予以熟练的掌握。此外,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危机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都期盼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细心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使得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的完善。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没有了会计基础工作,其他的工作也都无法正常的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它对企业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该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水平,从而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危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1).

[2]卿前荣.基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风险规避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 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研究 》

摘要: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从业人员,工学结合模式已然成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分析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及现阶段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保障条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探究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探究

1工学结合模式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近年来,国内许多分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对工学结合的内涵进行了大量探讨,各专业教师也纷纷探索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学的 方法 和途径,以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陈解放教授对工学结合的解读,“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这种工作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或者单纯“顶岗”,而是指与学习及将来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包括校内仿真教学、“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训等内容,是专业学习的组成和延伸。

2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贯彻落实。将“工学结合”理念延伸到理论教学中,就是要求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弄清楚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 毕业 后能尽快熟悉 职场 氛围,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众所周知,由于会计行业的保密性,会计专业不可能像工科专业那样进行大量的诸如“校中厂”、“厂中校”之类的校企合作,导致校企交流壁垒重重。另外,每个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只有零星的需求,如何批量安排学生接触一线会计工作内容成为工学结合深入开展的瓶颈。会计基础作为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认知和激发学生专业热情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核算需要,讲述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等重要而抽象的会计理论?如何借助大量的经济业务实例单据,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实务操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 爱岗敬业 ,遵守 财经 纪律,恪守职业道德?笔者结合多年的职教 经验 ,谈谈自己对会计基础课程如何践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

3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基本思路

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

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会计师资格,同时要具备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行动能力,如填制、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完成实际工作,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了解与职业相关的会计基本知识,如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任务;会计要素、科目、账户及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执行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基于此,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牢牢体现以下要素,一是有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二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职业知识的普及,同时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培养贯穿其中。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的行业、企业工作任务表现得纷繁复杂,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应依托行业、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分析、提炼会计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情境教学法将过程性知识即会计工作经验与策略知识的传授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同时,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陈述性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试有关的内容穿插其中,让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不显得枯燥乏味。在教学内容排序时,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内容编排应是串行结构,即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近年来市场上部分优秀的高职会计新课改项目化教材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也有很多教材只是在形势上作了变动,实质内容的设计却并未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仔细甄别选用或自行开发质量较高的教材。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整门课程分为两大过程,即先讲授会计理论与相关知识,后讲授会计实务操作技巧。具体到某一章节,也是先讲相关知识,然后举例验证、说明所讲理论。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是通过营造仿真化的会计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根据序化的教学载体,先进行基本的会计职业认知,然后从如何获取或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入手,到最后编制完成会计报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会计分录等会计语言和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将陈述性知识隐含于过程性知识中,使教学过程尽可能模拟会计的工作流程,体现工学结合要求。

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保障条件

校内外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紧密结合。无论是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还是一体化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企业和企业一线专家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在会计基础课程推行工学结合模式,建立数量够用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保障。对于会计类专业,由学校联系近百家企业实施工学结合可行性不大,但可以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式开展财会类专业的工学结合。校内仿真实训室可以配置市场上最新研发的会计仿真实训软件,由“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证、账、表处理的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能采取“引企业入校”方式进行,即学校提供实训办公场地,联系实际从事会计代理记账的公司进驻学校设点办公,专业教师与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操作。由于代理记账公司一般代理的企业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真刀真枪地进行实务操作,解决了会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实训场地,替代理记账公司省下了拓展市场所需的办公用房租金,若能再支付一定的课时费,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进代理记账公司,使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近年由于各职业院校会计招生规模均较火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有些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多年,但是由于从教后多年未接触企业一线,也存在经验老化的问题,对新下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了解,因此不能完全满足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需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授课时间或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会计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如选送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参与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会计实务工作,等等。

实施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活动

大量呈现业务单据、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会计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而经济活动的载体表现为大量的单据。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中,以业务描述提炼代替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信息,以会计分录的编制替代记账凭证的填写,以T型账户代替真实账页,这种处理简化了教学过程,但弱化了学生对经济业务埸直观的认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加工能力,不利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紧密配合,因此在会计基础的教材、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呈现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计算表格、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仿佛置身于职场,感受职业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热情。

精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增强授课针对性

工学结合模式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配合。因此会计基础应该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主线,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在针对具体学习情境教学时,制定任务描述→任务资讯→任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任务驱动式 实施方案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解决任务的需要之中,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 反思 性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真正做到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

改革课程评价模式,将职业要求融入其中

课程评价模式是决定学生如何学与教师如何教的重要因素。工学结合模式要求会计基础课程考核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在参考结业考试结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职业情感操守、职业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权重。为了鼓励学生及早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可以考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成绩与会计基础课程成绩进行转换,体现本课程在会计职业领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元兴.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与实施途径[J].会计之友,2008,(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张青玉.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探讨[J].会计之友,2009,(3).

[4]张莹.浅析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5]肖刚.通俗直观是教好《基础会计》课程的关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

有关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推荐:

1.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2. 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4. 会计基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基础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6. 基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7. 2016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大全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如今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接下来我搜集了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摘要 :

职业院校进行成本核算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人力成本和试算、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大修费用核算、费用成本核算等,面对如此复杂的成本核算问题,高等院校可以以管理会计理论作为指导,对职业院校的成本核算方案进行合理制定,促进职业院校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本文对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关键词 :

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教育业慢慢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开始把管理会计引入职业院校的经济活动之中,通过管理会计理论对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提高职业院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职业院校的财务风险,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2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应用管理会计理论是加强我国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需要

管理会计理论能够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分析和细化学校的教育成本,编制出科学的职业院校发展预算,同时可以在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下引进先进的科研技术,在职业院校更新或者购置各种教学设备时进行相应的监督与控制,这样能够指导职业院校的管理层进行更加合理的发展决策。

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对学校进行财务管理是增强我国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在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把职业院校的管理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充分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校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外报告会计,针对的对象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而管理会计指的是对内报告会计,主要针对的是职业院校内部的管理层,为职业院校的领导者提供各种决策依据。职业院校在完成会计核算之后,可以充分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衡量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帮助职业院校更加顺利的实现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规划。职业院校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还可以促进各种教学设备的更新,充分调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管理会计理论下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策略

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

从现实中来看,管理会计理论实际上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如果职业院校想在财务管理中融入管理会计理论,那么就需要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使管理会计理论更加符合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理论充分结合,建立起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数量众多,所以很多职业院校之间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职业院校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需要根据各个高等院校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完善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我国职业院校要推进财务管理改革,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从“报账型”向“决策型”转变,在进行财务管理之前加强预算和决策,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事后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估,促进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建立数字化的报销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职业院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可以充分借助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平台的建设对学校的财务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加强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在学校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报销平台,改善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使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效率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职业院校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使学校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和交换,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协同。为了使学校的财务人员更好地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学校要积极引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到学校的财务部门,加快学校财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校的财务信息查询提供方便,比如学校的领导、老师与学生都可以提供财务信息平台查询开通课题的经费、教职工公积金查询、网上业务预约、学生缴费查询等,提高学校信息的共享程度。学校还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校师生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在网络平台得到快速、满意的解决。此外,学校还要推进“无现金结算”“校园一卡通”等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使学校的报销人员能够足不出户便能够实现资金的收支功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在职业院校开展成本核算

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来进行办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都希望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不了所有人的教育需求,我国职业院校出现在校人数急剧膨胀、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仅靠国家拨款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很多高等院校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资金筹措完成之后,学校需要了解资金的利用效率,相关的投资人也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的投资效益,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满足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职业院校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成本意识,开展成本核算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可以把学校的各个系、部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单位,然后再把每一个系部进行专业和年级的划分,把核算对象进行细化,方便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随着成本核算的成熟,可以慢慢过渡到以每个班级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对学校每个月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每一个会计期间完成一次会计核算,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宋慧晶,吴高波,赵东辉.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财会研究,2017(2).

[2]徐丽萍,金海燕.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摘要 :成本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对成本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本文针对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论述了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问题;对策

1前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高校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会计人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课程的逻辑性与专业性较强,需要通过实际应用对知识进行强化,从而去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校的会计教学,需要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从而去促进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属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主要是对各行各业经营过程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计算,对财务进行统计与管理。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专业性的会计人才。会计基础课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基础内容。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逻辑性较强,需要学习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内容的连接性较大,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从而去提高学习成绩。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但是由于大学课时的局限性,使得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没有对成本会计的内容进行深化。成本会计与实际的联系较大,高校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会计人才,从而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全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会计论文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2.独创性。独创性是指在论文中对已有理论提出新的见解,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证,自成一家之言或一得之见,从而使论文具有资料借鉴或应用的价值。独创性并非抛开前人成果,而是在吸收和强化已有学说基础上的创新,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手段、新操作。

3.应用性。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核算)和监督,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会计论文取材于社会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分析、总结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现象、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再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的环节中,指导会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使其更好地参与经济管理实践活动。

作为 财务管理 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资格认证重要依据的 毕业 论文,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基础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论文 范文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基础会计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被动 教育 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提高会计素质。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应用,并讨论了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蓬勃发展,建立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 军训 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的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8]李镗.“翻转课堂”,一种教学结构的改变——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思考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时效性 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 文化 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 社会实践 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 教学 方法 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64.

会计毕业论文浅谈会计

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毕业论文

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提要: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飞速地更新换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其在中的重要地位,它已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缺的有利助手,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会计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普及使人类实现了“以机代人”的设想,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仍不完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会计电算化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软件;数据(库);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会计电算化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不同的企业单位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选择了不同方式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在这普及和发展的大好局面下,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因此开展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

一、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算化制度与执行脱离。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合法、可靠,企业需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没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1、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的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知。

2、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对策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和发展的大好局面下,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建立一个健康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时展的趋势。要解决其中的问题,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账套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地行使自己的权限并达到会计内部监控。

(二)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改善电算化运行。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使其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

第一,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电算化会计只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但并不能预知将要发生的费用及支出情况,也不能审核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要使电算化会计输出数据真实可靠,首先必须保证输入的数据真实合法。

第二,完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其对的重要性并不因的采用而改变或削弱。除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同样适用外,电算化会计系统还必须从系统控制方面给予加强。

(三)加快财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化。管理型的会计软件除了具有完善的会计业务核算功能外,还应大力加强会计数据分析预测,辅助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支持高、中、低各管理层次的管理决策。管理型会计软件不但可以实现或辅助实现财务会计和中的主要功能,而且可以使它们和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开发出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软件并推广使用,有关部门应结合企业的管理特点,制定全国统一的、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如考核指标体系,既要有数量指标,又要有质量指标,还要有各种综合指标。有了可操作的管理规定和考核指标体系,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才有据可依,企业的管理才能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四)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若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仍不完善,也没有被所有的企业、部门所接受,所以我们仍要继续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研究。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仍要以《会计法》、《独立准则》为基本准则,在对各业务循环进行审计时,以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和分摊、表达与披露五个认定为依据,在手工会计与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使会计电算化更趋于成熟完善与普及,真正使其服务于企业并行之有效,真正使其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2002.

[2]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财会出版社,2003.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会计领域也不断的融入了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向着智能化的趋势发展,逐渐形成了会计电算化。但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安全性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并不利于其稳定的发展。对此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会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在凭借着自身高效、准确等优势技术特征,被大众认可被广泛企业应用,但是其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处于摸索性前进的阶段,还存在一系列急需要完善的问题,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继而为其会计电算化的成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由指定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会计软件的编制、操作人员,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的完成会计业务操作,主要操作工作包括填制凭证、记账,以及会计信息预测、决策等工作内容。我国会计领域,融入会计电算化最初从1970年开始,经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继而发展到了如今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目前电子计算机贯穿于会计领域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并且会计软件也实现了通用化。实际上看似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非常的普及了,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还是比较落后的,发展的远不如中心城市优化,受到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现象。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安全性方面

(1)兼容性差。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应用的过程中,问题也的暴露出来,尤其是软件的安全性问题,当前大部分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或是对此方面的不理解,常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只注重软件的开发、软件购买等,而不注重软件的安全问题,最终导致信息系统的不稳定。且大部分设计公司,都只注重会计软件开发模式、特点的突出,而导致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

(2)数据保密性差。财务数据是企业保护的重点对象,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软件设计、开发公司,只注重软件中理财等功能的开发,忽略数据保护安全程度的加深,自身的安全漏洞,给病毒、骇客等行为制造了机会,且一旦被攻击侵入,直接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且无法恢复,给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不小的影响。

(3)软件集成化、通用化程度低。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一套软件,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了实行单位的核算特点,导致大部分的企业仍采取手工做账的方式。同时系统舒适化工作量大、系统体积外观大、软件使用复杂、数据接口要求较多等常见的问题,导致信息共享性差,会计信息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2、电算化管理制度方面

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保障,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企业并不注重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落实,最终导致问题重重。电算化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规定不明确。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都是能够随时上机操作的,一般不需要密码,即使设置密码也是非常简单便于记忆和操作的;加上企业安全意识较差,都不会设置操作记录,也没有及时的登记、储存打印材料,出现问题后都是互相推脱,并不能及时的进行责任追究。

(2)数据文件方面。大部分的企业都会备份输出的数据文件,认为备份就不需要进行保护了,导致文件资料丢失,造成数据文件恢复性不强的现象。

(3)内部审计不到位。大部分的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审计人员自身对于电算化系统并不是全面的了解,对此就对于内部审计、控制工作认识不全面,最终导致内审工作不到位,继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3、人员方面

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缺乏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加上已有的员工基础知识、操作理论等只适用于以往的做账方式,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应用要求,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应用技术等,对此还需要加强完善。

三、改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1、注重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效果,就需要加强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让其在灵活运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灵活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安全操作、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此可以适当的调整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注重重财务、计算机方面知识实践结合能力的全方位培养,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会计工作人才。其次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保证计算机操作、日常维护的质量、效率。

2、提升会计软件保密性

在保证原始数据准确录入的同时,加强输入数据后的校验,以及对操作人员的职能控制,从而更好的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也要加强权限设置,积极构建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度。避免计算机被攻击侵入,需要加强安全防护工作,及时的安装、更新防护软件,像防火墙、安全漏洞扫描系统等,继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确保原始数据信息操作的安全性、正确性,其次对上机、操作流程进行制定规则,最后制定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和控制,继而确保系统职责的相容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发现虽然其处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但是自身的安全性、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还需要完善,对于以上问题,提出了注重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会计软件保密性以及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措施,继而推动我国会计水平的提升。

摘要 :

在电算化的背景下,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针当前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和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就这些问题对于具体的工作当中。本文就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旨在通过有益的探讨,为企业审计的整体发展提供参考和助力。

关键词 :

电算化;审计监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分析

一、一线人员素质过差:提高内部人员的个人素质

当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工作流程转型升级的当下,专业性的会计人才的缺乏。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内部人员的素质。把控内部风险,最重要是要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素质,会计电算化视野之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有赖于一线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的熟练操作和准确理解。很大程度上,一线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和理念的执行,对于企业整个电算化背景和视野之下的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与否具有十分重要乃至于决定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就要考虑提升内部人员的个人素质,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相关问题,从内部而言应该选拔一些,年龄较轻,跟素质较高的,年轻员工去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外部来说应该有目的的去以后会计电算化相关技能的员工,不断更新内部人员的血液,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电算化的顺利实施。克服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电算化是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对企业的管理机制、经营方法都植入电算化元素,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企业的运营经营效率的一种企业运营战略。

二、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做好相关规划预案

当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企业做好相关的规划预案。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风险和危及的出现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做好与内部控制相关的风险防控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办公电子化和会计电算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进程,当中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相关科研任务、内部和外部的资金往来十分频繁的企业来说,使用电子化的方式来对高效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处理,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的运营效率、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节约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言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为此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企业应该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电算化方面的准备,从客观方面来说要对客观条件进行改善,各科室、特别是涉及到会计工作的相关科室要配备足够先进的电脑,和正版的软件,从理念上来看,在企业内部运营的制度的设定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在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些客观现实需求。这里防范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防范风险对于加强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有可能会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在会计账本上做手脚,为了一己私利,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在会计电算化深度发展的当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于有效杜绝相关情况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版权问题引发争议:重视选择正版软件

第三个问题是电算化软件的版权问题给当前企业内部风控提供了新的不可预知性,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企业选择正版软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做好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当前应该更加重视电算化软件的选择,并更加重视人员的培训。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过程当中面的确出现了注入信息泄露和会计信息提供错误最终导致管理者决策错误,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相关管理体制有漏洞,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不能规范熟练地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就造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在审计等等相关环节上出现相当的障碍。由于大陆版权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不够完善,企业使用盗版软件的情况时有发生,盗版软件尽管能降低企业的成本,但是盗版软件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非正版的会计软件当中可能会有植入的木马病毒,这给企业的信息泄露乃至正常运行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企业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机构,请运营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的效率的高低,也从某种程度上对于我国劳动力人口的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考虑到企业本身教育之道,高效的管理团队在日常工作和管理过程当中所折射的态度和对于版权方面的意识,最终会以某种方式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如果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算的进程当中,不去选择使用正版软件,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的版权意识造成负面的影响,从长远上来看,这对于提升我国整个的法制化进程而且将产生非常巨大的阻碍作用。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价值愈发突出,顺利的解决内部控制和审计当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这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志鹏.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8(23):12-13.

[2]姜大卫.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2):45-46.

[3]孔祥祯.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2-13.

【摘要】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运用存在着会计软件兼容性差、会计数据缺乏安全性、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功能缺乏足够认识、企业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问题。应对策略:提高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职能的认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促进会计软件的国际接轨。

【关键词】

企业;会计电算化;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企业积极实行会计电算化,很多企业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及ERP,企业使用财会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促使会计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会计信息更加及时和准确。会计电算化能够将企业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适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企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效用归纳

(1)使会计工作转向会计管理职能。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能够使会计工作变得简单,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使会计人员拥有更多精力从事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仅仅进行算账、报账,而且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

(2)提高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实现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包括会计核算手段、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创新,而且还能实现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及会计监督的方法的变革。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企业原有的会计工作方式,促进了企业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3)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人员摆脱了繁杂的工作,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及会计凭证的复核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会计电算化使企业的月末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以更高的工作效率完成。

(4)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通过会计电算化,企业具有了较高的会计工作质量,也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企业会计电算化使输入的数据更准确,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二、我国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兼容性差。企业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一些弱点。各软件公司开发的的会计软件集成化程度低,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不能增加新的功能。这就导致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降低。同时,我国的财务软件不具备多种语言、多种货币处理功能。

(2)会计数据缺乏安全性。企业在享受到会计电算化软件数据共享功能时,仅仅实现了文件服务方式的数据传送,并且这种会计数据安全保密性弱。

(3)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功能缺乏足够认识。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因此,这些企业仅仅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是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达不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这些企业会计职能弱化,会计信息不及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决策。

这些企业仅仅重视了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功能,而没有发挥起财务管理的功能。

(4)企业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一些企业不具备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其会计人员不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能,无法进行开发和利用,企业难以招聘到会计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三、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采取的对策

(1)提高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职能的认识。企业应用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得到了提高,促进了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

(2)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应对会计人员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使会计人员能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培养为具备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

(3)改善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软件公司应促使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转变为管理型方向,企业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会计软件的管理功能的模块。

(4)促进会计软件的国际接轨。我国的财务软件公司,应对软件进行统一规范,形成规模化的产品市场,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软件。使这些会计软件能够满足跨国企业经营的需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通用性,增强国际间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研制与使用的交流,从而实现数据共享。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得到顺利发展。企业应对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解决,促进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正云.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

[2]徐一千,李玉丰.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3]吕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9)

[4]吴金涛.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J].企业导报.2009(10)[5]刘泉.浅谈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摘要: 本文认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其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会大为降低,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这无疑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独立性会计信息 失真 公司治理结构

一、审计独立性概述

(一)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确保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其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员的影响和压力。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是客户的辩护人,那么审计的作用就会大为降低。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不可分。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失形式上的独立,那么审计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二)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第一,独立性是相对的概念。社会公众与职业界一般倾向于在独立性上采取二分的方法,即非此即彼,将独立性当成绝对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独立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中的个人不但与其职业界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发生多种联系。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外界因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或大或小,承认注册会计师会受影响而不能保持绝对的独立性,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要这种独立性仍能保持在社会公众期望的独立性水平之上即可。如果承认审计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前文所述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的观点就要持慎重态度。所谓超然独立,一般理解是绝对的独立,但这种观点在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在价值时,无疑也使广大社会公众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增大了注册会计师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期望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独立性是一种概率。独立性的这种概率只是主观的概率。当人们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际上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影响,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以至于可以完全信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其工作结果进行决策。可见将独立性表述为概率,并没有动摇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价值的认可,社会公众只要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其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即可。既然审计独立性是一种概率,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这个概率不可能永远等于1,而是经常地表现为在[0,1]之间取值的客观事实。所以在行业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宣传教育和必要的查处力度,使其在执业中不断克服环境的不良影响,抵制有关利益方施加给注册会计师的压力。同时在宣传中应注意说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能力限制和执业环境的不完善,出现个别审计意见发生偏差的现象也属不可避免,使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出现审计失败不一定就必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三,独立性是一种风险。这一性质是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界定的。由于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为一种概率,所以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但报表使用者决定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时,实质上就隐含着其已对注册会计师表示了信任。即报表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使同时承认或认为注册会计师仅做到了相对独立,但这一独立性水平也是其予以认可的,或处在其可接受的既定水平之上的。这个可接受的独立性既定水平越高,意味着报表使用者认定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越高。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际上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则其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对报表信息的过分信赖就是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 委托代理关系失衡

任何一项审计业务一般都要涉及三方主体,一是委托人,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即审计业务具体执行者;三是被审计人,即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的经营管理者。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实造成了所有者终极代表人的缺位,在部分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 “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因此缺少适当的权力制衡,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委托者出面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身财务数据的现象。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得使注册会计师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当注册会计师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要承担被解聘的风险时,就很可能屈从于上市公司,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甚至共同作弊。

(二)市场竞争无序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激烈竞争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竞争到较多的客户,是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问题。当审计供给市场的竞争加剧时,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和动力都会增加。如果注册会计师意识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争夺该客户,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独立性将会减弱。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控制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中小型的事务所往往采取降低审计收费或屈从客户不当意愿等手段来分得审计服务市场。由于审计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客户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尤为强大。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招股、配股、防止“摘牌”等的必要条件,这会增加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施压强度。这些不公平竞争状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利益毫无益处。

(三)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低下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违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迁就客户的非法要求,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素质偏低,只凭借出资取得相应的资格,缺少相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案例都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审计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为注册会计师的非独立性行为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进入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仅占注册会计师总数的3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仅占16%,这与国外注册会计中的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60%—70%以上大学本科的学历结构存在相当的差距。从事多年会计或审计工作的工作者虽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大,新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发,这些人员对新准则、新制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另一部分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和审计经验比较欠缺,面对特殊问题可能丧失审计工作警觉性,轻易接受客户解释,可能存在错漏问题。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一)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机构不明确,股东大会对管理当局缺乏有效制衡机制的现状,必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独立董事的职权包括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这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随意性进行了约束。同时独立董事可下设由其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独立董事制度明确了审计的委托机构,通过改善审计委托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控制管理当局权力,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防止注册会计师受管理人员左右。

(二)建立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受聘制度

一方面,是打破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参与上市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选择权仍然在企业但监管机构具有否决权,即可以否决有重大违纪违规记录的上市公司,至少在一定期限内不允许其再承接大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再仅依赖于上市公司,而且还要依赖于监管机构,或者说依赖于其自身的行为,这可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过广的现象,减小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经济依赖性。禁止受聘于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企业同时提供其他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企业兼职,以及被审企业雇员在该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若被审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近一年内曾在该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或即将赴该事务所任职,那么该所也应该被禁止为该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反之亦然;应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当然该年限也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活动的主体对其道德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发挥道德规范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使命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精神独立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能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审计独立性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大多数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预防等大量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要求,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年轻注册会计师成为骨干,努力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技能。要进一步完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已颁布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则,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还缺乏操作性,建议有关部门加紧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和规范指南的制定,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规范指南为基本框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成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时,既要有裁决的执行部门又要有相应的执行依据,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监管部门规范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一般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准则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有关监管部门可以从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制约因素、独立性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角度考虑,制定必要的规范进行监管。另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该机构负责收取审计费用,行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权力,切断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直接经济联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这一管理机构应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对事务所实行分级分类,根据需要从库中随机抽取,根据审计项目大小统一付费,该机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可由政府出面开征审计税。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财产登记制度,以改善其执业的风险承担机制,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与某一客户的合作时间及收入,隔断其与各方诸多联系,变“自律”为“他律”,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崔莉:《解决困扰审计独立性的途径》,《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年第7期。

[2]刘兴革:《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与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7期。

[3]欧阳电平、胡建敏:《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分析与改革》,《审计月刊》2004年第9期。

[4]魏朱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审计研究》2005年第5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体制和税收制度都进行了部分的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税务会计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税务会计分立以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税务会计独成体系问题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它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 方法 、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税务会计模式

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务的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就是明证。这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两者分离是不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呢?从法、德、日等国家的 经验 看,却又未必。这些国家所采用的 财税 不分或尽量相统一的会计模式和美国的相比,不论实务或理论都没有严谨的财会体系,但并不妨碍各国的经济发展。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内容。综观各国的税制规定,尽管美国是会计准则与税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独立的国家,但财务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仍深深体现在税务会计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一体化的到来,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因此,我国在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上,在考虑国际化的同时也要适当顾及我国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背景,建立既符合国际贯例,又能适应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

二、遵循流转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并举的税务会计模式,应加快税收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税务会计发展环境

我国现行税制模式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我国的双主体税制模式决定了增值税与所得税共同构成税务会计的两大主体税制。

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定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 企业管理 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税收的法治化,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其核心在于制约税务机关权力,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权的运作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中。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只有将税务机关的权力纳入法制规则的有效制约之中,税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必须注重培养一批通晓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专业人才

税务会计作为融 会计知识 、 税务知识 、 法律知识 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这些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要不断地学习税收会计等领域新的法规、准则、制度;其次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机会;再次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后尝试在高等 教育 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要求这些专业人才应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经营观念和效益观念,他们既能按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事务,保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能依据税法规定中申报纳税、计算、核算。他们的存在对于建立我国税务会计模式意义重大。

四、必须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目前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中,偏重于实务和具体方法,对贯穿其中的基本理论的探讨非常不足,更不要说理论的体系。这样,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找出其理论依据,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理论说服力就不强。同样制定出的条例和法规其公允性、权威性及其与税收实践的相容性受到质疑,这正是所谓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六、税务代理

由于财务、税务会计的分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专业化要求提高,在税务会计方面,制度体系也会日益完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越来越精细,同时在税收征管上更是加强严格执法,使涉税业务风险增大。财务、税务会计分离,及它们都向着更加专业化发展,使原来包罗财务、税务于一身的“会计人”,越来越难以再胜任一身两职。这些都促使企业涉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专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等顾问咨询,为广大中小企业、个人提供日常税务咨询和纳税申报等具体涉税代理业务。

七、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纳税人自身的特点,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规划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既要依法纳税,又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或推迟纳税目的一项会计工作。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长期都十分忌讳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是将税务筹划与偷漏税混为一谈,其实不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税务筹划与偷漏税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自主权日益扩大,企业已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经营管理者便将目光紧紧盯在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尽力采取各种 措施 ,增加收入,减少成本费用,但是对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怎样公平、正当、合理、都与纳税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互为消长。这种经济利益的刺激,使企业自觉不自觉地注视到应纳税款上,并希望寻找一种办法,即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这就是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税种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税种上;一种是围绕经营方式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适应税收优惠政策上。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能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可以从单位的组建形式、注册登记、筹资过程,投资过程、运营过程和收益分配等环节进行税务筹划,以达到强化企业法律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减轻税负目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税制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税务会计应独成体系,并不断成熟和完善,税收与企业经济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纳税义务人的企业,既要依法纳税,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会计中的税务问题,企业纳税中的会计问题,也正是税务会计所探讨的主题,如何用好税务会计和税务筹划,是我们每个会计工作者都要面对的。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税务会计分立以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税务会计独成体系问题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它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税务会计模式

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务的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就是明证。这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两者分离是不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呢?从法、德、日等国家的经验看,却又未必。这些国家所采用的财税不分或尽量相统一的会计模式和美国的相比,不论实务或理论都没有严谨的财会体系,但并不妨碍各国的经济发展。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内容。综观各国的税制规定,尽管美国是会计准则与税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独立的国家,但财务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仍深深体现在税务会计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一体化的到来,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因此,我国在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上,在考虑国际化的同时也要适当顾及我国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背景,建立既符合国际贯例,又能适应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

二、遵循流转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并举的税务会计模式,应加快税收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税务会计发展环境

我国现行税制模式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我国的双主体税制模式决定了增值税与所得税共同构成税务会计的两大主体税制。

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定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企业管理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税收的法治化,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其核心在于制约税务机关权力,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权的运作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中。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只有将税务机关的权力纳入法制规则的有效制约之中,税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必须注重培养一批通晓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专业人才

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知识、税务知识、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这些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要不断地学习税收会计等领域新的法规、准则、制度;其次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机会;再次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后尝试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要求这些专业人才应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经营观念和效益观念,他们既能按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事务,保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能依据税法规定中申报纳税、计算、核算。他们的存在对于建立我国税务会计模式意义重大。

四、必须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目前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中,偏重于实务和具体方法,对贯穿其中的基本理论的探讨非常不足,更不要说理论的体系。这样,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找出其理论依据,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理论说服力就不强。同样制定出的条例和法规其公允性、权威性及其与税收实践的相容性受到质疑,这正是所谓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六、税务代理

由于财务、税务会计的分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专业化要求提高,在税务会计方面,制度体系也会日益完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越来越精细,同时在税收征管上更是加强严格执法,使涉税业务风险增大。财务、税务会计分离,及它们都向着更加专业化发展,使原来包罗财务、税务于一身的“会计人”,越来越难以再胜任一身两职。这些都促使企业涉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专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等顾问咨询,为广大中小企业、个人提供日常税务咨询和纳税申报等具体涉税代理业务。

七、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纳税人自身的特点,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规划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既要依法纳税,又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或推迟纳税目的一项会计工作。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长期都十分忌讳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是将税务筹划与偷漏税混为一谈,其实不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税务筹划与偷漏税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自主权日益扩大,企业已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经营管理者便将目光紧紧盯在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尽力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收入,减少成本费用,但是对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怎样公平、正当、合理、都与纳税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互为消长。这种经济利益的刺激,使企业自觉不自觉地注视到应纳税款上,并希望寻找一种办法,即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这就是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税种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税种上;一种是围绕经营方式进行研究,筹划的结

果最终体现在适应税收优惠政策上。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能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可以从单位的组建形式、注册登记、筹资过程,投资过程、运营过程和收益分配等环节进行税务筹划,以达到强化企业法律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减轻税负目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税制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税务会计应独成体系,并不断成熟和完善,税收与企业经济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纳税义务人的企业,既要依法纳税,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会计中的税务问题,企业纳税中的会计问题,也正是税务会计所探讨的主题,如何用好税务会计和税务筹划,是我们每个会计工作者都要面对的。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资源采选、加工制造、建筑安装、供水供电、医疗、学校事业单位等多行业经营,年实现收入1000亿元以上,企业涉及税种多样,业务形势复杂,企业内部关联交易量大,在税务核算及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2010年集团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开始建立全面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如何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需要在制度之外更多的研究。

1 税务会计核算工作

集团公司每个单位根据业务的复杂性,有单设税务会计的也有其他会计兼税务会计的,大的单位设置有税价科。税务会计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发票管理、申报纳税等具体同税务机关打交道的工作。税务核算同财务会计核算紧密相连,不可能将税收的核算分录每笔都单摘出来,因此每个会计的核算工作中均包含有税务会计工作,主管会计对每项核算进行审核。

集团层面设置了税价管理单元,负责集团本部税务核算及汇总纳税工作。每月对分公司增值税、营业税等税金统一通过内部银行将税金先收缴到母公司,由母公司汇总统算后再向税务机关缴纳,通过汇总缴纳实现盈余补缺。集团公司税务管理上日常工作包括税收政策的整理传达,对集团内部涉税问题进行答疑,对疑难问题咨询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上要求涉税的共同事项的同税务机关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对集团成员单位涉税中介业务实行统一管理,掌握内部单位税收稽查事项,对共性问题同税务机关进行政策沟通。

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税务会计核算上可以看出,税务会计师主要的工作是围绕纳税申报开展核算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税务会计师的核算工作其实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要将税务会计师在核算中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需在业务流程上作出规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会计核算和税务会计核算通过内部工作程序的规定使之有机结合,在业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人员对涉税会计凭证、报表进行审核,同时对企业会计人员组织培训,建立财务部门全员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师应加强对业务的审核,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运用税法避免企业额外税收负担:

一是避免与会计核算相关的非正常税收负担,如兼营业务单独核算、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等;二是依法履行扣缴义务人的责任;三是做好纳税申报工作,在扣除项目、调整项目、抵免项目等方面取得应享有的权益。

2 企业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和避税在出发点上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税务筹划出发点是在合法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的活动降低纳税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企业税务筹划首先依法原则,全员参与,全面整体规划,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不以降低税负为目的。企业税务筹划应服务与战略规划,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企业整体利益,建立良好的纳税记录,创建良好的税收环境。企业通过税务筹划达到最低税收风险目标,实现纳税综合成本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维护企业的信誉。避税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有形的纳税支出,以减少纳税为目的,有可能造成企业综合成本的增加。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税务筹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在筹划的组织保障上,集团大的决策上要经过财务部门专业的税收咨询,充分论证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成本,选择合理的纳税方案,积极合理运用税收优惠。作为大型企业集团应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师人员,而不是将税务核算人员等同于税收筹划人员,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分析企业税负产生的根源,从源头做好税务管控工作。在税收筹划工作中不但要节税、利用优惠政策,可以将工作更前移,研究税法的基本精神去争取专项的本企业的税收优惠。

3 企业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包含于企业管理之中,首先遵循合法的原则,从企业开始到结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事前规划,通过税务管理履行纳税义务,规避纳税风险,控制纳税成本。按照管理的概念税务管理其实就是对企业涉税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税务管理上应更加将其系统化,建立税收管理的组织结构,将税收管理从税务管理制度、涉税业务流程、税务风险评估、考核与激励几个方面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

事前主要反映在税收筹划上,同时建立税收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事中的管理师税务管理的主要体现在日常性工作具体的纳税程序的工作上,建立 岗位职责 制约机制,加强业务的审核。统一税务代理管理,对共同税收事项统一税务代理,统一沟通,在过程中全面掌握所属单位情况;对涉税事项的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集团公司将财务信息统一了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发现核算的异常,定期对成员单位进行风险自评和测评工作。所有的税务管理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考核政策上,没有监督考核任何好的管理最终都会流于形式,在集团层面通过监督考核进行反馈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最缺乏的就是激励政策,在技术开发费的归集、专项设备税收优惠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这些工作应将其纳入对税务会计师的激励考核上,才能为企业创造纳税效益。

在税务管理中,除加强税务会计师的作用外,还应加强信息化的建设。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外部程序的开发同企业财务核算软件实现对接,直接生成纳税申报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诉求。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改正错误。 4 税务稽查的应对

税务稽查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的稽查工作会使企业补缴税款,同时税务稽查也不断促使企业改进核算,堵塞管理的漏洞。对企业集团来说成员单位多,关联交易大量存在,税务稽查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税务稽查选案、立项、进驻、沟通、结案的全过程各环节都应重视信息的沟通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为避免作为异常户被选,要定期进行自查,了解同行业税收负担率,同本企业进行比较,出现差异要找出原因,并及时同主管税务管理机关沟通。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动纠正,即时申报,及时清缴入库。在涉税资料的管理上企业要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申报纳税资料认真整理、装订、标识、保管。在接受检查过程中,自觉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积极配合。与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及时沟通,基层单位应及时向上级单位反映,争取更高层次的对接,对企业使用政策依据充分沟通达不到效果的,依法采取行政复议及法律诉讼手段。

5 税务会计师对企业的作用及意义

(1)税务会计师从宏观上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保证税收的应收尽收,从微观上在企业中可以对税务会计核算起着指导和具体核算的作用,通过税务管理工作,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提升 财务管理 水平,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纳税意愿,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企业税务会计师的定位。企业税务会计师可以作为技术职务,最低应作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决策程序中应设计经过税务会计师审核意见的流程,其所发表的可能没有权限对管理部门不直接指挥,但是通过其意见可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对违法的行为应具有否决权。

(3)坚持社会资格认证体系。目前经过国家专业权威部门组织培训、考试、认证的税务会计师填补了企业此类人才的空白,税务会计师应在推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后续教育及更高等级人才的认证,通过公开、公正、严格的程序认证的专业税务人员弥补国内此项企业专业人才的紧缺。

通过税务会计师的专业人员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对企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税务会计师进行税务规划及税务风险控制,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提高获利能力。企业有序的税务管理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和企业的纳税成本,建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取得外部的信任,促进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因此企业的税务会计师不管是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规避税务风险,降低税负成本,还是对国家实现经济调控目标、完善税制、保证政府财政收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1. 税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税务专业毕业论文

3. 税务专业毕业论文

4. 有关税务的毕业论文

5.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 浅谈会计基本技能毕业论文
  • 会计学基础论文范文
  •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大全
  • 会计毕业论文浅谈会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