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体育与健康毕业论文

体育与健康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体育与健康毕业论文

体育与健康课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无疑对实现《全民健身纲要》提出的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至关重要,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知 1.从县教育系统的体育专干来说,他们是较专业的一类,他们更了解开展体育与健康课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能否定教育组织者多年来在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方面还存在问题。在调查中了解,目前我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健全的只占21.3%,工作高效率是2.9%,低效率比例高达38.4%,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领导观念问题,缺乏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应有的重视与具体领导,尽管各地县级的教育部门都设有体育行政机构并有专人负责,但他们主要工作重点放在应付与组织各种竞赛工作上;从领导目标来说,他们认为,学校搞体育就是多出几个运动员并向上输送就是体育与健康课工作的“出色”表现。 2.在学校领导方面,有近93%的教师认为领导因素影响着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而绝大多数校长也承认中学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但他们有自己的难处,因为现在社会和上级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差,重要指标就是升学率,升学率上不去,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得再好也是白搭。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经常占用体育与健康课和课余活动锻炼时间,使学生体育活动减少,影响了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学校存在这样的问题,从调查的这些学校看,体育与健康课每周节数随年级的上升而逐渐减少。这种观念导致广西区农村体育与健康课较正规上课的开课率不足40%,使很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没有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3.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师方面。一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研究动态缺乏了解,信息闭塞,观念改变不大,“竞技体育”思想的踪影仍存在,大部分教师没能及时进修深造。二是部分教师对场地器械的制约性想当然夸大,强调当前困境对体育与健康课的不宜。三是缺乏敬业精神,主要原因是与主科得不到同等待遇。 4.广大农村群众对体育与健康课不了解,他们认为“花钱送孩子到学校是为了学习文化,将来好走出农门是正事,在学校蹦蹦跳跳的还不如回家干农活”。他们没有能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也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发展。究其原因,这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做好体育与健康课的宣传工作,没有把现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做到家喻户晓。 二、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现状 1.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态度。尽管《标准》已颁布多年,但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在农村学校得不到体现。据调查,目前农村学校上课的方式仍然没多大改变,学校、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没有改变,即使少数有的学校有相当的条件,也未必按《标准》执行;教案是体育课课堂教学的依据,备课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体育课课堂教学的成效,在农村大部分学校,写教案的比例并不高,且执行体育与健康课并不是很严肃,如非专业教师同样可被安排上体育课,有58.6%以上的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处于随意教学的状态。如果说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那么学校应该是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开展的必要基础。从调查的这些学校看,体育与健康课每周课时随年级的上升而逐渐减少,并且课时随时都可被占用。 2.师资状况。从调查中看出,近几年来各地对体育师资进行了吸收和培训,农村体育教师的数量有一定的发展,和以往相比,农村体育教师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乡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来看,体育教师缺口仍比较大,不是招不到教师,而是学校领导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不愿多要,即使超负荷运转。初级和中级职称的仍占大多数(95.5%)。在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体育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的现象更为严重,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另外,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也存在不足,既然现在中学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就应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大面积的培训,以适应当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尽管体育教师在高校中都学习过人体科学的相关课程,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营养学等,这对体育教师从事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提供了帮助,但是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职后培训,以适应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要求。 无论任何科目的教学,师资都是很重要的。83%的教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影响着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有75%的教师认为敬业精神是学校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重智、轻体、轻德”的观念在乡村学校仍然是主流,乡村学校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往往地位低下,不受重视,工作劳苦而报酬却偏低;即使如此,同上世纪90年代相比,体育教师流失现象已没当年严重,但敬业精神已没有了,而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这种非正常现象不解决对推动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极其不利。体育教师是学校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是健康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传播者,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任务能否完成。 3.场地器械问题。体育场地与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物质条件,体育场地与器材对我国农村学校来说是个老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调查显示,在许多农村学校中体育器材达标率都低于30%。目前,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主要以学校自筹、自制为主。和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争取社会赞助改善体育教学条件的可能性很小,只有23.5%的农村中小学器材达到全国最低器材目录标准。因此,在政府拨款增添场地、器材的同时,仍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因地制宜、修旧利废、自制器材,学校自筹自制的比例还应适当加大。 三、建议 1.健全健康教育组织,并抓好落实。各学校要确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成立健康教育的职能机构,保证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全力配合,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改善学校的卫生环境。卫生环境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要注意改善环境,如教室、宿舍、阅览室、食堂、体育场地及校园周围环境等。优雅适宜的校园环境,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陶冶情操;反之,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场地与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物质条件,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是灵活性,因此,各农村学校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因地制宜、修旧利废、自制器材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硬件条件。 3.多种形式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健康行为。健康教育课、课间保健操、体检、专题讲座、爱国卫生运动、健康知识竞赛和宣传媒介等是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质量。 4.加强中学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在职教师可通过自我进修或在职脱产、半脱产进修的形式来取得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进行知识、技能进修的同时,还应对教师加强职业教育,增强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在评选先进、晋级职称、进修学习等都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尊重他们的劳动,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5.加强教育、体育法规的执法力度。国家颁发了《教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及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应建立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加强宣传与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公民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精选210句)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内江市体育高考生运动训练研究

3、内江市轻体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4、内江师范学院公体女生中体育“差生”成因及对策

5、中学生健美操兴趣培养方法研究

6、西部地区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剑阁县中学体育教学资源研究

8、健美操教学教法探索研究

9、健美操基本动作的分类研究

10、竞技健美操训练方法的探索

11、大众健身操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

12、健美操特殊课种的范畴与挖掘

13、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对套路发展的影响

14、武术套路中侧踢抱腿的技术分析

15、体育课对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6、传统武术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17、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18、制约广安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19、山东淄博市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20、软式排球在我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21、内江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分析

22、体育社团组织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功能研究

23、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4、四川省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

25、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发展研究

26、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27、浅析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前景

28、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

29、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调查分析

30、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生训练能力培养对策探讨

3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能力培养探讨

32、现代足球比赛动态探讨

33、内江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34、现代足球比赛快速反击打法特征的思考

35、农村中小学足球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36、内江师范学院第九届大学生足球比赛的思考

37、我院小型足球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38、四十二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价值的探讨

39、传统武术在学校开展的价值研究

40、武当武术在十堰地区学校开展的调查研究

41、08奥运后武术走向的研究

42、淄博地区太极拳开展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43、论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关系

44、浅谈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45、论篮板球在比赛中的作用

46、内江师范学院健康教育课程调查研究

47、内江师范学院公体太极拳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48、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分析研究

49、论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关系及对策研究

50、试论体育的商业化发展

51、莲花十八项的开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以贵州铜仁地区为个案

52、论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3、试论农村体育的现代转型——广安临水县御临乡的个案研究

54、试论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以贵州德江第一中学为例

55、内江老年体育活动研究

56、内江师范学院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篮球协会为例

57、中学体育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江市龙会中学为例

58、寿光市文家第二初级中学体育课中游戏活动的开展的`现状调查分析

59、滨州市休闲体育的发展研究

60、浅谈体育类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影响

61、基层短跑运动员训练前准备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6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研究

63、简阳市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64、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65、普通高校健美操协会功能的调查分析

66、浅析中学体育教师性格对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影响

67、阆中市中学田径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68、攀枝花学院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69、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分析

70、潍坊市潍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分析

71、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72、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

73、体育新课标教材的使用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

74、浅析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7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76、学校体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的研究;

77、学校体育与健康的研究;

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79、学生体育与健康状况及对策的研究;

80、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81、“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研究;

8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学校贯彻和实施的研究;

83、学生余暇体育的研究;

84、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85、素质教育与(大、中、小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

86、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研究;

87、素质教育与体育师资培养提高的研究;

88、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途径的研究;

89、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研究;

90、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材建设的研究;

91、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实例分析;

92、体育考试原则、作用、项目及标准制订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93、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94、两类课程一体化的研究;

95、学校体育与中小学生减负相关因素的研究;

96、现代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97、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98、大、中、小学校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99、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研究;

100、影响学生健康的环境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101、优化学校体育管理机构的研究;

102、关于实施在、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研究;

103、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化的研究;

104、学校体育设施开发利用的研究;

105、知识经济对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

106、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体育锻炼中有关心理因素的研究;

107、计算机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科研中应用的研究;

108、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09、体能训练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110、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1、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的分析

2、体育教育评价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分析

3、体育教育中大众体育教育研究

4、了解世界高等体育教育动态 扩展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影响

5、分析体育教育管理对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6、加强现代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推动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

7、初中体育教育实施快乐体育教育方法探讨

8、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9、以谈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转变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

10、试析体育教育教育对体育教育市场规范化的影响

11、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1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3、终身体育教育与家庭体育教育的目标研究

14、古代西方体育教育与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

15、从美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

16、高校体育教育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7、美国高质量体育教育在我国小学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18、试论终身体育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

19、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

20、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状况及农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21、融合共享: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

22、现代体育文化发展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23、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4、素质教育培养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创新途径

25、如何重视我们的体育教育?

26、高中体育教育现状及反思

27、中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28、民族地区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9、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研究

30、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1、高校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分析

32、从运动动机角度探讨中学体育教育改革

33、谈谈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34、浅议中学体育教育策略新观点

35、谈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6、构建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体系与实践研究

37、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途径刍议

38、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改革的思考

39、实施快乐体育教育,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40、学前体育教育工作研究

41、论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

42、基于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43、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之我见

44、浅谈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体能训练

45、体育教育生态发展之我见

46、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初中体育教育问卷调查及分析

47、“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中的构建与实验研究

48、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49、中医药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保障体系研究

50、浅析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51、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改革途径

52、高职体育教育改革

53、社会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与重构

54、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55、浅谈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

56、中外体育教育研究现状的比较

57、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58、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浅谈

59、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0、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61、如何对初中生进行体育教育

62、高校师范生公共体育教育策略的研究

63、中美特殊体育教育法律制度的比较

64、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成因分析

65、浅谈中职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的结合

66、体育新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67、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68、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发展策略初探

69、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70、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调查分析

71、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72、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花棍舞特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7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74、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思考

75、体育教育对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

76、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77、儒家思想对当代学校体育教育影响之研究

78、高校体育教育视野下太极推手对大学生健康的价值探讨

79、试论学校体育教育方法与终身体育意识

80、探究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培养的渗透

81、论生命教育内涵及与体育教育之契合

82、体育教育与训练要点分析

83、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之我见

84、对体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

85、“健康导向”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探索研究

86、以学生体质分析为导向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之我见

87、合肥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实习的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88、美国学校体育教育计划及借鉴意义

89、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探析

90、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之拙见

91、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9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岗前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93、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育的有效性

94、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其素质教育浅谈

95、浅析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提高途径

96、陶行知体育教育思想在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97、体育教育的协同效应研究

98、浅析中学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及现状研究

99、浅谈终身体育教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发展

100、集约化高校园区体育教育资源与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一:1、运动伤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2、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及特征研究3、吴贻芳女子师范体育教育思想初探4、浅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终身体育教育5、追寻“和谐美善”的体育教育6、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7、在体育课堂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8、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9、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10、清末赴日教育考察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11、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12、从终身体育教育观审视学校体育生活化发展趋势13、高职院校学生健康促进政策与体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14、德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制度调查及启示15、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思考16、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说课能力培养探索17、基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模式18、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研究19、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研究2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体育与健康论文1000

1、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吸氧能力,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过程;体育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营养,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使肌纤维变粗,发达、结实、匀称而有力。 2、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3、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4、体育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体育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机体的消化吸收,可预防和治疗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人比不经常运动的人不易生病且长寿。

对于我们来说,平时的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还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情,拥有健康的体魄还可交很多朋友。。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运动与健康成果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营养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阐述了生活中与健康营养相关的例子,如何健康减肥,如何有用抗朽迈,一些催进健康品的不错熟悉,健康要从细节做起。主要从健康运动,均衡饮食,心理健康等方面阐述如何健康减肥,抗朽迈,保持健康等。

关键字:

营养健康 减肥 抗朽迈 运动 均衡饮食 心理健康

正文:

在我们的身旁,营养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的平生总要吃喝吧,那如何吃患上健康喝患上合理,都是营养学食品与健康的范畴。俗话说患上好:身体是革命的资本。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别的工具更没法谈了。而健康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前面所说的身体上的,别的一方面就是心理上的健康。健康固然重要,但人要想愉快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要适当的纵容一下自己。

现在,许多人生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所要求了。注重了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以前只要能吃饱就大好了,而现在不仅要吃饱并且要吃好,还会买点催进健康品补补。经常在告白上呈现一些,像加钙加锌的催进健康品,啥子减肥药,抗朽迈药。它作用真的那么好吗?符共同经营养学的吗?现在我们来切磋一下健康营养与减肥.朽迈等关系:

肥胖是现代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最近身旁的一些同窗正在追求减肥的 方法 ,有的在想试试减肥药,有的去做做针灸,有的节食,试图拥有苗条的身材。但是上完营养学的食品营养与健康选修课,我想这些方法都不是太有用,治标不治本!其实要想减肥,纯真通过节食,削减营养摄入来举行瘦身减肥是不健康的也是不科学的,减肥不能以捐躯健康为代价。营养专家经多年的调研,提出了一个健康的新观点:减肥瘦身应从均衡营养做起。当体内的营养均衡,过剩的营养被消耗,排除出体外,不足的营养素每日患上到数量适宜补充,肥胖天然消掉且保持身体健康。要达到营养均衡,同样平常饮食各方面需多加注意,天天各类食物进餐要多样化、均衡、数量适宜。

健康的减肥是应当限制膳食的总能量,而不仅是限制脂肪的摄入,减肥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含糖量低和数量适宜脂肪。正常环境下,碳水合合物比例为55—6O%,脂肪为2O~25%,蛋白质约莫为15~闲”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成为了一种奢侈。而天天在严重的8小时工作之后能让自己享受几分钟的平静韶光绝对有帮助于女人把自己塑造成年青的尤物食品与健康。所以,天天不管有多忙,都不要忘了抽出一段时间独处,由于每一个人都需要完全的时间与自己会话。衰总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只能让它减缓下来。希望全国爱美的女士能达到心里美丽的胡想!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对营养的不不错的理解。像告白商为了能挣钱,夸大了一些催进健康品的作用。并且中国的消费者麻木的追求,让一些本来挺好的产物,运用不当,反倒导致一些欠好的反应。催进健康食品是指构成许多人通常所吃的膳食以外的一些非传统食品或其身分。消费者希望通过食用这些催进健康食品来增强健康水平,改善有机体心理功能,乃至预防疾病。一些告白商却夸大,让消费者麻木认为催进健康品能治病,再加上中国人的那种攀比和多多益善的习气。使患上一些好的方面也被扼杀,甚至变患上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像一些补钙的催进健康品, 儿童 吃患上不当健康食品有哪一些,导致了钙化的环境也是有的。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要掌握适度,才气真正地达到催进健康的作用。也符共同经营养学的要求。其实这些催进健康养生品终极的目的,是要达到健康这个境界。那如何才气健康呢?

健康从细节开始,营养学上非常注更生活上的细节。把健康的希望依靠于医生开药、个人服药的作法是不可取的。由于影响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基因外,主要另有后天的生活体式格局、举动和健康观念等。按照我们的生活习气及一些长寿者的 经验 ,主要是运动、饮食及均衡而宽大旷达的心理素质。 体育运动 勾当要经常、适度:现代人生节律加速、市场竞争力加重、工作效率要求高,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参加熬炼身体的时间;一些年父老认为,要催进健康靠病院、有疾病找医生,只要离病院近些,有医生护驾,运动不运动都同样,因此不主动参加熬炼酸碱食品与健康。我国唐代闻名医学家孙思邈在 总结 养生健身之道时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强调了要健康长寿必需举行数量适宜的运动。运动时间是非、运动量巨细,应按照差别的季节、气候及个人体状况而定,既无不过,又无不及。如潜泳、爬山、散步、跳舞、练太级剑、书写艺术、绘画、走亲访友、相互扳谈、干些家庭事务等,都有助于舒筋活血、强体健身,不仅能调治个人的情绪,使表情舒服,还能让人精神抖擞,提高工作效率。有关研究也证了然这一点儿,当人运动时,前脑右半部会逐渐活跃,并取患上支配地位,孕育发生愉快感觉,调治人体内部的免疫机制,提高有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心态均衡、乐观向上:医学心理学认为,许多人心田的设法、对事物的观念、理解能力,决定着个人的情绪感触感染状态,其催进健康作用是药物不能相比的。但有时又很难做到心态均衡,如离健康食品网退休、复员、改行、职务调解、工作变更、奖金待遇、同事的理解撑持与否、支属离去等,都会使情绪孕育发生起伏变化,或是焦虑、忧愁、严重、郁结在心没有发泄的,或是愤恨、悲哀、疾苦等。情绪的急速变化,会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促使肝脏中的糖元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液体浓度。胰岛素分泌量也有转变,肌肉不能协调,对脏器起不到掩护作用。因此,不管遇到啥子样的环境,都要面对现实,保持脑筋冷静,具体阐发所遇到的各类困难,并要暗示自己能够解决,多看见胜利的希望,以提高勇气和信心,并用积极的办法打败它。同时,要学会与人交流,听听他人的定见,学会理解、尊敬、关心他人,包孕自己的家人。如果问题还患上不到解决,也不要埋怨或严重,而应再换个思维的角度、方法,从头熟悉、不错看待自己,不错看待他人乃至社会形态,做到知足常乐、自患上其乐、乐善好施;既健康 食品恣意品味人生的美好,又经心呈献社会形态;既有事业进取心,又有生活平常心;既要精心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有富厚多彩的 文化 生活。

膳食布局要合理多样: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气是以谷物为主,喜食杂粮。现在的健康观念认为,在制作膳食的历程中应做到荤素、粗细配搭。粗细合用,保障营养,杂粮中的大米和面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纤维素。多食用含维他命多的蔬菜、瓜果类,如莱菔、芹菜、菘菜、豆芽、春笋、橘柑、杏仁、核桃等,多食用含有大量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钙、铁等元素的食物。由于其中的维他命C、抗氧化维他命及微量元素,能软化人体血管,断根有害的基,起到掩护心肌的作用。适当吃些鱼、牛羊肉、牛奶、豆成品,此乃蛋白质的来源。猪肉的比例要适当些。少吃盐腌、油炸及熏制的食物,限制盐、动物油、肥肉、动物内脏的摄入。健康的人体需要多种营养食品营养与健康素,纯一种食物难于全数餍足,只有多样化,才气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他命、纤维素,以维持人体酶的系统性,增加免疫,预防疾病的发生。

现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 多健康问题。一些人长时间在电脑上工作、娱乐和“网络漫游”又带来了有损于健康的“电” 脑网络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人们在享受丰富美食的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取,能量消耗的不足,造成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 明”病的蔓延,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 缓的事。

健康、长寿、智慧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从几千年前的上古起,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探求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奥秘。古希腊 名言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明确提出了跑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在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时代,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重视追求生活的质量,健康的地位和价值也随之在提高。

体育运动能提高智力水平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体育运动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活化了右脑,强化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加开发右脑的智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右脑的 智力开发 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教学是右脑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能够开发参与者的聪明才智。

确立良好的自我观念,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心理特点和情感的综合评价,它是通过很多的自我感觉和评价组成的,包括“自我定位”、“身体技能”、“身体自然条件”、“我的 爱好 取向”等。众所周知,体育锻炼会使人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所以坚持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表象和提高心理素质非常关键。因为身体表象和心理素质对评价学生的自我概念联系非常大,无论高矮胖瘦或男或女,其个体对自身不满意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心,使心情低落,进而产生不安的心理状态和忧郁症的发病率。有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肌肉力量水平和个体的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以及自信心成正相关,同时发现通过持续的科学的体育锻炼来加强力量训练,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从而使个体自我概念显著提高。

世界卫生组认定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在所有运动项目中,以有氧耐力项目最利于人们的健康。国外有资料表明,运动状态下的人体吸入的氧气可比安静状态时多8倍,也就是说有氧代谢运动(耐力性运动)可使人体获得最佳摄氧量。各国学者共同推荐的健身性有氧代谢运动为:快步、慢跑、 游泳 、骑自行车、跳 健身操 (舞)。这些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荷载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因此有氧运动对人体有生理生化、心理等多面的良好影响。

有氧运动的代谢主要依靠有氧代谢,即在有氧情况,糖、脂肪、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代谢过程释放能量合成ATP,构成骨骼肌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糠、脂肪和蛋白质称作细胞燃料。其中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能量来源的70%之多,以糖元的形式存在。有氧运动时首先消耗肌糖元,当肌糖元不足时由血糖补充,肝糖元又不断补充血糖。长时间锻炼能改善运动时血流分配,使肝血流量增大,流经肝脏的糖异生基质量增多,被代谢用的机率也相应升高。

大学时期的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体育生活化、终身化,也关系到终生健身行为方式的养成。本文分析了体育干预对大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的影响,旨在为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一、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是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形式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一种良性刺激,促使身体的 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践证明,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而且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现任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霍尔曼教授指出:每天坚持中饭步10min 心脏可以年轻20 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系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 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作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不断增多。用脑过度会使脑细胞转入抵制状态。如不做调整,则会导致 记忆力 减退甚至神经官能症而严重影响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改善大脑的供氧状况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体育锻炼还能使大脑皮质及时、准确地调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尽早地进入工作 状态,使大脑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加强。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身体发生影响, 而且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 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可以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的心态, 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 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 体主义精神。

研究表明,有氧锻炼或不强烈的身体锻炼有助于降低轻度和中度精神抑郁者的抑郁水平。如果能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体育锻炼可以锻炼意志,而有坚强的意志 品质才能坚持锻炼,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育锻炼是一种欢快的活动,它使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有利于塑造一个愉快、开朗、健康的心灵,促进个性气质的健康发展。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重,老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 文化 课的学习上,对于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目的缺乏应有的重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体育与健康 教育 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 方法 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 教学方法 ——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高中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 篮球 (半场三人制)、 足球 (小场地五人制)、 排球 (六人制)、 武术 、田径等五个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分:新授课、复习课、比赛三个内容或新授课、比赛两个内容。同时把学生分成三个或两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质量的提高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一节课中,首先满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有比赛的参加到比赛中去,然后是满足新授课学习小组(不参加比赛又报有新授课内容项目的同学),剩下的为复习练习小组。教师做好全课的安排和布置。 例如,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为:新授课——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复习课——田径(蹲踞式起跑),比赛——男子足球。教师首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做好合理的分组——比赛小组(A组对B组,参加人数及负责人员共20人)、复习小组(12人)、新授课学习小组(30人)。 1、比赛小组:根据制定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比赛办法及规则——5人制小场地比赛,球门高度为2米、宽为5米的小球门。分上下半时,每半时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除不发角球,不罚点球,不掷界外球外, 其它 的安最新足球规则执行。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同学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急事请及时向老师 报告 。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2、复习练习小组: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在跑道上练习,按照老师要求把复习小组的同学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地同学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看谁练得最好,哪组的练习最好。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安排其中的2名同学负责练习过程中的纪律和组织,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老师解决和处理。 3、新授课学习小组:学生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径场地的附近学习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教师要做到语言简洁,动作准确,讲解示范清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传球练习、垫球练习和传、垫相结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由于全班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在新授课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抽出时间到其他的两个场地察看,作技术指导并询问负责的同学是否有疑难问题或需要处理的事情。做好全课堂的监控工作。 课后教师小结。多用表扬法 总结 学生在练习、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的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一节课中,要根据项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赛再学习、先学习再比赛、现学习现比赛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比赛相结合就将课中学生灵活的分成练习不同的小组,有自觉练习的,有在比赛中练习的,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的。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觉融合到体育课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到——比赛为练习,练习提高比赛,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 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比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 爱好 ,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比赛的作用和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体育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以下是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高度重视准备活动,坚持健康第一原则 无论是体育课、运动会,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有可能会出现受伤的情况,这既会损害学生的身体,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还可能使其他学生对 体育运动 产生惧怕的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健康第一”这一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练习要求,既要保证运动量的适度,又要使学生得到锻炼。另外,为了防止学生受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好活动前的热身,以适应慢慢增加的运动强度。 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学习运动技能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传统的学法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结合起来,以期取得好的效果。以足球教学中正脚背射门这一技术为例,教师先不要讲解和示范该动作,只是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看谁射球有力且准确,再展开分组练习。学生自己练习时,为了实现该目标,他们会反复练习,寻找最佳的方法。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一起探讨和交流,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像如何站位支撑脚,找准击球点等,最后教师再进行精讲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该技术动作,再加上自身感悟,学生不再感到乏味无趣,相反变得愿意学习,养成科学健康的学习习惯,有效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相互交往,科学培养个性心理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个性健康得以发展的必经途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接触和交往,彼此间展开竞争与互相帮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群体意识的养成,消除忧郁、骄纵、孤僻等负面心理倾向,养成宽容、大度、互助的正向心理。体育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态度要积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能否形成健康而有凝聚力的集体。假如教师对某一学生长期从态度上进行排斥,忽视其能力,对他的动作表现视而不见,甚至经常性加以处罚,时间一久,他也会被学生集体所排斥。因此,在公共活动场所,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肯定和认可他们的表现。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转变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三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有一些体弱的学生,他们因为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变消极为积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探索,我采用了下面的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练习50米或100米 短跑 时,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以终点线为起跑线,反方向一起跑。当速度较快的第一名同学到达起跑线时,教师(或体育委员)举旗为号,其余同学立即停止跑动,记准自己到达的位置,并划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然后,第一名同学就以起跑线为起点,其余同学按各自测得的起跑线开始跑,看谁能超过自己原先的成绩。这样,体弱的学生基本上能跟体质好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而且有可能领先,从而激发了体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体弱生大都文化课成绩较好,求知欲较高,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对教学十分有利。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要求,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篮球急停技术时,教师可先提问:什么样的姿势才能使身体停得注停得稳?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有意识地让体弱生去回答,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在练习时教师要耐心辅导体弱生,这样,就必然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如在学习 铅球 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弱生更是消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让铅球击中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做法是,在推铅球的场地插一小旗,并划一标志线,体弱生可用较轻的铅球投中目标。如身体好的学生用5公斤铅球投掷,体弱生可用4公斤铅球进行对垒,看谁能击中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铅球的投掷技术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和方法来培养体弱生的兴趣外,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的兴趣进行教学。

体育与健康论文1500

当今社会, 体育运动 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无论走在哪里,无论男女老少总有运动的人我们的视野里。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论文篇1 摘 要:科学的运动不仅能够塑造出强健的体魄与完美的身材,也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个人认为科学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以运动为手段,以健康为目的。合理的科学运动,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有效的 方法 ,并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不是有句话这么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安康一辈子! 关键词:科学运动 健康 身心发展 健美 导入语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要素。它属于个人,更属于社会。健康与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最美好的愿望。但是健康的存在少不了科学的运动,只有通过科学的运动才能让健康长期伴随。因而,养成坚持科学运动的生活方式,坚持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健康发展 1、促使人体健康发展 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 2、可使人体功能得到充分发展适当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强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国内体育科学研究观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机能和心脏、循环系统的机能。国外科学家还做过一种试验,让健康青年连续躺在床上9天,发现他们的心脏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的工作能力平均下降21%,心脏容积缩小10%。 二、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1、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地或个人单独地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经常锻炼,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坚持性及果断性,是不可能做到的。 2、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 爱好 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1、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有体育锻炼基础的人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基本原因有两点:一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增进了健康,强壮了体格,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在中枢神经支配下,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系统的能力得到增强;二是从事体育锻炼,往往 是在各种外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因而使机体得到锻炼,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2、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 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所以,“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的。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针对自身制定的健身方案 由于自身健康的需要,对于一个处在人生黄金时期的青年人而言,健康似乎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谁都知道,没有健康的体格,生活就算再充裕也不会有享受的机会。所以制定一套好的健身方案对我来说显得意义非凡。 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弹力等各方面均达到最佳点。从运动医学角度讲,这个时期运动量不足比运动量偏高更对身体不利,像我的话可进行任何运动强度的锻炼,心脏也可以通过耐力锻炼可提高输血量。总之,为了今后的身体健康储备资源,我尽可能多锻炼。 首先,锻炼可星期一、三、五隔天进行一次,每次大约30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方法是试举重物,比喻哑铃什么的,负荷量为极限肌力的60%,我应该可以举起10kg到15kg之间的重量吧,重复锻炼一直练到肌肉觉得疲劳为止(大约每次做10-12次)。假如多次练习并不觉得累,可以加大器械重量10%,必须使主要肌群(胸肌、肩肌、背肌、二头肌、三头肌、腹肌、腿肌)都得到锻炼。 然后,需要进行的是2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方法是慢跑、 游泳 、骑自行车等,强度为脉搏150-170次/分钟。这样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更有助于血液的循环。 最后,还必须进行脑部锻炼,因为健脑也算是健身的一种方式。有时候我在早上起床后常有头昏脑胀的感觉,我知道这主要是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因此我记住了一套健脑操,对解除头昏很有效。健脑操大致如下: 一、上下耸肩运动:两足分开而立,约与肩宽,两肩尽量上提,使脑袋贴在两肩头之间,稍停片刻,肩头突然下落,做八遍。 二、背后举臂运动:两臂交叉并伸直于后,随即用力上举,像似用肩胛骨上推头的根部,保持两三秒钟后,两臂猛地落下,像要撞到腰上(实际也可撞上),做一遍。 三、叉手前伸运动:屈肘,五指交叉于胸前,两手迅猛前伸,同时迅速向前低头,使头夹在伸直的两小臂之间,做五遍至十遍。 四、叉手转肩运动:五指交叉于胸前,掌心朝下,尽量左右转肩。头必须跟着向后转,注意保持开始时的姿势,转动幅度要等于或大于九十度。左右交替,做五至十遍。 五、前后曲肩运动:先使两肩尽量向后弯曲,好像两肩胛骨要碰到一起似的。接着用力让两肩向前弯曲,如同两肩会在胸前闭合似的,并使两只手背靠在一起,做五至十遍。 六、前后转肩运动:曲肘,呈直角,旋转肩部,先由前向后,再从后向前,旋转遍数不拘。 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收获一定会很丰盛的。从今天开始就开始自己的健身计划,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此感谢老师一个学期悉心的指导,因为你让我有了一套还算完整的健身计划。 五、结束语 科学的运动能够可减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舒解疲劳与放松、减低焦虑,提升心理机能,改善外观和自我信念,能维持和促进肌力、关节功能,提升心脏和肺脏的效率,可减低沮丧、焦虑和改善心情,可以改善身体组成,防范慢性病,达到改善健康的生活质量。所以,只有科学的运动才能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能平衡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许永刚.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的类型问题的分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4,14(4):40-47.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19-120. [3] 王长生.体育健身中心理疲劳及其疗法[J].湖北体育科技,2000(2):48-50. [4] 殷劲.运动疲劳激起判断[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1;3:77-81. [5 冯连世,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论文篇2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种亚健康的症状和疾病像潮水般向人们袭来。触目惊心的现实向我们鸣起了声声警钟。针对自身需求进行适宜、适时、适度的长期 健身运动 ,健康就会常相伴。 【关键词】运动,健康,科学合理 【内容】一、要健康,首先应知道健康运动处方的原理。 所谓运动处方,就是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将锻炼方式、锻炼时间和强度等科学合理地编制起来,就如同医生给病人开的处方一样,用来指导人们通过运动改善体质,促进健康。运动处方由以下四大要素构成。 1.合理的运动项目: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 文化 程度、经济状况选择最合适的运动项目。切忌盲从,无目的地效仿别人。 2.合理的运动强度: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运动的激烈强度应该适度。切忌操之过急,超限运动,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3.合理的运动时间: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应太短,也不宜过长,应以适度为宜。 4.合理的运动频率:每星期运动次数要适当。 二、要健康,其次得有科学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按照代谢方式划分,运动可分为有氧代谢运动与无氧代谢运动两大类。 有氧运动属于耐久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大体与需要的相等。低强度、有节奏、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走路、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有氧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式。 步行:步行时人会挺胸收腹,增强腿部肌肉力量,使身体更灵活、更协调,身材更富美感! 跳舞:平素健身枯燥、单调,很难激发人们的兴趣。因而,持之以恒就更不容易了,相反有节奏的运动比随意的运动对身体更有益处,人们更容易接受并会乐此不疲。里伯尼斯说:“当我们的身体按照音乐节奏运动时,我们的心跳、呼吸也都能在优美的韵律中得到统一。” 跑步:根据跑的速度来分,大概可以分为慢跑,中速跑,快跑。 慢跑,相当于走路,但不完全等同于走路,于中人的心率慢慢升高, 这种锻炼主要运用与老年人,爷爷奶奶们行动不便,身体逐渐衰落,满跑可以使他们能抗击衰老,能抵抗疾病。若能长期坚持,定能永葆青春。 中速跑,介于慢跑和快速跑之间,主要使用于叔叔阿姨们。他们过了成长的时期,身体逐渐趋于平衡,不再“长大”,这种跑步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 快跑,速度非常快,主要适用于青少年,他们正处于“成长”状态,如此之跑可以使男的身躯更加健壮,女的身体更加丰满。当然不是绝对的。其方式当然也有多种,一种是专门的,比如100米赛跑;另外一种是业余的(姑且这么说),比如踢 足球 ,看着足球,要准确定位,快速奔跑,驰骋于田径场。 无氧运动属于力量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少于所需的氧气。它的特点是:运动强度较高、爆发力强、持续时间短等。举重、 跳高 、 短跑 以及投掷等都属于无氧运动。 三、要健康,其次就是掌握好运动量。 众所周知,运动能强身健体。但人们在参加体育锻炼时需要掌握两个点,即坚持和适量。可以用某些指标来控制运动量: 一是运动后即刻(10秒钟内)的脉搏或心率。在跑步和 球类运动 后,成年人以不超过140~150次/分为宜,老年人不超过120次/分为宜。 二是重量。如举重的最大重量以不超过本人能举起最大重量的70%~80%为宜。 三是时间。每天的运动时间以2~3小时为宜,其间还需穿插数次休息。 总之,解自己的身体基本素质,针对自身需求,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健身运动,就会拥有健康。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论文篇3 【摘要】现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 多健康问题。一些人长时间在电脑上工作、娱乐和“网络漫游”又带来了有损于健康的“电” 脑网络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人们在享受丰富美食的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取,能量消耗的不足,造成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 明”病的蔓延,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 缓的事。 【关键词】科学运动,健康,体育锻炼 【内容】健康、长寿、智慧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从几千年前的上古起,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探求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奥秘。古希腊 名言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明确提出了跑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在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时代,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重视追求生活的质量,健康的地位和价值也随之在提高。 体育运动能提高智力水平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体育运动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活化了右脑,强化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加开发右脑的智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右脑的 智力开发 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教学是右脑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能够开发参与者的聪明才智。 确立良好的自我观念,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心理特点和情感的综合评价,它是通过很多的自我感觉和评价组成的,包括“自我定位”、“身体技能”、“身体自然条件”、“我的爱好取向”等。众所周知,体育锻炼会使人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所以坚持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表象和提高心理素质非常关键。因为身体表象和心理素质对评价学生的自我概念联系非常大,无论高矮胖瘦或男或女,其个体对自身不满意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心,使心情低落,进而产生不安的心理状态和忧郁症的发病率。有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肌肉力量水平和个体的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以及自信心成正相关,同时发现通过持续的科学的体育锻炼来加强力量训练,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从而使个体自我概念显著提高。 世界卫生组认定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在所有运动项目中,以有氧耐力项目最利于人们的健康。国外有资料表明,运动状态下的人体吸入的氧气可比安静状态时多8倍,也就是说有氧代谢运动(耐力性运动)可使人体获得最佳摄氧量。各国学者共同推荐的健身性有氧代谢运动为:快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 健身操 (舞)。这些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荷载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因此有氧运动对人体有生理生化、心理等多面的良好影响。 有氧运动的代谢主要依靠有氧代谢,即在有氧情况,糖、脂肪、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代谢过程释放能量合成ATP,构成骨骼肌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糠、脂肪和蛋白质称作细胞燃料。其中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能量来源的70%之多,以糖元的形式存在。有氧运动时首先消耗肌糖元,当肌糖元不足时由血糖补充,肝糖元又不断补充血糖。长时间锻炼能改善运动时血流分配,使肝血流量增大,流经肝脏的糖异生基质量增多,被代谢用的机率也相应升高。 大学时期的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体育生活化、终身化,也关系到终生健身行为方式的养成。本文分析了体育干预对大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的影响,旨在为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一、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是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形式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一种良性刺激,促使身体的 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践证明,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而且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现任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霍尔曼教授指出:每天坚持中饭步10min 心脏可以年轻20 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系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 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作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不断增多。用脑过度会使脑细胞转入抵制状态。如不做调整,则会导致 记忆力 减退甚至神经官能症而严重影响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改善大脑的供氧状况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体育锻炼还能使大脑皮质及时、准确地调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尽早地进入工作 状态,使大脑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加强。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身体发生影响, 而且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 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可以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的心态, 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 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 体主义精神。 研究表明,有氧锻炼或不强烈的身体锻炼有助于降低轻度和中度精神抑郁者的抑郁水平。如果能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体育锻炼可以锻炼意志,而有坚强的意志 品质才能坚持锻炼,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育锻炼是一种欢快的活动,它使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有利于塑造一个愉快、开朗、健康的心灵,促进个性气质的健康发展。 三、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体育运动中传播、宣传的精神、原则、体育道德等,具有很高的社会理想价值,体育锻炼中树立公正、守法、民主、竞争、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念,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规 范文 化,对于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 教育 意义 。 (一)规范行为。体育运动中有各种明确而详细的行为规范,如奥林匹克精神和原则、 体育道德规范、比赛规则、竞赛规程等,这些规范是体育运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而规范 的培养是学生进入社会前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视为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 的模拟学习过程,有助于他们理解遵守社会规范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培养自立。确定体育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有助于培养运动者积 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 (三)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 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 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从而体验出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 地位的重要意义。 (四)体育锻炼是“情商”训练的有效途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 的,如生理、主理、社会适应和创造力。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当今高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能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日趋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当今高校已经采取种种 措施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尽人意,高等教育应立足于自己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中不同教育模式的独特作用,尽可能全方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体育教育对于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等,才能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缓解效果。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健身、健脑,还可以调剂生活,促进心理健康,锤炼个性、品德和气质。走过操场,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 身体和愉快的心情,过好每一天。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重,老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 文化 课的学习上,对于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目的缺乏应有的重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体育与健康 教育 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 方法 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 教学方法 ——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高中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 篮球 (半场三人制)、 足球 (小场地五人制)、 排球 (六人制)、 武术 、田径等五个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分:新授课、复习课、比赛三个内容或新授课、比赛两个内容。同时把学生分成三个或两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质量的提高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一节课中,首先满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有比赛的参加到比赛中去,然后是满足新授课学习小组(不参加比赛又报有新授课内容项目的同学),剩下的为复习练习小组。教师做好全课的安排和布置。 例如,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为:新授课——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复习课——田径(蹲踞式起跑),比赛——男子足球。教师首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做好合理的分组——比赛小组(A组对B组,参加人数及负责人员共20人)、复习小组(12人)、新授课学习小组(30人)。 1、比赛小组:根据制定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比赛办法及规则——5人制小场地比赛,球门高度为2米、宽为5米的小球门。分上下半时,每半时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除不发角球,不罚点球,不掷界外球外, 其它 的安最新足球规则执行。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同学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急事请及时向老师 报告 。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2、复习练习小组: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在跑道上练习,按照老师要求把复习小组的同学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地同学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看谁练得最好,哪组的练习最好。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安排其中的2名同学负责练习过程中的纪律和组织,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老师解决和处理。 3、新授课学习小组:学生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径场地的附近学习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教师要做到语言简洁,动作准确,讲解示范清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传球练习、垫球练习和传、垫相结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由于全班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在新授课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抽出时间到其他的两个场地察看,作技术指导并询问负责的同学是否有疑难问题或需要处理的事情。做好全课堂的监控工作。 课后教师小结。多用表扬法 总结 学生在练习、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的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一节课中,要根据项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赛再学习、先学习再比赛、现学习现比赛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比赛相结合就将课中学生灵活的分成练习不同的小组,有自觉练习的,有在比赛中练习的,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的。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觉融合到体育课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到——比赛为练习,练习提高比赛,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 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比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 爱好 ,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比赛的作用和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体育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以下是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高度重视准备活动,坚持健康第一原则 无论是体育课、运动会,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有可能会出现受伤的情况,这既会损害学生的身体,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还可能使其他学生对 体育运动 产生惧怕的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健康第一”这一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练习要求,既要保证运动量的适度,又要使学生得到锻炼。另外,为了防止学生受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好活动前的热身,以适应慢慢增加的运动强度。 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学习运动技能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传统的学法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结合起来,以期取得好的效果。以足球教学中正脚背射门这一技术为例,教师先不要讲解和示范该动作,只是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看谁射球有力且准确,再展开分组练习。学生自己练习时,为了实现该目标,他们会反复练习,寻找最佳的方法。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一起探讨和交流,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像如何站位支撑脚,找准击球点等,最后教师再进行精讲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该技术动作,再加上自身感悟,学生不再感到乏味无趣,相反变得愿意学习,养成科学健康的学习习惯,有效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相互交往,科学培养个性心理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个性健康得以发展的必经途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接触和交往,彼此间展开竞争与互相帮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群体意识的养成,消除忧郁、骄纵、孤僻等负面心理倾向,养成宽容、大度、互助的正向心理。体育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态度要积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能否形成健康而有凝聚力的集体。假如教师对某一学生长期从态度上进行排斥,忽视其能力,对他的动作表现视而不见,甚至经常性加以处罚,时间一久,他也会被学生集体所排斥。因此,在公共活动场所,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肯定和认可他们的表现。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转变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三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有一些体弱的学生,他们因为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变消极为积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探索,我采用了下面的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练习50米或100米 短跑 时,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以终点线为起跑线,反方向一起跑。当速度较快的第一名同学到达起跑线时,教师(或体育委员)举旗为号,其余同学立即停止跑动,记准自己到达的位置,并划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然后,第一名同学就以起跑线为起点,其余同学按各自测得的起跑线开始跑,看谁能超过自己原先的成绩。这样,体弱的学生基本上能跟体质好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而且有可能领先,从而激发了体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体弱生大都文化课成绩较好,求知欲较高,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对教学十分有利。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要求,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篮球急停技术时,教师可先提问:什么样的姿势才能使身体停得注停得稳?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有意识地让体弱生去回答,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在练习时教师要耐心辅导体弱生,这样,就必然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如在学习 铅球 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弱生更是消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让铅球击中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做法是,在推铅球的场地插一小旗,并划一标志线,体弱生可用较轻的铅球投中目标。如身体好的学生用5公斤铅球投掷,体弱生可用4公斤铅球进行对垒,看谁能击中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铅球的投掷技术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和方法来培养体弱生的兴趣外,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的兴趣进行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无疑对实现《全民健身纲要》提出的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至关重要,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知 1.从县教育系统的体育专干来说,他们是较专业的一类,他们更了解开展体育与健康课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能否定教育组织者多年来在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方面还存在问题。在调查中了解,目前我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健全的只占21.3%,工作高效率是2.9%,低效率比例高达38.4%,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领导观念问题,缺乏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应有的重视与具体领导,尽管各地县级的教育部门都设有体育行政机构并有专人负责,但他们主要工作重点放在应付与组织各种竞赛工作上;从领导目标来说,他们认为,学校搞体育就是多出几个运动员并向上输送就是体育与健康课工作的“出色”表现。 2.在学校领导方面,有近93%的教师认为领导因素影响着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而绝大多数校长也承认中学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但他们有自己的难处,因为现在社会和上级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差,重要指标就是升学率,升学率上不去,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得再好也是白搭。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经常占用体育与健康课和课余活动锻炼时间,使学生体育活动减少,影响了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学校存在这样的问题,从调查的这些学校看,体育与健康课每周节数随年级的上升而逐渐减少。这种观念导致广西区农村体育与健康课较正规上课的开课率不足40%,使很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没有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3.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师方面。一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研究动态缺乏了解,信息闭塞,观念改变不大,“竞技体育”思想的踪影仍存在,大部分教师没能及时进修深造。二是部分教师对场地器械的制约性想当然夸大,强调当前困境对体育与健康课的不宜。三是缺乏敬业精神,主要原因是与主科得不到同等待遇。 4.广大农村群众对体育与健康课不了解,他们认为“花钱送孩子到学校是为了学习文化,将来好走出农门是正事,在学校蹦蹦跳跳的还不如回家干农活”。他们没有能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也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发展。究其原因,这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做好体育与健康课的宣传工作,没有把现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做到家喻户晓。 二、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现状 1.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态度。尽管《标准》已颁布多年,但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在农村学校得不到体现。据调查,目前农村学校上课的方式仍然没多大改变,学校、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没有改变,即使少数有的学校有相当的条件,也未必按《标准》执行;教案是体育课课堂教学的依据,备课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体育课课堂教学的成效,在农村大部分学校,写教案的比例并不高,且执行体育与健康课并不是很严肃,如非专业教师同样可被安排上体育课,有58.6%以上的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处于随意教学的状态。如果说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那么学校应该是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开展的必要基础。从调查的这些学校看,体育与健康课每周课时随年级的上升而逐渐减少,并且课时随时都可被占用。 2.师资状况。从调查中看出,近几年来各地对体育师资进行了吸收和培训,农村体育教师的数量有一定的发展,和以往相比,农村体育教师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乡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来看,体育教师缺口仍比较大,不是招不到教师,而是学校领导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不愿多要,即使超负荷运转。初级和中级职称的仍占大多数(95.5%)。在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体育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的现象更为严重,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另外,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也存在不足,既然现在中学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就应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大面积的培训,以适应当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尽管体育教师在高校中都学习过人体科学的相关课程,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营养学等,这对体育教师从事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提供了帮助,但是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职后培训,以适应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要求。 无论任何科目的教学,师资都是很重要的。83%的教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影响着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有75%的教师认为敬业精神是学校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重智、轻体、轻德”的观念在乡村学校仍然是主流,乡村学校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往往地位低下,不受重视,工作劳苦而报酬却偏低;即使如此,同上世纪90年代相比,体育教师流失现象已没当年严重,但敬业精神已没有了,而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这种非正常现象不解决对推动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极其不利。体育教师是学校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是健康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传播者,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任务能否完成。 3.场地器械问题。体育场地与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物质条件,体育场地与器材对我国农村学校来说是个老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调查显示,在许多农村学校中体育器材达标率都低于30%。目前,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主要以学校自筹、自制为主。和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争取社会赞助改善体育教学条件的可能性很小,只有23.5%的农村中小学器材达到全国最低器材目录标准。因此,在政府拨款增添场地、器材的同时,仍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因地制宜、修旧利废、自制器材,学校自筹自制的比例还应适当加大。 三、建议 1.健全健康教育组织,并抓好落实。各学校要确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成立健康教育的职能机构,保证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全力配合,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改善学校的卫生环境。卫生环境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要注意改善环境,如教室、宿舍、阅览室、食堂、体育场地及校园周围环境等。优雅适宜的校园环境,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陶冶情操;反之,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场地与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物质条件,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是灵活性,因此,各农村学校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因地制宜、修旧利废、自制器材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硬件条件。 3.多种形式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健康行为。健康教育课、课间保健操、体检、专题讲座、爱国卫生运动、健康知识竞赛和宣传媒介等是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质量。 4.加强中学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在职教师可通过自我进修或在职脱产、半脱产进修的形式来取得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进行知识、技能进修的同时,还应对教师加强职业教育,增强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在评选先进、晋级职称、进修学习等都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尊重他们的劳动,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5.加强教育、体育法规的执法力度。国家颁发了《教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及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应建立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加强宣传与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公民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耐久跑无痛苦练习课堂中运用的初探摘要 中学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是中学体育锻炼中不可少的一个主要项目,耐久跑练习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因为它是长时间单循环运动,比较枯燥乏味,大多学生都有畏惧的心理,缺少兴趣。怎样把枯燥的耐久跑教学成为没有痛苦的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就无痛苦练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关键词 耐久跑,无痛苦练习体育课堂教学1、前言中长跑教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既枯燥又无趣且痛苦,不如打球,跳操来得痛快。因此大多数的学生对耐久跑是望而生畏,产生惧怕心理。在长跑教学中,传统的观点认为“极点”的出现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极点”的痛苦,才能达到耐力的提高。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另外一些人的特质,他们对痛苦的忍受力的确底,心理上的疲劳来的更早一些。应该说具备这一特征的学生在教学团体中不在少数,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可以影响整个班级情绪。再加上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长跑是一种痛苦。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的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无痛苦练习法”的提出是希望在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耐力的同时,又能保持愉快心境,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体会运动的快乐。2、关于无痛苦练习法从早上晨跑的中老年中发现,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除了他们的目的明确、意志坚强外,看上去也没有痛苦,很多人还有一种运动后的快乐,比较放松。那么,他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呢?经过观察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跑伴。2、速度自然放松。3、基本上没有极点。而且效果显著。由此,我们可以把长跑无痛苦练习法概括为目标明确,有两个或以上的跑伴,以放松自然的速度跑,从中找到舒适的感觉,从而克服或是避免极点带给我们的痛苦的练习方法。3、耐久跑教学中的三要素(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考虑到耐久跑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耐久跑知识的传授、灌输讲解上,而且还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认识和挖掘调动上。本身学校体育“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以达到全面健身目的。其次,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 耐久跑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精讲多练,使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健与美。把耐久跑和游戏等相结合进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2)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因此,教师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引导、启发、教育、鼓励”,将“言、行、意、情”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心情不好时教师及时疏导其不稳定情绪。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是一种教学反馈,可以及时的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3)以健身为目的,课内外一体化在耐久跑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耐久跑是一项极好的锻炼身体项目,同时也是终身体育中简单又实用的锻炼手段。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健身,因此跑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学要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达到教学的一体化。4、 结合无痛苦练习法与耐久跑的三要素主要措施为: ( 1)、明确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长跑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点,增强学生自信心,特别是与其他相比较长跑的生理价值更具有独特性。让他们坚信只要通过不泄努力锻炼,将会得到身体机能的提高,并从中感受快乐,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一系列的具体事例或用录象等直观的方式来传达快乐动机。 ( 2)、从方法上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 在耐久跑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耐力素质差,会出现一些生理不适现象,如“运动极点”现象。所以在练习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运动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并向学生介绍防止,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在实践上加强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节奏有所了解,掌握了解自己的节奏的方法,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准自己的运动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3)加强指导,让学生跑好第一次。第一次练习是打好后面基础的关键,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体会初次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学生的练习信心。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控制跑速、督促学生尽量放慢速度,而不是监督学生的速度。没有练习经验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怎样的速度才能跑完全程。刚开始练习速度的把握是关键,过快则可能造成腹痛、胸闷,抽筋等不适症状,有的人已成为条件反射,习惯性发作。所以第一次练习以舒适为标准。身体适应后速度自然会提高。(4)选择好自己的跑伴,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虽然每个人的长跑节奏不同,但由于耐久跑本身的特点,路程长、时间长。一个人太孤独,而人太多则又达不到效果。因此选择同伴非常重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跑伴,自发组织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但对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节奏相近的,在跑步的过程中能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又不干扰对方。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跑步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5 具体做法是:对初二的学生共117人,(男的50,女的67人),在每周体育课中分6次完成。自己选择跑伴,尽可能以放松的速度跑,。第一周跑1000米,第二周增加300米,以后每周增加300米。结果:感觉轻松、舒畅 92% 出现极点的,程度较重的 2% 出现极点的,程度较轻的 3%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耐久跑不再有恐惧感,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耐久跑,体会到了以前长跑时从没有过的乐趣。6、结论从以上的结果我么们可以看出,无痛苦练习法对耐久跑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对跑的速度的问题上,,分清“跑”“走”;在速度和距离的关系的处理上等都需进一步的调整提高。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燕山小学 赵毅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一年级小学生 习惯 养成随着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国家制定了《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以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看出我们全民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课程中的发现的一些行为习惯现象。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常规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 上课 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 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运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操场上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队伍很整齐,很安静,……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操场上有纸屑时时,总有学生去打扫干净,而且他们还学会起立、坐下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纸屑奖"、“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特别是在宽广的操场上,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和口令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很活跃,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自己改下吧

体育与健康论文600

耐久跑无痛苦练习课堂中运用的初探摘要 中学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是中学体育锻炼中不可少的一个主要项目,耐久跑练习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因为它是长时间单循环运动,比较枯燥乏味,大多学生都有畏惧的心理,缺少兴趣。怎样把枯燥的耐久跑教学成为没有痛苦的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就无痛苦练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关键词 耐久跑,无痛苦练习体育课堂教学1、前言中长跑教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既枯燥又无趣且痛苦,不如打球,跳操来得痛快。因此大多数的学生对耐久跑是望而生畏,产生惧怕心理。在长跑教学中,传统的观点认为“极点”的出现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极点”的痛苦,才能达到耐力的提高。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另外一些人的特质,他们对痛苦的忍受力的确底,心理上的疲劳来的更早一些。应该说具备这一特征的学生在教学团体中不在少数,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可以影响整个班级情绪。再加上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长跑是一种痛苦。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的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无痛苦练习法”的提出是希望在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耐力的同时,又能保持愉快心境,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体会运动的快乐。2、关于无痛苦练习法从早上晨跑的中老年中发现,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除了他们的目的明确、意志坚强外,看上去也没有痛苦,很多人还有一种运动后的快乐,比较放松。那么,他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呢?经过观察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跑伴。2、速度自然放松。3、基本上没有极点。而且效果显著。由此,我们可以把长跑无痛苦练习法概括为目标明确,有两个或以上的跑伴,以放松自然的速度跑,从中找到舒适的感觉,从而克服或是避免极点带给我们的痛苦的练习方法。3、耐久跑教学中的三要素(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考虑到耐久跑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耐久跑知识的传授、灌输讲解上,而且还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认识和挖掘调动上。本身学校体育“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以达到全面健身目的。其次,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 耐久跑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精讲多练,使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健与美。把耐久跑和游戏等相结合进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2)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因此,教师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引导、启发、教育、鼓励”,将“言、行、意、情”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心情不好时教师及时疏导其不稳定情绪。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是一种教学反馈,可以及时的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3)以健身为目的,课内外一体化在耐久跑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耐久跑是一项极好的锻炼身体项目,同时也是终身体育中简单又实用的锻炼手段。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健身,因此跑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学要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达到教学的一体化。4、 结合无痛苦练习法与耐久跑的三要素主要措施为: ( 1)、明确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长跑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点,增强学生自信心,特别是与其他相比较长跑的生理价值更具有独特性。让他们坚信只要通过不泄努力锻炼,将会得到身体机能的提高,并从中感受快乐,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一系列的具体事例或用录象等直观的方式来传达快乐动机。 ( 2)、从方法上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 在耐久跑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耐力素质差,会出现一些生理不适现象,如“运动极点”现象。所以在练习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运动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并向学生介绍防止,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在实践上加强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节奏有所了解,掌握了解自己的节奏的方法,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准自己的运动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3)加强指导,让学生跑好第一次。第一次练习是打好后面基础的关键,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体会初次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学生的练习信心。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控制跑速、督促学生尽量放慢速度,而不是监督学生的速度。没有练习经验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怎样的速度才能跑完全程。刚开始练习速度的把握是关键,过快则可能造成腹痛、胸闷,抽筋等不适症状,有的人已成为条件反射,习惯性发作。所以第一次练习以舒适为标准。身体适应后速度自然会提高。(4)选择好自己的跑伴,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虽然每个人的长跑节奏不同,但由于耐久跑本身的特点,路程长、时间长。一个人太孤独,而人太多则又达不到效果。因此选择同伴非常重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跑伴,自发组织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但对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节奏相近的,在跑步的过程中能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又不干扰对方。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跑步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5 具体做法是:对初二的学生共117人,(男的50,女的67人),在每周体育课中分6次完成。自己选择跑伴,尽可能以放松的速度跑,。第一周跑1000米,第二周增加300米,以后每周增加300米。结果:感觉轻松、舒畅 92% 出现极点的,程度较重的 2% 出现极点的,程度较轻的 3%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耐久跑不再有恐惧感,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耐久跑,体会到了以前长跑时从没有过的乐趣。6、结论从以上的结果我么们可以看出,无痛苦练习法对耐久跑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对跑的速度的问题上,,分清“跑”“走”;在速度和距离的关系的处理上等都需进一步的调整提高。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燕山小学 赵毅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一年级小学生 习惯 养成随着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国家制定了《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以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看出我们全民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课程中的发现的一些行为习惯现象。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常规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 上课 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 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运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操场上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队伍很整齐,很安静,……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操场上有纸屑时时,总有学生去打扫干净,而且他们还学会起立、坐下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纸屑奖"、“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特别是在宽广的操场上,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和口令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很活跃,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自己改下吧

第一个问题:阅读是一种生存方式。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古人对读书非常在意,看不起读书人,但看重读书。古人对读书的好处认识并不深刻。读书可以修身养性。一般人眼里读书的意义就剩下一下功利,所以中国的一般读书人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脱不了俗气,看不到精神的殿堂。因此古人的读书只有苦,没有快乐的感觉,更没有陶醉的感觉。读书的好处是对人的经验的放大,天下事不计其数,人不可事事躬行,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生活。个人的经验是九牛一毛,人认知世界是盲人摸象,实际是无象,由于如此,人穷尽一生是一片苍白与空洞的。人活着的享受是微乎其微的,进而用文字书写,你坐在家里,便能走出可怜的生活圈子,走进一个无尽的世界。一日日发现,读书让心灵充实随着读书的仓库的丰厚,临终时你居然觉得自己已经是金银一库。此时,你会觉得死而无憾。不仅仅将自己所有的经验转述于他人,而在于引发新的经验,导致你进行新的实践。在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发现新意。未发现时,虽然与你朝夕相处,但并没发现,牛走过梨花飘落,农人可能并没觉得有什么,诗人却另有一番感慨。黑变,白变,到了夜就是黑变。这种感觉是从读书中来的,是一种道,《桥》里有个细节,小女孩看到奶奶的拐棍在院子里,好一番伤心。没生命的拐棍在小女孩眼里成了有生命的东西,这种感觉便是读书来的。是作者读各种各样的书产生的意境。读《老人与海》,做事不顺终究做成了,(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从表面看,一路上老人与鱼在搏斗,究竟是胜利还是失败,你会从中得到哲理的启示,从中感受到优雅的风度。与孙友君先生钓鱼,十五人左右,每人一个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去郊区钓鱼,半小时,没钓到,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大家都没钓到,大家扫兴了,问孙友君,你是钓鱼协会的理事吗?孙友君先生说,跟你们出来钓鱼太扫兴,钓鱼是比钓得多少吗?呵呵。我们在想,他有这样一种境界,肯定与知识有关,知识来自于书本。我记得,有次讲读书的意义,读了?书境界就不一样。导致你进入另一番境界,知识使你的经验屡屡增加,生命的密度增加,高密度的一生比低密度的或没密度的,生有涯而知无涯。读书就是这个好处。第三个好处是养性。人很少休息,更没时间冥思苦想,读书可以教你静心,让你步入静态,有遁?移?世的思想。商业化的社会,张扬,人日益感到孤独,心神不定,陷入浮躁,感觉不安,从心灵深处渴求宁静。此时人的出路便是读书了。读书人与不读书人不一样,气质不一样,读书生涯让人获得了尊重,虽然身材与面孔一样,气质不一样了。有时出去开会,我看着这些老先生想如果他不读书情况会怎样?我跟孩子们讲,读书的意义讲了很多了,其中有一条,大到可以改变你的形象,漂亮的女孩蛮得更漂亮,不漂亮的变得漂亮。有次去小学校,出了个文学家鲁迅,他如果不读书的话,他可能走在绍兴的大街上你都不会看一眼,长得太一般了。没我漂亮,双眼皮,但就因为他读书了,伟大的读书人,他当年的黑白照片,我有高山仰止之感,这就是读书带来的魅力。刚才朱家珑先生讲到的书卷气,他的迷人之处,就是书卷气。第四的好处是我们可以产生一种宗教意识,把读书看作宗教来看,尼采已经死了,世界的情况十分严重,死了也就死了,虚设的上帝去了,还有书,书可以成为我们的寄托,看作我们上帝是可以与我们对话的可亲可敬的上帝,可以倾诉与交流,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亮光,直到寻找风平浪静的港湾,淋浴双手,在书中寻找神韵。第五好处是发现前方,培养的是一种眼力,发现前方的眼力。不读书就没有远方,因此,非常容易滑入庸俗。读书人会有风景无限的前言,凭借书的力量走向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拥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人。读书无法改变起点,却可以改变终点。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可以改变生命的厚度。 第二个问题:阅读姿态的培养。 十年间,关于读书的问题经历层次,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这个报告压在第三个上:怎么读书。 就读书本身来讲,得有所讲究,有助于将书读好,有停顿,突然的中断阅读,思考,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的本意。读书人的阅读,语文老师及培养的孩子,固然不能排除消遣,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此,得带着联想与想象,阅读的快感是扩大收获的过程。大儿子仅看到继承的产生,二儿子却看到再投资的前景,主动,活泛。有的人读成了呆子,迂腐可爱。有人背诵《资治通鉴》,写个纸条是五千多字。章太炎那样的国学大师有几个?有的人读书很多,写的东西没人看,不是点缀与装饰。装书用箱子,读书用脑子。举一反三。有人读了一辈子不过是一个书箱子而已。更有甚者,把书读糟了读坏了,有些事坏在读书人手里。中国的许多事确实坏在读书人手里。读书与一个人的品性有关。几年前,我编过状元丛书,谈中小学读书的经验。我发现,他们在阅读方面一直在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个性在阅读中的意义。书海无涯,他们是淘书人,显示了十足的个性。我是编书的人,是经常向别人开书单与向别人索取书单的人,至少有十份,向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书单。看了状元的书屋之后,佩服他们在这个年龄上就能开出这样的书单不是易事,不把书读到一定份上是开不出这样的书单的。来自于阅读范围的广大与阅读的深入,阅读的体悟,与书的默契,个性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是是否获得最大利益的根本。很多人在读书,未必谁都能把书读好。其中原因是,是否读出个性。书单好就是因为有个性,有令人心头为之一震的东西。我在北大课堂上讲,读书也有一个拒绝昧?书的问题。一个人没个性,便是一个索然无味的人。读书越来越雷同就什么都雷用,得独辟蹊径。读别人不读的书也许狂妄,但也有值得思考的问题,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风景。我欣赏他们读书时的投入潇洒自信。哪一块地都有收成,不必一棵树上吊死。无论权威还是无名小卒,我佩服他们选书的合理性。读书的方法也要个性。不在乎别人的唠叨与名家的评判,按自己的心思去读,读得有味。书海浩渺,有时也会把人读坏了,读书的效果与性格有关。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自欺欺人比恶人欺人更可恨。知识只有在那些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的人那里才有美感……一个好的读书人,读到那样的境界,犹如漫山遍野的石头,只要一挥鞭子,便变成雪白的羊群,欢快地奔腾去了。所以要强调个性化的阅读。 三,在读图时代要保持一份警觉。 现代化社会充斥图画,街头市场,乃至厕所,到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知识的传播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图画。现在的孩子与十几年相比与图画接触的机会要高出许多倍,电视,精美的画册,报纸等,文字量减少,大幅图片,表明图画在挤压文字,文字在走向衰败,人们的阅读习惯在走向改变,沉溺于图画成为现实。因为图画一目了然,便捷,图画似乎比文字更容易。从人类文明进步来看,画在先,文字在后,有文字后,图画并没消失,图画过渡到美术,在人生的殿堂中显得重要,说明事物道理的图画开始反弹。图画是完全可以发达的,当它步步逼近时,意味着人的思维发生变化。带来意想不到的东西,人类用今天这样无以伦比的世界,文字是功不可没的。人们的精神财富的传承主要得力于文字,哲学使人们懂得了各种认识,历史知道了自己的过去,让我们避免孤独恐惧。诗歌小说满足了人们情感的需要,高雅的人生情调。由于文字有如此作用,识字成了人的基本要求,识字不识字成了衡量人质量高下的标准。有许多笑话说的是不识字的。民间故事中就有。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今快回到用图画交流情感的时候。我以为,到该讲的时候了,一味的图画会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平面化等,将会使我们削平人生的深度,还会培养我们惰性等。图画还会让人产生浮躁,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长时间看电视会浮躁,看书会变得沉静,沉着。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吧。当前的儿童浸泡在图画中的时间更长,动画,游戏等,对文字的阅读兴趣日益减弱,我不知道这是幸事还是悲哀。我们要区别出两个概念,信息与知识。看看新闻,大部分不是知识,是信息。是不参与你的精神世界的建设了,还会影响你的想象与思维。从文字中领略到的奇思妙想也没有体验了。我们要宣传文字的诸多好处,我们要写出好的书,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最朴素的最美的道理:保持生命质量。 寻找新颖的更有效的切入文本的方式。 最后,请在座的朋友允许我回忆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文革时代,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就在那个时代,无锡许多名校名师下乡在穷乡僻壤,因而我受到的教育是“盛宴”,老师非常有个性,数学老师讲数学从来不复习,不回头重讲的,讲课是一条直线,板书极其漂亮,恨当时没有相机,现代派的美术,一堂课不用黑板擦,抽象的符号干干净净。有一天他的衣服被火点着了,他会问:火从哪来的?最难忘的是语文老师,是个女的,高个,南京大学的高材生,不太好看,磨刀砖的形状。“可耕田”,在我心目中,是最有风采的,身体单薄,像一张纸那么单薄,一阵风就能吹跑似的。第一次讲语文,走进教室,没带备课笔记与教参,空手走来了,身材很高,望着我们,问:什么叫语文?用了两节课,所有的人安静地听她讲,当时天空在下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夏秋冬都不一样,一天里的雨也不一样,早晨中午晚上都不一样。当时教室外是荷花塘,我们把脑袋转向窗外,耳边是她的话,注意一下,落在草丛中与池塘里样子不一样,声音不一样。她用两节课讲,不久,她致命地狠狠地打击了我们一下,我的作文是最好的,公认的,可是,她居然在班上宣布我写得最糟糕。当时我绝望地撕了作文本,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整整一天坐在小镇上,我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从小这样,现在也是。有时显得傲慢一点,恰恰是最自卑的时候。当时坐在河边,扒青草,边扒边骂,像打出一颗子弹一样,到了傍晚才回到学校,没回教室与宿舍,到老师那里去了,闯进去了。她非常吃惊,很快地平静地端一张椅子坐下来,问为什么撕,我说是写得最不好的。她把我好几年的作文找来了,一本本排开了,让我自己看,不说内容,就说作文的字,看,越到后来越不像字,到了高中那么张狂,不扎实,轻浮。我看着,六本作文本连着好几年的时光,是我走过的路,路那么清晰,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响,其中,都有一篇写春天,到最后就不行了,所有人说你有才气,你就沉不住气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最后一篇,你写得最眩目,也写得最差。离开时,我觉得月亮特别好,天气特别好。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也不可能坐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语文对儿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我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我认为,全世界都应该如此。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重,老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 文化 课的学习上,对于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目的缺乏应有的重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体育与健康 教育 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 方法 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 教学方法 ——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高中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 篮球 (半场三人制)、 足球 (小场地五人制)、 排球 (六人制)、 武术 、田径等五个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分:新授课、复习课、比赛三个内容或新授课、比赛两个内容。同时把学生分成三个或两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质量的提高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一节课中,首先满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有比赛的参加到比赛中去,然后是满足新授课学习小组(不参加比赛又报有新授课内容项目的同学),剩下的为复习练习小组。教师做好全课的安排和布置。 例如,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为:新授课——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复习课——田径(蹲踞式起跑),比赛——男子足球。教师首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做好合理的分组——比赛小组(A组对B组,参加人数及负责人员共20人)、复习小组(12人)、新授课学习小组(30人)。 1、比赛小组:根据制定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比赛办法及规则——5人制小场地比赛,球门高度为2米、宽为5米的小球门。分上下半时,每半时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除不发角球,不罚点球,不掷界外球外, 其它 的安最新足球规则执行。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同学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急事请及时向老师 报告 。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2、复习练习小组: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在跑道上练习,按照老师要求把复习小组的同学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地同学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看谁练得最好,哪组的练习最好。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安排其中的2名同学负责练习过程中的纪律和组织,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老师解决和处理。 3、新授课学习小组:学生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径场地的附近学习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教师要做到语言简洁,动作准确,讲解示范清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传球练习、垫球练习和传、垫相结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由于全班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在新授课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抽出时间到其他的两个场地察看,作技术指导并询问负责的同学是否有疑难问题或需要处理的事情。做好全课堂的监控工作。 课后教师小结。多用表扬法 总结 学生在练习、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的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一节课中,要根据项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赛再学习、先学习再比赛、现学习现比赛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比赛相结合就将课中学生灵活的分成练习不同的小组,有自觉练习的,有在比赛中练习的,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的。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觉融合到体育课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到——比赛为练习,练习提高比赛,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 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比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 爱好 ,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比赛的作用和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体育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以下是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高度重视准备活动,坚持健康第一原则 无论是体育课、运动会,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有可能会出现受伤的情况,这既会损害学生的身体,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还可能使其他学生对 体育运动 产生惧怕的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健康第一”这一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练习要求,既要保证运动量的适度,又要使学生得到锻炼。另外,为了防止学生受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好活动前的热身,以适应慢慢增加的运动强度。 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学习运动技能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传统的学法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结合起来,以期取得好的效果。以足球教学中正脚背射门这一技术为例,教师先不要讲解和示范该动作,只是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看谁射球有力且准确,再展开分组练习。学生自己练习时,为了实现该目标,他们会反复练习,寻找最佳的方法。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一起探讨和交流,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像如何站位支撑脚,找准击球点等,最后教师再进行精讲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该技术动作,再加上自身感悟,学生不再感到乏味无趣,相反变得愿意学习,养成科学健康的学习习惯,有效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相互交往,科学培养个性心理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个性健康得以发展的必经途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接触和交往,彼此间展开竞争与互相帮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群体意识的养成,消除忧郁、骄纵、孤僻等负面心理倾向,养成宽容、大度、互助的正向心理。体育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态度要积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能否形成健康而有凝聚力的集体。假如教师对某一学生长期从态度上进行排斥,忽视其能力,对他的动作表现视而不见,甚至经常性加以处罚,时间一久,他也会被学生集体所排斥。因此,在公共活动场所,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肯定和认可他们的表现。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转变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三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有一些体弱的学生,他们因为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变消极为积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探索,我采用了下面的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练习50米或100米 短跑 时,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以终点线为起跑线,反方向一起跑。当速度较快的第一名同学到达起跑线时,教师(或体育委员)举旗为号,其余同学立即停止跑动,记准自己到达的位置,并划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然后,第一名同学就以起跑线为起点,其余同学按各自测得的起跑线开始跑,看谁能超过自己原先的成绩。这样,体弱的学生基本上能跟体质好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而且有可能领先,从而激发了体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体弱生大都文化课成绩较好,求知欲较高,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对教学十分有利。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要求,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篮球急停技术时,教师可先提问:什么样的姿势才能使身体停得注停得稳?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有意识地让体弱生去回答,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在练习时教师要耐心辅导体弱生,这样,就必然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如在学习 铅球 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弱生更是消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让铅球击中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做法是,在推铅球的场地插一小旗,并划一标志线,体弱生可用较轻的铅球投中目标。如身体好的学生用5公斤铅球投掷,体弱生可用4公斤铅球进行对垒,看谁能击中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铅球的投掷技术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和方法来培养体弱生的兴趣外,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的兴趣进行教学。

什么是体育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入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立足现实,着眼终生,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六种基本成份,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毕业论文

耐久跑无痛苦练习课堂中运用的初探摘要 中学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是中学体育锻炼中不可少的一个主要项目,耐久跑练习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因为它是长时间单循环运动,比较枯燥乏味,大多学生都有畏惧的心理,缺少兴趣。怎样把枯燥的耐久跑教学成为没有痛苦的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就无痛苦练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关键词 耐久跑,无痛苦练习体育课堂教学1、前言中长跑教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既枯燥又无趣且痛苦,不如打球,跳操来得痛快。因此大多数的学生对耐久跑是望而生畏,产生惧怕心理。在长跑教学中,传统的观点认为“极点”的出现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极点”的痛苦,才能达到耐力的提高。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另外一些人的特质,他们对痛苦的忍受力的确底,心理上的疲劳来的更早一些。应该说具备这一特征的学生在教学团体中不在少数,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可以影响整个班级情绪。再加上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长跑是一种痛苦。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的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无痛苦练习法”的提出是希望在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耐力的同时,又能保持愉快心境,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体会运动的快乐。2、关于无痛苦练习法从早上晨跑的中老年中发现,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除了他们的目的明确、意志坚强外,看上去也没有痛苦,很多人还有一种运动后的快乐,比较放松。那么,他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呢?经过观察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跑伴。2、速度自然放松。3、基本上没有极点。而且效果显著。由此,我们可以把长跑无痛苦练习法概括为目标明确,有两个或以上的跑伴,以放松自然的速度跑,从中找到舒适的感觉,从而克服或是避免极点带给我们的痛苦的练习方法。3、耐久跑教学中的三要素(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考虑到耐久跑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耐久跑知识的传授、灌输讲解上,而且还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认识和挖掘调动上。本身学校体育“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以达到全面健身目的。其次,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 耐久跑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精讲多练,使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健与美。把耐久跑和游戏等相结合进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2)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因此,教师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引导、启发、教育、鼓励”,将“言、行、意、情”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心情不好时教师及时疏导其不稳定情绪。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是一种教学反馈,可以及时的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3)以健身为目的,课内外一体化在耐久跑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耐久跑是一项极好的锻炼身体项目,同时也是终身体育中简单又实用的锻炼手段。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健身,因此跑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学要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达到教学的一体化。4、 结合无痛苦练习法与耐久跑的三要素主要措施为: ( 1)、明确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长跑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点,增强学生自信心,特别是与其他相比较长跑的生理价值更具有独特性。让他们坚信只要通过不泄努力锻炼,将会得到身体机能的提高,并从中感受快乐,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一系列的具体事例或用录象等直观的方式来传达快乐动机。 ( 2)、从方法上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 在耐久跑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耐力素质差,会出现一些生理不适现象,如“运动极点”现象。所以在练习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运动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并向学生介绍防止,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在实践上加强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节奏有所了解,掌握了解自己的节奏的方法,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准自己的运动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3)加强指导,让学生跑好第一次。第一次练习是打好后面基础的关键,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体会初次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学生的练习信心。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控制跑速、督促学生尽量放慢速度,而不是监督学生的速度。没有练习经验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怎样的速度才能跑完全程。刚开始练习速度的把握是关键,过快则可能造成腹痛、胸闷,抽筋等不适症状,有的人已成为条件反射,习惯性发作。所以第一次练习以舒适为标准。身体适应后速度自然会提高。(4)选择好自己的跑伴,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虽然每个人的长跑节奏不同,但由于耐久跑本身的特点,路程长、时间长。一个人太孤独,而人太多则又达不到效果。因此选择同伴非常重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跑伴,自发组织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但对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节奏相近的,在跑步的过程中能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又不干扰对方。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跑步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5 具体做法是:对初二的学生共117人,(男的50,女的67人),在每周体育课中分6次完成。自己选择跑伴,尽可能以放松的速度跑,。第一周跑1000米,第二周增加300米,以后每周增加300米。结果:感觉轻松、舒畅 92% 出现极点的,程度较重的 2% 出现极点的,程度较轻的 3%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耐久跑不再有恐惧感,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耐久跑,体会到了以前长跑时从没有过的乐趣。6、结论从以上的结果我么们可以看出,无痛苦练习法对耐久跑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对跑的速度的问题上,,分清“跑”“走”;在速度和距离的关系的处理上等都需进一步的调整提高。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燕山小学 赵毅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一年级小学生 习惯 养成随着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国家制定了《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以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看出我们全民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课程中的发现的一些行为习惯现象。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常规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 上课 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 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运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操场上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队伍很整齐,很安静,……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操场上有纸屑时时,总有学生去打扫干净,而且他们还学会起立、坐下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纸屑奖"、“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特别是在宽广的操场上,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和口令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很活跃,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自己改下吧

第一个问题:阅读是一种生存方式。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古人对读书非常在意,看不起读书人,但看重读书。古人对读书的好处认识并不深刻。读书可以修身养性。一般人眼里读书的意义就剩下一下功利,所以中国的一般读书人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脱不了俗气,看不到精神的殿堂。因此古人的读书只有苦,没有快乐的感觉,更没有陶醉的感觉。读书的好处是对人的经验的放大,天下事不计其数,人不可事事躬行,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生活。个人的经验是九牛一毛,人认知世界是盲人摸象,实际是无象,由于如此,人穷尽一生是一片苍白与空洞的。人活着的享受是微乎其微的,进而用文字书写,你坐在家里,便能走出可怜的生活圈子,走进一个无尽的世界。一日日发现,读书让心灵充实随着读书的仓库的丰厚,临终时你居然觉得自己已经是金银一库。此时,你会觉得死而无憾。不仅仅将自己所有的经验转述于他人,而在于引发新的经验,导致你进行新的实践。在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发现新意。未发现时,虽然与你朝夕相处,但并没发现,牛走过梨花飘落,农人可能并没觉得有什么,诗人却另有一番感慨。黑变,白变,到了夜就是黑变。这种感觉是从读书中来的,是一种道,《桥》里有个细节,小女孩看到奶奶的拐棍在院子里,好一番伤心。没生命的拐棍在小女孩眼里成了有生命的东西,这种感觉便是读书来的。是作者读各种各样的书产生的意境。读《老人与海》,做事不顺终究做成了,(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从表面看,一路上老人与鱼在搏斗,究竟是胜利还是失败,你会从中得到哲理的启示,从中感受到优雅的风度。与孙友君先生钓鱼,十五人左右,每人一个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去郊区钓鱼,半小时,没钓到,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大家都没钓到,大家扫兴了,问孙友君,你是钓鱼协会的理事吗?孙友君先生说,跟你们出来钓鱼太扫兴,钓鱼是比钓得多少吗?呵呵。我们在想,他有这样一种境界,肯定与知识有关,知识来自于书本。我记得,有次讲读书的意义,读了?书境界就不一样。导致你进入另一番境界,知识使你的经验屡屡增加,生命的密度增加,高密度的一生比低密度的或没密度的,生有涯而知无涯。读书就是这个好处。第三个好处是养性。人很少休息,更没时间冥思苦想,读书可以教你静心,让你步入静态,有遁?移?世的思想。商业化的社会,张扬,人日益感到孤独,心神不定,陷入浮躁,感觉不安,从心灵深处渴求宁静。此时人的出路便是读书了。读书人与不读书人不一样,气质不一样,读书生涯让人获得了尊重,虽然身材与面孔一样,气质不一样了。有时出去开会,我看着这些老先生想如果他不读书情况会怎样?我跟孩子们讲,读书的意义讲了很多了,其中有一条,大到可以改变你的形象,漂亮的女孩蛮得更漂亮,不漂亮的变得漂亮。有次去小学校,出了个文学家鲁迅,他如果不读书的话,他可能走在绍兴的大街上你都不会看一眼,长得太一般了。没我漂亮,双眼皮,但就因为他读书了,伟大的读书人,他当年的黑白照片,我有高山仰止之感,这就是读书带来的魅力。刚才朱家珑先生讲到的书卷气,他的迷人之处,就是书卷气。第四的好处是我们可以产生一种宗教意识,把读书看作宗教来看,尼采已经死了,世界的情况十分严重,死了也就死了,虚设的上帝去了,还有书,书可以成为我们的寄托,看作我们上帝是可以与我们对话的可亲可敬的上帝,可以倾诉与交流,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亮光,直到寻找风平浪静的港湾,淋浴双手,在书中寻找神韵。第五好处是发现前方,培养的是一种眼力,发现前方的眼力。不读书就没有远方,因此,非常容易滑入庸俗。读书人会有风景无限的前言,凭借书的力量走向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拥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人。读书无法改变起点,却可以改变终点。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可以改变生命的厚度。 第二个问题:阅读姿态的培养。 十年间,关于读书的问题经历层次,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这个报告压在第三个上:怎么读书。 就读书本身来讲,得有所讲究,有助于将书读好,有停顿,突然的中断阅读,思考,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的本意。读书人的阅读,语文老师及培养的孩子,固然不能排除消遣,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此,得带着联想与想象,阅读的快感是扩大收获的过程。大儿子仅看到继承的产生,二儿子却看到再投资的前景,主动,活泛。有的人读成了呆子,迂腐可爱。有人背诵《资治通鉴》,写个纸条是五千多字。章太炎那样的国学大师有几个?有的人读书很多,写的东西没人看,不是点缀与装饰。装书用箱子,读书用脑子。举一反三。有人读了一辈子不过是一个书箱子而已。更有甚者,把书读糟了读坏了,有些事坏在读书人手里。中国的许多事确实坏在读书人手里。读书与一个人的品性有关。几年前,我编过状元丛书,谈中小学读书的经验。我发现,他们在阅读方面一直在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个性在阅读中的意义。书海无涯,他们是淘书人,显示了十足的个性。我是编书的人,是经常向别人开书单与向别人索取书单的人,至少有十份,向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书单。看了状元的书屋之后,佩服他们在这个年龄上就能开出这样的书单不是易事,不把书读到一定份上是开不出这样的书单的。来自于阅读范围的广大与阅读的深入,阅读的体悟,与书的默契,个性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是是否获得最大利益的根本。很多人在读书,未必谁都能把书读好。其中原因是,是否读出个性。书单好就是因为有个性,有令人心头为之一震的东西。我在北大课堂上讲,读书也有一个拒绝昧?书的问题。一个人没个性,便是一个索然无味的人。读书越来越雷同就什么都雷用,得独辟蹊径。读别人不读的书也许狂妄,但也有值得思考的问题,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风景。我欣赏他们读书时的投入潇洒自信。哪一块地都有收成,不必一棵树上吊死。无论权威还是无名小卒,我佩服他们选书的合理性。读书的方法也要个性。不在乎别人的唠叨与名家的评判,按自己的心思去读,读得有味。书海浩渺,有时也会把人读坏了,读书的效果与性格有关。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自欺欺人比恶人欺人更可恨。知识只有在那些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的人那里才有美感……一个好的读书人,读到那样的境界,犹如漫山遍野的石头,只要一挥鞭子,便变成雪白的羊群,欢快地奔腾去了。所以要强调个性化的阅读。 三,在读图时代要保持一份警觉。 现代化社会充斥图画,街头市场,乃至厕所,到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知识的传播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图画。现在的孩子与十几年相比与图画接触的机会要高出许多倍,电视,精美的画册,报纸等,文字量减少,大幅图片,表明图画在挤压文字,文字在走向衰败,人们的阅读习惯在走向改变,沉溺于图画成为现实。因为图画一目了然,便捷,图画似乎比文字更容易。从人类文明进步来看,画在先,文字在后,有文字后,图画并没消失,图画过渡到美术,在人生的殿堂中显得重要,说明事物道理的图画开始反弹。图画是完全可以发达的,当它步步逼近时,意味着人的思维发生变化。带来意想不到的东西,人类用今天这样无以伦比的世界,文字是功不可没的。人们的精神财富的传承主要得力于文字,哲学使人们懂得了各种认识,历史知道了自己的过去,让我们避免孤独恐惧。诗歌小说满足了人们情感的需要,高雅的人生情调。由于文字有如此作用,识字成了人的基本要求,识字不识字成了衡量人质量高下的标准。有许多笑话说的是不识字的。民间故事中就有。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今快回到用图画交流情感的时候。我以为,到该讲的时候了,一味的图画会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平面化等,将会使我们削平人生的深度,还会培养我们惰性等。图画还会让人产生浮躁,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长时间看电视会浮躁,看书会变得沉静,沉着。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吧。当前的儿童浸泡在图画中的时间更长,动画,游戏等,对文字的阅读兴趣日益减弱,我不知道这是幸事还是悲哀。我们要区别出两个概念,信息与知识。看看新闻,大部分不是知识,是信息。是不参与你的精神世界的建设了,还会影响你的想象与思维。从文字中领略到的奇思妙想也没有体验了。我们要宣传文字的诸多好处,我们要写出好的书,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最朴素的最美的道理:保持生命质量。 寻找新颖的更有效的切入文本的方式。 最后,请在座的朋友允许我回忆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文革时代,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就在那个时代,无锡许多名校名师下乡在穷乡僻壤,因而我受到的教育是“盛宴”,老师非常有个性,数学老师讲数学从来不复习,不回头重讲的,讲课是一条直线,板书极其漂亮,恨当时没有相机,现代派的美术,一堂课不用黑板擦,抽象的符号干干净净。有一天他的衣服被火点着了,他会问:火从哪来的?最难忘的是语文老师,是个女的,高个,南京大学的高材生,不太好看,磨刀砖的形状。“可耕田”,在我心目中,是最有风采的,身体单薄,像一张纸那么单薄,一阵风就能吹跑似的。第一次讲语文,走进教室,没带备课笔记与教参,空手走来了,身材很高,望着我们,问:什么叫语文?用了两节课,所有的人安静地听她讲,当时天空在下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夏秋冬都不一样,一天里的雨也不一样,早晨中午晚上都不一样。当时教室外是荷花塘,我们把脑袋转向窗外,耳边是她的话,注意一下,落在草丛中与池塘里样子不一样,声音不一样。她用两节课讲,不久,她致命地狠狠地打击了我们一下,我的作文是最好的,公认的,可是,她居然在班上宣布我写得最糟糕。当时我绝望地撕了作文本,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整整一天坐在小镇上,我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从小这样,现在也是。有时显得傲慢一点,恰恰是最自卑的时候。当时坐在河边,扒青草,边扒边骂,像打出一颗子弹一样,到了傍晚才回到学校,没回教室与宿舍,到老师那里去了,闯进去了。她非常吃惊,很快地平静地端一张椅子坐下来,问为什么撕,我说是写得最不好的。她把我好几年的作文找来了,一本本排开了,让我自己看,不说内容,就说作文的字,看,越到后来越不像字,到了高中那么张狂,不扎实,轻浮。我看着,六本作文本连着好几年的时光,是我走过的路,路那么清晰,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响,其中,都有一篇写春天,到最后就不行了,所有人说你有才气,你就沉不住气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最后一篇,你写得最眩目,也写得最差。离开时,我觉得月亮特别好,天气特别好。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也不可能坐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语文对儿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我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我认为,全世界都应该如此。

健康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全面正确地认识健康的现代含义,关注体育健康,建立和谐体育健康生活方式,是当今人们面临的理性选择。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篇1 [摘要]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现代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对美的多元需求,请求我们培育学生 体育运动 形态美、心灵美、艺术美,将科学的体育锻炼有机地融入熏陶美的心灵这种更高层面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力图收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教学效果。 “健全的肉体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随着社会的开展,体育活动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以及对社会、 文化 、经济、政治及城市建立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构成了共同的体育文化形态。体育的实质是 教育 。培育人、进步人的素质,既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体育的基本目的。引导大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开展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开展,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顺应才能,让学生控制体育根底学问、根本技艺,培育学生正确的体育理念,强调体育运动中的美及对美的感受才能和对美的鉴赏才能,发明美的才能。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开展,这里的美,就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美的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开展,情感的教育,感受美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激情。所谓体育美,即为体育运动形体美、体育运动心灵美、体育运动艺术美的总称。 一、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形体美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腕,具有健身性、活动性、文娱性和教育性,不懂得谐和开展肌体和健康,就不能了解人的内在美,体育教育中的健美运动就是一项集健、力、美三者于一体,塑造人体形体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是人们对人体健美的追求,是 体操 、舞蹈、音乐逐渐开展和分离的产物。我们首先晓得构成人体美的根底是线条和形体。普通说来,垂直线给人以坚硬、庄严、昂扬的觉得,曲线给人以伸展、温和、流利的觉得。通常,男性的健美表现为刚健有力,直线多一些;女性的健美则表现为优美秀丽,曲线多一些。在教学理论中,男学生强壮的身体上能够找到温和的曲线之美,女学生秀美的身姿,也显得矫健有力。刚柔是互相浸透、相辅相成的,常常是既刚柔相分,又刚柔相济。其次,体育运动中形体美包括静态美和动态美。从静态美方面来看,美的形体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骨骼为支架所构成的人体各局部比例要匀称、适度、发育良好;第二,由肌肉的圆满兴旺所呈现的人体形态要强壮而谐和;第三是肤色红润而有光泽。从动态方面来看,动作是在谐和分歧的动作流程中显现的,它的根底是节拍,还包括连续外型,从而构成了动态美。 美育是培育学生审美观念和美妙姿势的教育过程。一个形态美、表面整洁、举止端庄的体育教员无疑将给学生们一种美的觉得,美的向往,从而唤起学生对美的激情。如今很多大学生,只注重文化学问的学习,而无视了对体育的认识、理论,更别说是美育的学习。基于大学阶段的特殊性,针对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殊的转变过程,首先教员在教学内容上,要分离学生实践状况,布置丰厚多彩、方式多样的各种单一动作的美体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树立自信心、大胆尝试、积极模拟、按部就班、盲目积极地完成教员所授内容。在课堂上我鼓舞学生克制羞怯的心理,本人应战本人,并不时反复练习每一个美体动作,领会动作变化、衔接,最终使动作构造、思想情感融入一体。我常对学生讲,人一举一动自身就是一种艺术美,你想怎样美,就纵情地发挥展示本人,并发明本人的形态美。我形象的解说充沛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学生思想上放开了许多,动作也伸展大方。我认真察看学生练习,觉得是一种美的享用。经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晓得体育的宏大魅力来自于它所表现的那种“超越自我、应战极限”的肉体气概,来自于它提供了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时机和可能。认识体育教育不再是教育的附庸,而应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开展学生个性最理想的天地。 二、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心灵美 在体育运动中,能恪守纪律、服从命令、酷爱集体、生动生动、乐于助人、英勇顽强、胜不骄、败不馁、悲观坚毅、具有团队认识和肉体,这就是体育运动心灵美。是体育与素质教育的综合表现,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开展为目的,进步学生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的有机分离,在体育教育中,我们不只要对学生今天的身体开展和健康担任,更要对明天的身心全面开展担任。针对大学生特性,以学生开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专长与喜好,注重学生的运动享用和参与乐趣,强调学生健身理论与体育活动良好的心理体验,追求学生的身心高兴和全面开展,丰厚体育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的自我开展需求,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培育竞争认识、法律认识、体验竞争的剧烈和严酷性,禁受胜利与失败的磨炼,培育拼搏肉体和勇于开辟创新肉体。经过参与体育运动使大学生遭到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进步他们对体育的兴味,促进同窗之间的友谊、交流和团结,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遵纪违法、公平竞争、勇攀顶峰的良好道德风气,活泼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沛表现体育运动的心灵美。 三、培育学生体育运动艺术美 在体育运动中的韵律美、柔韧美、谐和美、外型美就是体育运动的艺术美。在教学中,体育教员把示范动作做得谐和刚毅、纯熟轻巧、矫捷漂亮,就会给学生展现出美的形象。经过艺术体操各类动作的合成教学开展了学生谐和、柔软、力气、耐力等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并在练习中领会动作构造,竭力仿效,积极练习,体验和感受美,发明完善本人的艺术美。如:如今人们所喜欢的群众体操,在教学中我揉进了这套体操的局部内容,它以漂亮的动作,鲜明的节拍感和韵律感,配上和悦的音乐,给人以特别的美感,学生在做这套操的时分,显得特别有兴味、有激情,使单调、乏味的体育锻炼活动焕发出生命的生机。因而,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培育学生的艺术美,还应尽量给教学内容和设计添加更多美学元素,揉进一些必要的体育舞蹈动作,加强韵律感、节拍感,有条件的状况下再配上节拍明快、韵律感强的音乐,到达锻炼和艺术天衣无缝。 总之,大学是培育全面开展人才的基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积极探究融入美育教学的内容和办法,开展体育美,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体育美并让学生充沛认识体育教育,进一步推进学生终生健身认识、兴味和习气,促进学生个性、人格、自尊及社会生存和顺应才能等多方面的开展与完善,完成人的全面素质的进步,使体育教育真正的适用化、生活化、个性化和终生化。 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篇2 【摘要】亚健康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形成原因,阐述了体育运动对于预防和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体育运动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强烈,能否处理好各种矛盾,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据教育部万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近40%的大学生有体虚、易疲劳、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绪不稳定等亚健康状况。总之, 高校每年因承受能力差、情绪脆弱、神经衰弱等原因退学、休学的学生不断增加, 轻生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目前,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躯体亚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亚健康往往首先表现在个体的身体上,即躯体亚健康。因为躯体亚健康的体征表现较容易被个体自身所体验和理解,也容易被他人所识别。躯体亚健康总的特征是持续的难以恢复的疲劳和周身不适,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不支、虚弱、头痛、困倦疲乏、胸闷胸痛、机能下降、功能失调以及月经周期紊乱,还可表现出睡眠障碍。 2、心理亚健康 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突出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使个体不能融入群体,不能获得群体的援助,出现孤独、冷漠、猜疑、自闭以及行为偏离,还可能诱发种种身心症状。 4、认知方面的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由此很容易受到社会默化、从众心理和去个性化心理的影响,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导致行为偏差。认知方面的亚健康所带来的危害通常与以上几种亚健康是密切联系的,尤其是心理亚健康。近一段时间频见报端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正是认知方面亚健康危害的突出体现。 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1、体力诱因 目前,进入高校的学生是多是80后期和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营养过剩、以我为中心、在家受保护过度,一旦远离父母和家乡,加上气侯、饮食等不适应,总感到每天活得很累很烦,有时参加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营养补充,肌肉过度收缩,在消耗肌肉内能物质的同时体内产生若干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如果这些废物在肌肉内超过限量,就会妨碍肌肉细胞的活动,使人产生疲倦、乏力以及不愉快的感觉,长此以往,亚健康状态便会产生。 2、脑力诱因 有些高校学生长期潜心苦读,甚至挑灯夜战,脑细胞产生疲劳,人的头部虽只有整个躯体的二十二分之一左右,但它所消耗的氧和营养却占了人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 由于阅读和书写用脑时是站着或坐着,在较长时间内血液要源源不断地向大脑供应营养和氧气,再不断地将脑细胞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质又通过血液带走,如果时间过长“供”不足而“废”有余,就会出现头昏脑胀, 记忆力 下降,思维迟钝。这种状态长期得不到调整或改变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 3、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迫使他们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精神压力日趋增大,再加上目前高校扩招导致的校舍紧张,学习、活动空间相对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容易使人烦躁、心情郁闷,这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负荷压力过大、心理障碍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4、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当前,很多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按时吃早餐甚至不吃;有一些女大学生为了保持身材,不吃主食,只简单地吃些零食,导致她们营养严重不足;还有部分大学生有不良的生活嗜好,喝酒、抽烟,自控能力不强,沉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活动,学习、生活没有规律,导致他们的睡眠严重不足。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5、缺乏体育锻炼 年轻的资本、惰性大,无规律、不良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学习负担,现实的竞争与压力等等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同时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不够,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1、增强体质,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 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身体协调发展,体态端庄,提高健康水平;在户外锻炼还具有保健作用(如阳光照射的保健作用,对大脑和眼睛等的保健作用,以及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体育锻炼的保健效能,在某些方面比药物更有效。同时,还能使大学生了解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危害,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下一页更多精彩“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

体育与健康课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无疑对实现《全民健身纲要》提出的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至关重要,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知 1.从县教育系统的体育专干来说,他们是较专业的一类,他们更了解开展体育与健康课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能否定教育组织者多年来在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方面还存在问题。在调查中了解,目前我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健全的只占21.3%,工作高效率是2.9%,低效率比例高达38.4%,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领导观念问题,缺乏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应有的重视与具体领导,尽管各地县级的教育部门都设有体育行政机构并有专人负责,但他们主要工作重点放在应付与组织各种竞赛工作上;从领导目标来说,他们认为,学校搞体育就是多出几个运动员并向上输送就是体育与健康课工作的“出色”表现。 2.在学校领导方面,有近93%的教师认为领导因素影响着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而绝大多数校长也承认中学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但他们有自己的难处,因为现在社会和上级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差,重要指标就是升学率,升学率上不去,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得再好也是白搭。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经常占用体育与健康课和课余活动锻炼时间,使学生体育活动减少,影响了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学校存在这样的问题,从调查的这些学校看,体育与健康课每周节数随年级的上升而逐渐减少。这种观念导致广西区农村体育与健康课较正规上课的开课率不足40%,使很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没有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3.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师方面。一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研究动态缺乏了解,信息闭塞,观念改变不大,“竞技体育”思想的踪影仍存在,大部分教师没能及时进修深造。二是部分教师对场地器械的制约性想当然夸大,强调当前困境对体育与健康课的不宜。三是缺乏敬业精神,主要原因是与主科得不到同等待遇。 4.广大农村群众对体育与健康课不了解,他们认为“花钱送孩子到学校是为了学习文化,将来好走出农门是正事,在学校蹦蹦跳跳的还不如回家干农活”。他们没有能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也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发展。究其原因,这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做好体育与健康课的宣传工作,没有把现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做到家喻户晓。 二、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现状 1.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态度。尽管《标准》已颁布多年,但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在农村学校得不到体现。据调查,目前农村学校上课的方式仍然没多大改变,学校、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没有改变,即使少数有的学校有相当的条件,也未必按《标准》执行;教案是体育课课堂教学的依据,备课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体育课课堂教学的成效,在农村大部分学校,写教案的比例并不高,且执行体育与健康课并不是很严肃,如非专业教师同样可被安排上体育课,有58.6%以上的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处于随意教学的状态。如果说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那么学校应该是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开展的必要基础。从调查的这些学校看,体育与健康课每周课时随年级的上升而逐渐减少,并且课时随时都可被占用。 2.师资状况。从调查中看出,近几年来各地对体育师资进行了吸收和培训,农村体育教师的数量有一定的发展,和以往相比,农村体育教师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乡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来看,体育教师缺口仍比较大,不是招不到教师,而是学校领导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不愿多要,即使超负荷运转。初级和中级职称的仍占大多数(95.5%)。在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体育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的现象更为严重,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另外,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也存在不足,既然现在中学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就应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大面积的培训,以适应当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尽管体育教师在高校中都学习过人体科学的相关课程,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营养学等,这对体育教师从事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提供了帮助,但是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职后培训,以适应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要求。 无论任何科目的教学,师资都是很重要的。83%的教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影响着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有75%的教师认为敬业精神是学校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重智、轻体、轻德”的观念在乡村学校仍然是主流,乡村学校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往往地位低下,不受重视,工作劳苦而报酬却偏低;即使如此,同上世纪90年代相比,体育教师流失现象已没当年严重,但敬业精神已没有了,而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这种非正常现象不解决对推动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极其不利。体育教师是学校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是健康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传播者,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任务能否完成。 3.场地器械问题。体育场地与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物质条件,体育场地与器材对我国农村学校来说是个老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调查显示,在许多农村学校中体育器材达标率都低于30%。目前,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主要以学校自筹、自制为主。和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争取社会赞助改善体育教学条件的可能性很小,只有23.5%的农村中小学器材达到全国最低器材目录标准。因此,在政府拨款增添场地、器材的同时,仍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因地制宜、修旧利废、自制器材,学校自筹自制的比例还应适当加大。 三、建议 1.健全健康教育组织,并抓好落实。各学校要确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成立健康教育的职能机构,保证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全力配合,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改善学校的卫生环境。卫生环境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要注意改善环境,如教室、宿舍、阅览室、食堂、体育场地及校园周围环境等。优雅适宜的校园环境,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陶冶情操;反之,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场地与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物质条件,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是灵活性,因此,各农村学校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因地制宜、修旧利废、自制器材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硬件条件。 3.多种形式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健康行为。健康教育课、课间保健操、体检、专题讲座、爱国卫生运动、健康知识竞赛和宣传媒介等是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质量。 4.加强中学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在职教师可通过自我进修或在职脱产、半脱产进修的形式来取得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进行知识、技能进修的同时,还应对教师加强职业教育,增强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在评选先进、晋级职称、进修学习等都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尊重他们的劳动,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5.加强教育、体育法规的执法力度。国家颁发了《教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及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应建立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加强宣传与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公民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 索引序列
  • 体育与健康毕业论文
  • 体育与健康论文1000
  • 体育与健康论文1500
  • 体育与健康论文600
  •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