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其实不用逐字读一篇论文。毕竟,如果题目不完全一致,即使有更多的交叉研究领域,肯定也会有不同的地方。而且很多论文里有很多就不需要看。
想早日确定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掌握高效阅读论文的技巧至关重要,需要准备好的文献和正确的阅读方式
如果不够,建议还是先看看中文,国内的同行专家也有很多中文高被引的,值得一读。别人做到哪一步了,只有大体了解这个方向后,你才能明白下一步该干什么。你应该先主动向老师要课题,开始动手做实验。因为对于急于想发文章的人来说,做实验应先于看文献看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论文去知网找就可以了。看专业前沿文献的还得结合你们专业情况去英文数据库找。
看过的文献当你想再看的时候,你已经不知道去哪里找了首先推荐在知网或万方等数据库搜索中文文献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看看综述类的文章了解研究进展。不要总觉得别人写的很简单。往往实际情况下你自己操作的话没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要虚心的学习。
听导师和大家说要多看文献。于是随便拿到一篇文献,就是一顿操作,开始从头读到位。对于大部分文献要学会断舍离,下面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并且文章质量较高,那就把正文看一看,学一学人家用了啥高水平的表征。如果想节省时间,特别是老外写的,思路和国人不大相同,建议逐字逐句翻译,掌握文中的观点和方法。
一开始就接触大篇幅、专业知识极强的英语文献,相信对每个人来说都说一个痛苦至极的事情接着读论文的方法论部分,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筛选+正式读+笔记一般的英语肯定都能读懂的。但是拿到专业的文献却有些生疏,这是因为里面有很多专业名词。学语文的时候也会遇到某一篇文章,是在高中学过的。但是他问的问题就不一样了,问的深度不一样。理解其主要内容和主要创新点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读。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1.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 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 1)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会有两种结果:①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②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2)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 1、 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 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 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 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然后再到网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E-mail给国外的同学,一般都能获取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word文档, 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 点。 看文章时作笔记 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 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 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比较阅读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一稿两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真正 ”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 ,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哪里。这点在制药和表面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论文阅读顺序: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 解释。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4. 结果 详 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 材料和方法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6. 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 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现在生命科学中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须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再结合读者自己的原有知识,就大概知道其implication了。这符合现代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个领域做了一段工作后,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这也提示我们在写外文文章时,注重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熟悉的领域
如果不够,建议还是先看看中文,国内的同行专家也有很多中文高被引的,值得一读。别人做到哪一步了,只有大体了解这个方向后,你才能明白下一步该干什么。你应该先主动向老师要课题,开始动手做实验。因为对于急于想发文章的人来说,做实验应先于看文献看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论文去知网找就可以了。看专业前沿文献的还得结合你们专业情况去英文数据库找。
看过的文献当你想再看的时候,你已经不知道去哪里找了首先推荐在知网或万方等数据库搜索中文文献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看看综述类的文章了解研究进展。不要总觉得别人写的很简单。往往实际情况下你自己操作的话没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要虚心的学习。
听导师和大家说要多看文献。于是随便拿到一篇文献,就是一顿操作,开始从头读到位。对于大部分文献要学会断舍离,下面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并且文章质量较高,那就把正文看一看,学一学人家用了啥高水平的表征。如果想节省时间,特别是老外写的,思路和国人不大相同,建议逐字逐句翻译,掌握文中的观点和方法。
一开始就接触大篇幅、专业知识极强的英语文献,相信对每个人来说都说一个痛苦至极的事情接着读论文的方法论部分,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筛选+正式读+笔记一般的英语肯定都能读懂的。但是拿到专业的文献却有些生疏,这是因为里面有很多专业名词。学语文的时候也会遇到某一篇文章,是在高中学过的。但是他问的问题就不一样了,问的深度不一样。理解其主要内容和主要创新点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读。
①论文快读法:琢磨标题,读序论,读每段开头句,结尾句,读结尾段;②书籍快读法:读提要,读目录,读序言,后记,翻阅全书,读索引;③精读,(研读)充分理解和阅读研读分选读,通读,研读一般要客观,不存偏见.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资料阅读,摘记,明确论点选择材料,拟订提纲,执笔写作,修改定稿,加注其中,搜集资料,占有资料是计划中的重点
我发现其实不用逐字读一篇论文。毕竟,如果题目不完全一致,即使有更多的交叉研究领域,肯定也会有不同的地方。而且很多论文里有很多就不需要看。
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最大的差别在于:学士只学习、吸收系统知识(也就是读别人整理、组织好的知识,典型的就是课本);硕士则要有从无组织的知识中检索、筛选、组织知识的能力,从无组织的知识中学习如何思考问题、获得问题,并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阅读文献应具备的能力数据检索的能力
查出所有相关的论文,而无任何遗漏 。
资料筛选的能力
如何可以只读论文的题目、摘要、简介和结论,而还没有完全看懂内文,就准确地判断出这篇论文中是否有值得你进一步参考的内容。
文献的系统组织能力要读懂一篇论文,一定要同时读懂数篇或十数篇被援引的其它论文。期刊论文是一个极端没有系统的知识,必须要靠读者自己从几十篇论文中撷取出相关的片段,自己组织成一个有系统的知识。论文的分析能力
要有能力逐篇分析出文献的优点与缺点,精确判断其对我们的科研工作的指导意义。
文献阅读的作用
1、首先确定选题。选题很重要,选择合适自己专业与发展的选择题。2、查阅资料,列提纲确定论文的内容。3、分析阅读你论文的对象的目的,善于应用图表表达完整信息。先列提纲(用来反应你的思路结构,征求别人意见)。4、写出草稿,写作时从最容易的地方入手(比如:仪器材料,实验方法,结果) 抽取有价值结果放入讨论,完成讨论,结论,引言。5、查阅资料,做试验,收集数据,写论文。6、写完论文,找导师查阅,修改。
最好研一就开始准备,因为发表论文现在的周期挺长的,普刊在半年左右,核心期刊在一年以上。我个人不建议找论文中介发表论文,因为费用贵,还有就是如果自己投稿来得及就尽量自己投稿。查重20%内,论文字数4000-6000字,如果是发核心期刊得8000字。如果实在不得已想找论文网站快速发表,建议你先去淘淘论文网上了解下期刊知识,以免发到假刊上。
一、选择合适刊物必须要选择相同的专业才可以,二、在发表论文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去提前进行发表,省级刊物的发表周期一般在三到六个月左右的时间。三、在选择期刊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了解刊物对,格式以及字数的要求,然后再开始撰写。四、选择投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投稿,另外一种就是选择代理机构进行投稿。
1.首先确定选题,选题很重要,看一下是否适合自己去做,选择你感兴趣的入手。2、查阅资料,列提纲确定论文的主体内容。越早开始写越容易 ,先阅读想投稿的的期刊的投稿指南、图表要求、参考文献格式、排版格式、字数要求等。这样做是可以节省时间,避免迷失方,引用支持你论点的文章,但不影响或降低文章的创新。3、写完论文,找导师查阅,修改。文章修改第一次:自己修改明确:是否表达完全,别人能不能看懂,语句通顺,格式,标点等。第二次:重点是结构与内容协调性,摘要是不是能够独立支撑文章内容,摘要和图表可否表达研究的大概内容。第三次:请导师修改,检查文章的完整性和逻辑性。4、论文定稿后找一家杂志社发表论文 。
读文献的方法包括如下流程:检索、筛选、阅读、总结、记录。
首先,查找文献。
我们可以针对一个研究领域进行文献搜索。搜索的对象包括专著、学术期刊、学术报告、统计报告、新闻类文章等等。既可以在图书馆查阅纸质文献,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或数据库搜索数字内容。
查找文献要不断缩小范围。先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搜索,确定好初步选题,再进入到更具体的、专门化的文献搜索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研究问题。
其次,选择文献。
基本方法就是,选择文献的初期重广度、后期重深度。先把相关文献网罗起来,再挑选质量。论文先从本领域最近几年重量级期刊开始着手,再依它的“参考书目”往前推。选择的时候,每篇论文先看题目与论文摘要。选择的依据可以是发表时间、学术期刊的权威性、作者的权威性等等。
最后,阅读文献。
学术文献有着相对固定的结构。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几个环节:第一, 研究框架、概念、变量、理论背景是什么?第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第三,得出了什么研究结论?第四,我自己的批判式分析是什么?
记得做好笔记哦!不然学术大神也会忘记的。
使用以下的方法,我现在阅读文献的速度提上来了,也不那么反感英语文献,反而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和灵感,感叹作者怎么会想出这么好的方法。
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个人阅读文献的习惯也不尽相同。我依然在不断实践中。
1、标题,标题是文章的头部信息,是文章的主线。
2、摘要,摘要包括了文章的一些背景、问题、关键词、方法、结果。这里能看出文章是否和自己关心的主题相关,基本可以确定是否有读下去的必要。
3、二级、三级标题、图片和图表,浏览文章的主要构成。不用管文章中的公式推导。 文章的介绍部分、结论,这部分的信息会更加详细,好一些的文章会告诉你每个章节都讲了些什么,他们之间是怎么衔接的。
4、经过以上部分,几乎可以明白文章大致讲的是什么了,如果有必要再通读全文,再把文章中的公式、实现过程、结果分析都理一遍。
5、建文件夹、做笔记、建立索引。
据权威教授解读,阅读文献时要按照一定的文献顺序:教材、专著、综述性论文、研究论文、技术文档。并结合自己对于研究领域和内容的熟悉程度,来判断先从哪一顺序开始。其次研究生在阅读文献的时候也要做好笔记,罗列出文献当中作者提出的观点,并备注自己不太了解的地方。只有做到以上这2点,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快速的阅览文献,并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考上研究生是一件会让很多人都感到开心的事情,它不仅意味着我们的努力的得到了回报,也意味着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开启研究生的生涯。然而读研究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期间我们还需要完成很多的任务。而完成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完成研究生论文等,这些都离不开阅读大量的文献。那么如果你是一名科研小白,这里将有一些技巧,帮助你更好的阅读文献。
首先就是我们阅读文献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果对自己已经选定的科研领域是十分陌生的,那么我建议就需要从教材开始读起,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好自己的基础。而如果自己本身已经对自己的科研领域有一定的认知了,那么就可以直接从论文读起,以帮助自己更好的节约时间。
其次,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还需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我相信这个习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做到。边看书边写笔记,能够加深我们对于阅读的知识的印象,而在做笔记的时候,我们也要遵循技巧,每阅读完一篇教材或者是一篇论文,就需要将作者的观点给概括出来,写出其中让你感觉到惊喜的地方,当然,如果你能够从别人的观点联想出一些东西,那么也可以将这些东西记在笔记上。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1.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 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 1)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会有两种结果:①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②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2)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 1、 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 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 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 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然后再到网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E-mail给国外的同学,一般都能获取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word文档, 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 点。 看文章时作笔记 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 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 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比较阅读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一稿两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真正 ”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 ,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哪里。这点在制药和表面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论文阅读顺序: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 解释。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4. 结果 详 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 材料和方法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6. 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 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现在生命科学中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须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再结合读者自己的原有知识,就大概知道其implication了。这符合现代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个领域做了一段工作后,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这也提示我们在写外文文章时,注重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熟悉的领域
电脑:WIN10
软件:免费
软件:浏览器
1、首先,点击电脑桌面上的“浏览器”。
2、接着打开百度,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点击链接,如下图。
3、然后点击“作者发文检索”。
4、最后,输入导师的相关信息后,点击“检索文献”即可。
如何搜索导师的论文?你在手机上设计一个软件,专业收缩你的导师,这样很快都显出了导师的论文了
去论文数据库查询,通过高级检索,定位单位和姓名能找到。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有培养本科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本科生。
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硕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硕士生的学术队伍。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课程。
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和学校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
2、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向上,每年保证能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基地指导硕士生。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具备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近三年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亦可申请硕士生导师资格。
4、具备本门学科系统深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工作,具备解决复杂理论问题、技术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