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关于李子诗词选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李子诗词选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李子诗词选论文范文资料

1. 关于李子果实的诗句(描写水果李子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李子果实的诗句(描写水果李子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水果李子”的诗句有哪些 1、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魏·曹植《君子行》 释义:经过瓜田 不可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不要举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2、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衡。在先良足贵,因小邀难逾。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摘持欲以献,尚食且踯躅。——南朝梁·沈约《麦李诗》 释义:我把李子摘下来想要献给尊敬或喜爱的人,却又忍不住一边慢慢走一边吃,表达了李子味美,爱不能离口。 3、周文弱校之枣,房陵朱仲之李。——晋·潘岳《闲居赋》 4、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尔雅》 5、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朱变,形随运成。清角奏而微酸起,大宫动而和甘生。——西晋·傅玄《李赋》 6、果珍李柰,菜重芥姜——《千字文》 相关 李子,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别名嘉庆子、布霖、李子、玉皇李、山李子。其果实7~8月间成熟,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李子味酸,能促进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并能促进胃肠蠕动,因而有改善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尤其对胃酸缺乏、食后饱胀、大便秘结者有效。新鲜李肉中的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酰胺等氨基酸,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对肝硬化有辅助治疗效果。 李子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有养颜美容、润滑肌肤的作用,李子中抗氧化剂含量高的惊人,堪称是抗衰老、防疾病的“超级水果”。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item/李子/18850?fr=aladdin 2.描写李子的诗句 《尔雅》:“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 《乐府诗集·古辞·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南朝梁·沈约.《麦李诗》:“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衡.在先良足贵,因小邀难逾.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摘持欲以献,尚食且踯躅” 魏文帝与吴质书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 西晋·傅玄.《李赋》:“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朱变,形随运成.清角奏而微酸起,大宫动而和甘生.” 晋·潘岳.《闲居赋》:“周文弱校之枣,房陵朱仲之李. 《千字文》: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3.关于“李子”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李子”的诗句有: 1. 唐·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李子别上国,南山崆峒春。不闻今夕鼓,差慰煎情人。 赵壹赋命薄,马卿家业贫。乡书何所报,紫蕨生石云。 2. 宋· 苏轼《送襄阳従事李友谅归钱塘》 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 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 3. 宋·曹彦约 《登复州城》 李子园边水满洲,当年桑土欠绸缪。 城分南北平腰束,湖号东西拍面浮。 马健独能全上幕,水清元不污贤侯。 满城山色春何在,小产无言万象秋。 4. 宋·秦观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紫府沉沉掩夜关,竹阴清扫月中坛。 岁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5. 宋·邓肃《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对酒二首》 世上纷华蚁穴耳,东流不作西归水。 号寒那用学孟郊,捉月要须追李子。 一樽忽尔逢故人,高谈往往鬼神嗔。 人间目下多忌讳,忘形惟有醉乡真。 但得如意酒不绝,四壁莫愁生事拙。 铸成此错吾安之,何妨与费数州铁。 4.关于“李子”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李子”的诗句有: 唐·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李子别上国,南山崆峒春。 不闻今夕鼓,差慰煎情人。赵壹赋命薄,马卿家业贫。 乡书何所报,紫蕨生石云。宋· 苏轼《送襄阳従事李友谅归钱塘》 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 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宋·曹彦约 《登复州城》 李子园边水满洲,当年桑土欠绸缪。 城分南北平腰束,湖号东西拍面浮。马健独能全上幕,水清元不污贤侯。 满城山色春何在,小产无言万象秋。宋·秦观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紫府沉沉掩夜关,竹阴清扫月中坛。 岁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宋·邓肃《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对酒二首》 世上纷华蚁穴耳,东流不作西归水。 号寒那用学孟郊,捉月要须追李子。一樽忽尔逢故人,高谈往往鬼神嗔。 人间目下多忌讳,忘形惟有醉乡真。但得如意酒不绝,四壁莫愁生事拙。 铸成此错吾安之,何妨与费数州铁。 5.采摘李子的诗句 1、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尔雅》 2、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行香子·树绕村庄》宋代 秦观 3、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 减粉与园箨,分香沾渚莲。徐妃久已嫁,犹自玉为钿。——《李花》唐代 李商隐 4、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乐府诗集·古辞·君子行》 5、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衡。在先良足贵,因小邀难逾。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摘持欲以献,尚食且踯躅。——《麦李诗》南朝梁 沈约 6、树小花鲜妍,香繁条软弱。高低二三尺,重叠千万萼。 朝艳蔼霏霏,夕凋纷漠漠。辞枝朱粉细,覆地红绡薄。 由来好颜色,常苦易销铄。不见莨荡花,狂风吹不落。——《惜栯李花》唐代 白居易 7、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魏文帝与吴质书》 8、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朱变,形随运成.清角奏而微酸起,大宫动而和甘生.——《李赋》西晋 傅玄 9、周文弱校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闲居赋》晋·潘岳 10、果珍李柰,菜重芥姜——《千字文》 11、秾李花开雪满空。缟裙香袂俨春容。艳妆一笑喜相逢。 拟倩清歌留白日,且扶残醉殢东风。好迟留处却匆匆。——《浣溪沙》宋代 管鉴 12、新莺傍檐晓更悲,孤音清泠啭素枝。口边血出语未尽, 岂是怨恨人不知。不食枯桑葚,不衔苦李花。偶然弄枢机, 婉转凌烟霞。众雏飞鸣何跼促,自觇游蜂啄枯木。 玄猿何事朝夜啼,白鹭长在汀洲宿。黑雕黄鹤岂不高, 金笼玉钩伤羽毛。三江七泽去不得,风烟日暮生波涛。 飞去来,莫上高城头,莫下空园里。城头鸱乌拾膻腥, 空园燕雀争泥滓。愿当结舌含白云,五月六月一声不可闻。——《听莺歌》唐代 灵澈 6.写李子的诗句 鹧鸪天(2003) 生活原来亦简单,非关梦远与灯阑。驱驰地铁东西线,俯仰薪金上下班。 无一病,有三餐,足堪亲友报平安。偏生滋味还斟酌,为择言辞久默然。 浣溪纱(2001) 买断清歌浊酒杯,一桩旧事一徘徊。雨中灯火满城隈。 忽尔手机来短信,有人同醉在天涯。只言相识未言谁。 沁园春(2003) 无寐深宵,引烟思绪,亦织亦牵。叹半生风雨,回车只梦;满城灯火,噬夜如筵。燕市楼高,洞庭波渺,江北江南卅九年。今将老,蓦身传脆响,知是余钱。 休嗟吾命堪怜,裹四壁清寒待晓天。况嶙峋黑手,千层井下;蹒跚赤足,万仞山间。画饼腰包,横枪口号,到底氓流倒路边。荧屏上,正前朝故事,戏说人前。

道边上李苦的古文:

出自世说新语,讲的是王戎的轶事。

文言文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现代文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摘下来(一尝),才相信的确是这样的。

这个故事反映了王戎的智慧,他得出道边李苦这一结论实际有这么一个推理过程:若李子不苦,应该就被路人吃完了,不会继续长在树上。

有关"李"字的诗句:

1. 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2. 白居易《李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3. 白居易《闻李十一出牧澧州,崔二十二出牧果州,因寄绝句》:平生相见即眉开,静念无如李与崔。

4. 白居易《李卢二中丞各创山居俱夸胜绝然去城稍远…聊戏二君》:闻君每来去,矻矻事行李。

5. 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6. 杜甫《赠李白》: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7.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8.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郑李光时论,文章并我先。

9. 杜甫《陪李金吾花下饮》: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

10.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11. 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12. 辛弃疾《卜算子·千古李将军》: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关于李子的诗句

1. 《尔雅》:“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

2. 《乐府诗集·古辞·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3. 南朝梁·沈约.《麦李诗》:“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衡.在先良足贵,因小邀难逾.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摘持欲以献,尚食且踯躅”

4. 魏文帝与吴质书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

5. 西晋·傅玄.《李赋》:“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朱变,形随运成.清角奏而微酸起,大宫动而和甘生.”

6. 晋·潘岳.《闲居赋》:“周文弱校之枣,房陵朱仲之李.

7. 《千字文》: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代: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题李凝幽居 唐代: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李延年歌 两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凭箜篌引 唐代: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代: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关于“李子”的诗句有:

1. 唐·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李子别上国,南山崆峒春。不闻今夕鼓,差慰煎情人。

赵壹赋命薄,马卿家业贫。乡书何所报,紫蕨生石云。

2. 宋· 苏轼《送襄阳従事李友谅归钱塘》

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

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

3. 宋·曹彦约 《登复州城》

李子园边水满洲,当年桑土欠绸缪。

城分南北平腰束,湖号东西拍面浮。

马健独能全上幕,水清元不污贤侯。

满城山色春何在,小产无言万象秋。

4. 宋·秦观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紫府沉沉掩夜关,竹阴清扫月中坛。

岁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5. 宋·邓肃《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对酒二首》

世上纷华蚁穴耳,东流不作西归水。

号寒那用学孟郊,捉月要须追李子。

一樽忽尔逢故人,高谈往往鬼神嗔。

人间目下多忌讳,忘形惟有醉乡真。

但得如意酒不绝,四壁莫愁生事拙。

铸成此错吾安之,何妨与费数州铁。

1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长恨歌》唐·白居易

2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赠汪伦》唐·李白

3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清明》宋·黄庭坚

4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

5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白梅》元·王冕

6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7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长歌行》唐·李白

8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论诗五首·其二》清·赵翼

9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

10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白居易

11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唐·高适

12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紫薇花》唐·杜牧

13

李花香

《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宋·秦观

14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15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母别子》唐·白居易

16

桃李争妍

《浪淘沙·杨柳日三眠》元·元好问

17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红梅》宋·王十朋

18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唐·刘希夷

19

李斯税驾苦不早

《行路难三首》唐·李白

20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寄黄几复》宋·黄庭坚

21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 · 杜甫

22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李白墓》 唐 · 白居易

23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野荠花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 · 辛弃疾

24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城南》 宋 · 曾巩

25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塞下曲六首》 唐 · 李白

26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梅花》 唐 · 韩偓

27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李红

《长干行二首》 唐 · 李白

28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长安古意》 唐 · 卢照邻

29

沈李浮瓜冰雪凉

《忆王孙·夏词》 宋 · 李重元

30

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金 · 元好问

31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 · 秦观

32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1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3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4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5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6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8 、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

9 、临水夭桃,倚墙繁李。

10、朱楼彩舫,浮瓜沈李,报答风光有处。

11、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12、恰似小园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

13、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肌。

14、无数星躔玉李,冰轮动、光满楼台。

15、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

16、他时人物君须记,玉笋班中李泰和。

17、燕掠风樯款款飞。艳桃秾李闹长堤。

18、已闻水部神仙语,更诵骑鲸短李诗。

19、灵寿却,斑衣绕。如瓶李,如瓜枣。

20、强追陪、李侯痛饮,刘郎清啸。

21、吾老矣,难从仙客,采丹丘李。

22、倩得李延年。清歌送上天。

23、过尽东园桃与李,还见此,一枝春。

24、那更是,可人宾客,未饶崔李。

25、金屋窈,几时曾贮,粗桃凡李。

26、真个好,一般标格,聘梅奴李。

27、谢东山,裴绿野,李平泉。

28、李北平,班定远,魏云中。

29、李郭共仙舟。准拟苏台烂熳游。

30、玉泉清洁,正好浮瓜沈李。

31、郭中书,广成子,李长庚。

32、当下神功有准。李贵妃曾坏双睛。

33、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34、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35、记李花初发,乘云共语,梅花开后,对月相思。

栖蟾

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 【寄问政山聂威仪】

皎然

苦云摇阵色,乱木搅秋声。 【送李少宾赴举】

方干

苦心殊易老,新发早年生。 【赠功成将】

无可

苦吟行迥野,投迹向寒云。 【金州冬月陪太守游池】

王贞白

知音在谏省,苦调有谁听。 【秋日旅怀寄右省郑拾遗】

令狐楚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立秋日】

卢纶

苦雾沈山影,阴霾①发海光。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

苦乐从来事,因君一涕零。 【送颜推官游银夏谒韩大夫】

苦心三十载,白首遇艰难。 【卧病书怀】

卢嗣业

苦心事笔砚,得志助花钿。 【致孙状元诉醵罚钱】

司马扎

极目月沈浦,苦吟霜满舟。 【江上秋夕】

司空曙

苦色凝朝露,悲声切暝风。 【故郭婉仪挽歌】

白居易

苦乐心由我,穷通命任他。 【问皇甫十】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吕温

苦节终难辨,劳生竟自轻。 【道州感兴】

孙鲂

苦是添离思,青门道路长。 【柳絮咏】

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送友人归荆楚】

许彬

苦心终是否,舍此复无营。 【北游夜怀】

齐己

苦甚伤心骨,清还切齿牙。 【寄怀江西僧达禅翁】

苦被流年迫,衰羸老病情。 【夏日言怀】

吴融

苦贫皆共雪,吾子岂同悲①。 【雪中寄虑延让秀才】

张乔

苦学犹难至,甘贫岂有成。 【延福里秋怀】

张南史

苦县家风在,茅山道录传。 【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

张籍

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 【律僧】

李洞

苦吟怀冻馁,为吊浩然魂。 【送皇甫校书自蜀下峡归觐襄阳】

李商隐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西溪】

李频

苦吟身得雪,甘意鬓成霜。 【及第后归】

苦学缘明代,劳生欲白髭。 【关东逢薛能】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火翻。 【江上居寄山中客】

杜甫

亦知行不逮,苦恨耳多聋。 【独坐二首 其二】

杜牧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并州道中】

杜荀鹤

苦吟吟不足,争忍话离群。 【浙中逢诗友】

苦吟天与性,直道世将非。 【寄从叔】

苦甚求名日,贫于未选时。 【赠秋浦金明府长】

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 【投李大夫】

苦吟方见景,多恨不同君。 【秋宿栖贤寺怀友人】

陆龟蒙

苦调虽潜倚,灵音自绝群。 【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

周贺

苦作南行③约,劳生始问津。 【赠皎然上人】

贯休

苦惑神仙䜝,难收日月精。 【贻世】

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馀。 【题惠琮律师院】

苦雾埋空室,啼猿有咽声。 【闻大愿和尚顺世三首 其三】

郎士元

苦节酬知己,清吟去掖垣。 【送裴补阙入河南(一作东)幕】

郑谷

苦辛垂二纪,擢第却沾裳。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

姚合

苦寒灯焰细,近晓鼓①声重。 【喜马戴冬夜见过期无可上人不至 其一】

皇甫冉

东皋若近远,苦雨隔还期。 【寄刘八山中】

耿湋

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 【题惟干上人房】

贾岛

默默空朝夕,苦吟谁喜闻。 【秋暮】

钱起

夜雨深馆静,苦心黄卷前。 【和刘七读书】

1. 关于李子的古诗句 关于李子的古诗句 1.描写李子的诗句 《尔雅》:“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 《乐府诗集·古辞·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南朝梁·沈约.《麦李诗》:“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衡.在先良足贵,因小邀难逾.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摘持欲以献,尚食且踯躅” 魏文帝与吴质书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 西晋·傅玄.《李赋》:“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朱变,形随运成.清角奏而微酸起,大宫动而和甘生.” 晋·潘岳.《闲居赋》:“周文弱校之枣,房陵朱仲之李. 《千字文》: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2.关于“李子”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李子”的诗句有: 1. 唐·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李子别上国,南山崆峒春。不闻今夕鼓,差慰煎情人。 赵壹赋命薄,马卿家业贫。乡书何所报,紫蕨生石云。 2. 宋· 苏轼《送襄阳従事李友谅归钱塘》 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 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 3. 宋·曹彦约 《登复州城》 李子园边水满洲,当年桑土欠绸缪。 城分南北平腰束,湖号东西拍面浮。 马健独能全上幕,水清元不污贤侯。 满城山色春何在,小产无言万象秋。 4. 宋·秦观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紫府沉沉掩夜关,竹阴清扫月中坛。 岁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5. 宋·邓肃《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对酒二首》 世上纷华蚁穴耳,东流不作西归水。 号寒那用学孟郊,捉月要须追李子。 一樽忽尔逢故人,高谈往往鬼神嗔。 人间目下多忌讳,忘形惟有醉乡真。 但得如意酒不绝,四壁莫愁生事拙。 铸成此错吾安之,何妨与费数州铁。 3.描写李子的诗句有哪些 1. 你喜欢巧克力味的饼干,就算超市断货,也会买花生巧克力夹心的,只吃掉巧克力的那半.吃到甜的李子要靠运气,一口很甜,一口酸了,就不吃了.保持专属于你的执着和难预料的怪脾气都没关系,喜欢你的人终有一天会看见你,那些夜里听情歌入眠的失落和没有人照顾的喋喋不休都会找到归属.——张皓宸《谢谢自己够勇敢》 2. 桃子养人,杏子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民谚 3. 子晴,是我被逼无奈后的遐想,是所谓爱情转移的归葬。李子晴,这个名字还藏着一个过往的秘密,那个美丽动人的浮花,我不记得你的名字,我只记得你的样子。李子晴,现在,你是我的了。——李子晴《李子晴和李衍宇》 4. 抚琴登临君子堂, 醉花弄影李子青。 浩然正气仁义牵, 鲜衣怒马醉人间。——原创 5. 梦里有你 幻想和你 李子开花 少男少女 携手并肩。——原创 6. 梦回路转君不见 幻影重叠现南山 李子树下付瑶琴 少年青衫打马过——志明 7. 李子,入口是苦的,细嚼是苦的,咽下时才是甜的,如果在入口是吐出还能尝到这美妙的滋味吗?——原创 8. “看看这个,”她突然孩子气地笑着说,把李子和鲑鱼并排放在一起,“一个是水果,一个是鱼肉 肉质却如此相似。这就是我看到上帝的地方,在这里-在不同事物的一致性中。”——原创 4.关于李子的诗句 《尔雅》:“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 《乐府诗集·古辞·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南朝梁·沈约。 《麦李诗》:“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衡。 在先良足贵,因小邀难逾。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 摘持欲以献,尚食且踯躅”魏文帝与吴质书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西晋·傅玄。 《李赋》:“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朱变,形随运成。清角奏而微酸起,大宫动而和甘生。” 晋·潘岳。《闲居赋》:“周文弱校之枣,房陵朱仲之李。 《千字文》: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5.写李子的诗句 鹧鸪天(2003) 生活原来亦简单,非关梦远与灯阑。驱驰地铁东西线,俯仰薪金上下班。 无一病,有三餐,足堪亲友报平安。偏生滋味还斟酌,为择言辞久默然。 浣溪纱(2001) 买断清歌浊酒杯,一桩旧事一徘徊。雨中灯火满城隈。 忽尔手机来短信,有人同醉在天涯。只言相识未言谁。 沁园春(2003) 无寐深宵,引烟思绪,亦织亦牵。叹半生风雨,回车只梦;满城灯火,噬夜如筵。燕市楼高,洞庭波渺,江北江南卅九年。今将老,蓦身传脆响,知是余钱。 休嗟吾命堪怜,裹四壁清寒待晓天。况嶙峋黑手,千层井下;蹒跚赤足,万仞山间。画饼腰包,横枪口号,到底氓流倒路边。荧屏上,正前朝故事,戏说人前。 6.采摘李子的诗句 1、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尔雅》 2、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行香子·树绕村庄》宋代 秦观 3、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 减粉与园箨,分香沾渚莲。徐妃久已嫁,犹自玉为钿。——《李花》唐代 李商隐 4、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乐府诗集·古辞·君子行》 5、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衡。在先良足贵,因小邀难逾。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摘持欲以献,尚食且踯躅。——《麦李诗》南朝梁 沈约 6、树小花鲜妍,香繁条软弱。高低二三尺,重叠千万萼。 朝艳蔼霏霏,夕凋纷漠漠。辞枝朱粉细,覆地红绡薄。 由来好颜色,常苦易销铄。不见莨荡花,狂风吹不落。——《惜栯李花》唐代 白居易 7、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魏文帝与吴质书》 8、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朱变,形随运成.清角奏而微酸起,大宫动而和甘生.——《李赋》西晋 傅玄 9、周文弱校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闲居赋》晋·潘岳 10、果珍李柰,菜重芥姜——《千字文》 11、秾李花开雪满空。缟裙香袂俨春容。艳妆一笑喜相逢。 拟倩清歌留白日,且扶残醉殢东风。好迟留处却匆匆。——《浣溪沙》宋代 管鉴 12、新莺傍檐晓更悲,孤音清泠啭素枝。口边血出语未尽, 岂是怨恨人不知。不食枯桑葚,不衔苦李花。偶然弄枢机, 婉转凌烟霞。众雏飞鸣何跼促,自觇游蜂啄枯木。 玄猿何事朝夜啼,白鹭长在汀洲宿。黑雕黄鹤岂不高, 金笼玉钩伤羽毛。三江七泽去不得,风烟日暮生波涛。 飞去来,莫上高城头,莫下空园里。城头鸱乌拾膻腥, 空园燕雀争泥滓。愿当结舌含白云,五月六月一声不可闻。——《听莺歌》唐代 灵澈 7.有关李树的诗句 1、长歌行唐代:李白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译文:桃李花盛开的时候,花朵缤纷也只是照耀当年。 春风吹向大地,万物复苏,草木都意欲彰显自己最美的一面。枯枝都长出可爱的新叶,涸流中吐出清泉。 天地万物都跟随大自然的运转,太阳公羲和没有停鞭休息的时候。如果不早早建功立业,又怎能在那史册上留下名字呢?桃李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春天,但谁又能赊欠时光?富贵与神仙,两者是不能同时得到的,再蹉跎下去二者都会擦肩而过。 金石之坚尚会销蚀殆尽,风霜日月之下,没有长存不逝的东西。我害怕落在时间之后,因此只能欢歌纵酒,强以为欢。 秋霜残酷,萧杀万物,对人也无所惜,突然降临,蒲树与柳树的叶子就凋落了。2、清明宋代: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译文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 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3、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4、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宋代:辛弃疾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 且莫管闲愁。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 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译文桃花和李花在春风中摇曳着妩媚的身姿,春风扶柳,柳条随风舒展比桃花和李花还要柔美。在春天里吹着笙,唱着歌随意交游,不管人世间纷纷扰扰。 天气晴好我们连夜吟赏美景,就怕一场秋雨就带走这春天美景。杯盘草草,尚未收起,又准备来日侵晓再饮美酒,只愿长醉不醒。 5、行香子·树绕村庄宋代: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关于泉声诗词选论文范文资料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三尽不消平地雪,四时长吼半空雷”,

“喷珠屑玉水澜翻,孕鲁育齐相鼎峙”,

“空山何处来黄鹤,流水无心响白云” "清泉石上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曾巩《趵突泉》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温常早,滋润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旁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

曾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歌曲

泉水叮咚响——泉水叮咚插曲(1982)

作词:马金星

作曲:吕远

演唱:于淑珍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跳下了山岗

走过了草地

来到我身旁

泉水呀泉水

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

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

请你带上我的一颗心

绕过高山一起到海洋

泉水呀泉水你可记得他

在你身旁是我送他参军去海疆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跳下了山岗

走过了草地

来到我身旁

泉水呀泉水

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

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

请你告诉我的心上人

不要想我也不要想家乡

只要听到这泉水叮咚响

这就是我在他身边轻声歌唱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流向远方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流向远方

流向远方

流向远方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下泉

[周] 诗经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1、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2、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穷极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都找不见。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宋 · 杨万里《小池》

释义: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唐 · 王维《山居秋暝》

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5、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释义: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扩展资料

泉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指含水层或含水通道与地面相交处产生地下水涌出地表的现象。多分布于山谷和山麓,是地下水的一种重要排泄方式 ;第二种是指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集中地表出露,是地下含水层或含水通道呈点状出露地表的地下水涌出现象,为地下水集中排泄形式。它是在一定的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结合下产生的。适宜的地形、地质条件下,潜水和承压水集中排出地面成泉。

泉往往是以一个点状泉口出现,有时是一条线或是一个小范围。泉水多出露在山区与丘陵的沟谷和坡角、山前地带、河流两岸、洪积扇的边缘和断层带附近,而在平原区很少见。泉水常常是河流的水源。在山区如沟谷深切,排泄地下水,许多清泉汇合成为溪流。

在石灰岩地区,许多岩溶大泉本身就是河流的源头。中国山东淄博的珠龙泉、秋谷泉和良庄泉是孝妇河的水源。泉水常年不断地汇入河流,是河流补给的重要部分。

泉水流量主要与泉水补给区的面积和降水量的大小有关。补给区越大、降水越多,则泉水流量越大。泉水的流量随时间而变,一般在1年内某一时刻达到最大值,以后流量逐渐减小。许多大泉流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与雨季并不一致,常晚于雨季。

流量大而稳定的泉,往往可成为良好的供水水源,如中国山西朔州的神头泉群,1965~1979年的平均流量为秒,是神头电站的供水水源。山西平定县的娘子关泉群,1959~1977年的平均流量为秒,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泉,是工农业用水的一个重要水源地。

泉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成群出现,泉水的流量相差很大。在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巧妙的配合下,才可能形成成群的大泉。我国济南市是举世闻名的泉城,在市区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106个泉,总涌水量最大时达8333m3/h,成为济南市区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

参考资料:泉-搜狗百科

唐·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杨万里的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下泉

[周] 诗经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唐 刘昚虚《阙题》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 宋代苏辙《槛泉亭》

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

川流不息井泉涌,明秀亭前脉脉清。应是夜来春雨急,水高三尺小池平。

明晏壁《七十二泉诗》

灵泉清泚涤烦疴,功德由来利物多. 清 乾隆

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清代 董芸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黄慎《维扬竹枝词》

细品名泉共草坐,偶寻遗碣识苔斑。醉翁行处残阳古,多少游人日往还。

万时华 同诸子泛舟平山堂酌第五泉

倚天栏槛极空明,吴楚风烟画不成。漱罢寒泉无一语,竹舆归去有钟声。

曹寅 早春泛舟至平山堂分韵

泉声沥沥

清纯悦耳

欢快活泼

泠泠淙淙

不绝于耳

轻柔婉转

叮铃铃

哗啦啦

叮咚

潺潺

汩汩

涓涓泉石膏肓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林籁泉韵 碧落黄泉 不饮盗泉 九泉之下 含笑九泉 加膝坠泉 泪如泉涌 源泉万斛 饮泉清节 廉泉让水 气决泉达 穷泉朽壤 谋如涌泉 抱恨黄泉 思如涌泉 寒泉之思 黄泉之下 火然泉达 掘井及泉 渴骥奔泉 泪如泉滴 出山泉水 风起泉涌 蜂出泉流 甘泉必竭 绠短绝泉 绠短绝泉

泉声沥沥

清纯悦耳

欢快活泼

泠泠淙淙

哗哗

清脆

细水长流

潺潺不倦

高山流水出山泉水 蜂出泉流

绠短绝泉 甘泉必竭 寒泉之思 火然泉达

掘井及泉 九泉之下 加膝坠泉 渴骥奔泉

林籁泉韵 廉泉让水 泪如泉滴 泪如泉涌 谋如涌泉

气决泉达 穷泉朽壤 泉石膏肓 思如涌泉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饮泉清节 源泉万斛

参考资料:/q?word=%C8%AA%CB%AE%B5%C4%B3%C9%D3%EF&ct=17&pn=0&tn=ikaslist&rn=10

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宋·杨万里《小池》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译文: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3、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张旭《桃花溪》

译文: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4、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唐·白居易《白云泉》

译文: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5、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唐·王维《戏题盘石》

译文:可爱的巨石大如席,下面濒临泉水。垂杨拂水,临泉举杯,是多么高雅的情趣。

1.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译文:

秋末的大地披着一层浓重霜露,

我早晨起来走向那幽暗的南谷。

枯黄的树叶覆盖着溪上的小桥,

荒凉的山村只有参天的老树。

寒花开得疏疏落落何等寂寞,

深谷的泉水细小而时断时续。

机巧之心很早以前就已忘却,

何以我还能惊动那机敏的麋鹿?

2.方千《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译文:

抬头所见纵然不是我的家乡景,仔细想来一切却似我在故乡时。

白鹤盘旋奔向远方投入了岛屿,蝉拖着哀鸣余音飞向另一树枝。

冷月照窗倚着孤枕感到很倦怠,清泉绕石朋友聚饮自觉举杯迟。

仕路坎坷迟迟不能平步青云去,梦回江南半生漂泊此身仍旅羁。

3.李贺《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译文: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4.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

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

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

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

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5.湘驿女子《题玉泉溪》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译文:

红叶片片沉醉于动人的秋色,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来,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1、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游南阳清泠泉》唐代:李白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释义:

夕阳西下,万物在晚霞的映衬下,璀璨异常、如梦如幻,让人格外珍惜这短暂的美景。清冽的泉水纯净透明,惹人喜爱。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水面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水面上的余晖渐渐向东聚拢、散去,好像是眷念、追逐着东去的流水一般。此情此景令作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久不能静。

眺望着云中明月,唱一曲故乡民乐,不曾想,欲解乡愁愁更愁,吟乐思乡徒增惆。一曲终了,连古松也不禁发出簌簌之声。

2、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夜泉》明代: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释义:

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

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3、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咏山泉 / 山中流泉》唐代: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释义: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4、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泉》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释义: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5、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题玉泉溪》唐代:湘驿女子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释义:

红叶片片沉醉于动人的秋色,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来,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趵突泉 渴马崖前水满川,江心泉迸蕊珠圆。

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称第一泉。 金线泉 水纹浮绿影摇金,倒挽银河百尺深。

中有锦鱼三十六,碧波荡漾任浮流。 杜康泉 甘泉一脉舜祠下,此地千年说杜君。

不是重华常嗜酒,几卮聊借解南熏。 朱公泉 陶公已泛五湖船,尚有芳名寄此泉。

营绕柏窗风日永,济南别有一山川。 白公泉 白公当日浚清渠,可灌秋田十顷余。

千载齐民沾地利,离离禾黍秀郊墟。 舜泉 巍巍舜庙历城南,中有清泉味极甘。

流出迎祥仙馆去,汪汪千顷泛波澜。 濯缨泉 石罅流泉可濯缨,●无斧凿自天成。

一清疑挽银河水,应叹沧浪浪得名。 甘露泉 盘谷清泉一派长,味甘却似饮天浆。

何须沆瀣分仙掌,滴滴斟来透骨凉。 独孤泉 天麻山北水盈渠,山水流传姓独孤。

药岭茏葱含紫翠,清流岂受俗尘污。 湛露泉 泉如湛露味甘香,?入三焦齿颊凉。

通乐古园饶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 双女泉 二妃厘降有虞城,城下流泉冽且清。

麦垄黍田资润泽,田公击壤乐升平。 罗姑泉 阿姑遗迹渺烟萝,嬴得流泉尚姓罗。

陵谷变迁无限感,至今于越慕曹娥。 孝感泉 齐城孝子格天心,井涌清泉冽且深。

跃鲤卧冰非好异,流传胜事到于今。 玉环泉 泉脉盘回似玉环,天留胜地在人间。

温泉曾被杨妃辱,故引清流到历山。 南漱玉泉 南泉漱玉派匡庐,应是云门瀑布余。

月照波心清可鉴,岂无湘女解琼琚。 北漱玉泉 泉流北涧瀑飞琼,静日如闻漱玉声。

纤手掬来清彻骨,高人宜尔濯尘缨。 南珍珠泉 神林南面有流泉,流出明珠颗颗圆。

一脉清冷犹合浦,月明老蚌吐深渊。 北珍珠泉 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

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 南甘露泉 佛顶巍巍青插天,滴来甘露化流泉。

南风六月为霖雨,远借恩波溉井田。 龙门泉 西望龙门海藏通,香泉一脉透齐东。

桃花浪暖春三月,?化鹏程九万风。 白龙泉 白龙已逐白云飞,鳞甲时时漾绿漪。

月白风清天似水,一泓元是化龙池。 黑虎泉 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

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 黑龙泉 澄潭万顷碧如油,泉水流来石洞幽。

夜半龙归云雾黑,散为膏雨泽齐州。 鹿跑泉 泉声清似鹿呦呦,逝者如斯日夜流。

灵囿料应非宿昔,蘼芜杜若满沧州。 芙蓉泉 ?华紫翠削芙蓉,山下流泉石涧通。

朵朵红妆照清水,秋江寂寞起西风。 双桃泉 前度刘郎不再来,泉头几见碧桃开。

昨宵忽梦三偷客,满泛瑶池阿母杯。 柳絮泉 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泠泠。

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 柳泉 杏花开遍柳垂丝,柳下清泉漾碧漪。

莫折柔条留系马,绿阴深处听黄鹂。 胡桃泉 胡桃结实昼偏长,树下清泉带露香。

曾过武陵溪上路,落花流水逐渔郎。 莴苣泉 泉名莴苣一河清,万事咸由清苦成。

寤寐不忘冰蘖操,菜根咬得见高情。 金沙泉 白龙泉畔有金沙,清水红莲胜若耶。

一脉直通云汉路,岂无仙客泛灵槎。 白花泉 石泉流出白花浮,喜傍禅林似虎丘。

好悟西来空色意,世间万世等浮沤。 灰池泉 黑风翻海撼蓬莱,吹遍昆明几劫灰。

欲溯水源穷不尽,流来历下净纤埃。 登州泉 文登一脉透谭城,澄彻全无蜃气腥。

安得雪堂苏学士,朗吟万竹濯清冷。 王氏溪亭泉 鱼池西北水涓涓,王氏溪亭尚翼然。

溪上槐阴清昼永,凭栏徙倚听鸣蝉。 贤清泉 中州文物重谭城,故以贤清易水名。

安得箪瓢颜氏子,秋风来此濯尘缨。 东皋泉 金线南泉折向东,犹如江汉远朝宗。

方池半亩源流活,难觅鱼龙变化踪。 清水泉 灏气浮空秋水清,水天一色月华明。

沧浪孺子高歌处,一濯尘缨得此名。 醴泉 九成曾刻醴泉名,历下泉如竹叶清。

山水之间有真乐,何须留连醉翁亭。 酒泉 酒星炯炯映青天,地下方知有酒泉。

一酌饮来甘若醴,相逢谁是酒中仙。 东蜜脂泉 清泉流出碧涟漪,脉贯东西号蜜脂。

说着到头辛苦处,谁知滋味美如饴。 西蜜脂泉 西池泉味比东强,何必天寒割蜜房。

莫道脂甘能悦口,试将一饮胜天浆。 洗钵泉 浅井东边有冽泉,山僧洗钵是何年。

泉中流出伊蒲馔,参透三生石上禅。 香泉 虞帝祠前春草芳,石池漾漾碧泉香。

源头活水恩波远,万顷坡田摆柳黄。 散水泉 珠泉东向水萦回,荡漾涟漪去复来。

时有濯缨佳客至,方池如鉴绝纤埃。 明水泉 清泉一派接银河,宝鉴同明水不波。

步绕方池闲顾影,须眉散作百东坡。 皇华泉 金线池东涌碧泉,皇华使节耀齐川。

圣恩浩荡宽如海,散作甘霖遍八埏。 无忧泉 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

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 满井泉 川流不息井泉盈,明秀亭前脉脉清。

应是夜来春雨急,水高三尺小池平。 浅井泉 齐城浅井不满尺,一掬能令尘虑消。

日暮儿童汲瓶处,芭蕉叶上雨萧萧。 石湾泉 石湾池接槛泉南,涌出清流味更甘。

旋汲井花烹石鼎,?华秋净暮烟涵。 卧牛泉 昔闻陶墓有牛眠,今见齐州溢井泉。

千载历山遗胜迹,秋风禾黍满虞田。 龙居泉 东望扶桑海岱连,澄潭月冷水涓涓。

钓竿一拂珊瑚树,惊起潭心龙夜眠。 马跑泉 马蹄踏破迸飞泉,流出齐城浅水边。

八骏曾闻驰八极,百年几见海成田。 鱼池泉 姜家亭畔水涟漪,无数金鳞逐浪吹。

只恐桃花春浪暖,龙门一跃化天池。 知鱼池泉 谭城浅水似濠梁,有客观鱼慕老庄。

无饵无钩闲罢钓,倦眠莎草映斜阳。 温泉 太真偏爱。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佳人》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送忍禅师归庐岳》

年代: 唐 作者: 周贺

浪匝湓城岳壁青,白头僧去扫禅扃。龛灯度雪补残衲,

山日上轩看旧经。泉水带冰寒溜涩,薜萝新雨曙烟腥。

已知身事非吾道,甘卧荒斋竹满庭。

《一片》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一片非烟隔九枝,蓬峦仙仗俨云旗。天泉水暖龙吟细,

露畹春多凤舞迟。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泉水

诗人:诗经 朝代:先秦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踏莎行·清气崖深》

年代: 宋 作者: 张炎

清气崖深,斜阳木末。松风泉水声相答。光浮碗面啜先春,何须美酒吴姬压。头上乌巾,鬓边白发。数间破屋从芜没。山中有此玉川人,相思一夜梅花发。

《美人尝茶行》

年代: 唐 作者: 崔珏

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闲教鹦鹉啄窗响,

和娇扶起浓睡人。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

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明眸渐开横秋水,

手拨丝簧醉心起。台时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避世翁》

年代: 唐 作者: 陈陶

海上一蓑笠,终年垂钓丝。沧洲有深意,冠盖何由知。

直钩不营鱼,蜗室无妻儿。渴饮寒泉水,饥餐紫术芝。

鹤发披两肩,高怀如澄陂。尝闻仙老言,云是古鸱夷。

石窦閟雷雨,金潭养蛟螭。乘槎上玉津,骑鹿游峨嵋。

以人为语默,与世为雄雌。兹焉乃磻溪,豹变应须时。

自古隐沦客,无非王者师。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三尽不消平地雪,四时长吼半空雷” “喷珠屑玉水澜翻,孕鲁育齐相鼎峙” “空山何处来黄鹤,流水无心响白云” "明月松见照 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水_古诗文网 作者:佚名 (先秦)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1、毖彼泉水 先秦 诗经 《泉水》2、相彼泉水 先秦 诗经 《四月》3、渴不饮盗泉水 魏晋 陆机 《猛虎行》4、出山泉水浊 唐 杜甫 《佳人》5、泣对双泉水 唐 王维 《过太乙观贾生房》6、坐饮白泉水 唐 白居易 《续古诗十首》7、不饮盗泉水 唐 卢照邻 《赠益府群官》8、不饮盗泉水 唐 卢照邻 《赠益府群官》9、但有寒泉水 唐 卢象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10、泉水在东邻 唐 王维 《山中示弟》11、酌酒会临泉水 唐 王维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12、可酌贪泉水 唐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13、真君堂下寒泉水 宋 苏轼 《蝶恋花·自古涟漪佳绝地》14、古井章泉水不波 宋 韩淲 《减字木兰花·从心所欲》15、贪泉水 宋 洪适 《调笑/调笑令》16、泉水潺潺峰路转 宋 林正大 《贺新凉/贺新郎》17、松风泉水声相答 宋 张炎 《踏莎行·清气崖深》18、皎洁沈泉水 唐 独孤良器 《赋得沉珠于泉》19、浇之浚泉水 唐 刘禹锡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20、啼鸟绕树泉水噎 唐 孟郊 《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21、泉水带冰寒溜涩 唐 周贺 《送忍禅师归庐岳》22、天泉水暖龙吟细 唐 李商隐 《一片》23、银瓶贮泉水一掬 唐 崔珏 《美人尝茶行》24、宣父尝违盗泉水 唐 陆龟蒙 《庆封宅古井行》25、渴饮寒泉水 唐 陈陶 《避世翁》26、碧涧泉水清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27、碧涧泉水清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28、须用清泉水 元 王哲 《蓦山溪·笔兼红墨》29、更兼泉水 宋 无名氏 《青梅引》30、漱齿每挹岩泉水 宋 陆游 《秋雨》31、渴辞盗泉水 宋 黄庭坚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32、青苗泉水映 南北朝 谢朓 《赋贫民田诗》33、眼界空夙滓;曾饮玉泉水 清 梁启超 《寄赵尧生侍御以诗代书》34、君行为问灵泉水 宋 韩元吉 《送沈信臣赴试南宫五首》35、出山泉水汩 宋 黄庚 《偶书》36、汲多泉水污 宋 李复 《杂诗》37、饮冷泉水 宋 释慧远 《禅人写师真请赞》38、南泉水牯自天然 宋 释师观 《偈颂七十六首》39、南泉水牯忘鞭索 宋 释文礼 《颂古五十三首》40、饱杀南泉水牯牛 宋 释文准 《偈十二首》。

1、《咏山泉 / 山中流泉》

唐代: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译文: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2、《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唐代: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译文:

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3、《国风·邶风·泉水》

先秦:佚名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译文:

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怀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在想。同来姬姓好姐妹,且与她们来商量。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女子出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临行问候我姑母,还有众位好姊妹。

如能回乡宿在干,饯行之地就在言。车轴上油插紧键,直奔故乡跑得欢。疾驰速奔回到卫,不会招来甚后患?我是思绪在肥泉,声声叹息用不休。再想须城与漕邑,我的忧伤无尽头驾着马车去出游,借此排解我忧愁。

4、《佳人》

唐代:杜甫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5、《田园乐七首·其七》

唐代:王维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译文:

喝酒时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欢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山居秋暝

(唐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中流泉

(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1、遗爱寺

唐代: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译文

手里玩赏着奇丽的彩石,面对着潺潺的溪水观赏。绕着寺旁那弯弯的小径,探寻着绚丽多姿的野山花。百灵声声脆,婉转歌唱。泉水咚咚响,脉脉流淌。

2、为薛台悼亡

唐代: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译文

一边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夜晚手拉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园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没有看见任何人。

3、春中田园作

唐代: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译文

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

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4、瀑布

唐代:施肩吾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译文

如青天之顶裂开一个豁口,万丈清泉从中泻下来;又如剪裁一条素绢,在丽日朗照下,从秋高气爽的蓝天上飘然下悬。

5、过山农家

唐代: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译文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

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1. 《祥符寺避暑》鲍深

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

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2.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4. 《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5. 《山泉》唐·杨发

半空飞下水,势去响如雷。静彻啼猿寺,高陵坐客台。

耳同经剑阁,身若到天台。溅树吹成冻,邻祠触作灰。

深中试榔栗,浅处落莓苔。半夜重城闭,潺湲枕底来。

6. 释义:山中泉水。 唐 朱庆馀 《山居》诗:“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犹山水。指山水风景。 南朝齐谢朓《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 隋 卢思道 《上巳禊饮》诗:“山泉好风日,城市厌嚣尘。”

7. 山泉的形成:天空中的雨水、雾气、通过土壤渗透出来(这种山泉时断时续);地下水反涌的自流泉,一般在地势低洼处可见(这种泉水持续时间长,会不停地流);高山冰川融水,一般会在气温升高时山泉流量会加大(断不断流取决于山体高度和形态及周围环境变化) 。

1、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游南阳清泠泉》唐代:李白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释义:

夕阳西下,万物在晚霞的映衬下,璀璨异常、如梦如幻,让人格外珍惜这短暂的美景。清冽的泉水纯净透明,惹人喜爱。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水面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水面上的余晖渐渐向东聚拢、散去,好像是眷念、追逐着东去的流水一般。此情此景令作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久不能静。

眺望着云中明月,唱一曲故乡民乐,不曾想,欲解乡愁愁更愁,吟乐思乡徒增惆。一曲终了,连古松也不禁发出簌簌之声。

2、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夜泉》明代: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释义:

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

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3、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咏山泉 / 山中流泉》唐代: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释义: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4、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泉》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释义: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5、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题玉泉溪》唐代:湘驿女子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释义:

红叶片片沉醉于动人的秋色,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来,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山居秋暝

(唐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中流泉

(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一、[宋] 叶梦得《临江仙·山半飞泉鸣玉佩》: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译文:山腰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二、[明] 袁中道《夜泉》: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译文:泉水得到月光,化为一条雪。

三、[先秦] 诗经《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译文:泉水清清汩汩流,一直流到淇水里。

四、[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译文: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深林为之惊栗,峰峦火之抖颤。

五、[唐] 王维 《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译文: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1、遗爱寺 唐代: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译文 手里玩赏着奇丽的彩石,面对着潺潺的溪水观赏。

绕着寺旁那弯弯的小径,探寻着绚丽多姿的野山花。百灵声声脆,婉转歌唱。

泉水咚咚响,脉脉流淌。 2、为薛台悼亡 唐代: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译文 一边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

夜晚手拉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园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没有看见任何人。 3、春中田园作 唐代: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译文 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

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

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4、瀑布 唐代:施肩吾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译文 如青天之顶裂开一个豁口,万丈清泉从中泻下来;又如剪裁一条素绢,在丽日朗照下,从秋高气爽的蓝天上飘然下悬。 5、过山农家 唐代: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译文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 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关于诗词鉴赏论文范文资料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先讲宋词的成就。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课文按北宋前期、北宋中后期和南宋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与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成就。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一、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我们在论宋词与唐诗的关系时,往往更多的注意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差别的确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书的宋词部分,笔者也主要着眼于宋词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当然也是与唐诗的不同之处)来展开论述。但在此绪论中,就像我们在论述唐诗的艺术特性前必须先说明唐诗对前代的继承关系一样,我们也必须先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可以肯定地说,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从后来挖掘出来的敦煌曲子词来看,词在进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长短参差不齐外,与此前的民间歌谣并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主要是采用那种简单、质朴、直率的表现方法。到中晚唐文人开始实验填词以后,就像一切民间文学向文人的文学的转变一样,词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渐渐地带有了文人的因而也是更艺术化的色彩(当然,也会有负面影响,例如少了质朴和直率,但这比竟是次要的)。最早实验词的创作的白居易、刘禹锡,尤其是后来大量进行词的创作的温庭筠、韦庄等,他们本就是唐的重要诗人,他们的加入,必然地会把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种种技巧,带到词的创作中来。另外,五代、宋的词作者,也几乎都是诗人,他们一面作诗、一面填词,唐诗的各种技巧自然就会融汇、渗入到词的创作中去,使词的创作更加精美。实际上,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稍稍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借代、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倒如下面秦观的名词《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细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相对于诗,这是一首地道的词,它的情韵、它的色泽、它的意境,都是地道的词味儿的。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一品味,却发现它在很多方面,与唐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首句的“倚危亭”,看似是诗人的独创,但实际上,登高抒怀、寄愁正是唐诗人常用的写法,此类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例如杜甫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杜牧的“楼倚霜树外,镜天玩一毫”(《长安望秋》)、李商隐的“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安定城楼》)、许浑的“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东楼);甚至是“危”字的用法,也找得出唐诗的渊源,如杜甫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李商隐的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赠刘司户贲》)至于接下来的以“芳草”比喻“恨”,以“萋萋”形容“芳草”,那更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和写法;甚到 “铲尽还生”一语,也并非完全没有借鉴,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孟浩然的“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下面的“柳外”、“青骢”也一样,单纯的“柳”的意象就不用说了,就是以“柳外青骢”来暗示恋情、离别的写法,也不是完全无所本的,如李商隐的《无题》中就有“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储光羲的《钓鱼弯》中就有“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虽然它们之间有较大的区别,但也不能说它们完全没有联系。至于“青骢”代车马、“红袂”代女性的写法,也是唐诗中庞大的借代体系中所有的。至于下片中“夜月、春风、飞花、细雨、黄鹂”的意象,以及用大量的类似意象来渲染愁绪的写法,以及它所创造的迷朦的意境,与唐诗都有着直接的借鉴关系。例如下面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着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也运用了大量的这类意象来渲染愁绪,其意境也有些相似。就是“娉婷、一帘、十里柔情”这些词语及其组合,应该说与唐诗也是有关系的,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中,几乎就包含了所有这些意象和句式,其诗如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笔者选择秦观这片词来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并不是它与唐诗有特别多的雷同处、借鉴得特别多,这实在是宋词创作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并不足怪,下如唐诗是在前代巨大遗产的基础上创新、 发展一样,宋词亦是在唐诗丰富的遗产的基地上进行创造的。 论到这种继承性,这里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宋诗与宋词都继承了唐诗这一遗产,那么,为什么宋诗的成就远在唐诗之下,亦不及宋词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诗与词不同的体式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说是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打一个也许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唐诗的创作艺术好比是一种专利,宋诗人把这种专利拿来制作同一种东西,尽管他们并非完全没有创造、没有革新、没有增补,但是他们制作的毕竟是诗,是同一种东西,因此,这些东西一上市,就会被人窥见雷同处、摹仿处、剽窃处,被人控告侵犯了唐人的专利。正国为此(当然还会有别的原因),宋诗就希望有一点自己的东西,例如诗的议论化和散文化等,但不幸的是,这些东西新则新矣,但却或多或少地违背了诗的艺术规律。但宋代的词人则不同,虽然他们也继承了唐诗的创作艺术,但是,他们制作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长短句的词,尽管明眼人也能窥见它们之间的某种继承关系,但这却不会被人视为侵犯了专利。有一种也许较为极端的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宋词中也有很多摹仿、点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诗句的,这种情总如果出现在宋诗中,是万万逃不掉蠹鱼之讥的。但它出现在宋词里,情况却大不一样,由于词的长短句式的不同框架、不同的韵味,却仿佛给唐人原句注入了新的生命。例如晏几道的《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在这首精彩的词中,不要说意象、写景抒情、比喻等技巧的运用上继承了唐诗的艺术技巧,就是在字面上也有几处与唐人的诗句有些关系的,最末两句,几乎就是杜牧的成句。杜牧《赠别》诗:“多情却总似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若单以个别的句子来对照,晏几道是万万逃脱不掉书袋之名的。但若从词的整体来衡量,杜牧的这两句诗被稍加变化,放在一首结构、韵味全新的词中,却并不给人以多少摹仿、陈旧之感。如果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现象,就一点也不奇怪:词对于诗而言,是一个不同的系统,即使同样的诗句进入词中,它也会获得新的系统质。对于这种现象,前人实际也有所认识,例如明王世贞说:“‘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隋阳帝诗也。‘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少游词也。语虽蹈袭,然入词尤是当家。”又如清胡薇元也说:“晏元献《珠玉词》集中《浣溪沙?春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本公七言律中腹联,一入词即成妙句,在诗中即不为工。此诗词之别,学者须于此参之,则他词亦可由此会悟矣。”为什么“语虽蹈袭”的句子,“然入词家尤是当家”呢?为什么“在诗中即不为工”,“一入词即成妙句”呢?这便是因为词是一不同于诗的新的系统,同样的诗句一进入词,就获得了新的系统质。至于更巧妙无痕迹的化用,那更可以视为一种全新的创造。如此词中的“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可以说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中的“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但晏词化用后,不仅更凝炼,更由于句式的变化,使它比原诗获得了更深长的韵味。这种现象在宋词中很多,可以说举不胜举。 当然,我们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前面我们说宋词继承唐诗的创作艺术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它最大的新,就是它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诗(也打破中国古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的“言长”的艺术特性,就主要是由其句式、韵律及其所带来的其他艺术技巧所造成的。其次,它之“新”还表现在它的“诗余”功能上、它的“诗余”题材的选择上。这种新的功能与新的题材选择,与它特定的体式、句式相结合,又带来了宋词一系列新的东西,例如它委婉、倾诉式的抒情韵味、细腻而多层折的描写、对内心生活更细腻而深入的把握、装饰设色的艺术、轻丽婉约的风格等。这种种之新,就造成了宋词与唐诗很不相同的面目。对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王国维有一段虽然简约而不失精当的论述,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段评述,可以说包含了笔者以上所言宋词之“新”,包括了它的体制、它的功能、它的题材特点等。在本书中我们探讨宋词的艺术,主要就抓住这些新的方面来进行研究。当然,对于它对唐诗艺术的继承,我们也会给予适当的关注。 (二)、宋词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 。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深有感触,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入化。像《春望》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一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1. 关于诗句的议论文 关于诗句的议论文 1. 有关一句诗句的议论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每天做农活缺吃不饱,穿不暖,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来的。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种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农民在骄阳底下干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粮食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也不珍惜粮食。 诗的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句,是写诗人李绅在田野里看见农民扛着锄头,在太阳底下干活,种粮食。由于非常炎热,汗水从农民的脸颊一直不停地流到庄家地里,不禁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之心。诗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意思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这个反问句,诗人强烈地表达了痛恨不珍惜粮食的人,同时要求人们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 有关一句诗句的议论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每天做农活缺吃不饱,穿不暖,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来的。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种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农民在骄阳底下干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粮食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也不珍惜粮食。 诗的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句,是写诗人李绅在田野里看见农民扛着锄头,在太阳底下干活,种粮食。由于非常炎热,汗水从农民的脸颊一直不停地流到庄家地里,不禁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之心。 诗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这个反问句,诗人强烈地表达了痛恨不珍惜粮食的人,同时要求人们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3. 关于古诗的作文 古诗词,想说爱你不容易 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最摄我心魂的,依旧是那…… 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我喜欢。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我喜欢。唱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我喜欢。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我喜欢。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太过枯燥。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古诗词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O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我的心扉不散。”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澜! 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我有古诗词,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小草尚此坚强,我自然不该怯步。我们大家,都该如此。古诗词,对你,言无尽、情更是无尽! 4. 关于诗词的论文 论苏轼“词似诗” 词似诗,便“非本色”。 陈师道《后山诗话》:“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王灼《碧鸡漫志》高度评价东坡词,也是从“诗与乐府同出”、诗词不应该有区别的基本观点立论的;胡寅也认为“诗出于《离骚》《楚辞》。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 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酒边集序》)也就是说,王灼和胡寅都承认东坡词“似诗”。 按照胡寅和王灼的逻辑推论,诗的审美内涵是杜绝“香软柔媚”,摒弃“绮罗香泽”,不屑“绸缪婉转”作风的;诗的功能,则主要是在于“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感发人的“逸怀浩气”,使人“自振”。也就是说,胡寅和王灼是从传统诗歌的“言志”功能和“教化”作用,强调东坡词的价值意义的。 我们检点苏轼的词作,可以概括出其“词似诗”的三个特征:一是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传统儒学特别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中国传统诗教是将诗歌纳入制度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所谓“观风俗,知得失,厚人伦,美教化”,即是中国古代诗歌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正式宣言。胡寅、王灼对东坡词的评价,实际上主要也是就这个层面立论的。 在内容方面,它要求作品能够体现家国怀抱及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就连《水调歌头·中秋词》、《卜算子·孤雁》等事实上也流露出词人眷恋社稷的政治怀抱。 二是在审美意义层面,强调作品的阳刚之气。中国古代诗歌,体现出阳刚与阴柔两大审美系统的对立与调和,主流文化往往强调阳刚之气和豪杰之风。 苏轼一向反对词中的阴柔和艳冶之词,尽管他自己也有大量的婉约词作,但主要作风,表现出对于阳刚之美的偏爱与执著。 三是在表现方式上,苏词以直抒怀抱为主,既少用比兴,又不像柳永那样铺叙形容,而是议论的成分较多,没有词的曲尽其意的婉转韵味。 因为词作为一种新文体,它的文化属性主要还是在于它的庶族文化特性,也即平民文化属性,士大夫情感,与这种属性是有距离的。再加上作为“新声”的词更多在对于个体私人生活和个体内宇宙细腻情肠的表现与再现,在气质与风调上,苏轼一部分词不具备有别于诗的这种词之特性,也即是说,其词线条粗放,境界疏阔,并且士大夫情结十分典型和强固,从本质上更接近于诗。 苏轼词的“士大夫化”,是其词似诗的重要因素。苏轼的士大夫人格,决定了他“词似诗”的文学创作态度和文学价值取向。 所以王灼在批评李清照所说苏轼词乃“句读不葺之诗”的观点时说,这种观点是中了“柳永野狐涎之毒”,这实际上从另一角度证明东坡词与柳永词疆界分明,是典型的士大夫词,因而得到士大夫正统批评家的肯定。 似诗的士大夫词的最突出特征,是他的主观抒情性。 即是说,这类词像传统的诗一样,是以作者主观抒情的方式进行情感传输和意志表达,不像一般文人词常常是对一种场景或情事及人物活动情境的创造性表现。举例来说,苏轼的大多数作品,都像日记或自传一样,全部是作者自己的情感抒发和情绪展示。 《全宋词》存东坡词三百多首,出现“我”字竟然有69次之多。而且苏轼词中“我”的情绪大都与“遇”与“不遇”的感怀或牢骚有关。 其他像柳永、周邦彦词中就更多那种客观言情写实的意境和场景描述,在他们的作品中,主人公可以不是作者自己,而是别的男性或女性。这样,他们的作品就像戏剧或小说一样是被词人创造出来的艺术人物和艺术境界,而不仅仅是词人独自真情实感的抒发,更具有一种客观性,反而能够供广大读者或观众从中发现作品中的“我”。 李清照认为:词,就应该写传统诗歌所没有表现过的人情的隐秘世界;如果像苏轼一样,用词来表现那些诗歌常用题材,甚至表现手法和方式仍旧和传统诗歌的粗豪抒情一样,那便是以长短句的形式写出来的诗了。所以说东坡词的主观抒情性,是其词最突出的个性,也是其词士大夫品格的标志。 人们说他的词似诗,在很大程度也是从这个认识上立论的。 苏轼词的似诗倾向,尤其在他的创调之作《醉翁操》和其隐括《归去来兮辞》的《哨遍》得到印证。 其《哨遍》不仅似诗,简直像文赋。它是“檃括”陶渊明《归去来辞》而成,所以带有很重的文辞风貌。 按照词的严格律度和音乐审美的标准衡量,确乎不太像词。从序中可以看出,东坡写作此词与当时谪居黄州的生活及心境有关,隐括陶渊明辞意,也是借别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之意。 虽已“就声律”,而且可歌,却与当时时尚的流行曲子词相去甚远。但这种即兴之作,并且即时而歌的热闹场面和气氛,又确有流行曲的味道。 正是此类词的流传,更让人们觉得东坡词粗疏直率,如是得出东坡“词似诗”的判断。其《醉翁操》则是由琴曲翻改而成,味其词语,亦诗文之间。 不过此词则不在于主观抒情而有一种客观述事和议论的韵味。从中可知这首词是东坡根据琴曲倚声新创的词调。 问题在于,苏轼也有像“花褪残红青杏小”、“一颗樱桃樊素口”这类纯客观言情的艳词;。 5. 关于诗词的话题作文 诗歌的由来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6. 求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 中国文化的原始记录就是以诗歌的方式开始的,诗歌始终贯穿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五千多年。从西周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开始,诗歌就伴随历史朝我们一路走来。 翻开诗歌发展史,不难发现,诗歌从兴盛到变化发展至今,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时期。诗歌的地位从“文学中的文学”一落千丈,跌入低谷。 高考拒绝,其他的各种有关语文考试排斥,媒体副刊冷眼对待,诗歌刊物的迷茫不知如何选择方向,受到冷淡,依然坚持的诗歌刊物所剩无几。诗歌到了该拯救还是消亡的关键时刻,诗歌兴旺,匹夫有责。 难道我们就没有责任? 诗歌的命运何去何从,如何发展,这都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关注的。尤其是一年又一年参加高考的学子,应该给他们一个探索发展的一个机会。 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排斥诗歌还是我们的阅读视野真的不需要诗歌?回答是我们的生活太需要诗歌,否则从我们的小学一年级中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到高中课本,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精选了那么多范文,学生们学习了那么多格律诗和现代诗,既然无用武之地,这些诗还有必要存在吗?没有运用又何必学习它呢?我们不能忽略诗歌写作。中国是一个有古老传统的诗歌的国度,诗歌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有想像力和表情性,有优美深远的意境和韵律感,为什么不让那些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学生,在考场上创作诗歌呢?拒绝诗歌,这不仅违背了中国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还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着实令人遗憾。 在西方文学史上,最古老且最负盛名的是荷马史诗,也是诗歌。中西方的诗都讲究一个韵,而韵,就是一种和谐的节奏或音乐感。 中西方文化虽不同,但发展脉络是一致的,如同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样,都有个大致相似的阶段。诗歌以外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都是后来衍生出来又逐渐发展壮大的。 人类诗歌精神走过古代的纯洁,和代变革的发展,从束缚走向更加舒服的空间,一直到步入现代的虚无和迷失。在西方很多国家的选拔考试中,诗歌都有着重要的位置,并没有像我国的高考那样,全面拒绝诗歌。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文学”,诗歌是文学最基础的叙述方式,也是最纯洁的叙述方式。高考是改变中国人命运的考试,第一大考排斥诗歌,诗歌又怎能再登大雅之堂。 作诗歌出众的考生,他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绝对不亚于写其他文体的学生,写诗歌同样可以检验一名考生的语文水平,既然如此,为何不让考生写诗呢?诗歌写作是学生流露他们真情实感、舒展他们才华的一个可行途径,不应该简单拒绝。 就考生而言,写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真情实感是其本意,恰好诗歌也不例外。 缘何要把诗歌除外呢?不同的考生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时,他选择表达作文主题的方式不尽相同。某些作文题目在考生看来,诗歌更能表达这个作文主题呢?例如今年的有个高考题目叫《提篮春光看妈妈》,如果允许写诗歌,应该有不少学生写出令人同样感动的作文出来。 优秀的高考作文,应该是考生心灵迸发出的自由火花,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的任由驰骋。是考生创造和创新精神的自由表达。 高考作文简单地拒绝诗歌,等于拒绝了一些考生在诗歌方面的特长,让他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无疑是一种损失。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诗歌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利于考核和选拔人才。 有很多人认为诗歌的评判自由度很大,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允许学生写诗会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显然如此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的。 评分的标准和方法,是人研究与制定出来的。语文阅卷队伍不能评判,难道社会各界就无鉴赏诗歌的高手?而高考作文评分所带来的困难,也应在摸索实践中解决克服。 有人说诗歌的自由度很宽泛,那你可以适当画一个圈,比如写14行诗,要有意境等等的硬性指标。况且,这些阅卷老师多数都是来自语文教学中的精英,自己也学过,而且还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授过诗歌,也有如何评分的标准。 如此简单地拒绝诗歌,对于我国教师队伍的教学也是一个潜在的影响,既然高考拒绝写诗,势必对平常诗歌的教学就有些轻视,也就草草地带着学生“欣赏”一番走过场,把诗歌教学当成形式。如此恶性循环,对于我国诗歌的再度繁荣发展是很不利的。 但愿今后的高考作文能够取消体裁的限制,给考生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7. 关于古诗词的作文 改写《清明》 “沙沙沙!沙沙沙!”又下雨了。雨纷纷扬扬的,轻如牛毛,细如丝线,如尘似雾,从天空飘落下来。那雨轻轻地落在树枝上,树枝上的嫩芽钻出了可爱的小脑袋,睁开美丽的小眼睛,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雨悄悄地落在草地上,草儿顽强地掀开了压在它身上的泥土,努力地钻了出来。它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呵欠,开始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小草这儿一堆,那儿一簇,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衣裳。草丛中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黄的油菜花、红的玫瑰花、紫的三角梅、白的郁金香,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几只燕子从空中叽叽喳喳地飞过,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真美啊!” 可这样的雨中美景,却吸引不了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的目光。他们来去匆匆,个个心事重重。行人中,有的扛着扫把,带着祭品,去扫祖墓,想起去世的亲人,心情十分悲痛;有的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前途未卜,心情压抑;有的正走在投靠亲友的路上,前景不明,更是心烦意乱。他们头上顶着阴郁的天空,心情在小雨的浸润中显得更加沉重了。 行人中,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杜牧。他身材偏瘦,皮肤白净,戴着斗笠,背着行囊,步履艰难。杜牧脸色憔悴,眉头紧锁着,形成了“川”字,一边走,一边还摇头叹息着什么。他已经赶了好几天的路了,加上这“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到处迷迷蒙蒙,更使他情绪低落。此时此刻,他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口渴得喉咙像要冒烟。他多么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吃口热饭,填饱肚子,再喝上几口老酒,解解渴,暖暖身子,然后好好地睡上一觉,该有多爽啊。然而这人生地不熟的,叫他往哪儿找酒家啊。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悠扬的笛声。那声音是那样清脆、悦耳。杜牧的精神不由为之一振。他抬起头来,放眼望去,只见迎面走来一只黄牛,黄牛背上坐着一个牧童。他大约十一二岁,黑里透红的小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出了几分机灵、几分可爱、几分淘气。杜牧心想:有牧童就有村庄,有村庄就有酒家,对了,我何不向他打听一下?他想到这里,走向前去,很有礼貌地问:“小兄弟,请问这儿有酒家吗?”牧童看见了他,点了点头,笑了一笑,向他扮了一个鬼脸,拿着笛子往身后的方向指了指,意思是:往前走,就有酒家了。杜牧明白了,他连忙谢过牧童,打起精神,加快脚步,往前走去。果然,不久,一个村子在雨雾中若隐若现,那儿道路两旁开满了杏花,几个酒幌子在随风飘舞着,好像正向他招手呢……杜牧兴奋极了,灵感也随之而来,一首七言绝句脱口而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8. 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 参考首古诗就写个很简单的。你可以参考带翻译的。很简单写的。 给你推荐个这个网站随便找个写。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谴责。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文难以为继了。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末句一个“唯”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可以把这个写出来的。 9. 关于古诗的文章八百字 我喜欢古诗。小时侯,经常浸泡在古诗的韵律里。每天晚上,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古诗,伴随着窗外蝉鸣声,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伴随着古诗,我诗意的生命开垦出丰美的田园。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问爸爸“绿丝绦”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绿丝绦”是柳条垂下来像一条条丝带,就像妹妹头上扎的绿色蝴碟结,这就是“绿丝绦”了,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背了下来,读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秀丽,春风拂面,春风送来了花草香气,春回大地,泥土松软,燕子来飞飞去衔泥做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图啊!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首诗仿若把我们带到了黄师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心中的烦忧也随之而去,春风吹来,顿觉又懒又困,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 宋朝诗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南宋诗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样是写春风,诗人一个喜,一个忧,两相对照,反映出两位诗人当时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社会环境,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领悟了不同的写作手法。 古诗不仅给我的生命田园抹上了绿色,而且让我的心灵腾飞,融入那千年唐风宋词中,遥望天外云卷云舒,聆听海天相接处渔歌唱晚,更让我这个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烟壮阔。 古诗,让我的生命丰富多彩!我爱古诗! 10. 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作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意思是: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两位得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随从。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关于诗词题目论文范文资料

文章简介:摘要: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注意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关注诗歌的题目,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作者,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合理地补充、想象,总结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关注所设问题的具体指向等鉴赏方法,可以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鉴赏是具体的一系列的过程,下面我们按照一首诗…摘要: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注意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关注诗歌的题目,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作者,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合理地补充、想象,总结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关注所设问题的具体指向等鉴赏方法,可以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鉴赏是具体的一系列的过程,下面我们按照一首诗以及诗后的问题的顺序来详细的讲解诗歌鉴赏的具体操作方法。一、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试卷中的题干表述形式往往是“阅读下面一首×(朝代)诗,然后回答问题。”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比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在初唐时期,由于国体初建,百废待举,浮艳淫糜的南朝齐梁诗风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诗人肩负时代使命,积极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盛唐时期,唐帝国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一方面小康人家,一方开疆拓土,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豪迈的边塞诗派应运而生。中唐时期,直面现实,兴利除弊,诗人仍然向往盛唐的强大。晚唐时期,兴国无望,诗人哀伤的情绪笼罩诗坛。试题中诗歌的作者,大多出自唐朝,知名度也比较高,学生一般不会陌生,所以对唐朝的历史一定要了解清楚,其他朝代的国家势力、民族矛盾等也应有所了解。了解朝代乃至某一时期的特点,就对诗歌的总体风格有了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解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二、关注诗歌的题目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看到一首诗歌后,马上就其诗句进行分析,根本不去关注诗歌的题目,结果往往答非所问。如:《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后问题是: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关注了题目中的“闻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闻”字,肯定会明白“闻”的对象——“折柳”是一种曲子名。再联想到“柳”与“留”的谐音关系,“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就会十分明了,如此,本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后的问题是: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不关注诗歌的题目,只是关注闺中琐事,那回答恐怕就差之千里了吧!同时本诗运用“比喻现意”的表现技巧也就无从谈起!《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后的问题是: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理趣”?如果只看诗句,无视题目,就无法正确回答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作者: 刘凯 凤凰出版社 古老的中国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古代诗歌就像中国文化浩瀚海洋里的一颗明珠,熠熠闪光。璀璨的光辉映照你我,以它那或阔大或深曲的意境、或澎湃或温婉的情韵、或典丽或朴质的语言怡养着我们的性情,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由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变迁,普通读者尤其是中学生,鉴赏古代诗歌仍有一定的困难。作为每年的高考专项,古代诗歌的鉴赏正日益爱到大家的重视。不过从每年的高考成绩看,古代诗歌鉴赏得分不高。虽然花的时间不少,但收效甚微。究其所以,固然和中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人生阅历不足有关,但最为主要的还是方法不当。因此,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也就显得益发重要。这也就是编纂此书的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作者:万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为了积极配合高中新课程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要求,适应新课程高考的要求,参照《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特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编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两本配套用书。本丛书有以下特色: 一、首家推出“自主模块综合运用题”自主模块综合运用题是考取第一层次(重点本科)必考内容,又属“史”无前例的新题型。我们参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试卷、台湾高考卷以及具有探索性质的海南等省高考卷,确定自主模块综合运用题以有一定限制性的开放性主观题为主,其难度略大于常规高考题,题目细分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散文、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散文四个板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选文针对性强,试题原创性强我们根据近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和各省市高考卷所选诗文的特点与趋势编选诗文,注重选文质量,侧重名家文章。试题编制强调原创性、独创性,答案参照权威鉴赏辞典并经过学生实践后制定,确保试题与答案的准确性。另外试题、分值按照高考卷惯例设置,便于使用。~~~~~~~~~~~~~~~~~~~~~~~~~~~~~~~~~~~~~~~~~~~~~~~~~~~~~~~~~~~~~~~~~~~~古代诗歌与名句名篇(高中语文)/龙门专题作 者: 蒋念祖,陈国林 主编,孙国强 本册主编出 版 社: 龙门书局龙门专题》是针对中等程度及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研究开发的,尤其是对尖子生来讲,《龙门专题》是必备图书!这套书在设计上全面贯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中等程度的学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点精析与应用”部分侧重夯实学生基础,重点在把基础知识讲细、讲透,适合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能力拓展”部分重点在于拓展学生思维,直接与中高考的难度、题型接轨,适合中等学生提高成绩。同步学习使用:《龙门专题》每一节内容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编排的,因此可以随着教学进度同步使用,老师讲到哪里,就紧跟着做透哪一本专题。中高考复习:“基础篇”适用于第一轮全面复习,全面梳理知识点,从这一角度,专题比任何高考复习资料都要详细、全面:“综合应用篇”适用于第二轮专项复习,尤其是跟其他专题、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综合时,事半功倍。“万变不离其宗!”考试题目都是由基础知识演化而来的,因此基础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准确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轻松地应用和解题!使用《龙门专题》打基础,重点注意每节的“知识点精析与应用”,它分为三个小部分:知识点精析: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解题方法指导:通过经典和新颖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 基础达标演练:可以即学即练,便于巩固。“能力拓展”栏目是在牢固掌握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的,它同样包括三个小部分:释疑解难:以综合性,关联所学知识,并作深度的拓展和延伸;典型例题导析:最具代表性的例题、全面的思路分析、有的放矢的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思维拓展训练:完美的拓展训练设计,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知识点精析与应用”用于梳理知识脉络,掌握基本知识点;复习时侧重使用“能力拓展”栏目,这部分立足于教材,对中高考必考内容进行拓展提升,也包括了一些难点和失分率较高的内容。此外,“本书知识结构”、“本讲知识网络图”能帮助学生迅速快捷地掌握全部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在中高考的复习备考中,还要注意:近年本专题知识在高考(中考)中所占分数比例,紧跟第二轮专项复习节奏使用。~~~~~~~~~~~~~~~~~~~~~~~~~~~~~~~~~~~~~~~~~~~~~~~~~~~~~~~~~~~~~~~~~~~~~决胜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技巧作 者: 田福春,杜静卉 主编出 版 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决胜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技巧》是《决胜高考》丛书中的一本,由北京海淀区中学语文专家精心打造。作者精心挑选了与知识方法相匹配的历届高考题及与高考有关的习题供读者练习。书中另附有2008年各地高考古代诗歌题,可以帮助考生提前进入备考状态,在考试中取胜。 本书从古代诗歌的分类、意象的分析、意境的分析、写作手法的分析、思想感情的分析、语言风格的分析六章节对诗歌鉴赏中所涉及的问题加以分类解说。每一分类中都包括三个环节:锦囊妙计、小马过河、恍然大悟。 本书侧重实用,可操作性强,省去了教师整理知识点、挑选习题的过程,可拿来即用。学生即便没有老师辅导也可以独立完成古诗鉴赏的复习。 本书可供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及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也适合中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参考。 ~~~~~~~~~~~~~~~~~~~~~~~~~~~~~~~~~~~~~~~~~~~~~~~~~~~~~~~~~~~~~~~~~~~~~中国古代歌诗与当代歌词鉴赏作 者: 赵飞 编著出 版 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共十二讲。导言讲述了古代诗歌与当代歌词承上启下的渊源关系,旨在引导学生溯千年文化之流,饱览我国民族精神人文风光。第一讲至第十一讲,着重探讨了十个时下大学生至为关注亦为之困惑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进取不息的人格力量在时空坐标上的悲剧意义?女性至美的社会价值以及古代女性形象留给我们今天的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坦然地做到笑对人生宠辱不惊?怎样处理对精神和生活有着重要支撑作用的亲情和翃?经得起时空跨度考验的爱情方为真爱、至爱;从伟人光彩中的瑕疵看人物个性的丰厚性;“大我”、“小我”完美集合于一体方为最高至善之境界……。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学空间,教材在最

田园风光美 人民生活苦——中国古代田园诗词一、 所谓田园诗,应是指歌咏农村田园生活的诗歌。人们通常把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些诗称为“田园诗”,因而后世的文学家便把田园诗的范畴限于隐居乡野诗人的作品,把其题材局限于写农村田园的风光和隐士的乡居生活。这样的理解,大致符合早期文人田园诗的创作情况,但它既不能包括《诗经》及汉乐府中许多写农村田园生活的作品,也无法概括唐宋以后田园诗内容的全部,因而是片面的。 田园诗创作公认的典范作品是范成大的田园诗作,而其代表作首推《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中有许多内容是狭义的田园诗定义所无法包括的。如:“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再如:“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铜钱买酒回。”显然这两首诗中既未写农村田园风光,也没有隐士的形象,却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所受的剥削。诚然,写这类题材并不始于诗人范成大,只是在此之前它习惯上不被文学家视为田园诗。范成大对田园诗的最大贡献也许正在这里。他把以反映农村现实的诗作归入田园诗苑,使田园诗上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也把传统的田园诗从仅写知识分子闲情逸致的狭窄樊篱中解放出来。 因此,如果以范成大的田园诗为标准来确定田园诗的疆域,田园诗应指以农村为题材,反映农村田园生活的诗歌。它既有写农村自然风光和隐士生活的一面,也包括乡村的民情风俗、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阶级剥削和压迫等内容。这样的认识,不仅更符合我国古代田园诗创作的事实,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使它较之山水诗、咏物诗、爱情诗更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二、 《诗经》中一部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其代表作如《豳风•七月》、《周南•芣苢》、《魏风》中的《伐檀》、《硕鼠》,这些作品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奴隶们从事农业劳动和艰苦生活的情况,并辛辣讽刺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诗作大都出于社会下层人民之口。汉乐府中以农村为题材的田园诗不很多,但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中如《江南》诗展示出江南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男女青年劳动生活的快乐,而《平陵东》则写官吏公开劫掠农民的财物。这些早期田园诗作开创了田园诗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的田园诗创作及整个诗歌创作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位田园诗人。他接近农民,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切的体验。他的许多诗歌,表现对劳动和农村田园风光的赞美,道出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生活和情趣。由于他的诗风格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语言上也很有成就,因此对后世田园诗的创作影响极其深远。 唐代是田园诗创作异彩纷呈、云蒸霞蔚的时代。初盛唐时期,经济繁荣,优裕的物质生活,使诗人陶情田园山水,他们或把隐居乡野山林作为求官出仕的“终南捷径”,或因官场失意,把过乡居生活作为超脱宦海风波的方式或麻痹政敌的韬晦之计。这一时期还产生了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以布衣终老,隐居故乡的鹿门山。王维在仕途受挫后,买下宋之问的蓝田辋川庄,亦官亦隐。他们的田园诗具备下列两个特点:一是与山水诗融合,许多写山村自然景观及隐士生活的田园诗,与山水诗已无明显的区别,充其量也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如《积雨辋川庄作》、《山居秋暝》、《新晴野望》、《过故人庄》等。二是王孟(尤其是王维)的诗较之陶渊明、谢灵运更重视意境的刻划,从大自然恬静的美景中显示出诗人高蹈出世的情操和志趣。如王维的《渭川田家》、《桃源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无不如此。王维的田园诗,意境既浑融完整,又多精工刻划,语言也清新洗炼,可谓从内容到艺术上都融合了陶谢二家之长。由于王维崇尚佛老,故他的田园诗更静穆,诗境更有层次,有更深的底蕴,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他们很少写农民,从不接触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因而其思想价值不高。 李、杜二位大诗人在安史之乱前后的流离漂泊中与农民有了广泛接触,甚至定居乡间。他们的诗中或写农民的劳动生活,或写农村的自然景物,或写战乱年代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李杜虽不以田园诗名家,但其田园诗作同样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同时代的诗人如储光羲、韦应物、戴叔伦,也都不乏田园佳作。 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痈疽一直未能根治,战乱、灾荒、统治者的巧取豪夺给人民带来不幸。“国家不幸诗家幸”,中晚唐时期却成为现实主义田园诗作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田园诗虽也有“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杜牧《商山麻涧》)、“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那样恬适、宁静的乡居生活,诗人笔下更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唐彦谦《采桑女》)的血泪篇章。中晚唐的田园诗较少受陶、谢的影响而上接《诗经》和《汉乐府》。许多作品讽刺辛辣,见解深刻,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这一时期的田园诗还有两个特点值得一提,其一是善于向民歌学习。这些民歌原先是用于歌颂农民的劳动和爱情,故刘禹锡、白居易等仿效民歌的作品,较多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其二是与新乐府运动的密切结合,张籍、王建、白居易便是善于写田园乐府诗的大家。如张籍《野老歌》、王建《田家行》、柳宗元《田家行》、白居易《杜陵叟》都是这类田园诗的杰构。 宋初的田园诗创作受中晚唐诗风影响,这与当时整个诗坛的情况是相似的,但在这一领域中西昆派诗人并未涉足。这是因为西昆派诗人大都是达官贵人,他们不仅没有亲身体验躬耕乡居的隐士生活,对民生疾苦则知之更少,因而宋初田园诗中看不出贾岛、姚合、李商隐的明显影响。这一时期写作田园诗较多的是受白居易和晚唐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影响的一些关心民瘼、政治地位不高的诗人。如王禹偁《田调》、《村行》,梅尧臣《田家语》、《陶者》,张俞《蚕妇》。这些诗还未打上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烙印,也还未形成自身的明显特点。 开创宋代诗风的苏轼、黄庭坚及大政治家、大改革家王安石的田园诗作,则不仅一般具有关心人民疾苦的内容,而且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如苏轼之《山村五绝》,便尖锐讽刺王安石变法中的弊端。由于盐法太苛,百姓没有盐吃,有的甚至铤而走险去带剑贩卖私盐。其《吴中田妇叹》更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尖锐讽刺了“青苗法”。黄庭坚之《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诗中也说:“今日有田无米食”,“正苦无钱刀”也写出“青苗法”实行中的弊端。这里显然不难看出诗人自己的政治态度。与之相反,王安石的《后元丰行》则热情讴歌新法实行十年后农业大发展,社会出现暂时的安定景象。毫无疑义,这是对新法理想化的歌颂。王安石变法使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农民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诗中出现如此政见旗帜鲜明的田园诗作,这在整个田园诗词发展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词作,最早为张志和《渔歌子》,其后五代孙光宪《风流子》也以描写田园风光为内容,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但唐五代词中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毕竟是很少的。我国词史上第一个较多写作田园词的是北宋大词人苏轼,如他去徐州城东石潭谢雨途中所作的《浣溪沙》五首便是其代表作。它拓宽了词的领域,使词空前深入地走向人民,走向社会生活。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是写田园词最多的大家。他自号稼轩,据其自己解释,就因为“人生在世,当以力田为先”。他的田园词作大都写于退居带湖、瓢泉时期。其中《清平乐•村居》、《鹧鸪天•代人赋》等均为脍炙人口的田园词章。这类田园题材的词作,较多使用白描手法,以质朴清新的格调,反映出农家生活的片断和农民的音容笑貌。陆游一些写渔父闲适自在生活的词作,实际寄托着作者的理想。 陆游还和杨万里、范成大以写作田园诗著称。他们都是年老告别官场以后长期退隐田园的。他们对农民所受的剥削压迫寄予了满腔同情,其中尤以范成大的田园诗作成就更高。它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宋代农村的风土人情,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对农村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并以浓墨重彩写到农民的劳动和生活,赋予以闲适为其特征的田园诗以更深刻的内容,使近两千年来千汇万状的田园诗汇入一流。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历来被推为田园诗的光辉典范,这是因为它不仅题材开阔,而且诗句清丽明快,形象鲜明生动,而成为田园诗发展史上的丰碑。 值得一提的是宋亡以后月泉吟社遗民诗人的田园诗。月泉吟社是吴渭、谢皋羽、吴思齐发起成立的。他们于丙戌年(1286)小春望日(十月十五),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至丁亥年(1287)正月望日收卷。后收得2735卷,评选出280人。于三月三日发奖。其中颇多值得一读的好诗。如此众多的人参加同一题目的田园诗创作,这是我国田园文学史上的空前盛事。 金元时期的田园诗词为数不多,但却独具特色:其一是诗与绘画艺术的紧密结合,其二是多反映牧民生活的作品。金元时期是我国书法绘画艺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大书法家、画家赵孟〖FJF〗瞓〖FJJ〗奉太后懿旨作的《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大画家倪瓒的《荒村》、《东林隐所寄陆征士》等作品均为诗画结合的田园诗代表作。赵孟〖FJF〗瞓〖FJJ〗虽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但他被荐于朝之前显然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事很熟悉,故这些田园诗历历如绘,颇有诗情画意。倪瓒为元四大画家之一,尤擅水墨山水画,他的诗多取材于太湖一带,田园与山水融合,意境幽淡萧瑟,且诗中有画。金元两朝还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故田园诗中也多牧歌式的作品,这在少数民族诗人的作品中尤为常见。 明代是我国诗歌史上成就平庸的时代。田园诗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并未能使人有一新耳目的创新。但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品在明代田园诗中还是随处可见的。从明初的高启、于谦,到明末的张纲孙、陈子龙,都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写下了反映人民苦难遭遇,能下千年之血泪的佳作。钦叔阳的《税官谣》还以诗记叙了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昆山农民葛成领导的抗税斗争。这在明以前的田园诗中是很少见的。 清诗是继唐诗、宋诗之后又一个高峰,其数量之大,使唐诗也瞠乎其后;其成就之高,也是可与唐诗媲美的。清代的田园诗,同样具备这样两个特点。清词是与宋词并峙的又一个高峰,其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也远出宋词之上,其田园词亦然。 清初战争不断,农民除经济上受沉重剥削外,还得为军队服劳役。施闰章《牵船夫行》、陈维崧《贺新郎•纤夫词》对此都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这段时期,农民、盐民受苛捐杂税的残酷盘剥,以至岭南一带竟发展到人吃人的地步。宋琬《同欧阳令饮凤凰山下》、吴嘉纪《绝句》、屈大均《雷女织葛歌》、《菜人哀》都反映了这样的事实,令人读之下泪。清初一些遗民诗人(如顾炎武)也写过一些反映隐士生活的诗,但他们并未忘怀国仇家恨,隐居往往是抗清活动的思想准备。 随着清政权逐步巩固,经济繁荣,物质生活也逐步富足起来,田园诗词从题材到审美趣味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知足饱和,恬淡自适的田园诗词又应运而生了。如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王士祯《真州绝句》都是这一类的作品。其写景优美,笔致清新,恬淡自然,与陶谢、王孟的田园山水诗格调相近。但清代是我国最末一个封建王朝,封建的生产关系已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清朝后期更为腐败,统治者穷奢极侈,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加剧,加之自然灾害,使农民的生活每况愈下。这样的社会现实反映到诗词中,使清代中后期的田园诗创作中又涌现出大批现实主义杰作。周弘《道旁叹》揭露赈荒之弊,查慎行《村家四月词》写农民以人拉犁的苦况。蒋楛《河堤曲》以民谣形式,写黄河泛滥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令人欣喜的是从田园诗中传出的不仅是农民的痛苦呻吟,还传出愤激反抗的呼声。如赵执信《甿入城行》写县令以赈荒名义到农村催租逼税,激起农民的反抗,这是古代田园诗中不多见的光辉篇章。 鸦片战争敲开古老中国的大门,西方文明与血和火一起闯入中华大地。但这一切并未给中国农民带来福音,它只导致中国封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田园诗人笔下的农村,已完全见不到恬静与幽美,到处是饥荒、弃儿、流民……。魏源的《江南吟十章》写苏州农民将粮田改种花木,道出封建经济的破产。陆嵩《鬻儿行》、姚燮《谁家七岁儿》、贝青乔《杂谣》便写出荒时暴月,农民被迫逃荒讨饭,小儿被遗弃或被卖掉换粮。郑珍的《经死哀》、黄遵宪《邻妇叹》、周实《睹江北流民有感》都艺术生动地写出封建社会末期我国农民生活的苦难。他们这啼饥号寒的呐喊,仿佛产妇分娩时阵痛的呼叫。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应该被埋葬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就要在这痛苦的呼唤声中诞生。三、 我国田园诗词源远流长,历来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手法,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地反映了两千多年我国古代社会的现实。其中许多作品,甚至比正史更具体深刻地反映统治者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如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夏出兵攻宋,朝廷因正规军不足,下令征集乡兵。地方官为邀功而滥行征点,又适逢夏雨成灾,梅尧臣在襄城知县任上作的《田家语》、《汝坟贫女》两诗就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点弓手”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有些田园诗还能印证正史:《明史》记载于谦任山西巡抚时因平反冤狱,救灾赈荒,兴修水利,使人民安居乐业。于谦本人在《平阳道中》以“相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实况。古代田园诗词中的许多优秀作品是我国现实主义文苑中的瑰宝,至今仍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 田园诗词与民歌有着血肉的联系,早期见之《诗经》、汉乐府中的田园诗自不待言,唐宋以来的田园诗词与民歌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的联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田园诗大量见之于新乐府诗人如张籍、王建、白居易的乐府诗中。这些“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田园乐府诗显然胎息于民歌。其二是模仿民歌曲调创作的田园诗词。最典型的是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又称《巴渝词》),便是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改词而成。此外如《杨柳枝》等也都是向民歌学习的产物。民歌本属社会下层人民(主要是农民)的口头创作,因而这类受民歌影响而写作出来的田园诗词,大都能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同情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艺术上也大都独具特色,新颖别致。 田园诗与山水诗在文学史上是一直被相提并论的,但山水诗的出现要比田园诗晚得多。《诗经》及两汉的诗歌中没有以山水为题材的,两晋玄言诗中已有写山水的成分,但山水诗的兴盛是在宋齐时期。山水诗与田园诗的作者大都是同一类政治上失意或隐居山林以等待一朝交泰、飞黄腾达者,或是从官场退休林下、颐养天年的人。山水诗与田园诗的交叉发展如同珠江的支流北江和西江一样,它们来自不同的源头,在三水附近合流了,随即又分开了,但分流而下的江水中已分不清哪些水来自北江,哪是来自西江。盛唐以后写农村自然风光的田园诗与山水诗已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部分作品中甚至兼及这两方面的题材。明清时期,这样的作品已颇为可观了。而另一部分反映现实的田园诗,则与山水诗一直并行发展,没有相互融合。融合和分流是文学题材、形式发展的两种方式,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关系也正如此。但从艺术上来说,田园诗比山水诗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这是与其题材的多样性是一致的。 总之,我国历代的田园诗词,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中某些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可以成为文学体裁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些田园诗词,使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社会,可以从中研究古代农村的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补正史之不足。田园诗中大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诗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给人美的享受。对我国历代的田园诗词,我们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关于诗词四首论文范文资料

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曲牌名。北曲入黄钟吕,共八句,前五句系词牌的上阕,略有变化。一般用作黄钟套曲的第一曲。本词为节令抒怀之作。时逢重阳,作者通过独守闺房,寂寞抒怀,及把酒黄昏,赏花东篱等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于佳节思亲的人之常情。然而也是这最为生活化的描写,造就了千古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拟人,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意趣峰奇,思意绝美,为后世所赞。集评: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易安作也(《琅寰记》卷中引《外传》)。写景贵淡远有神,勿堕而奇情;言情贵蕴藉,勿浸而淫亵。“晓风残月”、“衰莫微云”,写景之善者也;“红雨飞愁”、“黄花比瘦”,言情之善者也(《论词随笔》)。词之用字,务在精择:腐者、哑者、笨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而叶韵字尤宜留意。古人名句,末字必清隽响亮,如“人比黄花瘦”之“瘦”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皆是,然有同此字而用之善不善,则存乎其人之意与笔(《论词随毛》)。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此阕为李易安早期代表词作之一。以“重阳”为题,抒节令思亲之情。首先我们看到,这道词写的是重阳,既为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之时令,白昼应是越来越短,这里首句却是“薄雾浓云愁永昼”,何来“永昼”之说?显然这是作者自身的一种心理感知,于心理上说,时间对于快乐与痛苦的心境是分别具有相对意义的,乐而忘时,愁而步艰。作者正是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以心愁之,心绪凝结,不得舒畅,当然就自以为是“永昼”之愁了。而这一切皆源于两地分别的相思之苦。“瑞脑销金兽”,瑞脑,即龙脑,瑞龙脑,一种名贵的香料,金兽者,指兽形的香炉。“淡烟炉中起,袅袅浮清室”作者感怀之时,枯座房中,对着“金兽”出神。炉上轻烟正如心头情思,悠悠无尽。瑞脑虽有尽时,时光亦有老时,唯孤寂苦闷之情思难了难终,有之增而无之减,更勿言排遣。首两句,一句言外,一句言内。云烟雾气相溶相合,情景相交,整篇词作就在这种阴郁迷离的氛围中铺展开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虽是夜晚,却又是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秋意寒思透过帷帐侵入不眠人肌肤。好一句“凉初透”,秋寒、心冷,字字点睛,意气满纸。重阳日,本为赏菊登高之佳节,当是味意盎然。无奈何,亲人不在身旁,一个“又”字惶恐、忧怨、无奈,道尽心中离愁别恨。“东篱把酒黄昏后”,“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之意,悠然自在,超脱化外。而作者酒在饮,花在赏,却是应景聊复,借酒浇愁之态,奈何愁上添愁,更对日落昏老的苍凉暮景。怎不惹人伤怀悲愁。北宋诗人林逋咏梅名句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里以暗香指梅花。而易安词中“有暗香盈香”的“暗香”代指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骨迎风,风格近梅花,指标作者意趣脱俗,胸怀高洁。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全篇高潮,“莫道不销魂”破空而出,道破多少含之无露的情感,是人性无可压抑的真实情感的爆发。用江郎《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销魂”二字,点出种种愁苦皆源自离别之痛。用于尾句,如灯启航、如钟醒目。尾句双重否定的语气仿佛不是出自词中女主人公之口,倒更像是在旁为之动情感伤的第三者。这种书写作角度的改变,正是易安行文大胆出奇、峰峦突起的独特魅力。作者超越了词中的那个小我,对自满怀同情,以“莫道不销魂”感慨之。更指点读者“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样作者的情感通过第三者语气的渲泄,这种自我反观,将愁苦对象具体对象化,加以观照和呤味。可谓情境深沉,掠人心魄。宋词人程垓《摊破江城子》曾将人与梅花比拟,“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似有神韵。唐司空图《诗品·典雅》“落花无言,人淡于菊”易安之“人比黄花瘦”似更胜一筹。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很简单,最主要的就是理解啊!!只要理解了,你才会有去想象的空间,才会去鉴赏,主要要靠自己!

李清照诗词风格的两面性 既雄浑大气而又不失委婉缠绵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还有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对比一下 还要结合诗人所处的年代以及社会背景家庭背景等等对于诗人的影响

  • 索引序列
  • 关于李子诗词选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泉声诗词选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诗词鉴赏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诗词题目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诗词四首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