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太多了,下面给你列出来几个,你自己选择吧。不过最好还是设定一个自己擅长的范围。心理蒙太奇与当代影视剧创作“英模电影”类型模式初探中国特色的都市情景喜剧——电视剧《家有儿女》的艺术贡献从冯氏电影看中国商业电影的出路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方言与电影创作的关系电影《集结号》的剧作特色古希腊文学中的悲剧精神希腊悲剧的文化精神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莎士比亚悲剧的思想蕴涵莫里哀喜剧的创造特色荒诞派戏剧的风格分析《等待戈多》的主题解析论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论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美学追求电影《人生》的创作特色论西部电影的发展与走向电影《超强台风》的得与失电影《老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论蒙太奇电影美学学派的核心理论对电影发展的贡献论张艺谋与中国电影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诗意倾向简析论电影《阿妹的诺言》人生价值取向从电影市场看中国当代影视文化发展趋势影像之侠:新武侠电影综述国产电视剧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从全球化和多元化看奥斯卡奖关于中国“地下电影”的文化解析论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策略贾平凹小说的艺术特色沈从文的审美追求《雷雨》中的雷雨性格——繁漪的形象塑造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偶然性的运用武士道对日本电影的影响
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下面是我整理了电影学术论文题目,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电影学术论文题目 1略论电视的社会责任 2硝烟中的现代媒体 3记录片 故事 化的不同手段 4旅游节目的定位问题——质疑当前旅游节目“人 文化 ”包装 5电视节目的品牌战略 6从《同一首歌》看电视营销时代的晚会 7解析信息资讯节目的受众倾向 8论体育类谈话节目之体育明星专访 9谈文学 散文 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 10由凤凰卫视的 经验 看电视媒体品牌的塑造 11孤木何时育成林——谈中学生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12益智类节目的元素分析 13益智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 14电视栏目包装策略初探 15为天气预报节目把脉 16传统媒体的整合传播策略——从《中国歌曲排行榜》的媒体整合说起 17浅析探索类纪录片对娱乐元素的应用及影响 18从电视电影的传播特性看中国电影频道的竞争策略 19增强“场信息”——提高谈话类节目质量的关键 20电视谈话节目嘉宾选择 21频道节目编排浅论 22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人物纪录片进入电视栏目后的新特点 23浅论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叙事元素 24浅议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 25论述受众在电视媒介中的主体心理和行为 26试论MTV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艺术审美与文化消费 27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综合性节目样式 28谈“真人秀” 29浅谈纪录片的主观精神 30关于谈话节目的品牌塑造 31浅论名人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角色 32解析《鲁豫有约》——论谈话节目品牌的成功建立 33从《幸运52》的运营看益智节目的发展 34再现真实——浅谈纪录片中的搬演手法 电影学术论文 化视野下中西方电影的差异 摘要 中西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可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 中西电影 差异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一 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 ____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教派,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基督____同时,基督____中东、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了少数教派。紧接着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和殖民扩张,基督____美洲、澳洲,而后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基督____方文明的成型有着重大影响作用。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并得到了皇室的重视,许多佛经被引入中国,许多印度高僧来华讲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又衍发出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大多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 其它 一些哲学思想,渐渐地中国佛教摒弃了那些不适合中国社会的规则与条例,融入了一些新的教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并带有自己的特色。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政治、文学、哲学和医药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我们的电影。 1 ____对西方电影的影响 ____三大教义分别是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与圣灵是上帝的三个不同表现。原罪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原罪的起因,只有上帝的恩赐可以解救堕落的人类。救赎就是上帝和其他一些更高的力量,通过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或来生,来拯救人类精神上的死亡与终身诅咒。基督____人类需要从现状中解脱出来,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人类要完全得到救赎是不可能的。救赎在基督____一个核心教义,意思是只要人们心中有上帝,也终将被上帝所救。 救赎的理念代表着____的思想。这种思想无疑也影响着西方电影,不仅反映在宗教电影中,如《约翰福音》、《马太福音》、《最后的诱惑》等,也反映在其它一些电影当中,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信仰缺失的年代里有关救赎的故事,救赎的是信仰,被救赎是希望。救赎是一场战斗,希望对绝望,自由对监禁。这也是人类尊严与人性的斗争。安迪救赎了他的狱友,因为他坚定的信仰是对邪恶与绝望最好的武器。不同于其它的宗教电影,《肖》中的救世主不是上帝,而是希望,被救赎的是自由。在安迪入狱之前,肖申克监狱的条件非常恶劣,犯人毫无人权可言。典狱长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把犯人当作廉价劳动力。安迪入狱之后,这位不满现状的银行家虽无力改变,但他的出现至少给犯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命之光。至于安迪,他就是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也就验证了“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强者拯救自己,伟人拯救他人。安迪给其他狱友带来希望,也拯救了他们。 2 佛教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佛教教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把灵魂从肉体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是引导众生从痛苦走向快乐。佛教的创立者并不是命运或灾难的创造者,而是引导众生寻求祝福、避免灾难。命运与灾难源于因果循环,与个人的前世今生有关。每个人的想法无论是否付诸行动,都将在脑中留下印记。一个人的言行也将在他人心中留下印记。这些印象无论好坏,都将累积并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即所谓的业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无处可逃,无佛可救。 佛教提供了“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中国许多古典文学主要采取佛家的因果报应叙事模式,而以曹禺先生的现代剧改编的电影《雷雨》也处处可见佛教意蕴。在第一幕鲁大海刚到周公馆就对四凤说:“刚才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在花园里躺着,脸色发白,闭着眼睛,像是要死的样子,听说这就是周家的大少爷,我们董事长的儿子。啊,报应,报应。”第二幕中周朴园与侍萍相认后,侍萍说:“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侍萍得知周萍与四凤之间的关系之后,沉痛地说:“这怪你妈太糊涂了,我早该想到的。可是谁料得到就会有这种事,偏偏又叫我的孩子碰着呢?妈的命苦,可你们的命……”当得知四凤已怀有周萍的孩子时,侍萍痛苦地说道:“啊!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的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天哪,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罪孽是我造的,苦也就当我一个人尝。”因果报应的思想观念在剧中人物身上很容易显现。 二 中西电影中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左右人们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评价,决定人们的言行和 思维方式 。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价值。“一种文化下的价值观与言行或许得不到另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如电影《刮痧》中许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 方法 给他的孙子丹尼斯治疗轻微的发烧,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1 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个人主义通常被解释为独立、自恃、独断独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这些字眼。科本哈瓦却说:“它帮助人们不断向前,是人类本性,身体,感官,心灵,智力的觉醒。”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就是提倡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再者个人主义更重视民主和平等,同时也重视他人的权利。 电影《克莱默夫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向人们解释了个人主义”。泰德·克莱默是一位颇具天赋的 广告 策划师,努力赚钱养家,但他的妻子乔安娜却要与他离婚。中国观众或许不能理解乔安娜为何要离开她的丈夫?泰德从未虐待过她和孩子,也没有对她不忠,尽量满足她想要的东西。在中国,像泰德这样的男人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好丈夫,因为他努力工作都是为了支撑这个家庭。但乔安娜并不这么想,她说,“我的一生,我感觉我是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母亲,某个人的女儿,即使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是谁,这就是我为什么离开你的原因”。从她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乔安娜个人意识的觉悟和对个性自我的追求。 2 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是用来描述道德上、政治上的思想或社会观,强调团体中成员间的合作,并且个人利益总要让位于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注重集体和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的精神支柱和整体主义有关,即整体大于部分。集体主义通常与个人主义相对,特别是这些观点经常在系统中相互结合。那些拥有集体主义思想的人认真遵守社会或团体的规则,保护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而任何影响集体利益的个人行为都将招来批评。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的国家。 集体主义在中国电影中有着明显的记号。中国““””之后,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都带有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尤其是由中国第四代导演所导的电影,大部分是以革命为题材,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电影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眷恋和深思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集体主义电影”,其中代表作有:《黎明》、《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鸡毛信》等等。 三 中西电影中的人权 人权是人人皆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权,包括公民权和政治权利,如生存权、人身自由权、言论权、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和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等等。这里我们将主要讨论中西方电影中表现出的有关隐私权、艾滋病人和同性恋者的权利,从而透视、分析中西方在这方面的文化差异。 1 中西电影中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个人或集体把他们的私人信息隔离起来的权利,也只有他们自己可以选择性的对外揭露。“隐私权的界限和内容在不同的文化和个人中虽然不同,却有共同的主题。隐私权可以看作是安全的一个方面,由相关利益集体权衡”。隐私的概念通常和西方文化联系在一起,特别是英国和北美国家。这个概念并非全球皆有,有些国家是近些年才有的。中国 传统文化 中并无隐私权一说,所以中国人对自己的隐私既不敏感也不小心保护,相反,美国人更加注重他们的隐私权。这种差异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 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权利。主角楚门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镜头前面,且一直未发现这个事实。楚门的生活通过成千上万个隐藏的摄像头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全球直播。制片人克里斯托弗给他制造不同的环境来捕捉楚门的真实表情和行为。为了防止楚门发现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克里斯托弗想尽办法遏制他的冒险精神。后来,西尔维亚闯入楚门的虚幻世界,并和楚门坠入爱河。之后,她发起了一个“还楚门自由”的行动,希望楚门能够从电视中走出来。《楚门的世界》向人们展示了隐私权是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同时警示我们必须尊重保护隐私权。楚门的生活也启示观众,他们的生活只由自己掌控。中国有一部电影《无形杀》说明了隐私权意识的缺乏,讲述了由于人肉搜索导致一个女人的死亡,这个女人在网上被通缉,因为她和别人有外遇。网友们跟随调查她的情人,认识她的路人都不断质问她。后来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她的无头尸体,这部电影涉及到了网络搜索触及隐私的问题。 2 特殊人群的权利 西方国家非常注重特殊人群的权利,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享受这些权利,但他们对这些平等的权利却有很强的意识。例如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恋者的权利。 《费城故事》是好莱坞第一部涉及艾滋病、同性恋和同性恋歧视的主流电影,改编自吉尔弗雷·鲍尔斯的真实经历。吉尔弗雷是首个因艾滋病受歧视而状告贝克·麦克肯兹公司的律师。这部电影涉及到难以被公众接受的话题——艾滋病和同性恋,披露了对这些特殊人群的社会隔离和歧视。另一部2008年出品的传记式电影《米尔克》,讲述了第一位公开同性恋身份、后当选为加州议员的政治家哈维·米尔克一生都为同性恋者争取合法权利的故事。这说明西方人强烈的平等意识,无论多艰难,都要为平等奋斗。 中国一部类似主题的电影《喜宴》,反映了中国人对同性恋的否定、拒绝态度。电影讲述高伟同在纽约的生活。他有一个成功的事业,和他的同性恋爱人赛蒙关系很融洽,而他在台湾的父母却不知此事,一直盼着他早日娶妻生子。因此,在赛蒙的同意下,伟同和一个漂亮的中国姑娘薇薇说定假结婚。后来,薇薇引诱醉酒的伟同而怀孕。伟同不得不将真相告诉他母亲。他母亲极为震惊,但坚持不要将此事告诉他的父亲,伟同也不敢告诉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刚中风复原,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最后,薇薇决定把孩子生下来,并希望赛蒙留下来做孩子的另一个爸爸。在中国的环境下,人们很难接受同性恋,特别是对于那些传统的父母来说。因此,同性恋者也不敢让周围人知道,怕他们在背后议论纷纷。 四 小结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两种文化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以及无权威的状态,使得社会问题突出;而中国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也让中国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西方向东方取经,东方向西方看齐,东西方民族相互取长补短,这是中西方文化重新获得活力和新生的唯一出路,也是两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于杰:《都是刮痧惹的祸——从〈刮痧〉谈中西文化差异》,《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4期。 [2] 王俊霞:《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 刘小晨:《关于女性与自我价值的思考:〈克莱默夫妇〉的启示》,《江西 教育 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 [4] 王国峰:《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周志高,男,1972—,江西樟树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九江学院外语学院。 看了“电影学术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电影学术论文范文 2. 电影学术论文 3. 大学生学术论文题目 4. 有关电影广告学术论文 5. 电影评论学术论文
四、 必要的修养 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会有这样一个认识:对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修养之上。 首先,你必须有相当的看片量。一个人如果加起来总共没看过几部影片,就无法展开一部影片与其它影片的比较并对这部影片做出正确的分析了。保证一定的看片量才能了解最新的和全面的电影创作动态和现象,也才能将一部影片放置在大的创作背景和环境下来考察。例如一篇分析《沙鸥》的文章这样说: “尽管《沙鸥》这部影片在今天的观众眼中看来各个方面都显得幼稚了,但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特殊位置是必须肯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发端之作,是书写在银幕上的宣言。因此,当我们立足于今天对这部影片进行评论的时候,考证它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就比单纯分析它的创作技巧重要得多了。 “‘四人帮’粉碎以后的1979年到1980年,中国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春潮。其中,《小花》、《小街》、《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等等一批中年导演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然而在热热闹闹的创作中,中国的电影人却惊讶地发现,正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由于十年动乱的耽误,中国电影已经与世界电影拉开了距离。尽管这些中年导演从外国优秀影片中学习借鉴了很多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说来还很新鲜的表现手法,例如变焦镜头的运用、时空交错式的结构、画外音、高速镜头、通俗唱法的主题歌、旋转镜头、女跑男追……等等,但是渐渐地他们就感觉到盲目地从外国电影中拿来一些皮毛无法解决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一个是被观众普遍指责的‘不真实’,一个便是电影语言的落后。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影坛的两个年纪已不太年轻的新人——张暖忻、李陀夫妇在《电影艺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作者以慷慨激昂的语调呼吁国内同行向外国电影学习,加快中国的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步伐。尽管今天看来,这篇文章对外国电影具体手法的罗列过于琐碎和表面化,缺少系统扎实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但作者的热情和直率还是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激起了中国影坛的轩然大波。这篇文章被后来的人们看作是第四代中国电影导演的宣言,而文章的作者就是《沙鸥》这部影片的编导者。”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把握《沙鸥》剧作特点的时候并没有就《沙鸥》论《沙鸥》,而是把这部影片放在了一个大的创作背景中考察,这就使文章作者得以沉浸在剧作手法的具体细节里反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由此可见一个全面客观的剧作分析应该建立在对电影创作发展和现状的全面了解和全盘把握上,这就要求作者随时关注电影创作的现实和动向。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作好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没有相应的剧作理论准备也是不行的。我们来看看上面引述过的分析《沙鸥》的文章中的一个段落: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经制定过戏剧必须恪守的规律,他说:‘有人认为,情节之统一,出于只写一个人物,其实不然。因为一人的遭遇可能很多,甚或无数可计,其中有些无法统一;同样,一人的行为可能甚多,其中有些不能构成一件行为。’据此,他认定,只提写‘一个人’是不能保证情节完整性的,必须提‘一件事’。中国清代戏剧家李渔持有同样的观点:‘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又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可是《沙鸥》要打破的偏偏就是这条戒律。在影片中,沙鸥的行为虽然依旧是统一的——努力奋斗,夺取金牌,但是影片却没有拘囿于一个单一事件。也许,作者可以把时空和情节框定在最后一次出国比赛上,然后再依据亚里士多德的法则有层次地展开这个事件。但是这似乎不合《沙鸥》作者的意,他们更关注的就是沙鸥这个人,关注她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而在全片之中,构成情节纲索的不是一件具体的事件,而是沙鸥人生中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在这段历程中发生了大大小小很多的事件,例如‘吃牛肉’、‘看病’、‘出国比赛’、‘参加婚礼’、‘失去男友’、‘瘫痪’、‘当教练’……所有这些小小的事件就象珍珠一样构成了情节项链,而将它们串结在一起的则是沙鸥那漫长的人生历程线。这样的做法固然似乎不如以一桩激烈的外部事件为情节主线来得热闹,但却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使人关注人物性格的发展和深刻的生活内涵。比起今天的影片,也许这养的尝试算不得什么,但比起传统的中国电影,也许它还真就有些‘生活流’的味道了。” 在这个分析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剧作理论的充分了解。唯其如此,他才能头头是道地对这部影片的情节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指出它在情节和结构方面对传统的突破。所以,有志于提高自己对一部影片剧作的分析能力的朋友一定要花一些功夫来全面地学习包括戏剧剧作理论在内的剧作理论。 五、 教材和参考资料 有的朋友会问:“电影评论和您说的电影剧作分析有什么不同?”其实在对一部影片进行评价褒贬方面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影片分析不仅要指出这部影片哪些地方处理得好,而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还要进一步分析出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所在。所以,多读通常发表在杂志上的影评对学习影片分析的技巧是会有好处的。但我们如果不满足于对一部影片的表面现象说长道短,就应该深入地阅读和学习一些必要的剧作理论著作。现在,我就向朋友们推荐一些初级的读物: 1、亚里士多德《诗学》:这是本剧作经典理论。今天的很多电影剧作理论和电影创作现象都可以寻本朔源到这一著作中,因此为学习剧作理论者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2、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虽然这是中国较早的(晚清)剧作理论著作,但它却十分英明地总结出了传统戏剧创作的所有重要的规律,因此被制定为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必读书目; 3、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不要小看这本薄薄的小书,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电影创作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它是长久以来普及中国电影教育的基础教材,通俗易懂并富有实践性; 4、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尽管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它的作者尚没有完全脱离戏剧理论的框架了总结电影剧作的特殊规律,它对于我们说来却是有借鉴意义的,尤其在考证戏剧理论与电影剧作理论的关系方面。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很好地了解以“冲突律”为结构依据的传统剧作特征; 5、文化艺术出版社《电影论文选》:这本书全面地选编了中外电影著名电影家和电影理论家最重要的篇章,使我们能够简捷地对电影理论有个基础的全貌的了解; 6、罗艺军主编《中国电影理论文选》:这本书分上下两卷,全面选编了从1920至1989年的中国电影理论重要文著中的篇章,能使我们对中国电影理论有个总体的概观; 7、王迪主编《通向电影圣殿——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教材》: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老师们合著的影片剧作分析教材,能使我们看到老师们在对一部影片进行剧作分析时的方法; 8、苏牧《荣誉》:作者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编剧专业教授,这本著作是他讲授影片分析课的教材,比较细致地分析了一些外国名片,观念较新; 以上推荐只是最最初级的和基础的,仅供朋友们参考。
论国外大型动画制作公司的流水线应用 3.重拾东方帝国的星辉——论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 动作表现性格——浅谈中国动画动作设计的方向 14.美国与日本的恐怖漫画分析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论文2007-12-02 12:32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艺术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又推动了电影电视的发展和成熟。影视艺术的有四个基本特性 。一是:视觉和听觉形象。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电影电视都是通过画面和音箱,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占83%的视觉形象和占11%听觉形象以及二者合一的银幕形象,进行叙事、抒情、表意,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二是时间和空间艺术。影视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是在空间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性。三是逼真性和运动性。影视是“活动的照相”既能逼真地再现生活,又能生动地表现生活的运动状态和主体动作。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的本性。艺术家要努力发挥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将影视片拍的真实、生动、精彩。影视剪辑也要运用剪辑技术剪除虚假,剪出动感,剪辑出内在的真实与外貌逼真高度统一的影视片。四是综合性和艺术性。影视既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有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结晶。影视是新兴的综合艺术。科技是影视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综合性和技术性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的。剪辑在影视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剪辑(Film 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而剪接(cutting)指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但在有些国家,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目录 [隐藏]1 剪辑综述2 素材的工艺处理3 剪辑的过程和功能4 主要剪辑技法 传统剪辑技法 创造性剪辑 叙事、戏剧性效果剪辑 模拟、表现性效果剪辑 速度、节奏性效果剪辑5 著名影人谈剪辑6 参考剪辑综述早期阶段的电影只是将舞台剧原封不动地拍摄到胶片上,实际上是舞台剧的活动照相。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将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下来,譬如用近景、特写等镜头来突出细节,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一系列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制造气氛和节奏,从而使电影摆脱了舞台剧活动照相的框框,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也由此产生了剪辑的艺术。Edwin S. Porter一般被认为是最早发明剪辑的电影导演之一。爱迪生公司早期制作的电影多是静止拍摄的短片,随着电影长度的逐渐增加,Edwin S. Porter拍摄了里程碑般的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2)。第二年他拍了The Great Train Robbery,现在被当作早期剪辑术的范例。剪辑本来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从早期的无声片发展到有声片,剪辑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加上电影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导演的创作任务也愈来愈繁重,他不可能再有时间,甚至未必有能力再去亲自操作剪辑设备、并剪辑影片了,于是便逐步产生了剪辑专业人员:剪辑师和剪辑助理。剪辑师同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一样,是导演的亲密合作者。他从摄制组的筹备阶段开始,参加与导演有关的一切创作活动,如讨论分镜头剧本、排戏(即拍摄前的分镜头排练)等。他须充分理解编、导、演的构思和设想,然后根据导演提供的分场、分镜头剧本和拍摄时的更为具体的方案剪辑影片。分镜头(导演设计)与蒙太奇(镜头剪辑)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意图,后者是实施。因此,也有人称剪辑为“分镜头的后期工作”。但“后期”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工艺操作,它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劳动的阶段。镜头组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银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决定着完成影片的质量。对剪辑依赖的程度,因不同导演的工作方式而异,但剪辑师除了较完整地体现导演创作意图外,还可以在导演分镜头剧本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剪辑构思,建议导演增加某些镜头或删减某些镜头、重新调整和补充原来的分镜头设计,以使影片的某个段落、某个情节的脉络更清楚、含义更明确、节奏更鲜明。素材的工艺处理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录音、同期录音、后期配音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黏接上去。剪辑的过程和功能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主要剪辑技法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传统剪辑技法连贯、流畅是传统的剪辑技法,也可称作剪辑的基本功。这一技法的功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在镜头的组接和修剪中,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感,使观众感到所有画面是一气呵成地进行的;二是在影片的段落转换中,使上下两个段落之间既有一定的连贯性,又能清楚地划分出段落的界限,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连贯、流畅的剪辑技法,就镜头转换而言,须注意以下几点:防止错乱。镜头动作间的衔接须准确无误,既不脱节也不重叠;人物行动的方向、彼此间的空间关系,不致因镜头转换而造成视觉印象的混乱。如画面中的人物在他的书房里活动,上一镜头他由书柜向写字台方向走去,并且是由画面的右边走出画面,那么下一个镜头他走到写字台旁,必须是从画面的左边进画。右出左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是流畅的。如果上镜头是右出画,下镜头又是右进画,同一人物在两个镜头中的行动方向势必相对起来,容易在视觉上造成错乱。尤其是剪辑双方交战和追击等场面,方向性必须清楚,否则就会使观众难以区分两方。镜头转换协调。剪辑往往以不同镜头中动作事态的造型、节奏类似的部分为剪接点,以达到和谐的转换。常见的技法是“动接动”、“静接静”。“动接动”指在镜头的运动中和人物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上镜头是摇摄,在未摇定时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衔接起来的效果相当流畅,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的运动中转换镜头,“动接动”的原理是相同的。“动接动”更多是在人物的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人发怒时拍桌子的动作,在电影里往往就是上下镜头的剪接点,即上镜头手举起,下镜头往下拍。“静接静”指在一个动作结束后(或在静场时)切换镜头,切入的另一个镜头又是从静到动。“静接静”多半是转场时运用,即上一场结束在静止的画面上,下一场又从静止的画面开始。静接静既是衔接和谐的需要。又可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省略实际过程。就是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即同一动作内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而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有的对人物意向表白、间接暗示行动过程的省略,有的省略动向动势压缩实际过程。如一个演员正在向阶梯跑去。在左面的镜头进程中,观众已开始认识到,既然这个演员朝阶梯跑去,那么当他真正到达时,他就会跳上二、三级台阶。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表现演员到达阶梯底部前几英尺时的镜头(右上)剪接到他已经踏上两三个台阶的镜头(右下)前,常常是能够让人接受的,这就压缩了动向动势的实际过程。连贯流畅的传统剪辑技法,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将分切的镜头画面直接黏连),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创造性剪辑剪辑艺术技巧,在长期的制片实践中,已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欧美的理论著述中,有时统称为创造性的剪辑;特别是经过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导演师的开拓探索和理论总结,已形成为蒙太奇的某些根本性的原则和法则,并被作为电影艺术独特的结构表现手段,渗透于电影创作的全过程。常见的创造性剪辑技巧有下面几种叙事、戏剧性效果剪辑尽管经过剧作构思、分镜头摄录,但电影叙事的生动、戏剧性效果,最终还取决于剪辑能否控制关键镜头的时间安排。叙事技巧的要点是,运用调整重点、关键性镜头出现的时机和顺序,在镜头动作事态的连贯中,选择恰当的剪辑点,使每一个镜头动作的新发展都在戏剧上最合适的时刻表现出来。故事片常提前暗示或有意延缓“危机”、“事变”来制造紧张期待的悬念、出人意外的惊恐。模拟、表现性效果剪辑内容或形式不同的镜头间的对列,是创造性的剪辑广泛运用的表现手法。一般引人注意的是通过剪辑的安排和穿插,将一些与直叙故事的内容相对比或者相类似的镜头并列在一起,以取得揭示内在含义、渲染情绪气氛的艺术效果。表现性剪辑的要点是在保证叙事连贯性的同时,利用连贯性表现超越直叙事态之上的思想与情感。这样的剪辑不但不使观众感觉到跳跃和不舒服,反而恰恰符合情绪和节奏的需要。它大胆地简化自然动作,有选择地运用统一的情绪,来集中渲染气氛和情绪。速度、节奏性效果剪辑当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技巧在空间的具体造型方面成为电影独特表现手段的早期,已发现镜头持续的长短,在心理方面具有影响情绪的感染力。镜头短,画面转换快,引起急迫、激动感;镜头长,画面转换慢,导致迟缓乃至压抑感;长短镜头交替切换可造成心理紧张度的起伏。因此,剪辑控制画面的长短,可强化或减弱镜头切换中动作事态的速度,调整与叙事内容格调相应的情绪节奏。这种通过镜头长短对比形成的速度节奏的技巧效果,一般称作剪辑调子,通常叫作快速剪接或慢速剪接。镜头的长短基本取决于镜头画面内容的简繁,画面快慢的切换不能超越镜头内容含义的充分表达和为观众了解的最低时限。剪接调子也表现于场面或情节的段落。快速剪接段落,往往与慢速剪接对列,起互相强调的作用。一个场面(段落)的剪接调子,是由其中那些占有一定长度、一定放映时间的镜头数目来计算的,称作剪接率。数目少意味着场面内长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慢或慢调剪接;镜头数目多意味着场面内短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快或快调剪接。准确运用速度节奏技巧的经典例子,是爱森斯坦的《战舰彼将金号》。全片由3大段较大的运动组成,每段又分布着无数较小场面不同调子的运动。在叙述兵舰起义的第一大段中,水兵和军官冲突时调子越来越强烈,最后水兵起义夺取军舰达到高潮,是用逐渐强烈的画面片断以及相应的愈益紧急的剪接调子;高潮后逐渐进入一组平静的场景,一个水兵的葬礼使用极长的回转的镜头,这些镜头都使用平静的、缓慢的剪接速率。这里显示出不同场面剪接调子间的强烈对照。
我是学动漫的 我去年才毕业 我就给你发个我去年写的毕业论文吧 希望对你有用 当时我交的是FLASH 本flash MV《不值得》是描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爱情故事,短短的几个场景则勾勒出整个剧本,女主角通过回忆与男主角的恋情,最后决心放下这段感情,很轻松地面对今后的生活,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加上背景音乐的烘托,使该剧本更加的生动。 爱情永远都是一个说不完而又神秘的主题,现代人都喜欢通过动画的方式表现它,带着一种思想、情感把所看的人感染或感动。同时也可释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因此我们便选择了这样的一个主题,虽然很老但是很经典。我们结合着现实的很多事情便构造了短片中的几个场景。.本片采用使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与位图图形不同的是,矢量图形可以任意缩放尺寸而不影响图形的质量;流式播放技术使得动画可以边播放边下载,从而缓解了网页浏览者焦急等待的情绪。把音乐,动画,声效,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并且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画(电影)效果。而且在的版本中已经可以支持MP3的音乐格式,这使得加入音乐的动画文件也能保持小巧的‘身材’。.本作品是25祯每秒,大小720X576的作品.长达3500祯!为了防止观赏者因无耐心等待而加入了加载进度技术,使这个作品更加人性化。本作品经过精心制作,尽全力保持画面整洁;清晰;流畅.。素材准备这是工程最庞大的一块,由于想整体达到一种别样的感觉,当靠flash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用到ps等各种软件,对于处理背景的效果功能是很强大的。不同的情景需要不同的场景衬托。又要考虑到整体的色彩的搭配,因此背景构图是相当费神的。缺少男女主角的短片当然不够完整,一些地方因为FLASH编辑起来很麻烦,所以将一部分所做的东西导出成了图片格式节省空间和大小,又因为牵涉到男女主角的动作,用图片表现很占空间,而且画面不很流畅,因此考虑在flash里手绘,对每个动作的绘制都要很仔细才行,不然会使人物的动作不协调。在场景中也涉及到很多小的修饰,如柜子,电脑,桌子,房间,床等等为了使其真实、形象有的则是通过图片再进行特殊的处理放入场景中去的。短片中的声音是录制的,由于是.wav文件导入flash会使文件变大,于是我们就通过音乐编辑工具对该音效进行减肥转化为.mp3的格式再导入flash中。又因为时间不是十分充沛,就将这个音乐进行了适当的裁剪。考虑每个场景的转化 基本上都是采用的是淡入淡出的手法,这样使的画面过渡的自然、流畅。本作品大多采用影片剪辑特效以及补间特效手法,片头动画以及按钮等使用了大量代码,同时多方面用PS、FLASH CS4等软件进行辅助。由于所拥有的材料不多,对于一些复杂的东西只能凭借想象去制作。同时一部分场景不得不将其转换成图片再进行编辑,使得画面流畅、清晰。本作品制作一共用了三天半,其过程都是边想边做的。第一天主要是进行人物设定、制作和部分场景制作,使作品得以充分的准备。第二天与第三天是对作品进行制作与编辑,其中运用了大量代码与FLASH制作技术,如滤镜等。最后半天是进行后期处理,使得作品更加完善。作品的前期的准备是非常丰厚的,为了使作品更加完美,准备大量各式字体是必不可少的。本作品是MV由于机器配置的问题使得编辑时无法与音乐进行同步,这是制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同时由于文件过大,使一开始做到后期时无法渲染,不得不进行对场景、音乐等进行裁减后再编辑。对于声音素材来说,本身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之前的学习生活当中,很少出现声音的差异和部分的损坏,可是到了自己开发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真是不少,不过不耻下问的儒家传统思想的实践终究克服了这一难题。同时仅仅靠自己制作是不够的,还要借助网络的力量,当我偶尔的看看网站或者图书教材的教学例子我才发现,其实,那些东西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我们也很容易上手。使我们的动画更完善。 开始制作动画和元件的时候,我还是遭遇了一些棘手和困惑的问题。由于自己的造型能力不足和透视效果不准,导致很多人物造型和动势被我狠心的给按掉了,这也使我多少有点沮丧和失望,不过这也使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我的能力的不足,充分的说明,我还需要学习,成功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继续学习,才是我接下来所要做的一切事情本作品最常用的镜头是淡入淡出手法,这采用了大量补间动作技术。使画面更加自然、流畅。配合代码使本作品更加灵活减少了观赏者的枯燥性,增加了吸引力。通过制作次FLASH动画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动画的魅力,甚至是FLASH动画的魅力,也让我明白了很多相关的知识,通过动画的制作,我得到了很多心得,总结了很多的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动画的道路上坎坷不平,需要的是坚定毅力和拼搏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的彷徨着,“天下乌鸦一般黑”也许有那么一天,我和你,心连心,共同为动画制作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不可否认的是,我要学习的还很多,道路长远,不可不承认的是,我拥有着一颗务实诚恳面对真理永不放弃的心,他从我身体的中间向四周扩散一种叫做激情和理性的血液,这种血液贯穿我的全身,涌进我思维的大脑,形成我坚定的思想,最终转化成生活的动力,一直久久的,激励我前进。
摄影技术是进行艺术摄影创作的重要基础条件。艺术摄影通过照相机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利用摄影技术增加摄影作品的艺术性,没有摄影技术,艺术摄影就无法实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摄影系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民俗摄影创作 》
[摘 要]:民俗摄影创作,是用民俗摄影这个手段来记录人类 文化 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记录社会和变革,记录人类进步的历史。最终以摄影来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这必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民俗摄影 民风民俗 文化内涵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主要拍摄对象,通过视觉艺术特有手段,形象记录民俗,并展示民俗独特的文化内涵及风采的记录性摄影。
要想拍摄出具有文化价值的民俗摄影作品,首先要深入了解研究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其二是要掌握民俗摄影创作的基本特点;最后应在作品中突显出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
一、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单一学科的发展将阻碍人类的进步,而民俗摄影这种即写实又详细的记录方式,以其自身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民俗摄影因不受民族地域、国度、文化背景的限制,被中外摄影界称誉为不用翻译的“通用世界语”。民族摄影作为一门新近兴起的艺术门类,正以它强大的内在潜力吸引着广大摄影工作者,人们在研究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人类对自身的发展历程的认识,这对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领略56个民族及世界 其它 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及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民俗摄影的文化意识。
民俗摄影只有具备文化意识才有了其独特的艺术品格,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摄影本身,而不是从固有的艺术教条出发。应从大文化的范畴中去寻求新的艺术因素和艺术感觉。二是努力在作品中注入大量的文化信息,让观赏者在大文化范畴中得以全新的感受。而民俗摄影中的情节、服饰、活动不再只是摄影艺术,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符号,而不是那种表面的形式。民俗的要求只能从这些“真”的呈现中,从文化信息的角度去体验,去感知,不要强制用概念化的艺术欣赏程序来理解和认识民俗摄影。民俗摄影所以能留住我们的目光引发我们的联想,最重要的因素显然不在于摄影的技艺,而在于强化的摄影对象的文化意味。民俗民情的纪实方式没有流行歌曲那种愉悦,而类似于严肃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因它记录的是历史。而我们的摄影工作者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把摄影看作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化关照方式。只有将摄影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联系起来的时候,摄影才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力。
2、民俗摄影的本质
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传统风俗将会一天天消失,社会进步的同时,将不得已舍弃某些不该舍弃的东西,现实中就有部分人来抵制这种舍弃,是合乎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利益的,它表现社会理性和人类良知的犹存,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总有一批文人置身潮流之外,站在超现实的立场上观察社会,研究人类,反应人类文化,重建人类精神的家园。摄影作为文化的行为方式来关照人类的发展是有着其重要的职责。以民俗民情为题材的纪实摄影工作者,如何去把握民俗摄影的实质,在真实的基础上显示独特的拍摄风格和文化点,以文化的思考来把握作品的厚度,加强作品的冲击力。当然在民俗民情中有着很多落后的原始的乃至愚昧的东西,但它又蕴含着一些质朴、良知、温馨、宁静和平和。而这些正是人类精神追求中不可缺少的。在我们渴望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应记住人类不能彻底用现代来毁掉自己,所以用摄影来做这方面的记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摄影给我们留下的是今天拥有明天不会再来的东西。
二、民俗摄影的创作特征
1、要了解民俗内涵。
民俗摄影的焦点是民俗,因此、要求民俗摄影工作者在开展民俗摄影之前,首先要读一些 民俗学 著作或一些相关民俗的专著,通过学习、了解民俗的连续性和传承性以及民俗的发展态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地把握与判断拍摄对象,拍出具有真正的民俗风味与内涵的作品。
摄影是一种实践很强的文化方式,因而,有相当多的摄影人只重实践而忽视了理论学习,这对于民俗摄影工作者是不可取的,近年有不少民俗摄影者,因为文化准备严重不足,缺乏民俗理论的指导,导致了对拍摄对象把握与判断的失据,进而对民俗事象的表达失言。往往把裹着小脚等某种不文明的封建残留,也当作民俗精华来宣扬;或者只把焦点锁定在农 村和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而独缺城市或汉民族丰富的民俗内容。这样拍出的作品只能是片面的或歪曲地反应民俗、给人以误导,使人产生民俗只是过去的,而不是当代的;只是陈旧的,而不是发展的;只是农村的,而不是城市的误解,甚至精华与糟粕不分。
2、要把握民俗特色
民俗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地域和群体特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各民族的民风习俗不断产生了碰撞、交流、逐步走向了融合。原来各民族、各个地域民众在各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发展、而产生的不同特点的民俗文化,现在有些已较难区分出其各自的特征。因此,在拍摄之前,对民俗的许多事象和器物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并对有关事象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区辨和掌握拍摄对象的特色,是民俗摄影必要的准备。
做好民俗的调查研究,首先要有针对性地读一些古代典籍、史书、史料等,初步了解民俗事象的概貌及发展演变的历史;第二要细致的开展实地调查,为提交资料的可信度,还要在被调查者的直接交流的基础上,进而深入生活,从生活方式到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去感受民俗、了解民俗。第三要将所作的调查、记录和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比较、研究,进行历史的分析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梳理出所要拍摄的民俗的特征、特色、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尽量摸清民俗活动所要经历的几个主要场景,从而使拍摄更富有针对性,更能有效的把握民族文化的精髓;第四要针对民俗事象的主要特征、理清拍摄思路,对整个拍摄过程预先进行构思,从而避免错过有效时机,能更准确的把握瞬间,更深刻地提炼主题,使拍摄的画面获得更高的价值。
3、要真实的再现民俗 真实是民俗摄影的生命、真实的反应民俗事象是民俗摄影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实、才能原汁原味地展示民俗风貌,揭示民俗内涵;弘扬民俗的美,讲究真实就是要求摄影者要以科学的、严谨的态度,用影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去记录、整理、研究民俗的内容,结构等等。所拍摄的照片是类似司法上用的“证据”,一样真实可信。艺术性是摄影作品的灵魂,但民俗摄影又不同于摄影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可以用纯艺术的技巧来抒发作者的自我感觉,自我意识,而民俗摄影照片中“自我”应是零度表达,当前有些民俗摄影过于强调“艺术性”甚至用编排、导演虚假民俗的手段拍摄“民俗”,这样做,往往会因此导致民俗摄影变味变相。变成有民俗招牌而无传统民俗文化内涵的“文化表现”活动。
三、民俗摄影作品的文化价值
世界因为有了人类才富有生机,人类因为有了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才变得融合美好。民俗摄影作品,就是以独特的纪录形式、以各民族、各个时期的不同民俗民风为切入点,以民族间相互友爱的团结精神为切入点,以各民族为人类的文化贡献,促进社会进步的事象为切入点,反映人民在各种社会生存活动中,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存力和丰富创造力。民俗摄影源于对自然对人类对生活的热爱,并不是简单地对过去落后生活的回味,而是作者强烈的责任心,在艰苦的创作过程中用友善的心与民俗去交流对话,才使民俗摄影真正成为民族与民族之间、各民族与整个人类之间的沟通、交往、友爱的桥梁。
在民俗摄影中,民俗专题摄影具有突出文化的价值。那么,什么是民俗专题摄影呢?所谓民俗专题摄影,其实就是民俗摄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这样一段话可作以准确的说明:“民俗专题摄影是指围绕一个具体鲜明的主题,用一组照片配合一定的文字完整展开的民俗摄影报道。它要求严格遵循真实性的原则,较清晰的时间坐标或坐标线;严格扼要的内容及内在的逻辑结构、形象情节连缀、互映互补、典型生动的视觉张力结构;与图片相辅相承的简要文字叙述。”其实作为民俗专题摄影早在英国探险家斯坦茵来中国后就出现了,当他掠夺完西部瑰丽的文化宝藏后深入我国内地,拍摄整理了大量民间盛行的手工艺作坊的资料带回欧洲,给欧洲的发展带去了许多东方的信息。摄影师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载体,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突显出来。2009年我在辽西农村拍摄了一组民俗题材的摄影作品《辽西背阁》(大秧歌的一种)曾获辽宁省摄影展览优秀作品奖。
这组照片就是民俗文化现象最好的体现。通过文图并茂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辽西背阁”的全貌。在拍摄过程中,我采用特写,仰视以及远景,中景相结合的手法,从近至远多视角反映辽西背阁,从化妆,上芯子,准备道具到演出全过程。特别是在抓取女主角,小仙女在化妆后钻窗户这一典型瞬间,很好的把孩子天真欢快的特点表露无疑。同时清晰的把小女孩身着地域特色的服饰展示出来。秧歌流行于我国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舞蹈、每逢喜庆之日,锣鼓喧天,载歌载舞,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背阁”又是秧歌这一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每个伴像里面都具有很多古老的 传说 和文化符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性,因此流传之今。
民俗专题摄影逐渐的成熟,为继承传播民俗文化找到了最佳方式,民俗摄影传承保护了民俗,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发展,民俗文化增加了民俗摄影创作的题材,它的发展壮大,必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民俗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民俗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种风尚。而民俗摄影则成为人类研究民俗的一种有效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民族文化、反映地域文化、记录社会变革、记录人类进步。
《 民俗摄影入门技巧 》
摘要:民俗摄影,作为一门年轻的摄影门类,与其他摄影虽有不少共性,但又有许多个性即特殊性。民俗摄影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自身的内在规律。掌握并适应这些规律,就能在民俗摄影实践中取得主权,从而使自己的民俗摄影水平不断进步,有所创新。要搞好民俗摄影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比较多,如提高摄影技术、技法等,但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民俗摄影;摄影理论;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DOI:
文章 编号:1672-0407(2012)09-025-04收稿日期:2012-08-23
一、要学点民俗摄影理论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以民俗事象为题材的摄影作品不一定都是合格的民俗摄影作品。因为,民俗摄影具有极强的学科边缘性,它既是民俗学、社会学的组成部分,又与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相联系,其自身也涉及摄影艺术的许多门类。所以,民俗摄影工作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有一种特定的民俗文化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民俗意识,对具体民俗事象的形成、发展及其与 传统文化 的关系能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民俗事象的深厚内涵,拍出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
就目前我国民俗摄影队伍而言,不论是有一定资历的中老年摄影工作者,还是从事摄影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初涉民俗摄影这一领域,对有关民俗摄影的理论知识普遍比较缺乏,对诸如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包括哪些内容,民俗摄影的特性、内涵、原则及应具有的技术技法等比较模糊;致使一些同志的创作思路长时间停留在单纯为了猎奇而纪录或囿于唯美的艺术创作。
有的认为,民俗摄影就是到少数民族、边远落后的地方去拍摄,汉族、内地、城市没有什么民俗题材可拍;有的在拍摄过程中,舍本逐末,不得要领,使得许多难以遇到的拍摄良机失之交臂;有的干脆这也拍,那也拍,似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结果片子消耗不少,收效甚微;还有的由于不大懂民族政策和当地民俗习惯,到民族地区采访闹出笑话,有的甚至违反当地的民俗禁忌和国家民族政策,引起民族地区的不满,造成了民族矛盾。如此种种,虽现象各异,但却说明了一个共同性的问题:缺乏民俗知识,缺乏民俗意识,一句话,缺乏学习。这就从中得出一条结论:从事民俗摄影,不下一定气力学点民俗知识是绝对不行的。许多颇有摄影 经验 的同志经过一段波折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搞民俗摄影,不学点民俗学知识就不知道哪些该拍,哪些不该拍,应该从哪个角度拍,通过学习才明白,原来民俗摄影的题材如此之广,范围如此之大,既大有作为,又大有学问。”
实践证明,从事民俗摄影须着重学习以下基本知识:一是民俗学,通过学习弄清什么是民俗,民俗学及民俗的范围;二是学习民俗摄影的有关理论知识和拍摄技法;三是学习有关民族政策,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的民俗民风特征及民俗禁忌,熟悉国家对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有关政策。应当指出的是,即便是从事民俗摄影有相当资历的同志,在采访前还要先期学习有关民族政策、民族习俗,民族心理。过去由于宣传内容与研究资料的界线不清,本应作为内部学术研究资料的却拿来公开宣传,结果虽满足了一些读者的猎奇心理,扩大了刊物发行量,但却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情。
本文之所以不惜笔墨地论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是由于它实在是从事民俗摄影必须的先决条件和最基本的要求,大概也是与从事其他摄影的显著区别之一。
二、要具有两个感情
民俗摄影工作者对事业的感情与对被采访对象的感情,是决定能否克服一切困难,能否拍出感人至深照片的重要因素。
拍摄民俗照片,必须深入民俗活动的生活中去,特别是到那些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拍摄,需要作者具有吃大苦,耐大劳的坚毅品格与顽强精神,而这些又来源于作者对民俗摄影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很多同志以为民俗摄影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实际,在经济、交通发展迅速的今日,即使再偏远的山寨,也可以找到翻译和向导,而考验民俗摄影工作者意志的正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吃饭、睡觉、走路三大要素。入乡随俗,你能到藏区喝酥油茶、吃糌粑吗?在生活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能一个星期甚至十来天地把土豆又当菜又当饭来与老百姓共处吗?睡眠是恢复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是在条件较差的山区,没有床甚至没有被还有各类小动物的干扰,或者十多人乃至几十人共享一个大帐篷甚至露宿,你能保持足够的休息来维持连日紧张的工作吗?再说走路:过溜索,骑马,攀越白雪皑皑的山脉,背上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连续几天或十几天的步行,所有一切构成了民俗摄影工作者艰辛的工作写照。民俗摄影的收获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时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如果对民俗摄影事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也许一个跳蚤就会把你吓回去。
至于民俗摄影工作者第二个感情就显得更为主要了。这个感情问题实际也就是立场问题,无论是哪个民族,即使是最贫困、最弱小、最偏远的民族,采访者都应对他们抱着诚恳、平等、尊重的态度,只有这种态度才能被他们接受,才能受到他们的信任。一个人迹罕至的偏远小山寨,来一个外人是会有“轰动效应”的,很久以后,甚至几十年,上百年后都会由爷爷传诫子孙,某某汉人是我朋友,某个汉人是,他们待人的态度是认真的,甚至是刻板的,是凭感情来认识的。对待被采访对象最好的方式是诚意,有诚意就不必怕误会,有诚意就可以交朋友,有诚意就会培养出深厚的感情。一旦与被采访者之间有了感情,你就不会去拍猎奇的照片,哪怕拍一间破茅屋,拍一位衣衫褴褛的劳作者,也会充满了温馨,充满了人情味,你就会从现实的贫困中找出他们和昔日的不同与发展,你就会从相对的落后环境中发现在现代城市里已经难以找到的情感与信任。你就不会嫌脏,你就不会嫌穷,你就会把充满诚意的镜头去寻找能反映他们真情实感的一举一动,去对准他们虽然贫困,但却认真而火热的生活,你也会在这样的采访中获得升华的快感,悟到更多人生的真谛,一切艰难困苦,一切生生死死的威胁都会被你那高于感情的采访热情所溶解。
《 航空摄影测量试析 》
摘要:我国的测量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已经有了大大的提高。航空摄影测量已成为测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帮助。笔者就航空摄影测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
1. 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该概念及种类
航空摄影测量指的是“在飞机上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航空摄影测量单张像片测图的基本原理是中心投影的透视变换,立体测图的基本原理是投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快速获得道路阻断、河流阻塞、城镇的损坏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破坏情况,为抗震救灾决策指挥提供依据。也可以在城镇规划中提供数据依据。航空摄影测量的作业分外业和内业。外业包括:像片控制点联测,像片控制点一般是航摄前在地面上布设的标志点,也可选用像片上明显地物点(如道路交叉点等),用测角交会、等外水准、测距导线、高程导线等普通测量 方法 测定其高程和平面坐标。综合法测图。内业包括:加密测图控制点,以外业像片控制点为基础,一般用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方法,推求测图需要的控制点、检查其平面坐标和高程。
2.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在精密立体坐标量测仪或解析测图仪上,立体量测加密点及框标在左右像片上的坐标。当作业人员通过观测系统使左右眼分别观察左片和右片,则可看到重建的立体光学模型。其他建立立体视觉的方法,包括:互补色法,偏振光立体眼镜法;液晶立体眼镜法等。
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内定向是指“根据量测的像片四角框标坐标和相应的摄影机检定植,恢复像片与摄影机的相关位置,即确定像点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在立体测图仪上的内定向,是通过严格的装片来实现的,即使用对点器(―种精巧的放大镜),分别地将涤纶像片上的框标精确对准承片盘上的相应框标。从而就实现了恢复像片内方位元素.对于解析测图仪,则只需将像片的基线大致平行于仪器的X 轴.像片的内定向,是通过精确量测像片的四角框标,利用严密的解析公式计算求解,同时进行像片的变形改正。
相对定向是指“恢复摄影瞬间立体像对内左右像片之间的相对空间方位”。确定两个像片的相对空间方位需要五 个参数.相对定向的数学关系通常用同名光线共面条件表示,即左右摄影中心至地面点的两条光线共面。相对定向至少需量测六个定向点,利用最小二乘法平差解算。对于模拟型立体测图仪,包括机助测图系统,立体像片对的相对定向,是通过左右像片车架的空间运动来实现的,以便消除立体模型内各点的上下视差,从而实现恢复立体像对左右片在摄影瞬间的相对空间方位。
绝对定向是指“确定立体模型或由多个立体模型构成的区域的绝对方位,也就是确定立体模型或区域相对地面的关系”。绝对定向参数为七个。传统的模拟立体测图仪绝对定向,通常分成高程置平和平面对点两个步骤来完成的.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通常需要六个已知平高定向点,至少应有四个平高点。解析测图仪和机助测图系统,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是按三维正形变换算法,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解算的。
区域平差和联合平差
区域平差也称“区域空中三角测量”,俗称“电算加密”,是“对整个区域网进行绝对定向和误差配赋”。区域平差目前一般采用独立模型法或光线束法。独立模型法是以单个立体模型为单元,而光线束法则以单张像片为单元。联合平差是指“摄影测量数据与非摄影测量数据的整体联立解算”。联合平差指“带辅助数据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辅助数据系指大地测量观测数据,例如地面距离、水平角、方位角,像片外方位元素,湖面点等高等条件。目前,联合平差主要是指,摄影测量数据与机载GPS 精确定位数据的同时整体解算。这是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一项重要进展,可以实现少地控或无地控空中三角测量。
3. 数据采集―测图
地物采集
作业人员在完成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后,需经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联机检查,确认精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地物采集。应参照外业调绘片,在立体模型上仔细辨认,分类进行测绘.对于数字化测图,应按统一的地物编码系统分类进行采集,并且分层进行存储。同时采集的数据还应加上地物属性,以方便于同GIS 建立接口。为了便于在采集和编辑中明显地区分不同的地物,各种现状地物通常赋予相应的颜色。
地貌采集
在传统的模拟测图中,包括机助测图中,地貌采集是由等高线描绘和注记高程点两个部分组成的。等高线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规范根据成图比例尺、地形类别及用图需要选定;计曲线则取基本等高距,即首曲线的5 的倍数。高程注记点,一般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点上,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规范规定图上每10cm×10cm 为5・20 个点。在解析测图仪上,地貌测绘可以有多种选择方式,除按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外,还可采用按程序控制的矩形格网或断面方式采集地形点。
4. 原图编辑及原图清绘
地形原图编辑包括对原图中地物地貌表示不合理之处的处理,相邻图幅的接边处理,以及道路、河流、街道等名称的注记。在传统的模拟测图中,原图清绘的主要任务是在铅笔稿原图上进行清理着色,或者在聚脂薄膜上刻绘。对于数字化测图,在经过图形编辑和审校后,可直接利用高精度绘图机绘制线划地形图,还可用磁介质提供数字地形图产品。航空摄影测量是根据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原理,置立体像对于立体测图仪内,建立起所摄地面缩小的几何模型,借以测绘地形图的方法的。航空摄影测量的主题,是将地面的中心投影变换为正射投影。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许多途径来解决。如图解法、光学机械法和解析法等。在每一种方法中还可细分出许多具体方法,而每种具体方法又有其特有的理论。其中有些概念和理论是基础性的,带有某些共性,如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像点同地面点的坐标关系式,共线条件方程,像对的相对定向,模型的绝对定向和立体观测原理等。
参考文献
肖志婷,郝娜.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探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07).
刘先林,段福洲,宫辉力. 航空摄影科技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J].2007(03).
有关艺术摄影系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影视创作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4.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6.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7. 网站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它是一种篇幅短小(一般在30秒到5分钟之间)的微型电影作品,一般来讲投资规模在几千元人民币到几万元人民币之间,制作周期也很短,一般花费一周或几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微电影论文,供大家参考。
微电影论文 范文 一: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此篇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现状以及研究 方法 。
第二章营销性微电影概述
首先对营销性微电影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与植入式 广告 、传统网络营销方式的差异进行了辨析;营销性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章通过营销性微电影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在详细分析营销性微电影传播要素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
本文认为,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得益于其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虽然,在具体的案例之中营销性微电影可能以媒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等具体形式传播,但良好传播效果的取得都离不开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本章还对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实现裂变式传播的传播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营销性微电影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分析,以SWOT态势分析为模型,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为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提出了些许可行性建议。
微电影广告初探
由“微博”引领的“微时代”下正孕育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广告趋势:微电影广告。近两年微电影广告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激发不少业界和学界的人士探讨的热情也让笔者看到了研究的空间与价值。本文以传播学为主要学理背景,综合广告学、营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微电影广告进行探究。重点在于分析归纳微电影广告的创意方法,突出挖掘微电影广告创意中的要点,再配以受众态度调查验证微电影广告创意的实效性,最终为探讨如何强化受众态度提出若干可行建议。笔者结合了影视广告、文学写作与影视剧作的构成要素,创新地整理出微电影广告的九个创意发想点,包括:主题的提炼、价值观的唤起、题材的选择、矛盾的设计、结构的安排、人物的塑造、道具的运用、场景的设置和音乐的烘托。再根据这些发想点的性质归纳出微电影广告的三大创意要素:品牌理念生活化、品牌呈现 故事 化、产品使用情境化。微电影广告的创意功能在于制造内容上的差异与吸引受众关注,创意目的则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构筑在受众的心理层面上对品牌和产品的情感认可和理念趋同,提高广告的艺术审美价值,制造品牌和产品在受众脑中的深刻印象。以益达《酸甜苦辣》广告为典型个案,笔者通过一个百人问卷调查和对广告视频的观察调查来了解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态度,以实际的数据来证明微电影广告创意的有效性,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广告创意对影响受众形成对广告正向积极的态度有效,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受众对品牌产品的原有态度。但是受众态度中的行为意愿成分相对认知和情感表现得较弱,这说明受众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基于此,笔者对强化态度的对策做出几点思考,从广告创意、营销手段、媒介投放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中国新兴微电影广告研究
中国数码科技和网络通讯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间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以网络传播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产业的革新和网络用户群体的壮大,网络 文化 逐渐成为新型的文化形式。近年来,中国网络广告产业异军突起,并着重打造其文化内涵,注重传统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成为广告产业中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当前,国内网络文化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微博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也影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方向,许多新兴的、以微博为平台的网络广告方式被赋予了“微”的定义。网络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并成为网络广告中最具代表性的广告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微电影广告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提出与应用,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11年。其优势在于长于叙事,故事性强,广告植入较为含蓄自然,易于被大众接受。因此,微电影广告一出现,便在网络群体中迅速传播,具有极强的宣传性。不可否认的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形成与微博、微电影的出现直接相关。此概念以其直观性与简洁性被大众接受,成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微时代的概念名词。
微电影广告的形成,就其产生的根源而言,是传统短片广告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果。它的兴盛与微博传播平台的建立、大众碎片化时间的增加与广告 市场营销 的需求三方面密切相关。当前,微电影广告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传播的热潮,各种微电影广告作品层出不穷,中国的微电影广告也在这股热潮中迎头而上,既要面临发展的机遇,也要面对发展的挑战。同时,我国广告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促使微电影广告制作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他形式的网络广告也随着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大量涌现,他们不仅增加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力度,也丰富了网络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形式与途径,成为微电影广告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细致研究国内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形态,探索中国微电影广告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微电影广告的形成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其概念进行学术的梳理,并在概念的基础上对微电影广告及其相关产业进行论述,最后通过深入分析两年多来微电影广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中国网络微电影广告的未来发展,以期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借鉴。
微电影论文范文二:微电影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摘要:微电影与广告之间的跨界合作,将是内容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突破了传统植入广告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的限制,将广告带入了一个全新境界。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队伍,微电影广告将会越来越完善。微电影广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质量、留住受众,其进入门槛将会越来越高。微电影的传播也要坚持整合营销策略,从拍摄之前,剧本尚未定稿之前开始发动网民进行关注,并在拍摄中、拍摄完成后进行连贯性宣传。微电影广告不再只是广告主的独角戏,将会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件。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 碎片化时间; 草根; 整合营销传播
前言
经历过一段较为漫长、混乱的过程,微电影才慢慢发展起来,微电影的发展和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以说,网络视频和网络电影是微电影发展的前身,微电影是对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的延伸、突破。而微电影广告诞生于微电影,是一种新颖的商业广告。微电影广告是对于传统广告与电影植入广告的一次突破,在网络视频与网络电影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创新。由于微电影广告属于新事物,目前业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微电影广告虽然属于新事物,但是一诞生就受到广告主与消费者的亲睐。国内外许多知名品牌纷纷进行微电影广告营销,比如凯迪拉克、Jeep、巨人网络、三星、佳能、桔子水晶酒店等,并迅速得到网络受众的极大欢迎。点击率、转发率均超出想象,涉及行业之广、受欢迎程度之大,无不让人看到微电影广告强大的生命力。
一、微电影广告诞生与发展的原因
微电影广告的诞生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有我国关于广告的新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也有网络时代因素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影响最大的应当是消费者因素。由于,消费者之前被动接受广告信息,产生了审美疲劳,并对传统商业广告具有一定的抵制心理,广告主一直在寻找一个新颖的广告形式,使得广告信息能够被消费者所认知、接受。微电影广告正是迎合了广告主的需求。
(一)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影响
我国关于广告的法律法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对我国广告行业在创作与播出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第十五条: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于11:00-13:00时间段、电视台于19:00-21:00时间段,商业广告的播出时间不可超出18分钟等。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传统形式的电视广告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二)碎片化时间的影响
所谓碎片化时间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例如购物、搭车、上下班等,所花费的“等待”时间(购物付款时需要排队、搭车的时候需要等车、上下班的时候需要等电梯等等)。碎片化时间下的人们的完整时间经常会被偶然或者必然的“等待”时间所分割,如何打发碎片化时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关注的问题。微电影广告正是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一个良好选择。人们可以在“等待”时间中,拿出手机登录视频网站进行观看,也能够在微博当中进行转发、分享、观看。微电影广告时长较短、富有故事性等特征,符合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三)网络时代的影响
网络技术 的进步和庞大的网民数量是微电影广告诞生、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的数量有亿之多。(如图1所示)。同时,由于Wi-Fi的网络、3G以及4G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持数码设备在线观看视频成为现实,随着手持数码多媒体设备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能够在网络时代下享受数量、质量都可观的影音娱乐。网络时代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微电影广告的发展:(1)掌中视频播放设备的普及。掌中视频播放设备主要有:手机、PSP和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的普及,使得我们可以在闲暇的时间,不受地点困扰观看自己喜爱的视频,符合碎片化时代下,消费者打发碎片化时间的要求;(2)网络速度的提升。视频(特别是在线视频)需要较高的宽带支持,才能够实现流畅的播放目的,因此,网络速度是微电影广告播发的制约因素之一。但是随着3G移动网络的普及,4G无线传输技术的迎头赶上,网络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解决了用户观看微电影广告由于网络速度因素导致的卡顿与画面粗糙等难题;(3)视频网站与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我国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快速发展,较为出名的有:优酷网、激动网和土豆网等;应用商城有:QQ视频、PPS、迅雷看看和奇艺视频等。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使得微电影广告的传播阵地进一步扩大化,能够在更广泛受众中进行传播。
(四)著名导演、明星和草根的大力推动
微电影广告的发展不能够忽视中国影视圈的著名导演、明星等群体的推动,比如著名导演姜文、罗立言等,明星莫文蔚、吴彦祖、周迅等。同时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推动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极大关注、热情参与、大量转载才使得微电影广告更具有传播价值,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的阵营。
二、微电影广告的特点
微电影广告正是具有跌宕起伏的叙事、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淡化广告、突出电影以及注重深度,不以长度取胜等特点,才让更多受众接纳,让更多的广告主参与其中。
(一)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
在微电影中,为了网络观众的迅速接受,大部分选择了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普传统的叙事结构中嵌套进去了几个重要事件的镶嵌式结构,而且,开端与结局被无限压缩,发展甚至被省略,即一种以大篇幅展现事件高潮的叙事方式。因此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导演预设广大观众是熟知影片中所展现的语境的,比如《一触即发》的剧情就类似好莱坞的警匪片,动作部分和追逐戏——高潮,几乎占了影片内容的全部,打斗跳伞,追逐爆破,执行任务的男主角与神秘黑衣人展开一场殊死较量,在助手与座驾的协助下,男主角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微电影的叙事策略是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无限放大,而淡化次要情节,以达到在情绪上与观众的快速共鸣。这是传统电视广告所缺失的元素。
(二)淡化产品,突出品牌
品牌是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企业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微电影广告注重的是广告信息在消费受众中的“软传播”,若注重产品便显得过于生硬,同传统广告并无差别,所以微电影广告应当具有“淡化产品,突出品牌”的表现特点。
令企业的品牌内涵通过微电影广告传播去感动消费者,直至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再是之前传统广告对自我产品进行标榜,从而让人觉得生硬、无法接受。这也是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主要差别之一。电视广告、网络广告通常侧重宣传产品信息,这是由于这两类广告属于硬广,强制受众进行观看,而微电影广告更多的是受众主动关注、欣赏的,具有传播持续性。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才更具有宣传价值。例如尊尼获加在微电影广告《路语》中,拒绝在微电影广告中植入其产品,只是向消费者呈现少量的文案(如:“尊尼获加呈献”和“keep walking”等。)倘若只表面地看微电影剧情,是无法让人联想到苏格兰威士忌的,但是它所呈现的主题——永远向前却打动了无数的消费者。尊尼获加于其微电影广告《路语》当中,把其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很好地释放出来、传达给受众,代表着其目标消费群体——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消费文化。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内涵产生了心灵的触动,这是微电影广告品牌营销的成功之处。
(三)淡化广告,突出电影
由于微电影刮起的潮流风,微电影所衍生的微文化正在渐渐地影响受众的生活方式。碎片化时代下的受众已经被广告味十足的传统广告轰炸多年,因此,微电影广告必须另辟蹊径,淡化广告味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分量,更多地用电影情节去感染受众,令受众不对其产生反感之情。同时,由于受众一般在碎片时间中观看微电影广告,这也要求微电影广告必须突出电影元素,特别是要求情节具备紧凑性、合理性和吸引性。例如,路虎的连载式动漫微电影广告《极光之城》。总共有八集,平均每周播出一集。该部微电影广告使用漫画和实景相互融合的风格,每一集都留下一个悬念,下一集再解除悬念。这一系列微电影广告,情节紧凑、悬疑、引人关注,场景紧张、刺激。整个系列广告片看不出一丝广告的痕迹,俨然就是一部动作悬疑大片,获得受众的极大关注。
(四)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不以长度取胜
在中国文学界有个说法:长文好作,短诗难赋。微电影广告也是如此,特别是随着3G手机用户数量的急剧上升,微电影广告通常是在其移动状态下,短时间内才会被观看。这就要求微电影制造商应当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时间太长的微电影广告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微电影广告必须富有创意、短小精悍、内涵深刻。例如较为出名的微电影广告: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时长94秒,《66号公路》时长90秒;佳能的《leave me》时长180秒;桔子水晶酒店12星座微电影广告时长均在76秒-143秒之间,最短的为系列二《闷骚天蝎男爆笑开房记》,时长76秒,最长为系列八《最刻板魔蝎男开房记》,时长143秒等等。由此可见,微电影广告追求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将一个品牌故事讲给消费者听,整体显得短小精悍,并不拖泥带水。
三、微电影广告的优势与劣势
(一)微电影广告的优势
1.低成本,短周期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受到极大追捧,一方面是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还有更重要的是其成本比较低,而且制作周期比较短。例如桔子酒店集团在2010年底,模仿当时热播的电影《让子弹飞》,推出诠释桔子酒店品牌的微电影广告《让火车叫》,成本花了3万多,用时不到一周。后期也只是在一个粉丝量较大的私人微博上首发,并得到网友的热捧与转发。一周内播放量达到40万,转发量超过了1万,获得极大的效果。速度之快,价格之低是任何广告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尝到甜头的桔子酒店集团,在2011年初决定加大微电影广告的投入。至5月底,“桔子水晶星座微电影系列”全部拍摄完毕,并以每周一部的速度于各大微薄、门户网站与视频网站上播放,总花费只有100多万。这比植入式广告、电视广告和视频广告的投入都低。
2.制作精良,目标明确
由于微电影广告播放时间短,投入较少的物力与人力,所以,导演与制作团队便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给受众最美好的一面。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具有受众目标明确的原因,主要是其为广告主量身定做。不管是诠释品牌,还是对微电影广告的内容的剧本进行编写、制作,以及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方案等环节,都要求按照广告主的需求进行定制。微电影广告讲究除了精彩的故事内容足以吸引受众,并让他们进行二次传播的同时,也要求能在故事里面能够自然地体现出广告主品牌的理念与价值等。由于微电影广告目标明确,因此一经播出,便能够将广告主所想传播的内容、理念等元素传递给目标受众。
3.受众群体具有广泛性与互动性
由于科技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传统大众媒体对消费者的捆绑性越来越弱。随着互联网普遍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摆脱对传统大众媒体的依赖。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末,我国网民数量有亿之多。网络媒体的受众群体除了具有广泛性外,也体现出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性,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微电影广告当中,受众在了解广告所诠释的品牌理念的同时,还能够第一时间根据自己观后的体会与广告主进行互动,在这过程当中,能够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品牌理念,继而接受品牌的价值,成为品牌的粉丝。
4.微电影广告传播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整体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电影广告相对于传统的电影与广告来说是一种新颖的生成、传播的模式,从制作至播放、从传播主体至传播方式、传播 渠道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节点都是对传统电影和广告传播的颠覆,继而改变受众对于电影和广告认识的思维定式。
(1)传播具有灵活性
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的电视广告同为视听广告,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比电视广告还要丰富。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是以网络、手机等为传播媒介,以电影作为传播形式,其传播更为灵活。随着时代的带来,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其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性与针对性等优势。网络视听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使用群体的上升,正逐渐成为主流,微电影和微电影广告为代表的“微视听”更是得到受众的极大欢迎。例如佳能的微电影广告《看球记》于正式发布前三天中,就有1000多万的点击率。这是传统的电视广告所无法媲美的,传统广告由于只在电视、楼宇视频广告和车载视频广告上进行传播,消费者并无法对其进行主动搜索,而且传统电视广告的播出时长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为15秒、30秒、45秒、60秒等),微电影广告则显得比较自由,受众喜欢看到哪任凭自己选择。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的网络广告形式,受到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以及广告商等的亲睐,是由于其披上了微电影的外衣,更加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于多种网络广告形式当中,网络视频广告和与微电影广告共同点较多,但是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内容多是为了产品短期的促销或者新品上市之前的宣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下架,而被受众所忘记,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内容并不直接地体现、推销产品,更为主要的是为了传播企业的品牌。而决定微电影广告能从众多网络广告形式当中脱颖而出,是其能很好地将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一起,是具有版权的小电影。这也决定其传播时间更为灵活,且传播影响力更为持久。
(2)传播具有多样性
微电影广告的主要特征便是其传播渠道具有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电视和网络等传播渠道外,还能够在3G手机、移动电视以及楼宇电视广告以及PSP等传播渠道上进行传播。受众除了可以在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等媒介上观看微电影广告,还能够用手机访问WAP网站、手机客户端上观看;受众在外出的时候能够通过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广告以及自身携带的PSP等观看微电影广告;与此同时,微电影广告还能够在传统电视和网络等传统媒介上进行播放。微电影广告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是传统广告所无法比拟的。
(3)传播具有整体性
草根群体的参与和推动,是微电影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微电影的拍摄技术门槛较低和低成本等原因,因此普通人也能够参与,草根群体若是感兴趣,便可进行自导自演,草根一族拍摄并上传到网络上的微电影,一部分会受到网上冲浪者的追捧与转载,广告商正是看中了微电影被高度关注和疯狂转发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
微电影由于草根群体的主动介入,使得微电影广告不单是一部广告片,它是属于一种全新的营销方法。微电影广告在传播过程当中,以内容营销为主导、借助事件营销和利用病毒营销方式进行传播,整个传播过程显得更有整体性。例如佳能的《看球记》,正是利用佳能公司、电影导演姜文作为前期宣传的噱头,在微电影广告的拍摄过程当中,在网络各大新闻网站、论坛上发布其拍摄新闻、拍摄花絮,投入大量的广告软文,并邀请电视节目栏目、电影频道对其进行 报告 ,后期还举行盛大的新闻发布会等等,将整个拍摄过程变成一些列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正是在这种轰炸性的宣传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吸引受众进行关注与观看。即使后来,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的时候,在片头上发现“此影片全部由佳能拍摄器材拍摄完成”具有明显性的广告字眼,而且微电影广告的片尾还是佳能的广告语、十多秒的广告的时候,才发现这原本是一则广告。但是,受众并没有对其产生反感,仍然将其当做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微电影来欣赏。
这说明,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更多以欣赏微电影的态度进行观看的,对于微电影中的广告宣传是有意无意地进行接受。但是电视广告与网络视频广告,广告痕迹很明显,属于硬广告,受众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当新闻事件得到受众的关注,微电影广告传播的内容引起受众的共鸣,加上网络媒体具有相连性,网友便会进行自动转发,使得微电影广告得到继续传播的机会,在网友的圈子上得到进一步扩散,起到病毒营销的良好效果。
(二)微电影广告的劣势
1.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受到地区网络普及率的限制
2.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对老少群体不佳
参考文献:
[1]董晔. 不可阻挡的微电影广告趋势——谈益达无糖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J].中国广告.2010,10:108-109. [2]向北. 微电影:迎合时代的宠儿[J]. 市场调查 ,2011(08):42.
[3]盖雄雄. 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J]. 广告主市场观察,.
[4]王长武. 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8):24.
[5]莫康孙. 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J].中国广告,2011,09: 41-42.
[6]蔡娜、stan等.100+1 百年电影的新生.微电影[J].移动信息,2011(08):38-57.
[7]安燕.影视语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4-129.
[8]李振营 李慧欣.影视专业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1-12.
[9]默琪.卡萨帝携手土豆网玩转微电影营销[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09):77-78.
[10]仁科贞文,田中洋,丸冈吉人.广告心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32,232-238.
[11]高晖. 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 镇江高专学报,2006,10: 90-92.
[12]高韬,徐立平. 尊尼获加:微电影中的品牌心灵[J].新思维,2011,06:35-36.
[13]向北.微电影营销袭来[J].广告主市场观察,.
微电影论文相关 文章 :
1. 解读微电影的发展态势及媒介责任论文
2.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模式的成因及发展研究论文
3. 国产青春电影的困境与发展论文
4. 浅析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论文
5. 电视电影论文
6. 图书馆“微”服务研究论文
我是学动漫的 我去年才毕业 我就给你发个我去年写的毕业论文吧 希望对你有用 当时我交的是FLASH 本flash MV《不值得》是描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爱情故事,短短的几个场景则勾勒出整个剧本,女主角通过回忆与男主角的恋情,最后决心放下这段感情,很轻松地面对今后的生活,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加上背景音乐的烘托,使该剧本更加的生动。 爱情永远都是一个说不完而又神秘的主题,现代人都喜欢通过动画的方式表现它,带着一种思想、情感把所看的人感染或感动。同时也可释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因此我们便选择了这样的一个主题,虽然很老但是很经典。我们结合着现实的很多事情便构造了短片中的几个场景。.本片采用使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与位图图形不同的是,矢量图形可以任意缩放尺寸而不影响图形的质量;流式播放技术使得动画可以边播放边下载,从而缓解了网页浏览者焦急等待的情绪。把音乐,动画,声效,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并且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画(电影)效果。而且在的版本中已经可以支持MP3的音乐格式,这使得加入音乐的动画文件也能保持小巧的‘身材’。.本作品是25祯每秒,大小720X576的作品.长达3500祯!为了防止观赏者因无耐心等待而加入了加载进度技术,使这个作品更加人性化。本作品经过精心制作,尽全力保持画面整洁;清晰;流畅.。素材准备这是工程最庞大的一块,由于想整体达到一种别样的感觉,当靠flash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用到ps等各种软件,对于处理背景的效果功能是很强大的。不同的情景需要不同的场景衬托。又要考虑到整体的色彩的搭配,因此背景构图是相当费神的。缺少男女主角的短片当然不够完整,一些地方因为FLASH编辑起来很麻烦,所以将一部分所做的东西导出成了图片格式节省空间和大小,又因为牵涉到男女主角的动作,用图片表现很占空间,而且画面不很流畅,因此考虑在flash里手绘,对每个动作的绘制都要很仔细才行,不然会使人物的动作不协调。在场景中也涉及到很多小的修饰,如柜子,电脑,桌子,房间,床等等为了使其真实、形象有的则是通过图片再进行特殊的处理放入场景中去的。短片中的声音是录制的,由于是.wav文件导入flash会使文件变大,于是我们就通过音乐编辑工具对该音效进行减肥转化为.mp3的格式再导入flash中。又因为时间不是十分充沛,就将这个音乐进行了适当的裁剪。考虑每个场景的转化 基本上都是采用的是淡入淡出的手法,这样使的画面过渡的自然、流畅。本作品大多采用影片剪辑特效以及补间特效手法,片头动画以及按钮等使用了大量代码,同时多方面用PS、FLASH CS4等软件进行辅助。由于所拥有的材料不多,对于一些复杂的东西只能凭借想象去制作。同时一部分场景不得不将其转换成图片再进行编辑,使得画面流畅、清晰。本作品制作一共用了三天半,其过程都是边想边做的。第一天主要是进行人物设定、制作和部分场景制作,使作品得以充分的准备。第二天与第三天是对作品进行制作与编辑,其中运用了大量代码与FLASH制作技术,如滤镜等。最后半天是进行后期处理,使得作品更加完善。作品的前期的准备是非常丰厚的,为了使作品更加完美,准备大量各式字体是必不可少的。本作品是MV由于机器配置的问题使得编辑时无法与音乐进行同步,这是制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同时由于文件过大,使一开始做到后期时无法渲染,不得不进行对场景、音乐等进行裁减后再编辑。对于声音素材来说,本身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之前的学习生活当中,很少出现声音的差异和部分的损坏,可是到了自己开发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真是不少,不过不耻下问的儒家传统思想的实践终究克服了这一难题。同时仅仅靠自己制作是不够的,还要借助网络的力量,当我偶尔的看看网站或者图书教材的教学例子我才发现,其实,那些东西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我们也很容易上手。使我们的动画更完善。 开始制作动画和元件的时候,我还是遭遇了一些棘手和困惑的问题。由于自己的造型能力不足和透视效果不准,导致很多人物造型和动势被我狠心的给按掉了,这也使我多少有点沮丧和失望,不过这也使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我的能力的不足,充分的说明,我还需要学习,成功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继续学习,才是我接下来所要做的一切事情本作品最常用的镜头是淡入淡出手法,这采用了大量补间动作技术。使画面更加自然、流畅。配合代码使本作品更加灵活减少了观赏者的枯燥性,增加了吸引力。通过制作次FLASH动画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动画的魅力,甚至是FLASH动画的魅力,也让我明白了很多相关的知识,通过动画的制作,我得到了很多心得,总结了很多的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动画的道路上坎坷不平,需要的是坚定毅力和拼搏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的彷徨着,“天下乌鸦一般黑”也许有那么一天,我和你,心连心,共同为动画制作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不可否认的是,我要学习的还很多,道路长远,不可不承认的是,我拥有着一颗务实诚恳面对真理永不放弃的心,他从我身体的中间向四周扩散一种叫做激情和理性的血液,这种血液贯穿我的全身,涌进我思维的大脑,形成我坚定的思想,最终转化成生活的动力,一直久久的,激励我前进。
写作思路:可以从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过程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具有逻辑连贯性等等。
正文:
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剪辑决不是剪剪接接的简单技艺性操作。一个合格的剪辑师, 应该在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及导演总体构思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对前期摄制的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加以整理取舍, 运用蒙太奇技巧进行有机组合,使之达到结构严谨、节奏张弛有度、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完整作品。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时代到机器大工业时代的过渡,原始资本开始迅速膨胀,这为电影电视产业夯实了基础。1895年上映的《火车进站》,全长50秒,仅仅只是火车从远处驶进车站的单一无声镜头。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壮大发展,1927年有了有声片,20世纪初期有了故事片,30年代出现了彩色电影,这样电影产业才慢慢成熟起来。剪辑是随着电影的发展而产生的,利用剪辑,把不同的单一镜头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和感知,构成一组戏剧性的段落。
众所周知,纪录片要通过前期选题、中期拍摄、后期剪辑完成。纪录片中期拍摄不同于影视故事片,故事片可以根据导演的分镜头脚本逐一拍摄,最后按照分镜头脚本稍加改动便可成片,这种剪辑观念在分镜头脚本里袒露无遗,是一种显现的剪辑观念。
纪录片的特征就在于,所拍摄的镜头没有分镜头脚本作为依据,剪辑观念蕴含在导演的思想里。中期拍摄的时候就需要采集大量的原始素材以保证后期剪辑能顺利完成,而且所有的素材都是在现场临时采集的,这就决定了纪录片拍摄的周期相对要比影视故事片长一些,素材的采集过程中往往一个动作过去就没有第二遍的重复,这不仅要求摄影师拍摄时的捕捉能力,更要求导演具有逻辑性的剪辑思维,因此,这种剪辑观念是隐现的。
电影开始发展以来,形成了两种理论学派,一类是以爱森斯坦为首的蒙太奇学派,他认为将电影进行剪辑之后可以产生新的意义。第二类是以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他从自己的摄影本体论中提出了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的长镜头理论,着重体现“空间的真实”。这两种学派,其实都是建立在剪辑这门艺术上的,很多时候我们把它定位于第三度创作。
一度创作是文学剧本的创作,剧本的创作不同于抒情散文的笔法,他要求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戏剧冲突,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合理的情节叙事以及完整的情景,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的基础,只有坚实的基础,影视作品才能继续下去。
二度创作是导演拍摄的素材,这是建立在文学剧本之上,将文字转化为镜头画面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导演的调度安排和视角去诠释文学剧本,这时候影片的雏形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三度创作就是剪辑了,剪辑要在感知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导演的思想,将零散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形成一种创新。要把握好影片的结构、速度,加之导演的先进世界观,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作,最终才能形成一部视听语言准确、故事讲述通畅、并告诉观众导演眼中的世界的优秀影片。
要研究纪录片的剪辑效果,首先要从纪录片的定义说起,所谓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而电影的含义则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
由此对比可见,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重现,这就奠定了纪录片剪辑的风格。它不能像影视故事片那样加入很多的剪辑特技,必须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前提,形成一种质朴的剪辑风格。
最初的纪录片是没有剪辑观念的,《火车进站》一镜到底,纪录片发展到现在,虽然必须保留着这种质朴的风格,但是在剪辑上也进行了较大的革新,《舌尖上的中国——脚步》一集中,对于白马砍树上树采蜂蜜这个过程就使用了碎片化剪辑,增强了这个过程的紧张感。
因此,现代纪录片已经摒弃了古老呆板的剪接模式,也抛弃了纪录片由多数长镜头组成的观念,开始走向技巧化和大众化。现代纪录片中不仅仅只有长镜头理论,也会运用蒙太奇效果。
纪录片《阳光宝贝》中使用了对比蒙太奇,美日和非洲蒙古宝宝在生活条件上的鲜明对比,意在形成反差和冲突。在潘小扬的《小留学生》中多次运用了象征蒙太奇,影片多次出现倾斜的道路镜头,是象征日本经济的下滑。
电视纪录片《沙与海》中,导演将两个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交织剪辑在一起,这两件故事同时发生,但是却发生在不同的空间里,这就是平行蒙太奇。纪录片《幼儿园》里面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歌曲重复了四次,便是重复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电视作品中最常用的叙事手法,用来交待情节,展现事件,依据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段落,引导观众理解剧情。现代纪录片中也使用了这一手法,使得纪录片的发展不再单一,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因为现在短视频的崛起,任何企业,任何工作室或者个人都需要剪辑大量的视频来包装品牌,发抖音,发朋友圈,发淘宝等自媒体渠道做展示。因为每天都要更新并发布新内容,所以剪辑师根本招不够,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辑师高薪水(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自己在家里接私单,月收入轻松过万,两三万也是稀松平常。)【推荐一个免费“短视频剪辑后期”学习网址】: 而且剪辑这个技术并不需要高超的电脑技术,也不需要美术音乐造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么风格的片要什么节奏,经过三四个月的培训可以轻松掌握。但凡有点电脑基础,会用鼠标拖拽,会点击图标,会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学,没有学不会的。但要学好学精,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王氏教育。在视频剪辑这块,【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每个城市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0基础的学生。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论文2007-12-02 12:32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艺术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又推动了电影电视的发展和成熟。影视艺术的有四个基本特性 。一是:视觉和听觉形象。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电影电视都是通过画面和音箱,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占83%的视觉形象和占11%听觉形象以及二者合一的银幕形象,进行叙事、抒情、表意,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二是时间和空间艺术。影视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是在空间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性。三是逼真性和运动性。影视是“活动的照相”既能逼真地再现生活,又能生动地表现生活的运动状态和主体动作。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的本性。艺术家要努力发挥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将影视片拍的真实、生动、精彩。影视剪辑也要运用剪辑技术剪除虚假,剪出动感,剪辑出内在的真实与外貌逼真高度统一的影视片。四是综合性和艺术性。影视既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有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结晶。影视是新兴的综合艺术。科技是影视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综合性和技术性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的。剪辑在影视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剪辑(Film 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而剪接(cutting)指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但在有些国家,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目录 [隐藏]1 剪辑综述2 素材的工艺处理3 剪辑的过程和功能4 主要剪辑技法 传统剪辑技法 创造性剪辑 叙事、戏剧性效果剪辑 模拟、表现性效果剪辑 速度、节奏性效果剪辑5 著名影人谈剪辑6 参考剪辑综述早期阶段的电影只是将舞台剧原封不动地拍摄到胶片上,实际上是舞台剧的活动照相。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将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下来,譬如用近景、特写等镜头来突出细节,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一系列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制造气氛和节奏,从而使电影摆脱了舞台剧活动照相的框框,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也由此产生了剪辑的艺术。Edwin S. Porter一般被认为是最早发明剪辑的电影导演之一。爱迪生公司早期制作的电影多是静止拍摄的短片,随着电影长度的逐渐增加,Edwin S. Porter拍摄了里程碑般的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2)。第二年他拍了The Great Train Robbery,现在被当作早期剪辑术的范例。剪辑本来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从早期的无声片发展到有声片,剪辑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加上电影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导演的创作任务也愈来愈繁重,他不可能再有时间,甚至未必有能力再去亲自操作剪辑设备、并剪辑影片了,于是便逐步产生了剪辑专业人员:剪辑师和剪辑助理。剪辑师同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一样,是导演的亲密合作者。他从摄制组的筹备阶段开始,参加与导演有关的一切创作活动,如讨论分镜头剧本、排戏(即拍摄前的分镜头排练)等。他须充分理解编、导、演的构思和设想,然后根据导演提供的分场、分镜头剧本和拍摄时的更为具体的方案剪辑影片。分镜头(导演设计)与蒙太奇(镜头剪辑)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意图,后者是实施。因此,也有人称剪辑为“分镜头的后期工作”。但“后期”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工艺操作,它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劳动的阶段。镜头组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银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决定着完成影片的质量。对剪辑依赖的程度,因不同导演的工作方式而异,但剪辑师除了较完整地体现导演创作意图外,还可以在导演分镜头剧本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剪辑构思,建议导演增加某些镜头或删减某些镜头、重新调整和补充原来的分镜头设计,以使影片的某个段落、某个情节的脉络更清楚、含义更明确、节奏更鲜明。素材的工艺处理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录音、同期录音、后期配音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黏接上去。剪辑的过程和功能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主要剪辑技法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传统剪辑技法连贯、流畅是传统的剪辑技法,也可称作剪辑的基本功。这一技法的功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在镜头的组接和修剪中,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感,使观众感到所有画面是一气呵成地进行的;二是在影片的段落转换中,使上下两个段落之间既有一定的连贯性,又能清楚地划分出段落的界限,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连贯、流畅的剪辑技法,就镜头转换而言,须注意以下几点:防止错乱。镜头动作间的衔接须准确无误,既不脱节也不重叠;人物行动的方向、彼此间的空间关系,不致因镜头转换而造成视觉印象的混乱。如画面中的人物在他的书房里活动,上一镜头他由书柜向写字台方向走去,并且是由画面的右边走出画面,那么下一个镜头他走到写字台旁,必须是从画面的左边进画。右出左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是流畅的。如果上镜头是右出画,下镜头又是右进画,同一人物在两个镜头中的行动方向势必相对起来,容易在视觉上造成错乱。尤其是剪辑双方交战和追击等场面,方向性必须清楚,否则就会使观众难以区分两方。镜头转换协调。剪辑往往以不同镜头中动作事态的造型、节奏类似的部分为剪接点,以达到和谐的转换。常见的技法是“动接动”、“静接静”。“动接动”指在镜头的运动中和人物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上镜头是摇摄,在未摇定时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衔接起来的效果相当流畅,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的运动中转换镜头,“动接动”的原理是相同的。“动接动”更多是在人物的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人发怒时拍桌子的动作,在电影里往往就是上下镜头的剪接点,即上镜头手举起,下镜头往下拍。“静接静”指在一个动作结束后(或在静场时)切换镜头,切入的另一个镜头又是从静到动。“静接静”多半是转场时运用,即上一场结束在静止的画面上,下一场又从静止的画面开始。静接静既是衔接和谐的需要。又可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省略实际过程。就是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即同一动作内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而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有的对人物意向表白、间接暗示行动过程的省略,有的省略动向动势压缩实际过程。如一个演员正在向阶梯跑去。在左面的镜头进程中,观众已开始认识到,既然这个演员朝阶梯跑去,那么当他真正到达时,他就会跳上二、三级台阶。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表现演员到达阶梯底部前几英尺时的镜头(右上)剪接到他已经踏上两三个台阶的镜头(右下)前,常常是能够让人接受的,这就压缩了动向动势的实际过程。连贯流畅的传统剪辑技法,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将分切的镜头画面直接黏连),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创造性剪辑剪辑艺术技巧,在长期的制片实践中,已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欧美的理论著述中,有时统称为创造性的剪辑;特别是经过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导演师的开拓探索和理论总结,已形成为蒙太奇的某些根本性的原则和法则,并被作为电影艺术独特的结构表现手段,渗透于电影创作的全过程。常见的创造性剪辑技巧有下面几种叙事、戏剧性效果剪辑尽管经过剧作构思、分镜头摄录,但电影叙事的生动、戏剧性效果,最终还取决于剪辑能否控制关键镜头的时间安排。叙事技巧的要点是,运用调整重点、关键性镜头出现的时机和顺序,在镜头动作事态的连贯中,选择恰当的剪辑点,使每一个镜头动作的新发展都在戏剧上最合适的时刻表现出来。故事片常提前暗示或有意延缓“危机”、“事变”来制造紧张期待的悬念、出人意外的惊恐。模拟、表现性效果剪辑内容或形式不同的镜头间的对列,是创造性的剪辑广泛运用的表现手法。一般引人注意的是通过剪辑的安排和穿插,将一些与直叙故事的内容相对比或者相类似的镜头并列在一起,以取得揭示内在含义、渲染情绪气氛的艺术效果。表现性剪辑的要点是在保证叙事连贯性的同时,利用连贯性表现超越直叙事态之上的思想与情感。这样的剪辑不但不使观众感觉到跳跃和不舒服,反而恰恰符合情绪和节奏的需要。它大胆地简化自然动作,有选择地运用统一的情绪,来集中渲染气氛和情绪。速度、节奏性效果剪辑当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技巧在空间的具体造型方面成为电影独特表现手段的早期,已发现镜头持续的长短,在心理方面具有影响情绪的感染力。镜头短,画面转换快,引起急迫、激动感;镜头长,画面转换慢,导致迟缓乃至压抑感;长短镜头交替切换可造成心理紧张度的起伏。因此,剪辑控制画面的长短,可强化或减弱镜头切换中动作事态的速度,调整与叙事内容格调相应的情绪节奏。这种通过镜头长短对比形成的速度节奏的技巧效果,一般称作剪辑调子,通常叫作快速剪接或慢速剪接。镜头的长短基本取决于镜头画面内容的简繁,画面快慢的切换不能超越镜头内容含义的充分表达和为观众了解的最低时限。剪接调子也表现于场面或情节的段落。快速剪接段落,往往与慢速剪接对列,起互相强调的作用。一个场面(段落)的剪接调子,是由其中那些占有一定长度、一定放映时间的镜头数目来计算的,称作剪接率。数目少意味着场面内长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慢或慢调剪接;镜头数目多意味着场面内短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快或快调剪接。准确运用速度节奏技巧的经典例子,是爱森斯坦的《战舰彼将金号》。全片由3大段较大的运动组成,每段又分布着无数较小场面不同调子的运动。在叙述兵舰起义的第一大段中,水兵和军官冲突时调子越来越强烈,最后水兵起义夺取军舰达到高潮,是用逐渐强烈的画面片断以及相应的愈益紧急的剪接调子;高潮后逐渐进入一组平静的场景,一个水兵的葬礼使用极长的回转的镜头,这些镜头都使用平静的、缓慢的剪接速率。这里显示出不同场面剪接调子间的强烈对照。
以特效声效为题,围绕采集,融合,整理,写出perfect 的论文。具体的Q聊过啦。
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下面是我整理了电影学术论文题目,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电影学术论文题目 1略论电视的社会责任 2硝烟中的现代媒体 3记录片 故事 化的不同手段 4旅游节目的定位问题——质疑当前旅游节目“人 文化 ”包装 5电视节目的品牌战略 6从《同一首歌》看电视营销时代的晚会 7解析信息资讯节目的受众倾向 8论体育类谈话节目之体育明星专访 9谈文学 散文 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 10由凤凰卫视的 经验 看电视媒体品牌的塑造 11孤木何时育成林——谈中学生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12益智类节目的元素分析 13益智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 14电视栏目包装策略初探 15为天气预报节目把脉 16传统媒体的整合传播策略——从《中国歌曲排行榜》的媒体整合说起 17浅析探索类纪录片对娱乐元素的应用及影响 18从电视电影的传播特性看中国电影频道的竞争策略 19增强“场信息”——提高谈话类节目质量的关键 20电视谈话节目嘉宾选择 21频道节目编排浅论 22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人物纪录片进入电视栏目后的新特点 23浅论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叙事元素 24浅议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 25论述受众在电视媒介中的主体心理和行为 26试论MTV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艺术审美与文化消费 27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综合性节目样式 28谈“真人秀” 29浅谈纪录片的主观精神 30关于谈话节目的品牌塑造 31浅论名人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角色 32解析《鲁豫有约》——论谈话节目品牌的成功建立 33从《幸运52》的运营看益智节目的发展 34再现真实——浅谈纪录片中的搬演手法 电影学术论文 化视野下中西方电影的差异 摘要 中西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可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 中西电影 差异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一 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 ____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教派,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基督____同时,基督____中东、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了少数教派。紧接着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和殖民扩张,基督____美洲、澳洲,而后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基督____方文明的成型有着重大影响作用。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并得到了皇室的重视,许多佛经被引入中国,许多印度高僧来华讲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又衍发出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大多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 其它 一些哲学思想,渐渐地中国佛教摒弃了那些不适合中国社会的规则与条例,融入了一些新的教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并带有自己的特色。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政治、文学、哲学和医药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我们的电影。 1 ____对西方电影的影响 ____三大教义分别是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与圣灵是上帝的三个不同表现。原罪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原罪的起因,只有上帝的恩赐可以解救堕落的人类。救赎就是上帝和其他一些更高的力量,通过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或来生,来拯救人类精神上的死亡与终身诅咒。基督____人类需要从现状中解脱出来,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人类要完全得到救赎是不可能的。救赎在基督____一个核心教义,意思是只要人们心中有上帝,也终将被上帝所救。 救赎的理念代表着____的思想。这种思想无疑也影响着西方电影,不仅反映在宗教电影中,如《约翰福音》、《马太福音》、《最后的诱惑》等,也反映在其它一些电影当中,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信仰缺失的年代里有关救赎的故事,救赎的是信仰,被救赎是希望。救赎是一场战斗,希望对绝望,自由对监禁。这也是人类尊严与人性的斗争。安迪救赎了他的狱友,因为他坚定的信仰是对邪恶与绝望最好的武器。不同于其它的宗教电影,《肖》中的救世主不是上帝,而是希望,被救赎的是自由。在安迪入狱之前,肖申克监狱的条件非常恶劣,犯人毫无人权可言。典狱长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把犯人当作廉价劳动力。安迪入狱之后,这位不满现状的银行家虽无力改变,但他的出现至少给犯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命之光。至于安迪,他就是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也就验证了“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强者拯救自己,伟人拯救他人。安迪给其他狱友带来希望,也拯救了他们。 2 佛教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佛教教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把灵魂从肉体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是引导众生从痛苦走向快乐。佛教的创立者并不是命运或灾难的创造者,而是引导众生寻求祝福、避免灾难。命运与灾难源于因果循环,与个人的前世今生有关。每个人的想法无论是否付诸行动,都将在脑中留下印记。一个人的言行也将在他人心中留下印记。这些印象无论好坏,都将累积并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即所谓的业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无处可逃,无佛可救。 佛教提供了“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中国许多古典文学主要采取佛家的因果报应叙事模式,而以曹禺先生的现代剧改编的电影《雷雨》也处处可见佛教意蕴。在第一幕鲁大海刚到周公馆就对四凤说:“刚才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在花园里躺着,脸色发白,闭着眼睛,像是要死的样子,听说这就是周家的大少爷,我们董事长的儿子。啊,报应,报应。”第二幕中周朴园与侍萍相认后,侍萍说:“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侍萍得知周萍与四凤之间的关系之后,沉痛地说:“这怪你妈太糊涂了,我早该想到的。可是谁料得到就会有这种事,偏偏又叫我的孩子碰着呢?妈的命苦,可你们的命……”当得知四凤已怀有周萍的孩子时,侍萍痛苦地说道:“啊!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的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天哪,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罪孽是我造的,苦也就当我一个人尝。”因果报应的思想观念在剧中人物身上很容易显现。 二 中西电影中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左右人们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评价,决定人们的言行和 思维方式 。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价值。“一种文化下的价值观与言行或许得不到另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如电影《刮痧》中许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 方法 给他的孙子丹尼斯治疗轻微的发烧,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1 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个人主义通常被解释为独立、自恃、独断独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这些字眼。科本哈瓦却说:“它帮助人们不断向前,是人类本性,身体,感官,心灵,智力的觉醒。”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就是提倡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再者个人主义更重视民主和平等,同时也重视他人的权利。 电影《克莱默夫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向人们解释了个人主义”。泰德·克莱默是一位颇具天赋的 广告 策划师,努力赚钱养家,但他的妻子乔安娜却要与他离婚。中国观众或许不能理解乔安娜为何要离开她的丈夫?泰德从未虐待过她和孩子,也没有对她不忠,尽量满足她想要的东西。在中国,像泰德这样的男人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好丈夫,因为他努力工作都是为了支撑这个家庭。但乔安娜并不这么想,她说,“我的一生,我感觉我是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母亲,某个人的女儿,即使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是谁,这就是我为什么离开你的原因”。从她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乔安娜个人意识的觉悟和对个性自我的追求。 2 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是用来描述道德上、政治上的思想或社会观,强调团体中成员间的合作,并且个人利益总要让位于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注重集体和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的精神支柱和整体主义有关,即整体大于部分。集体主义通常与个人主义相对,特别是这些观点经常在系统中相互结合。那些拥有集体主义思想的人认真遵守社会或团体的规则,保护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而任何影响集体利益的个人行为都将招来批评。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的国家。 集体主义在中国电影中有着明显的记号。中国““””之后,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都带有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尤其是由中国第四代导演所导的电影,大部分是以革命为题材,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电影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眷恋和深思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集体主义电影”,其中代表作有:《黎明》、《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鸡毛信》等等。 三 中西电影中的人权 人权是人人皆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权,包括公民权和政治权利,如生存权、人身自由权、言论权、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和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等等。这里我们将主要讨论中西方电影中表现出的有关隐私权、艾滋病人和同性恋者的权利,从而透视、分析中西方在这方面的文化差异。 1 中西电影中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个人或集体把他们的私人信息隔离起来的权利,也只有他们自己可以选择性的对外揭露。“隐私权的界限和内容在不同的文化和个人中虽然不同,却有共同的主题。隐私权可以看作是安全的一个方面,由相关利益集体权衡”。隐私的概念通常和西方文化联系在一起,特别是英国和北美国家。这个概念并非全球皆有,有些国家是近些年才有的。中国 传统文化 中并无隐私权一说,所以中国人对自己的隐私既不敏感也不小心保护,相反,美国人更加注重他们的隐私权。这种差异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 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权利。主角楚门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镜头前面,且一直未发现这个事实。楚门的生活通过成千上万个隐藏的摄像头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全球直播。制片人克里斯托弗给他制造不同的环境来捕捉楚门的真实表情和行为。为了防止楚门发现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克里斯托弗想尽办法遏制他的冒险精神。后来,西尔维亚闯入楚门的虚幻世界,并和楚门坠入爱河。之后,她发起了一个“还楚门自由”的行动,希望楚门能够从电视中走出来。《楚门的世界》向人们展示了隐私权是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同时警示我们必须尊重保护隐私权。楚门的生活也启示观众,他们的生活只由自己掌控。中国有一部电影《无形杀》说明了隐私权意识的缺乏,讲述了由于人肉搜索导致一个女人的死亡,这个女人在网上被通缉,因为她和别人有外遇。网友们跟随调查她的情人,认识她的路人都不断质问她。后来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她的无头尸体,这部电影涉及到了网络搜索触及隐私的问题。 2 特殊人群的权利 西方国家非常注重特殊人群的权利,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享受这些权利,但他们对这些平等的权利却有很强的意识。例如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恋者的权利。 《费城故事》是好莱坞第一部涉及艾滋病、同性恋和同性恋歧视的主流电影,改编自吉尔弗雷·鲍尔斯的真实经历。吉尔弗雷是首个因艾滋病受歧视而状告贝克·麦克肯兹公司的律师。这部电影涉及到难以被公众接受的话题——艾滋病和同性恋,披露了对这些特殊人群的社会隔离和歧视。另一部2008年出品的传记式电影《米尔克》,讲述了第一位公开同性恋身份、后当选为加州议员的政治家哈维·米尔克一生都为同性恋者争取合法权利的故事。这说明西方人强烈的平等意识,无论多艰难,都要为平等奋斗。 中国一部类似主题的电影《喜宴》,反映了中国人对同性恋的否定、拒绝态度。电影讲述高伟同在纽约的生活。他有一个成功的事业,和他的同性恋爱人赛蒙关系很融洽,而他在台湾的父母却不知此事,一直盼着他早日娶妻生子。因此,在赛蒙的同意下,伟同和一个漂亮的中国姑娘薇薇说定假结婚。后来,薇薇引诱醉酒的伟同而怀孕。伟同不得不将真相告诉他母亲。他母亲极为震惊,但坚持不要将此事告诉他的父亲,伟同也不敢告诉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刚中风复原,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最后,薇薇决定把孩子生下来,并希望赛蒙留下来做孩子的另一个爸爸。在中国的环境下,人们很难接受同性恋,特别是对于那些传统的父母来说。因此,同性恋者也不敢让周围人知道,怕他们在背后议论纷纷。 四 小结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两种文化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以及无权威的状态,使得社会问题突出;而中国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也让中国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西方向东方取经,东方向西方看齐,东西方民族相互取长补短,这是中西方文化重新获得活力和新生的唯一出路,也是两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于杰:《都是刮痧惹的祸——从〈刮痧〉谈中西文化差异》,《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4期。 [2] 王俊霞:《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 刘小晨:《关于女性与自我价值的思考:〈克莱默夫妇〉的启示》,《江西 教育 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 [4] 王国峰:《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周志高,男,1972—,江西樟树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九江学院外语学院。 看了“电影学术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电影学术论文范文 2. 电影学术论文 3. 大学生学术论文题目 4. 有关电影广告学术论文 5. 电影评论学术论文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它是一种篇幅短小(一般在30秒到5分钟之间)的微型电影作品,一般来讲投资规模在几千元人民币到几万元人民币之间,制作周期也很短,一般花费一周或几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微电影论文,供大家参考。
微电影论文 范文 一: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此篇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现状以及研究 方法 。
第二章营销性微电影概述
首先对营销性微电影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与植入式 广告 、传统网络营销方式的差异进行了辨析;营销性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章通过营销性微电影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在详细分析营销性微电影传播要素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
本文认为,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得益于其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虽然,在具体的案例之中营销性微电影可能以媒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等具体形式传播,但良好传播效果的取得都离不开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本章还对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实现裂变式传播的传播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营销性微电影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分析,以SWOT态势分析为模型,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为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提出了些许可行性建议。
微电影广告初探
由“微博”引领的“微时代”下正孕育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广告趋势:微电影广告。近两年微电影广告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激发不少业界和学界的人士探讨的热情也让笔者看到了研究的空间与价值。本文以传播学为主要学理背景,综合广告学、营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微电影广告进行探究。重点在于分析归纳微电影广告的创意方法,突出挖掘微电影广告创意中的要点,再配以受众态度调查验证微电影广告创意的实效性,最终为探讨如何强化受众态度提出若干可行建议。笔者结合了影视广告、文学写作与影视剧作的构成要素,创新地整理出微电影广告的九个创意发想点,包括:主题的提炼、价值观的唤起、题材的选择、矛盾的设计、结构的安排、人物的塑造、道具的运用、场景的设置和音乐的烘托。再根据这些发想点的性质归纳出微电影广告的三大创意要素:品牌理念生活化、品牌呈现 故事 化、产品使用情境化。微电影广告的创意功能在于制造内容上的差异与吸引受众关注,创意目的则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构筑在受众的心理层面上对品牌和产品的情感认可和理念趋同,提高广告的艺术审美价值,制造品牌和产品在受众脑中的深刻印象。以益达《酸甜苦辣》广告为典型个案,笔者通过一个百人问卷调查和对广告视频的观察调查来了解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态度,以实际的数据来证明微电影广告创意的有效性,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广告创意对影响受众形成对广告正向积极的态度有效,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受众对品牌产品的原有态度。但是受众态度中的行为意愿成分相对认知和情感表现得较弱,这说明受众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基于此,笔者对强化态度的对策做出几点思考,从广告创意、营销手段、媒介投放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中国新兴微电影广告研究
中国数码科技和网络通讯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间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以网络传播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产业的革新和网络用户群体的壮大,网络 文化 逐渐成为新型的文化形式。近年来,中国网络广告产业异军突起,并着重打造其文化内涵,注重传统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成为广告产业中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当前,国内网络文化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微博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也影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方向,许多新兴的、以微博为平台的网络广告方式被赋予了“微”的定义。网络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并成为网络广告中最具代表性的广告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微电影广告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提出与应用,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11年。其优势在于长于叙事,故事性强,广告植入较为含蓄自然,易于被大众接受。因此,微电影广告一出现,便在网络群体中迅速传播,具有极强的宣传性。不可否认的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形成与微博、微电影的出现直接相关。此概念以其直观性与简洁性被大众接受,成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微时代的概念名词。
微电影广告的形成,就其产生的根源而言,是传统短片广告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果。它的兴盛与微博传播平台的建立、大众碎片化时间的增加与广告 市场营销 的需求三方面密切相关。当前,微电影广告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传播的热潮,各种微电影广告作品层出不穷,中国的微电影广告也在这股热潮中迎头而上,既要面临发展的机遇,也要面对发展的挑战。同时,我国广告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促使微电影广告制作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他形式的网络广告也随着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大量涌现,他们不仅增加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力度,也丰富了网络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形式与途径,成为微电影广告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细致研究国内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形态,探索中国微电影广告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微电影广告的形成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其概念进行学术的梳理,并在概念的基础上对微电影广告及其相关产业进行论述,最后通过深入分析两年多来微电影广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中国网络微电影广告的未来发展,以期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借鉴。
微电影论文范文二:微电影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摘要:微电影与广告之间的跨界合作,将是内容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突破了传统植入广告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的限制,将广告带入了一个全新境界。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队伍,微电影广告将会越来越完善。微电影广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质量、留住受众,其进入门槛将会越来越高。微电影的传播也要坚持整合营销策略,从拍摄之前,剧本尚未定稿之前开始发动网民进行关注,并在拍摄中、拍摄完成后进行连贯性宣传。微电影广告不再只是广告主的独角戏,将会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件。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 碎片化时间; 草根; 整合营销传播
前言
经历过一段较为漫长、混乱的过程,微电影才慢慢发展起来,微电影的发展和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以说,网络视频和网络电影是微电影发展的前身,微电影是对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的延伸、突破。而微电影广告诞生于微电影,是一种新颖的商业广告。微电影广告是对于传统广告与电影植入广告的一次突破,在网络视频与网络电影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创新。由于微电影广告属于新事物,目前业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微电影广告虽然属于新事物,但是一诞生就受到广告主与消费者的亲睐。国内外许多知名品牌纷纷进行微电影广告营销,比如凯迪拉克、Jeep、巨人网络、三星、佳能、桔子水晶酒店等,并迅速得到网络受众的极大欢迎。点击率、转发率均超出想象,涉及行业之广、受欢迎程度之大,无不让人看到微电影广告强大的生命力。
一、微电影广告诞生与发展的原因
微电影广告的诞生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有我国关于广告的新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也有网络时代因素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影响最大的应当是消费者因素。由于,消费者之前被动接受广告信息,产生了审美疲劳,并对传统商业广告具有一定的抵制心理,广告主一直在寻找一个新颖的广告形式,使得广告信息能够被消费者所认知、接受。微电影广告正是迎合了广告主的需求。
(一)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影响
我国关于广告的法律法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对我国广告行业在创作与播出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第十五条: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于11:00-13:00时间段、电视台于19:00-21:00时间段,商业广告的播出时间不可超出18分钟等。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传统形式的电视广告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二)碎片化时间的影响
所谓碎片化时间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例如购物、搭车、上下班等,所花费的“等待”时间(购物付款时需要排队、搭车的时候需要等车、上下班的时候需要等电梯等等)。碎片化时间下的人们的完整时间经常会被偶然或者必然的“等待”时间所分割,如何打发碎片化时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关注的问题。微电影广告正是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一个良好选择。人们可以在“等待”时间中,拿出手机登录视频网站进行观看,也能够在微博当中进行转发、分享、观看。微电影广告时长较短、富有故事性等特征,符合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三)网络时代的影响
网络技术 的进步和庞大的网民数量是微电影广告诞生、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的数量有亿之多。(如图1所示)。同时,由于Wi-Fi的网络、3G以及4G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持数码设备在线观看视频成为现实,随着手持数码多媒体设备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能够在网络时代下享受数量、质量都可观的影音娱乐。网络时代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微电影广告的发展:(1)掌中视频播放设备的普及。掌中视频播放设备主要有:手机、PSP和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的普及,使得我们可以在闲暇的时间,不受地点困扰观看自己喜爱的视频,符合碎片化时代下,消费者打发碎片化时间的要求;(2)网络速度的提升。视频(特别是在线视频)需要较高的宽带支持,才能够实现流畅的播放目的,因此,网络速度是微电影广告播发的制约因素之一。但是随着3G移动网络的普及,4G无线传输技术的迎头赶上,网络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解决了用户观看微电影广告由于网络速度因素导致的卡顿与画面粗糙等难题;(3)视频网站与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我国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快速发展,较为出名的有:优酷网、激动网和土豆网等;应用商城有:QQ视频、PPS、迅雷看看和奇艺视频等。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使得微电影广告的传播阵地进一步扩大化,能够在更广泛受众中进行传播。
(四)著名导演、明星和草根的大力推动
微电影广告的发展不能够忽视中国影视圈的著名导演、明星等群体的推动,比如著名导演姜文、罗立言等,明星莫文蔚、吴彦祖、周迅等。同时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推动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极大关注、热情参与、大量转载才使得微电影广告更具有传播价值,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的阵营。
二、微电影广告的特点
微电影广告正是具有跌宕起伏的叙事、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淡化广告、突出电影以及注重深度,不以长度取胜等特点,才让更多受众接纳,让更多的广告主参与其中。
(一)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
在微电影中,为了网络观众的迅速接受,大部分选择了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普传统的叙事结构中嵌套进去了几个重要事件的镶嵌式结构,而且,开端与结局被无限压缩,发展甚至被省略,即一种以大篇幅展现事件高潮的叙事方式。因此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导演预设广大观众是熟知影片中所展现的语境的,比如《一触即发》的剧情就类似好莱坞的警匪片,动作部分和追逐戏——高潮,几乎占了影片内容的全部,打斗跳伞,追逐爆破,执行任务的男主角与神秘黑衣人展开一场殊死较量,在助手与座驾的协助下,男主角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微电影的叙事策略是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无限放大,而淡化次要情节,以达到在情绪上与观众的快速共鸣。这是传统电视广告所缺失的元素。
(二)淡化产品,突出品牌
品牌是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企业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微电影广告注重的是广告信息在消费受众中的“软传播”,若注重产品便显得过于生硬,同传统广告并无差别,所以微电影广告应当具有“淡化产品,突出品牌”的表现特点。
令企业的品牌内涵通过微电影广告传播去感动消费者,直至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再是之前传统广告对自我产品进行标榜,从而让人觉得生硬、无法接受。这也是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主要差别之一。电视广告、网络广告通常侧重宣传产品信息,这是由于这两类广告属于硬广,强制受众进行观看,而微电影广告更多的是受众主动关注、欣赏的,具有传播持续性。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才更具有宣传价值。例如尊尼获加在微电影广告《路语》中,拒绝在微电影广告中植入其产品,只是向消费者呈现少量的文案(如:“尊尼获加呈献”和“keep walking”等。)倘若只表面地看微电影剧情,是无法让人联想到苏格兰威士忌的,但是它所呈现的主题——永远向前却打动了无数的消费者。尊尼获加于其微电影广告《路语》当中,把其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很好地释放出来、传达给受众,代表着其目标消费群体——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消费文化。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内涵产生了心灵的触动,这是微电影广告品牌营销的成功之处。
(三)淡化广告,突出电影
由于微电影刮起的潮流风,微电影所衍生的微文化正在渐渐地影响受众的生活方式。碎片化时代下的受众已经被广告味十足的传统广告轰炸多年,因此,微电影广告必须另辟蹊径,淡化广告味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分量,更多地用电影情节去感染受众,令受众不对其产生反感之情。同时,由于受众一般在碎片时间中观看微电影广告,这也要求微电影广告必须突出电影元素,特别是要求情节具备紧凑性、合理性和吸引性。例如,路虎的连载式动漫微电影广告《极光之城》。总共有八集,平均每周播出一集。该部微电影广告使用漫画和实景相互融合的风格,每一集都留下一个悬念,下一集再解除悬念。这一系列微电影广告,情节紧凑、悬疑、引人关注,场景紧张、刺激。整个系列广告片看不出一丝广告的痕迹,俨然就是一部动作悬疑大片,获得受众的极大关注。
(四)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不以长度取胜
在中国文学界有个说法:长文好作,短诗难赋。微电影广告也是如此,特别是随着3G手机用户数量的急剧上升,微电影广告通常是在其移动状态下,短时间内才会被观看。这就要求微电影制造商应当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时间太长的微电影广告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微电影广告必须富有创意、短小精悍、内涵深刻。例如较为出名的微电影广告: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时长94秒,《66号公路》时长90秒;佳能的《leave me》时长180秒;桔子水晶酒店12星座微电影广告时长均在76秒-143秒之间,最短的为系列二《闷骚天蝎男爆笑开房记》,时长76秒,最长为系列八《最刻板魔蝎男开房记》,时长143秒等等。由此可见,微电影广告追求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将一个品牌故事讲给消费者听,整体显得短小精悍,并不拖泥带水。
三、微电影广告的优势与劣势
(一)微电影广告的优势
1.低成本,短周期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受到极大追捧,一方面是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还有更重要的是其成本比较低,而且制作周期比较短。例如桔子酒店集团在2010年底,模仿当时热播的电影《让子弹飞》,推出诠释桔子酒店品牌的微电影广告《让火车叫》,成本花了3万多,用时不到一周。后期也只是在一个粉丝量较大的私人微博上首发,并得到网友的热捧与转发。一周内播放量达到40万,转发量超过了1万,获得极大的效果。速度之快,价格之低是任何广告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尝到甜头的桔子酒店集团,在2011年初决定加大微电影广告的投入。至5月底,“桔子水晶星座微电影系列”全部拍摄完毕,并以每周一部的速度于各大微薄、门户网站与视频网站上播放,总花费只有100多万。这比植入式广告、电视广告和视频广告的投入都低。
2.制作精良,目标明确
由于微电影广告播放时间短,投入较少的物力与人力,所以,导演与制作团队便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给受众最美好的一面。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具有受众目标明确的原因,主要是其为广告主量身定做。不管是诠释品牌,还是对微电影广告的内容的剧本进行编写、制作,以及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方案等环节,都要求按照广告主的需求进行定制。微电影广告讲究除了精彩的故事内容足以吸引受众,并让他们进行二次传播的同时,也要求能在故事里面能够自然地体现出广告主品牌的理念与价值等。由于微电影广告目标明确,因此一经播出,便能够将广告主所想传播的内容、理念等元素传递给目标受众。
3.受众群体具有广泛性与互动性
由于科技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传统大众媒体对消费者的捆绑性越来越弱。随着互联网普遍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摆脱对传统大众媒体的依赖。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末,我国网民数量有亿之多。网络媒体的受众群体除了具有广泛性外,也体现出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性,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微电影广告当中,受众在了解广告所诠释的品牌理念的同时,还能够第一时间根据自己观后的体会与广告主进行互动,在这过程当中,能够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品牌理念,继而接受品牌的价值,成为品牌的粉丝。
4.微电影广告传播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整体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电影广告相对于传统的电影与广告来说是一种新颖的生成、传播的模式,从制作至播放、从传播主体至传播方式、传播 渠道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节点都是对传统电影和广告传播的颠覆,继而改变受众对于电影和广告认识的思维定式。
(1)传播具有灵活性
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的电视广告同为视听广告,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比电视广告还要丰富。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是以网络、手机等为传播媒介,以电影作为传播形式,其传播更为灵活。随着时代的带来,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其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性与针对性等优势。网络视听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使用群体的上升,正逐渐成为主流,微电影和微电影广告为代表的“微视听”更是得到受众的极大欢迎。例如佳能的微电影广告《看球记》于正式发布前三天中,就有1000多万的点击率。这是传统的电视广告所无法媲美的,传统广告由于只在电视、楼宇视频广告和车载视频广告上进行传播,消费者并无法对其进行主动搜索,而且传统电视广告的播出时长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为15秒、30秒、45秒、60秒等),微电影广告则显得比较自由,受众喜欢看到哪任凭自己选择。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的网络广告形式,受到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以及广告商等的亲睐,是由于其披上了微电影的外衣,更加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于多种网络广告形式当中,网络视频广告和与微电影广告共同点较多,但是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内容多是为了产品短期的促销或者新品上市之前的宣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下架,而被受众所忘记,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内容并不直接地体现、推销产品,更为主要的是为了传播企业的品牌。而决定微电影广告能从众多网络广告形式当中脱颖而出,是其能很好地将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一起,是具有版权的小电影。这也决定其传播时间更为灵活,且传播影响力更为持久。
(2)传播具有多样性
微电影广告的主要特征便是其传播渠道具有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电视和网络等传播渠道外,还能够在3G手机、移动电视以及楼宇电视广告以及PSP等传播渠道上进行传播。受众除了可以在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等媒介上观看微电影广告,还能够用手机访问WAP网站、手机客户端上观看;受众在外出的时候能够通过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广告以及自身携带的PSP等观看微电影广告;与此同时,微电影广告还能够在传统电视和网络等传统媒介上进行播放。微电影广告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是传统广告所无法比拟的。
(3)传播具有整体性
草根群体的参与和推动,是微电影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微电影的拍摄技术门槛较低和低成本等原因,因此普通人也能够参与,草根群体若是感兴趣,便可进行自导自演,草根一族拍摄并上传到网络上的微电影,一部分会受到网上冲浪者的追捧与转载,广告商正是看中了微电影被高度关注和疯狂转发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
微电影由于草根群体的主动介入,使得微电影广告不单是一部广告片,它是属于一种全新的营销方法。微电影广告在传播过程当中,以内容营销为主导、借助事件营销和利用病毒营销方式进行传播,整个传播过程显得更有整体性。例如佳能的《看球记》,正是利用佳能公司、电影导演姜文作为前期宣传的噱头,在微电影广告的拍摄过程当中,在网络各大新闻网站、论坛上发布其拍摄新闻、拍摄花絮,投入大量的广告软文,并邀请电视节目栏目、电影频道对其进行 报告 ,后期还举行盛大的新闻发布会等等,将整个拍摄过程变成一些列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正是在这种轰炸性的宣传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吸引受众进行关注与观看。即使后来,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的时候,在片头上发现“此影片全部由佳能拍摄器材拍摄完成”具有明显性的广告字眼,而且微电影广告的片尾还是佳能的广告语、十多秒的广告的时候,才发现这原本是一则广告。但是,受众并没有对其产生反感,仍然将其当做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微电影来欣赏。
这说明,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更多以欣赏微电影的态度进行观看的,对于微电影中的广告宣传是有意无意地进行接受。但是电视广告与网络视频广告,广告痕迹很明显,属于硬广告,受众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当新闻事件得到受众的关注,微电影广告传播的内容引起受众的共鸣,加上网络媒体具有相连性,网友便会进行自动转发,使得微电影广告得到继续传播的机会,在网友的圈子上得到进一步扩散,起到病毒营销的良好效果。
(二)微电影广告的劣势
1.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受到地区网络普及率的限制
2.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对老少群体不佳
参考文献:
[1]董晔. 不可阻挡的微电影广告趋势——谈益达无糖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J].中国广告.2010,10:108-109. [2]向北. 微电影:迎合时代的宠儿[J]. 市场调查 ,2011(08):42.
[3]盖雄雄. 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J]. 广告主市场观察,.
[4]王长武. 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8):24.
[5]莫康孙. 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J].中国广告,2011,09: 41-42.
[6]蔡娜、stan等.100+1 百年电影的新生.微电影[J].移动信息,2011(08):38-57.
[7]安燕.影视语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4-129.
[8]李振营 李慧欣.影视专业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1-12.
[9]默琪.卡萨帝携手土豆网玩转微电影营销[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09):77-78.
[10]仁科贞文,田中洋,丸冈吉人.广告心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32,232-238.
[11]高晖. 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 镇江高专学报,2006,10: 90-92.
[12]高韬,徐立平. 尊尼获加:微电影中的品牌心灵[J].新思维,2011,06:35-36.
[13]向北.微电影营销袭来[J].广告主市场观察,.
微电影论文相关 文章 :
1. 解读微电影的发展态势及媒介责任论文
2.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模式的成因及发展研究论文
3. 国产青春电影的困境与发展论文
4. 浅析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论文
5. 电视电影论文
6. 图书馆“微”服务研究论文
我是学动漫的 我去年才毕业 我就给你发个我去年写的毕业论文吧 希望对你有用 当时我交的是FLASH 本flash MV《不值得》是描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爱情故事,短短的几个场景则勾勒出整个剧本,女主角通过回忆与男主角的恋情,最后决心放下这段感情,很轻松地面对今后的生活,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加上背景音乐的烘托,使该剧本更加的生动。 爱情永远都是一个说不完而又神秘的主题,现代人都喜欢通过动画的方式表现它,带着一种思想、情感把所看的人感染或感动。同时也可释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因此我们便选择了这样的一个主题,虽然很老但是很经典。我们结合着现实的很多事情便构造了短片中的几个场景。.本片采用使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与位图图形不同的是,矢量图形可以任意缩放尺寸而不影响图形的质量;流式播放技术使得动画可以边播放边下载,从而缓解了网页浏览者焦急等待的情绪。把音乐,动画,声效,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并且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画(电影)效果。而且在的版本中已经可以支持MP3的音乐格式,这使得加入音乐的动画文件也能保持小巧的‘身材’。.本作品是25祯每秒,大小720X576的作品.长达3500祯!为了防止观赏者因无耐心等待而加入了加载进度技术,使这个作品更加人性化。本作品经过精心制作,尽全力保持画面整洁;清晰;流畅.。素材准备这是工程最庞大的一块,由于想整体达到一种别样的感觉,当靠flash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用到ps等各种软件,对于处理背景的效果功能是很强大的。不同的情景需要不同的场景衬托。又要考虑到整体的色彩的搭配,因此背景构图是相当费神的。缺少男女主角的短片当然不够完整,一些地方因为FLASH编辑起来很麻烦,所以将一部分所做的东西导出成了图片格式节省空间和大小,又因为牵涉到男女主角的动作,用图片表现很占空间,而且画面不很流畅,因此考虑在flash里手绘,对每个动作的绘制都要很仔细才行,不然会使人物的动作不协调。在场景中也涉及到很多小的修饰,如柜子,电脑,桌子,房间,床等等为了使其真实、形象有的则是通过图片再进行特殊的处理放入场景中去的。短片中的声音是录制的,由于是.wav文件导入flash会使文件变大,于是我们就通过音乐编辑工具对该音效进行减肥转化为.mp3的格式再导入flash中。又因为时间不是十分充沛,就将这个音乐进行了适当的裁剪。考虑每个场景的转化 基本上都是采用的是淡入淡出的手法,这样使的画面过渡的自然、流畅。本作品大多采用影片剪辑特效以及补间特效手法,片头动画以及按钮等使用了大量代码,同时多方面用PS、FLASH CS4等软件进行辅助。由于所拥有的材料不多,对于一些复杂的东西只能凭借想象去制作。同时一部分场景不得不将其转换成图片再进行编辑,使得画面流畅、清晰。本作品制作一共用了三天半,其过程都是边想边做的。第一天主要是进行人物设定、制作和部分场景制作,使作品得以充分的准备。第二天与第三天是对作品进行制作与编辑,其中运用了大量代码与FLASH制作技术,如滤镜等。最后半天是进行后期处理,使得作品更加完善。作品的前期的准备是非常丰厚的,为了使作品更加完美,准备大量各式字体是必不可少的。本作品是MV由于机器配置的问题使得编辑时无法与音乐进行同步,这是制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同时由于文件过大,使一开始做到后期时无法渲染,不得不进行对场景、音乐等进行裁减后再编辑。对于声音素材来说,本身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之前的学习生活当中,很少出现声音的差异和部分的损坏,可是到了自己开发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真是不少,不过不耻下问的儒家传统思想的实践终究克服了这一难题。同时仅仅靠自己制作是不够的,还要借助网络的力量,当我偶尔的看看网站或者图书教材的教学例子我才发现,其实,那些东西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我们也很容易上手。使我们的动画更完善。 开始制作动画和元件的时候,我还是遭遇了一些棘手和困惑的问题。由于自己的造型能力不足和透视效果不准,导致很多人物造型和动势被我狠心的给按掉了,这也使我多少有点沮丧和失望,不过这也使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我的能力的不足,充分的说明,我还需要学习,成功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继续学习,才是我接下来所要做的一切事情本作品最常用的镜头是淡入淡出手法,这采用了大量补间动作技术。使画面更加自然、流畅。配合代码使本作品更加灵活减少了观赏者的枯燥性,增加了吸引力。通过制作次FLASH动画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动画的魅力,甚至是FLASH动画的魅力,也让我明白了很多相关的知识,通过动画的制作,我得到了很多心得,总结了很多的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动画的道路上坎坷不平,需要的是坚定毅力和拼搏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的彷徨着,“天下乌鸦一般黑”也许有那么一天,我和你,心连心,共同为动画制作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不可否认的是,我要学习的还很多,道路长远,不可不承认的是,我拥有着一颗务实诚恳面对真理永不放弃的心,他从我身体的中间向四周扩散一种叫做激情和理性的血液,这种血液贯穿我的全身,涌进我思维的大脑,形成我坚定的思想,最终转化成生活的动力,一直久久的,激励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