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学科核心素养论文开题报告

学科核心素养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学科核心素养论文开题报告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顺利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顺利。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 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 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 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 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 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 的可操作性。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 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 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 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 介绍甚少。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 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 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 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 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 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 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 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三、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就必须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论文开题报告会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与 企业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聘请1~2位相应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不同学科的论文开题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规定学生必须进行 论文开题报告,并规定了统一的格式,设计了专门的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论文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生应对课题进行详细汇报,并对专家提问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论文开题报告的成绩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记。评审小组成员最后签名并给出学生是否合格的评审意见,并以百分制打出具体的分数。论文开题报告成绩不合格者,不 得进入课题研究。为了提高论文质量,研究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论文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优秀的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分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给你!直接套用!

每一个内容都有参考句式,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往上套即可。

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例:...研究有利于全面...的特点,可以丰富现...的研究。

这一...研究可以弥补......研究的不足,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研究......研究。

......角度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问题,突破传统的......的角度去研......的模式,使......的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例:......在国际的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评述(把上面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一下即可)

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A研究目标与内容

例:

本文拟......分析......分析两部分。首先对......情况重新审视,深入分析......,然后与其相关的......进行异同比较,最后归纳......的类型,并得......启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情况

B拟解决的问题

例:

根据对......的现有研究成果,在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结合......综合考虑......因素,以确定......

绘制相应的......模型后,通过实验结论证实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研究方法

例:

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等相关知识,理清......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槐早搏学习......有关理论,获取......等相关数据信息,为设计......提供思路和参照。

实验铅祥研究法:通过设计......选取......,进行数据分析,考察.......。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据分析软件,采用人工操作和计算机统计向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过人工和计算机校对筛选睁戚出所有合乎要求的信息,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5. 创新之处和预期成果

例:

通过与现......技术的结合,使用......软件设计模型,......运用到......方面提供新的视角。

6. 进度计划(根据自己院校修改相应时间即可)

例:

2020年10月中旬-2020年11月底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及答辩。

2020年12月初-2021年1月底撰写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前X章

2021年2月初-2021年2月底撰写论文后X章,完成初稿。

2021年3月初-20213月底交导师审批修改,完成二稿。

2021年4月初-2021年4月底进一步修改格式,完成三稿。

2021年5月初-2021年5月中旬查重定稿,装订成册及论文答辩准备。

7. 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例:

已积累了一定的相关文献,初步研读了其中的大部分文献,并将其分类以方便日后查阅参考,基本完成了本研究的准备工作。

8.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例:

已经查阅到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并且研读了其的大部分文献,理清了论文的基本思路。

尚缺少的研究条件

例:

由......的使用权限有限,使得搜集到......不多,关......的搜集比较困难。

对......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自己......理论素养还不够深厚。

拟解决的途径

例:

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功能,向其他高校图书馆求助,同时向老师和前辈寻求帮助

一、 课题的提出 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异议的选择。 当我们坐在学生身边,观察他们在课堂中是如何思考、如何与同学互动、如何处理错题与难题时,就会发现,并非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中都经历了真实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或者没有达成学习目标,或者没有产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增长,反而在学习中养成了被动的学习心态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当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面临三大困境:虚假学习、机械学习、竞争性的学习。当学习成为所有学生在同样内容上的熟练度竞争,学习就变成了一件与自我、与人的发展无关的事情。当外部的控制和压力移除后,学生往往不愿意学习,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创造性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是素养的核心。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否落实,真正的挑战在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项目教学,以学生学习和掌握核心知识为依托,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为解决一个具体项目,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自我确定学习内容和制定计划,是具有挑战性、自发性、持续性、真实性、反思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基于此,开展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研究。 二、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学科核心素养: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学科要构建围绕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6个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学生学习中职数学学科后,形成了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职业发展的本学科知识与能力,包括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活动经验等等。 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 从数学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专业基础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深入挖掘开发案例和项目化教学资源,探索数学项目化教学手段,让案例和项目化教学更贴近学生专业需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 中职数学课教学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紧紧围绕数学课学科核心素养,以中职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学习者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创造出新意义与新知识。中职数学的项目化教学,正是从数学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专业基础需求出发,紧紧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中职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深入挖掘开发贴近学生专业需求的案例和项目化教学资源,通过丰富的情景信息以及数学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力、概括等活动,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大脑的发展,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整合,奠定学生心智自由的基础。 三、研究领域现状及支撑性理论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中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上的落实与实施仍在论证与例证阶段,处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期,没有形成有效的实践体系。同时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应试教学的保守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也还处于教师学习与认知阶段,没有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西方教育家认为数学项目化教学并不是传统课堂教学后的一个实践活动,而是通过项目来学习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项目化教学难以逾越学生情况,实现“主餐化”。其实,也未必需要东施效颦,以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对学生有挑战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构建中国式的项目化教学,更有实践意义。虽然项目化教学对大多数教师和学校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创设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并不那木容易,回归课本的照本宣科、背诵、练习,毕竟简单方便的多。但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探索才更有价值。 支撑性理论: STEM教育:STEM课程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科学素养,即运用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过程;二是技术素养,也就是使用、管理、理解和评价技术的能力;三是工程素养,即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四是数学素养,也就是学生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PBL项目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传统的数学教学较多地关注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公式、过程的变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具有知识目标高效达成的特点,但中职学生往往是传统教学的不适应者。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参与愿望,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在适当范围内探索数学项目化教学,聚焦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探究性的、调控性的、社会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以学生学习和掌握核心知识为依托,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为解决一个具体项目,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自我确定学习内容和制定计划,是具有挑战性、自发性、持续性、真实性、反思性的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价值: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正确指导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落实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帮助基层数学教师去完成教学评价目标、教学研究方向,撰写、分析和设计教学案例的目标指向;有利于对于指向性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数学教学命题的设计、数学教学目标达成的检测;有利于正面检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能达到的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数学具有描述世界和分析世界的巨大力量,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从中领略学习数学的意义,对结构不良的情境进行数学化的思考。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师生在落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促进能力和社会参与度的提高,正确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正确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努力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态度。让师生在正常的教学相长的互动中,回归到能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和正确做人、认真做事的价值观中,回归到数学育人的教育目标。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研究,一是探究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不断充分挖掘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二是在课程教学中,以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对学生有挑战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构建项目化教学。 研究内容: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理论研究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实践课例研究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课程建设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跨课程研究 研究的重点 如何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设计。 研究方法: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于教师课题研究时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个人反思,合作交流,以解决问题; 经验总结法运用于课题研究时对某阶段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交流、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调查法用于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 个案研究法用于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一阶段的促进转变,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和研究。 五、研究内容的分工与落实 研究人员的分工 研究过程的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及调查,了解职高数学科学素养与项目化教学的现状,学习有关理论,作出初步概念界定。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阶段。(——)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尝试进行科学素养下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进一步收集文献资料,初步确立研究课题的目标、内容和研究重点。 第三阶段:深入探究阶段。(——)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方案全面实施深入探究。 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 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汇编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成果的预期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力量精干 本课题研究人员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的能力。成员有三名高级讲师,有海门市骨干教师及校级骨干教师,多次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奖。都扎根于教学一线,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恪守“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研究能力强,科研成果丰厚。 研究基础扎实 在前期调研论证之时,课题组对区域内有关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对网络资源、学术期刊进行了广泛搜集,对国内外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占有,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第一手资料,奠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课题主持人是南通市数学中心组成员,长期致力于中职数学课教学研究,撰写了很多调研报告、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且丰富的资源以及开放的科研视野,已有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夯实了本课题研究的根基。 研究保障有力 组织保障:学校为课题组的研讨搭建好研究平台,提供理论书籍和各类资料以及一定的研究经费,并成立学校检查小组,督促课题组及时研讨和总结。 资料保障:学校具备高标准的图书馆,设有专门的德育区域,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时间保障:建立课题运作的管理制度。在学习平台创建课程,除重大活动现场研讨外,有效建立了在线研讨、即时交流、高效对接的科研新机制,在课题协调、活动开展、成果共享、培训指导等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总课题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适当减少课题负责人的事务性工作,以保证课题的研究与协调。 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经费上予以全力支持与保证,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学校将创造一切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结题。

培养核心素养论文题目

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8、48+25、68+27、27+68…..两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4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做的是我们小组做过的题目,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虽然加数的位置相反,但是加数是相同的,所以结果也是相同的。”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的内涵。又如:“生活中的比”,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二、具有创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渗透核心素养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例如:《圆的周长》,在探究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并让学生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最后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又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大部分学生受前面学习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会有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的猜想。这时,教师出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 9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时教师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第2列数“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数能否被3整除?再观察观察,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2、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3、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等这些猜想,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探主究验证,将大错化小错,小错化了。三、进行合理提炼, 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构建面积公式这个数学模型时,首先应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这两个的图形的面积相等。于是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接着提出如果要去测量现实生活中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合适吗?从而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又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当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规律后,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并重点提出a+b=b+a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a和b可以是哪些数,这样不仅关注学生了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核心素养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例如:“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数据,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于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以及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着积极意义。比如估算到超市买东西大概需要带多少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有多少?估计一个操场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需要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这样学生才能将估算内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又如:“欣赏与设计”这一课,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在欣赏了各种漂亮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学生创造出的图形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数学离不开,数学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

德育类的论文题目(通用250条)

我国现阶段,加强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类的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浅谈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初中德育探微

3、浅谈在初中阶段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关于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思考

5、新时期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初探

6、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

7、初中德育途径与方法浅探

8、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9、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10、初中德育内容体系的建构问题探析

11、谈谈对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理解

12、初中德育工作的四个乐章

13、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

14、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

15、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

16、初中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17、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8、新时期初中德育管理体制的反思

19、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初中德育实效性评价的有益尝试

21、初中德育课程

22、初中德育教育浅议

23、细化养成教育、促进品德形成——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略谈

24、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

25、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26、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7、全寄宿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初探

28、略谈初中班级德育的整体性思路

29、农村初中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30、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浅析

31、班级文化建设在初中德育中的功能

32、初中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浅见

3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4、初中阶段德育工作浅谈

3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3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研究

37、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

38、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谈德育的精细化

39、美国、新加坡、香港初中德育教材评析

40、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初中德育工作——以萍乡市第三中学为例

41、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

42、家庭隐性残缺现象给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新课题

43、以“公民教育”为载体的初中德育——基于一所农村初中公民教育

44、日日做实事,事事育新人——万载县双桥初中德育工作中“每日一德”

45、活用德育教科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以初中德育教材为例

46、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47、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

48、如何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49、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

50、新课改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道德视域下见危不救社会问题研究

2、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探析

3、管理学人本原理视角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自媒体视域下我国道德教育的问题研究

5、我国道德建设实效性问题研究

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7、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8、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研究

9、新时期官德建设问题研究

10、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1、知行背离干扰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研究

12、“沧州好人”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3、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4、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15、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研究

16、社会交往中道德的力量及其作用研究

17、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道德建设探析

18、青海互助土族道德生活研究

19、银行柜员道德风险研究

20、中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

22、不一样的英雄

23、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

24、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25、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6、建国以来我国道德榜样的标准问题研究

27、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8、儒家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网德培养研究

29、论社会主义商业诚信道德的建设研究

30、老子玄德思想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3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32、《解放日报》运用大众文艺形式对劳模的宣传研究

33、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

34、雷锋精神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35、新闻失度对公众道德评价的影响研究

36、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7、公职人员助人行为动因研究

38、公职人员见义勇为行为动因研究

39、儒家乐教德治功能思想研究

40、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道德建设研究

41、我国转型期道德失范探究

42、大庆石油工人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43、道德榜样论

44、道德冷漠研究

4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

46、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47、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

48、以中国梦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道德冷漠”现象研究

50、台湾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51、道德选择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

52、仁爱道德精神的失落及完善

53、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

54、道德发生的社会机制

55、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研究

56、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57、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

58、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

59、雷锋精神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60、维吾尔族单亲家庭子女道德规范教育研究

61、良知在道德认知中的功能研究

62、党务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63、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65、论德育共同体的建构及其走向

66、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财务伦理气氛对会计伦理决策的影响研究

67、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68、我国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69、论市容管理中的公民道德教育

70、中日环境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71、论康有为理欲观的内涵及其现代德育价值

72、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73、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4、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劳模与先进工作者的敬业精神研究

75、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76、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7、中国医德现状与医德教育研究

78、中国城市化背景下市民道德建设研究

79、德育视域下的道德情感功能研究

80、道德知行分裂现象的意志维度分析

81、武汉地区劳动模范群体研究(1950~1960年)

82、当代耻感培育研究

83、敬业德性的培育与践行研究

84、社区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5、手机媒体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研究

8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87、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性影响下的公共道德建设

88、公众人物在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意义研究

89、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研究

90、黑龙江基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研究

91、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雷锋精神的境遇与建设探究

9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市民思想道德教育调查研究

93、论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

94、土家族传统道德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95、国民公共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6、“安徽好人”评选机制研究

97、我国公民道德责任意识培育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98、全民阅读对公众思想道德提升的影响研究

99、基于满意度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0、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公民道德素质的对策研究

10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研究

102、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103、基层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4、政府公信力对个人见义勇为意愿的影响研究

105、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及其实效性研究

106、美国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启示

107、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108、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9、儒家忧乐观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10、国内网络购物热潮中的道德危机及对策研究

111、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112、公民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113、解释水平对社会公正事件判断的影响

114、圣人之教-先秦儒家道德教化范式及其现代价值

115、儒家五常思想及其在越南德育中的运用

116、公德与私德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

117、朱德精神研究

118、公交司机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119、企业道德实践研究

120、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觉研究

12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道德思想研究

122、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

123、我国青年公务员道德人格培育路径研究

124、边远地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125、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126、美国行政权力道德标准法制化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127、食品安全形势下的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28、道德冷漠的伦理审视

129、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

130、传统媒体对公民道德教育影响研究

131、道德认同研究

132、侗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133、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134、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135、当前中国网络界面中道德失范与规制研究

136、道德模范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7、孟子理想人格思想及其当代德育价值

138、转型期导游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39、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

140、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

141、我国社会道德缺失与重塑问题研究

14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43、周恩来的勤俭节约思想与实践

144、道德教育的“情感”之维

145、团队精神比照下的集体主义教育研究

146、公务员品德修养问题研究

147、规范伦理学视域下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148、浅论财政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149、“沧州好人”后援会帮扶道德模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0、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

有很多呀,我就分享几个教育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题给你看看吧1、面向物理核心素养下《加速度》教学设计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3、新时代持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4、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研究5、“双减”政策下,家校如何为学生“减负”“增识”6、从“国际化”到“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研究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毕业论文选题

你好研究内容要深刻研究目的要有意义谢谢采纳

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概括提炼而形成的,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本科生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化工热力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文章 阐述了作者在《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本课程兴趣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通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主线,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学科动态及工程实践密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意识,以满足培养能源化学工程领域领军人物的要求。

[关键词]化工热力学;能源化学工程;教学实践;教学体会

化工热力学是化工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讲述热力学定律在化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包括化工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换规律及过程趋近平衡的极限条件等。它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问题思维 方法 的重要专业理论基础课[1-3]。然而该课程的课程内容抽象、计算繁琐,学生感到非常难学又缺乏实际应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恐惧和厌学心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进行一些改革和尝试,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武汉大学2013年新开设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由1958年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开办的“电厂化学”专业发展而来,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及高效洁净能源领域(包括超临界火电、核电、生物质能、氢能、新型化学电源等),培养掌握化学与化工基础理论及能源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未来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目前,本专业主要有水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化学监督与控制、能源化学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为了适应学校对新专业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2015年在本专业大三学生中新增设了《化工热力学》这门化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使他们在54学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并且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能源化学过程联系起来是本课程的核心教学任务。本文结合我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浅谈《化工热力学》的教学体会,着重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培养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奠定基础。

1明确教学内容与课程主线

结合我校《化工热力学》课程以工程应用为中心、专业研究方向覆盖面广等特点,我们选用了朱自强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热力学》作为教材[4],同时,也鼓励学生使用部分参考教材(《化工热力学》,冯新等编,2008;《化工热力学(第二版)》,陈钟秀等编,2000;《化工热力学导论(原著第七版)》,.史密斯等编,刘洪来等译,2007)[5-7]。化工热力学发展时间较长,已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在54学时内有效地把关键知识点教授给学生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关键。由于本专业学生在大二《物理化学》课程中已经系统学习了理想气体相关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不再赘述,而是重点介绍工程实际应用较多的二参数状态方程、化工热力学分析、溶液热力学、流体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等。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详细分析《化工热力学》教材结构,围绕主线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点;其次,建立好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化工热力学框架图;最后,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需要,适当删减补充了教材内容,结合学科动态,增强化工热力学的应用能力,如燃料电池开路电压的计算、水/二氧化碳共电解制合成气过程中气体组成的计算等。

2改变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化工热力学课程设计的公式多而繁杂,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容易产生恐惧厌学心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本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目的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应改变传统单一课堂讲授模式,充分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 课前预习 阶段设疑(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解疑(解决问题),并通过对例题和习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化工热力学原理、方法和应用的理解,同时,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陷于抽象的说教和枯燥的公式推导之中,重点讲述化工热力学知识点的应用条件和物理意义;最后,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主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答疑(探讨问题),并设置思考题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设疑—解疑—答疑”的渐进式教学方法达到对关键知识点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观点

化工热力学由于理论性较强、基本概念多且抽象,而且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科研课题及工程实践的机会较少,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科研课题及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应用为中心”、“探究式”的特色教学模式,紧密联系我校在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特别是超临界火电、核电、生物质能、氢能、新型化学电源等方面)开发利用的化学工程实际问题,把学科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可以使他们强化科研思想、激发听课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取利用化工热力学基本原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观点。

4考核方式方法研究

传统的期末一张考卷为准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情况,我们对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目前,课程成绩总评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课程预习、作业三个部分,各占1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考试的题目偏重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其在能源化学过程中的应用。然而由于该课程的课程内容抽象、计算繁琐,教学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畏惧厌学心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考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分组讨论,开展导向性的专题研究,将课程内容与能源化学过程(特别是学科动态)相结合,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分工协作的能力,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夯实基础。

5结束语

在《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中,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与主线,打破单一的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因材施教,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更专业的能源化学工程知识和从事新能源行业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小华,冯新,吉远辉,等.迎接化工热力学的第二个春天[J].化工高等 教育 ,2008,3:19-21.

[2]梁浩,刘惠茹,王春花.《化工热力学》教学实践与尝试[J].广东化工,2010,37(1):157-158.

[3]李兴扬,唐定兴,沈凤翠,等.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与体验[J].化工高等教育,2011,3:71-73.

[4]朱自强,吴有庭.化工热力学(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冯新,宣爱国,周彩荣,等.化工热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陈钟秀,顾飞燕,胡望明.化工热力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史密斯JM,范内斯HC,阿博特MM,等编;刘洪来,陆小华,陈新志,等译.化工热力学导论(原著第七版)(IntroductiontoChemicalEngineeringThermodynamics,SevenEdition).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学工程技术作为化学生产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在化学生产中所需要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对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进行了阐述后,又详细的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传热技术以及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并且分析了现如今的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得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工程技术;化学生产;应用;分析

在我国,科学技术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化学生产过程中也开始广泛的采用化工技术。化学工程技术主要是一项研究化学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的相关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对化学工程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由于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升化学生产中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对化学工程技术有了更广泛的关注,并不断的将其拓展到化学生产中的各个领域,使得化学工程技术能够发展的更好,进而不断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

1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阐述

现如今,化学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例如药物、食品和日用品,还有农业药物和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料等等。因此化学工程技术变成为了一项炙手可热的技术,不断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工程技术是根据化学理论基础与相关的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应用于化学生产中的技术,利用化学设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行产品的大量生产。在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化学的反应物和设备对于工程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化学工程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满足化学反应的要求,进而提高了化学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化学工程技术还有一项更大的优势就是对废物的处理,这项技术能够尽可能不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正符合我国当前对生产的要求。

2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主要的内容是,控制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使得需要的流体处于液体与气体中间的状态。这种流体的特点集合了气液的优点,它的粘度低与气体相似,它的密度很高与液体相似,这就导致它的扩散能力很强,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同时它还拥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压缩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化学生产中,通过控制温度与压力,得到超临界流体,利用其拥有的优势来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现如今,我们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更过多领域,比如,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有机物材料和无机物材料。

传热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工程之中的传热技术主要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微细尺度传热技术,另一方面是强化传热过程。首先微细尺度传热,是以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为主要的内容,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微细进行讨论和研究的一项传热技术。这项技术在微米、纳米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它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强化传热过程,主要的重点是通过调试换热器设备,不断改进生产过程中的传热系数,使其能够有能力不断的对外放热。为了强化传热过程,就要增加冷热流体间的温差,这就必须通过改变换热的面积来提高传热系数,从而来提高传热的效率,使得在化学生产的过程节能减耗。

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通常化学生产的产品一般对我们生活有一些影响的,因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绿色化学反应来防止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从源头来解决污染问题的技术方法。绿色化学只得就是通过使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结合相关的知识来解决化学对人们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要求就是,化学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试剂、催化剂、反应原料,和反应完成后的产物与副产物都必须对人类和环境无危害,同时也要保证绿色环保。例如,采用绿色无毒的原料方面,可以将石油原料装换成生物原料。像是在化学产品尼龙的生产过程中,原先采用的是含苯的石油化工原料,我们将可以其原料改换成生物原料,一样也可以制成尼龙,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也保护了人体收到伤害。除此之外,这项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绿色食物是对人体很有益的,在其生产过程中一般禁止使用化学药剂,这样不仅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然而生产绿色食品的代价就是成本高,为了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够有质量,我们可以将化学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开发基因技术,提高并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生物技术与化学反应技术相结合可以在以下过程中充分的利用。

3现今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

化学工程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现如今,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应用的领域非常更广泛,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滴状冷凝在工业上的应用仍然不能有很好的表现,因为在获得滴状冷凝后,冷凝的液滴不能够被长久的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在这问题上有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得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人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化学工程技术的人才匮乏

在化学工程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问题,只有用化学专业技术强的人才,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化学生产的质量。而我国现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化学领域的工作人员的普遍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不强,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当代的大学生理论要点掌握很好,但实际操作方面却严重的匮乏,这就导致技术型人才的缺乏,从而影响了化学工程技术的进步。

4对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提出对策

不断提升化学工程技术

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断的发展,化学工程技术也会越来越进步,我们应该不断的更新技术,以此来适应社会科技的发展。应该在巩固传统的化学技术的同时不断的添加新型技术,并抛弃不利的部分,从而实现化学工程技术有更好的发展。

培养化学技术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化学技术人才对于化学工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重点培养化学技术人才,化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合作,让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到生产工厂进行相关的实习操作,从而来培养理论知识牢固并且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来工作。

5结语

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广泛,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技术和人才的不断涌进,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竹,王一龙,麻超等.关于化学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大科技,2015,(27):283~283.

[2]侯海霞,柯杨,王胜壁等.解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1.

[3]裘炎,王杲.探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20):90.

[4]刘玉琴.浅谈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4,(25):95~95.

[5]刘洋.浅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662~663.

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3.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4. 化学毕业论文

5. 化学毕业论文范例

建议选第一个,首先是选题新颖,我认为你也喜欢这个,上手应该更容易,而且你有好多同学可以相互取经。更重要的是,这个课题的负责人他是个教授,教授的人脉广,资源多,很可能对你的求职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主题小论文

“当前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综合性的研究,现在的核心素养研究更多的是国外成果的移植,我们本土有很好的东西,下一步核心素养研究需加强专业化、综合化、本土化。”面对未来的挑战,今天的孩子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核心素养成为教改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化究竟有哪些“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其中有计划地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各国都普遍关注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将为学校带来诸多变化。归纳起来有6大方面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3、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4、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5、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3、课程适应发生变化: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进一步突出地方、校本课程的时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 :英语核心素养是通过英语教育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和加强英语核心素养教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其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强调的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整体感悟,具有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特点,是学生较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促进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为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学生本位前提下,重视和加强英语核心素养教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其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英语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的内容,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在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的。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具体是指学生的语言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文化品格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能力,通过文化品格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维品质是指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和创新等思维个性特征。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学习能力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全过程,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的基础,而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则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开展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来看,小学阶段是关键时期,比中学、大学教育更加重要。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进取心强,有旺盛的求知欲,喜欢探索和接受新鲜事物,正是学校通过学科教育立德树人的好时机。因此,在小学阶段通过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关键。以下笔者通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开展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特点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既要充分了解学情,又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特点,学会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4Whatcanyoudo?中的PartA:Let’stalk&Let’slearn时,可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设计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前导入环节,可利用歌曲、游戏,或通过课前三分钟英语自由交谈,吸引学生注意力,烘托课堂气氛。在教学拓展环节,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基于文本知识,就万圣节晚会活动进行开放式讨论。在课后作业环节,可设计能力调查表,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所学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拓展所学语篇,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与生活中运用英语课堂知识,进而提高其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英语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以及在英语知识与能力应用中所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从小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比较重视,但忽视了对文化品格的培养,导致核心素养培养成效整体不佳。为此,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同时要关注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焦点及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文本和课程,以生为本地引导学生在获取中西文化知识的同时,深入、全面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内涵与差异,汲取文化精华,理解并尊重交际文化,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才能恰当、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5Let’seat!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既让学生了解英国的饮食文化,又在比较中辨析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原因。

(三)利用问题驱动,提升学生英语思维特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英语表达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动物单词时,可把dog,cat等词汇做成头饰,设计一个森林动物开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对话,让学生学会动物词汇,了解“playfootball,playbas-ketbal,goswimming”等的应用场景,进而驱动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灵活运用到英语交际中去。教师要通过大胆设疑,来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与积极性。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在温故知新中提高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英语学科知识都是存在逻辑关系的,在学习一些新词汇时,可将具有相关或相反意义的词汇进行同步教授和记忆,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另外,教师教学中还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可利用语文拼音与英语字母的相似之处,来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字母和英语单词的发音;在讲解关于体育运动的英语单词时,可以结合体育运动项目辅助教学。

(四)采用多元化方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网络微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采用问题或活动驱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注重加强指导,及时为学生解惑答疑。

2.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相关信息。例如,在学习外研社版四年级上册Module1Unit1LucylivesinLndon.时,就可通过小组合作策略,指导学生o利用图书馆、百科全书或互联网等资源,从多种途径搜索伦敦的相关信息资料来充实课堂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和教学实践,通过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更乐于、善于学习英语,以切实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实现高效、高质的英语素质教学。

参考文献:

[1]梁剑晖.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84.

[2]路向飞.打造优质教学,培养英语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J].学周刊,2018(1):113

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及策略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及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教师只有通过具体的学科实践,才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积极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技能建立起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品格和能力。在培育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时,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思想观念,深入了解物理核心素养的本质,并且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指导,从而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及策略;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积淀、思维品质、能力表现,以及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一、高考对五种能力的考查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

高考对学生五种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运用物理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物理学科素养则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这五种能力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物理观念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物理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科学思维则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考察学生的推理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1]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认识物理学科的本质,形成信息加工、判断推理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与了解。

二、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

(一)巧妙设计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巧妙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就是确保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有效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2]例如,在讲解重力势能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就应该巧妙设计物理问题,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众所周知,地球上的引力要超过月球上的引力,如果同一质量的物体从地球和月球的不同高度分别落下,那么,它们所产生的重力势能是否相同呢?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与讨论,强化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二)开展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

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关键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时,学生只有充分进行合作与交流,才能提高学习水平。物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又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养成相互帮助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讲解力的合成这一部分知识时,为了充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五人一组的形式进行任务探究。教师可以设置这些问题:单人单手提起重物与双人双手提起重物有什么区别?力度变化是怎样的?然后下达任务给各小组。学生可以立即动手实践操作,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科学态度是学生物理学习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但是却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探索。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将生活元素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明确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还能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4]例如,在讲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汽车、火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转过程,以火车转弯作为案例,让学生思考在自行车转弯时是什么给自行车提供了向心力。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火车转弯时车轮的受力作用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判断向心力的来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只有彻底抛弃传统教学的束缚,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巧妙设计各种问题,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才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满足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参考文献

[1]刘丽英.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J].魅力中国,2019(21):382-383.

[2]张海静.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文渊(高中版),2019(6):139.

[3]米仁沙阿不都热合曼.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4):561.

[4]胡又中.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8):188.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论文

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未来发展提供有核心素养的学生。那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授人以渔,有素养的老师教数学,会给学生以‚种子‛;有素养的老师教美术,会给学生以‚种子‛。素养的种子,本质来讲,不在于老师教什么。素养的种子不是教出来的。素养的种子,是‚浸‛出来的、‚润‛出来的。一个老师成熟与否,专业技术水平只是其一。一个专业技术过硬的老师,能否在‚友善‛‚独立‛‚思考‛上,给学生以‚人‛的影响、濡染。这才是我们要经常思考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可以以德育教育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学科教育(1)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实现合作、互动和分享信息;即教师要学会放手,做到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精良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精良少讲;(2)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对课程设计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材来教,即教师要敢于创新;(3)教师与学生保持沟通,建立一种乐观的教育文化气氛,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4)、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5)、要灵活设计问题,要求少而精,一般情况,每堂课,初中阶段最多不超过四个问题,但每个问题必须要有价值,要有讨论和探究的价值,也必须围绕课题设计,同时我们还在教学设计中,加了一个内容叫做考试链接,作为学生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容。 总之,核心素养在老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学生的心田里才能播下素养的种子.‚分数、等级、排名‛等沿用了多年的‚关键词‛,要转变为‚友善、独立、思考‛的‚素养的表达‛。

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8、48+25、68+27、27+68…..两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4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做的是我们小组做过的题目,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虽然加数的位置相反,但是加数是相同的,所以结果也是相同的。”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的内涵。又如:“生活中的比”,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二、具有创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渗透核心素养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例如:《圆的周长》,在探究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并让学生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最后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又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大部分学生受前面学习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会有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的猜想。这时,教师出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 9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时教师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第2列数“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数能否被3整除?再观察观察,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2、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3、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等这些猜想,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探主究验证,将大错化小错,小错化了。三、进行合理提炼, 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构建面积公式这个数学模型时,首先应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这两个的图形的面积相等。于是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接着提出如果要去测量现实生活中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合适吗?从而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又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当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规律后,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并重点提出a+b=b+a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a和b可以是哪些数,这样不仅关注学生了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核心素养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例如:“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数据,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于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以及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着积极意义。比如估算到超市买东西大概需要带多少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有多少?估计一个操场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需要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这样学生才能将估算内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又如:“欣赏与设计”这一课,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在欣赏了各种漂亮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学生创造出的图形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数学离不开,数学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 :英语核心素养是通过英语教育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和加强英语核心素养教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其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强调的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整体感悟,具有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特点,是学生较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促进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为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学生本位前提下,重视和加强英语核心素养教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其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英语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的内容,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在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的。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具体是指学生的语言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文化品格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能力,通过文化品格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维品质是指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和创新等思维个性特征。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学习能力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全过程,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的基础,而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则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开展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来看,小学阶段是关键时期,比中学、大学教育更加重要。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进取心强,有旺盛的求知欲,喜欢探索和接受新鲜事物,正是学校通过学科教育立德树人的好时机。因此,在小学阶段通过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关键。以下笔者通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开展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特点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既要充分了解学情,又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特点,学会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4Whatcanyoudo?中的PartA:Let’stalk&Let’slearn时,可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设计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前导入环节,可利用歌曲、游戏,或通过课前三分钟英语自由交谈,吸引学生注意力,烘托课堂气氛。在教学拓展环节,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基于文本知识,就万圣节晚会活动进行开放式讨论。在课后作业环节,可设计能力调查表,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所学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拓展所学语篇,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与生活中运用英语课堂知识,进而提高其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英语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以及在英语知识与能力应用中所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从小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比较重视,但忽视了对文化品格的培养,导致核心素养培养成效整体不佳。为此,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同时要关注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焦点及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文本和课程,以生为本地引导学生在获取中西文化知识的同时,深入、全面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内涵与差异,汲取文化精华,理解并尊重交际文化,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才能恰当、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5Let’seat!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既让学生了解英国的饮食文化,又在比较中辨析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原因。

(三)利用问题驱动,提升学生英语思维特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英语表达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动物单词时,可把dog,cat等词汇做成头饰,设计一个森林动物开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对话,让学生学会动物词汇,了解“playfootball,playbas-ketbal,goswimming”等的应用场景,进而驱动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灵活运用到英语交际中去。教师要通过大胆设疑,来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与积极性。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在温故知新中提高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英语学科知识都是存在逻辑关系的,在学习一些新词汇时,可将具有相关或相反意义的词汇进行同步教授和记忆,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另外,教师教学中还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可利用语文拼音与英语字母的相似之处,来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字母和英语单词的发音;在讲解关于体育运动的英语单词时,可以结合体育运动项目辅助教学。

(四)采用多元化方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网络微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采用问题或活动驱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注重加强指导,及时为学生解惑答疑。

2.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相关信息。例如,在学习外研社版四年级上册Module1Unit1LucylivesinLndon.时,就可通过小组合作策略,指导学生o利用图书馆、百科全书或互联网等资源,从多种途径搜索伦敦的相关信息资料来充实课堂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和教学实践,通过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更乐于、善于学习英语,以切实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实现高效、高质的英语素质教学。

参考文献:

[1]梁剑晖.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84.

[2]路向飞.打造优质教学,培养英语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J].学周刊,2018(1):113

  • 索引序列
  • 学科核心素养论文开题报告
  • 培养核心素养论文题目
  •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毕业论文选题
  •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主题小论文
  •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