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校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本课题是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由学校自主开发、自主实施和管理的科研课题,校本课题的研发,作为校本教科研的三大内容(校本培训、校本课题、校本课程)之一,既是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的基本思路,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改,走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道路,我校特制订校本课题研究管理和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题的开发
(一)校本课题的开发将从遵循如下原则和思路:
1、“校本课题”是针对我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而提出的、需要我们通过研究加以澄清和解决的问题;
2、主张能够坚持“理念先进、选题实际、便于实施、示范特色”的原则;
3、课题申报以科组为主,鼓励合作,鼓励个人申报,鼓励跨学科申报;
4、立足于学校现有资源,鼓励开发多种教学资源;
5、坚持“先培训后立项,边实施边培训”,在做中学。
(二)校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因此,校本课题的开发可从学校建设管理、教育教学、德育管理等几方面选题:
1、学校发展策略研究;
2、学校定位研究;
3、学校各职能处室制度建设研究;
4、学校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5、学校人事管理和激励机制研究;
6、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其评价研究;
7、教师考核及其评价研究;
8、学校高效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9、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研究;
10、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11、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关系研究;
12、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技巧;
13、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14、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研究;
15、中学课堂组织和管理研究;
16、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17、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研究;
18、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20、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作业研究;
2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22、常见问题学生帮教工作基本制度研究;
23、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
24、优秀学生的教育对策;
25、新课程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26、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个案研究;
27、新时期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28、家庭、社区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29、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30、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干预的研究;
31、一课一练作业研究;
32、班级管理模式与创新探讨;
33、教师与学生谈话艺术研究。
二、校本课题的实施
(一)实施准备
1、成立校本课题管理领导工作组;
组长:z校长
副组长:z
组员:z以及各学科组负责人
2、制定校本课题管理和实施方案;
3、宣传发动,面向全体教师,广泛征集教学问题和课题意向;
4、信息集中与筛选,意向访谈调查,可行性分析。
(二)实施开展
1、申请报名阶段,填写《xx一中校本课题研究申请表》;
2、组织评审课题立项;
3、举行开题仪式并进行培训;
4、各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要求每两周一次课题组活动,课题领导工作组按计划深入课题组,参与、跟踪、指导和监督;
5、各课题组上交学期报告;
6、组织课题结题评审;
7、组织召开校本课题研究结题汇报会。
(三)课题推广
学校根据课题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奖励;并向上一级教研部门推荐。
三、校本课题的管理
1、组织。学校成立“校本课题”管理领导工作组,教研室负责校级课题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其职责为制定校本课题管理及实施方案;颁布年度课题指南;组织课题实施培训;组织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中期检查,成果鉴定、推广等工作。“校本课题”管理领导工作组,由校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其职责为评审申请课题,提出资助金额建议,参与、跟踪、检查和指导,中期检查,成果鉴定与推广工作。各课题组由课题主持人全面负责计划和实施,年级组和学科组予以配合落实。
2、申报。每学年初“校本课题”管理领导小组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制订《xx一中教育教学研究参考选题》,既要避免重复研究,又要有理论和实践价值,使课题研究能最大限度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本校具有教育研究条件的教研组和个人均可按规定与参考选题提出申请。申报校级课题以课题组或个人为单位填写《xx一中校本课题研究申报表》,通过教研室和课题指导工作组审核方可立项。
申请的课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研究方向明确,论证充分,研究方法可行;有一定的资料积累和研究基础,切入点有价值;研究计划详备,经费预算合理;课题成果形式要明确;课题承担者具有按计划、期限完成课题的素质和科研能力等。要充分贴近当前教育改革前沿的迫切需要与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鼓励切入点小、有现实针对性与操作指导性的课题的深度研究,避免低水平重复、立题不当、切入点不明确等情况,每人同时参与的课题原则上不超过2个。
3、立项。教研室受理课题申报,由课题指导工作组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原则和条件对申报课题进行资格审核。通过资格审核的课题可以正式立项。
4、中期评估。课题完成时间一般为1—2年。课题负责人应按时、按质认真实施课题研究计划,作好中期检查汇报,在约定期限内提交课题成果。课题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完成,课题负责人应写明说明报告,申请延期完成,报课题管理领导小组批准。教研室定期检查科研课题的实施情况,召开课题实施情况汇报会,查找不足及时调整。
5、结题。凡立项的课题,结题时都需提交结题申请书,并对课题进展情况和成果进行总结,写出结题报告(或实验报告)或按课题研究计划提交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立项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实验)情况、研究(实验)成果等。学校组织科研处及课题指导工作组进行结题,结题完毕后,课题组长应将完整的结题材料送交教研室存档。
6、推广与奖励。每学年结束,“校本课题”管理领导小组定期举行教科研汇报会,进行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对各课题组的研究报告、课例及论文进行评优,并选送已结题的优秀课题参加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评奖活动,对于获市级以上奖励课题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进行奖励。
学校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所有成果将作为聘任考核、评优评奖、职称评审或外派学习培训的优先条件。
7、经费。学校将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基金,作为教师业务培训、参加会议、购买书籍资料、出版印刷、实验设备设施、成果奖励等方面的专项经费。经费使用由个人、课题组科研处提出申请,由学校统一审批,严格实行报销制度。
为不断促进教职工教科研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行政管理服务效能,建设学习、科研型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学校决定在全校广泛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活动,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活动,促使各学科教师和各部门行政管理人员都能用科研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提升学校各个工作层面的专业化水平,对于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史建奎
副组长:李瑞民 陈丽萍 曾健
成员:全体中层干部、教研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教研处),办公室主任由教研室副主任杨建涛兼任。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和评审等工作,制定校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激励机制。学校将把校本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列为对各处室、教研组评价和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内容,确保研究的扎实有效开展。
三、校本课题选题的要求
1.教师主要围绕高效课堂的探索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行政人员结合本人的工作岗位围绕提升行政服务质量进行课题申报。
2.每位教职工必须独立申报一项,需认真思考、独立完成,拒绝抄袭,一经查出不予立项并进行通报批评。
3.各处室、教研组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内课题的日常管理。
四、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1.确定课题。教职工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和管理服务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认真分析筛选,确定富有意义、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确定一个校本课题进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式两份,上交教研室一份)。
3.组织实施。依拟定的《校本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实践。学校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强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指导,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4.总结反思。在课题研究后期及时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建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评定。研究期满,各课题主持人完成《校本课题结题报告》,并以组、处为单位上交结题材料,由学校组织结题鉴定。顺利结题的由学校向课题负责人颁发《结题证书》。
五、校本课题研究保障
1.学校为教职工校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等设施定期向教职工开放。
2.学校为教职工校本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经费,推动校本课题顺利开展。
3.课题结题后,学校将组织优秀校本课题研究成果评选,并对优秀校本课题研究者给予奖励。
一、指导方针:
围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求真、务实”的基本原则,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我们将依托教育教学科研,调动教师参与校本课题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内涵式的发展,特制定南外学校校本课题研究方案。
二、校本课题特征要求
南外校本课题的研究不同于普通的课题研究,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校本性,以南外的教学实际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南外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南外教育质量。
2、针对性,所研究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问题都应该针对南外、教研组或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
3、实践性,南外校本课题源于南外教育实际,针对南外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出现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研究,且对南外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4、有效性,南外校本课题必须能解决南外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纯理论的研究,要避免形式主义与说教,它是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问题解决”。
5、多样性,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形式都是不拘一格的。
6、创新性,鼓励教师和教研组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个性风格,建设有特色的教研组。
三、校本课题的申报和立项:
1、课题的申报与立项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年初可以个人形式或备课组、教研组等团队形式,确定课题负责人和参与人员,根据南外和自身实际,确定校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填写一式两份《南外学校校本课题申报表》,上报学校教科室,经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审定后正式立项实施。
2、课题研究的时间,以一年为限。
3、课题研究过程要根据课题申报计划进行研究,最后要形成结题报告。研究成果形式不拘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等均可。学校对成果要组织人力评选,优秀成果将结集成册。
四、校本课题研究的任务与方向
1、加强对课程标准、教材功能、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2、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尤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的总结分析、教学反思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智慧型教师的特征和形成等问题。
3、加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4、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学科教学整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资源最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策略综合化、教学对象个别化、教学评价多样化的研究。
5、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如教育观念、师生角色、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学习态度的转变;关注教学目标落实、面向全体注重过程、注重激励评价措施、教师教学情感方法手段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的研究。
6、加强以课堂教学为突破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建立学习型学校、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评价为突破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等问题的研究。
7、加强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8、加强学校教学管理的研究。
9、加强南外办学模式的研究,加强不同国家教学模式的研究。
10、加强国际化背景下南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
五、校本课题申报的内容:
教育国际化、新课程实施给南外的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问题,积极进行课题研究,这些新变化和新问题也就是我们南外校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南外从下几个方面拟定课题研究方向,也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自拟课题。
(一)教学与管理:
1、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探究;
3、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4、学生作业形式、布置与批改的实践与研究;
5、学习学习方式的研究:实施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6、各种不同课型的实践与研究;(如:复习课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练习课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讲评课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7、班级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8、年级教学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9、对扩招生的管理与研究;
10、对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的教学研究;
11、对南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研究存在的。
(二)课程开发与管理
12、南外校本课程的开发;
13、南外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
14、南外校本课程的设置与管理。
(三)教研与管理:
15、校本教研制度改革与创新;
16、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17、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
18、以新课标为指导探索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整合。
(四)德育:
19、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国际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德育工作研究;
21、当代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和实效性;
22、学校思想工作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方式研究;
23、信息化条件下学生思想工作的研究;
24、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评价。
(五)评价:
25、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方式的研究;
26、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
27、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与模式的研究;
28、评价方式的研究。
六、实施方法:
1、问题发现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座谈,寻找教育教学问题。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方法,改进和总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研究专题不断深入。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监控,提取个别案例,以个别指导一般。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根据研究内容及进程,写出阶段总结。
七、课题的检查和验收
1、课题领导小组会同教科室等相关处室采取不同形式检查课题实施情况,对进展不好或不落实的课题,提出整改措施要求,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撤销该课题立项。
2、收集学生反馈意见。
3、查阅各项材料。
4、课题研究结束,课题组向教科室提交结题报告或研究论文,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进行审定验收,并颁发结题证书。
八、奖励方案:
根据《南外学校教育科研奖励方案》,对承担课题教职工学校将给予一定资金资助和相应奖励。
1、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如资料费、材料费、考察费等。
2、提供一定的资金资助,如:出版费。
3、给予一定的资金上奖励。
九、课题领导小组
成立南外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同时制定各种制度与职责,分工明确、协调工作,促使校本教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南外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成员由南外学术委会员成员组成,课题领导小组下设联络处,联系人:汤巧根。
校本课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对校本课题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领导。同时负责校级课题的审核和评估鉴定,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会写课题研究报告的格式么?我为大家精心推荐了“课题研究报告格式”,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你想看更多的范文可以关注范文栏目。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标准课题研究报告格式标准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标准默认分类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温馨提示: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
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至)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至)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至)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鹿山中心小学谢家溪校区
2010年3月
“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大纲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数学开放性问题顺应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应运而生,它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极佳切入口。
目前,由于受到传
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推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而课堂教学也必将打破原来封闭的状态,努力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态势。
二、对课题的认识和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认识
最新研究认为,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传统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给学生形成了较大认知空隙的问题。它能冲破传统应用题具有的封闭性限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几种最突出的特征:
1、内容的丰富性。开放题题材广泛,涉及面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背景新颖,内容深刻丰富。解法灵活,不像封闭性题目那样简单、乏味,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
2、形式的多样性。开放题呈现的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来安排设计,综合性强。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那样单一的呈现及呆板的叙述
篇一:课题进展情况报告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读书、读报习惯的研究》
一、实验前期准备及启动研训
1、20XX年6月,在学校校长杨XX、教导主任王XX的大力倡
导与支持下,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并提出了进行此课题研究的设想。
2、6月12日,我们完成了对课题的论证,初步拟定了课题方案。
、9月10日,对中心校2------6年级的21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214份,回收214份。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整理与分析,掌握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的第一手材料:(调查表附后页) 通过对问卷的梳理分析,我们深感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绝大部分处于“自流”状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更加强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紧迫感。
4、9月25日,召开了全校1------6年级的家长会,发放了《告家长书》(附: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向各位家长宣传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实施策略及过程,倡导“亲子共读”。绝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这可以让孩子多读书,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让他们少玩、少看电视。表示要积极支持:回家后就着手购买图书,建家庭书架,减少娱乐应酬,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督促孩子每天至少读半小时的课外书。
5、课题组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有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了解了目前这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对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及使用情况做好了实验前调查工作学校现有藏书1900册,每周二、四下午4:50------6:00为师生借阅时间。
6、20XX年8月初,在获悉我们申报的课题得到省教科所的公示后,全组成员兴奋不已。学校领导、课题负责人当即表态:学校将尽全力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为此,确定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候为学生开放。9月5日下午,课题组全体成员召开会议,对研究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杨玉贵负责课题组的全面工作;唐志荣、卓玛、吕XX负责课题实施的具体工作;王树林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研究进展情况
1、20XX年9月6日,学校制定了《班级图书角管理制度》、《图书借还登记制度》、《图书管理员职责》、《图书书目登记表》、《图书借还登记表》,并发动学生投入到书籍的整理及管理中。
2、在课题组成员的集思广益下,师生齐动手,对走廊、教室墙壁、黑板、窗台进行了精心打造,营造出了浓郁的书香气息,使学生置身于书香弥漫的氛围中。家长们看到布置一新的教室都说:孩子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真的是太好了;孩子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笑容。
3、我们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指导学生制定了《个人读书计划》,给学生印发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及第一期共读篇目及阅读材料,着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4、9月25日,我们举行了“感恩教育”故事交流会。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得到了初步展示,激发了孩子们对社会的感激之情,家长对此赞不绝口。
5、为了让学生有效地选择课外读物,掌握一定的课外阅读方法,各班班主任教师分别在每个班上了课外读物推荐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就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常用方法:浏览法、选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对学生一一进行了切实指导。
6、9--10月份,跟踪了解了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对个别班级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的检查。我们发现:30%左右的学生能每天在家至少读书半小时以上,并通过节假日晨读、平时中午读、睡前读等多种形式保质保量的按要求完成。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没能天天坚持,但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明显比过去增加。有近10%的学生课外阅读仍处于“自流”状态。我们感到:怎样维持学生长久的阅读兴趣,并对学生读书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是个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尽快摸索一系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设计了统一的阅读成果展示册,要求学生每周写读书心得不低于3次,并每周纳入家庭作业的检查范畴,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督促孩子认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对这一阶段课题研究的情况,课题组写出了阶段研究实施报告。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有待强化。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并天天坚持下来确非易事。同时由于农村家长农活繁忙,文化低,对孩子家庭读书不能很好地指导督促,因而造成了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涣散。如何以各种形式的评价贯穿学生的阅读过程,维持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品味,最终使阅读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探索学生课外阅读激励性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
法,建构课外阅读体系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2、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繁重,教研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尽快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乐于学习的问题。如何运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促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思考,自悟新知,提高阅读能力。怎样创设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领悟阅读的规律,掌握阅读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急需我们努力研讨。
3、如何上好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法,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也需要我们加紧摸索与研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家校联系,加强“亲子共读”的督促与指导。利用家访、电话、开家长会、发放家校联系卡等方式随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阅读情况,保证学生家庭阅读的时间与实效。
2、分期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制定有效的检查方法,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保质保量完成。
3、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研讨与实践。争取州教科所、县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不断汲取新的理论及其它学校、地区这方面研究的经验,不断总结、反思、提高,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篇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说的乐其实讲的就是兴趣,人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那么做起事来就会不知疲倦的去追求,去完成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因此,我们课题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开展了一些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论文交流”、“语文教研”、“家访”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各年级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兴趣。经过了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可以激发情趣,唤起动机,培养人的意志,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因此“寓教于乐”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各门学科提倡素质教育在先,兴趣在先,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是语文教师,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正视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究教学捷径,小学生的兴趣会有提高,语文的素养也会慢慢提高。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中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很多,我们尝试过,一句话评价,一条简洁的作业批语或一个图案符号,如: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旁边画一个小五星,你的作业真棒!我们观察到学生的心情十分的愉悦,而且发现学生在班上比谁的好评语多,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小组经过交流总结,对此有几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能否在开课前几分钟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对上好一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谈话若能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的年龄,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的语言去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前导语,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思维。因此,如果每堂课都能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语,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起来,思维也将更为活跃,教学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利用各项活动增强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在教学中,举办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能挂起钩来的活动,常常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给学生提供显示表演和活动才能的机会和场地,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错觉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所谓错觉语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讲授某个知识点或复习某方面的知识,故意对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进行错误的解释或判断。激发学生辨误察正的能力,从而学到正确的答案,例如:在板书时,我们有的老师故意把字词写错:“草秆”写成“草杆”“男”田和力相连接。对于这些错字,大部分同学立即知道“杆”字应改为“秆”,“男”字田和力应分开。采用错觉语言可以使学生知误辨正,提高抗干扰能力,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激发兴趣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自我表现”。学生把发现老师的错误看做是自我表现的机会,当他几次纠正老师错误获得成功,对老师上课注意力也就更加集中,对课堂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开展阅读、作文、识字的小竞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因为都是随机进行的,并没有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而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得到了提高。
通过研究学习,我在课堂中实施愉快教学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自身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中组织的活动还不能调动每个孩子参与的热情,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
3、课堂上自己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调动自己的热情。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和实施中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 :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愉快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学习愉快教学的更多高效的策略。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3、坚持撰写实验札记,阶段性小结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总之,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全体课题组成员做到了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并尽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以鼓励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树立信心,真正做到了促进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达到了我们课题组本次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问题一:审计风险的研究意义 5分 可以衡量并控制审计主体的损失。控制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攻的损失或责任风险,而且控制包括经营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还或倒闭的可能,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产生伤害的营业风险。 问题二:研究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的目的与意义有哪些? 审计风险是三大风险中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得以控制的风险;审计风险降低对于审计目标实现接近预期有积极意义;选择正确审计路径、采取适当的审计政策、使用适宜的审计手段、取得适度的审计证据是审计风险规避的基本要素和机制;评估和处置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重要的素质反映,是审计团队信用程度体现。 问题三:研究审计风险的目的是什么 在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过程中,需要做出大量的执业判断,由于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注册会计师做出完全正确的审计结论更为困难,在执业过程中的产生的执业判断风险也在所难免。面对客观存在的判断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执业谨慎,提高执业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事业发展和保护相关经济者的合法权益。 问题四:关于分析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 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可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基本相同的。由于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审计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则。这些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风险的性质总表现为某些特质或特征。我们在探讨了审计风险的内涵之后,应继续阐述审计风险的特征,并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特有表现。现分述如下: (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因此,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即使是详细审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仍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而已。所以,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从总体来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从每一个具体风险看,也是由多因素组成。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ultimate audit risk)。因此,对最终审计风险的控制,也就取决于对上述各种风险的控制(Anthony Ateele,1992)。 (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即不再进行验证,则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 问题五: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我的论文题目是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这个简单,不懂可以问我。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茅盾也认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因此写人的论文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 问题六:审计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是什么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审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如果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就可认为重要,否则就不重要。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是一个数量门槛或金额临界点。 审计实务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判断对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有重大帮助作用。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审计部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水平的设定、重要性的判断有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二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被审计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经济事项日渐频繁,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使用审计抽样愈加普遍,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在审计抽样确定样本规模及评价抽样结果时显得异常重要。重要性概念为解决审计人员的抽样决策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三是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由于审计费用预算与时间预算方面的考虑,审计人员必须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重要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可以适当减少审计程序,缩小测试范围,使审计人员把审计重点放在那些对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方面。 问题七:审计风险中基本特征 是什么? 审计风险的性质总表现为某些特质或特征。在探讨了审计风险的内涵之后,应继续阐述审计风险的特征,并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特有表现。 问题八: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如何 一、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1、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也可以说是---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漏报是可以接受的。 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进行判断,以确定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借以保证审计质量。2、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其作用是(1)审计意见的支柱(2)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 (3)是解除或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依据 (4)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3、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之所以要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其目的就是要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因为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重要性是一种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因此,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从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 由此可见,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1、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见,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 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断的。 比如,一般来说4万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万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则意味着低于4万元的错报与漏报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审计人员仅仅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高于4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则意味着金额在2万元到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仍然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与判断,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4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而且还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可见,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的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的审计风险低。 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应当考虑审计风险这一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当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内部控制。如果内......>> 问题九:审计风险的特点是什么 审计风险的性质总表现为某些特质或特征。我们在探讨了审计风险的内涵之后,应继续阐述审计风险的特征,并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特有表现。现分述如下: (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因此,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定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即使是具体审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治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仍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而已。所以,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熟悉和控制审计顶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从总体来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从每一个具体风险看,也是由多因素组成。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ultimateauditrisk)。因此,对最终审计风险的控制,也就取决于对上述各种风险的控制(AnthonyAteele,1992)。 (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假如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假如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即不再进行验证,则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实际没有成为现实。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熟悉程度而异。 (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肯定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努力设法避免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才有意义。倘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则由此承担的责任并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因为这种审计人员故意的舞弊行为谈不上再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而这种行为本身就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应承担法律责任。 (五)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要为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风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表明,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捆住手脚而失去其活力,而是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正确熟悉审计风......>>
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复杂化结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防范审计风险已日益引起审计界的重视.本文就结合本区基建审计工作实践,谈谈如何防范审计风险,旨在引起关注和启示.
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是独立审计中一对紧密相连的概念,两者通过经济责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两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涉及到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划分和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因此科学界定两者责任,对于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意识、提高审计质量和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推动市场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会计与审计责任的概念根据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和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是两个不同意义的概念。会计责任是指被审计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其资产的交全、完整、对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即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这对于被审计单位是来说是责无旁贷的、应尽的义务。而审计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是指审计报告应当如实反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应表示的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合法性是指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出具必须符合印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二、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关系如上所述,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会计与审计的关联性审计本身是从会计中逐步分离出来的,二者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首先,两者的处理对象都是会计资料,包括各种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账薄;第二,两者均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关;第三,两者均能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四,两者均是围绕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作用的。2、工作目标的一致性不论是会计单位,还是审计单位,在工作中,都是以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依据,向有关利益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维护利益各方合法权益。3、客观基础的同一性不论是会计单位,还是审计单位,都是根据同一个企业已经实现了的经济活动履行各自的职能。即:两者反映和监督的都是同一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所以,它们的客观基础是一致的。三、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区别当然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紧密联系的同时,还具有着明显的区别。1、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实质不同会计责任是被审计单位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为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而应负的直接责任。但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在经济监督活动中,为揭露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负有的更高层次的责任(因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按规范进行审计,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消除会计责任的危险)。因此,当会计报表出现问题时,在追究被审计单位会计责任的同时,要更加严格地追究作为高层次监督活动的审计责任。2、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责任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存在和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和分摊、表达和披露进行认定;而审计责任包括: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如实反映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已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应发表的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出具必须符合《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对会计报表总体的合理性、所列金额的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分类、交易截止和报表披露的公允性进行评价和判断。可见审计责任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会计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3、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承担者不同会计责任的承担者包括:企业管理当局、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业务主管、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而审计责任的承担者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两者有明显的差别。4、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追究者不同有权追究会计责任的部门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档案和司法部门;而有权追究审计责任的部门包括: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省级以上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司法部门和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四、辨析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现实意义从以上对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两者在具有相同特征的同时又有明显的不同,我们既不应该由于其共性而将其混淆,也不应该由于其差异而过分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正确认识和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对消除有关各方认识误区,指导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助于增强被审单位的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近年来,根据媒体披露的信息,会计造假足以让人膛目,其中原因不乏被审计单位对自身责任认识上的模糊。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琼民源原董事长马玉对公司造假帐的事实供认不讳,但他仍然不服,认为“人家都这么干,为什么单单抓我”可谓代表了造帐者的典型心态。2000年7月1日,尽管国家实施的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会计责任,然而会计造假的案例仍有发生,表明会计责任主体意识在当事人心目中的淡漠,此外,有的被审单位存在转嫁责任的不良心理,认为产品合格与否,全靠检验员(注册会计师)的检验,只要检验过关,产品出厂以后出现质量问题,是由于检验员失职,人家会追究检验环节的责任。这种转嫁责任的心态会使其利用审计的自身局限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疏漏铤而走险,助长其造假之风。正确认识和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有助于被审计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增强责任感,自觉接受会计法规的约束,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水平,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2、有助于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执业水平。尽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将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写入审计业务约定书和审计报告,要求被审单位出具声明书以示对会计责任的强调,同时在业务约定书中强调审计的局限性及审计意见的“合理保证”作用,但这些防范责任风险的措施只能防范注册会计师承担不应承担的审计责任,不能减轻其应负的审计责任、成为推脱责任的借口,规避责任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严格按照专业标准,规范执业行为,谨慎执业,只有正确认识和切实履行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事业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3、有助于司法部门和社会公众合理确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维护其合法权益。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控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人们称之为注册会计师的“诉讼爆炸”时代,我国控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虽然始于近几年,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注册会计师被控告的原因可能是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也可能是被审计方面的责任,也可能是使用者认识差异所致,如何合理确认各方责任,做到司法公正,把握和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就显得尤为关键,实务中,受法院判例的影响,往往会加重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因此,这一理论问题只有职业界才给于关注。明确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关系,能够为司法部门合理判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提供前提,同时可以减少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误解,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综上所述,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中常用的两个概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注册会计师事业不断地发展,进一步分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合理界定各自的责任范围,对于发挥审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强化会计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2年3月24日,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赵方庆 团队 和 中国科学院大学 苗苗 团队 合作在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杂志发表题为“ An extremely streamlined macronuclear genome in the free-living protozoan Fabrea salina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组进化策略的研究成果。该团队从原生动物盐蚕豆虫( Fabrea salina )入手, 首次系统解析了目前已知的自由生异养真核生物的最小基因组,为真核生物基因组精简理论提供了新见解,揭示了其高盐环境适应的遗传学基础 。
纤毛虫起源于约11亿年前,是一类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是研究真核生物基因组进化的重要材料。盐蚕豆虫能够在35 ~ 180 ppt盐度生长繁殖,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周期快,且对恶劣环境有显著抗性。此前盐蚕豆的基因组数据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影响了对盐蚕豆耐盐机制的深入研究。该研究团队首先建立了盐蚕豆虫的培养体系,综合采用单细胞基因组技术和Nanopore测序技术,重构出高质量的盐蚕豆虫大核基因组。其基因组仅有,的拼接序列中具有双侧端粒,说明其基因组高度完整性。此外,共鉴别出9918个蛋白编码基因,其数目在目前已发表的自由生纤毛虫中最少,且仅相当于原核生物中粘细菌的基因数量。如此简洁精巧的基因组赋予其作为生物演化研究模型的特殊地位。
该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分析,系统揭示了盐蚕豆虫高基因密度、微内含子、同源基因收缩等基因组精简特征以及与环境适应相关的基因组结构,提供了真核捕食者基因组精简进化的直接证据。通过对其耐盐机制的探究,发现基因组中高盐胁抗性相关基因的扩增事件及转录组水平表达特征,揭示了盐蚕豆虫对高盐环境的适应性进化。研究发现了磷脂酸的积累可能在抵抗细胞内高渗透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该团队首次描述了盐蚕豆虫有性生殖过程中大核的形态特征和转录组图谱。 该研究首次解析了自由生纤毛虫的极简基因组特征,阐明盐蚕豆虫作为研究真核生物基因组进化模型的特殊地位,为理解基因组的精简和进化 历史 提供了独特视角 。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冰和硕士研究生侯丽娜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北京生科院赵方庆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存济医学院苗苗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经费支持,并得到中国海洋大学原生动物实验室的帮助。
论文链接:
风靡网络的神兽之一——羊驼,有着一张很有喜感的脸,外似小绵羊,非常地软萌可爱,通过柔和的“哼哼”声交流,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羊驼战斗起来也是很厉害的,还会吐口水。
它们原产于南美秘鲁、智利高原地区,已经存在6000多年了。除野生种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驯良种。
那么他们到底是,长得像羊的骆驼,还是长得像骆驼的羊呢?
其实,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美洲驼属,并不是羊!那么问题来了,骆驼的背上不是应该有山峰的吗?为什么羊驼长得一点都不像骆驼?首先就得从骆驼的祖先说起!
骆驼的祖先生活在北美的沙漠中。第四纪冰期(距今约100万年)的时候,由于海平面下降,骆驼开始了迁徙,有一支穿越了白令海峡,从北美走到了亚洲和非洲,演化成了我们常见的双峰驼,以及非洲的单峰驼。另一支,则从北美迁徙到了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区,演化成现在的南美洲驼类的祖先——无峰驼,最终演化成现代的原驼、骆马、美洲驼和我们熟悉的羊驼。
其中,原驼和骆马至今仍为野生物种;美洲驼和羊驼则是驯化物种。
那这羊驼又到底是从哪个野生的物种里驯化过来的?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一直以来都搞得不是很清楚。有的说是从原驼、有的说是骆马,还有的说是原驼和美洲驼杂交出来的。
直到最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实验室联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在国际遗传学前沿杂志 Genome Biology 上发表研究论文,指出了最新研究的重大进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采集了安第斯山脉4个南美洲驼类物种28个个体的血液样品,以及我国17个羊驼皮肤样本,通过系统发生树构建,对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基因功能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羊驼起源于骆马,而美洲驼则驯化自原驼。
通过对遗传结构和局部祖先推断分析,又发现羊驼和美洲驼两个物种之间存在大范围的不对称基因渐渗现象:羊驼的基因渐渗率远高于美洲驼,羊驼中高达36%的基因组成分来自于美洲驼的渐渗,而羊驼渗入到美洲驼的基因组比例仅为5%。什么是渐渗杂交?渐渗杂交指两物种的杂交后代与亲本之一或双亲反复回交,把某一亲本性状带给另一亲本。
简单地说就是,羊驼的老爸就是骆马,不过!!历史上还有过一个隔壁“王叔叔”存在,那就是美洲驼。
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羊驼家这种渐渗杂交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产生的?
研究人员统计了这些DNA片段的长度,通过构建一种叫“重组-衰减”的统计模型,进一步发现,渐渗发生的时间大约为500年之前,与1530年代西班牙殖民南美洲时期相吻合。由此可以推测出:
西班牙人占领南美之后,对于羊驼和美洲驼,西班牙人其实也傻傻分不清,因为他们长得实在是太像了。搞得这两种驼都是混在一起圈养的。就是这种混乱的管理方式,导致了大范围基因渗入现象。
驼,羊驼是南美洲无峰驼的一种,性情温驯,为偶蹄目、骆驼科的动物,由于外形酷似绵羊,因此取名为羊驼,一般都是栖息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
(2020)。
Biology 是 MDPI 每月在线出版的国际性、 同行评审、开放获取的生物科学期刊。
在Scopus、SCIE(Web of Science)、PubMed、PMC、PubAg、CAPlus/SciFinder和许多其他数据库中被索引。
目标:
Biology(ISSN 2079-7737) 是由 MDPI 在线出版的国际、同行评审、快速审阅的生物科学开放获取期刊。
它在生物学的所有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的交界处发表评论、研究论文和交流。我们的目标是鼓励科学家尽可能详细地发表他们的实验和理论结果。
论文的长度没有限制。必须提供完整的实验细节,以便重现结果。关于实验过程的全部细节的电子文件,如果不能以正常方式发表,可以作为补充材料存放。
学科领域
该杂志涵盖了与生物学相关的所有主题。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细菌学、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生物伦理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学、生物统计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保护、发育生物学、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教育;
昆虫学、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免疫学 、海洋生物学、数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鸟类学、古生物学;
寄生虫学、药理学、生理学、植物生物学、蛋白质组学、放射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病毒学、动物学。
统计学专业是一门处理大量数据的学科,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不可忽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统计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统计学论文篇1 谈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农经统计是农村地区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收集相关的数据并整理出来,数据可以反映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让人们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农经部门就可以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针对性的工作 措施 和思路,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经统计工作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农经统计工作;农村;经济发展 引言 农经统计工作是一类重要的农村经济社会统计工作,收集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农经部门的工作提供正确的思路和方向,政府也可以根据相关的数据依据制定农业政策、农业发展规划,及时发现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因此,在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中,一定要做好农经统计工作。 一、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为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一个地区,农经统计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整理出来,人们通过数据就可以了解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掌握农村经济的发展脉络,而只有掌握历史,才能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引导农村经济的正确发展。农经统计得出的信息不仅可以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脉络,同时还能够为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单位部门提供数据依据,使其能够正确判断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加强农村经济的研究,提出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例如,通过对农民的负担进行统计,政府部门就可以正确分析和了解农村的负担构成、负担水平以及其发展的趋势,从而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真正达到减负的效果。因此,农经统计工作可以为各种惠农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1]。 (二)农经统计工作可以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有效的途径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断改革,为了促进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还应该做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改革,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和谐持续发展。因此,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是在创新机制的过程中,就要求充分了解当地农业的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农经统计数据,人们可以了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2]。例如,针对农村土地流入企业,就可以反映出政策导向的问题。而清楚的了解这些问题之后,相关的部门就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出针对性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途径,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经统计是国家统计局工作的有效补充 国家统计局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作是有效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重要的工作没有涉及到,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以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工作,都使没有被包含在国家统计局的工作内容中的,但是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直观重要的作用。而农经统计工作中就会对相关的工作内容和数据信息进行统计,提供能够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因此,农经统计工作不仅具有独特的业务特点,其也是国家统计局工作的有效补充。 二、加强农经统计工作效率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统计制度 农经统计工作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农经统计工作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着农经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其中,缺乏完善的统计制度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统计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农经统计工作制度。加强基层统计制度的建设,包括统计台账制度、原始数据统计记录制度以及统计数据的质量检测制度等,从数据统计的最开始、数据统计过程一直到统计数据的检测都能够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指导人们工作。对于数据的采集,应该采用抽样分层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相关的统计调查 方法 。 (二)改善统计方法 农经统计工作中,统计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会对统计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统计环节中,一定要改善统计方法,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确保统计的有效性。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要广泛收集,进入农户家中收集相关数据,询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对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销售等都要采集相关的数据。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各个部门的数据收集,深入到邮局、信用社、烟草站等部门了解相关的数据,了解农民的存款增长情况、贷款余额、汇款额等,还应该深入学校了解学校的收费情况,掌握农民的 教育 负担[3]。在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还应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一定比例的农户进行细致调查,指导农户做好自己的台账,详细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收支情况。收集数据之后,还可以通过开展农民座谈会来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结语 农经统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为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有效的途径,也是国家统计局工作的重要补充,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应该制定完善的统计制度,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提高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车德彬.浅谈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1):134-135. [2]廖兵.做好农经统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大力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4,21(12S):133-134. [3]宋铁.做好农经统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大力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3,12(7):257-258. 统计学论文篇2 浅析中小企业发展中统计的作用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企业单位也正在进行不断的改革,这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经济统计专项目标和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逐渐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保障企业未来更好运作的关键内容,因此本文就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统计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中初中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在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更好的提升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统计;中小企业;发展;作用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统计、会计核算等对象与目标都是相统一的,而其两者的内容与原则以及技术形式是有很大差别的,中小企业中的统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运用有效的统计方法、要求以及原则等来完成统计工作,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统计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统计工作,并制定合理的统计工作策略,发挥其重要价值,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建设有利的基础。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统计的具体应用 1.有效的统计工作能够客观的强化企业预测 中小企业在运用统计分析开展相关工作时,是需要运用动静结合的形式开展统计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发挥预测的重要作用,并且要与企业发展要求保持一致,通过对季度统计与年度统计等内容进行预测分析,进而有效的完成中小企业的最终目标,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未来发展。要与企业发展计划保持一致,对往年的销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提升其合理性,之后对企业自身行业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合理运用科学和专业的技术来优化企业服务形式、发展目标等,提升企业竞争力。 2.良好的统计工作能够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被广泛的运用在不同的企业当中,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以及 网络技术 等,这使得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也带来较大的影响。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一定要拥有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企业良好发展。企业必须要拥有良好的统计能力,并且要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以及各方面因素,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之后在对市场经济情况进行合理研究,从而合理制定长远发展战略,这样才能把总企业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特点,更好的保障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下更好发展。 3.完善的统计工作能够提升 企业管理 的实效性 企业管理工作中统计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借助统计分析的相关知识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这样比较能够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还能更好的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且还能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思想进行创新,全面完善企业管理形式,并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相关需求的统计形式,对企业管理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提升企业管理实效性,为中小企业未来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统计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有利作用的有效策略 1.对中小企业统计管理工作形式进行创新 通过对统计工作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对于不同的部门来说,其统计工作的形式是不同的,通过将相关数据已经报表上交到管理部门。而对于传统的统计形式来说,相对比较单一化,过于传统,无法良好的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企业内部如果无法构建一个相对独立、专业的统计部门的话,那么就不能更好的以企业未来良好发展为方向,会导致统计工作出现很多弊端,不利用中小企业更好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对统计管理工作形式进行创新,从而保证统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更好的保障中小企业良好发展。对于近几年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来说,有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作用,使得企业内部欠缺相对完整的统计制度和规定,而且还要一些企业是由财务会计来兼职统计职务,使得统计工作并不全面和完善,出现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制定合理的统计工作策略,对统计管理形式进行创新,首先,企业要在内部创建相对专业且独立的统计部门,并要明确各岗位的主要职责,建立完整的统计结构,进而保障企业统计工作能够良好完成。而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要制定比较精简统计机构,虽然并不用制定独立的统计机构,但是还是要保障企业统计岗位的综合性,在各个环节良好的发挥统计作用,从而保障企业更好发展。另外,企业要全面落实不同部门的权力与职能,并且要将统计工作贯彻到各个环节当中,更好的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进而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 2.有效借助专业的统计模型工具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形式与企业决策等需求,对企业各种数据与信息进行统计、排列和组合,进而有效满足企业统计信息的综合分析。通过对某种简单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例如生产进度或者销售状况,在对相对比较复杂、多层次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结合盈利或亏损数据等信息,在运用统计分析信息,在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开制定合理的统计形式,主要由具体的研究内容来选择最终方案,之后在上交到上级部门,为企业后期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企业的统计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整体能力,要明确自身职责,正确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开展统计工作,更好的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完成,推动中小企业稳定发展。 3.建立信息化统计分析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在不同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中小企业也要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开展相关工作,企业统计工作也要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该技术制定一个完善的统计系统,为企业统计工作奠定建设有利的基础。企业要有效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其先进功能制定一个良好的统计报表指标,将企业不同部门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借助统计系统,将不同的部门中信息进行整合,进而完成统计工作,在通过网络技术上交到领导部门,为上级领导开展决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更好的推动企业未来发展,发挥统计在中小企业发展在的有利作用。 三、结束语 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统计工作的作用进行分析,明确发现统计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是非常重要的,统计工作时贯穿到企业各个环节当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统计工作,并明确其重要性,之后在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统计工作策略,发挥其重要意义与价值,进而更好的推动中小企业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莉.怎样发挥统计在中小企业改革中的作用[J].四川省情,2010,(8):40-41. [2]王发山.试析统计分析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J]. 财经 界(学术版),2013,(6):76,78. 统计学论文篇3 论文摘要: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是整个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主要依据。 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企业 发展 一、统计分析的概述及其特点 1.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它又是在一定的选题下,集分析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而展开的研究活动。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2.统计分析的特点 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分析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 报告 是统计分析的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 (1)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 经验 方法和数学方法。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的统计实践经验相关的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方法如能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2) 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统计具有数量性的特点,统计分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实现的。统计分析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客观事物量化,包括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数量表现;二是根据量变程度确认事物的质,即确定区别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三是揭示新的规律,即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在企业正确处理好统计分析工作,可以从整体上更为全面地看清现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就社会经济领域而言,统计分析还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部门和决策者仅凭个人能力和经验已经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局面,更难以正确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 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如其他因素相同,则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它的市场费用在规模和效益上与竞争者的关系。 第二,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第三,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 在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便于衡量市场潜力相同的不同市场之间的业绩。也作为销售目标制定的依据。 在企业当中,统计分析工作是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统计分析的研究,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好地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百度 百科 .统计分析[EB/OL]. [2]赵井霞.试谈如何进行统计分析[J].商业经济.. [3]宋安. 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经济师. 猜你喜欢: 1. 统计学论文范文 2.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 3. 浅谈统计学论文论文 4. 浅谈统计学专业相关论文 5. 统计学分析论文
统计学是一门涉及范围非常广的学科,它是通过搜索、整理以及分析数据等手段,来尽可能精确地推测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是预测研究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几乎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篇1 试谈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创新 统计学这一学科是各个学校内管理类专业以及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是研究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而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与搜集。由于它有较强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以及商业中,它用来控制程序,对一些重要的决策提供数据讲解;在生产领域中,它用来进行产品开发,管理财务等;在第一产业方面,它可以通过计算各种农业产品的实际需求量,来对生产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等等。它在会计专业中的作用更是非常可观,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本文就针对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创新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1.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的现状 教材缺乏指导性和专业性。现今的统计学教材中,拥有很多的有关数理统计的公式,以及一些相关的推理过程,这就使得教材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可读性非常差,不能真正体现出统计学这一学科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价值。教材中一些较常规的统计知识已经被减化甚至是删除,这就使部分学生的统计学基础无法达到要求,部分企业并不很重视统计工作,算上工资的原因,一些会计人员甚至要一身兼很多职,还要收集数据,又要设计统计 表格。 2.统计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自主探究教学 审计学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在这一部分中拥有许多结论性的知识,但是只由教师口头上的分析与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结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审计抽样是指从被审计的总体中,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对样本进行合理的统计,再由样本推断出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这样有助于他们对审计抽样的过程更加了解。 举一个例子,在审计抽样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大至讲解一下抽样审计的过程,再将某一公司的第一季度的各种产品的销售总量,以及商品的种类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运用审计抽样的方式,对公司整年的销售进行估计。在学生面对众多数据的时候,就会逐渐理解抽样审计的过程,在学生计算与统计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运用很多种统计的方式,最后,当学生计算完之后,由学生讲解自己运用到的统计方式,以及最后所估计的总体特征,再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等到学生都发完言,教师就可以做一个总结,再将这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调,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自主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对课程有更深的理解。 统计报表的强化练习 在统计学中,统计报表可以说是各种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统计数据的过程中,更加顺利,教师就应该强化统计报表的练习,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就需要教材中对统计报表知识的增加与重视,有关统计报表知识越多,学生才会更加重视这部分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生在意识到统计报表重要的同时,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统计报表的学习当中,只有学生充分的重视,才会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在今后的生活中,才能够更加顺利的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众所周知,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合理的运用,同时,由于统计学的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就使得教学中的实践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它也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充足的认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起到巩固的强化的作用。 举一个例子,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数理统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由于现今是高科技社会,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为了使学生对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运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近几个月的学习成绩运用Excel表格记录下来,再通过表格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这种与多媒体相互联系的教学能够高效的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进而就能够大大的提升课堂的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更加顺利的运用计算机软件,为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打造学生更好的未来。 结束语:通过研究,可以得知统计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注重挖掘统计思想,将思想传递给学生,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他们的统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合理的运用知识。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入的与学生沟通,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进行合理的改革,适当加入一些有关统计报表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能力。 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篇2 论经济统计学如何适应新核算体系的改革 一、前言 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学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是其必然包括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国民统计学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关系的内容。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站在五大核算系统的角度上来看,国民经济核算属于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内容,相关学者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宗旨是及宏观统计之大成。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学必须要建立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否则将会无法很好的满足国民经济管理对统计的要求。 二、现代方法的统计化问题 对于国民经济的统计,主要是能够引入各种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在各个学术领域吸收相关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并且以此来使其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统计学的要求[1]。对于现代化方式的选择,不能够仅仅是模仿现代化的方式,必须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研究,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必须要重视应用理论的研究,这能够很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将经济统计中的问题阐明,如此一来,现代方法也就属于统计化的内容了。 要想使统计工作更好的完成就离不开对相应的统计指标的利用,但是目前对于指标的问题,其规定还不够明确,无法对其进行完整的探讨分析。指标是客观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反映,但是客观的现象是不断的变化的,因此,其指标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对于统计学的发展与研究,一定要能够对各项指标进行完整的确立,同时也要进行全面的解释,以此来满足国民经济统计的工作。 三、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设计 (一)以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来设计局限性 经济统计学,主要是按照再生产的基本环节进行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的,首先是对相应的社会产品进行生产统计,然后是对社会产品的流通性进行统计,尤其是要对其的分配以及使用进行明确的统计[2]。但是这种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要的困难是难以对各个环节中的界限进行明确,以至于在价格方面以及金融统计的内容方面,无法对其进行定位,仅仅是按照再生产的环节进行安排,那么很多的内容是无法归纳到相应的学科体系中,这样只能将其归纳到相关的综合统计分析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导致这一模块中的内容越加的复杂与庞大。 (二)以国民经济核算系统位置的设计需要深究 近年来,很多的学者都是对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系统进行研究,并且以此来对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进行设计[3]。首先是对国名经济的总量进行核算,其中包括资金流量、国际收支核算以及资产负债核算等,这样的安排会导致现代化的内容逐渐增多,但却也十分简单明了,能够满足宏观调控对于经济统计的要求。与此同时,这种核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无法容纳一些国民经济中的动态统计内容。 (三)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 要能够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根据近年来宏观经济管理对于统计的要求,要把其中的动态统计、结构统计以及相关的国际经济比较统计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补充,将其相互结合,对于国民经济统计学来说,必须要能在量化的基础上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高度,对统计方式进行研究,不能够仅仅是局限于再生产的四大环节。 对于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统计研究,必须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国民自愿的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国民经济过程的统计、国民经济动态的统计、结构的统计、国民经济关系的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的统计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方面。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必须要坚持先存量统计,后流量统计的形式,在流量的统计中,主要是按照总量的指标进行统计,但是对于指标的统计,要能够遵循着先总量统计、然后再进行分部的统计,最后进行动态统计以及结构统计。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人们能够迅速掌握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概论。 (四)结构设计是动态的以及相对的 通过相关学者对于经济统计的不断研究,可以发现,在经济统计的内容上,属于一个相对优化的问题,很多的专著中都是主要讲经济的存量统计,并且能够在进行经济存量统计时候,将其中的存量以及流量的关系进行全面的阐述[5]。一些学者则是先讲流通统计或者是分配统计,很多学者的阐述都是不相同的,并且内容的安排不是有序的,必须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一些设计。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内容 首先,是国民经济资源的统计,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劳动力资源的统计、自然资源的统计以及国民财产资源的统计等,在国民经济运行的时候,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活动,各项生产以及生活服务才能够得到有序的展开。其次,是对于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主要是在一定的时期之中,通过对经济运行总量进行统计,能够使人们充分的掌握到相关的国民经济水平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其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了生产、流通、分配以及使用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社会生产是主要的基础,生产成果则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内容。然后,对于国民经济的过程进行统计,主要是指能够在完整的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将一些若干项目运行的子过程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国民经济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另外,是国民经济的动态统计,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数量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预测,尤其是对其中的动态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也要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内部组成进行分析。最后,还包含了国民经济关系的分析、国民经济效益的分析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分析等方面。 五、结语 国民经济的统计必须要能够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构进行完整的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要能够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适当的方式使其能够适应新核算体系的改革。 猜你喜欢: 1.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 2. 浅谈统计学专业相关论文 3. 浅谈统计学论文论文 4.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 5. 统计学论文范文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 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5、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缺乏研究意识;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不知道如何下手;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 功利主义严重。 6、课题的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属于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象“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等课题;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象“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等。应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际。 二、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源于工作实际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工作困难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如何鉴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就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至今没有科学答案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师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源于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关于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源于经验总结 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例如“单元教学法”、“边讲边实验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这些途径得来的。 源于教育现象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班主任、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平时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加强他们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完全可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课题指南 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此外,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不具备特别的研究能力,不能承担一些大型的项目研究,但可以申请成为实验基地学校或直接参加其中的子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实验法 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案例法 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基本步骤为: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研究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 叙事研究法 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 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意义,通过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叙述,达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 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例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 四、课题研究过程 落实好研究过程是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课题组的自我管理是研究过程落实的关键。 1、制定好年度研究计划。 每年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将开展几次研讨活动、将形成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下一步该怎样做。等等。 年度计划可以简单,不必像研究方案那样复杂。 年底对照计划,看看研究工作进展得怎样? 每个成员应该有一个个人的研究计划,也可以简单些。 2、寻找课题研究的重点 课题的重点和关键问题是什么? 将重点和关键问题分解,从而降低研究的难度。 课题组能够完成的工作有哪些? 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完成研究重点? 3、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研讨活动。 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参与市级学科教学竞赛等。 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学习本课题的某一理论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电子课例的观摩与学习等。 开展课题组内的专题研讨。可由每个成员设计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定好主题、形式,并负责全程组织。 组织论文写作。要是论文写作真正成为一种研究活动,而不能只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袭、拼凑。 组织成果交流。如:相互修改论文和教案;组织校本成果汇报课;组织校内课题之间的成果展示(教科室的工作)。 与校外专家同行一起开展交流和研讨。发挥专家印领和同伴互助的作用。 4、做好年度小结,邀请专家进行阶段论证。 5、注意积累研究资料。会议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研究数据等。课题组要建立课题档案。 6、外出学习与交流。要联系自己研究的课题去交流,向同行请教。 7、经常发表成果。杂志发表、学术活动评选、网络发表等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课题研究是落实研究计划、执行实施方案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第一手材料的基础,是理论和实践的接点。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开题报告会 当课题批准立项后,课题负责人要召集课题组成员(也可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参加),召开开题报告会,由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让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开题报告会就是课题研究的动员会,标志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式启动。 (2)理论、技术培训 教育科研工作必须用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支撑,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理解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控制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同时,相应的研究技术也是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保证。例如,“新课程教育的测量与评价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者必须具备教育理论知识、测量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必须掌握诸如数据处理、样本分析等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 (3)召开例常会议 课题研究是建立在个人研究基础之上的集体研究,因此,应当象集体备课一样,通过例常会议交流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反映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通过例常会议收集整理一些原始资料数据、推介一些课题研究策略。 (4)做好阶段总结 大部分课题研究是分阶段进行的,且每一个阶段都有研究的侧重点。按照课题研究管理的有关规定,每一个阶段或每一个年度都要求有阶段或年度总结,以起到总结经验和教训、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的作用。首先,实验教师要做好个人阶段总结。研究进行了一个阶段或一年后,要求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师认真回顾前段的研究工作,把个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体会、经验、疑惑及个人成长等都如实呈现出来;其次,课题组要认真做好阶段总结。要在全体实验教师和研究人员认真回顾、反思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对照实施方案既定的目标,共同总结本阶段或本年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总结和提炼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的教育教学经验,认真解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对策,明确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第三,整理阶段成果。根据研究课题的类型,把相应的案例、报告、论文等集结起来,充实课题档案,为形成最终科研成果和结题验收作准备。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中,还要设计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教材、手册等。比较小的课题写成最终成果形式即可,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最后将阶段成果综合成最终成果。或者将比较大的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分别有各子课题的成果形式和总课题的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形式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有目标地根据分工,积累材料,为结题作准备。 (1)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类型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一般说来,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育科研报告,另一类是教育论文。 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教育科研报告也有不同的种类,它包括实证性研究的报告和文献性研究的报告。实证性研究报告是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描述研究结果或进展的报告,如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后写成的经验总结报告等,这类报告都是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为基础,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指出存在的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文献性研究的报告即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报告,如教育研究中的文献考证的报告,这类研究报告以对文献的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并展示文献的考证过程,说明文献的来源与可靠程度。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和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或站在新的角度做出新的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 应该指出,科研报告和论文在内容要求和表述形式上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论文比较简洁精炼,它仅仅突出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科研报告则不限于新的或创造性的内容,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和环节都可以包括进去。论文的内容中包含着较多的推理成分,而科研报告则要凭数据和事实说话。当然,科研报告与论文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界线,就它们的性质和作用而言,都是科研工作结果的记录和总结。可以说,以理论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理论性研究报告,如有创见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本身也算是论文。 (2)教育科研报告及论文的撰写方法 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经过整理分析写成的文字材料。调查报告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题目 一般通过凝炼、确切、鲜明的文字概括全篇内容,点明被调查范围。 引言 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交待调查的方法,报告主要调查的内容,使读者对调查报告获得总体认识;或提出社会、师生所关注和迫切需要调查了解的问题,以引起关注。 正文 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获得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成若干项目加以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鲜明。为了增加形象性,使人一目了然,对一些数据尽可能用图表表示出来。 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结论 通过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简单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上几个部分,写时可以灵活安排,适当合并,无需面面俱到。 教育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报告是教育实验之后,对教育实验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是。 题目 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实验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 引言 简明扼要地说明实验课题的来源、背景,实验进展情况,实验对象和规模等,表明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 实验方法 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断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典型事例要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结论 它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下结论必须慎重,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严密而有逻辑性。 分析与讨论 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分析和讨论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教育问题的文章。其基本结构是: 题名(标题) 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 摘要 摘要(或英文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该项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结论的核心部分。大体包括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及讨论等部分。写作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层次分明、合乎逻辑。 参考文献 在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列出参考文献表。著录格式一般为: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六、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申请课题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鉴定。其主要工作程序为: 送交鉴定结题材料 包括课题科研报告、工作报告、结题鉴定申请书、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成果材料论文、论著、案例集、学生作品集、获奖证明以及相关音像制品等。 专家鉴定 成果鉴定、结题验收一般由主管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到课题单位进行会议鉴定,经过相应的鉴定程序,提出修改意见,写出课题的结题或鉴定结论,填写评审书、颁发成果鉴定证书和结题证书。
多看一些古文翻译
论文课题研究方案的写法如下:
第1周: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
第2周: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
第3周:对已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将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确定下来,进行开题报告。
第4周:整合已有资料、构筑论文的大纲。
第5—8周:根据查找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详实的论文编写工作,对论文编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推敲整合,并进行修改完善,准备论文中期检查。
第9-13周:完成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润色语句,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
第14-15周,论文资料整合,最终定稿,为最终的答辩做好各方面准备,熟悉论文内容,增强自己对论文内容的把握,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设计论文答辩。
第16周:论文答辩。
直白的说,毕业论文是让你建立一个观点并证明。毕业设计则是在你学到的知识体系下制作一套实验方案,并最终呈现实验效果。
1、发现问题;2、制定研究方法;3、按照方法解决问题;4、总结研究过程;5、实践运用。